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語)能通之義。大要有三種:一有漏道,善業通人使至善處,惡業通人使趣惡處,故善惡二業謂之道。所至所趣之處亦名為道,如地獄等之六道是也。淨土論註上曰:「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是果,酬如是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為道。」大乘義章八末曰:「所言道者,從因名也。善惡兩業,通因至果,名之為道。地獄等報,為道所詣,故名為道。」二無漏道,七覺八正等法,能通行人使至涅槃,故謂之道。又行體虛融無礙,故為通之義。以通故,名為道。如道諦,道品,聲聞道,佛道等。梵言菩提是也。大乘義章十六曰:「諸行同體,虛融無礙。名之為通。通故名道。」三論玄義曰:「至妙虛通,目之為道。」俱舍論二十五曰:「道義云何,謂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以能通為義,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華嚴大疏十八曰:「通至佛果,故名道。」三涅槃之體,排除一切障礙,無礙自在,謂之道。涅槃無名論曰:「夫涅槃之名道也。寂寥虛曠,不可以形名得。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淨土論註下曰:「道者,無礙道也。」大乘義章曰:「末伽。」Ma%rga梵語雜名曰:「末唎識。」

佛學大辭典 导航


作者丁福保1922年出版,1952年逝世,所以本辭典在兩岸四地以及美國屬公有領域。

<<<上一词条
達嚕噶齊總管

下一词条>>>
道一

Wikipedia-logo
Wikipedia-logo

维基百科条目:

Wiktionary-logo
Wiktionary-logo

维基词典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