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洞天
第一回
第二回 

卷一 補南陔 收父骨千里遇生父 裹兒屍七年逢活兒 编辑

  詩曰:
  新燕長成各自飛,巢中舊燕望空悲。
  燕悲不記為雛日,也有高飛捨母時。

  這道詩,將白樂天《詠燕》古風一篇,約成四句,是勸人行孝的。常言:『養子方知父母恩。』人家養個兒子,不知費多少心力,方巴得長成。及至兒子長成,往往反把父母撇在一邊。那時父母瞋怪他不孝,卻不思自己當初為子之時,也曾蒙父母愛養,正與今日我愛兒子一般。我當日在父母面上,未曾盡得孝道,又何怪兒子今日這般待我!所以,白樂天借燕子為喻,儆勸世人。然雖如此,也有心存孝念,天不佐助的,如臯魚所言:『子欲養而親不在。』又有那父母未亡,自己倒先死了,不唯不能養親,反遺親以無窮之痛,如卜子夏為哭子而喪明,豈非人倫中極可悲之事!如今待在下說一喪父重逢、亡兒復活的奇遇,與列位聽。

  話說宋仁宗時,河北貝州城中有一秀士,姓魯名翔,字翱甫,娶妻石氏,夫婦同庚,十六歲女畢了姻。十七歲即生一子,取名魯惠,字恩卿,自小聰俊,性格溫良,事親能孝。魯翔親自教他讀書作文,他過目成誦,點頭會意,年十二即游庠入泮。

  魯翔自己卻連走數科不第,至兒子入泮時,他已二十九歲,那年纔中了鄉榜。明年幸喜聯捷,在京候眩春選卻選他不著,直要等到秋眩魯翔因京寓寂寞,遂娶一妾。那女子姓咸,小字楚娘,極有姿色。又知書識字,賦性賢淑。有詞為證:紅白非脂非粉,短長難減難增。

  等閑一笑十分春,撇下半天丰韻。停當身材可意,溫柔性格消魂。更兼識字頗知文,記室校書偏稱。

  魯翔甚是寵愛。到得秋選,除授廣西賓州上林縣知縣。領了文恁,帶了楚娘,一同歸家。

  石氏見丈夫纔中進士,便娶小夫人,十分不樂。只因新進士娶妾,也算通例,不好禁得他。原來士子中了,有四件得意的事:起他一個號,刻他一部稿。坐他一乘轎,討他一個小。   當下魯翔喚楚娘拜見夫人。楚娘極其恭謹。石氏口雖不語,心下好生不然,又聞她已有了三個月身孕,更懷醋意。因問魯翔道:『你今上任,可帶家眷同行麼?』魯翔道:『彼處逼近廣南,今反賊儂智高正在那裡作亂。朝廷差安撫使楊畋到彼征討,不能平定。近日方另換狄青為安撫,未知可能奏效。我今上任,不可拖帶家眷,只著幾個家人隨去。待太平了,來接你們罷!』石氏笑道:『我不去也罷,只是你那心愛的人,若不同去,恐你放心不下。』魯翔也笑道:『夫人休取笑,安見夫人便不是我心愛的。』又指著楚娘道:『她有孕在身,縱然路上太平,也禁不得途中勞頓。』這句話,魯翔也只是無心之言。

  哪知石氏卻作有心之聽,暗想道:『原來他只為護惜小妮子身孕,不捨得她路途跋涉,故連我也不肯帶去,卻把地方不安靜來推託。』轉展尋思,愈加惱恨。正是:

  一妻無別話,有妾便生嫌。
  妻妾爭光處,方知說話難。

  魯翔卻不理會得夫人之意,只顧收拾起身。那上林縣接官的衙役也到了。魯翔喚兩個家人跟隨,一個中年的叫做吳成,一個少年的叫做沈忠,其餘腳夫數人。束了行李,僱了車夫,與石氏、楚娘作別出門。公子魯惠,直送父親至三十里外,方纔拜別。魯翔囑咐道:『你在家好生侍奉母親。楚娘懷孕,叫她好生調護。每事還須你用心看顧!』魯惠領命自回。

  魯翔在路曉行夜宿,趲程至廣西地界。只見路人紛紛都說,前面賊兵猖獗,路上難走。魯翔心中疑慮,來到一館驛內,喚驛丞來細問。驛丞道:『目今儂智高作亂,新任安撫狄爺領兵未到。有廣西鈐轄使陳曙輕敵致敗,賊兵乘勢搶掠,前途甚是難行。上任官員如何去得!老爺不若且消停幾日,等狄爺兵來,隨軍而進,方保無虞。』魯翔道:『我恁限嚴急,哪裡等得狄爺兵到!』沈吟一回,想出一計道:『我今改換衣裝,扮作客商前去,相機而行,自然沒事。』當晚歇了一宿。次日早起,催促從人改裝易服。只見家人吳成,把帕子包著頭,在那裡發顫,行走不動。原來吳成本是中年人,不比沈忠少年精壯,禁不起風霜,因此忽然患玻魯翔見他有病,不能隨行,即修書一封,並付些盤費,叫他等病體略痊,且先歸家。自己卻扮作客商,命從人也改了裝束,起身望前而去。正是:只為前途多虎豹,致令微服混魚龍。

  不說魯翔改裝赴任,且說吳成拜別家主,領了家書,又在驛中住了一日。恐公館內不便養病,只得挨回舊路,投一客店住下,將息病體。不想一病月餘,病中聽得客房內往來行人傳說:『前路儂家賊兵,遇著客商,殺的殺,擄的擄,兇惡異常。』

  吳成聞此信,好不替主人擔懮。到得病癒,方欲作歸計,卻有個從廣南來的客人,說道:『今狄安撫殺退儂智高,地方漸平。

  前日被賊殺的人,狄爺都著人掩其屍海內有個趕任的知縣,也被賊殺在柳州地方。狄爺替他買棺安葬,立一石碑記著哩!』

  吳成驚問道:『可曉得是哪一縣知縣,姓什名誰?』客人道:『我前日在那石碑邊過,見上面寫的是姓魯,其餘卻不曾細看。』

  說罷,那客人自去了。吳成哭道:『這等說,我主人已被害也!』

  又想:『客人既看不仔細,或者別有個魯知縣,不是我主人,也不可知?我今到彼探一實信纔好。奈身邊盤纏有限,又因久病用去了些,連回鄉的路費還恐不夠,怎能前進!』尋思無計,正呆呆地坐著。

  忽聽得有人叫他道:『吳大叔,你如何在此?』吳成抬頭一看,原來那人也是一個宦家之僕,叫做季信,平日與吳成相識的。他主人是個武官,姓昌名期,號漢周,亦是貝州人,現任柳州團練使。當下吳成見了季信,問他從何處來,季信道:『我主人蒙狄安撫青目,向在他軍中效用,近日方回原任。今著我回鄉迎接夫人、小姐去,故在此經過,不想遇著你。可憐你家魯爺遭此大難,你老人家又怎地逃脫的?』吳成大驚道:『我因路上染病,不曾隨主人去。適間聞此凶信,未知真假?

