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會要/卷二十二

吏曹裁製 编辑

後唐長興二年七月,吏部南曹奏:「前守鄆州盧縣令李玭,曾兩任祕書丞,一任國子毛詩博士,雖前任有升朝官,今任合准格五選集。」敕:「應州縣官有曾在朝行及曾佐幕,罷任後准前資朝官賓從例處分。其帶省衘以上,并内供奉裏行,及諸色出選門官,或降授令、録者,罷任日並依出選門例處分,不在更赴常調,便與除官。兼州縣官其間書得十六考者,准格叙加朝散階,仍自此准出選門例處分;如不書得十六考,雖過朝散階,不在此例。」

周顯德三五年閏七月,吏部南曹状申:

所行事件,畫一如後:

一、每年十月一日入選限,判曹員外郎准例免常朝。

一、新起請十月一日鎖曹,磨勘選至,至開曹日使具判成名銜榜示,及申中書門下,申銓兼牒門下省。

一、鎖宿内有違礙選人,准久例,至開曹日曉示駁放,及申堂、申銓、牒臺、刺省。課績官准敕經曹投狀。不欠選限及磨勘無違礙者,申送中書門下減選。諸色選人成資考丁憂,及過三年已上,准敕經曹投狀,磨勘無違礙,申中書門下除官。

一、每年及第舉人,自於官誥院納官錢一千,買綾紙五張,并縹軸,於當曹寫印縫縫給,於官誥院却每人牒送朱膠錢三百到曹,支備銓中及當司公使。

一、官誥院牒送到朱膠錢一千内抽二百文,刺送到都省,充抽貫錢。

一、每年及第舉人,于省内試判二道後,具判申堂,及具成狀申銓團奏,請定冬集。 

一、齋郎、挽郎請定冬集者,當曹試判二道後,申堂及申銓請團奏。

一、外州府縣牒到亡没官姓名,當曹便牒取官誥文書等,批注亡沒年月。

一、准格,主掌逐年選人歷任家狀一本,以備他年磨勘。

一、出給逐年三旬選人赴任歷子各一道,判曹員外郎印署、判銓侍郎通押後,當曹使印,繳連新舊告身文書等,當曹出給特敕除官歷子。據本官納到歷任家狀及新舊告身,點檢同,祇是判曹員外郎印押。

一、鎖宿内具判成選人細銜,申銓及牒門下省者,當曹句勘,銓司院寫録團奏,選人黄甲無差誤,即判曹員外郎署名,及使印背縫。

一、磨勘三旬選人及非時投狀人等,並准例引驗正身,及取有官三人保明,識官司使印文狀,及句當人狀。如有疾病,于成狀内收竪申送。

雜處置 编辑

後唐天成三年八月,中書舍人劉贊奏:「請令選人依舊試判。」從之。其年十二月敕:「選門官吏,濫進者多,自今以後,並令各録三代家狀鄉里、在朝骨肉,先于南曹印署,納吏部、中書、門下三庫各一本。候得判印狀,即許所司給付新籖告,兼本任處及鄉里,亦具一本納逐處州縣。」

四年十月敕:「其諸道選人,宜令三銓官員都在省子細磨勘,無違礙後,即具格同商量注擬,連署申奏。仍不得准前于私第注官。」不分三銓注官,自此始也。其年十二月敕:「三銓公事,宜准近敕指揮,仍祇使吏部尚書銓印,並宜付中書門下,封送禮部權收管記奏。」

