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道類事相/1
仙觀品亦曰道場亦曰玄壇亦日精舍亦曰靖海。
《本相經》云:天尊以龍漢之時,於北隴玄丘七寶館內煉其真文,天景大混題館四面也。
《三洞科》云:起靖館宮堂,乃引律日安靖,治於天德。天德者,甲乙丙丁地也。民家曰靖,師家曰治,皆長一丈八尺,廣一丈六尺。凡佩仙靈符錄,皆須安靖治也。
《法輪經》云:若見臺館,思念無量,普瞻八極,身與我神,洞見幽微。今謂觀則瞻,觀八極。八極者,八方也。人若能安神定志,則通徹微妙,洞見幽玄。幽玄與微妙者,太玄真一之極果也。故五千文上經云:常無欲觀其妙,常有欲觀其微也。今經本微字錯作徽,此則字之相類,傳寫之誤,其來日久矣。
《上清變化經》云:西臺之館,二真服御之處,刻錄之所。
又云:九玄之館。
又云:太極觀,上元上真變化處也。
又云:紫上觀,太靈真文祕在其中。
《上清經》云:協晨靈觀,玉晨道君居之。
《真誥》云:易遷館協晨夫人居之。
《三元布經》云:元始天王於明霞之觀,將上真玉檢下授三天玉童也。
《靈書經》云:北方鬱單之國有洞靈之館,高與雲齊,其處闇冥,四面無光。別有洞靈之館,朗然而現,四面洞徹,如日中景也。天尊封天文於此館中,故名之為洞靈之館。
又云:太上道君時於南丹洞陽上館栢陵舍中,稽首禮問元始天尊,為說《罪根上品經》也。
《靈寶隱語》云:合景北靈館,雲上携手飛。
又云:常融天有紫微之館,處乎玉清之上,煥乎紫虛之中。
又云:過度三界之庭,升入太靈之館也。
《太上飛行經》曰:道君逍遙羽陰之館,息乎洞豪之門。
《八節謝罪經》云:八節之日,上皇太帝君乃登廣寒上清之境,上清靈宅太空之闕,丹紫之臺,長綿玉樓,群仙集于太微之觀,議定天下萬民之罪福也。
《道學傳》云:吳猛,字世雲,登山詩曰:仰瞻列仙館,俯察玉神宅。
又云:許玉斧玄孫靈真,梁代在茅山敕為立嗣真館,以褒遠祖之德也。陶隱居所住朱陽館,即是許長史舊宅也。
又云:孔靈產,字彥靈,會稽山陰人也。深研道要,遍覽仙籍,宋明帝於禹穴之側,立懷仙館,詔使居焉。
又云:陳高祖於義仙館發講。蘭陵人蕭子禕,字虔華,被褐起座,捨所造織成經巾,以充供養。禕後卒,法式經書悉入公家,安國館經巾,至今猶存也。
又云:梁世祖於天目山立太清館,招諸道眾同來憩止也。
《太洞經》云:元龜山有九靈之玉館,太帝玉妃之所在也。
《本相經》云:高陽國中有長樂舍,方圓一丈二尺,其舍表裹悉有天景大混文字,題在四面,營衛此舍也。
《皇人守三一經》曰:峨眉山皇人以蒼玉為屋,黃金為局腳狀也,五色為垣也。
《登真隱訣》云:燕口山亦名方源館,昔孝明於此合神丹而升玄洲也。
又云:古人曾合九鼎丹於此也。
《十洲記》云:瀛洲有金鑾之觀,飾以眾瑤,直上峰雲,中有青黎瑤几,覆以雲執之素,刻水碧為倒龍之狀,懸火精為日,刻黑玉為烏,以水精為月,請瑤為蟾兔,於地下為機捩,使昏明弦望不虧,時時有香風泠然而至,張袖受之則歷紀不厭矣。
《鳳臺曲素上經》曰:月朗西華館,意合廣寒宮。婆娑紫鳳下,蕭條九嶺峰。流盼無窮野,仰觀劫刃中。
《上皇先生紫晨經》曰:金童攀雲而侍輪,玉女躡虛而衛靈。東遊碧水之館,洞淵浩靈,極清之源。
《登真隱訣》云:大茅山西立華陽上下二館。
又云:方山下有宇幽館,多有學道人居之。
