《一個人的受難》序

關於翻譯 《一個人的受難》序
作者:魯迅
1933年8月6日
祝《濤聲》
本作品收錄於《南腔北調集
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三年九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的《一個人的受難》。

  「連環圖畫」這名目,現在已經有些用熟了,無須更改;但其實是應該稱為「連續圖畫」的,因為它並非「如環無端」,而是有起有訖的畫本。中國古來的所謂「長卷」,如《長江無盡圖卷》,如《歸去來辭圖卷》,也就是這一類,不過聯成一幅罷了。

  這種畫法的起源真是早得很。埃及石壁所雕名王的功績,「死書」所畫冥中的情形,已就是連環圖畫。別的民族,古今都有,無須細述了。這於觀者很有益,因為一看即可以大概明白當時的若干的情形,不比文辭,非熟習的不能領會。到十九世紀末,西歐的畫家,有許多很喜歡作這一類畫,立一個題,製成畫帖,但並不一定連貫的。用圖畫來敘事,又比較的後起,所作最多的就是麥綏萊勒。我想,這和電影有極大的因緣,因為一面是用圖畫來替文字的故事,同時也是用連續來代活動的電影。

  麥綏萊勒(Frans Masereel)是反對歐戰的一人;據他自己說,以一八九九年七月三十一日生於弗蘭兌倫的勃蘭勘培克(Blankenberghe in Flandern),幼小時候是很幸福的,因為玩的多,學的少。求學時代是在干德(Gent),在那里的藝術學院裏學了小半年;後來就漫遊德,英,瑞士,法國去了,而最愛的是巴黎,稱之為「人生的學校」。在瑞士時,常投畫稿於日報上,摘發社會的隱病,羅曼羅蘭比之於陀密埃(Daumier)和戈耶(Goya)。但所作最多的是木刻的書籍上的插圖,和全用圖畫來表現的故事。他是酷愛巴黎的,所以作品往往浪漫,奇詭,出於人情,因以收得驚異和滑稽的效果。獨有這《一個人的受難》(Die Passion eines Menschen)乃是寫實之作,和別的圖畫故事都不同。

  這故事二十五幅中,也並無一字的說明。但我們一看就知道:在桌椅之外,一無所有的屋子裡,一個女子懷著孕了(一),生產之後,即被別人所斥逐,不過我不知道斥逐她的是僱主,還是她的父親(二)。於是她只好在路上彷徨(三),終於跟了別人;先前的孩子,便進了野孩子之群,在街頭搗亂(四)。稍大,去學木匠,但那麼重大的工作,幼童是不勝任的(五),到底免不了被人踢出,像打跑一條野狗一樣(六)。他為飢餓所逼,就去偷麵包(七),而立刻被維持秩序的巡警所捕獲(八),關進監牢裡去了(九)。罰滿釋出(十),這回卻輪到他在熱鬧的路上彷徨(十一),但幸而也竟找得了修路的工作(十二)。不過,終日揮著鶴嘴鋤,是會覺得疲勞的(十三),這時乘機而入的卻是惡友(十四),他受了誘惑,去會妓女(十五),去玩跳舞了(十六)。但歸途中又悔恨起來(十七),決計進廠做工,而且一早就看書自習(十八);在這環境裡,這才遇到了真的相愛的同人(十九)。但勞資兩方衝突了,他登高呼號,聯合下工人,和資本家戰鬥(二十),於是奸細窺探於前(二十一),兵警彈壓於後(二十二),奸細又從中離間,他被捕了(二十三)。在受難的「神之子」耶穌像前,這「人之子」就受著裁判(二十四);自然是死刑,他站著,等候著兵們的開槍(二十五)!耶穌說過,富翁想進天國,比駱駝走過針孔還要難。但說這話的人,自己當時卻受難(Passion)了。現在是歐美的一切富翁,幾乎都是耶穌的信奉者,而受難的就輪到了窮人。這就是《一個人的受難》中所敘述的。

  一九三三年八月六日,魯迅記。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36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