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之一録 (四庫全書本)/全覽3

全覽2 六藝之一録 全覽3 全覽4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五十九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三十五
  北魏太延御射碑
  徐水三源竒發齊㵼一澗東流北轉逕東山下水西有御射碑徐水又北流西屈逕南巖下水隂又有一碑徐水又隨山南轉逕東巖下水際又有一碑凡此三銘皆翼對層巖巖鄣深髙壁立霞峙石文云皇帝以太延元年十二月車駕東廵逕五危之險途覽崇岸之竦峙乃停駕路側援弓而射之飛矢踰於巖山刋石用讃元功夾碑並有層䑓二所即御射處也碑隂皆列樹碑官名水經注
  郊天壇碑
  如渾水又逕平城西郭内魏太平七年所成也城周西郭外有郊天壇壇之東側有郊天碑建興四年水經注
  勒宣時事碑
  自講武䑓西出南山山無樹木唯童阜耳即廣徳殿所在也其殿四柱兩厦堂宇綺栱圖畫竒禽異獸之像殿之西北便得焜煌堂雕楹鏤角取狀古之温室也其時帝幸龍荒㳺鸞朔北南秦王仇池楊難當捨蕃委誠重譯拜闕陛見之所也故殿以廣徳為名魏太平真君三年刻石樹碑勒宣時事碑頌云肅清帝道振攝四荒有蠻有戎自彼氐羌無思不服重譯稽顙恂恂南秦斂斂推亡峨峨廣徳奕奕焜煌侍中司徒東郡公崔浩之辭也碑隂題宣城公李孝伯尚書盧遐等姓名若新鏤焉水經注
  靈邱御射碑
  ⿰水自縣南流入峽謂之隘門設隘於峽以譏禁行旅歴南山髙峽隠天深溪埒谷其水沿澗西轉逕御射䑓南䑓在北阜上䑓南有御射石碑南則秀鄣分霄層巖刺天積石之峻壁立直上車駕沿革每出逰藝焉水經注
  孝文北廵碑
  右魏孝文北廵碑云太和二十一年脩省方之典北臨舊京又云渉西河出平陽斜順唐逵指逰咸櫟路邇龍門遂紆雕軒按後魏本紀是嵗正月乙巳北廵二月次太原至平城四月幸龍門以太牢祭大禹遂幸長安汎渭浮河乃東歸與此碑所書皆合也碑無題首故依本紀為北廵碑也集古録
  髙祖講武碑
  西塞水出懐朔鎮東北芒中南流逕廣徳殿西山下余以太和十八年從髙祖北廵屆於隂山之講武䑓䑓之東有髙祖講武碑碑文是中書郎髙聰之辭也水經注
  冰固堂碑
  羊水又東注於如渾水亂流逕方嶺上有文明太皇太后陵陵之東北有髙祖陵二陵之南有冰固堂堂之周隅雉列榭階欄檻及扉戸梁壁椽瓦悉文石也檐前四柱採洛陽之八風谷黒石為之雕鏤隠起以金銀間雲雉有若錦焉堂之内外四側結兩石趺張青石屏風以文石為緣並隠起忠孝之容題刻貞順之名廟前鐫石為碑獸碑石在冡左右列柏四周迷禽闇日院外西側有思逺靈圖圖之西有齋堂南門表二石闕闕下斬山累結御路下望靈泉宫池皎若圓鏡矣水經注
  定鼎碑金石録作御射碑
  右魏定鼎碑景明三年建在今懐州流俗謂之定鼎碑也景明魏宣武年號也碑云定鼎遷中之十年按魏孝文以大和十七年遷都洛陽至此景明三年葢十年矣集古録
  不著撰人名氏後魏鎮逺將軍通直散騎常侍沈馥
  書宣武帝講武於洹衛之間命近臣馳射帝𤼵矢逺及里餘侍中崔光等請為銘記之其首曰定鼎遷中之十年俗因謂之定鼎碑以景明三年十月立集古録目右後魏御射碑在今懐州按北史及魏書宣武紀景明三年十月庚子帝躬御弧矢射逺及一百五十歩羣臣勒銘於射所即此碑也碑云唯魏定鼎遷中之十載又云皇上春秋一十有七據史云及孝文弔比干文皆云太和十八年遷都洛陽至景明三年葢九年矣而碑作十載恐誤又史云宣武以太和七年景明四年當年二十而碑言十有七則當以碑為據然則宣武終於延昌四年葢夀三十五嵗而史以為夀三十三者亦誤也今按禮記問天子國君之年對者皆不敢斥言魯襄公送晋侯晋侯問公年季武子對曰㑹沙隨之嵗寡君以生是也今魏人乃直書其君之年於碑豈禮也哉金石録
  右圖經稱定鼎碑在懐州衙署其題曰御射之碑以其文有定鼎遷中之十載故自昔其名如此不知定鼎遷都在孝文世而偶以文見之然字畫有法獨異於當時人所書亦見襲中國文物所致而夷俗汙陋漸革也魏書景明三年九月丁巳車駕幸鄴戊寅閱武於鄴南十月庚子帝親射逺及一百五十歩羣臣勒銘於射所甲辰車駕還宫今碑所書年月與史相合然自戊寅逮庚子為廿一日則自鄴至懐而還京師可以考次也不言幸懐温等處自是可略然既書親射勒銘不書其地乃繼文於上似御射當在鄴南然則此不當略也註云北海王詳髙祖南伐自洛北廵詳常與侍中彭城王並在輿輦陪侍左右至髙宗射之所髙宗停駕詔諸弟及侍臣皆試射逺近唯詳箭不及髙宗箭所十餘歩髙宗嘉之拊掌欣笑遂詔勒銘廣川書跋
  後魏宣武帝御射碑景明三年沈馥書有碑隂在虢州金石略
  後魏宣武帝御講碑
  延昌四年金石略 在青州寳刻叢編
  大代華嶽廟碑
  不著撰人名氏後魏鎮西將軍略陽公侍郎劉元明書大延中改立新廟以道士奉祠春祈秋報有大事則告碑以太延五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右大代華嶽碑歐陽公集古録云魏自道武天興元年議定國號羣臣欲稱代而道武不許乃仍稱魏自是之後無改國稱代之事今魏碑數數有之碑石當時所刻不應妄但史失其事耳余按崔浩傳云方士初纖奏改代為萬年浩曰昔太祖道武皇帝應期受命開拓洪業諸所制宜無不循古以始封代土後稱為魏故代魏兼用猶彼殷商葢當時國號雖稱為魏然猶不廢始封故兼稱代耳事見楊松玢談藪云金石録
  修華嶽廟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興光元年詔遣侍中遼西王常英曹尚書茍尚等重葺嶽廟二年立此碑集古録目興光二年三月立金石録
  中嶽碑
  太安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正光元年有碑隂金石略
  堯廟碑
  正光元年八月金石録 正光元年有碑隂金石略
  孝文帝弔比干文
  後魏孝文帝弔比干文其首已殘缺唯元載字可識其下云嵗御次乎閹茂望舒㑹於星紀十有四日日維甲申按爾雅云嵗在戌日閹茂又鄭康成注月令仲冬者日月㑹於星紀後魏書孝文以太和十八年十二月甲申祀比干墓親為弔文樹碑而刋之是嵗甲戌其說皆合其未嘗改元而稱元載者孝文以是嵗遷都洛陽盖以遷都之嵗言之也金石録
  文為𨽻書不著姓氏據碑稱遷中之元載北屆衛壤覩比干之墓因弔之而其額曰皇帝弔比干文然則後魏大和中孝文帝之所作也碑以太和十八年十二月立寳刻叢編
  正書太和十八年十一月今在汲縣北十五里比干墓上魏書劉芳傳髙祖遷雒路由朝歌見殷比干墓愴然悼懐為文以弔之芳為注解表上之即此文也此碑字多别搆如蔑為薨蔽為⿱菊為⿱寔為寔箕子為萁子往為住厥為⿴邅為亶顛為⿱辛為亲因為囙桴為□翺為⿰曵為电芙蓉為⿰容葩為⿱漂揺為㵱䬙慮為⿰螭為蠄裔為𧜟帶為僀訴為訢鶵為⿰瀏為⿰俯為府闔為⿴騶虞為□⿰隨為□轡為轡吸為歙闚為⿴睇為⿰不可勝紀顔氏家訓言晋宋以来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逓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為大損至梁天監之間斯風未變大同之末訛替滋生蕭子雲改易字體邵陵王頗行偽字前上為草能旁作長之類是也朝野翕然以為楷式畫虎不成多所䘮敗爾後墳籍略不可㸔北朝䘮亂之餘書迹鄙陋加以専輙造字猥拙甚於江南乃以百念為憂言反為變不用為罷追来為歸更生為蘇先人為老如此非一徧滿經傳今觀此碑則知别體之興自是當時風氣而孝文之世即已如此不待䘮亂之餘也註云追来為歸見穆子容太公碑先人為老見張猛龍碑更生為蘇今人猶用之金石文字記
  比干文碑隂
  右比干碑隂盡紀侍從羣臣官爵姓名按後魏書官氏志邱穆陵氏後改為穆氏今此碑自侍中邱目陵亮以下同姓者凡三人皆作目而元和姓纂所書與此碑正同又碑自穆崇至亮皆姓邱目陵氏姓纂亦云後改為穆而史但云姓穆者皆有闕誤金石録
  孔子廟碑
  䢴水又南逕孔子廟東廟庭有碑魏太和元年孔靈度等以舊宇毁落上求修復野王令范衆愛河中太守元真刺史咸陽公髙允表聞立碑於廟治中劉明别駕吕次父主簿向班虎荀靈龜以宣尼大聖非碑頌所稱乃立記焉云仲尼傷道不行欲北從趙鞅聞殺鳴犢遂旋車而反及其後也晋人思之於太行嶺南為之立廟盖徃時廽轅處也余按諸子書及史籍之文並言仲尼臨河而歎曰某之不濟命也夫是非太行廻轅之言也碑云魯國孔氏官於洛陽因居廟下以奉蒸嘗斯言至矣盖孔因遷山下追思聖祖故立廟存饗耳其猶劉累遷魯立堯祠於山矣非謂㢠轅於此也水經注
  右後魏孔宣尼廟記在今懐州界中文詞頗古質可喜云孔子欲北從趙鞅聞殺鳴犢遂旋車而返及其没也晋人思之於太行嶺南為之立廟焉記太和元年立其額又有延興四年太上皇帝祭孔子文者孝文之父獻文帝也金石録
  不著書撰人名氏初孔子北適趙聞鳴犢見殺而還晋人思之立廟於其地後魏太和中懐州刺史如清龍使河内太守逹頭素和増葺立記又有延興四年祭文稱太上皇帝告宣尼之靈者獻文帝也集古録目
  李仲璇修孔子廟碑
  右魯孔子廟碑後魏北齊時書多若此筆畫不甚佳然亦不俗而徃徃相類疑其一時所尚當自有法又其㸃畫多異故録之以偹廣覽集古録
  李仲璇為兖州都督修孔廟建碑事在興和三年史官稱之是時髙歡與宇文泰方確鬬關洛而東魏又當遷都之際仲璇能改修孔廟尚文儒賢矣碑正書時作篆筆間以分𨽻其形容竒怪攷古書法大小篆謂之篆東漢諸碑减篆筆有批法者謂之𨽻以篆筆作𨽻者謂之八分亦謂之𨽻正書謂之今𨽻亦謂之楷然則如此碑篆耶分耶古今𨽻耶石墨鐫華
  李仲璇東魏世家當中原雲擾知尊孔子能修繕廟庭先是宫牛阻嶮又能以威惠歸伏史稱所歴並著清勤是且具有文武焉碑不著書者姓名猶存古意雖筆力勁駿如偏面驕嘶又如辮髪章甫殊俗揖讓江式書表云皇魏承百王之季世易風移文字改變篆形錯謬𨽻體失真俗學鄙習復加虗造以意為疑炫惑於時不獨正其偏傍正為此等書發耳唐景龍觀鐘銘源出於此少劑以雅馴便勝金石史
  興和三年十二月今在曲阜縣廟中按魏書李仲璇傳除車騎大將軍兖州刺史仲璇以孔子廟墻宇頗有頽毁遂修改焉即此碑也其文一行之中有篆有分有𨽻有草雜亂無倫而論者以為竒然則作詩者亦當一句騷一句漢魏一句選一句律而後為竒也此愚之所不解也引禮記梁木其摧作良木尤誤金石文字記
  太公吕望碑
  穆子容撰正書武定八年四月今在汲縣西北三十里太公廟北史言子容少好學無所不覽求天下書逢即寫録所得萬餘卷魏末為兼通直散騎常侍聘梁齊受禪卒於司農卿金石文字記
  升仙太子碑
  王子晉碑延昌四年十月立金石録
  梁雅文在西京金石略
  明元密皇后杜氏碑
  真君元年明元密皇后杜氏葬崞山立寢廟於崞山建碑頌徳魏書皇后傳
  保大后碑
  和平元年文成乳母常氏乳帝有劬勞保䕶之功尊為保大后葬磨笄山樹碑頌北史后妃傳
  文成太后碑
  太和五年起作夀陵刋石立碑頌太后功徳太后立文宣王廟於長安又立思燕佛圖於龍城皆刋石立碑魏書文成皇后紀
  郭太妃碑
  正光三年四月金石録
  盧魯元碑
  盧魯元於真君三年卒帝甚惜之葬於崞山為建碑闕北史
  衞操碑
  衞操字徳元立碑於大䢴城南以頌功徳皇興初維州别駕叚榮於大䢴掘得此碑文魏書衞操傳
  穆崇碑
  髙祖追崇勲令著作郎韓顯宗與崇子真撰定碑文建於白登山魏書穆崇傳
  大鴻臚卿鄭𦙍伯碑
  右後魏鄭𦙍伯碑元和姓纂載滎陽鄭氏云曄生七子曰白麟小白叔夜洞林歸藏連山幼麟號七房鄭氏𦙍伯小白子也按後魏書幼麟傳云父曄生六子又云幼麟五兄長白麟次小白次洞林次叔夜次連山而無歸藏其次第亦不同又姓纂云小白名茂而史云幼麟名義疑自白麟以降皆其字也據碑與姓纂皆云𦙍伯仕至大鴻臚卿而史言少卿者誤矣金石録
  太尉于烈碑
  右後魏太尉于烈碑云初以功臣子起家為中散轉屯田給事中内都幢將遷左衞將軍而後魏書列傳云少拜羽林中郎將以本官行秦雍二州事遷司衞監以碑考之烈皆未嘗為此官又其父洛㧞為黄龍鎮都大將而曰和龍烈為屯田給事而曰給納卒年六十七而曰六十五者皆史之誤又按烈始封昌國子改鉅鹿公按烈祖栗磾嘗假封新安公後賜爵新城男疑此亦假封也又改洛陽侯進封聊城縣開國子再進為開國伯開國侯其卒追封為鉅鹿郡開國公盖當時之制如此魏書官氏志不載皆莫可攷金石録
  鄭羲碑
  右後魏鄭羲碑魏史列傳與此碑皆云羲滎陽開封人碑又云歸葬於滎陽石門東十三里三皇山之陽而碑乃在今莱州南山上磨厓刻之盖道昭嘗為光州刺史即今莱州也故刻其父碑於兹山余守是州嘗與僚屬登山徘徊碑下久之傳云羲卒尚書奏諡曰宣詔以羲雖宿有文業而治闕亷清改諡為文靈今碑首題曰滎陽鄭文公之碑其末又云加謚曰文傳載賜謚詔書甚詳不應差誤而碑當時所立必不敢諱其一字皆莫可知也已金石録
  鄭羲上碑
  右鄭羲上碑初余為莱州得羲碑於州之南山其末有云上碑在直南二十里天柱山之陽此下碑也因遣人訪求在膠水縣界中遂模得之羲之葬榮陽其子道昭永平中為光州刺史為其父磨崖石刻二碑焉按地里書後魏皇興四年分青州置光州鎮領東莱郡隋文帝時罷郡仍改光州為莱州云金石録
  車騎大將軍邢巒碑
  右後魏邢巒碑云巒字山賓而史作洪賓其為梁州刺史碑云徴為都官尚書而史作度支後改為五兵尚書而史不載又巒為崔亮所糾據碑言戎軍既班猶以在州之誣遭禁一期而史以謂元暉髙肇為巒申釋故得不坐者非也金石録
  巒字山賔碑以延昌三年甲午十月建復齋碑録
  淮陽太守梁鑒碑 延昌四年十月金石録
  齊兖二州刺史傅公碑 孝明熈平元年十二月金石録劉使君徳化頌并碑隂 熈平三年十一月金石録兖州刺史元匡碑 熈平中立金石録金石略作元康
  瀛州刺史孫惠蔚墓誌
  神龜年五月金石録
  後魏安東將軍孫公墓誌其名字鄉里年夀皆不載獨其末載贈官制書云故安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𬃷强縣開國男孫蔚知其名蔚又云歸葬於武邑遂知其為武邑人也按後魏書儒林傳有孫惠蔚其所書事迹與誌皆合傳云先單名蔚正始中侍講禁内夜論佛經有惬帝㫖詔使加惠號惠蔚法師焉金石録
  兖州賈使君碑 神龜二年四月金石録 金石略云賈思伯碑在西京後魏定州刺史崔亮頌
  不著書撰人名氏其額曰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頌使君名亮字敬儒齊國磐陽人長史馮時等立此碑碑石漫滅亡其年月集古録目
  右後魏崔亮碑題云魏鎮北將軍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頌盖亮嘗為定州既去郡人立此碑頌徳耳其間載亮所歴官甚詳與北史及後魏書列傳多合惟其自定州歸朝歴殿中都官吏部三尚書而傳但言自殿中遷吏部耳亮以正光二年卒而碑神龜三年建在亮卒前故自為侍中以後事碑皆不及載也金石録
  司空元暉碑
  正光三年四月 右後魏元暉碑據後魏書列傳云暉鎮西將軍忠子而北史以為忠弟徳之子今以碑考之北史是也又碑云孝文時為主客郎中而魏史言世宗即位拜此官碑云神龜二年卒而史言元年卒者亦非是其餘遷拜次第時有不同不盡録也金石録
  兖州太守張猛龍碑
  正光三年正月有碑隂金石録
  猛龍為魯郡太守郡人立碑而頌之正書虬健已開歐虞之門戸碑首正書大字十二尤險勁又蘭臺之所自出也猛龍不見史冊據碑諱猛龍字神⿴而金石録有劉乾碑諱乾字天魏人名字如此亦異矣石墨鐫華
  張猛龍碑是龍為魯郡太守郡人頌其功徳者也其文無足言者其書律以晉法雖少藴藉而結體錯綜之妙使以劑唐足脫一代方整之累歐顔諸公便可入山隂之室矣然此碑却落險峻又未証晉果何也當由筆與歐顔異耳至若蘇黄少變又少别趣書道之難如此然知者鮮矣猛龍字神⿴按⿴呼骨切日出氣也其名字險怪不雅馴濫觴於詩亦爾不特書也金石史
  行書今在曲阜縣孔子廟其隂書陽原縣義士州主簿王人生造頌文多剥缺金石文字記
  望都令侯宗碑 正光三年四月金石録
  侍中廣平穆王碑 俗云陵家碑太昌元年西京金石略范陽王誨碑
  太昌九年十二月 右後魏范陽王碑云王諱誨髙祖孝文皇帝之孫太師武穆王之子今世所傳後魏書北史孝文諸子列傳皆文字脫落不完惟孝明紀載孝昌二年封廣平王懐庻長子誨為范陽王以此知其為懐子據碑云懐諡武穆而傳作文穆者誤也誨仕至僕射為爾朱兆所殺事見莊帝本紀金石録
  賀拔岳碑
  永熈三年正月 右後魏賀拔岳碑岳當時名將也北史及後魏書皆有傳初為爾朱榮親將其後齊神武使侯穆陳說害之爾朱榮凶殘狂悖盖魏之莽卓也而此碑乃以為圖伊霍之舉豈不可笑也哉然魏收為魏史受榮子文略之賂亦以榮比韓彭伊霍乃知貪鄙無知之徒世不乏人也按莊帝諸書皆作孝莊而此碑獨作莊疑書碑者之誤金石録
  不著書撰人名氏拔岳桑乾馬邑人也後魏末為雍州刺史都督三雍二華二十州諸軍事諡曰武壯碑以永熈三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兖州刺史羊使君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君名缺不可見而有其字靈引太山平陽人也為京兆王愉長史愉將反君不從見殺詔贈兖州刺史諡曰威碑以熈平二年集古録目
  僧㑹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僧㑹名集安定朝那人碑缺亡其姓仕後魏至衛大將軍贈侍中司空碑以正光四年集古録目
  斛斯疋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疋字貸敦河南洛陽人仕後魏至驃騎大將軍贈侍中司徒諡武昭碑以永熈二年集古録目
  征東將軍景宣碑
  大統十年七月初二日甲申建復齋碑録 西魏征東將軍景宣碑石已破剥失其姓字其額云大魏持節征征下缺碑云君名景宣宣下又缺又云拜持節征東將軍南陽太太下又缺當是持節征東南陽太守故南陽立此碑也集古後録
  後魏張善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善字碑缺趙郡平棘人隠居學佛老之說召拜輔國將軍辭而不受碑以太延四年集占録目
  中山太守常通碑
  在定州府城西北三里訪碑録
  元成碑
  在祁州深澤縣墳側正始五年訪碑録
  鎮東將軍劉乾碑
  右魏鎮東將軍劉乾碑云君諱乾字天自晉遷而南典章文物掃地而盡至於名字書畫皆一出其私意而無復稽考可謂亂世矣若劉君者名乾字天豈不怪哉金石録
  汝南王碑
  右後魏汝南王碑王名恱孝文子也爾朱榮之亂奔梁梁武厚遇之立為魏王後復歸北據後魏書列傳云出帝時為大司馬卒而帝紀與北史皆言為出帝所殺盖列傳之誤而此碑亦不書者諱也金石録
  北海王詳石碣
  滱水自靈邱縣又西流南轉東屈逕北海王詳之石碣水經注
  後魏孝侯碑 天平二年東京金石略
  金鄉縣令徐公碑 景明中立濟州金石略
  章陵太守吕君碑 鄧州金石略
  司徒斛律斯公碑
  并州刺史王坦碑 絳州金石略
  車騎將軍穆祚碑 汾州金石略
  崔浩碑 興光二年華州金石略
  如君頌 字畫如後魏時人金石録
  張夫人墓誌 延昌元年十月金石録
  岐州刺史王毅墓誌 大統九年十月金石録
  祗洹碑
  平城東郭外太和中閹人宕昌公鉗耳處時立祗洹舍於東皋亭中有祗洹碑碑題大篆水經注
  韓麒麟碑
  歴城縣魏明寺中有韓公碑太和中所造也魏公曽令人遍録州界石碑言此碑詞義最善常藏一本於枕中故家人名此枕為麒麟函韓公諱麒麟酉陽雜俎
  石門銘
  右魏石門銘云此門盖漢永平中所穿自晋氏南遷斯路廢矣皇魏正始元年漢中獻地褒斜遂開假節龍驤將軍梁秦二州刺史羊祠開創舊路詔遣左校令賈三徳共成其事起四年十月訖永平二年正月畢功其餘文字尚完而其大略如此石門在漢中所謂漢永平中所穿者乃明帝時司𨽻校尉楊厥所開也厥自有碑述其事甚詳正始永平皆後魏宣武年號也集古録
  登雲峰山詩 鄭道昭撰永平四年金石録
  天柱山東碪石室銘 鄭道昭撰永平四年金石録鄭道昭哀子詩 延昌四年金石録
  松滋公興温泉頌 京兆府金石略 正書今在臨潼縣金石文字記
  龍門山碑
  魏土地記曰梁山北有龍門山大禹所鑿通孟津河口廣八十歩巖際鐫跡遺功尚存岸上并有祠廟祠前有石碑三所二碑文字紊滅不可復識一碑是太和中立水經注
  龍門山碑在山西大同府山隂縣魏孝文帝立碑隂有從臣姓名古今碑刻記
  叱閭神寳修關城銘
  右將軍西中郎將叱閭神寳銘文云維大魏神龜元年歳次戊午十一月壬午朔十日壬辰起工三十萬修治關城并作館第敬造三級浮圖按後魏書官氏志及元和姓纂有叱門氏後改為門而無叱閭氏盖其闕漏也金石録
  瑶光寺碑 宣武永平三年八月金石録
  聖㫖寺碑 永熈三年北京金石略
  崇先寺記 無年月金石録
  化政寺石窟銘
  右後魏化政寺石窟銘北史及魏書有宦者鮑嶷傳云嶷終於涇州刺史自言其先姓杞後避祻改焉今此碑題涇州刺史杞嶷造後復改從其本姓耳金石録
  三塜寺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人董興夀等造佛像於三塜寺以興和二年集古録目
  神龜造像碑
  右神龜造像碑記魏神龜三年立余所集録自隋以前碑誌皆未嘗輙棄者以其時有所取於其間也然患其文詞鄙淺又多言浮圖然獨其字畫徃徃工妙惟後魏北齊差劣而又字法多異不知其何從而得之遂與諸家相戾亦意其夷狄昧於學問而所傳訛謬耳然録之以資廣覽也此碑字畫時時遒勁尤可佳也神龜孝明年號按魏書神龜三年七月辛夘改元正光而此碑是月十五日立不知辛夘是其月何日也當俟治歴者推之集古録
  後魏桓嵩撰不著書人名氏河内縣民撰石像碑記題名者數十人三十皆稱侍佛碑以神龜三年立集古録目
  叱閭神寳造像記 神龜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邑義一千人造像記 正光五年四月金石録
  孟思文等造像碑 正光六年四月金石録
  房曇淵等造像記 莊宗永安三年十月金石録
  石像記
  不著書撰人名氏石像邑人所共造廬江太守逢榮等刻銘以興和二年集古録目
  造三級浮圖碑 太和十二年七月金石録
  御史臺雙塔頌 永熈二年金石録
  磚浮圖石盖銘
  正書嵩山㑹善寺掘地得此石盖銘曰神龜三年七月三日魏故侍中太尉公清河王薨世子元亶字子亮次子元⿰字子開奉為建七層磚浮圖一區敢用頂髪及諸雜寳上塔追誠崇誠千載弗忘謹銘函盖今存寺中元⿰當是元啟金石文字記
  庚戌教戒經幢記 裴思順造墨池編
  教戒經後魏庚戌造教戒經幢記裴思順造碑帖攷
  爾朱榮雙兎碑
  爾朱榮獵有雙兎起馬前應弦而殪三軍咸恱命立碑於其所號雙兎碑北史本傳
  孝女碑
  河東姚氏女字女勝正光中母死不勝哀遂死太守崔㳺請於塋墓立碑自為朱文表其門閭比之曹娥改其里曰上虞里墓名孝女冢北史列女傳
  五級浮圖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汲郡朝歌雍城里人張醜和等共造五級浮圖以正光二年刻石其後有比邱僧題名其古録目
  六藝之一録卷五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錄卷六十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三十六
  西魏
  雍州刺史長孫穉碑 大統五年京兆金石錄
  司空匡穆周公碑
  無名氏隸大統十三年立在縣東北十五里墓前隸
  書甚工近上已斷字存十七背螭中鑿龕佛像製刻精古真六朝遺迹也王家瑞咸陽金石遺文
  此與後周豆盧恩碑皆咸陽令王公所得視豆盧碑稍完隸書王公刻其文止缺三十三字而搨本則不可讀矣碑首題大魏故司空匡穆周公之碑銘篆書十二字宛然如新按史傳與碑畧同碑具當時贈諡而史無之史但云開皇中追贈蕭國公云石墨鐫華
  二像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題曰魏平西將軍太原太守王府君釋迦彌勒二像碑府君名備字道賓太原人嘗有遺誡使刻石立像於其墓前其子洛州長史聿始造二像立此碑集古錄目
  東魏
  東平太守劉霸碑 孝静天平元年金石錄
  相州刺史徐雅碑 天平二年二月
  不著書撰人名氏雅字安市髙平金鄉人後魏孝昌中邊城叛亂以雅為平朔戍主假輔國將軍城陷而死追贈鎮軍將軍相州刺史碑以天平二年集古錄目
  趙貴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貴南鉅鹿廮陶人仕東魏至本郡太守贈殷州刺史碑以天平二年集古錄目
  膠州刺史祖淮碑 天平三年十月
  右東魏祖淮碑云君膠州平昌安邱人也六世祖逖又云其卒贈膠州刺史按後魏永安中分青州置膠州隋開皇五年改為宻州焉金石錄
  髙翻碑
  在磁州城南門外五里村民家元象二年立碑題北齊臨清王假黄鉞碑訪碑錄
  右東魏髙翻碑翻齊獻武王歡叔父也魏書本傳云以元象中追加贈諡後題建立歳月文字殘缺惟有魏元字可辨 又云歳次己未按東魏孝静以元象二年十一月改元興和是年歳次己未此碑蓋元象二年建立也金石錄
  張烈碑 據青州圖經云元象元年
  右東魏張烈碑在今青州界中文字磨滅以事考之蓋張烈也按北史列傳烈為家誡千餘言臨終勅子姪不聴求贈但勒家誡立碣而已即此碑是也其卒葬年月殘缺不可辨傳亦不載惟青州圖經云卒于元象中云金石錄
  賈思同碑 興和二年五月
  右東魏賈思同碑思同與其兄思伯後魏書皆有傳云青州益都人今其墓乃在夀光縣而思伯之碑亡矣金石錄
  張早墓誌 興和二年十月金石錄
  張奢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殘缺尤甚奢之字及鄉里皆亡其可見者以興和三年葬耳其額曰魏故渤海太守張君碑以是又知其官爵姓氏也金石錄
  魏蘭根碑 興和四年
  右東魏魏蘭根碑按北史列傳云蘭根起家為北海王侍郎而碑云起家為奉朝請遷員外散騎侍郎碑云以在岐州之功封永興縣開國侯而史不載又史云天平初謝病以開府儀同歸本鄉武定元年薨而碑云薨于天平二年其卒也史云贈司空而碑作司徒皆當以碑為正金石錄
  瀛州刺史李公碑 武定二年二月金石錄
  樂陵太守劉公碑 武定二年二月金石錄
  安州刺史赫連栩碑 武定五年四月金石錄
  韓陵碑
  在安陽縣東北十八里東魏丞相髙歡破爾朱兆兄弟於此山下仍立碑即温子昇之詞陳尚書徐陵嘗北使鄴讀韓陵碑愛其才麗手自錄之歸陳士人問陵北朝人物如何曰唯韓陵片石可與語耳寰宇記
  冀州刺史關寶顒紀徳碑
  武定八年在平定州天下金石志
  敬君像頌 武定七年
  右東魏敬君像碑頌敬君名曦顯雋從弟碑云十世祖漢揚州刺史韶按後周書敬珍傳唐書宰相世系表皆云韶漢末為揚州刺史與此碑所書同而姓苑與元和姓纂皆作歆疑轉冩之誤又據碑顯雋乃韶十世孫而姓纂以為九世恐亦誤也金石錄
  大覺寺碑 天平四年八月
  右東魏大覺寺碑在洛陽碑隂題韓毅書據北史毅魯郡人工正書神武用為博士以教彭城景思王攸當時碑碣往往不著名氏毅以書知名故特自著之也然遺跡見於今者獨此碑爾金石錄
  大覺寺碑隂
  右大覺寺碑隂題銀青光祿大夫臣韓毅隸書蓋今楷書也庾肩吾曰隸書今之正書也張懐瓘六體書論亦云隸書者程邈造字皆真正亦曰真書自唐以前皆以楷字為𨽻至歐陽公集古録誤以八分為隸書自是舉世凡漢時石刻皆目為漢隸有一士人力主此論余嘗出漢碑數本問之何者為隸何者為八分蓋自不能分也因覧此碑毅自題為隸書故聊誌之以祛来者之惑金石錄
  造寺碑
  隸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寺後魏太武帝所造東魏天平中中軍將軍元景康重修故立此碑然不知其為何寺也集古錄目
  崇先寺記
  碑無歳月不知何時所立建此寺者隴西君君上滅一字其官為持節假撫軍將軍鎮逺將軍新野鎮將帶新野太守新野漢廣兩郡大都督今以盧辨所作九命考之撫軍將軍大都督八命鎮逺將軍諫議大夫正六命又考新野郡在漢為縣晉太康中為侯國至惠帝始分南陽立新野郡齊永泰元年魏孝文攻圍新野太守劉忌死之地入于魏唯漢廣郡求之於史無所得今南陽平氏有徐使君碑稱興和三年拜撫軍將軍南雍州刺史在漢廣置立州鎮其隂又有漢廣太守郡丞郡功曹等數人興和静帝年號此君疑亦當時人也集古後錄
  造石碑像記 天平元年十月金石錄
  造石觀音像記 武定元年平南將軍焦永安造集古錄目劉起貴造像記 武定二年十二月金石錄
  逄元彦造像記 武定二年十二月金石錄
  比邱曇妙等造像記 武定三年集古錄目
  造石像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陽翟郡防境大都督石文達等為太守敬曦造像記以武定七年集古錄目
  右東魏造石像記其碑云大魏武定七年歳次己巳武定孝静帝年號也今世所行歴譜惟龔穎運歴圖與今亳州宋退相紀年通譜為最詳而以穎所書推之武定七年歳當己巳與此碑合而武定止於八年是歳庚午東魏滅其事與東魏北齊書亦合而通譜以七年為戊辰八年為己巳又有九年為庚午而東魏滅按孝静以後魏大統十六年滅是歳庚午則知宋公所記甲子不謬惟武定不當有九年而七年不得為戊辰此其失爾蓋孝静始即位改元天平盡四年而五年正月改為元象今通譜天平止於三年以四年為元象蓋自元象以後遞差一年故以武定七年為戊辰也茍不見斯碑則運厯圖與通譜二家得失其何以決集古錄
  造石塔記
  無書撰人名氏魯郡白源寺沙門志紹村人劉志義等造西塔記東魏武定四年刻其後題名百餘人集古錄目
  任城王造浮圖記
  右任城王造浮圖記不著其名云武定四年建武定東魏孝静年號也按後魏書景穆皇帝子雲雲子澄相襲為任城王其後國絶不封其去孝静時差逺不知武定四年王任城者為誰也集古錄
  定國寺浮圖碑
  在安陽縣東魏遷鄴髙丞相以南臺為相國寺作磚浮圖極髙其文即温子昇撰寰宇記
  共城石像碑
  後魏鎮西將軍廉侯事道於汲縣置立堂宇鐫石為老子像而祀之在共城武定四年寰宇記
  征虜閻孝侯碑
  天平三年立在陽武縣寳刻叢編
  徐穆之碑
  武定元年立在南陽縣諸道石刻錄
  北周
  華嶽廟碑 天和二年十月
  右後周華嶽廟碑万紐于瑾撰趙文淵字徳本書按後周書列傳有趙文深字徳本蓋唐初之史官避髙祖諱故改為深耳万紐于瑾者唐瑾也周文帝時賜姓宇文後以于謹請與同姓更為万紐于云金石錄右周天和二年修西嶽碑趙文淵分書當南北分争之時即此文章字畫足以見其景象此古人所以擬金石之刻猶人之面貌也然是碑好事家罕收簡翁能搜之淵泉其勿輕以示人哉𤣥牘紀
  碑文万紐于瑾造趙文淵書按瑾唐瑾賜姓史稱其著碑頌數十萬言此其一也而文詞殊無超拔其稱趙文淵云雅有鍾王之則筆勢可觀宇文泰時命文淵與黎季明等刋定六體嘗至江陵書景福寺碑梁主稱之又以題牓功増封邑除郡守後雖外任每須題牓輒復追之竇臮賦云文淵孝逸獨慕前蹤至師子敬如欲登龍有宋齊之面貌無孔薄之心胸然則文淵書在當時固自知名此碑天和二年造正其書路寢等牓後也故官稱趙興郡守云碑字小變隸書時兼篆籀正與李仲璇孔廟碑同亦禇河南聖教歐陽蘭臺道因之所由出也江陵景福寺碑不知存否此則完好無一字磨泐固文淵之幸哉文淵史避唐祖諱作文深石墨鐫華
  余嘗過金天祠輒縱觀前代碑版漢碑無一存者獨後周華嶽碑如魯靈光巋然古柏下余手摩其文制作精雅洞達若鑑為万紐于瑾文趙文淵𨽻書于瑾嘗著碑頌數十萬言此文殊無可觀文淵為周書學博士書跡雅為當時所重宇文泰時命刋定六體至江陵書景福寺碑梁主稱之又以題牓功増封邑除郡守不可謂不遇也而碑字盡偭古法淺陋鄙野一見欲嘔而名動一時何耶竇臮述書賦云文深孝逸獨慕前蹤至師子敬如欲登龍有宋齊之面貌無孔薄之心胸臮避唐諱故文淵作文深當時謂文深師右軍孝逸師大令平梁後王褒入國舉朝貴胄皆師褒獨兩人負二王法二王不作古隸文淵豈獨工行草楷則固不閑于分法耶金石史
  今在華隂縣西嶽廟其結銜曰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司宗治内史臨淄縣開國公万紐于瑾造此文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縣伯大夫趙興郡守白石縣開國男南陽趙文淵字徳本奉勅書余所見碑撰人書人列名者始此其隂為唐刻華嶽精享昭應之碑而左右旁各有題名别見于後万紐于瑾者唐瑾也後周書本傳時燕公于謹勲髙望重朝野所屬白文帝言瑾學行兼修願與之同姓結為兄弟庶子孫承其緒論有益義方文帝歎異者久之賜瑾姓万紐于氏又云封姑臧縣子以平江陵功進爵為公而不言臨淄者史闕也李昶樂運傳並云臨淄公唐瑾金石文字記
  河瀆廟碑
  後周車騎大將軍王褒撰車騎大將軍趙文淵奉勅書字為𨽻體初北齊天統十六年周文帝請立四瀆廟於華山郡使郡守楊子昕營建武帝朝晉公䕶秉政廟在其封内又増修之而立此碑以天和二年十月立集古錄目
  右河瀆碑後周天和三年建内史大夫琅邪王褒字子淵造文趙興郡守趙文淵字徳本奉勅書余嘗讀楊大年談苑云千字文題勅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次韻勅字乃梁字傳冩誤耳當時帝王命令尚未稱勅至唐顯慶中始云不經鳳閣鸞臺不得稱勅勅之名始定於此按此碑及唐瑾撰華嶽廟碑皆文淵奉勅書後周距梁時未逺又隋薛道衡撰老子碑唐初虞世南撰孔子廟堂杜如晦碑歐陽詢書昭陵九成宫碑皆作奉勅如此類甚衆不獨始於顯慶大年之論非也然則唐人所謂不經鳳閣鸞臺不謂之勅者蓋言命令當由廟堂出非謂勅之名始於此也然文淵奉勅書碑而自著其字何哉金石錄
  延夀公碑 保定元年三月
  右後周延夀公碑頌云勲州刺史延夀郡開國公万紐于寔考之於史寔太師燕國公于謹子也謹後魏新安公栗磾子洛拔之後余家有洛拔子烈碑述其世系甚詳云逺祖之在幽州者世首部落隂山之北有山號万紐于者公之奕葉居其原址遂以為姓暨髙祖孝文皇帝始賜姓為于氏焉今此碑復稱万紐于者蓋後周時凡孝文賜姓者皆復改從舊云又姓纂及唐書宰相世系皆云謹洛拔五世孫也以後魏及周書考之洛拔以太安四年卒年四十五謹以正光四年為廣陽王元深長流參軍年三十一洛拔之卒距謹之為參軍蓋六十四年洛拔既早世不應後六十四年已有五世孫年三十一也以此知言謹為洛拔五世孫者蓋未可信又周書稱謹祖名安定而唐書表作子安亦莫究其孰失也金石錄
  豆盧恩碑
  史恩附兄寧傳曰永恩今據碑蓋以字行耳碑稱保定二年贈柱國大將軍涪陵郡公史稱贈少保幽冀五州等諸軍事幽州刺史諡曰敬似當以碑為正碑在咸陽恩墓前隸書令尹王家瑞求得之余摹一紙多不堪讀而王公所刻金石遺文尚存强半蓋從碑下錄之耳石墨鐫華
  八分書今在咸陽縣碑云恩字永恩今北史附見其兄豆盧寧傳但言永恩而缺其名其歴官與傳略同後半漫滅不可讀金石文字記
  柱國康國忠公王雄碑 保定四年京兆金石錄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卷六十>

  贈太保呉國武公尉遲綱碑 天和四年京兆金石錄雲州刺史胡歸德碑 天和六年十月金石錄
  儀同碑
  周元年宇文周碑今在襄陽縣民董氏家輿地碑目
  席肅公神道碑 在襄陽府保定四年輿地碑目
  折克行墓碑 在府谷縣西天下金石志
  楊忠碑 忠隋文帝父碑在象山天下金石志
  韋孝寛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孝寛字孝寛京兆杜陵人仕周至相州總管封鄖國公贈雍州牧諡曰襄碑以大象二年集古錄目
  太學生拓拔府君墓誌 保定元年十二月
  右後周太學生拓拔府君墓誌陳使周𢎞正撰云君諱吐度真魏昭成皇帝之後也夷俗以三字為名者甚衆拓拔君為書生尚仍其俗何哉蓋自魏孝文帝惡夷俗姓氏盡易之至後周一切復從舊故當時士人名字亦皆用夷語無足怪也
  同州刺史普六如忠墓誌 天和三年七月
  右普六如忠墓誌普六如忠者楊忠隋髙祖父也後魏時賜姓以誌傳攷其事皆合惟其為都督涇豳雲顯鹽靈等六州諸軍事而傳以幽為幽者蓋傳冩誤耳金石錄
  温州刺史烏丸僧修墓誌 天和七年三月
  右後周烏丸僧修墓誌僧修本姓王氏梁南城侯神念之子太尉僧辨之弟歸後周仕為温州刺史卒元和姓纂及唐史宰相世系表皆云神念父冏為䕶烏丸校尉因號烏桓王氏今墓誌乃云僧修歸周賜姓烏丸又諸書皆云神念諡壯而墓誌作莊唐表云僧修生景孝而墓誌云名祥字景孝皆當以墓誌為正也金石錄
  李調示余烏丸僧修石志曰僧修太原祁人周王之子因以建族父神念仕魏以䜛歸梁封南城壯侯又曰僧修仕文徳丰師雝府臨邊為岳陽王中兵參軍府王稱帝進開府持節荆州刺史義成郡公及執贄来朝奉璋謁帝天子以公世仕魏朝戮力梁國有命加禮異賜以强族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出牧温部方欲馳劒騎于稽秦耀樓船于淮泗天不予年此其所終始余考之烏丸本北部大姓神元世氏改為桓附入族官大統十五年文帝寶炬雖詔天和改姓者復舊然桓氏非神元所命知未嘗復也按梁書王神念太原祁人據潁川歸梁魏軍至與家屬渡江封南城縣侯其後諡曰壯神念死子僧辨以兵興梁胙荆州然則烏丸在梁為王氏而壯侯蓋神念諡也今考梁書南史太清記周書皆不錄僧修事其在神念僧辨傳中亦不稱僧修史家之闕如此其為壯侯則又誤矣梁元帝封湘東王太清元年持節荆雝九州然志謂雝府即世祖也諸書亦不錄世祖為岳陽王至江陵陷而僧修入周其曰奉璋謁帝則周武也僧修賜氏烏丸蓋非魏舊姓今姓皆不著烏桓别姓然誤謬相襲可勝考耶或曰周天和六年其後為建徳今志乃書七年三月堋於武鄉何也余以長歴推之天和七年太歳直辛夘其三月癸夘朔則丙午者四日也其月丙辰改元建徳蓋十四日矣葬之四日改元志與史不差可得据也廣川書跋
  黄羅刹碑以下二碑皆唐初立以其皆北周時人今附於北周唐秦王府學士虞世南撰不著書人名氏羅刹東郡胙縣人周末尉遲逈兵起羅刹聚衆撃之授碑缺軍總管碑以武徳八年十月立集古錄目
  右後周黄羅刹碑虞世南撰羅刹仕周為行軍總管其子君漢唐初為將有功武徳中為父追立此碑按後魏元义本名夜义弟元刹本名羅刹元樹遺公卿書譏詆以謂夜义羅刹皆鬼名也今羅刹周人去魏不逺猶以為名何哉金石錄
  大宗伯唐瑾碑
  唐于志寧撰歐陽詢正書瑾以後周天和四年薨貞觀中其孫皎所立復齋碑錄
  右後周唐瑾碑以後周書及北史列傳校之首尾皆牴牾不合傳云字附璘而碑云字子玉傳云始任為尚書員外郎而碑云釋褐員外散騎侍郎傳云初封姑臧縣子而碑云永昌子傳云為吏部尚書父憂去職尋起令視事而碑云為周太祖記室其年丁武公憂起復太子舍人傳云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臨淄伯轉吏部尚書于謹伐江陵以為元帥府長史而據碑為吏部尚書皆在為驃騎開府及元帥長史已前又其改封臨淄伯蓋為龍驤將軍時而其為開府乃進爵為公傳云六官建授禮部中大夫而碑云授宗伯傳云出為蔡州刺史歴柘州硤州轉荆州總管府長史入為吏部中大夫歴御正納言中大夫久之除司宗中大夫兼内史卒于位而碑云先為柘州刺史乃遷蔡州授司宗御正納言又轉荆州總管尋遷小宗伯乃薨其遷拜次第不同如此又傳云瑾嘗為户部尚書硤州刺史吏部中大夫今據碑皆未嘗拜而柘州碑作招碑云瑾嘗為黄門侍郎又為散騎常侍尋領大著作修國史及起居注又為侍中傳皆不載其卒也傳云贈小宗伯而碑云贈華州刺史傳云諡曰方而碑云諡曰懿碑于志寧撰貞觀中其孫皎所立後周書北史皆唐初修距瑾之卒歳月未逺而顛倒錯繆如此然其官爵名字子孫不應有誤皆當以碑為據也金石錄
  故儀同陳毅志
  保定三年癸未十二月辛夘朔十九日癸酉立復齋碑錄
  後周立秦始皇碑
  大象二年立在不夜城即今文登縣訪碑錄
  大像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碑文為對偶述事不明又但稱延夀公而無姓名今以北史考之周大象二年尉遲迥起兵于鄴分遣部將所在攻下城邑東郡太守延夀
  公于仲文棄郡奔關中拜大將軍還撃迥軍取梁郡敗其將檀讓於武城破席毗羅於金鄉與此碑同蓋仲文紀功碑也大象二年集古錄目
  右周大像碑宇文氏之事迹無足采者惟其字畫不俗亦有取焉玩物以忘憂者惟怪竒變態真偽相雜使覽者自擇則可以忘倦焉故余於集古所收者博矣集古錄
  于寔靈塔頌
  不著書撰人名氏周大都督勲州諸軍事勲州刺史万紐于寔所立塔頌也以保定元年集古録目
  常樂寺浮圖碑
  常樂寺浮圖碑周保定四年立州人治記室曹胡達撰其辭云襄州刺史王秉字孝直建常樂寺磚塔七層其碑文今仆在襄州開元寺塔院其文字書畫無過人者特以後周時碑文少見於世者故存之南豐集古錄
  宇文衆造像碑
  閔帝武成元年十月立金石錄
  降魔寺碑
  後周鄖國公府長史拓拔嶸奉教撰總管府兵曹謝威奉教書降魔寺者鄖國公宇文寛之所建碑以武徳二年集古錄目
  嵩陽寺碑
  八分書今在嵩山㑹善寺末有正書一行曰大唐麟徳元年歳次甲子九月景午朔十五日庚申從嵩陽觀移来㑹善寺立 碑文東作柬矩作短潛作灒馴作巡啄作喙洋作庠騖作務惟皇帝太后不跳行不空闕猶存古式 葉封嵩陽石刻記曰此碑上截刻佛像雕鏤層疊佛相隆起餘地鐫平此文刻於下截當碑四分之一其字之上方又刋空方六寸許深入二寸許其規製亦迥異於後代也北齊諸碑亦率類此金石文字記
  麥積山應乾寺重修七佛龕銘 庾信文在秦州金石略













  六藝之一錄卷六十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錄卷六十一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三十七
  北齊帝堯碑
  武平二年立有碑隂金石錄
  夫子廟碑
  廢帝乾明元年金石錄
  八分書乾明元年今在曲阜縣廟中字剝落不可辨金石文字記
  天柱山銘
  鄭述祖撰天統元年五月立在今萊州膠水縣初後魏永平中鄭道昭為郡守名此山為天柱刻銘其上至北齊天統元年其子述祖繼守是邦復刻銘焉按後魏書道昭之父羲諡文靈而道昭所立羲碑乃云諡為文今其碑又云諡文貞皆莫可考金石錄
  蒙山碑
  王思誠八分書天統五年三月金石錄
  雲峯山題記
  鄭述祖撰河清三年金石畧
  西門君碑
  在鄴縣今臨漳鄴城故事云西門豹為令造 渠決漳水以溉民田因是户口豐饒   㒒射為立此碑寰宇記
  郁久閭業碑
  右北齊郁久閭業碑郁久閭其姓本出東胡見於北朝者有後魏景穆恭皇后郁久閭氏云河東王毗之妹今魏書列傳但有閭毗又有閭大肥皆云蠕蠕人蓋同族也大肥道武時歸國尚華隂公主以此碑考之業乃大肥之孫魏書於皇后傳氏姓郁久閭而於毗與大肥傳止言姓閭毗於景穆皇后為兄弟其姓不應有異使後嘗更姓史家亦當具載兼大肥之孫亦不當復用舊姓也蓋史之闕漏又碑云祖名大泥鵲起而史作大肥碑又云業茹茹國王步渾之𤣥孫蠕蠕或稱茹茹見於前史惟魏書蠕蠕列傳自木骨閭以来叙其世系甚詳無名步渾者亦莫知其為何人也金石錄
  華陽公主碑
  公主諱季艷蓋魏孝文帝之孫廣平王懐之女北齊趙郡王叡之母也按北史叡列傳其前云母華山公主而其後乃作華陽今此碑及北齊書皆正言封華陽蓋北史誤也碑以河清二年八月立金石錄
  長樂王尉景碑
  武平三年七月立按北齊書景字士真而碑云字副羽蓋傳之誤金石錄
  白長命碑
  武平四年立碑云公字長命而其名已殘闕長命白建之父也北齊書及北史白建傳皆云父名長命者蓋齊魏間人多以字為名耳金石錄
  此碑在青州北門外大佛寺中髙齊武平四年建其書不能大佳然猶有漢晉隸分法弇州山人藁
  司空趙起碑
  右北齊趙起碑按北齊書列傳云起天統二年除滄州刺史武平中卒于官今以碑考之起自滄州還闕除吏部尚書判外兵省事遷光禄大夫以本官兼尚書左僕射出行懐州事轉膠州刺史封南泉郡王乃卒史皆不書而云卒于滄州誤矣金石錄
  贈司空趙奉碑
  右北齊趙奉碑奉彦深父也碑云公諱奉字奉伯而北齊書及北史但云名奉伯而已碑又云父清河府君剖符東秦著績齊土久於其職遂即家焉今為平原貝邱人也而史乃云彦深髙祖難為清河太守遂家清河清河後改為平原此二事不同皆當以碑為正惟史以謂彦深本名隠避齊廟諱故以字行而碑直書為隠何哉金石錄
  宜陽國太妃傅氏碑
  右北齊宜陽國太妃傅氏碑其額題齊故女侍中宜陽國貞穆太妃傅氏碑碑云太妃諱華清清河貝邱人也按北史魏置女侍中視二品然本後宫嬪御之職今以宰相母為之惟見於此傅氏趙彦深之母有賢操事載于史金石錄
  赫連子恱清徳頌
  右北齊赫連子恱清徳頌據北史列傳子恱為鄭州刺史郡人請為立碑詔許之碑所載亦同而碑乃在今許昌者按隋書地里志潁川郡舊置潁州東魏改曰鄭州後周改曰許州又傳云子恱天保中為揚州刺史而碑作陽州者按地里志東魏於宜陽置陽州後周改為熊州云金石錄
  李威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威字鍾葵趙郡柏仁人此碑字畫古怪不可悉辨其題額曰大齊府君之碑以天保九年集古錄目
  後魏曹公碑
  隸書其文之亡者過半書撰之人與公之名字鄉里皆不可見公後魏人也孝昌中官至散騎常侍其子顯于齊為侍中追贈公鴻臚卿趙州刺史諡曰宣以武平元年立此碑碑之所存如此而已集古錄目
  隴東王胡長仁碑 武平二年八月金石錄
  邸珍碑 武平六年二月金石錄
  楚陽太守張樂碑 澶州金石畧在衞南縣西北二十五里訪碑錄
  兖州刺史劉傑碑 澶州金石畧在衞南縣西北三十里訪碑錄
  隴東王感孝頌
  武平二年八月立隴東王者胡長仁也武平中為齊州刺史道經平隂有古冢詢訪耆舊以為郭巨之墓遂命僚佐刻此頌焉墓在今平隂縣東北官道側小山頂上隧道尚存惟塞其後而空其前與杜預所見邢山上鄭大夫冢無異冢上有石室制作工巧其内鐫刻人物車馬似是後漢時人所為余自青社如京師往還過之屢登其上按劉向孝子圖云郭巨河内温人而酈道元注水經云平隂東北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謂之孝子堂亦不指言何人之冢不知長仁何所據而以為巨墓乎 按頌有孝子堂之語故知即水經所載也金石錄
  孝子郭巨墓碑正書武平元年正月其文曰開府中兵參軍梁恭之盛工篆隸騎兵參軍申嗣邕微學摛藻則此碑文嗣邕撰恭之書乃後人列名之權輿也金石文字記
  建陵山修靖館碑 天保六年十月金石錄
  權法師碑 河清二年十月金石錄
  大安樂寺碑
  武平五年四月立右北齊大安樂寺碑其額題廣業王大安樂寺碑廣業王者尉長命之子破侯也碑云魏末離亂萇命嘗營䕶此寺其後破侯與其弟興敬復加營葺故立此碑 按北史及北齊書有尉長命傳今碑乃作萇命又史云其卒諡曰武壯而碑乃作武莊當以碑為正破侯嘗仕為中書令尚書左㒒射尚書令錄尚書事封廣業王官甚顯而史無傳金石錄
  崇因寺碑
  陸義文姚溆八分書皇建二年三月立
  馮翊王平等寺碑
  武平三年八月立右北齊平等寺碑題太宰馮翊王定光像寶殿碑馮翊王者名潤齊神武子也碑云寺魏廣平王懐所立永平中造定光銅像一區髙二丈八尺屬魏季像在寺外未果移入其後齊髙祖過洛陽始遷像入寺至潤又増修殿宇焉據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云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兩目垂淚三日而止其後爾朱榮北海王爾朱兆入洛陽像皆悲泣如初每經神驗朝野惶懼其事甚異而碑不載金石錄
  唐邕造寺碑
  隸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北齊錄尚書事晉昌王唐邕造四生咸覺寺之記也不著所立年月集古錄目
  碑樓寺碑
  天保八年丁丑立其碑蓋紀劉碑為首造碑之緣起也今在本寺俗稱劉碑寺嵩陽石刻記
  㑹善寺碑 武平七年嵩陽石刻記
  大佛寺碑
  此碑在青州北門外大佛寺中髙齊武平四年建歐陽公嘗守青矣而不載集古錄物之顯晦固有時耶其書不能大佳然猶有漢晉隸分法文筆瑣冗是江右體中最下者内連衽與宻雲争暗㫖酒共澠流競深孝子與順孫叢芳節妻共義士相望國道與華胥競髙帝業共虚空比壯落霞秋水之法一篇三見能不令覧者嘔穢耶然亦見爾時習尚如此不止庾家射賦舎利碑已也寺檀越為青州刺史司空公寧城縣髙城縣開國公昌國公臨淮王婁公者當是婁定逺也其爵有加封有别封悉著之者其俗陋故耳碑隂有李北海龍興之寺四大字遒偉圓健尤可賞玩余别搨一本置山房因附識於此弇州山人藁
  相里寺碑
  八分書天保三年正月今在汾陽縣大相里崇勝寺碑刻佛像其下方及兩旁皆題名金石文字記
  少林寺碑
  正書武平元年正月今在本寺大殿前刻佛像與相里寺碑無異書法甚劣齋字作□ 會善寺大殿前有武平七年十一月造像記其製亦同是年十二月改元隆化其明年國亡矣金石文字記
  南陽寺碑
  八分書武平四年六月今在青州府北門外龍興寺金石文字記
  大祖大師正覺寺重修佛殿二記
  一後魏武定四年一北齊大統二年金石略
  二祖大師碑 西京金石略
  二聖龍華讚佛碑 天保八年金石錄
  朗公道場碑 無年月碑文殘缺金石錄
  鳴球山禪房記
  不著書撰人名氏前有比邱邑子題名其後有頌亦無書撰人名氏皆北齊人造經像立浮圖記也鳴球山碑以河清元年集古錄目
  三像頌
  不著書撰人名氏前有比邱邑子題名豫州參軍宋元進書邑主宋士端造釋迦定光彌勒三佛石像作此頌其後有東豫州中兵外兵參軍宋歡雋等題名者數十人河清二年集古錄目
  天保造像碑
  右北齊造像記云天保四年歳次己丑按齊文宣帝以東魏武定八年受禪改元天保是歳庚午至四年當為癸酉而此記誤書癸酉為己丑其字畫不工特以甲子差誤恐後来疑焉因錄於此金石錄
  牟道志造像碑
  青州刺史牟道志功曹劉徽逺天保元年歳次庚午六月乙未朔二十九日丁亥建復齋碑錄
  郭道尊等造像記 天保四年八月金石錄目
  孫士淵造像記 天保五年九月同上
  石當門等造像碑 天保七年十二月同上
  東兖州須昌縣玉像頌 天保八年十二月同上
  皇建造像碑 皇建元年同上
  石像頌 皇建元年同上
  閻亮造像記 比邱道常書河清元年九月同上
  造石像記 河清二年九月同上
  邑義人造像記 天統二年七月同上
  趙智和造像碑 天統五年十一月同上
  造石像記
  無書撰人名氏南濟隂功曹髙志逺等與邑人造石像記天統四年刻其後題名百餘人集古錄目
  鎮國大銘像碑
  天統三年立右齊鎮國大銘像碑銘像文辭固無足取所以錄之者欲知愚民當晉室東遷之際事佛尤篤耳其字畫頗異雖為訛謬亦其傳習時有與今不同者其錄之亦以此也集古錄
  唐邕造像碑
  北齊散騎常侍中書侍郎李徳林撰通直常侍中書舎人姚淑隸書驃騎大將軍錄尚書事唐邕造佛像三萬二千軀以武平五年立此碑集古錄目
  臨淮王造像碑
  武平四年歳次辛巳六月乙未朔二十七日辛酉建臨淮王者婁定逺也復齋碑錄
  右北齊臨淮王像碑臨淮王者婁定逺也據北齊書和士開傳定逺與趙郡王叡謀出士開為兖州刺史未行士開納賂定逺得留復出定逺為青州刺史責叡以不臣之罪而殺之定逺歸士開所遺加以餘珍賂之乃免如史所書定逺可謂小人矣定逺本傳但云封臨淮郡王而不書其為青州者闕也金石錄
  造像記
  武平五年張買等造像記有銘辭及題名不著書撰人名氏集古錄目
  觀世音石像碑 武平二年八月金石錄
  開明寺彌勒像碑 武平五年八月金石錄
  賈羅侯等造像碑 武平五年十月金石錄
  宋恱和等造像記 武平七年七月金石錄
  宋使君像碑 無年月金石錄
  髙隆之造像記 無年月金石錄
  龍門山造像記
  正書武平六年六月立洛陽西南二十五里伊闕山亦謂之龍門左傳謂之闕塞兩山相對伊水出其中泉出石竇下注於伊固昔日神都名勝之地後魏胡太后崇信浮屠鑿岸為窟中刻佛像大者丈餘凡十餘處後人踵而為之尺寸可磨悉鐫佛像至於今未巳蚩蚩之氓謂鐫佛之功可以得福報而其出於女子者尤多余嘗過而覽之既不可遍唯此武平六年者書法差可畫方格如棊局而其半亦已磨滅唐人則多總章以後及武后年號乃知魏齊唐三代之時無非女主為之崇飾耳 按魏書宣武帝景明元年詔大長秋卿白整準大京靈岩寺石窟於洛南伊闕山為髙祖文昭皇太后營石窟二所初建之始窟去地三百一十尺至正始二年終始斬山二十三丈大長秋王質謂斬山太髙費功難就奏求下移就平地去一百尺南北一百四十尺又言永平中中尹劉勝奏為帝復造石窟一凡為三所其所謂大京靈岩寺者在魏舊都平城今大同府城西三十里雲岡堡岩上刻佛像無數是其作俑也金石文字記
  九級㙮像銘
  不著書撰人名氏北齊天保三年衆造九級塔像之碑也其間多稱後魏年號集古錄目
  右魏九級塔像銘不見書撰人名氏蓋北齊時人所作也其年號見於文者三曰真君九年者後魏太武號也又曰武定四年者東魏孝静號也又曰天保三年者北齊年號也 按髙洋以後周大統十六年受東魏禪是歳庚午改元天保三年壬申此碑云歳在涒灘是矣碑文淺陋蓋鄙俚之人所為惟其字畫多異往往竒怪故錄之以備廣覽集古錄
  常山義七級碑
  右不著書撰人名氏文為聲偶頗竒怪而字畫亦佳往往有古法碑云常山太守六州大都督儀同三司綦連公以天保九年造浮圖天保齊文宣年號也北齊書有綦連猛而不為常山太守都督儀同等官不知此所謂綦連公者何人也又云常山義七級碑不著書撰人名氏文辭聲偶而甚怪書字頗有古法其碑首題云慕容儀同麴常山石氏諸邑義七級之碑其文云常山太守六州大都督儀同三司綦連公以天保九年為國敬造七級浮圖一區至天統中使持節都督𤓰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瓜州刺史常山太守六州大都督頻陽縣開國子樂平縣開國男慕容樂及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前給事黄門侍郎繕州大中正食新市縣幹新除常山太守麴顯貴與功曹石子和等増成之蓋北齊時碑也綦連公不見其名北齊有綦連猛不為常山太守不知此何人而慕容樂官兼刺史太守並封兩縣不可詳也又食縣幹入官銜蓋當時之制亦不可詳也義者衆成之名猶若今謂義井之類也集古錄
  不著書撰人名氏七級者浮圖也義者蓋邑人為衆所造若義井也碑首題云慕容儀同麴常山義七級之碑據碑文常山太守綦連公以天保九年造浮圖其後慕容樂麴顯貴相繼為太守而増葺之也綦連公不知其名集古錄目
  永樂十六角題名
  右永樂十六角題名不著年月列名人甚多皆無顯者莫可考究不知為何時碑其字畫頗怪而不精似是東魏北齊人所書十六角者庸俗所造佛塔其後又書云造十六角鎮國大浮圖則知為塔矣其謂之十六角只見此碑而後魏時又有常山義七級碑蓋當時俚俗語類皆如此集古録
  不著書人名氏刻石年月不知為何時所立永樂十六角者浮圖也題名凡二百餘人集古錄目
  石浮圖記
  右齊造石浮圖記云河清二年歳在癸未河清北齊髙湛年號也碑文鄙俚而鐫刻訛謬時時字有完者筆畫清婉可喜故錄之又其前列題名甚多而名特竒怪如馮戬郎馮貴買之類皆莫曉其義若名野义伽耶者蓋自於浮圖爾自胡夷亂華以来中國人名如此者多矣最後有馮黒太者予謂太亦音撻意隋末有劉黒闥呉黒闥皆以此為名太闥轉冩不同耳然隋去北齊不逺不知黒闥為何等語也集古錄不著書撰人名氏建州長史馮文顯等造石浮圖以河清二年刻此記題名者稱維那或稱佛主左右菩薩東西碪主其稱號甚多凡百七十餘人集古錄目
  龍華寺造浮圖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據碑稱維那劉顯等于雙井村共造龍華浮圖一區爵離一區碑以北齊武平元年立釋氏謂寺為雀離今北朝石刻往往見之集古錄目
  造雙塔碑
  天統三年十月立金石錄
  造石經并記
  天統四年六月金石錄
  朱彜尊記曰太原縣之西五里有山曰風峪風峪之口風穴存焉相傳神至則穴中肅然有聲風之所從出也愚者捧土塞穴建石佛於内環列所刻佛經凡石柱二百一十有六積歳既久虺蝎居之雖好遊者弗敢入焉丙午三月予至其地率土人燎薪以入審視書法非近代所及徘徊久之惜皆掩其三面未獲縱觀其全也由唐以前書卷必自傳冩甚者編韋續竹截蒲葺栁而浮屠之言亦惟山花貝葉綴集成文學者於時窮年筆札不能聚其百一難矣石經肇自蔡邕歳久淪缺至唐鄭覃周墀復勒於京兆後唐長興中始更傳冩為雕印舎至難而就至易由是書籍日以盛顧世之學者忽其易反或束而不觀何與豈其所謂日盛者乃其所以衰與北朝之君臣崇奉釋氏故石刻經像在處多有今佛宫所棲少者百人多者數千人然通其旨者率以語言文字為無用見講說佛經往往鄙置不屑嗚呼佛之說雖異於吾儒要皆彼國中之先生長者也既用其法盡棄其先生長者之言果何如哉九經之文在西安府儒學儒者雖不能盡觀而得之者咸知愛惜風峪所藏其徒雖繁莫有顧焉者矣是則釋氏之無人不尤甚於吾道之衰也夫金石文字記
  救疾經偈
  河清二年二月立金石錄
  佛龕碑
  天統三年武平三年刋在西京金石略





  六藝之一錄卷六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錄卷六十二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三十八
  隋
  禹廟殘碑
  史陵正書大業二年五月右隋禹廟殘碑其文字磨滅十五六而其末隱隱可辨云會稽郡下缺三字史陵書筆法精妙不減歐虞按張懐瓘書斷云褚遂良嘗師史陵蓋當時名筆也今此碑磨滅而僅存世之藏書者皆未嘗有非余收錄之富則遂不復見於世矣金石錄
  老子廟碑
  薛道衡撰龎恭之八分書開皇二年金石錄
  右老子廟碑隋薛道衡撰道衡文體卑弱然名重當時余所取者特其字畫近古故錄之唐人字皆不俗亦可佳也集古錄
  孔子廟碑
  仲孝俊文大業七年正月金石錄
  陳明府修孔子廟碑陳明府名叔毅字子嚴陳宣帝子為曲阜令修孔子廟仲孝俊為文樹此碑碑書亦頗有漢魏分隸法而集古錄金薤琳瑯俱不載唯金石錄有之且都𤣥敬謂隋碑少傳自云嗜好垂三十年止得皇甫君龍藏碑姚辯志江夏磚塔記四種皇甫碑唐刻以是觀之都才有三種余所錄乃四碑并常醜奴誌李淵記而六而皇甫智永不在其中安得起𤣥敬于九原而誇示之石墨鐫華
  右仲孝俊撰碑内言陳叔毅以陳皇諸孫為曲阜令因修闕里故孝俊立此以頌其功時大業七年辛未歳也然孝俊自書齊州秀才而下又書前呉郡主簿豈罷官而復應秀才舉耶書差有漢意文甚俳後頌語云子還名賈兒多字鄭二句為古𤣥牘記
  八分書大業七年七月今在曲阜縣廟中金石文字記
  隋平陳碑
  薛道衡文江陵府金石略 薛道衡撰在上元縣今亡諸道石刻錄
  爾朱敞碑
  開皇五年十月金石錄
  右爾朱敞碑敞者榮從弟彦伯之子也按敞傳云字乾羅而此碑字天羅傳云為金州總管而碑又為徐州總管碑文雖殘缺然班班尚可讀其述徐州事頗多事為史家不取可也不書其官蓋闕謬也其字不同亦當以碑為是余於集錄正前史之闕謬者多矣集古錄
  源使君碑 文帝開皇元年金石錄
  吕龜碑 開皇二年十一月金石錄
  臨漳趙公清徳頌 開皇六年金石錄
  北齊徐州張長史碑 開皇九年十月金石錄
  廣業郡守鄭君碑 章沛正書開皇九年金石錄
  九門縣令李公清徳頌 開皇十年十二月金石錄右李康清徳頌不著書撰人名氏文為聲偶而字畫竒古可愛康隴西狄道人也其碑首題云大隋冠軍將軍大中帥都督恒州九門縣令隴西李君清徳之頌予在河北時遣人於廢九門縣城中得此碑字多訛闕其後題十一年歳在辛亥大將軍在酉二月癸丑朔十二月甲子建年上有二字訛闕不可識按隋書開皇十一年歳在辛亥其二字乃開皇也大將軍在酉之說出於隂陽家前史不載而此碑見之集古錄
  董明府清徳碑 開皇十二年十一月金石錄
  上柱國韓擒虎碑 開皇十五年十月
  右韓擒虎碑不著書撰人名氏而以隋髙祖為今上乃隋人所撰碑文屢言虎字獨於名下去之若避唐諱此不可知也今以碑文考隋書列傳其家世官勲大略多同惟其在齊為河長防主大都督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白超防主轉洪超防主傳皆無之又遷和州刺史而傳為利州皆史官之闕誤當以碑為是而傳載閻羅王事甚怪而碑無之使其實有碑不宜不書以此見史家之妄也集古錄
  梁州使君陳茂碑 開皇十八年十一月金石錄
  右陳茂碑不著書撰人名氏而字畫精勁可喜隋書列傳載茂事尤多缺謬傳云髙祖為隋國公引為僚佐及受禪拜給事黄門侍郎在官十餘年轉益州總管司馬遷太府卿後數載卒而碑歴叙為髙祖僚佐時官傳雖不書可也其自黄門侍郎後又為行軍元帥長孫覽司馬又為蜀王府長史太僕卿判黄門侍郎上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刺史等官史氏皆不書蓋其闕也又據碑茂為蜀王長史而傳為益州總管司馬碑為太僕卿而傳曰太府皆史家之謬也碑云茂字延茂史亦闕集古錄
  文儒先生劉炫碑 大業元年金石錄
  欒州使君江夏徐公碑
  郝士威撰侯彦直分書大業二年丙寅七月十五日立在汶川石橋前復齋碑錄
  大將軍正義愍公豆盧毓碑 正書大業三年京兆金石錄潞城縣令段君碑 大業八年十二月金石錄
  兵部尚書段文振碑 大業八年京兆金石錄
  處士潘徽撰歐陽詢八分書文振字元起隴西姑臧人仕隋至兵部尚書龍岡郡公贈右僕射諡曰襄碑不著所立年月集古錄目
  司徒觀徳王楊公碑
  不著撰人名氏書學博士姓名缺書雄隋之疎屬官至司徒封觀王諡曰徳碑以大業九年集古錄目
  内史令鄭譯碑 大業十年京兆金石錄
  儀同府參軍黄山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山字子岳荆州江夏人仕至儀同孔仲衡府參軍碑以大業九年集古錄日
  大都督袁君碑 大業十二年二月金石錄
  𢎞義明公皇甫誕碑
  唐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撰歐陽詢書誕字𤣥憲安定朝那人隋文帝末年為并州總管府長史漢王諒反誕不從見殺追贈柱國諡曰明集古錄目
  右隋皇甫誕碑余嘗得誕墓誌又得此碑以考北史及隋書列傳傳云誕字𤣥慮而碑志皆作𤣥憲傳云隋髙祖受禪為兵部侍郎數年出為魯州長史開皇中復為比部刑部刑曹二侍郎遷治書侍御史為河南道大使及還奏事稱旨令判大理少卿明年遷尚書右丞以碑志參攷誕自司徒主簿出授長史俄除益州總管府司法徴授比部侍郎蓋未嘗拜兵部而其為河北河南安撫大使乃任右丞時皆史家之謬惟墓志稱誕嘗為司徒主簿而碑不載傳與墓志皆云為魯州長史而碑作廣州則疑碑之脫漏墓志乃葬時所述然碑亦貞觀中其子無逸追建不應差謬而不同何也金石錄
  隋光祿大夫皇甫君碑唐于志寧文歐陽詢書骨氣勁峭法度嚴整論者謂虞得晉之飄逸歐得晉之規矩觀此其振發動盪豈非逸哉非所謂不踰矩者乎初學者師此以立本而後入虞入永入鍾王有所持循而成功不難也東里集
  率更書皇甫府君碑比之諸帖尤為險勁是伊家蘭臺發源石刻在西安雖小苔剝差可誦耳皇甫君名誕仕隋死於漢王諒之難者䘏典殊不薄後以子無逸貴於唐始克樹碑噫逝者有知能無麥秀之歎乎弇州山人藁
  右隋柱國左光祿大夫皇甫誕碑于志寧撰歐陽詢正書金石錄謂嘗得誕墓志又得此碑與北史及隋書參攷以正史氏之謬又謂碑與墓誌所述亦有不同墓誌今不得見碑在陜西西安府學不甚缺壊葢歐書中之得意者也金薤琳瑯
  皇甫君名誕殁于隋而碑立于唐以子無逸貴也于志寧撰歐陽詢書王元美謂比之信本他書尤為險勁是伊家蘭臺發源余謂其勁而不險特用筆之峻一變晉法耳可為楷法神品碑舊在鳴犢鎮今在西安府學戊子余君房督學作亭覆之丙申亭圮壓碑中斷碑故剝二十餘字至是又亡其五十餘字余所收乃未斷時搨本深寶惜之石墨鐫華
  尚書左僕射元長夀碑 大業八年正月
  右隋元長夀碑虞世基撰歐陽詢書按隋史夀開皇中為尚書主爵侍郎而碑云主爵郎碑云從晉王伐陳時兼揚州長史授行軍總管長史平陳遂為揚州總管府長史遷尚書左丞而史但云自元帥府屬平陳入為左丞耳又為太常少卿時兼雍州司馬史亦不載其卒贈尚書左僕射光祿大夫封博平侯而史但云贈右僕射皆其闕誤史云夀在周封儀隴縣侯而碑作儀龍侯今按隋書地里志有儀隴縣屬巴西郡而無儀龍未知孰失也金石錄
  梁洋徳政碑
  右隋梁洋徳政碑在今蔡州新息隋開皇十一年行參軍事裴玉與州人為息州刺史梁洋建寶塔表徳政碑按隋書志後周於新息縣置息州至大業中州廢也集古錄
  不著書撰人名氏隋息州參軍裴玉等為刺州梁洋建塔以表徳政碑以開皇十一年立在新息縣集古錄目
  九門縣令鉗耳文徹清徳頌
  右不著書撰人名氏其碑首題云大隋恒山郡九門縣令鉗耳君清徳之頌大業六年建字畫有非歐虞之學不能至也碑云君名文徹華隂朝邑人也本周王子晉之後避地西戎世為君長因以地為姓曽祖静仕魏為馮翊太守祖郎成集二州刺史父康周荆安寧鄧四州總管别駕安陸龍門二郡守而前史皆不載碑在今廢九門縣中余為河北轉運使時求得之集古錄
  鉗耳君名文徹本出西戎後為華隂朝邑人隋煬帝時為恒州九門令遷梁州司馬將去縣民刻石頌徳碑以大業六年立在廢九門縣中集古錄目
  梁令梁執威徳政碑 在絳州金石略
  海陵公賀若誼碑
  此碑正書方整精健是唐初諸人前茅在興平縣文廟宋人磨其隂刻夫子廟記而此文止存十之三聞曽完好一縣令苦貴人之摹搨使捶去之誼事見隋史兹不贅云石墨鐫華
  在興平縣崇寧寺天下金石志
  安喜公李使君碑
  奉天鄉人掘得此碑樹之上官村墓前余過搨二紙隸書亦自遒逸而碑頗完使君凉武昭王之後祖景超員外散騎侍郎父通逸使持節東南道都督狄道縣開國子季父琰之出牧荆郡使君仕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卭州諸軍事卭州刺史安喜縣公開皇十六年卒十七年樹碑皆歴歴可讀而獨闕使君名按使君與唐同宗官亦不卑隋史無傳遂不可攷使君祖父季父獨琰之見魏書耳因知史官闕略如此類者不可勝計也石墨鐫華
  八分書開皇十七年二月今在馬嵬堡北五里金石文字記
  張文詡碑
  張文詡河東人博覽羣書特精三禮蘇威勸令從官固辭仁夀末䇿杖歸終於家鄉人為立碑頌號曰張先生北史本傳
  楊素碑
  大業二年素卒帝下詔立碑以彰盛美北史本傳
  令狐熙碑
  令狐熙拜滄州刺史吏人追思相與立碑頌徳北史本傳
  房彦謙碑
  房彦謙為長葛令有恵化百姓立碑頌徳北史本傳
  寧逺將軍裴文基墓誌 開皇十年京兆金石錄
  開府儀同三司崔𢎞安墓誌 開皇十五年京兆金石錄驃騎將軍楊端墓誌 開皇十五年三月金石錄
  車騎將軍盧瞻墓誌 開皇十六年十一月
  五原國太夫人鄭氏墓誌 開皇二十年二月金石錄賈使君墓誌 仁夀元年七月同上
  張光墓誌 仁夀元年八月同上
  大將軍梁恭墓誌 仁夀元年十月同上
  開府儀同三司賈義墓誌
  開皇十八年薨以仁夀元年二月十八日葬于咸陽縣復齋碑錄
  上儀同楊縉墓誌
  許善心撰序虞世基製銘世以為歐陽詢書年月殘缺復齋碑錄
  齊國太夫人楊氏墓誌 開皇十年三月
  右隋齊國太夫人楊氏墓誌云夫人字季姜僕射髙熲母也隋書熲傳云熲以母憂去職開皇二年伐陳詔熲節度諸軍據此熲之丁内艱蓋在開皇初今以墓誌考之楊氏之卒乃在十年傳稱熲既貴其母常誡以逺禍後熲竟以危言為煬帝所誅如其言可謂賢矣常恨不著其姓氏今乃見於此云金石錄
  周羅㬋墓誌 徐敬撰大業元年四月
  右隋周羅㬋墓誌無書人姓名而歐陽率更在大業中所書姚辨墓誌元長夀碑與此碑字體正同蓋率更書也往時書學博士米芾善書尤精于鑒裁亦以余言為然羅㬋名將隋史有傳今以墓誌考之羅㬋在陳自鍾離太守遷秦郡而史不載又史云開皇中自豳州刺史轉涇州母憂去職復起授豳州遼東之後徴為水軍總管進為上將軍而墓誌自豳州為水軍總管進為上將軍然後為涇州其遷拜次第皆不同又史云拜東宫右虞候率而墓誌為左監門率史云轉右衛率而墓誌為右監門武候率史云自右武候大將軍進授上將軍而墓誌不載蓋未嘗拜此官也皆當以墓誌為據金石錄
  黄門侍郎栁旦墓誌 大業六年十一月
  右隋栁旦墓誌以考隋史列傳其始終事迹皆同惟傳云攝判黄門侍郎而墓誌云檢校黄門侍郎小異耳又墓誌載誕六子燮楷則綽濬亨而元和姓纂與唐史宰相世系表皆云旦五子而闕其第五子濬亦當以墓誌為是也金石錄
  賀蘭才墓誌 大業三年二月金石錄
  西平太守上官政墓誌 大業六年三月金石錄
  海州刺史劉瑶墓誌 大業六年十二月金石錄
  開府鄭煥墓誌 大業六年十二月金石錄
  大將軍安陽肅公姜濟墓誌
  正書不著書人名氏公諱濟字彭子定州博陵人仕至開府儀同三司左領軍大將軍大業元年四月薨於私第以三年十一月葬於京兆郡碑缺縣平陵鄉復齋碑錄
  屯衞大將軍姚辯墓誌 大業元年十月
  右隋左屯衞大將軍姚辯墓誌銘虞世基撰歐陽詢正書志稱辯精於邊事屢立大功蓋老將也其官至大將軍而死諡恭公爵亦尊矣而隋史不為立傳向非率更之書後世不復知有辯此古人墟墓之文所以必託之名筆豈無意耶金薤琳瑯
  按此銘金薤琳瑯載其全文闕四十餘字今余所得本全金石文字記
  齊郡太守元整墓誌 大業九年京兆金石錄
  光祿卿徐寔墓誌 大業九年京兆金石錄
  北絳公夫人蕭氏墓誌 在京兆府金石略
  包愷墓碣
  包愷精漢書教授數千人卒門人起墳立碣焉北史儒林傳
  王威猛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氏威猛字繼叔琅邪海曲人官至候衞虎賁郎將碑以大業中立集古錄目
  滎澤令常醜奴墓誌
  醜奴始平人為都督滎澤令大業元年卒誌在興平崇寧寺壁間為童子摩挲幾平余搨一紙書亦不大佳但以隋物存之興平即古始平今不知墓所在石墨鐫華
  正書大業三年八月今在興平縣崇寧寺墓之有誌始自南朝南齊書云宋元嘉中顔延之作王球石誌素族無碑䇿故以紀徳自爾以来王公以下咸共遵用今之傳於世者惟此及梁羅二志為隋代之文爾金石文字記
  鷹揚郎將義成子梁羅墓誌
  正書大業四年八月今在西安府城外杜曲古人之字未必皆工而後人貴之者以其所從来逺也此志正書猶帶八分凡隋以前之書法多如此而書志之人未必其通文義也鷹揚之字出詩大明之篇而此志前作陽後作楊宣政元年周武帝之號而書作正汪汪萬頃作傾羽儀作議降疾不瘳作抽與乾坤而齊固作個禁旅之禁作⿱樊川之樊亦作⿱此皆文理之至謬豈可以其出於古而不論哉金石文字記
  桂州總管侯莫陳穎墓誌以下三碑俱唐初立以其隋時人附於隋右隋侯莫陳穎墓誌隋書有穎傳以其事考之多合惟傳言穎諡曰定而誌不載按誌云公第四子尚書考功郎中乾會而傳作䖍㑹乾䖍義理皆通然余嘗得乾會碑乃云名肅字乾會元和姓纂所載亦同疑其以字行耳蓋隋唐間人多如此金石錄
  正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君諱穎字遵道彭城人大業六年為南海太守九年十月薨於郡治唐武徳八年遷葬於雍州咸陽縣寳刻叢編
  衞尉卿竇慶墓誌
  右隋竇慶墓誌慶曽祖畧祖温善父榮定北史及北齊後周隋書皆有傳諸史皆云慶祖名善而慶之兄抗墓誌乃云名温唐書宰相世系表以為善一名温今此誌名温善皆不可考慶大業中仕為衞尉卿史云為羣賊所殺而墓誌云為盧圓月所殺墓誌貞觀四年刻其小楷工妙不減歐虞惜其不著名氏也金石錄
  處士羅靖誌
  處士以仁夀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終夫人張氏於唐龍朔二年終合葬於習池復齋碑錄
  襄陽有隋處士羅君墓誌曰君諱靖字禮襄陽廣昌人髙祖長卿齊饒州刺史曽祖𢎞智梁殿中將軍祖養靖學優不仕有名當代碑字畫勁楷類褚河南然父子皆名靖為不可曉拓拔魏安同父名屈同之長子亦名屈祖孫同名胡人無足言者但羅君不應爾也容齋隨筆
  隋處士羅君碑字畫可喜而不載書人名氏初余至襄州刺史館余於州治之東地有木龕塵網如積掃滌而視之此碑也遂橅得之去年春余復有荆襄之行訪此碑則曰卒史輩寶持不䖍碎而棄之矣可謂不幸也昔林邑王楊邁死子咄立慕其父徳改名揚邁昭穆兩世而一名余每笑歎謂天下事何所不有今羅君之父名靖而羅君亦名靖殊不可曉羅君以仁夀四年卒夫人以龍朔四年葬自隋仁夀四年訖唐龍朔二年則夫人之守志蓋五十有九年以夀終亦可尚矣集古後錄
  興福寺碑
  張棻撰龎夐正書開皇二年二月立金石錄
  興國寺碑
  隋内史李徳林撰襄州祭酒從事丁道䕶書隋文帝父忠當魏周之際常將兵南定漢襄及文帝即位建此寺以祈福碑以開皇六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襄州興國寺碑丁道䕶書啓法寺碑一興國寺碑一皆隋開皇中立啓法寺今為龍興寺興國寺今為延慶寺在望楚山歐陽永叔云興國寺碑不知所在特見其摹本於太學官楊衷家而此碑隂又有道䕶書襄州鎮副總管府長史栁止戈而下官號姓名其字尤可喜得之自余始世蓋未有傳之者也南豐集古錄大興國寺銘隋内史李徳林撰丁道䕶書隋開皇間以襄州鳳林山鳳林寺為大興國寺至唐會昌五年武宗用道士趙歸真說大毁佛寺復僧尼為民而寺廢懿宗朝州刺史蔣係請復寺為延慶寺從之建炎初寺為灰燼此碑獨巋然露立在今府城東南十里歐陽公頃嘗見墨本於學官楊君家欲求其本不知碑所在曽南豐謂延慶寺在望楚山非也城西南三里有山聳然曰尖山者其上可以望見鄢城宋元嘉中武陵王駿更名望楚余登望楚者屢矣烏覩所謂延慶者哉集古後錄
  興國寺碑隂
  右隋興國寺碑隂丁道䕶書道䕶所書興國啓法兩寺碑皆在襄陽歐陽公嘗得啓法寺碑列於集古錄中而於太學官楊褒處見興國寺碑以不得入錄為恨今碑隂又有襄州鎮副總管劉止戈以下十八人姓名字畫尤完好歐陽公所未見也蔡君謨題其後云在杭州日坐有客曰小說稱丁真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予謂道䕶豈其人耶按法書要錄丁覘與智永同時人善𨽻書世稱丁真永草非道護也金石錄興國寺碑隂有栁止戈而下十八官姓名亦道䕶書蔡君謨題其後云在杭州日坐有客曰小說稱丁真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道䕶豈其人耶趙徳夫按法書要錄曰非道䕶丁覘與智永同時世稱丁真永草徳夫之言是矣余謂丁覘在時必未得此聲西臺既陷簡書湮散丁尋卒於維揚妙蹟實為難得已而智永師盛以草書名江東然後人以永草配丁真也丁覘洪亭人梁孝元在荆州凡書記皆其筆當時尚為之語曰丁君十紙不敵王裒一字獨顔之推愛而寶重之蕭子雲問典籖惠編曰君王賜書殊為佳手姓名為誰編以覘對子雲歎曰不為世所稱亦竒事事見顔氏家訓恐忘之聊附于此集古後錄
  龍藏寺碑
  右齊開府長兼行參軍九門張公禮撰不著書人名氏字畫遒勁有歐虞之體隋開皇六年建在今鎮州碑云太師上柱國大威公之世子左威衞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恒州諸軍事恒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遷奉勅勸奬州人一萬共造此寺其述孝遷云世業重於金張器識逾於許郭然北齊周隋諸史不見其父子名字不詳何人也歐陽文忠集
  右隋龍藏寺碑齊張公禮撰龍藏寺已廢此碑今在常山府署之門書字頗佳第不見其人姓名爾碑以隋開皇六年立後題張公禮尚稱齊按周武帝建徳六年虜齊㓜主髙常齊遂滅後四年隋建開皇之號至六年齊滅蓋十年矣公禮尚稱齊官何也集古錄齊開府參軍張公禮撰不著書人名氏隋太師上柱國大威公世子恒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遷奉勅率州民萬人共立此寺碑首題曰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以開皇六年立寺廢碑今在真定府門下集古錄目
  右隋龍藏寺碑齊張公禮撰而不著書人名氏集古錄謂寺已廢碑在常山府署之門常山即今之真定予近以使事過之聞府治東二里龍興寺有古銅佛一軀崇七十二尺閣之覆者崇百有三十尺與太守同年李君往遊其間見殿前一古碑其趺已沒土中讀之乃公禮文歐公謂寺廢與碑在常山府署蓋未嘗親歴其地故誤書耳金薤琳瑯
  龍藏寺即今真定府龍興寺碑尚存碑書遒勁亦是歐虞發源但碑立于開皇六年是時齊滅已久而張公禮尚稱齊官何也又碑稱造寺者太師上柱國大威公之世子使持節左武衞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恒州諸軍事恒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遷史傳逸之遂無所攷石墨鐫華
  龍藏寺碑張公禮撰正書今在真定府龍興寺大殿内其後為天寧閣九間五層髙一百三十尺中有觀音銅像髙七十二尺四十二臂各有所執之物俗謂之大佛寺也碑為隋開皇六年恒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遷立而其末乃云齊開府長兼行參軍九門張公禮撰齊亡入周周亡入隋而猶書齊官蓋君子之能不降其志而其時之人亦不以為非也金石文字記
  安定縣官寺碑 開皇八年五月金石錄
  太平寺碑 開皇九年八月金石錄
  右太平寺碑不著書撰人名氏南北文章至於陳隋其弊極矣以唐太宗之致治幾乎三代之盛獨於文章不能少變其體也豈積習之勢其来也逺非久而衆勝之則不可以驟革也是以羣賢奮力墾闢除芟至於元和然後蕪穢蕩平嘉禾秀草争出而葩華美實爛然在目矣此碑在隋尤為文字淺陋者疑其里巷庸人所為然視其字畫又非常俗所能蓋當時流弊以為文章止此為佳矣文辭既爾無取而浮圖固吾儕所貶所以錄於此者第不忍棄其書爾集古錄
  午夘寺碑
  開皇十年五月八日息州刺史梁洋建復齋碑錄
  涇州興國寺碑
  李徳林撰開皇十年十二月金石錄
  化善寺碑 開皇十五年正月
  右隋化善寺碑在徐州碑隂有郎餘令題記云隋尹式撰余元祐間侍親官彭門時為兒童得此碑今三十餘年矣金石錄
  蒙州普光寺碑 仁夀元年七月
  右蒙州普光寺碑蒙州者漢南陽郡之育陽縣也應劭曰育水出𢎞農盧氏南入于沔故後人於育加水為淯陽西魏置蒙州隋仁夀中改為淯州又為淯陽郡唐為縣屬金州碑仁夀元年建猶曰蒙州既而遂改淯州矣碑無書撰人名氏而筆畫遒美玩之忘倦蓋開皇仁夀以来碑碣字書多妙而往往不著名字惟丁道䕶所書常自著之然碑石在者尤少余每與蔡君謨惜之自大業以後率更與虞世南書始盛既接於唐遂大顯矣集古錄
  啓法寺碑
  周彪文丁道䕶正書仁夀二年十二月金石錄
  此書兼後魏遺法與楊家本微異隋唐之交善書者衆皆出一法道䕶所得最多楊本開皇六年去此十七年書當益老亦稍縱也莆陽蔡襄記蔡忠惠公集右啓法寺碑丁道䕶書蔡君謨博學君子也於書尤稱精鑒余所藏書未有不更其品目者其謂道䕶所書如此隋之晚年書學尤盛吾家率更與虞世南皆當時人也後顯於唐遂為絶筆余所集錄開皇仁夀大業時碑頗多其筆畫率皆精勁而往往不著名氏每執卷惘然為之歎息惟道䕶能自著之然碑刻在者尤少余家集錄千卷止有此爾有太學官楊褒者善收書畫獨得其所收興國寺碑是梁貞明中人所藏君謨所謂楊家本者是也欲求其本而不知碑所在然不難得則不足以為佳物古人亦云百不為多一不為少者正謂此也集古錄
  隋儀同三司周彪撰襄州從事丁道䕶書隋開皇初詔後周所毁佛寺皆復建之州人共造此寺刺史韋世康名之曰光福禪房後又改為啓法寺以仁夀二年十二月立并邑人趙勵等題名集古錄目
  啓法寺碑開皇中立啓法寺今為龍興寺在襄陽城西南豐題跋
  啓法寺碑仁夀二年建曾南豐以為開皇中立誤也道䕶之書見於世者獨興國寺碑與此碑爾二碑俱在襄州前年春訪碑于寺止得興國寺碑而啓法之碑無有此可珍也集古後錄
  脩禪道場碑 徐放書在台州碑帖考
  隆聖道場碑 虞世南撰并行書大業九年十二月金石錄
  隋虞世南撰并書周建徳六年隋髙祖擁旄於此至大業九年伐叛海東旋師有詔改為髙陽郡記王業之所興設隆聖道場為髙祖祈福大業九年十二月立此碑寶刻叢編
  髙陽郡隆聖道場碑隋秘書郎虞世南撰次書石世南以書名隋唐間此碑最顯世競以摹本傳今其碑在定州龍興寺或疑為摹本以髙陽之郡在中山郡也今考大業雜記九年閏月幸博陵昔為定州先皇歴試所基遂改為髙陽今世南謂大業龍集癸酉有詔改郡以記王業所興然則與雜記合矣夫釋老之教行乎中國自漢晉以逮齊魏僧尼為寺道士女冠為觀隋改法雲慧日二道場金洞玉清二𤣥壇貞觀
  十二年復寺觀舊名則當世南時隋謂道場必矣唐志言定州博陵本髙陽郡義寧元年析髙陽為恒州武徳四年以髙鄭博野苑為蒲州貞觀初以鄭髙陽歸瀛州天寶元年復以博陵郡為定州而國朝乃以瀛州為髙陽郡以定武之郡歸中山則地隨改矣其興廢因革如此知碑非後世所摹也廣川書跋
  西林道場碑 歐陽詢撰大業十三年四月
  大業十三年廬山西林道場碑渤海公撰公為隋太常博士時作不著書人名氏而字法老勁疑公之書也西林道場者偽趙將竺氏捨俗出家名曇現始居於此晉太和二年光祿卿陶範始為現弟子慧永造寺而號西林按兩京記隋嘗更名佛寺為道場此碑大業十三年建也顔魯公寓題碑隂百餘字尤竒偉今附於碑後歐陽文忠集
  右西林道場碑渤海公撰公在隋為太常博士時作不著書人名氏字畫遒勁世或以為公自書公時年尚少又字法與公書不同不知何人書也按韋述兩京記隋改名佛寺為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此碑大業中建故謂之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集古錄
  隋太常博士歐陽詢撰不著書人名氏筆畫遒勁或以為公自書按兩京記隋改寺為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碑以大業十三年立在廬山西林寺集古錄目
  右隋西林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碑題太常博士歐陽詢撰而不著書人名氏余家藏隋姚辯墓誌元夀碑皆率更在大業中為博士時所書與此碑字體絶不類知其非率更書也金石錄
  右隋廬山西林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碑歐陽率更撰而不云何人書要當出於一手昔唐韋絢錄劉禹錫嘉話載率更行見索靖所書碑下馬布毯坐觀三宿而後去又云率更不擇紙筆皆能如意惟其好古如前說之勤是以肆律無不臻妙理當然矣益公題跋
  汎愛寺碑 大業五年墨池編
  隋汎愛寺碑李百藥自書字畫老勁可喜集古錄
  善寶寺碑 大業中立在東京金石略
  大業中安鄉司功程式等同修佛像立此碑訪碑錄
  楞伽寺碑
  書人名氏未詳碑甚古在蘇州天下金石志
  隋人書碑甚古在蘇州府之西南横山古今碑刻記
  文帝舍利塔銘
  李百藥撰書人姓名殘缺大業五年四月立金石錄
  修舎利塔碑 開皇九年九月金石錄
  趙君寶塔碑 開皇十三年十月金石錄
  舎利塔銘 仁夀二年三月金石錄
  賈春英浮圖碑 開皇十二年七月金石錄
  栖巖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舍利塔碑 仁夀二年立金石錄
  願力寺雙七級浮圖銘 仁夀二年正月金石錄
  願力寺舍利寶塔銘 仁夀三年四月金石錄
  江夏縣緣果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磚塔下舎利記
  右隋江夏縣緣果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磚塔記無書撰人名氏記中載舎利瑞應之事不一此非吾所知但隋碑之傳世絶少以予嗜好之篤集錄之勤三十年間所得隋碑惟皇甫府君龍藏寺姚辯墓誌及此而已金薤琳瑯隋人撰近時民家掘得之輿地碑目
  隋願力寺舎利寶塔函銘
  右隋願力寺舎利寶塔函銘仁夀三年相州刺史薛胄建唐劉禹錫集載僧靈澈詩有云經来白馬寺僧到赤烏年禹錫稱其工因讀此銘序亦以白馬之寺對赤烏之年乃知前人已有此語蓋隋唐間文體大率以偶儷為工雖格力卑弱然用事親切時有可喜也金石錄
  天寧寺塔幢
  塔髙十三尋塔前一幢書體遒美開皇中立帝京景物略
  舎利石塔銘
  在鄂州勝緣寺仁夀初立輿地碑目
  幽州智泉寺舎利塔銘
  仁夀元年内史令王臣𰖍宣天下金石志
  同州塔銘
  八分書仁夀元年十月今在同州天下金石志
  恒嶽寺舎利寶塔銘碑 大業元年金石錄
  隸書不著書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夀元年建舎利塔於恒嶽寺詔吏民皆行道七日人施十錢又自冩帝形像於寺中大業元年長史張果等立碑集古錄目
  横山頂舎利靈塔銘
  嚴徳盛製文魏瑗正書大業四年九月八日立復齋碑錄
  寶積寺塔銘
  在呉縣横山隋人所書碑石全好字畫秀整絶類虞褚輿地碑目
  趙紹等造像碑
  北齊造像碑劉之遴撰開皇四年四月立金石錄北齊仁州刺史黄門郎劉逖之撰不著書人名氏邑人趙紹等造佛像記也不著所立年月據其記稱大齊而其後又題曰隋潞州司馬薛邈侍佛乃知隋人所追建也集古錄目
  鄂國公造鎮國大像碑 開皇十一年九月金石錄賈普智造像碑 開皇十一年金石錄
  正解寺造像碑 劉昇卿撰開皇十二年四月金石錄隋隨昌劉鼎卿撰不著書人名氏寺本後魏宣武帝以七廟所立謂之七帝寺至周被廢隋文帝時復興佛法定州贊治崔子石捨以為寺賜名正解碑以開皇十二年四月立集古錄目
  劉景韶造像碑 開皇十三年四月金石錄
  造像碑 開皇十五年九月金石錄
  李氏像碑 開皇十六年七月金石錄
  王明府造像碑 開皇十七年八月金石錄
  唐髙祖造像記 太宗造像記附大業二年二月金石錄隋鄭州刺史李淵造石像記大業二年三月在滎陽縣訪碑錄
  信行禪師碑
  僧法綝撰開皇十四年正月京兆金石錄
  聖衆寺真應禪師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其額曰聖衆寺真應禪師妙徳碑真應禪師者姓蓋氏漢蓋延之後碑以開皇七年集古錄目
  李淵為子世民祈疾記
  此唐髙祖也記稱鄭州刺史李淵為男世民目患先於此寺求佛蒙佛恩力其患得損敬造石碑像一鋪願此功徳資益弟子男合家大小福徳興足永無灾障弟子李淵一心供養後署大業二年正月八日按是時太宗才九歳耳而史稱髙祖為譙隴岐三州刺史不曰鄭州此亦可以證史之闕石墨鐫華
  行書大業二年正月今在鄠縣草堂寺金石文字記
  同州塔銘
  維大隋仁夀元年歳次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日辛丑皇帝普為一切法界幽顯生靈謹於同州武鄉縣大興國寺奉安舎利敬造靈塔願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皇帝皇后皇太子諸王子孫等并内外羣官爰及民庶六道三塗人非人等生生世世值佛聞法永離苦空同昇妙果金石文字記
  益州至真觀碑
  辛徳源撰劉曼才正書開皇十二年六月金石錄
  紫微觀碑
  在巢縣開皇十四年劉穎製銘其碑皴剝難讀輿地碑目
  顯崇觀碑
  大業五年為至尊皇后祝夀所記在鄖鄉縣輿地碑目
  平都治碑 大業十一年八月
  青城山碑
  在常道道觀軒轅石龕之下大業七年立太常博士隂道文輿地碑目
  天龍山碑
  八分書開皇五年今在太原縣天龍寺金石文字記
  潞州頌徳碑 開皇十年十一月金石錄
  梁公堰紀功碑
  在河隂縣西二十里本漢平帝汴河決壊至明帝永平十二年乃令王景理渠隄其後通塞各計朝代隋開皇七年使梁睿増修古堰遏河入汴立碑紀功寰宇記
  景陽井欄銘 八分書開皇中江陵府金石略
  辱井有篆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檻上不知誰為文又有景陽樓下井銘又有陳後主叔寶辱井記云江寧縣興巖寺井石檻銘莫知誰作也元豐類藁
  隋煬帝作文帝開皇九年煬帝以晉王為元帥伐陳滅之後主與張麗華自投於井帝為銘刻於石井欄以為戒集古錄目
  序云開皇九載余奉聖略孟春正月至於偽都叔寶衆叛逃形天地乃與愛姬張麗華等投于此井系之以銘𨽻于石檻之側者晉王廣也集古後錄













