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縣志 (四庫全書本)/卷10

卷九 元和郡縣志 卷十 卷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元和郡縣志卷十
  唐 李吉甫 撰
  河南道
  徐州彭城上
  開元户四萬九千七百二 鄉九十二元和户三千八百五十八 鄉八十九
  今為徐泗節度使理所管徐州宿州泗州濠州管縣一十六 都管户三萬七千二百五十二
  本禹貢徐州之域春秋時為宋滕薛小邾偪陽之地六國時屬楚秦并天下為泗水郡楚漢之際楚懷王自盱眙徙都之後項羽遷懷王于郴自立為西楚霸王又都于此漢改泗水郡為沛郡又分沛郡立楚國按楚國即今州理是也宣帝地節元年更為彭城郡尋復為楚國自漢以来或理彭城理下邳晉氏南遷又於淮南僑立徐州安帝始分淮北為北徐州宋永初二年加淮南徐州曰南徐州而改北徐州曰徐州明帝時淮北入魏梁初蹔收太清之後尋復入魏徐州復理彭城仍立彭城郡高齊及後周不改隋開皇二年于此置總管罷郡其所領縣並屬徐州十四年廢總管府為彭城郡隋亂陷賊武徳四年討平王世充改置徐州總管府七年改為都督貞觀十七年罷都督初宋高祖經略中原以彭城險要置府于此至文帝時王𤣥謨又上表曰彭城南界大淮左右清汴城隍峻整襟衞周固自淮以西襄陽以北經塗三千達于齊岱六州之人三十萬户常得安全實由此鎮後魏大将軍尉元上表曰彭城宋之要藩南師來侵莫不用之以陵諸夏輿地志云郡城由來非攻所能拔按自隋氏鑿汴以來彭城南控埇橋以扼汴路故其鎮尤重
  州境東西二百六十九里南北六百八十九里
  八到西至上都二千八十里西至東都一千二百二里
  南取埇橋路至宣州五百里東南至泗州五百九十里
  西南取蕭縣路至宋州三百十里西南至濠州三百九十里
  西北至兗州三百四十里東北至沂州三百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 五色土各一斗 上細絹賦 綿 絹
  管縣五
  彭城 蕭 豐 沛 滕
  彭城縣望郭下
  古大彭氏國也漢為彭城縣屬楚國後漢屬彭城國宋屬彭城郡隋文帝罷郡為縣屬徐州
  定國山在縣東四里後魏武定五年慕容紹宗欲擊梁貞陽侯蕭明營于此山
  泗水在縣東去縣十步
  州理城貞觀五年築其外城即古大彭氏國漢髙祖定天下以為楚國封弟交為楚王東晉封劉裕為宋公至宋武帝以皇子義康為彭城王並都于此後宋平北将軍徐州刺史薛安都乃舉城歸魏
  呂梁故城在縣東五十七里春秋時宋之吕邑至漢以為吕縣城臨泗水髙百四十尺周迴十七里此城東二里有三城一在水南一在水中潭上一在水北並髙齊所築立鎮以防陳寇
  曹公故城在縣東南六十五里在呂梁東岸或言曹公築此以守呂布西岸有城臨水是布之所固也號曰呂布固
  故垞城在縣北二十六里或曰古崇侯國兗州人謂實中城曰垞
  戱馬臺在縣東南二里項羽所造戯馬于此宋公九日登戯馬臺即此
  寒山堰在縣東南一十八里梁蕭明伐魏堰清水以灌彭城
  呂梁在縣東南五十七里蓋泗水至呂縣積石為梁故號呂梁陳将吳明徹以舟師破下邳進屯呂梁堰泗水以灌徐州周将軍烏丸軌達奚長儒率兵救援軌取車輪數百連鎖貫之横斷水路然後募壮士夜決堰至明陳人始覺潰亂爭歸至連鎖之處生擒明徹
  蕭縣上東北至州六十里
  本古之蕭國春秋時宋邑漢蕭縣屬沛郡北齊改為承髙縣屬彭城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徐州改為龍城縣尋復為蕭縣
  丁公山在縣東南二十里丁公追漢髙帝處
  綏輿山在縣東二十五里宋髙祖綏輿里人蓋因里以名山也
  眢井在縣北二百步左傳楚子伐蕭還無社與司馬言目于眢井而拯之即此也