長興元年三月敕:「其判成諸色選人,黄甲下後,將歷任文書告身連黏,宜令吏部南曹逐縫使印,都于後面黏紙,具前後歷任文書,都計多少紙數,兼具年月判成,授官去處繳尾訖,給付本人。」慮分假于人故也。其年十月,中書奏:「吏部流外銓諸色選人,先條流試判兩節,並以優劣等第申奏。文優者宜超一資註擬,次者依資,又其次者與同類官註擬,理道全疎者,以人戶少處州縣同類官中比擬。仍准元敕,業文者任徵引今古,不業文者但據公理判斷。可否不當,罪在有司。兼選人或有元通家狀内鄉貫不實,候將來赴選,並令改正,一一依本屬鄉縣及有無出身,一奏一除官等,宜並不加選限。」從之。其年十一月,吏部南曹關試今年及第進士李飛等七十九人,内三禮劉瑩、李詵、李守文,明算宋延美等五人,所試判語皆同。尋勘狀稱晩逼試,偶拾得判草寫淨,實不知判語不合一般者。敕:「貢院擢科,考詳所業;南曹試判,激勸校官。劉瑩等既不攻文,合直書其事,豈得相傳藁草,侮凟公場,載考情由,實為忝冒。及至定期覆試,果聞自擅私歸,且令所司落下,其所給春關,仍各追納放罪,許後放舉。自此南曹凡有及第人試判之時更效此者,准例處分。」

二年五月敕:「舉選之衆,例自艱辛,曾因兵火之餘,多無敕甲,不有詳延之路,永為遷棄之人。其失墜告身者,先取本人狀:當授官之日,何人判銓,與何人同官,上任與何人交代?仍勘歷任處州縣。如實,即刻取命官人三人保明施行。」

三年五月敕:「今後合格選人,歷任無違礙者,並仰吏部南曹判成。如文解差繆,不合式様,罪在發解官吏。」其年十二月二日敕:「准近敕,應前資朝官及諸道節度、觀察判官,罷任一周年後,許求官。其出選門官,雖准格例送名,未定别與除官年限。自此應除選門官等罷任後,亦宜一周年後,許更除授。仍令于所司投狀磨勘,申送中書門下。」

晉天福二年十月敕:「選人試判二道。」

三年正月敕:「今後選舉人文解差謬,過在發解州府官吏,其選人、舉人,亦准格處分。」

五年三月,詔令四時聽選,吏部三銓擬官旋奏,不在團甲之限。

漢乾祐二年八月敕:「今後諸色選人,年及七十者,宜注優散官;年少未歷資考者,不得任注縣令。」

三年七月敕:「吏部南曹,今後及已前應有令佐招添點檢出戶口,據數須本處合徵稅賦錢物數目,於解由、歷子内,一一開坐批書,方得准天福八年三月十日敕條施行。如不合前後敕例,不在施行之限。」

周廣順元年十月敕:「選部公事,比置三銓,所有闕員選人,分為三處。每至注擬之際,資叙難得相當。況在今年選人不多,宜令三銓公事併為一處,委本司長官同共判署施行。」

甲庫 编辑

周顯德五年閏七月,吏部甲庫奏:「見行公事,甲庫先有專知官一人,於長興二年停廢,後來于令史内選差一人,承受主掌諸雜制敕,及逐季抄録,關報史館。所有選人受官黄甲,備録關牒送吏部,出給告身,及具名銜關牒,送格式收附員闕,准格出給新授令、録、判司、主簿籖符。本官每官納朱膠錢一百二十,依除内每貫二百刺送都省,除外供應三銓及本司公使廢置。准敕格,應内外官員亡父追贈,及逐年南曹駮放選人,准長定格節文,牒吏部選差五考已上諳事令史五人,共行詳斷。及州縣官名犯廟諱、御名,並准格例改正。」

制舉 编辑

周顯德四年十月,詔曰:「制策懸科,前朝盛事,莫不訪賢良于側陋,求讜正于箴規,殿庭之間,帝王親試。其或大禆于國政,有益于時機,則必待以優恩,縻之好爵。拔奇取異,無尚於兹,得士者昌,於是乎在。爰從近代,久廢此科,懷才抱器者鬱而不伸,隱耀韜光者晦而不出。遂使翹翹之楚,多致于棄捐;皎皎之駒,莫就于縻縶。遺才滯用,闕孰甚焉。應天下諸色人中,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經學優深可為師法,詳閑吏理達於教化者,不限前資、見任職官,黄衣草澤,並許應詔。其逐處州府依每年貢舉人式例,差官考試,解送尚書吏部,仍量試策論三道,共三千字已上。當日内取文理具優,人物爽秀,方得解送。取來年十月集上都,其登朝官亦許上表自舉。」先是,兵部尚書張昭上章請設制科,故有此詔。

