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清彚 (四庫全書本)/卷5

卷四 兩河清彚 卷五 卷六

  欽定四庫全書
  兩河清彚卷五
  益都薛鳯祚撰
  黄河
  黄河源
  漢張騫使西域唐薛元鼎使吐蕃皆求河源得其概畧然其時外國未盡臣服不能直抵其處而究其極也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直驛𫝊驛使往來如行國中至元十七年命都實為招討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都實受命至河洲之東六十里寧河驛西南六十里有山曰殺馬關林𪋤窮隘舉足浸髙行一日至嶺舉足愈髙四閲月始抵河源是冬還並圖其域𫝊位置以聞其後翰林學士潘昂霄得其説撰為河源誌臨川朱思本又得帝師所藏梵字圖書而以華言譯之二家互有詳畧今取二家之書考定其説
  吐蕃朶甘思西鄙有泉百餘泓沮洳渙散弗可逼視方濶七八十里履髙山下望燦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腦兒譯言星宿海也
  河源在中州西南直泗川馬湖蠻部之正西三千餘里雲南麗江宣撫司之西北一千五百餘里帝師撒思加地之西南二千餘里
  群流奔輳近五七里滙二巨澤名阿剌腦兒自西而東連屬吞噬行一日迤邐東騖成川名赤賓河
  又行二三日水西南來名赤里出入與赤賓河合又三四日水南來名忽䦨河東南來名也里术水與赤賓河合忽䦨河源出自南山其地大山峻嶺綿亘千里水流五百餘里注也里术河也里术河亦出自南山西北流五百餘里入黄河其流浸大始名黄河然水猶淺人可涉
  又一二日岐為八九股名也終斡倫譯言九渡通廣五七里可渡馬又四五日水渾濁土人抱革囊騎過聚落紏木斡象舟𫝊髦革以濟僅容兩人自是兩山夾束廣濶一里二里半里其深叵測
  自渾河東北二百餘里與懐裏火秃河合
  秃河源出西北偏西八百餘里入黄河
  又東北流一百餘里過麻哈地又正北流一百餘里乃折而西北流二百餘里又折而正北流一百餘里又折而東流過崑崙山下畨名亦耳麻不剌其山
  崑崙山髙峻非常腹及頂皆雪冬夏不消山麓綿亘五百餘里河隨山足東流
  河行崑崙南半日又四五日至地名濶及濶提濶及濶提二地相屬與亦西八思今河合
  思今源出鐡豹嶺北正北流五百餘里入黄河又三日地名哈剌别里赤兒四達之衝也多冦盗有官兵鎮之近北三日河水過之
  崑崙以西人簡少多出山南山皆不穹峻水益散漫其山東益髙地漸下㟁至狹隘有狐可一躍而過之處
  行五六日有水西南來名細隣哈剌
  譯言細黄河自白狗嶺之北流五百餘里入黄河
  又兩日水南來名乞兒馬出二水合流入河
  乞兒馬出源出威茂州之西岷山之北水北流即古當州境正北流四百餘里折而西北流又五百餘里入黄河
  黄河自乞兒馬出河與黄河合之後又西北流與鵬梭河合
  鵬梭源出鵬梭山西北正北流七百餘里入黄河
  折而西北流三百餘里又折而東北流過西寧州貴徳州馬嶺凡八百餘里與邈水合
  邈水源自唐宿軍谷正北流五百餘里過三巴站入黄河
  歸徳州地名必赤里始有州治官府𨽻吐蕃等處宣慰司州
  又東北流過土橋站古積石州來羌縣城廓州搆米站界都城凡五百餘里過河州與野龎河合
  野龎源自西傾山之北東北流五百餘里入黄河
  河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旁貫莫知紀極山皆草石至積石方林木暢盛世言河九曲彼地有三曲
  又東北流一百餘里過蹅白城銀川站與湟水浩舋河合
  湟水源自祁連山東北流一千餘里入浩舋河浩舋河源自刪丹州之南删丹州東南流七百餘里入湟水二水合入黄河
