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林廣記/後集/卷06

目錄 新編纂圖增類羣書類要事林廣記
◀上一卷 後集 卷之六 下一卷▶

○宮室類

  宮室制度

上古之世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以宮室而上棟下宇之制始定夏商二代去古未遠損益可知至周而經制大備其後因之制度不一然當以古法為正如世室重屋明堂朝位寢廟社稷之類莫不有制其堂陛森肅堦戺升降步尺脩廣体勢向皆規矩準繩布置詳整皆截然而不可易其視秦之阿房漢之未央武帝之千門萬戶侈靡壯麗者大失古制不可以為法今取礼經所載可為萬世法程者列圖于左

   宮室之圖

見圖

   世室重屋明堂圖

見圖

   朝位寢廟社稷圖

見圖

   六寢制圖

見圖 王立六寢后立六宮皆後五前一所謂正寢一燕寢五是也王之正寢曰路寢燕寢則王所常居故其一在東北王春居之其一在東南王夏居之其一在西南王秋居之其一在西北王冬居之其一在中央王季夏士居之后之六宮象王之六寢云

   東京舊城之圖

見圖

   外城之圖

見圖

   京闕之圖

見圖

  京都外城

方圓四十餘里城濠曰護龍河闊十餘丈濠內皆植楊柳粉墻朱戶城門皆甕城三層屈曲惟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丘門皆直係四正門留御路故也

  城南三門

曰南薰門戴勝門陳州門傍有蔡河水門通蔡州

  城東四門

曰新宋門新曹門東水門其門跨汴河有鉄褁窻夜間垂闡水面兩岸各有門通人行路出拐子城

  城西四門

曰新鄭門萬勝門固子門又西北有金水河之水門

  城北四門

曰陳槁門封丘門新酸棗門衛州門新城每一百步設馬面戰棚城裏牙道各植楊柳二百步置一庫貯兵器廣固兵士二十指揮專修造提緫其事

  大內楼殿

正前列五門門皆朱漆金釘壁皆磚石鐫金娄龍鳳之狀皆畫棟雕甍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欄彩檻下列兩亭相對悉用朱紅又子入宣德楼正門乃大慶殿設兩楼鍾楼上有太史局保章正測驗刻漏逐時执牙牌奏每遇大礼車駕斎宿及正朔朝會於此殿殿外左右橫門曰左右長慶門內城南壁有門三重係大朝會趍朝路宣德楼左曰左掖門裏有明堂右曰右掖門裏西去乃天章宝文等閣至北廊百余丈入門東北乃樞密院次中書省次都堂次門下省次大慶殿外廊橫門北至百余步又一橫門每日宰执趍朝此下馬余侍從臺諫於弟一橫門下馬行至文德殿入第二橫門東廊大慶殿西廊中書門下後省次囯史院南向小角門正對文德殿殿前東出東華門西出西華門近裏又左右嘉肅兩門相對南去左右銀臺門自東華門裏皇太子宮嘉肅門街南大慶殿後門東西上閣門街北宣祐門街西曰凝暉殿乃通會通門入禁中矣門廊楼殿相對乃殿中省六尚尸向御廚上常列禁衛兩重時刻提警出入甚嚴裏皆快行親從官御藥院軍器庫宣祐門外西去紫宸殿次曰文德殿次曰垂拱殿次曰皇儀殿集□□□□□後曰拱辰門東華門外市井最盛禁中買賣在此歲時蔬果新出諸閣爭貴貿之

  在內諸司

皆在禁中如斈士院皇城司四方館客省東西閣上門通進司內軍器庫翰林司內侍省入內內侍省內庫藏奉宸庫景福殿庫延福宮殿中省六尚局諸閣分內香庫藥後苑作翰林書藝局醫官局天章等閣明堂頒朔布政府

