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會要/卷十一

五星凌犯 编辑

梁乾化二年五月壬戌夜,熒惑犯心大星,去心四度,順行。司天奏:「大星為帝王之星,宜乎修德以答天譴。」其年六月五日,太祖崩。

貞明四年十二月癸亥,鎮星犯文昌上將。唐天祐十五年也。是日與唐兵大戰於胡柳坡,唐幽州節度使周德威歿於陣。

後唐同光三年九月己亥,熒惑在江東犯第一星。是年,天下大水。

長興四年八月己未夜,五鼓三籌,熒惑近天高星,歲星近司怪星,太白近軒轅大星。是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明宗崩。

清泰三年五月丙申夜,熒惑、歲星相犯于軒轅,又犯大星。其年,降制除晉高祖為鄆州節度使,晉祖不受詔。

晉開運元年十月壬戌夜,熒惑犯哭星。司天監趙延義奏:「玄枵鬼方,陰之所治,司命哭位,生乎熒火,猛而代,其徵也急,齊地將有覆破象,多伏法而死者。」其年十二月,青州叛帥楊光遠子承勛斬其同謀逆人邱濤等,以城降。光遠尋亦被誅。

漢乾祐二年十一月辛亥夜,鎮星始出太微之左掖門。自戊辰歲八月己丑,鎮星入太微垣,犯上將、左右執法、内屏、謁者,句已往來,凡四百四十三日,方出左掖。

周顯德六年六月十八日,熒惑與心大星合度,光芒相射。其月十九日,世宗崩。先,熒惑句已于房、心間,凡數月,至上臨崩之前一夕,與心大星合度。是夜順行。

星聚 编辑

後唐同光二年八月甲申,歲星、熒惑合,在翼十四度。

天成三年九月庚辰,鎮星、歲星合於箕,辛巳,太白、熒惑合於軫。

晉天福三年四月癸巳夜,五鼓三點後,太白與鎮星合。太白在鎮星北一寸,光芒相接。鎮星在婁宿二度,順行黄道内一度。太白在婁宿二度,順行黄道内一度。宿度在徐、魯之分,日辰在荊、楚之分。

漢天福十二年六月,鎮星、太白、歲星、熒惑聚於張宿。占云:「有帝王興於周者。」漢高祖起義兵,自平陽趨洛以應之。及隱帝將嗣位,又封周王。暨周太祖登位,以姬姓之後,復繼宗周,天人之符,乃有所屬。

流星 编辑

梁乾化元年十一月甲辰夜,東方有流星如數升器,自畢宿口曳光三丈餘,有聲如雷。

後唐同光三年六月庚寅夜一鼓,西南有流星,約七十餘,皆有尾迹,西南流。其年七月,貞簡皇太后崩。

長興二年九月丙戌夜二鼓初,東北方有小星,流入北斗魁滅。至五鼓初,西北方次北有流星,狀如半升器,前小後大,速流入奎滅。尾迹凝天,屈曲如雲而散,光明燭地。又東北有流星如大桃,出下台星,向西北速流,至斗柄第三星旁滅。五鼓後至明,中天及四方有小流星百餘,流注交横。

清泰元年九月辛丑夜五鼓初,有大星如五斗器,西南流,尾迹長數丈,色赤,移時盤屈如龍形,蹙縮如二鏵,相鬭而散。又一星稍小,東流,有尾迹凝成白氣,食頃方散。

晉天福三年三月壬申夜四鼓後,東方有大流星,狀如三升器,其色白,尾迹長二尺餘,屈曲流出河鼓星東三尺,東流丈餘滅。

周顯德三年正月癸亥五鼓後,有大星出南斗傃,東北流丈餘滅。

山摧 编辑

後唐長興三年七月,夔州奏,赤甲山崩。

水溢 编辑

梁開平四年十月,青、宋、冀、亳水,詔令本州以省倉粟、麥等賑貸。

後唐同光二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今年秋,天下州府多有水災,百姓所納秋稅,請特放加耗。」從之。

三年六月至九月,大雨,江、河决,壞民田。七月,洛水泛漲,壞天津橋,漂近河廬舍,艤舟為渡,覆沒者日有之。鄴都奏:「御河漲,於石灰窰口開故河道,以分水勢。」鞏縣河决,沖注廒倉。八月敕:「如聞天津橋未通往來,百官以舟船濟渡,因茲傾覆,兼踣泥塗。自今文武百官,可三日一趋朝,宰臣即每日中書視事。」

