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紐】 (物名)又作勾紐,[革*玄]紐。懸袈裟而結合兩片者。作輪形,謂之[巾*句],垂絛帛為紐,即三分袈裟之幅於前後處置[巾*句]與紐也。然依律則紐之前後相反。毘奈耶雜事七曰:「佛言:為護衣,應安紐[巾*句],可於肩上安[巾*句],胸前綴紐,紐有三種:一如蘡薁子,二如葵子,三如棠梨子。應於緣後四指安[巾*句],應重作帖以錐穿穴,[巾*句]出其內,繫作雙[巾*句]。其紐可在胸前緣邊綴之,疊衣三[衣*聶],是安[巾*句]紐處。律攝五曰:「去緣四指肩隅置帖,於此帖中,穿為小孔。定細絛[巾*句],可長兩指,反自相繫,便成二[巾*句],胸前緣邊應安其紐。」此為[巾*句]置背後,紐置絛前之制,義淨三藏依之。寄歸傳二曰:「五肘之衣,疊作三[衣*聶],其肩頭疊處,去緣四五指許,安其方帖,可方五指,周剌四邊,當中以錐空為小孔,用安衣[巾*句]。(中略)內紐此中,其[巾*句]前疊處緣邊安紐,亦如衫紐。」是義淨三藏印度當代之實見也。然南山依十誦律而反之。行事鈔下之一曰:「十誦佛自教比丘施[革*玄]紐法。前去緣四指施[革*玄],後去緣八指施紐,應如是作。」章服義曰:「十誦云:去緣四指前施鉤,去緣八指後施紐,良以用右角掩覆左肩,前鉤後紐,收束便為。」釋氏要覽曰:「鉤紐,僧祇云紐[糸*(媟-女)]。集要云:前面為鉤,背上為紐。」又後世禪宗代鉤以環,代紐以條,稱曰南山衣。象器箋十七曰:「今時禪林,例代鉤以環,代紐以條。(中略)舊說曰:觀唐王摩詰畫像形,其袈裟無條環,蓋唐時猶不用條環。條者五代時始有,環者宋朝始有。」畫像須知曰:「天竺衣者,不用鐶鉤之袈裟,南山衣者,附鐶鉤像之袈裟也。」

佛學大辭典 导航


作者丁福保1922年出版,1952年逝世,所以本辭典在兩岸四地以及美國屬公有領域。

<<<上一词条
鉤召法

下一词条>>>
鉤菩薩

Wikipedia-logo
Wikipedia-logo

维基百科条目:
鉤紐

Wiktionary-logo
Wiktionary-logo

维基词典词条:
鉤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