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
中发〔1983〕24号
1983年6月6日
发布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本作品收錄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一九八三年/第十三号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再一次强调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把出版工作推到我党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为了适应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认为,必须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使出版事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一)出版战线的形势和任务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战线同全国各条战线一样,取得了显著成绩.出版部门认真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冲破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束缚,有成效地进行拨乱反正的工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发挥了广大出版工作者和著译者的积极性,恢复和发展了出版事业;根据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陆续出版了一大批国家和人民急需的图书,解决了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书荒.党在引导出版工作者纠正"左"的错误倾向的同时,及时克服了右的影响,保证了出版工作的健康发展.图书的门类和品种越来越丰富,学术著作、科技图书、文艺作品、各类教材、工具书、少儿读物、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和外文图书等都有较大的增长,许多图书的质量有显著的提高,全国图书的印数远远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各类期刊也有很大发展.整个出版事业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

  但是,出版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书难、买书难的问题十分尖锐;图书出版周期太长;大、中、小学教材和课本还不能做到全部课前到书;有些书刊的质量不高,甚至粗制滥造;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下,有的图书、刊物上的文章、作品曾经偏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指导,偏离社会主义轨道;单纯追求利润,使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有所滋长.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1)出版、印刷、发行事业的物质技术条件十分落后;(2)现有体制与出版事业的发展很不适应;(3)出版队伍人数不足,青黄不接,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赶不上新形势的需要;(4)从有关部门的领导思想上说,对出版工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贯彻党的出版方针不够有力。

  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和各项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出版战线担负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出版事业的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又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条件.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都同出版工作密切相关.我们的出版物的质量和数量如何,直接反映着并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水平.书刊是思想文化科学的主要传播手段.任何一种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一经成书出版发行,就能传之久远,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传播革命真理的书刊,启发和引导了成千上万的人走上革命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传播科学文化和传播一切有利于人类进步的知识的书刊,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党的十二大精神,党和国家都要重视出版工作,切实解决出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开创出版工作的新局面.出版事业的发展,必须贯彻改革精神,打破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老框框,创立新章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生产力,促进编辑、印刷、发行的能力较快增长并协调发展.图书的出版,要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保证重点,认真抓好宣传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图书,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图书,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图书和各类教科书,八亿农民和广大青少年、儿童急需的各类读物,使这些图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力争在"七五"计划期间作到:出版事业的发展与出书任务基本适应,图书的出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基本适应,实现图书的质量提高,品种增加,出版周期缩短,发行及时对路,使整个出版事业出现更大的繁荣。

  (二)出版工作的性质和指导方针

  我国的出版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版事业根本不同,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一切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果对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性质认识模糊,就不能很好地贯彻我们的出版方针,不能保证坚持出版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为此,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首先是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革命性.出版部门要自觉地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自己的工作,为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作出贡献.书刊出版应当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发展和普及.要把持久、广泛、深入地宣传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反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作为书刊出版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又是一项科学文化工作,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它要积累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要有选择地整理出版中外文化遗产和各种思想资料,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出贡献.出版部门应当自觉地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培养和造就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3.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计划性.它要给城乡广大读者提供多方面的、适应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丰富多采的图书.出版部门要广泛调查和倾听读者的意见和要求,根据社会需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加强计划性,做到保证重点,填补缺门,重视普及,注意提高,克服盲目性和自流现象。

  4.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是出版工作者和著译者共同的工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图书的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综合反映.要搞好出版工作,必须依靠从事思想、理论、科学、教育、文化工作的宏大队伍.出版部门要广泛地团结和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包括各学派、各流派,专业作者、业余作者,并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新生力量.要热情支持和推动他们搞好创作、编著和翻译,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并保障他们的权益。

  5.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首先要注意出版物影响精神世界和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同时要注意出版物作为商品出售而产生的经济效果.出版部门要坚持质量第一,尽最大努力,把最好的精神文化食粮供给人民.各类图书都要力求做到选题对路,内容充实,都要力求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反对粗制滥造.出版部门要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各个环节上克服浪费,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注意经济效果,但决不能单纯追求利润.否则,就不能克服和防止精神产品商品化的现象,就不能保证我们的出版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三)加强出版队伍的建设

  为了适应开创出版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加强出版队伍特别是编辑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培养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任务。

  1.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编辑人员对于提供有益的精神养料、防止精神污染,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目前编辑队伍专业骨干缺少,老化现象严重,知识水平跟不上科学文化的新发展.因此,充分调整和培训提高编辑队伍是当务之急。

