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之一録 (四庫全書本)/卷102

卷一百一 六藝之一録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錄卷一百二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七十八
  宋王象之輿地碑目
  慶元府碑記
  董孝子廟記 唐崔殷作董孝子廟記云⿰後漢人孝行著於鄉邑孝和召拜郎中不起厥後世為名族故以董孝子名鄉
  棲霞觀碑 在象山縣有唐大中元年碑孫諫卿撰等慈院釋迦殿記 在象山縣宋元嘉二年置有釋迦殿記方豫撰
  龍夀院記 在象山今名延夀院漢乾祐二年置有記洋山廟記 在定海縣東北五里唐大中間黄洽記唐心鏡大師舍利塔銘 在鄞縣之崇夀寺刺史崔琪狀其事
  崇夀寺額 在鄞縣唐相裴休書
  明州額 舊錢氏書
  奉國軍額 太守潘良貴書
  文宣王廟碑 在州學火損其半
  裴公德政碑 李陽冰撰在衙門内
  唐刺史王宻德政碑 李舟文李陽冰玉筋篆今在郡樓下
  栁公權書金剛經 在州治之進思堂
  應天德潤寺碑 在慈溪縣唐乾符中僧文義大師清晏撰
  唐李華撰左谿大師塔銘 在慈谿縣之普濟院雲漢廣福教院記 在慈溪縣唐光化二年楊適撰開元寺碑 在鄞縣南二里寺有二碑其一李頻文其一陶詳校文韓擇木書
  小字道經小字德經 集古錄唐明皇注八分書不著名氏開元十七年
  台州碑記
  天台觀葛仙翁篆 晏公類要云吳赤烏元年為葛仙翁所建其額即仙翁親篆
  齊桐柏山金庭館記 集古錄云南齊沈約造兒珪之書永泰中因地名建館曰金庭宫置道士十人蓋道士自敘之言非約所撰其謂之造者疑如後世立碑之類耳碑以永元三年
  桐柏觀勅 唐景雲二年
  桐柏頌 集古錄唐崔尚權文韓擇木八分書碑天寶元年
  修桐柏宫碑 集古錄唐元稹撰顔顆書景雲中道士徐雲府等重葺碑以太和四年
  國清寺記 唐栁公權書額
  老君真容碑 唐開元二十九年在州天慶觀内佛窟禪師碑 唐太和六年在天台縣
  道元院碑 在天台唐乾符二年
  天台禪林寺碑 唐元和六年在大慈寺
  智者大師修禪林道塲碑 唐元和二年在大慈寺禪林寺智者大師畫讃 在天台縣唐大厯中顔真卿文
  隋陳司徒廟碑 唐乾符二年在本州廟中
  台州刺史杜雄廟碑 唐文德元年碑隂有蔡大王廟記今在臨海蔡王廟中
  台州司馬韓光乗真讃 唐先天元年在崇道館杜夫人墓銘 唐光化二年在臨海縣
  金像寺幢 在仙居縣西三十五里嵗久無碑識惟石幢巋然唐垂拱三年
  吳越王題梁 州城之兠率寺有廣順年間吳越王題梁
  上清閣唐人題梁 在崇道院
  吳越錢氏用契丹會同年號 臨海慶恩院及定光院皆書曰石晉會同元年建臨海明智院及明恩院皆書曰石晉會同中建而通鑑石晉無會同年號及婺州圖經義烏真如院亦云吳越錢氏會同十年建而吳越止有寶大天寶保正之三號亦無會同象之謹按東都事畧載遼主德光以天福三年改元會同至開運四年南牧歴年圖載天福三年嵗在戊戌而會同十年嵗在丁未是嵗正德光南牧之時去天福三年整整十載意者錢氏奉德光之正朔則丁未之嵗乃契丹會同十年然婺州真如院書會同十年建尚是契丹入汴之時恐吳越奉其正朔若赤城志所書會同元年則正是石晉天福三年晉髙祖尚都汴為中國主不應錢氏乃越石晉而奉契丹正朔也北之婺州真如院所書年月無據當考
  天台集 李兼序   續集 李子長編李兼序舊圖經 教授余嚞編 赤城志 陳耆卿編
  温州碑記
  僧元覺神道碑 在永嘉縣之浄光先天寺元覺葬於是山有括州刺史李邕所作神道碑
  浄居尼元機圓明塔碑 在永嘉縣之浄居尼禪寺其碑先天中立
  石室碑 在永嘉縣應符鄉大羅山之石室上有石夫人及古石碑在天柱寺後
  仙巖寺碑銘 司空表聖文
  海濤志 集古錄云海濤志濤厯日時濤期朔望體象春秋仲月漲濤解凡六篇唐竇叔𫎇撰其說以月朓朒𠉀濤汐之進退并竇氏濤日時疏一篇孟簡撰皆陶慫書朱巨川題額不著刻石年月在温州
