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會要/卷一
帝號
编辑梁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姓朱氏,諱晃,〈追冊文穆皇帝第三子,母曰文惠皇后王氏。〉唐大中六年十月二十一日,生於單州碭山縣。〈以其日為大明節。〉天復元年正月,封梁王。天祐二年十一月,加相國,總百揆,改封魏王,備九錫。四年四月十八日,受唐禪,即位於東都金祥殿,改名晃。〈年五十六,初名温,又賜名全忠。〉梁開平三年正月,上尊號曰睿文聖武廣孝皇帝,乾化二年六月五日,爲其子郢王友珪所弒,崩於大內之寢殿。〈年六十一。〉其年十一月十日,葬宣陵,〈在洛京伊闕縣。〉諡曰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哀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杜暁撰。〉諡冊文,〈門下侍郎、平章事趙光逢撰。〉諡議,〈太常卿李燕撰。〉年號二,〈開平盡四年,乾化盡二年。〉宰相八人,〈韓建、張文蔚、楊涉、薛貽矩、于兢、張策、趙光逢、杜曉。〉使相二十七人。〈錢鏐、馬殷、劉隱、符道昭、馬賨、葉廣畧、龎巨昭、楊師厚、王景仁、牛存節、成汭、張歸霸、高萬興、張全義、李瓊、王鎔、羅紹威、王重師、馮行襲、張佶、王檀、劉知俊、李思諫、劉守光、劉守文、李仁福、高季昌。〉
末帝諱瑱,〈太祖第四子,母曰元貞皇后張氏。〉唐文德元年九月十二日,生於汴州。〈以其日為明聖節。〉梁開平元年五月,封均王。乾化三年二月十七日,侍衛都將袁象先率禁兵殺郢王於洛京,帝即位於汴州,改名瑱。〈年二十六。初名友正,後又改名鍠。〉龍德三年十月八日,唐兵入汴州,爲控鶴將皇甫麟弒於建國樓之廊下。〈年三十六。〉後唐同光元年十月,追降爲庶人。〈莊宗入汴州,詔張全義收罪人首骨,藏於大社,至晉天福二年,安崇阮收葬之。〉年號三,〈自乾化三年至五年改貞明,貞明六年改龍德,龍德盡二年。〉宰相八人,〈姚洎、于兢、楊涉、趙光逢、鄭珏、蕭頃、敬翔、李琪。〉使相三十一人。〈錢鏐、馬殷、張全義、馬賨、葉廣畧、龎巨昭、楊師厚、牛存節、王檀、劉巖、張歸霸、高萬興、朱友謙、劉鄩、高季興、王審知、温韜、葛從周、賀德倫、錢傳璟、賀瓌、孔勍、張萬進、尹皓、李繼韜、馬綽、杜建徽、袁象先、李仁福、康懷英、韓洙、曲美。〉
後唐莊宗光聖神閔孝皇帝姓李氏,諱存勗,〈追冊武皇帝長子,母曰貞簡皇后曹氏。〉唐光啓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於晉陽宮。〈以其日為萬夀節。〉天祐五年正月,嗣晉王位。二十年四月二十五日,即位於魏州武德殿。〈年三十九。〉同光元年十月,平僞梁。二年四月,上尊號曰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四年四月一日,京城軍亂,崩於絳霄殿之廊下。〈年四十二。〉天成元年七月二十二日,葬雍陵,〈在洛京新安縣。至晉天福二年正月,以犯廟諱,改為伊陵。〉諡曰光聖神閔孝皇帝,廟號莊宗。哀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韋說撰。〉