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興起行經/佛說興起行經卷下

佛說興起行經卷下


    後漢外國三藏康孟詳譯

  佛說地婆達兜擲石緣經第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阿耨大泉,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皆是阿羅漢,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

阿難也。 是時,佛告舍利弗:「往昔過去世,

於羅閱祇城,有長者名曰須檀,大富,多饒財寶、象、

馬、七珍、僮僕、侍使,產業備足。子名須摩提。

其父須檀,奄然命終。須摩提有異母弟,

名修耶舍。摩提心念:『我當云何設計,不與修耶舍分?』

須摩提復念:『唯當殺之,乃得不與耳。』

須摩提語修耶舍:『大弟,共詣耆闍崛山上,

有所論說去來。』修耶舍曰:『可爾。』須摩提即執弟手上山,

既上山已,將至絕高崖頭,便推置崖底,

以石[土*追]之,便即命絕。」 佛語舍利弗:

「汝知爾時長者須檀者不?則今父王真淨是也;

爾時子須摩提者,則我身是;弟修耶舍者,

則今地婆達兜是。」 佛語舍利弗:「我爾時貪財、害弟,以是罪故,

無數千歲,在地獄中燒煮、為鐵山所[土*追]。

爾時殘緣,今雖得阿惟三佛,故不能免此宿對。

我於耆闍崛山經行,為地婆達兜舉崖石,

長六丈、廣三丈,以擲佛頭。耆闍崛山神,名金埤羅,

以手接石,石邊小片,迸墮中佛腳拇指,

即破血出。」 於是,世尊即說宿命偈曰:

「我往以財故,  殺其異母弟,

推著高崖下,  以石[土*追]其上。

以是因緣故,  久受地獄苦,

於其地獄中,  為鐵山所[土*追]。

由是殘餘殃,  地婆達下石,

崖片落傷腳,  破我腳拇指。

因緣終不朽,  亦不著虛空。

當護三因緣,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尊佛,  得為三界將,

阿耨大泉中,  說此先世緣。」

佛語舍利弗:「汝觀如來,眾惡已盡、諸善普具,

諸天、龍、神、帝王、臣民、一切眾生,皆欲度之,

尚有宿緣,不能得免,況復愚冥、

未得道者?舍利弗等,當學如是,莫犯身、口、意。」 佛說是已,

舍利弗及五百羅漢、阿耨大龍王、天、龍、鬼神、

乾沓和、阿須倫、迦樓羅、甄陀羅、摩休勒,聞佛所說,

歡喜受行。

  佛說婆羅門女栴沙謗佛緣經第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阿耨大泉,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皆是羅漢,六通神足,除一比丘——

阿難也。 佛告舍利弗:「往昔阿僧祇劫前,

爾時有佛,號名盡勝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

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

時在波羅[木*奈]國,與大比丘六萬八千眾,

皆是羅漢。舍利弗!爾時盡勝如來有兩種比丘:

一種比丘名無勝,一種比丘名常歡。

無勝比丘者,六通神足也;常歡比丘者,結使未除。

「爾時,波羅[木*奈]城,有長者名大愛,有象、馬、七寶,

資財無極。大愛長者有婦,名曰善幻,

端正無比。兩種比丘,往來其家,以為檀越。

善幻婦者,供養無勝比丘,衣被、飲食、床臥、醫藥,

四事無乏;供養常歡,至為微薄。

何以故?無勝比丘,斷於諸漏,六通具足;常歡比丘,結使未盡,

未成道故也。

常歡比丘見無勝比丘偏受供養,興嫉妒意,橫生誹謗曰:

『無勝比丘與善幻通,不以道法供養,自以恩愛供養耳。』」

 佛語舍利弗:

「汝知爾時盡勝如來弟子常歡者不?則我身是;欲知善幻婦人者,則今婆羅門女,

名栴沙者是。」 佛語舍利弗:

「我爾時無故誹謗無勝羅漢,以是罪故,無數千歲,在地獄中,

受諸苦痛。今雖得佛,為六師等、諸比丘眾、漏盡、

未盡、及諸王、臣民、清信士女說法時,

以餘殃故,多舌童女,帶杅起腹,來至我前曰:

『沙門何以不自說家事?乃說他事為。

汝今日獨自樂,不知我苦耶。何以故?汝先共我通,

使我有娠,今當臨月事,須酥油養於小兒,

盡當給我。』」 爾時,眾會皆低頭默然。

時釋提桓因侍後扇佛,以神力化作一鼠,入其衣裏,

嚙於帶杅,忽然落地。爾時,諸四部弟子、

及六師徒等,見杅墮地,皆大歡喜,揚聲稱慶,

欣笑無量,皆同音罵曰:「汝死赤吹罪物,

何能興此惡意,誹謗清淨無上正真?此地無知,

乃能容載如此惡物也。」諸眾各說,是時,地即為劈裂,

焰火踊出,女便墮中,徑至阿鼻大泥犁中。

大眾見此女現身墮泥犁,阿闍世王便驚恐,

衣毛為豎,即起叉手,長跪白言:「此女所墮,

今在何處?」 佛答大王:「此女所墮,名阿鼻泥犁。」

 阿闍世王復問佛:「此女不殺人、亦不偷盜,

直妄語,便墮阿鼻耶?」 佛語阿闍世王:「我所說緣法,

有上、中、下,身、口、意行。」 阿闍世王復問:

「何者為重?何者為中?何者為下?」 佛語阿闍世王:

「意行最重,口行處中,身行在下。」

阿闍世王復問佛,佛答曰:「身行麤現,此事可見;口行者,

耳所聞;此二事者,世間所聞見。」佛語大王:

「意行者,設發念時,無聞見者,此是內事。眾行,

為意釘所繫。」 王復問佛:「意不可見,

云何獨繫意釘耶?」 佛答王曰:「若男子、女人,設欲身行殺、

盜、婬者,先當思惟,朝中人定何時可行也,

思惟何處可往。」佛復語王:「夫人作行,先心計挍,

然後施行,是故繫於意釘,不在身口也。」

佛復語王:「是口行者,欲行口行時,先意思惟:

『若在大會,講論法時;若在都坐,斷當律時,

設問我者,我當違反彼說,此間非是已事;

若有是語者,我當反之,此受他意氣故,作是語耳。』

若行此三事不著者,復更作計,當往鬥之曰:

『彼欲殺汝、破汝、壞汝,汝當隨我語,莫信他人。』

若作此兩舌者,成於虛偽,滅其正法,命終之後,

墮於泥犁。」佛語王:「是故,口行繫於意釘,不繫身、

口。」 王復問佛:「何以故?」 佛答王曰:「身三、口四,

皆繫意釘,意不念者,身不能獨行,是故身、

口繫意釘。」 於是,世尊即說偈曰:

「意中熟思惟,  然後行二事。

佯慚於身、口,  未曾愧心意。

先當慚於意,  然後恥身、口,

此二不離意,  亦不能獨行。」

於是,阿闍世王聞佛說法,涕泣悲感。佛問王:

「王何為涕?」 王答曰:「為眾生無智,不解三事,

恒有損減,是故悲耳。此眾生但謂身、口為大,

不知意為深奧。世尊!我本謂身、口為大,意為小;

今從佛聞,乃知意為大,身、口為小。」

 佛問王曰:「本何以知身、口大,意為小;今方云意大,

身口、小耶?」 王復白佛:「夫人殺生,人皆見之;

若偷盜、婬[女*失],亦人所見,此身三事,天下盡見;

口行妄語、惡口、兩舌、言不至誠,此口四事,

天下所聞;意家三事,非耳所聞、非眼所見。是故,

眾生以眼見、耳聞為大。今聞佛說,

乃知心意為大,身,口為小。以是故,身、口二事,繫於意釘。」

 佛復問王:「云何知意釘為大,身、口二事,

繫於意釘?」 王白佛言:「此多舌女人,欲設謗毀,

先心思念:『當以繫杅起腹,在大眾中,說是輩事。』

又聞佛說,是故,我知意大,身、口小。」 佛語大王:

「今云何解意大,身、口小?」 王答曰:「設欲行事,

先心發念,然後身、口行之。是故,知意大,身、

口小。」 佛言:「善哉!善哉!大王善解此事,

常當學此,意大,身、口小。」 說是法時,眾中八十比丘,

漏盡意解;二百比丘,得阿那含道;四百比丘,

得斯陀含道;八百比丘,得須陀洹道;八萬天與人,

皆得法眼淨;十萬人及非人,皆受五戒;

二十萬鬼神,受三自歸。 於是,世尊說宿緣偈言:

「盡勝如來時,  我比丘多歡,

毀謗於無勝,  墮於地獄久。

以是殘因緣,  多舌童女來,

在於大眾中,  前立謗毀我。

宿對終不滅,  亦不著虛空。

當護三因緣,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佛道,  得為三界將,

阿耨大泉中,  自說先世緣。」

佛語舍利弗:「汝觀如來,眾惡已盡、諸善普具,

諸天、龍、鬼神、帝王、臣民、一切眾生,皆欲度之,

尚不免此宿緣,況汝愚冥、未得道者?舍利弗!

