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争打败了美帝的“空中优势”

人民战争打败了美帝的“空中优势”
《解放军报》记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1970年11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在越南访问期间,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广宁省鸿基煤矿的港口,还是在越南北方反美斗争前哨的永灵;无论是在和平省的山区,还是在广平省的海滨,广大越南军民斗志昂扬,苦练杀敌本领,随时准备着给敢于来犯的敌人以迎头痛击。在人民军高射炮兵阵地上,一个个英姿勃勃的人民军战士,头戴钢盔,警惕地守望着天空,他们把大炮擦得明光净亮,炮弹填在膛里,时刻准备投入战斗。在稻田里、海岸线上,男女民兵们枪不离身,弹不离腰,边生产、边准备战斗。在工厂、矿山,自卫队员们日夜值班,坚守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

越南军民说得好:“北方的战斗并没有结束,我们一分钟也没有放松警惕!”

是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多么雄伟的随时准备战斗的画面!

几年来,正是这些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的北方军民,用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吹嘘的“空中优势”,取得了击落美国强盗飞机三千三百六十多架的光辉战绩!

这里记叙的是我们访问中看到和听到的越南北方军民英勇地与美国空中强盗战斗的故事:

“我们的责任是彻底消灭美国侵略强盗” 编辑

“我们的责任是彻底消灭美国侵略强盗”,这钢铁般的誓言,道出了广平省高射炮兵某部二连指战员解放南方、保卫北方、统一祖国的坚强决心,体现了越南人民军决战决胜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几年来,这个连的指战员以“每打必胜”的顽强战斗意志,在多次战斗中共击落敌机四十四架,连年被评为决战决胜单位。

当我们访问这个连队的时候,指战员们正在愤怒地控诉美国强盗加紧侵略越南的罪行。我们看到他们在炮身和住房的墙壁上都写着自己的决心:“美国侵略者不消灭光,我们决不回家乡”,“只要人在就要坚守阵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抗击美国空中强盗的战斗中,这个连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排长裴友清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那举着指挥旗的右手被敌人的炸弹片打穿了。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忍着剧烈的疼痛,立即用左手继续指挥战斗,当卫生员赶来给他包扎时,他推开卫生员说:“别管我,快去照顾别的同志!”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战斗的胜利。

一次,敌机对阵地进行了疯狂的轰炸,炸起的石块不停地砸到炮身上,战士黄登孟为了保护武器,狠狠打击美国空中强盗,便不顾一切地用身体遮住炮身,自己负了伤也不知道。

第一炮位的战士们,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耳朵被炮声和炸弹声震聋了,他们就互相用手势鼓舞着继续战斗。他们还写血书向党保证,决心做到人在阵地在,狠揍美国空中强盗,为牺牲的阶级兄弟报仇。他们在战斗中终于击落了敌机,立了战功。

战士们为什么会打得这样英勇、这样顽强?这个连的指导员吴勇梭同志对我们说:“我们全连指战员深深懂得,我们的任务在战场,我们的职能就是英勇战斗,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彻底消灭美国侵略强盗!”

这是何等激荡人心的豪言壮语!我们访问中所会见的越南人民军广大指战员,也都是抱着这种决心,给美国空中强盗以沉重的打击的。

守卫在咸龙桥畔的高射炮某部的指战员们,牢记着自己的崇高责任,和当地的各种武装力量相配合,胜利地保卫了咸龙桥。他们以“宁愿牺牲在炮座上,也决不让咸龙桥被炸塌”的钢铁意志,谱写了光辉的战斗篇章。班长丁益让,是个刚刚参军才一年的十八岁的年青战士。在一次战斗中,他连续负伤十一处,仍然顽强地坚持战斗。他的右手被炸断了,脊椎骨也被炸断了,他就靠在炮身上指挥战斗,直到打落敌人的飞机,取得胜利。卫生员白重富,在一次战斗中一条腿被炸断了,他为了不影响整个战斗进行,忍着剧痛,自己包扎好伤口,并鼓励战士们继续战斗。由于取得了辉煌的战功,这支部队光荣地被授予英雄单位称号。

男女老少都是猎机手 编辑

在抗美救国战争中,除了人民军战士狠揍美国强盗外,民兵、自卫队员,甚至老人、妇女、少年,都拿起武器和美国空中强盗展开英勇顽强的战斗,在整个越南北方摆下了消灭敌人的人民战争的火阵。

在和平省,一位叫裴公龄的乡干部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用步枪击落美国F—105飞机的经过:那是一九六六年七月的一天,裴公龄和四位乡干部正在开会研究边战斗、边生产的问题。这时,突然发现两架敌机朝着附近公路上的一辆汽车俯冲过来,裴公龄和同志们迅速取下背在身上的步枪,跑到事先准备好的工事里举枪射击。第一次没有打中,美国强盗飞机以为没有什么可以使他致命的火力,在空中盘旋了一圈,便又放肆地俯冲下来。裴公龄和同志们气愤极了,他们一齐举枪,五发仇恨的子弹射向敌机,只见敌机身子一晃,便拖着长长的烟火坠落了。第二架敌机眼看不妙,拉起来就逃跑了。

裴公龄同志自豪地对我们说:“从那次战斗以后,我们坚信步枪同样可以打美国强盗的现代化飞机。美帝吹嘘的‘空中优势’没有什么可怕的!”

