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二程外書
全書始 卷一 下一卷▶

朱公掞錄拾遺性靜者可以為學(淳)。學在知其所有,又養其所有(淳)。 编辑

實是實非能辨,則循實是,天下之事歸於一是,是乃理也,循此理乃可進學至形而上者也(正)。「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不得放過也(正)。

忠信為基本,所以進德也,辭修誠意立,所以居業也;此乃乾道,由此二句可至聖人也(淳)。得意則可以忘言,然無言又不見其意(正)。心得之,然後可以為己物(淳)。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為學本。默而識之,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善問者斯可矣。治其器必求其用,學道者當如何爾。學始於不欺暗室。

學者多蔽於解釋注疏,不須用功深。大率把捉不定,皆是不仁。去不仁則仁存。

仁載此四事,由行而宜之謂義,履此之謂禮,知此之謂智,誠此之謂信。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若上竿弄瓶,至於斫輪,誠至則不可得而知。上竿初習數尺,而後至於百尺,習化其高,矧聖人誠至之事,豈可得而知(淳)。

人必以忠信為本,「無友不如己者」,無忠信者也。「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忠信禮之本,人無忠信,則不可以為學。

士大夫必建家廟,廟必東向,其位取地潔不喧處。設席坐位皆如事生,以太祖麵東,左昭右穆而已。男女異位,蓋舅婦生無共坐也。姑婦之位亦同。太祖之設,其主皆刻木牌,取生前行第或銜位而已。婦各從夫。每月告朔,茶酒。四時:春以寒食,夏以端午,秋以重陽,冬以長至,此時祭也。每祭訖,則藏主於北壁夾室。拜墳則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寒食則又從常禮。祭之飲食,則稱家有無。祭器坐席,皆不可雜用。廟門,非祭則嚴扃之,童孩奴妾皆不可使褻而近也。

仁者在己,何憂之有?凡不在己,逐物在外,皆憂也。「樂天知命故不憂」,此之謂也。若顏子簞瓢,在他人則憂,而顏子獨樂者,仁而已。

作《詩》者未必皆聖賢,當時所取者,取其意思止於禮義而已。其言未必盡善,如比君以碩鼠、狡童之類。

《詩》有取其意思可取者,如《無衣》之詩。亦有時而迫切取興,有一事含數件事者,如「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鸑辭偏蔽,淫辭陷溺深,邪辭信其說至於耽惑,遁辭生於不正,窮著便遁,如墨者夷之之辭,此四者楊、墨兼有。

「不以文害辭」。文,文字之文,舉一字則是文,成句是辭。詩為解一字不行,卻遷就他說,如「有周不顯」,自是作文當如此。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以孔子本自見衛君行道,反以非禮見迫。孔子歎「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喪予之意。否,否泰之否,天厭吾道也。

性與天道,此子貢初時未達,此後能達之,故發此歎辭,非謂孔子不言。其意淵奧如此,人豈易到?

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色斯舉矣,翔而後集。」子路聞之,竦然共立後,三嗅而作。文如此順,恐後人編簡脫錯。嗅字又不知古作甚字,又近唄字(薄賣反)。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今人不為也。信之不篤,執德無由弘。「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然後可以祈益。《無衣》,若以王道出軍行師,我則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七月》,《豳風》大意,憂思深遠,有終久底意,不惟豳國當如此。又成王中變,自然發起周公言終久意思。「一之日,二之日」,語辭如此。今人尚道甚時如何,又如何,不可謂變月言日。「女心傷悲」,采蘩女功之時,悲則思慮意,當女功事,思慮一家之所須,君子之奉,殆及君子同享。此不須執辭,此是終久底意思。

鴟鴞,惡鳥。謂之「既取我子,無毀我室」,言惜巢之甚。在鳥如此,在人則是不壞王室。不必以子為管、蔡,鴟鴞是管、蔡。此一篇闕文難解。

《出車》「喓喓草蟲」,意是南征西夷怨,薄伐西戎時如此。

《采薇》「彼爾」,戍役。戍役維何,維常之華,言與將帥相承副如常棣之華。路,路車也。君子,將帥也。「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喻君子之憑依士眾,小人則腓也。《易》「鹹其腓」,腓,腳肚動貌。「作止」,「柔止」,喻時。

《皇華》,送之以禮樂,君不能自行,故遣使以諭誠意於四方。若無忠信,安得誠意?言此詩是如此,不必詩中求。

《九罭》遵渚不宜刺朝廷。言公之不歸,於女信安乎?得無以我公歸乎?

