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宗簡牧師小傳

余宗簡牧師小傳(福建)
1908年10月28日
刊於《通問報》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初四日即一九零八年十月廿八號第三百二十二回。

牧師余葆眞、字宗簡、泉之同安人也、生於一千八百五十二年、幼失怙恃、弟兄孤苦、僑遷厦門、依舅氏家、外祖母逃佛歸耶穌引家奉教、時先生方八歲、隨衆瞻禮、旋入教會小學堂、十四歲領洗進教、十六歲入福音書院肄業、十八歲派漳屬佈道、三年改調同轄之灌口、該處會友頗多、倚恃教勢者亦復不少、獨先生以祈禱傳道爲己任、他事不預聞焉、一八七六年、派至厦門關隘內傳道、因扞格、廹入濟世醫館、涉獵衛生術、年餘適惠邑教會乏人主講、牧師山雅各君、勸勉受職、遂轉方針應聘、凡閱三年、調補漳州傳道、乘機往汀州之連城、龍巖之白沙等處、散書布道、無何旋厦、暫任泰山傳道、是時西國公會、議請先生任福音書院教習、數年之間、蒙其德教、沾其化雨者、頗不乏人、一八八七年、惠邑教會、僉舉先生膺牧師重任、閱二十一寒暑、果能鞠躬盡瘁、無負厥職、先生生平事蹟、有足爲後世法者、畧述數則、俾吾人追念芳型、而取爲基督徒之模範焉可也、

▲一立志 先生自幼有志向學、汲汲進修、稍長篤信福音、人以大器目之、成童出外宣講、不避艱危、不辭勞瘁、侃侃直陳、眞堪爲吾道干城、絕不以功名富貴動其心、往來馳驅、惟以遍佈福音爲急務、洵傳道中不可多得之志士也、

▲二傳道 先生闡明眞道、本聖經而黜浮華、切實詳明、令人聞之、百囘不厭、其得力處、皆由默禱功夫得來、無論學士通儒、婦人孺子、均能感於心而印於腦、傳道家至今推爲巨擘云、

▲三祈禱 先生以祈禱爲最要功夫、其禱告之眞誠、呼籲之廹切、眞能引人默契於無形、舉凡教會中人、其所遇窮通得失、無不禱託上帝、凡事皆陳明籲告之、斯眞情與上帝相感通、而得生命之秘訣也、

▲四辦事 先生治理教務學務、專以德育爲基本、會友有事、無論吉凶鉅細、本仁愛公義爲懷、存大公無我之見、同樂同憂、至於誨訓勸勉、安慰督責、則皆循循善誘、巽言婉喻、巡視教會、探問病人、更務以道德持躬、謙虛接物、無怪乎人皆信服之深也、他若詞訟諸端、則謝不敏、與教無涉之事、愈能分別嚴明、非隨波逐浪所可同日語也、

▲五試煉 先生弱冠、人卽以大器目之、冀其早膺重寄、時灌口教會、爲厦門分支最先、該會由山雅各君竭力組織、勉勵設立牧師、成爲本地自立之會、先生在任、亦有意贊襄、然大器晚成、時有扞格之端、只得離灌就厦、未幾又遭意外之阻、乃暫習醫藥衛生之術、厥後赴惠安三年、復捨惠往漳、又遭鬧教焚堂之變、年已三十五矣、果韜光必露、惠邑羣仰先生夙望、同心公舉、爲該會牧師、與西教牧協理惠屬、其裨益各教會者、二十一年如一日云、無如積勞多病、常患氣喘、忌濕畏寒、醫生細察病原、非換水土吸空氣不爲功、因而時往南洋游歷、藉此調攝、旋復回惠、竭力服勞、年復一年、病根時伏時發、其阻礙傳教之工、豈先生所願出此哉、跡其一生遭逢苦境、實則經煉習而結爲善果、古云、歲寒知松柏、吾於先生愈信、

▲六善終 先生於一九零七年、卽光緒三十三年、四月十一日、出門巡視教友、行一里許、自知身困力乏、中途折回、抵家始知沾染時疫、偃臥不起、醫藥罔效、臨終時、尚能代教會廹切禱告、安然長逝、時在四月十二日、辰時八句鐘、享壽五十六歲、十六日出殯、男女執紼者七百有奇、無不悲夫典型凋謝、可見先生平日以德服人、而人思慕之深、有如此也、

▲七善後 先生節儉持家、清廉可仰、生平疾病纏綿、度支時絀、不但囊橐無餘、而且債台屢上、惠屬會友聞知、衆志成城、解囊樂助、集資彌補、清釐數日、而惠邑本堂會友、尤追念先生如慈父、按月撥出若干、供養師母世兄若妹、不令有饑寒之患、於此可見惠屬教會、同心同德、尊師重道之忱、允足感發和會各教會、以盡敬師之誠、是則先生之大德感人、殊令人久仰芳徽、永懷遺愛也、僕承和會派作先生小傳、獨惜天各一方、遠隔多年、立德立功、未能描摹生平、難免遺珠之憾、所望耳聞目擊、躬親接洽諸公、匡予不逮、則又予所厚望也夫、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匿名別名作品發表起115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