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後漢文/卷三十五
應劭〈三〉
编辑漢官儀下
编辑太子太傅,日就月將,琢磨玉質。言太子有玉之質,琢磨㠯道也。〈《文選》陸士衡《侍宴宣猷堂詩》注、劉越石《勸進表》注、王元長《曲水詩序》注,《太平御覽‧職官部》。〉
詹事,秦官也。詹,省也,給也。秩二千石。〈《廣韻》二十四「鹽」注,《蓺文類聚‧職官部》,《白帖》七十一,《太平御覽‧職官部》。〉
帝祖母爲太皇太后,其所居者長信宮。〈《文選‧齊敬皇后哀策文》注。〉
帝祖母稱長信宮,帝母稱長樂宮,故有長樂少府、長信少府。長信少府及職吏,皆宦者爲之。〈《後漢書‧皇后紀》注。〉
永樂太僕,用中人爲之。〈《後漢書‧皇后紀》注。〉
太子舍人、王家郎中,〈案:《矦霸傳》注引「王家郎中」作「選良家子孫」,與《續漢志》補注引《漢官》同。 又案:《通典》云︰「比郎中,選良家子孫。」《續漢書‧志》云:「更直㝛衞如三署郎中。」此有譌脫。〉竝秩二百石,無員。〈《後漢書‧靈帝紀》注,《矦霸傳》注。〉
皇太子五日一至臺,因坐東廂,省視膳食,㠯法制敕大官尚食宰吏;非其朝日,使僕、中允請問,明不媟黷,所㠯廣敬也。太子僕一人,秩千石。中允一人,四百石,主門衞徼巡。〈《後漢書‧班彪傳》注。〉
安帝時,太子謁廟,門大夫乘從,兩梁冠。〈《通典‧職官》。〉
門大夫選四府掾屬。〈《通典‧職官》。〉
將作大匠,世祖中興㠯謁者領其官,章帝建初元年乃置眞,位次河南尹。永元七年,〈案:《續漢志》補注引《漢官》作「永元十年」。〉大匠應愼上言:「百郡計吏,觀國之光,而舍逆旅,崎嶇私館,貢篚之物,朽溼曝露。昔晉國,霸之盟主耳,舍諸矦于隸人,鄭子產㠯爲大譏。況今四海之大,而可無乎?」和帝嘉納之,卽創業焉。〈《續漢志》補注,《蓺文類聚‧職官部》,《太平御覽‧職官部》。〉
左授署,屬將作大匠。〈《後漢書‧皇甫規傳》注。〉
洛陽十二門,東面三門,最北名上東門,次南曰東門。每門校尉一人,秩二千石;司馬一人,秩千石;𠊱一人,秩六百石。〈《後漢書‧張湛》注、《張奮傳》注。〉平城門爲宮門,不置𠊱,置屯司馬,秩二千石。〈《續漢‧百官志四》補注。 案:此條引作「《漢官秩》」。〉
十二門皆有亭。〈《後漢書‧皇后紀》注。〉
上西門所㠯不純白者,漢家戹于戍,〈案:《續漢志》補注引作「漢家初戍古」。〉故㠯丹漆鏤之。〈《續漢志》補注,《太平寰宇記‧河南道》。 案:《續漢志》補注引作「故丹鏤之」。〉
開陽門始成,未有名。夜〈案:《續漢志》補注引「夜」作「㝛昔」。〉有一柱來止樓上,琅邪開陽縣上言:「縣南城門一柱飛去。」光武皇帝使來識視之,良是,〈案:《續漢志》補注引「良是」作「悵然」。〉遂堅縛之,因刻記其年月,㠯名門焉。〈《後漢書‧循吏傳》注,《續漢‧百官志四》補注,《水經注‧穀水》,《太平寰宇記‧河南道》兩引,《文選‧懷舊賦》注,《太平御覽‧居處部》。〉
屯騎、越騎、步兵、射聲各領士七百人。長水領士七千三百六十七人。〈《後漢書‧安帝紀》注。〉
驍騎,漢官也。武帝㠯李廣爲之。後世祖建武九年始改屯騎。〈《北堂書鈔‧設官部》。〉
越騎司馬一人,秩千石。〈《後漢書‧鄭眾傳》注。〉
〈步兵校尉〉比二千石,掌㝛衞兵,屬北軍中𠊱。〈《後漢書‧皇后紀》注。〉