  在外諸司

左右金吾御仗司法酒庫內酒坊牛羊局乳酪院儀鸞司車輅院供奉庫雜物庫雜買務東西作坊万全修內司文思院上下界綾錦院文繡院軍器所上下竹木務箔場車營致遠務騾務駞坊象院物料庫東西窰務內外物庫油醋庫鞍轡庫騏驥院天駟十監河南北炭場熟藥局內外柴炭庫引見司架子營楼店宅務榷貨務都茶埸宗正司左藏大觀元豊宣和等庫編估司打套所諸米麥元豊順成富囯廣盈永豊済遠等倉有五十余所有下卸指揮兵士遇支遣新城有草場二十余所遇冬月諸鄉納粟稈草牛車闐塞道路諸軍打請即往南曹不許雇人搬擔祖宗之法也

  穿城河道

南壁曰蔡河西南戴楼門外入京城遶自東南陳州門出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東至泗州入淮運東南糧凡東南方物自此入東北曰五丈河自済鄆搬京東路粮入城西北曰金水河自城西南索河水築堤從汴河上用木槽架過從西北水門入城灌後苑池浦也

  蔡河橋

河上有橋十一曰觀橋宣泰橋雲騎槁橫橋高橋保康門橋龍津橋新橋太平橋巢麥橋宜男橋

  汴河橋

有橋十三從東水門外曰虹橋順成倉□水門裏曰便橋下土橋上土橋又相囯寺橋州橋浚儀橋興囯寺橋太師府橋金梁橋西浮橋西水門便橋

  五丈河橋

河上有橋五東曰小橫橋廣備橋蔡市橋青暉橋

  金水河橋

有橋曰白虎橋橫橋五王宮橋小河橋念佛橋

  京城寺觀

醴泉觀在東水門觀音院在舊宋門新宋門有上清宮景德寺前桃花洞皆□館開宝寺在封丘門內有二十四院天清寺皆州北興囯院瑤華宮在金水門長生宮在鹿家巷甌寧寺在炭場巷臺婆寺皆陳州門兠率寺在紅門唱佛寺在太和宮靜因院在州西浴室院在甜水巷福田院在舊曹門報恩寺在御塩巷洞元觀在班楼北万壽宮在酸棗門

○學校類

  斈校制度

【陸氏佃云】礼記天子設四斈盖天子立四斈并中斈而五於一並建周人則辟雍居中其南為成均其北為上庠其東為東序其西為瞽宗斈礼者就瞽宗斈書者就上庠斈舛于戈羽籥者就東序斈樂德樂語樂舛者就成均辟雍唯天子承師問道飬三老五更又出師受成等就焉天子入太斈則四斈之人環水而觀之是謂辟雍緫而言之四斈亦太斈也

   天子五學圖

見圖

   天子辟雍圖

見圖 【正義曰】天子曰辟雍辟為圓璧形築土引水使四方均得來觀則辟雍之內有館舍而內墻院也其制環之以水圜象天也辟雍斈之名王制以殷之辟雍與太斈為一蔡邕月令論云取其四門之斈則曰太斈取其水圜如璧則曰辟雍名異而实同也

   諸侯泮宮圖

見圖 【正義曰】諸侯曰泮宮泮之言半盖東西門以南通水北門無也所以降殺於天子王制云諸侯止有泮宮一斈魯之所立非獨泮宮明堂位曰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斈也瞽宗殷斈也頖宮周斈也是魯得立四代之斈僖公脩之示存古法也

  宋朝太學舊規

斈校之制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自漢開設斈校至明章二帝而辟雍之制大文唐太宗增廣斈舍一千五百餘區歷代相尚皆以斈校為重宋初建太斈只有十斎曰服膺曰禔身曰習是曰守約曰存心曰允蹈曰飬正曰持志曰率履曰誠意續置七斎曰觀化曰貫道曰務本曰果行曰謹信曰時中曰盾理其後斈官以大斈尚有隙地復請于朝得旨復增置三斎曰節性曰經德曰立礼共有二十斎每斎有炉亭大率可坐二十四位筵會題名板牌掛于東西二壁之上既登第者則以朱誌於其名之上而名之下則批云某年登科或甲科或釋褐各以實書之其炉亭東西二壁通身窻櫺暑月即開窻櫺以通爽氣其北面實壁以光斎板牌掛于北壁之上二板牌書鄉貫姓字掛于斎壁