  出版部门及有关单位要制订规划,充实编辑队伍,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编辑队伍特别是青年编辑的培训工作.编辑人员不适应工作需要的,要经过训练再继续工作,不适宜作编辑工作的要进行调整.今后调做编辑工作的,必须具备大学以上的文化、专业水平,至少必须具备相当于大学的文化、专业水平.中央和地方的计划、教育和人事部门在分配研究生和大学毕业生时,对编辑出版部门的需要,应当予以重视和照顾.对社会上确有相当上述水平和能力、适合作编辑的人员,可由出版部门商同劳动人事部门,按照吸收录用干部的有关规定,择优录用.对校对、装帧、版式设计人员,也要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补充和培养。

  编辑部门的改革,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抓责任制.要根据编辑工作的特点,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以利于发挥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书稿质量的目的.应当肯定编辑人员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尊重编辑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对优秀编辑应当给予奖励.要教育编辑人员甘当无名英雄,树立职业道德,坚决抵制编辑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2.印刷、发行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刷、发行队伍同编辑队伍一样,目前也存在着不适应出版事业发展的状况.印刷系统要加强职工教育,搞好技术培训,大力培养高中级印刷技术人才.发行系统要在近几年内将所有的书店营业人员轮训一遍.不适宜做图书发行工作的要调做别的工作.今后调做图书发行工作的必须具备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要加速建设北京印刷学院,在以后条件具备时,可改为出版学院.要选择有条件的大学设立图书发行专业.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应建立图书发行和印刷技术的中等专业学校,也可以办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职业中学.新华书店的业务骨干可按照吸收录用干部的有关规定,从优秀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营业员中选拔.基层书店人员的管理,在条件具备时,应由省级新华书店同当地有关部门共同负责,以省级新华书店管理为主。

  3.出版队伍特别是编辑队伍的问题,首先是知识分子问题.要充分认识知识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抓紧做好编辑职称和印刷、发行等专业职称的制订和平定工作,建立考核和定期晋升的制度,切实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出版部门知识分子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标准应和科研、工程技术、教育、新闻等部门相同.各省、市、自治区人民出版社的干部配备、政治待遇,应与当地同级报社相同。

  (四)改变印刷、发行落后的现状

  为了解决出书难、买书难的问题,急需对书刊印刷和图书发行工作进行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

  1.积极发展印刷事业,切实改变书刊印刷管理不善、设备陈旧、技术极端落后、生产能力不足的状况.我国印刷事业落后的严重状况,有关部委应该充分重视.举世公认,印刷事业的落后,不但表明一个国家文化教育的落后,而且表明经济发展的落后。现在我国的印刷事业,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落后得很多.比我国整个经济发展也落后得多.这种状况对于实现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目标,十分不利.我们必须在今后若干年内,有计划地对印刷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体制改革.现有的书刊印刷厂要普遍进行整顿,改善经营管理.要求北京地区的书刊印刷能力在三、五年内有较大增长.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北京市,要对所属的书刊印刷厂进行技术改造.上海等地也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书刊印刷能力不足的问题.北京、上海等地区十六个厂的技术改造和新建一个排版厂,由文化部会同国家计委、经委审查后纳入有关部委和北京、上海等地区的基建计划.根据合理布局的要求,选择交通运输、纸张供应等条件较好的地区,建立若干印刷发行基地.要积极推广书刊印刷的新技术.今后,书刊印刷的技术装备和器材,要纳入国家计划生产供应的渠道,进一步加强与改进生产供应的管理工作.对排版、印刷、装订的装备和器材,要努力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要逐步把我国印刷技术从手工排版、铅字印刷的落后状况,转移到采用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这项工作由国家经委牵头,组织文化、机械、电子、轻工、化工、冶金等有关部门共同进行,并纳入国家计划,抓紧组织实施。

  2.改革图书发行体制,增加图书发行能力.要改革新华书店的经营管理体制,同时要发展集体的和个体的发行网点,逐步形成以新华书店为骨干的、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济形式、多种购销形式、减少流通环节的图书发行网.图书发行不同于一般商品的销售.文化部和新华书店总店,应该作出规划,有效地提高图书发行部门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在若干年内逐步做到绝大多数发行工作人员,对于新出版图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知道哪种图书为哪些读者所需要,哪些图书应当努力推广等等,逐步克服目前发行工作中还相当普遍存在的盲目进货和随意取舍的状况.北京地区图书发行网点、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和储运公司批发储备仓库的扩建,分别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作出规划,纳入各自的基建计划,并由北京市在城市建设计划中予以安排.全国城镇增加图书发行网点和仓库的问题,应纳入城镇建设规划,由各地的计划、城建部门和新华书店、外文书店共同研究落实.在有条件的农村集镇应该设立新华书店门市部.要依靠和支持基层供销社做好农村图书发行工作。