諡冊文,〈門下侍郎、平章事豆盧革撰。〉諡議,〈太常卿崔協撰。〉年號一,〈同光盡四年。〉宰相五人、〈豆盧革、韋說、盧程、郭崇韜、趙光胤。〉使相三十二人。〈李茂貞、錢鏐、馬殷、張全義、王審知、高萬興、馬存、馬賨、錢元璙、錢元球、馬希振、李仁福、高季興、韓洙、朱友謙、丁會、李曮、孔勍、袁象先、符習、溫韜、朱令德、符存審、魏王繼岌、李存渥、李存璋、李存霸、郭崇韜、孟知祥、元行欽、夏魯奇、錢元瓘。〉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追冊孝成皇帝長子,母曰追冊懿皇后劉氏。〉唐咸通八年九月九日生於代北金鳳殿。〈以其日為應聖節。〉同光元年十一月,授番漢馬步總管。四年四月。即位於西宮,改名亶。〈年六十。初名嗣源。〉長興元年四月。上尊號曰聖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四年八月,再上尊號曰聖明神武廣道法天文德恭孝皇帝。其年十一月十二六日,崩於大內之雍和殿。〈年六十七。〉清泰元年四月二十七日葬徽陵,〈在洛京洛陽縣。〉諡曰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廟號明宗。哀冊文,〈左僕射、平章事李愚撰。〉諡冊文,〈吏部尚書、平章事劉煦撰。〉諡義,〈太常卿盧文紀撰。〉年號二,〈天成盡四年,長興盡四年。〉宰相十人,〈豆盧革、韋說、鄭珏、任圜、馮道、崔協、王建立、趙鳳、李愚、劉昫。〉使相三十八人。〈孟知祥、李仁福、李曮、馬賨、馬希振、朱守殷、安元信、毛璋、符習、霍彦威、安金全、錢元璙、錢元球、趙德鈞、孔勍、高季興、夏魯奇、魯文、安重誨、孔循、房知温、王建立、王都、王延稟、范延光、趙鳳、趙延翰、馬希範、高從誨、馮贇、馬希杲、姚元素、康義誠、張虔釗、錢元璹、朱弘昭、張延朗。〉
閔帝諱從厚,〈明宗第三子,母曰昭懿皇后夏氏。〉唐天祐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於晉陽。〈未有節名。〉長興元年八月,封宋王。四年十二月一日,自魏府入纂皇統,即位於柩前。〈年二十。〉應順元年四月七日,廢爲鄂王,其月九日,遇弒於衛州。〈年二十一。〉晉天福元年十二月,追諡曰閔帝,葬徽陵之封中。年號一,〈應順盡元年。〉宰相三人,〈馮道、李愚、劉昫。〉使相二十二人。〈王思同、安元信、馬希杲、王建立、范延光、李從曮、趙德鈞、房知温、馬希振、馬希範、趙延夀、高從誨、錢元球、馮贇、安彦威、盧文進、康義誠、朱弘昭、張䖍釗、姚彦章、張延朗、錢元璙。〉
末帝諱從珂,〈本姓王氏,明宗養為子,母曰宣憲皇后魏氏。〉唐光啓元年正月二十三日,生於鎮州平山縣之外舍。〈以其日為千春節。〉長興四年五月,封潞王。應順元年四月三日,自鳳翔入纂皇統,六日赴西宮,即位於柩前。〈年五十。〉清泰三年閏十一月二十九日遇難,崩於後樓。〈年五十二。〉晉天福元年十二月,追降爲庶人,葬徽陵之封中。年號一,〈清泰盡三年。〉宰相六人,〈李愚、劉昫、盧文紀、姚顗、韓昭胤、馬胤孫。〉使相二十二人。〈安元信、趙在禮、馬希杲、盧文進、張延朗、王建立、馮道、范延光、李從曮、趙德鈞、房知禮、馬希振、姚彦章、馬存、韓昭胤、李周、鮑君福、高從誨、馬希範、錢元璙、錢元球、錢元璹。〉