詩若還以樂天知命處之,則一時都無事。其中也有君子情意不到處。詩可以怨,譏刺總是。《小弁》與舜之怨別。舜是自怨,《小弁》直怨我罪伊何。

大要則止乎禮義,其情則是國人之情。

《考槃》,觀其名早已可見君子之心,處之已安,知天下決然不可複為。雖然如此退處,至於其心,寤寐間永思念,不得複告於君,畎畝不忘君之意。

《候人》言不稱其君臣相遇。「薈兮蔚兮」,草木藂茂貌。山有薈蔚之草木,便朝躋而采之;室有婉孌之少女,人便斯饑而思之。薈蔚言其材,婉孌言其德。

《白華》,自是漚之為菅;白茅,自是為束,各自為用。如後妾各自有職分,之子卻遠此義理,雲結為雨露,所以均被菅茅。王之遇妃妾,貴賤亦當均被,我天運艱難,故「之子不猶」。「碩人」,幽王也。「樵彼桑薪」,薪之善者也。申後宜待之以禮,今反薄。鼓「聲聞於外」,我之誠意反不能感動於君,此有鹙得所之不若也。鴛鴦戢翼,其常如此。扁石,登高以升車,今舍此履卑,如舍申適褒。

《丘中有麻》,大都言丘,言阿,言山,多喻朝廷。丘中是物所生聚處,麻是亦生其間。不謂丘中更豐美,但言丘中有麻。麻能衣人,有用底物,喻賢者有益於人。言朝廷當有賢者,今彼留乃小人,賢者卻谘嗟不見用。「將其來施施」,思其來,當有賢者以施惠澤也。「麥」,人所賴以食,亦喻賢者,卻反在鄉國,故思其來食。「李」徒能悅人口,而不足以濟人,如小人在位,徒能悅人,而無實效及於民。又「貽我佩玖」,止以其玩好而不切於用,賢者則如麻麥之衣食人。

丘中有麻,不是所宜有處(一本無不字)。

「碩人頎頎」,「碩人敖敖」,疑頎頎、敖敖兩句先言莊公。衣褧衣,非婦人服。「說於農郊」,言其勤政,已下始言莊薑翟茀以朝,勸勉莊公,使「大夫夙退,無使君勞」。不說使驕上僭,卻言其勤政,見莊薑賢處,含怒不妒爭意。「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言罛非取魚之意,不能得大魚,興莊薑不見答,徒有「葭揭揭」,似「庶薑孽孽」。驕且上僭,故「庶士有」,言國人閔而憂之也。罛,小器也。鱣鮪,大魚也。葭,冗雜貌。罛中又隱無子意。

「自牧歸荑」,卑以自牧之意。荑,柔順意。自牧歸順,信美且異,此非是女能如此美,乃賢美人貽之。如此深美之,所以切責之。《序》言衛君無道,夫人無德。

《式微》。「式」,辭。微衛君之「故」,故字,以其職而言,以其為方伯連帥,故暴露於中野。微衛君之「躬」,指其人也。又切指其人者,以仁人君子望之。「泥中」,泥塗之中也。大率詩意貴優柔不迫切,此乃治《詩》之法。以為君若不在此,我胡為在此,斥黎君也。乃是脅君以歸,又迫切時幾乎罵。

《旄丘》,地名,前高後下。「誕之節兮」,言葛節短也。延蔓相屬,叔伯何故卻不相救恤?何字之(一作文)意,黎在衛之西,狄在衛之北。我黎之臣子非無車,但汝不與我同故也。

《中穀有蓷》,蓷菼葦,當在水,不當在穀中,是失所意。「脩」字非修長之修,疑同《周禮》脩脯之脩,過於乾底意。暵,暴也。其乾猶未甚,但遇爾艱難,我便不善。去濕則其性之濕都無,言其恩意已絕。「啜其泣矣,何嗟及矣」,嗟時也。

「三英粲兮」,粲然光明貌,英乃若五紽類,自是衣服禮數製度,非三德也。

《芃蘭》蔓生草,柔弱不能自立,須依附方成枝葉,興惠公柔弱童子,佩成人之服,雖佩人君成人之服,其才能卻不我知。「垂帶悸兮」,臨朝悸悸然執心不定。「甲」,長也,才能卻不能君長我庶民。

《兔爰》,兔奔走意。《詩序》閔周,由桓王失信,故諸侯背叛,構怨連禍,而使王師傷敗,卻周人受其禍難。羅本以罝兔,今卻雉離於羅,如諸侯不軌,周人受害。

「雄雉於飛,泄泄其羽」,雙飛之意。此男怨之辭,言雄雉尚得其配匹,己反不如,我之懷思,自罹此阻隔。次章女怨。「下上其音」,相應和之辭。「日月」取其迭往迭來之意,又日月陰陽相配而不相見,又旦暮所見,動人情思,總意包其間。「百爾君子」責為政者,汝豈不知德行?戰國間惟是報怨,不然貪人土地,未嚐有以義興師動眾。言汝但「不忮不求」,何所用而不臧?忮,報怨也。求,貪土地也。若以義發師,婦人何怨之有?婦人猶勉之,正也。若謂夫從役,婦便怨,成何義理?

