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卷 中山世譜
卷一
歷代總紀 歷代總論
琉球國 蔡鐸、蔡溫等著
卷二

歴代總紀

编辑

天地未分之初,混混沌沌,無有陰陽清濁之辨。既而大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變化,庶類繁顆。由是天地始爲天地,人物始爲人物。

時我琉球,闢在福州正東偏南三里許,而分野與楊州呉越同屬女牛。星紀之次,倶在丑宮。【福建:北極出地二十六度三分。偏度:去北極中線偏東四十六度三十分。琉球:北極出地二十六度二分三釐,偏度:去北極中線偏東五十四度。則琉球與福州東西相去八度三十分。推算徑直,海面一千七百里】

蓋我國開闢之初,海浪氾濫,不足居處。時有一男一女生于大荒際。男名志仁禮久,女名阿摩彌姑。運土石,植草木,用防海浪,而嶽森始矣。

嶽森既成,人物繁顆。然當時之俗,穴居野處。與物相友,無有价傷之心。歴年既久,人民機智,物始爲敵。於時復有一人,首出分郡類、定民居者,叫稱天帝子。天帝子生三男二女。長男爲天孫氏,國君始也;二男爲按司始;【按司,即如中朝諸侯之類】三男爲百姓始;長女爲君君之始;【君者,婦女掌神職者之稱也。君君者,令貴族婦女數十人,各掌神職,故合稱之曰君君。康煕之初,議減其數,而今有數職存焉】次女爲祝祝之始。【祝者,亦掌神職者之稱也。祝祝者,諸郡諸村,各有婦女掌神職者,故合稱之曰祝祝。至今尚存】而倫道始矣。于是天孫氏繼治之間,相厥山川,分爲三區:一曰中頭,即中山也;一曰國頭,即山北也;一曰島尻,即山南也。教民烹飪,而民利之;教民巣居,而民安之。方是時也,書契未興。望月虧盈,以紀時節;候草榮枯,以定年歳。澹泊無爲,而俗自化。然當時之民未知稼穡,逐捕禽獸以爲食,拾收菓實以爲飯。

歴年亦久。麥、粟、黍天然生于久高島;稻苗生于知念、玉城。始教民耕種,而農事興矣。【麥春熟,稻夏熟。是故舊制:國君毎年二月幸久高島,四月幸知念、玉城,親自致祭,以報皇天后土成物之徳也。康煕十二年癸丑,以道遠海阻之故,始改舊制,遣使代祭。著爲定規】繇是規模始興,民俗丕變。昔之皮草蔽體者,今始有巾裳;昔之巣居穴處者,今始有屋廬。亦暴海水爲鹽,木汁爲酢,釀米麪爲酒。【其味甚薄】而民習駸駸乎,非復前日之俗矣。【國俗至此,而爲一變。】

爰相厥地,始建城都于中山,名曰首里;次後畫野分郡,【俗呼郡曰間切】毎郡置按司,奉事于首里。而上下安矣。

當時風俗淳樸,民習端愨。有神出見,而詫遊者,國人呼之曰「君眞物」。【事神之俗,自此而始】夫諸神詫遊,必係婦女。故國人亦尊之曰:「女君」。神以婦人不二夫者爲尸降。則數著靈異,國有不良。神輒告王,指其人擒之,故國人竦然畏憚,不敢侮侵。其神不一,名亦不同。