  豐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七十五里
  本漢舊縣屬沛郡戰國屬梁後漢屬沛國晉同宋改屬北濟隂郡北齊改為永昌以縣屬焉隋改屬徐州豐西澤在縣西十五里漢髙祖斬白蛇于此
  沛縣上東南至州一百四十三里
  本秦舊縣泗水郡理于此蓋取沛澤為縣名漢興四年改名沛郡領三十七縣理相城以此為小沛魏分立譙郡又以沛為王國晉不改宋為沛縣改屬徐州隋文帝罷郡縣屬仍舊
  微山上有微子冢去縣六十五里
  泗水西北流入東去縣五十步
  泡水即豐水也西去縣百五十步
  縣理城即秦沛縣城也初陳涉起沛令欲以沛應之乃令樊噲召髙祖沛令後悔閉城拒守髙祖書帛射城上曰諸侯並起屠沛今其誅令則家室完父老乃殺沛令迎髙祖立為沛公十二年髙祖破黥布還過沛謂沛父老曰逰子悲故鄉吾雖都闗中萬歳後吾魂魄猶思樂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其以沛為朕湯沭邑
  故留城在縣東南五十五里髙祖令張良自擇齊三萬户良曰始臣起扵下邳與陛下㑹留乃封良為留侯故沛宮在縣東南一里髙祖過沛置酒歌大風即此宮也
  泗水亭在縣東一百步髙祖微時為亭長扵此
  滕縣上南至州二百里
  本古滕國漢蕃縣也屬魯國宋屬彭城郡漢末太傅陳蕃子逸為魯相改音皮後魏置蕃郡以縣屬焉北齊郡縣並廢隋于此置滕縣屬徐州按古滕國在縣西南十四里滕城是也
  奚公山在縣東南六十六里奚仲初造車于此
  公邱故城在縣西南十五里夏侯嬰初為滕令故號滕公按此時髙祖未立屬縣故滕為秦縣至武帝改為公邱縣屬沛國
  故薛城在縣東南四十三里薛侯國也孟嘗君時薛中六萬家其中富厚天下無比此田文以抗禦楚魏也合鄉故城在縣東二十三里即論語所謂互鄉是也案此以合鄉為互鄉則前卷亳州之鹿邑故城俗名㸦郷城者非即論語所謂互鄉矣王應麟困學紀聞謂鹿邑之外有互鄉城邑人相傳謂互鄉童子見孔子者此處也前代因立互鄉縣云云所據不一附識備攷宿州苻離上
  元和户八千六百七十六 鄉三十六案開元户鄉數𫝊寫缺
  本徐州苻離縣也元和四年以其地南臨汴河有埇橋為舳艫之㑹運漕所歴防虞是資又以鄿縣北屬徐州疆界闊逺有詔割苻離鄿縣及泗州之虹縣置宿州取古宿國為名也
  州境案州境里數傳寫缺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九百里西北至東都一千四百里
  東南至泗州四百二十里東南至淮百里與濠州分中流為界從界至濠州一百里西至宋州三百三十里
  北至徐州一百五十里
  貢賦案開元貢賦傳寫缺
  管縣三
  苻離 鄿  虹
  苻離縣上北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秦舊縣漢屬沛郡髙齊時屬睢南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徐州爾雅曰莞苻離也以地多此草故名睢水自縣西北流入
  故相城在縣西北九十里蓋相土舊都也
  靈璧故城在縣東北九十里漢二年漢王入彭城項羽以精兵三萬人晨撃漢軍于靈璧東睢水上大破之睢水為之不流
  鄿縣上北至州二百三十二里
  本秦舊縣漢屬沛郡後漢屬沛國有大澤鄉陳涉起兵于此為狐鳴宋于此置譙郡齊以為北譙郡後魏改鄿縣為鄿城縣隋開皇三年去城字屬仁州大業二年屬徐州八年屬譙州後復𨽻徐州
  淮水西南流入經縣南七十里
  渙水西自臨渙縣界流入
  渦水東去縣一百里
  鄿水北去縣三十里
  虹縣上西至州二百里
  本漢舊縣屬沛郡虹漢書作𧈬字梁武帝于此置貢城戍後魏復置虹縣周大象中省以地屬晉陵縣隋開皇十八年改晉陵為夏丘縣武徳四年于今縣南百里故虹城重疊置虹縣屬仁州貞觀八年屬泗州十三年移今縣理臨汴河
