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二〇〇〇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一九八一年——二〇〇〇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的通知
国办发〔1984〕53号
1984年7月14日
发布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经委提出的《一九八一年——二〇〇〇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研究执行。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办好食品工业,可以满足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可以促进农业的大发展,增加货币回笼和扩大就业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这个《纲要》是指导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把食品工业搞上去。

  各地区、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努力实现《纲要》的目标和任务。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要对全国食品工业进行统筹规划,加强行业管理,使其协调发展。有关综合部门要把发展食品工业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在资金、税收、外汇、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以照顾,大力支持食品工业发展,为实现我国食品工业现代化,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一九八一年——二〇〇〇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

序言 编辑

  《一九八一年——二〇〇〇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是根据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战略目标,为适应全国人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需要制订的,是指导食品工业迅速发展的一个奋斗纲领。

  食品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影响到当代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长寿,而且关系着子孙后代的身体成长和智力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兴旺发达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食品工业是人民生活提高的要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不再满足于维持生存所需的初级食品,而要求通过工业加工提供品质优良、卫生安全、营养合理、品种多样、富有风味、方便实惠的食品,以满足不同年龄、职业、劳动强度和健康状况的各种不同需要。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食品工业是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是农业生产的继续。发展食品工业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产资源,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推动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全面增长,是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生活富裕的一条途径。

  食品工业行业多,涉及面广,与国民经济其他许多部门关系密切。发展食品工业对包装、机械和饲料等部门都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带动饮食服务业、旅游业的繁荣,扩大社会就业,扩大出口贸易,增加财政积累,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三十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一五”期间,食品工业年平均递增速度为百分之十三点二,发展较快。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食品工业发展缓慢,年平均递增速度只有百分之四点七,食品供应紧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民经济调整和农业连年增产,食品工业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二年平均年递增速度为百分之十点四,有了新的发展。一九八二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七百五十五亿元,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达到百分之十三点五,居各个工业部门的第三位。但是,食品工业仍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都大于农业产值,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不到农业产值的百分之三十;发达国家食品工业制成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我国只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农村商品生产的蓬勃发展,大量农产资源亟待开发利用;各种传统食品和名优食品需要加快发展;很多新的行业急需开拓;人民收入日益增加,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群众的一日三餐迫切要求方便化。总之,改变食品工业的落后面貌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食品工业肩负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积极应用国内外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充分利用我国的优越条件,努力开创食品工业的新局面,跟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本纲要提出的方针、目标、任务、重点、政策、措施和规划设想都是就全国而言的。实现本纲要是各部门、各地区和各行业的共同任务。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根据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可以相信,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本纲要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一、食品工业的发展方针 编辑

  根据党的十二大确定的经济建设任务,食品工业应有一个大的发展。要发挥我国资源丰富、传统技艺精湛和市场广阔等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将食品工业建设成为适应需要、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业部门。

  食品工业要在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前提下,实行多家经营和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小城镇为纽带,带动农村食品加工的发展;城市和农村结合,沿海和内地结合,食品工业和农业生产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充分利用外资,引进国外技术,发展同国外的合作;大、中,小结合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化协作生产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食品工业体系。

  食品工业要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依靠技术进步,搞好技术改造,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综合开发和利用资源,发展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坚持质量第一,做到品种多样,方便消费,满足不同消费对象的多方面需要。

  食品工业要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搞活经济;产供销紧密结合,简化流通环节;面向市场,薄利多销;立足于国内市场,积极扩大出口。

二、食品工业的发展目标 编辑

  食品工业的发展,要适应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要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要适应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需要。发展目标是:

  (一)到本世纪末,食品工业年总产值翻二点三番。即从一九八〇年的六百亿元,到二〇〇〇年增长至三千亿元,前十年平均每年递增速度为百分之八,后十年平均每年递增速度为百分之八点八。届时,食品工业总产值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将从一九八〇年的百分之十一上升到百分之十五左右;食品工业产值同农业产值的比例,也将从一九八〇年的0.28:1上升到0.5:1。城乡居民食品工业制成品消费支出,将占食品消费总支出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二)到二〇〇〇年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比一九八〇年增长如下:消毒奶、奶制品、豆制品、蛋制品增长二十倍以上;婴幼儿食品、啤酒、饮料增长十五倍以上;肉类制品、精制面粉、面包及其它面制品、水果蔬菜制品增长十倍以上;淀粉、水产制品增长六倍以上;调味品、罐头、食糖增长三点五倍以上;糕点、茶叶、糖果、原盐、卷烟、植物油、屠宰及肉类加工量增长一倍以上。