  又東北一百餘里與洮河合
  洮河源出草撒嶺東北流過臨洮府凡八百餘里入黄河
  北流過䝉古地八百餘里過豐州西受降城
  折而正東流過䝉古地古天徳軍中受降城東受降城凡七百餘里
  折而正南流過大同路雲内州東勝州與黒河合黒河自魚陽嶺之南西流五百餘里入黄河
  正南流過保徳州葭州及興州境又過臨州凡一千餘里與吃那河合
  吃那河源自古當州東南流過陜西綏徳凡七百里入黄河
  又南流三百里與延安河合
  延安源自陜西蘆子關亂山中南流三百餘里過延安府折而正東流三百里入黄河
  又南流三百里與汾河合
  汾河源自河東朔武州之南亂山中西南流過營州冀寧路汾州霍州晉寧路絳州又西流至龍門凡一千二百餘里入黄河
  又南流二百里過河中府過潼關與渭河合
  渭河出西傾山東流一千五百里入黄河
  潼關與太行大山綿亘水勢不可復南乃折而東流河源東北流所歴皆西畨地至䦨州凡四千五百餘里始入中國又東北流過䝉古地凡二千五百餘里始入河東境内又南流至河中一千八百餘里通計九千餘里始東流平地
  黄河出星宿海行九千餘里至潼關始出大山落平地又東南二千餘里而歸海合一萬二千餘里之間千溪萬𣲖漰湃湍激難可名狀今分南㟁北㟁以别之觀者可易覽云
  黄河總部職官 州縣及河官另載於州縣之下
  總督河道部堂兼都御史節制五省駐劄濟寧
  河南分巡通省河道駐劄省城
  所屬開封歸徳彰徳衛輝懐慶河南南陽汝寧八府汝州一州
  開封府管南河同知駐劄荆隆口
  管河南岸滎澤鄭州原武陽武中牟祥符陳留蘭陽儀封九州縣四百八十三里半
  開封府管北河同知駐劄陳橋鎮
  管河北㟁武陟縣界起滎澤原武陽武封丘祥符陳留蘭陽儀封八縣至山東曹縣界止共三百一十里
  歸徳府河捕通判駐劄本府
  管河南北兩㟁南自儀封堤界起經考城商丘虞城三縣至江南碭山堤界止共一百五十六里北自儀封堤界起經考城芝蔴莊王家道口劉通集至山東曹縣堤界止長三十里
  山東分巡濟寧道駐劄濟寧
  所屬黄河上自曹縣界起下經單縣至碭山界
  管理黄河兖州府總捕同知駐劄曹縣
  轄曹單二縣管河北㟁西起河南考城界入曹縣經單縣東至江南山陽縣止長二百里
  中河分司部差三年一代駐劄呂梁
  所屬黄河自山東單縣起至江南安東縣新開河五港口止
  淮徐道駐劄徐州
  轄徐靈邳宿睢桃蕭沛豐碭十州縣
  淮安府徐屬河務同知駐劄徐州
  轄豐沛蕭碭徐州
  分汛南岸自徐州界起至靈璧界止長一百一十里北岸自單縣界起下至徐州七里溝止長二百七十五里
  淮安府邳宿河務同知駐劄邳州
  轄靈璧睢寧邳州
  分汛南岸上自徐州界起歴靈璧睢寧至宿遷界共一百二十九里北岸上自半山寺起下至直河鎮止長六十里其内運泇河上自黄林莊起下至宿遷窑灣止長一百二十里
  淮安府宿桃管河同知管南㟁
  轄宿遷桃源縣
  分汛黄河南岸上自邳州界起下至清河界止歴宿桃二縣共二百零五里
  淮安府管桃山清北㟁同知駐劄
  轄宿遷桃源清河山陽
  分汛北㟁上自直河鎮起下至桃源縣止共一百二十里其内順濟河上接邳州界下至駱馬湖口止共七十里
  添設淮安府歸仁堤同知駐劄歸仁
  淮揚道駐劄揚州
  轄黄河山陽清河安東三縣
  淮安府山清河務同知駐劄淮安府
  分汛上自清河縣黄河下至新河周門海口止其運河上自清河縣李家淺起至寳應縣黄浦止共三百一十里
  添設淮安府清安同知駐劄安東縣
  添設淮安府髙堰同知駐劄
  黄河南㟁
  南㟁過潼關經河南河南府閿鄉縣靈寳縣澗水自南來入河
  陜州北㟁濟源縣經峽石關三門七津澠池縣河中抵柱北㟁孟縣瀍水南來入河
  河南府北邙山至孟津縣北㟁懐慶府河内縣
  舊孟津巡檢司
  ⿲亻丨匽 -- 偃師縣洛河伊河自南來入河