  赤坎故城在縣西南五十九里梁天監八年置赤坎戍潼陂一名萬安湖周迴二十里在縣北五里
  垓下聚在縣西南五十四里漢髙祖圍項羽于垓下大破之即此地也按漢洨縣屬沛郡洨音絞垓下即洨縣之聚落名也圖經云項羽墓在縣南六里按羽死後髙祖以魯公禮葬羽扵榖城在今鄆州東阿縣界言在此俗說之謬也
  廣濟渠按開元二十七年河南採訪使齊澣以江淮運漕經淮水波濤有沈溺之憂遂開廣濟渠下流自虹縣至楚州淮隂縣北十八里合扵淮踰時畢功後以水流峻急行旅艱阻旋又停廢卻由舊河
  泗州臨淮上
  開元户三萬三百五十 鄉六十元和户四千一十五  鄉五十
  禹貢徐州之域春秋時屬魯又為徐子之國後為楚所滅秦為泗水郡地漢興改泗水為沛郡武帝分置臨淮郡後漢下邳太守理此自晉迄後魏並為宿豫縣後魏扵此置東徐州周宣帝大象二年改為泗州隋大業三年改為下邳武徳四年復為泗州開元二十三年自宿遷縣移扵今理
  州境東西三百八十五里南北三百七十九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三百二十里西北至東都一千四百七十里
  東南陸行至揚州二百七十三里東水路至楚州二百二十里
  西南至濠州二百一十里西北至埇橋四百二十里
  貢賦開元貢 麻布 細貲布賦 絹 布
  管縣五
  臨淮 宿遷 徐城 漣水 下邳
  臨淮縣𦂳郭下
  本漢徐縣地長安四年分徐城南界兩鄉扵沙塾村置臨淮縣南臨淮水西枕汴河開元二十三年自宿遷移扵今理
  宿遷縣上南至州二百一十里
  春秋時宋人遷宿之地至漢為厹猶縣屬臨淮郡晉安帝立宿豫縣隋開皇三年屬泗州寳應元年以犯代宗廟諱改為宿遷縣
  淮水入縣境南與楚州山陽縣分中流為界
  舊州城梁将張惠紹北伐軍所次憑固斯城塹其羅城引水環之今城在泗水之中
  下相故城在縣西北七十里秦故縣也項羽即下相人也應劭曰相水出沛國故曰下相
  魯肅廟在縣東南一里肅臨淮人後人為之立廟徐城縣中東至州五十里
  本徐子國也周穆王時徐君偃好行仁義視物如傷東夷歸之者四十餘國穆王聞徐君威徳日逺乘八駿之馬使造父御之𤼵楚師襲其不備大破之殺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原東山之下百姓歸之號曰徐山按山今在下邳縣界楚漢之際項羽置東陽郡漢誅英布置徐縣屬臨淮郡後漢以臨淮郡合扵東海明帝又分東海為下邳國理扵此晉太康三年復置徐縣屬臨淮郡梁扵此置髙平郡及髙平縣隋開皇十八年改為徐城縣屬泗州理大徐城大業四年移扵今理
  淮水西南自虹縣界流入
  永泰湖縣南二里周迴三百六十三里其中多魚尤出朱衣鮒
  大徐城在縣北三十里
  徐君墓在縣北三十二里季札掛劔處
  漣水縣上西北至州一百六十里
  本漢厹猶縣之地後漢為徐縣之地晉為宿遷縣之境宋明帝扵此置東海郡又扵城北置襄賁縣屬焉後魏改為海安郡隋開皇三年廢郡以縣屬海州五年改襄賁為漣水縣因縣界有漣水故名武徳四年置漣州縣屬焉貞觀元年廢漣州縣屬泗州
  海水在縣東北一百四里
  淮水西南自宿遷縣界流入
  沭水俗名漣水西南自海州沭陽縣界流入
  碩濩湖在縣北百一十六里與海州朐山縣中分為界下邳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七十五里
  本夏時邳國後屬薛左傳薛之祖奚仲遷扵邳是也春秋并扵宋戰國時屬楚後屬齊至秦曰下邳縣漢屬東海郡魏志曹公征呂布扵下邳生擒布令東中郎将鎮下邳宋改為下邳縣屬東徐州周改東徐為邳州隋省邳州以縣屬泗州
  嶧陽山在縣西六里
  泗水西自彭城縣界流入
  淮水自縣西流入去縣六十里