司隸校尉部河南、內、〈案:「內」上當有「河」字。〉右扶風、左馮翊、京兆、河東、宏農七郡〈案:《後漢書‧魯恭傳》注引作「董領京師及三輔、三河、宏東」。《段熲傳》注引作「部河南洛陽,管三輔、三河、宏農七部」。〉于河南洛陽,故謂東京爲司隸。〈《後漢書‧光武紀》注。〉
司隸校尉,征和中,陽石子孫敬聲〈案:「子」當作「公」。〉巫蠱之獄,乃依《周禮》置司隸校尉,持節都督大姦猾事,復置其司。今董領京師、三輔、三河、宏農者。〈《北堂書鈔‧設官部》。〉
司隸校尉糾皇太子、三公㠯下,及㫄州郡國無不統。陛下見諸卿皆獨席。〈《太平御覽‧職官部》。〉
司隸校尉初置,唯實領、王章、鮑宣糾上檢下,嚴刑必斷,貴戚憚之,京師政清。〈《北堂書鈔‧設官部》。〉
司隸都官從事,主洛陽百官朝會,與三府掾同。〈《後漢書‧竇武傳》注,《北堂書鈔‧設官部》。 案:《北堂書鈔》引作「掌洛陽中百姓」。〉
司隸功曹從事,卽治中也。〈《後漢書‧傅燮傳》注,《太平御覽‧職官部》。〉
別駕,秩百石,同諸郡從事。〈《北堂書鈔‧設官部》。〉
河南尹所治,周地也。洛陽本周城,〈案:「周城」當作「成周」。〉周之衰微,分爲西周。〈案:「西」上當有「東」字。東周洛陽,西周河南。〉秦兼天下,置三川守,河、雒、伊也。〈案:《蓺文類聚》引「河雒伊」作「洛陽伊」,誤。〉漢更名河南。孝武皇帝增曰太守。世祖中興,徙都雒陽,改號爲尹。尹,正也。《詩》曰:「赫赫師尹。」〈《蓺文類聚‧地部》、《職官部》,《太平御覽‧職官部》。〉
尹,正也。郡府聽事壁諸尹畫贊,肇自建武,訖于陽嘉,注其清濁進退,所謂不隱過,不虛譽,甚得述事之實。後人是瞻,足㠯勸懼。雖《春秋》采毫毛之善,貶纎介之惡,不避王公,無㠯過此,尢著明也。〈《續漢‧郡國志一》補注。〉
仁恕掾,正獄,屬河南尹。〈《後漢書‧魯恭傳》注。〉
周監二代曰伯。漢興,海內未定,令刺史舉州事。〈《北堂書鈔‧設官部》。〉
孝武皇帝南平百越,北攘夷狄,置交阯、朔方之州,復徐、梁之地,改雍曰梁,改梁曰益,凡十三州,所㠯交、朔獨不稱州,明示帝王未必相襲。始開北方,遂交南方,爲子孫基阯也。〈《後漢書‧光武紀》注,《太平御覽‧職官部》。〉
孝武元封四年,始御史、丞相之遷,部刺史十三人乘驛奏事。〈《北堂書鈔‧設官部》。〉
朱博言:「刺史督察郡國。從來故事,居九歲,〈案:「居」下當有「部」字。〉爲守相。」〈《北堂書鈔‧設官部》。〉
翟方進奏:「刺史位下大夫,而臨二千石,輕重失次,請罷。署牧,〈案:「署」當作「置」,見《通典》所載何武與翟方進奏。〉秩二千石者也。」〈《北堂書鈔‧設官部》。〉
元帝時,丞相于定國條州大小,爲設吏員治中、別駕諸部從事,秩皆百石,同諸郡從事。〈《北堂書鈔‧設官部》,《太平御覽‧職官部》。〉
秦用李斯議,分天下爲三十六郡。凡郡,或㠯列國,陳、魯、齊、吳是也;或㠯舊邑,長沙、丹陽是也;或㠯山陵,太山、山陽是也;或㠯川源,西河、河東是也;或㠯所出,金城城下有金,酒泉泉味如酒,〈案:《初學記‧州郡部》,《蓺文類聚‧水部》,《太平御覽‧地部》引「酒泉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曰酒泉」。〉豫章章樹生庭中,〈案:《水經注‧贛水》,《太平御覽‧水部》,俱引此句。〉鴈門鴈之所育是也;或㠯號令,禹合諸矦,大計東冶之山,會稽是也。〈《水經注‧河水》,《太平御覽‧州郡部》。〉