晉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姓石氏,諱敬塘。〈追冊孝元皇帝第二子,母追冊懿皇后何氏。〉唐景福元年二月二十八日,生於太原汾陽里。〈以其日為天和節。〉長興三年十一月,授北京留守兼大同、振武、威塞、彰國馬步總管,清泰三年閏十一月十二日,築壇即位於太原府城之南,〈年四十五。〉其月二十六日至洛陽,二十九日受朝於文明殿。晉天福三年十月五日,契丹遣使者上尊號曰英武明義皇帝,七年六月十三日,崩於鄴都大內之保昌殿。〈年五十一。〉其年十一月十日,葬顯陵,〈在洛京夀安縣。〉諡曰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號高祖。哀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和凝撰。〉諡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和凝撰。〉諡議,〈太常卿崔協撰。〉年號一,〈天福盡七年。〉宰相五人,〈馮道、趙瑩、桑維翰、李崧、和凝。〉使相二十二人。〈馬希範、王建立、范延光、李周、李從曮、高行周、李從溫、趙在禮、安從進、杜重威、侯益、楊光遠、安審琦、安彦威、馬希杲、安叔千、李德珫、杜仁淦、桑維翰、鮑君福、劉景巗、馬全節。〉
少帝諱重貴,〈高祖從子。父敬儒,母太妃安氏。〉唐天祐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生於太原汾陽里。〈以其日為啟聖節。〉天福三年十二月,授開封尹,封鄭王。六年十一月,授廣晉尹,封齊王。七年六月十三日,即位於柩前。〈年二十九。〉開運三年十二月,契丹犯闕,明年正月,降封負義侯,其月舉族遷於契丹之黃龍府。〈年三十四。〉年號二,〈天福自七年至九年,改開運,開運盡三年。〉宰相六人,〈馮道、趙瑩、桑維翰、李崧、和凝、馮玉。〉使相二十七人。〈高從誨、馬希範、錢弘佐、王曦、朱文進、李守貞、石贇、楊光遠、杜重威、李從温、李周、景延廣、桑維翰、張從恩、安叔千、馮道、趙瑩、李彝殷、符彦卿、皇甫遇、高行周、趙在禮、李德珫、安審琦、馬全節、安審信、劉景巗。〉
漢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姓劉氏,諱暠,〈追冊章聖皇帝長子,母追冊章懿皇后安氏〉唐乾寜二年二月四日,生於太原。〈以其日為聖夀節。〉晉天福六年七月,授北京留守。開運二年四月,封北平王。四年二月十五日,受冊於太原府第,其年六月十一日至東京,受朝於崇元殿,改名暠。〈年五十三,初名知遠。〉乾祐元年正月二十七日,崩於大内萬歲殿。〈年五十四。〉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葬睿陵,〈在洛京告成縣。〉諡曰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廟號高祖。哀冊文,〈右僕射、平章事蘇禹珪撰。〉諡冊文,〈右僕射、平章事蘇禹珪傳。〉諡議、〈太常卿張昭撰。〉年號一,〈乾祐盡元年。〉宰相四人,〈竇貞固、蘇逢吉、蘇禹珪、李濤。〉使相二十人。〈高從誨、馬希廣、錢弘倧、杜重威、高行周、劉信、李守貞、符彦卿、安審琦、侯益、劉崇、 李從敏、劉銖、白文珂、史宏肇、慕容彦超、安叔千 李彝殷、馮暉〉