四年正月敕:「自京以東,幅員千里,水潦為沴,流亡漸多。宜自今月三日後,避正殿,减膳,徹樂,省費,以答天譴。應去年經水决處鄉村,有不逮及逃移人戶差科,夏秋兩稅及諸折料,委逐處長吏切加點檢,並與放免,仍一年内不得雜差遣。應在京及諸縣,有停貯斛斗,並令减價出糶,以濟公私。如不遵守,仰具奏聞。」

長興三年七月,諸州大水,宋、亳、潁尤甚。宰臣奏曰:「今秋宋州管界,水灾最甚,人戶流亡,粟價暴貴。臣等商量,請於本州出斛斗,依時估出糶,以救貧民。兼大水之後,頗少宿麥,窮民不辦種子,亦望本州據人戶等第,支借麥種,自十石至三石,候來年收麥,據原數却令送納。」從之。

清泰元年九月,連雨害稼。詔曰:「久雨不止,禮有祈禳,禜都城門三日不止,仍祈山川,告宗廟社稷。宜令太子賓客李延範等禜諸城門,太常卿李懌等告宗廟社稷。」

晉天福四年七月,西京大水,伊、洛、瀍、澗皆溢,壞天津橋。八月,河决博平,甘陵大水。

六年九月,河决於滑、邢,一溉東流。居民登丘冢,為水所隔,詔所在發舟船以救之。兖州、濮州界皆為水所漂溺,命鴻臚少卿魏玭、將作少監霍廷讓、右領衛將軍安璿、右驍騎將軍田畯,于滑、濮、澶、鄆四州,檢河水所害稼,并撫問遭水百姓。兖州又奏:「河水東流,闊七十里,水勢南流入沓河及揚州河。」至七年三月,命宋州節度使安彦威率丁夫塞之。河平,建碑立廟於河决之所。

七年四月,詔曰:「近年已來,大河頻决,漂蕩戶口,妨廢農桑,言念蒸民,用茲凋弊。凡居牧守,皆委山、河,既在封圻,所宜專切。今後宜令沿河廣晉府、開封府尹,逐處觀察防禦使、刺史等,並兼河堤使名額,任便差選職員,分擘勾當。有堤堰怯薄、水勢冲注處,預先計整,不得臨時失於防護。

開運元年六月,黄河、洛河泛溢,壞堤堰,鄭州原武、滎澤縣界河决。

周廣順二年七月,暴風雨,京師水深二尺,壞墻屋不可勝計。諸州皆奏大雨,所在河渠泛溢害稼。

三年六月,諸州大水。襄州漢江泛溢,壞羊馬城,大城城内水深一丈五尺,倉庫漂盡,居人溺者甚衆。

编辑

後唐天成四年十一月,汝州火,燒羽林軍營五百餘間。先是,司天奏:「熒惑入羽林,請京師備火。」至是應之。

長興二年四月,汴州封禪寺門上忽有火起,延燒近寺廬舍,相次黎福縣亦火。

三年十二月,懷州軍營内三處火光自起,人至即滅,不焚廬舍。

晉天福三年十一月,襄州奏,火焚居民千餘家。

周顯德五年四月,吴越王錢弘俶奏:「十日夜,杭州火,焚燒府署殆盡。」上命中使齎詔恤問。

编辑

梁開平元年六月,許、陳、汝、蔡、潁五州蝝生,有野禽羣飛蔽空,食之皆盡。

後唐同光三年九月,鎮州奏飛蝗害稼。

晉天福七年四月,山東、河南、關西諸郡蝗害稼。至八年四月,天下諸道州飛蝗害稼,食草木葉皆盡。詔州縣長吏捕蝗。華州節度使楊彦珣、雍州節度使趙榮命百姓捕蝗一斗,以禄粟一斗賞之。時蝗、旱相繼,人民流遷,飢者盈路,關西餓莩尤甚,死者十有七八。朝廷以軍食不充,分命使臣諸道括借粟麥,晉氏自此衰矣。