  六藝之一錄卷六十二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三    錢塘倪濤撰
  石刻文字三十九
  唐碑一朝典
  紀功碑
  髙宗撰并行書飛白額顯慶四年八月立金石録大唐紀功之頌唐髙宗書在孟州金石畧
  登封紀號碑
  髙宗撰并行書飛白書額乾封元年二月金石録右唐登封紀號文凡兩碑皆髙宗自撰并書其一大字磨厓刻于山頂其一字差小立于山下然世頗罕傳宣和初余親至泰山得此二碑入録焉金石録
  小字登封紀號碑
  髙宗撰并行書飛白書額小字在泰山下金石録
  述聖紀
  武后撰中宗正書文眀元年八月金石録
  唐述聖紀碑立乾陵今倒仆折為數叚止存兩叚耳據金石録云武后製中宗書字法遒健深得歐虞遺意非中唐以後所辦也石墨鐫華
  昇中述志碑
  右武后撰相王旦正書萬嵗登封元年正月金石録右周武后昇中述志碑武后自撰睿宗書碑極壮偉立扵嵩山之巔其隂鍾紹京書字畫皆工妙政和中河南尹上言請碎其碑詔從之金石録
  封中嶽碑
  書撰人姓名殘缺碑額薛稷正書萬嵗登封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右周武后封中嶽碑已殘缺書撰人名字皆不可考然驗其筆蹟盖薛稷書也金石録
  封祀壇碑
  武三思撰薛曜正書萬嵗登封元年十二月金石録今在登封縣西萬羊岡金石文字記
  太宗賜少林寺教書
  八分書無姓名髙祖武徳三年疑後人重書金石録
  昭陵刻石文
  太宗御製歐陽詢八分書貞觀十年金石録
  右唐昭陵刻石文太宗為文徳皇后立歐陽詢書其文具載于太宗實録今石刻已磨滅故世頗罕傳其畧可見者有云無金玉之寳玩用之物木馬偶人有形而已欲使盜賊息心存亡無異又云俯視漢家諸陵猶如蟻垤皆被穿窬今營此陵制度卑狭用功省少望與天地相畢永無後患其言非不丁寜切至也然竟不免温韜之禍太宗英武聰明過人甚逺而於此眷眷不忘何哉以此知死生之際能超然無累者賢哲之所難也又云國家府藏皆在目前與在陵内何異其詞尤陋得無為後世達士所笑乎仝上
  贈髙熲禮部尚書詔
  正書無姓名貞觀十一年十二月金石録
  右唐贈髙熲詔書貞觀十二年改葬有詔贈禮部尚書其事當載扵史而隋書熲列傳唐書帝紀太宗實録皆不載同上
  贈比干詔
  薛純陀八分書貞觀十八年金石録
  貞觀十九年二月薛純陀八分書今重刻在衛輝府舊唐書太宗紀貞觀十九年二月贈殷比干為太
  師諡曰忠烈命所司封墓葺祠堂春秋祠以少牢上自為文以祭之金石文字記
  追尊𤣥元皇帝詔
  王懸河行書乾道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紀泰山銘
  明皇撰并八分書開元十四年九月金石録
  𤣥宗御製并書文詞雅馴而分𨽻遒逸婉潤最為當時得意之筆刻在泰山髙崖字大六七寸石方三丈極不易搨王户部堯年為彼中司理見餉一紙如獲眀珠王元美云佘嘗登泰山轉天門見東二里許穹崖造天銘書若鸞鳯翔舞于雲烟之表為之色飛惜其下三尺許為搨工惡寒篝火焚蝕遂闕百餘字云石墨鐫華
  開元十四年𤣥宗御製并書今在泰山頂石崖上金石文字記
  龍角山紀聖銘
  眀皇撰并八分書開元十七年九月金石録
  右唐龍角山紀聖銘明皇撰按髙祖實録武徳三年四月辛巳晉州人吉善行扵羊角山見白衣老父乗白馬朱鬛謂善行曰為吾語唐天子吾為老君汝祖也今年平賊後汝當為帝天下太平必得百年享國子孫且千嵗太宗遣使者杜昻致祭須臾神復見謂昻曰歸語天子我不食何煩祭為髙祖異之立廟扵其地授善行朝散大夫據碑稱是時太宗為秦王討宋金剛所謂賊平汝當為帝者指太宗也其事可謂怪矣然碑與實録所載語頗不同文多不能備録惟碑稱善行以武徳三年二月初奉神教至四月老子又見曰石龜出吾言實既而太宗遣昻善行乗驛表上至長安適㑹郇州獻瑞石如龜文曰天下安平萬日而實録亦云郇州獻瑞石有文曰天下于萬其語小異又碑稱善行絳州人而實録云晉州耳老子其生以清淨無為為宗豈身沒數千嵗而區區為人稱述符命哉盖唐太宗初起託以自神此陳勝所為謂卜之鬼者也史臣既載于實録明皇又文之于碑遂以後来為真可欺罔豈不可笑也哉金石録
  龍角山慶唐紀聖之銘唐眀皇書在晉州金石略龍角山慶唐觀紀聖銘今在浮山縣龍角山 舊唐書地理志武徳二年分㐮陵置浮山縣四年改為神山册府元龜載開元十四年九月制曰𤣥元皇帝先聖宗師國家本系昔草昧之始告受命之期髙祖應之遂扵神降之所置廟改縣曰神山近日廟庭屢彰嘉瑞虔荷靈應祇慶載深宜令本州擇精誠道士七人扵羊角廟中潔齋焚香以崇奉敬金石文字記
  司刑寺大脚跡敕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長安二年六月金石録
  長安二年右司刑寺大脚跡敕并碑銘二閻朝隠撰附詩曰匪手携之言示之事盖諭昬愚者不可以理曉而决疑惑者難用空言雖示之已驗之事猶懼其不信也此自古聖賢以為難語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者聖人非棄之也以其語之難也佛為中國大患非止中人以下聰明之智一有惑焉有不能觧者方武氏之時毒被天下而刑獄慘烈不可勝言而彼佛者遂見光蹟扵其間果何為哉自古君臣事佛未有如武氏之時盛也視朝隠等碑銘可見矣然禍及生民毒流王室亦未有若斯之甚也碑銘文辭不足録録之者所以有警也俾覽者知無佛之世詩
  書雅頌之聲斯民𫎇福者如彼有佛之盛其金石文章與其人之被禍者如此可以少思焉集古録
  司刑寺佛蹟碑
  前碑閻朝隠撰范元悊正書後碑范元悊撰吴守劼八分書長安三年七月金石録
  武后少林寺勅書
  八分書無姓名天册萬嵗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眀皇誡牧宰敕
  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十六年六月金石録
  夢真容勅
  正書無姓名開元二十九年六月金石録
  唐趙履信記蘓靈芝行書并篆額開元二十九年六月一日立本朝天聖六年重摹復齋碑録 碑在廣信軍寳刻叢編
  唐𤣥宗真容應現制
  開元二十九年六月一日下臨海太守賈長源刻輔崇儀八分書復齋碑録
  盧奐㕔事賛
  唐陕州盧奐㕔事讃開元二十四年唐𤣥宗撰并書奐為陕州刺史𤣥宗行幸過陕州書其㕔壁而刻之集古録
  唐𤣥宗御製御書帝西幸過陕府至奐㕔事題賛扵其壁奐以刻石并謝表批答附于後碑以開元二十四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盧奐謝表并批詔
  表正書無姓名詔行書金石録
  聖宫石臺勅書
  裴瓘書蕭諴題潞州金石畧
  啓聖宫臺勅
  太子亨題在西京金石畧
  唐羣臣請立道徳經臺批答
  唐𤣥宗注經成詔道士司馬秀等請立經臺奏謝批答及皇太子紹慶王琮等十八人列名皆附刻扵經䑓集古録目
  令長新戒
  開元中令長新戒唐開元之治盛矣𤣥宗嘗自擇縣令一百六十三人賜以丁寜之戒其後天下為縣者皆以新戒刻石今猶有存者余之所得者六世人皆忽不以為貴也𤣥宗自除内難遂致太平世徒以為英豪之主然不知其興治之勤用心如此可謂為政知本末矣然鮮克有終眀智所不免惜哉新戒凢六其一河内其二虞城其三不知所得之䖏其四汜水其五穰其六舞陽嘉祐八年六月十日書集古録令長新戒一在汜水正書令長新戒二在房子縣正書令長新戒三八分書金石録
  虞城縣令長新戒王遹篆書鄧州令長新戒劉飛書金石畧
  開元二十四年二月五日諸道石刻録
  鄭樵金石録有新誡碑二一王遹篆一劉飛書趙眀誠録有三紙歐公録又有六紙有正書有八分書者余所獲乃一王某行書盖開元頌行時不但一州刻也碑雖泐甚然書法是深于聖教序者石墨鐫華
  唐令長新誡 在河内唐𤣥宗御製初𤣥宗擇令長一百六十三人又自製新誡宰相裴耀卿等請令集賢院善書者書以賜之其後諸縣往往各以刻石集古録目
  唐令長新誡開元中縣令徐杭所刻太室山人劉飛書在穰縣集古録目
  𤣥宗嘗幸驪山登朝元閣命羣臣賦詩正字劉飛詩最清㧞特𫎇激賞右相李林甫怒飛不先呈已出為一尉而卒封演見聞記
  唐令長新誡 唐𤣥宗御製大和九年縣令李易簡建鄭宗冉書此本無𤣥宗勅書而别有勅語乃當時召新除令長賜食扵朝堂而遣之叮嚀慰勉之言也在舞陽縣集古録目
  唐令長新誡汜水 唐開元中縣令馮宴所刻後嵗久以為柱礎寳厯二年縣令崔潾移置扵縣㕔集古録目
  褒封四子敇
  敕門下昊穹眷命烈祖降靈休昭之儀存乎記典荘子列子文子庚桑子列在真仙體兹虚白師𤣥元之聖教𢎞大道扵人寰觀其㣲言究極精義比夫諸子諒絶等夷其荘子宜依舊號曰南華真人列子號曰冲虚真人文子號曰通𤣥真人庚桑子號曰洞靈真人其四子所著書並隨號稱為真經宣布中外咸使聞知 天寳元年二月卄日求古録
  天寳元年二月正書今在盩厔縣樓觀 舊唐書禮儀志天寳元年正月癸丑陳王府參軍田同秀稱扵京永昌街空中見𤣥元皇帝以天下太平聖夀無疆之言傳扵𤣥宗仍云桃林縣故關令尹喜宅旁有靈寳符發使求之十七日獻扵含元殿二月丁亥御含元殿加尊號為開元天寳聖文神武皇帝辛邜親祔𤣥元廟丙申詔史記古今人物表𤣥元皇帝昇入上聖荘子號南華真人文子號通𤣥真人列子號冲虚真人庚桑子號洞虚真人改荘子為南華真經文子為通𤣥真經列子為冲虚真經庚桑子為洞虚真經今人稱荘子書為南華經昉扵此也李肇國史補曰天寳中天下屢言聖祖見因以四子列學官故有偽為庚桑子者其辭鄙俚非古人書古今文字記
  封孔子弟子詔
  吕巖説撰記正書天寳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擇縣令勅
  唐南陽新野令李伯豫行書天寳六年十月建復齋碑録
  眀皇賜上黨故吏勅書
  天寳十一年十月
  眀皇哀册文
  王縉撰史鎬八分書貞元五年金石録
  康珽誥
  徐浩行書天寳十年三月金石録
  顔惟正并商夫人贈告
  顔真卿正書寳應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刑部尚書太子賔客魏國公述先誥
  劉昇八分書墨池編
  諡文宣追封兖公等詔
  李瀾書在淄州金石畧 墨池編作李潤
  李潤李華從弟淄州尉唐宰相世系表
  僧恵幹乞題大通大照塔額表肅宗批答
  大厯中立墨池編
  勸農勅
  正書無姓名大中九年五月金石録
  濠州勸民栽桑敕碑
  大中十年 余得劉莒脩兖州文宣王廟碑見大中時中書門下牒又得此碑見大中時敕乃知平章事非署敕之官今世止見中書門下牒便呼為敇惟告身之制僅存焉集古録
  徳宗政刑箴
  徳宗撰八分書無姓名貞元十四年十二月金石録
  武宗皇帝廵幸左神䇿軍紀聖徳碑
  廵幸左神䇿軍碑崔鉉撰栁公權正書㑹昌三年金石録唐翰林學士承㫖崔鉉撰散騎常侍集賢殿學士栁公權書集賢直院徐方平篆額武宗嘗幸神䇿軍勞閱軍士兼統三軍上将軍仇士良請為碑以誦聖徳鉉等奉勅書撰碑以㑹昌三年立集古録目
  唐髙祖駐馬佛堂碑
  唐渭南縣興法寺僧貞慶撰并八分書髙祖武徳二年嘗幸渭南至大韓村其父老以為榮立佛像于其地謂之駐馬佛堂嵗久碑記闕落開元十七年村人韓祚等重建集古録目
  唐碑刻二御製 御書
  太宗登逍遥樓詩
  長孫無忌楊師道行書貞觀十二年二月眀皇八分書詩顔真卿正書王璵表附金石録
  御製魏鄭公碑
  太宗御製并行書貞觀十七月正月金石録詳見昭陵諸碑
  帝京篇
  太宗御製禇遂良行書貞觀十九年八月金石録
  晉祠銘
  太宗御製并行書貞觀二十年七月金石録
  右唐晉祠銘太宗撰并書晉祠者唐叔虞祠也髙祖初起兵禱于叔虞祠至貞觀二十年太宗為立碑焉唐得天下後太宗祠晉侯而為之銘晉侯者周唐叔後覇天下者也據碑髙祖起兵時曽禱于晉侯之祠而以是報享之太宗製文并書全法聖教序蘭亭而縱横自如但石理惡厯年多其鋩鎩之存者無幾耳石墨鐫華
  祠在今太原府西南四十里距今太原縣八里而今縣則古晉陽之故址唐時為并州為北都為河東節度使治昔人立廟于此以祀唐叔考之北齊書已有其名而唐髙祖起兵嘗禱于此太宗貞觀二十年正月幸晉祠樹碑製文親書之扵石今存祠中金石文字記
  温泉銘
  太宗御製并行書貞觀中立金石録
  三藏聖教序
  太宗撰禇遂良正書永徽四年十月在京兆府一本碑在慈恩寺塔金石録
  三藏聖教序記
  髙宗撰禇遂良正書永徽四年十二月在京兆金石録
  萬年宫銘
  髙宗撰并行書永徽六年五月在鳯翔府麟逰縣金石録
  萬年宫即九成宫改名髙宗幸而銘之書之也行草視英公碑尤為勁㧞石墨鐫華
  萬年宫碑隂題名
  長孫無忌以下自書金石録
  右唐萬年宫碑隂者髙宗自為萬年宫碑詔宰相而下皆題名扵其隂余每覽此碑見長孫無忌禇遂良許敬宗李義府同時列名未嘗不掩卷太息以為善惡如水火决不可同器惟人主能辨小人而逺之然後君子道長而天下治若俱收並用則小人必得志小人得志則君子必被其禍如無忌遂良是已然知人帝堯所難非所以責髙宗也金石録
  碑隂云奉勅中書門下見從文武三品以上并學士并聼自書官名于碑隂後列從官五十餘人長孫無忌李勣禇遂良軰皆與焉書名大小不倫然皆有法即契苾賀蘭亦不草草一時之盛令人仰想其後武氏亂之而不復可觀矣石墨鐫華
  契苾何力莫賀可汗之孫貞觀六年率衆内屬厯右驍衛大将軍龍翔中封凉國公諡曰毅見唐書賀蘭敏之武士彠之外孫武后取為士彠後賜
  氏武累官左侍極蘭臺太史令與名儒李嗣真等㕘與刋撰見唐書武士彠傳
  三藏聖教序并記
  太宗髙宗撰王行滿正書顯慶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三蔵聖教序并記
  太宗髙宗撰禇遂良正書龍朔三年六月同州重立金石録
  三藏聖教序并述聖序記
  太宗髙宗撰沙門懐仁集王書咸亨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御製眀徴君碑
  髙宗撰髙正臣行書王知敬篆額金石録
  右唐明徴君碑徵君者梁眀山賔也髙宗朝其裔孫崇儼以方技進故立此碑舊唐史言髙宗自製文而書之非也盖髙宗撰文髙正臣書耳金石録
  右髙宗御製王知敬篆碑隂有栖霞二大字乃大中庚子嵗所立今碑乃景子此即米芾所謂手摩一丈玉讀書上元記者書自聖教序中出極有風骨可愛蒼潤軒碑䟦
  御製李勣碑
  髙宗撰并行書儀鳯二年十月金石録詳見昭陵諸碑
  道藏經序
  髙宗則天撰王懸河行書𢎞道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睿宗書武士彠碑
  李嶠撰相王旦書長安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右周武士彠碑武后時追尊士彠為無上孝眀皇帝命李嶠為碑文相王旦書石焉戎幕閒談載李徳𥙿言昔為太原從事見公牘中有文水縣牒稱武士彠碑元和年間忽失龜頭所在碑上有武字凡十一䖏皆鐫去之碑髙大非人力所及未幾武元衡遇害今此碑武字最多皆刻畫完好無訛缺者以此知小說所載事多荒誕不可信類如此金石録
  唐睿宗書順陵碑
  武三思撰相王旦正書長安二年六月金石録題云孝眀皇后碑武三思撰相王旦書碑用武氏製字武三思稱𢘗猶可而旦亦曰𢘗旦當發一笑書不知真出相王否方整遒健可録也碑已仆于乙邜之地震而亡扵縣令之修河余猶從故家見其搨本石墨鐫華
  右武后革命時所立順陵碑首曰大周無上孝眀髙皇后碑銘并序特進太子賔客監修國史上柱國梁王𢘗三思奉勅撰太子左禦率兼檢校安北大都䕶相王𢘗旦奉勅書求古録
  棲巖寺詩
  髙宗則天撰韓懐信正書長安二年金石録
  幸閒居寺詩
  髙宗睿宗太平公主詩八分書無姓名武后詩自草書長安四年四月金石録
  㳺仙篇
  武后撰薛曜正書武后時立金石録
  龍興聖教序
  中宗撰相王旦正書神龍元年九月金石録
  中興聖教序碑
  中宗撰唐奉一八分書神龍三年五月金石録
  中宗為三藏法師義淨所作唐奉一書刻石在濟南府長清縣界西禪寺寺在深山中義浄真身塔尚存金石録
  唐奉一齊州人善書翰武后時為侍御史見御史臺記又唐書武后紀云久視元年三月夏官尚書唐奉一為天兵道大摠管
  老子孔子顔子賛
  睿宗撰李邕行書開元十一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眀皇書凉國長公主碑
  蘓頲撰明皇八分書開元十二年八月金石録
  右唐凉國長公主碑蘓頲撰眀皇書公主睿宗女也新唐書列傳云字華荘而碑云諱莬字花粧傳云下嫁薛伯陽而碑云嫁温彦博曽孫曦按新史睿宗第三女荆山公主已嫁薛伯陽當以碑為正金石録右凉國長公主碑小許公撰而開元帝御書書法過肥然㸃畫間自有異趣要之自唐變此體帝為最也碑辭大半可讀攷之唐史睿宗第六女字華荘始封仙源下嫁薛伯陽今碑内封爵先後同而字乃從花粧非華荘也又稱歸故丞相虞公温彦博曽孫曦及攷彦博傳曽孫曦尚凉國長公主伯陽傳尚仙源公主坐父稷誅流嶺表自殺然則公主固嫁薛伯陽再嫁温曦史遺曦而碑諱伯陽也弇州山人藁
  此蘓頲撰開元帝分書帝書潤色史惟則而此碑稍肥要之一變漢法者也公主碑名花粧史作華荘先封仙源嫁薛稷子伯陽伯陽坐父稷流嶺表再嫁温彦博曽孫曦史遺曦不書而碑諱不言伯陽石墨鐫華凉國碑為𤣥宗分書蘓頲撰書法遒逸匀適少遜孝經總脫盡六朝之習者公主睿宗第六女名莬字華荘元美謂碑為花粧史作華荘而不言名子函石墨鐫華直以字為名二公似俱未見其碑也余嘗從叔兄至奉先逰唐諸陵犯暑造極羣山北峙萬峯連亘一目無際竟不辨何者為陵也歸而得數碑此石卧草間字跡完好如新扵時恨楮墨不具後遣工搨得已為土人擊扑損半恐一經採訪官使或搨不勝誅
  求故也公主初封仙源嫁薛稷子伯陽坐父稷流嶺表自殺復改今封復嫁温彦博曽孫曦碑自不得不諱伯陽而史不當逸曦也金石史
  眀皇行次成臯詩
  艾叙行書開元十三年十月金石録
  艾叙與史麟工夫相敵亦擅時名書史㑹要
  唐明皇御註道徳經
  眀皇註并御書開元二十四年八月懐州本金石録老子道徳經唐𤣥宗註開元二十三年道門威儀司馬秀等請扵兩京及天下應修官齋等州皆立石臺刋勒其經文御書其注皆諸王所書此本在懐州集古録
  經𤣥宗書注皇太子紹及慶王琮奉勅書初開元二十四年𤣥宗已注道徳經道門威儀司馬秀等奏請兩京及天下應修官齋等州造立石臺刋勒經注集古録目
  唐𤣥宗注經成詔道士司馬秀等請立經臺奏謝批答及皇太子紹慶王琮等十八人列名皆附刻扵經臺集古録目
  眀皇注孝經
  眀皇八分書天寳四年九月金石録
  唐𤣥宗書孝經後有太子亨右相林甫左相適之等題名韋郇公陟稱彭城縣男盖自吏部侍郎出為河南採訪始襲公爵此本封耳韋陟封平樂郡公可補本傳之闕書法豐妍匀適與泰山銘同行押亦雄俊可喜當時為林甫所蠱媚極矣猶知有是經耶三子同日就隕屬鏤南内淒涼廢食循覽遺跡為之慙慨王世貞弇州山人藁
  此碑四面以蟠螭為首鑿嵌精工故非後世所能開元帝書法與泰山銘同潤色史惟則老勁豐妍如泉吐鳯為海吞鯨非虚語也後有李齊古表行書亦佳同勒諸臣名字字不草草至如行押數十字尤豪爽可喜乃知前代帝王留心翰墨如此石墨鐫華
  𤣥宗御製序并注及書今在西安府儒學前第二行題曰御製序并注及書其下小字曰皇太子臣亨奉勅題額其額曰大唐開元天寳聖文神武皇帝注孝經臺後有天寳四載九月一日銀青光禄大夫國子祭酒上柱國臣李齊古上表及𤣥宗御批大字草書三十八字其下有特進行尚書右僕射兼右相吏部尚書集賢院學士修國史上柱國晉國公臣林甫光禄大夫行左相兼兵部尚書𢎞文舘學士上柱國渭源縣開國公臣李適之等四十五人姓名惟林甫以左僕射不書姓中間人名攙入丁酉嵗八月廿六日紀九字是後人所添是嵗乙酉非丁酉也又末二人官銜下不書臣亦可疑金石文字記
  唐眀皇書金仙長公主碑
  右唐金仙長公主碑徐嶠之撰明皇御書㩀唐書本傳云太極元年與玉真公主同為道士而碑云丙午嵗度為道士盖神龍二年也此于史學不足道然唐史書事差謬多如此也金石録
  徐嶠之撰眀皇行書今在蒲城縣金石文字記
  眀皇賜道士蔡守冲詩
  并謝表批答行書天寳十一年九月金石録
  上黨啟聖宫頌
  眀皇撰并八分書天寳十二年八月金石録
  御製武部尚書楊珣碑
  眀皇撰并八分書天寳十二年八月金石録
  右唐楊珣碑按唐史宰相世系表以珣為友諒子今碑乃云志謙子疑史誤珣楊國忠父也故𤣥宗親為製碑其末盛稱國忠之美云我有社稷爾能衛之我有廊廟爾能宰之卟和九功九功惟序平章百姓百姓昭眀其語可謂褒矣豈所謂臨亂之主各賢其臣者乎碑天寳十二年建盖後二年安禄山起兵又一年國忠被戮矣金石録
  鶺鴒頌
  眀皇撰并行書天寳中立金石録
  當皇祐至和之間余在廣陵有出使黄元吉者以唐眀皇自書鶺鴒頌本示余把玩久之後二十年獲此石本扵國子博士楊褒又三年来守青州始知刻本在故相沂公宅集古録
  眀皇上黨宫宴羣臣故老詩
  行書天寳中立金石録
  眀皇謁𤣥元廟詩
  行書天寳中立金石録
  右謁𤣥元廟詩唐𤣥宗撰并書余嘗見世有𤣥宗所書鶺鴒頌與此字法正同碑在北邙山上洛陽人謂之老君廟也集古録
  唐眀皇書裴光庭碑
  裴光庭碑張九齡撰𤣥宗御書按唐書列傳云光庭素與蕭嵩不平及卒博士孫琬希嵩意以其用循資格非奨勸之誼諡曰克平帝聞特賜諡曰忠憲今碑及題額皆為忠獻傳云撰揺山往則而碑云往記光庭以開元二十一年薨二十四年建此碑𤣥宗自書不應誤皆當以碑為是也集古録
  唐中書令集賢院學士張九齡奉勅撰𤣥宗御書侍中裴耀卿題御書字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林甫題額諌議大夫禇庭誨摹勒光庭字連城河東聞喜人官至侍中正平郡公贈太師諡忠獻碑以開元二十四年十一月立在聞喜集古録目
  唐𤣥宗登逍遥樓詩
  唐𤣥宗御製并分書太常卿姜皎書年月蒲州刺史王璵以詩刻石請御書碑額表一蒲州刺史顔真卿書答詔肅宗書以乾元元年集古録目
  御製段秀實碑
  徳宗撰皇太子誦行書貞元元年四月金石録
  麟徳殿宴羣臣詩
  徳宗撰皇太子誦行書貞元四年六月金石録
  送張建封還鎮詩
  徳宗撰太子誦行書貞元十四年金石録
  御製韋臯紀功徳碑
  徳宗撰太子誦行書貞元二十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眀徴君碑
  髙宗御撰髙正臣書上元三年四月今在上元縣棲霞寺唐有兩上元此云景子者髙宗號也 舊唐書明崇儼傳累遷正諌大夫特令入閣供奉崇儼每因謁見輒假以神道頗陳時政得失帝深加允納潤州棲霞寺是其五代祖梁䖏士山賔故宅帝特為製碑文親書扵石論者榮之今按此碑乃髙正臣書史家以御製并訛為御書耳金石文字記
  貞順皇后武氏碑
  𤣥宗御製御書字為八分太子亨題額貞順皇后姓武氏晉陽人終于恵妃追册皇后諡曰貞順碑以天寳十三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貞順皇后武氏碑隂記
  從子武就撰王膺行書建中二年京兆金石録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四    錢塘倪濤撰
  石刻文字四十
  唐碑
  孔子廟堂碑
  唐孔子廟堂碑武徳九年虞世南撰并書余為兒童時嘗得此碑以學書當時刻畫完好後二十餘年復得斯本則殘缺如此因感夫物之終弊雖金石之堅不能自久扵是始欲集録前世之遺文而蔵之殆今盖十有八年而得千卷可謂富哉集古録
  頃見摹刻虞永興孔子廟碑甚不厭人意亦疑石工太逺今觀舊刻雖姿媚而造筆之勢甚遒固知名
  下無虚士也榮咨道嘗以二十萬錢買一碑即此碑舊刻其中缺字亦畧相類唯額書大周孔子廟堂之碑八字為異耳又碑末長安三年太嵗癸邜金四月壬辰朔水八日己亥木書額相王書也又云朝議郎行左豹衛長史直鳯閣鍾紹京奉相王教搨勒碑額雍州萬年縣光宅鐫字又卷尾昔人題云咸通七年七月七日扵二十二姉䖏得龍兄来認今福夷無大費而甚愛之雖無前後數十字非寳蔵是書之本意山谷集
  頃年觀廟堂碑摹本竊怪虞永興名浮扵實及見舊刻乃知永興得智永筆法為多又知蔡君謨真行筆札能入永興之室也元祐四年在中都初見榮輯子雍家一本紹聖元年在湖隂又見張威福夷家一本其十二月在陳留又見蔡寳臣致君家一本以石本未刓缺不以摹本補綴則榮本第一張本第二蔡本第三亦嘗扵他䖏見數本新舊雜揉所謂海圗拆波濤舊繡移曲折天吴及紫鳯顛倒在短褐者也然尚有典刑亦不可廢也陳留浄土院書同上
  今世有好書癖者榮咨道嘗以二十萬錢買虞永興孔子廟堂碑予初不信以問榮則果然後求觀之乃是未劖去大周字時墨本字猶有鋒鍔但墨紙有少腐敗䖏耳同上
  虞世南撰序并正書武徳九年十二月 右孔子廟堂碑虞世南撰武徳時建而題云相王旦書額者盖舊碑無額武后時増之耳至文宗朝馮審為祭酒請琢去周字而唐史遂以此碑為武后時立者誤也睿宗所書舊額云大周孔子廟堂之碑今世蔵書家得唐人所收舊本猶有存者云金石録
  永興公守智永舊法故唐能書人盡變唯永興號為第一以右軍譜系猶在也余嘗見大周本扵故家精神遒整其雲仍散落不復可考此當在嫡孫行唐人唯魏華得正傳孔頴達碑與虞相似或云孔卒時永興下世已久清容居士集
  右唐孔子廟堂碑虞世南撰并正書今在陕西西安府學乃宋王彦超翻本字之缺者凡一百七十有九予家藏舊搨唐刻因參校以足其文嘗記在京師時見世南真蹟謂以此文石本進呈太宗特賜王羲之黄玉印一顆則世南之書貴重扵當時者固已如此但世之人不見真跡故鮮有知是說者金薤琳瑯
  評者謂虞永興書如層臺緩步髙謝風塵又如行人妙選罕有失詞觀此碑果不虚也賈耽相公云孔子廟堂碑青箱之至寳今碑已經五代翻刻尚爾則當時可知但碑已斷泐在西安府學余嘗至其䖏見碑傍一片石取視之則碑之破裂者如此恐後人不復得見此書可勝慨哉石墨鐫華
  榮咨道以二十萬買未劖去大周字本即此此刻乃宋時重勒者永興親受筆訣扵永禪師當時進呈石本唐太宗以右軍黄玉印賜之今謝表勒在羣玉堂帖好事者合觀之可以知伯施書矣𤣥牘記
  唐書法以歐虞並稱然張懐瓘謂歐若狂将深入時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選罕有失詞又虞剛柔内含歐筋骨外露君子藏噐以虞為優固當至謂秀嶺危峯䖏䖏間起則非也歐虞固可並稱今止存一廟堂碑已經五代翻刻丰神尚爾暎發初刻更不知何如矣貞觀四年碑成進御賜以右将軍㑹稽内史印逸少所佩當時已為文皇所重如此況今日乎金石史孔子廟堂碑正書貞觀四年今在西安府儒學其書銜曰太子中舎人行著作郎臣虞世南奉勅撰并書司徒并州牧太子左千牛率兼檢校安北大都䕶相王旦書額相王旦者睿宗也舊唐書宣宗大中五年十一月國子祭酒馮審奏文宣王廟碑始太宗立之睿宗篆額加大周二字盖武后時書也請琢去偽號從大唐字從之此大周字削而相王之銜獨存也其末曰永興軍節度管内觀察䖏置等使王彦超再建則元碑已亡此重刻也金石文字記
  孔宣尼碑
  崔行功撰孫希範八分書乾封元年金石録
  唐贈太師孔宣父碑此崔行功撰孫庭範書行功嘗書開元寺千佛記者庭範無書名而此碑分𨽻是唐初法亦有漢魏遺意可與唐詔表碑同觀石墨鐫華唐孫師範𨽻書孔廟碑余燈下偶觀此帙適兒子敏耕在几邉問孔聖人何字余曰仲尼彼曰故事中張伯何以稱尼父余曰父者男子美稱因使之觀此同予誦畢而寝次早為甲寅三月二十日敬書其後以還羅氏芳潤閣并告我原溥也若夫唐世追封之典禮與夫文章字畫之妙則小子何敢議焉惟以手畫紙摸索數十讃歎而已𤣥牘記
  唐贈太師魯國孔宣公碑此為唐髙宗封泰山還過曲阜祀孔子贈太師所立碑也敇崔行功撰孫師範書時天下大權胥歸中宫天子拱手中外謂之二聖是非真能尊孔子者行功纂述雖頗博雅詳縟有垂厥體善乎太史公之賛孔子也曰髙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師範𨽻書瘦硬而方削寡情是魏以後法非漢法也反不如開元後之風流藴藉也金石史
  唐孔子廟詔表碑
  此髙祖髙宗詔各一通祭文一通太子𢎞表一通皆分書金眀昌中暴風折木壓碑仆趺損而碑不損刺史髙徳裔易趺樹之行書題六十五字于後王元美曰其行筆不甚精工而時有漢意乃知古法自開元帝始盡變也石墨鐫華
  唐加封孔子詔書碑𨽻書右詔二通表一通祭文一通跋一通共一帙甲寅三月十九日借觀于原溥䟦言是碑曽為風仆而字畫不損疑其隂有所相此豈非上堂聞絲竹音者耶𤣥牘記
  脩孔子廟詔表碑八分書儀鳯二年三月今在曲阜縣廟中武徳九年詔一通乾封元年詔一通皇太子請立碑表一通乾封元年祭文一通共一碑金眀昌三年開州刺史髙徳裔記重建嵗月扵末金石文字記
  襄州孔子廟堂碑
  于敬之撰正書無姓名垂拱二年二月 右唐㐮州孔子廟堂碑于敬之撰其前題魯大司㓂贈太師宣尼父孔丘廟堂碑銘春秋之法或書字或書名皆所以寓褒貶之意今敬之為孔子廟碑而斥其名何哉金石録
  益州府學孔子廟堂碑
  周顥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七年七月金石録
  唐封文宣王祠碑
  唐𤣥宗製王全榮書墨池編
  修孔子廟碑
  李邕撰張庭珪八分書開元七年十月金石録
  夫子廟碑為渝州刺史李邕撰宋州刺史張庭珪書邕語亦似知尊夫子者第任書可耳不當遂任文也庭珪官至太子詹事著直聲家蔵二王墨蹟甚夥書小史謂邕所撰碑碣必請庭珪書此亦其證也第所謂古木崩沙閒花映竹者尚未得盡其致耳弇州續槀
  此李北海邕撰而張庭珪書邕文不及書此碑是已庭珪名書書小史謂邕文必致珪書而評者有古木崩沙閒花映竹之語觀此亦未為的然但書趙盾作趙遁何也石墨鐫華
  修孔子廟碑李邕撰張庭珪八分書今在曲阜縣廟中按舊唐書張廷珪傳廷珪素與陳州刺史李邕親善屢上表薦之邕所撰碑碣之文必請廷珪八分書之廷珪既善楷𨽻甚為時人所重庭字作廷邕傳同金石文字記
  唐美原夫子廟碑
  右美原夫子廟碑縣令王嵒字山甫撰并書碑不知在何縣嵒天寳時人字畫竒怪初無筆法而老逸不羈時有可愛故不忍去之盖書流之狂士也文字之學傳自三代以来其體隨時變易轉相祖習遂以名家亦烏有定法耶至魏晉以後漸分真草而羲獻父子為一時所尚後世言書者非此二人則皆不為法其藝誠為精絶然謂必為法則初何所據所謂天下孰知夫正法哉嵒書固自放扵怪逸矣聊存之以備博覽集古録
  唐行美原縣令王巖撰并書天寳中初尊夫子爵為王碑以天寳八年立在美原集古録目
  王巖撰并行書天寳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聖主興眀故魯先聖文宣王頌碑
  唐李處佑撰并書王延璬鐫并篆額天寳九年九月七日立復齋碑録 眀州寳刻叢編
  唐修文宣王廟碑
  唐樂坤撰寳應二年立京兆金石録 鄠縣寳刻叢編
  縉雲縣孔子廟記
  李陽氷撰并篆書上元元年七月金石録
  縉雲孔子廟記上元二年李陽氷撰并書孔子廟像之制前史不載開元八年國子司業郭瓘奏云先聖孔宣父以先師顔子配其像為立侍配享冝坐弟子十哲雖得列像而不在祀享之位按祠令何休范寗等二十二賢猶𫎇從祀十哲請列享在何休等上扵是詔十哲皆為坐像據陽氷記云換夫子之容貌増侍立者九人盖獨顔回配坐而閔損等九人為立像矣陽氷修廟在肅宗上元二年其不用開元之詔何也六一題䟦
  孔子廟碑
  史惟則八分書在河中府金石略
  文宣王廟新三門記
  裴孝智撰裴平八分書并篆大厯八年十二月金石録右裴孝智撰文裴平書丹并篆額大厯八年立篆額字甚大𤣥牘記
  唐文宣王廟碑
  唐前侍御史裴碑缺八分書篆額貞元四年正月旬有一日建復齋碑録 眀州寳刻叢編
  扶風文宣王廟記
  扶風縣夫子廟碑首云天地吾知其至廣也云云作者唐大厯二年丁未駕部郎中程浩碑尚在扶風縣今傳為皮日休誤矣皮在僖宗廣眀年與大厯相去殊逺不知何以錯誤如此此碑書法清勁仍多古字地作墬三作弎道作衟子作□光作兊唐作⿰天作𠀘善作譱遊作⿴曹作𣍘升庵字說
  孔子廟殘碑程浩撰顔真卿正書今在華州 此文載于唐文粹為扶風文宣王廟記大厯二年駕部郎中程浩文而今西安府學有僧夢英書此一記其文正同但去扶風古縣也以下半篇其䟦云此記刋石元在湖州臨安縣夢英愛而書之豈駕部先作此扵扶風魯公又書之扵湖州而去其半篇耶又考唐地里志臨安縣屬杭州不屬湖州得非夢英之誤耶今華州有此殘碑數十字其文同金石文字記
  唐范陽郡新置文宣王廟碑
  貞元五年韋稔撰張澹行書在涿州金石文字記
  顔真卿華嶽題名有評事張澹
  封崇孔宣父故事碑
  湖州金石略 在安吉州學元和四年輿地碑目
  䖏州孔子廟碑
  韓愈撰任廸行書大和三年金石録
  䖏州孔子廟碑唐咸通四年刺史王通古重立以傳考之李繁作學官䖏州當元和二年至僖宗而碑已廢後世以昌黎公文可傳故又刻石于學使世存之昔歐陽文忠公謂隋唐之際天下州縣學皆廢且文公見官為立祠州縣莫不祭之則以夫子之尊由此其盛嗚呼禮之廢久矣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周之制凢始立學必釋奠扵先聖先師禮曰始立學者既釁噐用幣然後釋菜不舞不授噐夫釋奠有樂釋菜無樂鄭康成謂釋菜扵詩書禮樂之官釋奠扵先聖魯之錫成王以天子禮樂祀周公安得祭于學哉然則先聖祀孔子可也當三代盛時䕫伯夷世為先聖祀于諸國必有合也至漢始以孔子祭扵學天子親祀自晉成帝至唐武徳定著于令其禮稍重范寗請用
  王者儀而范宣之議當其釋奠用帝王禮樂然謂釋奠幸存不以四時為祭今又無樂文忠公据後世茍簡便謂禮有不足則誤矣昔貞觀中始以孔子為先聖永徽定令復用周公為先聖黜孔子為先師然文公遽以句龍棄得常祀無如夫子盛文忠謂孔子後天下皆以為先聖豈亦不知考扵古耶開元詔曰昔縁周公南面夫子西坐自今後夫子南面而坐内出王者衮冕之服衣之制詔丞相册封文宣王扵是列㦸而以門人配焉其曰南面用王者事巍然以門人為配豈古實行之甞怪二公扵此不知考古使後世疑之此可歎也廣川書䟦
  襄州文宣王廟記
  裴度撰崔偉正書盧𢎞宣篆額太和六年金石録
  唐新修文宣王廟記
  唐鄭楚南撰令狐驤正書篆額大和六年二月十五日立復齋碑録 眀州寳刻叢編
  唐封孔子為文宣王册
  唐𤣥宗御製行書無名太和七年七月眀州刺史于季友建復齋碑録
  文宣王新廟碑
  劉禹錫撰盧逕正書開成二年三月金石録
  唐鄧州文宣王廟碑
  顔頩書
  顔頩真卿子冨陽尉好為詩見顔真卿家廟碑
  修文宣王廟記
  裴坦撰盧匡書㑹昌五年十月金石録 許州碑帖考唐李綽云山北盧尚書匡有王内史借船帖寳惜有年河東張公借之不得云只可就㸔不可借人
  也見尚書故實
  定州文宣王廟記
  盧肇撰并正書大中十三年八月金石録
  修文宣王廟記
  鄭彦藻分書咸通六年黄州金石略
  修文宣王廟碑
  唐孔温𥙿修孔廟碑温𥙿孔子三十九代孫能以私俸奏請葺廟宜𫎇嘉奨矣碑賈防撰文聊畧未稱書者無名氏而亦有顔清臣桞誠懸遺意不作惡札石墨鐫華
  賈防撰孔温𥙿奏中書門下牒正書咸通十一年三月今在曲阜縣廟中金石文字記
  唐文宣王新廟碑
  大中年祕書郎鄭言撰并書吴興掌故集
  修文宣王廟院記
  髙諷撰并書天祐十五年今在定州儒學碑稱太師中書令北平王者王䖏直也金石文字記
  唐石經
  漢靈帝光和六年刻石五經文于太學講堂此初刻也蔡邕以熹平四年與五官中郎将堂谿典議郎張訓韓說太史令單颺求正定六經文字帝許之邕乃
  書丹刻石立扵大學門外此再刻也魏正始中又立古篆𨽻三體石經古文用科斗鳥跡體篆用史籕李斯胡母敬體𨽻用程邈體此三刻也魏世宗神龜元年以王彌劉曜入洛石經殘毁崔光之請補之此四刻也唐天寳中刻九經于長安禮記以月令為首從李林甫之請此五刻也文宗時鄭覃以經籍刓繆建言讐刋凖漢故事太和七年勅唐𤣥度覆定石經字體于國子監立石九經并論語孝經爾雅共一百五十九卷字樣四十卷開成二年告成此六刻也又孟蜀亦刻九經謂之孟蜀九經朱晦翁所引石經是此按六朝以前用分𨽻今石經皆正書且多用歐虞書
  法知其為唐人書矣禮記首月令尊眀皇純字諱尊憲宗又知其非天寳以前人書矣然則今西安府學石經乃唐文宗時石經也舊在務本坊韓建築新城棄之于野朱梁時劉鄩用尹玉翁請遷故唐尚書省之西隅宋元祐中汲郡吕公始遷今學嘉靖乙邜地震石經倒損西安府學生員王堯恵等按舊文集其缺字别刻小石立扵碑傍以便摹補又按唐書謂文宗朝石經違棄師法不足觀然其用筆雖出衆人不離歐虞禇薛法恐非今人所及惟王堯恵等補字大為紕繆今華下東生文豸家有乙卯以前搨本庶幾稱善焉右本喬景叔說
  右石墨鐫華
  朱彛尊唐國子學石經䟦云唐國子學石刻九經易九卷二萬四千四百三十七字書十三卷二萬七千一百三十四字詩二十卷四萬八百四十八字周官禮十卷四萬九千五百十六字儀禮十七卷五萬七千一百十一字禮小戴記二十卷九萬八千九百九十四字春秋左氏傳三十卷十九萬八千九百四十五字公羊氏傳十卷四萬四千七百四十八字穀梁氏傳十卷四萬二千八十九字孝經一卷二千一百二十三字論語十卷一萬六千五百九字爾雅二卷一萬七百九十一字開成二年都檢校官銀青光禄大夫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判國子祭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宫使兼修國史上柱國滎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鄭覃勘定勒石本也新舊唐書載覃奏起居郎集賢殿學士周墀水部貟外郎集賢殿直學士崔球監察御史張次宗禮部貟外郎孔温業四人校定又𠕋府元龜載文宗命率更令韓泉充詳定官而題名扵石者有四門館眀經艾居晦陳玠又文學館眀經不知名一人将仕郎守潤州句容尉段絳将仕郎守秘書省正字柏暠将仕郎守四門助教陳荘士朝議郎知沔王友上柱國賜緋魚袋唐𤣥度朝議郎守國子毛詩博士上柱國章師道朝散大夫守國子司業騎都尉賜緋魚袋楊敬之并覃共十人顧國史所記者題名不書題名書者國史亦不紀不可解也
  右杭世駿石經考異
  九經并孝經論語爾雅字樣都計六十五萬二百五十二字今在西安府儒學其未有年月一行題名十行曰開成二年丁已嵗月次于𤣥日惟丁亥書石學生前四門館眀經臣艾居晦書石學生前四門館眀經臣陳玠書石學生前文學館眀經臣   書石官将仕郎守潤州句容縣尉臣段絳校勘兼㸔書上石官将仕郎守祕書省正字臣柏暠校勘兼㸔書上石官将仕郎守四門助教臣陳荘士覆定字體官翰林待詔朝議郎權知沔王友上柱國賜緋魚袋臣唐𤣥度校勘官兼専知都勘定經書檢校刋勒上石朝議郎守國子毛詩博士上柱國臣章師道朝散大夫守國子司業騎都尉賜緋魚袋臣楊敬之都檢校官銀青光禄大夫官銜缺十字案九經字様云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國子祭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宫使監修國史上柱國滎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臣覃按舊唐書開成元年正月中書門下奏起居舎人集賢殿學士周墀監察御史張次宗禮部貟外郎孔温業兵部貟外郎集賢殿直學士崔球等同勘校經典釋文又云令率更令韓泉充詳定石經官新唐書亦列墀等四人而碑不載
  舊唐書文宗紀開成二年宰相判國子祭酒鄭覃進石壁九經一百六十卷時上好文覃以經義啓導稍折文學之士遂奏置五經博士依漢蔡邕刋碑立扵太學創立石壁九經諸儒校正訛謬上又令翰林勒字官唐𤣥度復校字體又乖師法故石經立後數十年名儒皆不窺之以為蕪累甚矣舊史之評如此愚
  初讀而疑之又見新書無貶辭以為石壁九經雖不逮古今亦何遽不賢扵寺碑冡碣及得其本而詳校之乃知經中之繆戾非一而劉昫之言不誣也
  凢經中虎字皆缺末筆作虎虓號虩饕滮箎禠等字同避太祖諱 淵字缺筆作淵婣亦作婣避髙祖諱世字缺筆作丗泄作洩紲作絏棄作弃勩作勩葉作
  葉渫揲韘媟諜堞偞皆改從云 民字皆缺筆作民氓作甿岷作㞴汦昏緍痻碈□□⿱皆改從氏避太宗諱 亨字皆作亨避肅宗諱 豫字皆缺筆作豫避代宗諱 适字皆缺筆作适避徳宗諱 誦字皆缺筆作誦避順宗諱 純字皆缺筆作純避憲宗諱恒字皆缺筆作𢘆避穆宗諱 湛字皆缺筆作湛
  葚作葚椹作椹避敬宗諱 乃若髙宗諱治中宗諱顯睿宗諱旦𤣥宗諱隆基文宗諱涵皆不缺筆者禮天子事七廟自肅至敬七宗而髙祖太宗創業之君不祧者也𤣥宗以上則祧廟也故不諱耳文宗則今上也古者卒哭乃諱故生不諱左傳文公宣公傳字更濫惡而成城字皆缺末筆穀梁襄昭定哀四公傳儀禮士昬禮皆然此為朱梁所補刻考之宋劉從又黎持二記但言韓建劉鄩移石而不言補刻然成字缺筆其為梁韓無疑昔人固未嘗徧讀而博考也宋建隆三年劉從又修文宣王廟記言天祐甲子嵗太尉許國公為居守移太學并石經扵此甲子
  嵗昭宗遷洛之年許國公者韓建也 元祐五年黎持石經記則云石經舊在務本坊自天祐中韓建築新城而石經悉棄扵野至朱梁時劉鄩守長安從幕吏尹玉羽之請輦入城中置扵此地即唐尚書省之西隅也今龍圖吕公領漕陕右以其䖏窪下命徙置扵府學之北墉而建亭焉二說不同右金石文字記
  朱彛尊宋京兆府學石經䟦云京兆府學新移石經碑記宋元祐中京兆黎持撰文河南安宜之書鋟之者長安石工安民也其曰汲郡吕公者宣公大防之兄以工部郎中陕西轉運副使知陕州以直龍圗閣知秦州大忠也自唐鄭覃等勒石壁九經一百六十卷天祐中築新城石為韓建所棄劉鄩守長安幕吏尹玉羽請輦入城鄩謂非急務玉羽紿曰一旦敵兵臨城碎為矢石亦足以助戰鄩然之移置尚書舊省至大忠領漕日始克盡立扵學載持記甚詳玉羽者京兆長安人以孝行聞杜門隠居鄩辟為保大軍節度推官仕後唐至光禄少卿晉髙祖召之辭以老退歸秦中嘗著自然經五卷武庫集五十卷其書散見扵𠕋府元龜惜歐陽子不為立傳而其書亦不傳于世也
  右石經考異
  張參五經文字
  五經文字三卷凡一百六十部三千二百三十五字大厯十一年國子司業張參以說文字林兼採漢石經著為定體按劉禹錫國學新修五經壁記曰大厯中名儒張參為國子司業始詳定五經書扵論堂東西廂之壁辨齊魯之音取其宜考古今之文取其正由是諸生之師心曲學偏聽臆說咸束而歸扵大同積六十載崩剥汚衊冺然不鮮今天子尚文章尊典籍國學上言遽賜千萬時祭酒皥博士公肅韋公肅遂以羨嬴再新壁書懲前土塗不克以夀乃析堅木負墉而比之其製如版牘而髙廣其平如粉澤而絜滑背施隂關使衆如一附離之迹無迹可尋堂皇靚深兩屋相照申命國子能通法書者分章揆日懸其業而繕冩焉此文當作扵太和年間自土塗而木版自木版而石壁凢三易矣乃今石刻其末曰乾符三年孫毛詩博士自牧以家本重校勘定七月十八日書刻字人乃魚宗㑹其字别體與朱梁所刻相類本文不然當是開成所刻其中有磨改𢾗字者意自牧所為也
  右金石文字記
  書録觧題云五經文字三卷唐國子司業張參撰大厯中刻石長安太學
  崇文總目云初參拜詔與儒官校正經典乃取漢蔡邕石經許慎說文吕忱字林陸徳眀釋文命孝亷生顔傳經抄撮疑互取定儒師部為一百六十非縁經見者皆畧而不集
  張參五經文字序云凢一百六十部三千二百三十五字分為三卷說文體包古今先得六經之要有不備者求之字林其或古體難眀衆情驚懵者則以石經之餘比例為助石經湮沒所存者寡通以經典及釋文相承𨽻省引而伸之不敢専也近代字樣多依四聲傳冩之後偏傍漸失今則采說文字林諸部以類相從務扵易了不必舊次自非經典文義之所在雖切於時畧不集録以眀為經不為字也非常體偏有所合者詳其證據各以朱字記之俾夫觀省無至多惑
  洪邁容齋三筆云書字有俗體一律不可復改者如沖涼況減決五字悉以水為冫雖士人札翰亦然玉篇正收入扵水部中而冫部之末亦存之而皆注云俗乃知由来久矣唐張叅五經文字亦以為譌朱彛尊五經文字䟦云唐大厯十年有司上言經典不正取舎莫準乃詔儒官校定經本送尚書省并國子司業張參辨齊魯之音考古今之字詳定五經書於論堂東西廂之壁論堂者太學孔子廟西之夏屋也見舒元輿問國學記其初塗之以土而已太和間祭酒齊皥司業韋公肅易之以堅木擇國子通書法者繕冩而懸之堂禮部郎劉禹錫為作記當時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屋至發題以試士文苑英華載有王履貞賦其畧曰置六經於屋壁作羣儒之龜鏡又云一人作則京國儀型光我廊廟異彼丹青其推詡若此是書自土塗而木版自木版而刋石字已三易恐非參所書矣以予論之唐人多専攻詩賦留心經義者寡參獨奉詔與孝亷生顔傳經取疑文互體鈎考而斷决之為士子楷式為功匪淺矣故禹錫記稱為名儒作史者宜以之入儒林傳而舊史新書俱不及焉按孟浩然集有送張參及第還家作錢起集有送張參眀經舉覲省詩而郎官石柱題名參曽入司封貟外郎之列盖參在開元天寳問舉眀經至大厯初佐司封郎尋授國子司業者也今其姓氏僅一見扵宰相世系表一見扵藝文志小學類他不詳焉闕事一也參謂讀書不如冩書度其書法必工故當時壁經羣儒奉為龜鏡縱不得與儒林之列書家姓氏亦冝載之而書苑書譜書史俱未之及闕事二也壁經雖無存然參所定五經文字與唐𤣥度九經字樣同刻石附九經之後歐陽永叔最嗜金石文字其序集古録云上自周穆王下更秦漢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澤窮厓絶谷荒林破冡神仙鬼物詭怪所傳莫不皆有乃獨唐所刻石經録中䟦尾三百九十六篇此獨無有是唐刻石經永叔當日反失扵摹搨未免類於昌黎韓子所云摭拾星宿遺羲娥矣闕事三也今諸書皆有雕本獨五經文字九經字樣止有拓本無雕本闕事四也予思漢魏石經既已湮沒惟唐開成本尚存參書幸附刋扵石顧學者束諸髙閣罕有逰目者故具書之
  右石經考異
  唐元度九經字樣
  九經字樣一卷凡七十六部四百二十一字國子監奏覆定石經字體官翰林待詔唐𤣥度状准太和七年十二月五日勅覆定九經字體者今所詳覆多依司業張參五經文字為准其舊字樣嵗月将久畫㸃參差傳冩相承漸至乖誤今並依字書參詳改正諸經之中别有疑闕舊字様未載者古今體異𨽻變不同如總據說文即古體驚俗若依近代文字或傳冩乖訛今與校勘官同商較是非取其適中纂録為新加九經字樣一卷請附于五經字樣之末奉勅宜依開成二年八月十二日中書門下牒
  右金石文字記
  書録觧題云五經字樣一卷唐沔王友翰林待詔唐元度撰補張參之所不載
  玉海云大厯十年司業張參纂成五經文字以類相從開成中翰林待詔唐𤣥度加九經字樣補所不載晉開運末祭酒田敏合二者為一編以考正俗體訛謬後周廣順三年六月田敏進印板九經書五經文字樣各二部一百三十冊宋朝重和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言者謂張參唐元度所撰五經文字九經字様辨證書名頗有依據然其法本取蔡邕石經許氏說文宜重加修定分次部類為新定五經字樣從之顧炎武日知録云唐人以說文字林試士其時去古未逺開元以前未改經文之日篆籀之學童而習之今西安府所存唐睿宗書景龍觀鐘猶帶篆分遺法至於宋人其去古益逺而為說日以鑿矣大厯中張參作五經文字據說文字林刋正謬失甚有功扵學者開成中唐𤣥度増補復作九經字様石刻在關中今西安府學向無板本間有殘缺無别本可證近代有好事者刻九經補字并屬諸生補此書之缺以意為之乃不知此書特五經之文非經所有者不載而妄添經外之字并及字書中汎博之訓予至關中洗刷元石其有一二可識者顯與所補不同乃知近日學者之不肯闕疑而妄作如此
  右石經考異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五    錢塘倪濤撰
  石刻文字四十一
  唐碑祠廟
  立陳平廟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武徳四年金石録
  魯府君廟碑
  在宣城縣南六十里有斷碑載武徳六年魯之嵓以宣城降輿地碑目
  諸葛武侯行廟碑
  在興元府貞觀十一年輿地碑目
  少姨廟碑
  楊烱撰沮渠智烈書永淳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右少姨廟碑楊烱撰云少姨廟者則漢書地里志嵩髙少室之廟也其神為婦人像者則故老相傳云啟母塗山氏之妹也余按淮南子云塗山氏化為石而生啓其事不經固已難信今又以少姨為塗山氏之妹廟而祀之其為淺陋尤甚盖俚俗所立淫祀也烱既載之于碑又遂以為漢書所謂少室之廟者何其陋哉金石録
  啓母廟碑
  崔融撰沮渠智烈書永淳二年正月金石録
  右唐啓母廟碑崔融撰按淮南子云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塗山氏見之慚而去至嵩髙山下化為石方生啓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啓生其說可謂怪矣然漢武帝幸緱氏至中嶽見夏后啓母石列于詔書則固已信之矣其後郭璞注山海經顔師古注漢書皆具載其語而融又文其事于碑流俗安得不惑乎自古荒誕之士喜為竒詞怪說以欺世眩俗學士大夫能卓然不惑者盖鮮如啓母化為石伊尹之母化為桑事尤不經難信然由古訖今未有非之者也嗚呼此君子所以惡攻乎異端也歟金石録
  八都壇神君實録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垂拱元年十月金石録
  右八都壇實録撰人名元質不見其姓又不著書人名氏其字畫亦可愛碑首題云大唐八都壇神君之實録其文云都望八山之始壇也此地名山封龍之類有八因壇立廟遂為號焉封龍山在今鎮州其餘七山不見其名又云漢光和中有碑而今亡此碑垂拱三年六一題䟦
  唐八都壇記碑首題曰八都壇神君實録八都者盖其以封龍等八山為壇都望而祭之因壇立廟以為名唐刺史馮義縣令蕭倓等禱雨有應率人修其廟而為之記因列時人姓名扵後撰述者自稱元質而不著姓亦無書人名氏碑以垂拱三年集古録目
  昇仙太子碑
  武后撰并行書聖厯二年六月碑隂薛稷書附右周昇仙太子碑武后撰并書昇仙太子者王子晉也是時張易之昌宗兄弟方寵謟諛者以昌宗為子晉後身故武后為葺其祠親銘而書于其碑君臣宣淫無恥類如此可發萬古之一𥬇也金石録
  武曌淫横千古而亦假借柔翰天之生才扵彼何其不靳也此文未必真出后手當是北門學士語碑首昇仙太子之碑六大字飛白書作鳥形亦佳飛白書久不傳于世此其僅存者耳石墨鐫華
  唐武后行書聖厯二年六月今在偃師縣南三十五里府店緱山寺本廟金石文字記
  周許由廟碑
  則天撰相王旦正書大足元年五月金石録
  紀信廟碑
  盧藏用撰并八分書長安二年七月金石録
  盧慈眀八分書金石略
  堯廟碑
  盧永慶撰劉濟初正書武后時立金石録
  光武皇帝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武后時立金石録
  北嶽府君碑
  韋虚心撰陳懐志行書開元九年三月金石録
  陳懐志此碑在李北海雲麾之下法華之上盖以其筋骨有餘而丰度㣲澁爾淵泉冨有唐世遺刻試校之當自知也甲寅三月二十七日題是日立夏風雨蕭瑟如髙秋讀是文恍若從恒山麓下遇氷雹交作山谷晦冥時從羽人仙客問投宿䖏景象也𤣥牘記
  河侯新祠頌碑
  秦崇撰王晏行書開元九年四月金石録
  右唐河侯新祠頌秦崇撰云河伯姓馮名夷字公子潼鄉華隂人也按章懐太子張衡傳注引聖賢冡墓記亦云馮夷者𢎞農華隂潼鄉隄首里人服八石得水仙為河伯又引龍魚河圗曰河伯姓吕名公子夫人姓馮名夷三說雖異然其為無所據稽則同也嗚呼自古荒誕之說惑人雖聰眀之士猶或不免況庸人乎
  吴季子廟碑
  八分書書撰人姓名殘缺開元十年金石録
  北嶽碑
  張嘉貞撰并行書開元十五年八月金石録
  恒山祠碑張嘉貞撰并書今在曲陽縣北嶽廟中按舊唐書嘉貞為定州刺史至州於恒嶽廟中立頌自為文書於石其碑用白石為之素質黒文甚為奇麗先自嶽祠為逺近祈賽有錢數百萬嘉貞自以為頌文之功納其數萬今白石碑尚在本傳又言嘉貞官至宰相不為子孫立業豈好貨者乎或矜誇其文則有之然唐人以文取錢未嘗以官取錢嘉貞扵此又僅百而取一古之疾也今也或是之亡矣金石文字記
  唐老子廟碑
  于儒卿撰房自謙正書開元十八年三月金石録
  唐東方朔廟碑
  桞令譽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九年三月金石録
  唐立漢光武皇帝廟碑
  李雲撰盧規行書開元十九年十月金石録
  北嶽真君碑
  房鳯文八分書開元二十年正月金石録
  青城山丈人祠廟碑
  徐大亨撰甘遺榮八分書開元二十年三月金石録
  南嶽真君碑
  趙頥真撰蕭誠正書開元二十年十月金石録
  御史蕭誠書太原題名唐人無出其右為司馬係南嶽真君觀碑極有鍾王法海嶽名言
  右唐南嶽真君碑有别駕賞紫金魚袋光大晊歐陽公云賞紫盖今借紫之比余按唐制自有借紫借緋而又有賞紫賞緋盖以軍功被賞者耳金石録
  𤣥元皇帝廟額碑
  敬抱忠撰吕獻臣八分書開元二十年十月金石録
  唐華嶽真君碑
  唐華隂丞陶翰撰韋騰書𤣥宗開元十九年加五嶽神號曰真君初建祠宇立此碑集古録目
  北嶽恒山碑
  釋邈詞釋曠書開元二十一年八月金石録
  后土神祠碑
  眀皇撰并八分書開元二十一年八月金石録
  唐眀皇分書太子鴻以下題名在河中府金石畧
  唐老子廟碑
  崔季友撰鄭鉉正書開元二十二年四月金石録
  老子聖母碑
  李升卿撰吕承獻八分書開元二十二年九月金石録
  尉遲逈廟碑
  顔真卿撰蔡有鄰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正月金石録唐前華州鄭縣尉閻伯璵撰序秘書省校書郎顔真卿撰銘蔡有鄰𨽻書逈字居羅代人仕周為相州捴管周末隋文帝秉政逈舉兵不克而死唐武徳中改𦵏復其封爵開元二十六年相州刺史張嘉祐為之立廟建碑集古録目
  尉遲逈碑成伯璵撰世以蔡有鄰書特貴其叙逈事與周史畧同然逈之死節不得顯方周之興迥已為蜀國公矣逮魏之亡一宗伯且受命舊國舊都望之無慨于懐不翅傳舎一日去之矣隋公總政天下之勢可以知也逈則不受而承制起師以興復為任其事則有疑也豈以地居嫌疑埶窮畏迫自度不能容於隋而發哉則寃憤鬰結不得其死宜其出靈響以自見不得如伯璵□□也唐說自逈之死而相州都督死者前後相繼張嘉祐既視事夜整冠危坐有自西廡出者曰余後周尉遲逈也死扵此遺骸尚存願得畢𦵏前牧守者膽氣薄劣驚悸而逝非所害也又指其女子曰同瘞扵此眀日嘉祐發掘得之備衣衾棺器禮而𦵏焉既夕出謝曰余無他能願畢公之政節宣水旱唯所命嘉祐以事聞上請置廟嵗時血食有詔褒異今考周紀韋孝寛既平鄴城則移相州守安陽至于碑則謂武徳中朝制改𦵏逮開元丁丑張嘉祐問俗郡言多𥚢公曰蜀國公獨為純臣闕修殷薦其取戾也宜哉觀此自是武徳改𦵏至嘉祐則廟而祀之矣亦不因詔而行也與尚書故實政戾謂神之休福則得之其謂遺骸西廡詔為廟容改𦵏扵開元嵗則皆誤也廣川書䟦
  穎考叔祠碑
  劉彚撰李据八分書開元二十九年八月金石録唐立頴考叔廟碑王利用撰序劉彚銘李琚八分書開元二十九年嵗次辛巳建復齋碑録
  魏文侯廟碑
  楊仲昌撰田琦八分書開元中立金石録
  唐華岳精享昭應碑
  唐劉昇華岳昭應碑古碑序頌華應主簿咸廙為故相許國蘓文憲公頲祈雨獲澍而作者也侍御史劉昇書按趙眀誠金石録於唐碑搜訪殆徧而獨遺此昇書亦僅一見扵此碑而已書法八分頗遒美可仲季惟則升卿而乏漢意聊為録之弇州山人藁
  唐華岳精享碑此唐開元帝遣蘓頲禱雨華山有應而建碑也作者為主簿咸廙書者為御史劉昇昇見金石略僅二碑而遺此今觀其𨽻古遒逸有漢人遺意五代以降求此一批法不可得矣石墨鐫華
  唐華岳昭應碑開元八年華隂主簿咸廙撰殿中侍御史劉昇八分書華州刺史李光休題額金石文字記劉昇徐州彭城人景雲中授右武衛騎曹㕘軍開元中累遷中書舎人太子右庶子昇能文善草𨽻唐書
  北嶽廟碑
  鄭子春撰崔鐶八分書李逖篆額金石文字記
  碑鄭子春撰崔鐶書鐶無書名此碑分𨽻遒逸直當韓蔡雁行而無樹碑年月攷其時張守珪鎮幽州當在開元之末耳諸家無録者何也石墨鐫華
  廣成子廟碑
  崆峒山在梁縣西南四十里有廣成子廟即黄帝問道于廣成子之所唐開元二年汝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盧貞立碑寰宇記
  唐立關龍逢廟碑
  在靈寳縣西南七里唐太宗東廵致祭開元十三年立碑舎人吴鞏之詞寰宇記
  唐時立在河南府靈寳縣龜頭原古今砰刻記
  立漢樊君祠堂碑
  王利器撰史惟則八分書徐浩篆額天寳二年十月金石録
  右舞陽侯祠堂碑唐王利器撰史惟則八分書徐浩篆額天寳三年縣令張紫陽修樊噲廟文及書篆皆可愛也集古録
  唐校書郎王利器撰集賢院待制史惟則八分書前京兆府司録徐浩篆額舞陽令張紫陽等修廟記也碑以天寳二年十月立在舞陽縣集古録目
  宓子賤廟碑
  李少康撰李景參正書天寳三年七月金石録
  安天王碑隂
  八分書天寳七年五月金石録
  金天王廟靈異述
  衛包撰并正書天寳九年四月金石録
  宓子賤碑
  賈至文耿篆書天寳十年四月金石録
  蜀先主廟碑
  在晉原縣房琯文輿地碑目
  張君神碑
  王岳靈撰序宋昱銘李史奕正書天寳十年十月金石録王岳靈天寳十載為監察御史撰張惡子廟碑唐詩紀事
  比干廟墓碑
  天寳十載李翰撰正書今在汲縣比干廟唐太宗追贈比干為太師貞觀中既立碑刻詔及祭文天寳中李翰官扵衛作此碑述封表之指今碑乃宋建中靖國元年汲令朱子才重立金石文字記
  立巫馬期廟碑
  賈賁撰韓軫八分書天寳十三年十月金石録目
  吕公祠廟碑
  衛密撰顧誡奢八分書上元二年金石録
  右吕禋祠廟碑衛宻撰云上元紀嵗之眀年詔始置南都以荆州為江陵府命長史曰尹按元結所撰吕公表與肅宗實録皆云上元元年九月改荆州為南都獨此碑以為二年改恐誤金石録
  立晉太尉郗公祠廟碑
  十一代孫昻撰郭昇行書大厯四年十二月金石録
  徐偃王廟碑
  徐安貞撰張宙正書大厯八年十月金石録
  徐偃王廟碑隂記
  張宙撰并八分書大厯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司命真君碑
  楊琡撰并行書徐浩八分書題額大厯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天柱山司命真君碑徐浩分書在舒州金石畧
  重修延陵季子廟碑
  蕭定撰張從申正書大厯十四年十月金石録
  丹陽城西南六十里有延陵鎮去鎮九里為吴季子廟有孔子十字篆碑及潤州刺史蕭定修廟記大理司直吴郡張從申書并識重刋篆碑嵗月二碑盖同時立也歐陽公不喜從申書僅録其三碑今存者獨此耳昔人評張書頡頏李北海今觀遺刻挺勁有餘而乏雋逸之氣恐未堪肩隨也金石文字記
  重模延陵季子墓刻
  右唐吴季子墓刻自唐以来相傳為孔子書大厯中蕭定再模而刻之余覽史記家語及秦漢以前諸子凡孔子與學者談議問答是非褒貶纎悉必載其間荒誕之說實非出于聖人而附託書之者固有之矣況于季子之賢孔子親銘其墓不應畧不見稱于前世至唐而始傳也又碑銘始于東漢孔子時所未有而其字畫乃故為竒偉以欺眩世俗者非孔子書無疑盖好事者偽為爾故余特為録之以解来者之惑後有博識之士當以余言為然金石録
  河瀆祠碑
  王延昌撰趙復行書大厯三年九月金石録
  禹廟碑
  崔巨撰段季展行書大厯三年十一月金石録
  崔巨文傳于今者絶少皆不及此碑季展他所書亦不偉扵此治平二年上元日書集古録
  嚴将軍廟碑
  在巴州貞元元年韋曽撰輿地碑目
  漢嚴顔碑唐韋増記在保寜府巴縣治古今碑刻記
  㑹稽山神永興公祠堂碣
  韓梓材書越州金石畧  貞元元年輿地碑目
  郭汾陽廟碑
  髙㕘撰張誼行書貞元二年九月金石録
  貞元二年郭子儀廟碑髙參文其叙子儀功業不甚詳而載破墨姓䖏木討沙陀䖏蜜事則唐書列傳無之盖子儀㣲時所厯其後遂立大勲宜乎史略不書也然唐志有䖏蜜䖏月朱邪孤注等皆是西突厥嶭延陀别部名號余於五代史為李克用求沙陀種類卒不見其本末而參謂䖏蜜為沙陀不知其何所據也按陳翃子儀家傳亦云討沙陀䖏墨十二姓與參所書頗同唐書轉蜜為密當以碑為正六一題䟦
  姜嫄公劉廟碑
  髙郢撰張誼行書貞元九年四月金石録
  大中大夫行中書舎人上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髙郢撰節度巡官将仕郎試大理評事張誼書節度判官殿中侍御史韋丹建立䖏士張琯篆額右唐姜嫄公劉新廟碑中書舎人髙郢撰試大理評事張誼行書廟在今邠州城南唐邠寜節度觀察使張獻甫所遷故當時稱曰新廟而髙郢為文予昔以尚書郎出使寜夏道邠謁廟其後稍上有履迹平爾雅大野曰平俗作坪非乃姜嫄履巨人迹所在予為大書履迹平三字俾州官刻置廟側盖州人但知有廟而少知乎此故表而出之金薤琳瑯
  先主廟碑
  貞元四年蘓瑞撰在昭烈帝廟中輿地碑目
  鹽池靈應公神祠碑
  崔敖撰韋縱正書貞元十三年八月金石録
  白楊新廟碑
  令狐椘撰鄭造正書貞元十六年七月金石録
  張中丞許特進南特進廟碑
  韋藏孫撰趙晏正書元和十五年金石録
  南海神廟碑
  韓愈撰陳諫正書元和十五年金石録
  南海神廟碑韓愈撰以𠈒家舊藏本校之皆同惟集本云蜿蜿蜒蜒而碑為蜿蜿虵虵小異當以碑為正今世所行昌黎集多舛惟南海碑不舛者以此刻石人家多有故也其妄意改易者頗多亦賴刻石為正也六一題䟦
  陳諫河中少尹貶台州司馬終循州刺史見唐書王伾傳
  梁山廟碑
  在常徳府元和四年董挺撰輿地碑目
  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
  右記裴晉公度撰栁尚書公綽書是時在武相元衡幕中三公勲業年位雖小異要之不愧忠武侯者栁於書不得稱名獨米元章謂其勝誠懸今觀其行筆飄灑雄逸無拘迫寒儉之態真足壎箎第結搆小踈不能運鐵腕捺磔間耳碑在成都七百年矣完好尚如新得非以僻故存耶弇州山人藳
  右裴度文乃成化中重鐫者有御史榮華䟦言子寛此書如端人正士筆法遒勁裴公丈稱秉事君之節者無開國之才得立身之道者無治人之術四者備矣惟武侯有之信如䟦言也玉泉公自蜀還見貽因記其後嘉靖丁巳六月八日雨記也蒼潤軒䟦碑
  裴度撰桞公綽正書元和四年二月今在成都府文稱元和二年相國臨淮公鎮蜀者武元衡也裴公時為節度掌書記金石文字記
  白将軍廟碑
  在巢縣元和七年輿地碑目
  狄梁公祠堂碑
  唐馮宿撰胡証正書并篆額元和中立復齋碑録
  在魏縣東南四里梁公為魏州刺史百姓立祠祀焉寰宇記
  狄梁公祠二碑一李邕文張䖍繼書開元中立一馮宿文胡証書元和中立在順徳府城南古今碑刻
  羅池廟碑
  韓愈撰沈傳師正書長慶元年正月金石録
  羅池廟碑長慶巾唐尚書吏部侍郎韓愈撰中書舎人史館修撰沈傳師書碑後題云長慶元年正月建按穆宗實録長慶二年二月傳師自尚書兵部郎中翰林學士罷為中書舎人史館修撰其九月愈自兵部侍郎遷吏部碑言桞侯死後三年廟成眀年愈為桞人書羅池事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卒至愈作碑時當是長慶三年考二君官與此碑亦同但不應在元年正月盖後今傳摸者誤刻之爾今世傳昌黎先生集載此碑文多同惟集本以步有新船為涉荔子丹兮蕉黄蕉下加子當以碑為是而碑云春與猿吟而秋鶴與飛則疑碑之誤也六一題䟦
  文公叙羅池事亦既異矣夫鬼神茫昧幽𣺌不可致詰聖人閟而不言惟知道者深觀其隠自理得之然不以示人恐學者惑也昔殷人尚祭祀事死以生其敝小人以鬼則立教御俗可不慎耶嘗觀文公守儒道甚嚴以世教為己任其論武陵謝自然事勇决果斷不惑于世可謂能守道者至羅池神則究極細𤨏惟恐不盡豈亦蔽于好竒而不能自己耶 又為李文叔書羅池碑云羅池之文至矣来者不能加也其以子厚正直為神誤矣昔歐陽文忠學文公而知至者嘗評田𢎞正碑銜訓嗣事為譌必曰事嗣則語㕘錯而雜比故能起而振也余讀此碑至牛繫軛下引颿上檣益知簡鍊差擇其精至此信天下之竒作然永叔謂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疑碑之誤此最退之用工䖏不知何故反於此疑之考銜訓事嗣退之便是一體得扵彼而失扵此盖亦不思也廣川書䟦
  黄陵廟碑
  韓愈撰沈傳師正書長慶元年金石録
  長慶元年黄陵廟碑韓愈撰沈傳師書昌黎集今大行扵世而患本不真余家所藏最號善本世多取以為正然時時得石刻校之猶不勝其舛謬是知刻石
  之文可貴也不獨為玩好而已黄陵碑以家本校之不同者二十餘字如家本言降小君為夫人而碑云降小水之類皆當以碑為正也六一題䟦
  黄陵碑世以其書為重石久缺剥字滅㡬半矣近人以其完本售至數萬謂傳師此書特謹重有法不與他石並也歐陽永叔嘗得其碑謂降小君為夫人据碑為定其餘猶有可證扵書者今考於禮如夫人之為小君自不失正豈書猶可疑也又若陟方等語大不合扵書矣退之於文嚴整宻緻故語妙天下𠈒扵黄陵碑疑之詞不整比而辨事謬誤不知何為至是其謂張愉曰且使後世知有子名加此于人其誰受之耶穆宗詔曰張愉學古人仕甚修飾河西有政聲次扵李諒則愉之名不待愈而後世知之矣廣川書䟦右唐黄陵廟碑碑四面皆有字今其兩面字多䖏已磨滅不可讀此本盖七八十年前舊物字書完好可寳也今世所傳退之集多為人妄加讎校而此碑人家尚時有之故訛謬為少然退之自潮移袁入為國子祭酒盖三年而碑云三十年盖書碑者誤耳金石録博士王持國得韓愈撰黄陵廟碑甚完其字無譌軸而藏之屬余書其後余謂黄陵文見昌黎集人皆可得惟碑以傳師書為貴久則字剥缺不可讀故其完本難得余嘗考昌黎之文閎深浩博不與世人同機軸卓然自成一家獨于此碑雜碎無統紀文氣亦不純而格韻不類盖其辨湘君已失故其言亦自畔不得經意湘君即舜妃夫人為女英以椘詞可得知之古者天子建后其以娣姒從者雖皆同姓自當為夫人此禮也郭璞疑帝舜之后不當降小君夫人愈謂有小君故正得稱君夫所謂君即小君也后夫人配君故天子國人稱之謂君則后謂小君降天子也舜不立正妃二女以長幼為序不言后豈后之下復為小君以稱此非禮也惟諸侯之妃天子封之曰夫人故國亦以小君稱之對諸侯以自稱於國也書稱舜曰五十陟方乃死禮曰天子登遐釋詁曰隲假格陟躋登升也則登遐升遐同文舜為陟方自是南巡狩凢行必謂陟盖往而升也不謂地有髙下而降陟異詞周公稱成湯曰禮陟配天自是殷禮能升配天享國不宜遂以為陟而死也今曰陟文句為盡而謂方乃死者此不成語愈書誤以竹書雖以陟為升謂升遐也不得扵此取之觀愈於此碑時用工深故博考而詳取盖求之太過牽強取合固宜忘失本意廣川書䟦
  徐偃王廟碑
  徐偃王碑昌黎韓愈撰徐放書碑故在集中以其文相校不失盖碑近而傳者衆故得不誤愈扵此碑序事淹該華實不似黄陵等碑錯雜無序駸駸上薄漢周不造其極則不止魏晉宋齊糠粃殆盡略無餘習可謂至矣昔人嘗謂公扵文渾然一出於已不蹈襲前人横驁直肆恢竒衍溢今考其言曰徐不忍鬭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下百姓隨而從之萬有餘家因號其山為徐山此即范曄漢書全用其語偃西王母事盡録穆天子𫝊朱弓赤矢采祥瑞志然則愈於文盖亦未嘗不用前人語但使人不覺如已出也其曰故制樸角昔人嘗改為桷淮南子曰堯樸角不斲素題不枅愈于書無所不用也廣川書䟦
  衢州徐偃王碑昌黎韓愈撰福州刺史元錫書元和十年十二月九日立韓文考異
  元錫字君貺河南人淄王傳見唐宰相世系表
  新修虞舜廟碑
  嶺南東道節度推官謝楚撰長慶元年輿地碑目
  禹穴碑
  鄭魴撰序元稹銘韓梓材行書寳厯二年九月金石録
  馬先生廟碑
  太和九年十一月盧中規撰崔植正書金石録
  崔植字公修博通經史長慶初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陽山祠神二碑
  劉禹錫撰并書鼎州金石略
  靈應廟碑
  㑹昌元年建在錢清鎮祠下輿地碑目
  㑹昌元年前進士吕確書㑹稽志
  南瀆廣源公碑
  李景讓撰葢巨源八分書大中十二年正月金石録
  蜀相武鄉忠武侯諸葛公碑
  唐李景譲撰正書無名氏篆額大中十年三月建復齊碑録
  大中三年李景遜撰今在隆中輿地碑目
  周公祠靈泉碑
  周公祠靈泉湧出大五小七凢十二䖏觀察崔珙奏状勒石事在大中間石前刻奏状中刻宣宗批答后刻珙謝表文詞宛至有盛世風書亦遒健有法且其叙列大似漢人碑例而遜其古質耳如此等碑宋以後不可得也石墨鐫華
  鳯翔府岐山縣鳯棲鄉周公祠舊有泉水久竭大中間泉忽湧出崔觀察珙奏状亦水旱恒事耳宣宗手詔褒嘉猶見下霽而史尚以無復仁恩察察為眀短之何也碑勒奏及手詔謝表筆氣蕭散有褚河南意後書年月及銜復似栁如出兩手金石史
  崔珙奏答詔俱正書大中二年十一月今在岐山縣周公廟金石文字記
  天王廟碑
  在贑州咸通二年刺史李振撰輿地碑目
  伏波廟碑
  咸通八年左武衛兵曹㕘軍崔遂文輿地碑目
  唐新立鎮南将軍劉表廟碑
  唐陵州刺史劉權撰并書劉表字景升山陽髙平人後漢末為荆州牧僖宗時山東南道節度使劉巨容嘗夢見之故為立廟巨容自稱裔孫碑以廣眀二年立集古録目
  唐劉表碑隂
  碑隂劉巨容題記與廟碑同巨容既立廟因於墓側搆水亭為逰宴之所後記表僚屬蒯越韓嵩等及蜀先主在荆州事迹末有表所作山道口亭銘刻在廟碑之隂集古録目
  孚貺侯廟碑
  在銅陵縣中和二年容齋四筆
  蜀先主廟碑
  郭撰正書乾寜元年今在涿州樓桑村廟中剥蝕其首行曰婁居道重修金石文字記
  張将軍魯新廟碑
  張将軍新廟記李巨川撰唐彦謙書張魯事史傳詳矣巨川文詞匪工所録者彦謙書爾彦謙書頗知名於世故畧存其筆蹟也六一題䟦
  修北嶽廟殘碑
  劉端撰王知新行書今在曲陽縣廟中記王䖏直修廟事金石文字記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五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六   錢塘倪濤撰
  石刻文字四十二
  唐碑祠廟
  伏羲廟碑
  唐孫郡撰趙榖書并題額光化中立訪碑録
  堯帝祠碑
  唐朱誕撰在青州府城西北古今碑刻記
  箕子祠碑
  唐栁宗元撰在河南衛輝府淇縣南古今碑刻記
  古義士伯夷叔齊碑
  梁升卿八分書河中府金石畧
  安定梁升卿纂文并書金薤琳瑯
  今在蒲州首陽山二賢廟中其文書于碑之南面其側有後唐同光元年護國軍節度押衙丁約建立廟宇題字金石文字記
  鄭子産廟碑
  唐天寳中立今磨滅存僑東里人數字在河南開封府新鄭縣陘山古今碑刻記
  岱嶽天齊王靈應碑
  萬賔書兖州金石畧
  唐夏禹廟碑
  顔庚書在陽翟碑帖考
  唐修中嶽廟碑
  李芳郁書墨池編
  唐要栅湫神祠碑
  房晉書墨池編
  房晉武后時人光宅元年房晉詞標文苑科䇿見文苑英華
  唐淮瀆廟碑
  釋曠書碑帖攷
  唐沭澗魏夫人碑
  僧從謙書墨池編
  晉紫虚元君祠宋時碑尚存在懐慶府城紫金壇
  唐封廣順王廟碑
  李承祐書墨池編
  唐葉君廟碑
  趙曽書墨池編
  唐汾州創置城隍廟碑
  李巨葉書墨池編
  西楚霸王廟碑
  賀蘭咸書衢州金石畧
  西楚霸王祠堂頌賀蘭進眀撰賀䕃誠書天寳十三年十月金石録
  唐重立徐偃王廟
  姚宗八分書墨池編
  唐立傅說廟碑
  唐侍御史内供奉楊轔撰宗正丞姓名缺八分書大厯四年立在夏縣集古録目
  漢董子祠碑
  唐宋碑刻猶存在北直𨽻河間府景州廣川鎮古今碑刻記
  祖将軍廟碑
  顔魯公撰在江西九江府江州湖心古今碑刻記
  烏雷廟碑
  自唐以来碑記皆存在廣東亷州府欽州南古今碑刻記
  孝烈將軍廟碑
  在河南歸徳府治即木蘭女也古今碑刻記
  濟瀆廟碑
  貞元十三年張洗撰八分書 唐制附祭北海於濟源此碑記新作祭器事碑文乃濟源令張洗字濯纓所撰簡古有體裁一洗駢儷之習洗與韓退之同時文體已矯傑如是盖文弊之極而将變元結權徳輿輩皆然不獨韓也金石文字記
  修武安君白公廟碑
  廟在今咸陽東古杜郵起慘刻獨有将略耳亦祀至今何也壁間記唐乾符五年重修事正書遒勁亦有歐法知唐世官牒無不作佳書也記中所刻添置物色有眺子舎一十間沙子三間莝一顔石押衙影等皆不可曉石墨鐫華
  正書乾符五年十二月立今在咸陽縣金石文字記
  濟安侯廟碑
  唐李巨川撰栁懐素正書光化二年四月一日記復齋碑録
  記在華州唐昭宗在富平韓建迎之至華自華歸長安褒建而及于城隍神記為諫議大夫李巨川撰拾遺桞懐素書文固諛詞而楷則嚴整何如君家誠懸具眼者自知之石墨鐫華
  碑在華州城隍廟内近日移之西安唐昭宗自華州還京改華州為興徳府封少華山神為佑順侯華州城隍神為濟安侯此文多述韓建之功稱太傅許國公而不名朱彛尊曰巨川為韓建掌書記撰許國公勤王録以媚建方昭宗幸華建請散殿後軍誅李筠圍諸王十六宅皆巨川教之後為朱全忠所殺新唐書附諸叛臣之列金石文 天下金石志作字記  華州城隍廟碑
  重修忠懿王廟碑
  天復元年錢昱撰在福州輿地碑目
  唐鄭司農碑
  開元十三年史承節撰雙思貞行書金石録
  崔潜撰分書無年月在髙苑縣諸道石刻録
  唐立漢文範先生陳君碑
  在鄢陵廟内裴延休文訪碑録
  唐陳太邱祖徳碑
  系孫兼撰序休撰銘任子膺書天寳九年十一月金石録
  蜀守李公碑
  韋行儉撰王綸行書貞元十四年七月金石録 碑帖攷作唐秦蜀守李公誓水碑
  立梁宣帝眀帝二陵碑
  韓休撰行書姓名殘闕開元二十一年金石録
  重建顔含碑
  晉李闡撰曽孫延之銘十四代孫真卿正書大厯七年四月金石録
  晉江夏李闡撰傳含曽孫宋光禄大夫顔延之撰銘十四世孫唐前撫州刺史真卿書含字𢎞都瑯琊臨沂人東晉初官至右光禄大夫西平侯諡曰靖此銘舊有刻石大厯七年四月重建集古録目
  唐立晉顔含大宗碑
  含十四世孫唐撫州刺史顔真卿撰并書真卿罷撫州過含祠墓因叙含而下十五世子孫名字事迹立此碑以大厯六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唐立衛伯玉遺愛碑
  伯玉裔孫唐陕虢觀察使次公撰河中節度使張𢎞靖書伯玉河東安邑人晉恵帝初以太保録尚書事為楚王瑋所殺碑以元和六年立在安邑集古録目
  漢李固碑
  唐韋臯撰在陕西漢中府城固縣西古今碑刻記
  重立周孝侯碑
  宜興周孝侯碑尾云唐元和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守義興縣令陳從諫重樹此碑前試太常寺恊律郎黄闕名弇州山人藳
  魏州刺史狄仁傑生祠碑
  李邕撰張庭珪八分書開元十年十二月金石録
  中書令張九齡廟碑
  長慶三年張九齡碑按唐書列傳所載大節多同而時時小異傳云夀六十八而碑云六十三傳自左補闕改司勲貟外郎而碑云遷禮部傳云張說卒召為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知院事碑云副知至後作相遷中書令始云知院事其載張守珪請誅安禄山事傳云九齡判守珪状碑云守珪所請留中不行而公以状諫然其為語則略同碑長慶中立而公薨在開元二十八年長慶三年實八十四年所傳或有同異而至於年夀官爵其子孫應不謬當以碑為是也六一題䟦
  右唐張九齡碑徐浩撰并書歐陽公集古録云按唐書列傳所載大節多同而時時小異碑長慶中立而公薨在開元二十八年長慶三年實八十四年所傳或有同異至于年夀官爵子孫冝不謬當以碑為是今考之浩撰碑時為嶺南節度使在大厯間距曲江之卒未逺至長慶中其家始刻石爾劉禹錫讀曲江集詩序以謂曲江燕翼無似終為餒鬼而碑載公嗣子及孫藏器碑後又載曽孫敦慶𤣥孫景新景重然則曲江為有後矣不知禹錫何所據乎碑又云公一名博物而史不載金石録
  徐浩撰并正書大厯中書撰長慶中刻石同上
  刺史杜敏生祠碑
  張粲撰史惟則八分書乾元三年五月金石録
  贈户部尚書楊瑒廟碑
  王曽分書京兆府金石畧
  晉公李林甫撰王曽書王敬從題額逰城南記
  王敬從京兆人對䇿甲科授岐州陳倉主簿遷秘書省校書郎三入華省再登禁闥與兄易從弟擇
  從咸以文學齊名見孫逖集
  忠烈段太尉廟碑
  盧慈眀書鄭州金石畧
  顔真卿廟碑
  一在蓬州一在榮山縣俱四川古今碑刻記
  唐碑家廟
  唐永興公虞世南先廟碑
  貞觀中立京兆金石録
  唐贈司徒馬璘新廟碑
  程浩撰顔真卿正書大厯十四年七月金石録
  唐禮部郎中程浩撰吏部尚書顔真卿書太子中允翰林待詔韓秀實八分書題額馬璘字仁傑扶風安定人官至四鎮北庭涇原節度使贈司徒開元二十四年十二月刻復齋碑録
  贈太保郭敬之廟碑
  唐刑部尚書顔真卿撰并書代宗御題額敬之華隂鄭縣人官至夀州刺史肅宗乾元初以子子儀故追贈太保此其廟碑也以廣徳二年五月立集古録目顔真卿撰并正書廣徳二年十一月碑在京兆府金石録
  碑在今陕西布政使署御題額顔魯公撰并書敬之汾陽忠武王父也夫以汾陽家廟得魯公手書千載
  而下猶有生氣其文與書又非所論也但其碑在役人雜遝之所雖巋然壁上而不無磨蝕之憂然以二公之靈鬼神呵護有由来矣石墨鐫華
  郭敬之碑隂子孫題名
  唐王縉撰徐浩分書永泰元年京兆金石録
  碑隂具述汾陽兄弟子孫始知汾陽兄弟九人皆列大位不止史所稱幼眀一人而已且汾陽封拜與史小異録具左方碑正書隂作行書不審亦出魯公否觀其筆力似非魯公不能也史稱子儀初授左衞長史累遷單于副都䕶振逺軍使又以天徳軍使兼九原太守又為衛尉卿靈武郡太守又加實户七百頗與碑不合碑立于廣徳二年十一月子儀是時年六十八嵗官止于尚書令兼中書令故不及攝冡宰尊尚文等事但史言子儀辭尚書令碑乃實書之且通鑑拜尚書令在十二月此前一月書當是史誤石墨鐫華
  顔氏家廟碑
  顔氏家廟碑顔真卿撰并書真卿父名惟貞仕至薛王友真卿其第七子也述其祖禰羣從官爵甚詳集古録
  顔真卿撰并正書李陽氷篆額建中元年七月金石録此唐顔氏家廟碑為魯公真卿撰并書按䟦尾此碑遭兵亂仆于野宋太平興國七年都院孔目李廷襲始移至府城孔廟中而碑幸完予知碑名久矣恨不可得同年周公瑞都憲巡撫陕西始寄至猶恨缺其額耳盖以碑額為無用多不搨或碑穹工人艱于搨而置之不知碑無額如物無首為完物乎況此額為李陽氷篆書可謂二絶何可缺邪匏翁家藏集
  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友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顔君廟碑銘并序第七子光禄大夫行吏部尚書充禮儀使上柱國魯郡開國公真卿撰并書集賢學士李陽氷篆額末云建中元年嵗次庚申秋七月癸亥朔鐫畢八月己未真卿𫎇恩遷太子少師冬十月壬子男頵封沂水縣男碩封新泰縣男姪男頂縣男頌費縣男頎鄒縣男㣲軀官階勲爵並至二品子姪八人受封無功無能叨竊至此子孫敬之哉金薤琳瑯
  陸士龍有言文以述祖徳為美故三代彛器皆孝子慈孫為其祖父而立者魯公此碑盖近之矣又此碑後有太平興國七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李廷襲記十七字篆書乃夢英手筆盖此碑倒扵郊野廷襲告於上官移載入於府城立扵文廟故自託之也夫以顔氏之物子孫不能守而後之人為之移徙則為人子孫思以稱述先徳而異世之後欲圗不朽者可以思矣蒼潤軒碑䟦
  右顔魯公家廟碑石刻四面環轉在關中後廟燬宋初有李廷襲者語郡移置之結法與東方朔畫像相類而石獨完善少殘缺者覽之風稜秀出精彩注射勁節直氣隱隱筆畫間吁可重也天寳間安氏蹴天柱折而力扶之者郭尚父張睢陽平原與常山四耳顔氏獨擅其二碑之所以重者是寧獨書哉弇州山人藳
  顔君廟碑銘乃真卿之父也其文曰君諱惟貞字叔堅及叙其先世則曰魏有盛盛字叔臺青徐二州刺史關内侯始自魯居于瑯琊臨沂孝悌里生廣陵太守葛繹貞子諱欽字公若生汝隂太守護軍襲葛繹子諱黙字靜伯生晉侍中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諱含字𢎞都隨元帝過江生侍中光禄勲西平定侯諱髦字君道生州西曹騎都尉西平侯諱琳字文和生宣城太守御史中丞諱靖之字茂宗生巴陵太守度支校尉諱騰之字𢎞道生輔國江夏王參軍諱炳之字叔豹生齊侍書御史兼中丞諱見逺字見逺生梁鎮西記室參軍諱恊字子和生北齊給事黄門侍郎待詔文林館平原太守隋東宫學士諱之推字介生皇秦王記室諱思魯字孔歸君之曽祖也率子弟奉迎義旗于長春宫拜儀同生勤禮字敬君之祖也著作郎修國史䕫府長史贈虢州刺史生昭甫本名顯甫敬仲殆庻無恤少連務滋辟彊昭甫字周卿君之父也髙宗侍讀曹王屬贈華州刺史生我伯父諱元孫臮君君生闕疑允南喬卿真長幼輿真卿允臧自父以上並直書其名而加諱字其他伯叔羣從悉名之盖古人臨文不諱今人自述先人行状而使他人填諱非古也文有云子泉𢎞都之徳行子泉即顔淵也避唐髙祖諱金石文字記
  唐成徳節度王武俊先廟碑
  唐鄭賛撰崔公餘行書太子誦題額貞元十九年京兆金石録
  田𢎞正家廟碑
  韓愈撰胡証八分書元和八年金石録
  右田𢎞正家廟碑昌黎先生撰余家所藏書萬卷惟昌黎集是余為進士時所有最為舊物自天聖以来古學漸盛學者多讀韓文而患集文訛舛惟余家本屢更校正時人共傳號為善本及後集録古文得韓文之刻石者如羅池神黄陵廟碑之類以校集本舛繆猶多若田𢎞正碑則又尤甚盖由諸本不同往往妄加改易以碑校集印本與刻石多同當以為正乃知文字之傳久而轉失其真者多矣則校讐之際决於取捨不可不慎也即本云銜訓事嗣朝夕不怠往時用他本改云銜訓嗣事今碑文云銜訓事嗣與印本同知其為妄改也印本云以降命書用他本改為降以命書今碑文云以降命書與印本同知為妄改也印本云奉我天眀用他本改云奉我王眀今碑云奉我天眀與印本同知為妄改也此類甚多要知改字當慎也集古録
  唐文敝至韓愈始變而知所守後世學退之者惟歐陽永叔獨探其源余考田𢎞正碑盖其傑然自出㧞乎千百嵗之上者永叔嘗得此碑以校集中誤字三䖏曰銜訓事嗣考其所出雜比成章錯綜而不亂信其有得扵此又曰降以命書奉我王眀必以集為誤者余則不得信于此也以降命書不得如集所傳天眀施於君為不類不若王眀之切當而有据也今碑為非是則不可謂天眀以降為工扵集所著而傳則不可碑雖既定其詞而後著之石此不容誤謬然古人於文章磨練竄易或終其身而不已可以集傳盡為非耶觀其文當考其詞義當不然後擇其工於此者從之則不得欺矣今夫知文公者莫如文忠公文忠謂是人不敢異其說況碑為當世所書人豈可盡告而使知耶今人得唐人遺藳與刻石異䖏甚衆又其集中有一作某又作某者皆其後竄改之也嗚呼知退之者益少今惟文忠為得其要其說猶然其下一等又可知矣廣川書䟦
  胡証字啓中河中河東人舉進士第渾瑊美其才奏寘幕下更從襄陽于頔署掌書記寳厯初厯拜嶺南節度使唐書
  相國于頔先廟碑
  唐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權徳輿撰兵部侍郎歸登八分書并篆額元和中頔位至司空平章事以品得立廟祠其髙祖郫令以下為四室碑以元和十一年集古録目
  相國崔羣先廟碑
  唐武昌軍節度使牛僧孺撰起居郎劉寛夫𨽻書并篆額憲宗元和十四年羣方為中書侍郎平章事詔立廟于京師崇業里追贈其父金部郎中積為左僕射及其祖懐州刺史朝魯曽祖夀州刺史湛為三室廟既成詔以羊豕助奠太常出博士佐禮至文宗太和二年八月立此碑集古録目
  劉寛夫伯芻子寳厯中官終濠州刺史唐書
  唐令狐楚先廟碑
  唐禮部郎中集賢院學士劉禹錫撰并書大和初楚為宣武節度使始立家廟于京師通濟里碑以大和三年集古録目
  唐薛平増修家廟碑
  唐左散騎常侍集賢院學士馮宿撰給事中馮潾書河中節度使増修其家廟以大和三年立此碑在夏縣集古録目
  太和三年馮宿撰裴潾正書李寓篆額金石録
  李寓郇王禕九世孫成都少尹見唐宗室世系表
  相國魏謩先廟碑
  崔絢撰桞公權正書大中六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贈司徒趙郡貞孝公李絳先廟碑
  唐裴度撰韓欣正書并篆額大中九年京兆金石録
  北平郡王馬燧新廟碑
  于邵書京兆府金石略
  于邵字相門京兆萬年人厯遷諫議大夫知制誥進禮部侍郎朝有大典册必出其手唐書
  唐襄州刺史薛係先廟碑
  唐鄭䖏晦撰桞公權正書咸通二年訪碑録
  唐碑昭陵附𦵏諸臣碑
  昭陵諸碑
  冊府元龜貞觀十一年二月丁巳詔曰佐命功臣義深舟楫或定謀帷幄或身摧行陣同濟艱危克承鴻業追念在昔何日忘之使逝者無知咸歸寂寞若營魂有識還如疇曩居止相望不亦善乎漢氏使将相陪陵又給以東園秘器篤終之義恩意深厚古人之志豈異我哉自今以後功臣宻戚徳業尤著如有薨亡宜賜塋地一所及秘器使其窀穸之時䘮事無闕所司依此營備稱朕意焉二十年八月丁亥詔曰周室姬公陪於畢陌漢庭蕭相附彼髙園寵賜墳塋聞諸上代從窆陵邑信有舊章盖以懿戚宗親類本同之枝幹元功上宰猶在身之股肱哀榮之義實隆始終之契斯允今冝聿遵故實取譬拱辰庶在鳥耘之地無虧魚水之道宜令所司於昭陵南左右廂封境取地仍即標識疆域擬為𦵏所以賜功臣其有父祖陪陵子孫来欲𦵏者亦宜聽允
  醴泉縣志曰昭陵諸碑若文皇后碑止存屭贔長孫無忌碑存而字盡滅其碑字尚有存者僅二十一片房𤣥齡存五百餘字禇遂良書髙士亷存三百餘字許敬宗撰趙模書段志𤣥存八百餘字張後𦙍馬周蘭陵公主各存六百餘字公主碑李義府撰殷仲容八分書姜遐許洛仁各存九百餘字姜碑姪郕公晞撰書孔頴達存千字于志寜撰阿史那忠崔敦禮各存七百餘字崔碑于志寜撰于立政書豆盧寛存四百字李義府撰薛收張阿難監門将軍王君各百餘字徒存形似唯唐儉存字千一百乙速孤行儼存字千四百劉憲撰白義晊八分書李靖存字千五百許敬宗撰王知敬書李勣存字千八百髙宗御製御書乙速孤昭祐存字二千五百餘苖神客撰釋行滿書又一碑存字百五六十可辨而前有蘭陵公主字中有詔詞曰第十九女則公主或有二碑不可知此崇禎十一年茍好善所修志云又二十六年而余至陵下時值雪後空山無人未及徧訪僅見李衛公一碑其下截俱劖去後又購得四五碑皆然且有并其碑而仆之者矣
  趙崡曰萬厯戊午四月余為九𡽀之逰距昭陵十里宿髙生儼家翼日同行北一里許得許洛仁碑又北半里許得薛収碑似昭仁寺碑駸駸有伯施法折而西一里許為趙村村有廣濟寺寺後石鼔唐人書尊勝經呪精健絶倫止存十三從趙村北行里許為荘河村未至先于道旁冡得姜遐斷碑至村則有段志𤣥碑東行數十步有監門將軍王君碑横于田間又東行數十步一碑無字亦無冡盖土人平之而并磨其碑爾以圗考疑是長孫無忌碑又東行半里許為劉洞村流水界之渡而東有房梁公𤣥齡碑禇河南正書又東數十步有髙士亷碑又東數百步有李靖碑撰書姓名殘缺與諸碑同而上半完好靖冡作三山形文皇以象其功土人謂上三冡李勣冡亦如靖土人謂下三冡二冡南北相去不二里勣碑髙宗御書髙二丈餘嶄然屹立與温彦博碑搨者甚多土人捶其字殆盡彦博碑在靖碑北數十歩歐陽詢書書法視皇甫九成化度三碑最為得中而不復可搨至西峪村村東南古冡相連有禇亮碑阿史那忠碑張後𦙍碑孔穎達碑豆盧寛碑張阿難碑鱗次都不百步書與段姜等碑皆有法而孔碑極類虞伯施但
  結構小踈昔人謂為伯施書非也頴達卒在世南後當是習世南者書之爾既而又得蘭陵公主碑于老軍營之西北得馬周碑于狗村之東得唐儉碑于小陽村之北又得崔敦禮碑又有尉遲敬徳碑自額以下埋土中聞十五年前令芮質田掘而搨數十紙余出之了無一字又山半數冡土人謂宰相墳仆一碑傳是魏鄭公碑其東山半數冡土人謂亂冡坪仆二碑余皆起之則與尉遲碑同盖土人捶而仆且瘞之也又眀日登山謁昭陵有六馬皆以片石刻其半左右各三陵北四十五里比干村村東二冡一為乙速孤昭祐碑苖神客撰釋行滿正書一為乙速孤行儼碑劉憲撰白義晊八分書地僻搨者少故得稍完已上俱金石文字記
  右僕射温彦博碑
  唐中書侍郎岑文本撰𢎞文館學士歐陽詢書温虞公名彦博字大臨太原人太宗時官至尚書右僕射封虞國公諡曰恭碑以貞觀十一年集古録目
  右唐温彦博碑歐陽公集古録跋顔勤禮碑後云按唐書温大雅字彦𢎞弟彦博字大臨弟大有字彦将兄弟義當一體而名大者字彦名彦者字大不應如此盖唐世諸賢名字可疑者多封徳彛云名倫房𤣥齡云名喬髙士亷云名儉顔師古云名籀而皆以字行倫喬儉籀在唐無所諱不知何避而行字余按顔之推家訓云古者名終則諱之字乃可以為姓氏江南至今不諱字也河北士人全不避之名亦呼為字字固為字尚書王元景兄弟皆號名人其父名雲字羅漢亦皆諱之其餘不足怪也又顔師古𬻻謬正俗載或問人有稱字而不稱名者何也師古考諸典故以稱名為是盖當時風俗相尚如此初無義理也然師古既立論以稱名為是而乃以字行殆不可曉也已金石録
  信本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差小而結法嚴整不在二碑下王元美曰如郭林宗標格清峻而虚和近人攷温公卒貞觀十一年是時信本年已八十餘而楷法精妙如此虞伯施嘗謂信本齊紙筆豈亦齊老少耶惜碑已殘后世不復見耳石墨鐫華
  襄公段志𤣥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六年金石録
  右唐段志𤣥碑以唐史考之多不合碑云諱某字志𤣥而名已殘缺然史初不載其名碑云鄒平人而史云臨淄碑云諡忠壮而史云忠肅舊史作忠壮與碑合又碑云圗形戢武閣按唐史及諸書功臣圗形皆云凌烟閣初余得河間元王碑圗形戢武意謂凌煙先名戢武後改之耳今得斯碑亦同益知前言之不謬二碑皆當時所立不應差誤也金石録
  公封褒國公時亦授金州刺史見舊唐書而新唐書亦削之何也且史云志𤣥父偃師至郢州刺史碑云散騎常侍益都縣開國公贈洪州都督八州諸軍事諡信公碑云志𤣥從破薛舉劉武周云 云而史不書碑云諡忠壮舊史同而新史曰忠肅其剌謬不合如此惜碑全者僅半尚未得詳考耳至如碑書撰俱無名氏書法雖方整不無少遜崔安上李藥師碑然于正書中時作一二筆分𨽻是六代遺習石墨鐫華
  唐國子祭酒孔頴達碑
  于志寧撰正書無姓名貞觀二十三年金石録
  唐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撰不著書人名氏頴達字冲逺冀州衛水人官至太子右庶子國子祭酒封曲阜公諡曰憲碑以貞觀二十一年集古録目
  孔頴達碑于志寜撰其文磨滅然尚可讀今以其可見者質於唐書列傳所闕者不載頴達卒時年夀其與魏鄭公奉敕共修隋書亦不著又其字不同傳云字仲達碑云字冲逺碑字多殘缺惟其名字特完可以正傳之謬不疑以冲逺為仲達以此知文字轉易失其真者何可勝數幸而因余集録所得以正其訛舛者亦不為少也乃知余家所藏非徒玩好而已其益豈不博哉六一題䟦
  右唐孔頴達碑于志寧撰世傳虞永興書據碑云頴達卒于貞觀二十一年世南之亡久矣然驗其筆法盖當時之善書者規摹世南而為者也金石録
  孔祭酒碑世傳虞永興書非也冲逺之沒乃後伯施十年豈非當時學永興法者書耶然筆勢遒媚亦自可珍東觀餘論
  此碑于志寧撰不著書者名字其書全習虞永興而結法稍疎自非中唐以後人所辦黄長睿亦云世傳為永興書非也祭酒沒後永興十年乃學永興法者書也碑半沒土中據集古録已謂磨滅而摘其與史傳不同者傳字仲達碑字冲逺碑與魏鄭公同修隋書而傳不著傳又不著頴達卒時年夀今碑字冲逺與修隋書事尚如新年夀字半泐隠隠可讀云貞觀二十二年六月十八日薨春秋七十有五然則歐公所有碑與今畧同數百年間豈無剥蝕之灾且昭陵諸碑多不可讀而孔公碑獨尚如此或公有功于六經而SKchar神呵䕶之耶石墨鐫華
  唐贈太尉房𤣥齡碑
  碑缺不見書撰人姓氏考其字盖禇遂良書也𤣥齡字喬清河人唐初官至司空梁國公贈太尉諡曰文昭碑以貞觀中立碑缺不見年月集古録目
  右唐房𤣥齡碑文字磨滅斷續不可考究惟其名字僅存其後題修國史河南公而名姓殘闕者禇遂良也按舊唐史云𤣥齡名喬字𤣥齡而新史乃云名𤣥齡字喬今碑所書與新史合惟宰相世系表又云𤣥齡名喬松者不知何據也金石録
  碑已泐僅存六百餘字禇河南正書結法與聖教序同可寳也舊唐書諱喬字𤣥齡碑云諱𤣥齡字喬當是以字行後復以名為字耳新唐書從碑石墨鐫華
  申公髙士亷塋兆記
  唐衛尉許敬宗撰趙模書髙儉字士亷渤海蓨人官至尚書右僕射申國公贈司徒諡文獻碑以貞觀二十一年集古録目
  右髙士亷塋兆記唐史及元和姓纂皆云士亷父名勵而北史作勱今此碑與北史合盖唐史及姓纂轉冩誤耳許敬宗撰趙模書模字畫甚工盖貞觀中太宗命臨蘭亭序者金石録
  碑僅存三百餘字攷金石録許敬宗撰趙模書碑稱公諱儉字士亷則公亦以字行但房公名喬字𤣥齡以字行而碑曰諱𤣥齡字喬歐陽公嘗以為疑云新唐書房𤣥齡字喬以髙公塋兆記觀則喬果為字乎此似未見房公碑者趙模在貞觀中以書名嘗與諸葛貞臨蘭亭刻石者此書方整秀逸大類歐虞惜不全見碑側題字數行亦半泐其一云㑹昌四年五月四日六代孫尚書左丞元𥙿拜云 云塋所其一云六代孫正議大夫行給事中上柱國渤海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賜紫金魚袋少逸云 云謹附名題于碑側㑹昌四年五月十五日按唐史稱元𥙿少逸相代兄弟迭䖏禁中又曰㑹昌中少逸為給事中然則此正兄弟相代時也而史不書少逸封爵且又不言二人為士亷後唐世重氏族豈其譜逸耶二人
  立朝亦非沒沒者非此㡬令申公不得有其孫矣石墨鐫華光禄大夫豆盧寛碑
  唐贈并州都督豆盧寛碑門下侍郎李義府撰正
  書不著名氏寛字恕位至光禄大夫封茂國公贈并州都督諡曰定碑以永徽中立在昭陵集古録目
  李義府撰正書無姓名永徽元年六月金石録
  寛欽望祖也髙祖改其姓為盧氏永徽中復姓豆盧氏有子懐譲尚萬春公主又有子仁業即欽望父也史不為立傳但附見欽望傳中碑已殘泐僅數十字無從考其始末幸碑額亡恙知為寛碑正書精健有法而無名氏撰者據金石録為李義府石墨鐫華
  尚書張後𦙍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李義甫撰正書無姓名顯慶三年三月立在昭陵復齋碑録碑額題故禮部尚書碑已殘其可讀者有云故金紫光禄大夫張𦙍有云二十三年除散騎常侍出陪鸞輅有第四子巽第六子小師並早亡第五子律師泗州司馬云 云攷唐書儒學傳有張後𦙍即其人而碑云張𦙍豈字後𦙍耶舊史無字而新唐書曰字嗣宗然則後字衍耶碑書撰俱無姓氏書法精健是得河南之支流而開平原之門户者石墨鐫華
  汾隂公薛収碑
  于志寜撰正書無姓名永徽六年八月金石録
  唐于志寜撰撰書人不見名氏收位至天䇿府記室太常卿定州刺史諡曰獻碑多漫滅志寜官爵收字及鄉里𦵏之年月皆不可見集古録目
  右唐薛收碑文字殘缺其可讀䖏以唐史校之無甚異同惟收之卒諡曰懿而史不書耳又收之子元超據唐書及此碑皆云名元超而楊烱盈川集載烱所為元超行状乃云名振字元超盖唐初人多以字為名耳金石録
  此碑殘缺存者數十字耳碑額題太常卿汾隂獻公據史永徽間贈太常卿而不書諡見史之佚者多也碑書法亦類王知敬趙模而無名氏撰者據金石録為于志寧石墨鐫華
  唐贈司空魏鄭公碑
  太宗御製并行書貞觀十七年正月金石録
  唐太宗御製并書徴字𤣥成鉅鹿曲陽人位至太子太師贈司空諡曰文貞碑以貞觀十七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太子少師崔敦禮碑
  中書令崔安禮碑于志寧撰正書無姓名顯慶元年十月金石録目
  唐尚書左僕射于志寧撰太常少卿于立政書敦禮博陵人位至太子少師侍中中書令固安縣公諡曰昭據唐書敦禮字安上而此碑云君諱安上字敦禮又曰本名元禮武徳二年勅改為敦禮前後自相乖誤當以敦禮為正碑以顯慶元年十月立集古録目右唐崔敦禮碑按新唐史列傳云敦禮字安上而宰相世系表則云名安上字敦禮今此碑所書與表合然舊史及碑皆言敦禮本名元禮髙祖為改名焉其孫競墓誌亦云名敦禮盖疑其以字行耳又世系表其末載崔氏為宰相者二十餘人而獨不著敦禮乃其闕漏也金石録
  此碑久仆少傳于世余起而搨之有千餘字于志寜撰文名氏尚存據金石録無書者姓氏而書法方整圎健與王知敬書李衛公碑如出一手或當是知敬書金石畧以為于立政書末知是否崔公先名元禮髙祖改敦禮字安上金石録目曰崔安禮誤石墨鐫華
  唐贈司徒李靖碑
  唐侍中許敬宗撰直𢎞文館王知敬書靖字藥師隴西成紀人官至右僕射衛國公贈司徒諡曰景武碑以顯慶三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唐衛國公李靖碑顯慶三年許敬宗撰唐初承陳隋文章衰敝之時作者務以浮巧為工故多失其事實不若史傳為詳惟其官封頗備史云為撫慰使而碑云安撫使其義無異而後世命官多襲古號盖靖時未嘗有撫慰使也由是言之不可不正又靖為刑部尚書時以本官行太子左衛率其封衛國公也授濮州刺史盖太宗以功臣為世襲刺史後雖不行皆史宜書其餘畧之可也故聊志之集古録
  右唐李靖碑集古録云靖之封衛國公也授濮州刺史盖太宗以功臣為世襲刺史後雖不行史冝書而不書者闕也余按新史長孫無忌傳載無忌以下授世襲刺史者凢十四人姓名具存盖其事已見于他傳則于本傳似不必重載也金石録
  唐李衛公靖碑碑下半磨泐上半完好考金石録為許敬宗撰王知敬書知敬書在當時固自知名評者謂與房𤣥齡殷仲容伯仲余觀此碑遒美直是歐陽率更虞永興之匹敵也歐陽永叔謂碑云為安撫使史云為撫慰使碑靖為刑部尚書時行太子左衛率封衛國公時授濮州刺史酧其爵邑子孫承嗣後雖
  不行皆史宜書余考前二事誠如歐公但舊唐書傳有改封衛國公授濮州刺史仍令代襲例竟不行等語宋祁修新唐書削之但曰改衛國公耳歐公正與宋公同事何得云宜書不書也且舊史云本名藥師碑與新史皆作字藥師公又有弟名客師豈先名藥師后改曰靖而以藥師為字耶石墨鐫華
  唐贈司徒尉遲恭碑
  唐中書舎人許敬宗撰不著書人名氏恭字敬徳河南洛陽人官至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贈司徒并州都督諡曰忠武碑以顯慶四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正書無姓名許敬宗撰顯慶四年三月金石録
  蘭陵長公主碑
  李義府撰正書無姓名顯慶四年十月金石録
  唐吏部尚書兼知中書門下事李義府撰慶州刺史駙馬都尉竇懐哲書公主名淑字麗真太宗之第十九女碑以顯慶四年十月立集古録
  右唐蘭陵長公主碑李義府撰據唐書列傳公主太宗第十二女而碑云第十九女盖傳誤也金石録蘭陵公主太宗第十九女名淑字麗貞駙馬都尉慶州諸軍事使持節慶州刺史扶風竇懐悊太穆皇后孫銀青光禄大夫上柱國竇徳素子也史書竇氏二十餘人無徳素名而公主傳但言悊為太穆皇后族子而已此碑亦可以備史之闕撰者據金石録為李義甫無書者名姓而方整勁㧞亦歐虞之流亞也石墨鐫華
  唐右驍衛大将軍阿史那忠碑集古録作薛忠碑
  不著書撰人姓名忠字義節京兆萬年人唐上元中位至右衛大将軍贈鎮軍大将軍諡曰貞碑以上元二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上元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右唐阿史那忠碑唐書列傳云忠尚宗室女定㐮縣主始詔姓弥著史今此碑當時所立題云阿史那府君之碑而元和姓纂亦云阿史那氏開元中改為史疑傳誤也唐太宗親撥隋亂即位未㡬遂致太平其好賢樂善盖出天性故一代豪傑皆樂為之用如忠之徒出扵降虜亦皆立勲本朝著名後代雖云太宗天姿英睿絶人甚逺至於輸忠盡節衆賢之助亦多矣嗚呼盛哉金石録
  碑偶缺其姓㳺師雄作昭陵圗乃以為薛國忠而歐陽公亦以為薛國忠也今以碑傳參考碑云出光四禁入掌六師屬東户之昌辰䖏北軍之重任一居軒禁四十八年而傳云阿史那忠字義節蘓尼失之子也以功擢左屯衛将軍尚宗室女定㐮縣主始詔姓  封薛國公寳刻叢編
  碑泐其存者稍倍于豆盧寛碑亦以額識之而書法更勁㧞在永興河南間惜撰書者俱無名氏可攷耳石墨鐫華
  唐中書令馬周碑
  殷仲容八分書許敬宗撰上元元年十二月金石録此碑在大道傍周墓前殘缺為甚存者僅四百餘字非篆額字存㡬不知為馬周碑今摩碑者多不摩額是一恨也㩀金石録許敬宗撰殷仲容書仲容名書此碑分𨽻有法雖存者少亦足以觀矣石墨鐫華
  唐贈太常卿禇亮碑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髙宗時立年月殘缺
  書撰人名氏皆缺文為𨽻書亮字希眀河南陽翟人仕至散騎常侍𢎞文館學士贈太常卿諡曰康碑以貞觀中立集古録目
  右唐禇亮碑唐書云亮杭州錢塘人而碑云晉南遷家于丹陽按元和姓纂自有錢唐禇氏與亮族系不同唐史盖失之金石録
  亮遂良父也由陳入隋由隋入唐八十八卒碑已殘闕不可詳考分𨽻與馬周碑如出一手疑亦殷仲容書遂良能書非仲容輩恐不得汚其父碑也石墨鐫華
  唐英公李勣碑
  髙宗撰并行書儀鳯二年十月金石録
  右唐李勣碑按唐史太宗屬疾出勣為疊州都督髙宗立召授檢校洛州刺史今以碑考之其除洛州乃在太宗朝髙宗即位授開府儀同三司耳又新舊史皆云勣年八十六而碑云年七十六碑髙宗自撰其所書官爵年夀皆可信不疑也金石録
  公陪𦵏昭陵碑文髙宗製并書行草神逸機流後半尤縱横自如良由文皇蔵右軍墨蹟如蘭亭之類極夥故其父子青宫萬機之暇一意模倣以至此也碑首御製御書四字大類禇登善余曽至碑下見碑髙大過房杜諸臣豈以陛下家事之一言而為是以報之耶石墨鐫華
  唐莒公唐儉碑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十九年二月
  此碑在昭陵東南最逺而地僻故傳者極少余至其下摹一紙真行書輕圎秀勁卓然名家惜無姓字攷舊史官為立碑碑雖殘缺後有夫人河南元氏又有皇唐開元廿年等字或開元時始建碑耶似不可曉石墨鐫華
  唐姜遐斷碑
  遐者謩之孫行本之子史但附兄簡傳云弟柔逺美姿容善敷奏則天時至左鷹揚衛将軍通事舎人内供奉寥寥數語亦不云名遐遐之子即姜皎而撰書遐碑者乃簡之子晞代簡襲行本爵為郕國公者也書全法登善而結小弱碑上段已亡止有下一段棄墓側余摹而録之按㳺景叔刻昭陵圗止有姜確墓確行本名史亦云行本陪𦵏昭陵而俱不及柔逺何也石墨鐫華
  姜晞秦州上邽人謩孫嗣郕國公開元初左散騎常侍見舊唐書
  唐許洛仁碑
  洛仁附見許世緒傳末數語碑載甚詳但半泐不可讀正書極似隋賀若誼碑方整有之而勁㧞則當逺遜顔平原石墨鐫華
  唐左監門将軍王君碑
  碑書勁健可録額題左監門将軍王君而多泐其存者有云武徳九年授内侍有云貞觀四年遷右監門将軍進爵為公有云尋加正議大夫内侍如故有云吐谷渾據龍沙有云又出使吐蕃有云二十二年遷使持節云其人盖宦官而曽與李衛公同征吐谷渾者也碑缺其名而史亦不書當是唐初尚無觀軍容使之權耳石墨鐫華
  唐将軍張阿難碑
  碑書大似李衛公碑殘泐特甚中有云内侍汶江縣開國侯張阿難又有云銀青光禄大夫内侍汶江縣開國侯張又有云勇冠三軍掃定河汾等語其人盖宦官而云勇冠三軍得無溢美乎唐初開國宦寺為公侯魚李之禍兆矣石墨鐫華
  唐乙速孤昭祐碑
  苖仲容撰釋行滿書載初元年金石録
  乙速孤神慶碑𢎞文館學士苖仲容撰神慶唐初仕三衛髙宗時為太子右虞𠉀副率以卒乙速孤氏在唐無顯人惟以其姓見扵當時者神慶一人而已元和姓纂但云代人隨魏南徙而已其叙神慶世次又多闕繆而此碑所載頗詳云其先王氏太原人有闕文代祖顯為後魏驃騎大将軍賜姓乙速孤氏遂為京兆醴泉人曽祖貴隋和州刺史和仁郡公祖安隋益州都督父晟唐驃騎将軍乙速孤氏世無可稱而其
  姓出代北莫究其詳惟見於此碑者可以補姓纂之畧以備考求故特録之集古録
  昭祐名仁慶本姓王氏太原人五代祖顯魏驃騎大将軍賜姓乙速孤遂為京兆醴泉人曽祖貴隋和州刺史和仁郡公祖安益州都督父晟唐驃騎将軍代有顯人神慶髙宗時為太子右虞𠉀副率檢校左領
  軍将軍上柱國以卒史不立傳且不復姓王氏不可曉碑苖神客撰釋行滿書書亦勁健有法然不及王知敬趙模諸人石墨鐫華
  唐乙速孤行儼碑
  劉憲撰白義晊八分書開元十三年二月金石録行儼字行儼神慶子也墓相去不十餘步二碑並峙余皆摩之而因以知神慶尚有子行儼仕為右武衛将軍也碑為劉憲撰白義晊分書書亦跳㧞宜居韓蔡之亞攷歐陽公有神慶碑而未見行儼碑且前碑五代祖五字甚眀而公以為闕文或所見偶闕本耳石墨鐫華
  右昭陵諸碑金石文字記載虞公温彦博㐮公段志𤣥國子祭酒孔頴達梁公房𤣥齡芮公豆廬寛尚書張後𦙍衛公李靖蘭陵長公主許洛仁薛公那阿史那忠英公李勣中書令馬周申公髙士亷散騎常侍禇亮右武衛大将軍乙速孤行儼等十五碑潘耒補遺又増崔敦禮姜遐張阿難汾隂公薛收等四碑潘耒曰昭陵陪𦵏者百六十五人今存者僅十九碑記中載其十五惟遺此碑先師所録必目覩其碑與收得拓本者非然則置之盖其慎也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七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四十三
  唐碑豐碑
  唐中書延安靖公竇威碑
  于志寧撰武徳九年京兆金石録
  唐虞世南碑
  貞觀二年閏二月五日立在會稽縣南二十里訪碑録
  唐杜如晦碑
  虞世南撰八分書无姓名貞觀四年
  右唐杜如晦碑虞世南撰驗其字畫盖歐陽詢書也如晦唐人偉秀者史家立傳不應草草今以碑考之頗多異同傳言如晦大業中嘗以選補滏陽尉棄官去而碑言在隋起家為雍州従事及煬帝幸江都代王使君判留守事盖如晦未嘗為滏陽尉而亦未嘗棄官去也傳言秦王為皇太子授左庶子而碑作右庶子傳言為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而碑作攝侍中吏部尚書傳云其祖名果而碑所書乃名徽傳云諡曰成而碑所書乃誠也盖此碑乃太宗手詔世南勒文于石其官爵祖父名諱不宜有誤皆可以證史氏之失矣金石録
  徐州都督房彦謙碑
  李百藥撰歐陽詢八分書貞觀五年正月金石録右唐房彦謙碑彦謙𤣥齡父也在隋任司𨽻刺史出為涇陽縣令卒官不大顯而隋書立傳二千餘字者盖脩史時𤣥齡方為宰相故也彦謙自曽祖而下三世皆封壯武侯隋唐史𤣥齡碑所書皆同獨此碑作莊武未知孰是碑李百藥撰歐陽詢八分書在今齊州章邱縣界中世頗罕傳金石録
  房彦謙碑隂
  右唐房彦謙碑隂具載彦謙歸塟恩禮儀物之盛太宗遇𤣥齡可謂厚矣盖厚其禮所以望其報也太宗可謂善任人矣金石録
  大理卿郎頴碑
  李伯藥撰宋才正書貞觀五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郎頴碑李伯藥撰宋才書字畫甚偉頴父名基字世業而李伯藥書頴世次但云父世業又書頴兄茂碑亦然考其碑文有皇基締搆之言則基字當時公私無所諱避而於書世次字而不名不詳其義也是以君子貴乎博學集古録
  唐中書侍郎李百藥撰前驃騎大将軍宋才書頴字楚之歴任隋唐至大理卿柱國恒山公致仕卒諡曰平碑以貞觀五年十月立在府北郎氏墓林中集古録目右唐郎頴碑李百藥撰歐陽公集古録云頴父名基字世業而百藥書頴世次但云父世業又書頴兄茂碑亦然考其碑文有皇基締構之言則基字當時公私無所避諱而百藥書頴父字而不名不詳其義是以君子貴乎博學余按隋及唐初人多以字為名故雖一時名公卿其名字混淆畧不可攷又案頴字楚之其事迹雜見于兆史隋書皆書為楚之而不載其名頴獨唐書郎餘令傳云祖頴字楚之至于傳中敘述行事止稱楚之疑其亦以字行耳金石録
  平公官屬題名
  不著書人名氏平公頴也凡柱國府僚佐故吏長史司馬掾屬㕘軍典籖及恒山公府國官國令大農常侍侍郎國尉典尉舍人城局廟長學官長食官長丞廏牧長丞典府長丞親事百三十餘人在頴碑隂集古録目
  尚書左丞郎茂碑
  李百藥撰張師立正書貞觀五年十一月金石録
  黄君漢碑
  李百藥撰正書无姓名貞觀六年金石録
  唐東宫左庶子李百藥撰不著書人名氏君漢字景雲東都胙縣人羅刹之子唐初官至䕫州都督封虢國公碑以貞觀六年集古録目
  逸民裴高士碑
  正書无書撰人姓名貞觀八年正月金石録
  丹州刺史張崇碑
  正書无書撰人姓名貞觀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右唐丹州刺史碑首尾已殘缺其可見者云公諱崇字平髙按新唐書劉裴傳後載起義功臣事迹有張平高云綏州人従唐公平京城累授左領軍将軍蕭國公貞觀初為丹州刺史坐事以右光祿大夫還第卒今以碑考之其事皆同惟傳以字為名耳金石録
  宕渠令孟畧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年金石録
  益州長史裴鏡民碑
  李百藥撰殷令名正書貞觀十一年十月金石録右唐裴鏡民碑殷今名書令民與其子仲容皆以能書擅名一時而令名遺跡存者惟此碑耳筆法精妙不減歐虞惜不多見以為恨耳金石録
  姜寳誼碑
  正書无書撰人姓名貞觀十二年十月金石録
  唐太子少師竇良碑
  唐于志寧撰王行満書貞觀十二年立在三原京兆金石録
  唐益州長史郭福善碑
  碑首殘缺不見書撰人名氏福善字福善太原晉陽人唐初官至益州都督府長史諡曰慎碑以貞觀十二年集古録目
  河間元王碑
  岑文本撰于立政正書貞觀十四年金石録
  右唐河間元王孝恭碑按新唐書孝恭自宗正卿歴凉州都督晉州刺史貞觀初為禮部尚書以卒今以碑考之自太宗正遷禮部尚書坐事免尋復舊任俄授梁州都督改晉州刺史與司空無忌等同時冊拜觀州刺史世世承襲復授光祿大夫禮部尚書盖孝恭凡三為尚書一免官一拜世襲刺史本傳皆不載而以梁州為凉者亦誤也又唐初功臣皆云圗形凌煙閣而此碑乃作戢武戢武之名不見於他書惟當時石刻數數有之豈凌煙先名戢武而後改之耶金石録
  于立政字匡時京兆高陵人志寧子官太僕少卿虢州刺史見唐書宰相世系表
  李先生碑
  田世榮撰劉君諤正書貞觀十四年七月金石録
  唐贈徐州都督秦瓊碑
  唐許敬宗撰貞觀十三年京兆金石録
  龍門令皇甫忠碑
  貞觀十四年著作佐郎李儼撰忠為泰州龍門令嵗満縣民前左勲衞裴公𨼆等一千三百人申省請留八座報云公等請來遲晩縣令今已替訖好人堪用縣國共須豈一縣士庶獨懷恡惜所請不允忠以唐太宗時為令當時臺省文字如此可愛泰州者義寧元年以河中之汾隂龍門置治汾隂武徳二年徒治龍門太宗十七年州廢今碑後列縣人姓名有録事鄉長鄉老里正縣博士助教佐史等今之縣吏惟録事里正其名在爾集古録
  獨孤使君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七年二月金石録
  右唐獨孤使君碑云君諱某字延夀而其名殘缺不可辨延夀陁子也隋書外戚傳云陀二子延夀延福元和姓纂亦云陁生延夀皆不著其名又姓纂云延夀封新蔡公而碑云封新蔡縣開國男亦當以碑為正金石録
  褚遂良書金石畧
  唐歐虞褚薛皆以書名此碑精勁可愛不知出于誰手趙明誠金石録之第五百九十五謂無書撰人姓名今其前乃題于志寧製文又謂君諱某字延夀名殘缺不可辨今熟視之左従言右亦彷彿可尋至于隋唐間多以字行則歐文忠公跋顔勤禮神道碑論之矣友人曾無愧持此相示為題其後益公題跋
  襄州刺史鄒襄公張公瑾碑
  釋法琳撰蘇敬稚正書貞觀十七年七月立襄陽圗經云碑今亡復齊碑録
  秦州都督姜確碑
  于志寧撰釋智辨正書貞觀十九年十月金石録
  相州刺史侯莫陳肅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二十一年金石録
  右唐侯莫陳肅碑肅隋桂州總管穎之子也元和姓纂所載侯莫陳氏云其先後魏别部居庫斛真水周書云代武川人世為渠帥隨魏南遷為侯莫陳氏余嘗得穎及穎之孫涉墓誌皆云本劉姓系出漢楚元王後穎墓誌則以為父崇魏時賜姓涉墓誌則以為崇王父豐後魏時賜姓二説已自不同而肅碑乃云漢中山靖王勝之後勝曾孫邵謀誅王莽不宻避難于代因左言而命氏改姓侯莫陳焉自古史傳所載容有異同穎肅涉三世嵗月相接而碑誌所書自相乖戾如此皆莫知其孰是豈其姓氏本出代北而唐初以族望相髙故妄言出于名胄以欺眩世俗初無所稽據乎不然殆不可考也已金石録
  晉州刺史裴府君碑
  上官儀撰正書姓名殘闕貞觀二十三年金石録
  楚哀王稚詮碑
  唐歐陽詢撰并分書王名稚詮字集𢎞髙祖之子也隋大業末髙祖起兵于太原王在京師見殺髙祖輔政追封楚公諡曰哀武徳初進爵為王碑不著所立之年歐陽公時為給事中集古録目
  工部尚書晉昌郡王碑
  唐于志寧撰歐陽詢書貞觀中立京兆金石録
  隋工部尚書段文振碑
  潘徽撰歐陽詢八分書貞觀中立金石録
  燕府君碑
  李儼撰在霍邑墨池編
  樊知遷碑
  在江原縣浄居寺顔師古文輿地碑目
  什鉢苾碑
  太宗詔岑文本為突利可汗什鉢苾碑文舊唐書突厥傳
  思摩碑
  頡利族人思摩入朝授右武衞将軍従征遼東為流矢所中太宗親為吮血未㡬卒於京師贈兵部尚書詔為立碑於化州舊唐書突厥傳
  刑部尚書彭城襄公劉徳威碑
  唐許敬宗撰李𤣥模書永徽二年立在三原京兆金石録貞觀初為綿州刺史以廉平稱百姓為之立碑舊唐書本傳
  聞喜縣令江彦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二年十月金石録
  唐司空王仁佑碑
  于志寧撰于立政正書永徽二年京兆金石録
  鄧慈碑
  正書无書撰人姓名永徽三年正月金石録
  唐贈荆州刺史尹𠅤碑
  蘇詵撰郭謙光分書永徽三年京兆金石録
  唐户部尚書楊纂碑
  令狐徳棻撰郭廣敬書永徽六年京兆金石録
  唐魏州刺史王波利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忠公姓王氏名濤字波利越嶲卭都人仕唐為内給事官至魏州刺史真定縣公碑以永徽中立集古録目
  左驍衞大将軍翟仵碑
  永徽二年立在東京金石 訪碑録云在長垣縣東畧  南二十五里墓側永徽二年
  樂彦瑋碑
  劉禕之撰墨池編
  賈敦頤碑
  棠棣碑在河南縣西修行寺永徽初賈敦頤弟敦實前後為洛州刺史並有𠅤政百姓立二碑於此時人號為棠棣碑太平寰宇記
  贈左僕射楊逹碑
  正書无書撰人姓名顯慶元年金石録
  不著書撰人名氏遂寧郡公姓楊氏名達字叔莊𢎞農華隂人隋之宗室煬帝世官至納言封遂寧郡公諡曰懿唐武后其外孫也顯慶元年追贈左僕射仍為立碑集古録目
  楊達觀王雄弟也煬帝時官至納言卒贈吏部尚書唐顯慶中以武后外祖父加贈左僕射官為之立碑以隋書列傳考之時有異同傳云字士達而碑云字叔荘傳云年六十二而碑云年六十五皆當以碑為正又傳云諡恭而碑云諡懿余集録有李嶠所撰武后母墓碑亦云諡為恭與傳合未知孰是也金石録
  紀公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四年三月金石録
  雲麾将軍燕巒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麟徳元年正月金石録
  乙速孤晟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麟徳元年二月金石録
  後魏郢州刺史劉賔碑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麟徳二年其孫立金石録
  益州都督程知節碑
  許敬宗撰暢整正書麟徳二年十月金石録
  盧國公程知節碑唐侍中中書令行右相許敬宗撰暢整書知節字義貞濟州東阿人官至鎮軍大将軍贈驃騎大将軍碑以麟徳二年十月立在昭陵集古録目
  越州都督于徳芳碑
  従弟志寧撰蘇季子分書麟徳元年四月建在三原復齊碑録趙𢎞智碑
  于志寧撰殷仲容正書并篆額麟徳二年金石録右唐趙𢎞智碑云𢎞智字處仕而史不載又云自太子舍人為吏部員外郎遷國子博士檢校吏部郎中尋為越王府長史兼檢校吏部侍郎遂轉黄門侍郎舊史亦云累遷而新史直云由太子舍人拜黄門侍郎耳又𢎞智為國子祭酒嘗領東宫賔客而新舊史亦皆不載金石録
  蘭長史碑
  正書无書撰人姓名麟徳二年金石録
  舒州刺史楊承仙碑
  張昌齡撰正書無姓名乾封元年金石録
  司元太常伯竇徳𤣥碑
  李儼撰姪節正書乾封元年十月金石録
  右竇徳𤣥碑以唐史本傳考之其事多合惟徳𤣥為御史大夫攝吏部禮部度支三尚書遂遷大司憲史皆不載又其弟徳逺史云封樂安男而碑作樂平皆當以碑為正金石録
  于志寕碑
  令狐徳棻撰于立政書乾封元年十一月金石録右唐于志寧碑考唐史列傳其㣲時所厯官史多不書今亦不復録録其尤著者碑云大業十年為清河縣長而傳云為冠氏長碑云自中書侍郎遷兵部侍郎授蒲州刺史不赴後為衞尉卿判太常卿事以本官兼雍州别駕遷禮部尚書而史皆不載史云自侍中拜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頃之兼太子少師遷太傅顯慶四年以老乞骸骨詔解僕射更拜太子太師仍同三品今以碑考之其初拜僕射也未嘗領中書門下三品至罷僕射乃為同中書門下㕘謀朝政皆史家之誤又按百官志唐初宰相有㕘議朝政預朝政㕘知政事其後有同中書門下三品同平章事永淳中遂以平章事入銜而獨無㕘謀朝政之名盖惟見於此耳金石録
  滁州刺史劉君碑
  李儼撰顔有意正書乾封二年二月金石録
  唐襄州都督姜協碑
  唐司列少常伯李安期撰豫王府屬直𢎞文館高正臣書協字夀秦州上邽人官至夏州都督碑以乾封二年集古録目
  郭君碑
  乾封二年今在汾陽北七十里郭社村
  朱彛尊曰碑文有云揮霜刃而斬老生盖従太宗攻霍邑者按唐書宋老生投塹為劉𢎞基所殺而温大雅創業起居注則云老生攀繩上城軍頭盧君諤所部人跳躍及而斬之今讀此乃知揮刃者之為郭君而首二行剥裂其名字門世及撰文者皆闕其知為郭君者藉有碑額存爾金石文字記
  唐王屋縣令崔公碑
  唐歐陽植正書乾封二年京兆金石録
  唐監門将軍段業碑
  唐劉延祐撰孫師範書龍朔元年京兆金石録
  唐司禮少常伯辛良碑
  唐李儼撰蕭權正書龍朔三年嵗次癸亥二月己酉朔立復齋碑録
  曺王府典軍劉公碑
  趙務𤣥撰正書无姓名總章二年二月金石録
  唐呉廣碑
  總章二年呉廣碑不著書撰人名氏而字畫精勁可喜廣字黒闥唐初與程知節秦叔寳等俱従太宗征伐後與殺建成有功至高宗時為洪州都督以卒然唐書不見其名字惟會要列陪塟昭陵人有洪州刺史呉黒闥亦不知其名廣也其名字事蹟幸見於後世者以有斯碑也碑字稍磨滅世亦罕見獨余集録得之遂以傳者以其筆畫之工也故余嘗為蔡君謨言書雖學者之餘事而有助於金石之傳者以此也六一題跋
  武師模碑
  崔松客撰正書姓名殘缺總章三年正月金石録
  尉遲寳琳碑
  許敬宗撰王知敬正書咸亨元年正月金石録
  唐侍中中書令行右相許敬宗撰膳部員外郎直𢎞文館王知敬書寳琳字元瑜敬徳之子位至司衞卿碑以咸亨元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淄川公李孝同碑
  撰人姓名殘缺諸葛思𥛄正書咸亨元年五月金石録孝同者淮安靖王神通之子史但附名神通傳末碑亦磨泐可讀者才半中有云太宗為秦公孝同𨽻焉承間啟王曰秦公瞻視非常功業又大雖非儲貳必膺寳厯靖王心然之云云此亦可為先見矣撰文姓氏已不可求書者據趙明誠為諸葛思禛今亦磨蝕但其筆法虬健波拂處大類褚河南可寳也石墨䥴華
  司農寺主簿梁幹碑
  王知隠撰暢整正書咸亨元年京兆金石録
  興昔亡單于阿史那彌射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咸亨四年二月金石録
  右唐阿史那彌射碑彌射本西突厥嘗歸朝後伐龜兹為蘇海政所殺舊唐史紀彌射事甚詳多與碑合而新史所書甚畧如髙宗朝冊為崑陵都䕶興昔亡單于皆不載碑云單于諱某字彌射而缺其名不書史但言名彌射豈作碑者為緣飾之乎金石録
  幽州都督盧承慶碑
  八分書无書撰人姓名咸亨四年五月金石録
  戎州刺史董寳亮碑
  李儼撰張遂隆八分書咸亨四年十月金石録
  贈秦州都督韋琨碑
  許敬宗撰虞昶行書咸亨四年京兆金石録
  贈僕射韋陟碑
  李紓撰姪元正書上元元年京兆金石録
  越州長史李基碑
  張大素撰行書无姓名上元二年九月金石録
  尹府君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上元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上柱國任君碑
  正書上元三年十一月今在汾州府南門外二里文侯村任君名恭官至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臨濟縣開國男貞觀十七年二月卒金石文字記
  任丘縣令王君碑
  崔融撰八分書無姓名儀鳯元年金石録
  贈秦州都督竇彦璋碑
  劉禕之撰儀鳳二年京兆金石録
  國子司業于立政碑
  撰人姓名殘缺陳道玉八分書調露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國子司業于可封碑
  弟淑之撰調露三年立諸道石刻録
  狄仁傑寧州碑
  高宗時狄仁傑為寧州刺史撫和戎夏人得歡心郡人勒碑頌徳後為豫州刺史時越王貞稱兵汝南事敗縁坐者六七百人籍没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傑緩其獄宻表奏特敇原之配流豐州豫囚次於寧州父老迎而勞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輩耶相㩦哭於碑下齋三日而後行豫囚至流所復相與立碑頌狄君之徳舊唐書本傳
  襄州刺史封公碑
  撰人姓名殘缺宋之愻正書垂拱元年十月金石録右唐襄州刺史封公碑宋之愻書字畫頗佳之愻之問弟也兄弟皆小人之愻奴事武三思三思五狗之愻乃其一以此知書特小技茍非其人亦何足貴哉金石録
  麴君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垂拱六年十一月金石録
  卭州刺史狄知愻碑
  書撰人姓名殘缺載和元年正月金石録
  揚州都督趙道興碑
  李至逺撰永昌元年京兆金石録
  贈箕州刺史成公碑
  楊炯撰正書無姓名天授元年二月金石録
  伊州刺史衞府君碑
  彭元覺撰趙楚英書天授二年訪碑録
  冠軍大将軍楊公碑
  蘇味道撰姪楚材正書長夀元年金石録
  龎君碑
  行書无書撰人姓名神功元年十月金石録
  長安主簿龎君碑 與前碑同金石録
  䕶軍王君碑
  行書无書撰人姓名聖厯二年六月金石録
  明堂令于大猷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聖厯三年十一月金石録
  此碑僅存強半書法全出登善峻拔遒健可為傳神而書者名字遂不可求惜哉按大猷志寧之孫立政之子志寧之𤣥孫休烈顯于肅代朝傳云休烈父黙成沛縣令早卒合之正為四世但不知黙成者是大猷子否趙明誠有黙成碑今不可得見矣石墨䥴華
  洛陽縣令鄭敞碑
  薛稷撰并正書久視元年六月金石録
  右唐洛陽令鄭敞碑薛稷撰并正書碑稱敞上世皆為顯官而敞之為令綽有政績惜乎唐史無傳稷撰此碑在武氏久視元年故碑中之字如地作埊天作而人作𤯔臣作𢘗國作圀授作甃正作击日作□年作□之類皆武氏所製故當時臣下用之非天子不考文此亦可見武氏僣竊之罪金薤琳瑯
  丹州刺史蕭宗道碑
  員半千撰蔡有鄰八分書久視元年京兆金石録
  濮州長史蕭府君碑
  員半千撰次子令臣正書大足元年四月金石録
  稷山縣梁君孝義碑
  李秦授文八分書无姓名長安三年正月金石録
  都官郎中孔昌寓碑
  盧蔵撰并八分書長安三年二月金石録
  右周孔昌寓碑載其世系甚詳云宣尼父三十六世孫也十四世祖潜呉侍中生晉豫章太守竺竺生大尚書冲冲生大司農偘偘生秘書監滔滔生江夏太守俟俟生宋尚書左丞幼幼生尚書右丞遙之遙之生中書侍郎畢畢生齊散騎常侍珮珮生梁侍中休源源生陳黄門侍郎宗範宗範生陳散騎常侍伯魚伯魚生隋秘書正字徳紹徳紹生昌寓唐以前士人以族姓為重故雖更千百年歴數十世皆可考究自唐末五代之亂在朝者皆武夫悍卒於是譜牒散失士大夫茫然不知其族系之所自出豈不可惜也哉故余詳録於此使後學論姓氏者有考焉按此碑及梁史皆云休源冲八世孫而元和姓纂獨以為七代孫誤矣金石録
  晉州長史韋公碑
  楊炯撰孫希弼八分書長安三年四月金石録
  上騎都尉相里瑞碑
  正書今在汾陽縣小相里之北太師墓上太師者五代時相里金也二碑並列此碑漫滅特甚其可識者上騎都尉相里府君之碑曰相里瑞字鳯威曰夫人任氏而中有而字知其為武后時立也金石文字記
  祝府君碑
  子欽明撰正書姓名殘缺神龍元年九月金石録右唐祝府君碑府君諱綝欽明父也碑欽明自撰今南京有漢祝睦兩碑其一言君出自重黎祝融苗胄其一言其先高辛余按諸書重黎祝融皆帝髙陽之後帝堯髙辛之子也睦碑既云出于重黎祝融又云出于高辛自相牴牾莫可究考而此碑引世本氏姓篇云祝氏軒轅之後也史記周本紀武王克殷封黄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樂記云封黄帝之後於薊帝堯之後於祝盖以黄堯本下缺一字同出有熊由此史傳相交祝薊互舉㕘考世本惟遷近之然司馬遷史記於族系多采世本不知世本果可盡信否盖君子于學有所不知闕焉可也金石録
  唐贈秦州都督唐宗碑
  岑羲撰族孫従心正書神龍二年金石録
  右唐宗碑云君諱宗字徵仁而唐書宰相世系表云名世宗碑又云祖諱子政而世系表作二政皆當以碑為正宗宰相休璟祖也仕隋為朔方郡丞行郡守事大業末為賊梁師都所殺神龍中贈秦州都督金石録
  懐寧縣令慕容府君碑
  徐堅撰正書無姓名神龍二年二月金石録
  沙州司馬楊榮碑
  元佑儀撰韋同八分書神龍二年三月金石録
  榮孫元表字伯儀撰韋同分書神龍二年三月建在蒲城縣復齋碑録
  衞州司馬楊恪碑
  張柬之撰八分書姓名殘缺神龍二年金石録
  張柬之撰八分書姓名殘缺神龍三年嵗次敦洽三月建在蒲城縣復齋碑録
  工部尚書姚璹碑
  正書書撰人姓名殘缺神龍二年四月金石録
  右唐姚璹碑按新唐書璹列傳云為夏官侍郎坐族弟敬節叛貶桂州長史而碑云自兵部侍郎以敬節犯法改授司府少卿檢校定州刺史尋即真轉都督廣循等二十三州諸軍事廣州刺史後替還仍以前累重貶桂州又璹為宰相時嘗為西京留守而史不載璹以妖妄謟䛕事武后其事蹟皆不足取而於官職缺漏不可不記者所以正史官之失也璹㣲時所歴官列傳尤簡畧今皆不復載云金石録
  弟𤥻撰歐陽植正書神龍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景申復齋碑録
  周并州總管宇文舉碑
  盧思道撰楊畧正書神龍二年十月立金石録
  右後周宇文舉碑盧思道撰神龍中其曽孫敞追建以後周書考之官閥事迹多同惟碑云公諱舉字神舉而史但言名神舉而已又史云其曽祖名求男而碑止言名求史云祖名顯和而碑止言名和亦皆不同其卒也史云宣帝以宿憾殺之而碑稱遘疾薨疑作碑者為諱其事當以史為正金石録
  崔仁縦碑
  正書无書撰人姓名神龍二年金石録
  唐匡城令鄭府君碑
  唐校書郎呉光璧撰前國子進士李惟恕書滑州匡城令去思頌徳之碑也諲字叔敬滎陽開封人碑以景龍中立集古録目
  徐有功碑
  徐彦伯撰景龍三年四月金石録
  右唐徐有功碑徐彦伯撰以新舊唐史考之其本末皆同惟舊史云長安二年卒年六十二碑云三年卒年六十八新史亦云年六十八與碑合金石録
  太子中舍人楊承源碑
  王獻忠撰集王羲之歐陽詢褚遂良等真行書景龍二年十月金石録
  唐王獻忠撰集王羲之褚遂良歐陽詢等諸家書承源字嗣本𢎞農華隂人仕至太子典饍郎贈太子中舍人碑以景龍三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洛陽尉馬克忠碑
  張説撰盧蔵用八分書景龍二年二月金石録
  贈光州都督蘇瓘碑
  唐嚴識𤣥撰正書景龍四年京兆金石録
  蘇瓌碑
  盧蔵用撰并八分書景雲元年十一月金石録
  蘓許公瓌武功人景雲元年十一月塟于武功碑隸書剥蝕過半存者才十三書法猶有漢魏遺意金石略云盧蔵用書而金石録云蔵用撰并書攷文苑英華蔵用撰序張説撰銘今碑後猶有范陽張説字鄭趙二公未見耶石墨鐫華
  左僕射劉延景碑
  徐彦伯撰張庭珪八分書景雲二年二月金石録右唐劉延景碑延景女為睿宗妃生譲帝者碑云夫人房氏以景雲元年贈沛國夫人二年嵗次丁亥附窆于延景之墓按睿宗以景雲元年六月即位改元嵗次庚戌明年嵗在辛亥而碑作丁亥誤也碑載延景四子溫玉承顔璵琪而元和姓纂以璵為瑗盖姓纂之謬也金石録
  并州刺史崔敬嗣碑
  胡皓撰郭謙光八分書景雲二年九月金石録
  檢校祕書丞兼昭文館學士胡皓撰國子監太學助教郭謙光八分書敬嗣字奉先博陵安平人官至并州大都督府長史碑以景雲二年九月立金石録右唐崔敬嗣碑胡皓撰郭謙光書崔氏為唐名族而敬嗣不顯皓為昭文館學士然亦無聞觀其事實文詞皆不足多采而余録之者以謙光書也其字畫筆法不減韓蔡李史四家而名獨不著此余屢以為歎也集古録
  右唐崔敬嗣碑按唐史崔光逺傳中宗在房州光逺之祖敬嗣為刺史盡誠推奉帝徳之及反正有與敬嗣同姓名者每擬官輙超拜後召見悟非是訪真敬嗣已死乃用其子余集録有光逺祖墓誌其卒在武后朝此碑敬嗣盖中宗時誤遷官者也而碑乃云景龍元年有制追不時至中宗對宰相稱其姓名三令使者趣之及謁見即日拜羽林将軍二説不同豈中宗既召見乃悟其非是歟金石録
  集古録曰崔為唐名族而敬嗣不顯余考之唐有兩崔敬嗣昔中宗放房州吏多肆慢不為禮敬嗣為刺史獨盡誠推奉中宗復位有與敬嗣同姓名者每擬官輙超拜召見悟非是訪真敬嗣死矣即授子注五品官注生光逺嘗持節荆襄徙鳳翔又節度劍南其官職甚顯敬嗣亦以此知名於世昔人偶不考也廣川書跋
  王思泰碑
  李振撰并正書景雲二年金石録
  王美暢碑
  薛稷撰并正書景雲二年金石録
  唐禮部尚書昭文館學士薛稷撰并書美暢字通理太原祁人官至潤州刺史其女為睿宗徳妃景雲中追贈美暢至益州都督碑以景雲二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陶狄碑
  在彭澤縣景雲中馬澤撰輿地碑目
  司農卿盧萬石碑
  李義撰八分書無姓名先天元年十月金石録
  楊乾緒碑
  褚琇撰權瓖八分書先天元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富乎王簿褚琇撰正字權瓌八分書乾緒字幼紹雍州富平人官至宣威将軍右鈐衞幽州開福府折衝都尉清邊軍總管致仕碑以先天元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贈廣州大都督成王仁碑
  唐侍郎岑羲撰岐王府㕘軍魏思禮書仁字千里後改以字為名唐太宗之孫呉王恪之子官至益廣二州都督封成王神龍三年與節愍太子同誅武三思敗死先天二年妃慕容氏為立此碑集古録目
  洪州刺史王守真碑
  唐賀遂涉撰崔璹書先天二年京兆金石録
  太僕少卿天水郡王僖碑
  唐蘇晉撰魏思禮正書先天二年京兆金石録
  中書舍人王無兢碑
  右唐王無兢碑無兢事迹附見唐書陳子昻傳後以碑考之傳頗不合傳言自殿中侍御史徙太子舍人神龍初出為蘇州司馬貶廣州讐家矯制榜殺之而碑言為中書舍人卒傳言坐與張易之等交往貶而碑云兩張弄權九有蕩析公出而無愠皆莫知其孰是據碑言無兢無子孫權知萊州刺史姚汭為買石立碑去無兢之歿已逺事迹得于傳聞未足盡信也無兢東萊人墓在掖縣界中云金石録
  姚汭撰行書無姓名無年月金石録
  唐馮本碑
  先天元年閻朝隐撰子敦直八分書金石表
  今在高陵縣西南七里府君廟金石文字記
  唐契苾明碑
  先天元年婁師徳撰殷𤣥祚楷書金石表
  明契苾何力子也婁師徳製文殷𤣥祚書筆法亦瘦勁可觀碑中契苾何力作河力史諡曰烈碑諡曰毅疑史為誤碑中叙明子前曰長男嵸後曰聳二字自相牴牾且明長子嵸襲封凉公而后云孤子息涼國公嵩立又何也明塟於萬嵗通天元年碑立於先天二年仍稱大周革命仍用武后製字都不可曉石墨鐫華今在咸陽縣金石文字記
  