京兆,絕高曰京,京,大也;十億曰兆;欲令帝都殷盈也。左輔右弻,蕃翊承風也。張掖,始開𡍮張臂掖也。〈《太平御覽‧州郡部》。 案:《後漢書‧明帝紀》注引「張國臂掖,故曰張掖」。〉
馮輔蕃翊,故㠯爲名。〈《太平御覽‧州郡部》。〉
宏,大也。所㠯廣大農業也。〈《太平御覽‧州郡部》。〉
濟南、樂安、齊國、東萊、平原、北海六郡,青州所管也。青州在齊國臨淄。〈《後漢書‧史弻傳》注。〉
荊州管長沙、零陵、桂陽、南陽、江陵、〈案:「陵」當作「夏」。〉武陵、南郡、〈案:《續漢書‧志》荊州郡七,此上是也。下「章陵」乃南陽縣,中有脫文。〉章陵。〈《後漢書‧劉表傳》注。〉
大府,秩二千石。丞一人,邊郡稱長史,皆六百石。丞者,丞也。長史,眾史之長。〈《北堂書鈔‧設官部》。〉
都尉,秦官也。本名郡尉,掌左太守,典其武職,秩比二千石。孝景時,更名都尉。〈《後漢書‧彭修傳》注。〉
秦郡有尉一人,典兵禁,補盜賊。〈案:「補」當作「僃」,見《續漢書‧志》。〉景帝更名都尉。建武十年省,惟邊郡置都尉及屬國都尉。〈《後漢書‧桓帝紀》注。〉
京兆虎牙扶風都尉,〈案:《耿恭傳》注引有「郡比二千石」五字。〉㠯涼州近羌數犯三輔,將兵衞護園陵。扶風都尉居雍縣,故俗人稱雍營焉。〈《後漢書‧安帝紀》注、《耿恭傳》注、《竇憲傳》注、《南匈奴傳》注。〉
蓋天生五材,民竝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兵之設,尚矣。《易》稱「弦木爲弧,剡木爲矢,弧矢之利,㠯威天下」。《春秋》「三時務農,一時講武」。《詩》美公劉,「匪居匪康,入耕出戰,乃裹餱糧,干戈戚揚,四方莫當」。自郡國罷材官騎士之後,官無警僃,實啓寇心。一方有難,三面救之,發興雷震,煙蒸電激,一切取辨,黔首囂然。不及講其射御,用其戒誓,一旦驅之,㠯卽强敵,猶鳩鵲捕鷹鸇,豚羊弋豺虎,是㠯每戰常負,王旅[1]。張角懷挾妖僞,遐邇搖蕩,八州竝發,煙炎絳天,牧守梟裂,流血成川。爾乃遠徵三邊殊俗之兵,非我族類,忿鷙縱橫,多僵良善,㠯爲己功,財貨糞土。哀夫民氓遷流之咎,見出在茲,不教而戰,是謂棄之,跡其禍敗,豈虛也哉!春秋家不藏甲,所㠯一國威抑私力也。今雖四海殘壞,王命未洽,折衝壓難,若指于掌,故置右扶風。〈案:此下當脫文。 《續漢志‧百官五》補注。〉
世祖中興,海內人民可得而數,裁十二三。邊陲蕭條,靡有孓遺,鄣塞破壞,亭隊絕滅。建武二十一年,始遣中郎將馬援、謁者分築烽𠊱,堡壁稍興,立郡縣十餘萬戶,〈案:二字有譌。〉或空置太守、令、長,招還人民。上笑曰:「今邊無人而設長吏治之,難如春秋素王矣。」乃建立三營,屯田殖穀,弛刑謫徒㠯充實之。〈《續漢‧郡國志五》補注。〉
高祖命天下郡國選能引關蹶張,材力武猛者,㠯爲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常㠯立秋後講詣課試,各有員數。平地用車騎,山阻有材官,水泉用樓船。〈《後漢書‧光武紀》注。〉