  (三)食品品种要多样化,既适应群众对高档食品和大众食品的需要,又适应老人、婴幼儿和军队、少数民族以及旅游、出口的需要。到二〇〇〇年,城乡居民的方便食品消费支出,分别占食品消费总支出的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二十,逐步使城市人民一日三餐和中、小学生的课间餐、午餐方便化。

  (四)改善膳食营养构成,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在保持我国食品风味独特和膳食多样化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使膳食营养构成更趋合理。到二〇〇〇年,我国人民膳食构成中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各占蛋白质总量的比重从一九八〇年的不足百分之十,分别增加到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二十五。食品做到清洁、卫生和无毒无害。

  (五)改进贮藏、保鲜、运输和加工条件,减少原料的损失浪费。果蔬、水产品等鲜活原料的损失率,到二〇〇〇年降低到百分之五左右。

  (六)食品工业各行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到一九九〇年,大部分企业达到国内同行业一九八〇年先进水平;到二〇〇〇年,大部分企业达到国内同行业一九九〇年先进水平,骨干企业达到国外同行业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先进水平,部分先进企业达到国外本行业同期先进水平。

  (七)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到二〇〇〇年,大部分工人达到高中水平,管理干部达到中专以上水平,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百分之五以上。

三、主要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编辑

  我国食品工业是由多行业组成的。实现纲要的发展目标,需要各行业共同努力。以发展食品工业基础原料和方便食品为重点,带动整个食品工业的发展。

  粮食加工:发展等级米及不淘洗米和多种用途的等级面粉。到二〇〇〇年,精制面粉占面粉总量的百分之五十。开发米、面、杂粮制成品的加工技术,使主食制成品的比例高于半成品。

  油脂工业;充分利用多种油料,发展油脂生产。推广浸出法制油工艺和低温脱溶技术,提高出油率,提取蛋白质。逐步把骨干油厂改造成为生产食油和食用蛋白质等产品的综合企业。一九九〇年浸出法的油脂产量占油脂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二〇〇〇年达到百分之七十。采用油脂精炼、氢化等新技术,生产各种用途的油品。

  制糖和甜味剂工业:在大力发展甜菜糖、甘蔗糖的同时,积极发展果葡糖浆、葡萄糖等各种淀粉糖。还要发展甜味菊等天然甜味剂。果葡糖浆产量。一九九〇年发展到三十万吨,二〇〇〇年达到二百万吨。

  淀粉工业:综合开发玉米、甘薯、木薯、马铃薯等资源,生产多种用途的淀粉以及变性淀粉,并努力提高收得率。用玉米制淀粉要提取油脂和蛋白质。同时发展马铃薯、甘薯、玉米的多种新型食品。

  肉禽、水产品加工:发展冷藏保鲜;采用传统技艺,生产多种熟食制品;采用新技术,配合植物蛋白或草食动物肉发展新型肉食品。到二〇〇〇年,熟肉制品、冻品小包装各占加工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乳制品工业:充分利用奶源,生产多种多样的乳制品。以发展消毒奶、酸奶、乳饮料为主,结合生产各种奶粉(特别是母乳化奶粉)和奶酪、奶油。

  蛋制品加工:除搞好贮藏保鲜外,重点发展各种传统名特蛋制品和冰蛋。开发蛋粉用途和蛋黄浆等新产品。

  豆制品加工:利用大豆和其他豆类资源发展多种豆制品,重点发展豆腐和发酵豆制品。发展豆面同面粉混合制作的食品。

  果品、蔬菜加工:搞好贮藏保鲜和产地加工。果品加工主要生产果汁、果酱、果脯及各种干果炒货。蔬菜加工要发展净化、整理、包装和罐藏加工,并采用传统技艺生产各种于、腌菜。要大力发展食用菌的生产和加工。