  洛水出陜西冡嶺山伊水出陜西熊耳山相合入黄河黒石關至鞏縣北㟁温縣東北池等三水並流入河河北㟁武陟縣河南管河道轄
  開封府南河同知駐劄本府荆隆口
  管黄河南㟁滎澤鄭州原武陽武中牟祥符陳留蘭陽儀封九州縣
  開封府滎澤縣北㟁獲嘉縣
  滎澤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黄河南㟁防河長堤西自本縣小院村起經梨園村蘓家莊楊家嘴郝村東至鄭州堤界止長一十二里堡房十一座鄉堡夫二十二名
  南㟁逼近省城最為喫𦂳如滎澤之小院村孫家渡中牟縣之黄煉集祥符縣之瓦子坡槐疙疸劉獸醫口陶家店張家灣時和驛兎伯堽埽頭集陳留縣之王家樓蘭陽縣之趙皮寨儀封縣之李景髙口普家營商丘縣之楊先口俱為要害
  正統十三年河决張家渡全河從此南徙𢎞治二年河復決累開累塞萬歴十八年増築遥堤一道長五百八十六丈
  鄭州北㟁西北新鄉縣 河北㟁原武縣 北㟁東北陽武縣小陳橋 判官村黄煉集 施家寨
  鄭州知州 管河判官
  黄河南㟁長堤西自滎澤界起經本州小陳橋東至原武界止長一里半無額設堡夫堡房三坐
  原武縣縣治在河北職官見北㟁
  黄河南㟁長堤西自鄭州界起經本縣馬家渡小陳橋判官村東至陽武堤界止長四十里鄉堡夫四十名堡房二十座
  黄煉集一帶止有單堤一道尤恐不支萬歴十八年増築遥堤一道長六百丈
  陽武縣縣治在河北職官見北㟁
  黄河南㟁長堤西自原武堤界起經本縣申家莊穆家莊東至中牟縣堤界止長十八里鄉堡夫十八名堡房九座
  中牟縣北㟁東北陽武縣北㟁西北原武縣槐疙疸 青孤堆 李仲英寨 陶家店 時和驛
  中牟縣知縣 管河縣丞
  黄河南㟁長堤西自陽武界起經本縣小渾溪新莊原墩寺朱姑村東至祥符界止長三十八里鄉堡夫四十八名堡房十九座
  劉獸醫口埽壩逼臨河濱水漲則上勢必難守萬歴十七年築遥堤一道長二千七百三十二丈每歲守月遥二堤縱漫浸壩亦可無虞
  陶家口洪武二十四年河決陽武縣由陳頴入灌陶家口係險要處所宜壩埽正當直射萬歴十八年増築遥堤一道長一千八百七十一丈
  張家灣時和驛逼近省城冲刷甚急慮恐堤岸難守萬歴十八年増築遥堤一道長一千五百丈
  開封府祥符縣河北岸西北封丘縣河北岸東北直𨽻東明縣 兎伯岡祥符縣知縣 管河縣丞
  黄河南岸長堤西自中牟堤界起經本縣瓦子坡劉獸醫口平城店張家灣黄金壩董盆寺埽頭集東至陳留堤界止長一百七十三里徭堡夫一百七十三名鄉堡夫八名堡房八十六座
  兎伯堽至埽頭一帶止有單堤一道尤恐冲潰黄水奔走鳯泗與李景髙口為患相同萬歴十八年増築遥堤一道長二千九百三十丈
  隆慶六年所築縷堤自祥符縣起至直𨽻碭山縣止崇禎十六年流賊李自成決黄河開封府潦沒明宗室士民及田廬一空
  陳留縣北岸西北封丘縣北岸東北宜𨽻東明縣李家樓
  陳留縣知縣 管河縣丞
  黄河南㟁長堤西自祥符堤界起經本縣胡家堂東至蘭陽堤界止長十八里鄉堡夫二十四名堡房十二座
  蘭陽縣北㟁西北封丘縣東北東明縣 七村 趙皮寨 李景髙普家營
  蘭陽縣知縣 管河縣丞
  黄河南㟁長堤西自陳留界起經本縣七村堤東至儀封堤界止長七十八里鄉堡夫二十五名徭編夫十五名堡房二十座
  嘉靖七年開趙皮寨白河一帶分殺水勢
  嘉靖十三年河復决趙皮寨入淮水色忽白夏邑縣泰丘回村等集冲數口轉行東北流經蕭縣仍出徐州小浮橋下濟二洪
  嘉靖十九年河決野鷄岡由渦河入淮二洪告涸開濬李景髙口支河引水出徐州濟洪閲二年亦淤
  萬厯十七年河決李景髙口冲葛月堤入睢陳故道尋即塞之十八年自趙皮寨起至本口剏築遥堤一道長二千三百五十九丈
  儀封縣北㟁東北直𨽻東明縣北㟁西北封丘縣石家樓 王家寨