漢乾祐元年七月,青、鄆、襄、齊、濮、沂、密、邢、曹皆言蝝生。開封府奏,陽武、雍丘、襄邑等縣蝗。開封尹侯益遣人以酒肴致祭,尋為鸜鵒食之皆盡。敕禁羅弋鸜鵒,以其有吞蝗之異也。

二年五月,博州奏,有蝝生,化為蝶飛去。宋州奏,蝗一夕抱草而死。差官祭之,復命尚書吏部侍郎段希堯祭東岳,太府卿劉皥祭中嶽,皆慮蝗螟故也。

木氷 编辑

漢天福十二年十一月二日旦,天大昏霧,木有冰。至十一日,霜露著草皆為冰。時魏府杜重威叛命,車駕親征,駐蹕城下。其月二十七日,杜重威乞降。至來年正月二十七日,高祖崩。

周廣順三年十一月一日,雨木冰。其月,命宰臣馮道奉迎太廟神主赴東京新廟。是日上親迎神主于西郊。至來年正月十七日,太祖崩。

雜灾變 编辑

後唐同光三年九月丁未夜,徧天陰雲,北方有聲如雷,雉皆雊,俗呼曰「天狗墜」。

天成二年二月己酉,日中有黑氣,狀如雞卵。其年十二月壬辰酉時,西南方有赤氣如火焰,約二千里。占者云:「不出二年,其下當有大兵。」

應順元年四月九日,白虹貫日。是日,愍帝遇弑于衛州。

清泰元年十月辛未巳時,有雉金色,自南飛入中書,止于政事堂屋脊上,吏驅之不去。良久北飛,于民家得之。其月,僕射、平章事李愚罷相,守本官吏部尚書;劉昫罷相,守右僕射。

三年三月,有蛇鼠鬭于獅子門外,鼠殺蛇。其年,晉高祖起義兵于太原。

晉天福二年正月二日夜初,北方有赤氣,西至戌亥地,東北至丑地,南北闊三丈余,狀如火光,赤氣内見紫微宫及北斗諸星。至三點後,内有白氣數條,次行至西,夜半子時方散。開運元年正月乙未,大霧中有白虹相偶。占者云:「海淫所興,其將有戰。」時車駕在澶州,與契丹相守。

其年七月一日,改元開運,是夜大雷雨,明德門内井有石槽,槽有龍首,其夕漂流十數步而龍首斷焉。占者云:「石,國姓也,而龍首斷焉,大不吉之象。」晉祚果絶于開運。

開運二年正月,東京封邱門外石壕内,有文若大樹花葉芬敷之狀,相連數十株,宛若圖畫。唐景福中,盧彦威鎮滄州,壕水如此,時有高尼辭州人曰:「時將不安,宜速避之。」至光化元年,果為幽州劉仁恭所陷。

漢乾祐元年三月,中書廚釜鳴者七。是月,中書侍郎、平章事李濤罷免,勒歸私第。

三年正月,有狐出明德門樓,獲之。比常狐毛長,腹別有二足。其年閏五月癸巳,京師西北風暴雨,至戴婁門外,壞營舍瓦木,吹鄭門門扉起十餘步落,拔大樹數十,震死者六七人,平地水深尺餘。其年十一月,帝與左右郭永明等同謀大臣楊邠、王章、史宏肇等,至其月二十二日,隱帝遇害。

周廣順三年六月,河南、河北諸州,旬日無鳥,既而聚澤、潞之間山谷中,集于林木,壓折樹枝。是年,人疾疫者甚衆,至顯德元年,河東劉崇為周師所敗,伏屍流血,故先萌其兆。

顯德元年三月,潞州高平縣有鵲巢于縣郭之南平地,巢中七八雛。

六年二月癸巳,有一人敝衣冠,闌入中書,升政事堂。吏叱之曰:「爾何人,據牀而坐?何人遣爾至此?」其人曰:「宋州官家教我來此。」吏具其事白于宰臣,宰臣密令遣之,尋不知所適。其年六月十九日,世宗崩。明年正月四日,大宋受命。其年六月辛卯辰巳間,京師天地晦冥,澍雨驟降,雨中有腥氣。是日,世宗崩。