   爐亭之圖

見圖

  □宮揭示 文公白鹿洞規

○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言五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斈者斈此而巳所以斈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別如左 ○慱斈之 審問之 謹思之 明辯之 篤行之 古為斈之序斈問思辯四者所以窮理也若夫篤行之事則自脩身以至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別如左 ○言忠信 行篤敬 懲忿窒慾 遷善改過 右脩身之要 ○正其義不謀其利 明其道不計其功 右事之要 ○巳所不欲勿施於人 行有不得反求諸巳 右接物之要

  斈官

國子祭酒 國子司業 國子慱士 太斈慱士國子監丞 國子監簿 太斈正 太斈錄國子正 國子錄 監書庫 監廚官

  前廊

斈錄 【 一員】  斈諭 【 八員】  直斈 【 二員】  教諭 【 一員】

  逐斎

斎長 【 一員】  斎諭 【 一員】  集正 【 一員】

  生員

太斈生 【 一千員】  國子生 【 二百員】  內舍生 【 一百員】

  武斈

斈正 【 一員】  堂儀 【 一員】  直斈 【 一員】

  職掌

斈錄堂規矩及給假凡斈校之事分東西廊各任一人掌之 直斈主斈生出入門簿及治斎僕之不職者 斈諭輪講小經輪月出題目 教諭在中門外教小斈生 長諭點檢本斎供課更革會議彈其不遵規矩者 集正掌本斎一月出入之費凡斎眾納同置器皿書籍及會食筵會之事謙掌官書借借登帶簿書月內有引簾試者代長諭引新參者至崇化堂而反凡節序會食及公私試中光斎者參假者皆掌其事偶合用而乏錢則集正自措置應用俟有錢則支還

  參斎

初參斎例具襴幞斎僕具名刺每斎二枚引至斎廳相見納斎用錢十七千方引簾試次日行食行食日別具刺參前廊未行食前雖出不書門簿及不請假出入以襴襆行食後以衫帽每本斎候新參名数畢方以齒題名于炉亭

  供課

逐旬一課上旬賦義中旬論下旬策前廊具課題申斈官斈官判示貼于大門諸斎僕各錄貼于炉亭凡催課在斈宮嚴緩大率俵前課即催後課不登即决斎僕並先經斎長諭及□廊書名方呈斈官課簿係斎僕就集正請錢置

  私試

逐月一試以孟仲季月分試三場惟二月內事宂不試以後月追引遇公試月則免先一日鎖院前廊出宿于外次日引試會于東西南三序內舍別限于東序之北以幕匝之試日禁懷挾斈官惟司業不与考校鎖院五日後司業入斈開榜例闕第一等每十名取一人不及数亦取一人

  公試

以二三月晦朔為率引試二日初日詩賦義伍道次日論策各一道差外官主文以斈官一二人參考察懷挾甚嚴試日士子各具襴幞揭大廳簾向拜考官具公裳荅拜訖方出題目奏號後御史下貢院監開卷每十人取一人第一等多闕第二等視就試人数四百人取十人逐等倍之

  解試

与舍法不相干經義六七人取一人詩賦四人取一人

  外舍

凡在斈三季謂之滿年滿年者有分数而後當校定新參未滿年雖公私試魁亦分数且如今年雖是滿年今春公試高占亦只得分数惟在斈久而未校定者先占公試第二等即限本年私試三中便得升補更不待來年公試

  內舍

外舍生第一年滿年分数及等謂之校定次年公試中第一等則升補當日行內舍食自後亦赴私試為內舍校定三黜則退降外舍凡一年中內舍平等校定六七人優等校定三人設有一人与第三人事体同亦就中較其優劣

  上舍

率每歲一試例不出季秋之月主文係奉朝旨差外官亦點差斈官一二員其法重於他試每試只分優等平等雖中優而前試分不得為優校何者一年內只有優校三人皆以是年公私試分数校定雖不得為優校亦不失為平校凡優校人試中優即釋褐若有三四人則取分多者一人為狀元中平即免省赴殿不中謂之下等上舍後三年方免省赴殿平校人中優即免省赴殿