  儀封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黄河南㟁長堤西自蘭陽堤界起經本縣薛家口時家樓東至考城堤界止長九十六里堤夫六十六名堡房三十三座
  儀封縣東北䕶城堤起至石家樓止長五十八里
  歸徳府河捕通判
  管黄河南㟁北㟁考城商丘虞城三縣防河長堤二道南㟁一百五十六里北堤見北㟁
  王家集起至考城縣䕶城堤一十七里二百四十步
  考城縣北㟁東北兖州府曹縣北㟁西北直𨽻東明縣
  考城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黄河南㟁長堤西自儀封界起經本縣顔家集東至商丘堤界止長六十里堤夫六十名招選附近居民無工食亦無課程
  歸徳府商丘縣北岸東北兖州府曹縣北岸西北直𨽻東明縣 梁靖口 新集 丁家道口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先口 劉家口 馬牧集 丁家道口為賈魯河故道
  歸徳府商丘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黄河南㟁長堤西自考城界起經本縣蘓家林蔚家堂夏家樓東至虞城堤界止長四十二里額夫四十二名堡房十八座
  黄河故道自丁家道口由馬牧集趙家圏薊關出徐州勢若建瓴上下順利嘉靖三十六年北徙一變而為溜溝再變為濁河又變為秦溝今由胡佃溝北陳後出濁河經行陸地漫散不能深刷成渠來流艱阻奔潰河南山東徐邳受害不免
  虞城縣北岸東北山東兖州府城武縣 黄堌口
  虞城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黄河南㟁長堤西自商丘界起經本縣劉家口羅家口東至碭山界止長五十四里堤夫額内抽二十七名分為五十四名守堤堡房二十七座
  中河分司駐劄吕梁
  淮徐道兼轄
  淮安府徐屬河務同知 轄徐州豐沛蕭碭
  江南碭山縣北岸魚臺縣東北豐縣北岸西北單縣 趙家圏 徐溪口碭山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黄河上自虞單縣界起下至豐蕭縣界止縷堤一道長六十里額設夫一百名
  河北岸單縣南㟁虞城
  隆慶六年自河南祥符縣起創築縷堤至直𨽻碭山縣止碭山舊縷堤原因旁堤取土以致堤根成河每上流劉霄等口漫溢則致灌堤壅激冲撞縷堤坐此不支今棄此堤於不用而另幇近年所築月堤已為得策又恐縷堤決則月堤亦危且碭山居豐沛上遊碭堤乃豐沛外户外户失守則堂奥随之故復倣黄河順水壩之意於單碭接界處築斜長大堤一道長千餘丈使上流漫溢之水循壩徑歸大河不得迫縷堤以危月堤試有成效宜加意此壩冬春撥夫幇培伏秋倍夫防守此保全碭山豐沛一帶隄防關鍵也
  豐縣
  豐縣知縣 管河
  南岸長堤上自碭山界起下至沛縣界止長四十八里遊夫五十名
  蕭縣新 北岸東北吕梁城遷 北岸西北沛縣 石城 胡佃溝 北陳孤山 九里山 洞山
  蕭縣西 永涸湖 姬村湖
  蕭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黄河南岸上自豐碭界起下至徐州界止長六十里縷堤上自趙家固起下至蕭縣兩河口單龍莊止長七十五里
  沛縣在河北職官見北岸
  大行堤自豐縣界起至本縣西門止長三十三里縷堤自豐縣華山起至徐州魏家莊長二十七里
  徐州北岸東北吕梁城北岸西北浦縣 石佛山 臺頭山 魁山三山 房村
  徐州知州 管河判官二員
  南岸上自徐州界起下至靈璧界止長一百一十里城堤遊夫一百四十名徐州堤夫九十名碭山遊夫九十名
  險工賈家嘴小店邢家莊賈家樓