  徐王元禮碑
  咸亨三年崔行功撰趙仙客書元禮唐髙祖子也以碑考傳年夀官閥悉同而碑云使持節徐譙泗三州諸軍事徐州刺史又云贈太尉使持節大都督冀相貝徳滄景魏博等八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傳云為徐州都督又云贈冀州大都督傳既簡畧又都無法而碑之所書亦失也盖刺史非兼州之官都督非一州之號碑云持節徐譙泗三州諸軍而傳獨為徐一州刺史此其失也當如前史持節秦涼州諸軍事秦涼二州刺史乃為得爾其書贈官則如碑之書是矣盖為一州刺史而兼督八州軍事爾都者有所兼總之名也此特小故而余區區辨之者前史失之久矣又國朝自削方鎮之權而節度使都督無復兼州而舊名不除是節度都督自施於己此不可不正其失也集古録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七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八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四十四
  唐碑豐碑
  贈右僕射王洎碑
  盧藏用撰甘獻誠八分書開元二年二月金石録右唐王洎碑洎王仁皎父也元和姓纂唐書宰相世系表皆云名文洎而碑云名洎字文洎云金石錄
  安樂府典軍田孝𦙍碑
  王澂撰正書无姓名開元二年又二月金石録
  嶲州都督姚懿碑
  胡皓撰徐嶠之正書開元三年七月金石録
  右唐姚懿碑懿崇父也據碑及唐書宰相世系表皆云公諱懿字善意而崇子奕碑與元和姓纂乃云名善意豈非以字行乎懿隋末唐初人仕至嶲州都督開元間崇為宰相立此碑金石録
  唐幽州都督孫公碑金石略作延州刺史贈幽州刺史太常卿孫公碑唐徐彦伯撰開元二年京兆金石録
  唐左僕射太子少保徐國公劉公碑金石略作左僕射太子少保睦杭二州刺史劉公碑
  撰書人缺開元三年京兆金石録
  唐崔慎碑
  紫㣲侍郎蘇頲撰慎孫太常博士瑨八分書慎字行謹博陵安平人官至滄州湖蘇令其子元暐神龍中為中書令封博陵郡王追贈慎幽州刺史碑以開元三年集古錄目
  杭州刺史裴惓碑
  族子子餘撰孫令行書盧曉八分書題額開元三年金石録
  贈吏部尚書襄武公李祕碑
  唐李逈秀撰并書開元三年京兆金石錄
  盧藏用碑
  開元四年立在容州報恩寺輿地碑目
  有道先生葉公碑
  李邕撰并行書開元五年三月碑在開封府金石録唐松陽令李邕撰并書國重道術之士字雅鎭南陽葉縣人碑以開元五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開元五年有道先生葉公碑李邕撰并書余集古所録李邕書頗多最後得此碑於蔡君謨君謨善論書為余言邕之所書此為最佳也集古録
  李邕既為撰碑而難於書法善追其魂而書之世號追魂碑其間用字多差誤是時夜艾鐘鳴李公書未畢而覺碑因存而不易續以碑示邕邕笑曰初以為夢今果然耶葉法善傳
  追魂碑紹興十四年大雷碎其石諸道石刻錄
  北海分𨽻固自遒逸雖于漢人不無小遜而與梁昇卿韓擇木輩逐鹿未知死誰手矣又趙明誠録葉氏二碑一為邕行書一為韓擇木八分書此正分書而曰邕不知何故豈后世翻本者未見邕碑而以韓書附會邕名耶書以俟考石墨䥴華
  有道之子慧明孫法善三世為道士明皇時法善見尊寵其祖若父之墓碑邕皆撰而書之可謂濫矣書法秀逸閑雅不見欹側之態蔡君謨謂邕書最佳者良然潘來金石文字記補遺
  光祿少卿姚彛碑
  撰人姓名殘缺徐嶠之正書開元五年四月金石録
  贈歙州刺史葉慧明碑
  韓擇木撰并八分書開元五年七月金石録
  唐松陽令李邕撰國子監太學生韓擇木八分書慧明字道昭南陽人隠居學道𤣥宗時子法善以道術顯為鴻臚卿追贈慧明歙州刺史碑以開元五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開元五年江夏李下闕二字當是李邕撰國子監太學生下缺三字八分書金石文字記
  盧懷慎碑
  蘇頲撰明皇八分書開元五年金石録
  唐禮部尚書蘇頲撰𤣥宗八分懐慎字懐慎范陽人官至黄門監諡曰文成碑以開元八年集古録目右唐盧懐慎碑蘇頲撰其敘懐慎官閥甚畧云公諱徳慎字懐慎而史不載其字又云上因游鄠杜北望京闕巋然有公之别廬抵其宅室甚陋據此所書乃明皇嘗幸其第而史乃云馳使問之非也史又云懐慎屬疾宋璟盧従愿𠉀之臨别執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國久稍倦于勤将有憸人乗間而進矣盖謂楊李也果如此懐慎可謂先見然獨新史用之舊史不載按懐慎以開元四年卒是時明皇新即位登用賢俊鋭于為治之時也乃曰享國久倦于勤何哉疑初無此事盖唐史喜取小説所載故事多誤謬以此知是非取去秉史筆者豈可不慎金石録
  唐楊𤣥琰碑
  崔沔撰梁昇卿八分書開元六年四月金石録
  魏州刺史魏叔瑜碑
  張説撰子華正書開元六年五月金石録
  荆州大都府長史燕國公張説撰叔瑜次子安州都督華書叔瑜字思瓘鉅鹿下曲陽人太尉鄭文貞公之子官至豫州刺史碑以開元六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太子少傅竇希瑊碑
  李湛然撰魏華正書開元六年十月金石録
  唐著作郎李湛然撰陜王府司馬魏華書希瑊字美玉扶風平陵人位至太子少傅贈司空碑以開元六年六月立集古録目
  太子左庶子韋維碑
  唐汝州刺史崔日用撰國子監丞郭謙光八分書維字文紀京兆杜陵人官至太子右庶子碑以開元六年集古録目
  尹知章碑
  開元六年國子博士尹知章卒門人孫季良等立碑於東都國子監之門外以頌其徳舊唐書本傳
  于知㣲碑
  姚崇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七年六月金石録
  兖州都督于知㣲碑姚崇撰開元七年六月三日建在三原復齋碑録
  右監門衞将軍安思恭碑
  蘇詵撰陳少平書開元七年京兆金石書
  徐州刺史蘇説碑
  裴耀卿撰劉升八分書開元七年八月金石録
  納職令王行碑
  著作郎楊齋哲撰吏部常選南朝馮令行字缺訛不可辨太原人官至伊州納職令碑以開元七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李思訓碑
  李邕撰并行書開元八年六月金石録
  思訓従子福州刺史李邕撰并書思訓字建景官至右武衞大将軍諸道石刻録
  懐州刺史陶大舉碑
  姚崇撰徐嶠之正書開元八年金石録
  遂城令康府君碑
  沈淮南撰徐浩正書開元九年十月金石録
  洛陽尉贈朝散大夫馬允中碑
  開元九年金石略
  相州刺史竇忠仁碑
  國子祭酒徐堅撰八分書不著書人姓氏忠仁字恕扶風平人位至相州刺史碑以開元十年集古録目
  郭知運碑
  蘇頲撰魏華正書開元十年七月金石録
  郭知運碑銘開元十年蘇頲撰其書知運子四人皆有次第曰英傑英竒英協英彦而張説亦為知運撰碑其書知運子與頲正同而史書知運傳書其子二人而無英竒英協英彦但云二子英傑英乂而已英竒等三子在唐不顯史家闕畧尚或有之英乂嘗為西川節度其事甚著史官不應失其世家而二公作銘在知運卒後不逺亦不應闕其子孫莫可究其孰失也姑志之以俟知者集古録
  右唐郭知運碑蘇頲撰知運有兩碑其一張説文唐書知運傳載其子二人曰英傑英乂而蘇張二公所為碑書其子四人曰英傑英竒英協英彦而無英又歐陽公疑焉以謂英竒等三子在唐不顯史家缺漏尚或有之英乂嘗為西川節度使其事甚著而史官不應差其世家而蘇張二公作銘在知運卒後不逺亦不應缺其子孫莫可究其孰失余按代宗實録云英乂知運季子而元載所為英乂墓誌亦云隴右節度使知運公之皇考也然則英乂為知運子無疑又按英乂碑云公以天寳二載筮仕盖知運以開元九年卒明年立碑碑所載諸子皆已有名位英乂時方孩幼且未従仕故碑未載耳余又嘗得徐浩所為英傑碑有云移孝于忠二葉四将齊名當代同氣十人然則知運諸子碑傳缺漏者尚多不獨此三人而已徳宗實録又有郭英幹云英義弟也金石録
  郭知運後碑
  張説撰梁升卿八分書開元十一年五月金石録
  右庶子于府君碑
  姪孺卿撰沙門重潤八分書開元十年七月金石録
  高行先生徐公碑
  姚奕撰序賀知章銘徐嶠之正書開元十一年四月金石録
  歙州刺史郭府君碑
  開元十一年金石畧
  池州刺史馮公碑
  崔尚撰郭謙光八分書開元十一年今在咸陽縣其文曰公諱仁𤣥長樂人馮文王之𦙍也仁下闕一字金石文字記
  漢陽太守趙承碑
  秦府法曺楊景撰開元十二年輿地碑目
  都督隴右羣牧使贈太僕卿韋公碑
  開元十三年金石畧
  贈工部尚書臧懷恪碑
  撫州刺史顔真卿撰并書懐恪字貞節東筦人官至右武衞大将軍贈工部尚書碑以開元十二年立在三原集古録目
  興州司馬王公碑
  郭子晉撰趙崇徳行書開元十三年十月金石録
  衞尉正卿泉君碑
  長子隠奉撰敘仲子伯逸正書蘇晉撰銘彭泉正書開元十五年三月金石録
  右唐泉君碑泉君者高麗盖蘇文之孫泉男生之子也高宗時與男生同歸朝仕為衞尉卿按唐書及元和姓纂皆云名獻誠今此碑乃云諱實以字行於代而闕其字不書姓纂云獻誠生𤣥隠而碑但云名隠而已獻誠出于東國事跡無足考究録之以見史傳所載名字異同耳金石録
  左驍衞大将軍趙元禮碑
  潘肅撰陸堅八分書開元十五年又九月金石録右唐趙元禮碑潘肅撰元禮趙麗妃之父本山東倡也明皇在潞麗妃以倡得幸後生太子瑛開元初元禮父子皆超遷至顯官其卒贈越州都督諡曰忠詔為立碑稱述甚盛夫爵祿天子公器所以待有徳與有功者雖人主不得而私焉明皇眤于内寵擢用匪人至為賜諡立碑尊寵如此使天下之士亦何所勸乎論者徒知明皇自天寳以後綱紀廢弛卒致播遷之禍不知其衽席無别履霜不戒所従來久矣金石録
  岷州刺史王君碑
  李邕撰梁昇卿八分書元行冲題額開元十五年訪碑録
  贈䕫州都督王方翼碑
  張説撰陸堅八分書開元十六年十月金石録
  元行冲篆額訪碑録餘同上
  右唐王方翼碑張説撰其事與唐書列傳皆合以校余家所藏燕公集本不同者二十餘字皆當以碑為是也金石録
  張嘉貞碑
  王邱撰陸堅八分書開元十七年十一月金石録
  張嘉貞後碑
  李邕撰蔡有鄰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四月 碑隂蔡有鄰八分書金石録
  張嘉正碑蔡有鄰八分書按李絳論事集  言吐突承瓘於安國寺為憲宗立紀聖徳碑乃先立碑建樓然後請學士撰文絳疏論以為不可憲宗遽命以牛百頭拽碑倒盖未撰文而先立碑建樓此碑有鄰云立書亦應先立石矣今人立碑須鐫刻成文然後建立盖今昔所為不同各従其便爾集古録
  萊州刺史于府君碑
  撰人姓名缺沙門重潤分書開元十七年七月復齋碑録
  凉州都督王君奐碑
  唐張説撰𤣥宗分書開元十七年京兆金石録
  左監門衞将軍趙元亨碑
  唐張説撰崔庭玉書開元十七年京兆金石録
  游擊将軍薛侯碑
  趙含章撰并行書開元十八年三月金石録
  蕭灌碑
  張説撰梁升卿八分書開元十八年五月金石録尚書左相張説撰梁昇卿八分書明皇八分題額府君名灌字𤣥茂南梁蕭詧之後仕至渝州刺史子嵩為尚書令贈府君吏部尚書碑以開元十八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右唐蕭灌碑張説撰云灌為内直監以外艱去職當免喪不就祥縞不撤几筵者久之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子路有姊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禮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聞之遂除之灌父喪當除其母無恙而過時不釋服不撤几筵豈禮也哉金石録
  冠軍大将軍臧懐亮碑
  李邕撰并行書開元十八年十月金石録
  唐懐州刺史李邕撰并書懷亮字明時東莞莒人官至左羽林大将軍碑以開元十九年立在三原集古録目右唐臧懷亮碑李邕撰并書臧氏世墓在耀州三原有數碑余盡得之元和姓纂云懷亮生希譲為渭北節度使此碑具載懷亮諸子無名希讓者以余家所有顔魯公書懐恪碑考之希譲盖懐恪子云金石録
  贈太尉裴行儉碑
  右丞相張説撰裴瓘書行儉字約河東聞喜人官至禮部尚書金牙道大總管諡曰憲開元中追贈至太尉碑以開元十八年立在聞喜集古録目
  廣州都督馮君衡碑
  尚書左丞相張説撰中書令鍾紹京書君衡長樂人子力士為冠軍大将軍贈君衡廣州都督碑以開元十八年集古録目
  楊歴碑
  李邕撰序鍾紹京撰銘并行書開元十九年五月金石録
  唐贈虢州刺史楊歴碑陳州刺史李邕撰序歴義男前侍中書令鍾紹京撰銘并書歴字晊本姓蘇氏其子思朂為宦官姓楊氏因亦改歴姓開元中思朂為輔國大将軍贈歴虢州刺史碑以開元十九年立其後具載義姪高力士及義男王守麟等官爵集古録目右唐揚歴碑題云義男光祿大夫前中書令上柱國越國公太子右諭徳潁川鍾紹京撰銘并書歴中官楊思朂父也紹京出于胥吏無他才能特以夤緣附會致位宰相固無足道者然屈于閹豎至以父事之而又著之金石畧無愧恥亦甚矣書之可以為後來之戒而新舊史皆闕焉故余詳録之于此者有以見小人茍可以得利無不為也金石録
  亳州刺史李行正碑
  崔圎月撰魏包八分書開元十九年九月金石録
  愛州刺史徐元貴碑
  鍾紹京撰并行書開元二十年五月金石録
  歙州刺史郭茂貞碑
  賀知章撰八分書姓名殘缺開元二十年十月金石録
  職方郎中韋知人碑
  梁陟撰馬拯正書族子若訥篆額開元二十年京兆金石録
  唐誠節公馮昭泰碑
  唐棣王洽撰中書舍人内供奉梁昇卿八分書昭泰字遇聖仕至括州刺史諡曰誠後以其子紹烈贈為工部尚書此其寢廟碑也𤣥宗親為題額加諡誠節碑以開元二十一年集古録目
  唐請立馮公碑表
  昭泰子紹正等請立廟碑表梁升卿八分書并墨詔同刻散騎常侍陸堅題額集古録目
  墨詔答馮紹正表梁昇卿八分書開元二十一年京兆金石録
  涇州刺史牛意碑
  張九齡撰八分書姓名殘缺開元二十二年金石録
  贈太子詹事王同晊碑
  孫逖撰史惟則八分開元二十三年正月金石録
  同州刺史解琬碑
  蘇頲撰梁昇卿八分書開元二十三年五月金石録
  右監門衞上将軍黎景仁碑
  張九齡撰崔庭玉書開元二十二年京兆金石録右唐解琬碑琬武后中睿朝為将有功新舊史皆有傳所書事跡終始與碑多合惟碑與舊史皆云琬以開元六年卒而新史以為卒于五年者誤也金石録
  沁州刺史馮仁碑
  崔尚撰郭謙光書開元二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贈兖州都督裴守貞碑
  崔沔撰梁昇卿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二月
  右唐裴守真碑云守真曽祖景周富平令祖正長平郡贊治考眘鄭令新唐史宰相世系表亦云景生正隋散騎常侍正生眘字歸厚為酇令而元和姓纂乃云正生歸厚歸厚生眘者誤矣惟守貞及其子耀卿碑皆云正為長平郡賛治而世系表言為散騎常侍又云眘字歸厚不知何所據也金石録
  光祿少卿鄭魯碑
  梁昇卿撰并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五月金石録
  贈太師裴光庭碑詳見御書類
  元氏令龎履温碑
  邵混之撰蔡有鄰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二月今在元氏縣西寺内金石文字記
  太僕少卿杜元道碑
  韋述撰子昆吾書裴耀卿題諱殷承業書額開元二十四年京兆金石録
  許王素節碑
  李邕撰孫隋國公隨行書開元二十六年四月金石録
  右武衞大将軍趙侍賔碑
  梁涉撰呉承嗣行書開元二十六年京兆金石録
  荆州都督府長史孫公碑
  張嘉貞撰子庭諷書開元二十六年訪碑録
  内常侍趙泰宗碑
  男尚客撰胡秀八分書開元二十八年二月金石録
  幽州刺史元懐景碑
  皇甫彬撰正書開元二十八年二月金石録
  太子賔客龎承宗碑
  蘇頲撰梁昇卿八分書開元二十八年八月金石録
  吏部尚書楊仲昌碑
  席豫撰鄔繇篆書開元二十八年金石録
  楊仲昌後碑
  韓擇木八分書大歴七年七月附建金石録
  唐檢校禮部尚書席豫撰太子少保致仕韓擇木八分書仲昌字 開元中官至吏部郎中碑以大歴六年追立在鄉集古録目
  右唐楊仲昌碑席豫撰鄔繇篆仲昌有兩碑其一韓擇木八分書刻于此碑之隂文皆同仲昌元琰子也唐書元琰列傳與崔沔所撰元琰碑皆云漢太尉震十八代孫此碑乃以仲昌為二十代唐世士人譜牒猶班班可考今元琰仲昌父子碑刻不應差其世次不同如此莫可曉也金石録
  唐屯留令邢義碑
  右唐邢義碑邢義和璞父也元和姓纂云和璞父名思孝為漢州都督而碑乃云公諱義字思義仕為屯留令又姓纂云後魏光祿卿邢虬虬生臧臧生𤣥助𤣥助生思孝思孝生和璞而碑乃云𤣥助之祖名子良皆當以碑為據金石録
  右威衞将軍高廣濟碑
  梁涉撰序高力士撰銘并行書開元二十八年京兆金石録
  邠州刺史韋鈞碑
  韓休撰杜昆吾分書并篆額開元二十八年京兆金石録
  右驍衞大将軍范安及碑
  韋述撰呉承嗣書開元二十八年京兆金石録
  左散騎常侍尹愔碑
  呉鞏撰韓擇木八分書開元二十八年京兆金石録
  裴大智碑
  李邕撰蕭誠行書開元二十九年十一月金石録滑州刺史李邕撰司勛員外郎蕭誠書大智河東人官至淄川縣令碑以開元二十九年十一月立在濟源集古録目
  開元二十九年裴大智碑李邕撰蕭誠書誠以書知名當時今碑刻傳於世者頗少余集錄所得纔數本爾以余之愽采而得者止此故知其不多也然字畫筆法多不同疑模刻之有工拙惟此碑及獨孤冊碑字體同而最佳冊碑在襄陽而不完可惜也二碑皆李邕撰而誠書焉集古録
  屯衞将軍東都留守盧府君碑
  開元中立金石録
  贈司農卿李元紘碑
  韓休撰陸去泰分書開元中立京兆金石録
  武衞将軍栁泰碑
  開元中郭訥撰右武衞将軍栁泰碑云碑篆盡假於余柔翰徒施實慙於墨妙貞石既刻有愧於色絲文苑英華
  雲麾将軍李秀碑
  李邕撰并行書天寳元年正月金石録
  右唐李秀碑李邕撰并書碑在幽州按明皇以天寳三年改年為載今此碑元年正月立而稱元載何哉金石録
  李北海雲麾将軍碑永樂丙申用之在北京以寄余者此碑出良鄉縣北海所書有兩雲麾将軍碑其一在陜西陜西者李思訓良鄉李秀也陜西者書法差勝然余蓄北海書獨此及岳𪋤寺碑其紙墨又此碑差勝也東里續集
  李北海書雲麾将軍碑為第一其融液屈衍紆徐妍溢一法蘭亭但放筆差増其豪豐體使益其媚如盧詢下朝風度閑雅縈轡回策儘有藴藉三郎顧之不覺歎美雲麾碑刻在長安良鄉縣有拓本逺不如也今長安碑已亡惜哉楊升庵集
  古墨齋記云良鄉縣學有雲麾将軍碑盖唐北海刺史李公邕所書也雲麾将軍名秀幽州人事蹟具載碑中天寳三載正月建公書雲麾将軍碑二其一為左武尉李思訓其一此碑也舊置官廨不知何時為校官裂為柱礎墨本遂不見於世好古者深惋惜之近復修學舍更以新砥置而不用推之瓦礫中過者不睨也友人邵生正魁董生鳳元往經其地蹤跡之則古礎存焉規如鐵鑑字尚未泐也以語宛平李侯于美侯喟然興歎寓書縣令輦致都下将為亭以覆之視寝室之右有别館可庋亟塗塈之納礎其中屬藩參王子世懋署之曰古墨齋志存舊也按公仕武后朝為郎官辨魏元忠事以直節自見終其身不變盖社稷之臣也當時不能用而媢嫉者忌之以死可以知唐室之不競矣獨其書法之妙出入二王而竒偉倜儻類其為人杜工部所謂碑版照四裔李集賢以為書家仙手其流品可知己是雖摧剥之餘見之猶令人起敬況其解衣盤礴時邪良鄉京師衢術之交為吏者疲於奔命宜其不知䕶惜彼豎儒従而斧之庸妄紛如亦何誅焉侯以雋雅善文章浩穣繁劇戴星出入乃能庇覆於散落之餘使先賢妙蹟頓還舊觀不唯好竒多愛而興廢補敝亦可以槩其為政矣且宛平赤縣也宜有金石志其興作之嵗月周視廨宇迄無傳焉侯始亭而碑之俾采風者得以故事列於紀載文獻将有徴焉非侯之功邪亭成侯歌以落之和者自博士歐子大任而下凡若干人民表従鉛槧之後因記其事甘棠之愛庶㡬勿翦焉侯名廕南陽人萬厯六年嵗次戊寅夏六月嶺南黎民表撰并書承徳郎知宛平縣事南陽李䕃建沈榜宛署雜記李北海翩翩自肆乍見不使人敬而久乃愛之如蔣子文佻佻好酒骨青竟為神也呉興習之加媚似猶未得其遒此雲麾将軍碑尤著者将軍名思訓畫品在神妙間碑辭絶不之及豈古人以藝為諱耶弇州山人集
  北海書逸而遒米元章謂其屈強生疎似為未當此碑是其得意者雖剥蝕過半而存者其鋩鎩凜然碑在蒲城楊用修謂已㫁正徳中劉逺夫御史以鐵束之又謂已亡朱秉器又謂良鄉亦有此碑蒲城者為趙文敏臨書今蒲城碑尚在未斷無有鐵束事且蒲城李思訓塟處北海真蹟的非文敏所能良鄉本肥媚文敏書無疑楊米二公未嘗至蒲城而朱公尤為瞽斷石墨鐫華
  此碑文多不全獨此刻前後讀之皆有倫次當是石未泐時拓本殊可寳蔵歐陽金石録每有不以書家見收者況北海為書中仙乎畫禪隨筆
  孫承澤春明夢餘録曰李秀字𤣥秀范陽人以功拜雲麾将軍左豹韜衞翊府中郎将封遼西郡開國公開元四年卒塟范陽之福祿鄉此碑為靈昌郡太守李邕文并書逸人太原郭卓然模勒并題額李北海有兩雲麾碑一為李思訓碑在蒲城一為此碑其官同其姓同也趙子函秦人未見此碑其著石墨鐫華乃以為一碑又以此碑為趙子昻所臨誤矣碑不知何時入都城萬歴初宛平令李䕃署中掘地得六礎洗視乃此碑存者百八十餘字碑首存唐故雲三字因築室砌之壁間名曰古墨齋後移少京兆署中止二礎其四礎相傳萬歴末王京兆惟儉攜之大梁金石文字記
  鄂州刺史盧府君碑
  李邕撰并行書天寳元年二月金石録
  興州司馬王府君碑
  郭子晉撰趙崇徳行書天寳元年二月金石録
  監察御史李希倩碑
  李邕撰梁昇卿八分書徐浩篆額天寳二年四月金石録
  靈州都督李琳碑
  撰人姓名殘缺杜温元八分書天寳三年金石録
  資州刺史韋光碑
  趙良器撰族子若訥八分書天寳三年七月金石録
  駙馬都尉豆盧建碑
  張垍撰韓擇木八分書天寳三年八月金石録
  衞尉卿駙馬都尉張垍撰諸王侍書榮王府司馬韓擇木八分書并額建字立言河南人尚𤣥宗女建平公主位至太僕卿駙馬都尉碑以天寳三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右唐豆盧建碑云建其先慕容氏前燕枝族也九世祖萇在魏賜姓豆盧氏封北地王按元和姓纂云慕容運孫北地王精之後魏道武賜姓豆盧氏精生醜醜曽孫萇生寜而北史寧傳云寧曽祖勝以燕皇始初歸後魏授長樂郡守賜姓焉唐距北朝未逺氏族書完備士大夫人人能知其得姓之自今碑與北史姓纂所載不同如此皆莫可攷
  郇國公碑
  季子適之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寳四年九月金石録
  梓潼太守竇履温碑
  李之芳撰天寳四年京兆金石録
  北齊范陽令宋君碑
  郭慎㣲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寳四年九月金石録
  陳留太守徐暉碑
  李邕撰徐浩行書天寳五年八月金石録
  尋陽郡司馬程𤣥封碑
  邢韶撰徐浩行書天寳六年七月碑在西京上東門外三里道北積閏村金石録
  顔惟貞碑
  陸據撰蔡有鄰八分書天寳六年十月金石録
  北海太守竇誡盈碑
  徐浩撰并八分書題額李過正書天寳七年正月金石録
  贈太尉呉令珪碑
  裴士淹撰張少悌正書大歴六年立在香爐銘後京兆金石録
  贈東平太守章仇𤣥素碑
  韋述撰蔡有鄰八分書天寳七年立諸道石刻録
  竇居士神道碑
  天寳六載李邕撰段清雲行書金石文字記
  唐淮陽司馬贈東太守章仇𤣥素碑為翰林學士内供奉蔡有鄰書取法以時趣不能甚古而於嚴勁中㣲有情似勝韓擇木𤣥素者劍南節度使兼瓊父以子貴恩封其文骫瑣紀詔辭門閥而已兼瓊利臣齷齪李楊二右相門不足道第天寳七載之碑見於金石録者凡八而有鄰書獨有名而獨見遺所不可曉弇州續藁
  太子司議郎王允碑
  李華撰朱燦八分書天寳七年十月金石録
  陽城郡太守趙公奭碑
  馮用之撰韓擇木八分書衞包篆額天寳八年五月金石録
  郭先生碑
  李廸撰徐浩行書天寳八年七月金石録
  徐嶠之碑
  李邕撰季子浩正書天寳八年十月金石録
  内常侍陳文叔碑
  李邕撰劉泰行書天寳九年十二月金石録
  太原尹韋湊碑
  族子韋述撰韓擇术分書天寳九年京兆金石録
  禮部尚書徐筠碑
  陶翰撰蔡有鄰書天寳九年京兆金石録
  大理評事陶翰撰翰林待詔左衞率府兵曺參軍蔡有鄰八分書徐筠字南美東海人也垂拱中官至禮部尚書碑以天寳九載立集古録目
  新安郡太守張公碑
  韋述撰徐浩正書史惟則篆額天寳十年十月金石録
  戸部尚書章仇兼瓊碑
  檢校倉部郎中馮用之撰左衞率府兵曺參軍集賢殿待制蔡有鄰八分書兼瓊字兼瓊魯郡任城人官至户部尚書殿中監諡曰忠碑以天寳十年立集古録目
  贈太常卿張義方碑
  張謐正書天寳九年京兆金石録
  工部尚書郭虚已碑
  顔真卿撰并書天寳十一年金石録
  河南府㕘軍郭揆碑
  顔真卿撰并正書天寳十一年三月金石録
  右驍衞将軍劉仲奨碑
  王卓撰僧智銓書天寳十二年金石録
  贈文部郎中薛悌碑
  蘇預撰徐浩八分書天寳十三年二月金石録
  國子司業蘇預撰武部郎中徐浩八分悌長盧人中宗時為雍州司兵㕘軍坐魏元忠流死袁州天寳中子伯連為咸寧令追贈悌文部郎中集古録目
  資州刺史裴仲将碑
  陸璩撰徐浩八分書并篆額天寳十三年金石録
  贈坊州刺史韋餘慶碑
  徐浩八分書天寳十三載諸道石刻録
  永陽太守姚奕碑
  達奚珣撰徐浩正書并八分題額天寳十四年二月金石録
  右唐姚奕碑奕崇子也新唐史云崇諡文獻而此碑及張説所撰崇碑皆云諡文貞盖崇父懿已諡文獻父子罕有同諡者當以碑為正金石録
  贈汝南太守郭慎徽碑
  族弟汭撰顧戒奢分書天寳九載立京兆金石録
  代州都督薛仁貴碑
  著作郎𢎞文館學士苖神客撰仁貴𤣥孫領軍衞兵曺參軍伯嶷書薛禮字仁貴河東汾隂人官至明威将軍代州都督碑以天寳二年立在安邑集古録目薛仁貴碑苖神客撰云公諱禮字仁貴河東汾隂人也唐書列傳云仁貴絳州龍門人又不云名禮余家集録薛氏碑尤多據仁貴子楚玉碑亦云父仁貴爾仁貴為唐名将當時甚顯著往往見於他書未嘗有云薛禮者仁貴本田家子奮身行陣其僅知姓名爾其曰名禮字仁貴者疑後世文士或其子孫増為之也列傳又載仁貴降九姓事云軍中為之歌曰将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闗仁貴卒於永淳中碑以天寳中建不載漢闗之歌不應遺畧疑時未有此歌亦為後人所増爾集古録
  