隱帝諱承祐,〈高祖第二子,母曰皇后李氏。〉長興二年三月九日。生於太原。〈以其日為嘉慶節。〉乾祐元年二月一日,封周王,其日即位於柩前。〈年十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為左右郭允明弑於京北之趙村。〈年二十。〉周廣順元年五月,追諡曰隱帝,其年八月十二日,葬穎陵〈在許州陽翟縣。〉年號一,〈乾祐盡三年。〉宰相五人,〈竇貞固、蘇逢吉、蘇禹珪、李濤、楊邠。〉使相三十三人。〈高從誨、馬希廣、錢弘俶、錢弘倧、高保融、高行周、李守貞、符彦卿、馮暉、慕容彦超、侯益、李從敏、劉崇、劉銖、白文珂、史宏肇、劉信、安審琦、李彝殷、常思、王景、武行德、侯章、王晏、張彦威、王章、趙暉、高允權、郭從義、劉贇、史匡懿、王守恩、孫方諫。〉
周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姓郭氏,諱威,〈追冊章肅皇帝長子,母追冊章德皇后王氏。〉唐天祐元年七月二十八日,生於邢州堯山之舊宅。〈以其日為永夀節。〉漢乾祐三年四月,授鄴都留守兼樞密使。其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監國。廣順元年正月五日,即位於崇元殿。〈年四十八。〉顯德元年正月一日,上尊號曰聖明文武仁德皇帝。其月十七日,崩於大内之滋德殿。〈年五十一。〉其年四月十二日,葬嵩陵,〈在鄭州新鄭縣。〉諡曰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號太祖。哀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王溥撰。〉諡冊文,〈右僕射、平章事李穀撰。〉諡議,〈太常卿田敏撰。〉年號二,〈廣順盡三年。顯德盡元年。〉宰相七人,〈馮道、竇貞固、蘇禹珪、王峻、范質、李穀、王溥。〉使相四十二人。〈高保融、錢弘俶、高行周、安審琦、符彦卿、李彝殷、馮暉、王峻、李洪義、白文珂、慕容彦超、趙暉、高允權、侯益、武行德、王晏、張彦威、常思、侯章、史匡懿、李從敏、薛懷讓、王繼宏、王景、郭從義、孫方諫、王守恩、李暉、扈彦珂、折從阮、劉詞、郭 勳、楊信、何福進、李洪信、劉言、郭崇、李筠、鄭仁誨、曹英、王彦超、王逵。〉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諱榮,〈太祖養子,姓柴氏,追冊聖穆皇后之姪也。〉唐天祐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生於邢州之别墅。〈以其日為天清節。〉廣順三年三月,授開封尹,封晉王。顯德元年正月,判内外兵馬事。其月二十日,即位於柩前。〈年三十四。〉六年六月十九日,崩於大内之萬歲殿。〈年三十九。〉其年十一月一日,葬慶陵。〈在鄭州管城縣。〉諡曰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哀冊文,〈禮部尚書、平章事王溥撰。〉諡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魏仁浦撰。〉