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密植课
一堂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密植课 洛阳地区革委会、军分区偃师县革委会、人武部联合调查组 1969年3月28日 |
|
河南省偃师县岳滩大队“五·七”农学院的全体同学,在一块整好待种的麦田里上密植课。大队革委会主任刘应祥同志主讲。他以实地为课堂,实践经验为教材,播种耧为教具,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学生们一听、二看、三实践,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大家说:“这样的课,真是‘活学活用’,‘立竿见影’,好得很!”
刘应祥同志手捧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在耧前开讲。他说:“密”字,是毛主席“农业八字宪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密植能充分发挥地力,利于光合作用,减少地内杂草,达到增产的目的。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以及旧习惯势力的束缚,毛主席的这一重要指示,却没有很好落实。岳滩搞密植也是经过激烈斗争的。
旧社会统治阶级不管群众生产,只顾逼差逼粮,敲诈勒索,坑害得咱贫下中农少吃无喝,种麦无麦吃,种地没种子。到种地的时候,东抓西借,每亩下一点点种子,稀稀拉拉,缺苗断垄,造成稀植低产,成了旧的习惯。因此,我们推广密植,有人跑出来反对,说:“小麦不可稠,一个麦籽九个头。”叫种十五斤,他只种十来斤,什么密植增产他不管,违背了毛主席关于密植的教导。 我们开始搞密植,也没有经验。过去,习惯用七寸耧种,太稀;改为五寸,增产百分之十五至二十。通过实践,总结出“兵多枪多,苗多穗多”,“种地没苗,难打一瓢”,“麦收三件宝,穗多、穗大、籽粒饱”的经验。密植一增产,有人又偏到了另一边,认为:“越密越好”,“下种越多越好”。他们用三寸耧种,每亩下种四十斤、五十斤甚至一百多斤,到返青拔节期,最高分蘖达到二百多万、三百多万株,超过适宜苗数的一倍还多,结果投资大,苗过密,倒伏多,产量低,又违背了毛主席关于合理密植的教导。由于思想不合乎客观实际,在实践中失败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反复实践,我们终于从失败中得出:
“七寸(行距)稀,三寸密,五寸种着正合理”的正确结论。后来进一步发展到七寸耧靠播(即行距五寸,播幅二寸),更科学:加大播种量,加宽播幅,苗足苗匀,穗多穗大产量高,一般比同等条件的五寸播幅增产百分之十几。实践证明,小麦没有一定的穗数,获得高产是不可能的。
这里有个关键问题,就是人的因素第一。耩地人,特别是摇耧的人,思想不“密”,耩地不集中精力,种出的麦也难密。地耩不好,尽管土地深翻了,肥料施足了,不密植就缺苗,还是不能增产。大家要知道,“合理密植”是毛主席的话,这样做能增产,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革命,因此我们一定要搞好合理密植。要搞好合理密植,就得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到“认真”二字。怎样做到认真?我们的实践体会是:政治前边走,技术紧跟上,摇耧如品脉,帮耧聚精会神。这样才能达到合理密植的标准:足、匀、全、直。所谓足,就是每亩下种二十斤,不能少半斤;匀,即苗匀;全,即无缺苗断垄;直,即行距笔直,好象机播。
同学们!你们看:这头到那头这么长的地段,思想、技术不过硬行不行?是不行的。说到这,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有一年,咱岳滩贫下中农在地里耩麦,外地参观的同志问我:“那耩麦的人都是哑巴?”我说不是。他们说:“那为什么都不说话?”我说:“这是硬功夫。耩麦的人思想得集中,思想开小差,耧腿就要歪,种子播不匀,就达不到毛主席关于合理密植的要求。”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毛主席提出的合理密植,所以,外地参观的同志都说岳滩社员是三过硬:政治思想过硬、科学技术过硬、实际操作过硬。过去,资产阶级技术“权威”说斤籽万苗(一斤一万五千粒左右),我们是斤籽一万二千苗(抛撒少),打破了他们的洋腔调,提高了播种质量。当然,合理密植还得注意适时播种和防治地下虫。群众说:“晚播弱,早播旺,适时播,麦苗壮。”不适时播种会造成分蘖过多或过少;不防治地下虫,虫把麦咬死,同样不能达到合理密植。
同学们!现在咱们就开始播种,大家轮流试播。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