  池州刺史馮公碑
  此當是道士馮道力父名仁字太𤣥道力與劉承祖占𤣥宗當受命潜布欵誠開元中拜道力銀青光祿大夫冀國公而又拜其父朝散大夫使持節池州諸軍事池州刺史也開元十一年五月卒十一月壬申塟咸陽北原建碑今在長陵西碑云意得𤣥珠謀參黄石同心戴舜以為天子盖指𤣥宗受命事也書者為國子監丞郭謙光謙光又嘗書韋維碑見鄭樵金石畧朱長文古碑考則其書亦小有聲者此碑分𨽻自是名家惜剥蝕不可搨余與王咸陽従碑上録之王公刻入金石遺文字多舛謬攷道力與劉承祖同事承祖開元十年坐姜皎事配雷州詔百官不得與卜祝之人往來而道力父尚爾建碑禍不及耶以道力事不顯故參攷而著之石墨鐫華
  右碑在縣東四十里漢長陵西下許野中字八分書剥落過半存者儘有可玩近下半入土中北望平衍莫知墓之所在拂拭苔蘚辨别形似讀之如右郭監丞當時名筆又分書唐太子右庻子韋維碑古碑考載在京兆向未搜得得見是碑亦差慰想並記金石遺文
  贈工部尚書臧懐恪碑
  魯公此書偉勁而骨稍瘦於家廟諸碑皆可重也石墨鐫華
  今在三原縣九陂城臧氏墓上碑文有廣德元年十月字金石文字記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八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九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四十五
  唐刻豐碑
  五原太守郭英竒碑
  蘇預撰銘顧誡奢八分書韋述撰序乾元二年五月金石録
  慕容承初碑
  泉隠撰田隠頴書顧誡奢篆額至徳二年立京兆金石録
  贈太保郭敬之碑
  侍中苗晉卿撰中書侍郎平章事蕭華書敬之字敬之華州新鄭人仕至夀州刺史以子子儀貴追贈太保碑以肅宗元年建寅月立集古録目
  岷州司馬梁思楚碑
  郭翥撰衞秀集王右軍書上元元年十月金石録秀筆工之善模者也其自謂集書信矣無足多取也書譬君子皆學乎聖人而其所施為未必同也集古録
  工部尚書來曜碑
  張鎬撰序蕭昕撰銘韓擇木八分書肅宗御篆額上元二年正月金石録
  太尉李光弼碑
  顔真卿撰張少悌行書廣徳二年十二月金石録張少悌書此碑在張誼書姜嫄碑之上後五百年有巾男子盛時泰借姚氏法書四十種内有此帙敬為書評歸之𤣥牘記
  張少悌書在當時不大知名而此碑殊勁拔清圎深得右軍行草遺意惜殘缺不完且于李公中興偉畧不得一一證之唐史耳石墨䥴華
  今在富平縣儒學金石文字記
  贈左僕射韋陟碑
  李紓撰姪元正書上元元年京兆金石録
  上柱國任君碑
  正書上元三年十一月今在汾州府南門二里文侯村任君名恭官至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臨濟縣開國男貞觀十七年二月卒金石文字記
  臧希晏碑
  廣徳二年朝議郎守衞尉少卿淮陽縣開國男韓秀弼八分書書法清勁可喜其能不因開元帝之好而變者乎弇州山人藁
  尚書臧懐恪碑
  右唐臧尚書墓碑顔魯公撰并正書尚書墓在陜西之三原縣顔公此刻人間少傳予向以使事道陜得之尚書七子希崇希旭希忱希愔希景希晏希譲皆為顯官而希譲至魯國公顔公文集復有臧氏糾宗碑書七子官爵與此不同金薤琳瑯
  臧懐恪碑顔魯公撰并書懐恪再為王晙蕭嵩兵馬使積官右武衞将軍封上蔡縣侯三贈而至工部尚書則以子希譲貴故也兄懐亮至左羽林大将軍懐恪有子七人咸顯而希譲官至尚書節度使魯國公碑稱兄弟子姓勛賢間出自天寳距於開元乗朱輪而拖珪組者數百人而唐史不為立傳故聊載之書法偉勁不減家廟茅山而石完不泐尤可喜也金石録又載韓擇木書第三子太子賔客希忱碑及希晏碑皆韓秀弼書之希譲胄士也而能為不朽計乃爾誠有過人者矣弇州山人藁
  國子司業顔允南碑
  寳應元年立在使㕔京兆金石録
  碑不見其首尾其字畫與所敘述盖真卿所撰并書其兄允南之碑也集古録目
  右顔氏殘碑以家廟碑攷之是顔允南碑也家廟碑云允南歴殿中膳部司封郎中司業金鄉男此碑云肅宗入中京遷司封尋封金鄉縣男又云遷國子司業此碑云二子熲熲好為五言詩授校書郎早卒家廟碑亦云熲好五言校書而此碑又云與弟允臧同時臺省則為允南可知不宜惟書熲事家廟碑云侍郎蒋冽賞其判此碑云為崔器所賞小不同爾集古録
  余謂顔魯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徳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於世者亦不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故雖其殘缺不忍棄之同上
  吏部侍郎鄭英齊碑
  張楚金撰史惟則八分書并篆永泰元年十一月金石録
  贈太子賔客田道生碑
  于益撰摰宗行書并篆額永泰元年京兆金石録
  太子太傅庾光先碑
  徐浩撰史惟則書永泰元年京兆金石録
  鄂州長史游浦碑
  八分書書撰人姓名殘缺永泰二年金石録
  贈潞州都督桑如珪碑
  陳翊撰張少悌正書永泰元年京兆金石録
  贈華州刺史顔顯甫碑
  孫男真卿撰并書永泰二年京兆金石録
  京兆尹鮮于仲通碑
  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二年正月金石録
  右唐鮮于仲通碑顔真卿撰并書仲通以多財結楊國忠薦為劍南節度使討南詔蠻大敗國忠為諱之再薦為京兆尹其始卒無他可稱見於史者惟嘗表請國忠兼領劍南節制及為國忠立碑頌功徳耳魯公為此碑稱述甚盛以此知碑志所載是非褒貶果不可信雖魯公猶爾況他人乎明皇實録稱仲通以漏禁中語貶邵陽司馬而碑言為國忠所忌貶小人之交初以利合終以敗理固然也金石録
  左驍衞将軍郭英傑碑
  徐浩撰張芬正書大厯二年七月金石録
  亳州刺史劉瓌碑
  路蕤撰李著八分書并篆大厯二年十月金石錄
  嚴浚碑
  席豫撰徐浩行書大厯二年立金石録
  右唐嚴浚碑徐浩書題禮部尚書㐮陽縣開國子席某撰而其名殘缺不可辨按天寳中席豫嘗為此官而碑末有云豫平生交好知其為席豫撰也唐書列傳云浚華州華隂人而碑言馮翊臨晉人碑文字剥落所存無㡬惟其首大字十二尚完好筆法竒偉可愛云金石録
  郭英乂碑
  元載撰史惟則八分書大厯三年正月金石録
  右唐郭英乂碑元載撰按唐書百官志開元中増集賢待制官至永泰時勲臣罷節制無職事皆待制于集賢門凡十三人今此碑載英乂永泰元年實領此職余觀常述所撰集賢堂記開元天寳間凡𨽻名于集賢者皆一時文學之選盖官以待制為名所以備人主顧問言語侍従之臣也今乃以武夫庸人參于其間可乎代宗之政其紀綱廢弛者多矣豈特此而已哉金石録
  沛縣令于黙成碑
  子休烈撰劉單銘史惟則八分書大厯三年正月金石
  魏少游碑
  徐浩撰并行書大厯三年三月金石録
  贈司空李楷碑
  楊炎撰史惟則八分書并篆額大厯三年立諸道石刻録
  贈太常王仁忠碑
  江夏太守李邕撰都水使者集賢殿學士史惟則八分書仁忠字揖太原祁人位至左千牛衞将軍永泰中以子崟贈太常卿碑以大厯三年立集古録目
  萬年縣令徐昕碑
  韓雲卿撰韓擇木八分書李陽氷篆額大厯四年三月金石録
  右唐徐昕碑韓雲卿撰碑云昕為并州録事㕘軍相國姚元之為法曺笞部人部人誣上反狀天后臨朝方樹刑威詔公先假風憲然後按詰公表直元之則天大怒将貽鼎鑊終能犯顔曉辨正刑而出果如雲卿所書昕可謂賢矣而唐史不載其事因為録之昕者有功従弟其忠厚之性固宜異於他人也金石録
  吏部侍郎王延昌碑
  兵部郎中邵説撰廣州都督徐浩八分書延昌京兆人官至吏部侍郎集賢院待制碑以大厯四年立集古録目
  贈揚州都督段府君碑
  楊炎撰蕭正正書大厯四年十月金石録
  唐張増段行琛碑此碑名不著而書法遒逸豐美極是當家書者為張増増無書名亦可以知唐人能書者多矣非此碑則後世不知有増也按碑行琛者忠烈公秀實父忠烈兄弟四人長祥頴次公次秀成次同頴史傳不著因為拈出碑又不署撰文者姓名豈即張増邪忠烈公汧陽人碑在汧陽完好可搨趙明誠金石録又有一碑云楊炎撰蕭正書與此不同而却無此碑豈段公有二碑邪書之以俟考石墨鐫華唐段行琛碑大厯十四年張増楷書李同系篆額金石表
  左武衞中郎将臧希忱碑
  韓擇木撰并八分書大厯四年金石録
  贈鄆州刺史張大詢碑
  于益撰従姪彦之書大厯四年京兆金石録
  贈大尉辛雲京碑
  元載撰史惟則八分書并篆額大厯四年京兆金石録
  東都留守李憕碑
  中書舍人李紓撰洪州刺史沈傳師書商州防禦隨軍儲彧篆額憕隴西成紀人官至禮部尚書東都留守祿山叛攻東都城陷死之追贈太尉諡曰忠毅碑以大厯四年立集古録目
  左僕射裴冕碑
  元載撰呉通㣲正書大厯五年四月金石録
  贈梁州都督徐秀碑
  顔真卿撰韓擇木八分書李陽氷篆大厯五年四月金石録
  麗正學士殷踐猷碑
  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五年五月金石録
  大斌令殷攝碑
  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五年金石録
  特進梁公碑
  王修然撰王軌行書大厯六年四月金石録
  桂州都督程元英碑
  李邕撰張庭珪八分書大厯七年五月金石録
  北海太守李邕撰黄門侍郎張庭珪八分書元英字文繹廣平人仕至桂州都督府長史贈秘書監碑以大厯七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程元英碑隂贈詔并重立碑記男程皓撰程廩正書大厯七年五月十五日立在龍門復齋碑録
  唐相宋璟碑
  撫州刺史顔真卿撰并書璟字子邢州南和人官至尚書右丞相封廣平公諡曰文貞碑以大厯七年九月璟孫儼追建集古録目
  右唐宋璟碑顔真卿撰并書唐書載廣平六子曰升尚渾恕華衡今此碑言公有七子曰復昇尚渾恕延華衡乃八子也魯分所撰廣平碑側記亦曰公之第八子衡謫官沙州盖廣平實有八子唐書闕復延二人而此碑魯公誤書八字為七爾又碑云廣平自吏部侍郎兼攝尚書左丞而史不載後自楚州刺史厯魏兖冀三州兼河北按察使遷幽州都督復為魏州而史但言歴兖冀魏三州刺史河北按察使進幽州都督而已史又載廣平為廣州都督時郡人為璟立遺愛頌璟上疏辭譲有詔許停而碑乃云燕公張説嘗為碑頌今燕公集中實有此文豈已為文而未嘗刻石歟金石録
  𤣥宗時宋璟為廣州都督廣州舊俗皆以竹茅為屋屢有火災璟教人燒瓦改造店肆自是無復延燒之患人皆懐𠅤立頌以紀其政
  宋公神道碑獨完好惟碑側記缺八字碑去官道二里餘世罕知者以故久不顯于世致君因謁墓下始得之且難舊史不載新書闕遺乃刻顔公體大書字畫别刻于石庶久其傳邢惟㐮國舊都丘塜纍然類皆湮滅于無聞獨公之墓高不踰丈豐碑尚存豈特忠義足以垂名于不朽世亦以顔魯公之賢而此碑尤為可貴也墓之東有碑缺二字之祖贈邢州刺史為居民斧而剥之所謂側門是也自衡之後子孫無顯官于唐今有𨽻編户者猶收公誥官置墓田俾耕以守誥為前政取去莫知所在大宋崇寧二年七月一日編脩國朝會要所檢閱文字范致君記金薤琳瑯宋廣平碑側記
  右唐宋廣平碑側記顔魯公撰載廣平任御史時持服於沙河縣屬突厥冦趙定州河朔汹懼邢州刺史黄文軏投艱於公公以父母之邦金革無避及賊至城下公為曉陳禍福其徒有素聞公威名者相率而去之開元末安西都䕶趙含章冒於貨賄多以金帛賂朝廷之士九品以上悉皆有名後節度范陽事覺有司以聞𤣥宗将加黜責公一無所受乃進諌焉𤣥宗納之遂御花蕚樓一切釋放舉朝皆謝公衣冠儼然獨立不拜翌日𤣥宗謂公曰古人以清白遺子孫今卿一人而已公曰含章之賄偶不及臣門非不受也𤣥宗深嘉之又云公第八子衡因謫居沙州參佐戎幕吐蕃入寇陷於賊庭素聞太尉名徳曰唐天子我之舅衡之父舅賢相也其可留乎大歴十一年以三百騎晝夜䕶歸此皆廣平逸事有以見其清徳冠當世威名動夷狄如此而新舊史皆不載故并録之於此俾覽者得詳焉金石録
  右唐宋文貞公碑并碑側記皆顔魯公撰并書文貞墓在沙河縣碑久埋没土中近余友方思道作縣出之重樹於墓以搨本見示金石録謂碑與新史不同者二事又謂碑側記載文貞逸事甚詳而新舊史皆無之予家蔵魯公文集中有此碑因得比較以補石本之缺但其文時有小異如集本云建一言而天下倚平碑一言作一陽集本云曽祖𢎞俊碑作𢎞峻集本云嘗夢大鳥啣書吐公口中公吐之碑作大鳥銜書吐公口中而咽之集本云優游自免碑作鄉里集本云左右震竦碑左右作天后集本云勅使馳救之碑救作赦集本云與執政通同碑作與執政通問集本云𤣥宗将幸西蜀碑作中宗将幸西京集本云公盛氣詰之碑氣作色集本云東宫有大功宗廟社稷主也安得異議碑作春宫有大功主安得異議集本云駕幸洛陽碑作駕逹東都集本云馳道險隘行不得前碑作馳道隘稽車馳騎不得前集本云以臣免之碑臣字下有言字集本云母寵愛子碑作母寵子異集本云勅公按覆碑無勅字集本云置之座右碑之作諸集本云仲冬十九日碑作十有九日集本云喪塟官供碑喪塟作器塟集本云戊寅嵗五月碑無嵗字集本云叨太僕之下烈碑烈作列集本云義形言色碑言作顔集本云既遷鄴城碑遷作還集本云汗洽流漿碑流作如其不同者又如此金薤琳瑯
  廣平郡公宋璟碑并碑側記大厯七年九月顔真卿撰并正書今在沙河縣西北八里墓上金石文字記
  顔杲卿殘碑
  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九年金石録
  贈太子賔客冀國靖公竇希球碑
  裴耀卿撰姪臯行書大厯七年正月一日立復齋碑録
  太子少傅辛惟謙碑
  邵説撰張少悌書大厯七年京兆金石録
  昭義節度薛嵩神道碑
  禮部郎中程浩撰梁州都督府長史翰林待詔韓秀實八分書薛公名嵩楚玉之子也初為史思明将朝義敗以其地降即拜昭義節度封平陽郡王碑以大𠩵八年立在夏縣集古録目
  左監門衞大将軍劉光朝碑
  李端撰張煥書大厯八年京兆金石録
  贈工部尚書郝玉碑
  吏部侍郎楊炎撰前果州都督府長史翰林待詔韓秀實八分書玉太原厭次人也官至河西隴右副元帥封安邉郡王碑以大厯九年立集古録目
  贈兵部尚書王忠嗣碑
  元載撰王縉行書大厯十年四月金石録
  唐朔方河東河西隴右節度使清源公王忠嗣碑中書侍郎元載撰門下侍郎王縉書載其女夫也所記事與史不甚異其文詞瑣冗無足多者縉於書稱名家與李邕相伯仲評者謂其過薛少保今其結法清婉老勁不在嶽麓雲麾下覽者自當得之弇州山人藁忠嗣殁於天寳初碑立於大厯十年元載撰文王縉書載忠嗣女夫縉王摩詰兄也縉名能書結法老勁真可與李邕伯仲然姿態婉媚啟後世如趙承㫖諸人書者此等碑也石墨鐫華
  王公此碑元載撰文夏卿書丹一時翁壻氷玉照人矣字結體規模北海而肥余曽于盧冏卿書室見之記憶不真固近世稀有也聊存之𤣥牘記
  刑部尚書李光進碑
  户部尚書楊炎撰梁州司馬韓秀實八分書光進字大應光弼之弟官至刑部尚書封武威郡王碑以大厯十年立在富平集古録目
  元和中李光進碑楊炎撰韓秀實書唐有兩李光進其一光顔之兄其一光弼之弟此碑乃光弼弟也唐史書此兩人事多誤新書各為傳以附顔弼遂得其正集古録
  商州刺史歐陽琟碑
  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十年十月金石録
  琟字 渤海人仕至商州刺史武闗防禦使去官不仕而終碑以大厯十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右歐陽琟碑顔真卿撰并書余自皇祐至和以來頗求歐陽氏之遺文以續家譜之闕既得顔魯公歐陽琟碑又得鄭真義歐陽諶墓銘以與家傳舊譜及陳書元和姓纂諸書參較又問於吕學士夏卿夏卿世稱博學精於史傳因為余考正訛舛而家譜遂為定本然獨琟碑所失者四顔魯公書穆公封山陽郡公吕學士云陳無山陽郡山陽今楚州是也當梁陳時自為南兖州而以連州為陽山郡然則陳書及舊譜皆云穆公封陽山公為是而顔公所失者一也舊譜皆云堅石子質南奔長沙顔公云自景達始南遷其所失者二也歐陽生自前漢以來諸史皆云字和伯而顔公獨云字伯和二字義雖不異然當従衆又顔氏獨異初無所據盖其繆爾其所失者三也元和姓纂及諶銘皆云𦙍約之子而顔公獨以為紇子其所失者四也琟之世次不應舛亂如此盖諶之卒塟在咸亨上元之間去率更未逺義真所誌宜得其實琟卒大歴中唐之士族遭天寳之亂失其譜系者多顔公之失當時所傳如此不足怪也治平元年夏至日書銘闕其末數句不補集古録
  右僕射裴遵慶碑
  楊結撰盧曉八分書并篆額大厯十一年三月金石録右唐裴遵慶碑唐書列傳載遵慶所列官甚簡畧以碑考之其尤著者自吏部郎出為濛陽太守貶符陽令徵拜禮部郎中而史不載肅宗朝拜給事中累遷尚書右丞兵部戸部侍郎再授吏部而史但言為吏部侍郎而已又史云遵慶薨時年九十餘碑云年八十五碑云遵慶字貞孝而史無之皆其闕誤也金石録
  張同敬碑
  程休撰戴千齡書大厯十一年三月金石録
  兖州都督劉好順碑
  梁秉撰元訥正書盧曉八分題額大厯十二年四月金石録
  太保昭武公李抱玉碑
  中書侍郎平章事楊綰奉勅撰刑部尚書顔真卿奉勅書昭武河西武威人本姓安後姓李氏肅宗所賜也初名重璋後名抱玉𤣥宗所改也代宗時終于河西隴右副元帥同平章事凉國公追贈太保諡曰昭武碑以大厯十二年立集古録目
  碑隂祭文韓雲卿撰子自正正書大厯十三年京兆金石録
  右鳳翔澤潞行營副元帥凉國武昭公李抱玉碑楊文貞綰撰顔文忠真卿書見趙明誠金石録余得之乃一舊拓本最精好而中缺兩處㡬二百許字盖成帖後脱落見殘非石泐也楊公衘稱贈司徒當是文成而卒於位其家乞顔公追書之故耳大歴中名臣無如二公者而一撰文一書丹在凉公誠幸也第公起邊将中興名位差肩李郭而能守忠節以顯融終介弟承之又大開方面勲且公一武弁能力辭王爵辭司空辭左僕射以視僕固懷恩輩不天壌哉然則㣲二公公故不朽也非幸也弇州續藁
  巴州刺史鮮于昱碑
  喬琳撰陶千嵗正書大厯十二年七月金石録
  杜濟碑
  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十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大厯十二年杜濟神道碑顔真卿撰并書藝之至者如庖丁之刀輪扁之斵無不中也顔魯公之書刻於石者多矣而有精有粗雖他人皆莫可及然在其一家自有優劣余意傳模䥴刻之有工拙也而此碑字畫遒勁豈傳刻不失其真者皆若是歟碑已殘缺銓次不能成文第録其字法爾集古録
  六一先生跋杜濟神道碑盖集古録第四百五卷也今吉水貢進士曽三異有此碑而未殘缺其文可讀得非嘉祐以前舊本歟益公題跋
  顔魯公書撰杜濟神道碑沈著端重真可入木八分友人曽三異無疑寳蔵之按六一先生集古跋謂殘缺不能成文今乃粲然可讀得非摹拓有先後耶濟盖魯公友壻故又誌其墓六一先生亦有跋云顔撰而不云書筆法非魯公不能為世頗以為非顔書更俟識者辨之今考魯公文集大抵碑詳而誌畧亦㣲有異同如碑以濟祖仕明堂丞誌則云令碑以濟為𠅤第二子誌作第三又碑與誌並歴渭南宰而文集于碑中乃以為尉皆傳寫之誤當以此碑為正益公題跋
  台州刺史康希銑碑
  顔真卿撰并正書大業十二年金石録
  康希銑碑顔真卿撰并書在離渚官遣匠摹本為村民擊碎諸道石刻録
  王師乾碑
  中書侍郎平章事楊綰撰大理司直張従申書師乾字脩然瑯琊臨沂人官至諌議大夫盧循道三州刺史碑以大厯十三年立在句容集古録目
  大厯十三年王師乾神道碑張従申書余初不甚以為佳但怪唐人多稱之第録此碑以俟識者前嵗在亳社因與秦玠郎中論書玠學書於李西臺建中而西臺之名重於當時余因問玠西臺學何人書云學張従申也問玠識従申書否云未嘗見也因以此碑示之玠大驚曰西臺未能至也以此知世以鑒書為難者誠然也従申所書碑今絶不行於世惟余集録有之者呉季子碑隂記崔圎頌徳碑并此纔三爾集古録
  太子典饍郎鄭君碑
  李翰撰徐珙八分書李陽氷篆大厯十三年十月金石
  兵部郎中張君碑
  撰序人姓名殘缺郗昻撰銘史惟則八分書大厯十三年金石録
  賜司徒扶風郡王馬璘碑
  常衮撰大厯十三年京兆金石録
  張敬因碑
  敬因南陽西鄂人子巨濟為淮西節度使追贈敬因和州刺史此碑埋没已久慶歴初縣民耕出之逺近聞者争往模搨村民厭苦其擾遂擊碎之今在者數段耳人猶模之故其文不完真卿官爵及立碑年月則皆亡矣集古録目
  大厯十四年張敬因碑顔真卿撰并書碑在許州臨潁縣民田中慶歴初有知此碑者稍稍往模之民家患其踐田稼遂擊碎之余在滁陽聞而遣人往求之得其殘缺者為七段矣其文不可次第獨其名氏存焉曰君諱敬因南陽人也乃祖乃父曰澄曰運其字書尤竒甚可惜也集古録
  魯公之碑世所竒重此尤可珍賞也廬陵歐陽修書六一題跋
  䕫州都督府長史顔勤禮碑
  勤禮曽孫魯郡公真卿撰并書勤禮臨沂人顯慶中終于䕫州都督府長史立石年月皆亡集古録目
  右顔勤禮神道碑顔真卿撰并書序顔温二家之盛云思魯大雅在隋俱仕東宫愍楚彦博同直内史省遊秦彦将皆典祕閣按唐書云温大雅字彦𢎞弟彦博字大臨弟大有字彦将兄弟義當一體而名大者字彦名彦者字大不應如此盖唐世諸賢名字可疑者多封徳彛云名倫房𤣥齡云名喬髙士廉云名儉顔師古云名籀而皆云以字行倫喬儉籀在唐無所諱不知何避而行字余於中書見顔氏裔孫有獻其家世所蔵告身三卷以求官者其一思魯除儀同制其一勤禮除詹事府主簿制其一師古加正議大夫制思魯制云内史令臣瑀宣者蕭瑀也侍郎臣封徳彛奉舍人臣彦将行不應内史令書名而侍郎舍人書字又必不稱臣而書字則徳彛彦将皆當為名師古制有尚書左僕射梁國公𤣥齡右僕射申國公士廉又有吏部尚書君集者侯君集也侍郎纂者楊纂也四人並列于後不應二人書名二人書字也則𤣥齡士亷亦皆當為名矣又師古與令狐徳棻同制不應徳棻書名而師古書字則師古亦當為名也然余家集録有申文獻公兆記是高宗時許敬宗撰云公諱儉字士廉敬宗與士廉同時人而為其家作記必不繆誤則士亷又當為字也然告身書字在理豈安今新唐書雖云房𤣥齡字喬顔師古字籀以高儉塋兆記為名則喬籀果為字乎又按元和姓纂封氏蓨人隋通州刺史繡生四子曰徳潤徳輿徳如徳彛又云徳彛更名倫亦不知果是否唐去今未逺事載文字者未甚訛舛殘缺尚可考求而紛亂如此故余嘗謂君子之學有所不知雖聖人猶闕其疑以待來者盖慎之至也集古録
  右唐顔勤禮碑魯公撰并書元祐間有守長安者後圃建亭榭多輦取境内古石刻以為基址此碑㡬毁而存然已磨去其銘文可惜也金石録
  顔黙殘碑
  右唐顔黙殘碑者初頴川人家以其石為馬臺皇祐中王回深父之弟同容見見而識其為魯公書因模本以傳深父為文以記之黙仕晉為汝陽太守故大歴中魯公追建此碑於汝隂焉金石録
  容州都督元結碑
  湖州刺史顔真卿撰并書元結字次山官至容州都督本管經畧使碑以大厯中立在魯山縣集古録目唐自太宗致治之盛㡬乎三代之隆而惟文章不能革五國之𡚁既久而後韓栁之徒出盖習俗難變而文章變體尤難也次山當開元天寳時獨作古文其筆力雄健意氣超拔不減韓之徒也可謂特立之士哉集古録
  右唐元結碑顔魯公撰并書按唐書列傳結後魏常山王遵十五世孫而碑與元氏家録序皆云十二世盖史之誤又碑與元和姓纂皆云結高祖名善禕而家録作善禘未知孰是也金石録
  鳳翔節度孫志直碑
  禮部尚書裴士淹撰太子少保致仕韓擇木八分書孫公名志直字無撓河西姑臧人後家于京兆嘗為鳳翔尹隴右四鎮節度封晉昌王罷以本官奉朝請待制集賢院議軍國事先自營其墓而立此碑無所刻年月集古録目
  唐孫志直碑大厯中立諸道石刻録
  雁門王田承嗣神道碑
  代宗時魏博節度使雁門郡王田承嗣碑營田副使裴抗撰子緒碑節度判官邱綘撰按唐書列傳承嗣十一子維朝華繹綸綰緒繪純紳縉而緒次當第七此二碑皆以緒為第六子而無綰自緒而下有繪純紳經與史不同二碑當時故吏所作必不誤盖史之繆也其文與字皆不佳故余特録其世次而已集古録
  杜佑志思碑
  在撫州大厯十三年建包吉文輿地碑目
  陳子昻旌徳碑
  大厯中東川節度使李叔明立陳子昻旌徳碑於梓州而學堂至今猶存唐書陳子昻傳
  廣州李勉碑
  大厯中李勉為廣州刺史在官累年器用車服無所増飾及代歸至石門停舟悉搜家人所置南貨犀象諸物盡投之江中耆老以為可繼前朝宋璟盧奐李朝隠之徒人吏詣闕請立碑代宗許之舊唐書本傳
  信州孫宿碑
  代宗時孫宿為信州刺史有𠅤政郡人請立碑頌徳優詔襃美舊唐書本傳
  李憕碑
  唐李憕碑大厯四年李紓撰新唐書列傳云憕十餘子江涵渢瀛等同被害惟源澎免據李紓載憕子見於碑者實十二人曰右補闕澎汝州刺史深華隂丞渢左驍衞兵曺瀛硤石丞沆洪州别駕澥洛陽尉渭司農主簿汶又云公之薨也彭従𤣥宗南狩次公而沒深授任他郡其在洛陽者長子江第三子涵與華隂驍衞而又少子合六人皆従公殱於虜刃硤石而下與衆孫之在者僅以孩提免如紓所記憕子盡於是矣未嘗有源也紓但言衆孫孩亦不云有未名子也然則源者史家何従而得之據史言源為司農主簿以碑考之源當為汶也又據碑方憕殁於賊也彭深澥沆渭汶六子獲免而史惟云源彭此當以碑為正當代宗時為憕作碑紓自云與憕有通家之好幼奉升堂之慶宜知憕事不謬也集古録
  右唐李憕碑李紓撰歐陽公集古録云新唐書列傳載憕十餘子江渢涵瀛等同被害惟源彭免據李紓言愷子見於碑者十二人未嘗有源也然則源者史家何従得之據史言源為司農主簿以碑考之源當為汶余按穆宗實録載源事首尾甚詳云憕被害源方八嵗為賊虜虜流浪南北展轉人家凡七八年洛陽平父之故吏以金帛贖之歸於近親代宗聞之授河南府㕘軍自司農主簿棄官寓居洛陽𠅤林佛寺垂五十年至長慶中御史中丞李徳裕表薦拜諫議大夫時年八十餘矣竟辭不受又李徳裕會昌一品集載薦源長表其事皆同然則史不為無據盖疑初名汶後改為源耳又唐人袁郊甘澤謠載源隠居拜官皆同惟書僧圎澤事頗為怪誕難信然至其名亦不應謬誤也金石録














  六藝之一録卷六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四十六
  唐刻豐碑
  少府監贈兵部侍郎李自正碑抱玉子
  朱巨川撰韓秀弼書并篆建中元年京兆金石録
  贈太尉杜鴻漸碑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撰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書鴻漸京兆杜陵人位至門下侍郎平章事衞國公贈太尉諡文獻碑以代宗時立不載年月集古録目
  唐贈太尉杜鴻漸碑建中二年京兆金石録
  贈左僕射裴儆碑
  従姪次元撰皇甫閱正書并篆建中二年京兆金石録
  門下侍郎王縉碑
  李紓撰姪建中三年京兆金石録
  贈左散騎常侍路太一碑
  獨孤良弼撰并書建中四年京兆金石録
  宋州刺史王仁敬碑
  張蔇撰張少悌正書興元二年京兆金石録
  鄭州司馬元待聘碑
  劉太莫撰韓秀弼八分書貞元二年九月金石録
  贈司空尚可孤碑
  鄭雲逵撰并行書貞元二年京兆金石録
  張延賞碑
  趙賛撰歸登八分書貞元三年七月 又一碑正書元和八年十二月建金石録
  尚書右丞王維碑
  庾承宣撰鄭絪書貞元三年京兆金石録
  内侍監魚朝恩碑
  呉通𤣥撰呉通㣲行書貞元四年五月金石録
  右唐魚朝恩碑呉通𤣥撰吳通㣲書朝恩雖以譴死然其徒如竇文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焦奉超者猶居中用事故徳宗朝詔為立碑呉通𤣥兄弟於陸䞇謗毁抵排無所不至至為朝恩碑則稱頌功徳如此可以見其為人矣金石録
  豫州刺史狄梁公碑
  元通禮撰黨復書貞元三年重立訪碑録
  嗣曺王戢碑
  趙賛撰行書無姓名貞元四年七月金石録
  工部尚書辛京杲碑
  李竦撰韓秀榮八分書貞元六年正月金石録
  右唐辛京杲碑按元和姓纂載辛氏云懐節生言為都水使者言生雲京京杲而碑乃云懐節生思廉為左驍衞大将軍公即大将軍之愛子金城郡王之従父弟新史所書亦同金城郡王即雲京也然則姓纂以京杲為言之子雲京之同父弟誤矣金石録
  正晦先生碑
  先生姓陳名融貞元五年東平吕溫述輿地碑目
  相州刺史李孟犨碑
  子軫撰孫良鈞八分書子翼篆額貞元八年京兆金石録
  贈户部尚書符令竒碑
  鄭叔規撰貞元八年立在富平京兆金石録
  鄭叔清碑
  于翰撰韓秀榮八分書貞元九年七月金石録
  左僕射韋安石碑
  賈至撰孫元行書貞元九年八月金石録
  贈秘書監郇國公韋斌碑
  王維撰僧元真書貞元九年金石録
  長安尉王之瑊碑
  于邵撰韓秀榮八分書貞元十年正月金石録
  太子賔客李翼碑
  于邵撰子執鈞書子正鈞篆額貞元十年京兆金石録
  漢陽王張柬之碑
  李邕撰瞿令問八分書貞元十二年十一月金石錄
  相國趙憬碑
  權徳輿撰歸登八分書貞元十三年九月金石錄
  彭王傅徐浩碑
  張式撰次子現正書貞元十五年十一月金石錄
  宣武節度董晉碑
  中書舍人權徳輿撰皇太子侍書殿中丞王丕書晉字渾成河東虞鄉人官至宣武節度使碑以貞元十五年集古錄目
  左僕射李晉碑
  李紓撰楊同恕書貞元十五年京兆金石錄
  昭義節度使王䖍休碑
  撰人姓名殘缺徐現正書貞元十六年四月金石錄右唐昭義軍節度王公碑其名已殘缺以事考之盖王䖍休也與唐書列𫝊所載官爵行治多同惟碑云贈右僕射𫝊為左僕射小失不足道而碑與𫝊皆云䖍休汝州梁縣人元和姓纂以為范陽人非也金石錄
  李説碑
  鄭儋撰栁公權正書貞元十六年十月金石錄
  焦兟碑
  従弟郁撰來獻行書貞元十八年七月金石錄
  宣武節度昭徳郡王劉全諒碑
  楊於陵撰徐蔵器書貞元二十年京兆金石錄
  劍州長史李廣業碑
  貞元二十年十一月鄭雲逵撰正書今在三原縣金石文字記
  長史名廣業曽祖淮南王神通父雲麾将軍璲子為都統國貞貞子庶人錡也以錡顯故立碑碑立之未五年而錡用叛僇矣夫一𫝊而子死事再𫝊而孫死叛不亦大徑庭哉碑辭多泐闕不可讀書撰人有曰尚書刑部侍郎上柱國原武男有曰使持節華州諸軍事者而皆不可考矣書法極清婉可翫集古金石諸書俱遺之因志其畧弇州山人藁
  廣業即孝同之孫為劍州長史長子國貞為王元振所害者次子若水仕金吾衞大将軍通事舍人功名俱不顯以國貞子錡貴始樹此碑考之史國貞原名若幽而附若水于李齊物傳云齊物族弟不言為國貞親弟又孝同碑云有子瑱此碑云雲麾将軍璲公之烈考則廣業家世歴歴可尋至錡以叛遂亡此碑貞元二十年立后五年錡始叛也王元美謂書撰人皆不可考今碑中有云謂雲逵嘗學舊史云 云而前署撰者官刑部侍郎當是鄭雲逵攷雲逵正與李錡同時撰文亡疑但碑又云上柱國原武縣開國男雲逵傳不及或史畧之耳書者則誠不可考書法直是徐浩敵手石墨鐫華
  贈越州都督符元亮碑
  不著書撰人名字其字畫栁公權書也元亮其字也缺其名而不書仕唐至神策軍将軍贈越州都督碑以貞元中立集古録目
  萬州刺史苖拯碑
  張粲撰王山従八分書苖端題額永貞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歙州刺史盧瑗碑
  裴度撰裴潾正書元和元年金石録
  贈太子太保顔杲卿碑
  弟真卿撰盧佐元正書元和元年十月金石録
  従弟真卿撰外姪盧佐元書大歴九年魯公書建至貞元十八年傾倒石折元和元年十月孫男証重建立復齋碑録
  右唐顔杲卿碑真卿撰元和中舊石刓缺其甥盧佐元重書而刻之舊唐史言杲卿既殺蒋欽凑等𤣥宗知之加杲卿衞尉卿兼御史大夫以袁履謙為常山太守杲卿為司馬今以碑考之乃進兼中丞赴京而以賈深為司馬新史之所書亦同盖舊史之謬碑又言公初被害掲首於右金吾街樹有張湊者收其髪謁𤣥宗俄見夢云禦捍處多兵馬少𤣥宗哭而設祭焉後湊以髪至夫人疑之憑床而哭忽聞聲如鞭床者髪箱跳而前夫人方駭信之其事甚怪而舊史不書新史所載亦簡畧杲卿忠義之節貫金石其死宜不昧而魯公之語可信不疑故盡録其事于此金石録
  左拾遺竇叔向碑
  羊士諤撰竇直正書元和三年十月金石録
  刑部侍郎劉伯芻碑
  段文昌撰沈傳師正書元和三年京兆金石録
  國子司業辛璿碑
  姪宗撰正書無姓名胡季良篆元和四年五月金石録
  贈左僕射劉公碑
  吕温撰戴少平行書元和四年京兆金石録
  左僕射裴倩碑
  權徳輿撰張𢎞靖正書胡証篆額元和四年京兆金石録
  贈吏部尚書武就碑
  權徳輿撰鄭餘慶正書元和五年三月金石録
  右唐武就碑就元衡父也元和姓纂載平一四子集備就登備生元衡今此碑與唐書宰相世系表皆以元衡為就子姓纂元和中修是時元衡為宰相不應差其世次豈余家所載本偶爾脱誤乎當俟别本校正金石録
  相國賈耽碑
  鄭餘慶撰并正書元和五年三月金石録
  冠軍将軍烏承玭碑
  許孟容撰胡証八分書并篆元和七年正月金石録左散騎常侍河南尹許孟容撰魏博節度副使胡証八分并篆額承玭字徳潤張掖人官至右領軍使冠軍将軍此碑不完纔有其半不見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左常侍路公碑
  韓愈撰鄭餘慶正書元和七年十月金石録
  襄陽郡王路公碑元和七年國子博士韓愈撰吏部尚書鄭餘慶書右拾遺陳岵篆額韓文考異
  左僕射裴耀卿碑
  許孟容撰歸登八分書并篆元和七年十月金石録右唐裴耀卿碑許孟容撰宋次道春明退朝録載皇祐中王沂公曽之弟子融侍郎守河中還以唐明皇所題裴耀卿碑額上之仁宗遂御篆賜沂公碑額曰旌賢今此碑元和中立文與額皆歸登書非明皇所題疑子融所上乃明皇書裴光庭碑耳耀卿光庭二碑皆在綘州也又按新唐史列傳云耀卿字煥之宰相世系表作渙之而碑乃字子煥傳云耀卿守真次子而碑乃為第三子皆史家之謬金石録
  贈司空令狐承簡碑
  子楚撰并書元和七年京兆金石録
  贈左監門衞将軍劉希果碑
  李益撰従姪佐時行書元和七年京兆金石録
  劉統軍碑
  韓愈撰歸登八分書元和八年金石録
  右唐劉統軍碑字書雖殘缺猶歴歴可辨以昌黎集本校之時有異同皆當以碑為是惟叙其世系不同則疑碑之誤集本云公曽祖考為湖州守祖令太原再世北邊樂其高寒棄楚不還逮於公身三世晉人而墓誌之云曽大父諱承慶朔州刺史大父巨敖為太原晉陽令遂著籍太原之陽曲此碑乃云考令太原又云再世晉人且碑既言陽曲之别繇公祖遷則其為晉人非再世明矣余故曰石本誤也碑當時所立其諸子皆在不應差其世次而錯謬如此莫可曉也金石録
  余讀昌黎作劉昌裔碑竊疑其謂既塟将反柩于京師知其必有誤也且既塟矣安得而反柩哉因求其碑偶存為考其文是反机于京書之所傳其譌如此豈不使後世疑耶其餘雖于義不甚相妨然因其譌誤可以復證也碑云陳許軍節度使今本無軍字反机于京碑無師字不可以誣碑無以字有太史之狀有太常之狀而無下有字蘇民戰敵碑為軋敵陳力應變碑為陳方僕射已都碑作以都書曰菑害碑作𤉣害以文考次知書本為誤乃知碑刻之傳于當時者不可誣也後世校讐不得原本因誤就譌不究其意隨己所見致文字錯亂以疑後學可勝歎哉廣川書跋
  興元節度使裴玢碑
  裴度撰劉遵古行書元和九年十一月金石録
  右唐裴玢碑晉公裴度撰碑已斷裂其族姓名氏磨滅不可辨識但云公名玢字連城以事考之盖裴玢也元和中為興元節度使以疾歸朝卒新舊史皆有傳舊史云五代疎勒國王綽武徳中來朝授鷹揚大将軍天山郡公因留為京兆人而新史乃云名糾今碑所載與舊史同不知新史何所據而改為糾乎疑轉冩誤爾又新舊史皆云綽玢五世祖而碑云高祖亦當以碑為正金石録
  太子賔客孔述睿碑
  鄭絪撰鄭餘慶書元和十一年六月金石録
  贈兵部尚書王用碑
  韓愈撰元和十一年京兆金石録
  太傅岐國公杜佑碑
  李吉甫撰張𢎞靖書袁滋篆額元和十一年京兆金石録
  贈司空于夐碑
  張躬撰劉伯芻八分書元和十二年六月金石録右唐于夐碑集古録載夐碑云盧景亮撰今此碑乃張躬疑夐有兩碑景亮所撰余録中偶無之當俟訪求金石録
  于夐神道碑盧景亮撰其文辭雖不甚雅而書事能不沒其實夐之為人如其所書盖篤於信道者也碑云司馬遷儒之外五家班固儒之外八流其語雖拙盖言其學不駁雜也然非徒貶去釋老而已自儒術之外餘皆不學爾碑又云其弟可封好釋氏夐每非之夐于頔父也然可封之後不大顯而夐之後甚盛以此見釋氏之教信嚮者未必獲福毁貶者未必有禍也碑言夐䔍於孝弟守節安貧不可動以勢利其所履如此足以興其後世矣集古録
  贈左武衞上将軍彭獻忠碑
  張仲素撰郭叔瑜書王遂篆額元和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左常侍李衆碑
  李絳撰裴璘正書元和十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贈揚州大都督蕭昕碑
  孟簡撰并書賀拔恕篆額元和十三年京兆金石録
  著作郎權公碑
  趙賛撰序鄭絪銘鄭餘慶分書元和十四年訪碑録
  涪陵郡王焦伯瑜碑
  邢叔度撰孫蔵器行書元和十四年京兆金石録
  左常侍薛苹碑
  孟簡撰栁公權正書元和十五年又正月金石録右唐薛苹碑唐史列傳云苹父順為奉先尉而此碑及元和姓纂皆云名順先盖史誤金石録
  太子賔客吕元膺碑
  李絳撰袁璘正書元和十五年七月金石録
  右唐吕元膺碑舊唐史云元膺字景文新史云字景大而碑乃字孟淳新舊史皆云元膺自御史中丞拜岳鄂觀察使而碑乃云岳鄂觀察兼中丞爾其卒也舊史云諡曰憲而碑作獻皆當以碑為據金石録
  太子少保田公碑
  李宗閔撰篆書無名殘缺元和十五年九月金石録右唐檢校太子少保田公碑李宗閔撰文字殘缺以事考之盖田𢎞正之兄融碑也𢎞正帥魏博詔以融為相州刺史使之相近唐史稱𢎞正幼孤事融甚謹軍中常分曺習射𢎞正聯中融怒退杖之故當田季安猜暴時能自全及為軍中推迫融不悦曰爾竟不自晦取禍之道也其後𢎞正與其子布皆被祻如融言融兄弟父子出于軍旅其智畧皆過人如𢎞正布之忠義融之先見真一代之豪傑也碑為篆字題嵩山布衣書而姓名磨滅不可識其筆蹟頗佳金石録
  昭義節度使辛秘碑
  牛僧孺撰陳諫正書元和中立金石録
  右唐辛祕碑與新舊史所載大畧相同惟碑與舊史本傳皆云登五經開元禮科而新史云舉明經碑云其卒贈右僕射而新舊史皆作左僕射耳又舊史云諡曰昭而新史云諡曰肅後更諡懿碑不載其諡莫知孰是也金石録
  刑部侍郎歸融碑
  男登撰行書元和中立京兆金石録
  武昌軍節度使元稹碑
  白居易撰元和中立京兆金石録
  張諴碑
  白居易撰武翊黄正書姪孫蟠篆長慶二年八月金石録
  贈太保李良臣碑
  李宗閔撰楊正書長慶二年金石録
  安定郡王李光進碑
  令狐楚撰子季元行書金石表
  右唐李良臣碑良臣李光顔之父也碑李宗閔撰文詞爾雅可喜宗閔牛僧孺皆一代奇才而自陷朋黨惜哉金石録
  良臣光進之父官止雞田州刺史以光顔故贈太保與二子光進光顔同塟一地此李光進乃光顔之兄與弟光顔並為唐名将非光弼弟也碑今在榆次縣金石文字記
  左武衞将軍劉徳𠅤碑
  嚴綬撰劉繼元書陸邳篆額長慶二年京兆金石録
  少府監胡珦碑即胡良公碑歐陽集古録䟦補録於下
  韓愈撰胡証八分書長慶三年四月金石録
  潮州刺史韓愈撰左金吾衞大将軍胡証八分書并篆額珦字潤溥貝州宗城人官至少府監碑以長慶三年四月立在蒲城縣集古録目
  贈左僕射郭公碑
  李宗閔撰蕭佑正書長慶三年八月金石録
  山南節度韋綬碑
  中書侍郎平章事牛僧孺撰給事中于敖書綬字子章京兆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碑以長慶三年集古録目
  贈太尉司徒中書令韓𢎞碑
  韓愈撰長慶三年京兆金石録
  胡良公碑即少府監胡珦
  長慶三年胡良公碑韓愈撰良公者名珦韓之門人張籍妻父也今以碑校余家所蔵昌黎集本號為最精者文字猶多不同皆當以碑為正茲不復紀碑云珦子逞迺巡遇述遷造而集本無巡他流俗所傳本又有云遇或為巡者皆非也當以碑為正集古録
  崔能神道碑
  兵部侍郎李宗閔撰能弟檢校吏部尚書判東都尚書省従書戸部尚書胡証篆額能字子才清河東武城人官至嶺南節度觀察使贈禮部尚書碑以長慶三年集古録目
  崔能神道碑云拜御史中丞持節觀察黔中仍賜紫衣金印按唐世無賜金印者官制古今沿革不同而其名號尚或相襲自漢以來有銀青金紫之號當時所謂青紫者綬也金銀者乃其所佩印章爾綬所以繋印者也後世官不佩印則此名虚設矣隋唐以來有隨身魚而青紫為服色所謂金紫者乃服紫衣而佩金魚爾宗閔所謂賜金印者繆也今世自以賜緋銀魚袋賜紫金魚袋結入官銜矣而階今有至金紫光祿大夫者遂於結銜去賜紫金魚袋皆流俗相承不復討正久矣故因宗閔之失并記之集古録
  中書令張曲江碑
  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徐浩撰并書曲江名九齡字子夀一字博物韶州曲江人開元中官至中書令罷為尚書右丞相貶荆州長史諡曰文獻碑以大歴中書撰長慶三年集古録目
  張九臯碑
  工部尚書蕭昕撰九臯孫曺州刺史仲方書九臯范陽人仕至殿中監以長慶三年集古録目
  魏博節度田布碑
  陜州大都督府長史陜虢觀察使庾承宣撰前鄉貢進士吕價書布字敦禮官至魏博節度使碑以長慶四年集古録目
  田布碑庾承宣撰布之事壯矣承宣不能發於文也盖其力不足爾布之風烈非得左丘明司馬遷筆不能書也故士有不顧其死以成後世之名者猶有幸不幸焉各視其所遭如何耳今有道史漢時事者其人偉然甚著而市兒里嫗猶能道之自魏晉以下不為無人而其顯跡不及於前者無左邱明司馬遷之筆以起其文也治平甲辰秋社日書集古録
  兵部郎中郭貽碑
  陸邳𨽻書長慶四年京兆金石録
  江隂縣令武登碑
  長慶三年金石畧  子儒衡撰并書在緱氏碑帖攷
  嶺南節度鄭權碑
  陜州大都督府長史庾承宣撰萬年縣令姚向書權字復道滎陽人官至嶺南節度碑以寳歴二年立集古録目
  鄭權碑寳厯二年姚向書筆力精勁雖唐人工於書者多而及此者亦少惜其不傳於世而今人莫有知者惟余以集録之博得此而已熙寜辛亥孟夏清心堂書集古録
  紫陽先生碑
  李白撰栁公權正書寳歴三年金石録
  紫陽先生碑隂
  李繁撰栁公綽正書寳歴三年金石録
  西平王李晟碑
  裴度撰栁公權正書太和元年四月金石録
  右唐李晟碑裴度撰碑載西平子十二人愿聰㧾愻憑恕憲愬懿聼惎慇唐史宰相世系表所書亦同而新舊史列傳皆云晟有十五子舊史云侗伷偕無祿早世豈以侗等早世故碑不載歟又李石撰李聴碑云西平有子十六人疑更有未名而卒者耳元和姓纂載西平子十人以碑校之姓纂缺聰總憑懿四人而愻慇二子墓碑舊史皆無之又其倫次差謬亦當以碑為正金石録
  裴晉公撰李西平神道碑以較江浙閩唐文粹本大率傳寫脱謬且經改易不能遍舉姑言其甚者乾元初立功成都其邦人咸服具以状文而諸本盡作具状以聞何俗弱也乗墉壑如通道殆有二義當謂士卒鼔勇升高步險如履平不然以而為如猶春秋書星隕如雨也今衆本直改作而通道或増一字為軌道於是下句硩梟獍而清宫亦添一禁字按周禮秋官硩簇氏掌覆夭鳥之巢鄭氏讀如擿碑盖用此硩字而諸本盡改為磔尤更淺陋古書日壊俗本日多此予所以撫卷三嘆也益公題䟦
  右唐西平郡王李晟碑裴晉公撰栁公權正書晟在唐功盖天下可謂偉矣唐書列傳叙其官時與碑不合碑謂晟由左清道率歴三府右職累遷光祿太常卿傳則云授特進試太常卿碑謂晟為涇原四鎮北庭節度都知兵馬使代宗徵之以左金吾衞将軍為神策兵馬使傳則云以右金吾衞大将軍為涇原四鎮北庭兵馬使碑謂晟平蜀還授檢校太子賔客而傳不書碑謂建中二年以晟為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加御史中丞尋拜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傳則云晟為神策先鋒加檢校左常侍散騎兼魏府左司馬尋授御史大夫碑謂皇居失守授晟檢校工部尚書充神策行營節度傳則云詔拜神策行營節度使碑謂大駕再遷加檢校右僕射尋轉左僕射同平章事兼京兆尹神策軍京畿鄜坊節度觀察等使管内及商華等州副元帥復詔晟兼河中晉綘慈隰節度使又兼京畿渭北鄜坊丹延節度招討使又進京畿渭北鄜坊商華兵馬副元帥傳則云進晟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復詔晟兼河中晉綘慈隰節度使又兼京畿渭北鄜坊丹延節度招討使又進京畿渭北鄜坊商華兵馬副元帥碑謂鑾輅爰歸拜司徒兼中書令俄以本官兼鳳翔尹鳳翔隴右節度觀察等使及四鎮北庭涇原等州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傳則云拜晟司徒兼中書令尋拜鳳翔隴右涇原節度使兼行營副元帥徙王西平郡晟之碑作於當時而史成於後代要當以碑為是金薤琳瑯
  碑在高陵縣王墓前裴晉公撰栁誠縣書已磨泐不可讀矣都元敬全録其文止缺數字又别本有刻者與碑亦牴牾數字當是傳寫之誤王元美云是時西平諸子皆已逝獨太保聴存乞晉公文寥落不能發其忠義戡定之績至于料吐蕃背盟事絶不載盖聴于其時徒見晉公祿位勲業之盛㡬埒西平意其文足以光顯其先而不知晉公雖非忌者自以為位宰相文崇簡要體當如是而于西平之元功偉畧十不著一二嗚呼今碑首云奉勅撰書末云乃命臣度稱代言時似非聴乞也元美豈未讀全文耶都元敬又録其官時與史不合者極詳今抄具左云云見前要當以碑為是又碑所記公子十二人史云十五人亦當従碑石墨鐫華
  贈開府儀同三司王𢎞規碑
  李徳裕撰侯丕正書大和元年京兆金石録
  司徒烏重𦙍碑
  司徒平章事裴度撰山南東道節度竇易直書𦙍字保君太原人官至天平横海等軍節度使司徒平章事碑以太和二年立在下邽集古録目
  右唐烏重𦙍碑新唐史列傳云重𦙍為横海節度使討王庭湊久不進兵穆宗以為觀望詔杜叔良代之以重𦙍為太子太保長慶末以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召至京師改節天平軍文宗初徵拜司徒今以碑考之重𦙍為横海節度也長慶元年徙為山南西道周嵗徵入改天平軍四年就拜太子太保文宗踐極徵拜門下平章事頃之同中書為司徒餘如故盖重𦙍之罷横海即移鎮興元未嘗拜太子太保而其為太保實帥天平又其帥興元時未嘗兼宰相至文宗即位乃拜耳舊史與文宗實録所書畧同皆可以正新史之失金石録
  太尉王播碑
  李宗閔撰栁公權正書太和四年正月立金石録中書侍郎平章事李宗閔撰翰林學士承㫖栁公權書播字明敭太原人位至左僕射同平章事贈太尉碑以大和四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何文悊碑
  王源中撰劉禹錫正書大和四年八月金石録
  侯仲荘碑
  杜黄裳撰崔元畧正書大和四年又十月金石録
  左威衞将軍李蔵用碑
  禮部侍郎翰林學士王源中撰翰林待詔唐𤣥度篆額唐元序集王羲之書蔵用宧者也字師貞隴西成紀人官至冠軍大将軍左威衞大将軍知内侍省隴西郡開國公碑以太和四年集古録目 唐元序書在京兆府金石畧
  李蔵用碑王源中撰唐𤣥度書𤣥度以書自名于一時其筆法柔弱非復前人之體而流俗妄稱借之爾故存之以俟識者集古録目 太和四年王源中撰唐元度書在京兆碑帖考
  贈右武衞大将軍駱奉先碑
  朱景𤣥撰唐𤣥度分書篆額大和五年京兆金石録
  贈司空王潛碑
  李宗閔撰崔蠡正書王無悔篆額大和六年京兆金石録
  義陽郡王苻璘碑
  題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閔撰宗閔太和七年為此官栁公權正書金石録 今在富平縣儒學金石文字記右唐符璘碑按唐書列傳璘姓符而碑作苻以姓氏書攷之瑯琊符氏出于魯頃公之孫公雅為秦符節令因以為氏而武都苻氏出于有扈之後為啟所滅奔西戎代為氐酋本姓蒲至符堅以背有文改焉今此碑以璘為苻氐又云其先琅邪人皆不可知然按璘與弟瑤皆封邑于琅邪豈書碑者誤以符為苻其家出於武吏不是正乎金石録
  右領軍衞将軍馬存亮碑
  李徳裕撰大和七年京兆金石録
  高瑀神道碑
  司徒侍中東都留守裴度撰河南尹鄭澣書瑀字乾亮渤海蓨人官至忠武軍節度使贈司空碑以太和八年集古録目
  開府儀同三司崔守誠碑
  許康佐撰唐𤣥度分書并篆大和九年諸道石刻録
  李石神道碑
  東都留守季徳裕撰工部侍郎栁公權書碑文殘缺名字皆不可見考其世系事迹知為李石碑也碑以大和中立在河隂集古録目
  散騎常侍黎公碑
  嗣子名缺書大和中立訪碑録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一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四十七
  唐刻豐碑
  贈太尉王智興碑
  裴度撰栁公權正書并篆額開成元年十一月金石録右唐王智興碑裴晉公撰智興出於卒伍無他才能其為將帥雖有破李師道李⿱李同捷之功然在徐州跋扈難制逐崔羣侯𢎞度剽奪貢物重歛以結權倖其功不足掩過晉公為此碑可謂過其實矣金石録
  梓州刺史馮宿碑
  王起撰栁公權正書并篆額今在西安府儒學其文後半已漫漶不辨年月其首云開成元年十二月又云明年五月云金石文字記
  尚書馮宿碑此碑栁書結字小差勝𤣥秘塔碑尚不堪與薛稷雁行楊用修云亞於廟堂碑過矣大都栁書筋骨太露不免支離冝米南宫之鄙為惡札而宣城陳氏之笑其不能用右軍筆也石墨鐫華
  檢校金部郎中崔稹碑
  李絳撰栁公權正書開成三年正月金石録
  丞相崔羣碑
  裴度撰劉禹錫正書開成三年正月金石録
  右唐丞相崔羣碑裴晉公撰劉禹錫書字畫訛缺處多其可考者羣為武寧軍節度使召拜檢校禮部尚書而唐史本傳作兵部其自荆南節度使召拜檢校右僕射太常卿遂為吏部尚書以卒其傳但云召拜吏部尚書而已皆當以碑為正羣在憲宗朝號稱賢相時皇甫鏄方有寵羣力排其姦且為憲宗陳開元天寳治亂所以分者其語激切然憲宗竟逐羣而相鏄夫以羣之賢憲宗之明然讒間一入耳猶不免自古君臣之際能保始終者顧不難哉金石録
  淮南監軍韋元素碑
  丁居晦撰栁公權正書開成三年七月金石録
  淄王傅元公碑
  李宗閔撰栁公權正書開成四年七月金石録
  中書侍郎平章事李宗閔撰翰林學士承㫖工部侍郎栁公權書錫字君貺河南人代王什翼𤙶十四世孫位至淄王傳贈尚書右僕射碑以開成四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贈兵部尚書李有𥙿碑
  中書舍人李景讓撰工部侍郎知制誥栁公權書有𥙿字綽夫幽州北平人官至衛尉卿碑以開成四年集古録目
  宣州觀察使王質碑
  劉禹錫撰并正書開成四年十一月金石録
  王質神道碑唐太子賓客劉禹錫撰并書質字華卿王通之後也開成中為宣歙池等州觀察使集古録
  太子太保李聽碑
  李石撰栁公權正書開成五年二月金石録
  右李聽神道碑李石撰聽父子為唐名將其勲業昭彰故以碑考傳少所差異而史家當著其大節其㣲時所歴官多不書於體冝然惟其自安州刺史遷神武將軍者史不冝略而不書者盖闕也集古録
  右唐李聴碑與唐史所載事迹多同惟聴罷魏博節度使碑言為太子太師而史作少師小誤耳金石録
  贈禮部尚書羅讓碑
  王起撰栁公權正書開成五年二月金石録
  常侍裴恭碑金石略作邕州刺史贈右散騎常侍裴公碑云鄭述古書
  盧術撰鄭述古正書開成五年金石録
  太尉李光顔碑
  開成五年李程撰郭䖍正書今在榆次縣金石文字記
  贈左散騎常侍李惟直碑
  栁正亮撰并書鄭綬篆額開成五年京兆金石録
  贈太師崔倕碑
  劉禹錫撰栁公權正書㑹昌元年金石録
  右唐崔倕碑據唐史倕子邠傳云倕位吏部侍郎余以碑考之倕仕至檢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爾盖傳誤也金石録
  今在偃師縣金石文字記
  贈太子少保髙重碑
  姪元𥙿撰栁公權正書㑹昌四年十月金石録
  右髙重碑元𥙿撰栁公權書唐世碑刻顔栁二公書尤多而字體筆畫徃徃不同雖其意趣或出於臨時而亦繫於模勒之工拙然其大法則常在也此碑字畫鋒力俱完故特為佳矧其墨蹟想冝如何也集古録
  武威郡王李載義碑
  裴璟撰栁公權正書篆額㑹昌五年京兆金石録
  相國李凉公碑
  李徳𥙿撰栁公權正書㑹昌六年金石録
  李石碑栁公權書余家集録顔栁書尤多惟碑石不完者則其字尤佳非字之然也譬夫金玉埋沒於泥滓時時發見其一二則粲然在目特為可喜爾集古録右唐李凉公碑李徳𥙿撰文字殘缺不可盡識按新唐史列傳載石所歴官甚略其最著者常兼御史中丞充巡邊使又自給事中遷京兆尹史皆不載其為荆南節度使也史云讓中書侍郎換檢校兵部尚書㑹昌三年檢校司空徙節河東而碑云初加檢校尚書武宗承統首讓中書侍郎就遷檢校右僕射餘如故皆當以碑為正金石録
  山南西道節度使王起碑
  李回撰栁公權正書大中元年四月金石録
  户部尚書平章事李回撰太子少師栁公權書并篆額起字舉之太原人位至山南西道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太師碑以大中元年四月立在三原集古録目
  贈太尉牛僧孺碑
  河陽三城節度使李珏撰右散騎常侍栁公權書并篆額僧孺字思黯隴西狄道人歴相穆敬文三宗武宗朝自山南節度使貶為循州刺史宣宗初終於太子少師分司東都碑以大中二年十月立集古録目右唐牛僧孺碑李珏撰據碑云僧孺自襄陽節度使降授太子少師遷檢校司徒兼太子太保而傳言下遷太子少保進少師碑云宣宗即位自汝州長史遷太子少保轉少師分司東洛而史但云還為少師亦不言其為分司者皆史之闕誤又杜牧撰僧孺墓誌云文宗朝以中書侍郎領平章事而史作門下侍郎亦非也金石録
  太子太傅劉沔碑
  韓博撰栁公權正書大中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右唐劉沔碑按舊史云沔許州牙將也少事李光顔為帳中親將元和中討吴元濟有功隨光顔入朝憲宗留宿衛歴三將軍鹽州刺史天徳軍防禦使移振武節度使而碑乃云沔北遊于單于都䕶府謁節度范希朝希朝署牙門將入右神䇿軍為大將累遷大將軍拜涇原節度使移振武盖沔初未嘗為許州牙將從李光顔平蔡及為鹽州刺史天徳軍防禦使皆當以碑為正至新史所書悉與碑合疑史官嘗得此碑以訂舊史之失云金石録
  張仁憲神道碑
  大中二年幽州節度掌書記李儉撰幽州節度㕘軍蔡陵八分書并篆額仁憲字仁憲官至太子中允其孫仲武為盧龍節度使追贈仁憲為工部尚書碑在文安縣集古録目
  内侍監仇士良碑
  鄭薫撰朱玘行書毛伯貞篆額大中五年京兆金石録
  贈太尉李固言碑
  李珏撰三從姪儔正書大中二年六月金石録
  右唐李固言碑按新唐史列傳云固言自河東節度使以疾為太子少師遷東都留守宣宗即位遷右僕射後以太子太傅分司東都卒以碑考之其初為東都留守數月即罷以本官分司而史不書至宣宗時為僕射再遷檢校司徒東都留守而史亦不書其卒也史云年七十八而碑云七十六亦當以碑為據金石録
  幽州納降軍使李巖碑
  正書撰人姓名殘缺大中六年金石録
  嶺南節度使韋正貫碑
  蕭鄴撰栁公權正書大中六年七月金石録
  翰林學士中書舍人蕭鄴撰左散騎常侍栁公權正書正貫字公理京兆杜陵人官至嶺南節度使碑以大中六年集古録目
  河東監軍康約言碑
  栁公權撰并正書大中七年二月金石録
  左散騎常侍栁公權撰并書約言宦者也字寡辭貝州人位至河東監軍使内侍省内謁者監贈内常侍碑以大中七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康約言碑栁公權撰并書約言宦者為河東監軍唐自開元以後職官益濫始有置使之名歴五代迄今多因而不廢世徒知今之使額非古官襲唐舊號而不知皆唐宦者之職約言在大和開成間嘗為鴻臚禮賓使又為内外客省使以此見今之使名自樞密宣徽而下皆唐宦官職也又以見鴻臚卿寺亦以宦者為使於其間約言又為宣徽北院副使又見當時南北院宣徽皆有副使也集古録
  吏部尚書髙元𥙿碑
  蕭鄴撰栁公權正書大中七年十月金石録
  右唐髙元𥙿碑據舊史元𥙿列傳及此碑皆云元𥙿祖名魁而新史宰相世系表獨作彪盖誤金石録
  司徒薛平碑
  李宗閔撰栁公權正書大中七年十一月金石録右唐薛平碑據唐史列傳云為平盧軍節度使就遷檢校右僕射封魏國公寳歴初入朝拜檢校司空為河中節度使進檢校司徒更封韓以碑考之自平盧拜僕射進封韓國公敬宗即位拜檢校司空寳歴元年朝京師換左僕射兼户部尚書踰月復為檢校司空河中節度使文宗即位就加檢校司徒盖未嘗封於魏而敬宗時入朝所拜官史亦不載皆其闕誤也碑言平罷滑臺為金吾嘗見二神人自天執節臨庭中呼曰薛平還汝舊節公俯伏拜受及再為滑臺以為當之矣復為平盧乃騐焉其事甚怪而唐史無之豈非妄歟金石録
  起居郎劉公碑
  劉三復撰栁公權正書大中七年金石録
  右唐起居郎劉君碑劉氏世墓在彭城叢亭里紹聖間故陳無己學士居彭城以書抵余曰近得栁公權所書劉君碑文字磨滅獨公權姓名三字煥然余因求得之碑殘缺然可識者猶可十三四不忍棄故録之金石録
  淮南節度使崔從碑
  蔣紳撰栁公權正書大中八年金石録
  翰林學士蔣紳撰權知太傅栁公權書從字子義清河東武城人官至淮南節度副大使贈司空諡曰貞碑以大中八年集古録目
  兵部尚書盧綸碑
  盧言撰崔倬正書大中十三年七月金石録
  義昌軍節度使杜中立碑
  裴坦撰杜宣猷正書大中十四年八月金石録
  禮部尚書許康佐碑
  書撰人姓名殘缺大中年立金石録
  右唐許康佐碑康佐事文宗為翰林侍講學士文宗嘗讀春秋問康佐閹寺事康佐顧望不敢對後以問李訓訓遂進翦除之計康佐知帝指因稱疾罷為兵部侍郎甘露之禍李訓實啟之其狂率固有罪然康佐以儒學侍講讀備顧問而喑然不對至辭位而去亦可謂全軀保妻子之臣矣金石録
  贈太尉㑹稽郡公康志睦碑
  韋瓘撰歸融正書楊述篆額咸通二年京兆金石録
  贈司空史憲忠碑
  裴坦撰李從誨正書葉泳篆額咸通三年京兆金石録
  贈太尉白敏中碑
  中書侍郎平章事畢諴撰中書舍人王鐸書敏中字用晦太原人歴相宣宗懿宗以太傅致仕卒贈太尉碑以咸通三年立在下邽集古録目
  太子少師裴休神道碑
  宣武節度副大使碑缺不見姓處晦撰右散騎常侍韓琮書休字公美河東聞喜人官至太子太師碑以咸通八年集古録目
  振武節度使髙𢎞碑
  河東節度使鄭從讜撰右諫議大夫張鐸書𢎞字大受渤海人官至振武麟勝等州節度使碑以咸通十一年集古録目
  贈司空孔岑父碑
  鄭絪撰栁知㣲正書咸通十一年正月金石録
  太子少傅鄭絪撰前大理少卿栁知㣲書府君名岑父字次翁魯國鄒人官至著作佐郎子戣戢皆顯貴贈岑父司空碑以咸通十二年立在河隂縣集古録目孔岑父碑鄭絪撰栁知㣲書其碑云有子五人載戣戡戢戵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岑父六子戵之下又有威表據孔氏譜譜其家所藏碑文鄭絪撰絪自言與孔氏有世舊作碑文時戣等尚在然則譜與碑文皆不應有失而不同者何也余所集録與史傳不同者多其功過難以碑碣為正者銘誌所稱有褒有諱疑其不實至於世系子孫官封名字無情増損故每據碑以正史惟岑父碑文及其家譜二者皆為可據故竝存之以俟來者集古録
  右唐孔岑父碑鄭絪撰歐陽公集古録云碑有子五人載戣戡戢戵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岑父六子戵之下又有威表據孔氏家譜譜其家所載碑文鄭絪撰絪自言與孔氏有世舊作碑時戣等尚在然則譜與碑文皆不應有失而不同者何也余按韓退之為戣墓誌云公之昆弟五人載戡戢戵公於次為第二與絪所撰碑正合然則安得復有威乎盖絪與退之皆當時人所書冝不謬而其家譜乃其後裔追書容有差誤不足恠也金石録
  狄梁公碑
  皮日休撰錢雍分書并篆額咸通五年在彭澤縣修真觀復齊碑録
  贈特進段居木碑
  崔蟾撰張宗厚書并篆乾符四年京兆金石録
  左僕射康承訓碑
  狄渠撰任表正書廣明元年庚子五月十九日建復齋碑録
  特進韋徳鈞碑
  王徽撰孫知誨書廣明元年京兆金石録
  贈左僕射李紹立碑
  石庭規撰康保𦙍正書并篆額大順三年四月立復齋碑録
  左監門將軍宋匡業碑
  吴融撰門湘書光化元年京兆金石録
  梁公儒碑
  天祐中于廣撰王説書公儒者世為成徳軍將公儒當王鎔時為冀州刺史以卒其碑首題云唐故成徳軍内中門樞密使特進檢校太保使持節冀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團練守捉等使軍器作坊使其餘所領事職甚多皆當時方鎮常事不足書惟樞密使唐之末年内官之職其後方鎮遂亦僭置於此見之軍器作坊五代之際號内諸司使皆朝廷官然不見其始置時而今見於此豈方鎮之職朝廷因而用之耶將方鎮之盛亦僭置也公儒事迹無所取特以此録之集古録
  晉王墓二殘碑
  正書 朱彛尊跋曰代州栢林寺東晉王李克用墓斷碑二其一曰唐故右龍武統軍檢校司徒贈太保隴西李公神道之碑文曰公諱國昌字徳興今為隴西沙陀人偉姿容善騎射盖克用之父朱邪赤心也其一曰唐故使持節代州諸軍事代州刺史李公神道之碑文曰公即太保之次子也其名克字僅存餘可識者有公前躍馬彎弓突圍及徐方等數字按史克用弟四人次曰克讓為振武軍校從討王仙芝以功拜金吾衛將軍宿衛京師賜第於親仁坊自克用稱兵雲中殺守將段 -- 𠭊 or 叚 ?文楚詔捕克讓克讓與僕十餘騎彎弧躍馬突圍出奔雁門與碑文合則為克讓無疑但史載克讓守潼闗與黄巢兵戰敗匿南山佛寺中為寺僧所殺不言其為代州刺史又得歸𦵏於代皆不可曉者當歐陽永叔時去五代甚近沙陀世次已不得詳其為唐家人傳謂太祖四弟皆不知其父母名號至國昌字徳興史亦遺之是二碑永叔亦未之見也金石文字記
  太尉白敏中碑
  白敏中碑畢諴撰其事與唐書列傳多同而傳載敏中由李徳𥙿薦進以獲用及徳𥙿貶抵之甚力以此為甚惡而碑云㑹昌中徳𥙿起刑獄陷五宰相竄之嶺外公承是之後一年寃者皆復其位以此為能其為毁譽難信盖如此故余於碑誌惟取其世次官壽鄉里為正至於功過善惡未嘗為據者以此也碑又言桑道茂事云桑道慕未知孰是集古録
  有録無説及無建立年月書撰姓名者
  知制誥郭慎㣲碑
  姪汭撰八分書姓名殘缺京兆金石録云顧戒奢書無年月金石録
  孔憲公碑 虞世南書未詳孔憲公即孔穎達也詳見昭陵諸碑
  封府君碑 薛稷書西京
  三品李公碑 薛稷書西京
  襄城令贈魏州刺史李公碑 薛稷書西京
  左散騎常侍同三品趙郡成公碑 薛稷書西京李府君碑 李邕書西京
  鄂州刺史盧府君碑 李邕書未詳
  貝州刺史裴公碑 徐浩書西京
  陳州刺史陶公碑 徐浩書西京訪碑録云姚奕撰序張昇銘徐浩書開元二十年
  苗大夫碑 徐浩書西京
  新安太守張公碑 徐浩書未詳金石録云天寳十年見前
  臧氏糾宗碑 顔真卿書耀州
  濠州刺史顔元孫碑 顔真卿書西京
  顔君神道碑 顔真卿書西京
  華隂等五郡節度使馬公碑 顔真卿書西京
  江陵少尹顔臧碑 顔真卿書未詳
  尚書左丞韋璟碑 顔真卿書未詳
  太子少保魏謩碑 栁公權書
  檢校金部郎中贈太尉羅公碑 栁公權書西京唐公碑 栁公權書西京
  贈太尉崔植碑 栁公權書西京
  少保趙公碑 歸登書西京
  邠州節度贈右僕射史公碑 劉禹錫書西京
  太子中允范陽盧府君碑 鄭餘慶書西京訪碑録云于卲撰檢校工部尚書贈兵部尚書盧俊碑 鄭餘慶書絳州贈吏部尚書李公碑 裴潾書西京
  義武節度大使贈司徒韓充碑 裴潾書西京
  商州刺史髙承簡碑 裴潾書未詳
  宋州虞城令李府君碑 胡霈然書訪碑録云盧重撰胡霈然書并題額天寳九年
  虢王鳳碑 殷仲容書耀州
  兵部尚書東都留守顧少連碑 張𢎞靖書西京華州刺史裴乾正碑 馮曉書京兆府墨池編云馬署撰并書渭北節度使臧希讓碑 張璪八分書京兆府訪碑録云元載撰
  趙公碑 張庭珪八分書西京
  斛斯府君碑 梁升卿八分書西京
  工部侍郎李景伯碑 梁升卿分書西京訪碑録云從子訥撰梁昇卿分書開元二十五年
  贈吏部尚書蕭雍碑 梁升卿八分書京兆府
  李徳遜碑 史惟則篆書華州
  鄭瞿齊碑 史惟則八分書未詳
  兵部張君碑 史惟則八分書未詳
  延州都督宋公碑 史惟則八分書
  太子詹事裴權碑 史惟則八分書未詳
  汝州刺史李深碑 韓秀弼八分書汝州
  亳州刺史李懐碑 李著八分書未詳
  酸𬃷令毌邱悦碑 東京
  贈太尉上黨公碑 北京
  潘孝子碑 東京
  南樂令鄭信臣碑
  魏博節度使田緒碑 邱絳文楊志方書北京
  渭南令成克立碑 京兆府
  張懐英碑 京兆府
  段寛碑 蕭修正書華州
  薛光裔碑 陸尚賓書絳州
  澤州晉城縣令贈秘書監盧俊碑 絳州
  龍門縣令皇甫君碑 絳州
  山南西道節度掌書記右補闕裴公碑 絳州
  右廂兵馬使毋府君碑 絳州
  義成軍節度使曹公碑 長慶四年西京
  程公碑 陸賢書西京
  劔南東西川鹽鐵租庸等使虢州刺史嚴公碑 顔頵書元和中
  中書侍郎兼黄門侍郎同三品孫公碑訪碑録云撰書人及年月并缺
  贈齊州刺史崔府君碑 崔平書
  陳公碑 疑蕭祐書
  故房州刺史盧府君碑 弟全嗣文并書
  太原少尹盧府君碑 張文禧書
  薊州刺史静塞軍使張公碑
  明威將軍田府君碑 開元二年
  太子賓客贈尚書令王府君碑 周式書大歴中工部侍郎趙公碑 王宣書訪碑録云撰書人缺開元十一年
  贈太子少師崔公碑
  靈州司馬劉府君碑 開元二年
  太子翊善鄭公碑 徐洪書
  太子賓客孟簡碑 開成元年
  左羽林統軍普寧郡王贈太子太保陳府君碑 蕭祐書
  襄陽李公碑 景龍二年西京
  太原尹贈工部尚書唐公碑 盧曉書
  清河崔公碑 貞元二十一年
  太子賓客贈尚書孔府君碑訪碑録云撰書人缺嵗次丙午立
  刑部尚書致仕白居易碑 譚邠書
  檢校吏部郎中持節歙州諸軍事范陽盧府君碑 裴述書
  鄭州司馬王公碑 景龍三年
  杭州刺史李公碑 郜恭書
  卭州刺史狄公碑
  洪州録事㕘軍贈趙州刺史趙道先碑碑帖考云齊抗書在緱□節度使畢公碑 庾惟蔚書
  瀛州刺史王公碑 劉安書
  嘉州羅目令贈鄭州刺史郭府君碑 崔納書
  望江令麴信陵碑 舒州
  萬孝子碑 廬州
  禮部侍郎信州刺史劉太真碑 江陵府諸道石刻録云裴度撰蔣潼正書在溧水縣
  洪州刺史王守真碑 崔璹書洪州
  李太白碑 于卲立綿州
  已上俱通志金石略其已見者不録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二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四十八
  唐刻功徳
  孫仁師百濟班師碑
  馬大斌撰正書無姓名麟徳元年金石録
  前隋州光化縣尉馬大斌撰無書人名氏髙宗平百濟已而其國人復叛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為熊津道行軍大總管伐而平之師還至都洲刻石紀功以麟徳元年立復齋碑録
  裴行儉碎葉城紀功碑
  儀鳳二年裴行儉為安撫大食使諸部酋長悉來請命將吏已下立碑於碎葉城以紀其功舊唐書裴行儉傳
  成惠紀功碑
  在循州儀鳳中刻輿地碑目
  平南蠻碑
  蕭普用撰序蔡希周銘韋悟徴正書開元十八年八月金石録
  大度山紀功碑
  永昌三年曷蘇率貴川部與黨項種三十萬降后以右玉鈐衛將軍張𤣥遇為安撫使即其部置葉州刻石大度山以紀功唐書吐蕃傳
  哥舒翰紀功碑
  在熈州金石略
  王公復陜城勲徳碑
  章廷龜書王公名思禮肅宗時立碑帖攷
  澤潞李抱玉紀功碑
  元載撰史惟則八分書廣徳二年立金石録
  碑隂王惠安撰男自正正書仝上
  李寳臣記功載政頌碑
  永泰二年七月王佑撰王士則行書并篆額今在真定府察院内金石文字記
  平蠻頌碑
  韓雲卿撰韓秀實分書李陽氷篆額大歴十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按西原蠻在唐為邊患久矣自肅宗至徳以後百餘年間諸蠻更相雄長乍服乍叛攻桂管十八州所至焚廬舍掠士女元道州所謂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髙極望不見人烟盖實録也今此碑所序大歴十一年賊帥潘長安偽稱南安王誘脅夷蠻連跨州邑南距雕題交阯西控昆明夜郎北洎黔巫衡湘毒如彼其廣天子命隴西縣男昌䕫持節招討擒獲元惡并其將帥八十四人生獻闕下其俘虜二十餘萬並給耕牛糧種令還舊居勛烈如此之著其列傳俱闕而不書歐趙集古金石之文又偶不得此碑入録鄉非事著於碑而碑録於余其遂無聞矣集古後録
  張茂昭功徳碑
  王璿撰并行書建中三年金石録
  韋臯紀功徳碑見前御製類
  李元亮懋功昭徳頌碑
  張濛撰韓秀弼八分書李彛篆額貞元五年十月金石録
  今在華州治大門内 舊唐書李元諒本名駱元光嘗在潼闗領軍積十數年軍士皆畏服徳宗居奉天賊泚遣偽將何望之輕騎襲華州刺史董晋棄城走望之遂據城將聚兵以絶東道元諒自潼闗將所部乘其未設備徑攻望之遂拔華州望之走歸元諒乃修城隍器械召募不數日得兵萬餘人軍益振以功加御史中丞賊泚數遣兵來冦輒擊却之遷華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闗防禦鎮國軍節度使與副元帥李晟進収京邑力戰壊苑垣而入遂復京師賜姓李改名元諒終隴西節度使金石文字記
  李元諒者駱元光賜姓名也以朱泚之亂能鎮定華州將徙治隴右故華州人感之行軍司馬董叔經請於天子立碑述頌也張濛撰韓秀弼分書秀弼手筆固是君家尚書公嫡𣲖而碑頌駱公詞無虚溢并可重也駱公封武康郡王諡莊威舊史不載見新唐書此所謂事増於前者乎石墨鐫華
  韋南康紀功碑
  元和五年刺史張九宗立碑隂載南康謝賜表字畫大半磨滅輿地碑目
  髙崇文鹿頭山紀功碑
  元和中髙崇文為東川節度使成都北有鹿頭山扼兩川之要劉闢築城以守之又連八栅以拒王師崇文遣髙霞寓酈定進倍道追之闢自投岷江擒於湧湍之中西蜀平詔刻石紀功於鹿頭山下舊唐書髙崇文傳
  湖州紀功碑
  在甲仗庫元和中紀刺史辛泌平李錡也輿地碑目
  平淮西碑
  叚文昌撰陸邳八分書元和十四年十月金石録唐平淮西碑翰林學士叚文昌撰安定李元直官朔方得於定武余感而歎曰明娵子奢莫之媒也嫫母力父是之喜也昔昌黎受詔為文開鑿渾元索功𤣥宰盖精金百汰愈鍊愈堅其植根深其藏本固發越於外其華𤍞然不可掩已自漢以後無此作也帝子不慧過量其夫且矯姹之茍以大功尸於私室夸耀寵靈要求命數惟意私之則破其碑以仆於道時君世宰暗愚自將則受以改命文昌庸伍安知為文氣質衰陋無復經緯雖組織求麗而綱領失据正如江左俗學以麗偶自矜借使一時女子無知朝廷之間君臣論議又出一女子下耶借使在朝無人庸鄙暗劣文昌其可承詔為此哉昔李商隱讀愈平淮西碑謂如元氣正賴陶化庶類而當時不容况一日得行其道吾知其不得存矣或謂不叙愬功考其言用夜半至蔡破其門取元濟以獻盡得其屬士卒豈嘗冺没無傳顧愈以裴度决勝廟算請身任之帝黜羣議决用不疑此其所取逺矣劉禹錫知名於時嘗忌愈出其右貞元長慶間禹錫隨後以進故為説每務詆訾且謂文昌此碑自成一家其自快私意如此又謂栁宗元言愈作此碑如時習小生作㡌子頭以紃綴其文且不若仰父俛子以此為上下之分宗元嘗推愈過楊雄不冝有此語皆禹錫妄也廣川書跋
  平盧節度薛平紀績碑
  栢元封撰八分書長慶三年三月金石録
  邠國公梁守謙功徳碑
  楊承和撰并書陸邳篆額長慶二年京兆金石録
  右唐邠國公功徳銘右神䇿軍䕶軍中尉楊承和撰并書邠國公者内侍梁守謙也攷之唐史宦者守謙無傳惟憲宗十五年書帝暴崩於太極殿中尉梁守謙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殺吐突承瓘及灃王惲而韓文公平淮西碑亦載守謙在帝左右嘗命之徃撫蔡師夫守謙以一宦者而爵至上公此可見憲宗之信任小人冝其晚節不終卒死宦者之手然則予之録此盖將為天下後世之戒而非徒取其文字也金薤琳瑯此宦者梁守謙造經於興唐寺而䕶軍中尉楊承和為銘之書之者也書全法歐陽蘭臺方整老勁所不及者結搆小疎耳但頌宦者功徳乃謂淮蔡之功十居其七將令裴李諸公何處生活石墨鐫華
  仇士良紀功碑
  武宗初車駕幸昆明池賜仇士良紀功碑詔右僕射李程為其文舊唐書本紀
  張仲武盧龍紀功碑
  張仲武為幽州大都督始回鶻常有酋長監奚契丹以督嵗貢因詗刺中國張仲武使禆將石公緒等厚結二部執諜者八百餘人殺之名王貴種相繼降捕㡬千人仲武表請立石以紀聖功帝詔李徳𥙿為銘掲碑盧龍以告後世唐書本傳
  韋丹功徳碑
  宣宗讀元和實録見韋丹政事卓然他日與宰相語元和時治民孰第一周墀對臣嘗守江西韋丹有大功徳被八州歿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詔觀察使紇干泉上丹功狀命刻功於碑唐書本傳
  滅黄巢紀功碑
  景福二年天下金石志
  朱全忠迎鑾紀功碑
  天祐二年七月賜朱全忠迎鑾紀功碑文立於都内舊唐書本紀
  唐碑徳政
  廮陶縣令李明府清徳頌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元年金石録
  宗城令薛寳徳政碑
  永徽二年北京金石略
  糓州刺史裴君清徳頌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五年金石録
  裴君名律師碑篆書題額云大唐糓州刺史裴公徳政碑按隋書義寧二年以新安縣置新安郡唐武徳元年曰糓州貞觀元年徙糓州治澠池六年徙治福昌顯慶二年州廢以福昌永寧長水屬洛州復齋碑録
  黔南節度使趙國珍徳政碑
  上元二年輿地碑目
  蒲州刺史李公徳政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乾封元年九月金石録
  相州刺史許圉徳政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乾封二年金石録
  於潛縣令丁明府徳政頌碑
  殷亮撰并書公名君表字元章麟徳二年三月立諸道石刻録
  齊州刺史薛寳積清徳頌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總章二年八月金石録
  歴城令劉文恪清徳頌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總章二年金石録
  臨汾縣令于府君徳政碑
  謝祐撰栁洋正書咸亨四年十月金石録
  任城令元府君清徳頌碑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調露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獨孤府君徳政碑
  硤石尉孟休撰桃林主簿盧元珪書碑今缺府君名不可見其字曰思思下又缺一字河南洛陽人給事中元愷之子為陜州桃林令入為水部員外郎桃林人立此碑以頌徳據唐書表元愷二子曰思莊思行而亦不著名此不知其為誰也碑以調露二年集古録目
  元府君徳政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府君名思哲字知仁河南洛陽人以絳郡夏縣令卒於官縣人右監門校尉隂神義等為立碑以頌徳以調露二年立在夏縣集古録目
  恒州刺史陶雲徳政碑
  張義咸撰行書無姓名永淳三年金石録
  申州録事張義感撰雲字大舉河南伊闕人也髙宗時為恒州刺史碑以永淳三年立予為河北轉運使至真定府見碑仆在府門外半埋地中命工掘出立於廡下字為行書筆跡遒麗而不著書者姓名惜哉集古録
  洛州刺史賈公清徳頌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髙宗時立年月殘缺金石録右唐洛州刺史賈公清徳頌按唐史循吏傳賈敦頥敦實相繼為洛州刺史有惠愛郡人皆為刻石號棠棣碑今敦實之碑亡矣此碑載初除洛州制書有云三川之境是稱都㑹六條之寄尤屬時英蒲州刺史賈敦頥體業强正識用優敏盖其名乃敦頥也又武后實録敦實傳中亦作敦頥以此知唐史傳冩之誤又按法書要録此碑王知敬書以知敬所書他石刻較之字畫不類未知果知敬書否也金石録
  武强縣令梁君徳政碑
  撰人名缺劉𤣥明正書垂拱元年四月金石録
  介休令張君清徳碑
  李愿撰李敬八分書永昌元年九月金石録
  醴泉縣令張仁藴徳政碑
  齊處仲撰顔真卿正書長壽三年四月金石録
  右唐醴泉縣令張仁藴徳政碑長壽三年立醴泉尉顔真卿書按魯公雖嘗為此官然在開元間而魯公以貞元元年為李希烈所害年七十六上距長壽三年實九十餘嵗是時猶未生也又筆法與魯公他書不類以此疑有姓名同者然碑武后時立而不用當時所製字或云碑雖建於長壽中至魯公為尉重書而刻之未可知也據新史紀傳魯公以貞元元年被害年七十六而舊史徳宗實録皆云歿于興元元年年七十七疑新史誤金石録
  渭南令李君清徳碑
  馬吉甫撰正書無姓名聖厯元年十月金石録
  直崇文館馬吉甫撰不著書人名氏李君名思古渤海蓨人為鴻州渭南令入拜右司員外郎縣人為立清徳碑以聖厯元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鴻州渭南縣令李君清徳碑馬吉甫撰按唐書則天天授二年析雍州之渭南慶山置鴻門縣遂以慶山鴻門渭南髙陵櫟陽置鴻州大足二年廢集古録
  栢仁令鄭君紀徳碑
  李義仲撰正書無姓名聖厯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福昌縣令張君清徳頌碑
  薛稷撰并正書大足元年九月金石録
  鳳閣舍人薛稷撰不著書人名字考其字畫疑亦稷所書也張君漢相蒼之二十九世孫武后時自福昌令徙為洛陽令而福昌人為之立此碑張君名及立石年月皆剥缺不可辨集古録目
  韋景駿頌徳碑
  神龍中韋景駿為肥鄉令時河北饑景駿躬撫合境村閭必通贍恤貧弱獨免流離及去任人吏立碑頌徳舊唐書本傳
  葉縣令宋君遺愛頌碑
  吴師道撰正書無姓名神龍三年五月金石録
  句容令岑公徳政碑
  張景毓撰釋翹徴正書景龍二年二月金石録
  右岑君徳政碑乃唐雍州録事參軍張景毓字燭㣲撰按碑岑君名禎字徳茂南陽人也祖文本父景倩解褐為參軍又為蒲州司戸參軍又調補衢州司倉參軍乃擢授潤州句容縣令是碑因其去而立也碑今在縣治二門外今年秋予以試事赴句容既失意日夕游衍崇明寺託居民搨數碑以還栁汧江君指示此及寺中仆地石幢云是李北海所書又檢書史㑹要以示句容隱士若江君者可謂難得矣是日出少時與祝京兆往復詩藁及宋刻句容縣志自言逺祖江賓王與朱文公同年家有當時試録在鄉中不及取后予廹試事歸昨始寄至因得摩挲墨本恍憶徃事故記之云嘉靖戊午十月廿一日記蒼潤軒碑跋
  新興縣令光燕客清徳碑
  閻朝隱撰王麟行書景龍二年戊申九月建復齋碑録
  揚州長史姚崇紀徳碑
  中宗時姚崇為揚州長史政條簡肅人為紀徳於碑舊唐書本傳
  永昌令韋抗遺惠碑
  景雲初韋抗為永昌令不務威刑政令肅一都輦繁劇寛猛得中遷右臺御史中丞吏人立碑通衢紀其遺惠舊唐書本傳
  洛州長史盧公善政頌碑
  撰人姓名殘缺蘇説八分書景雲二年金石録
  裴觀徳政碑
  賈昇撰僧湛然分書開元八年立在峴山復齋碑録
  兖州刺史韋府君遺愛頌碑
  狄光嗣撰張庭珪正書開元九年十一月金石録
  刺史靳恒遺愛頌碑并碑隂
  張九齡撰髙慈正書開元十一年立碑隂述羣官陪靳使君登峴山紀文復齊碑録
  真定令栁君紀徳碑
  裴抗撰并八分書開元十二年金石録
  下博令許君徳政頌碑
  王懐惠撰馮靈仙正書開元十六年正月金石録
  武臨令慕容公徳政碑
  正書書撰人姓名殘缺開元十六年四月金石録
  堂陽令元府君徳政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十七年正月金石録
  膠水令徐公徳政碑
  封利建撰序杜暐銘正書姓名殘缺開元十九年正月金石録
  京兆尹張公徳政碑
  孟匡朝撰史惟則八分書開元二十一年金石録
  華州刺史楊公遺愛頌碑
  王暐撰史惟則八分書開元二十三年金石録
  碑隂 史惟則八分書仝上
  元氏令龎公清徳頌碑
  邵混之撰蔡有鄰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八月金石録
  蒲州刺史裴寛徳政碑
  趙良器撰韓擇木分書開元二十四年訪碑録
  館陶令徐公遺愛碑
  張孚撰宋瑗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十月金石録館陶令徐㲄徳政碑朱瑶分書北京金石略
  真定令杜府君遺愛頌碑
  李琚撰并八分書開元二十五年金石録
  濟源令李造遺愛碑
  梁涉撰徐浩正書開元二十六年十一月金石録中書舍人梁陟撰監察御史集賢院修撰徐浩書李公名造唐之宗室自濟源令入為 此頌濟源令碑以開元二十六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重脩李造遺愛碑記
  髙從規撰髙從彦正書貞元二十一年立附金石録
  李適之清徳頌碑
  蕭誠行書開元二十七年三月金石録
  前刺史李適之徳政頌蕭誠書唐州金石略
  李適之碑隂記
  張嘉貞撰行書無姓名一作吕岩説撰璀正書開元二十七年三月附
  薛僅善政頌
  徐季錫文崔黄中行書開元二十七年金石録
  李涓徳政碑
  河中猗氏縣丞炅撰吏部常選張休書絳州夏縣令李㳙之徳政碑也㳙字   人碑以開元二十七年立在夏縣集古録目
  易州刺史田仁琬徳政碑
  徐安貞撰蘇靈芝行書開元二十八年十月金石録中書侍郎集賢院學士徐安貞撰蘇靈芝書琬字正勤自易州刺史遷為安西都䕶此易州人所立徳政碑也以開元二十八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此蘇靈芝書靈芝武功人生開元天寳間書與胡霈然齊名霈然書評者謂其格力不楊今霈然書不可見見此碑可以得其概矣大都源出聖教而肥媚為多尚不及王縉書王清源公碑而宣和譜擬之季海伯施季海不足論但恐伯施於地下笑人石墨鐫華
  太谷令安庭堅美政頌碑
  撰人姓名殘缺房璘妻髙氏書開元二十九年三月金石録
  開元二十九年安公美政頌房璘妻髙氏書安公者名庭堅其事蹟匪奇而文辭亦匪佳作惟其筆畫遒麗不類婦人所書余所集録亦已博矣而婦人之筆著於金石者髙氏一人而已然余嘗與蔡君謨論書以謂書之盛莫盛於唐書之廢莫甚於今余之所録如于頔髙駢下至陳遊瓌輩等書皆有唐之武夫悍將暨楷書手輩字皆可愛今文儒之盛其書法屈指可數者無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為爾唐人書見於今而名不知於當時者如張師邱繆師愈之類盖又不可勝數也非余録之則將遂冺然於後世矣余於集古不為無益也夫集古録
  扶溝令馬光淑徳政頌碑
  崔顥撰八分書姓名殘缺開元二十九年八月金石録
  掖縣令趙公徳政頌碑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十九年八月金石録
  長安令韋堅徳政碑
  梁涉撰吕向行書天寳元年京兆金石録
  襄陽令厙狄履温徳政碑
  周擇從撰蕭頌行書天寳三年正月金石録
  襄陽令河南庫狄君遺愛頌天寳中周擇從撰蕭誠書石已中斷僅存其半云名履温峙之後按北史厙狄峙傳其先遼東人叚匹磾之苗裔以避難變姓厙狄集古後録
  西河太守杜公遺愛碑
  書撰人姓名殘闕天寳五年金石録
  濟源令唐公遺愛碑
  平列撰徐浩行書天寳七年二月金石録
  尉氏令李良清徳碑
  天寳五載在東京金石略
  在尉氏縣衙公門外天寳五載立寳刻叢編
  魏郡太守苗晉卿徳政碑
  王維撰天寳七載立訪碑録
  濟源令房琯遺愛頌碑
  監察御史平冽撰河陽縣令徐浩書房公名琯清河人嘗為濟源令冽作頌時琯為給事中碑以天寳七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任邱令王公清徳碑
  傅衡之文崔倚正書天寳八年九月金石録
  西河太守劉寧徳政碑
  孫宰撰鄔彤行書天寳九年金石録
  淮隂太守趙悦遺愛碑
  張楚金撰行書無姓名天寳十四年金石録
  壽張令劉公仁政碑
  無撰人姓名周良弼八分書天寳十五年金石録
  襄陽令盧君徳政碑
  閻寛文史惟則八分書天寳中立金石録
  太子正字閻寛撰伊闕縣尉集賢院待制史惟則八分書盧僎字子誠范陽人為襄陽令此盖去思碑也碑字多殘缺不見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襄陽牧獨孤册遺愛頌碑
  李邕撰蕭誠行書天寳中立
  唐江夏太守李邕撰蘭陵蕭誠書府君名册字伯謀河南人嘗為襄州刺史此碑襄人所立也石為四面其兩面剥缺不可讀不知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誠書世多有而此尤佳碑在峴山亭下余自夷陵徙乾徳令嘗登峴山讀此碑碑為四面而一面字完今人家所傳祗有一面而余所得有二面故其一面頗有訛缺也府君諱册字伯謀河南人也其文不完故不見其終始集古録
  靈寳縣令裴遂遺愛頌碑
  賈庭瑤序王諲銘史惟則八分書天寳中立諸道石刻録
  劔南節度崔圓遺愛碑
  天寳末𤣥宗幸蜀劔南節度崔圓増修城池建置館宇儲備什器及乗輿至殿宇牙帳咸如宿設𤣥宗甚嗟賞之肅宗即位𤣥宗命圓與房琯韋見素並赴肅宗行在所𤣥宗親製遺愛碑於蜀以寵之舊唐書本傳
  烏程令韋君徳政碑
  沈務本撰沈仲昌正書至徳二年二月金石録
  任城尉韋公惠愛碑
  苗藏緒撰正書無姓名乾元二年五月金石録
  鳳翔李梁公遺愛碑
  房琯撰韓擇木八分書廣徳元年五月碑在鳳翔府今在長安金石録
  渭南令路公遺愛表
  蘇源明撰行書上元二年金石録
  考功郎中知制誥蘇源明撰不著書人名氏嗣恭字嗣恭平陽人初名劒客開元中歴數縣令皆有能名明皇以為可嗣漢魯恭故賜此名復歴渭南令官至朔方留後上元二年渭南為立此碑在渭南集古録目
  餘杭令陳允昇徳政碑
  李紓撰上元二年立在本縣内訪碑録
  淮南節度使崔圓頌徳碑
  李華撰張從申正書大厯二年正月金石録
  絳州刺史李公徳政碑
  崔巨撰劉鈞八分書大厯二年二月金石録
  邠寧馬璘徳政碑
  韓雲卿撰張少悌行書大厯三年四月金石録
  龔邱令庾公徳政碑
  李陽氷撰并篆書大厯五年九月金石録
  欒城令劉沔遺愛碑
  在本縣鄭汲撰趙舍書大厯五年訪碑録
  髙陵令李峴遺愛頌
  蘇端撰張潭行書大厯六年七月金石録
  右唐李峴遺愛頌峴嘗任髙陵縣令後為宰相以歿歿後縣令蘇端刻此頌焉碑云曽祖恪封吴王祖琨嗣吴王父禕信安郡王元和姓纂所載亦同而唐書列傳以為恪之孫誤矣金石録
  明州刺史裴儆紀徳碑
  越州刺史浙江東道節度副使王密撰集賢院學士李陽氷篆裴公名儆代宗時為明州刺史嵗滿罷去州人為之立碑不著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王密撰李陽氷篆并古文額大厯八年立復齋碑録裴公儆為明州刺史密代之為作此文其文云皇唐御神器一百四十二年天下大康海隅小冦結亂甌越因言明州當出兵之衝民物殘弊儆撫綏有惠愛而人思之爾按唐自戊寅武徳元年受命至己亥乾元二年乃一百四十二年是時肅宗新起靈武上皇自蜀初還史思明僭號於河北是嵗洛陽汝鄭等州皆䧟於賊不得云天下大康而海隅小冦也考於史傳又不見其事惟台州賊袁晁攻䧟浙東諸郡乃寳應元年當云一百四十五年又據密代儆為明州刺史至大歴十四年移湖州則儆密相繼為刺史宜在代宗時然密當時人推次唐年不應有失余友王回深父曰唐自武徳至大歴八年實一百五十六年中間除則天稱周十四年則正得一百四十二年是時天下初定文人著辭以為大康理亦可通是嵗廣州哥舒晃作亂海隅小冦豈謂此歟余以謂哥舒晃之亂唐命江西路嗣恭討平之不當自明州出兵深父曰然兵家出奇明州海道去廣不逺亦或然也故并著之集古録
  汝州刺史李深遺愛碑
  撰人名缺韓秀弼八分書大厯十二年三月金石録
  壽州刺史張鎰去思頌
  趙旦撰王湍八分書大厯十四年十二月金石録
  宣歙觀察使薛邕去思碑
  崔巨撰裴華分書并篆額大厯十四年八月建復齋碑録金石略作裴章分書墨池編作裴律
  元結徳政碑
  大厯中立在容州諸道石刻録
  明州刺史王公徳政碑
  李舟撰顔真卿書李陽氷篆建中元年十月金石録浙東觀察判官李舟撰太子少師顔真卿書國子監丞李陽氷篆額王公名密徳宗初自明州移為湖州刺史州人潘瀾阮津等請立遺愛碑以建中二年十月立并勅書同刻勑徐浩所書也集古録目
  太師於書天得也嘗學折釵股謂得古人書法隱處余見此碑特盡之矣故為世絶藝觀太師名徳偉然為天下第一忠義之發本於天性今人不得盡知惟書法入石流傳於後故世無賢不肖皆得知之盖以公為善書人也今書藝所學皆深墨重筆如指畫木印狀皆謂能學公之書矣昔夫子能拓闗而不以力聞盖以慎其所習也公於書自喜常患後世不傳則其䧟流俗中亦自取其累也廣川書跋
  夏縣令韋公遺愛頌
  鄭士林撰胡証八分書貞元二年八月金石録
  韋奥遺愛頌監察御史鄭士林撰前進士胡証八分書奥字又𤣥京兆杜陵人嘗為夏縣令此碑夏縣人所立以貞元二年八月刻在夏縣集古録目
  澤潞李抱真徳政碑
  董晉撰班宏書貞元九年金石録
  澄城令鄭君徳政碑
  陳京撰鄭雲逵行書貞元十四年正月金石録
  今在本縣文多剥泐但云公字叔敖鄭州滎陽人而不得其名金石文字記
  同州刺史崔淙遺愛碑
  楊慿撰韋縱正書貞元十七年金石録
  盧州刺史羅公徳政碑
  楊慿撰徐璠正書并篆貞元十八年十月金石録
  東陽令戴叔倫去思頌
  陸長源撰李秋實八分書興元二年五月建在本縣學復齋碑録 金石略云蕭誠書
  虞城令李公去思頌
  李白撰王遹篆書元和四年六月金石録
  唐世以書自名者多而小篆之學不數家自陽氷獨擅後無繼者其前惟有碧落碑而不見名氏遹開元天寳時人在陽氷前而相去不逺亦工八分然當時不甚知名雖字畫不為工而一時未有及者所書篆字惟有此爾世亦罕傳余以集録求之勤且博僅得此爾今世以小篆名家如邵不疑楊南仲章友直問之皆云未嘗見也集古録
  右唐虞城令李公去思碑李白撰王遹書碑側題云元和四年六月重篆盖遹不與白同時此碑後來追建爾歐陽公集古録云遹在陽氷前者誤也金石録
  魏博節度田緒遺愛碑
  裴垍撰張𢎞靖正書元和六年四月金石録
  右唐魏博田緒遺愛碑裴垍撰張𢎞靖書政和中與栁公權所書何進滔徳政碑俱為大名尹所毁金石録
  襄州樊成公遺愛碑
  李絳撰鄭餘慶正書元和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中書舍人平章事李絳撰太子少保鄭餘慶書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袁滋篆額滋以憲宗時鎮山南言故貞元中節度使樊澤在州有善政請立遺愛碑絳奉勅撰澤字安時南陽人後終於荆南節度諡曰成碑以元和八年十二月立集古録目
  碑云相國賈公時鎮漢南以公為行軍司馬明年召賈公公代其鎮賈公者賈耽也初耽以徳宗在梁使澤奏事俄有急詔以澤代耽大將張獻甫曰天子播越行軍以公命問行在及反利公土地可謂事人不忠矣軍中不平請為公殺之耽曰是何謂也朝廷有命即為帥矣碑稱詔書始下而人情悦毁譽之不可以為信如此集古後録
  宗城令衛知全徳政碑
  在本縣長慶二年訪碑録
  激州刺史髙公徳政碑
  王起撰裴潾書長慶中立金石録
  右溵州刺史髙公徳政碑王起撰按唐書地里志元和十二年以郾城上蔡西平遂平四縣置溵州長慶元年州廢今碑後題長慶而其下殘缺當為元年盖是年州遂廢矣髙公者名承簡崇文之子為裴度牙將後至汾州節度唐史有傳仝上
  楊元卿徳政碑
  穆宗時楊元卿為涇原渭節度觀察等使奏置屯田五千頃每屯築牆髙數仭鍵閉牢密卒然冦至盡可保守六年涇人論奏為立徳政碑舊唐書本傳
  義成李徳𥙿徳政碑
  賈餗撰歸融八分書大和六年八月金石録
  義成軍節度李聽徳政碑
  宋申錫奉勅撰待詔侯丕奉勅正書大和三年八月建復齋碑録
  殷侑徳政碑
  太和四年殷侑為滄齊觀察使勸課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請立徳政碑舊唐書本傳
  魏博節度何進滔徳政碑
  栁公權撰并正書開成五年五月金石録
  何進滔徳政碑唐翰林學士承㫖兼侍書栁公權撰并書進滔唐書有傳開成五年立其髙數丈制度甚閎偉在今河北都轉運使公廨園中集古録
  右唐何進滔徳政碑進滔事迹固無足取而栁公權書法為世模楷此碑尤為雄偉政和中大名尹建言磨去舊文别刋新製好古者為之歎惜也金石録翰林學士承㫖兼侍書工部侍郎栁公權撰并書翰林待詔梁王府司馬唐𤣥度篆額進滔文宗時為魏博節度使文宗詔公權為撰徳政碑以開成五年正月立有碑樓尚存集古録目
  徐商徳政碑
  李隲撰李曉𨽻書并篆額咸通六年十二月建復齋碑録東海徐公徳政頌李隲撰咸通六年在峴山輿地碑目
  王重榮徳政碑
  中和四年歸仁澤撰唐彦謙書碑帖考
  王重榮徳政碑歸仁澤撰唐彦謙書重榮當唐之末再逐其帥遂據河中雖破黄巢平朱玫之叛有功於一時而阻兵召亂為唐患者多矣碑文辭非工而事實無可采所以録者俾世知求名莫如自修善譽不能掩惡也考重榮之碑豈不欲垂美名於千載而其惡終暴於後世者毁譽善惡不可誣故也彦謙以詩知名而詩鄙俚字不甚工皆非予所取也集古録
  恩賜瑯琊郡王徳政碑
  乾寧三年王兢撰輿地碑目
  王審知徳政碑
  天祐二年閏十二月福建百姓僧道詣闕為節度使王審知請立徳政碑從之舊唐書本紀
  