  南㟁小村險工一道關係民生春初估計歲修徐州創鑿魁山支河一道
  南㟁徐州遥堤起天字號歴地𤣥黄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字號靈璧界止
  徐州上河判官 下河判官在北㟁
  南岸縷堤自魁山七里溝蘓北起下至靈壁界止長六十四里
  遥堤自黄家鋪至劉家鋪長四十五里趙家鋪至禇家鋪長三十六里
  城堤上自韓家山起至魁山止長十二里内有郭家嘴險工一道關係城池民命城堤夫一百四十名
  房村徐州下河判官管黄河上自七里溝起下至來字堡靈璧界止長七十三里 房村格堤
  南岸遥堤起徐州三山頭至李字號宿遷縣計長二萬八千五百五十八丈八尺所編字號與縷堤同前此南岸常決房村曲頭集等處民間田地一望成湖而正河坐此淤壂以致水發則舟行市中民棲山頭盖由縷堤束水太急必難免於冲潰自南㟁遥堤築成範圍寛廣縱遇泛漲水勢淺緩易于防守防禦之法格堤最妙盖縷堤既不可恃萬一決縷而入横流遇格堤而止可免泛濫水退歸漕淤留地髙最為便利
  中河分司
  淮徐道兼轄
  淮安府邳宿同知 轄靈壁睢寧邳州
  鳯陽府靈璧縣北岸東北邳州北岸西北吕梁城 單口 雙口靈璧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黄河上自徐州界栲橯灣起下至睢寧界止長十五里南㟁堤工張寒來暑往八堡係本縣額設淺夫幇築淺夫三十名
  南岸遥堤自靈璧界暑字號起歴往秋收冬字堡靈璧縣止
  單口格堤暑字號鋪此處縷堤正當黄流之衝河狹水急必不可守今棄縷守遥水漲任其至遥以適瀠洄之性水退仍歸正河以免分奪之患
  雙口遥堤收字號舖
  淮安府睢寧縣北岸邳州 馬家淺 辛安 土山 象山
  龜山 羊山
  睢寧縣知縣
  黄河上自靈璧曲頭集起下至邳州羊山止長六十四里淺夫三百一十二名又宿州恊濟夫六名虹縣恊濟夫六名
  工程清水口 王家堡
  南㟁遥堤睢寧縣藏字號起金字號睢寧縣止武家營朱家營孟家灣等處險工歴年修築
  康熙十年又估築遥自田家莊起長八千八百二十八丈
  馬家淺格堤成字號舖
  辛安格堤雲字號舖
  邳州黄河南㟁上自睢寧縣起下至宿遷界止長六十里
  邳州在河北職官見北㟁
  南㟁堤工係睢寧地方内有水玉二堡于順治十五年大溜南冲邳睢二州縣築月堤一道康熙十年又築遙堤一道雙溝棄縷守遥固為得䇿但恐漲水直至峯山未免分流今于邳州對河羊山龜山土山相接處剏築格堤長四百八十丈縱有順堤之水遇格即返仍歸正漕自無奪河之患此堤雖係睢寧地方然邳州不逺專責該州掌印管河官時加督閲培築之工勿怠勿忽
  羊山格堤在生字號鋪
  宿遷縣界宿遷在河北㟁起珍字號鋪至羽字號鋪止此處
  新設宿桃管河南㟁淮安府同知駐劄宿遷
  中河分司
  淮徐道兼轄
  宿遷縣東小河口睢水白洋河來入黄河宿遷東四十里宿遷縣在河北職官見北㟁
  黄河南㟁自邳州界起至桃源界止長一百二十里工程有彭家堡宋衣城
  南㟁遥堤自睢寧古堆頭起至白洋桃源界止長一萬二千六百丈
  睢水出蕭縣南經永涸姬村等湖歴宿州靈璧睢寧及各泉行潦之水名小河口㑹流又岐為白洋河皆入黄河
  中河分司
  淮徐道兼轄
  新設淮安府管歸仁堤同知駐劄歸仁