  欲往前探看,又沒盤費。你從那邊來,我正要問你個實信。你今這般說,此信竟是真的了!』季信道:『你還不知麼?你主人被賊殺在柳州界上,身邊帶有文恁。狄安撫查看明白,買棺安葬,立碑為記,好等你家來扶柩。碑上大書:「赴任遇害上林知縣魯翔葬此。」我親眼見過,怎麼不真!』吳成聽罷,大哭道:老爺呀!早知如此,前日依著驛丞言語,等狄爺兵來同走也罷。哪裡說起冒險而行,致遭殺身之禍。可惜新中個進士,一日官也沒做,弄出這場結果!』季信勸道:『你休哭罷,家中還要你去報信,不要倒先哭壞了。快早收拾回去。盤費若少,我就和你作伴同行。』吳成收淚稱謝,打點行囊,算還房錢,與季信一同取路回鄉。時已殘冬,在路盤桓兩月,至來年仲春時候,方纔抵家。

  且說家中自魯翔出門後,石氏常尋事要奈何楚娘,多虧公子魯惠解勸,楚娘甚感之。魯惠聞廣西一路兵險難行,放心不下,時常求籤問卜。這日正坐在書房,聽說吳成歸了,喜道:『想父親已赴任,今差他來接家眷了!』連步忙出,只見吳成哭拜於地。舉家驚問,吳成細將前事哭述一遍,取出家書呈上,說道:『這封書,不想就做了老爺的遺筆!』魯惠此時心如刀割,跌腳捶胸,仰天號慟。拆書觀看,書中還說:『我上任後,即來迎接汝母子。』末後,又叮囑看顧楚娘孕體。魯惠看了,一發心酸,哭昏幾次。石氏與楚娘,都哭得發昏章第十一。正是:

  指望一家同赴任,誰知千里葬孤魂。
  可憐今日途中骨,猶是前宵夢裡人。

  當日家中都換孝服,先設虛幕,招魂立座,等扶柩歸時,然後治喪。魯惠對石氏道:『兒本欲便去扶柩,但二娘孕體將產,父親既囑咐孩兒看顧,須等她分娩,方可放心出門。』石氏道:『都是這妖物腳氣不好,殺了夫主。如今還要她則什?快叫她轉嫁人罷!』魯惠道:『母親說哪裡話,她現今懷孕在身,豈有轉嫁之理?』石氏道:『就生出男女來,也是爺種,我決不留的!』魯惠道:『母親休如此說。這亦是父親的骨血,況人家遺腹子盡有好的,怎麼不留!』石氏只是恨恨不止。楚娘聞知,心中愈苦,思欲自盡,又想:『生產在即,待產過了,若夫人必欲相逼,把前生孩子托付大公子,然後自尋死路未遲。』

  不隔數日,早已分娩,生下個滿抱的兒子,且自眉清目秀。魯惠見了,苦中一樂,就與他取名為魯意,字思之,取思親之意。

  只有石氏甚不喜歡,說道:『我不要這逆種,等他滿了月,隨娘轉嫁去罷!』魯惠見母親口氣不好,一發放不下念頭,恐自己出門後,楚娘母子不保,有負亡父之託。正在躊躇,不想魯意這小孩,就出起痘花來。魯惠延醫看視,醫人說要避風。魯惠吩咐楚娘好生擁護。石氏卻睬也不睬,只日逐在丈夫靈座前號哭。楚娘本也要哭,因恐驚了孩子,不敢高聲,但背地吞聲飲泣。石氏不見她哭,只道她沒情義,越發要她改嫁了。過了兩日,魯意痘花雖稀,卻不知為什,忽然手足冰冷,瞑目閉口,藥乳俱不進。挨了半晌,竟直挺挺不動了。楚娘放聲大哭。正是:

  哭夫聲復吞,恐驚懷中子。
  夫亡子又亡,號啕不可止。

  楚娘哭得昏沈,魯惠也哭了一常石氏道:『不必哭。死了倒乾淨!』便吩咐家人吳成:『未滿月的死孩,例不用棺木。快把蒲包包著,拿去義壇上掩埋。』楚娘心中不忍,取出繡裙一條,上繡白鳳二隻。楚娘裂做兩半條,留下半條,把半條裹了孩子,然後放入蒲包內。魯惠也不忍去送,就著吳成送去。

  吳成領命攜至義壇上。那壇上住著個慣替人家埋屍的,叫做劉二,說道:『今日星辰不利,埋不得。且放在我家屋後,明日埋罷。』吳成見說星辰不利,不敢造次,只得依言放下。到明日去看時,卻早埋好在那裡了。吳成道:『怎不等我們來看埋?』