  沂水經縣北分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一水經城東屈曲從縣南亦注泗謂之小沂水水上有橋昔張子房遇黄石公于圯上即此處也南人謂橋為圯故郯城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古郯子國城孔子問官扵郯子即此地也
  縣理城古邳國城也魏武征呂布扵下邳決泗水引沂水以灌其城即此處也按下邳城有三重大城周迴十二里半中城周四里呂布所守也魏武擒布扵白門即大城之門也小城累塼堅峻周二里許西南又有一小城周三百七十步征虜將軍石崇所築也
  石鼈屯晉穆帝升平初茍羨為北部都尉鎮下邳起田扵東陽之石鼈在縣臨津郡界公私利之北齊廢帝乾明中尚書左丞蘇珍之又議修石鼈等屯歳收數十萬石自是淮南軍防糧儲充足
  濠州鍾離上
  開元户二萬五百五十二 鄉四十一元和户二萬七百二   鄉四十二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為鍾離子之國後為吳楚所爭之地左傳楚子為舟師以略吳疆滅鍾離又史記楚平王時鍾離人與吳邊邑卑梁小童爭桑而二邑交相攻滅秦并天下屬九江郡漢置鍾離縣復𨽻九江郡晉立為鍾離郡梁因之宋明帝失淮北地復立徐州扵此後廢帝改號北徐州梁因之以昌義之為北徐州刺史鎮鍾離魏中山王元英将軍楊大眼率衆數十萬來冦鍾離城北阻淮水魏人扵州東邵陽洲作浮橋晝夜攻城分番相代義之善射每彎弓所向莫不應弦而倒一日戰數十合魏軍死者與城中平㑹髙祖遣曹景宗韋叡率衆二十萬來救魏軍大敗英與大眼脫身而走因輕騎追至洛口而還州後入髙齊文宣帝改為西楚州隋開皇三年改濠州因水為名大業三年改為鍾離郡南北朝皆為重鎮隋亂陷賊武徳五年杜伏威附改為濠州按濠州本屬淮南與夀陽阻淮帶山為淮南之險貞觀元年竇參為相扵是據淮割地頴屬徐州及徐州節度使張建封死子愔為本軍所立常挫王師其時朝廷㡬失淮南之地蓋參不學無術昧扵疆理之制所由致也自貞元以後州西渦口對岸置兩城刺史常帶兩城使以守其要濠字中間誤去水元和三年又加水焉州境東西二百六十里南北一百八十一里
  八到北取虹縣路至上都二千三百七十五里西北至東都一千五百一十里
  東南至滁州二百三十里南至廬州三百三十里
  西南至夀州二百二十里西北至徐州四百五十里
  東北至泗州三百二十里東北至楚州旴𣅿縣二百二十里從縣至楚州一百九十里
  貢賦開元貢 官絁賦 絁 絹 綿 布
  管縣三
  鍾離 定逺 招義
  鍾離縣上郭下
  本漢舊縣屬九江郡至晉屬淮南郡安帝時因東郡燕縣流入鍾離者扵此置燕縣至髙齊復為鍾離縣塗山在縣西九十五里
  淮水西南自壽州界流入
  西濠水出縣西南莫邪山北入淮
  東濠水出縣南濠塘山東北入淮
  當塗縣故城本塗山氏國在縣西南一百一十七里禹娶扵塗山即此也
  荆山堰在郡城西一百二十二里梁天監十三年魏降人王足陳計扵武帝求堰淮水以灌壽陽
  曰荆山為上格浮山為下格潼泡為激溝并灌鉅野澤帝遂𤼵徐陽人率二十户取五丁以築之令太子右衛率康絢左衛将軍昌義之䕶作令戰士二十萬人扵鍾離城南起浮山堰北扺巉石至十四年四月堰将合淮水漂度輙復決潰或言江淮多蛟龍其性惡鐡扵是引東西二冶故鐡器大則釡鬲小則钁鉏數千萬斤沈扵堰所猶不合縁淮百里内木石皆盡負者肩上皆穿士卒死者十七八十五年四月堰乃成壽陽城戍移頓扵八公山淮水清人之墳墓皆歴歴見扵水底或謂絢曰四瀆者天地所以節宣其氣不宜久塞既而昬霧三日霧解而堰決殺數萬人其聲若雷聞扵三百里水中怪物隨流而下或人頭魚身龍形馬首殊𩔖詭怪不可勝言
  荘周臺在縣西南七里濠水經其前荘子與惠子觀魚之所又曰觀魚臺
  定逺縣上北至州一百里
  本漢東城縣地屬九江郡梁武帝天監初置屬定逺郡髙齊改為大安郡隋仁夀元年廢郡改定逺縣為臨濠縣屬濠州國朝復為定逺縣
  洛水經縣西四十里