烏富津加久羅神者,天神也。【此神所掌之職,今難考焉】儀來河内神者,海神也。【此神所掌之職。今難考焉】君手摩神者,天神也。【此神乃國君登位承統。即一代一次出見,祝國君萬歳之壽。二七日詫遊,至今相傳。御唄者,乃其時之詫宣也】新懸神者,海神也。【此神五年一次,或七年一次出見。凡人心志誠篤者之家,此神親自來格,祝壽延年;邪詭者之家,必不來格。亦人之行不善者,此神宣言,加刑罰。此亦二七日之詫遊也】荒神者,海神也。【此神三十年一次,或五十年一次。當世道衰微,不仁亂逆之徒,恣心衡行之時,神即出見,加刑罰。是懲悪勸善之神也。二七日詫遊,必于奥出見。故俗云奥之公事】浦巡神者,天神也。【此神亦國君一代一次出見。徧巡國土,而護衞國祚之神也】與那原公事者,兼陰陽之神也。【此神于聞得大君初詫之時作詫遊,亦二七日詫遊也。于與那原出見,故俗云與那原公事】月公事者,天神也。【此神毎月一次出見,護衞國祚。祝國君萬歳之壽。一日詫遊也】河内君眞物者,海神也。【此神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冬十二月,一年四次出見。是亦護衞國運之神也。毎季七日詫遊,故俗曰七之公事】五穀神者,護衞五穀之神也。【節節出見】

當時之人,心志朴實,信之極深。《遺老傳》有云:「往昔之世,人心篤實,神常爲之護衞,有感必應。間有海寇來侵,則神輒化其米爲沙,其水爲鹹,或使寇賊爲盲唖。忽然颶風遽起,舟皆沈覆崩裂。至後世,人心機巧,臨祭懈怠。故護衞之神不復常見云爾。」【詫遊之俗傳,至尚豐王世尚有存焉】

蓋往昔之俗,以《隋書》及《遺老傳》而合參考之,則男女皆以白紵纒髪,從頂後盤繞至額。男人用鳥羽爲冠,裝以珠貝,飾以赤毛,形製不同;婦人以墨黥手爲文,以羅紋白布爲帽,其形正方。皆織樹皮并雜色紵及雜毛以爲衣,製裁不一。綴毛垂螺爲飾,雜色相間。下垂小貝,其聲如珮。綴鐺施釧,懸珠于頸。又織藤爲笠,飾以毛羽。獵漁者之家,必安獸頭於門戸上。

俗事山海之神,祭以酒肴;或累石繋幡,以爲神主。嫁娶以酒肴、珠貝爲聘。或男女相悦,便爲匹偶。婦人産後,以火自炙,令汗出,數日便平復。凡有宴會,止以一盞,輪流飲之,共飲頗醉。一人唱,衆皆和,音頗哀怨。或令女子搖手而舞。偶得異味,先進尊者,而後少者食之。

其病死者氣將絶,擧至庭,氣絶,則親族哭泣相弔。後洽其屍,去腐收骨,以布纒之,裹以葦席,親土而殯,上不起墳。子爲父者,數月不食肉。

國無賦斂,有事則均税。厥田良沃,先以火燒,而引水灌之。其農器以石爲刄,長尺餘,濶數寸而墾之。土宜稻、粱、𢇲、黍、麻、豆、赤豆、胡豆、黒豆等,尤多猪鷄。王所居之舍彫刻禽獸。所乘之簥,制爲獸形,令左右輿之而行;按司所乘,亦爲獸形,其制稍異。

君臣上下之節,拜伏之禮,有之如亡。俗無文字。國人好攻戰,人皆驍健。郡有按司,村有酋長,皆以善戰者爲之,而理民間之事。兵器有刀矟、弓箭、劍鈹之屬。國貧少鐵,刄皆薄小,多以骨角輔之。【我國不産鑌鐵之屬,何以得有兵器耶?疑是當時,有與他國相通者也歟?】編紵爲甲,或用皮爲之。間有亂逆者爲悪,則率兵弑之。或將所殺人祭其神;或懸髑髏於樹上,以箭射之。其甚者,共聚而食之。仍以髑髏奏功于王。王則計功賜冠。其功多者,使爲隊師。又用刑無律准,皆臨事科決。其獄訟,亦皆斷于酋長。不伏,則上請于王,王令群臣共議定之。獄無枷鎖,唯用繩縛。輕罪,用杖;決死刑,則鐵錐,大如箸,長尺餘,鑽其頂而殺之。其俗習大概如此。