  劉二道:『埋人的時辰是要緊的。今日利在寅卯二時,等你不及,我先替你埋了,難道倒不好?』吳成道:『也罷!』遂取些酒錢賞了劉二,自去回覆主命不題。

  且說楚娘夫亡子死,日夕悲啼。石氏道:『你今孩子又死,沒什牽掛了,還不快轉嫁罷!』楚娘哭道:『妾受先老爺之恩,今日正當陪侍夫人一同守節。就使妾有二心,夫人還該正言切責,如何反來相逼!』石氏道:『你不要今日口硬,日後守不得,弄出不伶不俐的事來,倒壞我家風。』楚娘見夫人出言太重,大哭起來,就要尋死覓活。魯惠再三勸解,又勸石氏道:『二娘有志守節,是替我家爭氣的事。母親正該留她陪侍,何必強她!』石氏道:『我眼裡著不得這樣人。你若要她陪侍我,卻不是要氣死我了!』魯惠聽說,躊躇半晌,乃對楚娘道:『二娘,你既不肯改節,母親又不要與你同居。依我愚見,不如去出了家罷,但不知你情願否?』楚娘道:『夫人既不相容,妾身情願出家。只恐沒有可居的庵院?』魯惠道:『你若肯出家,待我尋個好所在送你去!』便吩咐吳成,要尋一清淨庵院,送二娘去出家。吳成道:『本城中有個女真觀,名為「清修院」,乃是九天玄女的香火。小人亡故的母親,曾在那裡出家過來。內中道姑數人,都是老成的。二娘若到這所在去,倒也穩便。』

  魯惠聞言,即親往觀中訪看,見這些道姑,果然都是樸實有年紀的,遂命吳成通知來意。道姑見說是魯衙小夫人要來出家,不敢不允。魯惠擇了吉日,備下銀米衣服之類,親送楚娘到觀中去。楚娘哭別了靈座,欲請夫人拜別,夫人不要相見。楚娘掩淚登車,徑往清修院中去了。石氏那時方纔拔去眼中之釘。正是:

  白鶴頂中一點血,螣蛇口內幾分黃。
  兩般毒物非為毒,最毒無如妒婦腸。

  不說楚娘在道觀出家,且說魯惠既安頓了楚娘,便收拾行裝,哭別母親,仍喚吳成隨著,起身出門往柳州扶柩。只因心中痛念先人,一路水綠山青,鳥啼花落,適增魯孝子的悲感。

  不則一日,來至柳州地面,問到那埋柩的所在。只見荒塚壘壘,其中有一高大些的,前立石碑,碑上大書魯翔名字。魯惠見了,痛入心脾,放聲一哭,天日為昏。吳成亦哭泣不止。路傍觀者,無不墮淚。魯惠命吳成買辦香紙酒餚,就塚前祭奠,伏地長號。

  正哭得悲慘,忽有旌旗傘蓋,擁著一位官人乘馬而來,行至塚前,勒住馬問:『哭者何人?』魯惠還只顧啼哭,未及回答。

  吳成恰待上前代稟,只見那官人馬後隨著一人,卻就是前日途中相遇的季信。吳成便曉得這官人即團練使昌期,遂稟道:『此即已故魯爺的公子,今特來扶柩。小人便是魯家的蒼頭。』

  昌期忙下馬道:『既是同鄉故宦之子,快請來作揖。』吳成扶起魯惠,拭淚整衣,上前相見。昌期見他一表非俗,雖面帶慼容,自覺丰神秀異,暗暗稱羨。問慰了幾句,因說道:『足下少年,不辭數千里之跋涉,遠來扶柩,足見仁孝。但來便來了,扶柩卻不容易。約計道里舟車之費,非幾百金不可。足下若囊無餘資,難以行動。』魯惠哭道:『如此說,先人靈柩無還鄉之日矣!』昌期道:『足下勿懮,令先尊原係狄公所葬。足下欲扶柩,須稟知狄公。今狄公駐節賓州,足下也不必自去稟他,且只暫寓敝署。等學生替你具文詳報,並述足下孝思,狄公見了,必有所助。學生亦當以薄賻奉敬。那時足下方可徐圖歸計耳!』魯惠拜謝道:『若得如此,真生死而肉骨也。』昌期便叫左右備馬與魯惠乘坐,並吳成一同帶至衙中。魯惠重複與昌期敘禮。昌期置酒款待,魯惠因哀痛之餘,酒不沾脣。昌期也不忍強勸。次日,正待具文申詳狄公,忽衙門上傳進邸報,探得河北貝州有妖人王則等作亂,竊據城池,勢甚猖獗。昌期忙把與魯惠看道:『貝州是爾我家鄉,今被妖人竊據,歸路不通。

  學生家眷,幸已接到。不知足下宅眷安否?扶柩之事,一發性急不得。狄公處且不必申文去罷!』魯惠驚得木呆,哭道:『不肖終鮮兄弟,只有孀母在堂,沒人侍奉,指望早早扶柩回鄉,以慰母心。不能事父,猶思事母。不料如今死父之骸骨難還,生母之存亡又未卜,豈不可痛!』昌期勸道:『事已如此,且免愁煩。天相吉人,令堂自然無恙。妖人作亂,朝廷不日當遣兵討滅。足下且寬心住此讀書,待平定了,扶柩回去未遲。』

  魯惠無奈,只得住下。正是:

  一傷死別一生離,兩處睽違兩地悲。
  黃土南埋腸已斷,白雲北望淚空垂。

  魯惠在昌衙住了多時,昌期見他丰姿出眾,又詢知其尚未婚聘,且係同鄉,意欲與他聯頭姻事。原來昌期有女無子,夫人元氏近日在家新得一子,乳名似兒,年甫一歲,與女兒月仙同攜至任所。那月仙年已十四,纔色絕倫,性度端雅。昌期愛之如寶,常思擇一佳婿。今見魯惠這表人物,欲與聯姻,但不知內纔若何,要去試他一試。說話的,你道昌期是個武弁,那文人的學問深淺,他哪裡試得出?看官不知,那昌期原是棄文就武的,胸中盡通文墨。所以前日安撫狄青取他到軍中參贊,凡一應檄文、告示、表章、奏疏,都托他動筆。今欲面試魯惠,卻是不難。當日步至書齋,要與魯惠攀話,細探其所學。只見魯惠正取著一幅素箋,在那裡寫些什麼,見昌期來,忙起身作揖。

  昌期看那素箋上,草書夭嬌,墨跡未乾,便歡喜道:『足下字學大妙。』魯惠道:『偶爾塗鴉,愧不成字。』一頭說,一頭便要來收藏。昌期卻先取在手中,道:『此必足下所題詩詞,何妨賜覽。』魯惠道:『客館思親,和淚寫此,不堪入覽。』

  昌期道:『學生正欲請教。』遂展箋細看,乃七言律一首,云:

  荷蒙下榻主人賢,痛我何心理簡編。
  莪蓼有詩寧可讀,陔華欲補不成篇。
  死悲椿樹他鄉骨,生隔萱幃故國天。
  石硯楊花點點落,未如孤子淚無邊。

  昌期稱贊道:『仁孝之言,一字一淚。容學生更細吟之。』

  魯惠道:『拙句污目,敢求斧政。』昌期道:『學生當依韻奉和。』說罷,把詩箋袖入內來,想道:『魯生詩又好,字又好,其纔可知。若以為婿,足稱佳眩但女兒自負有才,眼界最高。我今把此詩與她看,要她代我和一首,看她如何說?』便叫丫鬟請小姐來。

  那小姐果然生得如何?眸凝秋水,黛點春山。湘裙下覆一雙小小金蓮,羅袖邊露一對纖纖玉筍。端詳舉止,素稟郝法鍾儀;伶俐心情,兼具林風閨秀。若教玩月,彷彿見嫦娥有雙;試使凌波,真個是洛神再世。

  月仙見了昌期,問:『爹爹有何呼喚?』昌期取出詩箋道:『這便是在此作寓的魯生思親之詠,其詩甚佳。試與汝觀之。』

  月仙接來看了,點頭稱賞道:『詩意既淒惻動人,字跡又離奇聳目,真佳制也!』昌期見她稱賞,便取白扇一柄,付月仙道:『我欲將此詩依韻和一首,寫在這扇上,就送與魯生。你可為我代筆!』月仙道:『詩要便孩兒代詠了,字還是爹爹自寫。

  恐閨中筆跡,不宜傳示外人。』昌期道:『我竟說是自寫的,他哪知是你的筆跡。你不必推辭!』月仙不敢違命,喚丫鬟取過筆硯,展開白扇,不假思索,一揮而就。其詩云:

  得窺翰墨景高賢,仁孝留題詩一編。
  至性可方莪蓼句,深情堪補白華篇。
  經成闕裡來黃玉,淚灑空山格天。
  他日朝廷昇孝秀,聲名應到鳳池邊。

  月仙寫完,昌期大加稱贊,便連那幅原箋,一齊拿去與夫人元氏觀看。把魯惠如何題詩,月仙如何和韻,並自己欲招他為婿之意,細述與夫人聽。夫人道:『你既看得那魯生入眼,女兒詩中又贊他後日聲名必顯,這頭姻便可聯了。』兩個說話間,不防月仙從外廂走來,聽得父母正在那裡說她的姻事,遂立住腳,聽得仔細。回身至房中,暗想:『爹媽欲把我與魯生聯姻,此生詩字俱佳,自是才子,又常見爹爹說他丰姿秀異,不知果是怎樣一個人?』沈吟了一回道:『婚姻大事,不可草草,待我捉空私自看他一看,方纔放心。』正在思想,恰好這日昌期因有緊急軍情報到,連詩扇也未及送與魯惠,忙忙出外料理去了。月仙乘間喚一丫鬟隨著,以看花為由,悄然至書齋前,從門隙中偷覷,見魯惠身穿麻素,端坐觀書,相貌果然不凡。但見:眉帶愁而軒爽,眼含淚而清瑩。神情慘淡,縱然孝子之容;器宇昂藏,饒有才人之概。素衣如雪,正相宜粉面何郎;縞帶迎風,更不讓飄香荀令。若教笑口肯輕開,未識丰姿又何似!

  月仙偷覷半晌,悄步歸房,心上又喜又驚。喜的是此生才貌雙全,正堪與己作配。你道她驚的卻是為何?原來魯惠的面龐,竟與月仙的幼弟似兒彷彿相像。那似兒貌極清秀,月仙最愛之。

  今見魯惠狀貌相類,故此驚疑。因遂取花箋一幅,題一詞云:常憐幼弟顏如玉,目秀眉清迥出俗。今日見喬纔,依稀類此孩。萍蹤忽合處,狀貌何相似?疑是一爹娘,偶然拆雁行。

  題畢,把來夾在針線帖中,放過一邊。

  次日,夫人偶至月仙房中,適值月仙繡倦,隱幾而臥。夫人不驚醒他,但翻玩其所繡雙鳳圖,忽見針線帖中,露出個花箋角兒。取出一看,上有詞一闋,正是女兒筆跡。便依舊放好,密呼小鬟問之,曉得她昨日曾竊窺魯生,故作此詞。因想:『她平時最愛幼弟生得清秀,今以魯生狀貌與之相類,卻不是十分中她意了?此姻不可錯過。』是晚昌期回衙,夫人把女兒題詞之事說知。昌期歡喜,隨取了詩扇並原箋,到書齋中見了魯惠,說道:『足下陽春一曲,屬和殊難。學生聊步尊韻,幸勿見哂。』魯惠看罷,極口稱謝。昌期又說了些閑話,因從容問道:『足下質美才高,宜早中東牀之選,卻為何至今尚未婚聘?』魯惠道:『寒家本係儒素,不肖又髫稚無知,安敢遽思射雀!』昌期道:『足下太謙了,從來纔士不輕擇偶,猶才女之不輕許字。古云:『男子生而原為之有室,女子生而原為之有家。』但只這些平常男女,倒容易替他尋家覓室;偏是有才貌的,其遇合最難。即如學生有一女,亦頗不俗,欲求一佳婿,甚難其人!』魯惠道:『令愛名閨淑質,固難其配,然以先生法眼藻鑒,必得佳偶。』昌期笑道:『學生眼界亦高,今見足下,不覺心醉。』魯惠遜謝道:『過蒙錯愛,使不肖益深愧赧!』昌期道:『足下勿過謙,我實蓄此心已久。今不妨直告足下,不識足下亦有意乎?』魯惠忙起揖謝道:『蒙先生如此見愛,感入五中。但娶妻必告父母,今不肖父遭慘變,母隔天涯,方當寢苫枕塊、陟屺望雲之時,何忍議及婚日!』昌期道:『尊君既捐館,足下便可自作主張。日後令堂知道,諒亦必不棄嫌。』

  魯惠垂淚道:『不肖以奔喪扶柩而來,婚姻之事,斷非今日所忍議。尊諭銘刻在心,待回鄉之日,請命於母,即來納聘,不敢有負。』昌期道:『足下仁孝如此,愈使我敬愛!今日一言已定,金石不渝矣!』言罷,即作別入內,將這話述與夫人聽了。夫人也贊他仁孝。月仙聞知,亦暗暗稱其知禮。正是:

  方當位麟悲鳳,何心駕鵲乘鸞。
  縱使苦中得樂,也難破涕為歡。

  自此昌期夫婦愈敬魯惠,待之益厚,竟如子婿一般。魯惠十分感激,但貝州妖人久未平定,歸期杳隔,逢時遇節,惟有向塚前哭拜而已!光陰迅速,不覺一住五年。魯惠年已十八,學識日進,只是悲死念生,時時涕泣。一日正在衙齋悶坐,忽昌期來說道:『近日儂智高已敗死,其部將以眾投降,寇氛已平。昨狄安撫行文來,要我去議什軍情事,又要我作平賊露布一篇。我想這篇大文,非比泛常,敢煩足下以雄快之筆,代為揮灑!』魯惠道:『弱筆豈堪捉刀,還須先生自作。』昌期道:『必欲相求,幸勿吝教!』魯惠推辭不過,便磨墨展紙,筆不停揮,頃刻草成露布一篇。其文雄快無比。正是:

  狹巷短兵相接處,沈郎雄快無多句。
  豈若魯生今日纔,雄文快筆通篇是。

  昌期大喜稱謝,隨親自錄出。別了魯惠,即日起身,至賓州參見狄公。原來狄公殺敗儂智高,盡降其眾,並日前被擄去的人,俱得逃回。狄公恐有賊黨混入其中,都教軟監在賓州公所。特取昌團練到來,委他審問。果係良民,方許各歸原藉。

  當下昌期見了狄公,呈上露布。狄公看罷,大贊道:『團練雄才,比前更勝十倍!』昌期道:『不敢相瞞,此實非卑職所作,乃一書生代筆的。』狄公驚道:『何物書生,雄快乃爾!』昌期把魯惠的來因並其孝行高才,細述一遍。狄公喜道:『才子又是孝子,實不易得。我當急為延訪。』遂命昌期修書一封,又自差偏將一員,速至柳州,立請魯生來相見。

  魯惠接了昌期書信,備知狄公雅意,不敢違慢,即命吳成隨了,與來人同至賓州安撫衙門,以儒生禮進見。魯惠拜謝狄公收葬父骨之恩。狄公贊他代作露布之妙,命坐看茶。問答之間,見他言詞敏給,且儀表堂堂,不覺大喜,便道:『我軍中正少個記室參軍,足下不嫌卑末,且權在此佐我不及。即日當表薦於朝,以圖大用。』魯惠辭道:『愚生父母死別生離,方深悲痛,無心仕進。』狄公道:『足下服制已滿,正當奮圖功名,以盡顯親之事,不必推辭!』遂命左右取參軍冠帶與魯生換了。魯惠不敢過卻,只得從命。狄公置酒後堂,並傳昌團練到來,與魯參軍會飲。飲酒間,狄公問起魯惠曾婚娶否?昌期便把昔日欲招他為婿,他以未奉親命為辭的話說了。狄公道:『參軍與團練本係同鄉,且久寓其署,此姻自不容辭。況相女配夫,以參軍之才,而團練欲以女為配,其令愛必是閨中之秀了!』昌期道:『小女不敢雲閨秀,然亦不俗。卑職因見她無心中稱贊參軍的佳詠,故有婚姻之議。』魯惠道:『令愛幾曾見過拙句。』昌期笑道:『不但見過,且曾和過。不但小女見過尊詠,足下也曾見過小女和章。昔日那扇上的詩與字,實俱小女所作,非學生之筆也。』魯惠驚訝道:『原來如此,怪道那字體妍媚,不像先生的翰墨。』狄公便問:『什麼詩扇』?昌期將二詩一一念出。狄公贊道:『纔士才女,正當作配。老夫為媒,今日便可聯姻,參軍不必更卻。』魯惠還欲推辭,一來感昌期厚恩,二來蒙狄公盛意,三來也敬服小姐之才,只得應允。

  乃取身邊所帶象牙環一枚,權為聘物。

  昌期亦以所佩碧玉貓兒墜答之。約定扶柩歸後,徐議婚禮。正是:

  象環身未還,玉墜姻先遂。
  貴人執斧柯,權把絲蘿繫。

  魯惠當日就住在狄公府中,昌期自去公館審理逃回人口。

  次日,魯惠問起狄公如何敗死儂智高,狄公道:『據軍士報稱,此賊自投山澗中溺死,其屍已腐,不可識認。因有他所穿金甲在山澗邊,以此為信。』魯惠沈吟道:『據愚生看來,此賊恐還未死。』狄公點頭道:『吾亦疑之,但今無可蹤跡。

  且賊眾已或殺或降,即使賊首逃脫,亦孤掌難鳴,故姑寬追捕耳。』魯惠道:『然雖如此,擒賊必擒其主。愚聞此賊巢穴向在大理府,今若逃至彼處,嘯聚諸蠻,重複作亂,亦大可懮。還宜覓一鄉導,遣兵直窮其穴為是。』正議間,忽報昌團練稟事。狄公召進,問有何事?昌期道:『其事甚奇,卑職審問逃回人口,內有一人自稱是上林知縣魯翔。』魯惠聽說,大驚道:『不信有這事!』狄公亦驚道:『魯知縣已死,文恁現據,如何還在?既如此,前日死的是誰?』昌期道:『據他說,死的是家人沈忠。當日為路途艱險,假扮客商而行。因沈忠少年精壯,令其跨刀防護,文恁也托他收藏。不意路遇賊兵,見沈忠跨刀,疑是兵丁,即行殺死。餘人皆被擄去,今始得歸還。有同被擄的接官衙役,口供亦同。卑職雖與魯翔同鄉,向未識面,不知真偽,伏候憲裁。』狄公道:『這不難,今魯參軍現在此,教他去識認便了。』昌期道:『他又說有機密事,要面稟大人。   卑職現帶他在轅門伺候。』狄公即命喚進。魯惠仔細一看,果然是父親魯翔,此時也顧不得狄公在上,便奔下堂來,抱住大哭。魯翔見了兒子,也相抱而哭。狄公叫左右勸住,細問來歷。