又云:宋景王立館,館主王文清也。
《上清三天正法》云:清微館,三天頌文出其內。
《八術神虎隱文》云:太真之館,太微天帝君受消魔智慧神虎金符處也。
《三九素語玉精真訣》云:高上玉館,三九素語隱在其中。
《玉帝七聖玄紀經》云:景霄觀上帝君之所處。
又云:紫虛玉館,皇人相期處。
《三道順行經》云:紫霞內觀,《八素真經》在其中。
《玉光八景經》云:玉虛之觀,太上道君反寂之處。
《玉精真訣》云:高上玉館在紫虛之天,《三九素語·玉精真訣》封在其內。
《大洞真經下》云:映天洞觀,金真玉經在其中。
《大洞經下》云:道君登碧水之虛臺觀,滄洲之紫館。
《三天正法》云:九玄帝君謌曰:結芒太霞館,流盼無窮齡。又青童君謌曰:藹味上清館,豈覺有餘滯。
《大有妙經》云:龍吟絁宅府,鳳嘯太霄館。
《大洞玉經注》云:帝君乘丹霄而啟道。太冥披緑霞而明微,煥乎金塘之館也。
又云:金琅館在玉清天中,上皇真人治其中。
又云:崑崙山上有九靈之館,上接縱璣之輪,下在太室之中,西王母之所治也。
《龜山元籙》云:上遊五嶺峰,群翔太華觀。
《七轉紫晨君上經》云:上皇先生頤神神州之闕,蕭條無崖之館。
《上清八景飛經》云:太上大道君蕭蕭太龜之上,放浪於無崖之外,各反玉虛之館
《真誥》云:桐栢真人謌曰:寫我金庭館,解駕三秀畿。夜芝披華峰,咀嚼無長飢。
《真誥》云:領略三奇觀,浮景絕翔冥。
又云:鬱藹非真墟,太無為我館。
《真誥》云:紫闕構虛上,玄館衝絕飈。
又云:翳藹紫微館,鬱臺散景飈。
又云:受精玄漢,故改容於三陰之館。
《昇玄經》云:有浮雲觀,天尊遊行之所也。
《大洞真經》云:森朗都有中黃太一上帝之館,始元童子在其內。
《龍飛尺素隱訣》云:太真丈人遊賞紫虛之館。
又云:藹沫太虛館,靈風散奇香。
又云:栢成子、谷希子、廣成子、青真子,遊三素八輪綺異之觀也。
《白羽黑翮經》云:太真丈人盤遊紫虛之館,息駕無崖之端。
又云:太真丈人,北到朔陰洞玄之館,寒水之鄉。
《上清變化經》云:南極長生司命君,遊金洞素靈之館,遇九靈金母。太素三元君,受龜山元籙。又登太一上帝之館,得《太霄琅書》。
又云:皇上度紫石於丹靈,刻錄西臺之館,定禮於東華之方,合變於三素之氣,仰披晨登之光。
又云:上引紫虛之氣,下觀混混之源,心注九玄之上館,目羅中真之顏也。
《飛行羽經上》云:太上道君,昔遊於北天,策駕廣寒,足踐華蓋,手排九元,逸景雲宮,遨戲北玄,息乎洞豪之門、羽陰之館,盻縱璣以召運,促劫會以舞輪,歎萬物,而彫喪,俯天地而長存。
《神州七轉七變經》云:紫晨上皇先生怡神神州之闕,蕭條無崖之館,匡制三五之運,拯化承唐之難。
又云:明梁之館,變白為青。
又云:豁落丹霄觀,幽寥冥運彰。
又云:上晏九霄館,蕭登玉清宮。
又云:高上儼龍駕,宴景紫霄館。
《玉珮金璫上經》云:太上隱玄寶章,處於玉清之館。
又云:上清陰景內真之經,處上清之館、太霄之中也。
《太霄紫書》云:朝遊西臺館,夕憩扶桑宮。
又云:豁落紫虛館,慶雲隨化消。
又云:執契太霄館,歸真玄文章。
《外國放品經》云:青童君,逍遙紫虛之館也。
《上清投詞儀》云:晏寢太常館,峻嶒阿母庭。
《空洞靈章》云:虛明天有,梵行大館,元正臨止,司命執筭。
《昇玄經》云:太上於崑崙治中,進登天首大治七寶道德觀,上以告張天師云:吾道出於無先太初之前。
又云:身居虎豹之藪,心在福德之觀。