  賈烋清徳碑
  詳正學士張顯思撰正書無姓名萬嵗通天二年九月建復齋碑録
  三原令乙速孤令從清政頌
  梁陟撰陳載正書開元二十六年四月建復齋碑録
  房琯碑隂記
  石洪撰兵部郎中鄭權書房琯有遺愛碑在濟源元和六年琯從祖子式以河南尹奉詔祠濟源洪等刻此記於碑隂集古録目
  石洪文字罕見於後世故特録之集古録
  有録無説及無建立年月書撰姓名者
  柘城令李公徳政碑 封利建撰魏崇行書金石録徐州刺史封公徳政碑 李迥秀撰李思惲行書金石録邠寧節度髙霞寓徳政碑 韋處厚撰王良容書諸道石刻録
  裴行機徳政碑 在髙苑縣諸道石刻録
  髙苑令袁仁徳政碑 碑缺不見立石年月在本縣訪碑録
  宗城令王紹業去思碑 永淳二年訪碑録
  莘縣令杜伸智徳政碑 在本縣訪碑録
  武强令王公徳政碑 在本縣訪碑録
  餘杭令劉允恭徳政碑 在本縣内訪碑録
  偃師縣令崔府君徳政碑 薛稷書西京已下俱金石略襄州牧衛府君遺愛頌 蕭誠書襄州
  鎮國節度楊公遺愛頌 史惟則八分書華州
  考城令王列徳政碑 東京
  長垣令鄭諲清徳頌 東京 訪碑録云在本縣衙門内
  鳳翔節度使李昌言徳政碑 李郜書鳳翔府
  鳳翔節度使孫志直紀徳碑 劉孺之書鳳翔府靈寳縣令李良弼徳政頌 陜府
  楊正公徳政碑 華州
  朝散大夫王公徳政碑 絳州
  龍門縣令王公善徳政碑 絳州
  萬年縣令裴公徳政碑 絳州
  絳州刺史郇國公韋陟遺愛碑 蘇嬰分書
  沂州刺史徐孝徳清徳碑 沂州
  淮南觀察使崔公頌徳碑 廬州
  光州刺史郭道瑜徳政碑已上十六碑俱見金石略其已見者不録
  奉先縣令李渭遺愛頌 王禹八分書墨池編
  夏縣宰徳政頌 張休倩書墨池編
  赫連子悦清徳頌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二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三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四十九
  唐碑墓誌
  司空竇抗墓誌
  歐陽詢撰并八分書武徳五年三月金石録
  右唐竇抗墓誌歐陽詢撰并書其所歴官新舊史所書頗多闕畧盖抗在隋自岐州刺史遷冀州又遷定州又為遼東道行軍總管改朔州道遂授持節幽易燕檀四州諸軍事幽州總管幽州刺史而史直云自岐州轉幽州總管其歸唐為𢎞化道安撫大使遷光禄大夫又為左武候大將軍時以本官領同州刺史史皆不載其卒史言諡密而誌作容新史言贈司徒而誌作司空舊史亦為司空與誌合金石録
  劉亮墓誌
  正書無姓名武徳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鄭孝王亮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元年金石録
  正書細字無書撰姓名開皇元年薨唐贈鄭王子淮安王神通以貞觀二年七月改𦵏於萬年縣復齋碑録
  右僕射温彦博墓誌
  無書撰人姓名世傳歐陽詢書貞觀十一年十月金石録
  少府監梁璡墓誌
  貞觀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合𦵏夫人元氏萬年少陵景原復齋碑録
  樂陵縣令長孫迥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七年九月金石録
  殷元嗣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二十一年六月金石録
  太府卿李襲譽墓誌
  正書書撰人姓名殘缺貞觀二十三年三月金石録右唐李襲譽墓誌唐史列傳襲譽官閥甚略據墓誌云武徳初拜太僕卿出為潞州總管尋徴拜太府卿而傳言髙祖定長安授太府少卿者盖傳誤傳言襲譽坐私憾杖殺番末丞劉武嘗廢為民流泉州而墓誌不載疑諱之也金石録
  冝州别駕楊旻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定州刺史張萬福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五年四月金石録
  右衛將軍豆盧承基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六年二月金石録
  潤州刺史竇志寂墓誌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元年三月金石録
  乞伏士幹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三年五月金石録
  隋辛紊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武安郡司馬劉仁㑹墓誌
  顯慶三年京兆金石録
  李汪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龍朔元年十一月金石録
  司農少卿竇遜墓誌
  賀遂亮撰龍朔二年京兆金石録
  騎都尉李文墓誌銘
  麟徳元年二月今在同州金石文字記
  𢎞文館學士顧君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乾封二年二月金石録
  右唐顧君墓誌已殘缺亡其前一叚以事攷之盖顧𦙍也𦙍髙宗朝為𢎞文館學士司文郎中卒名姓附見唐書令狐徳棻傳其子琮仕武后為宰相今此誌但云第六子珫等而無琮豈當時官未顯故不載歟金石録
  髙匡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氏匡字才仁滄州渤海人碑以乾封二年立本朝嘉祐中永年令石起得之於洺州乾明僧舍集古録目
  張士相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咸亨四年二月金石録
  善化府折衝張君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隆二年二月金石録
  奉化郎岑子輿墓誌
  弟羲撰正書無姓名垂拱三年十月金石録
  右唐岑子輿墓誌云君諱子輿字安道南陽棘陽人也曽祖之象祖文本父曼倩按元和姓纂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曼倩四子獻羲仲翔仲禮而無子輿今墓誌云次弟獻前太子典饍郎次弟羲前成均主簿而無仲翔仲禮墓誌既云獻羲等則不載仲翔仲禮容有之惟子輿乃曼倩長子姓纂與世系表當書而闕者何也金石録
  懐州司兵參軍魏載墓誌
  湖州司倉髙嶠撰不著書人名氏載鉅鹿曲陽人魏文正公之孫叔玉之子官至懐州司兵參軍坐事流死嶺南碑以垂拱四年集古録目
  魏載墓誌銘其序云祖徴諡曰文正父叔玉光禄卿載以𢎞文生對䇿居甲授太常寺奉禮郎以疾謝職尋調懐州司兵參軍屬維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詭道不戢自焚譴及宗姻旋加此累以垂拱三年終於嶺外春秋三十有二所謂維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詭道者乃徐敬業起兵於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誅武后不克也時敬業以前𥂕厔尉魏知温為軍師所謂譴及宗姻者疑敬業敗載坐思温竄死嶺南耳今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鄭公諸房都無思温及載而叔玉但著一子膺為秘書丞豈載以官卑貶死無後而歿不見耶載死不幸而家譜不録史官不書非事載斯誌而誌録於余其遂冺沒於無聞乎集古録
  宣州涇縣令竇孝禮墓誌
  天授三年正月六日立復齋碑録
  密州司馬康遂城墓誌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長壽三年金石録
  行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君諱遂城字筠㑹稽山隂人仕至密州司馬長壽二年四月二十日卒以三年三月二十四日與夫人栁氏同歸窆於籬渚山之舊瑩寶刻叢編
  雅州名山令李文義墓誌
  顔令伯撰孫謩正書長壽三年京兆金石録
  邠州三水丞梁師敬墓誌
  薛曜撰暢整書証聖二年京兆金石録
  冬官尚書李冲𤣥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證聖元年五月金石録
  南宫昌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萬嵗通天元年金石録
  珍州榮徳縣丞梁師亮墓誌
  正書萬嵗通天二年三月今在西安府百塔寺金石文字記
  崔敬嗣墓誌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長安三年十月金石録
  右周崔敬嗣墓誌云祖咸考表而元和姓纂以咸為諴表為儀表又新唐書崔光逺傳中宗在房州官吏多不為禮光逺祖敬嗣為刺史獨盡誠推奉帝徳之及反正有與敬嗣同姓名者每擬官帝輒超拜後召見悟非是訪敬嗣已死即授其子汪五品官汪生光逺今以墓誌考之敬嗣武后時實為房州刺史然墓誌載敬嗣長子悦次子恊而無名汪者而姓纂亦云悦生光逺然則以悦為汪盖史誤也敬嗣卒于證聖元年中宗反正其歿已久屢遷他人官而不悟可謂昏矣金石録
  竇將軍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氏將軍河南人唐太穆皇后之族官至右屯衛將軍碑以神龍二年立今其文字缺滅將軍之名字皆不可見矣集古録目
  兵部侍郎崔兢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神龍三年五月金石録
  右唐崔兢墓誌云公諱兢字明慎祖敦禮父守業按舊唐書敦禮列傳云孫貞慎神龍初為兵部侍郎元和姓纂新史宰相世系表所書亦同今以墓誌攷之其家世及名位皆合惟不著其名而以明為貞者皆唐史及姓纂之闕誤也金石録
  國子祭酒武承規墓誌
  蘇頲撰顔叔堅正書景龍三年八月金石録
  右唐武承規墓誌蘇頲撰顔魯公家廟碑載魯公之父名惟貞字叔堅嘗為太子文學今此誌題太子文學顔叔堅書豈非以字行乎家廟碑又稱叔堅受筆法於舅殷仲容氏特以草𨽻擅名云金石録
  騎都尉劉君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景龍三年十月金石録
  長安縣丞蕭思亮墓誌
  顧惟貞撰正書景雲二年金石文字記
  𤣥通居士張萬迪墓誌
  崔湜撰正書無姓名太極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琅琊王冲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六年正月金石録
  右唐琅琊王冲墓誌冲越王貞子也中宗遷房陵貞與冲謀反正舉兵未㡬父子皆敗開元六年始詔陪𦵏昭陵武后革命毒流海内而唐之宗室被禍尤甚冲父子特畏誅翦故舉兵耳非有他謀也倉卒無援卒就夷滅哀哉金石録
  髙士楊府君墓誌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八年九月金石録
  侍御史王瑜墓誌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九年十月金石録
  鎮軍將軍吴文墓誌
  開元九年興福寺僧大雅集王右軍書明萬歴末浚西安城濠得之俗謂之半截碑其文有曰夫人李氏圓姿替月潤臉呈花唐人冩狀婦容云爾猶有碩人詩意今人以為嫌不肯作此語矣金石文字記
  瀘州刺史康元辨墓誌
  王羨門撰子晉書開元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合州刺史上官濟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十五年正月金石録
  濟源令蕭公墓誌
  權澂撰正書無姓名開元十五年二月金石録
  秘書監王詢墓誌
  韓休撰馬極書開元十六年京兆金石録
  薛王府典軍李無慮墓誌
  賈彦璿撰正書無姓名開元十七年正月金石録
  宣義郎王巳墓誌
  張九齡撰崔庭玉行書開元二十一年京兆金石録
  相州刺史侯莫陳涉墓誌
  鄭同昇撰盧自勸正書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金石録
  穎王府司馬蕭擢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十四年十月金石録
  江州刺史戴希謙墓誌
  從子休璇撰次子崿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又十一月金石録
  忠武將軍王暕墓誌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十七年十月
  太原尹王氷墓誌
  崔宗之撰并行書開元二十七年十月金石録
  將軍慕容嘉朂墓誌
  馮𭹰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二十八年二月金石録
  嘉州刺史髙君墓誌
  貟半千撰子謙書開元中刻京兆金石録
  左武衛大將軍杜元恭墓誌
  姪昆吾撰天寳五年京兆金石録
  青城縣令曹琳墓誌
  張漸撰陳續正書天寳六年京兆金石録
  棣王墓誌
  王齊同撰韓擇木八分書天寳十年二月金石録
  京兆尹王鉷墓誌
  常衮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寳十年京兆金石録
  處子瑗墓誌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天寳十一年十一月金石録
  廬江郡司馬劉踐言墓誌
  許益撰韓之行書天寳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總管道國公周法明墓誌
  至徳中在黄州金石略
  沈府君墓誌
  乾元元年韋卓撰并書輿地碑目
  贈鴻臚卿魯仲瑜墓誌
  賴棐撰姚南仲行書乾元二年九月金石録
  鄭陳節度使彭元曜碑
  李潮撰并八分書乾元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元吾邱衍謂李陽氷即杜甫之甥名潮取海賦陽氷不冶之義為字既以字行乃别字少温楊用修嘗辨其非按陽氷趙郡人太白從叔其字少温見於宣和書譜與其名相應若名潮而以陽氷少温為字於義皆無取且陽氷工篆書潮工八分觀趙氏金石録載城隍神祠記忘歸䑓銘孔子廟記先塋碑三墳記等為李陽氷篆書而慧義寺彌勒像碑彭元曜墓誌為李潮書則其非一人明矣金石文字記
  宣州博士沈縉墓誌
  韋貞撰正書無名乾元二年十一月五日祔于東王山在武康縣復齋碑録
  處士沈元期墓誌
  正書無名乾元二年夫人吴興邱氏合𦵏祔於嘉興西五十七里車口村之舊里復齋碑録
  雍王友禇遂賢墓誌
  孟利貞撰上元三年京兆金石録
  贈中書侍郎蕭華墓誌
  盧光逺撰杜鴻漸正書寳應元年京兆金石録
  承天皇帝子新平王儼墓誌
  常衮撰永泰元年京兆金石録
  贈代州都督辛浩墓誌
  成朝秀撰韓秀實八分書大厯元年京兆金石録
  富平尉顔喬卿墓碣
  弟真卿撰并正書大厯四年四月金石録
  右唐顔喬卿碣在長安世頗罕傳或云其石今亡矣有朝士劉繹如者汶陽人家藏漢唐石刻四百卷以余集録缺此碣也輟以見贈宣和癸夘中秋在東萊重易裝褾因識之金石録
  左僕射裴冕墓誌
  程浩撰并正書大厯五年二月金石録 史惟則篆額復齋碑録
  贈太尉衛國文憲公杜鴻漸墓誌
  楊炎撰徐浩正書大厯五年京兆金石録
  𤣥宗子贈太傅信王珵墓誌
  常衮撰張少悌正書大厯九年京兆金石録
  梓州杜濟墓誌
  刑部尚書顔真卿撰字畫亦類真卿而不著名濟字應物京兆杜陵人官至梓州刺史碑以大厯十二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杜濟墓誌銘但云顔真卿撰而不云書然其筆法非魯公不能為也盖世頗以為非顔氏書更俟識者辨之集古録
  余觀此誌字畫奇偉决非他人可到歐陽公信小字麻姑壇記以為真蹟而尚疑此誌何哉金石録
  汝州刺史蕭淑墓誌
  裴郁撰吴通㣲行書大厯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右神武將軍史繼先墓誌
  徐浩撰并行書建中元年八月金石録
  右唐史繼先墓誌徐浩撰云公諱繼先字繼先夏后氏之苗裔殷時遷於北土曽祖牟雨可汗祖墨啜可汗諱瓌父墨特勒諱逾輪肇歸王化封右賢王又云繼先𤣥宗時為左金吾衛大將軍酒泉郡太守河西節度副使肅宗時初知神武軍賜姓史氏其後為右神武將軍封穎國公卒於建中元年按唐書突厥傳載墨啜子孫事甚畧粗可見者云命墨啜子左賢王墨特勒毗伽可汗其歸朝及繼先賜姓等事史皆無之又史云墨啜而墓誌作墨史云墨特勒為左賢而墓誌作右賢王皆當以墓誌為據元和姓纂紀史氏亦不載繼先名姓故詳録之以禆唐史及姓纂之闕漏云金石録
  給事中劉迥墓誌
  梁肅撰建中元年京兆金石録
  元魯山墓碣
  李華撰顔真卿正書李陽氷篆建中四年金石録監察御史李華撰太子太師顔真卿書集賢院學士李陽氷篆額魯山名徳秀字紫芝嘗為魯山令以建中四年集古録目
  康日知墓銘
  李紓撰李彞正書貞元五年十二月金石録
  穎州别駕王初墓誌
  河南主簿馬幼昌撰通王府諮議隂冬㬢書初字泰初新豐人官至穎州别駕碑以貞元八年集古録目
  蜀州録事㕘軍韋徴墓誌
  弟曽撰貞元九年訪碑録
  兵部郎中韋晊碑
  宇文邈撰正書無姓名貞元十一年二月金石録
  温州安固令王懐瓚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元十三年十一月甲申窆於郡城復齋碑録
  馬實墓誌
  歐陽詹撰正書無姓名貞元十四年金石録
  馬實墓誌銘唐歐陽詹撰并書其文辭不工而字法不俗故録之實之事無足紀也集古録
  詹之文為韓退之所稱遂傳於世然其不幸早死故其傳者不多刻石之文祇有此與福州佛記耳尤可惜也仝上
  張嶙府君墓誌
  韓勵躬撰正書無名氏貞元十四年十一月在建徳縣復齊碑録
  靳英希墓誌
  貞元十六年張遇撰并行書金石表
  贈太保裴郜墓誌
  辛秘書貞元十八年京兆金石録
  贈工部尚書李彚墓誌
  沈亞之撰南卓書貞元十八年立在華原京兆金石録
  黄州長史楊公墓誌
  孫招撰荀穎正書貞元十九年八月金石録
  大理司直贈太師蕭恪墓誌
  吕温撰貞元二十年京兆金石録
  鉅鹿時⿰墓誌銘
  貞元二十一年四月劉通明撰行書其文曰𦵏薊縣燕夏鄉海王村之南鄉近出之土中金石文字記
  處士李巖墓誌
  無書撰人姓名元和元年十二月在秀州復齊碑録
  代宗子僖王墓誌
  鄭徳𤣥撰孫藏器正書元和二年京兆金石録
  國子助教薛公達墓誌
  韓愈撰正書無姓名元和四年又三月金石録
  右唐薛公達墓誌韓退之撰以昌黎集本校之頗不同皆當以石本為是今畧舉數處集本云曽祖曰希莊父曰播而闕其祖石本乃云祖曰元揮果州流溪縣丞贈左散騎常侍集本云君執弓腰二矢挾一矢以興而石本作措一矢以興集本云遺言曰以公儀之子為已後而石本作公儀之子己巳後我盖其小字也如此類甚衆畧舉數處要知石刻可貴爾金石録
  同州刺史顔防墓誌
  胡証撰并書元和四年京兆金石録
  左僕射魏國元靖公賈耽墓誌
  權徳輿撰鄭餘慶書元和四年京兆金石録
  江西觀察使韋丹墓誌
  韓愈撰元和五年京兆金石録
  集賢校理昭應縣尉石洪墓誌
  韓愈撰元和六年京兆金石録
  開府儀同三司張庭芝墓誌
  邵居敬撰元和七年京兆金石録
  内侍李輔光墓誌
  元和十年崔元略撰門吏晉州司法㕘軍巨雅正書金石文字記
  巨雅正書清勁有聖教遺意𦵏在咸陽東北近涇萬歴中涇岸崩擁水不流三日乃得兹石其銘曰水竭原遷斯文乃傳適符其事可謂奇矣石墨鐫筆
  文稱門吏此輔光為河中監軍所除唐時士人而出於内侍之門者盖不少矣輔光少選入内而有夫人輔氏子四人金石文字記
  太府寺丞李泳墓誌
  令狐楚撰段 -- 𠭊 or 叚 ?企緯行書元和十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刺史栁宗元墓誌
  韓愈撰沈傳師正書元和十五年京兆金石録
  李干墓誌
  唐太學博士李干誌河南李仲㣲得其碑以傳然其文自見昌黎集中惟碑少見故仲㣲貴之其書李翺亦可藏也志曰字子漸集無此又以栁賁為泌與集本異者唐憲宗紀自作栁泌知李道古誌與此皆誤此誌甚罪干以丹砂受賁之術以死且以為世戒也又叙歸登食水銀火射竅節以出李虚中服硫黄致疽發於背李遜且死始知藥誤孟簡自以得不死藥二年卒盧垣溺出血肉李道古亦以栁泌藥死海上觀其説者自令聳懼震恐可終身守之且世亦知尊生矣其壽冝不死卒以得死雖甚暗庸不此為也或傳退之晚嵗頗嗜硫黄卒以此死白居易曰退之服硫黄一病竟不痊居易言可信也立論以戒世求世必信公乃自蹈於此何哉余意以氣血既耗不得如向之時方幸扶衰救疾以冀朝夕近功不知其患已如干也可以一歎哉廣川書跋
  孔戣墓誌
  孔戣墓誌稱戣平生節操有古人風使作者無愧詞亦使人知以銘誌為貴也攷廣徳王碑其叙亦備矣當戣為華州刺史秦江淮進海味道路擾人憲宗以其言忠詔除嶺南節度其治見於嶺表者韓愈盡道之獨不及華州事則誌不得而具者其序當然也嘗見隋煬帝時責貢四方而海錯出尤盡當時如鮸魚蝦子含肚鱸魚乾膾密擁劔桂蠧鯉腴動輒千品勞人殄物至江淮絶魚雖欲不亡其可得耶或曰使得其臣如戣輩在左右當無此患是不然諫幸江都如任建宗即日朝堂捰殺之矣然則人臣進諫亦㑹逢其時爾非憲宗之明其説果得行乎廣川書跋
  宫苑閑廏使駙馬都尉郭銛墓誌
  沈亞之撰沈傳師正書長慶二年京兆金石録
  相里友諒墓誌
  撰人名缺王𤣥弼正書長慶四年十一月金石録
  李祐墓誌
  庾敬休撰王无悔八分書大和三年十一月金石録右唐李祐墓誌庾敬休撰新唐書祐列傳云祐為夏綏銀節度使徙涇原討李同捷也改滄徳景節度累檢校尚書左僕射董仲質之貶未㡬轉太子少詹事𨽻武寧軍遷左神武將軍累擢左右神䇿行營劍南西川節度使後復云歴帥夏綏銀終右龍武統軍贈尚書右僕射其所書首尾顛倒今以墓誌考之祐以平蔡功超授左神武將軍從徐州李愬平李師道遷左金吾衛將軍帥綏銀夏遷戸部尚書兼左金吾衛大將軍遂為齊徳滄景等州節度使以卒其所歴官止此矣盖未嘗為少詹事帥涇原領劍南節度制也不知史何所據又誌云卒於滄景而傳言終龍武統軍誌云贈司徒而傳言贈僕射亦當以誌為是祐之為吴元濟將也據李愬傳言吴秀琳之降為愬䇿曰必破賊非李祐不可祐賊健將也守興橋柵其戰常易官軍愬候祐穫於野遣史用誠以壯騎三百俟其旁祐果輕出遂為所擒今誌乃言祐潛布欵誠於愬曰某以某日歸命其就執也願得傷一支以為解不然妻子之在賊城無遺類矣愬許之洎至唐州同執者十二人命斬於牙門外次至祐大呌謂愬曰公背初約耶今淮蔡未平不冝誅壯士愬乃釋之自取藥封其臂分衣服飲食與語終日即署為都知兵馬使二説不同未知孰是也金石録
  杜義墓誌
  沙門義述大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𦵏復齋碑録
  太尉王播墓誌
  牛僧孺撰栁公權正書大和四年四月金石録
  栁書名重天下當時大臣墓誌非其筆則人以子孫為不孝今世稱栁書小字必曰王播墓誌播以金錢附離致位宰相公權少其為人嘗對延英發其傾邪闗通狀矣而復為播書碑豈迫於内甥之情邪集古録
  將作監韋文恪墓誌
  庾敬休撰栁公權正書大和五年二月金石録
  殿中侍御史韋翃墓誌
  劉禹錫撰裴休正書大和五年金石録
  右唐韋翃墓誌劉禹錫撰世所傳禹錫文集無此誌盖禹錫集本四十卷今亡其十卷墓誌皆闕非獨此一篇也翃有子詢仕為湖南觀察使舊史有傳新史無之墓誌云翃父幼卿而傳作召卿墓誌云翃官終殿中侍御史而傳作侍御史皆非也金石録
  㳺擊將軍許給墓誌
  張漢夫撰并書大和六年京兆金石録
  散騎常侍張晉墓誌
  馮宿撰正書無名大和七年金石録
  沈傳師墓誌
  權璩撰姪克章正書大和九年金石録
  越州都督戸曹㕘軍齊君墓誌
  樂安蔣憬撰無書人姓名開成三年正月終四月窆於㑹稽玉笥山之南原復齋碑録
  涇州節度朱叔夜墓誌
  從姪景𤣥撰并正書開成四年京兆金石録
  内侍省郗士榮墓誌
  嚴厚本撰朱玘行書㑹昌三年京兆金石録
  户部郎中裴纘墓誌
  韋綜撰李景章正書并篆額㑹昌三年京兆金石録
  處士鍾離府君墓誌
  吴郡沈鄯正書㑹昌三年十二月立在餘杭復齋碑録
  蔚州刺史馬紓墓誌
  楊倞撰正書無姓名㑹昌四年七月金石録
  贈開府儀同三司田紹宗墓誌
  吕讓撰侯湘行書毛伯貞篆額大中元年京兆金石録
  宥州刺史李𢎞本墓誌
  杜秘撰張行周正書大中元年京兆金石録
  贈太尉牛僧孺墓誌
  杜牧撰栁公權書大中四年京兆金石録
  醉吟先生傳并墓誌
  傳白居易自撰碑李商隱撰譚邠正書大中五年四月金石録
  右唐醉吟先生傳并墓誌舊唐史云居易以大中元年卒年七十五而新史云卒於㑹昌六年年六十五今碑所書與新史合又舊史書居易拜官嵗月亦多差謬不合小失不足道故不録金石録
  刑部尚書庾承憲墓誌
  第四男道滋撰長男存讓書大中六年京兆金石録
  贈工部尚書韓泉墓誌
  姪鉶撰大中十年京兆金石録
  陸文正墓誌
  長男肱撰并正書大中十一年三月復齋碑録
  雅王府功曹殷繇墓誌
  弟紹業撰并正書繇字舜臣大中十三年十二月𦵏在冝興復齋碑録
  郭寧墓誌
  孫因餘撰能遂書大中中立復齋碑録
  平察㣲墓誌
  咸通三年八月窆於陶朱鄉赤山之崗諸道石刻録
  瑯琊王子琚墓誌
  李修撰陳郅行書咸通三年十一月立在上虞復齋碑録
  國子助教温庭筠墓誌
  弟庭皓撰咸通七年京兆金石録
  華中允墓誌
  碑石磨滅書撰人及中允名皆亡咸通八年集古録目
  兵部尚書王承業墓誌
  鄭言撰栁仲言正書咸通十年二月金石録
  雲麾將軍宋戎墓誌
  從孫程撰劉䖍古書咸通十年八月復齋碑録
  彭城劉府君墓誌
  楊珪撰咸通十年立在諸暨復齋碑録
  魏絪府君墓誌
  陳子藴撰正書無姓名咸通十一年十一月刻復齋碑録
  右司郎中裴墠墓誌
  姪質撰咸通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贈尚書右僕射曹汾墓誌
  李郁撰咸通十五年京兆金石録
  奉禮郎戴府君墓誌
  正書小字分書額懿宗時立在溧陽復齋碑録
  蔡州新蔡令蕭澤墓誌
  男璹行書中和元年京兆金石録
  侯官令魏公墓誌
  袁中和元年復齋碑録
  車府君墓誌
  天成軍都虞候淮南押衙車府君誌光啟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無書撰人姓名復齋碑録
  贈禮部尚書蕭廩墓誌
  鄭璘撰文徳元年復齋碑録
  浙東都團練董翃墓誌
  魯郡祝知㣲撰正書無姓名翊字正臣乾符四年終在山隂復齋碑録
  贈太尉中書令貞孝公蕭倣墓誌
  令狐綯撰王鐸書乾符五年京兆金石録
  劉光俊墓誌
  髙肅撰無書者姓名光俊無殊績可稱肅文亦卑冗書行草習聖教如不能縛雞人學扛鼎以唐物故録之石墨鐫華
  
  潤州當塗令董智奭墓誌
  諱智奭字希保隴西狄道人顯慶三年二月窆於舊塋復齋碑録
  澤府主簿梁府君墓誌
  垂拱四年四品孫義陽朱賓撰五品孫滎陽鄭莊正書近出終南梗梓谷土中金石文字記
  胡元絢墓誌
  不著書撰人姓氏元絢字子實涇州安定人官至雅州嚴道縣令以神龍元年集古録目
  忠武將軍王暕墓誌
  右唐王暕墓誌云父遂古皇駙馬都尉穎州刺史尚髙安公主髙宗大帝之女也按唐書髙宗第二女髙安公主下嫁穎州刺史王朂天授中朂為武后所誅今此誌乃云名遂古唐初人多以字為名故名字混淆難考遂古非以字行乎金石録
  棣王墓志
  右唐棣王墓誌按唐史琰坐厭魅囚於鷹狗坊以憂卒而墓誌云終於咸寧縣興寧里十六王之藩邸史云寳應元年詔復琰王爵而誌云存王削官盖琰初未嘗奪王爵疑寳應詔書特還其官爵爾金石録
  康日知墓誌
  右唐康日知墓誌李紓撰唐書日知傳云祖植開元中為左武威大將軍而誌云祖諱石生傳云日知終晉絳節度使而誌云卒於左威衛上將軍傳云累加檢校尚書左僕射贈太子太師而誌云為兵部尚書其卒乃贈僕射紓與日知同時人墓誌斯書冝其得實也金石録
  有録無説及無建立年月書撰姓名者
  岐國安簡公杜佑墓誌 權徳輿撰沈傳師正書京兆金石録
  狄道人墓誌 虞世南書金石略
  冨平尉韋器墓誌 吴通㣲書西京金石略
  鄧元政墓誌 毛伯政書墨池編
  張徳墓誌 在洛州永平墨池編
  元畏墓誌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𢎞農楊府君墓誌 篆書今在龍巖寺天下金石志
  閬州武陵縣令翟府君墓誌 貞元十一年輿地碑目寧逺將軍李公墓銘 貞元十三年輿地碑目
  扶風馬氏墓銘 元和七年輿地碑目
  湖州刺史凌凖墓誌 在新城縣栁宗元文輿地碑目馮府君綸墓誌 大和七年在鄂州輿地碑目
  處士韞墓銘 開成三年輿地碑目
  鄧先生墓誌銘 鄭畋撰建昌軍圗經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四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五十
  唐碑宫閫
  長廣長公主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二十三年正月金石録
  房仁𥙿母李夫人碑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三年二月金石録
  光化縣主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三年三月金石録
  蘭陵長公主碑
  李義府撰正書無姓名顯慶四年十月金石録
  吏部尚書兼知中書門下事李義府撰慶州刺史駙馬都尉竇懐哲書公主名淑字麗真太宗之第十九女碑以顯慶四年十月立在百城寺中集古録目
  右唐蘭陵長公主碑李義府撰據唐書列傳公主太宗第十二女而碑云第十九女盖傳誤也金石録
  凉國太夫人郁久閭氏碑
  許敬宗撰殷仲容八分書顯慶四年十月金石録
  清河公主碑
  李儼撰暢整正書麟徳元年十月金石録
  右唐清河公主碑公主太宗女也碑云下嫁程知節之子處亮知節碑及唐史知節列傳元和姓纂所載皆同惟公主列傳作懐亮非是唐史一書而首尾自相乖戾者甚衆非特此也金石録
  紀國先妃陸氏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乾封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鄭國夫人武氏碑
  李安期撰殷仲容八分書乾封三年二月金石録司列少常伯李安期撰前戎衛兵曹㕘軍殷仲容八分書夫人名順字則大原受陽人武后之妹司衛卿賀蘭安石之妻封韓國夫人追贈鄭國碑以乾封三年集古録目
  陽翟侯夫人陸氏墓誌
  周思茂撰正書無姓名開耀二年正月金石録
  右唐陽翟侯夫人陸氏墓誌陽翟侯者禇遂賢也元和姓纂及唐書宰相世系表載遂賢一子兼藝為永州司功今此誌云二子兼善兼愛而無兼藝兼善兼愛二子姓纂唐史漏落容有之惟兼藝墓誌不書者何也豈非唐表誤乎金石録
  太常卿裴君妻韋氏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咸亨四年七月金石録
  歐陽詢夫人徐氏墓誌
  鄧𤣥廷撰子通正書武后文明元年二月金石録右唐歐陽詢妻徐氏墓誌云徐始以夫恩封渤海縣君尋加渤海郡夫人最後以子恩封渤海太縣君按本朝之制婦人既封郡君或郡夫人再以子貴加恩則直封為郡太君郡太夫人不復為縣太君矣今徐既以夫貴封夫人後以子恩纔封為太縣君盖一時之制如此又不曰縣太君而曰太縣君與今名號亦異也唐世婦人封邑次叙史家不載偶見於此志耳金石録
  魏叔瑜夫人王氏墓誌
  無撰人姓名子華正書神龍三年十一月金石録右唐王夫人墓誌夫人魏叔瑜妻華之母也誌無書撰人姓名騐其筆法盖華自書華以草𨽻擅名一時然石刻見於今者絶少此誌世尤罕傳云金石録
  韋公夫人王氏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尹孝子妻韋夫人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陳延喜妻穆氏墓誌
  齊望之撰蕭元皎正書開元六年正月金石録
  鄭國夫人鄭氏碑
  崔日用撰徐嶠之正書開元六年十月金石録
  寧州司馬閻公夫人武倩墓誌
  無書撰人名氏開元六年京兆金石録
  諫議大夫李公妻焦夫人墓誌
  王勃撰并書開元中立京兆金石録
  凉國長公主碑
  蘇頲撰明皇八分書開元十二年八月金石録詳見御製
  汝陽王長女墓誌
  寧王撰崔庭玉行書開元十九年六月金石録
  右唐汝陽王長女墓誌寧王撰唐史及諸書汝陽王名皆為璡而此誌獨作淳誌寧王自作不應差謬按寧王諸子與𤣥宗子名皆從玉疑汝陽王先名淳後改為璡唐史不載耳𤣥宗諸子初名從水後改從玉金石録
  代國長公主碑
  鄭萬鈞撰并行書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金石録右唐代國長公主碑云公主睿宗第四女也新舊史以為第五女盖史誤碑云公主壻鄭萬鈞撰金石録代國長公主睿宗第四女也名華字花婉以開元廿二年六月廿九日薨下嫁鄭萬鈞碑稱蒲樗奕碁盡得㣲妙箜篌阮咸隔簾隨手有若天授雖述其心靈聰敏實乖詩人無非無儀唐主多驕恣罔終良有以也碑字極得禇河南楷法因見唐代宏文之治源本流發非如今世杜撰也金石史
  扶陽郡太常韋夫人碑
  韓休撰八分書姓名殘缺開元二十五年四月金石録
  襄陽縣主武氏墓誌
  開元二十六年不著書撰人名姓京兆金石録
  長孫君夫人李氏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十七年八月金石録
  髙安長公主碑
  蘇頲撰蘇詵𨽻書開元中立一云五年京兆金石録
  裴夫人誌
  天寳四年裴夫人誌辭翰瀟灑固多清思惜乎不見其名氏石在長安之萬年矮槐文亦佳在亳州法相寺二者皆後得故續附於此六一題跋
  河東郡君裴夫人誌不著書撰人名氏左衛中郎將李從一之妻封河東郡君碑以天寳四年立集古録目
  康公夫人許氏墓誌
  王壽撰禇庭誨正書天寳五載五月立復齋碑録
  薛氏追贈夫人碑
  房琯撰王曽八分書天寳六年二月金石録
  清河郡太夫人張氏墓誌
  天寳九載索元愛撰男林有鑒楷書今在咸陽縣金石文字記
  滎陽王妣朱氏墓誌
  梁孝偉撰韓擇木正書天寳十一年七月金石録右唐朱氏墓誌韓擇木書擇木以八分名家石刻存者尚多而此誌獨為正書筆法清勁可愛擇木正書見於世者惟此耳金石録
  鉅鹿郡夫人魏氏墓誌
  李楨撰薛邕八分書天寳十一年九月金石録
  東光縣主碑
  李華撰徐浩八分書天寳十一年又三月金石録
  杜夫人碑
  翟頥撰徐浩正書天寳十一年十月金石録
  長孫公崔夫人墓誌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天寳十二年八月金石録
  玉真公主墓誌
  王縉撰姪粲行書至徳元年建巳月十二日𦵏萬年縣寕安里鳳栖原復齋碑録
  王縉撰姪粲書元年建巳月金石録
  右唐玉真公主墓誌王縉撰誌云公主法號無上真字𤣥𤣥天寳中更賜號曰持盈而唐史但言字持盈爾誌又云中宗時封昌興縣主睿宗時昌興公主後改封玉真進為長公主唐史但云封崇昌縣主而以崇昌為昌興者皆其缺誤誌又云元年建辰月卒而史以為卒於寳應中亦非也此於史學皆至淺末不足道然著之要見唐史多謬誤耳金石録
  贈婕妤河内董氏墓誌
  常衮撰至徳元年京兆金石録
  贈常侍徐君妻魯郡太夫人髙氏誌
  從姪徐繼初撰從姪徐崟行書上元十四年立京兆金石録
  顔氏妻孫夫人墓誌
  孟利貞撰上元中立京兆金石録
  楊思朂妻虢國夫人南宫氏碑
  陶翰撰子楚玉行書大厯五年京兆金石録
  滎陽鄭氏墓誌
  李益撰大厯六年京兆金石録
  郭子儀夫人李氏碑
  韓雲卿撰史惟則八分書并篆額大厯六年五月金石録
  右唐凉國夫人李氏碑李郭子儀夫人也碑韓雲卿撰史惟則八分書并篆額文詞頗簡古而字畫工妙可喜或云碑今亡矣故世罕傳雲卿乃退之叔父科斗書後記所謂大厯中以文詞獨行中朝者金石録
  章仇公夫人魏氏墓誌
  李楨撰薛邕八分書大厯十一年九月金石録
  肅宗女和政公主碑
  顔真卿撰吴通㣲行書大厯十一年京兆金石録
  霍國夫人王氏碑
  中書侍郎平章事楊綰撰右散騎常侍蕭昕書夫人姓王氏郭子儀之妻碑以大厯十三年立集古録目
  𤣥宗賢妃盧氏墓誌
  顔真卿撰吴通㣲書大厯中立京兆金石録
  扶陽郡君韋氏墓誌
  杜黄裳撰正書無姓名建中四年二月金石録
  贈秘書監蕭晉妻陸氏墓誌
  李胄撰興元元年京兆金石録
  咸宜公主碑
  鄜坊節度掌書記武元衡撰蘇州常熟縣令袁中孚書將作少監集賢院學士李陽氷篆額公主𤣥宗之第十八女降秘書監崔嵩碑以興元元年集古録目
  穎川郡夫人陳氏墓志
  張奢撰韓秀弼八分書貞元八年京兆金石録
  杜府君夫人韋氏墓誌
  貞元十年李宣撰姪成均行書金石文字記
  常州司倉陳𤣥志妻張淑墓誌
  韋涇撰并正書元和四年京兆金石録
  元稹妻韋氏墓誌
  韓愈撰沈傳師正書元和四年諸道石刻録
  昭懿公主碑
  諫議大夫孟簡撰權知吏部郎中皇甫鎛書公主代宗之女諱昇平字昇平出嫁左散騎常侍郭曖號昇平大長公主追贈虢國諡曰昭懿碑以元和四年集古録目
  元和中孟簡撰皇甫鏄書公主代宗女也號昇平公主嫁郭氏公主之號自漢始有謂天子之女禮不自主婚集本作胥以公主之因以為名爾後世號某國公主者雖實不以國公為主而名猶不失其義唐世始别擇姓名以加之如昇平之類是也已失其本義矣今此碑乃云諱昇平公主斯莫可曉也已集古録
  髙崇文妻楚國夫人陳氏碑
  段文昌撰張肅書段全緯篆額元和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衛州刺史李公妻馬氏墓誌
  元和十三年無書撰人姓名京兆金石録
  東莞臧君夫人周氏墓誌
  張師素撰無書人名氏元和十三年三月立在義興復齋碑録
  段文昌妻武氏墓誌
  段文昌撰男斯立正書元和十四年京兆金石録
  穎州庾府君夫人徐氏墓誌
  在泰州務本坊乾道六年得石乃唐元和十一年輿地碑目
  監察御史王叔雅妻薛瓌墓誌
  薛公幹撰長慶三年京兆金石録
  絳州刺史李君夫人京兆杜氏墓誌
  從弟宣猷撰大和五年𦵏於襄陽後記李公諱齊用大和九年卒祔於夫人塋孫亞夫記復齋碑録
  安公令嬪吴夫人墓誌
  處士胡季良述并書大和九年五月復齋碑録
  循州司馬杜元穎妻裴氏墓誌
  婿韋慤撰并正書開成三年京兆金石録
  憲宗女莊淑大長公主碑
  杜牧撰栁公權正書開成四年京兆金石録
  徳宗女憲穆公主碑
  栁公權正書開成五年京兆金石録
  蘇夫人墓誌
  栁公權書蘇夫人墓誌近世注杜詩者數十家無一字一義可取盖欲注杜詩須去少陵地位不大逺乃可下語不然則勿注可也今諸家徒欲以口耳之學揣摩得之可乎書家以鍾王為宗亦須升鍾王之堂乃可置論耳爾來書法中絶求栁誠懸輩尚不可得書其可遽論哉然予為此言非獨觸人亦不善自為地矣覽者當粲然一笑也嘉定元年四月己酉陸游書渭南集
  沛郡朱夫人墓誌
  處士丁厚之撰正書無姓名大中九年九月復齋碑録
  范處士妻蔡氏墓誌
  鄉貢進士李矩撰大中二年諸道石刻録
  平盧節度孫公妻滎陽郡君鄭氏墓誌
  任繕撰大中四年京兆金石録
  贈太子少保胡洙妻曹氏墓誌
  王自牧撰殷𤣥珪正書大中十年京兆金石録
  順宗女濮陽長公主碑
  栁公權撰并正書大中九年京兆金石録
  宣宗女齊國恭懐公主碑
  董景仁書毛伯貞篆額大中九年京兆金石録
  鄭恒夫人崔氏墓誌銘
  大中十二年十二月秦貫撰正書此即今世所傳崔鶯鶯者也年七十六有子六人與鄭合𦵏此銘得之魏縣土中足辨㑹真記之誣而志墓之功於是為不細矣金石文字記
  處士馮湍妻金夫人墓誌
  無書撰姓名大中十二年十二月復齋碑録
  楊滌妻張氏墓誌
  滌自撰并正書行書銘大中十三年五月金石録
  唐姚華妻蔣夫人墓誌
  無書撰姓名大中十四年九月復齋碑録
  沈公夫人馮氏墓誌
  前天平軍節度副使羅洙撰前左威衛兵曹㕘軍李昌辭書夫人姓馮氏名靖冀州長樂人適吏部侍郎沈傳師又以其子詢故封至齊國太夫人碑以咸通九年集古録目
  懿宗女衛國文懿公主碑金石録作同昌公主
  韋保衡撰栁仲年正書并篆額咸通十二年二月集古録目
  浙東觀察判官裴墠妻蕭煥墓誌
  裴墠撰咸通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武寧軍書記王戩妻李氏墓誌
  王戩撰并正書乾符三年京兆金石録
  胡夫人墓志
  天復三年京兆于景休撰并書輿地碑目
  安定胡應夫人清河張氏墓誌
  于景休撰行書天復四年正月復齋碑録
  
  溧陽貞義女碑
  李白撰無書人姓名在溧陽縣天下金石志
  饒娥碑
  饒娥字瓊真饒州樂平人生小家勤於織紝頗自修整父勣漁於江遇風濤舟覆屍不出娥年十四哭水上不食三日而死俄大震電水蟲多死父尸浮出鄉人異之歸賵具禮𦵏其父及娥鄱水之隂縣令魏仲光碣其墓建中初黜陟使鄭叔則表旌其閭河東栁宗元為立碑云唐書本傳
  賀蘭夫人墓誌
  兵部尚書陸䞇撰據碑前書姪曽孫䞇其下不完疑亦䞇所書也夫人河南人秘書監陸齊望之妻封滎陽縣君碑以貞元七年集古録目
  右賀蘭夫人墓誌唐陸䞇撰或云䞇書也題云秘書監陸公夫人墓誌銘而䞇自稱姪曽孫此石在常州集古録
  有録無説者
  太夫人京兆杜氏碑 徐浩書西京金石録
  岑夫人碑 顔真卿書吉州金石略
  彭城郡太夫人劉氏碑 徐嶠之書西京金石略
  宜城公主碑 在西安天下金石志
  董淑妻岑夫人墓誌 大厯中吉州金石略
  胡府君夫人朱氏墓誌 大和七年在鄂州輿地碑目姜夫人墓誌 開成三年在鄂州輿地碑目
  京兆阿史那夫人墓誌 㑹昌二年在紹興府輿地碑目杜夫人墓誌 光化二年在臨海縣輿地碑目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五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五十一
  唐碑雜碑
  神劒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七年十月金石録
  招屈亭碑
  龍朔中縣令蔡朝英重修刻石以紀其事輿地碑目
  劉里仁等造徘徊碑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永淳二年七月金石録
  北平山碑
  在彭山縣之北平山大書北平山治之碑餘不可讀碑隂有大唐上元二年道士施仕衡等字輿地碑目
  孝昌公許君墓碑
  安陸之東三十里乃唐許氏之塋域俗謂之相公林舊有孝昌公碑髙六七尺闊三尺餘白石也村民輙異之或遇水旱則就禱焉治平中縣令張墪言扵太守周君爕且以為玉碑輦而視之非玉也棲鄉校之南廡已而有欲用者方磨去十餘字㑹鄭獬以内相還里卜葬遽止之得不盡滅其文字後余逰宦歸見其碑悉為人磨治惟其額大書大唐孝昌公許君墓碑九字甚恨無墨本以藏朱又叔乃出一本遺余所存者序四百字銘二百六十八字有曰公以儀鳯三年正月日薨扵汾州之官舍按唐書許紹唐初為峡州刺史封安陸郡公以破蕭銑功擢其子智仁為温州刺史智仁初以勲封孝昌縣公紹卒繼守夷陵終凉州都督用是考之此碑乃智仁之墓碑也王得臣麈史
  清義何氏碑
  在劒門縣光宅中建輿地碑目
  温湯碑
  在梁縣西四十里聖厯三年正月則天駕幸有碑斷折寰宇記
  杳㝠君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神功元年十月金石録
  右唐杳㝠君銘鳯閣舍人薛稷撰并正書此銘集古録不載歐陽公盖未之見也趙氏金石録雖列其目而云無書撰人姓名則亦不知其為稷也 銘文但云悠悠洛邑眇眇伊⿰又云靈迹難訪莫知其状則稷未嘗真知墓地盖汎然而銘之耳後讀陳子昂集見其冥寞君墳記云皇帝因登緱山望少室尋古靈迹得王子晉之遺墟在永水之層曲欲開石室營夀宫庀徒方興得古蔵焉内有甓瓦長二丈二尺闊八尺中有古劒一銅椀一瓦器二又有古五銖錢朱漆片及棖撥之應手灰滅即具物備容還定舊壙哀其銘誌磨滅姓位不顯乃錫之名曰冥寞君云觀子昂文則墳嘗發扵武氏揜而錫之以名亦武氏也夫以殘酷不仁之人而能為此此固死者之幸但稷曰杳冥此曰冥寞盖杳冥冥寞無二義也金薤琳琅
  久視中碑
  元豐癸亥通道于廣西于溪旁得古碑乃唐久視中碑輿地碑目
  東鎮沂山碑
  房晉撰韓景陽八分書長安四年五月金石録
  百門陂碑
  長安四年辛怡諫文張元琮記孫去煩行書金石表
  娑羅樹碑
  李邕撰并行書開元十一年十月金石録
  娑羅樹碑是北海筆遒逸豐羙而不傷佻卞當是合作書也弇州山人稿
  今重刻在淮安府張弨曰一歸可門可門者倚門也金石文字記
  赤嶺碑
  開元二十一年九月金城公主請樹碑扵赤嶺定蕃漢界樹碑之日詔張守珪李行禕與吐蕃使莽布友同徃觀焉舊唐書李暠傳
  封禪壇殘碑
  陸堅八分書開元十四年金石録
  彭思義建父至徳碑
  行書無姓名開元十四年金石録
  重開梁公堰碑
  趙居貞撰王象正書開元十五年二月金石録
  養病坊碑
  邵閏之撰韋季荘行書開元十七年七月金石録
  長興縣興城碑
  沙門邈文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十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八馬坊碑
  㕁昂撰韋崇訓行書開元二十五年金石録
  右唐八馬坊碑郗昂撰開元之治盛矣監牧之制其詳如此録之可以見當時之制焉金石録
  定進巖碑
  嚴浚撰蔡有鄰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十月金石録
  孝經雙石臺碑
  楊諫撰劉景㢘八分書開元二十七年十月金石録
  延安縣幽堂碑
  王光逺撰于經野正書開元中立金石録
  放生池碑
  襄陽太守山南東道採訪使李憕撰字為八分不著名氏憕以城下漢水為放生池立此銘不著年月集古録目
  放生池石柱銘
  不著書撰人名氏天寳十載李憕為襄陽太守父老李君秀等請以襄陽臨溪兩縣江水近城者為放生池止人漁釣立石柱扵東西境上以旌表之因以君秀等状及州符刻扵柱上集古録目
  放生池唐世䖏處有之王者仁澤及扵草木昆蟲使一物必遂其生而不為私恵也惟天地生萬物所以資扵人然代天而治物者常為之節使其足用而取之不過故物得遂其生而不夭三代之政如斯而已易大傳曰庖犧氏之王也能通神眀之徳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盖言其始教民取物資生而為萬世之利此所以為聖人也浮圗氏之説乃謂殺物者有罪而放生者得福茍如其言則庖犧氏遂為地下之罪人矣集古録
  尚書省門碑
  𤣥宗天寳十二載選人鄭懟等二十餘人以楊國忠銓注無滯設齋扵勤政樓下立碑扵尚書省門舊唐書本紀
  大蓬山碑
  在良山縣秀立觀元祐中何彦國詩云誰向山隂漫刻鐫雨淋日炙𨽻文全依稀記得昇平事天寳猶題十二年輿地碑目
  蘇公甘井碑
  在瀘州乾元中立輿地碑目
  靈源山碑
  上元二年刻在北直𨽻保定府唐縣東北古今碑刻記
  楚王祭淮壇碑
  在夀春縣北四十里永泰元年輿地碑目
  吕府君勅葬碑
  喻伯僑八分書大厯六年五月金石録
  令狐公開河碑
  元載撰徐浩行書并篆大厯八年正月金石録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撰尚書吏部侍郎徐浩行書并篆額先是河至酸棗瀕縣而東嵗失河道尚書右僕射霍國公令狐彰開之碑以大厯八年正月立寳刻叢編
  書家貴在得筆意若拘于法者正似唐經生所傳者爾其扵古人極地不復到也觀前人扵書自有得扵天然者下手便見筆意其扵工夫不至雖不害為佳致然不合扵法者亦終不可語書也觀蘭亭樂⿰論便知逸少扵法度備矣此皆已出後人摹勒以傳不能盡得當時下筆意至其合䖏猶度絶前輩備有書法可考則知書到古人地位自可以法度論也昔蔡邕受法于神人傳扵崔瑗瑗傳之文姬文姬傳之鍾繇繇傳之衛夫人夫人傳之逸少自此而下各有師授逮于張旭其書分故蔡有鄰法為篆惟顔清臣徐季海守舊法而真行盡合于古之作者至韋玩崔邈授其法而絶矣考其源流正如禪家宗風相承各有主也後人積學不及古人而授受又無傳嗣宜其不知古人筆意可勝歎耶開河碑元載文字季海書也書法該備而尤妙他石知其法度所從来逺矣廣川書跋
  沈氏述祖徳碑并碑隂記
  碑下一半缺不見書撰人名氏大厯八年十二月立復齋碑録
  放生池碑
  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九年正月金石録
  昇州刺史浙西節度使顔真卿撰并書肅宗乾元二年使驍衛郎将史元琮詔天下自山南至浙西七道臨江置放生池八十一所真卿為天下放生池銘上之碑以大厯九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湖州有顔魯公放生碑載其所上肅宗表云一日三朝大明天子之孝問安視膳不改家人之禮魯公知肅宗有愧于是也故以此諫孰謂公區區扵放生哉東坡集
  顔太師以書自娱平生意好惟此不替晚年嘗載石以行礱而蔵之遇事以書隨所在留其所鐫石監視而刻之自公之沒名徳雖在人然世豈盡知惟書扵石者人得見之故今獨以書名世或謂公以書傳流俗間至田人野老皆得名之甚至與書藝人並傳廣川書跋
  肅宗之放生煦煦小仁無足稱者當時池多至八十餘所而此碑獨以魯公詞翰而傳則夫天下之可恃
  者果在乎尊榮也哉公之書人皆知其為可貴至於正而不拘荘而不險從容法度之中而有閑雅自得之趣非知書者不能識之要非言語所能喻也遜志齊集放生池碑隂記
  右唐放生池碑隂記唐自天寳以後紀綱廢壊職官之濫不可勝載此記具列當時僚屬名氏凢團練副使别駕四人同團練副使一人長史三人司馬三人録事參軍三人司功司倉司兵皆一人司法司户皆三人司田司士皆二人參軍四人烏程縣令一人丞三人主簿一人尉四人長城縣令一人丞三人主簿一人尉五人安吉縣令一人攝令一人丞二人主簿尉六人武康縣令二人丞三人主簿二人尉四人徳清縣令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尉三人一郡而吏員猥多如此然史不能盡記故詳録之扵此焉金石録
  乞御書放生池碑額表碑
  表顔真卿書批答唐肅宗御書表以上元元年上真卿時為刑部尚書碑以大歴九年立集古録目
  乞御書放生池碑額表碑隂記
  顔真卿撰并書初肅宗既許書額未及下而真卿貶碑不果立至大厯中為湖州刺史始追建于州之駱駝橋東集批答御書字以為額又序其事于批答碑隂以大厯九年立集古録目
  曹王臯出師碑
  戴叔倫撰在黄梅縣衆造寺中不著書人名氏貞元四年輿地碑目
  銀臺亭門碑
  徳宗貞元十二年四月左右軍使奏去年冬車駕幸諸營欲於銀臺亭子門外立碑以紀聖迹從之舊唐書本紀
  尉遲祠祈雨碑
  此碑唐嘉祐祈雨扵尉遲勤之祠應而屬吏紀者書法絶似蔡有鄰而少放弇州山人藁
  杜亭碑
  在鍾離縣元和中杜牧作輿地碑目
  元和碑
  在永豐寳積院蔣穎叔詩云舊碑聊一讀唯有記元和輿地碑目
  李白青山詩碑
  李白至姑孰悦謝家青山欲終焉及卒葬東麓元和末宣歙觀察使范傳正祭其冢禁樵采訪後裔惟二孫女嫁為民妻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頃葬東麓非本意傳正為改葬立二碑焉唐書本傳
  涵碧亭碑
  寳厯二年立在東陽縣輿地碑目
  東武樓碑
  崔耿撰正書無姓名㑹昌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東武樓碑隂詩
  東武樓新城崔耿作㑹昌二年九月鐫復齊碑録
  玉壘關碑
  大中十年白敏中帥蜀日建輿地碑目
  儒宫碑
  沈佐黄撰杜英正書并篆大中十三年十一月金石録
  萬敬儒孝行状碑
  大中十三年知州盧潘立輿地碑目
  廽車院碑
  刺史盖巨源撰大中十三年輿地碑目
  平𦍑江繩橋碑
  在巖道縣咸通十年上官朴所撰碑字亦𨽻體今在江瀆廟輿地碑目
  豐州三官堂碑
  中和元年忠州刺史陳侊撰輿地碑目
  李彦琛修經閣碑
  天復七年立在成州鳯凰山天復七年天祐四年是年二月唐禪扵梁輿地碑目
  
  鑿字溪古碑
  久視中王思齊鑱在湖廣靖州通道縣境古今碑刻記
  石豅磨崖碑
  唐天寳時刻在南直𨽻寧國府涇縣西古今碑刻記
  李氏移先塋碑
  李季卿撰李陽氷篆書大厯二年立金石録
  鮮于氏里門碑
  韓雲卿撰韓秀弼八分書李陽氷篆額大厯十二年五月金石録
  聪眀山碑
  洪經綸撰張沔八分書建中元年六月金石録
  景教流行中國碑
  建中元年僧景淨撰吕秀巖正書金石文字記
  修漢未央宫碑
  裴素撰朱玘行書毛伯貞篆額㑹昌二年十一月建復齋碑録
  重修梁公堰碑
  汜水主簿趙居貞撰縣令王象書梁公堰者隋開皇中華陽梁睿所修故以為名依山鑿堰以導河水通運路中間改其舊制别起渠口當河衝立石柱以釃水既成遽填塞不能通開元十五年勅将作大匠范安復其故迹作此銘碑以開元十五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吕府君勅葬碑
  右唐吕府君勅葬碑吕府君者名恵恭僧大濟之父代宗朝元載王縉用事宗尚浮圗之法大濟為帝常修功徳使殿中監故褒贈其父為兖州刺史官為營辦葬事爵賞之濫一至于此金石録
  李氏移先塋碑
  此李氏卜葬李曜卿兄弟三人而弟季卿記從子陽氷書卜地人為邵權記云偏得管郭之道管謂公眀郭則景純也書玉筯經大中祥符間翻刻故不及縉雲碑石墨鐫華
  無建立嵗月者
  臧氏紏宗碑
  湖州刺史顔真卿撰并書臧氏東莞人自唐初靈州都督以下至京府參軍叔清族系名字官閥悉載于碑不知所刻年月在三原集古録目
  圯橋碑
  無書撰人名氏城東南有小沂水水上有橋楚人謂橋曰圯張良遇黄石公于下邳即此寳刻叢編
  八卦壇碑
  在宛邱縣北一里即伏羲扵蔡水得龜圗因畫八卦之壇舊有長史張齊賢之文後刺史李邕除舊文換新文刻之寰宇記
  還珠記碑
  元稹文在義烏縣長慶中立輿地碑目
  烏牙山碑
  白居易撰在湖廣黄州府黄梅縣靈峯院古今碑刻記
  榮徳山磨崖碑
  唐刺史薛髙撰在四川嘉定州榮縣界古今碑刻記
  寳氣亭碑
  刻李徳𥙿劍池賦在江西南昌府豐城縣西北古今碑刻記
  招屈亭碑
  劉禹錫撰在湖廣常徳府城東南古今碑刻記
  孝源泉碑
  孝子孫既碑在山東青州府莒州北古今碑刻記
  靈應泉碑
  唐静應真人碑在四川瀘州南古今碑刻記
  寳峰院碑
  唐權徳輿書在江西南昌府靖安縣石門山古今碑刻記
  修經閣碑
  章汶撰在陕西鞏昌府成縣古今碑刻記
  刺史㕔碑
  李華撰在南直𨽻常州府治古今碑刻記
  洗筆池斷碑
  碑載褚遂良湘潭偶題詩在湖廣長沙府湘鄉縣北古今碑刻記
  陸贄祖宅碑
  贄祖齊望捨宅為寺碑刻在嘉興府治之南古今碑刻記
  有録無説者
  千金陂碑 顔真卿書以下俱金石畧
  潁州殘碑 顔真卿書
  涇縣斷碑 顔真卿書
  趙公拜墓碑 裴潾書西京
  唐碑俗云金字碑 韓滉書西京
  符離濉水石橋碑 宿州房晉撰
  薛氏先宗文碑 絳州
  黄山亭碑又題名碑隂 杜牧之太平州以上八碑俱金石畧王維畫壁碑 陳傑書墨池編
  費亭臨渙之碑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荷澤興化感應靈迹碑 邵宗厚書墨池編
  封龍山碑 李公緒記無書人姓名天下金石志
  唐刻碣表闕文
  五羖大夫碣
  撰人姓名殘缺鄭璉正書開元二十三年六月金石録不著撰人名氏唐人鄭璉書據碑因過五羖大夫墓作此銘以開元二十三年六月立集古録目
  按寰宇記南陽縣西南七里有五羖大夫墓墓有碣即此碣也南陽故申伯之國楚文王滅申以為縣秦昭襄王使白起伐楚取郢即其地為南陽郡改縣曰宛邱五羖大夫宛人仕虞為大夫晉獻公滅虞虜之以媵于秦後亡走宛楚人執之繆公贖以羖羊之皮五授之國政故稱五羖碑云大夫姓百里名奚諸侯受封地方百里因氏寳刻叢編
  孝子尹仁恕旌表闕文
  不著書撰人名字闕文凢十二字曰大唐孝子四葉旌表尹仁恕闕其後有記仁恕曽祖養伯字嗣宗祖怦字守忠父慕先字冬筠仁恕字南金皆以孝仁被旌表仁恕闕以天寳五年立集古録目
  唐之致治之意深矣嗚呼不得而見矣此碑尤可惜也集古録尹氏孝徳記
  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張柬之撰不著書人名氏尹怦字守忠事親居䘮皆以孝稱貞觀龍朔中再有詔褒羙旌表門閭碑以天寳五年立集古録目
  襄陽尹氏世以孝聞天下嗣宗生怦怦生慕先慕先生仁恕一門四闕而此記又張柬之作忠臣孝子萃此一碑可尊也集古後録
  貞一先生廟碣
  衛憑撰薛希昌八分書天寳六年七月金石録
  陳隱王祠碣
  衛慿撰八分書無姓名天寳九年五月金石録
  蘇源眀正徳表
  周良弼八分書天寳十四年立金石録
  吕公表
  元結撰顧戒奢八分書上元元年建巳月金石録景祐三年余謫夷陵過荆南謁吕公祠堂見此碑立廡下碑無趺石埋地中勢若将踣惜其文翰遂得斯本而入扵地䖏字多缺滅今世傳元子文編亦有此文以碑考之集本首尾不完中間時時小異當以石本為是然石本亦自多亡缺可不惜哉集古録
  䟦顧誡奢書吕肅公碑後云少陵送顧八分文學詩云中郎石經後八分盖顦顇顧侯運鑪錘筆力破餘地昔在開元中韓蔡同贔屓𤣥宗妙其書是以數子至此詩盖謂誡奢也觀其遺蹟乃知子羙弗虛稱之碑首倒□亦自竒古不獨八分可賞云東觀餘論
  董孝子碣
  崔殷撰徐浩行書大厯十二年二月金石録
  郭英乂紀徳碣
  中書舍人姚子彦撰不著書人名氏英義字英義太原晉陽人嘗為陕州刺史碑以 元年立集古録目
  唐立晉謝公碣
  裴倩撰僧道鋭書大厯七年十月龍興寺沙門皎然建復齋碑録
  立漢黄公碣
  李翰撰張從申行書李陽氷篆額建中元年三月金石録
  唐立樗里子墓碑
  獨孤及撰張誼行書貞元三年金石録
  孝子張常洧旌表碣
  貞元五年旌表張常洧門閭勅一道并紀孝行碑前許昌主簿髙宇撰旌表碣賛句容主簿承瓌撰皆同刻不著書人名氏常洧字巨川句容人居父䘮廬墓過期有芝草生扵墳上故見旌表集古録目
  唐孝子張常洧旌表碣文字磨滅僅可見其髣髴盖孝悌之為名人之所甚慕而旌表非為一世勸也故特録之者惜其将遂不見扵後世也其文辭筆墨亦自可佳然不專取乎此也集古録
  邱公夫人虞氏石表
  梁肅撰黎燧正書貞元十年十月金石録
  成紀王祭北嶽碣
  李穆撰令狐靖正書元和五年金石録
  陽公舊隱碣
  元和六年訪碑録
  刑部郎中胡証撰夏縣令黎煟書縣尉李靈省篆額証其門人也無所立年月在夏縣集古録目
  唐世篆法自李陽氷後寂然未有顯扵當時而能自名家者靈省所書陽公碣筆畫甚可佳既不顯聞扵時亦不見扵他䖏以余家所藏之博而見扵録者惟此雖未為絶筆亦可惜哉嗚呼士有負其能而不為世所知者可勝道哉集古録
  新修虞舜廟碣
  嶺南東道節度推官謝楚撰長慶元年輿地碑目
  醉吟先生白公西北巖石碣
  樂天自著墓碣也白敏中書㑹昌六年十一月立復齋碑録
  宣公律院碣
  嚴厚本撰栁公權正書㑹昌元年金石録
  晉關内侯廣昌長暨讓碣
  咸通中湖州刺史孔彭立在杭州
  金山寺石碣
  光啟二年建國子祭酒張峒題詩勒石盤山志
  孟浩然碣
  唐䖏士孟君墓碑按唐史浩然襄陽人卒于開元之末樊澤為節度使乃刻碑鳯林山南封寵其墓余嘗親拜墓下碑劖兩面其一面極磨滅首行有江南風景四字墨工謂之江南風景碑多不模傳余反復研味乃同一碑爾遂語諸人其後得全碑者自余始此碑樊澤撰不載書人姓名襄陽耆舊傳謂亦樊澤書其間可與言詩及詩語樂和詩字皆從㫖從寺此字扵他書無所見獨見扵此聊記之集古後録
  陶孝婦墓碣
  李繇作碣陸羽為文在浙江䖏州府青田縣南古今碑刻記
  尹氏闕文
  右尹氏闕文在襄州題云唐孝子尹仁恕闕萬嵗通天二年旌表萬嵗通天則天之年號也可謂昬亂之世矣然尹氏猶見旌表孔子以為忠信可行扵蠻貊信矣孝悌見尊扵昏亂也集古録
  貞一先生廟碣
  左威衛録事參軍衛慿撰右監門衛兵曹參軍薛希昌八分貞一先生者道士司馬子㣲也字承禎法號道徳又自號白雲先生眀皇置陽臺宫扵王屋山以䖏之追諡貞一其從子綱因所居立以為廟碑無所立年月在王屋縣集古録目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五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六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五十二
  唐碑釋氏一
  徳州長夀寺碑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武徳六年五月金石録
  右德州長夀寺碑不著書撰人名氏武徳中建而所述乃隋事也其事迹文辭皆無取獨録其書爾余屢歎文章至陳隋不勝其弊而怪唐家能臻致治之盛而不能遽革文𡚁以謂積習成俗難於驟變及讀斯碑有云浮雲共嶺松張盖眀月與巖桂分叢迺知王勃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時士無賢愚以為警絶豈非其餘習乎集占録
  鎮嶽靈仙寺碑
  薛收撰正書無姓名貞觀元年金石録
  豳州昭仁寺碑
  朱子奢撰正書無姓名貞觀三年金石録
  諫議大夫朱子奢撰不著書人名氏及立石年月唐太宗即位其平生戰伐之地皆立寺為戰死者祈福昭仁寺者嘗破薛舉䖏也集古録目
  右昭仁寺碑在邠州唐太宗與薛舉戰䖏也唐自起義與羣雄戰䖏後皆建佛寺云為陣亡士薦福湯武之敗桀紂殺人固亦多矣而商周享國各數百年其荷天之祐者以其心存大公為民除害也唐之建寺外雖託為戰亡之士其實自贖殺人之咎爾其撥亂開基有足壮者及區區扵此不亦陋哉碑文朱子奢撰而不著書人名氏字書甚工此余所録也集古録右昭仁寺碑唐守諫議大夫騎都尉朱子奢譔歐陽公愛其字畫甚工惜無書人氏名金石録嘗載其目亦不言其為何人書也惟通志金石畧以為虞永興書永興書之傳世者有孔子廟堂碑然與此不類而金石畧乃謂出扵虞公當必有所據昭仁寺在邠州西八十里昔唐太宗與薛舉戰爭之䖏正徳癸酉予以使事道邠得搨其本字書完好若初刻者真可寳也朱公予鄉先生唐史有傳其文字人間罕存可見者僅有此爾金薤琳琅
  碑在長武縣朱子奢撰無書者姓氏余觀其筆法大類廟堂廟堂豐逸此稍瘦勁廟堂五代重勒此伯施真蹟也歐公亦不言誰書鄭樵直以為伯施都𤣥敬謂必有據而曹明仲曰歐陽通書通書道因諸碑殊與此不類按舊唐書貞觀三年詔建義以来交兵䖏為殞身戎陣者各立一寺令虞世南朱子奢等為之碑此破薛舉䖏也又通本傳少孤母徐氏教以父書儀鳯中始知名貞觀三年至儀鳯元年四十八年道因碑書在龍朔三年貞觀三年亦三十五年則此非通書眀甚而虞與朱同事其為虞書無疑曹明仲又以虞㳟公碑在宜禄廵檢司虞㳟公温彦博也陪葬昭陵碑正在醴泉宜禄廵檢司即今長武縣眀仲盖誤以昭仁為㳟公耳且㳟公碑亦是信本書非通也明仲之誤如此據其言者可謂無目矣石墨鐫華右朱子奢撰文不著書人姓名鄭漁仲以為虞永興而都𤣥敬亦信之余謂筆勢與永興不類雖規模永禪師而有風骨或恐即朱公所書不可知也𤣥牘記昭仁寺碑今在長武縣距邠州西八十里唐太宗與薛舉戰爭之地按舊唐書貞觀三年十二月癸丑詔
  建義以来交兵之䖏為義士勇夫殞身戎陣者各立一寺命虞世南李百藥禇亮顔師古岑文本許敬宗朱子奢等為之碑銘以紀功業此其一也金石文字記
  吕州普濟寺碑
  許敬宗撰正書無姓名貞觀三年金石録
  右吕州普濟寺碑吕州者霍邑也唐髙祖義兵起太原始破宋老生扵此義熈元年乃以霍邑趙城汾西靈石四縣置霍山郡武徳元年更曰吕州太宗十七年遂廢也集古録
  等慈寺碑
  顔師古撰正書無姓名貞觀三年金石録
  秘書少監顔師古奉勅撰不著書人名氏初太宗東伐王世充竇建徳来救破之扵汜水及即位有詔嘗破敵之䖏皆建寺以為戰死者資福此其一也碑以貞觀三年集古録目
  其寺在鄭州汜水唐太宗破王世充竇建徳乃扵其戰䖏建寺云為陣亡士薦福唐初起兵破賊䖏多大抵皆造寺自古創業之君其英豪智畧有非常人可及者矣至其卓然信道而知義則非積學誠眀之士不能到也太宗英雄智識不世之主而牽惑習俗之弊猶崇信浮圗豈以其言浩博無窮而好盡物理為可喜耶盖自古文姦言以惑聽者雖聰明之主或不能免也惟其可喜乃能惑人故余扵本紀譏其牽扵多愛者謂此也集古録
  正解寺碑
  李百藥撰八分書無姓名貞觀四年正月金石録
  昭福寺碑
  在永平縣西南十里洺水南唐貞觀四年立岑文本詞寰宇記
  𢎞濟寺碑
  李百藥撰正書無姓名貞觀十四年七月金石録右唐𢎞濟寺碑在今汾州據唐㑹要此碑李百藥撰唐太宗初即位下詔扵建義以来交兵之䖏為義士兇徒殞身戎陳者各建寺刹分命儒臣為銘凢七碑余所得者汜水等慈吕州普濟豳州昭仁與此碑凢四而虞世南禇遂良所撰今皆亡矣金石録
  瑶臺寺碑
  許敬宗撰諸葛思禎正書貞觀十八年金石録
  齊興寺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龍朔二年六月金石録
  寳義寺碑
  正書書撰人姓名殘缺乾封三年正月金石録
  智乗寺碑
  阮立徳撰季承福正書咸亨元年金石録
  智乗寺禪院碑者唐鄭恵王所作也恵王名元懿髙祖第十三子也有子十人列扵碑後而第五子樂陵公闕其名按唐書宗室世系表樂陵公名球不知碑何為獨𮤑也今唐書扵年表以嗣王敬為璥樂平公珪為樂安公新平公璲為遂三者皆史家之失當以碑為正世系譜牒嵗久傳失尤難改正而碑碣皆當時所刻理不得差故集古所録扵前人世次是正頗多也集古録
  長子智乗院碑唐鄭王文學阮立徳譔李承福書碑成扵咸亨中則天帝時也考次鄭王元懿髙祖第十三子武徳四年分國扵滕出刺沅州貞觀七年徙鄭十七年持潞州節改絳州一年再持節潞州復持節絳州所至以能稱善决大獄髙宗褒以優詔當其時鄭王名重扵朝廷為宗室表顯慶元年持節安沔隨郢安州刺史此其所歴也唐書惟叙鄭潞絳三州不言再持潞絳節其為安州刺史亦不著也子敬嗣國新舊書皆作璥盖因其弟琳顯名疑皆從玉也唐宗
  子皆以材任職而敬之三世為夷簡為宗閔琳之再世為勉皆位宰相其在當世至顯而史所書若此其可勝考耶然琛珪琰璿璲珩碑皆不具而别見于龕石此宜史官不能備録也廣川書跋
  延福寺碑
  在鄖鄉縣乾眀寺上元元年王府功曹沈長卿撰輿地碑目
  開業寺碑
  李尚一撰蘇文舉正書開耀二年二月金石録
  開業寺者後魏司徒李裔所立謂之隱覺寺周廢佛法以寺賜裔孫祖元隋初復立為寺貞觀中賜名開業碑以開耀二年二月立在元氏集古録目
  天后少林寺碑
  王知敬正書永淳二年九月金石録
  中山法果寺碑
  姚璹撰鞠䖏信正書垂拱二年金石録
  赤松巖寺碑
  進士劉䖏仁撰垂拱四年六月立諸道石刻録
  永和故寺碑
  僧仲英撰正書聖厯二年七月金石録
  薦福寺譯經大徳神英撰朝議郎晉州洪洞縣丞敬元書聖厯三年七月建寳刻叢編
  懐州大雲寺碑
  賈膺福撰并八分書大足元年五月金石録
  右周大雲寺碑賈膺福撰并八分書其筆法精妙可喜按舊唐史云武后鑄九鼎圗冩山川物象命工書人賈膺福薛昌客李元振鍾紹京等分題之紹京之書世固多有膺福筆蹟雖僅存然世亦未有稱之者如昌客等書遂不復見以此知士所以自著扵不朽者果在徳而不在藝也金石録
  大雲寺碑隂記
  蕭懐素正書長安二年立附金石録
  飛泉山院碑
  神龍元年立在隆州超覺寺輿地碑目
  龍興寺碑
  張説撰盧藏用八分書景龍四年五月金石録
  兵部侍郎修文館學士張説撰吏部侍郎修文館學士盧藏用八分中宗初復位天下州郡皆置龍興寺一所此碑以景龍四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龍興寺碑隂
  薛融書檢校陳州刺史韓琦等題名凢五十六人又有僧恵眀等題名十六人别體書不著名氏集古録目
  杭州龍興寺碑
  盧季珣撰李渉八分書景龍四年四月金石録
  普光王寺碑
  碑云僧伽以景龍四年三月入滅扵京孝和皇帝申弟子之禮百官四部哀送國門甚哉中宗之陋也佞佛之流謂武宗奮然除去浮圗法用是不永今中宗奉僧伽可謂至矣後三月竟棄天下其又何言集古録目
  天竺寺碑
  蘇頲撰蘇説八分書景雲元年十月金石録
  荷恩寺碑
  裴耀卿撰序顔温之銘景雲三年京兆金石録
  襄州遍學寺碑
  韋承慶撰鍾紹京行書開元二年金石録
  黄門侍郎韋承慶撰太子詹事越國公鍾紹京書将仕郎阮𢎞靖建禪院扵遍學寺以開元二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鍾紹京書按書苑紹京者鍾繇十五世孫按姓纂繇弟演生𤣥孫雅雅五代孫韜韜孫寵寵曾孫法威生紹京乃鍾演十五世孫繇十五世之姪孫耳武后時題諸宫殿眀堂及銘九鼎俱紹京筆當時呼為小鍾景龍間以誅韋氏拜中書令朝廷稱其功勲忠鯁筆翰為三絶眀皇在藩邸愛重其書及即天子位復拜户部尚書太子詹事此碑開元二年集古後録
  其文云襄州人将仕郎阮𢎞靖與其屬人建徧學寺禪院故立此碑承慶有詞學張易之敗時承慶以附託方待罪衆推令草赦書承慶援筆而成衆壮之紹京景龍中以苑總監從討韋氏有功唯嗜書家藏王羲之獻之褚遂良書至數十百卷以善書直鳯閣武后時榜諸宫殿眀堂及銘九鼎皆紹京書也其字書妍媚遒𦂳有法誠少與為比然今所見特此碑尚完尤為可愛也徧學寺扵宇文周為常樂寺扵今為開元寺元豐題跋
  睦州龍興寺碑
  康希銑撰徐嶠之正書開元三年二月金石録
  景星寺碑
  容州都督盧蔵用撰并分書篆額開元四年諸道石刻録
  建福寺三門碑
  盧藏用撰集王右軍行書開元五年正月金石録中書舍人盧藏用撰前華州鄭縣尉吴光璧集王羲之行書建福寺在滑州酸棗縣開元中寺僧增葺之并建三門初成故曰頌成碑以開元五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興寺碑
  開元六年嵗次戊午九月壬辰朔二日癸巳建 右唐唐興寺碑殿中侍御史許景先撰寺在山西聞喜縣縣令于光庭為移置之景先之文由是而作光庭之在聞喜不聞其有善政而乃汲汲為僧移寺非賢令也金薤琳琅
  嘉禾寺禪院碑
  徐楚璧撰姚思義八分書開元八年八月金石録
  神徳寺碑
  八分書不著書撰人名氏神徳寺故後魏之㑹同寺也唐垂拱三年有司奏自華原之石門山徙于祋祤城北魏龍華寺故基而立之碑以開元八年集古録目
  大雲寺禪院碑
  李邕撰并行書開元十一年四月金石録
  右大雲寺禪院碑李邕撰并書初武后時有僧上大雲經陳述符命遂令天下立大雲寺至開元二十一年詔改為開元寺此碑十一年建故猶稱大雲也金石録
  香嚴寺碑
  康希銑撰徐嶠之正書開元十一年六月
  銀青光禄大夫康希銑撰趙州刺史東海徐嶠之書香嚴寺者本梁賈思舊宅其妻捨充梵宇舊名同恵神龍中改而署焉碑以開元十一年六月立寳刻叢編
  嶽麓寺碑
  李邕撰并行書開元十八年九月金石録
  岳麓寺碑李邕書石刻在長沙余前後得十數本皆紙墨糊塗甚至不可辨識盖打碑必得善工而湖湘善工獨難遇長沙同知李吉特為余致此本故視前所得差勝也東里續集
  余友俞仲蔚為余言李北海岳麓寺碑勝雲麾余亟購得之僅可讀耳其鈎磔波撇雖不能復㝷覧其神情流放天真爛熳隱隱殘楮斷墨間猶足傾倒眉山吴興也題名稱前陳州刺史按邕謁上太山還獻詞賦上悦㑹有仇人發其贜者張説忌之下獄論死許昌男子孔璋救之得免謫尉遵化此其赴謫時道書也碑文頗庸陋又扵杜拾遺集見其一詩穉語殆不可曉何以負干将莫邪稱扵世耶米元章評其書如乍富小民屈強生疎此語殊未當書故佳小佻耳邕以纎文獲名以虚名獲死以佳書獲訾皆所不虞者因附識之弇州山人槀
  是碑筆勢雄徤在雲麾之上刻字亦出公手大凢李公書言黄鶴仙伏靈芝元省已者皆託名也𤣥牘記此碑俞仲蔚謂勝雲麾王元羙謂殘楮斷墨猶足傾倒眉山吴興余初未見一日逰長安有書賈持一碑来售余知其為北海書亟伸之則岳麓寺碑也雖漫漶然筆意猶存亦不能勝雲麾差伯仲耳雲麾下半已無字上半存者乃如新此碑雖首尾皆可讀而鈎磔波撇不復可尋當是石理有堅脆也石墨鐫華
  東林寺碑
  李邕撰并行書開元十九年七月金石録
  孝義寺碑
  陳徐陵撰徐嶠之正書開元二十二年正月金石録孝義寺碑隂記
  徐嶠之撰并正書金石録
  陳人徐陵撰十世孫徐嶠之正書在烏程復齋碑録
  冶山祇園寺碑
  在六合碑以開元二十二年輿地碑目
  東林寺碑
  北海此書本小束法度再經摹刻雖鼻目無異脂澤有加而天骨掃地矣所謂韓生貎趙郎不得情性者也余晩自廬山歸東林程孟儒馳視之以為絶竒即此碑也弇州山人槀
  廬山自逺公開社殷仲堪作記後此碑最佳故裴中丞題有覧北海詞翰想見風彩之歎此後又有米元章蒋之竒題名合三公觀之可以知李公書價當與匡廬並永矣𤣥牘記
  北海碑版布彌天下惟東林今完元日重刻也元刻固佳此更未經改刻之先宋搨本也較之元刻精神倍之中殘壊者異益等數字及末十餘字耳而元所補此諸字則大不稱余每欲摹元刻以補此本又恐為古搨之累尚俟臨池得力之後扵臨本中補之耳篆題四字古雅藴藉不顯姓氏豈即北海手乎或古装日失之乎東林古名地自太元逺師呼延同徳清風髙韻幾與首陽嚴瀨同仰恨不足躡其藩一想髣扵夢寐二月之七日墨林快事
  孝義寺碑隂記
  右唐孝義寺碑隂記初陳徐陵為孝義寺碑至開元二十三年徐嶠之為湖州刺史再書而刻之因記其事于碑隂嶠之自云陵十世孫按陳書陵以後主至徳元年卒距開元二十三年才百五十餘年不應已有十世孫又據嶠之父髙行先生碑云曾祖儼梁岳陽王參軍則是儼與陵同時而在其前不應為陵五世孫以此碑隂所書可疑然其筆法精妙非嶠之不能為特恐書碑時誤耳金石録
  秦望山法華寺碑
  李邕撰并行書開元二十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近扵中書舍人劉素家見北海秦望山法華寺碑温潤清麗法華故在紹興府寺及碑皆久燬甚可惜也東里續集
  李北海以岳麓雲麾娑羅為勝而是本重刋扵木故丰神稍失末稱刻石人東海伏靈芝乃公所托名也余友淵泉兄出所收本以觀敬為題其後如此𤣥牘記
  普照王寺碑
  李邕撰并行書開元二十四年二月金石録
  實諦寺碑
  撰人姓名殘缺蘇靈芝行書開元二十六年六月金石録
  日愛寺碑
  何榮光書開元二十六年訪碑録
  淄州開元寺碑
  李邕撰并行書開元二十八年七月金石録
  唐淄州刺史李邕撰并書開元寺隋所建本名正等唐初改曰大雲中宗初沙門𤣥沼重修又改曰神龍寺𤣥宗親書額改為開元碑以開元二十八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右唐淄州開元寺碑李邕撰并書碑初建扵本寺後人移置郡𪠘敗屋下余為是州遷于便坐用木為䦨楯以䕶之云金石録
  嵩嶽寺碑
  開元二十七年胡英書石僧懐仁摸集右軍頗見精熟其徒有胡英效之亦以書石墨池編
  右嵩嶽寺碑唐淄州刺史李邕撰胡英書英之書世所重也其文云寺後魏孝眀帝之離宫初名閑居寺仁夀二年改為嵩嶽寺也集古録
  嵩嶽少林寺碑
  右唐嵩嶽少林寺碑守吏部尚書裴漼撰并正書少林寺在河南登封縣少室山麓去嵩嶽二十里嵩嶽一稱太室故有少室而此寺曰嵩嶽者統扵尊也余正徳癸酉嘗㳺嵩嶽訪少室留宿寺中見殿後有立雪堂相傳昔逹磨之徒恵可欲嗣其法雪深至腰不去此即其䖏也寺右上山三里有達磨洞洞有石達磨面壁九年形宛然石上其事甚異達磨為釋氏西来初祖可稱二祖碑雖及其人而二事皆不之載寺復有太宗與僧教書石刻盖太宗為秦王時寺之僧禽王世充以獻故太宗賜書褒羙而碑云僧執世充姪仁則以歸與教書不同余故書之以見古人之文不無缺誤如此然非余之親厯則亦莫能知也金薤琳琅裴懿公漼書少林寺碑開元十六年建又在嵩山而金石録不載何也裴少時負文筆號霹靂手而雅不以八法名此碑辭至沓拖不可讀而書頗秀勁多媚態得非時代為之耶傳不載階封此書銀青光禄大夫正平縣子亦可補傳之𮤑弇州槀
  碑首太宗文皇帝御書七大字分書出開元帝中刻太宗征王世充時移寺主并軍民檄所謂御書即此也但其中止世民二字以渴筆草書填之餘皆正書不類文皇而開元帝以為御書賜額何也下方則裴懿公漼譔述寺之始末并書漼負文筆號霹靂手不以書名而此文殊不及書書法秀勁其得意䖏漸升伯施之堂矣石墨鐫華
  靈巖寺碑
  李邕撰并行書天寳元年金石録
  百家巖寺碑
  崔巨撰崔倚正書天寳八年正月金石録
  永泰寺碑
  天寳十一載沙門靖彰撰荀望行書金石文字記
  開元寺浄度堂碑
  張泉撰吴郁行書天寳九年十二月金石録
  神徳寺彌勒閣碑
  杜鼇撰馬順書彌勒閣者開元中沙門㑹覺所立天寳十一載馮翊人張祥徳重建碑以十二載立在華原集古錄目
  阿那寺碑
  韓休撰僧閑秘書大厯二年立在澄城縣訪碑録
  浄居寺碑
  在上髙縣大厯三年施肩吾文輿地碑目
  開元寺三門樓碑
  封演撰八分書大厯十三年七月金石録
  福興寺碑
  許登撰張從申行書并篆額大厯五年六月一日壬辰建在江寧縣復齋碑録
  凉泉寺碑
  僧法珪撰蒋巒行書大厯十年三月諸道石刻録
  金輪寺碑
  程獻可撰隂冬曦正書貞元五年京兆金石録
  重建龍興寺碑
  房琯撰序綦毋潛銘徐挺古分書貞元十四年十月十五日韋夏卿重刋立沈寧篆額復齋碑録
  龍興寺碑隂記
  琯姪孫房損述分書無姓名貞元單閼嵗建夘之初日在營室以記碑隂乃貞元十五年二月也復齋碑録
  寳華寺碑
  殿中侍御史鄒儒立撰蘇州刺史于頔書祕書監陸齊望有女為尼曰法興齊望捨宅為寺以居之子渭等以永貞二年正月造寺始成立此碑集古録目
  觀音寺碑
  在北京李贊撰王立伯書元和二年訪碑録
  天台禪林寺碑
  元和六年立在大慈寺輿地碑目
  章敬寺碑
  吴通㣲撰毛伯良書元和七年京兆金石録
  靈皎城山寺碑
  在長興縣慈氏院元和中立輿地碑目
  龍興寺碑
  正書無書撰人名氏寳厯二年五月復齋碑録
  新修龍興寺碑
  在魏縣李輈撰崔弁書張肱篆額寳厯二年立訪碑録
  開元寺碑
  李輈撰崔弁書太和元年訪碑録
  赤城山中岩寺碑
  沙門神邕撰牛僧孺書開成元年復齋碑録
  龍泉寺碑
  虞世南文布衣董彞重書沙門好直篆額大周天授二年大和二年再建在餘姚諸道石刻録
  修龍宫寺碑
  李紳撰行書無姓名大和九年四月金石録
  法華寺碑
  鄭路撰陳修古正書并篆額㑹昌二年正月立在東陽復齋碑録
  普光王寺碑
  李邕撰栁公權正書大中四年金石録
  新興寺碑
  歙州刺史盧肇撰并書越州刺史楊嚴篆額新興寺在宣州宣宗大中初悉復武宗所毁佛寺刺史裴休修之而立此碑以大中二年集古録目
  重置開元寺碑
  陶祥撰劇厯之分書并篆額大中八年七月立復齋碑録
  復東林寺碑
  湖南觀察使潭州刺史崔黯撰散騎常侍栁公權書寺在江州先被廢至宣宗時復立碑以大中十一年四月立在廬山東林寺集古録目
  東林寺㑹昌中廢之大中初崔黯為江州刺史而復之黯之文辭甚遒麗可愛而世罕有之集古録
  復東林寺碑栁河東書是年為大中丁丑河東自太子賔客復拜常侍又二載以太子少師元㑹占奏耄謬奪俸書碑時盖已幾八十矣中多作率更體而小變遒勁為文弱亦可愛矣弇州山人槀
  誠懸此碑鋒鍔盡歛風骨㣲著故是合作之書嘉靖甲寅四月七日為淵泉兄鍳定𤣥牘記
  寺廢扵㑹昌宣宗初崔黯為觀察使謀扵舊僧正言修復之黯為作記歐公稱其文辭遒麗可愛今碑斷缺不可讀而字畫存者殊佳東林惟此殘刻及翻刻李北海碑猶存舊蹟若歐陽率更西林道塲記顔魯公題名崔融題詩李渤題影堂碑隂皆不可見矣潘耒金石文字記補遺
  靖居寺碑
  在廬陵之青原山大中五年段成式記輿地碑目
  段柯古博綜墳素著書卓越可喜嘗與張希復輩遨上都諸寺麗事為令以段該悉内典請其獨徴皆事新對切今觀靖居碑亦晝上人以其博渉三學故委録寺讃也文傷太擁醸要為不凢雖竒澀不至若樊
  紹述絳碑之甚然亦軋軋難句矣碑大中中作而左金吾長史顔稷所書殊有楷法唐中葉以後書道下衰之際固弗多得云東觀餘論
  重建開善寺碑
  宋整撰宋渙正書并書額咸通三年十月建復齋碑録
  神光寺碑
  李勲撰盧元書并篆額咸通八年十二月立閩中記云神光寺在城内烏石山正西諸道石刻録
  再建重居寺碑
  任宇撰蒋崧分書咸通十三年二月立復齋碑録
  僖宗賜澄衿寺額碑
  張同撰崔厚正書乾符三年京兆金石録
  昭覺寺碑
  蕭遴撰劉崇龜正書中和五年正月金石録
  安昌寺碑
  周庾信文令狐渙重書乾寧元年十一月金石録
  天台佛隴禪林寺碑又有修禪道塲碑
  徐放書台州金石略
  正書無年月今在天台山寺在佛隴為智者大師修禪之所碑文補闕梁肅撰台州刺史徐放書天台山志所載有陳隋唐碑十五六通訪之都不存獨有此碑矗立榛莽中日就刓泐徙置近寺十夫力耳此碑現存而歐趙二録皆不載是知昔人罣漏亦不少也金石畧所載又有天台佛隴禪林碑亦徐放書疑是一碑也金石文字記補遺
  頭陀寺碑
  右唐殷令名書頭陀寺碑齊王簡棲所撰録于文選令名之子仲容官禮部郎據法書要録云仲容奕世工書精妙曠古令名嘗書濟度寺額厯代程式父開山也武徳中為尚書故缺山字而李氏諱不及淳日照基誦者正在貞觀永徽間跋尾書維則者集賢待制史維則小印滉字即唐相晉國忠獻韓公所寳書也元祐戊辰集賢林舍人招為苕霅之㳺九月二日道吴門以王維畫古帝王易得龍圖閣待制俞獻可字昌言之孫翼日與丹徒葛藻字季忱檢閱審定五日吴江艤舟垂虹亭題寳晉英光集
  善財寺碑
  史維則分書在陽翟縣訪碑録
  龍鳴寺碑
  宋太平興國二年袁州獻宋之問書龍鳴寺碑玉海
  瑞聖寺碑
  東蜀牛頭山下有閭邱均撰瑞聖寺磨崖碑嚴政書杜詩注
  有録無説及無年月者
  香山寺碑 白居易撰諸道石刻録
  願力寺碑 在洹水鎮南四十里訪碑録
  䕶法寺碑 在館陶縣北四里訪碑錄
  恵林寺碑 李景讓撰訪碑録
  聖夀寺碑 拾遺綦毋潛撰諸道石刻録
  和安寺碑 眀州鄞縣尉邵朗撰諸道石刻録
  西安寺碑 右庶子致仕滕白撰諸道石刻録
  普濟寺碑 許敬宗撰訪碑録
  烏龍寺碑 徐嶠之書睦州金石畧
  景星寺碑 盧慈眀書容州金石畧
  師陀寺碑 北京金石畧
  㑹喜寺碑 𨽻書西京金石畧
  報本寺碑 侯翊書在西安府武功縣北古今碑刻記雲山寺碑 在鎮江府城西北古今碑刻記
  聖徳寺碑 戴正倫撰梁肅書在漢中府鳯縣古今碑刻記慧山寺碑 獨孤及撰在常州府無錫縣古今碑刻記南華寺碑 栁宗元撰在韶州府南溪古今碑刻記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七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五十三
  唐碑釋氏二
  王悦等造像碑
  正書無姓名貞觀六年五月金石録
  無量夀佛大像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年三月金石録
  不著書撰人名氏唐興國寺沙門道宗造無量夀佛大像未成而卒其徒智常成之貞觀十年同州刺史隴西郡王博又為立此碑集古録目
  三龕碑
  岑文本撰褚遂良正書貞觀十五年十一月金石録右三龕記唐兼中書侍郎岑文本撰起居郎禇遂良書字畫尤竒偉在河南龍門山山夾伊水東西可愛俗謂其東曰香山其西曰龍門龍門山壁間鑿石為佛像大小數百多後魏及唐時所造惟此三龕像最大乃魏王泰為長孫皇后造也集古録
  龍門山石像記正書今在洛陽縣龍門山鐫石為佛像無慮萬計石窟最大者今在賔暘洞像尤髙大洞外石崖髙䖏有刻字拓之得二十餘行首尾不具不知年月姓名按集古録有三龕記貞觀十五年魏王泰為長孫皇后造岑文本撰銘褚遂良書今拓本有聿修隂徳等語又有左武侯大将軍相州都督雍州牧魏王及懐鏡奩而不追云云知即此記也金石文字記補遺
  李徳攜造像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上元二年金石録
  啟法寺無量夀佛像碑
  張昌齡撰吴知禮八分書永淳元年四月八日建復齋碑録
  司馬山彌勒石像碑
  篆書無書撰人姓名永淳二年金石録
  韓王元嘉諸子訓等為妣妃建篆書澤州金石畧
  建興寺彌勒像碑
  薛寳積撰行書無姓名垂拱四年五月金石録
  彌勒尊佛碑
  在淮隂縣南天寧寺垂拱四年宋寳積文蒋之竒題碑隂曰寳積碑字字竒古惜乎不載姓氏也輿地碑目
  濮縣令丈八像碑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聖厯三年七月金石録
  整法師龍門石龕像碑
  僧波崙撰袁元悊正書武后時立金石録
  澠池縣宗人為髙宗造像碑
  邵炅撰正書無姓名神龍元年三月金石録
  王仲詳等造像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神龍三年正月金石録
  勝業寺雙彌勒像碑
  褚慶文撰趙冬曦正書景雲二年二月金石録
  遵善寺大像碑
  羅邈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元年五月金石録
  蘇氏造觀音像碑
  李畬撰劉升八分書開元六年十月金石録
  寳相寺釋迦像碑
  陳二傑撰陳思光正書開元十二年金石録
  寳願寺彌陀像碑
  無書撰人名氏為八分書開元十三年正月之吉作頌在莒諸道石刻録
  盧舎那珉像碑
  趙僎撰蔡有鄰八分書珉像定州刺史張嘉貞所造碑以開元十六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大雲寺丈八佛像碑
  段履氷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七年九月金石録
  左羽林郎造釋迦像碑
  在冠氏縣崇眀寺内開元二十二年訪碑録
  易州鐡像頌
  王湍撰蘇靈芝行書開元二十七年五月金石録
  石壁寺彌勒鐡像碑
  林鶚撰房璘妻髙氏行書開元二十九年六月金石録太原府交城縣石壁寺鐡彌勒像頌者林諤撰參軍房璘妻髙氏書余所集録古文自周秦而下訖扵顯徳凢為千卷唐居其十七八其名臣顯達下至山林幽隱之士所書莫不皆有而婦人之書惟此髙氏一人爾然其所書刻石存扵今者惟此頌與安公羙政頌爾二碑筆畫字體逺不相類殆非一人之書疑模刻不同亦不應相逺如此又疑好事者寓名以為竒也識者當為辨之集古録
  洪福寺彌勒像碑
  韓滉撰并正書天寳五年七月金石録
  同官主簿韓滉撰并書集賢院學士衛包題額彌勒石像者長安中縣人趙貞等造寺僧圎證重修碑以天寳五年立在同官集古録目
  觀世音像碑
  陶翰撰徐浩正書天寳中立金石録
  慧義寺彌勒像碑
  韓㐼撰李潮八分書大厯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右唐恵義寺彌勒像碑李潮八分書潮書初不見重扵當時獨杜甫詩盛稱之以比蔡有鄰韓擇木今石刻在者絶少惟此碑與彭元曜墓誌爾余皆得之其筆法亦不絶工非韓蔡比也金石録
  二聖金剛像碑
  瞿參撰并八分書篆額元和三年金石録
  大海寺玉像碑
  張仲方撰韓齊申八分書并篆長慶四年五月金石録補盧舍那珉像碑
  開元十六年盧舍那珉像碑蔡有鄰書在定州唐世名能八分者四家韓擇木史維則世傳頗多而李潮及有鄰獨為難得慶厯中今昭文韓公在定州為余得此本余所集録自非衆君子共成之不能若此之多也集古録
  盧舍那佛像記蔡有鄰書今見扵世者三碑惟尉遲迥廟與此存耳書法勁險驅使筆墨盡得如意當與鴻都石經相繼也唐志稱有鄰扵八分本怯弱至天寳間遂至精妙相衛中多其蹟然則當時盖不止三碑惜其今亡之也廣川書跋
  