  魯翔備言前事,與昌期所述一般。又云:『儂智高查問被擄人口中有文人秀士及有職官員,即授偽爵。知縣不肯失身,改易名姓,甘為俘囚。』狄公道:『被擄不失身,具見有守。』又問:『有何機密事要說?』魯翔道:『儂賊戰敗,我軍獲其金甲於山澗之側,誤認彼已死。不知此賊解甲脫逃,現在大理府中,復謀為亂。知縣在賊中深知備細。今其降將,實知其事。大人可即用為鄉導,速除亂本,勿遺後患。』狄公聽了,回顧魯惠道:『果不出參軍所料。參軍真智士,而尊父實忠臣也!』

  遂傳令遣兵發將,星夜至大理府,務要追擒賊首儂智高。其降將姑免前此知而不首之罪,使為鄉導自贖。一面令昌期回柳州任所,將前所立魯翔墓碑仆倒;一面撥公館與魯翔父子安歇。

  魯翔謝了狄公,與魯惠至公館。此時魯惠喜出望外,正是:

  樹欲靜而風忽寧,子欲養而親仍在。
  終天懮恨一朝舒,數載哀情今日快。

  當下家人吳成也叩頭稱賀。少頃,昌期也來賀喜,說起聯姻的事,魯翔歡喜拜謝。昌期別過,自回柳州任所去了。魯家父子相聚,各述別後之事。魯翔聞家鄉又寇警,不知家眷如何?又聞幼子不育,楚娘出家,未免喜中一懮。

  過了幾日,那發去大理府的兵將,果然追獲依智高解赴軍前。狄公斬其首級,馳送京師獻捷,表奏魯翔被擄不屈,更探得賊中情事來報,其功足錄;魯惠孝行可嘉,才識堪用。敘功本上,又高標昌期名字。不一日,聖旨倒下:狄青加昇樞密副使,班師回京;魯翔加三級,改選京府大守;魯惠賜進士第,除授中書舍人;昌期昇任山西指揮使。各准休沐一年,然後供職。

  恩命既頒,狄公即擇日興師,恰有邸報報到:朝廷因貝州妖人未平,特命潞國公文彥博督師征討去了。狄公對魯翔道:『文潞公老成練達,旌旗所指,小丑必滅。賢喬梓與昌指揮使既奉旨休沐,可即同歸。返旆之日,潞公當已奏捷矣。』魯翔大喜,即與魯惠辭謝狄公,至柳州昌期任所,商議欲先教魯惠與月仙小姐成婚,以便同行。魯惠哭道:『母親存亡未卜,為子的豈忍先自婚娶!』魯翔見他孝思誠至,不忍強他。遂別了昌期,主僕三人起身先行。昌期領了家眷,隨後進發。魯翔等慢慢行至半途,早聞貝州妖賊被文潞公剿滅,河北一路已平,即趲程前進。魯惠此時巴不得一翅飛到貝州,看母親下落。正是:

  已喜父從天外得,還愁母向室中悲。

  話分兩頭,且說石氏夫人自兒子去後,日夜懸望,不意妖人王則勾結妖黨,據城而叛。那王則原是州裡的衙役,因州官減兵糧,激變軍心,他便恃著妻子胡永兒、丈母聖姑姑的妖術,乘機作亂。據城之後,縱兵丁打糧三日,城中男婦,一時驚竄。

  且喜這班妖人,都奉什麼天書道法的,凡係道觀,不許兵丁混入。因此男婦都望著道觀中躲避。那些道士道姑,又恐惹禍,認得的便留了幾個,不認得的一概推出。當下石氏值此大亂,只得棄了家業,與僮僕婦女輩一齊逃奔。恰遇兵丁沖過,石氏隨著眾人避入小巷。及至兵丁過了,回看僮婦輩都已失散。

  獨自一個,一頭哭,一頭走,見有一般逃難的婦女說道:『前面女貞觀中可避。』石氏隨行逐隊,奔至觀前,只見個老道姑正在那裡關門。石氏先挨身而入,眾婦齊欲挨入。道姑嚷道:『我這裡躲的人多了,安著你們不下!』眾婦哪裡肯去。

  道姑道不由分說,竟把門關上。只有石氏先挨在裡面,抵死不肯出去。道姑道:『你要住,也須問我觀主肯不肯?』石氏道:『我自去拜求你觀主。』便隨著老道姑走進法堂。果然先有許多避難的女人,東一堆西一簇地住著。法堂中間,有一少年美貌的道姑端坐在雲牀上,望之儼如仙子。石氏方欲上前叩求,仔細一看,呀!那道姑不是別人,卻就是咸氏楚娘。原來此觀即清修院,楚娘自被石氏逼逐至此出家,眾道姑見她聰明能事,因遂推她為主,每事要請問她。不想石氏今日恰好避將入來,與她劈面相逢,好生慚愧。看官,你道當初石氏把她恁般逼逐,如今倒來相投,若楚娘是個沒器量的,就要做出許多報復的光景來了。哪曉楚娘溫厚性成,平日只感夫主之恩,公子之德,並不記夫人之怨。那日見石氏避難而來,忙下雲牀拜見,婉言問慰。石氏告以相投之意,楚娘欣然款留。石氏倒甚不過意。有詞為證:

  逢狹路,無生路,夫人此日心驚怖。舊仇若報命難全,追悔從前予太妒。求遮護,蒙遮護,何意賢卿不記過?冤家今變作恩人,服彼汪洋真大度!