當護身、口、意。」 佛說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羅漢、

阿耨大龍王、八部鬼神,聞佛所說,歡喜受行。

  佛說食馬麥宿緣經第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阿耨大泉,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皆是羅漢,六通神足。 佛告舍利弗:

「過去久遠世,時佛名毘婆葉如來.至真.等正覺.

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

號佛.世尊,在槃頭摩跋城中,

與大比丘眾十六萬八千人俱。王名槃頭,與群臣、庶民、

清信士女,以四事供養毘婆葉如來及眾,

終已無乏。爾時,城中有婆羅門,名因提耆利,

博達梵志四圍典籍,亦知尼揵筭術,及婆羅門戒,

教五百童子。 「王設會先請佛,佛便默然許之。

王還具饌,種種濃美,及設床座,氍氀毾[登*毛]。

辦已畢,王執香爐,於座上長跪啟曰:『今時已到,

唯願屈尊。』時毘婆葉佛,見時已至,

便敕大眾,著衣持缽,當就王請。大眾圍遶,

往詣王宮,就座而坐。王即下食,

手自斟酌種種餚膳。 「爾時,有一比丘,名曰彌勒,時病不行。

佛及大眾,食已各還,還時,皆為諸病比丘請食。

過梵志山,見食香美,便興妒嫉意曰:

『此髡頭沙門,正應食馬麥,不應食此甘饌之供。』

告諸童子:『汝等見此髡頭道人,

食於甘美餚膳不?』諸童子曰:『爾實見。此等師主,

亦應食馬麥。』」 佛語舍利弗:

「汝知爾時山王婆羅門不?則我身是;爾時五百童子者,今五百羅漢是;

爾時病比丘彌勒者,則今彌勒菩薩是。」

佛語舍利弗:「我爾時興妒嫉,

意言是輩不應食甘膳,正應食馬麥耳,及卿等亦云如是。

以是因緣,我及卿等,經歷地獄,無數千歲。今雖成佛,

爾時殘緣,我及卿等,於毘蘭邑,

故食馬麥九十日。我爾時不言與佛馬麥,但言與比丘,

以是故,我今得食[打-丁+鳥]麥仁;以卿等加言,

當與佛麥故,今日卿等,食著皮麥耳。」 於是,

世尊說宿緣偈言:

「我本為梵志,  所學甚廣博。

教授五百童,  在於樹園中。

在毘葉佛世,  形罵諸比丘,

不應食粳糧,  正應食馬麥。

汝等童子說,  實如師所道,

并及此等師,  亦應食馬麥。

以是因緣故,  久受地獄苦。

爾時殘餘殃,  亦五百比丘,

婆羅門時請,  當會毘蘭邑,

與卿食馬麥,  九十日不減。

因緣終不朽,  亦不著虛空。

當護三因緣,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佛道,  得為三界將,

阿耨大泉中,  自說先世緣。」

佛語舍利弗:「汝觀如來,眾惡已盡,諸善普具,

諸天、龍、神、帝王、臣民、一切眾生,皆欲度之,

尚不能得免宿世餘殃,況愚冥、未得道者?」

 佛語舍利弗:「當學護三因緣,莫犯身、口、意。舍利弗!

當學如是。」 佛說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羅漢、

阿耨大龍王、八部鬼神,聞佛所說,歡喜受行。

  佛說苦行宿緣經第十

聞如是: 一時佛在阿耨大泉,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皆是阿羅漢,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

阿難也。 是時,佛告舍利弗:

「往昔波羅[木*奈]城邊,去城不遠,有多獸邑,中有婆羅門,

為王太史,國中第一。有一子,頭上有自然火鬘,

因以為名。婆首端正,有三十相,梵志典籍、

圖書、讖記,無事不博,外道禁戒及諸算術,

皆悉明練。時有一瓦師子,名難提婆羅,

與火鬘少小親友,心相敬念,須臾不忘。瓦師子精進、

勇猛、慈仁、孝順,其父母俱盲,供養二親,

無所乏短。難提婆羅雖為瓦師,手不掘地,

亦不使人掘,唯取破牆、崩岸及鼠壤,和以為器,

成好無比。若有男子、女人欲來買者,以穀、麥、麻、

豆置地,取器而去。初不爭價數,亦不取金、銀、財帛,

唯取穀米,供食而已。 「迦葉如來所住精舍,

去多獸邑不遠,與大比丘眾二萬人,

皆是羅漢。護喜語火鬘曰:『共見迦葉如來去乎?』

火鬘答曰:

『護喜用見此髡頭道人為?直是髡頭人耳,何有道哉?佛道難可得!』如是至三。

護喜後日復語火鬘曰:『共至水上澡浴乎?』

火鬘答曰:『可爾。』便共詣水澡浴,已著衣服,

護喜舉右手遙指示曰:『迦葉如來精舍,去是不遠,

可共暫見不?』火鬘答曰:

『護喜用見此髡頭道人為?髡頭道人,何有佛道?佛道難得!』

護喜便捉火鬘衣牽曰:『共至迦葉佛去來,去佛甚近、

不遠。』火鬘便脫衣、捨走,護喜逐後,

捉腰帶挽曰:『為可暫共見佛,便還耶。』

火鬘復解帶捨走曰:『我不欲見此髡頭沙門。』護喜便捉其頭,

牽曰:『為一過,共見佛去來。』」 佛語舍利弗:

「爾時波羅[木*奈]國俗,諱捉人頭,捉頭者法皆斬刑。

火鬘代其驚怖,心念曰:『此瓦師子,

分死捉我頭耶。』護喜語火鬘曰:『爾,我死終不相置,

要當使卿見佛。』火鬘心念:『此非小事,

必當有好事耳,乃使此人分死相捉。』火鬘曰:『放我頭,

我隨子去耳。』護喜即放,火鬘便還,結頭、著衣服,

即相隨共詣迦葉佛所。 「護喜禮迦葉如來足,

於一面坐,火鬘直立舉手,問訊而已,便坐一面。

護喜叉手,白迦葉佛言:『此火鬘者,

多獸邑中太史之子,是我少小親友。然其不識三尊、

不信三寶、不見佛、不聞法、不供養眾僧,

願世尊開化愚冥,使其信解。』火鬘童子熟視世尊,

從頭至足、從足至頭,睹佛相好,威容巍巍,

諸根寂定,純淑調和,以三十二相,嚴飾其體,

八十種好,以為姿媚,儀如娑羅樹花,

身猶須彌山,無能見其頂,面如月滿,光如日明,

身色如金山。火鬘見佛相好已,便心念曰:

『我梵讖記所載相好,今佛盡有,唯無二事耳。』

「火鬘於是說偈問曰:

「『所聞三十二,  大士之相好,

於此人中尊,  唯不睹二事。

豈有丈夫體,  猶如馬藏不?

寧有廣長舌,  覆面舐頭不?

願為吐舌示,  令我決狐疑。

我見乃當知,  如經所載不?』

「於是,迦葉如來便出廣長舌相,

以覆其面上及肉髻,并覆兩耳,七過舐頭,縮舌入口,

色光出照大千世界,蔽日月明,

乃至阿迦膩吒天光,還遶身七匝,從頂上入。

迦葉如來以神足力,現陰馬藏,令火鬘獨見,餘人不睹。

火鬘童子具足見佛三十二相,無一缺減,

踊躍歡喜,不能自勝。 「迦葉如來為火鬘童子說法。

說何法?說菩薩斷功德法:

『何等為斷菩薩功德法?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身不可行而行、

口不可言而言、意不可念而念。

云何菩薩身不可行而行者?後作佛時,身形短小,族姓子!

是為菩薩身不可行而行報也。

云何菩薩口不可言而言者?後出家學時,力極勤苦,

乃當得佛,族姓子!是為菩薩口不可言而言報。

云何菩薩意不可念而念者?菩薩後成佛時,

境內眾僧,常不和合,在在處處,共相是非,

族姓子!是為菩薩心不可念而念報。族姓子!