  延州石像碑
  延州别駕唐琰撰不著書人名氏顯慶中琰之祖季卿為延州刺史造石龕立三佛像開元中琰為延州别駕加以鐫飾以開元二十七年立此碑并碑隂題名集古録目
  無年月
  造釋迦石像碑 關操書墨池編
  正解寺造神佛龕像碑 在定州無撰書人姓名天下金石志
  頌贊銘記附
  令狐文軌像銘
  薛純正書貞觀十四年六月金石録
  㑹善寺造像記
  八分書麟徳元年金石文字記
  進士髙挺璠造石佛像記
  光宅元年京兆金石録
  髙延貴造佛像贊
  正書長安三年七月在西安府南門内華塔寺金石文字記
  韋均造佛像贊 蕭元眘造佛像贊
  正書長安三年九月今並在西安府華塔寺金石文字記
  李承嗣造佛像銘
  長安三年九月金石文字記
  姚元景造佛像銘
  長安四年九月正書今並在西安府華塔寺金石文字記
  安樂公主鑑像碑
  神龍二年墨池編
  易州雲居寺石浮圗
  楊将軍新荘像銘
  開元十年正書今在西安府華塔寺金石文字記
  支提龕銘
  開元十九年九月蔡景撰正書今在林縣谼峪 衛輝府林縣林慮山在其西黄華天平谼峪其最勝䖏余逰谼峪宿谼山寺見元勅㫖碑金燈記勍公碑寺東三里許路旁有石龕刻三佛像視其銘乃唐物也書非名人而有初唐筆意以地僻人見者少故不入歐趙諸録惜在露地當移置寺中乃可久耳金石文字記
  龍門西龕石像記
  張九齡撰八分書姓名殘缺開元中立金石録
  劉飛造像記
  史惟則八分書天寳九年十二月金石録
  右唐陳留尉劉飛造像記史惟則小字八分書按封演聞見記云𤣥宗嘗幸驪山登朝元閣命羣臣賦詩正字劉飛詩最清拔特𫎇激賞右相李林甫怒飛不先呈已出為一尉而卒士子寃之今此記有云頃校文金閣賡歌栢梁叨沐錦衣之賜遂有長沙之役又云聖恩廣被移官大梁如此則演所記為不誣矣林甫妬賢嫉能出扵天資飛以一詩之善遂遭逺謫其險愎如此記在洛陽龍門山字畫甚工而世罕傳金石録
  四禪寺萬菩薩像記
  趙子餘撰林混元八分書天寳十一年金石録
  金銅菩薩像記
  韋臯撰并行書貞元十七年十一月金石録
  凌雲寺石像記
  韋臯撰張綽行書貞元十九年十月金石録
  淨住寺文賢像銘
  此碑河東裴行純追薦其父母而作碑之存者無幾其分𨽻頗佳但瘦而不硬且刻手似出唐以後人留之以待博識者石墨鐫華
  天宫寺金銅釋迦像記
  在景徳院光啓二年輿地碑目
  相思寺彌勒石像記
  光化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復齋碑録
  無年月
  石龕佛像記 在相如縣縣令陳子良撰輿地碑目
  浄住寺釋迦文賢刼千佛像記 崔行功撰𨽻書京兆金石錄
  張法夀造石像記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釋迦像記
  滑州節度判官豆盧適撰不著書人名氏渭北節度使臧碑不著名修華原攝受寺立釋迦像之記也碑不著所立年月而文稱九葉寳應元聖皇帝又稱唐三甲子甲寅嵗則當在代宗之大厯元年唐興一百五十七年矣碑在華原集古録目
  救苦觀世音像銘
  無書人名氏乾元二年正月在巴州諸道石刻録
  唐刻釋氏三 經典
  心經
  歐陽詢書饒州金石畧
  淤泥禪寺心經
  正書貞觀二十二年三月今在京師城内西南隅秀峰寺其末曰大唐貞觀二十二年三月吉日建立誤作三十二以三字改成弍字按貞觀止扵二十三年此碑疑是後人偽刻然予見兖州龍興寺修三門記宋太平興國七年刻亦以八字改成七字古人碑碣之文亦有草率若此者此碑又云宫官張功謹敬徳監造今山東河北寺院多云創自敬徳或謂是尉遲敬徳非也敬徳名恭考許敬宗所作神道碑及本傳並無鎮幽州事亦不當列扵宫官之下也金石文字記
  杜延基造心經
  蘇休奕書總章元年六月金石録
  金剛經
  正書無姓名咸亨四年七月金石録
  金剛經
  正書姓名殘缺儀鳯三年四月金石録
  觀音十大願品經
  正書無姓名殘缺儀鳯三年四月金石録
  金剛般若經石柱
  梁思彦撰僧元𥙿書長夀二年京兆金石録
  心經 金剛經
  咸亨三年月王知敬正書今在少林寺殿後字多剥落金石文字記
  心經
  正書大足元年僧有晦建今在京師
  褚遂良心經
  懐仁所集序記後殿以心經雖不能遍及三藏然六百五十七部以般若為宗般若以心經為宗系之未嘗不韙也而褚序記則無有非闕典與乃褚自有獨本心經以天寳元年刻扵河北道宣慰使陳令望者尤為峻拔比之序記字差小而精神風度不似兩時書豈褚見懐仁之集又賈其餘力耶而無復好事合刻為完璧其搨本海内亦遂少傳豈不久為賊所據當遂不存耶而此本亦必其初出日所搨是以筆法神氣不失毫末視今日之序記不啻天壤幸為余寳可望不幻去矣輙以為唐人真書第一合不遜懐仁本也墨林快事
  鄭萬鈞草書心經
  此草書心經刻之長安中云右軍書非也雖遒逸而疎縱不入格不中懐素作奴況右軍乎見唐文粹乃駙馬都尉鄭萬鈞書張説有序萬鈞尚睿宗女代國公主字華婉者也扵書家不甚琅琅宜其然王氏法書苑
  尊勝陀羅尼幢
  在北京府城開元寺唐盧重𤣥分書開元中立訪碑録
  心經
  天寳元年四月陳令望書金石文字記
  福聖寺陀羅經讃石柱
  紀欣之撰并書天寳五年京兆金石録
  崇仁寺陀羅尼石幢
  天寳七載五月張少悌行書今在西安府尊勝陀羅石幢天下多有不具載此以少悌之名而存之金石文字記
  尊勝陀羅尼經
  正書無姓名天寳七年七月金石録
  鄭預注心經
  正書無姓名天寳九年四月金石録
  右鄭預注多心經不著書人名字疑預自書者盖開元天寳之間書體類此者數家如擣練石韓公井記洛祠記皆一體而皆不見名氏此經字體不减三記而注尤精勁盖他䖏未嘗有故録之而不忍棄矧釋氏之書因字而見録者多矣余每著其所以録之意覧者可以察也集古録
  尊勝石幢銘
  崔恁撰王士則八分書天寳九年六月金石録
  士則書法遒勁瀟灑有李北海張從申之筆法苑巵言
  尊勝陀羅尼經
  天寳九載刻扵㑹善寺庭西石幢無書人姓名嵩陽石刻記
  施燈功徳經
  正書天寳十三載正月今在西安府城南香積寺金石文字記
  徐浩題經
  書家論徐㑹稽筆法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以余觀之誠不虚語如季海筆少令韻勝則與稚恭並驅争先可也季海長䖏正是用筆勁而心圎若有工不論韻則王著優扵季海而季海不下子敬若論韻勝則右軍大令之門誰不服膺徃年觀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之論茫然不知是何等語老年乃扵季海書中見之如觀人眉目也三折肱知為良醫誠然哉季海莫年乃更擺落王氏規模自成一家所謂盧㜑其髪甚短
  而心甚長惜乎當時君子莫能以短兵伐此老賊也前朝翰林侍書墨蹟此其長䖏不减季海所乏者韻爾山谷題跋
  題經楷法最宻殆扵樂毅論得其結字妙䖏至形宻勢疎字細畫短故當在伯仲間然方而有規圓而藏矩未嘗刓角耀鋒搆成觚稜正如大匠掄材斵木就器繩墨既陳潛刃其間求礱削之迹殆不可見况痕瑕節目可得而求之耶季海扵此可以忘情筆墨矣顧法度存者世知什一豈論三四哉廣川書跋
  天寳中立金石録
  眀皇注金剛經
  八分書無姓名天寳中立金石録
  金剛經
  鄔彤行書乾元元年八月金石録
  尊勝經
  沈洽撰序鄔彤行書乾元元年八月金石録
  哥舒翰等造阿彌陀經
  正書無書人姓名天寳十二年九月金石録
  徐浩心經
  季海書名噪一時有渴猊奔驥之喻此帖意近而法慢米顛斥為吏楷誠爾然不能不為眉山小庇之耳弇州山人槀
  徐浩金剛經
  在西京金石畧
  陀羅尼經石柱
  髙沔等書大厯八年立在三原諸道石刻録
  梵網經心地戒品
  大厯十三年髙堅正書金石文字記
  石鐙庵石幢傍䥴般若心經一部
  廣徳二年少府裴監施朝請郎趙偃書帝京景物畧
  觀無量夀佛經
  比邱道秀正書建中三年十月金石録
  無量夀經
  沙門法昭行書在遺教經隂貞元八年金石録
  千手眼大悲陀羅尼經
  僧法昭書貞元九年京兆金石録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石柱
  僧道秀書貞元六年京兆金石録
  化度寺三堦院尊勝陀羅尼經石柱
  方琬撰賛序并書貞元十六年京兆金石録
  心經
  竇鞏正書元和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寳刹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石柱
  元長楚撰賛序周仲諲書元和三年京兆金石録
  青龍寺佛頂尊勝真言碑
  曹昉正書元和六年京兆金石録
  青龍寺大悲陀羅尼咒
  元和六年諸道石刻録
  心經碑
  元和六年李文成建諸道石刻録
  建國寺華嚴經品石柱
  僧智藏正書元和十年諸道石刻録
  佛頂尊勝陁羅尼經
  僧智嚴正書元和十三年京兆金石録
  陀羅尼幢
  長慶三年李詧楷書金石表
  六譯金剛經
  右威衛上将軍知内侍省楊承和集楊翺撰序初承和以分書經刻扵上都興唐寺文宗詔取其本使待詔唐𤣥度集王羲之書翰林學士鄭覃等六人為賛刻石以太和六年集古錄目
  佛經尊勝陀羅尼經序
  大和六年四月僧叡川撰僧無可正書今在西安府百塔寺金石文字記
  白龍寺經幢
  在寧國府水陽鎮開成元年輿地碑目
  趙浩書金剛經
  正書僧清濬篆額開成五年正月立復齋碑録
  金剛經
  栁公權正書㑹昌四年四月金石錄
  誠懸以書聞四方史謂當時中外大臣家書碑刻銘不煩手筆者子孫以為孝敬不足故昔時髙麗百濟入貢齎貨貝以購書名之重後世莫及然此經本書扵西眀寺後亦屢改矣經石幸存不墜兵火栁玭謂備有鍾王歐虞褚陸之體今考其書誠為精藝尤可貴也廣川書跋
  般若心經
  徐璋篆大中五年五月金石録
  西明寺金剛經
  栁公權正書大中十三年六月金石録
  六譯金剛經
  盖巨源八分書咸通四年六月金石録
  尊勝陀羅經
  咸通四年漳州押衙王剬造建州司户叅軍劉鏞書經刻扵石幢書法婉雅酷有虞氏廟堂筆意其碑當在漳州今未知存亡尊勝石幢在䖏多有余所見包山寺咸通年刻温州仙巖大中年刻皆完好包山者書法尤佳字大而刻深宛然如新也金石文字記
  尊勝陀羅尼經
  于僧翰八分書咸通五年譙郡夏穆建集古録目
  右尊勝經于僧翰書僧翰筆畫雖遒勁然失分𨽻之分逺矣所以録者亦自成一家而為流俗所貴故聊著之庶知博采之不遺爾集古録
  尊勝經幢
  王鋗書并鐫字咸通十三年八月聞人銖等造在戒珠寺復齋碑錄
  尊勝經幢
  王修己書正書小字咸通十五年在禹跡寺輿地碑目
  轉輪經藏碑
  咸通八年在義烏縣輿地碑目
  佛頂尊勝陀羅尼咒
  魯讓建正書乾符六年京兆金石録
  十善道業要畧碑
  裴休撰李郁篆額乾符四年京兆金石録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鄭宏祚書廣眀元年京兆金石錄
  潤州陀羅尼經幢
  右陀羅尼經幢今在潤州寳墨寺中唐雲陽山人王奐之書字畫頗為世俗所重故録之以備廣採集古録
  白居易蘇州重𤣥寺法華院石壁經碑
  碑云長慶二年冬作太和三年春成寺僧契𤣥捨藝而書之白氏長慶集
  阿彌陀經
  陳仁稜所書刻扵襄陽文獻通考
  石幢兠率天經
  此書大有歐陽率更法志川中尉掘地得之一字不損可玩也今石在志川王府石墨鐫華
  石幢燃燈功徳經
  在香積寺行草亦勁逸然不中與王縉作奴石墨鐫華
  石幢尊勝咒
  八種一張少悌書在崇仁寺七無書者名在牛頭寺一興平崇寧寺一慈恩寺一乾州蒲落坊一仙逰寺一香積寺一已忘所在 余所收尊勝呪石幢凢八紙其一為張少悌行書清圎秀逸蘇靈芝輩不及也在崇仁寺經堂前以木栅罩之一字不損其一正書無名方整森嚴全習信本而結法稍不如在牛頭寺其六紙或正書或行書都不作惡札然不無遜其腕力也石墨鐫華
  石幢尊勝經
  十一種一劉慎徽書忘所在一無可書在百塔寺九無書者名在寳慶寺一乾州大馬村一張曲井一李家洼一海亭王府一宜川王府一草堂寺一宏福寺二 凢石幢多書尊勝陀羅尼經余既有此癖遇必摩之而擇其佳者録之凢所録十一紙所在詳目録中但其書法劉慎徽僧無可者佳餘雖無名姓然皆與此匹敵者也關中石幢無數或埋或斷或移作他用深為可恨石墨鐫華
  石鼓經咒
  此以石為鼓而週刻之其文尊勝經咒也書遒健有法存者不能強半鼓下作石山山上作天王鬼神以戴之斧鑿工甚竒在醴泉縣趙村廣濟寺後疑是唐初建寺時物寺僧不知䕶持鼓下為溷厠可慨也石墨鐫華
  無嵗月及書跋
  唐注大乗起信論 馬鳴菩薩撰杜鴻漸注徐浩書京兆金石録
  金字般若經碑 正書無姓名金石録
  遺教經 正書無姓名金石録
  教戒經 正書無姓名金石録
  梵網經 正書無姓名金石録
  燃燈經 正書無姓名金石録
  佛説阿彌陀經 楊釐書墨池編
  陀羅尼經 崔諭書咒崔元書經崔衡書記墨池編楞伽阿跋多羅經 吕向書徐浩題墨池編
  心經 栁公權書金石畧
  尊勝陀羅尼咒 栁公權書金石畧
  阿彌陀經 楊整書金石畧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元載書鳯翔府金石畧
  尊勝經幢 西京篆書金石畧
  心經幢 篆書西京金石畧
  佛頂心陀羅尼經 王奐之書一本牛僧孺分書潤州金石畧
  三乗典秘之藏 裴休書襄州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八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五十四
  唐碑釋氏四
  𢎞福寺辨法師碑
  秘書丞李儼撰洋州司户薛純陁書法師名機字辨姓張氏南陽人為𢎞福寺沙門碑以顯慶三年八月立集古録目
  右辨法師碑李儼撰薛純陀書純陀唐太宗時人其書有筆法其遒勁精悍不减吾家蘭臺意其當時必為知名士而今世人無知者然其所書亦不傳扵後世余家集録可謂博矣所得純陀書祇此而已知其所書必不止此而已也盖其不幸埋沈冺滅非余偶録得之則遂不見扵世矣廼知士有負絶學髙世之名而不幸不傳扵後者可勝歎哉可勝歎哉治平元年閏五月晦日書集古録
  右唐辨法師碑薛純陀書歐陽公集古録云純陀太宗時人其書有筆法意其當時必為知名士而今世人罕知者集古所得純陀書祇此而已余按法書要録云薛純陀學歐草㣲傷肥鈍亦通之亞也然則純陀當時真知名矣余又得純陀八分書比干碑歐陽公所未嘗見也與純陀同時有薛純唐太宗命書砥柱銘者其筆法與純陀絶相類疑即一人盖唐初時人名姓多如此爾金石録
  辨法師碑薛純陀書昔歐陽公嘗評其不减率更然所書不傳于後永叔所得純陀書惟此不知又有甚
  焉者也貞觀十二年奉勅書銘砥柱其字磊落如山石自開隱鱗而出可以見方丈之勢矣固無牽強以成也當時如虞伯施禇登善號能書者皆避而讓之其後栁誠懸愛其書恐失其次第則又别書扵石後世得純陀所書砥柱銘者皆碎雜叢叠必按此而序之砥柱銘薛純而此碑為薛純陀嘗為秘書省正字本名純陀後以純自别扵時檢于類書見之廣川書跋
  辨英法師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四年六月金石録
  道因法師碑
  李儼撰歐陽通正書龍朔三年十月金石録
  唐道因法師碑中臺司藩大夫李儼撰蘭臺郎騎都尉歐陽通書通率更令詢之子書法出家學矩矱森嚴意度飄逸但少含蓄之趣耳東里續集
  道因與𤣥奘同譯經者見髙僧傳碑文亦宏麗饒其家言然去蕳栖頭陀不啻一小刼耳評者謂歐陽蘭臺瘦怯扵父而險峻過之此碑如病維摩髙格貧士雖不饒樂而眉宇間有風霜之氣可重也余嘗謂皇象文武索靖載妖帖章草中鳥跡筆者顔真卿家廟茅山碑正書中玉筯筆者蘭臺道因碑正書中八分筆者此未易為俗人言也弇州山人槀
  王元羙曰評者謂蘭臺瘦怯于父而險峻過之此碑如病維摩髙格貧士雖不饒樂而眉宇間有風霜之氣可重也余謂蘭臺故學父書而小變為險筆時兼𨽻分自是南北朝流風餘韻李仲璇孔廟碑趙文淵所書華岳碑可覆觀也石墨鐫華
  歐陽通正書較信本流麗有餘而嚴敬不足杜詩云書貴瘦硬方通神今以此視化度醴泉諸碑已自癡肥矣然學者自此求信本之迹則亦執柯伐柯取則不逺矣𤣥牘記
  古跡吾不得而見之矣今之模搨失真又了無足觀惟有古碑版耳率更碑版尚有數種而蘭臺止存一道因法師碑蘭臺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率更楷法源出古𨽻故骨氣洞達結體獨異居唐楷書第一小歐陽早孤購求父書不惜重貲力學不倦能窺源本家學相承非剏造也金石史
  今在西安府儒學金石文字記
  安國寺才法師碑
  髙智周撰吕保正書龍朔三年十月諸道石刻録
  荘嚴寺行䖍法師碑
  許彦伯撰髙正臣書上元元年甲戌九月十五日建復齋碑録
  慈恩寺大法師基公碑
  李義撰沙門正演正書永淳元年十二月四日立復齋碑録
  㑹真法師紀徳碑
  馮内直撰正書無姓名垂拱二年二月金石録
  修敬寺旭禪師碑
  無書撰人名氏禪師姓趙氏絳州稷山人碑以萬嵗通天二年立在河陽集古録目
  崇聖寺曇遂法師碑
  薦福寺譯經沙門波崙撰前鳯州録事袁元悊書法師姓魏氏鉅鹿曲陽人髙宗儀鳯中初復崇聖寺召法師居之其後自斷支體刳心腹以食百獸而死碑以長安元年集古録目
  信行禪師碑
  越王貞撰薛稷正書并碑隂在長安縣西北八里神龍二年八月立金石録
  信行禪師興教碑越王貞撰中書舍人薛稷書扵禪師事迹無所叙述但為稱羙之辭而已謂之興教碑以神龍二年八月立集古録目
  大通禪師碑
  唐僧謂神秀為北宗慧能為南宗神秀以神龍二年賜諡大通禪師岐王範張説及徴士盧鴻皆為其碑文舊唐書方技傳
  寳嚴院千嵗和尚碑
  僧宗一撰開元二年四月立諸道石刻録
  誌公碑
  行書開元三年二月其額云大唐齊州章邱縣常白山醴泉寺誌公之碑今仍在寺中而其地已割入鄒平矣碑隂有誌公像其下方斷齧不全按此所述是梁之寳誌與陸倕文畧同而曰既墓彼山又墳兹嶺則此地亦有誌公墳也僧家有衣鉢爪髪塔不嫌兩葬金石文字記
  懐素律師碑
  崔融撰行敦集王書開元六年二月碑在京兆府金石録
  國子司業崔融撰安國寺沙門行敦集王羲之書懐素西崇福寺僧也姓范氏長安人碑以開元二年六月立集古録目
  善達法師碑
  郭廷誨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七年五月金石録
  郭廷誨撰任遺祚正書開元七年五月建在元城復齋碑録
  廣果寺能大師碑
  武平一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七年諸道石刻録
  萬廻法師碑
  徐堅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年又五月金石録
  普寂禪師碑
  盧鴻撰并八分書開元十二年正月金石録
  静泰法師碑
  吕向撰劉懐信正書開元十二年八月金石録
  文蕩律師碑
  盧渙撰魏栖梧正書開元十三年十月金石録
  前河南吉城尉盧奐撰著作郎魏栖梧書律師姓藥氏河南宻縣人開元十三年十月弟子一智為之建塔立此碑在陽翟縣集古録目
  道安禪師碑
  開元十五年十月宋儋撰并行書今在嵩山㑹善寺廢戒壇前中斷金石文字記
  佛䭾禪師碑
  李訥撰張庭珪八分書開元十七年七月金石録佛䭾禪師塔碑後序
  李湜撰眀乾節行書開元十八年五月建附金石録
  曇榮禪師碑
  崔禹撰蘇睍銘章鍳八分書開元十八年金石録
  嵩山閒居寺珪禪師碑
  宋儋撰并行書開元二十三年四月金石録
  大智禪師碑
  嚴復撰史惟則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九月金石録大智禪師義福碑并碑隂史惟則書西京金石畧此碑為唐史侍御惟則書竇臮述書賦稱史書古今折衷大小應變聲價極不落莫也其行筆絶類太山銘而縝宻過之知開元帝潤澤所自耳大智師北宗之錚錚者嚴挺之粗能其家言俱可存也弇州山人槀史維則分𨽻書竇臮稱其古今折衷大小應變如因髙而矚逺俯川陸而必見今觀此碑信是開元間分書第一手嚴挺之文亦麗則可觀大智師見唐方技傳傳云開元二十年卒碑云二十四年石墨鐫華
  大智和尚七十九年東奔西走説佛説法只留得卧去坐去有何差别二句已是眼光落地時蹭蹬話頭嚴挺之史惟則二家癡漢更為作碑寫頌只至今日装法帖書跋語紛紛不了古詩不云乎當時一着蓑衣去江水茫茫何䖏尋淵泉若穿透此句便雖滿家書法名畫我只道眼中無有片紙隻字也𤣥牘記大智禪師碑隂記
  楊伯成撰史惟則八分書開元二十九年立附金石録碑隂陽伯成撰記施浄財事而惟則書書法瘦而少態與前碑異何也石墨鐫華
  大智禪師碑嚴挺之撰史惟則八分書并篆額碑隂記陽伯成撰史惟則八分書今在西安府儒學金石文字記
  大智禪師碑之二
  嚴浚撰胡沛然集王右軍書天寳十一年八月金石録
  萬𢌞大師神跡碑
  徐彦伯撰史惟則八分書開元二十五年五月金石録萬囘神跡記右散騎常侍徐彦伯撰太子右内率府録事叅軍集賢院學士史惟則八分書萬回虢人姓張氏據記沙門𤣥奘嘗西逰天竺有寺空其一室問其人曰是僧方生扵中國其號萬回盖自此而徃者萬回矣萬回言語悲喜不常如狂者所為多異髙宗延之禁中中宗號之曰𤣥通大居士封法雲公𤣥宗為營居室扵醴泉里後追贈司徒封虢國公碑以開元二十五年萬回弟子沙門還源所立集古録目
  萬回神迹記碑徐彦伯撰其事固已怪矣𤣥宗英偉之主彦伯當時名臣也而君臣相與尊寵稱述之如此欲使庸愚之人不信不惑其可得乎世傳道士罵老子云佛以神怪禍福恐動世人俾皆信嚮而爾徒髙談清静遂使我曹寂寞此雖鄙語有足采也集古録萬囬神迹碑隂記
  楊伯成撰并賛史惟則八分書并篆額開元二十五年仲夏十有五日戊子記復齋碑録
  懐道律師碑
  李邕撰并行書開元二十五年七月金石録
  東山愛同寺懐道闍𥠖碑括州刺史李邕撰并書闍𥠖姓陳氏為福州愛同寺僧碑以開元二十五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𤣥覧律師碑
  徐安貞撰褚庭誨正書開元二十五年八月金石録工部侍郎徐安貞撰諫議大夫褚庭誨書法師庭誨之諸父也為杭州華嚴寺僧碑以開元二十五年八月立集古録目
  智逺律師碑
  啖彦珍撰陳瓌行書開元二十五年九月金石録
  大照禪師碑
  盧僎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寳元年十二月金石録右大照禪師碑唐吏部員外郎盧僎撰伊闕縣尉集賢院待制兼校理史惟則書碑天寳元年立唐世八分書名家者四人而已韓擇木李潮蔡有鄰及惟則也集古録
  大照禪師碑
  李邕撰并行書天寳元年二月碑在州嵩嶽寺金石録金陵俞仲茅先生藏李泰和行書大照禪師碑二千餘字硬黄紙筆法精整清栗有歐虞風味視他書欹側疎豪者大不同先生云此書自唐以来即為髙麗所藏以故絶無宣和政和等璽羣玉秋壑等印與蘇米等跋神廟末年一弁得之平壤将獻之幕府媒進余策遼事之必敗戒其母遽徃已而果然此卷遂留余䖏稍酬之金帛不能滿其意也而終無肯昂直應者故尚為余物耳世傳北海石本娑羅雲麾率以宕逸取竒與此絶不類乃知古人勝䖏初不可以一途取如菩薩神變散入諸趣在具眼者熟叅之蕭然有得也六研齋二筆
  大照名普寂大通秀之嗣去達磨七世是名北宗門庭甚盛所謂南京法主三帝門師者也碑當在嵩嶽寺今不存拓本乃翻刻者不逮雲麾嶽麓亞扵娑羅耳金石文字記補遺
  法現禪師碑
  李通文撰吕向正書天寳元年九月金石録
  故一切導師碑
  撰人姓名殘缺沙門智謙行書天寳二年六月金石録
  實際寺隆闡大法師碑
  右唐實際寺懐惲碑無書撰人姓名觀碑中有弟子思荘敬想清輝勒兹𤣥徳之語則碑乃惲之徒所撰碑稱惲能頌般若神咒際遇髙宗武后兩朝可謂緇流之出色者而其老也乃患惡疾以死朝廷復贈之曰隆闡法師然則其法果安在哉金薤琳瑯
  右隆闡法師碑僧懐惲撰及書頗亦能為其家言筆法尤圓𡠾有聖教遺意後稱天寳二年至眀年則改年為載矣趙明誠金石録極詳備而遺此似不可曉弇州山人槀
  此碑行書源出聖教而漸作婉媚纒繞殊乏晉人瘦勁蕭疎之趣碑為懐惲立都𤣥敬云無書撰人姓名碑中有弟子思荘敬想清徽勒兹𤣥琰則碑為惲之徒所撰未知是否而王元羙乃曰僧懐惲撰及書頗亦能為其家言筆法尤圓𡠾有聖教遺意今碑中叙惲生死甚備明云大足元年十月二十二日神遷春秋六十有二神龍元年勅贈隆闡大法師天寳二年建碑又弟子思荘云云如元羙言豈惲鬼撰書耶盖碑首後人妄増懐惲及書四字文理本不屬而元羙疑于及字上當有撰字遂誤耳元羙博學絶世似未見都𤣥敬金薤琳瑯又似未讀竟此碑然謂惲頗能為其家言又似并取其文者至人乃作夢語何也石墨鐫華
  天寳二年十二月今在西安府儒學題曰唐實際寺故寺主懐惲奉勅贈隆闡大法師碑銘并序其下曰懐惲及書盖不可曉文中有弟子大温寺主思荘敬想清徽勒兹𤣥琰疑即其人所書金石文字記
  道超和尚精徳碑
  在隆州古城山平等寺中天寳四載薛兼金撰輿地碑目
  一切導師元傾和尚碑
  僧崇業撰僧智謙書天寳五年六月立京兆金石録
  曹溪能大師碑
  兵部侍郎宋鼎撰河南陽翟縣丞史惟則八分書能大師姓盧氏南海新興人居新興之曹溪天寳七年其弟子神㑹建碑于鉅鹿郡之開元寺集古録目
  宋泉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寳十一年二月金石録
  乗真禪師碑
  王雄風撰胡沛然行書天寳七年八月金石録
  眀禪師碑
  鄭靈之撰徐浩正書天寳十年七月金石録
  天寳十年鄭炅之撰徐浩書秋暑困甚覧之醒然治平丙午孟饗致齋東閣書集古録
  瑶臺寺大徳碑
  撰人姓名殘缺韓擇木八分書天寳十一年十二月金石録
  法華寺𤣥儼律師碑
  前秘書省正字萬齊融撰武部郎中徐浩書律師姓徐氏諸暨人居越州法華寺碑以天寳十五年六月立集古録目
  山谷寺璨大師碑
  房琯撰徐浩八分書上元元年建辰月金石録
  大澄禪師碑
  王縉撰徐浩行書大厯四年三月金石録
  大證禪師碑銘王縉撰徐浩正書今在嵩嶽寺金石文字記
  法慎律師碑
  李華撰張從申行書李陽氷篆大厯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龍興寺四絶碑首者李陽氷篆法慎律師碑額也在揚州龍興寺唐李華文張從申書李陽冰篆額律師者淮南愚俗素信重之謂此碑為四絶碑律師非余所知華文與仲申書余亦不甚好故獨録此篆爾集古録
  張從申書其原出于王大令筆意與李北海同科故名重一時書苑云從申結字縝宻近古未有弟從師從義從約並工書皆得右軍風規時人謂之四龍書賦云張氏四龍名揚海内厥有季弟功夫少對右軍風規下筆斯在季謂從申也又云從申近古所無恨扵聞見不多右軍之外一歩不窺予觀從申雖學右軍其原出扵大令筆意與李北海同科名重一時宜不虚得但所短者抑揚低昂太過又真不及行耳然唐人而有晉韻殊可嘉尚近世歐陽文忠為集古録而雅不愛從申書故此碑見棄而特取其篆首至其書王師乾碑以見稱于秦玠故聊存焉信乎真賞之難值也註云從申有弟三人又云季謂從申不可曉東觀餘論
  鏡智禪師碑
  獨孤及撰張從申行書大厯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開元寺僧殘碑
  右唐開元寺僧殘碑雖書撰人姓名殘缺然以字畫考之為顔魯公書無疑也初仁宗朝吴長文叅政為在京師僦居治地得之當時文士皆為賦詩今其石尚藏汶上長文家云金石録
  空寂寺大福和尚碑
  陸海撰僧惟髙書寳應二年京兆金石録
  三藏和尚不空碑
  嚴郢撰徐浩正書建中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御史大夫嚴郢撰彭王傅徐浩書不空西域人居長安興善寺自𤣥宗以来謂之 代宗時加開府儀
  同三司肅國公賜號    追贈司空加號大辨正廣   碑以建中二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右唐不空碑自眀皇以後職官不勝其濫下至佛氏老子之徒亦皆享髙爵重禄故不空始為特進大鴻臚封肅國公既歿又贈司空嗚呼名器之輕一至扵此昔舜命伯禹作司空異于是矣金石録
  和尚不空也碑徐浩書浩𫝊曰父嶠之善書以法授浩世状其書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尤為司空圗所爱又嘗論書曰鷹隼乏彩而翰飛戻天者骨勁而氣猛也翬翟備色而翺翔百歩者肉豐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髙翔書之鳯凰矣可謂誇詡之極今觀此碑雖結法老勁而㣲少清逸在唐書中似非其至者石墨鐫華舊唐書王縉傳曰初代宗喜祠祀未甚重佛而元載杜鴻漸與縉喜飯僧徒代宗嘗問以福業報應事載等因而啟奏代宗由是奉之過當嘗令僧百餘人扵宫中陳設佛像經行念誦謂之内道塲其飲膳之厚窮極珍異出入乗廐馬度支具廪給每西蕃入冦必令羣僧講誦仁王經以禳鹵冦苟幸其退則横加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賜胡僧不空官至卿監封國公通籍禁中勢移公卿爭權擅威自相凌奪凢京畿之豐田羙利多歸扵寺觀吏不能制僧徒雖有藏姦蓄亂敗戮相繼而代宗信心不易乃詔天下官吏不得箠曳僧尼又見縉等施財立寺窮極瓌麗每對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啟沃必以業果為證以為國家慶祚靈長皆福報所資業力已定雖小有患難不足道也故禄山思眀毒亂方熾而皆有子禍僕固懐恩将亂而死西戎犯闕未擊而退此皆非人力所能制也帝信之愈甚公卿大臣既推以業報則人事棄而不修故大厯刑政日以陵遲有由然也五臺山上有金閣寺鑄銅為瓦塗金扵上照曜山谷計錢巨億萬縉為宰相給中書符牒令臺山僧數十人分行郡縣聚徒講説以求貨利代宗七月望日扵内道塲造盂蘭盆餙以金翠所費百萬又設髙祖以下七聖神座備旛節龍傘衣裳之制各書尊號扵旛上以識之舁出内陳扵寺觀是日排儀仗百寮序立扵光順門以俟之旛花鼓舞迎呼道路嵗以為常其傷教之原始扵縉也史傳所言佞佛之弊至切故具録之按此碑不空以一胡僧而官至特進大鴻臚開府儀同三司肅國公遂為後代沙門授官之祖吁亦異矣金石文字記
  册府元龜言大歴三年二月興善寺不空三藏上言因修寺塔下見古埏得一小棺長尺餘發視有十餘重棺皆金寳装餙中有舍利骨及佛髪一條每棺一鎖規製妙絶有殷仲文題賛其説近怪仲文為桓𤣥侍中領左衛将軍安帝反正出為東陽太守未至關中不可以欺里巷之儒而代宗乃出寳輿具威儀迎入内道塲奉之何哉仝上
  均法師碑
  沙門惟心撰髙述書貞元三年五月金石録
  徑山大覺師碑
  王頴撰王偁正書貞元十年十一月金石録
  招隱寺朗然禪師碑
  栁識撰釋常靜正書并篆額貞元五年十一月樹碑復齋碑録
  東山懐一律師碑
  皇甫政撰褚長文正書邱悌篆額貞元八年四月立復齋碑録
  愛同寺西院大律師碑
  劉太真撰于頔書貞元八年諸道石刻録
  東林寺律大徳熈怡大師碑
  許堯佐撰李行言分書并篆額貞元十二年八月建諸道石刻録
  恵昕大師碑
  齊推撰正書姓名殘缺貞元十七年金石録
  楚金禪師碑
  沙門飛錫撰吴通㣲行書貞元二十年七月金石録紫閣山艸堂寺沙門飛錫撰學士吴通㣲書楚金姓程氏長安人開元中建多寳塔扵千福寺𤣥宗夢聞其   之徳宗時中人竇文場言楚金其師也  諡乃諡曰大圓碑以貞元二十一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書學之盛莫踰李唐今世雖紙爛墨渝而收者得其一字猶鳯毛麟角不嫌于少多寳佛塔魯公之書遍天下而通㣲此刻僅見之即此可以想見當時之盛矣故世人有言者曰收藏貴富賞鍳貴精二者我今見之印翁夫子矣原溥其世守之𤣥牘記
  吴通㣲為學士工行草然有譏其近吏者此碑清圎婉逸雖鈎磔小减而亦㣲有晉之風度觀者當自得之石墨鐫華
  楚金禪師碑沙門飛錫撰吴通㣲正書附奉勅追諡號記在顔魯公多寳塔碑隂金石文字記
  禪定寺通公碑
  嚴綬撰顔頵正書永貞元年十一月建復齋碑録
  乗廣禪師碑
  劉禹錫撰并正書元和二年五月金石録
  右唐乗廣禪師碑劉禹錫撰初余為金石録頗采唐賢所為碑校正文集之誤禹錫之文所録才數篇最後得此碑以校集本是正者凢數十字以此知典籍嵗久轉寫脱誤可勝歎哉金石録
  大𧦬禪師碑
  張和靖撰八分書姓名殘缺元和二年七月金石録
  彌陀和尚碑
  栁宗元撰并正書元和五年金石録
  南嶽彌陀和尚碑栁宗元撰并書自唐以来言文章者推韓栁栁豈韓之徒哉真韓門之罪人也盖世俗不知其所學之非苐以當時輩流言之爾今余又多録其文懼益後人之惑也故書以見余意集古録右唐彌陀和尚碑栁宗元撰并書以集本校之不同者十餘字皆當以碑為正金石録
  永興寺僧伽和尚碑
  裴曥撰胡季良篆額費濤行書元和九年十月復齋碑録
  般舟和尚碑
  元和三年右般舟和尚碑栁宗元撰并書 子厚所書碑世頗多有書既非工而字畫多不同疑喜子厚者竊借其名以為重子𢈲與退之皆以文章知名一時而後世稱為韓栁者盖流俗之相傳也其為道不同猶夷夏也然退之扵文章每極稱子厚者豈以其名並顯扵世不欲有所貶毁以避爭名之嫌而其為道不同雖不言顧後世當自知歟不然退之以力排釋老為己任扵子𢈲不得無言也集古録
  右唐般舟和尚碑栁宗元撰并書子𢈲頗自矜其書然亦不甚工今見扵世者惟此與彌陀和尚碑爾雖字畫大小不同然筆法絶相似歐陽公以為不類又疑他人借子厚之名者非也金石録
  智浩律師碑
  段文昌撰蕭延慶正書元和九年十二月金石録
  大覺禪師國一碑
  崔元翰撰歸登行書并題額元和十年四月建在徑山復齋碑録
  歸登書徑山禪師碑乃登騎省時書也字皆真行縱横變動筆意尤精墨池編
  章敬寺百巖大師碑
  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權徳輿撰尚書右僕射鄭餘慶書大師名懐暉嘗居太行百巖寺因以為號碑以元和十三年集古録目
  章敬寺百巖大師靈塔碑
  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副大使令狐楚撰吏部尚書鄭絪書大師以元和中詔至京師章敬寺長慶初令狐楚請賜諡及塔名曰宣教碑以大和三年集古録目右百巖大師懐暉碑權徳輿撰文鄭餘慶書歸登篆額又有别碑令狐楚撰文鄭絪書懐暉者吾不知為何人而彼五君者皆唐世名臣其喜為之傳道如此欲使庸愚之人不信不惑其可得乎民之無知惟上所好惡是從是以君子之所慎者在乎所學楚之文
  曰大師泥洹茶毗之六年余以門下侍郎平章事攝太尉泥洹茶毗是何等語宰相坐廟堂之上而口為斯言邪臯䕫稷契居堯舜之朝其語言尚書載之矣異乎此也集古録
  廬山峯頂寺臨壇大德法真碑
  李𢎞慶撰僧雲臯正書長慶三年四月立復齋碑録
  東林寺大徳粲公碑
  吉州司户許堯佐撰吴郡陸蔚之書并篆額元和八年端午建武宗時廢大中八年七月再立復齋碑録
  大覺禪師碑
  崔元翰撰胡季良八分書并篆額寳厯二年十一月諸道石刻録
  湼槃和尚碑
  武翊黄撰栁公權正書大和二年七月金石録
  栖霞寺大德玭律師碑
  劉軻撰僧雲臯正書大和四年九月金石録
  齊餘篆額復齋碑録
  衡岳寺大徳瑗公碑
  皇甫湜撰王翊正書大和三年正月金石録
  龍興寺恵崇大師碑
  釋好直述門人宗易行書大和五年十月建在餘姚復齋碑録
  佛窟大師碑
  韓撰張抱元正書大和六年諸道石刻録
  在天台縣輿地碑目
  普安院左溪大師碑
  撿校吏部員外郎李華撰孫承釗毛如浦等行書篆額大和九年十二月立在浦江復齋碑録
  華嚴寺法順大師碑
  許康佐撰并正書開成二年京兆金石録
  寂照和尚碑
  開成六年段成式撰僧無可楷書顧𤣥篆額金石録右碑楷書遒勁無可名僧有詩集閬仙從弟碑舊在縣西卅里馬跑泉鎮今移置縣寺階下夫物之善合徃聞未覩碑初出失趺土人以碌䃚承之不相宜移来方慮寺階下方石刻雲覆宛然以碑合之脗然原趺不知何相逺也遇亦竒矣聞初康牧識而出之土中牧號小山對山子也亦竒並記金石遺文
  此碑在咸陽西馬跑泉地中武功康子秀先生過而識之以語土人竪扵道旁其後王咸陽移之咸陽城中寺以碑有安國寺字遂改名其寺為安國寺按碑段成式撰僧無可書成式文筆自竒此碑為佛言尤竒無可賈島從弟有詩集傳世其書法出栁誠懸而優孟者子秀名梣太史徳涵子也石墨鐫華
  大達法師碑金石畧作大達法師端甫碑
  裴休撰栁公權正書㑹昌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大覺禪師二碑
  一李吉甫撰蕭起正書大中八年十二月金石録一邱丹撰蕭起行書大中九年五月金石録
  水閣院律大徳齊朗和尚碑
  鄭素卿撰僧道真行書太和六年大中八年重立諸道石刻録
  圭峰禪師碑
  裴休撰并正書大中九年正月金石録
  圭峰禪師碑唐相裴休撰并書其文辭事迹無足採而其字法世所重也故録之云集古録
  圭峰禪師宗宻法門龍象第以多所㳺講著述一時不能無疑扵達摩慧能之宗㫖而裴丞相休獨能知之然至累千言而為之辨則亦贅矣自心而證者為法隨願而起者為行行有殊法則一即四語已盡之是時栁誠懸銘書名天下僅以之篆額而自書文者深欲有效扵宻也書法亦清勁瀟灑大得率更筆意裴能知宻為四依十地人其自待當亦不逺而沒後為于闐王子願姓名扵背豈猶未能離輪廽耶抑亦所謂隨願而現者也記扵此俟耆宿質之弇州續槀此碑裴相公休撰并書法全出歐陽信本而瘦勁不及也當時栁誠懸書名動一時乃任篆休自任書亦信能書矣余不敏竊謂此固當勝栁書石墨鐫華
  圭峰禪師碑裴公羙休撰并書栁誠懸篆栁書名噪一時視公羙固在雁行裴博綜教相通徹祖心手書藏經五百函序諸疏論固是宰官禪那其父眀肅越州觀察使又建龍興大佛殿先是越州沙門曇彦同許詢造塔未成詢亡彦師可百二十嵗猶存岳陽王将撫越彦曰𤣥度来也時詢亡已三十餘年弟子疑其耄忽岳陽果至以誌公宻示先造彦彦遥召曰許𤣥度来何暮昔日浮圗今如故岳陽曰弟子蕭詧何呼許𤣥度彦曰未達宿命拉入室席地以三昧力加彼岳陽忽悟前身造塔事宛若目前因重新二塔衆以殿事請彦曰吾縁力未至二百年後以待非衣刻石記之及裴至期應不爽遂為建塔觀此則裴公再世皈依宿因故碑能為其家言復無精詣何也金石史
  定慧禪師傳法碑
  大中九年十月裴休撰并書栁公權篆額今在鄠縣草堂寺金石文字記
  雲居寺主律大德碑
  咸通八年潛江棲夷子何籌撰盧龍節度驅使官張景琮書并篆額國門近㳺録
  重建東林寺禪大徳言公碑
  苗紳撰裴光逺分書并篆額咸通九年十二月建復齋碑録
  盤山上方大師道宗碑
  咸通九年沙門知宗撰節度判官梁知至書吉金貞石志
  興善寺普照大師碑
  給事中張同撰禮部侍郎崔𢈲書大師名智慧輪姓丁氏京兆杜陵人善西域咒法咸通中賜號遍覺大師名所居曰大教注頂院僖宗初諡普照大師塔曰彰化碑以乾符四年集古録目
  攝山栖霞寺律大徳碑
  王如玭撰沙門澄觀正書大厯四年三月建乾符五年十一月重立復齋碑録
  清凉國師越之㑹稽人得二王筆法大歴三年受詔入内譯經攝山栖霞寺律大師碑國師所書也宋濂溪集
  茱萸山存制大師碑
  在崇陽之金界院乾符乙未趙⿰撰輿地碑目
  雪峯真覺大師碑
  僖宗時立王㴞撰輿地碑目
  
  廣徳禪師碑
  杜鴻漸撰徐浩正書大厯七年七月金石録
  興唐寺主碑
  撰人姓名殘缺顔真卿正書大歴中立
  紫玉山禪師碑
  李承翟撰屈師穆正書元和九年金石録
  悟空禪師行業碑
  咸通二年立盧求文輿地碑目
  杜順和尚碑
  杜殷撰董景仁書在長安開佛寺董景仁行書亦清勁但小弱耳石墨鐫華
  比邱圎滿碑
  銘石斷殘不能一半棄華嚴寺敗垣中書者不知何人筆法全出褚登善波拂䖏虬健絶倫銘内有神龍二年并鎮國太平公主等語當是中宗時人習登善書者石墨鐫華
  比邱尼法琬碑
  景龍三年僧承逺撰劉欽旦楷書金石表
  道安禪師碑
  右道安禪師碑宋儋撰并書在戒壇寺西南按志載傅梅云道安禪師碑廣平宋儋撰并書文尚可讀字遒勁多骨而風致超逸出李北海上末云建塔僧破竈下損一字袁中郎謂為神僧破竈墮余細辨損䖏下從木不似墮字豈嵩山有兩稱破竈者乎可疑也余謂此書雖有風致然用筆傾側殊遜北海書史評儋書如寒鴉棲木平沙走兔是為似之耳至淳化閣帖誤列儋書扵秦程邈之後絶勝扵此而黄山谷亦稱儋書筆墨精勁又稱儋書姿媚尤宜扵簡札惜不多見則固當時名筆也今碑已扵萬厯時雷轟為兩截矣其下截為土所瘞踰二尺許掘地得之文甚糢糊不可讀嵩陽石刻記
  癸夘嵗余過咸陽原有無畏不空禪師墓有塔記作于開元二十五年書法似顔平原已經再刋亡其筆意而叙述無畏過龍河一駞負經沒水隨之入龍王邀入宫講法留三日經不濕一字又述不空于師子國國王調象象奔逸見不空皆跪伏二事極詳多與禪家所稱説合又辨西域僧咒傅奕事曰此好事者曲為之詞若果有是正謂邪術不足以疵吾教也又云佛制戒律生草猶不許比邱踐之况説斷人命咒傳于世乎其文可觀因并録于此石墨鐫華
  無年月及無書跋諸碑
  興唐寺𤣥偘法師碑 無撰人名氏顔真卿書訪碑録圎通大師碑 裴廷𥙿撰張文祐捨手書訪碑録
  薦福寺臨壇大德戒律師碑 韓雲卿撰韓擇木分書諸道石刻録
  臨淮普光王寺主碑 栁公權書金石畧
  䖏道和尚碑 歸登書京兆府金石畧
  晉恵逺法師碑 裴休書江州金石畧
  大戒徳律師智舟碑
  如筠雲禪師碑 楊逺書
  正覺大師碑 在蘄州金石畧
  寳稱大律師碑 陳去疾書江州金石畧
  无畏三藏碑 沙門藏知篆墨池編
  同光禪師碑 靈迅書墨池編
  延祚寺禪門大徳無積碑 盧簡求書墨池編
  珍畏和尚旌徳碑 沙門温雅書墨池編
  鏡空和尚碑 陸鄙書墨池編
  悟空禪師行業碑 咸通二年盧求文輿地碑目
  如舜禪師碑 在金堂龍槐院節度使杜琮撰輿地碑目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八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九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五十五
  唐碑
  化度寺邕禪師塔銘
  李伯藥撰歐陽詢正書貞觀五年十一月金石録唐貞觀間能書者歐陽率更為最善而邕禪師塔銘又其最善者也至大戊申七月中袖此刻見過為書其後吳興趙孟頫郁逢慶書畫題跋記
  吾家率更流傳人間甚多邕禪師塔銘乃其絶佳者此帖臨模鐫搨又其絶精蓋是舊本至元庚辰二月丁亥歐陽𤣥題李宗道所藏書畫題跋記
  歐陽率更姜白石以為追蹤鍾王今觀石刻尚使人驚絶矧真跡哉因知白石之論為信然此化度寺碑蓋舊本收者宜寶藏之至元六年嵗庚辰三月十六日康里巙書書畫題跋記
  右歐率更書化度寺邕禪師銘塔石本王魯齋先生自言兒時見其兄以此臨學時二百四十餘字其兄亡後魯齋求補為全文而妍𡟎自見景定庚申人日所為跋如此至咸淳己巳春又得河南范諤隆興初跋尾云慶厯初其髙王父開府公諱雍舉使闗右歴南山佛寺見斷石砌下視之乃此碑稱歎以為至寶既而寺僧誤以為石中有寶破石求之不得棄之寺後公他日再至失石所在問之僧以實對公求得之為三斷矣乃以數十縑易之以歸置里第賜書閣下靖康之亂諸父取藏之井中兵後好事者出之椎搨數十本已乃碎其石恐流散浙右者皆是物也則以是為范公家本矣今又百三十年而魯齋六代孫文英寶藏之如舊比今西安府學本清勁文采相懸絶矣大抵書法有輕重之勢而近無石本類皆一體填凑字内筋絡舉無存者余與他人言皆不省今見此本乃知古人自有真也春雨集
  長沙歐陽信本書在唐許為妙品鄭漁仲金石畧所載凢二十三種而行於南北者惟僧邕塔銘而已二銘多所翻刻南本失於瘦北本失於肥殊無精絶之本予嘗於越見胡文恭公所藏醴泉銘肥瘦適均精彩煥發識者定為初刻今觀此塔銘其精神絶與之類誠可寶玩也然塔銘尤信本得意書姜堯章所謂勝於醴泉駸駸入於神品亦知言哉元諸大老寘品評於其間者凢十有三人濓尚何言庸掇拾緒論而書於左方云潛溪集
  予兒時亟聞先憇菴府君稱化度寺帖妙出九成宫
  右而未獲見每以為恨今太師英國張公廷勉出所藏舊帙乃駙馬李子期家物銘叙畧備其空缺處率用印識若文書家所謂盖印者帖後若趙松雪掲曼碩巙子山諸公皆有題識惟謝端所謂藏鋒王沂所謂神氣深穏者最為得之周馳曰石刻羽化乆矣則此固二百年前物也張公博雅好文事尤重世澤其永寶之不獨如李氏所識也正德五年八月十日長沙李東陽識懐麓堂集
  趙子固以歐陽率更化度醴泉為楷法第一雖不敢謂然然是率更碑中第一而化度尤精𦂳深合體方筆圓之妙而殘缺尤甚昔年得一本僅二百餘字後又致一本雖剥蝕其可讀者㡬再倍之當是前百年物而字意小緩散不能如前本之精勁也豈搨手㣲劣故耶因合而識之俟明𥦗細展究其所以異可也弇州山人藁
  張令𨻳浮圖銘
  張士貴撰正書無姓名永徽五年十一月金石録
  修正寺舍利塔碑
  楊武英撰張延壽正書龍朔二年六月金石録
  岐州法門寺舍利塔銘
  賀蘭敏之撰并行書龍朔三年二月金石録
  西明寺忍辱闍黎塔銘
  僧靈瓉撰暢整書麟徳二年京兆金石録
  西明寺上座道宣律師舍利塔銘
  郝文㑹撰并正書乾封三年京兆金石録
  翠㣲寺道瑩法師塔碑
  張巨源撰王帎書咸亨五年京兆金石録
  大興國寺舍利塔碑
  相州刺史越王貞撰趙郡李君惠集王羲之書興國寺楊震學舍也隋文帝仁壽中以舍利分置天下諸寺此其一也碑以儀鳳四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大興善寺舍利塔銘
  李儼撰殷仲容八分書縂章二年金石録
  平原寺舍利塔銘
  撰人名缺僧仁基正書上元三年二月金石録
  舍利塔銘
  陳思順造正書無姓名垂拱四年二月金石録
  大徳昉禪師塔銘
  武三思撰正書無姓名証聖元年五月金石録
  化度寺道感法師塔銘
  殷祚撰并正書萬嵗通天二年八月建復齋碑録
  閔居士夫人塔銘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大足元年十月金石録
  興善寺真器禪師塔碑
  僧波崙撰大足元年京兆金石録
  思簡律師塔銘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長安四年三月金録
  福先寺浮圖碑
  武后撰武三思正書神龍元年七月金石録
  元公浮圖祠堂碑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先天二年八月金石録
  浄居尼元機圓明塔碑
  在永嘉縣先天中立輿地碑目
  辨機法師塔銘
  趙冬㬢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三年九月金石録
  涇陽太一寺法海禪師塔銘
  利法師撰僧靜藏書開元三年京兆金石録
  法藏禪師塔銘
  開元四年五月田休光撰正書今在西安府南山金石文字記
  醴泉寺惠劍禪師塔銘
  僧超霞撰孔光書開元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淨業法師塔銘
  開元十二年六月畢彦雄撰正書今在西安府香積寺金石文字記
  一行禪師塔碑
  明皇撰并八分書一行本姓張氏名遂後為沙門諡曰大慧碑以開元十六年集古録目
  張説題𤣥宗御書記
  集賢院學士題𤣥宗所書碑御製御書字并年月記及模勒刻字人姓名後有開元十六年將幸溫泉親詣大慧禪師塔所口勅檢校立碑使朱敬宣所記然則説所題者禪師塔碑也集古録目
  慈恩寺惠教禪師塔銘
  賀蘭欽明撰開元十七年京兆金石録
  敬節法師塔銘
  開元十七年七月正書今在西安府城外杜永村金石文字記
  比丘尼法澄塔銘
  開元十七年十一月志撰并書行書今在西安府城外東南馬頭空金石文字記
  西明寺上座智逺律師塔銘
  前進士啖彦珍撰集賢院書手陳瓌書律師姓睦氏趙郡人為長安西明寺臨壇上座碑以開元二十五年集古録目
  檀法師塔銘
  開元二十五年姜立祐撰正書今在西安府西門外崇仁寺銘文正書而後列弟子沙門皆八分書金石文字記
  景賢大師身塔銘
  開元二十五年八月羊俞撰沙門温古行書今在嵩山㑹善寺金石文字記
  進法師塔銘
  開元二十五年僧智祥楷書金石表
  此太子司議陳光撰僧智祥書磨泐僅存形似然其書法亦是習登善者石墨鐫華 今在西安府實際寺剥蝕金石文字記
  西明寺主惠景法師塔銘
  何榮撰并行書天寶元年京兆金石録
  道振禪師塔銘
  天寶元年正月行書金石文字記
  慈恩寺道進律師塔銘
  髙參撰僧法亮書天寶四年京兆金石録
  乗真禪師靈塔碑
  長子主簿王雄風撰胡霈然書并篆額禪師姓麻陸渾人景龍二年為陸渾山圖以獻代宗自書其寺名兠率以賜之及其卒衛尉卿崔從禮之妻李氏得其舍利起塔而藏之碑以天寶七年八月立集古録目
  淨藏法師身塔銘
  天寶五載立無書撰人姓名在㑹善寺嵩陽石刻記
  善才寺大徳𤣥秘塔銘碑
  楊琦撰張乾䕶八分書天寶九年四月金石録
  少林寺靈運禪師塔銘
  天寶九載四月十五日門人堅順建右唐少林寺靈運禪師碑試大理評事崔琪撰會善寺沙門行書而缺其名予向遊少林愛其中碑刻時值大雪命人搨之此其一也或誚予好竒之過而不知予之所得抑亦多矣金薤琳琅
  右宣徳郎試大理評事崔琪撰天寶九載立世言開元天寶之際文人唾地皆成珠玉今以此碑觀之如云窮嵗黙坐猿對茶椀鳥棲禪庵彼嶺雲無心即我心矣彼澗水無性即我性矣此數語雖今之善知識不能拈出况經生哉書法自聖教序中出是善學逸少者𤣥牘紀
  太原王四娘塔銘
  裴炫詞張少悌行書天寶六年六月金石録
  般舟寺𤣥隠禪師塔碑
  徐浩撰并正書天寶十一年二月金石録
  𤣥隠塔銘天寶十一年徐浩撰并書嗚呼物有幸不幸者視其所托與其所遭如何爾詩書遭秦不免煨燼而浮圖老子以托於字畫之善遂見珍藏余於集録屢誌此言盖慮後世以余為惑於邪説者也比見當世知名士方少壯時力排異説及老病畏死則歸心釋老反恨得之晩者徃徃如此也可勝嘆哉集古録
  令暉令皎二禪師塔銘
  趙𢝖撰并正書大厯元年二月金石録
  再修信行禪師塔碑
  于益撰張楚昭行書大厯六年又三月金石録
  于益奉勅撰翰林待詔張楚昭奉為皇帝施手書碑字為行書韓擇木奉勅題額碑以大厯六年閏三月建復齋碑録
  碑隂批荅僧義真正書大厯六年京兆金石録
  代宗賜建法和尚塔額碑
  蘇源明撰段 -- 𠭊 or 叚 ?光獻行書大厯六年京兆金石録
  化度寺普寂禪師光教塔銘
  僧圓照撰大厯十一年京兆金石録
  大聖真身塔銘
  張彧撰楊播行書大厯十三年四月金石録
  蕭和尚靈塔銘
  定光上人塔銘
  吉中孚撰行書姓名殘缺貞元元年十月金石録
  大聖真身舍利塔銘
  吳通㣲撰并正書貞元六年金石録
  安國寺大徳律師塔銘
  徐峴撰并正書貞元七年十月金石録
  辨正禪師塔銘
  太僕少卿鄭叔規撰氾水縣令徐峴書并篆額師名崇一姓任氏濟源人𤣥宗時詔舉天下髙僧四十九人分主諸寺禪師居東都天宫寺後移居善興寺代宗親書院額曰法寶嚴持院徳宗時賜諡辨正碑以貞元十年立在龍門集古録目
  辨正禪師塔院記徐峴書誠能行筆而少意思也往時石曼卿屢稱峴書曼卿多得顔桞筆其書與峴不類而逺過之不知何故喜峴書也余當曼卿在時猶未見峴書但聞其所稱曼卿歿已乆始得此書遂録之爾集古録
  貞元無垢淨光塔銘
  庾承宣撰無書人名氏篆額貞元十五年四月立諸道石刻録
  王頭陀塔銘
  在懐安軍雲頂山塔院貞元十五年薛倕撰文輿地碑目
  光宅寺惠日禪師塔銘
  孫藏器撰并正書貞元二十年京兆金石録
  靈珍禪師塔銘
  徐峴撰并正書元和八年八月金石録
  紫玉山禪師塔銘
  李承翟撰屈師穆正書元和九年金石録
  樂善寺處道和尚塔銘
  歸登撰并行書篆額元和八年訪碑録
  智源禪師塔銘
  元和九年立在鍾離縣輿地碑目
  上𢎞和尚塔碑
  白居易撰序李堯恭正書元和十三年五月金石録撫州景雲寺上𢎞和尚塔碑白居易撰李克恭正書段 -- 𠭊 or 叚 ?全緯篆額武宗時廢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重立在東林寺復齋碑録
  大聖舍利塔銘
  張仲素撰吳仲冉正書元和十四年五月金石録
  元浩和尚靈塔碑
  崔恭撰并正書元和十四年五月金石録 在虎邱復齋碑録
  莊嚴寺大慧禪師塔銘
  歸登撰并書元和十四年京兆金石録
  律大徳凑公塔銘
  白居易撰僧雲皋正書長慶二年六月金石録
  白居易撰長慶二年閏十月建武宗時廢宣宗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重立復齋碑録
  熙怡大師石墳志銘
  侯髙撰僧雲臯正書長慶四年五月立復齋碑録
  大覺禪師塔銘
  李渤撰桞公權正書長慶四年六月金石録
  明禪師塔銘
  靈皎撰在長興縣空隱院輿地碑目
  興寕寺律如瑫大師塔銘
  僧張彪撰并書寶厯元年在無錫復齋碑録
  幽棲寺冲素和尚塔銘
  沙門靈遵行書長慶三年歸化寶歴三年正月起塔復齋碑録
  緫持寺大果禪師藏山和尚塔銘
  于敖撰李隨正書大和元年京兆金石録
  寧賁禪師塔銘 沈的撰并行書沙門曇鏡八分書額大和五年九月建在山隂縣界昭福寺復齋碑録
  岑禪師舍利塔碑
  髙通理文大和二年立在㑹善寺嵩陽石刻記
  照公塔銘
  太子少傳分司東都白居易撰劉禹錫為秘書監分司東都時書照公名神照姓張氏蜀州青城人居東都奉國寺碑以開成三年集古録目
  奉公塔銘
  開成四年李𢎞度撰僧建初行書金石表
  ⿱公者尉遲敬徳之從子也度為僧譯經于慈恩寺卒于永淳中大和間始建塔李𢎞度銘之書者亦建初然其筆法不無少遜𤣥奘塔銘石墨鐫華
  大偏覺法師𤣥奘塔銘
  開成四年五月劉軻撰沙門建初行書今在西安府城南興教寺金石文字記
  𤣥奘乆居西域廣譯佛言唐太宗極尊崇之據史卒于顯慶六年即龍𦍤元年銘則云卒于麟徳元年之二月史云年五十六銘云年六十九先葬滻東后移徙樊川北原即少陵原文宗開成四年劉軻撰文僧建初書行草秀勁有法而文亦粗能言師事亦可存也石墨鐫華
  寶稱法師塔銘
  劉軻撰陳去病正書開成四年七月金石録
  秘書丞史館修撰劉軻撰江南司户參軍陳去疾書前振武節度參謀李廷彦篆額律師江南講僧也名智滿陶靖節之九世孫始出家于寶稱寺故以為號碑以開成四年大中八年重建在廬山集古録目碑以開成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建武宗時廢碑以宣宗大中八年七月重立復齋碑録
  大達法師𤣥秘塔銘
  㑹昌元年十二月裴休撰桞公權正書并篆額今在西安府儒學碑隂有勅内莊宅使牒及比邱正言疏大中六年四月金石文字記
  右唐大達法師𤣥秘塔銘裴休文桞公權書石刻在西安府學㑹昌元年所建唐法書家前有歐虞禇薛後有顔桞而桞所論心正則筆正雖一時格君之言要為書法第一義也東里續集
  大逹法師𤣥秘碑桞公權正書歐陽公嘗謂物之所遭有幸不幸詩書遭秦不免煨燼而浮圖老氏以托於字書之善遂見珍蓄若此碑是已嗚呼緇流之藉文字以傳後世如予之所録蓋不止於一𤣥秘塔也金薤琳琅
  𤣥秘塔銘石刻在闗中㑹昌元年建桞學士公權書裴觀察休撰又十二年休始以鹽鐡使入相所著楞嚴義解諸所參㑹妙入𤣥宗出彼法中居士長者之流者耶此碑桞書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勁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變耳弇州山人藁
  桞誠懸書學出自鄔彤鄔彤出自懐素而素自直遡永師者大抵唐世字學極盛然自魯公而下其餘諸名家數人同論則具體而㣲各觀則同工異曲𤣥秘塔是桞書之極有筋骨者刻手精工唐碑罕能及之故可寶以為玩也𤣥牘紀
  慈恩寺善導和尚塔銘
  僧志遇撰并書大中五年京兆金石録
  章敬寺法照和尚塔銘
  僧鏡霜述并書大中十三年京兆金石録
  言和尚塔碑
  張君卿撰于𤣥素行書咸通三年京兆金石録
  聖壽寺上座惠靈和尚塔銘
  薛綜撰咸通四年京兆金石録
  報恩安國寺浮圖銘
  正書無書撰人名氏篆額咸通十三年十月立在宜興復齋碑録
  報恩寺𢎞憲大師塔銘
  張元逸撰并書篆額中和四年五月建復齋碑録
  資聖寺宣和尚塔銘
  沙門藴讓述楊光中正書陳漢温八分書額光啟三年九月建諸道石刻録
  廣濟大師含真和尚舍利塔碑
  盧光濟撰髙隲正書光化二年京兆金石録
  大徳檀法師塔銘
  此姜立祐撰而無書者名行草筆法圓健清逸當與建初大遍覺銘並觀石墨鐫華
  淨業禪師塔銘
  正字畢彦雄撰文而無書者名正書法亦習禇登善者勁拔似之而其鈎磔處稍不及耳楊脩齡侍御在長安日亟賞之遂多搨者石墨鐫華
  無書跋及嵗月
  法玩禪師塔銘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靈迅禪師塔銘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淨飛禪師塔銘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大智禪師塔銘 吳承嗣書在嵩山墨池編
  悟真大師塔銘 歸稱書墨池編
  阿育王寺舍利塔銘 張行博書墨池編
  道法禪師志靜塔銘 鳳翔府金石畧
  東林佛䭾禪師舍利塔銘 張庭珪分書江州金石畧懐素律師塔銘 韋鼎書金石畧
  大覺禪師塔銘 蕭起書杭州金石畧
  東林臨壇大徳塔銘 弟子雲軻書江州金石畧
  龍牙山先大師塔銘 楊玗文并篆潭州金石畧
  鳥窠禪師塔銘 在定業院輿地碑目
  道一禪師塔銘 權載之撰輿地碑目
  靈光寺僧靈祐塔銘沈亞之文輿地碑目
  心鏡大師舍利塔銘在鄞縣崇夀寺刺史崔琪狀輿地碑目
  㑹善寺安和尚塔銘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道安和尚舍利塔銘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大辯禪師塔銘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法王寺大徳惠演塔銘碑帖攷
  唐碑釋氏 僧寺諸碑
  長壽寺舍利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壽中内出舍利寘於三河郡之仁壽道塲藏以金棺玉函唐初詔選名僧三十人居之齊王元吉造丈八大像於寺中碑以武徳六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代國夫人開佛窟碑
  陳國重撰韓處約書碑稱佛窟者當漢初有氣如烟雲出於其間漢髙祖為之立廟後漢永平中釋教至中國改廟名曰曰太平寺周改名曰大乗武帝時被毁至唐代國夫人楊氏開而立之碑以顯慶二年集古録目
  改造彌勒閣碑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龍𦍤三年正月金石録
  西峯秦王觀基浮圖碑
  上元二年華州刺史喬師望撰并八分書金石文字記喬師望尚髙祖女廬江公主
  九門縣西浮圖碑
  右九門縣西浮圖碑唐應詔四科舉董行思文清河傅徳節書題云九門縣合鄉城人等為國建浮圖之碑浮圖在智矩寺中寺今亦廢碑上元三年建按唐有兩上元此碑云嵗在丙子乃髙宗上元三年也肅宗上元三年嵗在壬寅爾集古録
  靜法師方墳碑
  張嘉貞撰鍾紹京正書長安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大忍寺門樓碑
  沙門釋某撰裴抗八分書開元十八年金石録
  大忍寺門樓碑
  楊邈撰裴抗書開元二十一年金石録
  易州雲居寺石浮圖碑
  開元十五年太原王大悦撰并書燕都遊覧志
  雲居寺石浮圖後記
  開元二十八年莫州吏部常選王守泰行書金石文字記
  龍興寺淨土院碑
  李邕撰韋同八分書開元中立金石録
  安鄉郡開元寺卧禪師淨土堂碑
  監察御史張鼎撰雍縣尉吳郁書天寶九載庚寅立稱卧禪姓辛氏名順忠隴西狄道人隴右按察使崔昇進奏住河南開元寺右脅而卧諸漏已無開元中詔隴右節度使張守珪為就寺造淨土堂故為銘自河隴歿於羌夷州縣城郭官寺民廬莫不毁廢唯佛寺與碑銘文字載佛寺者往往多在世皆以為西方幽逺殊類異俗不知禮義出於天性故夷之然其於佛皆知信慕以其有罪福報應之説予以謂西夷雖恣睢甚者及曉之以曲直是非悦且從也固不可謂其天性無欲善之端是以虞夏之世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則能令其信慕者亦非特有佛而已也彼以罪福報應之説動之未若不動之以利害而使之心化此先王之徳所以為盛也元豐題跋
  金城寺放生池碑
  八分書撰人姓名殘缺天寶十年七月金石録
  神徳寺彌勒閣碑
  杜鼇撰馬順書彌勒閣者開元中沙門會覺所立天寶十一載馮翊人張祥徳重建碑以十二載立在華原集古録目
  多寶塔感應碑
  岑勛撰顔真卿正書天寶十一年四月金石録
  慈恩寺常住莊地碑
  韓擇木八分書顔真卿撰代宗篆額大歴六年八月金石録
  大覺禪師國一影堂碑
  在紹興府城大慶寺貞元元年輿地碑目
  濟逺寺功徳碑
  郭邕撰劉雲行書貞元十年正月金石録
  尚書李公造華嚴三㑹普光明殿功徳碑
  貞元十六年支髙撰并書今在交城縣西北五里萬卦山天寧寺金石文字記
  智者大師修禪林道塲碑
  元和二年立在大慈寺輿地碑目
  無量寺多寶塔碑
  裴度撰王凝正書元和十二年六月金石録 在新鄭縣復齋碑録
  石壁寺甘露義壇碑
  元和八年三月李逢吉撰正書今在交城縣石壁山寺碑隂有進甘露表云臣説言臣所部太原府交城縣石壁山寺今月二十二日夜甘露降於寺内戒壇西及寺外柏林上大枝小葉無不周徧凝泫垂滴甘甜如蜜當寺臨壇大徳僧慎㣲與僧惠廣等一十五人咸共觀嘗覆問如狀云云貞元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臣説者河東節度使北都留守太原尹李説即普光明殿碑所謂尚書李公者也此碑為元至順三年重刻金石文字記
  杯渡禪師影堂碑
  朱存撰釋巨鄰篆書太和三年立在隱靜山復齋碑録
  龍興寺大藏經碑
  在隆州報恩寺開成四年吳商撰輿地碑目
  大梅山常祖師還源碑
  江積撰并正書開成五年七月諸道石刻録
  千福寺重建章資師傳教碑
  朱景𤣥撰朱玘行書大中五年京兆金石録
  東林寺經藏碑
  李肇撰元和七年九月建武宗時廢大中十三年七月八日馮譔重書再立并篆額復齋碑録
  法順和尚吉祥泉碑
  裴處權撰裴延嗣書咸通六年京兆金石録
  明佛法根本碑
  僧智慧輪撰僧紹明正書并篆額咸通十年諸道石刻録
  崇聖寺佛牙寶塔碑
  忠武軍節度判官監察御史内供奉孫朴撰檢校太子賔客濮王府司馬王君平書㨿碑髙宗儀鳳中始建崇聖寺于京師武宗廢佛法寺亦被毁宣宗初復以太平坊之温國寺為崇聖寺崇聖舊寺所藏佛牙者顯慶中沙門道宣得之於神人至此建塔以奉之碑無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多寶塔感應碑
  右唐多寶塔感應碑多寶塔者僧楚金所造楚金嘗冩法華經千餘部寘塔中今猶有存者余於士大夫家數見之余亦得其一卷乃乾元二年肅宗所造卷首佛像絹素畫蹟尚如新也金石録
  右千福寺多寶塔碑顔公之書多矣惟此碑盛傳人間歐陽公作集古録跋尾而此獨見遺惟趙氏金石録有之謂多寶塔者僧楚金所造楚金甞冩法華經千餘部寘塔中趙氏復謂於士大夫家數見之則楚金之書至宋猶有存者碑今在陕西西安府學金薤琳琅顔魯公多寶佛塔碑石刻在西安舊搨完善可讀公書如東方畫像家廟碑咸天骨遒峻風稜射人此帖結法尤整密但貴在藏鋒小逺大雅不無佐史之恨耳多寶佛塔事在法華經中歴過去未来阿僧祗刼世尊説法此佛即現寶塔空中賛羙大抵皆寓言也佛惟空是以常在常現常滿今以有為迹求之得無去之愈逺乎一念發菩提心即證菩提即現多寶塔稱善哉人自不見聞耳弇州山人藁
  魯公書多寶佛塔最窘束而世人最喜正如杜少陵詩其佳處滿卷而學者徒取其便澀此殆曹子建所謂蘭茝馨香人之所嗜而海内有逐臭之夫者也嗟嗟世人若不具隻眼而隨人語言以評古書此又曷足以言心賞邪余故為淵泉道破必且能為我下一轉語也𤣥牘紀
  魯公正書惟此碑最著以其字比諸碑稍小便於展玩耳而結法視東方讚家廟碑似覺少遜王元羙曰貴在藏鋒小逺大雅不無佐史之恨信然碑舊在興平千福寺不知何時移立西安府學中石墨鐫華
  金城寺放生池碑
  右唐金城寺放生池碑書撰人姓名皆已殘缺㨿田槩京兆金石録以為韓擇木書豈當槩為録時尚完好可讀乎其字畫竒偉非擇木不能為也金石録
  
  化善寺石井碑
  劉翊行書天授二年十月金石録
  大行禪師義訓碑
  何榮先行書開元二十六年二月金石録
  僧道源發願轉輪藏碑
  王承規書貞元十四年鎮州金石畧
  無嵗月及書跋
  草堂寺報願碑 宋僖文蒯敬宗正書金石録
  寂照寺雙浮圖碑 單江撰八分書金石録
  千佛寶塔碑 毛伯政篆書墨池 碑帖考云毛伯玉編  篆在京兆鳳翔尹李晟為國修寺碑 王播書墨池 金石畧云編  僧潛瑾書鳳翔府
  龍泉寺常住田碑 范的書越州金石畧
  華嚴寺鍳法碑 顔真卿書杭州金石畧
  太光和尚道蹟碑 在烏程法華寺輿地碑目
  襄州延慶院經藏碑 裴光逺八分書碑帖攷
  敕重置七祖塔寺碑 邵宗厚書碑帖攷
  華嚴九會碑 李𤣥穆行書金石表