大業元年乙丑,海師何蠻,毎春秋二時,天清風靜,東望,依稀似有烟霧之氣,亦不知幾千里。

三年丁卯,煬帝令羽騎尉朱寛入海訪求異俗。海師何蠻言之。遂與蠻倶抵本國。遙觀地界,於波濤間蟠旋蜿延,其形若虬浮水中,名曰「流虬」。【嗣後改名「流求」。故唐宋之吏,皆曰「流求」】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明年,帝令朱寛復至撫之,不從。寛取我布甲等物而還。帝復遣武賁郎將陳稜、朝請大夫張鎭州等率兵至國,其軍甚衆。時稜將南方諸國人從軍,其軍中有崑崙人,頗解我語。稜令其軍人慰諭之。國人拒逆不從,終爲逆戰。我軍敗走。稜大驅軍兵進,至城都,頻戰又敗,稜焚我宮室。擄男女千餘人,載軍實而返。自爾隋遂絶,不復遣來。

時乃天孫氏之裔,威徳漸衰;四方按司,各據其土。築城聚兵,以爭權威。

隋氏既亡,歴唐至宋,尚未嘗入貢于中朝。唯能過海,通諸國,而常來往貿易,以備國用耳。先是,我國俗習,與中國大異;至於唐宋,汎與諸國來往,俗習日改。禮節漸作,而政法興矣。【國俗至此,而爲再變】

南宋乾道元年乙酉,鎭西爲朝公隨流至國,生一子而返。其子名尊敦,後爲浦添按司。淳煕年間,天孫氏二十五紀之裔孫爲權臣利勇所滅。時浦添按司尊敦倡義起兵來誅利勇,國人推戴尊敦爲君,是舜天王也。

舜天登位,制度新定,國俗大革。【國俗至此,而爲三變】在位五十一年薨。

舜馬順煕立。【舜天王世子】在位十一年薨。

義本立,【舜馬順煕王世子】災厄饑饉,民不勝憂。在位十一年,禪位于惠祖世主之長子英祖。即是英祖王也。

英祖登位,施仁敷徳,恤民進賢,刑措不用。國人大服。西北大島、久米島等處亦始來朝,而國大治矣。

時宋已亡,元定天下。至元年間,世祖改流求曰瑠求,遣兵來征。不果。元貞之初,成宗遣大將率兵來撃。國人合力拒戰不從,元兵擒一百三十餘人而返。在位四十年薨。

大成立,【英祖王世子】恭儉求治。在位九年薨。

英慈立,【大成王第二子】在位五年薨。

玉城立,【英慈王第四子】淫虐無道,世衰政廢,兵亂復興。國分爲三:大里按司稱山南王,今歸仁按司稱山北王,各據兵權,騒動不止。在位二十三年薨。

西威幼沖踐祚。【玉城王世子】母后亂政。用非其人,臣民皆畔。在位十三年薨。諸按司廢世子,推尊浦添按司爲君。即是察度王也。

察度登位,親賢遠侫,萬民稱頌。

時元已亡,明定天下。洪武之初,太祖改「瑠求」曰「琉球」,遣使招撫。王悦,始通中朝,入貢,以開琉球維新之基。【國俗至此,而爲四變】嗣是,山南王、山北王亦各入貢,當與中山,爭衡不止。事聞于朝,太祖遣使賜勅,三王以罷兵戰。王愈恭理治。南夷宮古、八重山等島,皆來稱臣。由是始築層樓,以爲遊觀之具。在位四十六年薨。

武寧立,【察度王世子。本國受勅使册封。自武寧始】奢侈宴遊,荒於酒色。壞覆先王之典刑,臣民皆叛。在位十年。

佐敷按司巴志發兵問罪,武寧出城伏罪。巴志奉父思紹爲君。即是尚思紹王也。

尚思紹登位,令巴志起兵亦滅山北。【山北有國,凡四主,九十有餘年】在位十六年薨。

尚巴志立,【思紹王世子】中朝賜尚姓。【舜天姓源。自英祖至思紹,皆無姓氏。巴志始有尚姓,故追稱其父曰尚思紹】 英明神武,雄才蓋世,諸按司皆服。遂滅山南,【山南有國,凡四主,一百有餘年】而琉球復歸一統。【本國有三府及三十六島,總稱之曰琉球】在位十八年薨。