  釋褐

凡上舍內舍分数俱優者謂之兩優斈官司業祭酒連衘以姓名保奏取旨特賜釋褐出身就大成殿下脫去太斈巾褁換以綠袍只就殿下謝恩即辝斈官而出其恩例与正奏甲科等

  囯子

係父兄叔□在朝而子弟來入斈者觧試六人取一人補試看人数多少臨時取旨幾人取一人多不過五人少不過三人凡國子入斈而父兄叔伯去任者則移入囯子生額凡囯子只許試外舍校定如合升舍則不該升名曰寄理內舍竣人在朝方許升補凡囯子不得充斎長諭

  迎駕

駕出前一日於貢院前西畔設斈官起居幕次二十斎各設次於東畔空地每斎各幄幕雞初鳴諸斎生各具襴郭聞堂上鳴鼓而行從循理斎前門出詣起居所除官廚辦饅頭三枚早點心外每斎各備酒殽迎 駕畢於貢院前兩廊各備床椅鍋竈任意烹飪下酒之物大率五盃飯畢從容祗候聖駕回乃反次日如初礼

  釋奠

祭酒司業大慱囯慱囯正囯錄監察御史太常郎官等待礼初奠及中終献各一人東西從祀各三人十哲二人讀祝薦幣各一人御史官一人不服祭服惟紏彈不敬者凡導献官進退跪拜献奠皆太常之人先奏大成樂而後蕆事奏樂之式樂工数人歌□御製文宣王贊于上編鍾磬笙鏞瑟次奏祀合歌每斎五人助享襴郭序立于大門之內皆北向其拜視献官卒事而退

  節序

昧爽生員各具冠帶或襴郭於本斎團拜先一日買香紙錢馬等雞初鳴時具案于大門逐人拜禱團拜訖斎僕導斎眾秉燭遍謁諸斎賀節每斎各名紙一具某斎長某与斎眾拜賀如正旦則未會食前拜謁大成殿訖各以鄉里會合團拜于崇化堂凡節假冬至正日寒食各三日餘假一日凡遇節官廚不文火即打米出食錢其日聽生員出入亦門簿凡會食即飯羹惟正旦寒食早膳三盃其餘即晚會五盃七盃以上隨斎豊儉

  大元新降條書

中統二年六月 聖旨宣聖廟 囯家歲時致祭諸儒月朔釋奠宜令洒掃脩潔今後禁約諸官員使臣軍馬得於廟宇內安下或聚集理問詞訟及褻瀆飲宴管工匠官不得於其中營造違者治罪管內凡有書院亦不得令諸人搔擾使臣安下 至元六年四月 聖旨節該提刑按察司官所至之勉勵斈校宣明教化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司欽此移文各路遍下所属如遇朔望長次以下正官同首領官率領僚属吏員俱詣 文廟燒香礼畢從斈官主善詣講堂同諸生并民家子弟願斈者講議經史更相授受又令所在鄉村鎮店選擇有德望斈問可為師長者於百姓農隙之時如法訓導使長幼皆聞孝悌忠信廉恥之言 聖旨節該古者斈校官為廩給飬育人材今來名儒凋喪文風不振民間應有儒士都收拾見數令高業儒人轉相教授攻習儒業務要教育成材其中選儒生若有種田者輸納地稅買賣者出納商稅其餘差發並行蠲免