  六藝之一録卷七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五十六
  唐碑道家一
  宗聖觀碑
  歐陽詢撰序并八分書陳叔達銘武徳七年金石録碑建于武徳九年歐陽詢撰序陳叔達撰銘為神堯祀尹喜作也分𨽻書無書者姓氏書法故自佳經翻刻失其筆意耳王元羙云叔達以黄門侍郎判納言事而此碑云侍中蓋武徳三年改納言仍為侍中宰相表則叔達以二年正兼納言九年十月坐事罷而傳遺之當以此碑為定石墨鐫華
  襄州靜真觀碑
  何彦先撰正書無姓名萬嵗登封元年二月金石録
  白鶴觀碑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中宗時立金石録
  崇元宫碑
  左拾遺孫處𤣥撰楊幽俓書崇元宫者宋文帝路淑媛所立唐景雲二年制使道士葉法善奉玉册投龍設齋碑以太極元年四月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𤣥都觀碑
  開元六年京兆金石録 碑隂記道士裴朏撰盧曉八分書仝上
  龍興觀碑
  李邕撰行書無姓名類邕書開元十七年金石録
  益州大千秋觀碑
  李邕撰管卿行書開元二十六年金石録
  章仇公修玉局觀碑
  夏侯昭撰管卿行書開元二十九年七月金石録
  桐柏觀碑
  崔尚撰韓擇木八分書明皇正書題額天寶元年三月金石録
  唐祠部郎中崔尚撰翰林院學士慶王府属韓擇木八分書天台山有廢道宫相傳以為晉葛𤣥所居唐景雲初詔建為桐柏宫道士司馬子㣲葺而成之碑以天寶元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右唐天台山桐柏觀碑尚書祠部郎中崔尚撰翰林學士韓擇木八分書明皇正書題額碑稱司馬鍊師居此而曰鍊師名承禎一名子㣲唐書隱逸傳謂司馬承禎字子㣲則子㣲非鍊師之名碑誤書耳余昔遊王屋山至陽䑓宫宫乃子㣲修仙之所中有碑上刻睿宗與子㣲書及送還天台詩一首傳但云睿宗嘗召子㣲問其術賜寶琴霞帔還之不云有書與詩此則傳之踈脱也金薤琳琅
  新桐柏觀碑唐崔尚文韓擇木書桐柏即天台别名道家所謂金宫玉庭洞天真境覧興公一章覺此頌寂寥耳擇木書於漢法雖大變然猶屈強有骨明皇酷嬖太真無所不似𨽻分體不免作豐容豔肌時狀老杜云書貴瘦硬方通神蓋有感也計此碑當為拾遺君印可者弇州山人藁
  潁陽觀碑
  張粲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寶五年七月金石録
  崇夀觀碑
  在資州天寶二年建御史中丞宋渾文輿地碑目
  𤣥元宫碑
  此碑建於天寶元年而闕碑額考其辭當在盩厔為𤣥元宫玉真長公主寔主之公主睿宗最㓜女也碑序為倉部郎中戴璇頌為户部郎中劉同昇撰末云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曽孫戴伋書則建碑年號蓋追成頌序之日而稱者也伋官至僕射而世系年表列傳俱無之趙明誠金石録亦失不收俱不可曉者書法八分頗穠豔第以肉勝蓋兼開元徐史之法而加損益者也弇州續藁
  天慶觀碑
  天寶元年立碑載明皇夢老子事巴東太守劉瑫建字畫甚清逸名山記
  天柱山天柱宫碑
  吳筠撰并書苖昭題額大厯五年立訪碑録
  崇元聖祖院碑
  常州刺史賈餗撰前陳州参軍徐挺古八分敬宗即位詔天下有道之士李徳𥙿為浙西觀察使以道士周息元薦於朝為建此院勅賜號崇元聖祖院碑以寶厯二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修桐柏觀碑
  浙東團練觀察使越州刺史元稹撰并書台州刺史顔顒篆額桐柏宫以景雲中建道士徐靈府等重修碑以大和四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大和四年唐元稹撰文并書其題云修桐柏宫碑又其文以四言為韻語既牽聲韻有述事不能詳者則自為注以解之為文自注非作者之法且碑者石柱爾古者刻石為碑謂之碑銘碑文之類可也後世伐石刻文既非因柱石不宜謂之碑文然習俗相傳理猶可考今特題云修桐柏宫碑者甚無謂也此在文章誠為小瑕病前人時有忽畧然而後之學者不可不知自漢以來墓碑多題曰某人之碑者此乃無害蓋目此石為某人之墓柱非謂自題其文目也今稹云修桐柏言碑則於理何稽也六一題跋
  唐元稹修桐柏廟碑昔歐陽永叔謂刻銘于碑謂之碑銘後世伐石刻文既非因柱已不宜謂之碑則稹書此為碑過矣古者廟中庭謂之碑故以碑為節然獨不可以石刻文遂謂之碑甞見伏滔功徳銘曰堯碑禹碣歴古不昧范雲亦謂甞見異書堯碑禹碣皆為籀文在崆峒山中此果足信哉余謂稹為此碑亦因是為据廣川書跋
  神仙觀碑
  盛君立撰郁文則行書篆額大和九年正月建復齋碑録
  昊天觀碑
  王起撰栁公權正書㑹昌三年五月金石録
  王起撰栁公權書徐方平篆額㑹昌三年十月立京兆金石録
  蓬萊觀碑
  孫謙卿撰貝靈該分書正方外篆額大中二年六月十九日建在象山諸道石刻録
  棲霞觀碑
  在象山縣大中元年孫諫卿撰輿地碑目
  潘城院碑
  唐進士劉驩撰陶貞固正書并篆額中和三年七月十五日立在溧水復齋碑録
  嵩陽觀碑
  嵩陽觀聖徳感應頌乃道士孫太冲為明皇煉丹六轉而移緱氏山九轉而李林甫紀其瑞徐浩書其碑者也碑作于天寶三載是時開元之政已𡚁而林甫以姦佞為詞本無足採但浩分𨽻與史惟則輩㡬欲伯仲矣石墨鐫華
  嵩陽觀碑是徐浩分書李林甫述其道士孫太冲為明皇煉丹至九轉而作頌者也在昔如秦皇漢武皆希心仙術然徐市三千畏誅不歸文成五利終至大戮而明皇尚為太冲起觀立碑終始不悟當由林甫奸佞蠱之耳林甫不足言侍中分法簡穆不墮明皇豐艶之習是當以筆諫而復為書碑亦遇之不幸也評者謂子敬元常異代同友孔氏升堂得門窺牖過矣金石史
  無嵗月及題跋
  蚪山觀碑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天寶觀碑 鮮于仲通撰墨池編
  西嶽真君觀碑 韋聖書墨池編
  梅仙觀碑 在新建今名陽靈觀昔梅子真甞於山上築壇朝斗後人立觀以奉之輿地碑目
  仙林觀碑
  在西充縣列真觀中書侍郎趙彦昭撰輿地碑目
  簡寂觀碑 御史大夫王路撰輿地碑目
  通𤣥觀碑 狄仁傑撰在山西遼州榆社縣南古今碑刻攷通真觀碑 刻藍采和踏踏歌在鳳陽府舊城南古今碑刻攷
  虚白觀碑 唐葉靖天師講經處載救龍事甚詳在浙江寧波府奉化縣東北古今碑帖攷
  崇禧觀碑 太極元年輿地碑目
  玉清觀四等碑 開元十五年輿地碑目
  崇元宫碑
  元虞集崇夀觀碑云晉洞天觀唐貞觀初改崇元觀有太極元年所樹碑石完而文冺可識者左拾遺孫處𤣥文楊幽徑書數字而已金石文字記
  唐碑道家二
  龍興宫碧落碑金石畧作石天尊像記
  篆書無書撰人姓名咸亨元年金石録
  石天尊像記韓王元嘉諸子訓等為妣妃建篆書綘州金石畧
  碧落碑在絳州龍興宫宫有碧落尊像篆文刻其背故世傳為碧落碑㨿李璿之以為陳惟玉書李漢以為黄公譔書莫知孰是洛中紀異云碑文成而未刻有二道士來請刻之閉户三日不聞人聲人怪而破户有二白鴿飛去而篆刻宛然此説尤怪世多不信也碑文言有唐五十三祀龍集敦牂乃髙宗總章三年嵗在庚午也又云哀子李訓誼譔諶為妣妃造石像按唐書韓王元嘉有子訓誼譔而無諶又有㓜子訥元嘉以則天垂拱四年見殺在總章三年後十八年有子訥不足怪而不應無諶蓋史官之闕也集古録右唐碧落碑大篆書其詞則唐宗室黄公譔所述或云陳遺玉書或云譔自書皆莫可知李肇及李漢並言李陽氷見此碑徘徊數日不去又言陽氷自恨其不如以槌擊之今缺處是也此説恐不然陽冰甞自述其書以謂斯翁之後直至小生於他人書蓋未甞有所推許唐人以大篆當時罕見故妄有稱説耳其實筆法不及陽冰逺甚也金石録
  碧落篆李肇得觀中石記知為陳惟玉書歐陽永叔以李漢碑為黄公譔然字法竒古行筆精絶不類世傳篆學而惟玉於唐無書名於世不應一碑便能奄有秦漢遺文徑到古人絶處此後世所疑也李陽冰於書未甞許人至喜其書寢卧其下數日不能去世人論書不逮陽冰則未必知其妙處論者固應不同段成式謂此碑有碧落字故世以名之李肇謂此碧落觀也故以為名李漢謂終于碧落字而得名余至絳州見其處今為龍興宫考其記知舊為碧落觀而開元改今名又篆文若未畢其文者其終非碧落字則肇説是也其云有唐五十三禩龍集敦牂爾雅嵗在午為敦牂永叔謂髙宗總章三嵗以唐歴考之自武徳戊寅受命至咸亨元年庚午實五十三年矣然則總章者誤也廣川書跋
  段成式謂此碑有碧落字故以名李肇謂此碧落觀也故名李漢謂終于碧落字而名歐陽公謂其宫有碧落尊像文刻其背故名碧落碑董逌考其地原名碧落觀改龍興宫以李肇説為是其書雜出頡籀鍾鼎欵識或以為陳惟玉書或以為李譔李讙書皆不可辨洛中記異録又云刺史李諶為母房太妃追薦造像成有二道士來請書之閉户三日乃開化二白鴿飛去篆文宛然像背此説尤恠誕然李陽冰觀之七日而不忍去學之十二年而不成其妙如此豈易知哉又一説陽冰毁其佳者數字而去未知然否篆文原刻像背州將以不便摹搨别刻置廟中今所傳皆摹本也其文曰有唐五十三禩龍集敦牂歐公謂為髙宗總章三年董逌謂為咸亨元年總章三年三月始改咸亨耳石墨鐫華
  世以此爲仙人所書而劉公嘉話指為陳惟玉書朗州去立碑時不逺疑得其實也𤣥牘紀
  别本碧落碑
  絳州碧落篆刻天尊背州將不欲以槌擊石像乃摹别石因封其舊石像今世所得皆摹本也雖横直圜
  方典刑有稽然遁其神者衆矣段成式言樊宗師作誌令陳惟玉書立于太行山上此言險怪難知豈甞求得其當而妄為戯哉世言字不考古甚則以品為鄰今於古文𠱠字正如此便知後世不知古字而妄議者可以歎也廣川書跋
  碧落碑釋文
  釋文鄭承規書咸通中立書法方整甚有歐虞遺意石墨鐫華
  瑞氣觀天尊像碑
  何彦先撰正書無姓名咸亨四年九月金石録
  奉先觀老君像碑
  李審幾撰沮渠智烈書垂拱元年金石録
  李公元始天尊像碑
  鄭瓘撰甘遺榮八分書開元十三年二月金石録
  延慶移觀手詔碑
  在延慶觀後絶峯之上石龕中開元十三年輿地碑目
  老子聖母碑
  吕獻臣分書亳州金石略
  混元皇帝廟碑
  吕獻臣書開元中立在亳州金石略
  𤣥元皇帝應現碑
  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十九年六月金石録
  夢真容勅碑
  正書無姓名開元二十九年六月金石録
  夢真容碑
  蘇靈芝行書開元二十九年六月金石録
  此蘇靈芝書按碑開元帝夢老子真容求得之中南之樓觀愽州刺史李成𥙿奏准諸州同勒石則此碑天下皆刻之金石略載之云未詳所在余此碑并田仁琬碑得自鄉人之守易州者或在易州今中南樓觀亦有此碑亦靈芝書文同而易州碑稱奉勅㫖宰相牛仙客樓觀碑稱張九齡按碑此事在開元二十九年閏四月九齡自二十四年罷相二十五年左遷荆州長史二十八年薨未甞生至二十九年也似當以易州碑為是樓觀碑經宋翻刻字畫不及易州三舍豈亦謬易其姓名耶石墨鐫華
  開元二十九年六月蘇靈芝行書今在盩厔縣樓觀是年四月𤣥宗自言夢見𤣥元皇帝云有像在京城西南百餘里即命使同諸道士求得之於盩厔縣樓觀東南山阜間迎至興慶宫大同殿宰相牛仙客李林甫拜賀金石文字記
  真容應現碑
  陳知温行書天寶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開元聖像碑天寶元年陳知温書唐開元之治盛矣至於天寶而溢焉方其盛時人主意氣之驕超然遂欲追真仙於雲表其夢寐恍忽云有見焉者雖是非真偽難明於杳靄亦其注心於物精神㑹通志茍至焉無不獲也唐書紀𤣥宗事至於神仙道家頗不詳悉而此碑所載夢真容事最備故特録之以見其君臣吁俞相與言語者止於如此俾覽者得以迹其盛衰治亂云六一題跋
  唐明皇授籙碑
  御製在崇禧觀天寶七年諸道石刻録
  華陽洞唐𤣥宗授上清籙碑
  唐張景碩撰諸道石刻録
  葛仙公碑
  梁陶𢎞景撰陳昇正書調露二年正月金石録
  唐立吳太極左仙公葛公碑梁陶隱居撰陳昇正書調露二年正月重建在句容縣諸道石刻録
  王隂二真君碑
  薛鏡一撰正書無姓名景雲二年正月金石録
  王隂二真君碑
  李虎之撰施楚玉正書景雲二年正月金石録
  唐立梁貞白先生陶隱居碑
  梁邵陵王蕭綸撰隷書不著名氏陶隱居名𢎞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齊末為宜都王侍讀弃官隱句曲山中自號華陽隱居終于梁武帝時贈中散大夫諡曰貞白碑額曰梁貞白先生陶隱居碑碑在茅山集古録目
  開元十二年九月三日建在茅山玉晨觀復齋碑録
  王隂二真君碑
  李吉甫撰儲伯陽行書貞元十四年正月金石録
  景徳觀三真人碑
  貞元中李吉甫撰碑石瑩潤號曰玉石碑輿地碑目
  張仙師靈廟碑
  李泳書元和十五年在仙井監金石畧
  元和十五年知陵州李正卿撰輿地碑目
  唐重立許長史舊館壇碑
  梁陶隠居撰并書普通二年正月記唐裴行矩重立諸道石刻録
  美原田真人碑
  大厯六年朝散大夫并州别駕上柱國蕭森政撰并模晉王右軍書相傳田真人拔宅上昇處也金石文字記
  無嵗月
  仙人唐公碑 在興元府金石略
  中嶽劉真人碑 虞洪八分書墨池編
  修三元黄籙壇碑 楊江書在汾上墨池編
  唐碑道家三
  華陽觀主王軌碑
  于敬之撰王𤣥宗正書乾封二年十一月金石録江寧縣令于敬之撰王𤣥宗書先生名軌字洪範又字道棲瑯琊臨沂人為道士師王逺知茅山華陽宫其所建也碑以乾封二年十一月立在茅山後有總章二年弟子李義亷題名集古録目
  拓本其文但云乾封二年十一月九日卒不著立碑之年按舊唐書髙宗調露二年二月戊午賜故玉清觀道士王逺知諡曰昇真先生贈太中大夫此碑所謂王先生名軌字洪範乃逺知之弟子也金石文字記
  至徳觀孟法師碑
  岑文本撰禇遂良正書貞觀十六年五月金石録貞觀十六年孟法師碑唐岑文本撰禇遂良書法師名靜素江夏安陸人也少而好道誓志不嫁隋文帝居之京師至徳宫至唐太宗十二年卒年九十七六一題跋
  此孟法師碑乃中書侍郎岑文本文諫議大夫禇遂良書也首脱唐京師至徳觀主八字尾脱年月銜名三十三字碑叙脱百餘字詞脱二十七字當是割裱後歴世乆逺贉池零落故耳第的然唐刻唐榻本波拂轉折處無毫髪遺恨真墨池中至寶也攷禇公以貞觀十六年書時尚刻意信本而㣲參以分𨽻法最為端雅饒古意余嘗於黄熊所見而絶愛之今歸曹進士䋲武相去里舍不百武得朝夕寓目一何幸也碑見趙明誠金石録目又余有舊翻本證之辨為禇書不然世不以為信本者鮮矣弇州續藁
  昔聞之陶九成云趙魏公以書法稱雄一世甞見千文一卷以為唐人字絶無一㸃一畫似公法度閱至卷尾方知為公書公自題云僕卄年來冩千字文以百數此紙殆數年前所書當時學禇河南孟法師碑故結字構體規模八分蓋公於古人書無帖不習禇河南尤其所欽尚者也余觀禇書傳世者甚衆如聖教序兒寛贊哀册文隂符經度人經各各臻妙並已著稱惟孟法師碑以公之言益以見重於世而東坡甞評書云禇河南書清逺蕭散㣲有隸體正謂此帖云莫廷韓集
  黎尊師碑
  盧子昇字照鄰撰王大義行書儀鳳二年正月金石録右唐黎尊師碑題云盧子昇字照鄰撰按唐史盧照鄰字昇之與此碑不合蓋唐初人多以字為名耳至以子昇為昇之則疑史之誤金石録
  太平觀主王逺知碑
  道士江旻撰法主弟子徐碩𨽻書法主名逺知字徳廣瑯琊臨沂人有盛名於隋唐間太宗時建太平宫于茅山以處之碑以貞觀十六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王法主碑
  鳳閣侍郎同鳳閣鸞䑓平章事劉禕之撰揚州登仕郎齊懐夀書法主名逺知居茅山華陽觀追贈金紫光禄大夫諡曰昇真碑以文明元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中嶽體𤣥潘尊師碑
  王適撰八分書無姓名聖歴二年三月金石録
  今在嵩山老君洞南題云弟子中嶽道士㺇馬□□書廣韻㺇亦司字金石文字記
  東明觀道士茹法師碑
  長安四年京兆金石録
  中嶽韓先生碑
  崔桑木撰司馬絢八分書開元六年十月金石録
  𤣥元觀尹尊師碑
  裴子餘撰郭謙光八分書開元八年四月金石録右唐尹尊師碑郭謙光八分書謙光八分書初不見稱于唐人獨歐陽公盛稱之以謂不减韓蔡史李四家余因訪求之乆得崔敬嗣及此碑著録焉金石録
  永先觀主宗先生碑
  孫居安撰周君儀書開元五年九月立在溧陽復齋碑録
  索法靖師精行清徳碑
  馬克麾撰范希璧行書開元十四年金石録
  西嶽大洞張尊師碑
  開元十四年王延齡撰李慈書金石録
  唐王延齡撰李慈書尊師名敬忠字誠華隂盟津東里人為西嶽雲䑓宫主碑以開元十四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尊師名敬忠其事跡余無所取所録者以慈書爾慈之書體兼虞褚而遒麗可喜然不知為何人以其書當時未必不見稱於世蓋唐人善書者多遂不得獨擅既又無他可稱遂至冺然於後世以余集録之博慈所書碑祗得此爾尤為可惜也集古録
  崇福觀主魏尊師碑
  宋遙撰八分書姓名殘缺開元二十九年金石録裴炫書在京兆府金石畧
  張尊師碑
  何思邈撰郭懐漸行書天寶六年正月金石録
  靈䑓觀主張欽忠碑郭漸書在華州金石畧
  宗聖觀主尹文操碑
  員半千撰在鳳翔墨池編
  員半千之取名謬為應運五百者碑文殊不稱可笑碑叙文操遊太白觀覩異像以為竒蓋太白名山至今多見靈異不足竒也至謂老子降于壇間萬衆共覩則近誕矣書分𨽻遒古不著姓名且經元朝翻刻失真可惜石墨鐫華
  𤣥靖李先生碑
  栁識撰張從申行書李陽冰篆額大厯七年八月金石録
  秘書郎栁識撰大理司直張從申書李陽冰篆額𤣥靖先生茅山道士李含光也碑以大歴四年立集古録目大厯七年𤣥靜先生碑栁識撰張從申書李陽冰篆額唐世工書之士多故以書知名者難自非有以過人者不能也然而張從申以書得名於當時者何也從申每所書碑李陽冰多為之篆額時人必稱為二絶其為世所重如此余以集録古文閲書既多故雖不能書而稍識字法從申所書棄者多矣而時録其一二者以名取之也夫非衆人之所稱任獨見以自信君子於是慎之故特録之必待知者集古録
  紫陽碑乃張從申書李陽冰題歐文忠不喜從申書集古録屢言之殊不知從申乃效子敬書頗有東晉風尚唐人知書者多故見重於世今人反此歐陽公初不閑法書則從申之蹟見棄宜矣東觀餘論
  從申書法出二王而與李北海髣髴昔人評其書獨步江外此碑在茅山蓋唐行書之得名者余得之道録司官袁止安東里集
  𤣥靖李先生碑
  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十二年五月金石録
  𤣥靖先生後碑湖州刺史顔真卿撰并書先生名含光廣陵江都人本姓𢎞避孝敬皇帝諱改為李氏𤣥宗師事加號𤣥靖先生詔居茅山碑以大厯十二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右唐𤣥靖李先生碑顔魯公撰并正書碑稱隠居先生以三洞真法傳升𤣥先生升𤣥付體𤣥先生體𤣥付正一先生正一付先生自先生距隠居凢五葉矣今考之隠居先生者梁陶𢎞景升𤣥為王逺知體𤣥為潘師正正一為司馬子㣲三人唐書有傳惟𤣥靖無之予嘗遊茅山至玉晨觀其前有雷平池池南為伏龍岡𤣥靖葬其上碑今在觀中四周皆刻文字道士以亭覆之金薤琳琅
  魯公好仙術不特書麻姑壇已也按李含光者陶隠居裔凢五世其事絶無可紀獨人謂其隸法勝乃父遂㫁不作隸差近厚耳魯公結體與家廟同遒勁鬱浡故是誠懸鼻祖然視虞永興褚河南誾誾氣象不無小乏弇州山人藁
  右結體與家廟碑一同後有小跋云紹興丁巳五月十四日大風折顔碑雲溪沈作舟扶起之蒼潤軒碑跋
  茅山景昭法師韋公碑
  竇臮書在江陵府金石畧
  臮字靈長詞藻雄贍草隸精深晩年著述書賦七千餘言蓋深於字學者書此碑在唐人中别有一種風韻骨力有瘞鶴之遺意碑在貞元三年為韋公師立歴叙世系及師授甚詳又言法師至行稽乎𤣥化通識合於靈造與其有也萬物不得而不有與其無也萬物不得而不無得喪以春秋為死生盈虚以天地為旦暮其推尊可謂至矣而後又言身纒世故迹混俗塵發忠孝以飭躬演信義而旌行蓋隨時而不器豈常道之可師若然則其人似亦可取此所以昔人以道門華陽方之儒門洙泗也與友人陳元晉遊三茅搨此見貽余手粘為册因題之留軒中云嘉靖戊午九月廿二日雨中對菊記蒼潤軒碑跋
  唐華陽三洞景昭大法師碑陸長源撰竇臮書并篆額貞元三年正月上元造在茅山玉晨觀復齋碑録
  内供奉道士吳筠碑
  貞元十年立在餘杭西十九里天柱觀内訪碑録道士吳筠字貞節通經術美文辭居南陽倚帝山大厯十三年卒門人私諡為宗𤣥先生
  升元劉先生碑
  馮宿撰栁公權正書大和七年四月金石録
  刑部侍郎馮宿撰右司郎中栁公權書翰林待詔唐𤣥度篆額先生名從政河南緱氏人居東都𤣥真宫敬宗師事加檢校光禄大夫及先生之號碑以大和七年四月立一在東都一在長安集古録目
  茅山孫尊師碑
  李徳𥙿文會昌中立在玉晨觀與地碑目
  𤣥元觀三洞韓尊師道徳碑
  開成四年金石略
  靜福山廖先生碑
  先生名沖字清虚梁中大同年居此山唐連州刺史蔣珍立此碑復齋碑録
  周先生住山碑
  在洞庭山令狐楚撰輿地碑目
  無年月及書跋
  桃源觀三洞閻寀君碑 董侹書墨池編
  中嶽興慶觀主郭元宗碑 徐浩書西京金石略
  楊雲昇尊師碑 杜光庭文雲安軍金石略
  魏法師碑 在鎮江府仁靜觀胡楚賓文輿地碑目
  睿宗賜白雲先生書
  唐賜白雲先生勅三𤣥宗勅并送别詩各一陽䑓宫畫壁奏狀并答勅乾元元年禁山廟採樵勅三大中八年王屋主簿韓抗書以刻石集古録目 今在王屋山陽䑓觀金石文字記
  賜道士楊太希勅
  景雲二年六月在岱嶽觀東碑南靣金石文字記
  栁尊師墓誌
  翰林學士諫議大夫栁公權撰并書尊師名處幽河東虞鄉人公權弟也碑以開成二年立在華原集古録目
  開元觀夏尊師墓誌
  何得一述正書無姓名㑹昌元年二月十九日卜宫于陶朱峯在諸暨復齋碑録
  唐碑道家四
  褚遂良書隂符經
  隂符經説者甚衆以文義不貫頗費牽合蓋甞疑也唐李筌傳驪山老母之舍曰此符三百餘言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術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民之法下有強兵戰勝之術分為三章又有六注謂太公范蠡鬼谷張良諸葛亮及筌也繫以正義不言誰作後序中謂出於驪山老母亦間有無主名者略記太公之言八張良之言九鬼谷六諸葛五范蠡才一見而筌及正義尤詳又與世所版行注本不同後有㫁章三贊又士希嚴不知何許人作贊三道十九首可謂備矣或總題其後曰觀注者粗得一二若贊者略無髣髴信其奥妙不可以智知而言説姑存之耳誠哉是也比嵗於都下三茅寧壽觀見褚河南真蹟注本始知上古真仙谷出語一二以至三四自愚人以天地文理聖而後不言為誰其間有若相應答亦㫖意全不聯屬者將由羣仙之集而為之邪抑髙真㑹粹而成此經邪初有道流攜以求售索價不貲未幾羽化於觀中遂為三茅寶藏摹得其本以歸兹因徐粹中醇一為慈谿至道宫建藏手冩以遺之凢見河南所書三本其一草書貞觀六年奉勅書五十卷其一亦小楷永徽五年奉㫖冩一百廿卷及此蓋書百九十本矣二者皆見石刻惟此真蹟尤為合作字豆小而楷法精妙河南卒於顯慶三年年六十有三永徽所書則五十有九矣豈惟筆力不可跋及亦安得此目力耶然三本詳略亦自不同草書本又冠以黄帝隂符經要當以此本為善仍命長子淳細書臨摹於後尚存舊本之萬一云玫媿集
  度人經變像
  褚遂良書未詳金石略
  予家舊藏唐閻立本畫靈寶度人經變相褚遂良題字惜其嵗乆湮滅將失永傳獨字畫僅可模刻以貽好事云元祐戊辰仲冬韓城苑正思記本碑跋
  靈寶經變字
  余家舊藏褚遂良靈寶經變字一卷紙墨淳古字畫闇而俱完精神如新以之較衡山先生停雲初刻多廿有八字豈當日所搨互有明晦遂因之為存亡耶可以信古刻之當多收也然於此益見衡山先生之苦心也以二刻並觀如出一石若非多少不同無縁知此為宋搨矣先生摹臨之妙蓋千古之絶技進乎道矣恐後之覽者亦疑停雲為文家一筆書幸有此證故特表而出之以信百世或可為停雲重否墨林快事
  道藏經序髙宗則天撰詳見御製
  道徳經并註明皇撰并書詳見御製
  小字道徳經明州
  唐明皇注八分書不著名氏開元二十七年集古録目
  道徳經
  𢎞農太守趙冬曦書墨池編
  𤣥元皇帝道徳經注
  李華撰張敬仙書無年月金石録
  道徳經幢
  唐明皇隸書蘇州金石略
  度人經
  八分書無姓名天寶七年七月金石録
  西王母授黄帝祕訣
  張從申書大歴四年冬復齋碑録
  太清宫道藏目録碑
  秦守正書趙盈篆大和二年京兆金石録
  隂符經序
  刑部尚書鄭濣撰序翰林學士栁公權書内供奉道士孫文杲刻以開成二年七月立在西京苑雍家經已殘闕所存者數十字集古録目
  右隂符經序鄭濣撰栁公權書唐世碑碣顔栁二家書最多而筆法往往不同雖其意趣或出於臨時而模勒鐫刻亦有工拙公權書髙重碑余特愛模者不失其真而鋒鋩皆在至隂符經序則蔡君謨以為栁書之最精者云善藏筆鋒與余之説正相反然君謨書擅當世其論必精故為誌之治平元年二月六日書集古録
  栁誠懸書至此極矣然人之好尚亦難齊矣李西䑓愛栁尊師志歐陽公愛髙重碑惟君謨獨喜此序謂善藏筆鋒自是書家所共恐不能盡其妙處觀其平時論曰尖如錐捺如鑿不得出只得却文宗問之曰凢縛筆頭極𦂳一毛出即不堪用然藏鋒在得筆意非極工於筆亦不能也宜公權戒此廣川書跋
  小字清淨經
  右唐李公權小字清淨經予得舊搨本於四明豐解元坊豐得之鄉人徐蘭蘭好作隸字不師漢人而師宋廬陵朱協極蘇學甞有協極所書敬齋箴石刻字畫無法俗惡可厭後之人乃有好之如徐氏者亦其所遭然也因識此漫及之金薤琳珢
  余曽見栁誠懸小楷度人經遒勁有致蔡君謨茶録頗倣之世未有傳者此清淨經似永興破邪論海上潘氏所藏宋帖也其昌戲鴻堂法帖
  令狐楚題郭尊師咒
  盧傳禮撰并書墨池編
  隂符經
  唐𤣥度篆書未詳金石略
  唐重刻明皇大化觀訣碑
  楊思聰書碑末云戊午嵗人日昭宗乾寧五年本觀住持楊思聰記唐明皇道訣碑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一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五十七
  唐刻
  兖州司馬王仁恭祭嶽頌
  嚴峻撰序邢令均頌杜行均八分書長壽二年正月金石録
  同州河瀆紀瑞頌
  崔禹錫撰王崇敬八分書先天元年金石録
  永豐陂堰頌
  徐嶠之撰并八分書開元七年五月金石録
  上黨宫述聖頌
  張説撰裴漼正書開元十一年正月碑隂蕭誠正書金石録
  城門樓頌
  滄海陸沉先生撰書人名缺開元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建寶刻叢編 淄州金石略
  龍池頌
  張説撰京兆金石録
  禹廟頌
  龍門令吕延祚撰楚順八分書開元中刻於漢中季方禹廟題名之上隸續
  東封朝覲頌
  開元十四年蘇頲撰在紀泰山銘右石崖上近有閩人林焞開府山東以忠孝㢘節四大字鑱於其上頌文毁去其十三四觀者笑之金石文字記
  述聖頌
  達奚珣撰序吕向銘并正書開元中立金石録
  碑在華隂縣岳廟中達奚珣撰序吕向撰頌并書不著年月考吕向開元中召入翰林此碑稱集賢殿直學士當是開元中立碑云藻翰自天發揮神化建碑於廟以光寵焉又云樹之平地嶷若㫁山六龍盤礴糾其上羣神離立負其下當是頌𤣥宗所建華嶽碑也今其碑已裂趺尚存如山上存二字大可徑四寸許分隸不減泰山銘而吕向此書尚完在一道士院中向書昔人稱其草隸峻巧又能一筆環冩百字號連綿書又云歐鍾相雜自是一調筋骨乾枯精神嶮峭今觀此碑雖勁健自喜然不堪與登善作衙官石墨鐫華
  述聖頌正書開元十三年今在華隂縣嶽廟之東道院京兆府富平縣尉達奚珣撰序左補闕集賢殿直學士吕向撰頌并書其隂之上方有韓賞告嶽神文韓擇木八分書下方有大歴九年華隂令盧朝徹謁嶽廟文有貞元九年十三年題名左旁有乾元二年張惟一祈雨記右旁有上元元年華隂縣令王宥等題名李樞書上為篆下為八分金石文字記
  植柏頌
  天寶元年 唐世八分四家而已韓擇木史惟則之書見於世者頗多蔡有鄰甚難得而李潮僅亦有爾皆後人莫及也不惟筆法難工亦近時學者罕復專精如前輩也集古録
  三門記功頌
  太子亨題額棣王琰分書天寶三年十二月建復齋碑録
  嵩陽觀聖徳感應頌
  天寶三載李林甫撰徐浩八分書裴迥題額金石文字記
  開梁公堰頌
  祁順之撰徐浩行書并篆額天寶六年七月金石録碑隂記平致和撰并正書金石録
  兖公之頌
  天寶年張之宏撰包文該正書今在曲阜縣孔子廟中金石文字記
  兖公顔囘也字子淵避髙祖諱作子泉都督李庭誨命縣令張之宏撰頌包文該正書書遒𦂳有法石惡多泐耳石墨鐫華
  楚霸王祠堂頌
  賀蘭晉明撰賀䕃誠書天寶十三年十月金石録
  王公城河中頌
  陳翃撰盧耿正書上元元年金石録
  潘孝子頌
  崔稱撰屈突寘八分書大厯三年十月金石録
  右唐潘孝子頌崔稱撰孝子字季通與其父良瑗相繼有至行親喪皆廬墓大歴中宣慰使李季卿以聞有詔褒美墳壠在今中牟縣祥符中章聖皇帝西祀汾隂過之詔有司封其墓且禁樵採云金石録
  中興頌
  元結撰顔真卿正書大厯六年六月金石録
  右大唐中興頌元結撰顔真卿書書字尤竒偉而文辭古雅世多模以黄絹為圖障碑在永州磨崖石而刻之模打既多石亦殘缺今世人所傳字畫完好者多是傳模補足非其真者此本得自故西京留䑓御史李建中家蓋四十年前崖石真本也尤為難得爾集古録
  中興頌刻永州浯溪上斵崖石書之刺史元結撰結自以老於文學故頌國之中興頌成乞書顔太師太師以書名此尤瑰瑋故世貴之今數百年蘚封莓固逺望雲烟外至者仰而翫之亦天下之偉觀邪甞謂唐之文敝極矣結以古學為天下倡首芟擢蓬艾奮然拔出數百年外甞曰山蒼然一形水泠然一色大抵以簡㓗為主余謂唐之古文自結始至愈而後大成也廣川書跋
  書至於顔魯公魯公之書又至於中興頌故為書家規矩凖繩之大匠河朔甞見三數本皆完好而森森如劍㦸有不可犯之色今得此本頗為殘缺既裝禙則反得古中韻勝乃知崖角刓𡚁本真全露有李白所謂秋水出芙渠天然去雕飾者尤可賞激也郝經陵川集
  元次山有文名唐人所推重中興頌又其得意之作乃其韻俱用平聲彌見弱夫宫商經緯依永乃和盡用反必噍殺矣盡用平必滯伏矣陸平原所謂偏絃獨張清奏靡應此頌不無此疵焉此頌大歴六年鐫於永州浯溪石崖已八百㡬十年不遽冺徒以魯公正書能使山靈訶䕶若此耳李陽冰琅琊庶子泉銘亦磨崖字已不可辨余親見之或謂此頌是再模則不可知矣宋廬陵羅大經詫歎肅宗即位靈武事遂謂節判前叙數語止言大業而不及盛徳以為節判亦不滿之羅君讀此不及竟邪頌中固已有盛徳字以補叙文之闕作文固有稱停庻免複累此又廬陵之所不識也陳與郊隅園集
  磨崖中興頌碑自歐陽公集古録已謂其嵗乆剥裂字多缺殘好事者以墨増補之王元美最博雅乃云
  字畫方正平穩不露筋骨當為魯公法書第一豈元美所見乃崖石真本耶余曽獲一紙恐是棗木刻雖筋骨不露而神氣全亡惜不得至永州崖下一證之石墨鐫華右大字魯公書之翹然者在八關齋記上𤣥牘紀
  立漢髙祖頌
  晉陸機撰郭陶正書大厯十年正月金石録
  幽州復舜廟頌
  韋稔撰顔顒正書貞元十二年又八月金石録
  宣州東城門頌
  張敬𤣥書貞元十一年金石略
  立漢髙祖頌
  晉陸機撰王遹篆書元和三年金石録
  上黨舊宫述聖頌 王綸書碑帖考
  昆明池堰頌 徐頊書碑帖考
  東川節度使李幼明冠冕頌 趙滔書潞州金石略
  釋氏
  大雲寺石燈䑓頌
  景初陽撰殷子陽八分書景雲二年金石録
  元公浮圖祠堂頌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先天二年八月金石録
  杯渡師墓石柱頌
  盧若虚撰盧重𤣥八分書開元五年四月金石録
  傳菩薩戒頌
  楊仲昌撰沙門温古行書開元二十五年六月金石録
  嵩山寺碑頌
  胡莫書開元二十七年金石略
  太一寺功徳頌
  裴炫撰八分書天寶六年十月金石録
  七祖堂頌
  陳章甫撰胡沛然行書天寶十年四月金石録
  龍興寺七祖堂頌陳章甫撰胡霈然書霈然書法雖未至而媚熟可喜今上黨佛寺畫壁有霈然所書多為流俗取去匣而藏之以為竒玩余數數於人家見之其墨筆尤工非石刻比也集古録
  明禪師石燈䑓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天寶六年十月金石録
  憫忠寺寶塔頌
  至徳二載范陽府功曹參軍兼節度掌書記張不矜撰承奉郎守經略軍胄曹參軍蘇靈芝書金石文字記宋文惟簡北庭事實曰燕京城東壁有大寺一區名曰憫忠唐太宗征髙麗回念忠臣義士沒於王事者建此寺為之薦福東西有兩磚塔髙可十丈是安禄山史思明所建此碑稱御史大夫史思明奉為大唐光天大聖文武孝感皇帝敬無垢淨光寶塔頌者是也春明夢餘録曰此碑蓋建於思明初歸附之時其碑完好近日劉同人作帝京景物略謂碑上半㫁裂不可解且蘇靈芝書名甚著當時乃謂為李北海自鐫名尤誤之甚不知北海自鐫名乃伏靈芝也此碑書丹於石故以左為前金石文字記
  長明燈頌
  邵真撰王世則行書并篆永泰元年五月金石録
  李商隱佛頌
  吳華篆書廣明元年十月金石録
  南嶽智顗思大禪師頌
  沙門飛錫撰并書歴代名畫記
  道家
  𤣥元靈應頌
  中南樓觀宗聖觀尹喜宅也𤣥宗夢老子真容得于此玉真公主為道士居於此故此碑述夢事以及玉真歸美唐室倉部郎中戴璇撰序户部郎中劉同昇撰頌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曽孫戴伋書書法分隸頗豐潤第骨力乏耳稱曽孫為璇也然則碑云天寶元年建不知追成頌序之日而稱乎抑亦當伋時乎伋官僕射而史不書遂無從攷石墨鐫華
  今在盩厔縣樓觀趙崡曰此頌刻於宗聖觀碑之北面唐人分書甚佳但經元人翻本減弱矣金石文字記
  慶唐觀金籙齋頌
  史惟則書晉州金石略
  天寶二年崔明允撰史惟則八分書今在浮山縣龍角山金石文字記
  玉真公主修功徳頌
  李成𥙿撰吳郁行書天寶二年七月金石録
  嵩陽觀紀聖徳頌
  右唐嵩陽觀紀聖徳頌天寶中明皇命方士鍊丹於此觀林甫獻頌稱述功徳焉天寶之政荒淫無度而明皇區區方欲鍊丹以祈長生豈不可笑乎金石録
  靈䑓觀金籙齋頌
  衛包撰并篆書天寶九年四月金石録
  衛包撰并書字為古文𤣥宗自開元中每嵗之千秋節設金籙齋于華嶽雲䑓宫碑以天寶九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右開元金籙齋頌雖不著書人名氏而字為古文實為包書也唐世華山碑刻為古文者皆包所書包以古文見稱當世甚盛蓋古文世俗罕通徒見其字畫多竒而不知其筆法非工也余以集録所見三代以來古字尤多遂識之爾集古録
  靈䑓觀修三方功徳頌
  衛包撰并篆書天寶九年四月金石録
  唐右補闕内供奉集賢院修書衛包撰并書字為古文㨿碑天寶中詔立功徳於華山雲䑓宫并安御容重飾金天王廟前御製碑而作此頌以天寶九年四月立集古録
  華陽頌
  天寶九年
  右華陽頌唐𤣥宗詔附𤣥宗尊號曰聖文神武皇帝可謂盛矣而其自稱曰上清弟子者何其陋哉方其肆情奢淫以極富貴之樂蓋窮天下之力不足以贍其欲使神仙道家之事為不無亦非其所可冀矧其實無可得哉甚矣佛老之為世惑也佛之徒曰無生者是畏死之論也老之徒曰不死者是貪生之説也彼其所以貪畏之意篤則棄萬事絶人理而為之然而終於無所得者何哉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茍免貪者不可以茍得也惟積習之乆者成其邪妄之心佛之徒有臨死而不懼者妄意乎無生之可樂而以其所樂勝其所可畏也老之徒有死者則相與諱之曰彼超去矣彼解化矣厚自誣而托之不可詰或曰彼術未至故死爾前者茍以遂其非後者從而惑之以為誠然也佛老二者同出於貪而所習則異然由必棄萬事絶人理而為之其貪於彼者厚則捨於此者果若𤣥宗者方溺於此而又慕於彼不勝其勞是真可笑也六一題跋
  太清宫靈溪院頌 李芝芳書碑帖攷
  紫極宫述道徳頌 韓滉書碑帖攷
  唐刻
  昭陵六馬贊
  歐陽詢八分書貞觀十年殷仲容書降王名附金石録
  骨利獻馬贊
  歐陽詢書在鳳翔府金石略
  東方朔畫像贊
  晉夏侯湛撰顔真卿正書天寶十三年十二月金石録東方朔畫贊晉夏侯湛撰顔真卿書贊在文選中今較之選本二字不同而義無異也選本曰棄俗登仙而此云棄世選本云神交造化而此云神友集古録畫贊碑隂唐顔真卿撰并書湛贊開元八年徳州刺史韓思復刻於廟天寶十三年真卿始别書之集古録顔魯公平生冩碑唯東方畫讚為清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逺其後見逸少本乃知魯公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非自得於書未易為此言也東坡集
  東方曼倩畫贊昔顔魯公守平原時書今其石刓剥後世復摹搨以傳然魯公於書其神明煥發正在筆畫外若弮朱墨而印於石者此待詔書耳果有道耶廣川書跋
  穆先生得古搨重刻之石其期立等字多譌想其元搨漫㓕者時有之矣余前過平原留意蹤跡之迄不可得後乃購得此本字更明悉何甞有譌字且其篆題兼存尤古雅峻峭全無鈍質俗態此時陽冰稱髙手乃其文采風流不及此十二字也其贊字眎顔他書尤瘦勁恬適與家廟碑相上下蓋公中年制作最為得意想此搨在穆先生所收數百年之前可見世之罕物時時在人家但不易遇耳墨林快事
  畫贊碑隂唐顔真卿撰并書湛贊開元八年徳州刺史韓思復刻於廟天寶十三載真卿始别書之集古録余既得先生畫贊自記希有之遇矣其後又得此記字比畫贊更大而筆尤豐偉鋒芒轉換一一如新蓋搨更在前者遂成完璧其題乃八分魯公分書更少見尤可寶也墨林快事
  圯上圖贊
  李徳𥙿撰齊雅正書元和五年三月金石録
  李徳𥙿撰沈傳師正書永貞元年諸道石刻録
  孔子弟子贊
  唐明皇源乾曜盧從愿李抗元符沖張嘉貞宋璟陸餘慶姚元崇蘇頲裴漼撰正書無名氏篆額元和十年十二月孟簡立在州學復齋碑録
  孔子老子顔子贊
  屈安書兖州 又一碑在海州金石略
  忠烈公廟香爐贊
  沙門藴讓述天台散人下缺碑録云濮陽鵬書字體甚怪乾符六年五月復齋碑録
  遊善權寺呈李功曹贊 李飛書墨池編
  釋氏
  彌陀贊
  殷彦方撰鍾紹京正書開元二十年五月金石録
  休光寺真法師行業贊
  洪元眘書天寶十五年越州金石略
  興唐寺石經藏贊
  石經藏者唐開元中長安興唐寺僧所立東都白馬寺主嗣安為序隸書無名氏禮部尚書席豫等為贊其間蔡有鄰八分書者二顧戒奢真書者一翰林待詔張芬八分書者三其餘三人缺亡姓名又其餘皆不著書人名氏或作者所自書也碑以天寶中立集古録目
  興唐寺石經藏贊皆其作者自書而八分者數家惟蔡有鄰著其姓氏有鄰名重當世杜甫甞稱之於詩其為苑咸所書小字與三代器銘何異可謂名實相稱也余家集録有鄰書頗多皆不若此讚故尤寶之余初不識書因集古著録所閲既多遂稍識之然則人其可不勉強于學也集古録
  慧解寺三門樓贊
  李宥撰周籝金行書大厯十二年六月金石録
  周籝金行書大厯十二年六月在府城開元寺三門石柱上訪碑録
  石燈䑓贊
  富順監碑目有唐石燈䑓贊并序元和進士元鋭撰莊伯良書富順令孟公才刻蜀中方物記
  智者大師畫贊
  顔真卿撰姪顔顒正書男汝玉篆額大和四年冬季月建復齋碑録 又一碑沙門行昉八分書諸道石刻録
  尊勝幢贊
  韓極文鄔員行書無年月金石録
  一行禪師真贊 京兆府金石略
  開元寺淨土院石燈䑓贊
  張鶴撰傅如玉書天寶六年六月
  道家
  雲臺觀三方贊
  魏包篆書在華州金石略
  唐刻
  趙冬曦祭堯廟文
  八分書開元二十三年二月金石録
  趙冬曦祭仲山父文
  八分書開元二十三年二月金石録
  鄭䖍禱華嶽文
  開元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復齋碑録
  韓賞祭嶽廟文
  韓擇木八分書天寶元年四月立在華山金石録右補闕韓賞撰諸王侍書榮王府司馬韓擇木八分書自陳其志以忠君憂國為己任以盟於神天寶元年四月刻在華嶽集古録目
  唐昭告華嶽碑韓擇木以八分名昔人評之曰雖姿宇不至峻茂而嚴正可畏杜子美云尚書韓擇木騎曹蔡有鄰開元以來數八分觀此碑良是碑文韓賞為補闕禱華嶽而作大要與神盟欲忘身奉國其詞則余無取焉石墨鐫華
  告華嶽文在述聖頌碑隂之上方首云惟廿七祀孟秋右補闕韓賞敢昭告于泰華府君祠廟其末云天寶元年嵗次壬午四月乙亥朔十日甲申諸王侍書榮王府司馬韓擇木書金石文字記
  季子神賽雨紀石文
  天寶五載趙晉甫撰張撝書輿地碑目
  祭姪季明文
  顔真卿撰并行書乾寧元年九月金石録
  魯公祭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動人與夫人書迫切而有禮意與郭靈運書送劉太沖序余未之見也顔惟貞蘭陵夫人告佳筆也山谷集
  峻拔一角潛虚半股此於書法其體裁當如此矣至於分若抵背合如並目以側映斜以斜附曲然後成書而古人於此蓋盡之也魯公於書其過人處正在法度備存而端勁莊特望之知為盛徳君子也甞問懐素折釵股何如屋漏水曰老賊盡之矣前人於其隠處亦自矜持不以告人其造㣲者然後得之此二體又在八法六體外乃知書一技而其法之衆至此公祭兄子文殆兼存此體者也廣川書跋
  顔魯公唐朝第一等人公字畫雄秀奄有魏晉而自成一家前輩云書法至此極矣予甞見公為叔書告身一通其楷法嚴甚聞公行書尤佳不可得見但時摩挲乞米石刻想象風致耳今王君出示公祭姪季明文藁一紙詳玩此帖縱筆浩放一㵼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或若篆籀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出天造豈非當公注思為文而於字畫無意於工而反極其工邪蘇文忠謂見公與定襄王書草數紙比公他書尤為竒特信夫如公忠賢使不善書千載而下世固愛重况超逸若是尤宜寶之撫卷三復敬歎因題其末柔兆涒灘秋八月望吳郡陳深識停雲館帖
  右魯公祭兄子季明帖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爾既事字右轉至言字左轉而上復侵恐字右傍繞我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文適與褙紙縫合自爾既至天澤逾五行殊鬱怒真屋漏蹟矣自移牧乃改吾承至尚饗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爛然使人動心駭目有不可形容之妙與禊序藁哀樂雖異其致一也承字掠策啄磔之間嗟字左足上搶處隠然見轉折勢摧字如泰山壓而底柱鄣末哉字如輕雲之捲日饗字蹙衂如驚龍之入蟄吁神矣觀此見真蹟無疑按史公自馮翊太守轉蒲州刺史封丹陽縣子而帖自署開國侯蓋史誤也杲卿為公從父兄而季明謂公從祖叔父塗從父字加第十三於叔上公之處名義一字不茍可法也季明杲卿之少子以死事贈五品官則贊善大夫是已天寳末杲卿為范陽户曹安禄山表假常山太守禄山叛公為平原太守遣甥盧逖約起兵時杲卿長子泉明方往返真定内邱間計事報盧逖使平原屬之季明宜也𤣥宗不識真卿為何如人而顔氏兄弟子姓戮力王室如此一門忠義其有自來耶𤣥宗拜杲卿中丞因傳檄河北陽言王師大至遂請土門十七郡同日推公為盟主兵勢振矣賊懼急攻常山太原尹王承業不救於是杲卿父子被執刃加季明頸謂曰若降活汝子不答遂殺季明杲卿至洛陽乃遇害明年史思明歸國又明年則乾元元年也泉明自常山䧟後客壽陽清溝之敗復䧟思明至是歸公於蒲州以公命購杲卿季明尸於洛陽河北杲卿僅得一足於張湊所歸髪葬長安鳳栖季明同塋㨿此帖季明歸櫬唯首而已哀哉此帖作於泉明購尸還蒲之日死生亦大矣士大夫平居抵掌髙議視死宜若易然觀史及此帖髪膚有所不敢遽忍殘身至此耶兄弟子姓駢首就死豈易易哉顔氏出魯國子淵平日循循如和風慶雲及畏於匡孔子意其必死則其履嚴霜烈日之變坦如康莊聖人既信之矣一門忠義可不謂有所自來邪至治三年十一月廿日吳興陳繹曽書停雲館帖
  米元章以顔太師爭坐位帖為顔書第一謂其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最為傑思而黄山谷謂祭姪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動人正類坐位帖二帖宋時並藏安師文家安氏之後不知流傳何處坐位帖世有石本而米氏臨本尚在人間余甞見之與此帖正相類然元章獨稱坐位者蓋甞屢見而祭姪則聞而未覩今寶章録可考宜其並稱坐位而不及此也世論顔書惟取其楷法遒勁而米氏獨稱其行草為劇致山谷亦云竒偉秀拔奄有魏晉隋唐以來風流氣骨囘視歐虞褚薛輩皆為法度所窘豈如魯公蕭然出於繩墨之外而卒與之合哉蓋亦取其行書之妙也況此二帖皆一時藁草未甞用意故天真爛熳出於尋常畦徑之外米氏所謂忠義憤發頓挫鬱屈意不在字者也聶君文蔚出以相示俾為鑒定後有陳深陳繹曽二跋深字子㣲號寧極翁宋季吳人繹曽字伯敷元吳興人二人並以字學知名而跋語考訂精審余復何言姑取黄米之論以備二帖折衷亦補二陳之遺云嘉靖四年乙酉十一月朔長洲文徴明書於金臺寓廬仝上
  祭伯父濠州刺史文
  顔真卿撰并行書乾元元年十月金石録
  此帖與祭季明姪藁法同而頓挫鬱勃小似遜之然風神奕奕則祭季明姪藁小似不及也末有緇郎題名弇州山人藁
  獨孤哲祭葉公文
  正書無名氏乾封二年十一月立在葉縣復齋碑録
  天后發願文
  王知敬正書永淳二年金石録
  僧道源發願文
  前恒冀等州觀察判官王洽撰試金吾胄曹參軍王承規集王羲之書并篆額道源恒州開元寺僧也甞發願禮大佛名及誦藏經成徳軍步軍使王士良等為立此碑貞元十四年正月刻集古録目
  四皓舊隠圖畫文
  韋渠牟撰竇羣正書貞元十六年七月金石録
  鹿泉胡神祠文
  唐來復撰并書寶歴二年四月立在獲鹿復齋碑録
  張𢎞靖祭唐叔文
  李徳𥙿撰正書無姓名㑹昌四年二月金石録
  㑹昌投龍文
  㑹昌五年 余修唐本紀至武宗以謂奮然除去浮圖鋭矣而躬受道家之籙服藥以求長年以此知其非明智之不惑者特其好惡有所不同爾及得㑹昌投龍文見其自稱承道繼元昭明三光弟子南嶽炎上真人則又益以前言為不謬矣蓋其所自稱號者與夫所謂菩薩戒弟子者亦何以異余甞謂佛言無生老言不死二者同出於貪信矣㑹昌之政臨事明果有足過人者至其心有所貪則其所為與庸夫何異集古録 劍南節度衙推趙圓書不著所刻年月集古録目
  塔隂文
  楊承和撰唐𤣥度篆書大和三年十月金石録
  吕温祭舜廟文
  裴昇之正書大中元年五月金石録
  祭禹廟祈雨文 絳州金石録
  賽陽山文
  劉端夫禱陽山文凢五首不著書人名氏太和九年集古録
  懿宗恵安王太后墓文
  蕭寘撰栁仲年正書
  承天皇帝墓文
  常衮撰徐浩書大厯二年諸道石刻録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二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五十八
  唐刻
  九成宫醴泉銘
  魏徴撰歐陽詢正書貞觀六年四月金石録
  右九成宫醴泉銘唐秘書監魏徴撰歐陽率更書九成宫即隋仁壽宫也太宗避暑於宫中而乏水以杖琢地得水而甘因名醴泉焉集古録
  九成宫醴泉銘秘書省檢校侍中鉅鹿郡公魏徴撰兼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九成宫乃隋之仁壽宫也魏為此銘亦欲太宗以隋為戒可以見魏之志也元豐題跋
  貞觀初歐虞褚魏以王佐才弄翰追配二王謹嚴瘦勁歐陽絶出流落天壤間者何限獨化度寺記醴泉銘最為珍玩習之者往往失其韻致但貴端莊如木偶死於活處鮮不為吏牘之歸假刻誤人人亦罕識真忽見此本殆未易得反復數日書以歸之北磵集長沙歐陽信本書在唐評為妙品鄭樵金石略所載凢二十三種而醴泉銘居其一銘刻於貞觀六年自貞觀至今七百有餘嵗石剥泐已乆世之所傳完善者多非真此本乃昆陵胡秦公武平故物神韻生動其為初刻無疑可寶藏也宋學士集
  歐書皇甫君遒勁此碑婉潤允為正書第一碑已缺殘余曽見一舊搨已為貴人攜去浙中余所收乃二十年前物近復致得數紙其中被縣令使石工鑿三十餘字則余本又為難得矣宋趙子固謂率更化度醴泉為楷法第一今巍然獨存者醴泉耳化度寺在朱雀街今禾黍離離無復蘭若之迹不知碑亡在何時每至其地悵然者乆之石墨鐫華
  九成宫醴泉銘唐秘書監魏徴撰率更令歐陽詢書按唐書貞觀中改隋仁壽宫為九成宫永徽中又改為萬年宫宫在岐州開皇十三年楊素所治也徴言宫城之内本乏水源六年四月西城之隂土覺有潤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涌出因名醴泉不知何据也漢書京師醴泉飲者痼病皆瘉故漢儒集禮有地出醴泉天降甘露以為人主之瑞而不知者謂水從地出其味若醴如此則列子所謂神瀵者顧漢魏郡國與唐離宫安得有此爾雅曰甘露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蓋甘露雨也今据此則論者不知其所出也故著其説廣川書跋
  鄱陽銘
  歐陽詢書饒州金石略
  歐陽率更鄱陽帖用筆妙於起倒林夫臨摹殊不失真亦翰墨中異人也繋舟樊口蕭散於寒溪西山之上攜此書往來研味髣髴見古人同觀者潘邠老仲達李文舉陳元舉何斯舉山谷集
  砥柱銘
  唐魏徴撰薛純書在陕州諸道石刻録
  在硤石縣唐貞觀十二年太宗東巡臨幸于此今有魏徴所製碑銘寰宇記
  唐砥柱銘貞觀十二年特進魏徴撰祕書正字薛純書其字因山鑱鑿就其窪平隨多少置字故不成行序宛轉索於嶔𡼭間以摹故石雖存而頗難得世知貴之唐以書學相髙刻石之文此其最大者也筆力有餘㸃畫不失尚多隸體氣象竒偉猶有古人體法其後栁公權書刻招提今已譌缺不可讀惟純所書在濁河間得完蓋摹撃之工不至雖濤浪射發風雨摧剥尚不廢也廣川書跋
  恒嶽嶺路銘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調露二年二月金石録
  唐深澤縣處士張克雋撰恒嶺處士碑缺書髙宗調露中用兵於突厥恒州長史碑不著名披山刋木構橋梁以通運路路由北嶽故以嶽嶺為名碑以調露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石柱銘
  裴談撰八分書無姓名武后時立金石録
  唐硤州刺史碑缺撰八分書不著名氏石柱者相傳以為周召分陜所立以别地界不著所刻年月騐其字武后時立也集古録目
  汾隂后土祠銘
  胡愔撰并八分書開元四年金石録
  景陽井銘
  一八分書一正書書撰人姓名殘缺開元二十二年金石録
  唐景陽樓下井銘不著撰人名氏述隋滅陳叔寶與張麗華等投井事其後有銘以為戒又有唐江寧縣丞王震井記云井在興嚴寺其石檻有序稱余者晉王廣也其文字皆磨滅僅可識其十一二叔寶事前史書之甚詳不必見於此然録之以見煬帝躬自滅陳目見叔寶事又甞自銘以為戒如此及身為淫亂則又過之豈所謂下愚之不移者哉今其銘隱隱尚可讀處有云前車已傾負乗將沒者又可歎也集古録右唐景陽井銘文字磨滅後有記開元中江寧縣丞王震撰震所撰記其前以為序稱余莫知誰也其末乃云蓋隋煬帝之所製耳然則未知果煬帝之所製乎歐陽文忠公曰煬帝躬自滅陳目見叔寶事又甞自銘以為戒如此及身為淫亂則又過之豈所謂下愚不移者哉余以謂煬帝躬弑其父而奪之位其凶忍狂悖人神之所憤疾死蓋晩矣至于長惡不悛以亡其國乃所當然又何足議焉金石録
  辱井銘辱井有篆文云辱井在斯可不戒乎并下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檻上不知誰為文又有陳景陽樓下井銘又有陳後主叔寶辱井記云江寧縣興嚴寺井石檻銘莫知誰作也歴叙隋文帝命晉王廣伐陳後主自投井中令人取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嬪三人同束而上其末云唐開元二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前單父縣令左轉此縣丞太原王以下闕元豐題跋
  光武皇帝即位壇銘
  王預行書開元二十二年四月金石録
  窣土坡幢銘
  劉仲立撰薛希昌八分書天寶四年七月金石録
  貪泉銘
  唐南海别駕陳元伯撰嶺南黜陟判官薛希昌倒薤篆書天寶五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忘歸臺銘
  李陽冰撰并篆書乾元二年金石録
  忘歸臺銘乾元二年唐李陽冰撰并書銘及孔子廟城隍神記三碑並在縉雲其篆刻比陽冰平生所篆最細瘦世言此三石皆活嵗乆漸生刻處㡬合故細爾然時有數字筆畫特偉勁者乃真蹟也集古録右唐忘歸臺銘集古録云此銘及孔子廟城隍神記三碑並在縉雲其篆刻比陽冰平生所篆最細瘦世言此石皆活嵗乆稍生刻處皆合故細者恐無是理若果爾更加以嵗月則遂無復有字矣此數碑皆陽冰在肅宗朝所書是時年尚少故字畫差疎瘦至大歴以後諸碑皆暮年所篆筆法愈淳勁理應如此金石録
  岑先生銘
  嚴浚撰正書無姓名乾元二年四月金石録
  滑臺銘
  李季卿撰令狐彰行書永泰元年正月金石録
  怡亭銘
  裴虬撰李莒八分書永泰元年五月金石録
  裴虬怡亭銘永泰元年怡亭在武昌江水中小島上武昌人謂其地為吳王散花灘亭裴鶠造李陽冰名而篆之裴虬銘李莒八分書刻于島石常為江水所没故世亦罕傳鶠不知何人虬代宗時為代州刺史韓愈為其子復墓誌云虬為諫議大夫有寵代宗朝屢諫諍數命以官多辭不拜然唐史不見其事李莒華弟也集古録
  怡亭銘序
  李陽冰篆書興國軍金石略
  容亭銘
  元結撰瞿令問篆書永泰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罛尊銘
  瞿令問八分書道州金石録
  永泰二年窪罇銘元結撰瞿令問書次山喜名之士也其所有為惟恐不異於人所以自傳於後世者亦惟恐不竒而無以動人之耳目也視其辭翰可以知矣古之君子誠恥於無聞然不如是之汲汲也集古録
  陽華巖銘
  瞿令問八分書道州金石略
  永泰二年陽華巖銘瞿令問書元結好竒之士也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惟恐不竒而其文章用意亦然而氣力不足故少遺韻君子之欲著於不朽者有諸其内而見於外者必得於自然顔子蕭然卧於陋巷人莫見其所為而名髙萬世所謂得之自然者也結之汲汲於後世之名亦已勞矣集古録
  唐陽華巖銘元結次山作邑令瞿令問以雜體篆之刻之厓上格古要論
  浯臺銘
  浯臺銘元結撰篆書無姓名大歴二年六月金石録唐永州浯溪銘浯臺銘並李廋篆書金石略
  右元結浯臺銘斯人之作非好古者不知為可愛也然來者安知無同好也邪集古録
  𢈪亭銘大歴三年元結撰瞿令問篆書峿臺浯溪𢈪亭三銘並在祁陽縣 元次山愛祁陽山水遂寓居焉名其溪曰浯溪築臺曰峿臺亭曰𢈪亭所謂三吾者也臺銘刻在臺之背甚完整溪銘亭銘刻於東崖石上隨石欹斜蘚厚難搨而篆筆特佳視臺銘更勝别有黄山谷書百餘字云與陶介石披榛翦穢得次山銘刻喜而識之又有皇甫湜五言古詩一首次山之子讓五言長律一首俱刻在中興頌之旁金石文字記
  庶子泉銘
  李陽冰撰并篆書大歴六年三月金石録
  大歴六年庶子泉銘李陽冰撰并書慶歴五年余自河北都轉運使貶滁陽屢至陽冰刻石處未甞不徘囘其下庶子泉昔為流谿今為山僧填為平地起屋于其上問其泉則指一大井示余曰此庶子泉也可不惜哉集古録
  右堂銘
  元結撰篆書無姓名大歴六年又三月金石録
  李氏窪尊銘
  李陽冰撰并篆書無刻石年月在縉雲復齋碑録
  李陽冰琴銘
  唐李祕監琴銘十字特竒古陽冰小篆惟見於此琴在太常昔陳儀為協律郎甞出以示客余因摹其書今琴入禁中故世以其書貴也沈存中書曰南溟島上得一木名伽佗羅紋如銀屑其堅如石命工斵此琴且謂琴材欲輕鬆脆滑木堅如石可以製琴所未諭也觀此是括未嘗見琴其銘亦不盡見也今銘曰以為臨岳等此豈為琴材者耶或曰琴之臨岳何據曰昔孫綽云逥風臨岳刈飾流離成公綏亦曰臨岳則濟州之丹林顔黄門曰琴首更絃者名臨岳琴必以堅木藉絃欲其不刻入也世人既不見琴而銘又少得傳括以其書行於世則余不得不辨廣川書跋
  怪石銘
  樊晃撰張從申行書大歴十年十月金石録
  香鑪銘
  劉朝正書大歴二年京兆金石録
  戲馬臺銘
  劉復撰薛宥正書貞元五年七月金石録
  滑州新井銘
  賈躭撰徐璹正書李騰篆貞元五年十月金石録
  鑄鼎原銘
  王顔撰袁滋篆書貞元十一年正月金石録
  虢州刺史王顔撰華州刺史袁滋籀書鑄鼎原者軒轅黄帝鑄鼎之所碑以貞元十一年正月立集古録目作銘在貞元十一年至十七年韋渢復書識其後以籀為篆蓋古者均謂之篆至秦既分始以史籀所書為籀不足異也其曰得玉石佩於原上地深四尺得獲之黄帝去今六千四百三十年謂此上昇時小臣遺墜物也此則怪矣然原上非人迹所至佩藏土下當時不得不異其説以黄帝為六千年者緯書也三皇逺矣後世推考不得其序史記雖斷自黄帝然嵗月尤謬誤而緯書之説又皆臆決安可信哉但言者欲引以自神則増多竒怪亦其常也廣川書跋
  仙都山銘
  李敬仲撰王光行書篆額貞元三年冬十月甲申樹又一碑張鶯撰正書無姓名篆額貞元三年冬十
  月十日題復齋碑録
  濟瀆廟祭器銘
  張洗撰行書無姓名貞元十三年金石録
  右濟瀆廟祭器銘張洗撰碑云置齋郎六人唐自髙宗以後官不勝其濫矣洗之所記乃開元時事州縣祠廟置齋郎六人可知其濫官之𡚁然史家不能詳載惟於碑刻偶見其一二爾集古録
  右唐濟瀆北海壇器物銘濟源令張洗撰歐公謂洗之所記乃開元時事州縣祠廟置齋郎六人官不勝其濫又謂史家不能詳載惟於碑刻見之按碑作於貞元十三年歐公誤以貞元為開元且碑載廟有令一人祝史一人則其官不止於齋郎考之唐書百官志五岳四瀆令各一人主掌祀事此外又有祝史各三人齋郎各十三人則官之濫又不止如歐陽公所書而史家亦未甞不詳載也但與碑有不同耳金薤琳琅
  胥山銘
  盧光輔撰王遹正書元和十年十一月金石録
  栁州井銘
  栁宗元撰沈傳師正書長慶三年金石録
  右唐栁州井銘栁宗元撰沈傳師書字畫頗不工疑後人偽為然以子厚集本校之不同者數字此本為善又恐工人模刻不甚精好爾更俟識者辨之金石録
  幡竿石銘
  竇鞏撰并正書長慶四年十月金石録
  桂陽巖銘
  李涉撰八分書無姓名寶歴二年金石録
  放生池銘
  寶歴元年四月二十一日連州刺史蔣防立復齋碑録
  水泉銘
  大歴間容州刺史元結撰貞元十二年正月十六日韋武重修并書在梧州復齋碑録
  重陽亭銘
  李商隠撰正書無姓名大中八年九月金石録
  砥柱銘
  栁公權書西京金石略
  薛純陀奉勅書砥柱銘當時如虞伯施褚登善號能書者皆避而讓之其後栁誠懸愛其書恐失其次第則又别書於石廣川書跋
  冰清琴銘
  右冰清琴銘詞翰皆不俗可喜題曰晉陵子而不著名氏豈非隠者與琴藏太常寺協律郎陳沂家沂死納于壙中金石録
  博陽郡北嶽恒山銘
  封安天王之銘今在曲陽縣北嶽廟中碑隂文康傑撰戴千齡八分書金石文字記
  右大唐博陽郡北嶽恒山封安天王之銘并序乃翰林李荃文吳郡戴千齡書書方勁有力不類唐人𤣥牘紀
  傅巖銘
  吕温作山西平陽府平陸縣東古今碑刻記
  圯橋銘
  梁肅撰在淮安府邳縣城南隅張良遇黄石公於此古今碑刻記
  冰井銘
  元結作在梧州府城東北古今碑刻記
  涵暉谷銘
  元結撰在韶州府英徳縣鳴絃峯古今碑刻記
  異泉銘
  元結作在大冶縣囘山洞古今碑刻記
  武岡山銘
  栁宗元撰在寶慶府城北古今碑刻記
  虢國公主花臺銘
  申屠液書金石表
  唐書公主列傳虢國公主順宗女始封清源縣主
  贈比干銘 薛純陀分書衛州金石略
  昆明池堰銘 京兆府金石略
  天目山銘 杭州金石略
  岐國杜公淮南遺愛碑銘權載之撰輿地碑目
  江州南湖隄銘 李翺撰輿地碑目
  唐建後周逍遥公韋夐晒書臺銘
  令狐楚撰并書元和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釋氏
  王居士磚塔銘
  顯慶三年上官靈芝撰敬客正書金石文字記
  幽州石浮圖銘
  景雲二年甯思道書金石文字記
  少林寺戒壇銘
  三藏法師義淨撰張傑八分書開元二年正月金石録開元三年正月十五日立南館學生張傑書金薤琳琅少林戒壇銘開元三年為學生張傑書當是時傑應尚少且不以書名而筆法老成乃爾乃時未盡習帝書故猶有瘦勁意弇州續藁
  易州雲居寺石浮圖銘
  開元十年易州府遂城縣書助教梁髙望書吉金貞石志
  神泉寺石經西塔銘
  盧昭明撰田吕正書開元十二年正月金石録
  欒騎都尉薛良佐塔銘
  天寶三載再從兄鈞撰弟良史正書文言年止二十八卒于里第塔於終南山施陁林善知識之次此官而葬以僧者也金石文字記
  施石臺銘
  趙僎撰并行書開元十五年金石録
  欒城縣孫陽施石䑓銘在平山縣趙僎撰并行書開元丁夘嵗復齋碑録
  尊勝石幢銘
  崔恁撰王士則八分書天寶九年六月金石録
  陀羅尼經石幢銘
  大歴六年僧昔真撰布衣康玠行書今在富平縣六井金石文字記
  般若臺銘
  李陽冰撰大歴七年金石録
  大歴七年李陽冰篆書今在福州烏石山 閩中絶少古刻鼓山題刻如麻無一唐蹟唯此銘在三山為最古又聞石塔寺有唐貞元中碑余未之見金石文字記
  七佛銘
  在河中府金石畧
  大行禪師𤣥徳幢銘
  韓覃撰并行書開元二十六年二月金石録
  通神寺鳳陽門銘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金石録
  寧照寺鐘銘
  萬年寺鐘銘
  常覺寺銅鐘銘
  永泰寺鐘銘
  䕶聖寺鐘銘已上五則俱見前十六卷金刻
  下石龍浮勝院磨崖心印銘
  翰林學士梁肅文輿地碑目
  仙巖寺銘
  司空表聖文輿地碑目
  三祖信心銘
  沙門師立述沈咸正書并篆額乾符五年正月諸道石刻録
  道家
  太和先生王𤣥宗口授銘
  王徴君臨終口授銘垂拱二年四月弟紹宗甄録并書今在嵩山老君洞徴君即王𤣥宗也金石文字記
  仙壇山銘
  并石天尊像一唐道士周道賜書銘不著撰人名氏初道士宋文斡以山石自然成形因立壇其後縣令岑仲琢石為像碑以聖厯三年立在溧水集古録目
  冦法師道徳銘
  王道珪撰段元述正書長安三年金石録
  淳和觀鐘銘
  郭階撰郭陽正書乾元二年正月十五日建復齋碑録
  孫真人養生銘
  八分書在嘉州金石略
  𤣥元皇帝道徳銘
  李華撰張敬仙書不著年月金石録
  朱鳳山觀銘
  長史袁玘文在順慶府輿地碑目
  真源觀鐘銘
  太清宫鐘銘
  紫極宫鐘銘
  曲阿縣齊鄉觀鐘銘
  景龍觀鐘銘已上五則俱見前十六卷金刻
  
  修建功徳銘
  湖州刺史蕭公創建佛室造三世佛及諸功徳銘武康令韓重撰前衢州龍游縣尉徐浩書邱悌篆額大厯六年立復齋碑録
  唐立隋司徒陳公捨宅造寺銘
  沙門徳宣撰王遂書天寶四年元和十五年四月建復齋碑録
  爐峯道場鐘銘
  僧世用述趙景𤣥行書大和四年七月復齋碑録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二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三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五十九
  唐刻
  南角山記
  刺史楊師謀撰在集州即難江縣地唐武徳四年立集州皇朝熈寧五年州廢屬巴州寳刻叢編
  韋作觀魚記
  貞觀十三年在軍城五里北山朝天寺輿地碑目
  益州學館廟堂記
  撰人姓名殘缺顔有意正書永徽元年二月
  唐益州學館廟堂記永徽元年顔有意書髙朕之名於義不安頗疑有意得於古碑之訛缺爾存之以俟博學者集古録
  右唐益州學館廟堂記成都令顔有意書撰人題法曹陳王文學太子詹事待詔𢎞文館陵州長史姓名殘缺不可辨集古録直以為有意撰非也碑隂載當時官僚姓名後人題云此記賀遂亮撰未知果是否記文叙述前世遺跡考究同異文詞古雅甚可喜也金石録
  南陽令鄧慈豐山堰記
  前南陽尉劉單撰并書永徽三年正月立復齋碑録
  古戎道記
  在叙州天蒼山崖壁間唐人所書筆畫勁正乃乾封二年詹君秀復修此道而為之記輿地碑目
  部將軍功徳記
  名缺撰八分書景龍元年十月今在太原縣天龍寺後將軍名珣其氏曰部而部上闕一字官至天兵中軍副使右金吾衛將軍上柱國開國公與其夫人黒齒氏造像之記其文曰本支京海世食舊徳相虞不臘之竒族行太上懐邦由余載格盖蕃將之歸唐者也金石文字記
  益州學館廟堂記
  史燾撰釋曠正書神龍七年金石録
  修封禪壇記
  賈膺福撰并正書景雲二年八月金石録
  右唐修封禪壇記賈膺福書初余得膺福八分書大雲寺記愛其筆法後又得此記字為小楷尤工妙可喜云金石録
  南亭記
  王翼撰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年三月金石録
  造文翁髙朕像記
  周顥撰正書姓名殘缺開元七年七月金石録
  造泰山御碑記
  孫文慶撰正書無姓名開元十四年十一月金石録
  端州石室記
  李邕撰并書端州刺史畢守恭與僚佐遊于石室為此記以開元十五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端州石室記唐李邕撰不著書人名氏考其筆蹟似張庭珪疑庭珪所書也集古録
  李北海端州石室記樂史所謂嵩臺在髙要縣北五里李邕有記即此記也按南越志髙要有石室自生風烟南北二門状如人巧人以為神仙都因名嵩臺焉無書人名氏歐陽公疑為張庭珪書集古後録
  肇慶府北七星巖古名定山亦曰嵩臺有洞通明宛委記刻在洞門石壁不類北海書集古録疑為張庭珪書庭珪長於八分凡邕文而庭珪書之者皆八分此則正書恐未然也記中云有若邦伯旱公開元時有畢刺史者為宋璟所稱旱當作畢是摹刻之誤金石文字記
  謁郭巨祠堂記
  楊傑撰李皋八分書開元二十三年七月王緒祭文附金石録
  洛陽縣食堂記
  裴述韓擇木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七月金石録
  任城縣橋亭記
  游芳撰王子言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又八月金石録
  述靈記
  張嘉貞撰行書無姓名開元二十七年三月金石録
  牛仙客父祖贈官記
  彭杲撰禇庭誨行書開元二十八年二月金石録
  長安令㕔食堂記
  李朏撰羅希奭分書衛包篆額開元二十八年訪碑録
  尚書省郎官㕔石記
  陳九言撰張旭正書開元二十九年十月金石録唐郎官石記唐右司員外郎陳九言撰張旭書旭以草書知名此字真楷可愛記云自開元二十九年已後郎官姓名列於次而此本止其序爾集古録
  尚書省郎官石記序陳九言撰張顛書記自開元二十九年郎官石名氏為此序張顛草書見於世者其縱放可怪近世未有而此序獨楷字精勁嚴重出於自然如動容周旋中禮非强為者書一藝耳至於極者乃能如此其楷字盖罕見於世則此序尤為可貴也元豐題跋
  赤驥白⿱一駕千里當在披崑崙上羽陵時求其逸景於逐足下殆無遺蹤矣至于在六轡間和鸞在前鋈續在後則過君表而舞交衢進退履繩旋曲中規求其毫釐跌蕩無遺恨矣長史之書殆盡於此方乘醉時翰墨淋漓雖驚風迅雨亦不能與其變俱也此詎可以規矩凖繩求哉及郎官記則備盡楷法隠約深嚴筋脈結密毫髮不失乃知楷法之嚴如此而放乎神者天解也夫守法度者至嚴則出乎法度者至縱而不可拘觀其侸音樹鋒鱗勒峻磔抑左升右仰策輕掲𦂳䟐音立暗收此書盡之世人不知楷法至疑此非長史書者是觀其騏驥千里而未嘗知服襄之在法駕也廣川書跋
  右唐尚書省郎官石記序右司員外郎陳九言撰張長史正書歐陽公謂長史以草書知名此字真楷可愛曽南豐謂其精勁嚴重出於自然如動容周旋中禮非强為者元王文定公謂張公得草聖不傳之妙其真書在唐乃復精絶顔魯公書學氣侔造化楷法盖得之於公又謂其字體似出歐虞自成一家宋龔明之中吳紀聞云長史蘇人承平時碑在蘇學中堂之後已漸刓剥兵火後不復存矣元商徳符云石刻舊在京兆今亡觀明之及商氏之説則此刻在宋元固已艱得余家所藏本未知其出於蘇學或出京兆皆不可知但歴年久逺而紙墨完好誠希世物也金薤琳瑯
  張長史郎官壁記天下止此一本吳中尚有一偽本亦在余兄所薰蕕故易辨也濟之閣老述山谷老人言唐人正書無出其右者又云無轍跡可尋其重之如此然余細玩此碑中如容字極字皆取法虞永興孔子廟堂碑未可謂無所本第今所見虞書皆王彦超重刻張書實有出藍之觀余嘗於姻家韓侍郎家見唐刻虞碑神彩煥發生動大異翻本宜唐人重之以為青箱至寳乃知名下定無虛士耳王奉常集
  長史郎官壁記世無别本唯王奉常敬美有之陳仲醇摹以寄余知學草必自真入也戯鴻堂法帖
  𠉀臺記
  梁徳裕撰蘇靈芝行書開元二十九年八月金石録前左監府率府兵曹參軍梁徳裕撰蘇靈芝書𠉀臺者古燕國望雲氣之所也後人因其故址立臺以備游宴易州刺史郭明肅於其四壁畫為郭隗劇辛孝子烈婦等像碑以開元二十九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韓公井記
  不著書人名氏八分書大書三字曰韓公井其記真書舊傳井有靈人不敢汲唐採訪使韓公酌而飲之由是汲者無恙故以為名韓公名朝宗碑以開元中立在宜城集古録目
  韓公井記開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採訪使韓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東道襄州南楚故城有昭王井傳言汲者死人不敢視朝宗移書諭神自是飲者無恙人更號韓公井楚故城今謂之故牆即鄢也此記今移在郡廨中故城改為牆者由梁太祖父烈祖名誠當時避之故至今猶然元豐題跋
  房山湯記
  張嘉貞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五年四月金石録
  楊𤣥琰述先史記
  徐彦伯撰劉升八分書開元中立諸道石刻録
  修東鎮沂山記
  范正則撰并八分書天寳元年三月金石録
  𫎇泉湯記
  趙冬曦撰八分書姓名殘缺天寳二年三月金石録
  香谷渠記
  撰人姓名缺史惟則八分書天寳三年二月金石録
  林慮縣記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天寳六年金石録
  ⿴㲙驛記
  正書書撰人姓名缺碑漫滅額四字全天寳四年立復齋碑録
  吏隠山記
  李陽氷篆在縉雲復齋碑録
  唐李陽氷殘碑凡數百字雖首尾不完文字缺滅而歴歴可讀其間多述山水景物其最後曰名之曰吏隠山又曰時唐百二十九載以嵗次推之則天寳五載也集古録目
  臨安縣主簿宅記
  陸曽分書并篆額天寳五年七月建復齋碑録
  孝女雙石樓記
  張璿之撰正書姓名殘缺天寳七年六月金石録
  華嶽碑堂修飾記
  衛包正書天寳九年正月立金石録
  石門湯泉記
  太子通事舍人李幼卿撰太僕寺主簿文學直集賢院修書院衛包八分書并篆額唐初有沙門空藏者居藍田山中方大雪山谷間有氣上蒸發石而湯泉出其下開元中勅給事中楊碑不著名營葺之増多其室宇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楊公修石門湯泉碑天寳九年立京兆金石録
  淄川郡述徳記并詩
  詩崔尚祖等撰記崔器撰天寳十年九月金石録
  冶浦橋記
  蔡希綜撰并行書天寳十二年正月金石録
  御製御書詩刻石記
  南賓太守康昭逺謹述天寳十三年七月癸酉建復齋碑録
  栖霞山亭記
  史相撰韓軫八分書天寳十三年十月金石録
  苗公歸鄉記
  撰人姓名殘胡霈然八分書天寳十四年二月金石録
  宴濟瀆記
  達奚珣撰薛希昌八分書天寳中立金石録
  右遊濟瀆記唐吏部侍郎達奚珣撰兵曹參軍薛希昌八分書濟瀆在今河南濟源縣西三里嵗癸酉仲冬予亦嘗獲游瀆有祠以祀大濟之神其殿北復有北海神殿北海之前有池周七百步其西一池周與之等而中通焉即濟水所聚盖其源自王屋山天壇之顛伏流百里至此復見東南合流至温縣歴虢公臺入於河禹貢所謂導沇水東流為濟是也東池俗傳間能出物以應人之求然率始於三月至四月望而止餘月則否盖春夏之交泉脈騰沸而濟尤勁疾物隨沸而上人或不取須臾復沈予之逰也黙禱於神願出物以彰靈異道士云隆冬水泉不動物不能上予笑曰豈有靈神而畏寒者乎姑為我禱久之物竟不能出道士之言始信而世俗所云皆誕妄也金薤琳瑯
  楚州修城記
  范昭撰鄭萼正書乾元元年七月金石録
  祈雨記
  乾元二年張惟一撰李權八分書今在述聖頌碑之左旁金石文字記
  王粲石井欄記
  甄濟文彭朝儀行書上元二年七月後記于頔文胡証八分書貞元十七年六月其一盧鈞撰正書㑹昌二年四月金石録
  魏侍中王粲故宅在襄陽其石欄至唐猶存上元二年山南節度使來瑱移之於刺史官舍參謀甄濟撰記彭朝儀書上元二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王粲石井欄後記
  唐上元二年來瑱移之州治立石作記貞元十七年于頔為節度又為之記掌書記胡証八分後又題記頔進封燕公隨軍屈賁書貞元十七年六月立集古録目王粲石井欄别記
  唐㑹昌二年節度使盧均復理粲舊井别作新石欄而記之前武功縣尉李掖書集古録目
  魏侍中王粲石井欄記貞元十七年山南東道節度使于頔撰掌書記胡証書一記參謀太子舍人甄濟撰判官彭朝議書云上元二年山南東道節度使來瑱移井欄置於襄州刺史官舍故為記甄濟者韓愈所謂陽瘖避職卒不汚禄山父子事者其文得之為可喜而朝議書尤善皆可愛者也元豐題跋
  許尊師孝廬瑞芝記
  何源撰并書上元二年嵗次辛丑十二月一日記復齋碑録
  鮮于氏離堆記
  顔真卿撰并正書寳應元年金石録
  宋武受命壇記
  張謂撰陸淙八分書竇𫎇篆額永泰元年三月金石録
  黄鶴樓記
  閻伯瑾撰魏萬珵行書永泰元年金石録
  滑臺記
  崔粲撰永泰元年諸道石刻録
  雍王遊三門記
  元帥府判官裴儆撰行軍司馬李進書雍王題額代宗廣徳初雍王為天下兵馬元帥東討史朝義師還陜因登三門問從官以古今興亡治亂之迹作此記廣徳二年刻在三門集古録目
  新築隴州城記
  邵説撰史惟則八分書大厯二年十月金石録
  廣習池記
  盧允中撰大厯二年立訪碑録
  李氏三墳記
  李季卿撰李陽氷篆書大厯二年立金石録
  李氏三昆季墳記于曜卿春卿載其有平日文集獨于叔卿缺焉且卒句云吏不敢而止向疑其碑不全屢于好古刻君子處求觀與所藏無異後獲全盛時所藏舊本于叔卿卒章吏不敢有之下乃有數十字刻畫斕斑尚可識字止云有文集若干卷遂與二卿同始知墨本以字漫滅量工惜紙墨耳寳刻叢編
  按此碑為李曜卿兄弟三墓其人皆有文學早仕宦而不夀以歿最少弟季卿撰表而宗人陽氷以玉筯刻之也其石猶故物故無傳改之譌舒元輿所謂蟲蝕鳥步鐡石隔壁龍蛇駭解鱗甲活動庶幾於此見其一班弇州續藁
  此季卿表曜卿三墓陽氷書碑雖無翻刻字字畫法具而神亡王元美乃謂石猶故物故無傳改之譌豈别一碑耶抑未見前碑耶元美自任識書恐於此碑失之矣石墨鐫華
  河橋城樓記
  張勛撰李著八分書并篆大厯三年十月金石録
  徐州副元帥㕔街記
  嚴汲撰蕭良童正書大厯四年五月金石録
  尚書省郎官石記
  蕭良童書大厯四年立諸道石刻録
  良吏記
  大理司直攝監察御史陳簡甫撰大理司直陳太階書大厯中宣州刺史陳碑不著名采開元以來州之良吏刺史裴耀卿刺史兼江西採訪使班景倩竹承構裴敦復贈刺史李偁司功參軍張邈凡六人刻石為之記偁常為涇縣令終于宣州長史廣徳初浙中盜起過宣州者皆相戒不入其閭討擊使以聞贈宣州刺史碑以大厯四年立集古録目
  義井記
  邵真撰王佑書大厯六年三月金石録
  滑臺新驛記
  李勉撰李陽氷篆大厯九年八月金石録
  滑亳節度使李勉撰李陽冰篆勉使同州别駕裴萬増廣驛舍以大厯九年八月立此碑於驛中集古録目大厯九年新驛記李陽冰篆碑在今滑州驛中其隂有銘曰斯去千載冰生唐時冰今又去後來者誰後千年有人吾不知之後千年無人當盡於斯嗚呼郡人為吾寳之不知作者為誰然賈躭嘗為李騰序説文字源盛稱陽冰此記耽為滑州刺史因見斯記而稱之耳陽冰所書世固多有可愛者不獨斯記也集古録
  右唐滑臺新驛記李勉撰李陽冰篆其隂有銘歐陽公云不知作者為誰余嘗攷之乃舒元輿玉筯篆志後贊也其文載於唐文粹及元輿集中歐陽公偶未嘗見之爾金石録
  新驛記唐秘書少監李陽冰書陽冰在唐以篆學名世自秦相李斯後號能書者不得伯仲間見也今世壯碑巨碣尚多有之其詣絶處更無蹊轍可尋碑隂有頌謂斯去千載冰生唐時冰今又去後來者誰後千年有人吾不得知之後千年無人當盡於斯嗚呼郡人為吾寳之昔歐陽文忠公嘗疑唐相賈耽為之盖耽喜陽冰書嘗為序其説文字源耽後又為滑州刺史其為刻此或可信也余考其言盖舒元輿所為玉筯篆志謂斯去千載冰復去矣誰能得也當盡於斯嗚呼主人則與今碑隂或異盖後人因其文時有改定以合此記不足怪也雖然陽冰篆字其甚工者不止於此而刻元輿頌者獨見此碑爾元輿又謂陽冰其格峻其力猛其功備光大於秦信矣則亦屢進而不止也廣川書跋
  湖州府射堂記
  撰人姓名殘缺世傳顔魯公正書大厯十二年四月金石録
  右射堂記大厯十二年顔真卿書魯公在湖州所書刻于石者余家集録多得之惟放生池碑字畫完好如干禄字書之類今已殘缺毎為之歎惜若射堂記者最後得之今僕射相公筆法精妙為余稱顔氏書射堂記最佳遂以此本遺余以余家素所藏諸書較之惟張敬因碑與斯記為尤精勁惜其皆殘闕也集古録
  唐顔真卿撰并書碑石缺訛文理㫁續其事迹不可考大厯十二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夀安縣甘棠館記
  蕭昕撰史鎬八分書盧景篆大厯十一年金石録
  遊靈巖瀑布記
  前濮州别駕康仲熊遊靈巖瀑布記不著書人名大厯十二年刻集古録目
  烏程縣新陞望記
  縣尉陳萇撰顔次公分書大厯十三年八月記復齋碑録
  石門山瀑布記
  竇公衡記并裴士淹詩並八分書後有謝靈運邱希範詩并希範六代姪丹和詩大厯中陳恒贊書諸道石刻録
  縣令盧國遷建季子碑記
  建中元年立在季子廟集古録目
  復鄠縣記
  中書舍人于邵撰祠部員外郎侍御史張璪八分書并篆額代宗之初吐蕃數冦京輔使李抱玉屯兵備之其裨將何徳願以陳鄭兵屯鄠縣長吏寄居佛寺徳宗即位詔徳願移屯鳳翔復鄠縣如故碑以建中二年集古録目
  復鄠縣記碑隂
  徐元弼撰竇含章書寳厯元年附京兆金石録
  石門山記
  刺史李季貞纂篆書建中四年十一月立復齋碑録
  立嚴陵釣臺記
  崔儒撰崔𤣥八分書并篆額興元元年四月景辰建復齋碑録
  漢樊毅復華下民租碑記
  興元元年華隂令盧倣求得而為之記八分書於碑末漢𨽻字原
  韋公鐫信安郡王登石橋詩記
  詩嗣江王禕撰記嚴綬撰韋薦書并篆額貞元三年九月刺史韋光輔建復齋碑録
  西山風雨池記
  貞元三年權徳輿撰輿地碑目
  襄州新學記
  盧羣撰羅讓書貞元五年六月金石録
  碑隂題山南東道節度嗣曹王皋等十三人名銜復齋碑録
  登封修縣記
  劉深撰徐頊正書貞元八年二月金石録
  新鸛鵲樓記
  陳翊撰正書無姓名貞元九年十一月金石録
  詩述碑隂記
  李吉甫撰徐璹正書貞元十年正月金石録
  荆山郭橋記
  貞元十年郢州長史劉丹撰輿地碑目
  江陵府官石幢記
  貞元十年吳仲舒撰輿地碑目
  席相新六曹都堂記
  貞元十一年歐陽詹撰輿地碑目
  李公亭記
  在潮州貞元十三年輿地碑目
  修昆明池堰記
  京兆尹韓皋撰京兆府法曹參軍徐瑱書徳宗貞元十三年詔除昆明池税許民漁將以京兆尹韓皋為使截交河立堰引澧水注之於池復漢故迹以貞元四年刻此銘集古録目
  白蘋亭記
  李直方撰史鎬八分書并篆額己卯嵗作即貞元十五年諸道石刻録
  尚書省郎官題名石記
  許孟容撰後序劉寛夫𨽻書貞元十五年京兆金石録
  陽武令陶公復故縣記
  唐衢撰鄭乃中八分書㨿記縣圯毁二十五年官吏寓于佛寺貞元己卯嵗縣令陶鍠修而復之後令李倫以貞元十九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貞元十九年唐衢文世罕傳者余家集録千卷唐賢之文十居七八而衢文祇獲此爾然其氣格不俗亦足佳也集古録
  五龍堂記
  貞元中立
  晉祠新松記
  令狐楚撰顔顒正書元和元年三月金石録
  安邑縣新亭記
  劉師老撰李銑正書元和元年又六月金石録
  遊石橋記并詩
  刺史陸庶撰次男綜正書元和元年三月十八日刻復齋碑録
  東渭橋河運院記
  席䕫撰韓瑗八分書元和二年三月金石録
  武寧軍大將新㕔記
  張仲素撰崔縉正書元和二年五月金石録
  禱聰明山記
  盧頊撰正書元和二年七月金石録
  洺州刺史盧頊撰不著書人名氏昭義軍節度使盧從史禱于聰明山祠作此記從史并其官屬皆題名于後以元和二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禱聰明山記盧頊撰乃盧從史禱山神之記也閲從史官屬姓名見孔戡與烏重𦙍皆列於後而感韓退之記戡事云戡屢諫從史不聽卒為重𦙍所縛掩卷歎息者久之嗚呼禍福成敗之理甚明而先事而言則罕見從事至而言則不及矣自古敗亂之國未始不如此也集古録
  宣州響山新亭新營記
  權載之撰元和二年輿地碑目
  馬懿公壁記
  元和二年馬總撰在泉州輿地碑目
  武侯碑隂記
  崔倫撰元和二年武元衡刻輿地碑目
  開成二年武侯碑隂記崔倫撰唐劍南西川節度使武元衡及其將佐題名者二十九人楊嗣復再題及其僚属又六人并嗣復汝士詩兩首合為一卷唐諸方鎮以辟士相髙故當時布衣韋帶之士或行著鄉閭或名聞場屋者莫不為方鎮所取至登朝廷位將相為時偉人者亦皆出諸侯之幕如元衡所記裴度栁公綽楊嗣復皆相繼去為本朝名將相亦可謂盛矣哉集古録
  復黄陂記
  前鄉貢進士侯喜撰不著書人名氏汝州有三十六陂黄陂為最大自隋始築至唐開元中數復廢决貞元十八年刺史盧䖍築而復之碑以元和三年集古録 金石略云目 楊正臣書
  復黄陂記唐侯喜撰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頃始作于隋記云至貞元辛未刺史盧䖍始復之辛未貞元七年也碑元和三年建喜之文詞嘗為韓退之所稱而世罕傳者余之所得此碑而已集古録
  新開常熟塘記
  劉允文撰劉苑正書元和四年四月金石録
  徐州使院石柱記
  劉公輿撰盧自烈八分書元和五年正月金石録
  涿鹿山石經堂記
  劉濟撰元和四年天下金石志
  京河新開水門記
  韋處厚撰唐衢八分書元和五年正月金石録
  祕書省校書郎直史館韋處厚撰處士唐衢八分鄭州刺史李少和引京水注於管城之北為石水門以節其出入元和五年正月立此碑集古録目
  杜岐公郊居記
  權徳輿撰正書無姓名元和五年八月金石録
  杜岐公莊居記
  佑自撰沈傳師正書元和五年十月金石録
  司徒平章事杜佑撰子愉書初佑有莊於杜曲得處士王易簡為之營治以元和七年作此記大中十一年愉重書而刻之集古録目
  王處士引水記
  大理卿武少儀撰與郊居記皆一體無書人名氏杜佑有池泉在長安杜曲處士王易簡為佑鑿石引泉為瀑水碑以元和五年集古録
  尚書省新修記
  許孟容撰鄭餘慶正書袁滋篆額元和八年正月金石録
  尚書省石幢記
  胡証撰并八分書元和八年二月金石録
  華州新㕔堂記
  呉丹撰并正書元和八年二月金石録
  華州後閣記
  李正辭撰正書元和八年三月金石録
  新修橋驛記
  韋行儉撰栁汶正書元和八年復齋碑録
  睦州録事參軍㕔壁記
  元和八年皇甫湜撰輿地碑目
  池州大㕔壁記
  元和八年齊映為守日建裴晉公作記今不存輿地碑目
  毬場山亭記
  馮審撰分書無姓名篆額元和八年復齋碑録
  岑公洞記
  元和八年段文昌記在萬州輿地碑目
  濟亭記
  李璠撰裴璘正書鄭冠篆元和九年十月金石録濟源有三淵當祠下俗謂之海縣令房琯初立亭於北海上以為祠神之所元和九年縣令李朝陽廣其制度作記并詩記朝陽之子璠撰詩李朝陽撰裴璘書鄭冠篆額集古録目
  建鎮南碣記
  孟簡撰陳構正書元和十年十月金石録
  栁州山水記
  栁宗元撰元和十年諸道石刻録
  陽翟縣令壁記
  許堯佐撰吳宗冉正書元和十四年五月金石録
  鄆州刺史㕔記
  馬總撰八分書無姓名元和十四年十二月金石録
  土洲耆老思舊記金石録作土洲記
  段文昌撰王𤣥同正書貞元十五年元和十五年十一月建復齋碑録
  東湖亭記
  崔璹書元和十五年在洪州金石略
  杜佑賓佐記
  司徒平章寺杜佑撰不著書人名氏記前後賓佐其首曰今相國中書侍郎趙國公者李吉甫也其餘凡八十餘人碑以元和年立集古録目
  甘棠館記
  唐夀安尉蕭昕撰大理評事史鎬八分書盧璟篆額甘棠館者前縣令李公字退思所立此碑大厯十一年縣令李緫所建又有重刻碑記貞元八年縣令李詞刻并往還此館題名者十六人附于後集古録目
  
