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五無返復經 (沮渠京聲譯本一)

更多资料:佛說五無返復經
佛說五無返復經 南北朝 劉宋
譯者:沮渠京聲
本作品收錄於《大正新脩大藏經
參考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底本:大正新修大正藏經錄入

佛說五無返復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時有一梵志在羅閱祇國,聞舍衛人多慈孝順、奉經修道、供事三尊,便到舍衛國。見父子二人耕地,毒蛇齧殺其子。父故耕,不視其子亦不啼哭。

梵志問曰:「此兒誰子?」

耕者答言:「是我之子。」

梵志曰:「是卿子者,何不啼哭而耕如故?」

其人答曰:「人生有死,物成有敗,善者有報,惡者有對,愁憂啼哭何所追逮?設不飲食,何益死者?卿今入城,我家在某處,願過語之:『吾子已死。不須持二人食來。』」

梵志自念:「此人無返復,兒死在地,情不愁憂而反索食。此人不慈,無有比類。」

梵志便行入城,詣耕者家,見死兒母,即便語之:「卿兒已死。父言:『但持一人食來。』何以不念子耶?」兒母逆為梵志說譬喻言:「子者如客,來依人止。來亦不却,去亦不留。此兒本我亦不喚來自來過我生,死亦自去。非我力乃使進退,隨其本行追命所生。」

又語其姊:「卿弟已死,何不啼哭?」姊即向梵志說喻言:「我等兄弟,譬如工師入山斫林縛作大筏,安置水中,卒逢大風吹破筏散,隨水流去,前後分張不相顧望。我弟亦爾,如是宿命因緣,一時共合會在一家生。隨命長短,生死無常,合會有離。我弟命盡,各自隨行。無常對至,隨其本行,不能相救。」

又語死者婦:「卿夫已死,何不啼哭?」婦復為梵志說喻言:「我等夫婦,因緣共會須臾間已。譬如飛鳥,暮栖高樹同共止宿,向明早起各自飛去行求飲食。有緣則合,無緣則離。我等夫婦亦復如是,去住進止非我之力。無常對至,隨其本命,不能相救。」

又語其奴:「汝大家兒死,何不啼哭?」

奴復說喻:「我之大家,因緣合會。我如犢子,隨逐大牛。人殺大牛,犢子在邊,不能救大牛。無常之命不可得救,奈何愁憂啼哭亦無所益。」

梵志聞之,心惑目瞑,不識東西:「我聞此國人孝順奉道、供事三尊,故從遠來欲得學問,未有善應,而見五無返復人。勞身苦心遠來至此,了無所益。」

又問行人:「佛在何許?欲往問之。」

行人答曰:「近在祇洹精舍。」

梵志即往到佛所,稽首佛足作禮,却坐一面,愁憂低頭默無所說。佛知其意,謂梵志曰:「何為低頭。愁憂不樂?」

梵志白佛言:「所願不果,違我本心,是故愁憂也。」

佛問曰:「有何所失,愁憂不樂?」

梵志白佛言:「我從羅閱祇國來,聞此國人孝順、奉敬三尊,故從遠來欲得學問。既來到此,見五無返復人,是故愁憂不樂。」

佛言:「何謂無返復者?」

梵志白佛言:「我見父子二人耕地下種,子死在地,父亦不愁反更索食,而反向我說無常事。母、婦及姊與奴,都無愁憂。是為大逆無返復也。」

佛言:「不然,不如卿語。此之五人最有返復,知命無常,非愁憂所逮。往古聖不免斯患,況於凡夫,大啼小哭何益死者?世間俗人無數劫來流轉生死,遷神不滅,死而復生,如車輪轉無有休息。背死向生,非憂愁所逮。」

梵志聞之,心開意解,更無憂慼:「我聞佛說,如病得愈、如盲得視、如闇遇明。」於是梵志即得道跡。

「一切死亡不足啼哭,欲為亡者請佛及僧,燒香供養、讀誦經典。能日日作禮,復志心供養三寶,最是為要。」

於是梵志,稽首作禮,受教而去。

佛說五無返復經

本南北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