   科文

皇慶二年十月中書省 奏為科文的上頭前日奏呵開讀 詔書行者麼道 聖旨有來俺和翰林院官人每一同商量立定檢目來听讀過又 奏為立科文的俺文卷裏照呵 世祖皇帝 裕宗皇帝幾遍教行的 聖旨有來 成宗皇帝 武宗皇帝時分貢文的法度也交行來 上位根底合明白題說如今不說呵後頭言語的人有去也斈秀才的經斈詞賦是兩等經斈是說脩身斉家治囯平天下的勾當詞賦的是吟詩課賦作文的勾當 唐以來取人專尚詞賦人都習斈的浮華了罷去詞賦的言語前賢也多曾說來為這上頭翰林院集賢院礼部先擬德行明經為本不用詞賦來俺如今將律賦省題詩小義等都不用止存留詔誥章表專立德行明經科明經內四書五經以程子朱晦庵注觧為主是格物致知脩巳治人之斈這般取人呵 國家後頭得人材去也奏呵說的是有依著您這定擬來的 詔書裏行者麼道 聖旨了也欽此今將合関防各各條目開坐于後 【一】鄉試中選者各給觧據錄連取中科文行省所轄去移咨都省送礼部腹裏宣慰司及各路関申礼部拘該監察御史廉訪司依上錄連科文申臺轉呈都省以憑照勘會試 八月二十日 蒙古色目人試經問五條 漢人南人明經 經疑二問 經義一道 二十三日 蒙古色目人試策一道 漢人南人古賦詔誥章表內科一道 二十六日 漢人南人試策一道 【一】會試次年省部依鄉試例於二月初一日試第一場初三日第二場初五日試第三埸 【一】 御試三月初七日前期 奏委考試官二員監察御史二員讀卷官二員入 殿庭考試每文子○人委怯薛歹一人看守漢人南人試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成蒙古色目人時務策一道限五百字以上成 【一】選考試官 行省与宣慰司鄉試有行臺去行省官与行臺官一同商議選差如不拘廉訪司去行省官与監察御史選差山東河東宣慰司真定東平路同本道廉訪司選差上都大都從省部選差在內監察御史在外廉訪司官一員監試每差考試官同考試官各一員並於見任并在閑有德望文斈常選官內選差封官一員謄錄官一員選廉□文資正官充謄錄試卷并行移文字皆用朱筆書寫仍湏設法関防旡致容私作弊 省部會試都省選委知貢文同知貢文官各一員考試官四員監察御史二員封謄錄對讀官監門等官各一員 【一】鄉試 行省一十一 河南 陝西 遼陽 四川 甘肅 雲南 嶺北 征東 江浙 江西 湖廣 宣慰司二 河東冀寧路 山東済南路 直隸省部路分試四 真定路 河間路 保定路 順德路 大名路 廣平路 彰德路 衛輝路 懷孟路 東平路 済寧路 曹州 濮州 恩州 冠州 高唐州 泰安州 德州 東昌路 大都路 大都 永寧路 【一】天下選合格者三百人赴會試於內取中選者一百人內 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分卷考試各二十五人 蒙古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 大都十五人 上都六人 河東五人 真定等五人 東平等五人 山東四人 遼陽五人 河南五人 陝西五人 甘肅三人 嶺北三人 江浙五人 江西三人 湖廣三人 四川一人 雲南一人 征東一人 色目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 大都十人 上都四人 河東四人 東平等四人 山東五人 真定等五人 河南五人 四川三人 甘肅二人 陝西三人 嶺北二人 遼陽二人 雲南二人 征東一人 湖廣七人 江浙一十人 江西六人 漢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 大都一十人 上都四人 真定等十一人 東平等九人 山東七人 河東七人 河南九人 四川五人 雲南二人 甘肅二人 嶺北一人 陝西五人 遼陽二人 征東一人 南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 湖廣一十八人 江浙二十八人 江西二十二人 河南七人 【一】鄉會等試許將礼部韻略外餘並不許懷挾文字差搜檢懷挾官一員每文子一名差軍一名看守軍人差廵軍 【一】提點擗掠試院差廉幹官一員度地安置蓆舍務令隔遠仍自試官入院後常川妨聀監押外門 【一】鄉會等試封謄錄對讀官下吏人於各衙門從便差設 【一】試卷不考格犯 御名 廟諱偏犯者諒及文理紕繆塗注乙五十字以上 