在义安省荣市,我们还听到一个年青姑娘讲述的战斗故事:这个姑娘叫阮氏演,今年才二十岁,在义静苏维埃的故乡长大。为了保卫祖国,她在学校毕业后便参加了本村的猎机组,不久便成了猎机组的组长。一九六八年七月的一天,阮氏演和她们的猎机组,在研究了敌机的活动规律后,埋伏到一个事先选择好的阵地。下午三点五十分,一架美国F—4型飞机从三十二号方向往十四号方向飞来。阮氏演沉着、镇定地把子弹推上枪膛,等到敌机飞到他们的目标区时,只听指挥员猛喊一声:“同志们,照准美国飞机,打!”一阵子弹射向敌机,第一架敌机溜了过去,第二架敌机就被击中了。阮氏演和她们的猎机组就是这样,搬着高射机枪,象猎人一样,到处寻找敌机打,她们先后参加了二百多次战斗。

青年们勇敢打敌机,老年人也不落后。在广平省,我们访问了一个由十二个老年民兵组成的猎机组。这个老民兵猎机组的成员最小的有五十三岁,最大的有六十七岁。他们怀着“人老志不老”、“人老同样打美帝”的决心向乡党委请求参加战斗。一九六七年十二月的一个晚上,老大爷组成的猎机组开始值班。夜已经很深了,阵地上的几位老猎机手谈论着美国强盗破坏村庄的一桩桩罪行,他们越谈对美帝越恨。突然,一架美国F—4型飞机从他们头上掠过,没等他们压好子弹,敌机已飞走了。正当他们懊悔错过战机的时候,又有一架F—4型敌机朝他们飞来,只听一位老大爷大声喊道:“一号方向有动静,准备战斗!”当敌机进入射程时,另一位老大爷睁大着眼睛对准敌机,猛地一扣扳机,只见那敌机中弹起火,接着,“轰”的一声,敌机撞在不远的山坡上。看到这个巨大胜利,全体老民兵象小孩似地跳到阵地外面一股劲地跳跃欢呼。这时,全村男女老少都跑来向他们祝贺。以后,他们还和其他单位配合作战,打落了四架敌机。

到处布下了天罗地网 编辑

在越南北方,我们不仅听到越南军民痛歼美国强盗飞机的许多辉煌战功,也曾亲眼看到被越南人民生俘的美国飞贼的狼狈相。在一个地方的审讯台前,我们看见四名美国飞贼在越南人民军人员义正辞严的责问下,一个个不得不低头供认美国侵略战争政策的失败和他们侵略越南的罪行。

当我们在访问中听到越南军民讲述他们怎样抓美国飞贼的时候,我们深深感到,他们所布下的天罗地网,是用勇敢和机智所织成的!

我们访问了广平省一个酒厂,工人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天,在一次激烈的对空战斗中,两名美国飞贼跳伞落在这个厂的附近。这个厂的工人自卫队员们一面很快布置了包围圈,一面做好了战斗准备。具有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的工人自卫队员们料定,美国飞贼坠落后,一定会向空中发出呼救讯号,还可以借此机会狠揍美国空中强盗。第二天,果然在那两名美国飞贼的呼救下,又有一架美国飞机飞来,于是,他们集中火力,击落了这架敌机,接着又活捉了那两名美国飞贼。

在义安的一个渡口,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九六八年九月的一天,由美国一名中校飞行员率领的一批敌机对这里进行轰炸、扫射,企图切断南北交通。可是在渡口周围各种武装力量的英勇还击下,这个美国空军中校驾驶的飞机被击落了,他不得不跳伞逃命,落在距渡口不远的水面上,并不时地向空中发出呼救讯号。坚守在渡口的工人自卫队员黄义具等同志,立即乘坐一只橡皮船,冒着敌机的轰炸,迅速向美国飞贼降落的地方划去。当他们快接近那个飞贼时,只见一架美国直升飞机在那里放下了软梯,黄义具等同志不顾一切地用尽全身的力气划去。这时那名顽固的美国飞贼竟然开枪抗拒,黄义具等迅速闪开。当美国飞贼将要伸手抓软梯的时候,黄义具等同志赶到跟前,愤恨地举起船桨照准这个美国飞贼的手臂猛力砍去,美国飞贼的胳膊被砍断了。接着黄义具等同志又乘势朝他胸前狠狠揍了一桨,美国飞贼在水里冒了几下,便再也无力挣扎了。而那架美国直升飞机的驾驶员看到他的同伙的下场,只好夹着尾巴逃走了。战斗结束后,黄义具等同志用橡皮船载着这个美国中校飞贼胜利地返回了渡口。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国家不分大小,只要充分动员人民,坚决依靠人民,进行人民战争,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打败的。”越南北方人民胜利抗击美国空中强盗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个英明论断。

现在,越南北方军民牢记胡志明主席遗嘱中的教导:“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决心抗击美国强盗,直到取得彻底的胜利”,正在为解放南方、保卫北方、统一祖国而积极开展“训练好,战备好”、“生产好,战斗好”的各项立功竞赛运动,他们决心同南方骨肉同胞和柬埔寨、老挝人民一起,为彻底打败美国侵略强盗、统一祖国而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