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辭典/汙
< 佛學大辭典
【汙】
(術語)梵字𑖌(�)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十二韻之一。又作鷗,襖,烏,鄔,皆同。金剛頂經釋字母品曰:「稱汙字門一切法瀑流不可得。」文殊問經字母品十四曰:「稱汙字時,是取聲。」是蓋文殊問經說淺略之字相,金剛頂經即其字相,明絕對之字義(即真實之本體)也。日本淨嚴之悉曇字記講述曰:「字母表云執瀑流。執者取義,謂執取生滅無常之法。是有二類:凡夫執生滅無常之法,是取著常。二乘不知無常生滅之法,即常住不滅之法。偏執取無常無我,厭離生死,欣求涅槃。今悟解瀑流不可得之性,則一切諸法,常住不滅,又隨緣生滅。以此之故,凡夫二乘之偏執,俱不可得。次若執取生死永斷,猶滯二乘地,又著無識身三昧故,猶未免漏流。若了達本不生際,即漏而無漏故,漏無,不漏無。復次,漏與無漏,俱時具足,名真無漏。何則?一塵亦不漏失故,是為瀑流不可得之實義。」【又】梵字𑖅(ū)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十二韻之一。金剛頂經釋字母品曰:「稱汙字門時,一切法損減不可得。」文殊問經字母品十四曰:「稱汙字時,是損減世間多有情聲。」是文殊問經唯就淺略之字相,金剛頂經說甚深之字義也。日本空海之吽字義曰:「以佛眼觀之,佛與眾生,同住解脫之床。此無彼無,無二平等,不增不減,周圓周圓也。既無勝劣增益之法,何有上下損減之人。是名汙字之實義。」又曰:「諸法因不可得故,汙字門因不可得。因不可得,則本初不生。本初不生,則不增不減。不增不減,則大般涅槃之果海。大般涅槃之果海,則如來之法身。是名汙字之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