雜録 编辑

後唐同光二年九月,司天奏,請禁天下造私歷者。從之。

周廣順三年八月敕:「自今後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讖記、七曜歷、太乙雷公式法等,私家不得有及衷私傳習,有者並須焚毁。司天臺、翰林院本司職員,不得以前代所禁文書,出外借人傳寫。其諸時日、五行、占筮之書不在禁限。每年歷日,須候本司再算造奏定,方得雕印,本司不得衷私示外,如違准律科罪。」

顯德三年八月敕:「應諸色陰陽占卜書,宜令司天臺、翰林院集官詳定。其書如是曾經前代聖賢行用、合正道者,只可存留;其有淺近妖妄不依典據者,並可毁廢。」

功臣 编辑

梁開平三年十月,詔曰:「太保韓建,每月旦、十五日入閣稱賀,即令赴朝參,餘時勿用入見。」示優禮也。

乾化元年正月敕:「許昌雄鎮,太保韓建,朕用之布政,民耕盗止,久居其位,庶可勝殘矣。宜令中書門下不計年月,勿議替移。」

後唐同光三年八月内詔:「冊吴越王錢鏐,其印宜以『吴越國王之印』為文,仍令所司以金鑄造。」示異禮也。

天成四年六月敕:「故平盧軍節度使霍彦威,勲名顯著,宅兆已營,爰遵定諡之規,俾議送終之制,宜以三公禮葬。」

長興二年四月詔曰:「周崇呂望,有尚父之稱;漢重蕭何,有不名之禮。錢鏐冠公侯之位,疏吳越之封,宜示異恩,俾當縟禮。其錢鏐宜賜不名。」其年六月,以唐文正公魏徵八代孫韶爲涇州安定縣主簿。

晉天福二年七月,以唐忠武公李晟五代孫艥爲將仕郎、耀州司戶参軍。

封建 编辑

梁開平元年四月,封湖南節度使馬殷爲楚王。五月,封河南尹張全義爲魏王;兩浙節度使錢鏐爲吳越王;皇兄全昱為廣王,依舊守太師致仕;皇從子友謙爲冀王,友諒爲衡王,友能爲惠王,友誨爲邵王。

二年正月,追封皇從子友寧爲安王,友倫爲密王。五月,封滄州節度使劉守文爲大彭郡王,幽州節度使劉守光爲河間郡王,許州節度使馮行襲爲長樂郡王。

三年二月,進封靈武節度使韓遜爲潁川郡王。四月,進封易定節度使王處直爲北平王,福建節度使王審知爲閩王,廣州節度使劉隱爲南平王,同州節度使劉知俊爲大彭郡王,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爲弘農郡王。追封故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爲晉王。七月,進封幽州節度使劉守光爲燕王。

四年四月,進封廣州節度使劉隱爲南海王。追封皇兄存爲朗王。六月,追封皇伯義方爲潁王,皇叔義譚爲韶王。

乾化元年五月,進封延州節度使高萬興爲渤海郡王。

二年二月,追封故魏博節度使羅弘敬爲趙王。

後唐同光元年十一月,進封延州節度使高萬興爲北平王。

二年二月,改封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張全義爲齊王。三月,進封荆南節度使高季興爲南平王。四月,封夏州節度使李仁福為朔方王。