  调味品工业:充分利用天然的调料资源,生产多种调味品。增加酱油、酱、醋、味精、鱼露等调味品的品种,发展复合调料。

  制茶工业:发展名茶小包装和速溶茶。发展适合少数民族和出口需要的茶品。开发茶叶应用于食品的新用途。综合利用茶籽。

  蜂产品加工:扩大蜂蜜的应用范围,生产多种蜂蜜制品。扩大对蜂蜡、蜂胶、蜂毒、蜂王浆的利用。开发花粉食品。

  制盐工业:主要发展洗涤盐,同时生产加碘盐、调味盐、保健盐等品种。增加不同规格的小包装。进一步搞好卤水的综合利用。

  饮料工业:发展果汁、蔬菜汁、果汁汽水、豆乳、酸豆乳、矿泉水以及果汁、可可、咖啡等速溶饮料。特别要发展传统饮料和保健饮料以及冰淇淋等各种冷食品。

  罐头工业:充分利用果品、蔬菜、水产品、肉禽资源,生产多品种的罐头食品,重点发展果蔬罐头。改进包装,发展软罐头,积极扩大内销和出口。

  糖果、糕点、饼干、面包等加工:要高、中、低档结合,品种丰富多样。重点发展传统的和大众化的食品以及主食面包等,同时吸收国外技术,引进国外品种。

  烟、酒工业:酿酒主要发展啤酒、葡萄酒、黄酒和果酒,扩大名牌优质白酒生产,逐步增加低度白酒的比例;卷烟要调整产品结构,改进品质,创制新型烟。

  食品的配套产品:发展各种食品的营养强化剂、添加剂、酶制剂以及食用的香精香料。

四、提高食品的营养、卫生和质量水平 编辑

  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营养合理是食品质量的主要标志,必须作为食品生产的首要工作切实抓好。

  (一)提高食品营养水平。食品工业各行业都要根据国家的营养政策、营养标准,组织食品生产,指导食品消费。要与农业部门紧密配合,按照食品加工和改善营养构成的要求,培育优良的原料品种;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扩大营养源,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搞好食品加工的营养设计,通过添加、混合等手段,达到营养互补和强化的目的,从而提高食品的营养效果。

  (二)保证食品卫生安全。要在农产品的生产、贮藏、运输和食品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努力消除污染源,防止食品污染。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制定和完善食品工厂的卫生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卫生的检测和监督机构,全国和大、中城市成立食品卫生监测中心,会同各级卫生部门组成食品卫生监测网,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三)严格食品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管理。一九九〇年前,分期分批建立和健全各种食品质量标准,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食品的多样化,不断修订和完善。整顿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生产更多的优质、名牌产品。食品出厂包装要标明产品成份和有效保存期。

五、开发利用资源发展原料基地 编辑

  我国适于食品加工的资源十分丰富,除了日益增多的农副产品外,还有大量的野生资源和特产资源。开发利用资源,搞好原料基地建设,是食品工业迅速发展的可靠保证,也是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的重要条件。

  (一)增强企业使用加价原料的能力。要解放思想,调整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资源;①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真正转到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②采用新技术,搞好综合利用和多层次加工,使产品不断增值;③利用生物技术,创制新产品;④发展原料产地加工,减少环节,降低损耗,节约费用;⑤本着互利原则组织联合,调动各方利用资源的积极性;⑥改进包装,提高产品质量。

  (二)减少农产原料的损失浪费。要从改良品种入手,提高栽培和饲养技术,搞好分等分级管理;合理部署加工能力,做到及时加工处理;研究和推广果、蔬、肉、禽、蛋、水产品等易腐食品的保鲜和粮食保藏的新技术,搞好流通环节的贮藏,运输,发展冷藏链并改进包装,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产原料。

  (三)发展饲料生产。食品厂的副产品、下脚料,除生产多种食品和药品外,还要大力发展饲料生产。结合三废治理,发展饲料和添加剂,充分利用农村的饲料资源,发展营养平衡的配合饲料,把饲料生产和发展饲养业以及屠宰、加工结合起来,以综合开发奶、鱼、肉、禽、蛋等资源。

  (四)建设稳定和专用的原料基地。原料基地的建设,要结合农业区划,按照单位面积获得最大效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食品加工要适应农作物的布局,农业生产要按照食品加工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农产原料的品质,做到良种区域化。食品工厂收购原料要按质论价,要使农产原料标准化。食品加工要同国营农场、集体农场和农村专业户结合,种植业要和饲养业结合,实行专业生产,综合经营。

  (五)建设原料基地的资金,除各级财政拨款和银行发放低息、贴息贷款外,准许工厂设立原料基地基金。餐馆、饭店、食堂、快餐中心可以集资兴办原料基地,就地加工,直接供应。

六、加快技术改造 编辑

  加速食品工业发展,除必要的新建外,要依靠技术改造,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

  (一)食品工业技术改造要围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扩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来进行。技术改造的重点放在基础原料的开发利用和方便食品、名特优质食品以及市场急需产品的生产上。

  (二)在更新设备、改革工艺中,要应用国内外的科研成果,特别是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把技术转移同技术攻关和引进技术结合起来,要有计划地组织技术引进,重点引进软件,在购买设备的同时,引进设备的制造技术、食品生产的新工艺,使先进技术和设备配套成龙。对引进的技术和设备要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并加以创新。