《狡童》、《褰裳》,此兩篇都隻一意,別無異義,然謂君為狡童,於義有害。《離騷》之中,憂君之心則至,然謂之不合道者,後麵比君為禽。又況目之曰狡童,言「不與我」,即是鄭國人臣罪當誅。天王聖明,文王之心以紂為聖明,何可比君為禽?又況目之狡童?但作詩者未必皆聖人,孔子各有所取,此則取其不能與賢人圖事。

《清人》一篇,卻是詠歌其事,含情意在其間。「消」、「彭」、「軸」莫也是地名?「左旋右抽,中軍作好」,不必言射,猶言高克之進不以禮。

《摽有梅》,汲汲惟恐不及時。

《有女同車》,前說忽不娶齊女,後言齊女,卻失卻本意。忽不娶齊,謂齊大非偶,卻不因色。此則是設辭,下言「彼美」結。他詩中似如此者亦多。

《豐》,以諸事豐備。此詩主意,言男則須言女。是俟我於巷,非不下我,又俟我於堂,非不有禮。「將」,迎,不可訓作送,但女家因事不得將迎也。「衣錦」、「裳錦」即是丈夫,若婦人則惟欲其顯,安有惡其文之著?古之錦疑今之綾,是褧錦相副之物,如男女相配。「叔兮伯兮」,故「駕予與行」,都主男女怨思失期意。

《東門之楊》言婚姻昏時,今則「明星煌煌」而不至。楊,最得陽氣之先者,言人反不及時。

凡說婚姻男女多言東,東取生育之意。人君多言南,凶喪多言北。又有各就其國所有而言者,如周詩多言南。

「羔裘豹袪」不是相稱,猶君臣民須一體,今反不相恤,民則惟惠之懷,言「豈無他人,惟子之故」。

《汾沮洳》。「沮洳」,水浸下濕之地,雖有生物,眾人亦棄之不采,而君去采之,言其儉嗇太過。眾人棄之如此,彼其之子反美愛之無度。「公路」「公行」,非公道如此,非眾人所共取即非公道。公族,公類。公路,眾人所共由之路。

《伐檀》。檀,材可適用者。言君子雖不得進,亦自致身於清潔之地。檀美材,須是作梁棟用,至於輪輻,非檀可為。

《東門之紘》。除地曰紘。「茹蘆」可以染色。言以禮則坦平如紘,以色則艱阻如阪,所以致民如此者,正謂其室家則邇,其人甚遠。大抵《豐》、《東門之楊》盡是已許昏後,以禮不足,不能成昏,至於過時後,上又不能使人殺禮,故使人至淫奔。婦人脯脩棗栗若以禮時,則是踐履此室家之道。豈不思欲得以禮如此,但「子不我即」,故待禮不得也。

《葛屨》,儉嗇便機巧計較所得也。「糾糾」,牢固意,言牢做葛屨,亦以履霜。「摻摻」,貴者,言衣服亦分貴賤。禮:諸母不涑攵裳。「颭之襋之」,補綻意。「提提」,據字義勞意。「宛然左辟」,右插衣,古者短右袂,謂便於事。此皆賤者之事,卻佩象揥貴者之服,此等總生於褊心。

《無衣》,武公始並晉國而能請命於天子之使,故美其可美也。當時使來到國,故請之。七與六,衣中一個數目,無以六為節。此惟美其能請命一事。以篡國殺君不以為羞,至於衣服僭侈何難,然其心不安,至於請命然後安,此意思卻可取。又聖人不獨取其如此,亦以見當時之善,雖大惡有如此詩亦可取。魯《風》詩非無大惡,然聖人錄其《頌》,不錄其《風》,此則為君諱也。觀其《頌》之善止於此,其他則可知。

「揚之水,白石鑿鑿。」同介甫說:「素衣朱襮,」見其美於外,如桓叔在下,反見其德澤於民,使晉人從之。

《采苓》。苓是甘草,喻讒最好,若首陽之上卻無。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