  流杯亭碑隂記
  陸長源撰八分書無姓名貞元五年金石録
  趙穀書光化中立陳州金石略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四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六十
  唐刻
  谿堂記
  韓愈撰牛僧孺正書長慶二年金石録
  絳守居園池記
  樊宗師撰正書無姓名長慶三年五月金石録
  長慶三年絳守居園池記唐樊宗師撰或云此石宗師自書嗚呼元和之際文章之盛極矣其怪竒至於如此集古録
  右唐絳守居園池記樊宗師撰昔之為文者雖務為新語然未嘗有意于求竒也宗師之文乃故為險怪必使人不可曉而後已此豈作者之體哉金石録文章之竒至矣作者既衆人争務以工自見時出所長暴耀震發則其勢必至恢詭譎怪而後已金玉犀象人之所寳楩楠豫章人之所材至于大宇之下常珍滿目故非竒玩怪産不足以發異觀於是海中腐石以出珊瑚溝中㫁木以供犧尊唐之文敝極矣而後有韓退之振起衰陋故皇甫湜李翺張籍輩相附而出盖亦求海中之石溝中之木者也嗚呼能不隨人後以自樹立宜昌黎之文獨臻其至耶廣川書跋
  濟祠西海新亭記
  房琯立亭於北海上李朝陽為之記而西海之地故為民家所有縣令王源逥取之以立亭又作西海新亭記鳳翔節度推官侯雲章撰濟源令章行質書鄭冠篆額碑以長慶二年集古録目
  移州城記
  韓杼材撰韓臮正書并篆額長慶二年嵗次壬寅立復齋碑録
  刺史㕔壁記
  劉禹錫撰正書無姓名長慶二年在䕫州復齋碑録
  冷泉亭記
  長慶二年白居易文輿地碑目
  瞿相亭記
  長慶二年刺史温造刻在辰州輿地碑目
  江西使院小史記
  崔祐甫撰陸尉之正書長慶三年五月在洪州金石録
  西湖石函記
  長慶四年白居易文輿地碑目
  修浯溪記
  韋詞撰羅洧正書寳厯元年五月金石録
  白郎巖記
  王撰何歸儒分書篆額寳厯元年閏七月八日建復齋碑録
  新開隠山六洞記
  都防禦判官侍御史内供奉吳武陵撰防禦衙推韓方明八分書并篆額李渤游于州之西山其溪谷潭洞皆人所未嘗至者遂名之曰隠山構亭榭于其上以寳厯元年八月立此記集古録目
  隠山六洞記
  韋宗卿撰李方古書寳厯元年諸道石刻録
  辨石鐘山記
  李渤撰正書無姓名太和元年八月金石録
  李渤字濬之撰不著書人名氏彭蠡湖之口有石鍾山酈道元注水經以為水石相薄為鐘音因以得名渤遊山中見有卧石叩之其鳴如鐘土人曰此石鐘也故為此記以辨之渤時隠居白鹿洞稱白鹿先生後官至桂管觀察使太和元年故吏吳文幹刻石在湖口鎮集古録目
  太和元年辨石鐘山記并善權寺詩遊靈巖記附覧三子之文皆有幽人之思蹟其風尚想見其人至於書畫亦皆可喜盖自唐以前賢傑之士莫不工於字書其殘編㫁稿為世所寳傳於今者何可勝數彼其事業超然髙爽不當留精於此小藝豈其習俗承流家為常事抑學者猶有師法而後世媮薄漸趨茍簡久而遂至於廢絶歟今士大夫務以逺自髙忽書為不足學往往僅能執筆而間有以書自名世亦不甚知為貴也至於荒林敗塚間時得埋没之餘皆前世碌碌無名子然其筆畫有法往往今人不及兹甚可歎也石鐘山記字畫在二者間頗為劣而亦不為俗態皆忘憂之佳玩也集古録
  翰林院新樓記
  韋表微撰鄭瀚正書唐𤣥度篆額太和元年十二月諸道石刻録
  羅泰石城記
  在當塗縣太和二年輿地碑目
  司馬子微溪記
  王屋令崔運撰道士張𢎞明書太和三年刻在王屋縣集古録目
  節堂記
  劉三復撰李徳𥙿八分書太和四年四月金石録
  天平軍節度使㕔記
  劉禹錫撰沙門有隣八分書太和五年四月金石録
  小洞庭五太守燕藉記
  蘇源明撰後序令狐楚撰太和五年七月金石録
  幽州丹甑記
  太和五年李郃撰輿地碑目
  東林寺徳化重置白氏文集記
  僧匡白撰余文真正書倪匡明篆額太和六年八月諸道石刻録
  東林寺白氏文集記
  白居易撰僧雲皋正書太和九年八月金石録
  四望亭記
  李紳撰正書無姓名太和七年二月金石録
  畫龍記
  在長洲縣㕔事李紳記太和七年輿地碑目
  創起歇五亭記
  南卓撰王朏正書并題額開成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復齋碑録
  黄公記
  李漢撰八分書無姓名開成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白蘋洲五亭記
  白居易撰馬纘正書開成四年十月金石録
  山南西道驛路記
  劉禹錫撰栁公權正書開成四年金石録
  山南西道驛路記開成四年公權書往往以模刻失其真雖然其體骨終在也集古録
  平泉草木記
  李徳裕八分書開成五年金石録
  平泉草木記李德裕撰余嘗讀鬼谷子書見其馳説諸侯之國必觀其為人材性賢愚剛柔緩急而因其好惡喜懼憂樂而捭闔之陽開隂塞變化無窮顧天下諸侯無不在其術中者惟不見其所好者不可得而説也以此知君子宜慎其所好盖泊然無欲而禍福不能動其利害不能誘此鬼谷之術所不能為者聖賢之髙致也其次簡其所欲不溺於所好斯可矣若徳裕者處富貴招權利而好竒貪得之心不已至或疲弊精神於草木斯其所以敗也其遺戒有云壊一草一木者非吾子孫此又近乎愚矣集古録
  平泉山居記
  李徳裕八分書開成五年金石録
  菖蒲澗記
  開成四年或云蘇味道遺跡也輿地碑目
  荇溪新亭記
  李濆撰楊紹復正書會昌二年正月金石録
  五大夫市新橋記
  周援書㑹昌三年月屬無射二十有九日建在㑹稽虞江之東復齋碑録
  有待巖記
  李綜書㑹昌四年在池州金石畧
  䕫州都督府記
  㑹昌五年 余嘗謂唐世人人工書故其名湮没者不可勝數毎與君謨歎息于斯也如貝靈該繆師愈今人尚不知其姓名况其書乎余以集録之博僅各得其一爾集古録
  䕫州刺史李貽孫撰繆師愈書其記州之城壘祠宇古跡甚備碑以㑹昌五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巴南新置屋宇什物記
  㑹昌四年巴州刺史裴禕撰輿地碑目
  彭山縣記
  㑹昌五年樓旦撰文輿地碑目
  商於新驛記
  韋琮撰栁公權正書宣宗大中元年金石録
  翰林學士承㫖韋琮撰太子賓客栁公權書祕書省校書郎李商隠篆額商州刺史吕公碑不著名建州之新驛以大中元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穎亭記
  陳寛撰正書無姓名大中四年金石録
  衡州門記
  衡州記唐大中四年李侗為刺史因治郡署立通門刻石記其封域所本不見書撰人名盖侗所為也其言衡陽當五領門考于書盖古文嶺字為領五領皆在今廣南以衡岳為五嶺門昔鄧徳明作南康記其五嶺甚辨然皆謂在南康則非也裴潛記以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掲陽為五嶺今考於古可信然二子之論雖異獨無以衡陽為五嶺者或侗自有据而衡山又有五嶺未可知也廣川書跋
  隂平縣記
  鄭茵撰無書人名氏篆額大中五年五月十八日記復齋碑録
  四證堂記
  李商隠撰正書無姓名大中七年十一月金石録
  獠澤水石記
  在隆州石門崖壁大中七年呉行魯記輿地碑目
  東峰亭記
  馮宿文在蘭溪團寺大中七年輿地碑目
  元魯山琴臺記
  宋整撰正書無姓名大中八年正月金石録
  汝州魯山縣令宋整撰不著書人名氏琴臺者故縣令元徳秀所立整葺其頺毁以大中八年正月立此記在魯山集古録目
  勗復真記
  自撰正書無姓名大中八年三月金石録
  陽翟縣水亭記
  魏庾撰蕭起行書大中九年五月金石録
  閩遷新社記
  攝館驛巡官前進士濮陽宁撰書為八分不著名氏福州刺史楊君碑不著名改立新社稷風雨壇遂記其壇壝室宇之制碑以大中十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閩遷新社記唐濮陽宁撰其辭云大中十年夏六月闗西公命遷社於州城凡築四壇壇社稷其廣倍丈有五尺其髙倍尺有五寸主以石壇風師廣丈有五尺髙尺有五寸壇雨師廣丈而髙尺云文字古雅甚可愛嗚呼唐之禮樂盛矣其遺文有足采焉州縣社稷有主見於此記盖大中時其禮猶在也按唐書楊發自蘇州刺史為福建觀察使至大中十二年遷嶺南節度以嵗月推之闗西公者楊發也集古録
  五夫人堂記
  邠寧節度使畢諴撰不著書人名氏據記郭令公五夫人堂以大厯五年初立然不知所謂五夫人者為何神也大中九年集古録目
  桃林場記
  大中十三年盛均撰在泉州輿地碑目
  寓居石表記
  陜府芮城縣尉馮禮與書隋大業中髙祖寓居芮城縣之至徳鄉大中十三年縣令髙𤣥謩立在鄧州南陽縣界中寳刻叢編
  南陽縣㕔西墉記
  徐方回撰并分書大中十一年訪碑録
  西墉記唐徐方回撰方囘云寳應中為南陽令得崔子玉所作平子銘末二十一字陷於㕔之西墉按今西鄂石本末句見在方囘所得乃南陽半石之末也今又亡矣惜哉集古録
  歐陽公云方回寳應中為南陽令得平子銘末二十一字闞于㕔之西墉頃余至南陽親摸此記記後别有小篆曰朝議郎前行楚州寳應縣徐方回大中十年冬領此縣十一年立此記寳應昔肅宗以楚州獻寳玉因以元年為寳應元年更楚之安宜為寳應縣自寳應紀元至大中十年相去實九十五年方回以大中十年始領南陽縣事所謂寳應中為南陽令歐陽公覽碑誤矣集古後録
  司空扶風公寫真記
  李澄撰盖巨源書咸通元年十一月金石録
  義亭記
  劉虛白撰裴光逺正書篆額咸通年六月立復齋碑録
  孟亭記
  咸通四年皮日休撰江陵寄居李耆夀嘉定庚午於郢州白雪樓之倉側得㫁石一塊上有六十五字乃唐率更體文理㫁續不可讀其間有孟先生三字終於波動岳陽城五字則知其為孟亭記今石尚存輿地碑目
  樞密院修紫蘭亭記
  路巖撰歐陽迪行書咸通三年京兆金石録
  潛溪記
  杜宣猷撰正書無姓名咸通八年十月金石録
  右唐潛溪記杜宣猷撰潛溪者在洛陽龍門山側地有溪谷之勝舊為宰相李藩别墅宣猷購得之加葺治焉唐史宦者傳載宣猷為福建觀察使中官多閩人宣猷毎嵗時遣吏上冡當時號為敕使墓户因此除宣城夫疏泉石種樹萟草窮登覽逰觀之勝此山林獨往之士遺世棄俗者之所樂也如宣猷者區區以諂諛附㑹盜竊顯榮而欲擅山林獨往之樂是可笑也金石録
  自鳴山記
  在安仁咸通十年歐陽澄文輿地碑目
  聞喜亭記
  趙璘撰咸通十一年四月五日作亭復齋碑録
  疊嶂樓記
  刺史獨孤霖書咸通十二年十二月辛亥復齋碑録
  延慶洞行記
  咸通中蔣係盧滔等遊山新題碑今在延慶寺輿地碑目
  韶州重修東㕔壁記
  乾符元年刺史謝肇撰輿地碑目
  百神堂記
  節度呉行魯記正書大字無姓名乾符三年嵗寄丙申四月二十日記在渠州復齋碑録
  鼓角樓記
  在威州髙測文乾符五年輿地碑日
  大姥山記
  乾符六年唐林嵩記輿地碑目
  髙駢築城記
  中和四年翰林王徽記在成都府輿地碑目
  廣平公舊國記
  薛正己撰劉詢書并篆額光啟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立在東林諸道石刻録
  千福院水泉記
  光啟中太守張濬立輿地碑目
  淮南王趙公祠堂記
  無建碑之嵗月又不載其名字莫詳為誰余疑趙徳諲即其人也按唐書徳諲傳初從秦宗權為右將以討黄巢功授申州刺史而碑云大冦作二京陷公始為義陽郡太守義陽郡即申州也又按光啟元年秦宗權陷襄州以徳諲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文徳元年徳諲以襄州降以徳諲為忠義軍節度使宗權平加中書令封淮安郡王遷拜次序與此碑所書俱合碑又云今令公功業不虧於舊日官榮更顯於昔時今令公者其子中書令正凝正凝以天祐元年封楚王此碑盖立於龍紀之後天祐之前故止稱為今令公也集古後録
  東平王冩真院記
  李磎撰大順元年立在相國寺寳刻叢編
  刺史劉公重修水亭記
  大順元年劉崇魯述輿地碑目
  眉州剏羅城記
  大順三年盧拯撰文輿地碑目
  烏程縣修建廨署記
  布衣楊䕫撰并正書南嶽道士張賢篆額乾寧三年正月七日建復齋碑録
  新修堯舜二祠祭器記
  趙觀文撰顔起正書并篆額乾寧五年八月建復齋碑録
  神福山靈跡記
  天祐四年王居仁撰王崇裕楷書金石表
  湖州石記
  右湖州石記文字殘缺其存者僅可識讀考其所記不可詳也惟其筆墨雄偉非顔魯公不能書也公忠義之節明若日月而堅若金石自可以光後世傳無窮不待其書然後不朽然公所至必有遺跡故今處處有之唐人筆蹟見於今者惟公為最多視其鉅書深刻或托於山崖其用意未嘗不為無窮計也盖亦有趣好所樂爾其在湖州所書為世所傳者惟干禄字放生池碑尚多見於人家而干禄字書乃楊漢公摹本其真本以訛缺遂不復傳獨余集録有之惟好古之士知前人用意之深則其湮沈磨滅之餘尤為可惜者也集古録
  磻溪廟記
  監察御史張翔撰右驍衛將軍兼侍御史髙駢書磻溪詩二首其一京兆府渭南縣尉鄭諴撰其一前進士潘緯撰皆駢書初翔以大厯中作銘駢以咸通二年集古録目
  磻溪廟記張翔撰髙駢書駢為將嘗立戰功威惠著於蠻蜀筆研固非其所事然書雖非工字亦不俗盖其明爽豪俊終異庸人至其惑妖人吕用之諸葛殷等信其左道以冀長年乃騎木鶴而習凌虚仙去之勢此至愚下品皆知為可笑而駢為之惟恐不至者何哉盖其貪心已動於内故邪説可誘於外内貪外誘則其何所不為哉集古録
  花林宴别記
  右花林宴别記唐竇常撰花林寺在滁州全椒縣余在滁陽遣推官以事至縣見寺傍石澗崖土崩出石崖隠隠有字亟命摸得之集古録
  唐人書楊公史傳記
  右楊公史傳記文字訛缺原作者之意所以刻之金石者欲為公不朽計也碑無年月不知何時然其字畫之法迺唐人所書爾今纔幾時而磨㓕若此然則金石果能傳不朽耶楊公之所以不朽者果待金石之傳耶凡物有形必有終弊自古聖賢之傳也非皆託於物固能無窮也迺知為善之堅堅於金石也集古録
  江西石幢記
  江西石幢記觀察支使試左武衛兵曹參軍來擇撰太和二年建自採訪使班景倩兼知黔中道為始判官已下皆列次姓名後石幢記都團練判官試太常寺協律郎李方𤣥撰大和七年建自使檢校右散騎常侍兼侍御史中丞裴誼為始副使以下皆列次姓名續石幢記節度掌書記陳象撰光化三年建自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保兼侍中潁川郡鍾某為始列副使以下如後記續立石柱題名記知節度判官胡順之撰天聖元年建自太平興國元年自殿中丞通判軍州事李幹為始至熈寜九年祠部郎中集賢校理葉均此下闕元豐題跋
  義興縣重修茶舍記
  右唐義興縣重修茶舍記云義興貢茶非舊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實典是邦山僧有獻佳茗者㑹客嘗之野人陸羽以為芬香甘辣冠於他境可薦于上栖筠從之始進萬兩此其濫觴也厥後因之徵獻寖廣遂為任土之貢與常賦之邦侔矣毎嵗選匠徵夫至二千餘人云嘗謂後世士大夫區區以口腹玩好之獻為愛君此與宦官宫妾之見無異而其貽患百姓有不可勝言者如貢茶至末事也而調發之擾猶如此况其甚者乎羽盖不足道嗚呼孰謂栖筠之賢而為此乎書之可為後來之戒且以見唐世義興貢茶自羽與栖筠始也金石録 史鎬八分書訪碑録
  趙璘登科記
  秦始晦藏趙璘登科記書本唐人盖筆畫工力殆出遺教經而稍為出入繩墨不拘律度内顧後世書名者未能伯仲間見首末盡亡盖自開元二十三年貞元九年其間亦又有缺剥不可倫序或遺去十年或少三四年在姓名中又冺㓕過半此書既久其存宜若是以趙參所紀姓名則又有異者此不能盡考也昔鄭顥當知大中十年舉宣宗索登科記顥表曰自武徳以後便有進士諸科所傳姓名皆是私家記録尋委當行祠部外郎趙璘采訪諸家科目記撰成十三卷今所存纔六卷而亡者十七八矣雖然猶幸以書字著顯而世存之故今得有傳也余嘗訪今藏書家并官書所籍殆無璘所撰登科人目則此書尤可貴也因録而藏之并以舊記相參成十卷以傳廣川書跋
  無嵗月及書跋諸記
  陽翟縣新石橋記 崔周衡書訪碑録
  唐立舞陽侯樊君碑堂記 裴穎撰唐長孺八分書諸道石刻録
  石橋記 張嘉貞撰栁識書訪碑録 邢州金石略
  李氏三祖堂記 李雲卿撰在髙邑之北道傍諸道石刻録東㕔記 盧𢎞茂撰李景初書諸道石刻録 邠州碑帖攷花萼樓記 徐浩正書訪碑録
  貞元七年同官記 韓秀弼分書訪碑録
  使院石柱記 李商隠撰諸道石刻録 華州碑帖攷
  修甲仗樓記 劉知實撰劉權書虢州諸道石刻録
  唐立晉王右軍祠堂記 從十一代孫師乾撰無書人名氏在山隂縣城内戒珠寺諸道石刻録
  石門洞記 李陽冰撰并篆在青田諸道石刻録
  三茅山記 不著名氏備記三茅山四面所至地里逺近集古録目
  薛稷祠堂記 陳允昇撰李灝分書篆額在徽州諸道石刻録
  九龍堂記 在渠州諸道石刻録
  三公亭記 四門助教歐陽詹撰在東湖諸道石刻録桃源縣山界記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潁陽令㕔記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尹善殿記 歐陽詢書鳳翔府金石畧
  寳應殿記 顔真卿書未詳金石畧
  華山燈記 栁公權書未詳金石畧
  豫章衣冠盛集記 郭圓書洪州金石略
  建中二年同官記 京兆府金石畧
  修武闗驛記 商州金石畧
  牛龍堂記 郭延禧書南京金石畧
  測景臺記 西京金石畧
  澠池縣復南館記 盧元卿分書金石畧
  重修鼓角樓記 李磎書泗州金石畧
  刺史孟簡重開孟瀆記 常州金石畧
  長生田記 何歸儒書台州金石畧 顔顒撰諸道石刻録搗練石記 西京金石畧
  南城縣客館記 獨孤及撰建昌軍圖經
  淛東觀察判官㕔記 李元賓文輿地碑目
  枝江縣南亭記 皇甫湜撰輿地碑目
  淮南都梁山倉中記 沈亞之撰輿地碑目
  荆南節度判官㕔壁記 皇甫湜撰輿地碑目
  慧山泉記 陸羽撰天下金石志
  嘉禾王緫管守城記 侯渙文輿地碑目
  重修靈渠記 刺史魚孟威撰在静江府輿地碑目
  南城縣羅城記 刁尚能撰建昌軍圖經
  京兆泮宫修學記 在西安府學天下金石志
  南溪池亭記 蔡曙撰在同州天下金石志
  陪封明府㳺靈巖瀑布泉記 唐仲能撰并書墨池編南嚴亭記 李蕃書碑帖考
  劒州重陽亭記 李商隠撰碑帖考
  唐山亭院記 王祐書碑帖考
  鄧州城北亭樓記 李躅書墨池編
  慧山泉記 陸羽文在常州府無錫縣西古今碑刻記斥鼻亭神記 栁宗元作在永州府道州古今碑刻記斗魁臺記 李邕文在肇慶府城北石室山古今碑刻記開汾河經 董淑經書碑帖攷
  新石幢記 陳表仁撰墨池編
  相如故宅記 在相如縣光聖佛寺漫不可讀父老尚知為陳子昂所作之文輿地碑目
  梁文貞孝感記 梁文貞結廬墓前有甘露降塋前樹白兔馴擾鄉人以為孝感所致開元初縣令崔季友刋石記之舊唐書
  白鹿山記 白鹿山開元二十三年二白鹿出見於此山因以為號雷鄉縣令杜楚賓記後立於龍川縣治輿地碑目
  青田縣尉楊光于作隠難記
  在麗水縣北六十里之東巖大畧言袁晁黄巢之亂民避難於此獲免者甚衆輿地碑目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五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六十一
  唐刻記 釋氏
  法門寺記
  無撰人名氏沈季範正書貞觀十一年二月立復齋碑録
  舍利寳函記
  篆書無姓名久視元年七月金石録
  修寳應寺記
  員撰僧智清書咸亨元年京兆金石録
  鄭惠王石塔記
  行書咸亨四年今在潞安府金石文字記
  悟本寺記
  在故臨津縣范陽盧照鄰撰文不著書人名氏輿地碑目
  陽武縣李行忠佛堂記
  無撰人姓名唐李固徽書景雲元年十一月建復齋碑録
  貞法師旌徳記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十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源公石幢記
  封利建撰賀遂回八分書開元二十一年金石録
  山頂石浮圖後記
  王守泰行書開元二十八年四月今在房山縣記金仙公主奏賜譯經四千餘卷并范陽縣東南五十里上㘺村趙襄子淀中麥田荘并果園一所及環山林麓金石文字記
  𫎇山寺記
  李瑗撰上官燦行書天寳五年十一月金石録
  百家巖寺記
  崔禹錫撰劉軫行書天寳七年九月金石録
  石佛堂記
  開元十二年孫義龍撰并行草書今在臨城縣李荘金石文字記
  少林寺還天王師子記
  天寳十四載正書今在少林寺碑載久視年間僧義奨等状及武后口勅碑小非名筆故諸録遺之葉井叔官於登封而石刻記亦不載余至少林周行廊廡見此石嵌置東廡壁間亟搨得之知考古必須親閲也金石文字記
  大徳禪師遷𦵏記
  沙門義宣撰行書乾元二年二月今在西安府華嚴寺金石文字記
  八闗齋㑹記
  顔真卿撰并書崔倬補書大厯七年立金石録
  右八闗齋碑顔魯公書唐河南節度使田神功寝疾宋州刺史徐尚等為禳祈報恩者也唐書神功傳亦槩見其事碑在今歸徳州城外僧寺中永樂丁酉秋進士尹崇髙奉使河南為余致此本而毎行下缺四字盖打碑時為夏潦時所淹也東里續集
  唐世藩鎮跋扈之患所不忍言只如此碑乃因田公之病而為之者當時所費不下千萬然當時烜耀於此者今已皆澌滅而田公之事獨以魯公之書而傳余嘗評此書在顔碑中最為竒偉盖以其氣象森嚴而又不窘束故爾𤣥牘紀
  右顔魯公書字徑可二寸許方整遒勁中别具姿態真蠶頭鼠尾得意時筆也此書不甚名世而其格不在東方家廟下然非餘子所及也弇州山人藁
  此宋州將吏為節度使田神功項疾愈作齋㑹也神功故非良臣徐尚等媚其主帥非佳事而魯公為撰為書何也乃其字法大徑三寸許方整遒勁不減曼倩讚家廟碑石墨鐫華
  刺史崔倬叙顔魯公石幢事曰㑹昌中有詔大除佛寺凡堂堂室宇闗於佛祠者掊滅無遺分遣御史覆視之州縣祇畏至於碑幢銘鏤贊述之類亦皆毁瘞此州元寺先有太師魯國顔公以郡守僚吏州人等為連帥田氏八闗齋㑹鐫紀大幢亦鑿缺仆埋因訪其遺文於前刺史唐氏之家得其模本命工補刻大中五年正月一日金石文字記
  八闗齋㑹始于宋齊之間通鑑齊武帝永明元年上於華林國設八闗齋胡三省註曰釋氏之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食肉六不得著花鬘瓔珞香油塗身歌舞倡伎故往觀聽七不得坐髙廣大牀八不得過齋後喫食已上八戒故為八闗雜録名義云八戒者俗衆所受一日一夜戒也謂八戒一齋通為八闗齋明以禁防為義也同上顔真卿撰并書大厯七年今在歸徳府南門亭内同上
  福田寺經藏記
  大厯中立崔龜從文輿地碑目
  寳厯寺記
  貞元三年崔祐甫撰在滁州輿地碑目
  嘉祥寺大覺禪師影堂記
  崔元翰撰羊士諤書貞元九年諸道石刻録
  徑山大覺禪師國一影堂記
  崔元翰撰羊士諤正書貞元九年二月八日立復齋碑録
  菩薩戒石壇記
  長爪請問經附沙門大觀述屈賁正書貞元十一年二月金石録
  會善寺戒壇記
  陸長源撰陸郢書貞元十一年七月金石録
  少林寺厨庫記
  顧少連撰崔溉正書貞元十四年金石録
  靈隠寺東峯新亭記
  馮宿撰釋乾覺正書貞元十七年十一月建在蘭溪復齋碑録
  鸚鵡舍利塔記
  韋臯撰并行書貞元十九年八月金石録
  韋臯寳國寺記
  貞元中立輿地碑目
  天台佛隴禪林寺記
  陳讓撰徐放書元和六年五月立在天台復齋碑録
  慈恩寺梵夾經記
  武庭秀撰周仲諲書元和八年京兆金石録
  東山愛同兩寺義食堂畫壁記
  馮審撰顔顒書篆額元和四年五月福州諸道石刻録
  支提石塔記
  在三學山節度使段 -- 𠭊 or 叚 ?文昌撰元和八年輿地碑目
  㑹善寺記
  王凝撰并八分書元和九年八月金石録
  㑹林寺新修軒廊記
  元和十一年西京金石畧
  草衣寺記
  在信州城下南巖權徳輿撰輿地碑目
  卞山普廣寺養山記
  吳國怦撰吳士良行書吳仁傑篆額元和十四年三月復齋碑録
  果業寺開洞谷記
  元傑撰不著書人名氏湞陽果業寺之東有石洞谷嘗有方士學道于其中其石座丹竈猶存嵗久荒廢無復有跡傑與寺僧智捷復開其路以元和十一年立此記集古録目
  寳幢院記
  元和十四年立在青城海晏寺輿地碑目
  栁州重復大雲寺記
  栁宗元撰正書無名篆額憲宗時立復齋碑録
  盧舍那佛二菩薩記
  在石照縣三北巖長慶二年刺史劉温作輿地碑目
  開元寺新修法華院記
  在北京城内開元寺張若撰李系正書長慶四年訪碑録
  石壁法華經記
  元稹文在廣化寺長慶中立輿地碑目
  重嚴寺記
  在興國軍景徳寺大和元年舒元輿撰輿地碑目
  清泉寺大藏經記
  韓杼材撰并行書劉蔚篆太和二年九月金石録
  瘞舍利記
  李徳裕撰太和三年二月十五日立復齋碑録
  大明寺賢聖冥通齋記
  沙門鴻本書僧良建篆額太和元年十月復齋碑録
  東林大師真堂記
  倪匡明書并篆額太和三年諸道石刻録
  東山聖泉法華院記
  太和四年劉軻記在福州輿地碑目
  棲霞寺齋㑹記
  太和五年在應天府天下金石志
  阿育王寺常住田記
  萬齊融撰范的行書太和七年十二月刺史于季友重立元碑乃徐嶠之書復齋碑録
  今在鄞縣育王寺碑載寺田興廢始末開元中祕書正字郎萬齊融撰文趙州刺史徐嶠之書碑燬太和中復立明州刺史于季友作後記屬處士范的重書之鄭氏金石畧載的所書有五碑則固有名當時者碑末有季友與的唱酬二律可補唐風之遺金石文字記
  春城院佛殿記
  劉慥撰鄭師仁八分書太和九年五月金石録
  開元寺修功徳記
  在北京府城内李輈撰崔弁書張肱篆額太和丁未嵗訪碑録
  修阿羅漢塔記
  沙門知白述王辭正書開成二年九月八日立在餘姚復齋碑録
  國慶寺經藏記
  在廬陵開成四年郭京記輿地碑目
  毗沙門天王祠堂記
  開成丁巳郢州刺史崔耿撰輿地碑目
  福田寺經藏院記
  崔從龜撰僧元孚書㑹昌二年立復齋碑録
  重藏舍利記
  㑹昌六年采師倫正書金石表
  今在京師憫忠寺此初復佛寺之文金石文字記
  廣福院佛殿記
  㑹昌三年王欽説記輿地碑目
  三聖蘭若鏡燈記
  楊智逺撰屈師穆八分書并古文篆額大中五年七月復齋碑録
  攝山栖霞寺賢聖㑹記
  釋善言撰周士牟行書并題額大中五年九月立復齋碑録
  新造上生院記
  李貽孫撰正書無名氏大中六年四月立在神光寺復齋碑録
  䕶國寺觀音院記
  段 -- 𠭊 or 叚 ?成式撰栁公權書大中七年京兆金石録
  安國寺産業記
  僧正言撰大中五年刻于大達法師碑隂京兆金石録
  杜順和尚行記
  大中六年杜殷撰董景仁草書金石表
  興聖寺記
  撰人姓名殘缺李袞正書大中十年金石録
  經藏院碑隂記
  撫州刺史蔡京撰正書無名氏大中十四年五月諸道石刻録
  新剙法雲禪院記
  沈瑊述并行書大中十四年十月記在華亭顧葶林市復齋碑録
  戒珠寺記
  衢州刺史趙璘撰貝靈該八分寺以㑹昌中被廢宣宗初復立碑以咸通元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禪惠院記
  在當塗縣禪嶽山咸通二年刻石輿地碑目
  三祖大師碑隂記
  咸通二年張彦逺撰輿地碑目
  延慶院記
  蔣係撰魏修正書咸通三年八月立碑隂勅牒二咸通二年趙韜正書復齋碑録
  大慶寺衆尼粥田記
  裴澹撰王隨正書并篆額咸通三年十月立復齋碑録
  永興寺冥道記
  在歸安縣鹿苑寺咸通四年輿地碑目
  應福寺彌勒佛記
  咸通四年立在定逺縣乾明寺輿地碑目
  報徳寺新建尊勝寳幢記
  蕭徵撰張時𰖍正書咸通四年四月十六日記在長興復齋碑録
  重置興國寺冥陽齋社記
  沙門簡章述并書篆額咸通四年八月立在烏程復齋碑録
  懐安縣天王堂記
  咸通六年何蟾記輿地碑目
  僧伽殿記
  不著書撰人名氏僧伽殿潘昉等所立并題名數十人碑以咸通七年集古録目
  建天王堂記
  盧標撰咸通七年諸道石刻録
  大慶寺復寺記
  貝靈該八分書并篆額咸通十一年二月二十日立復齋碑録
  千佛寺無相法師䕶珠塔記
  僧靈澈撰毛知微書咸通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寳豐院記
  乾符四年朱朴撰輿地碑目
  開元寺修塔記
  僧法諲撰并正書廣明二年京兆金石録
  水心院石幢記
  在蕪湖縣廣明間刻輿地碑目
  壁州山寺記
  中和癸夘丞相鄭畋作輿地碑目
  徳州山院塔記
  在咸寧院中初三年剙輿地碑目
  光興寺記
  譚匡合撰龍紀二年立在海鹽復齋碑録
  憫忠寺重藏舍利記
  景福元年南叙述記知常書今在本寺 舍利塔一燔於太和八年一燼於中和二年至是僧復嚴𦵏舍利於憫忠寺觀音像前南叙述記知常書之碑中所云隴西大王令公者李匡威也匡威欲遷舍利於閣内至拜疏於朝請發封壤詔可而後行當時崇重法寳如是金石文字記
  雲漢廣福教院記
  在慈溪縣光化二年楊適撰輿地碑目
  龍華院山門路記
  在隆州天復元年輿地碑目
  新興寺藏記
  天祐二年僧浩澄撰在宣城縣輿地碑目
  定光塔記
  黄滔撰進士劉瑊書并篆額天祐二年立在福州諸道石刻録
  
  御史臺精舍記
  崔湜撰梁昇卿八分書開元十一年金石録
  御史臺精舍記崔湜撰梁昇卿書讀其文則湜於佛可為篤信者矣唐書列傳云桓彦範等當國畏武三思乃使湜隂伺其姦而三思恩寵日盛湜反以彦範等計告之遂勸三思速殺彦範等以絶人望因薦其外兄周利正以害彦範等又云湜貶襄州刺史以譙王事當死頼劉幽求張説救䕶得免後為宰相陷幽求嶺表諷周利貞殺之不果又與太平公主逐張説其餘傾邪險惡不可勝紀世言佛之徒能以禍福怖小人使不為惡又為虛語矣以斯記之言驗湜所為可知也故録之於此其碑首題名多知名士小字頗佳可愛也集古録
  御史臺精舎記唐中書舎人崔湜撰梁昇卿八分書漢承秦制御史為丞相貳其後以寺隸之憲法所在也然立精舎以居其致一於此可見矣書傳所見最先包咸東海立精舎教授在西漢末顧湜謂此佛之所舎昔漢處摩騰洛陽西建精舎為始誤也按釋書以靜居為精舎致一為精不使雜也古之齋心服形其居必有可黙存者今人猶闢屋為齋謂如齋戒以守其獨不可以精舍名之此亦過也蕭摩之請造興塔寺精舎詣二千石庾子輿造佛寺因立精舎嶺南源明僧舎住弇䄖山栖雲精舎此皆諸梵所居然居生立學昔傳此名豈致道之所居惟精一而後得之邪昔魏武嘗曰譙東五十里築精舎秋夏讀書其後徐庻折節學問唐僧淵立精舎豫章阮孝緒以一鹿車為精舎徐伯珍立精舎𫎇山陳實立精舎講授張郡戴顒立黄鵠山竹林精舎張漢直其弟出精舍數里遇之則古人於其居也以是名之凡以求致一於學者故以名自警觀其朝夕處之可不思以致其精耶後世知釋氏所居為精舎便以為精舎皆寺也湜之嗜利蔑學其可責以此哉廣川書跋漢史列傳具載包咸劉淑檀敷李充所立精舎而唐御史臺精舍史闕弗録盖彼四人者皆以講授諸生則此以奉浮屠氏故略之耳幸有此碑可存當時故事也黄文獻公集
  觀此足見唐世法網之寛然在上者若無真心泣罪人之意則精舍即見地獄餓鬼而罪人匍匐階下方且望之奪魄此書與夷齊碑結體相類唐人𨽻書可觀者也𤣥牘記
  此梁昇卿追書崔湜文湜人品殊汚人齒頰而昇卿尚追書其文何也豈唐世重佞佛湜之立精舍于御史臺適投時好耶但昇卿分𨽻聲動一時東封朝覲碑史册稱之今觀此碑名不虚耳石墨鐫華
  大泉寺新三門記
  右鄉貢進士姚謩撰文釋齊操行書乃唐開成三年所立者今在句容崇明寺山門内按志大泉寺在句容縣東北五十里乃宋開明二年邑人顔繼祖捨宅為之者今移置縣北唐巷村碑隂有崇明寺莊功徳記則元符庚辰山陽李潛書是此碑自元符時已移在崇明故題為崇明爾但不知今之崇明可即志所謂唐巷村否爾碑兩旁尚有鐫記惜不及觀操所書有岳麓遺意潛書不甚佳篆額上刻大士像精妙絶倫戊午十一月二十日記𤣥牘紀
  延慶院經藏記
  趙璘撰裴光逺八分書咸通九年六月建在襄州復齋碑録
  重修法門寺塔廟記
  薛昌緒撰王仁恭楷書天祐十九年立在扶風縣金石表
  移毗盧佛記
  秦韜玉撰盧朋龜正書鄭𢎞業書名銜李輝篆額京兆金石録
  大顛禪師壁記
  大顛名寳通壁記歴叙其所居并退之請大顛三書無書人名氏集古録目
  無書跋及不載嵗月者
  律藏院戒壇記 顔真卿書撫州金石畧
  嶽麓山寺記 李邕書潭州金石畧
  唐塔記 劉禹錫書金石畧
  天童山贊功徳記 范的書明州金石畧
  靖居寺記 吉州金石畧
  崇福團寺記 在崇徳縣輿地碑目
  無著禪師贊寧碑記 在崇徳縣輿地碑目
  東能仁院水陸㑹記 在蕪湖縣輿地碑目
  建磚浮圖記 許静金𨽻書墨池編
  開元寺講堂記 盧中敏書墨池編
  天竺寺新鐘及樓記 釋戒成書墨池編
  衆香寺南亭記 李記書墨池編
  永泰寺修古塔記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開元寺千佛記 唐崔行功嘗書開元寺千佛記石墨鐫華重修栢谷寺記 李愚撰正書今在潞安府金石文字記
  唐刻記 道家
  岱岳觀造像記
  正書顯慶六年二月 泰山之東南麓王母池有唐岱岳觀今存小殿三楹土人稱為老君堂其前有碑二髙八尺許上施石盖合而束之其石毎面作四五層毎層文一首或二首皆唐時建醮造像之記周環讀之得顯慶六年一首儀鳳三年一首天授二年一首萬夀通天二年一首聖厯元年一首久視二年一首長安元年一首四年二首神龜元年一首景龍二年一首三年一首景雲二年三首開元八年一首大厯七年一首建中元年一首其空處又有唐代人題名書法不一東側面有詩一首其下題名西側面題名亦有詩一首中二側面皆無字唐碑存於泰山者唯此及𤣥宗泰山銘蘇頲東封朝覲頌二文皆磨崖刻於山上而此碑在山下以小而雙束故不仆書非名筆故摹拓者少而獨完至今因歎唐時六帝一后修齋建醮凡二十許共此二碑亦異乎近代之毎嵗一碑以勞人而災石者矣但不知趙徳甫金石録何以不收恐古人碑記失傳者正多耳碑下為積土所壅予來游數四最後募人發地二尺下而觀之乃得其全文云 碑凡大周年者天作而地作埊人作𤯔聖作□臣作□年作□月作□亦作⿴韻會以⿴為生字誤考此碑及順陵碑⿴字並是月字日作□星作○正作□授作□契苾明碑授作□初作□唯□字無可考疑是應字凡數字作壹貳叄肆捌玖等字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金石文字記
  鬱林觀東嵓壁記
  崔逸文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七年正月金石録
  集州紫極宫記
  開元二年牛仙客作輿地碑目
  貞法師旌徳記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十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昌利觀記
  在懐安軍延祥觀開元中金堂尉沛國武揵撰輿地碑目
  玉真公主受道祥應記
  蔡瑋撰蕭誠行書天寳二年金石録
  𤣥都觀碑隂記
  道士裴朏撰道士盧曉八分書天寳十載京兆金石録
  麻姑仙壇記
  顔魯公撰并正書大厯六年四月金石録
  右麻姑仙壇記顔真卿撰并書顔公忠義之節皎如日月為人尊嚴剛勁象其筆畫而不免惑於神仙之説釋老之為斯民患也深矣集古録
  右唐麻姑仙壇記顔魯公撰并書在撫州又有一本字絶小世亦以為魯公書騐其筆法殊不類故正字陳無已謂余嘗見黄魯直言乃慶厯中一學佛者所書魯直猶能道其姓名無已不能記也小字本今録於後使覽者詳其真偽焉金石録
  小字麻姑仙壇記
  右小字麻姑壇記顔真卿撰并書或疑非魯公書魯公喜書大字余家所藏顔氏碑最多未嘗有小字者惟干禄字書注最為小字而其體法與此記不同盖干禄之注持重舒和而不局蹙此記遒峻𦂳結尤為精悍此所以或者疑之也余初亦頗以為惑及把玩久之筆畫巨細皆有法愈看愈佳然後知非魯公不能書也故聊誌之以釋疑者集古録
  右唐小字麻姑壇記顔真卿撰并書在今江西南城縣之麻姑山歐陽公謂或者疑其非真而復以為筆墨有法非魯公不能書也趙明誠謂陳無已嘗見黄魯直言此乃慶厯中一學佛者所書魯直能道其名及觀陸放翁云魯公麻姑壇記有大小二本盖用羊叔子峴山故事通志金石畧載魯公書亦有小字麻姑壇記則歐公之疑與魯直之言又似不足信元栁待制道傳云麻姑壇碑小字楷法尤精𦂳比聞舊石焚毁山中雖重刻無復當時筆意則亦以小字為顔書但謂石已不存非也吳文正公云麻姑碑在吾鄉舊為雷所破重刻至再字體浸失其真則被焚者乃臨川大字本而南城之石至今固無恙也金薤琳瑯
  三茅君下泊宫記
  黄洞元撰盧士元書貞元十五年諸道石刻録
  華陽洞主王軌先生記
  王宗書貞元中立江寧府金石畧
  修下泊宫記
  浙西觀察判官王師簡撰道士任參元書下泊故茅君宅也在三茅山下元和中浙西觀察使薛苹修以為宫并立三茅君像以元和九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紫陽觀常住莊園等記
  長慶二年八月立在茅山玉晨觀復齋碑録
  資福院記
  長慶二年立李徳裕撰輿地碑目
  洞虛觀記
  在延陵縣陶村陶隠居之故廬也有長慶中石記存焉輿地碑目
  三像記
  李徳裕撰并八分書寳厯二年八月金石録
  八分書與崇元聖祖院記一體書李徳裕既建聖祖院并立𤣥元皇帝孔子尹喜三像援引傳記事迹作此記以寳厯三年刻集古録目
  茅山三像記李徳裕撰徳裕自號上清𤣥都大洞三景弟子上為九廟聖主次為七代先靈下為一切含識敬造老君孔子尹真人像三軀此固俚巷庸鄙人之所常為徳裕為之有不足怪然以孔子與老君為伍而又居其下此豈止徳裕之獨可罪耶今史記載孔子問禮於老耼耼戒孔子去其驕氣多欲而孔子歎其道猶龍之語著于耳目自漢以來未有以為非者豈止徳裕之罪哉集古録
  沖虚真人廟記
  劉三復撰李徳裕八分書太和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靈寳院記
  太和三年雲水道士吕子元書兼篆額劉大彬茅山志
  修仙都觀記
  段文昌撰李師復正書太和四年正月記復齋碑録
  左真人仙堂記
  張虚白撰襲真子書金石録 開成三年輿地碑目
  新修紫極宫記
  賈島撰正書無姓名㑹昌元年三月金石録
  樂公修紫極宫記賈島書普州金石畧
  紫極宫記
  王維真書會昌四年夀州金石略
  巴州紫極宫記
  大中元年軍事判官進士蕭珦記輿地碑目
  棲霞觀碑
  在象山縣大中元年孫諫卿撰輿地碑目
  集聖院記
  在赤水縣之龍多山咸通間李嵇作輿地碑目
  仙壇記
  咸通中劉史撰輿地碑目
  常州興道觀新建齋堂記
  道士周漢賓撰并正書薤葉篆額乾符四年七月建輿地碑目
  仙都觀修齋靈感記
  段成式撰李騰書咸通四年五月立復齋碑録
  扶風公創造仙都觀
  蹇宗儒撰尹翃正書并題額咸通四年十一月記復齋碑録
  仙都觀老君石像記
  馮涯撰尹翃正書并題額咸通五年七月記復齋碑録
  仙都觀新建南樓記
  栁駢撰楊珪書咸通五年四月記乾符二年七月建復齋碑録
  天台導元院記
  張仁穎撰道士葉瓊秀書道士葉孤雲八分書額文徳元年十一月立復齋碑録
  
  龍瑞宫記
  賀知章撰并正書開元二年諸道石刻録
  無嵗月及書跋
  魏夫人上昇記 顔真卿書撫州金石略
  聖像應見記 蘇靈芝書廣信軍金石略
  桃源修壇記 甘從福書鼎州金石略
  紫府觀記 在金壇縣馬跡山唐上元令王仲康記輿地碑目
  虯山觀記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太清宫齋醮記 無書撰人名氏墨池編
  簡寂觀改修靈寳殿記 御史大夫王路撰輿地碑目簡寂觀修立石路記 掌元帥表奏徐憲撰輿地碑目棲霞觀記 在靖安載劉懿真登仙事鄭安靖為之記輿地碑目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五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六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六十二
  唐刻記祠廟
  荆王神祠記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先天二年八月金石録
  唐張文瑾撰復齋 輿地碑目作祐碑録 順王廟先天碑
  溧陽縣城隍廟記
  蔣日用撰正書無名氏開元十七年己巳三月三日癸巳建在舊縣城復齋碑録
  使者徵祥記
  潘翽撰并正書開元二十年三月金石録
  太平觀使者靈廟記
  開元二十年李泚撰文輿地碑目
  左輔頓僚西嶽廟中刻石記
  權僅撰李琚八分開元二十四年十月復齋碑録
  王仙公廟記
  岑均撰參軍髙重明書仙公者漢葉縣令王喬也縣人舊以姓名稱其廟唐葉令史惟清改曰仙公碑以開元二十五年刻在葉縣集古録目
  難江公威惠廟記
  天寳改元田彦識撰輿地碑目
  立後漢世祖祠堂記
  張邈撰梁思楚八分書天寳二年四月金石録
  陳隠王祠堂記
  張謂撰八分書天寳三年金石録
  右唐陳隠王祠堂記張謂撰按明皇以尹喜舊宅得靈符遂改元天寳此記云寳符見之二載者天寳二年也其末又云龍會甲申海冦吳令光入臣之嵗者據紀年通譜天寳三載嵗次甲申盖天寳二年蘄縣令修完祠堂至明年謂始為記文耳又按唐書帝紀天寳二年十二月海冦吳令光冦永嘉郡明年河南尹裴敦復晉陵太守劉同昇南海太守劉巨麟討之閏月令光伏誅今此記乃云令光入臣而明皇實録亦止言敦復等討令光平之不言其伏誅不知唐史何所據也豈令光既降而殺之歟不然唐史誤矣金石録
  西楚霸王祠堂記
  賀蘭進明撰賀蘭誠行書姚韓卿篆額天寳十三年十月八日建復齋碑録
  城隍神祠記
  李陽氷撰并篆書乾元元年八月金石録
  縉雲令李陽氷撰并篆書陽氷禱廟而雨因移建於山上碑以乾元二年八月立在縉雲縣集古録目
  陽氷為縉雲令遭旱禱雨約以七日不雨將焚其祠既而雨遂徙廟于西山陽氷所記云城隍神祀典無之吳越有爾然今非止吳越天下皆有而縣則少也集古録
  李陽氷為縉雲縣令値旱禱於城隍約五日不雨將焚其廟及期而雨乃遷廟而記其事書固竒事亦竒余觀其篆瘦細而偉勁飛動若神歐陽公以為視陽氷他篆最瘦余謂佳處正在此又云世言此石與忘歸臺孔子廟三石俱活嵗久漸生刻處幾合故細若然今去歐公又四五百年寧不為無字碑乎記云祀典無城隍神吳越有之至歐陽公云天下皆有縣猶少而今無縣無之矣且記云自西谷遷廟於山巔又以見城隍廟前朝不必在城中也今西安府西村落大者多有城隍是其遺意石墨鐫華
  黄畬廟記
  呉安世撰并正書廣徳二年六月記在建州復齋碑録
  雙廟記
  齊嵩撰杜勸正書大厯四年八月金石録
  聰明山神記
  張造撰正書無姓名大厯七年立金石録
  黄石公祠記
  李卓撰八分書姓名殘缺大厯八年七月金石録右大厯八年立題篆黄石公祠記五字并布衣趙郡李卓撰七字俱篆後書前試義王府倉曹參軍裴平書十二字亦篆𤣥牘紀
  堯山神記
  李誕撰王羨行書大厯八年立金石録
  白鶴廟記
  大厯十三年立輿地碑目
  召伯祠堂記
  崔敖撰房次卿書李惟益篆額貞元中立訪碑録
  徐偃王廟記
  于臯謨撰正書無姓名貞元十年八月立復齋碑録
  呉嶽祠堂記
  興元元年于公異撰冷朝陽行書今在隴州按唐書是年五月二十八日副元帥李晟復京師七月十三日徳宗至自興元八月晟至鳳翔斬叛卒王斌等及涇帥田希鑒此則以其年十一月祭告呉山而掌書記于公異為此文也碑中所云相國涼公鎮鳳翔者李抱玉也金石文字記
  復禹廟衮冕記
  崔及撰馬積正書元和三年十月立在越州城東禹廟内諸道石刻録 馬稹書元和五年越州金石畧
  范希朝謁北嶽廟記
  元和五年河東節度使范希朝討鎮州過北嶽廟題記集古録目
  商州四皓新廟記
  蕭曽重建以李華四皓贊代銘韋行儉正書元和八年辛丑嵗李栖筠刻復齋碑録
  白帝城新修祠廟記
  馬文約撰戴昇正書并額元和九年復齋碑録
  修敬亭府君廟記
  劉重鈞撰大和十年立在廟中訪碑録
  李聽修堯祠記
  白敏中撰開成二年訪碑録
  堯祠在滑州西南五十里漢劉盆子所立唐寳厯中節度使李聽祈雨有應重修立記寰宇記
  修秦文公廟記
  前夏州節度掌書記李伉撰并書篆額坊州之南有秦故鄜畤祠秦文公夢龍自天下屬於地立畤以祠之世久相傳謂之衙龍祠刺史崔駢改其廟像以為文公祠開成五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創修五道將軍廟記
  朱泳撰無書人名氏㑹昌三年七月復齋碑録
  漢江神廟記
  孟珏撰正書無姓名㑹昌六年八月立復齋碑録
  蒼山廟記
  宋誠撰分書無姓名篆額㑹昌六年六月記復齋碑録
  重換司空廟殿記
  據碑司空漢光武時人二十三世孫唐杭州臨安縣令有則易其廟之故殿立此碑從孫重厚撰族人文察書而皆不著姓當光武時為司空者非一人而有則于唐亦不顯不知其為何人也有則自稱宗長又有宗副都枝長宗正宗録都孔目廟祝衡陽侍郎等諸枝長孔目及職司題名者數十人皆其族人也碑以㑹昌六年八月立在溧陽集古録目
  禱河神廟記
  㑹昌六年尚書崔公禱河神廟記云公召從事河東裴處權文其功客有博陵崔應者書於石文苑英華
  重修呉大帝廟階記
  河陽三城節度團練衙推石湘撰不著書人名氏永寧縣主簿周知素重修大帝廟階以大中六年立此記集古録目
  麗陽廟記
  張磻撰張道衡正書任漢藩篆額大中九年五月建復齋碑録
  鹽宗神祠記
  太子右庶子支度安邑解縣兩池𣙜鹽使錢義方撰試左武衞兵曹㕘軍盛濤八分書鹽池神祠故名鹽宗其後又有靈慶祠而主吏不復親祠鹽宗祠宇隳廢義方重營葺之立此記以大中十年集古録目鹽宗神祠記錢義方撰近時有尚書郎張席自言家寓解州為余言安邑解縣兩池鹽事云夏月鹽南風來池面紫色須臾凝結如雪土人謂之漫生鹽而兩池嵗役畦夫數百種鹽公利耗弊而州縣吏縁以為姦利棄漫生鹽不取誣其苦不可食席博學能言漢唐事尤詳為余復言前世鹽皆自生開元中姜師度為河中尹而鹽池涸始置鹽屯故唐格自開元後遂有畦夫營種之課席因上書論鹽漫生之利官遂罷畦夫而公私皆以為然而議者或害其事乃云漫生鹽味苦不可食或云暫結復銷不可畜聽者方惑其事余因讀錢義方所記乃云若隂陽調和鬼神驅造不勞人而擅其利與夫鑿泉煑海不相為謀由是知唐世鹽非營種為决可信義方大厯時為𣙜鹽使余家集録古文不獨為傳記正訛謬亦可為朝廷決疑議也集古録
  淮陽太守李公廟記
  李謙撰慕容鎬正書大中三年三月金石録
  萬石君廟記
  石晏撰王藩行書并篆大中十三年十一月金石録
  洋山廟記
  在定海縣東北五里大中間黄洽記輿地碑目
  修繁城廟記
  曹分撰篆書無姓名咸通十二年九月金石録
  社稷壇記
  容管經畧推官皮日休撰國子監學博士裴光逺八分山南東道節度使裴坦新修州之社稷壇以咸通十二年刻此記集古録目
  武威侯廟記
  進士唐巖撰廣明元年二月立諸道石刻録 在金華縣輿地碑目
  修武安君白公廟記
  乾符五年無書撰人姓氏字亦遒勁可觀咸陽金石遺文
  新修順濟王廟記
  正書書撰人姓名缺中和元年十二月復齋碑録
  立西漢御史大夫趙王廟記
  林雲撰中和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在溧水復齋碑録
  修龍池張公廟記
  唐澶人趙耕撰不著書人名氏龍公名路斯與妻子言己與蓼人鄭祥逺皆龍屢戰未勝可令諸子助戰以絳綃繫鬛為别祥逺敗死公與九子皆化為龍土人為之立廟潁州刺史王敬堯又増大之碑以乾寧元年立在潁上縣集古録目
  乾寧元年張龍公碑趙耕撰云君諱路斯潁上百社人也隋初明經及第景龍中為宣城令夫人闗西石氏生九子公罷令歸毎夕出自戌至丑歸常體冷且濕石氏怪而詢之公曰吾龍也蓼人鄭祥逺亦龍也騎白牛㨿吾池自謂鄭公池吾屢與戰未勝明日取決可令吾子挾弓矢射之繫鬛以青綃者鄭也絳綃者吾也子遂射中青綃鄭怒東北去投合肥西山死今龍穴山是也由是公與九子俱復為龍亦可為怪矣余嘗以事至百社村過其祠下見其林樹隂蔚池水窈然誠異物之所托嵗時禱雨屢獲其應汝隂人尤以為神也集古録
  舊見經序説梁武帝夫人郗氏或疑其事余考於書傳因龍天王祠得之謂郄氏性妬忌武帝受齊國未冊命忿懟投死殿井衆趣救之已化毒龍烟煽燄衝人莫敢近遂為龍天王祠此尤増異而懴疏所説盖可信豈變滅起伏因心以感者果有耶惟懴言因經報得還人天道而此祠迺歴陳隋奉之雖居徙不常而嚴麗崇飾祈禱致禮毎得輒應此又不可知也隋大業中即其地造龍宫寺沙門法濟住祠中時為神所降著衣鼓舞都不自覺然人化為龍與化虎熊果有異哉今得趙耕碑序路斯化龍祈求得應或可信也今人疑路斯非名當上元中波斯王有卑路斯來唐世因以為名者多矣豈獨此哉廣川書跋
  廬州重建巢湖太姥廟記
  無書撰人名氏龍紀元年輿地碑目
  改封諸葛武侯為武靈王廟記
  光化五年立今在隆中輿地碑目
  改封武威王新廟記
  徐礪撰正書無名氏篆額光化二年六月立在襄陽復齋碑録
  
  春申君廟記
  呉郡太守江東採訪等使趙居貞撰前廣陵大都督府户曹參軍集賢院待制史維則八分書并篆額吳郡有春申君故宫後人因以為廟俗訛謂之城隍神居貞廣其制度更易塑像以朱英配饗改名曰黄相廟碑以天寳十年立集古録目
  修劉景升廟記
  盧羣撰羅讓書貞元中立訪碑録 襄州金石畧
  無嵗月及書跋
  黄帝祠宇記 李陽冰篆書處州金石畧
  修廟靈異記 衛包書華州金石畧
  曹使君廟記 吳感文輿地碑目
  髙使君廟記 崔珙臣文輿地碑目
  董孝子廟記 崔殷作在慶元府碑云黯後漢人孝行著於鄉邑孝和召拜郎中不起故以董孝子名鄉輿地碑目
  越國公廟記 江台符文在歙縣輿地碑目
  朱買臣祠堂記 太守李頻撰在嚴州輿地碑目
  忠烈公新廟記 顧雲文輿地碑目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七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六十三
  唐刻
  禇遂良枯樹賦
  枯樹賦故龍圖夀春魏公家傳云禇河南書其卷末題識止云貞觀四年為燕國公書而無書人姓名余按徐浩書品云中宗時中書令宗楚客恩倖用事嘗賜二王真蹟二十軸因製為十二屏以禇遂良枯樹賦為脚大㑹羣賢張以示之薛稷崔湜輩見之皆廢食歎息騐此賦河南書明矣然既用作屏而今本乃横卷豈非後之好事者重裝褙以便緘藏耶抑河南書此賦自有别本邪不可復知也觀其筆力遒媚頗逼二王非河南不能為也而學者多云燕公于志寧也按志寧曽祖謹仕周開國封燕志寧貞觀末始襲祖封而此賦乃在未封前豈當時公卿自有封燕者而史失其傳耶或志寧嗣封當在前而書傳記之誤邪又不可得而詳也予愛玩其書因究其本末而志於後蘇魏公集
  右枯樹賦世皆以夀春魏氏為真丹陽蘇丞相辨識之墨帖既藏魏氏今所傳蘇丞相跋尾者亦摸勒也至或以雍元直所臨倣為魏本而系蘇跋其後余此本得之壻汶陽梁正夀正夀雅好筆墨且自精賞魏鄭公嘗云禇河南下筆遒勁甚得逸少體資此本皆蘭亭筆法識者寡云開封丁禹錫毗陵胡承之以勒石大野晁元咎記雞肋集
  舊見陳了翁筆法清勁嘗疑其創自為家今乃知髣髴出枯樹賦耳豫章金陵所刻何曽有豪髪似哉晁補之字僅見以趺宕亦自有意况經前輩鑒定重以省印郡記累累無不可考胡氏世家在東南為盛世將摹刻又不一所此真蹟尤其所寳故所在用意識之歴官大畧備焉壬午五月廬陵劉辰翁題珊瑚網河南存筆在人間者數十年來特傳有褉叙一本在故祭酒陳緝熈先生家號為真蹟而今亡矣此外雖贋本亦罕經見此枯樹賦殆是元人繙搨其中不勝褰裳濡足之苦其外正若桓大將軍之於劉司空甚多似而多遺恨者後有晁補之跋却是真手筆辭氣筆勢皆極超抜矯然遊龍金陵人家蓄之請予鑒玩因書云爾予見晁書前此止一小牘不知其精絶如此也祝氏集畧
  禇遂良書庾信賦貞觀四年十月八日為燕國公書凡四百六十七字諸道石刻録
  叢臺賦
  嚴浚撰蔡有鄰八分書開元二十七年金石録
  李徳裕大孤山賦
  篆書無姓名㑹昌五年金石録
  唐大孤山賦贊皇文辭其可愛也其所及禍或責其不能自免然古今聰明賢知之士不能免者多矣豈獨斯人哉集古録
  大孤山賦字畫頗佳而傷於柔媚世傳墀工小篆此豈其筆耶仝上
  蕭穎士庭莎賦
  正書無姓名大中七年十月金石録
  令狐楚登白樓賦
  令狐澄書咸通二年三月金石録
  咸通二年登白樓賦令狐楚撰白樓在河中至楚子綯為河中節度使乃刻于石綯父子為唐顯人仍世宰相而楚尤以文章見稱世傳綯為文喜以語簡為工嘗飯僧僧判齋綯於佛前跪爐諦聽而僧唱言曰令狐綯設齋佛知盖以此譏其好簡楚之此賦文無他意而至千有六百餘言何其繁也其父子之性相反如此信乎堯朱之善惡異也集古録
  燕子樓賦 徐州金石畧
  擊甌賦 張曉作巴州金石畧
  唐刻
  李靖上西嶽書
  世傳扶餘國事類若劔俠而衛公從之似以任縱自喜然考其行事則動以禮法自約又若老書生此書豪武自將亦既放矣或疑其偽將其暴侮神羞求合於杳冥者乎亦當時憤激感慨豪氣未除而然邪劉餗嘗言衛公訴神且請告以官位所至詞色抗厲後有聲曰僕射好去後果如言此書殆似或真有是耶將後人因此附益之乎餗在開元中其説似有據若可信也廣川書跋
  右唐李衛公布衣時上西嶽書真蹟盖厭隋亂已極負濟世之志奮欲有為而咨之神明之辭也士重乎立志養氣衛公此書志已先定而氣盖宇内矣是以卒能輔明主而建功業焉其書亦佳石刻在廣西余得之劉長吾僉事云東里集
  此好事者誣衛公而為之書詞可笑而唐劉餗言衛公訴神且請告以官位詞色抗厲後有聲曰僕射好去顧不見後果如言以此觀之真有是書耶又小説載公射獵行雨事殆異人不可以常理諭也書三種潞州者崇寧間刻藤縣者紹興間刻西嶽廟則近刻筆亦遒逸王元美稱之當是潞州本藤縣者不及近刻又下矣石墨鐫華
  張松質與李邕書
  開元十一年金石録
  顔魯公與郭僕射書
  昨日長安安師文出所藏顔魯公與定襄郡王書草數紙比公他書尤為竒特信手自然動有姿態乃知瓦注賢乎黄金雖公猶未免也東坡集
  魯公與郭令公書論魚軍容坐席凡七紙而長安安氏兄弟異財時以前四紙作一分後三紙及乞鹿脯帖作一分以故人間但傳至不願與軍容為佞柔之友而止元祐中余在京師始從安師文借得後三紙遂合為一此書雖竒特猶不及祭濠州刺史文之妙盖一紙半書而真行草法皆備也山谷集
  魚朝恩擠郭令公折元載搖相里造侵王縉一時權燄熏灼若此魯公秉義以奪其驕至今㡬五百年尚凛凛有生意猗其偉與但其間稱譽朝恩尚數千言大半於行間増入豈猶未免於危行言孫耶鶴山題跋魯公作字多擘窠大書端勁而秀偉黄魯直云此所期無不欲髙照千載者此帖草畧匆匆前所未見開軸未暇熟視已覺粲然忠義之氣横溢而㸃畫所至處便自竒勁公嘗謂盧杞曰朝廷法度豈更堪公破壊也於此又曰朝廷綱紀須共存正凛然想見其為人盖公所遭之時如此而所守之道不得不然故倉卒未敢忘國之綱紀也余私有感於中者因記於此清河書畫舫
  坐位帖真蹟在京兆安氏家嘗刻以傳世吳中復守永興謂安氏石未盡筆法因再摸刻此二本余家咸有之安氏子孫分析坐位帖乃剖為二此帖至行香寺僕射指後不復有盖呉安石刻本卓頭髙指後别為一行遂由是平分為兩是安氏兄弟不學之謬東坡見安師文時帖尚全嘗手搨數十本余得東坡搨本於東平王氏無纎豪失真旁用眉陽蘇氏及趙郡蘇軾印記米襄陽年少嘗臨之邵伯温亦云安氏析後不復見全本此卷筆法絶類米老往見乞米帖墨跡於子昂家子昂以重資得之余心有疑而不敢言今得此帖紙色行墨絶相類遂定為米老所臨無疑延祐二年八月丁丒袁桷記清容居士集
  顔魯公争坐位書用先豐縣先天廣徳中牒起草真蹟縫中有顔氏守一圖書字印米元章所謂詭形異狀得於意外定為顔書第一者是也宋時與季明文鹿脯帖俱藏安師文家後來季明文歸聶氏文待詔題識極誦其妙余不及見曽見吾友項又新所藏坐位帖神色秀朗微似宋人摹本要亦書家甲觀矣近來墨刻陜本漫漶不足目戯鴻堂所勒宋搨亦未能精且行欵割裂不無失古人縱横徐疾之勢不若此本筆筆生動位置儼然信可寳也陳萬言鈃園集
  右唐顔魯公與郭僕射英乂書世所謂爭坐位帖此其草也世人重公名節故併重其書重其書故草草之筆亦摹刻之人其可以不立徳耶金薤琳瑯
  爭坐帖有陜刻字形已漫余家有宋搨精好因摹入石此顔書之烜赫者書畫眼
  魯公草行不知何時上石石已泐矣而法猶可尋王元美云無一筆不作晉法所謂無意而文從容中道者也又云公剛勁義烈之氣文不能發而發之于筆墨間余嘗謂公學不如其人于麻姑壇記見之詞不如筆楷不如行有意不如無意于此帖見之而都元敬乃謂草草之筆亦為摹刻目中有筆余不能不服膺元美石墨鐫華
  此碑雖泐而顔公筆法宛然近董氏摩入戯鴻堂帖乃云陜省者不足觀而自謂存魯公法度今以余觀董氏刻視此則神亡多矣仝上
  右草書乃顔魯公草本無意于書而天真爛然學者可以知作字冩畫無意于佳而自佳者乃誠為佳矣𤣥牘紀
  大丈夫平生節概只視其氣如何胸中磊落如萬丈虹蜺遇事而發出之以理便可如真金美鐵百鍊不回若無主宰為物所奪則瞬息間已氷消霧釋不能復振顔光禄在唐人知其死希烈之難不知此老平生自許者不必待此只如爭坐位時咬釘嚼鐵便有上鋸時氣勢元白信此則此帖潦草皆是一段竒氣只當作祭二姪文字書麻姑壇文章看之可也仝上顔魯公與郭僕射書行草今在西安府儒學世謂之争坐位帖 宋沈括夢溪筆談曰都堂及寺觀百官㑹集坐次多出臨時唐以前故事皆不可考惟顔魯公與左僕射定襄郡王郭英乂書云宰相御史大夫兩省五品供奉官自為一行十二衛大將軍次之三師三公令僕少師保傅尚書左右丞侍郎自為一行九卿三監對之從古以來未嘗㕘錯此亦畧見當時故事金石文字記
  顔魯公奉使蔡州書
  行書今在同州其上有魯公畫像書曰真卿奉命來此事期未竟止縁忠勤無有旋意然中心悢悢始終不改游于波濤宜得斯報千百年間察真卿心者見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達于時命耳又曰人心無路見世事只天知下有題曰觀此筆蹟不顯嵗月以事實考之盖使李希烈時也希烈以建中元年陷汝州盧杞建議遣公奉使至正元宋諱貞故作正元年八月丙戌公不幸遇害困躓賊庭者踰二年刄加於頸而色不變度無還期誓不易節盖書此以自表云靖康元年七月壬申朝散郎祕閣修撰知同州軍事唐重書金石文字記
  魯公行書奉命來此事期未竟止縁忠勤無有旋意又作二語云人心無路見時事只天知宋刻同州下有公小像不知原刻在何處然觀其詞意乃使希烈時也亦足悲矣石墨鐫華
  又有忠義堂帖宋人所刻此帖名為奉命帖又有移蔡一帖曰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天也天之昭明其可誣乎有唐之徳則不朽耳十九日書金石文字記
  段文昌與房式往還書
  正書貞元十七年十一月金石録
  白居易與劉禹錫書
  行書無年月金石録
  
  三呉論
  歐陽詢書西京金石畧
  韋維善政論
  先天元年韋維善政論著作郎楊齊哲撰維先天中為坊州刺史齊述所撰實徳政碑也特異其名爾余嘗患文士不能有所發明以警未悟而好為新竒以自異欲以怪而取名如元結之徒是也至於樊宗師遂不勝其弊矣如齊哲之文初無髙致第易碑銘為論贊爾集古録
  著作郎楊齊哲撰前洛川縣丞直翰林院庭誨書維字文紀京兆杜陵人為坊州刺史此實紀徳碑也以先天元年集古録目
  虞世南破邪論序
  右破邪論序唐虞世南撰并小楷書世南之筆惟孔子廟堂碑行世此文雖歐陽公趙明誠皆未之見而予乃得見之豈非幸哉破邪論今載釋氏藏經其説不暇深究若世南書則予之所嗜好故録之金薤琳琅虞永興世南書蹟本自希而楷法尤不易得小者唯破邪論序稍大者孔子廟堂碑而已破邪精能之極幾奪天巧所以不入二王室者猶似不能忘情於蹊逕耳弇州山人藁
  司馬子微坐忘論
  唐白雲先生撰道士張𢎞明書太和三年女道士柳凝然趙景元刻石并凝然所為銘同刻後又有篆書曰盧仝髙常嚴固元和三年凡十字碑在王屋集古録目
  
  懐素草書自叙
  僧懐素撰并書大厯十二年十月石在將作監官庫諸道石刻録
  送劉太沖序
  顔真卿書未詳金石畧
  送劉太沖序碧牋書王欽臣故物後有王參政名印王云因與唐坰兩出書各誤收卷去坰以將才不偶命而德無其鄰字剪去碧牋宜墨神彩豔發龍蛇生動覩之驚人不裝背掲去背紙以厚紙散卷之畧一出即卷去其子云與智永千字栁公權書栁尊師誌歐陽鄱陽帖並同𦵏矣亦可歎息也或謂密為王詵購去米芾書史
  顔魯公送劉太沖序鬱屈瑰竒於二王法外别有異趣米元章謂如龍蛇生動見者目驚不虚也宋四家書派皆出魯公亦只爭坐帖一種耳未有學此叙者豈當時不甚流傳邪真跡在長安趙中舍士楨家以余借摹遂為好事者購去余凡一再見不復見矣淳熈祕閣續帖亦有刻畫禪室隨筆
  冬日集藏用上人院詩序
  程浩撰序王涓等詩吳通微行書貞元四年復齋碑録
  送李愿歸盤谷序
  韓愈撰盤谷在孟州濟源縣貞元中縣令刻石于其側令姓崔其名浹今已磨㓕其後書云昌黎韓愈知名士也當時退之官尚未顯其道未為當世所宗師故但云知名士也然當時送愿者為不少而獨刻此序盖其文章已重於時也以余集本校之或小不同疑刻石誤集本世已大行刻石乃當時物存之以為佳翫爾其小失不足較也集古録
  正書無姓名貞元中刻石金石録
  今在濟源縣廨其末有記云貞元辛嵗建丒月渤海髙從 乃書者之名而石缺之也宋元祐八年縣令傅君俞重刻金石文字記
  緫悟上人鍾山林下集序
  石洪撰正書貞元二十年十二月金石録
  處士石洪撰序桂府觀察判官張譫諸暨縣尉盧建上元縣尉盧少連詩共三首皆洪書為鍾山僧揔悟所作也以貞元二十年十二月立集古録目
  右鍾山林下集序者石洪為浮圖緫悟作也石洪為處士而名重當時者以常為韓退之稱道也唐世號處士者為不少矣洪終始無他可稱於人者而至今其名獨在人耳目由韓文盛行於世也而洪之所為與韓道不同而埶不相容也然韓嘗歎籍湜輩叛已而不絶之也豈諸子駁雜不能入于聖賢之域而韓子獨區區誨誘思援而出於所溺歟此孔孟之用心也治平元年八月八日書集古録
  五太守宴小洞庭亭序
  蘇源明文并書在鄆州金石畧
  陳章甫謁禹廟序
  開元二十年釋惠通八分書施宿㑹稽志
  尊勝經行書序
  㑹昌元年前昭義軍節度使要籍右監門率府兵曹參軍上䕶軍奚奬書在戒珠寺㑹稽志
  
  蘇源明正徳表
  周良弼八分書天寳十四年金石録
  乞御書放生池碑額表
  表顔真卿書批答肅宗御書表以上元元年上真卿時為刑部尚書碑以大厯九年立集古録目
  崔淙謝廣利方表
  行書貞元十二年五月金石録
  右唐崔淙謝廣利方表徳宗貞元中自著方書號貞元廣利方頒之郡國淙時為同州上表稱謝徳宗信任姦臣毒流天下而區區欲以醫方救人民疾苦可謂婦人之仁矣金石録
  内侍梁守謙乞冩興唐寺藏經表
  太和六年京兆金石録
  
  宇文顥山隂述
  竇公衡撰史維則八分書天寳十三年金石録
  琅琊溪述
  在滁州大厯六年輿地碑目
  項王碑隂述
  顔真卿撰并正書大厯七年五月金石録
  顔真卿為湖州刺史重建項羽廟舊碑以大厯七年五月刻記于碑隂集古録目
  舉廢功述
  王仲舒撰韋國正書貞元二十一年金石録
  李元素二州慰思述
  義成軍節度鄭滑等州觀察李元素二州慰思述庾承宣撰唐衢八分書并篆額元和中立復齋碑録
  左史洞述
  張祐書池州金石畧
  金天王廟靈異述
  衛包撰并正書天寳九年四月金石録
  
  洛祠誌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天寳六年三月在同州金石録
  海濤誌
  海濤誌濤厯濤日時濤期朔望體象春秋仲月漲濤解凡六篇唐竇叔𫎇撰其説以月朓朒𠉀濤汐之進退并竇氏濤日時疏一篇越州刺史孟簡撰皆陶慫書朱巨題額不著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大厯中海濤誌竇叔𫎇撰其書六篇一曰海濤誌二曰濤厯三曰濤日時四曰濤期五曰朔望體象六曰春秋仲月漲濤解余嚮在揚州得此誌甚愛之張於座右之壁冀於朝夕見也已而夜為風雨所壊其後求之凡十五年而復得斯本以示京師好事者皆云未嘗見也集古録
  李幼卿題琅邪山誌
  八分書無姓名栁遂皇甫智詩附金石録
  
  佛跡圖傳
  薛稷書京兆府金石畧
  崔慧爽傳
  薩謹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四年二月金石録
  東夏師資正傳
  僧惠超述李嵓書開元十八年四月金石録
  崔禹傳
  權倕撰党撫八分書開元二十五年金石録
  張中丞傳
  右唐張中丞傳李翰撰嗚呼張巡許逺之事壯矣宜秉筆之士皆喜為之稱述也然以翰所記考唐書列傳及韓退之所書皆互有得失而列傳最為疎畧雖云史家當記大節然其大小數百戰屢敗賊兵其智謀材力亦有過人可以示後者史家皆㓕而不著甚可惜也翰之所書誠為大繁然廣記備言所以備史官之采也集古録
  陸文學傳
  咸通十五年 右陸文學傳鴻漸自撰茶之見前史盖自魏晉以來有之而後世言茶者必本陸鴻漸盖為茶著書自其始也至今俚俗賣茶肆中常置一甆偶人於竈側云此號陸鴻漸鴻漸以茶自名於世久矣考其傳著書頗多曰君臣契三卷潮州刺史記一卷茶經三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吳興歴官記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十卷占夢三卷其多如此豈止茶經而已哉然其他書皆不傳集古録
  没賀舍利傳
  崔璹撰正書無姓名開成五年十月金石録
  都官員外郎崔璹撰正書無姓名初開元中國城西偏産異豕或謂文殊之化身常嬉逰於寺市人圍繞爭以餅餌投之後死於市市吏劉守嗣等焚之獲舍利遂歸藏於安國寺立此傳碑以開成五年十月立寳刻叢編
  
  長生粥疏
  齊已書洪州金石畧
  陳杲仁告身并捨宅造寺疏
  俞珣述并書大中八年金石録
  隋大業十一年陳杲仁為朝請大夫告身并杲仁妻軫静縁捨宅造寺疏同刻皆無書人名氏捨宅疏稱明政二年者李子通年號也集古録目
  疏後題云明政二年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十一年十月東海賊帥李子通擁衆渡淮僭稱楚王建元明政則明政二年大業十二年也唐髙祖實録武徳二年四月隋禦衞將軍陳稜以江都降即以稜為總管九月李子通敗稜陷江都國號呉建元明政則明政二年武徳三年矣二説不同如此吕夏卿為余言若以大業十二年為子通僭號之二年則江都方亂煬帝安得南幸而唐實録陳稜事可據則明政二年當為武徳三年也隋書繆矣杲仁終始事迹不顯畧見於隋書云唐初為隋太僕丞元祐將煬帝已遇弑沈法興杲仁共殺祐起兵㨿江表法興自稱緫管太司馬録尚書事承制置百官以杲仁為司徒其事止見此爾開元中僧徳宣為杲仁記捨宅造寺載其世家頗詳而其功閥官爵嵗月多繆徳宣言中毒以死而宅疏言見屠戮當以宅疏為是徳宣文辭不足録獨採其世次事蹟終始著之俾覽者覈其真偽而少益於廣聞煬帝本紀髙祖實録皆唐初人所撰而不同如此何哉集古録
  
  南叟訓
  祁順之撰皇三從姪李延宥正書乾元二年金石録
  
  語箴
  歐陽詢書未詳金石畧
  太倉箴
  李商隠文行書大和七年十月金石録
  
  顧少連諡議
  正書無姓名元和元年五月金石録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八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六十四
  唐刻
  幽林思
  韓覃撰正書無姓名武后時立金石録
  幽林思武后時廬山林藪人韓覃撰余為西京留守推官時因遊嵩山得此詩愛其辭翰皆不俗後十年始集古金石之文發篋得之不勝其喜余在洛陽凡再登嵩嶽其始徃也與梅聖俞楊子聰俱其再往也與謝希深尹師魯王㡬道楊子聰俱當發篋見此詩以入集時謝希深楊子聰已死其後師魯㡬道聖俞相繼皆死盖遊嵩在天聖十年是嵗改元明道余時年二十六距今嘉祐八年盖三十一年矣遊嵩六人獨余在爾感物追往不勝愴然集古録
  石淙詩
  諸公撰薛曜正書武后時立金石録
  御製夏日游石淙詩并序久視元年五月薛曜正書今在嵩山石淙北崖上其詩天后自製七言一首侍遊應制皇太子□顯太子左奉裕率兼檢校安北大都䕶相王□旦太子賓客上柱國梁王□三思内史□狄仁傑奉宸令□張易之麟臺監中山縣開圀男□張昌宗鸞臺侍郎□李嶠鳳閣侍郎□蘇味道夏官侍郎□姚元崇給事中□閻朝隱鳳閣舍人□崔融奉宸大夫汾隂縣開圀男□薛曜守給事中□徐彦伯右玉鈐衛郎將左奉宸内供奉□楊敬述司封員外□于季子通事舍人□沈佺期各七言一首文内天台訛右銜訛衝瀑水訛曝金石文字記
  天后御製詩
  王知恭書西京金石畧 永淳二年九月王知敬正書今在少林寺金石文字記
  則天幸流杯亭宴詩
  麟臺丞殷仲容書武后聖歴二年幸汝州宴飲於州南流杯亭與羣臣分韻賦詩武后御製及梁王三思等凡七首平章事李嶠為序以久視元年九月刻石碑後没於汝水中貞元五年刺史陸長源輦出之有記在碑隂字為八分書集古録目
  流杯亭侍宴詩者唐武后久視元年幸臨汝陽留宴羣臣應制詩也李嶠序殷仲容書開元十年汝水壊亭碑遂沈廢至正元中刺史陸長源以為嶠之文仲容之書絶代之寳也乃復立碑造亭又自為記刻其碑隂武氏亂唐毒流天下其遺跡冝為唐人所棄而長源當時號賢者乃獨區區於此何哉然余今又録之盖亦以仲容之書可惜是以君子患多愛集古録流杯亭在梁縣城南三十里唐則天嘗與侍臣姚元崇蘇頲武三思薛曜等遊宴賦詩寰宇記
  陪勅使麻先生祭嶽詩詩見求古録補録卷末
  守博城縣令馬名闕在岱嶽觀碑東側面其文剥蝕不全久視二年記所稱神都青𤣥觀主麻慈力即其人也武后遣之至觀修醮神都即東都故有伊水嵩巖之句金石文字記
  六公詠
  李邕撰胡履虛八分書開元十一年金石録
  李北海六公詠今泰和集中雖有詩而無其姓名又其説一章不盡或遺余見荆州六公詠石刻文既不刓故得盡存可以序載於此按中宗復位以彦範王扶陽暉王平陽𤣥暐王博陵柬之王漢陽恕已王南
  陽世謂五王然皆狄梁公所進故邕嘆其成大功者六人詩尤奇偉豪氣激發如見斷鼇立極時至今讀之令人想望風采宜老杜有云昔盧藏用謂邕如干將莫邪難與争鋒史官所美謂碑頌是所長余見他文亦不若是壯厲警拔殆感憤而作故氣激於内而横放於外者也序言邕為荆州今新舊書但言坐善張柬之貶福州司戸㕘軍韋氏平還為左臺御史張廷珪姜皎引為御史中丞姚崇出為括州司馬起為陳州刺史後貶遵化尉徙灃州司馬括州刺史歴淄滑汲郡北海不書嘗為荆州也廣川書跋
  右唐六公詠李邕撰胡履虚書初余讀杜甫八哀詩云朗詠六公篇憂來豁𫎇蔽恨不見其詩晚得石本入録其文詞髙古真一代佳作也六公者五王為一章狄丞相别為一章云金石録
  讀樊丞相傳詩
  鄭靈詩胡霈八分書天寳二年金石録
  河隂尉鄭炅之撰安定胡霈然分書不著年月集古録目
  小魯真人仙解謡
  魯國清撰陳錫正書天寳七年七月金石録
  唐魯國清撰進士程錫書真人名成字和光年八嵗及其兄希言皆為道士於奉仙官此本止有其半不見所終及立石年月在濟源集古録目
  華嶽廟古松詩
  衛包撰并篆書天寳九年金石録
  韋元志撰右補闕集賢院學士衛包古文篆天寳九年立集古録目
  李峯途經劍門詩
  程昻正書天寳十五年金石録
  雲門山投龍詩
  趙居貞撰天寳中立金石録
  右唐雲門山投龍詩北海太守趙居貞撰序言天寳𤣥黙嵗下元日居貞投金龍環璧于此山有瑞雲出於洞中有聲云皇帝壽一萬一千一百嵗盖天寳中𤣥宗方崇尚道家之説以祈長年故當時謟諛矯妄之徒皆稱述竒怪以阿其所好而居貞遂刻之金石以重欺來世可謂愚矣金石録
  崔龜潭詩
  蔡有鄰八分書天寳五年十一月金石録
  天寳五年崔龜潭詩蔡有鄰書唐世以八分名家者四人韓擇木蔡有鄰李潮史惟則也韓史二家傳於世者多矣李潮僅有存者有鄰之書亦頗難得而小字尤佳若石經藏賛崔潭龜詩與三代彛鼎銘何異集古録
  右唐崔潭龜詩蔡有鄰小字八分書歐陽公稱之以謂與三代彛鼎銘無異而元祐間守京兆者取其石為柱礎世遂不復傳可惜也金石録
  白楊篇
  張説撰劉睿書墨池編
  冬日洛城北謁混元皇帝廟詩
  杜甫作陸肱書在西京金石略
  崇徽公主手痕詩
  李山甫等正書大歴四年金石録
  大歴四年崇徽公主手痕詩李山甫撰崇徽公主者僕固懐恩女也懐恩在肅宗時先以二女嫁囬紇其一嫁毗伽可汗少子後號登里可汗者是也其一不知所嫁何人唐書懐恩傳及回紇傳皆不載惟懐恩所上書自陳六罪有云二女逺嫁為國和親以此知其又嘗嫁一女爾此所謂崇徽公主者懐恩幼女也懐恩既反引羌渾奴刺為邊患永泰中病死於靈武其從子名臣以千騎降唐大歴四年始以懐恩幼女為崇徽公主又嫁回紇即此公主也集古録
  崇徽公主手痕碑在汾州靈石盖唐僕固懐恩女懐恩唐功臣以嫌猜叛入回鶻沒其家入後宫大歴四年以回鶻請婚封為崇徽公主下降可汗以兵部侍郎李涵往冊命唐都闗中其入回紇道至汾上此其常也然托掌石壁遂以傳後豈怨憤之氣盤結於中而不得發遇金石而開者耶廣川書跋
  徳宗題陜州佛堂院壁詩
  不著書人名氏帝時為雍王天下兵馬元帥大歴七年陜虢觀察使皇甫温刻集古録目
  懷圓寂上人五言詩
  顔真卿撰并正書大歴十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天字慈竹詩
  顔真卿書未詳金石畧
  懷素洪州詩
  懐素似不許右軍得名太過謂漢家聚兵楚無人也其與阮籍言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氣亦畧等矣觀李廣射石秦人扑虎皆在氣全未分時使心一改而氣已移雖有勇决剛果何施於用耶懐素氣成乎技者也直視無前而能坐収成功天下至莫與争勝其氣盖一世久矣故能致一而終身不衰也廣川書跋
  題謝公詩
  大厯七年湖州金石畧
  題朝陽巗詩
  李舟撰并正書大厯十三年九月李當牛從詩附金石録
  題禹廟寳林二詩
  唐㑹稽内史徐浩撰并書無年月石在宋宣獻家諸道石刻録
  李邦彦出㑹稽寳林寺詩黄庭堅書其後曰法士多瓌能奴來反是僧為鼈爾孤岫龜形在謂山有穴而特不可謂山余評曰此詩未有工處特以書貴季海書
  名唐世而此石乃公平生書不得不尚如高閣無恢炱音苔乃詩人㑹意誤處黄子抉而警之亦是一快事謂瓌能孤岫不害於詩黄子求人已細張子曰因進非哀表賢選能奴來反慿相觀祲祈禳攘災是古人已如此音况能有所合謂能自有所据邪爾雅曰山有宂岫不必謂如神瀵凡山有竅穿可見者是故謝康樂言牕間列逺岫𤣥暉言雲表吴岫徹杜甫言自多窮
  岫雨昌黎言㸃㸃露數岫豈盡失也若白居易言岫合雲初吐則不可謂山聳而出者世人多託人見聞以為已是黄子説嘗勝人亦未深攷余不得不辨廣川書䟦
  石橋寺詩
  貞元三年正月今在衢州金石文字記
  衢州府城南三十里有爛柯山相傳為王質遇仙之所有洞明豁旁峙一碑乃唐衢州刺史嗣江王禕所題五言古詩元和元年州刺史陸庶記云刺史韋公以外祖信安郡王詩刻石朱彛尊云考新唐書表太宗第三子吴王恪恪第三子琨琨子禕舊唐書傳禕少繼江王囂後封為嗣江王改封信安郡王景雲開元中兩為衢州刺史詩當作於景雲間而刻於貞元也詩中有薄烟羃逺村遙峰没歸翼二語楊用修以為仙人遺句殆未見此碑故耳又有二碑刻唐人李幼卿李深謝劇羊滔薛戎詩各一首今亡潘來金石文字記補遺
  仙岩四瀑布詩
  路應等唱和行書貞元七年三月金石録
  秋日登戲馬臺詩
  侯莫陳遂等正書無姓名貞元七年九月金石録
  茶山詩
  并詩述書述于頔撰詩袁髙撰徐璹正書金石録湖州刺史袁髙撰前滁州長史徐璹書湖州之顧渚山嵗修茶貢髙為刺史感其採製之勤而作是詩其後于頔為刺史得之於壞垣為之序而刻之貞元七年集古録目
  詩述碑隂記
  李吉甫撰徐璹正書貞元十年正月金石録
  劉居簡歸鄉拜髙廟詩
  正書貞元十二年十月金石録
  顧少連張式嵩山聯句
  正書貞元十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李吉甫神女祠詩
  正書貞元十四年正月金石録
  神女廟詩李吉甫邱元素李貽孫敬騫等作余貶夷陵令時嘗泛舟黄牛峽至其祠下又飲蝦蟇碚水覽其江山巉絶窮僻獨恨不得見巫山之奇秀毎讀數子之詩愛其辭翰遂録之集古録
  雜言神女詞
  忠州刺史李吉甫撰正書無姓名貞元十四年正月刻復齋碑録
  邱𤣥素神女廟詩
  䕫州刺史邱𤣥素詩一首無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任要謁夫子廟詩
  正書貞元十四年十二月金石録
  韋渠牟步虚詞
  正書貞元十六年十二月金石録
  新步虚詞十九首茅山𤣥静先生門人朝議郎守太府卿韋渠牟撰貞元十七年立字畫清勁諸道石刻録
  遊琅琊山新寺詩
  栁遂正書無年月元和四年四月錢可復題名附金石録
  僧靈澈詩五首
  元和四年在江州金石畧
  靈澈詩云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曽見一人世俗相傳以為俚諺慶歴中天章閣待制許元為江淮發運使因修江岸得斯石於池陽江水中始知為靈澈詩也澈以詩稱於唐故其與相唱和者皆當世知名之士包侍郎者佶也徐廣州者浩也代宗時為嶺南節度使集古録
  明皇送李邕赴滑州詩
  栢元封行書元和五年十月金石録
  題巫山詩
  蔡穆撰沈幼真行書元和五年十二月金石録
  神女廟詩
  荆南節度判官敬騫撰試左金吾衛兵曹㕘軍沈幼真書元和五年十二月刻在巫山集古録目
  羊士諤遊西龕詩
  元和六年并題石壁寒食遊眺二詩復齋碑録
  經禹廟詩
  庾肩吾孟簡撰行書無姓名元和十一年八月金石録梁庾肩吾唐孟簡撰謝楚行書元和十一年八月復齋碑録
  宋之問禹廟詩
  元和十一年陳翺書施宿㑹㑹稽志
  遊善權寺詩
  義興主簿羊士諤撰士諤門人李飛書元和十三年集古録目
  崔融題東林寺詩
  正書無姓名元和十三年二月重刻金石録
  元和十三年二月曽孫江州刺史能重刻復齋碑録
  感化詩
  竇牟撰正書無姓名元和十五年三月金石録
  太清宫齋宿寄張𢎞靖詩
  令狐楚撰正書無姓名元和十四年京兆金石録
  明州南樓詩
  陳石撰胡師模八分書長慶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刺史喬公郡齋詩
  長慶元年七月諸道石刻録
  題怪石詩
  世傳李徳裕撰長慶二年二月金石録
  𫎇泉詩
  沈傳師正書寳歴二年四月太和九年宇文鼎詩附金石録
  玉蘂唱和詩
  潤州刺史李徳裕洪州刺史沈傳師贈荅玉蘂花詩二首皆傳師書集古録目
  惠泉在今荆門軍余貶夷陵道荆門裴回泉上得二子之詩佳其詞翰遂録之逮今盖三十年矣集古録
  甘露寺李徳裕沈傳師唱和詩
  在潤州金石畧
  沈傳師遊道林嶽麓寺詩
  古嶽麓寺詩沈傳師撰并書題云酬唐侍御姚員外而二人之詩不見不知為何人也獨此詩以字畫傳於世而詩亦自佳傳師書非一體此尤放逸可愛也集古録
  長沙之湘西有道林嶽麓二寺名刹也唐沈傳師有道林詩大字猶掌書於牌藏其寺中常以一小閣貯之米老元章為㣲宦時游宦過其下艤舟湘江就寺主僧借觀一夕張帆攜之遁去僧亟訟於官官為遣健步追取還世以為口實也政和中上命取詩牌而内諸禁中亦效道林而刻之石遍賜羣臣然不若道林舊碑要不失真鐵圍山叢譚
  惠泉詩
  沈傳師書荆門軍金石畧
  嵩髙靈勝詩
  太和三年尉遲汾書在中嶽廟壁嵩陽石刻記
  裴度白居易聯句
  正書無姓名太和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秋日望贊皇山詩
  李徳𥙿撰并八分書太和四年八月金石録
  李徳𥙿武昌詩
  李衛公武昌詩其間謂牛羊具特俎則指牛僧孺楊嗣復歎夫朋黨之怨至於如此雖一話言間且不能忘必求詆訾以逞其憾安得公天下而無私好憎之心哉徳𥙿學優而材勝其操術近正但悁忿少容以及於祸昔牛崇為隴西主簿羊喜為郡功曹馬文淵為太守凉州云三牲備具徳𥙿嘗編牛羊日歴皆取於此廣川書跋
  桃源詩
  劉禹錫撰李某書名缺太和四年金石録
  白居易遊濟源詩
  正書太和五年九月馮宿詩附金石録
  游王屋山詩
  白居易正書太和六年十月金石録
  白居易撰道士張𢎞明正書太和六年十月題復齋碑録
  八節灘詩并龍門二十韻
  白居易撰訪碑録
  修香山寺詩三十韻
  白居易撰賀拔惎書訪碑録
  白居易劉夢得唱和詩
  在蘇州金石畧
  李紳法華寺詩
  正書太和七年三月金石録
  越州刺史李紳撰徐浩書太和八年集古録目
  太和八年法華寺詩唐越州刺史李紳撰其後自序題云太和甲寅嵗遊寺刻詩於壁詳自序所言似紳自書然以端州題名較之字體殊不類甲寅太和八年集古録
  李紳法華寺詩筆老字勁無愧前輩墨池編
  題仙都觀詩
  南卓張次宗作太和八年五月十八日復齋碑録
  賈餗謁華嶽廟詩
  賈餗撰并書太和六年餗從子琡刻在華嶽集古録目賈餗謁華嶽廟詩元和元年十月作刻於後周天和二年華嶽碑之左旁金石文字記
  遊𤣥都觀詩
  劉禹錫撰并書太和十年京兆金石録
  禹廟詩
  浙東觀察使越州刺史薛苹詩不著書人名氏苹初至鎮易禹廟金紫服以冠冕後因祈雨作此詩其和者鹽鐵轉運崔述等凡十七首集古録目
  太和中薛苹唱和詩其間馮宿李定李紳皆唐顯人靈澈以詩名後世昔人所想見者然詩皆不及苹豈唱者得於自然和者牽於强作耶集古録
  春分投簡陽明洞天詩
  元威明白居易撰王璹分書劉蔚篆額太和三年正月十五日立在越州龍瑞宫復齋碑録
  李紳題少林寺詩
  正書開成元年金石録
  皇甫曙題石佛谷詩
  李道夷正書開成元年十月金石録
  平泉山居詩
  李徳𥙿撰平泉者徳𥙿山居之所也其間多得四方奇草異木名花怪石而置之因揔為之記其在平泉及歴守宜春金陵至於為相有平泉詩凡六十七首同以刻石皆隸書又有臨池搨記凡數十字篆書皆不著名氏集古録目
  讀山居詩見文饒夢寐不忘於平泉而終不得少償其志者人事固多如此也余聞釋子有云出家是大丈夫事盖勇决者人之所難也而文饒詩亦云自是功髙臨盡處禍來名滅不由人者誠哉是言也集古録
  李貽孫神女廟詩
  正書無姓名㑹昌五年九月金石録
  毬場山亭二十詠并序
  福州刺史裴次元作大中十年諸道石刻録
  鄭薰雪霽開溝詩
  正書無姓名咸通九年九月金石録 鄭黨作在池州金石畧
  李隲惠山寺詩
  詩九首并書咸通十一年五月無錫令孫元恭勒石復齋碑録
  宿惠山寺詩
  王武陵朱宿竇羣作咸通十二年九月金石録
  唐王武陵序并詩朱宿竇羣和貞元四年元和二年竇羣重遊為記正書咸通十二年七月縣令周邦弼刋復齋碑録
  新剏池䑓六詠
  裴坦撰正書咸通十一年立刻於聞喜亭記碑隂復齋碑録
  鄭畋謁昇仙太子廟詩
  正書無姓名乾符四年金石録
  杜䳌花詩二首
  張⿰及嶺南節度使劉崇龜唱和杜䳌花詩二首前監察御史張巖書乾寕元年刻集古録目
  寄邊衣等詩
  裴説撰僧彦修草書光化四年京兆金石録
  阮客舊居詩
  縉雲令李陽氷撰并篆書阮客隱者也碑無刻石年月在縉雲集古録目
  李陽氷阮客舊居詩云阮客身何在僊雲洞口横人間不到處今日此中行阮客者不見其名氏盖縉雲之隱者也彼以遁俗為髙而終以無名於後世可謂獲其志矣然聖人有所不取也陽氷欲稱其人而不顯其名字何哉豈阮客見稱於當時而陽氷不慮於後世耶夫世固有顯聞於一時而冺沒於萬世者矣顧其道何如也陽氷篆字世傳多矣此磨滅而僅存尤可惜也集古録
  阮客舊居詩篆書無姓名集古録以為陽氷作今騐其姓名乃縉雲令李華作非陽氷也其字畫亦不工盖陽氷肅宗上元間常令縉雲其篆字石刻石尚多有存者故歐陽公亦誤以此詩為陽氷作耳金石録
  冬日陪羣公泛舟詩
  謫丹陽功曹掾王瓚撰在瘞鶴銘傍字畫亦同諸道石刻録
  右冬日陪羣公泛舟詩在潤州瘞鶴銘傍其字畫正同盖一人所書也題謫丹陽功曹掾而不見其名詩與書皆工然世所罕傳金石録
  浮槎寺八紀詩
  右浮槎寺八紀詩者自云鴈門僧皎字廣明作詩雖非工而所載事蹟皆圖經所無可以資博覽浮槎山在今廬州慎縣其上有泉其味與無錫惠山水相上下而鴻漸茶經及張又新等水記皆不載嘉祐中李留後端愿守廬州以其水遺余因為之記其事余甚愛山泉而浮槎水特佳頗怪前世遺而不録及得僧皎紀浮槎八事亦無之乃知物之顯晦有時也集古録
  津陽亭詩
  鄭蟠津陽亭詩其叙津陽門有亭舊矣疑唐亦有之但不若漢時備也東漢天子都洛其制度盛麗故典儀書洛陽二十街街一亭十二城門門一亭津陽為城門則有亭冝也註云司馬懿征朱然於樊城車駕送津陽門外元嘉二十五年改開陽門為津陽然則漢以洛陽宫為名而南朝效之若蟠之言津陽即本漢之東都廣川書跋
  隂真人詩
  酆都宫隂真人祠刻詩三章唐貞元中刺史李貽孫書元豐四年轉運判官許安世即祠下盡閲其石謂此三詩真隂氏作如還丹等皆後人托之乃囑䕫知
  州呉師孟書既成送觀中於是盡破䃣其餘石故今世不得傳余嘗得舊石本然獨存此也真人名長生新野隂氏本儒生有才貌善著書其學類左元放嘗授太清神丹故世傳其丹經贊文甚古雅亦異東漢時人不知嘗為此詩也此詩雖然與漢異不知安世何所据而知余益知前所毁棄未必皆非長生所述葛洪曰長生服金液半劑其止世間㡬千年然後仙去殆古强所謂洪亦不省也廣川書跋
  撫州六詠
  陳公逺得戴容州臨川六詠筆畫疏瘦婉麗勁疾不在唐諸子下然世不以能書名也盖叔倫自以詞學著聞世少見其書冝其不為人知其後識曰龍沙或疑叔倫燕人者今考新舊書皆曰豫章或曰其先盖幽都又戴自宋出無相及也豫章記言章江東岸沙勢如卧龍狀故叔倫詩曰鄰里龍沙北以沙岸如龍故云廣川書跋
  北嶽廟李夐詩
  定州司馬李夐恒嶽晨望有懐詩云二儀均四序五嶽分九州靈造良難識神功匪易酬恒山北臨代秀㟧東跨幽澒洞鎮河朔嵯峨冠嵩邱禋祠彰舊典壇廟列平疇古樹侵雲密飛泉界道流從官叨佐理銜命奉珍羞薦玉申誠效鏘金詎有由郊原照初日林薄委徂秋塞近風聲厲川長霧氣収他鄉饒感激歸望切祈求景福如光願私門當復侯 右詩在真定府曲陽縣北嶽廟中廟有唐時大碑五其一韋虚心文陳懐志書其一張嘉貞文自書其一鄭子春文崔鐶八分書其一李荃文戴千齡八分書其一劉端文王知新書行草碑隂及兩旁刻字皆滿其上層為積土所盖而余至時倉卒求梯不可得止就下方讀之大率皆貞元至天祐十數朝祭嶽題名亦有宋人刻字獨此詩在韋碑後文雖不工然予見近代君子搜剔唐人之詩至於無名氏不知何代人之作皆収而附之而此灼然不誤者乃不得與斷簡殘編之列又北嶽廟自大碑之外絶無題詠故特録焉金石文字記
  美原神泉詩并序
  垂拱四年篆書云雲陽主簿明臺子徐彦伯字光序𥙿明子河東尹元凱字棫左司郎中温翁念字敬祖天官員外郎李通字至逺各詩一首五言十二句其額題曰大唐𥙿明子書金石文字記
  商餘操
  唐蘇⿰撰韓擇木八分書⿰友元結隱居教授於商餘之肥溪⿰為作此辭⿰時為河南令自號中行子碑不載刻石年月在魯山縣集古録目
  東溪亭詩
  劔州節度行軍司馬任侗撰序并詩監軍使程山望等和者九人無書人名字及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南巖亭記并到難篇
  李蕃撰不著書人名字滇陽縣南山巖上有石室縣令侯著因之以立亭故以為名集古録目
  夏日登戲馬臺詩
  鄭遂文盧僎撰八分書無姓名金石録
  李幼卿題琅琊山詩
  八分書無姓名栁遂皇甫智詩附金石録
  無嵗月書跋
  椒陵陂詩 韋瓘撰正書金石録
  楠木歌 嚴武撰史俊行書金石録
  嚴武題龍日寺西龕石壁詩 行書無姓名金石録郗昂光福寺詩 行書無姓名金石録
  皇甫湜浯溪詩
  沙門湛然題井陘山壁詩 正書無姓名金石録
  令狐彰華山詩 史維則八分書訪碑録
  悟真寺五言詩 王縉撰京兆金石録
  清逺道士詩 顔真卿李徳𥙿追和諸道石刻録
  髙閑書令狐楚詩 石本在湖州寳章待訪録
  白鶴詩 虞世南書金石畧
  霓裳羽衣曲 黄旛綽書河中府金石畧
  代宗送令狐彰赴河南詩 令狐彰自書西京金石畧韓愈谿堂詩 牛僧孺鄆州金石畧
  薛南陽春亭詩 徐州金石畧
  白蘋亭詩 史鎬分書湖州金石畧
  陪封明府遊靈巖瀑布詩 康仲熊作睦州金石畧惠泉詩 宗文鼎書荆門軍金石畧
  南角山詩記 集州金石畧
  淮山廟詩 張彦逺隸書墨池編
  獻淮南王兼書情五十韻詩 劉權撰儲巏書墨池編鄭餘慶贈無憂王寺大徳詩 談適書墨池編
  馮宿遊漆祠廟詩
  題鴻臚書堂詩 裴處權書
  張景佚葉公廟詩
  李諒湘中紀行詩
  栁宗元八愚詩 刻於冉溪石上在永州府城西古今碑刻記
  補博城縣令詩
  早春陪勅使麻先生祭嶽守博城縣令馬
  我皇盛文物道化□埊先鞭撻走神鬼玉帛禮山川忽下𤣥州使來遊紫洞前青羊得處所白鶴時年䖍懇飛龍記昭彰化鳥篇風半山水氣總雲烟光抱昇中□霞明五色□山横翠㣲外室在緑潭邊緹幕灰□□焚林火欲然□光著草樹春色換山泉伊水來何□嵩巖去㡬千山疑小□下𤯔是㑹神仙葉令乗鳬入浮邱駕鸖旋麻姑㡬□嵗三見海成田
  跋語與金石文字記同見前
  又按碑凡大周年者天作□地作埊人作𤯔聖作□年作□月作□亦作⿴日作□授作□初作□此惟□字無可考疑是應字求古録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八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