諡議,〈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判太常寺竇儼撰。〉年號一〈元稱顯德,盡六年。〉宰相五人,〈范質、李穀、王溥、景 範、魏仁浦。〉使相三十五人,〈高保融、錢弘俶、王 饒、李彝殷、安審琦、符彦卿、白文珂、李洪義、趙暉、武行德、王晏、侯章、王繼宏、王景、郭從義、孫方諫、王守恩、李暉、扈彦珂、折從阮、劉詞、郭 勳、李洪信、楊信、鄭仁誨、曹英、郭崇、王彦超、李筠、王逵、周行逢、李重進、向訓、韓通、張永德。〉大將六人。〈今上、李重進、張永德、韓通、韓令坤、袁 彦〉
恭帝諱宗訓,〈世宗後宫所生。〉廣順三年八月四日,生於澶州。〈以其日為天夀節。〉顯德六年六月,封梁王。其月十九日,即位於柩前。〈年七歲。〉七年正月,禪位於宋,其年降封鄭王。〈年八歲。〉宋開寶六年春,崩於房陵。其年十月,追諡恭帝,葬順陵。〈在世宗慶陵之側。〉年號一,〈依舊稱顯德。〉宰相三人,〈范質、王溥、魏仁浦。〉使相二十人,〈高保融、錢弘俶、符彦卿、武行德、王晏、王景、郭從義、向拱、李洪信、郭崇、王彦超、李筠、李重進、李彝殷、周行逢、楊信、韓通、張永德、李洪義、侯章。〉大將七人。〈今上、張鐸、李重進、韓通、韓令坤、石守信、高懷德。〉
雜録
编辑唐清泰元年四月,羣臣議明宗諡於南郊。太常卿盧文紀請諡曰「聖智仁德欽孝皇帝」廟號明宗。宰臣馮道議曰:「按諡法,發號出令能悦民曰和,克定禍亂曰武。大行皇帝道契天和,功定神武,請改『聖智仁德』四字為『聖德和武』,餘依太常所議。」從之。
晉天福七年八月,中書門下奏:「山陵禮儀使狀,高祖尊號、諡及廟號,伏凖故事,將啟殯宫前,擇日命太尉率百寮奉諡冊告天於圜丘畢,奉諡冊跪讀於靈前,此累朝之制。盖以天命尊極,不可稽留。今所上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尊諡寶冊,伏緣去洛京地遠,寶冊難以往來,當司詳酌,復請祇差官往洛京告奏南郊太廟,其日中書門下文武百官立班,中書令、侍中升靈坐前讀寶冊,行告諡之禮。今從敕牒所司擇日,申請官員行事,伏請奏聞宣下者。」
追諡皇帝
编辑梁肅祖宣元皇帝諱黯,〈舜司徒虎四十二代孫。〉開平元年七月追尊宣元皇帝,廟號肅祖,葬興極陵。〈在單州碭山縣。〉敬祖光獻皇帝諱茂琳,〈宣元皇帝長子,母曰宣僖皇后范氏。〉開平元年七月追尊光獻皇帝,廟號敬祖,葬永安陵。〈在單州碭山縣。〉憲祖昭武皇帝諱信,〈光獻皇帝長子,母曰光孝皇后楊氏。〉開平元年七月追尊昭武皇帝,廟號憲祖,葬光天陵。〈在單州碭山縣。〉烈祖文穆皇帝諱誠,〈昭武皇帝長子,母曰昭懿皇后劉氏。〉開平元年七月,追尊文穆皇帝,廟號烈祖,葬咸寧陵。〈在單州碭山縣。〉
右已上梁朝追尊四廟
後唐懿祖昭烈皇帝諱執宜,〈沙陀府都督拔野之六代孫。〉同光元年閏四月追尊昭烈皇帝,廟號懿祖,葬永興陵。〈在代州鴈門縣。〉獻祖文皇帝諱國昌,〈昭烈皇帝長子,母曰昭烈皇后崔氏。〉同光元年閏四月追尊文景皇帝,廟號獻祖,葬長寧陵。〈在代州鴈門縣。〉太祖武皇帝諱克用,〈文皇帝第一子,母曰文景皇后秦氏。〉同光元年閏四月追尊武皇帝,廟號太祖,葬建極陵。
右已上後唐莊宗朝追尊三廟〈按實錄,並唐高祖、太宗、懿宗、昭宗共立七廟。〉