尚忠立,【巴志王第二子】仁厚恤民,深有作爲。惜其享國不永,在位五年薨。

尚思達立,【忠王世子】在位五年薨。無嗣。

尚金福立,【巴志第六子】在位四年薨。王弟布里與世子志魯爭立。叔姪大戰,兩傷倶絶。國人議推越來王子尚泰久爲君。

尚泰久立,【金福王之弟】在位七年薨。

尚徳立,【泰久王第三子。】耽酒色,好殺戮。時奇界叛,王自往平之。由是驕傲愈甚,國政日亂。御鎖側官金丸,極言屡諫,皆不聽。在位九年薨。世子將立,群臣殺之。國人推戴金丸爲君。而我中山得開萬世王統之基矣。

天孫氏

共二十五紀。起乙丑,盡丙午。歴一萬七千八百二十年。

舜天王 舜馬順煕王 義本王

共三王。起丁未,盡己未。歴七十三年。

英祖王 大成王 英慈王 玉城王 西威王

共五王。起庚申,盡己丑。歴九十年。

察度王 武寧王

共二王。起庚寅,盡乙酉。歴五十六年。

尚思紹王 尚巴志王 尚忠王 尚思達王 尚金福王 尚泰久王 尚徳王

共七王。起丙戌,盡己丑。歴六十四年。

歴代總論

编辑

夫治也者,在於擧賢任能,恤民重農,信賞必罰,明禮正俗。而教化之道,必以身先之,使國人知趨,向之方而已矣。

夫有國者,得其道,則民戴之如父母;失其道,則民視之如仇敵。

故舜之命禹曰:「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執其中。」蓋十六字之傳,豈非千萬世心學之要也哉?竊惟我國天孫氏二十五紀之裔孫,徳微政衰,爲權臣利勇所簒。利勇亦非其徳,妄踐大位。未幾月,國人誅之。自此而下,安危不一,難以悉擧。姑取其最關于綱紀者論之。夫舜天以孤窮,開基浦添,一擧義兵,風驅電掃,以匡國家。非英明豁達之主,其孰能之哉?惜其孫義本以饑疫之故,授鴻業於他人,何其資質削弱若斯之甚也?尭之水,湯之旱,皆災變也。聖人尚難免乎災變,況他人也。

當此之時,惟能修徳,愈勤理政,則災變可消。人心可定,豈可以一朝之憂,廢百世之業也哉?然英祖生而聖明,登攝國事,疫止年豐,人心甫安。豈大將啓英祖之治也歟?嗣是承禪,宅位四十戴,功冠諸王,徳溢裔夷。【西北諸島始來入貢】及其薨也,深山窮谷亦皆奔走悲號,如喪考妣,可謂至徳而已矣。   數世繼治,至於玉城,政徳復衰,國分爲三。王室陵夷,生民塗炭。然而去英祖未遠,流風遺俗,尚有存焉。則可與有爲之時也?惜哉西威昏愚,母后亂政,非若宣王中興之君矣。

時有察度,起布衣,爲臣民推戴。就位莅政,終開琉球維新之基,【本國通中朝自此始】亦希世之賢君也。然得南夷稱臣,而心稍驕奢;【南方諸島始來入貢,而中山漸強。王大喜,驕心稍萠】建遊觀之樓,而忘憂輕物。【王造高樓,戯言曰:「予居此樓,誰敢加害?」當夜有蛇咬其手】若非英明仁厚之主,又烏得有保其終乎?

武寧嗣立,荒於酒色,奢侈宴遊,自絶于天。蓋其所宗絶祀之禍。嗚呼!俗流之弊,其亦可畏也哉!

蓋人主存亡禍福,雖曰天所致,實所自招也。桀紂幽王,以聖王之孫而亡;漢祖唐宗,以布衣之身而興。皆自爲也。豈必謂之天也哉?

故伊尹告大甲曰:「嗣王祇厥身」。周公戒成王曰:「天命自度」。皆古聖賢而所以啓廸其君者,如出一口。其亦可不思焉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