  三日後,外面打糧的兵已定,觀中避難婦女漸皆歸去。石氏也想歸家,不料家中因沒人看守,竟被兵丁佔住,無家可歸。

  親戚亦俱逃散,無可投奔。石氏號啕大哭。楚娘再三勸道:『夫人且住在此,安心靜待,不必過傷!』石氏感謝,權且住下。不意妖人聞各道觀俱容留閑人在內躲避,出示禁約。兵丁借此為由,不時敲門打戶的來查問。眾道姑怕事,都勸楚娘打發石氏出去。石氏十分著急,楚娘心生一計,教石氏換了道裝,也扮作道姑,掩人耳目。然雖如此,到底懷著鬼胎。卻喜妖母聖姑姑是極奉九天玄女的,一日偶從觀前經過,見有玄女聖像,下車瞻禮。因發告示一道,張掛觀門,不許閑人混擾。多虧這機緣,觀中沒人打攪,不但石氏得安心借住,連楚娘也得清淨焚修。正是:

  魔頭化作好星辰,霜雪叢中一線春。
  豈是妖狐能護法,只因天相吉人身。

  石氏借住觀中,並丈夫靈座亦設在觀中,日夕拜禱,願孩兒魯惠路途安穩,早得還鄉。楚娘亦不時禱告。直至五年之後,文潞公統兵前來,方滅了妖賊,恢復城池。破城之日,即出榜安民,城中安堵。此時石氏意欲歸家,奈房屋被亂兵作踐了幾年,甚費修理,婢僕又都散失,難以獨居。只得仍住觀中,候魯惠回來計議。

  卻說魯家主僕三人,星夜趕回貝州。但見一路荒煙衰草,人跡甚稀,確是亂離後的景象,不勝傷感。到得家中,僅存敗壁頹垣,並沒個人影。欲向鄰里問信,亦無一人在者。魯惠見這光景,只道母親凶多吉少,放聲大哭。魯翔道:『且莫哭,你說楚娘在什麼道觀中出家,今不知還在否?若彼還在,必知我家消息,何不往問之 !』魯惠依命,遂一齊奔至清修院來。

  那日恰值下元令節,楚娘在觀中設齋追薦夫主,正與石氏在靈座前拜祭。忽叩門聲甚急,老道姑開了門。魯翔先入,石氏看見,吃了一驚,大叫道:『活鬼出現了!』舉步欲奔,卻早嚇倒在地。還是楚娘有些膽識,把手中拂子指著魯翔道:『老爺陰靈不泯,當早生天界,不必白日現形,以示怪異。』魯翔道:『哪裡說起,我是活人。』隨後惠魯、吳成也到。魯惠見母親在此,方纔大喜,忙上前扶起道:『母親勿驚,孩兒在此。父親已生還。前日凶信,乃訛傳耳!』石氏與楚娘聽說,纔定了心神。四人相對大哭。哭罷,即撤去靈座,各訴別後之事,轉悲為喜。眾道姑莫不嘖嘖稱異。正是:

  只道陰魂顯聖,誰料真身復還。
  豈比鶴歸華表,宛如鳳返丹山。

  魯翔收拾住房,重買婢僕,多將金帛酬謝道姑,接取夫人歸家,並欲接楚娘回去。楚娘不肯道:『我今已入玄門,豈可復歸繡閣。』石氏道:『當初都是我不明道理,致你身入玄門。

  五年以來,反蒙你許多看顧,使我愧悔無及。今日正該同享榮華,你若不肯同去,我又何顏獨歸!』魯翔道:『夫人既如此說,你不可推卻。』魯惠又再三敦請,楚娘方允諾,拜了神像,謝了道伴,改裝同歸。自此石氏厚待楚娘,不似前番妒忌了。

  過了幾日,昌期家眷亦歸。魯翔擇吉行禮,迎娶月仙小姐與魯惠成婚。昌家奩具之豐,魯家花燭之盛,自不必說。合巹後,魯惠細覷仙姿,真個似玉如花。月仙見魯惠紫袍紗帽,神采煥發,比前身穿縞素、面帶愁容時,又大不同。二人你貪我悅,雙雙同入羅幃,枕邊敘起昔年題詩寫扇之事,愈相敬愛。

  此夜恩情,十分美滿。正是:

  歡聯雙玉,喜見三星。昔日重泉有淚,未暇求凰;今朝風樹無悲,欣然跨鳳。向者贈詩,已識天朝昇孝秀;茲焉應讖。

  果然帝裡達聲名。淑女主蘋蘩,慶與椿庭並永;佳人締蘿蔦,樂偕萱樹俱深。枝稱連理正相宜,結綰同心真不爽。

  不說魯惠夫妻恩愛,且說楚娘出家過了一番,今雖復歸,塵心已淨,凡事都看得恬淡了。只有亡兒魯意,時常動念。那裹屍剩下的半條白鳳裙,一向留著,每每對之墮淚。一日因昌家有人來問候小姐,說起昌期身邊有個寵婢懷孕,前夜已生一子,老夫婦兩個甚是歡喜。楚娘聞知,又觸動了思念亡兒的念頭,便取出那半條鳳裙來看了流涕。正悲傷間,適月仙進房來閑話,楚娘拭淚相迎。月仙一見此裙,即取來細細展玩,口中嗟呀不已,問道:『這半條裙是哪裡來的?』楚娘道:『原是我自穿的。七年前裂下半條,裹了亡兒去,留此半條以為記憶。』

  月仙聽說,連聲道奇。楚娘道:『有何奇處?』月仙道:『我也有半條,恰好與此一樣的。』便叫丫鬟快去取來看。少頃取至,楚娘展開細看,好生驚訝。再把那半條來一配,恰正是一條。大驚道:『這分明就是我裹兒的,如何卻在小姐處?』月仙道:『便是有這些奇處!』楚娘道:『此必當日掩埋亡兒之時,被人偷此半裙去賣,因而宅上賣得!』月仙搖頭道:『我家買的,正不獨一裙!』楚娘道:『還有何物?』月仙沈吟半晌,問道:『當時小叔死了,拿去何處掩埋的?』楚娘道:『著吳成拿去義壇上掩埋的。』月仙道:『二娘可曾自去看埋?』楚娘道:『我那時生產未滿月,不便出門。大公子亦不忍去看,只著吳成送去。又值這日星辰不利,不曾埋,放在壇上人家屋後。明日去埋時,那壇上人已替我家埋好了。』月仙義問道:『這壇上埋人的,可是叫劉二?』楚娘想了一想道:『記得當初吳成來回覆,正說是什麼劉二。小姐問他則什?』月仙聽罷,拍掌道:『奇哉,奇哉!如此說起來,莫非小叔竟不曾死!』

