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贫下中农欢迎的卫生学校

一所贫下中农欢迎的卫生学校

——陕西省神木县半农半读卫生学校的调查
《人民日报》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1971年12月28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神木县是陕西省一个偏远山区。解放前,全县没有一所医疗机构。现在,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指引下,不仅县有医院,公社有卫生所,而且每个大队都有赤脚医生。这些医务人员当中不少人是神木卫生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树立为革命学医思想

编辑

神木卫校座落在神木县城北窟野河畔。学生绝大部分是从农村中选拔来的贫下中农子弟,入学不受年龄、文化程度的限制,“队来队去”。

从农村选拔来的学生,大多数能够牢记贫下中农的嘱托,决心为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而学习。但也有少数学生夹杂着私心杂念。有的认为“学医可以学门技术,吃碗轻松饭,受人尊敬”,有的流露出不愿回农村等错误思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狠抓了入学教育。新生到校后,先不上专业课,集中一段时间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讨论“为谁学医”的问题,引导学生斗私批修,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树立为革命来学医的思想。 去年上半年,县上和外地工厂招工,有的学生动摇了,个别人要求退学。学校就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一面治病,一面调查农村的卫生状况。学员们说:“农村太需要医生了!”原来想退学的人,也都表示要当一辈子赤脚医生。

学校还把组织学生参加体力劳动,当作增强学生无产阶级感情,改造思想的重要一环。有的人认为,学生刚放下锄把子,毕业后又将回到生产队去,在学校里不参加劳动也不要紧。可是事实教育了他们。去年抗旱时,有的学生唠叨着:“这么热的天,地里吃饭给人弄下病哩!”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农村劳动时,经常在地头吃饭,不怕生病,而进了学校在地里吃几顿饭就怕生病呢?经过分析,大家认为,这是因为脱离劳动后,受到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缘故。他们认识到,农村来的学生,同样要坚持一面学习,一面劳动。

从农村实际出发改革教学

编辑

这所学校初办时,在学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基本上沿用了旧的一套,往往是“有用的学不着,无用的一大套”,“一年不沾临床边,二年不沾贫下中农边”,群众意见很大。后来革命师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的教导,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深入农村,进行广泛调查,听取贫下中农意见,经过实践,逐步把学制由三年缩短为八个月和四个月两种,专业课由二十多门精减合并为六门。

教学内容如何改革?贫下中农说:“要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来教课,农村有啥病,就让学生学治啥病。”学校根据这个意见,在教学上强调切合实际,突出重点。为了做到这点,革命师生深入农村,作了常见病、多发病的情况调查,到县的有关部门查阅资料,摸清了全县农村发病情况:常见病约一百三十多种,其中多发病约有六十多种。于是他们确定了“常见病多讲,重点病精讲,少见病略讲”的原则,删繁就简,以本县的一百三十多种常见病为基础,把六十多种多发病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

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学校打破了过去基础课与临床课分开教的旧框框,把两者有机地衔接起来,用统一的教材进行教学。在讲授时以每个生理系统(如呼吸、循环、消化等)的疾病为中心,先讲这一系统的生理、构造、检查,再讲这一系统的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这样,既使学员对正常人体结构知识有一个系统了解,又能掌握这个系统的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和诊断、护理的技能。

毛主席教导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这所学校采取办门诊部、出诊、下乡巡回医疗,在附近举办家庭病床和接受典型病人住校治疗等办法,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教师根据学生实践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集中起来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从临床实践出发,学习理论知识,再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医疗中的问题,以达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

他们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改革,废除了注入式,采取了讨论式。讲过几种常见病的特点后,往往把典型病人请上讲台,教师询问病况,学生下面旁听,作记录,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作出判断,然后进行讨论,各人阐述自己判断的理由。最后,教师作出结论,指出那些看法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这种办法既使学生理解深记得住,又培养独立判断能力。

坚决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编辑

一九六三年以前,学校由于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中、西医分开设置,两个教师,教中医的不教西医,教西医的不教中医。学生毕业后,学中医的不会打针,学西医的不会开中草药方。贫下中农说:“有些病人喜欢找中医,有些病人喜欢找西医,你们学校教出来的学生只能单打一,可不行啊!”群众的意见和医疗实践的经验教训,使他们认识到,只有走中西医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培养出符合贫下中农需要的医务人材。他们组织革命师生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指示;批判刘少奇及其一伙反对中西医结合,歧视、排斥,甚至妄图消灭中医的罪行,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决心沿着毛主席指引的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前进。

开始进行中西医结合教学时,他们只是在表面上结合,中医班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学西医,西医班也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中医,或者在时间上中西医各占一半。改来改去,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还是各不相干。后来他们通过反复实践,认识到必须从教学内容上突破,首先要编写中西医结合的专业课教材。

在编写新教材和摸索中西医结合教学试验中,中西医教师政治上互相帮助,业务上互相学习,彼此听课,取长补短,共同诊治病人,很快地掌握了中西医两套本领。在编写新教材中,根据三条原则进行工作:一是贯彻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推陈出新”的方针,批判地继承旧教材中有用的东西,删繁就简,先易后难。二是批判旧教材中形而上学的观点,正确处理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动与静的关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统帅教材。三是从调查研究入手,虚心向群众学习,从当地实际出发。为了给编写新教材提供依据和第一手材料,他们深入农村,跑遍了全县二十一个公社的绝大部分生产大队,收集了土方、单方、验方两千多个,摸清了一百七十多种中草药的分布、性能及用途,把当地民间确有疗效的中草药和治病土方编入教材,注意用当地药治常见病。有个西医教师在编写“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教材时,由于不明了中医对这个病的理论,先后请教了四个老中医,直到把它弄清楚为止。新教材草稿写出后,他们又虚心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提高。他们先后翻了二百多万字的医学资料,经过几年反复实践反复修改,终于编写出了中西医统一的专业课教材《常见疾病防治学》和《中医基础知识》教材初稿,以及《神木土、单、验方汇集》、《神木地产药材介绍》两本辅助教材初稿。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