惠祖孝恭皇帝諱聿,天成二年十二月追尊孝恭皇帝,廟號惠祖,葬遂陵。〈在應州金城縣。〉毅祖孝質皇帝諱敎,〈孝恭皇帝長子,母曰昭皇后崔氏。〉天成二年十二月追尊孝質皇帝,廟號毅祖,葬衍陵。〈在應州金城縣。〉烈祖孝靖皇帝諱琰,〈孝質皇帝長子,母曰順皇后張氏。〉天成二年十二月追尊孝靖皇帝,廟號烈祖,葬奕陵。〈在應州金城縣。〉德祖孝成皇帝諱霓,〈孝靖皇帝長子,母曰穆皇后何氏。〉天成二年十二月追尊孝成皇帝,廟號德祖,葬慶陵。〈在應州金城縣。〉
右已上後唐明宗朝追尊四廟
晉靖祖孝安皇帝諱璟,〈衛大夫碏之後。〉天福二年五月追尊孝安皇帝,廟號靖祖,葬義陵。肅祖孝簡皇帝諱彬,〈孝安皇帝長子,母曰元皇后秦氏。〉天福二年五月追尊孝簡皇帝,廟號肅祖,葬惠陵。睿祖孝平皇帝諱昱,〈孝簡皇帝長子母,曰恭皇后安氏。〉天福二年五月追尊孝平皇帝,廟號睿祖,葬康陵。憲祖孝元皇帝諱紹雍,〈孝平皇帝長子,母曰獻皇后來氏。〉天福二年五月追尊孝元皇帝,廟號憲祖,葬昌陵。〈在北京晉陽縣。〉
右已上晉朝追尊四廟
漢文祖明元皇帝諱湍,〈東漢顯宗第八子淮陽王昞之後。〉天福十二年閏七月追尊明元皇帝,廟號文祖,葬懿陵。〈無陵所,遥申朝拜。〉德祖恭禧皇帝諱昂,〈明元皇帝長子,母曰明貞皇后李氏。〉天福十二年閏七月追尊恭禧皇帝,廟號德祖,葬沛陵。〈無陵所,遥申朝拜。〉翼祖昭獻皇帝諱僎,〈恭禧皇帝長子,母曰恭惠皇后楊氏。〉天福十二年閏七月追尊昭獻皇帝,廟號翼祖,葬威陵。〈北京晉陽縣是其所。〉顯祖章聖皇帝諱琠,〈昭獻皇帝長子,母曰昭穆皇后李氏。〉天福十二年閏七月追尊章聖皇帝,廟號顯祖,葬肅陵。
右已上漢朝追尊四廟
周信祖睿和皇帝諱璟,〈周虢叔之後。〉廣順元年七月追尊睿和皇帝,廟號信祖,葬溫陵。〈無陵所,遥申朝拜。〉僖祖明憲皇帝諱諶,〈睿和皇帝長子,母曰睿恭皇后張氏。〉廣順元年七月追尊明憲皇帝,廟號僖祖,葬齊陵。〈無陵所,遥申朝拜。〉義祖翼順皇帝諱藴,〈明憲皇帝長子,母曰明孝皇后申氏。〉廣順元年七月追尊翼順皇帝,廟號義祖,葬節陵。〈無陵所,遥申朝拜。〉慶祖章肅皇帝諱簡,〈翼順皇帝長子,母曰翼敬皇后韓氏。〉廣順元年七月追尊章肅皇帝,廟號慶祖,葬欽陵。
右已上周朝追尊四廟
皇后
编辑梁太祖皇后張氏。〈早崩,開平二年追封賢妃,至乾化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追冊曰元貞皇后。〉
少帝妃張氏。〈乾化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冊為德妃,其夕薨。〉
後唐太祖皇后曹氏。〈同光元年四月冊為皇太后。二年二月敕:「皇太后所居宫宜名長夀宮。」至三年七月崩,諡曰貞簡。八月,中書門下奏:「據禮儀使狀,準禮及故事,太常少卿定諡,太常卿署定訖,告天地宗廟。伏准禮文,賤不得誄貴,子不得爵母。后必諡於廟者,受成於祖宗。今皇太后諡,請太常卿署定後,集百官連署諡狀訖,讀於太祖武皇帝室,然後差丞郎一人撰冊文,别定日命太尉上諡冊於西宫靈座,同日差官告諡於天地、太微宫、宗廟,如常告之儀。」從之。至九月,中書門下奏:「大行皇太后諡議,合讀於太廟太祖武皇帝室,其日合集兩省御史臺五品以上、尚書省四品以上、諸司三品官以上於太廟序立,俟行告禮畢,中書班首一人升階,詣太祖武皇帝讀諡訖奏聞,别擇日上諡冊於西宫靈座,及奏告天地宗廟,從之。〉