《洞玄經》云:紫微太靈館,梵度天中內音書其上也。
又云:扶桑司靈館,元洞天中內音書其上。
又云:北靈上館,翁重天中內音書其上。
又云:北靈館,七曜天中內音書其上。
又云:紫陽館,文舉天中內音書其上。
又云:洞靈元陽館,在太玄都玉京山,元始、靈寶、南天大聖眾至真尊神、無極大道南上赤帝、丹靈老子、太和玉女、長生司馬好生君、司命司錄、南極度世君、萬福君,常以月二十三日會此館,集校天人祿命長短。
《洞真經》云:金洞素靈館,九靈金母、太素三元君所居。
又云:清微上館,元始天王之所居。
又云:蘂珠日闕館,太上高聖玉晨道君所居。
《道迹經》云:月上館元始天王出皇民士叫錄於其內。
《五煉生尸經》云:昔善忍國有道士晃信然,得道為元靈老君,南官書其道跡在紫微之館也。
《內音玉字下》云:紫微館處乎玉清之上,中有陀丘之眾,駐億萬人。陀丘者,是新得度受靈之人也。功德未備,故停散其中。又有太靈之館,梵度天王治其中。
《大洞玉經三十九章》云:九天之之上有金墉之館,玉帝之所處也。
又云:崑崙山上有靈芝觀,上接璇璣之輪,下在太空之中,西王母之所治也。
《後聖道君列紀》云:豁落丹霄觀,清寥冥運彰。
《八素陽訝九章》云:放曹太微觀,峻嶒九玄所。中有執寂賢,洞嘯靜冥處。
又云:北辰結朱館,疑峙九虛嶺。
又云:鬱儀清虛觀,結璘絕煙際。
又云:洞遊無名館,龍旅迴瓊輪。
《三皇經》云:峨峨皇極觀,赫赫瓊林房。
又云:相隨龜山館,謌嘯扶桑林。
尹喜《 樓觀本記》云:昔周康王聞尹先生有神仙大度之志,乃拜為大夫,因號喜宅為樓觀,在後周穆王為修此觀、召幽逸之人為道士,置其中,自爾相承,至令不絕。
《老君聖紀》云:周穆王又為鎬京人杜沖字玄逸修觀,置沖為道士於其中,沖後得為太極真人也。是知人間置觀起自周康王也。若置道士於觀中,又發自周穆王也。若是道士之名,先起自於天地兩判初分之日也。仙觀之號,又先起天地兩判四天之前,在大羅天。大羅天上有玉京之山,玄都之仙觀也。
《道學傳》云:宋文帝為陸先生置崇虛館,劉法先為館主,封國師。董率法,彭城人也。宋明帝徵為崇虛館主。
又云:梁天臥十五年,為陶隱居建太清玄壇,以均明法教也。
又云:張允之,吳郡嘉興人也。少而出家,依隨師友,五年被敕為茅山南洞崇元館主,後館前別地為金陵館,靜隔人物,修習至道焉。
薛彪之,晉陵人,齊高帝時往茅山結宇,松餐澗飲,彌歷年歲。齊高帝時,革命訪求道逸,知彪之守志丘壑,不顧榮位,乃敕於此山為金陵館主也。
成童孫,字安仁,義興國山縣人也。性識沉敏,獨立不草,少年出家,長齋蔬食,遠近賞揖,莫不增信。梁天監十六年,敕為靜心館上座,儀軌一眾,甚有風德也。
孟智周,丹陽建業人也。宋朝於崇虛館講說,作十方懺文。
薛彪之,晉陵人也。齊建武二年,停東川,採訪真祕,三年乃反,啟救於大茅山東嶺,立洞天館也。
蔣負芻,義興人也。去來茅山,有志棲託,齊高皇帝於山造館,建元二年敕請於宗陽館行道也。負芻又於許長史舊宅立陪真館,應接劬勞,乃以館事付第二息弘素,專修上法也。
東鄉宗超,字逸倫,高密黔陬人也。乃捨所居舊宅為希玄道觀,乃蘿草結庵,編蓬捶槿,躬與門徒自運筋力,雖未雕削,不日而就也。
梁簡文時,廬陵威王在鎮大為起造房宇,廊廡莫不華壯,供養法具咸悉精奇,唯先生所居茅茨,不改衣服,林帷務存簡率,常坐一圓枯移榻,遂有膝痕,卉冠菅席穿决不換也。