民年二十三爲正,一歲㠯爲衞士,一歲爲材官、騎士,習射御騎馳戰陣。八月,太守、都尉、令、長、相、丞、尉會都試,課殿最。水家爲樓船,亦習戰射行船。過郡太守各將萬騎,行鄣塞烽火追虜。置長史一人,丞二人,治兵民。當兵行長領。置部尉、千人、司馬、𠊱、農都尉,皆不治兵,不給衞士。材官、樓船年五十六老衰,乃得免爲民就田。應合選爲亭長。亭長課徼巡。尉[2]皆習設僃五兵。五兵:弓弩、戟、楯、刀劍、甲鎧。鼓吏赤幘行縢,帶劍佩刀,持楯被甲,設矛戟,習射。設十里一亭,亭長、亭𠊱;五里一郵,郵閒相去二里半,司姦盜。亭長持二尺版㠯劾賊,索繩㠯收執賊。〈《續漢‧百官志五》補注。 案:此條亦見《漢舊儀》。〉
督郵功曹,郡之極位。〈《後漢書‧張酺傳》注。〉
孝廉,古之貢士,耆儒甲科之謂也。〈《北堂書鈔‧設官部》。〉
孝廉年未五十,先試箋奏。初上試之㠯事,非試之㠯誦也。〈《北堂書鈔‧設官部》。〉
孝武元封四年詔曰:「上士貢名,茂才是也。」〈《北堂書鈔‧設官部》。〉
元朔元年詔二千石舉孝廉,㠯化風俗。〈《北堂書鈔‧設官部》。〉
元朔元年詔曰:「深詔執事,興孝廉,成風俗,紹聖緒。」〈《北堂書鈔‧設官部》。〉
和帝詔曰:「大郡口五十萬,舉孝廉二人。」〈《北堂書鈔‧設官部》。〉
《前書‧百官表》:「萬戶㠯上爲令,萬戶㠯下爲長。」三邊始孝武皇帝所開,縣戶數百而或爲令。荊、揚、江南七郡,惟有臨湘、南昌、吳三令爾。及南陽穰中,土沃民稠,四五萬戶而爲長。桓帝時,㠯江南陽安爲女公主邑,改號爲令,主薨,復復其故。若此爲繫其本。俗說令、長㠯水土爲之,及秩高下,皆無明文。班固通儒,述一代之書,斯近其眞。〈《續漢‧百官志五》補注。〉
明帝臨觀,見洛陽令車騎,意河南尹,及至而非,尢其太盛,敕去軒綏。時偃師、長治有能名,㠯事詣臺,因取賜之,下縣遂㠯爲故事。〈《通典‧職官》,《太平御覽‧職官部》。〉
大縣丞、左右尉,所謂命卿三人。小縣一尉一丞,命卿二人。〈《續漢‧百官志五》補注,《通典‧職官》,《太平御覽‧職官部》。〉
北邊郡庫,官之兵器所藏,故置令。〈《漢書‧成帝紀》注、《河閒獻王傳》如湻注。〉
使匈奴中郎將,擁節,秩比二千石。〈《後漢書‧光武紀》注。〉
使匈奴中郎將,屯西河美稷縣。〈《後漢書‧光武紀》注。〉
擁節,屯中步南。設官府掾史。單于歲遣侍子來朝,謁者常送迎焉,得賂弓、馬、氈罽、他物百餘萬。謁者事訖還,具表付帑藏。詔書敕自受。〈《續漢‧百官志五》補注。〉
護烏桓校尉,孝武帝時,烏桓屬漢,始于幽州置之,擁節監領,秩比二千石。〈《太平御覽‧職官部》。〉
烏桓校尉屯上谷密縣。〈《後漢書‧張奐傳》注。〉
擁節。長史一人,司馬二人,皆六百石。竝領鮮卑客賜質子,歲時胡市馬。〈《續漢‧百官志五》補注。 案:此屬烏桓校尉。〉
護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節㠯護西羌。王莽亂,遂罷。時班彪議宜復其官,㠯理冤結。帝從之,㠯牛邯爲護羌校都尉于隴西令居縣。〈《後漢書‧光武紀》注。〉
擁節。長史、司馬二人,皆六百石。〈《續漢‧百官志五》補注。 案:此屬護羌校尉,「史」字下當有「一人」二字。〉
戊己中央,鎭撫四方,又開渠播種,㠯爲厭勝,故稱戊己焉。〈《後漢書‧明帝紀》注、《西域傳》注。 案:戊己校尉不見于《續漢志》。〉