  歸仁遥堤長七千六百八十二丈八尺前此黄河泛漲每倒灌入小河口白洋河並挾諸湖之水决歸仁堤直射泗州正河愈奪自築長堤横截之後堤内田地悉皆乾出流民盡歸耕作鳯泗免冲潰之虞歸仁堤所以捍禦黄水睢水湖水使不得南射泗州並攻髙堰而又遏睢水湖水使之併入黄河盖築冲刷關係最為重大每歲三月間即當播洪夫三百餘名協同本堤夫併力修䕶堤下宜密栽茭栁以塘風浪其水浸堤根利深處即預下䕶埽一二層樁笆欹朽者務逐一掘換填築内四鋪以至九鋪尤為危險工宜倍之每歲冬春宜多運樁𥣻繩草分貯各鋪其管河主簿督令專駐本堤以便督率前歲議築石壩以工力不足僅成二千一百丈尚餘二千九百丈若得全完幇䕶之工可免矣然其槖籥則又在小河口之謹塞盖小河通則睢水徑入黄河而歸仁之水減半其藩籬則又在耿車時兒灘一帶之堤盖此堤髙厚堅固則睢水不能浸入埠子等湖而小河常通矣故上自髙車下至時灘皆當接築長堤歲加修守且密栽茭栁以䕶之盖修守此堤即所以修守歸仁也况小河常通則靈睢宿遷積水得泄而沮洳漸成膏腴舟行徑直免犯湖險而小民便於販易其為地方利非淺鮮也司河者宜加意促成之
  孫家灣 烟墩
  桃源縣北㟁東北清河縣北㟁西北宿遷縣 馬厰坡 腰鋪 烟墩險工
  王簡 張福堤
  桃源縣知縣 管河主簿 添設同知主簿各一員黄河上自宿遷古城起至清河駱家營止長八十五里南㟁烟墩龍窝二險工及李家口談家灣髙家灣陸家壩
  南㟁遥堤自烟墩舊大王廟起至馬厰坡止長七千二百九十六丈淺夫七十三名
  桃源縣地方有馬塲坡横堤長七百四十六丈盖慮黄水大漲則從此入淮而淮為之淤淮水大漲則從此洩出而清口流弱故特築横堤一道以遏之使黄不得入淮不得出最為𦂳關宜慎修之
  桃源河南㟁有諸決口自馬厰坡南奔入淮而北㟁又決崔鎮等口故正河淤墊今北面既築遥堤而南面因馬厰坡一帶髙崗横築斜堤一道兩堤夾挾自無奪河之患
  中河分司
  淮楊道兼轄
  淮安府管山清河務同知駐劄本府
  清河黄河南㟁西自桃源界吳城起東至運河口二十五里又自運河口起至山陽界李家淺止八里又自運口起至文華寺迤東七里墩山陽界止計七里
  清河縣治在河南職官見南㟁
  王簡張福堤在清河南㟁淮水從此二口洩入黄河致分淮水之力而清口淤淺且黄水泛漲亦能倒灌入淮今築堤捍之淮無所出黄無所入而清口之力專矣
  淮河口通濟閘河北岸清河縣
  新莊閘漕運咽喉 閘官一員夫三十名
  河南岸天妃壩石工惠濟祠後樁草工係官工
  甘羅城
  清江浦堤
  西橋𥚃壩係當直射之處且逼近淮城最為險要今砌西橋石工九十八丈裡壩石工一百餘丈
  中河分司
  淮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道兼轄
  淮安府新設管河山旴同知
  淮安府山陽縣 徐家壩 栁浦灣厰 盧浦 羊寨各套 廟灣
  山陽縣知縣 管外河主簿
  黄河南㟁自清河界李家淺起至北沙止三百一十里内極險則有王家堤石工新溝建儀蘓嘴淤工馬邏五大樁埽險工又條堤内之顔家河真武廟原係官修又潘家滛塞周艾口張蒯賈三滛茭清七溝侍家塢四堡溝北沙等口原係民修
  栁浦灣厰
  馬邏巡司
  羊寨巡司
  歲守淮城北㟁遥堤清江浦起由栁浦灣至髙嶺止共堤一萬六千九十一丈近又加至戴百户營止共堤八千一百五十六丈向來置之若棄萬歴十三年范家口一决淮城幾為魚鱉工費不貲復還故物今設大使一員夫五百名專守一帶堤岸乃淮安城北外捍殊為喫𦂳如有汕刷隨宜修補倘遇大有損動此於堤内有産之家量起夫役相幇修築伏秋之時選撥省祭隂醫等官畫地分守仍須預備樁草繩葦之𩔖各安置要害處所以待不時之需每歲冬春之交即預行申飭山陽縣自今河由草灣正河俱淤殊不足慮然河性不常一旦忽歸正道修守之法仍須誌之
  守徐家壩清河以下黄淮二凟交流注海越五十里一大折於淮郡之西橋又三十餘里一大折於徐家壩其冲激怒號之勢無異西橋前此治者屢壩屢壊為與水争尺寸地耳今議棄舊址只營月壩去水稍逺令無湍流外䕶樁埽用實壩基事省功倍良得築也毎歲𣲖撥官夫預備物料伏秋將屇專責山陽縣令督管河主簿不時巡視少有圯壊輙先綜理年復如斯斯永頼之










  兩河清彚卷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