又云:道士張法猛。黿潭石渚之陽,立石渚館,請賈稜於館,三年講說。梁帝於石渚館,令嚴寄之於其中,厨醮悉以菜也。見《賈稜傳》也。
宋初長沙景王就許長史宅地之東,起道士精舍。梁天監十三年,敕貿此精舍立為朱陽館也。宋明帝召陸先生權住騾騎航扈,客子精舍,勞問相望,是知精舍通在三教稱之也。
殷法仁,字玆道,陳郡陽夏人也。少而出家,勤習誦,長齋菜食。有陳文訶,京師富室,起義仙館,請法仁居焉。
九真館,晉陵曲阿人王靈璵字善寶之所住,專修上道也。敕給館民二百,館戶金繒香藥,事事豐多。
謝暄,字元映,陳郡陽夏人也。長齋菜食專務修道。上虞山剪棘開路,成立山館,有若神功也。
苲定,字叔安,信義南沙人也。好神仙,弱年入海虞山師謝暄。暄見其有志,令住元陽館,看視朱公經也。又於元腸館右別立精舍,絕人行也。
陸修靜,字元德,吳興東遷人也。於廬山東南瀑布巖下,起觀名曰簡寂,處所幽深,構造壯異,見者肅然,興崑閬之想,後人因以修靜號曰簡寂先生。
王僧鎮,梁州晉壽人也。乃於判州安陸起福堂館,還過郢州又起神王館,並極華整。又於衡嶽起九真館。
荊州有始興館,穎州庚承仙講道經於其中。
褚伯玉,字元璩,吳郡錢塘人也。隱南嶽瀑布山,妙該術解,深覽圖祕,採鍊納御、靡不畢為。齊高祖詔吳會二郡以禮資迎,又辭以疾。俄而高逝,高祖追悼,乃語於瀑布山下立太平館。伯玉好讀《太平經》,兼修其道,故為館名也。
孫嶽,字玄達,東陽永康人也。齊永明三年,敕徵為興世館主,遂密修至道、殷勤誘接,伏膺受業者常數百人。
又云:太守王亮、縣令顧撝,永明中啟臺於郊,為晉陵人李景遊字慧觀立棲真館,將欲締構之夕,夢見淹成王施柱二十,助立道場,尋至城中水處,即見柟柱滿水,取既滿數便沒。俗言他淹成王是戰國時人也。
許明業,扶風赤崗人也。少年出家,長齋蔬食。梁太清中為州刺史南平王請出城北神王館供養,值亂因入武昌青溪山立館,遠近崇仰之也。
楊超,字超遠,東海人。梁時入吳包山為林屋館主,門徒盈千人。又為華陽館主,於華陽之東別立招真館焉。
馮法先,字法遠,晉陵曲阿人也。陳時茅山起崇元館,莫不壯麗。陳武帝初,晉陵有一僧,死得七日云:天堂有一處正構立大堂,云擬茅山馮先生。此僧更活,欲來山中訪覓,驗其所見於山下見山中人出,訪問知有此公,猶在世也。
張裕,天師之十二世孫,少小出家,梁天監中於虞山起招真館居之,能致仙道也。
史襲先,字繼道,吳人也。捨妻長齋,起館。梁武帝嘉之,賜名曰大通玄館也。
又有徐師子,字德威,東梅人也。出家蔬食,陳武帝立宗虛大館,引師子為其館主也。
王遠起,太原人也。善禮懺,領集真館主。三周行道也。
淳于普洽,字法洞,吳郡人也,少出家。市北有石名生,捨宅為館、名為崇信,以普洽為館主也。
張元妃,字凈明,居曲阿蔡坡村,後出都造至德館於東府城北。梁武時也,又請以後屏迹茅山,復於南洞造玄明館,絕穀休根,專事吐納也。以永定三年往海虞山,於南沙丘館告化,還葬茅山也。
又有李令稱者,廬陵女人也。少出家離俗,入廬山,於千福鄉延靜里造精舍,名曰華館。
梁元帝時人律曰安靖,治於天德。天德者,甲乙丙丁之地也。民家曰靖也,師家曰治也。長一丈八尺,廣一丈六尺。凡佩仙靈符籙治職,皆須安治法座也。
上清道類事相卷之一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