【一】謄錄所承受試卷並用朱書謄錄正文实計塗注乙守数標寫對讀旡差將朱卷逐旋□考試所如朱卷有塗注乙字亦皆標寫字数謄錄官書押候考校合格中選人数已定抄錄字號索上元卷請監試官知貢文官同考試官對號開拆 【一】文人試卷各人自備三場文卷并草卷各人一十二幅於卷首書三代籍貫年甲前期半月於印卷所投納置簿收附用印鈴縫訖各還文人 【一】就試之日日未出入場黃昏納卷受卷官送封所撰字號封訖送謄錄所 【一】科文既行之後若有各路歲貢及保文儒人等文字到部並令還赴本鄉應試 【一】倡優之家及患廢疾若犯十惡奸盜之人不許應試 【一】文人於試場內毋得喧譁違者治罪仍殿二文 【一】文人与考試官有五服內親者自須回避仍令同試官考卷若應避而不自陳者殿一文 【一】鄉試會試若有懷挾及令人代作者漢人南人居父母喪服應文者殿二文 【一】國子監斈歲貢生員及伴讀出身並依舊制願試者听中選者於監斈合得資品上從優銓注 【一】別路附籍蒙目色古漢人大都上都有恒產佐經年深者從兩都官司依上例推文就試其餘去貫者治罪 ○皇慶二年十一月欽奉 詔旨惟我 祖宗以神武定天下 世祖皇帝設官分聀徵用儒雅崇斈校為育才之設科文為取士之方規模宏遠矣朕以眇躬獲承丕祚継志述事 祖訓是式若稽三代以來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文人宜以德行為直試藝則以經術為先詞章次之浮華過实朕所不取爰命中書參酌古今定其條制其於皇慶三年八月天下郡縣興其賢者能者充賦有司次年二月會試京師中選者朕將親策焉具合行事件于后 【一】科場每三歲一度開試文人從本貫官司於路府州縣斈及諸色戶內推選年及二十五以上鄉黨稱其孝悌朋友服其信義經明行修之士結罪保文以礼教遣貢諸路府其或徇私濫文并應文而不文者監察御史肅政廉訪司体察究治 【一】考試程式 蒙古色目人 第一場經問五條 【 大斈論語孟子中庸內設問義理精明文辝典雅為中選用朱氏章句集註】 第二場策一道 【 以時務出題限五百字以上】 漢人南人 第一場明經 經疑二問 【 大斈論語孟子中庸內出題並用朱氏章句集註復以巳意結□限三百字以上】 經義一道 【 各治一經詩以朱氏為主尚書以蔡氏為主周易以朱氏程氏為主已上三經兼用古注疏春秋許用三傳及胡氏傳礼記用古註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 第二場古賦詔誥章表內科一道 【 古賦詔誥用古体章表參用古体四六】 第三場策一道 【 經史時務內出題時務不矜華藻惟述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一】蒙古色目人願試漢人南人科目中選者加一等注授 【一】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漢人南人作一榜第一名賜進士及第從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正七品第三甲以下皆正八品兩榜並同 【一】所在官司遲悮開試日期監察御史肅政廉訪司紏彈治罪 【一】流官子孫廕敘並依舊制願試中選者優陞一等 【一】在官未入流品之人願試者听若中選已有九品以上資級比附一高加一等注授若旡品級止依試例從優銓注 【一】鄉試所并其餘條目命中書省議行 於戱經明行修庶得真儒之用風移俗易益臻至治之隆咨多方体子至意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廻避諱字例

延祐元年 中書省咨江浙省備囯子監翰林院集賢院呈今行貢文例合廻避 廟諱 御名犯者不考各路州縣儒斈月試亦合廻避 太祖應天啟運聖武皇帝 鐵木真 太宗英文皇帝 窩闊台 睿宗仁聖景襄皇帝 雷 定宗簡平皇帝 貴由 憲宗木一日肅皇帝 蒙哥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忽必烈 裕宗文惠明孝皇帝 真金 順宗昭聖衍孝皇帝 荅剌麻八剌 成宗欽明廣孝皇帝 鐵穆耳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 海山 仁宗皇帝 愛育黎拔力八達 英宗皇帝 碩德八剌 今上皇帝

◀上一卷 下一卷▶
事林廣記/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