天成二年五月,封福建節度使王延鈞爲琅琊王。六月,封湖南節度使馬殷爲楚國王。

三年七月,追封僞蜀主王衍爲順正公,以諸侯禮葬。進封福建節度使王延鈞爲閩王。

長興四年二月,封東、西兩川節度使孟知祥爲蜀王。五月,封皇從子從温爲兗王,從璋爲洋王,從敏爲涇王。追封故夏州節度使李仁福爲虢王。七月,進封兩浙節度使錢元瓘爲吳王。

應順元年正月,封荆南節度使高從誨爲南平王,湖南節度使馬希範爲楚王。進封兩浙節度使錢元瓘爲吳越王。

清泰元年六月,封幽州節度使趙德均爲北平王,青州節度使房知温爲東平王。七月,封鳳翔節度使李從曮爲西平王。

晉天福元年十二月,追封故東丹王李贊華爲燕王。

二年五月,封魏博節度使范延光爲臨清王,青州節度使王建立爲臨淄王,封鳳翔節度使李從曮爲岐王。十一月,進封兩浙節度使錢元瓘爲吳越國王。追封故昭義節度使李嗣昭為韓王。

三年四月,進封鳳翔節度使李從曮爲秦王,青州節度使王建立爲東平王。九月,改封鄆州節度使范延光為高平郡王。

五年三月,進封昭義節度使王建立爲韓王。九月,進封青州節度使楊光遠爲東平王。十一月,進封福建節度使王延羲爲閩國王。

六年十二月,封兩浙節度使錢弘佐爲吳越國王。

七年正月,追封皇弟敬德爲福王,敬殷爲通王。

八年三月,進封淄青節度使楊光遠爲壽王。

漢天福十二年七月,封湖南節度使馬希廣爲楚王。十月,封魏博節度使高行周爲鄴王。七月,追封故韓王王建立爲秦王。

乾祐元年八月,封兩浙節度使錢弘俶為嗣吳越國王。二年十一月,封兩浙節度使錢弘俶母吳氏爲順德夫人。封贈之制,婦人有國邑之號,死乃有諡。近梁朝賜張全義妻儲氏為賢懿夫人,又改莊惠,蓋當時特恩,非舊典也。

三年十二月,追封故順德太夫人吳氏爲恭懿夫人。

周廣順元年正月,進封鄆州節度使高行周爲齊王,封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審琦爲南陽王,淄青節度使符彦卿爲淮陽王,夏州節度使李彝殷爲隴西郡王,荆南節度使高保融爲渤海郡王,靈武節度使馮暉爲陳留郡王。追封故樞密使楊邠爲弘農郡王,故三司使王章爲琅琊郡王,故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史宏肇爲鄭王。四月,追封故許州節度使劉信爲蔡王。

二年六月,追封故靈武節度使馮暉爲衛王。八月,追封故齊王高行周爲秦王。

顯德元年正月,進封山南東道節度使南陽王安審琦爲陳王,淮陽王符彦卿爲衛王,渤海郡王高保融爲南平王,隴西郡王李彝殷爲西平王。四月,追封故中書令馮道爲瀛王。七月,進封衛王符彦卿爲魏王。

六年二月,追封故陳王安審琦爲齊王。

雜録 编辑

後唐天成元年七月,中書門下奏:「湖南節度使馬殷封楚國王。禮文不載國王之制,請約三公之儀,用竹冊。」從之。

封嶽瀆 编辑

梁開平元年九月,封鎮東軍神祠為崇福侯。從兩浙奏也,其年十一月,封福州閩縣玷琦里石廟為昭福祠。從福建奏請也。

後唐長興二年七月,封故閩越王無諸為富義王。從福建節度使王延鈞奏也。

四年七月,封泰山三郎為威雄大將軍。時上不豫,劉遂清引泰山僧進風藥,用之小康。其僧請封泰山三郎,遂從之。時以為妖惑之甚。

清泰元年六月,封吳嶽成德公為靈應王。初,廢帝在鳳翔,將謀入纂大位,潜令人禱吳嶽,冀獲資助。及即尊位,乃詔有司别議封崇。中書門下奏:「唐天寶十載正月,封吳山為成德公,與沂山、會稽、毉巫閭同封。至至德二載十二月,改吳山為嶽,祠享官屬一同五嶽。今國家以祈禱靈應,宜示殊禮,臣等商量,請加封為靈應王。」從之。其年十一月敕:「杭州護國廟故封崇德王,城隍神改封順義保寜王,銅官廟改封福善通靈王,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城王,越州城隍封興德保閩王。」從两浙節度使錢元瓘奏也。

晉天福二年五月敕:「青草湖廟安流侯改封廣利公,洞庭湖廟利涉侯改封靈濟公,磊石廟昭靈侯改封威顯公,黄陵二妃懿節廟改封昭烈廟。」從湖南節度使馬希範奏也。其年八月敕:「唐魏國公李靖宜封靈顯王。」按史傳鄭州東陂田,後魏孝文皇帝賜僕射李仲顯,俗因謂僕射陂,仍立祠廟,年祀綿遠,時俗誤傳為李靖祠。明宗征朱守殷經過,制贈太保,遣左散騎常侍蕭希甫就行冊命,仍立石記於廟,目為唐衛公李靖之祠。暨今封王,盖傳習之誤也。

七年十月,封襄州利市廟為顯正王。

漢乾祐三年八月,封蒙州城隍神為靈感王。從湖南節度使馬希範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