  隂陵縣故城在縣西北六十五里本漢縣也項羽敗扵垓下将麾下八百騎潰圍南走灌嬰追羽至隂陵羽迷失道問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故漢兵及之東城縣故城在縣東南五十里羽自隂陵至此尚有二十八騎南走至烏江灌嬰等追羽楊喜斬羽扵東城即此地
  招義縣上西至州一百四十里
  本漢淮陵縣屬臨淮郡後漢屬下邳郡宋孝武帝自淮北徙睢陵縣改為池南縣陳為招義縣隋大業元年為化明縣屬濠州武徳七年更名招義
  淮水西自鍾離縣界流入
  浮山堰在縣西北六十里梁天監十三年與荆山堰同時修築
  蔡州汝南𦂳
  開元户五萬一千二百一十 鄉一百七元和户一萬二百六十三  案鄉數傳寫缺今為蔡州節度使理所管蔡州申州光州 管縣十二 案都管户數傳寫缺
  古豫州之域春秋時蔡江黄道柏弦胡蓼沈頓項息房呂十三國之地七國時屬魏秦兼天下為三川河東南陽頴川碭泗水薛七郡之地漢立汝南郡領二十七縣理平輿宋元嘉中後魏太武帝率兵圍汝南郡守陳憲守拒四十餘日魏人積屍與城齊不拔而退宋文帝又扵懸瓠城置司州其後太武帝收河南地獻文帝改司州為豫州周大象二年改為舒州隋文帝改為豫州移入懸瓠城今理是也仁壽四年改為溱州大業二年改蔡州三年罷州為汝南郡武徳四年復置豫州寳應元年以避代宗廟諱復改為蔡州
  州境東西四百一十七里南北五百一十三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四百三十里西北至東都六百二十里
  東南至光州三百二十里西至唐州二百一十里
  南至申州二百五十里北至潁州三百六十里
  東北至陳州三百二十里
  貢賦開元貢 龜甲雙鸂鷘四窠雲等綾賦 綾 綿
  管縣十一
  汝陽 平輿 吳房 西平 朗山 新息真陽 上蔡 新蔡 襃信 郾城
  汝陽縣望郭下
  本漢舊縣也屬汝南郡晉屬汝南國宋屬汝陽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豫州仁壽四年改豫州為溱州以縣屬焉大業二年又移扵今理屬蔡州
  汝水經縣西南二里
  州理城古懸瓠城也汝水屈曲形若垂瓠故城取名焉平輿故城漢縣也古沈子國在縣東北六十里
  鴻郄陂在縣東十里漢成帝時陂溢為害翟方進為丞相以為決去陂水其地肥美省隄防之費遂奏罷之王莽時嘗枯旱郡人追怨方進童謠曰壞陂誰翟子威飯我豆食羮芋魁反乎覆陂當復誰者云兩黄鵠及建武中太守鄧晨使許陽為都水掾令復鴻郄陂陽曰昔成帝夢上天天帝怒曰何故壞我濯龍池扵是乃因髙下形勢起塘四百餘里數年乃立今廢
  平輿縣中西至州六十二里
  本漢平輿縣地屬汝南郡髙齊廢隋大業二年重置十三年陷王世充置輿州管平輿一縣武徳中屬蔡州貞觀元年天授二年重置
  汝水在縣南四十二里
  葛陂周迴三十里在縣東北四十里費長房投杖成龍處
  吳房縣上東南至州九十里
  本漢舊縣屬汝南郡後魏置襄城郡仍立遂寧縣以屬焉隋改為濯陽縣大業二年改為吳房縣
  西平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漢舊縣屬汝南郡後魏置即春秋時柏國也古韓地之分蘇秦說韓王曰韓有劔㦸出扵棠谿今此縣西界有棠谿邨是也縣又有龍泉水可以淬刀劔自漢至後魏皆為西平縣地隋末廢天授三年復置
  朗山縣上東北至州九十一里
  本漢安昌縣地屬汝南郡東漢省後魏太平真君二年扵朗陵故城復置隋開皇三年移扵今理屬豫州十六年改為朗山縣
  朗陵山一名大朗山在縣西北三十里
  淮水經縣理南去縣一百二十里
  道城古道國也在縣東北二十里
  朗陵故城漢縣也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晉何曽所封之邑也
  四望故城在縣東南七十里後魏太和十一年豫州刺史王肅扵四望陂南築之以禦梁梁太清二年豫州刺史羊鵶仁以二魏交逼糧運懸斷乃棄懸瓠歸扵義陽上表曰臣輙率所領縮還舊鎮仍留夏紹等停四望城防備即此城也