  楚娘大驚道:『如何不曾死?』月仙道:『不瞞二娘說,我那幼弟似兒,實非我父母所生。當初母親未至爹爹任所之時,有個常來走動的趙婆,抱一個兩三月的小孩子來,說是義壇上人劉二所生,因無力養育,要賣與人。母親見他生得清秀,自己又無子,遂將錢十五貫買了,取名似兒,僱個乳娘領著,攜至爹爹任所。爹爹甚喜之,竟如親生一般。今年正是七歲,且自聰明可愛,這半條鳳裙就是裹那孩子來的。因我愛這鳳兒繡得好,故留我處。今裙既係二娘之物,孩子又從劉二處來,莫非我家的似兒就是你的親兒麼?』楚娘聽言,半信半疑道:『想劉二當初只為要偷這半條裙,故不等我家人去看埋,竟先埋了。如今裙使是我的,孩子或者原是他的也未可知。』月仙道:『二娘勿疑,此子必非劉二所生!只看他相貌與我相公無二,若非兄弟,何相像至此。但不知既死如何復生?此中必更有故。今只喚那劉二與趙婆來問,便知端的。』楚娘道:『說得是!』

  遂把這話述向魯翔與夫人聽了,月仙也對魯惠說知,俱各驚異。

  忙令吳成去喚劉二,月仙亦傳諭家人季信要喚那趙婆。次日,季信回覆:『趙婆已死。』吳成卻尋得劉二來。魯翔、魯惠細細問之,果然那昌家公子,就是魯家公子重活轉來的。

  看官聽說:一個未滿月的孩子,出痘死了,如何又會活?

  即使活了,那劉二怎不來魯衙報喜討賞,卻把去賣與人?原來其中有個緣故。凡痘花都要避風,偏有一種名』紫金痘』者,倒要透風。若透了些風,便漿滿氣足,不藥而愈,若只藏他在暖房,風縫不透,反弄壞了。這種奇痘出的也少,就有出的,醫人也不識。昔有神醫叫做周廣,能識此痘,可惜不曾明白傳示後人,所以人多未曉。當日魯意出的,正是此種痘,被醫生誤事,只顧教他避風,弄得昏暈了去。倒虧這一昏暈,人只道他已死,把蒲包包了,拿去義壇上,又不便埋,放在劉二屋後,那時的風,卻也透得爽利了。到晚間,劉二忽聞屋後孩子哭聲,嚇了一跳,急呼老婆同去看,只見蒲包在那裡動。解開看時,那孩子已活。大家都道奇怪。劉二叫老婆抱起,正待要去報知魯衙,恰值他相識的趙媒婆走來,說知其故。趙婆說:『吾聞獸家大夫人妒忌,此兒是小夫人所生,原是要他死不要他活的。

  今若抱去還他,不討得好,反斷送了孩子。不如瞞著魯家,待我替你另尋個好人家撫養去,倒賺得幾貫錢。』劉二依言,把孩子付老婆乳哺,一面將空蒲包埋了,瞞過吳成。隔了月餘,孩子痘花平復,越長得清秀了。趙婆曉得昌衙夫人無子,遂把此子仍用繡裙裹去,只說是劉二養的,賣與昌家,得錢十五貫,自取了五貫,把十貫與了劉二。後來趙婆已死,劉二也移居城外。

  不想今日被吳成尋著,扯來見主人質問此事。劉二料瞞不過,只得把前後事情,備細說出。舉家歡詫。魯翔倒又把五貫錢,賞了劉二去。隨即取了這兩半幅裙,同著魯惠,往見昌期,備言前事。昌期驚嘆道:『死而復生,離而又合,千古奇事。不意多見於君家父子兄弟之間,真可慶幸。』遂入內與夫人說知,呼似兒出堂拜見。

  卻說這似兒年雖幼稚,性極穎悟,向並不知自己是螟蛉子。近因昌期生了個幼兒,家人們私語道:『此纔是真公子,不是假公子了。』這句話落在似兒耳中,不覺驚疑,想道:『我既是假公子,我的真父母何在。』又想:『姐夫魯惠千里奔喪,卻遇生父。不知我亦有父母重逢之日否?』正疑想間,忽聞昌期叫他出去拜見親爹,又聞說姐夫的父親就是我的父親,大驚大喜,忙奔出堂,望著魯翔便拜。魯翔抱他起來,坐於膝上,仔細一看,果然與大兒魯惠面龐相像。魯惠向在昌衙時,曾見過似兒,無心中不道他與己同貌,今日細看,方知酷肖。

  父子兄弟,意外重逢,好不歡喜。昌期設宴慶賀。宴罷,便叫把轎來送似兒歸去。魯翔道:『久蒙撫育,不忍遽去。今暫領歸拜母,仍當趨侍左右。』昌期笑道:『令郎久離膝下,今日正當珠還合浦,豈可復使鄭六生兒盛九當乎!』魯翔聽說也笑起來,遂命似兒拜謝了恩父恩母,領歸家中。楚娘見了,又喜又悲,一時哭笑都有。石氏也撫摩歡喜。月仙道:『二娘,你看他兄弟二人,可不是一般面貌麼?我昔年曾題一詞,末云:「疑是一爹娘,偶然拆雁行。」不想竟猜著了。』眾人聽說,盡皆稱異。正是:奇情種種,怪事咄咄。塚中非父,不難將李代桃;包內無兒,幻在以虛作實。偶然道著拆雁詞,猜得如神;忽地相遭半鳳裙,湊來恰一。嫂子就是姐姐,親外加親;姊丈竟是哥哥,戚上添戚。幼弟莫非小叔,月仙向本生疑;舅爺與我同胞,魯惠今纔省得。再來轉世未為奇,暗裡回生料不出。

  當日大排喜筵,閤家稱賀。自此似兒仍名魯意,原常到昌家來往。

  至明年,魯昌二家,各攜家眷赴任。魯翔做了三年官,即上表乞休,悠遊林下,訓課幼子。魯惠以狄公薦,累遷至龍圖閣待制,母妻俱膺封誥。魯意勤學孝弟,有阿兄之風,年十六即成進土,聯姻貴室,後來功名顯達。楚娘亦受榮封。昌期官至經略,以軍功子孫世襲指揮使,與魯家世為姻好。

  這段話,親能見子之榮,子能侍親之老,孝子之情大慰。

  《詩經.南陔》之篇,乃孝子思養父母而作。其文偶闕,後來束析日雖有補亡之詩,然但補其文,未能補其情。今請以此補之,故名之曰『補陔闕』。

  ↑返回頂部 第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