宏詞拔萃 编辑

後唐天成二年四月二日,中書奏:「尚書禮部貢院申,當司奉今月六日敕,吏部流内銓狀申,據白院狀申,當司先准禮部貢院牒稱:『據成德軍解送到前進士王蟾狀,請罷設深州司公參軍應宏詞舉。前件人准格例應重科,合在吏部。其王蟾并解送牒吏部,請准例指縱者。』當司隨具狀申堂,奉判送吏部分析近年事例如何者。伏緣近年别無事例,今檢登科録内,于偽梁開平三年應宏詞登科二人,前進士余渥,承旨舍人李遇;考官二人,司勲郎中崔景,員外郎張貽憲。再具狀申堂,奉判送吏部准例指揮。其前進士王蟾請宏詞,伏自近年已來,無人請應,今詳格例,合差應考官二人,又緣祇有王蟾一人請應,銓司未敢奏請差官者。奉中書門下牒:『奉敕,宜令禮部貢院就五科舉人考試者。』伏以舉選公事,皆有格條,准新定格節文,宏詞拔萃,准長慶二年格,吏部差考試官二人,與知銓尚書侍郎同攷試聞奏。又准格節文内,准太和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敕:『應禮部諸色貢舉人,及吏部諸色科目選人,凡無出身及未有官,祗合于禮部應舉。有出身有官,方合于吏部赴科目選。』其請應宏詞舉,前進士王蟾當年放及第後,尋已聞過吏部訖,若應宏詞,侍南曹判成,即是科選之人,以理合歸吏部。況緣五科考試官祗考學業,難于同考宏詞者。」奉敕:「王蟾宜令吏部准往例差官考試。」

長興元年八月三日,尚書吏部據禮部貢院牒稱:「送到附試請應書判拔萃,前虢州盧氏縣主簿張岫對六節判,四通二粗,准例入第五等上。其所試判,今録奏聞。」奉敕:「宜付附所司,今後吏部所應宏詞拔萃,宜並權罷,其貢院據見應進士九經並五科童子外,諸色科名亦宜停罷。」

進士 编辑

梁開平三年四月敕:「賜劉斤同進士及第,仍編入今年榜内第八人。」其年五月敕:「禮部所放進士薛均,是左司侍郎薛廷珪男,方持省轄,固合避嫌。其薛均宜令所司落下。」

後唐同光三年四月敕:「今年新及第進士符蒙正等,宜令翰林學士承旨盧質就本院覆試,仍令學士使楊彦璐監試。」其月敕:「禮部所放進士符蒙正等四人,既慊羣情,實干浮議,詩賦果有疵瑕。若便去留,慮乖激勸,倘無升降,即昧甄明。況王徹體物可嘉,屬詞甚妙;桑維翰差無紕繆,稍有詞華。其王徹升為第一,桑維翰第二,符蒙正第三,成僚第四。禮部侍郎裴皥放。今後應禮部每年所試舉人雜文策等,候過堂日,委中書門下子細詳覆奏聞。」

天成二年十二月敕:「新及第進士有聞喜宴,今後逐年賜錢四百貫。」

五年正月二十三日,禮部貢院奏:「當司准天成三年十二月十八日敕文内,准近敕,自此進士試雜文後,據所習本經,一一考試,須帖得過三已上者,即放及第者。奉敕:『進士帖經,本朝舊制,盖欲明先王之旨趣,閱多士之文章。近代以來,此道稍墜。今且上從元輔,下及庶僚,雖百藝者極多,能明經者甚少。恐此一節,或滯羣才,既求備以斯難,庶觀光而甚廣。今年凡應進士舉,所試文策及格,帖經或不及通三,與放及第。來年秋賦,詞人所習一本經,許令對義目,多少次第,仍委所司條例聞奏。』其今年本經内對義,義目五道,考試通二通三,准帖經例放入,策其將來秋賦。諸寺監及諸州府所解選進士第,亦准去年十月一日敕,考其詩賦、義目、帖由等,並解送赴省。如或不依此解送當司,准近敕並不引送試。」奉敕:「宜依。」