  3.为了发展书刊印刷和图书发行的能力,特别是改变书刊印刷技术极端落后的状况,要解决资金问题.长期以来,文化建设投资过低,与经济建设投资的比例不合理,这也是国民经济调整的一个内容.适当增加出版事业的投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从一九八三年起,全国文化部门出版系统(含中央和地方的出版、印刷、发行、物资等单位)实行利改税的办法,在近几年内税率由百分之五十五减为百分之三十五.纸张支出按购进价格计入成本,财政不再补贴;按工资总额百分之十一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计入成本;不再交纳固定资金占用费和流动资金占用费.税后利润全部留给出版系统用于发展出版事业.对地方出版部门税后利润较多的,由文化部适当集中一部分用于出版事业的重点建设。

  中央一级各出版社、杂志社自己没有印刷厂或印刷能力不足的,应按出版书刊任务的大小,由其主管部、委拨出专款,由文化部用于统筹改善书刊印刷方面的设施。

  采取上述措施以后,中央和地方的有关部门仍应注意适当增加对出版事业的投资,同时在安排基建项目、物资计划和外汇计划时,积极支持出版部门。

  出版部门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认真管好、用好税后利润和国家投资,把钱重点用于改善印刷发行的物质技术条件.出版、印刷、发行、物资等单位都要从各个环节上精打细算,克服浪费现象.出版社要特别注意避免由于选题重复、质量不高和差错事故造成的积压和报废损失。

  (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出版工作的领导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版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迫切需要加强并改善党和政府对出版工作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有关部委,要把出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每年至少讨论一次.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宣传部门要强有力地掌握出版工作的方向和方针.政府的文化出版部门要进一步发挥主管作用.对出版工作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1.充实领导班子,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

  要选拔有一定理论政策水平、思想作风好、熟悉业务和年富力强的干部,充实各级出版部门特别是编辑部门的领导.各出版社、杂志社没有建立党的组织和编辑部的,要尽快建立,不健全的尽快加强。

  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以及党和政府的其他有关文件,结合出版工作的实际,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破旧创新,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特点的制度和办法。

  经过调查研究制订好出书规划,是加强出版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重要措施.要通过抓出书规划,着重解决某些选题不当、不合理的重复和缺门的问题.对一些必须出版的重点图书,要制定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去完成。

  了解出书情况和加强图书评论工作,是贯彻出版方针、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方式。要加强对出书情况的了解,对一定时期出书的倾向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加强指导。要积极开展评选优秀图书的工作.对适合人民需要的好书,要鼓励和表扬;对质量低劣有害的图书,要严肃批评.在全国要办好几种以不同读者为对象的图书评论杂志,其他报刊也要重视这项工作。

  要建立出版发行研究所,充实印刷技术研究所,加强出版、印刷、发行的科研工作。

  2.抓好各类出版单位的合理分工和统筹安排的工作。

  不同性质的出版社,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各类专业出版社,要集中力量出好有关本专业的图书,各大学出版社,要根据各自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安排出书,各出版社都不得越出确定的出书范围。

  出版工作要在统一领导下,发挥中央和地方出版部门的积极性.地方出版社立足本地、面向全国,要把出版具有本地特点的图书,满足本地读者特别是农村读者的需要,作为经常性的重要任务.地方科技出版社要根据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着重出好通俗适用的科技读物,尤其是农村科技读物。

  要认真重视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版工作和少数民族文字书刊的出版工作,推动他们为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全国出版工作的繁荣作出贡献.要切实考虑到他们的特殊困难,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对少数民族文字编译人员、印刷技术人员的培养,有关部门应重视安排。

  要关心和扶助盲人读物等出版工作。

  要大力改善和发展对外书刊的出版发行工作.根据对外宣传的要求和对外政策,针对国外广大读者的需要和兴趣,生动活泼地介绍我国基本情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应当是出版发行对外书刊的重点.这种书刊,应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印刷精良.要给对外书刊的出版部门充实编译力量,改善印刷和发行条件。

  要进一步办好各类期刊,认真总结经验,提高质量.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和国家科委要负责指导,对全国期刊分别进行必要的调整。

  3.加强图书出版的管理。

  各类出版社、杂志社都要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严防泄露党和国家的机密.所有正式发行的图书,都必须由出版社出版.杂志社不能出版图书。非出版单位一律不得出版、发行书刊,滥编滥印书刊要坚决制止或取缔.任何人不得进行非法的出版活动.严禁进口反动的、淫秽的书刊,对于走私入境的书刊要坚决取缔。要积极进行出版的立法工作.加强书刊出版的管理,取缔非法的出版活动,是为了保障人民有秩序地行使出版自由的正当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认为加强管理会损害出版自由的看法是错误的。

  4.要发挥国家出版委员会作为政府咨询机构的作用,发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等团体的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联系群众的作用.对于离开第一线的年老的出版、印刷、发行工作者,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照顾,密切同他们的联系,继承他们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