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會計錄序

元祐會計錄序
作者:蘇轍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潁濱文鈔/18

臣聞漢祖入關,蕭何收秦圖籍,周知四方盈虛強弱之實,漢祖賴之以並天下。丙吉為相,匈奴嘗入雲中、代郡,吉使東曹考按邊,瑣條其兵食之有無與將吏之才否,逡巡進對,指揮遂定。由此觀之,古之人所以運籌帷幄之中、制勝千里之外者,圖籍之功也。

蓋事之在官,必見於書,其始無不具者,獨患多而易忘,久而易滅,數十歲之後,人亡而書散,其不可考者多矣。唐李吉甫始簿錄元和國計,並包巨細,無所不具。國朝三司使丁謂等因之,為景德、皇佑、治平、熙寧四書,網羅一時出內之計,首尾八十餘年,本末相授,有司得以居今而知昔,參酌同異,因時施宜,此前人作書之本意也。

臣以不佞,待罪地官,上承元豐之餘業,親睹二聖之新政,時事之變易、財賦之登耗,可得而言也。謹按藝祖皇帝創業之始,海內分裂,租賦之入不能半今世。然而宗室尚鮮,諸王不過數人,仕者寡少,自朝廷郡縣,皆不能備官。士卒精練,常以少克眾。用此三者,故能奮於不足之中,而綽然常若有餘。及其列國款附,琛貢相屬於道,府庫充塞,創景福內庫以畜金幣,為殄寇之策。太宗因之,克平太原,真宗繼之,懷服契丹。二患既弭,天下安樂,日登富庶,故咸平、景德之間,號稱太平。群臣稱頌功德,不知所以裁之者,於是請封泰山,祀汾陰,禮亳社,屬車所至,費以钜萬。而上清、昭應、崇禧、景靈之宮相繼而起,累世之積,糜耗多矣。其後昭應之災,臣下復以營繕為言,大臣力爭,章獻感悟,沛然遂與天下休息。仁宗仁聖,清心省事,以幸天下。然而民物蕃庶,未復其舊,而夏賊竊發,邊久無備,遂命益兵以應敵,急徵以養兵,雖間出內藏之積,以求紓民,而四方騷然,民不安其居矣。其後西戎既平,而已益之兵,遂不復汰,加以宗子蕃衍,充物宮邸,官吏冗積,員溢於位,財之不贍,為日久矣。英宗嗣位,慨然有救弊之意。群臣竦觀,幾見日新之政,而大業未遂。神考嗣世,忿流弊之委積,閔財力之傷耗,覽政之初,為富國強兵之計。有司奉承,違失本旨,始為青苗助役,以病農民,繼為市易鹽鐵,以困商賈,利孔百出,不專於三司。於是經入竭於上,民力屈於下。繼以南征交趾,西討拓跋,用兵之費,一日千金,雖內帑別藏,時有以助之,而國亦憊矣。今二聖臨御,方恭默無為,求民之疾苦而療之,令之不便,無不釋去,民亦少休矣。而西夏不賓,水旱繼作,凡國之用度,大率多於前世。當此之時,而不思所以濟之,豈不殆哉!

臣歷觀前世,持盈守成,艱於創業之君。蓋盈之必溢,而成之必毀,物理之至,有不可逃者。盈成之間,非有德者不安,非有法者不久。昔秦、隋之盛,非無法也,內建百官,外列郡縣,至於漢、唐,因而行之,卒不能改,然皆二世而亡,何者?無德以為安也。漢文帝恭儉寡欲,專務以德化民,民富而國治,後世莫及。然身沒之後,七國作難,幾於亂亡。晉武帝削平吳、蜀,任賢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風。然而亡不旋踵,子弟內叛,羌戎外亂,遂以失國。此二帝者,皆無法以為久也。今二聖之治,安而靜,仁而恕,德積於世,秦、隋之憂,臣無所措心矣。然而空匱之極,法度不立,雖無漢、晉強臣敵國之患,而數年之後,國用曠竭,臣恐未可安枕而臥也。故臣願得終言之。

凡計會之實,取元豐之八年,而其為別有五:一曰民賦,二曰收支,三曰課入,四曰儲運,五曰經費。五者既具,然後著之以見在,列之以通表,而天下之大計,可以畫地而談也。若夫內藏右曹之積,與天下封樁之實,非昔三司所領,則不入會計,將著之他書,以備觀覽焉。臣謹序。

  ↑返回頂部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