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贫下中农精简公社机构 辽宁省营口县水源公社实行精兵简政的经验
依靠贫下中农精简公社机构
辽宁省营口县水源公社实行精兵简政的经验 |
|
辽宁省营口县水源公社,在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帮助下,在精兵简政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贫下中农,深入开展群众性的革命大批判,清除了剥削阶级旧观念、旧作风的影响,树立了崭新的革命作风,深受群众欢迎。
打破小圈子,和贫下中农一起闹革命
编辑水源公社革委会成立后曾进行过两次机构改革。费了很大周折,工作人员才由三十七名减少到二十八名,虽然合并了一些机构,但是在公社革委会下还设有三组(政工组、生产组、教改组)一室(综合办公室)。这样精简的结果,一方面机构仍然庞大,另一方面留在公社机关或者被精简下放的人员思想不通。有的人认为:“精简是县以上机关的事,基层单位应该充实、加强。公社是基层,干部一天忙得团团转,只应该增人,不应该精简。”还有的说:“公社的干部多一点没关系,注意转变作风就行啦!”实际上,心里想的还是维持原状。贫下中农反映说:“公社砸了旧牌匾,机关换了新名称,就是干部没有新作风,必须彻底革命。”
为什么前两次精简搞得不彻底?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公社革委会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精兵简政”教导的伟大意义。经过学习,大家深深认识到:“精兵简政”是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革命化领导班子的重大措施,必然会遇到剥削阶级的旧观念、旧习惯、旧势力的抵抗。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只有紧紧依靠农村中文化革命的主力军——贫下中农,才能真正把精兵简政进行到底。于是,他们发扬彻底革命精神,和贫下中农一起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紧紧依靠贫下中农,进行第三次精简。
和贫下中农一起,狠批修正主义政权建设路线
编辑学习班在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革命委员会要实行一元化的领导,打破重叠的行政机构,精兵简政,组织起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的最新指示之后,带着“公社到底需要不需要精简?”这个问题,到各种不同类型生产队去,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办学习班,进行研究和讨论。
广大贫下中农和机关干部在学习班上,愤怒揭发了旧机构阻碍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重障碍:(一)会议、表报、文件多,烦琐的事务捆住了干部的手脚,使他们没有更多时间到群众中去。据统计,有的公社干部,一年在公社和上面开会的时间就达一百五十多天。贫下中农说:“旧机构把干部锁在屋子里忙事务,割断了和群众的联系。”(二)办事层次多。一九六四年,先锋大队要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多次到公社商量,找了秘书、社长、书记等五人,费时一个多月也没解决。贫下中农不满地说:“咱们在下面找不到干部,到上面又要经过这么些关卡,这那象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机构?”(三)一些干部滋长了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地脱离群众。贫下中农反映说:“咱天天在水田里劳动,可是一些干部,穿得干干净净,尽站在坝埂上走干道。下来就听汇报,上去就作报告,满身是官气。”(四)一些干部坐在上面发号施令,连每年什么时候播种,怎么插秧,都要社员按照他们关着门作出的计划去做,甚至还派出工作组去监督群众执行。贫下中农对这种做法很反感,他们说:“旧机构处处管着群众,这样下去,就会越管离群众越远。”
贫下中农还揭发和控诉了修正主义政权建设路线对干部的毒害和腐蚀。原公社三十七名干部中,就有三十四名是贫下中农选送的优秀分子。但到公社以后,有的地位变了,思想也变了,架子大了,劳动少了。有的开始排名次,争地位,比待遇,比吃穿。个别人还发展到蜕化变质,走向了革命的反面。
贫下中农越摆,对修正主义政权建设路线的反动本质看得越清;越摆,对刘少奇越恨。学习班还针对刘少奇散布的“人多了,机构大了,组织就要复杂点”的反动谬论,展开了深入的批判,进一步教育了公社干部。他们说:“修正主义政权建设路线,真是射向我们心脏的一支毒箭,不彻底肃清它的流毒,就会使干部变质,政权变色。”原来强调公社是基层,不应该精简,只有增人才是加强政权建设的同志也认识到:无产阶级的权力机构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最根本的标志是看同群众的联系怎样,而不是看人数多少。
群众是最好的先生,革命大批判是最实际、最生动的课堂。接着公社干部又同贫下中农一起讨论了公社机关的编制。最后,大家一致的意见:把三组一室改为两个组(政工组、办事组),办事人员由二十八人精简到十三人。
向贫下中农学习,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编辑精简的方案确定了,精简下来的人员到那里去呢?有些同志又产生了活思想。有的同志想到公社直属部门当干部,怕到生产队当社员。也有的说:“下到生产队是方向,我要回自己家去。”还有的同志把自己被精简下来看作是受了处分似的,认为见到亲友、群众不光采。在学习班里,贫下中农再次帮助有思想问题的干部解决思想疙瘩。六十多岁的老贫农祝宝申说:“刘少奇想利用我们头脑里资产阶级的‘私’字,推行政权建设的修正主义路线,我们就要狠斗私心,才能肃清修正主义流毒。”
机关干部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认识到,干部是要做官,还是要革命,这是关系到在政权建设两条路线的斗争中,站在那一边的大问题。如果不狠斗私心,只能当“官”不能当老百姓,就会迷失方向,站错队。他们都表示要坚决执行毛主席“精兵简政”的指示,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
老老实实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帮助、监督,树立革命新作风
编辑公社革命委员会精简以后,新机构的办事人员,大多数更加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工作。但是也有少数同志,存在着“拔个萝卜空个坑,人员少了任务难完成”的畏难情绪。
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革委会,就组织机关全体办事人员,反复讨论:新机构人少事多要求高,到底怎么办?同时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现状和习惯往往容易把人们的头脑束缚得紧紧的,即使是革命者有时也不能免。”大家认识到:新机构的建立,还只是为树立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新作风提供了组织保证,而要真正把新作风树立起来,还必须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断促进思想革命化,必须紧紧依靠贫下中农,同剥削阶级的旧观念、旧作风作坚持不懈的斗争。因此,新机构一成立起来,他们就继续举办有贫下中农参加的学习班,听取贫下中农的意见,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教训。这样,进一步认识到:新机构人少事多,必须做到:千头万绪抓根本,首先抓好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深入实际,依靠贫下中农,把大量的问题解决在生产队,解决在萌芽状态;培养典型,推动全面。
由于贫下中农的积极支持,热情帮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公社干部的思想作风就起了很大的变化。平时,他们除了留两个人在家里值班以外,其他同志都身背行李,怀揣宝书,走上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第一线,那里艰苦,他们就到那里和群众同战斗,做群众的小学生;那里困难最大,他们就到那里帮助群众去解决问题。
广大贫下中农见到公社干部思想作风的变化,兴奋地说:“公社面貌一片新,干部办事到咱村,又是走访又劳动,真是和咱心连心。”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