  新息縣上西北至州二百里
  本息侯國為楚所滅漢以為新息縣屬汝南郡周武帝扵此置息州領此縣隋大業二年州廢改屬豫州武徳四年扵此重置息州貞觀元年廢以縣屬豫州
  淮水自西流入經縣南去縣五里
  汝水自西流入經縣北去縣八十里
  王梁渠在縣西北五十里隋仁壽中修築開元中縣令薛務更加疏導兩岸通官陂一十六所利田三千餘頃珉玉坑在古息城東南五步周迴一百八十步深三尺其玉顔色潔白堪為器物隋朝官採用貞觀中亦令採取其後為淮水所沒開元中淮水東移珉坑重出其玉温潤倍勝昔時蔡州至今以為厥貢之首
  賈君祠在縣北一里名彪字偉節後漢時為新息長時小民多不養子彪言其制所活數千僉曰賈父後為立祠
  新息故城在縣西南十里
  真陽縣中北至州一百里
  本漢慎陽縣屬汝南郡晉屬汝南國後魏改為真陽縣髙齊改為保城縣隋開皇十六年改置真邱縣大業二年復為真陽縣因慎水為名也
  淮水經縣南去縣八十里
  慎水出縣西南二十里
  上蔡縣上南至州七十里
  本漢舊縣也古蔡國晉上蔡縣屬汝南國後魏神龜三年扵此置臨蔡縣髙齊廢隋文開皇十二年移扵今理為上蔡縣
  蔡岡在縣東十里周迴五十里
  汝水西去縣十五里
  新蔡縣上西北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漢舊縣古呂國也漢屬汝南郡晉屬汝隂郡宋屬新蔡郡東魏孝靜帝扵此置蔡州隋開皇十六年扵此置舒州領廣寧縣仁壽二年改縣為汝北大業二年改為新蔡縣屬蔡州
  汝水經縣南去縣二里
  襃信縣中西北至州一百八十里
  本漢郾縣之地後漢分立襃信縣屬汝南郡晉屬汝隂郡宋改為襃信縣隋大業二年改襃信縣屬蔡州淮水經縣南去縣七十五里
  汝水經縣東北去縣五十五里
  白亭在縣東南四十二里左傳楚白公勝所封之地郾城縣𦂳東南至州一百八十里
  本漢縣七國時魏之下邑史記楚昭陽伐魏取郾兩漢以為縣屬潁川郡光武謂賈復曰郾最大宛次之復曰臣請撃郾帝執復手曰執金吾撃郾吾復何憂謂此城也宋元嘉二年将軍劉緬說曰郾城有百年之福若北朝保之未可敵也遂遣将軍殷祖焚其倉糧髙齊扵今縣置臨潁郡隋開皇三年廢五年又扵廢郡城中置郾城縣屬許州武徳四年扵此置道州貞觀元年廢以縣屬豫州
  汝水經縣西北去縣七十八里
  大溵水上承汝水自襄城至岐額城分流南為汝水北為溵水
  小溵水縣西北六十里至縣合為大溵水
  邵陵故城在縣東四十五里春秋齊桓公帥諸侯之師盟扵召陵即此處也漢置邵陵縣屬汝南郡隋廢入郾城
  征羌故城在縣東南七十五里本秦安陵縣建武十二年來歙征西羌有功故改名以封之
  申州義陽申
  開元户二萬一千二十 鄉四十二元和户六百一十四  鄉二十一
  本屬淮南道貞元以後隸蔡州節度使
  禹貢荆州之域又古申國也鄭武公娶扵申曰武姜在周為侯伯後為楚所滅秦并天下屬南陽郡魏文帝分置義陽縣自後省置不常宋元嘉末扵此立司州自後入後魏為郢州入梁為司州周武帝平齊改為申州大業二年改為義州武徳四年復置申州
  州境東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七十八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七百一十里西北至東都九百四十二里
  南至安州二百六十里西南至隨州二百三十里
  西北至唐州二百六十里北至蔡州二百八十里
  東北至光州二百六十里
  貢賦開元貢 葛十疋賦 布 紵 綿 絹
  管縣三
  義陽 鍾山 羅山
  義陽縣上郭下
  本漢平氏縣義陽鄉之地也魏文帝分平氏立義陽縣江左省義陽縣地入平春縣晉孝武帝改平春曰平陽隋開皇三年改平陽為義陽縣屬申州大業二年改屬義州皇朝復屬申州