莊宗皇后劉氏。〈同光二年四月十三日冊為皇后。莊宗遇内難,奔於太原,為符彦超所害。晋天福五年正月二十八日,追諡曰神閔敬皇后。〉
明宗皇后夏氏,〈早崩。長興四年三月二十八日,追諡曰昭懿皇后,於太微宫之東,建寢廟以安神主。〉皇后曹氏,〈天成三年正月冊為淑妃,長興元年正月十四日冊為皇后,應順元年正月冊為皇太后。至清泰三年閏十一月,隨末帝崩於後樓。晋高祖使人獲葬,至晋天福五年正月二十八日追冊曰和武顯皇后。〉皇后魏氏。〈初封魯國太夫人。清泰二年二月,中書門下奏:「臣聞漢昭帝承祧御歷,奉尊諡於雲陽;魏明帝繼體守文,思外家於甄館。而皆追崇徽號,祔饗廟庭,克隆敬本之文,式叶愛親之道。臣等又覧國史,竊見玄宗皇帝母曰昭成皇后竇氏,代宗皇帝母曰章敬太后吳氏,始嬪朱邸,俄閟玄宫,鴻圖既屬於明君,尊號咸追於聖母。伏以魯國夫人發祥沙麓,貽媺河洲。三母俱賢,周武最承於天統;四妃有子,唐侯光啟於帝基。仰惟當宁之情,彌軫寒泉之思,久虚殷薦,慮損皇猷。臣等謹上尊諡曰宣憲皇太后,請依昭成、章敬二太后故事,擇日備禮冊命。又,臣等伏聞先太后舊陵未祔先朝,則都下難崇别廟,既追尊諡,合創閟宫。按漢朝故事,園寢不在王畿,或就陵所便立寢祠。今商量上諡後,權立祠廟,以申告獻,配祔之禮,請俟他年。」從之。〉
閔帝皇后孔氏。〈初封魯國夫人。應順元年四月,為末帝所害。晋天福五年正月二十八日追諡為閔哀皇后。〉
末帝皇后劉氏。〈清泰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冊為皇后,至三年閏十一月二十六日與帝遇難,同崩于後樓。〉
晋高祖皇后李氏。〈唐明宗第五女,天成三年四月封永寜公主,長興四年九月進封魏國公主,清泰二年三月改封晋國長公主,至天福元年十一月尊為皇后,七年六月尊為皇太后。開運四年正月,與少帝同遷于契丹之黄龍府,漢乾祐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崩于番中之建州。〉
少帝皇后張氏,〈天福八年十月追冊。〉皇后馮氏。〈開運三年十月冊。〉
漢高祖皇后李氏。〈天福十二年四月八日冊為皇后,至乾祐三年七月冊為皇太后。周廣順元年正月,上尊號曰昭聖皇太后。〉
周太祖皇后柴氏。
世宗皇后劉氏,〈漢末遇害。顯德四年四月追冊曰貞惠皇后。〉皇后符氏,〈顯德元年四月冊為皇后,至三年七月崩,追冊曰宣懿皇后。〉皇后符氏。〈宣懿皇后之女弟也,顯德六年六月冊為皇后。〉
雜録
编辑後唐同光二年四月,太常禮院奏:「准制,以此月十三日行皇后冊禮。今檢詳臨軒命使冊皇后舊儀,皇后廟見如納后之儀,受冊後,合别定廟見日。其日,皇后乘重翟車,鹵簿鼓吹儀仗前導。」從之。又奏:「謹按開元禮,臨軒冊皇后,皇后表謝,朝皇太后,並如納后之儀,不載朝謝皇帝之禮。準納后儀,則皇帝服衮冕,降迎於門。恐禮太重。今詳酌其日常服御內殿,皇后首飾褘衣。尚衣引入,至殿庭階間再拜,又再拜訖,退如常儀。」從之。
內職
编辑梁太祖昭儀陳氏,昭容李氏。
後唐太祖妃劉氏,〈同光元年四月冊為皇太妃。〉魏國夫人陳氏。〈唐乾寜二年冊為皇太妃。〉