  (三)建立各行业的技术样板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每个行业中抓一个骨干厂,使之改造成为技术配套、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的样板和技术开发、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服务的中心,带动全行业的技术进步。

  食品工业企业固定资产中建筑物所占比重一般都较高,加之目前厂房拥挤,危房多,卫生条件差,有关部门要适当提高其技术改造中土建费用和土建面积的比例。对小企业要采用卖方贷款和设备租赁等办法,促进其技术改造。

七、加强科学研究 编辑

  食品工业是涉及到多学科的工业部门,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加强食品工业的科学研究。

  (一)食品工业科学研究的重点是:①研究生物技术(如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②研究食品原料和成品的贮运、保鲜技术;③研究食品工业基础原料的加工技术及开发新用途;④整理、提高传统食品的生产技艺,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方便食品;⑤研究发展食品的营养强化剂和添加剂;⑥研究先进的食品加工工艺和机械装备;⑦研究微电子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⑧研究和应用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

  (二)建立食品工业科学研究体系。建立全国的食品技术开发中心、食品营养卫生研究中心、食品检测中心、情报信息中心。根据各地技术、原料、市场特点建立地区的食品技术开发中心。各部门和各中心城市建立综合或专业研究所。各专业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小企业要有专职或兼职的技术开发人员。全国性的科学研究机构侧重应用技术研究和相应的基础理论研究;地方和企业的研究机构主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

  (三)科研要搞好分工协作,联合攻关。一是围绕一种原料或一种设备,把横向的力量组织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二是围绕一个产品,把纵向的力量组织起来,从农业--加工--包装贮运--市场--消费的全过程,开展一条龙的科学研究,进行总体作战;三是对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组织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研究,企业出研究费用,国家给予补助,成果归参加单位共有。

  (四)科研单位要面向生产,面向社会,建立试验厂(场),逐步实行企业化,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科研机构要小而精,人员专业化。要加强国内外的科学技术交流。

八、办好教育 培养人才 编辑

  管理、技术人才缺乏,职工文化水平低,是食品工业的突出矛盾。办好教育,培养人才,已成为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关键。

  (一)建立食品工业的教育体系。全国建立综合性的食品工业大学和训练中心。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食品工业学院,或在现有的大学内增设食品系。轻工学院和商业学院充实和扩大食品加工系和有关专业。农业院校恢复农产品加工系。医学院恢复或增设食品卫生和食品营养系。有关机械学院设食品机械专业和食品包装专业。办好干部和技术人员进修院校。各市、县、专业公司建立食品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或技工学校以及各种干部轮训班。大力发展电大、职大、函授大学和普通中学的食品专业班。组织工厂同大专院校、中等学校联合办学,定向招生。

  (二)食品工业企业要运用社会力量和本厂技术力量,自办或与其他厂联办正规的或业余的学校,对职工进行系统的教育。还要举办各种在职人员训练班,二、三年轮训一遍,以提高技术水平,鼓励职工自学成才。

  (三)由社会办的、企业办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以及自学成才者,按照国家规定,经考核合格,应承认其学历,发给文凭,评定职称。

九、开发食品机械和包装技术 编辑

  食品工业要求先进的机械装备和包装技术与之同步发展。

  (一)食品机械和包装机械工业部门要开发新技术,提供新装备。重点开发传统食品、方便食品和加工基础原料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围绕着降低能耗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攻克发酵、浓缩、杀菌、分离、浸出、膨化、干燥、烘烤、固体和液体包装等机械的技术关键,填补空白,提供成套设备。

  (二)按照专业化生产的原则,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组织军工,民用各方面的制造力量分工协作,多厂配套,使食品机械和包装机械按国际标准,逐步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各制造厂提供的设备,要保证食品质量,做到操作安全与卫生安全。

  (三)食品包装要首先解决方便食品包装的需要,同时改进出口,旅游等食品的包装。包装材料和容器要做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品种多样,满足供应,开发新型包装材料,特别是多种复合软包装材料,制造新型容器。提高包装、装璜的设计水平和印刷技术。

  (四)加快食品机械和包装工业的发展,有关部门要与之配合。冶金部门要提供优质适用的不锈钢、钛材、铝材、马口铁等材料。石油、化工部门要提供各种溶剂、涂料、塑料和粘合剂。铁道、交通、汽车制造等部门要为食品原料的产地加工、包装容器的集中生产和食品冷藏链的建立提供专用槽车、船舶和大吨位的汽车。