  淮水西自唐州桐柏縣界流入東北經縣去縣三十七里
  故曹城在縣東三十八里梁将曹景宗将兵侵魏所築故平靖闗城在縣南七十六里舊有此闗不知何代創立按義陽有三闗之塞此其一也武陽黄峴二闗在安州應山縣界長老云此闗因山為障不營濠隍故名平靖
  鍾山縣上西至州四十里
  本漢鄳縣也屬江夏郡宋永初中屬義陽郡髙齊扵此置齊安郡後改為萬歳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為齊安縣仍屬申州四年以近鍾山改齊安為鍾山縣
  淮水經縣北四十里
  澀水出縣南覇山去縣七十五里山石之間波流寒澀因以為名
  石城在縣西南二十一里石城山上本晉義陽縣所理羅山縣上西南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漢鄳縣地梁武帝置西汝南郡扵此隋開皇三年併入鍾山十六年扵鍾山析置羅山縣屬申州武徳四年置南羅州領羅山一縣八年州廢以縣屬申州
  羅山在縣西南九里
  淮水經縣北去縣二十里
  光州弋陽中
  開元户二萬九千六百九十五 鄉六十一元和户一千九百九十    鄉六十二本屬淮南道貞元以後隸蔡州節度使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弦國之地魯僖公五年楚人滅弦弦子奔黄在秦屬九江郡在漢為西陽屬江夏晉安帝立光城縣理扵此梁末扵縣置光州隋大業二年罷州為弋陽郡武徳三年改為光州總管府貞觀元年為光州都督府太極元年自光山縣移今理
  州境東西四百四十三里南北二百三十五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七百三十里西北至東都九百二十里
  西南至申州二百六十里西南至太别山三百里
  西北至蔡州三百里東北至壽州四百三十里
  貢賦開元貢 葛十疋 生石斛六十斤賦 絁 絹
  管縣五
  定城 殷城 固始 光山 仙居
  定城縣上郭下
  本漢弋陽縣屬汝南郡自漢至蕭齊常為弋陽城武徳三年弦州領定城一縣貞觀元年省定城屬光州淮水去縣六十七里
  黄國故城在縣西十二里春秋時黄國後為楚所滅殷城縣中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漢期思縣地屬汝南郡宋僑立苞信縣扵此梁以苞信縣屬義州隋開皇四年改苞信縣為殷城縣屬弋陽郡武徳三年重置義州以縣屬光州
  澮水在縣西五里
  定城闗在縣南四十里髙齊以南廹陳境因置此闗隋廢
  温湯在縣南山中其湯緑色
  固始縣上西南至州一百五十五里
  本漢封蓼侯之地春秋蓼國楚并之今縣城是也自東晉以後蓼縣省宋明帝失淮北地乃扵此僑立新蔡郡領固始一縣隋開皇七年改屬義州大業三年廢義州屬弋陽郡
  淮水經縣北八十里
  茹陂在縣東南四十八里建安中劉馥為揚州刺史興築以水溉田
  孫叔敖祠在縣西北隅七十五里
  光山縣上北至州三十里
  本漢西陽縣地屬江夏郡魏屬弋陽郡宋孝武帝大明初于此立光城縣隋開皇三年廢入樂安縣十八年又置光山縣
  光山一名弋山在縣西北八十里
  淮水經縣北七十里
  水陵故關在縣南一百三十二里齊陳二境齊置此闗以為禁防周因不改隋開皇九年平陳後廢
  仙居縣中束至州一百里
  本漢軑縣春秋時弦國楚滅之漢以為縣屬江夏郡至宋分立樂安縣天寳元年改為仙居縣縣西有仙居山因名
  谷水在縣北九里
  軑縣故城在縣北四十里春秋時弦國之都也
  仙堂六陂在縣西南十一里梁武大同元年百姓堰谷水為六陂以溉稻田














  元和郡縣卷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