五年二月九日敕:「近年文士,輕視格條,就試時疎于帖經,登第後恥于赴選,宜絶躁求之路,别開奬勸之門。其進士科已及第者,計選數年滿日,許令就中書陳狀,于都堂前各試本業詩賦判文等,其中才藝灼然可取者,便與除官。如或事業未甚精者,自許准添選。」

長興二年二月敕:「其進士並令排年齊入就試,至閉門試畢。内有先了者,上歷某時,旋令先出,其入策亦須晝試。應諸科第對策並依此例,其餘惟准前敕處分。」

清泰二年九月,禮部貢院奏:「奉長興二年二月敕,進士引試,早入晩出。令請依舊例,進士試雜文,并點門入省,經宿就試。」從之。

周廣順三年正月,戶部侍郎、權知貢舉趙上交奏:「進士元試詩賦各一首,帖經二十帖,對義五道。今欲罷帖經、對義,别試雜文二首,試策一道。」從之。至其年八月,刑部侍郎、權知貢舉徐台符奏:「請試雜文二首外,其帖經、對義,亦依元格。」從之。

顯德二年三月敕:

禮部貢院奏,今年新及第進士李覃、嚴說、何儼、武允成、王汾、閭丘舜卿、楊徽之、任惟吉、趙隣幾、周度、張慎微、王翥、馬文、劉選、程浩然、李震等一十六人所試詩賦、文論、策文等。國家設貢舉之司,求俊茂之士,務詢文行,以中科名。比聞近年以來,多有濫進,或以年勞而得第,或因媒勢以出身。今歲所貢舉人,試令看詳,果見紕繆,須至去留。

其李覃、何儼、楊徽之、趙隣幾等四人宜放及第。其嚴說、武允成、王汾、閭丘舜卿、任惟吉、周度、張慎微、王翥、馬文、劉選、程浩然、李震等十二人,藝學未精,並宜黜落,且令苦學,以俟再來。禮部侍郎劉温叟失于選士,頗屬因循,據其過尤,宜行譴謫,尚示寛恕,特與矜容。劉温叟放罪。將來貢舉公事,仍令所司具條例聞奏。

其年五月,尚書禮部侍郎知貢舉竇儀奏:

其進士請今後省卷限納五卷已上,于中須有詩、賦、論各一卷,餘外雜文歌篇,並許同納,祇不得有神道碑、誌文之類。其帖經、對義,並須實考,通三已上為合格。將來却覆晝試,候考試終場,其不及人以文藝優劣,定為五等。取文字乖舛、詞理紕繆最甚者為第五等,殿五舉;其次者為第四等,殿三舉;以次者稍優,為第三等,第二等,第一等,並許次年赴舉。其所殿舉數,並于所試卷子上朱書,封送中書門下,請行指揮及罪發解試官、監官等。其諸科舉人若合解不解、不合解而解者,監官、試官為首罪,勒停見任,舉選長官聞奏取裁。監官、試官如受賂,及今後進士如有倩人述作文字應舉者,許人言告,送本處色役,永不進任。同保人知者殿四舉,不知者殿兩舉。受情者如見在官停任,選人殿三選,舉人殿五舉,諸色人量事科罪。

從之。

五年三月,詔曰:「比者以近年貢舉,頗是因循,頻詔有司,精加試練,所冀去留無濫,優劣昭然。昨貢舉院奏,今年新及第進士等所試文書,或有臧否,爰命詞臣,再加考覈,庶涇、渭之不雜,免玉石之相參。其劉坦、單貽慶、李慶、徐緯、張覲等詩賦稍優,宜放及第。王汾據其文辭,未至精敏,念以頃曾駁落,特與成名。熊若谷、陳保衡皆是遠人,深可嗟念,亦放及第。郭峻、趙保雍、楊丹、安元度、張助、董咸則、杜思道等未甚精者,並從退落,更宜修進,以俟將來。知貢舉、右諫議大夫劉濤選人不當,有失用心,可責授右贊善大夫,俾令省過,以戒當官。」先是,濤于東京放榜後,率先及第進士劉坦已下一十五人,來赴行在,且以所試詩賦進呈。上以其詞多紕繆,命翰林學士李昉覆試,故有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