  (五)合理调整钛材、不锈钢和塑料的价格。改变多环节加税加费用的状况,以扩大其使用范围。

十、合理布局 发展联合 编辑

  方便群众消费和发展原料产地加工,是食品工业合理布局的重要原则。要使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地、食品工业同农业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合理布局,促进联合,共同发展。

  (一)城市食品工业要做到高档产品与大众化产品相结合,满足居民对食品消费和外贸出口的需要,同时为农村食品工业提供配套产品。要发挥技术、设备、信息等优势支援农村食品工业,发展原料产地加工,促进小城镇建设。要调整产品结构,把适合在产地加工的产品放到农村去,使农村的初加工和城市的深加工结合起来。

  (二)乡镇食品工业和国营农场食品工业要积极开展农副产品就地加工,面向广大农村市场,生产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要的产品。同时也要为城市居民消费提供成品和半成品,并发展出口食品。凡适于集中加工的一般应在小城镇建厂,适于分散生产的可在农村就地加工。乡镇食品工业要同专业户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系起来,为其服务。还要发挥农村的资源、资金、劳力等优势,同城市食品工业企业联合办厂,为城市食品工业开辟原料来源,支援和促进城市食品工业的发展。

  (三)沿诲地区食品工业要实行外挤内联的方针,发挥人才,技术和装备的优势,一方面开发新兴行业和新产品,整理提高传统食品,努力打入国际市场;一方面积极支援内地食品工业的发展,把内地的丰富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特别要注意扶持老(老革命根据地)、少(少数民族地区)、边(边远地区)、穷(穷困地区)地区发展食品工业。沿海地区的食品工业企业要同内地的食品工业企业广泛地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把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转移到内地去。

  (四)城乡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先进地区和后进地区之间的食品工业,要允许人才和资金的流动,采取技术协作、技术转让、合作办厂、补偿贸易、供产销联营等多种形式发展经济联合。无论何种形式的联合,都要坚持双方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除必要的行政干预之外,主要靠经济手段。联合企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应环节要简化,实行增值税,不搞重复征税;产值可按合资的股份,分别统计在投资企业所在地区内。

十一、放宽经济政策 编辑

  食品工业除了少数产品属于高税利外,多数产品是微利的,有的依靠政策性补贴来维持生产,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长期得不到发展。为了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必须放宽经济政策。

  (一)对食品工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在“六五”期间的水平上逐年增加;固定资产折旧率要适当提高;银行中、短期贷款和低息或贴息贷款要适当扩大,并允许税前还款,延长还款期。对生产婴幼儿食品和微利食品的企业要增加拨款。

  (二)实行广泛的集资政策。各地方、各部门要支持食品工业企业从多方面开辟资金来源,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允许国营企业、集体企业、机关、团体和个人投资入股。还要采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补偿贸易等多种形式利用外资发展食品工业。

  (三)各级财政部门要专拨一部分发展基金,给食品工业部门周转使用,用于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开展国内外设备的租赁业务。对商办食品工业、农场办食品工业实行以业养业政策。

  (四)对利用加价原料生产的食品要减免税收。对治理三废和综合利用的产品以及试制的新产品,除烟、酒外,允许在未根治三废和形成生产能力前免缴税利。

  (五)在价格政策上,实行优质优价原则,对居民计划定量供应以外的食品,允许随行就市,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

  (六)简化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环节,做到产需直接见面,直达供应。食品工业内部配套的产品,允许内部直接调拨。

十二、加强对食品工业的领导 编辑

  食品工业是多家经营、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综合性产业,要加强领导,促使其协调发展。

  (一)各级政府要把发展食品工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首先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采取有力措施,改变不利于食品工业发展的各项规定,推动企业进行调整、整顿,实行企业的盈亏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二)食品工业要加强行业管理,制定超部门的行业规划。采取行政的、经济的办法,搞好统筹、规划、协调,以促进管理体制的改革。农牧渔业和商业等系统的食品工业企业,要按工业的办法,实行专业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加强食品工业协会、专业协会的同时,设立食品工业办公室,建立技术开发公司或建立食品工业总公司和专业公司,批给编制,配备得力干部和技术、管理人员,以适应食品工业大发展的需要。

  (三)食品工业(包括商办、农办食品工业)的主要产品要分别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对供、产、销进行综合平衡,统筹安排。食品工业大部分产品受原料、市场和地区、季节的影响较大,品种多样,供求多变。因此,要在计划指导下,搞好市场预测、预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动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食品工业的宣传出版工作。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食品工业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发展食品工业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