是為菩薩三惡行對,族姓子!當棄是。』 「於是,

火鬘童子即退前禮佛足,長跪叉手,白佛言:

『我今懺悔,身不可行而行、口不可言而言、

意不可念而念,願世尊當受我此懺悔,從今已往,

不復敢犯。』如此懺至三。迦葉如來,默然受之。

火鬘童子、護喜童子,俱起,稽首佛足,辭退而還。

「火鬘童子於中路,忽思惟向三惡報,

便報護喜曰:『卿為失利,不為得利;卿為無利,

不為有利。我不應見卿面,不喜聞卿名。』護喜答曰:

『何以故爾?』火鬘曰:『卿早從迦葉佛,聞深法寶,

何能在家,而不作道?』護喜答曰:

『卿不知我父母年老,又復俱盲,供養二親,

何由出家?我亦久欲為道耳,若我出家為道者,

父母便當命終,以是故,不得出家耳。』火鬘語護喜曰:

『我從迦葉佛聞菩薩行三惡緣對,不復樂在家。

我欲從此還至佛所,求為比丘。』護喜報曰:『善哉!

善哉!火鬘得思惟力耶,便可時還。所以然者,

佛世難值故也。』火鬘童子即抱護喜已,

便遶三匝,叉手謝曰:『我設有身、口、意,過於卿者,

願見原恕。苦卿指授正真大道。』 「於是,

火鬘童子說頌讚曰:

「『仁為我善友,  法友無所貪,

導我以正道,  是友佛所譽。』

「火鬘童子於是說偈已,遶護喜三匝已,

還詣精舍迦葉佛所,稽首佛足,兩膝跪地,

叉手白佛言:『寧可得從迦葉如來,下鬚髮入道,

受具足戒不?』」佛語舍利弗:「迦葉即度火鬘童子,

為道授其具足戒。」 佛語舍利弗:

「汝知爾時火鬘童子不?則我身是;火鬘父者,

今父王真淨是;爾時瓦師童子護喜者,我為太子,

在宮婇女,時夜半,作瓶天子來謂我曰:『時到,

可出家去為道。』者是。舍利弗!此護喜者,頻勸我出家,

則是作道善知識也。」 佛語舍利弗:

「我前向護喜作惡語道:『迦葉佛,髡頭沙門,

何有佛道?佛道難得!』以是惡言故,臨成阿惟三佛時,

六年受苦行。舍利弗!爾時日食一麻、一米、大豆、

小豆,我如是雖受辛苦,於法無益。我忍飢渴、

寒熱、風雨、蚊虻之苦,身形枯燥,

謂乎我成佛道,實無所得。舍利弗!我六年苦行者,

償先緣對畢也,

然後乃得阿耨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耳。」 於是,世尊說宿緣偈曰:

「我昔火鬘童,  向於護喜說:

『髡頭何有佛?  佛道甚難得!』

 以是因緣故,  六年日不減,

 受此勤苦行,  望得成佛道。

 不以是苦行,  能得成佛道,

 非道而行求,  因緣自纏繞。

 宿緣終不朽,  亦不著虛空。

 當護三因緣,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佛道,  得為三界將,

 阿耨大泉中,  自說先世緣。」

佛語舍利弗:「汝觀如來,眾惡已盡、

諸善普具,諸天人、神鬼、乾沓和、阿須倫、迦樓羅、

甄陀羅、摩休勒、一切眾生,皆欲度之,

我猶不免宿對,況復愚冥、未得道者?舍利弗!

當學護身三、口四、意三,舍利弗!當學如是。」

 佛說如來先世因緣時,萬一千天子,得須陀洹道;八千龍,

皆受五戒;五千夜叉,受三自歸。

 阿耨大龍王叉手白佛:「世尊!於我泉上,受我供養,

說宿命因緣法,使我將來成佛時,莫有如此因緣;

使我眾惡皆盡,作真淨如來。」 佛語阿耨大龍王:

「汝欲得如是願者,當極護身、口、意,不令犯者,

可得如上所願,眾惡消盡,作真淨如來。」

 阿耨大龍王聞佛所說,踊躍歡喜。

以天栴檀香散佛及五百羅漢上。 佛於是為諸天、龍、神,

說安慰法:「何謂安慰法?行布施法、行持戒法、

行生天道法、行斷欲法、行斷三惡道法、行無漏法、

行清淨法。」 佛說如是已,與諸比丘,

各離本花座。比丘圍遶佛,踊在虛空,高七多羅,

以神足飛行,猶鳥翔雲,徐徐而還,

在羅閱祇竹園精舍。 佛說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羅漢、

阿耨大龍王、八部鬼神,歡喜受行。

佛說興起行經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