莊宗淑妃韓氏,德妃伊氏,〈並同光二年十二月冊,以宰臣豆盧革、韋說為冊使,出應天門,登輅車,鹵簿鼓吹前導,至於永福門降車,入右銀臺門,至淑妃宫,受冊於内。文武百官立班稱賀。〉昭儀侯氏,〈封沂國夫人。〉昭容夏氏,〈封虢國夫人。〉昭媛白氏,〈封汧國夫人。〉出使美宣鄧氏,〈封魏國夫人。〉御正楚真張氏,〈封凉國夫人。〉司簿德美周氏,〈封宋國夫人。〉侍真吳氏,〈封渤海郡夫人。〉懿才王氏,〈封太原郡夫人。〉咸一韓氏,〈封昌黎郡夫人。〉瑶芳張氏,〈封清河郡夫人。〉懿德王氏,〈封瑯琊郡夫人。〉宣一馬氏。〈封扶風郡夫人。並同光二年十一月敕。〉
明宗德妃王氏,〈天成三年正月冊立,長興二年四月進號淑妃,應順元年閏正月十三日冊為太妃,至周廣順元年四月追諡賢妃。〉昭儀王氏,〈封齊國夫人。〉昭容葛氏,〈封周國夫人。〉昭媛劉氏,〈封趙國夫人。〉孫氏,〈封楚國夫人。〉御正張氏,〈封曹國夫人。〉司寶郭氏,〈封魏國夫人。〉司贊于氏,〈封鄭國夫人。〉尚服王氏,〈封衛國夫人。〉司記崔氏,〈封蔡國夫人。〉司膳翟氏,〈封滕國夫人。〉司醞吳氏,〈封莒國夫人。〉媫妤高氏,〈封渤海郡夫人。〉美人沈氏,〈封太原郡夫人。〉順御朱氏,〈封吳郡夫人。〉司飾聊氏,〈封潁川郡夫人。〉司衣劉氏,〈封彭城郡夫人。〉司藥孟氏,〈封咸陽郡夫人。〉梳箆張氏,〈封清河郡夫人。〉衣服王氏,〈封太原郡夫人。〉櫛箆傅氏,〈封潁川郡夫人。〉知客張氏,〈賜號尚書。〉故江氏,〈追封濟陽郡夫人。已上皆長興三年九月敕,其名號皆中書門下按六典内職敍而行之。〉内人李氏,〈封隴西縣君。〉崔氏,〈封清河縣君。〉李氏,〈封成紀縣君。〉田氏,〈封咸陽縣君。〉白氏。〈封南陽縣君。並長興四年二月敕。按前代内職皆無封君之禮,此一時之制。〉
晉高祖潁川郡夫人蔡氏。〈天福三年八月敕。〉
少帝寶省李氏,〈封隴西郡夫人。〉張氏,〈封春宮夫人,充皇后宫尚宫。並天福八年十一月二日敕。〉前左御正齊國夫人吳氏,〈進封燕國夫人。〉書省魏國夫人崔氏,〈進封梁國夫人。〉前右御正天水郡夫人趙氏,〈封衛國夫人。〉司簿孟氏,〈封汧國夫人。〉前司簿李氏,〈封隴西郡夫人。〉弟子院使齊氏、大使郭氏、副使賈氏,〈並封本縣君。〉太后宫尚宫陳留郡夫人何氏,〈進封鄭國夫人。〉河南郡夫人元氏,〈進封齊國夫人。〉番知客出使夫人石氏,〈封武威郡夫人。〉春宫姚氏、常氏、焦氏、王氏、陶氏、魏氏、趙氏等七人,〈並超封郡夫人。〉寶省婉美趙氏,〈封天水郡夫人。〉武氏已下十一人,〈並授春宫。天福八年十一月敕。〉清河郡夫人張氏,彭城郡夫人劉氏,〈並本宫、太后宮司寶。〉南陽郡夫人路氏,出使夫人趙氏、白氏。〈並充皇后宮司賓,開運二年八月敕。〉
周太祖貴妃張氏,〈廣順元年二月追冊。〉淑妃楊氏,〈廣順元年九月追冊。〉德妃董氏,〈廣順元年四月冊。〉尚儀趙氏,〈封汧國夫人。〉尚服蘇氏,〈封岐國夫人。〉尚宫甫氏,〈封汾國夫人。〉司賓高氏,〈封渤海郡夫人。〉司賓柴氏,〈封平陽郡夫人。〉司賓茹氏,〈封潁川郡夫人。〉司記丁氏,〈封隴西郡夫人。〉司記劉氏,〈封彭城郡夫人。〉典寶李氏,〈封隴西縣君。〉司寶王氏,〈封琅邪縣君。〉司正李氏,〈封隴西縣君。〉司正王氏,〈封琅邪縣君。〉尚食李氏,〈封隴西縣君。〉尚功曹氏,〈封鉅鹿縣君。〉司衣李氏,〈封隴西縣君。〉司藥林氏,〈封會稽縣君。〉司藥翟氏,〈特封潯陽縣君。並廣順元年八月敕。〉
出宮人
编辑梁開平元年九月敕:「西宫所有前朝宫人,宜放出宫,任從所適。」
後唐天成元年四月赦敕:「後宫内職量留一百人,其餘任歸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