西域都護,武皇帝始開通西域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國,置使者校尉㠯領護之。宣帝神雀三年改曰都護,秩二千石。平帝時省都護,令戊己都護領之。〈《太平御覽‧職官部》。〉
馬曰羈,牛曰縻,言制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索隱》,《文選‧難蜀父老》注。〉
諸矦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在三公下;其次朝廷,〈案:「廷」當作「矦」。〉在九卿下;其次侍祠矦;其次下士小國矦,〈案:《續漢書‧志》無此句,似當云「無土關內矦」。〉㠯肺腑親公主子孫,奉墳墓于京師,亦隨時朝見,是爲隈諸矦。〈案:「隈」當作「猥」。 《後漢書‧和帝紀》注、《鄧禹傳》注。〉
皇后父兄,率爲特進矦,朝會位次三公,故章帝啟馬太后曰:「漢典,舅氏之封矦,猶皇子之爲王,其功臣四姓爲朝矦、侍祠矦,皆在卿、校下。」〈《通典‧職官》。〉
天子建矦,上法四七。〈《後漢書‧劉瑜傳》注。〉
伯使,主爲諸矦官驅,使避路于道陌中,故言伯使。〈《通典‧職官》引云「《漢官》中有伯使」云云。〉
太保俸月三百五十斛。〈《唐六典》一。〉
中二千石俸月百八十斛。〈《史記‧外戚世家索隱》。〉
二千石,其俸月百二十斛。〈《史記‧外戚世家索隱》。〉
斗食月俸一十斛。佐史月俸八斛。〈《漢書‧百官公卿表》注,《通典‧職官》。 案:引皆作「《漢官名秩簿》」。〉
張敞、蕭望之言曰:「夫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今小吏俸率不足,常有憂父母妻子之心,雖欲潔身爲廉,其勢不能。請㠯什率增天下吏俸。」宣帝乃益天下吏俸什二。〈《通典‧職官》。〉
范遷,字子閭,沛人也。〈《後漢書‧明帝紀》注、《牟融傳》注。 案:凡引人名,皆舉其官。今不能知者,總附于此。〉
王敏,字叔公,幷州隰城人也。〈《後漢書‧明帝紀》注。〉
尹睦,字伯師,河南鞏州人也。〈《後漢書‧和帝紀》注、《張酺傳》注。〉
梁鮪,字伯元,河東平陽人也。〈《後漢書‧殤帝紀》注、《魯恭傳》注。〉
周章,字次叔,荊州隨縣人也。〈《後漢書‧安帝紀》注。〉
李修,字伯游,豫州襄城人也。〈《後漢書‧安帝紀》注、《虞詡傳》注、《李膺傳》注。〉
劉授,字孟春,徐州武原人也。〈《後漢書‧安帝紀》注、《楊震傳》注。〉
呂蓋,字君上,范陵人也。〈《後漢書‧魯恭傳》注。〉
許訓,字季師,平輿人也。〈《後漢書‧劉寬傳》注。〉
宋俱,字伯儷。〈《後漢書‧宗均傳》注。〉
陶敦,字文理,京兆人也。〈《後漢書‧虞詡傳》注。〉
劉矩,字叔方。〈《後漢書‧皇甫規傳》注。〉
尹訟,字公孫,鞏人也。〈《後漢書‧段熲傳》注。〉
樊陵,字德雲。〈《後漢書‧李膺傳》注。〉
劉宏,字子高,安眾人也。〈《後漢書‧董卓傳》注。〉
賜進士出身二品銜廣東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兼管驛傳事務黃岡王毓藻校刊
《全後漢文》卷三十五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