  游仙記 唐著作顧况游仙記曰温州人李庭等大厯六年入山斫樹迷不知路逢見漈水漈水者東越方言以挂泉為漈中有人煙鷄犬之𠉀尋聲渡水忽到一處約在甌閩之間云古葬然之虚者好田泉竺果藥連棟駕險三百餘家四面髙山迴環深映有象耕鴈耘人甚知禮野鳥名鴝飛行似鶴入人舍中惟祭得殺无故不得殺殺令地震有一老人為衆所伏容貌甚和嵗出數百疋布以備寒者乍見外人亦甚驚異問所從來袁紹賊平未時政何若具以實告因曰願來就居得否云此間地窄不足以容為致飲食申以主敬旣而辭行斫樹記道還家及復前蹤羣山萬叠不可尋矣
  永寧編 陳謙所述留元剛序云是編非取夫搜摭新故誇詡形勝而已事變之會風俗之趨蓋將有考焉觀敘州自晉以來守凡幾人孰賢孰否觀敘人自國初以來作者幾人孰先孰後熈寧而後所易兵制善於古否建炎而後所増稅賦安於民否水利何為而便役法何為而病是非得失之迹廢興沿革之由安危理亂於是乎在一言去取萬世取信
  鴈蕩序述 鴈蕩山序云樂清縣鴈蕩諸山在焉難以殫載校書郎張望之有記郡丞謝升俊有圖樂清縣丞洪藏有賦紀述摹冩皆極形容之精然猶有未盡薛寺丞季宣復為賦以備足之
  婺州碑記
  八詠碑 沈約文舊本在仁風堂新本在八詠樓陋室銘 不知在何所政和中郡民至龜頭土城上茅棘中見一頽石其色如鐵面平可坐因刮拭之髣髴有字題曰陋室銘唐劉禹錫文其詞曰山不在髙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堦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今其碑在明月樓下
  通判㕔蘭亭記 其碑甚古
  大㕔再建記 唐廣明二年
  赤松巖寺碑 唐垂拱四年
  盧府君碑 唐大中十一年
  俱胝石幢記 唐咸通十年
  武威侯廟記 唐廣明元年已上並在金華縣境杜叔倫去思碑 晏公類要云在東陽縣前達州刺史陸長源文
  涵碧亭記 在東陽縣唐寶厯二年
  法華寺碑 唐會昌三年在東陽縣
  智者法師碑 及本生寺碑在義烏縣界梁太子綱文善慧大師碑 陳大建五年
  善知闍黎碑 陳大建五年
  惠集法師碑陳大建六年
  還珠碑記 唐元稹文
  轉輪經藏碑 唐咸通八年
  重雲大師真身碑 唐乾符三年
  普濟院碑 周顯德三年 已上並在義烏縣
  聖夀寺碑 唐綦毋⿰氵⿳⿰天天一日 -- 潜
  和安寺碑 唐邵朗文
  東峯亭記 唐馮宿文在蘭溪團寺
  萬安縣碑 晋天福八年
  永寧院碑 周顯德四年 已上並在蘭溪縣
  千嵗和尚碑 開元二年在浦江寶嚴寺
  左溪大師碑銘 唐李華文在浦江縣
  明昭院夀塔碑 周廣順二年在武義縣
  鶴巖院碑 清泰
  義烏真如寺耶律年號 寺在義烏縣西南一百八十步東陽志云吳越錢氏會同十年建洪邁隨筆載錢氏有年號三曰寶大天寶保正而無所謂會同象之謹按會同乃契丹年號東都事畧契丹傳載遼主德光以天福三年改元會同至開運四年南牧歴年圖載天福二年嵗在戊戌而會同十年嵗在丁未自戊戌至丁未整整十年意者錢氏奉德光之正朔則丁未之嵗乃契丹會同十年故用其紀元耳十國紀年吳越王錢𢎞佐傳云開運四年正月遼陷京師稱會同十年而馬殷傳止書云開運四年契丹犯闕中國兵亂貢賦不通而不書會同年號是湖南諸國不用會同年號而吳越獨用會同年號故也
  吳越寶大年號 東陽志云觀音寺大殿有梁吳越寶大二年立象之謹按通鑑後唐明帝天成二年吳越王錢鏐以中國喪亂朝會不通改元寶正其後復中國乃諱而不稱今觀音寺之題梁皆已削去年月寺僧去吳越改元後用中國正朔故諱其事而削去與通鑑所書相應寺却有銅鐘題曰寶大二年嵗在乙酉置
  張巡許逺雙廟碑 嘉泰甲子余謁郡侯南康李公景和見其追逮土偶械繫於庭問其罪則曰李侯家眷為祟所擾故加之罪杖之溪滸投土偶於深淵絶其廟食未嘗不重李侯之果決也及予之郊外聽輿人之誦曰此廟非他即唐張許之祠也郡侯意其烹愛妾而無所歸旋擾其室旣伏其罪而怪亦絶余獨念張許置廟始末郡志無所經見志乃洪公邁銓次必不逸書予固未能釋然後予繙閱故書見唐張巡傳載許逺子玫為婺州司馬栁子厚南公廟碑載南霽雲子承嗣為婺州别駕今婺之雙廟與倅廨隣意者南許二子之所立乎予旣㕘祈公之史考栁子之記又不能不譏李侯之太果而誚洪公之畧也反覆張許之事以嘆其捐軀以蔽江淮而當時議者反以睢陽食人為二子罪巡烹愛妾以激士衆而後世乃以其鰥居而為廟食之累甚矣忠臣之不遇世自李翰作傳以表其事而當時之異論始息予不量其謭薄欲强引史傳以證其廟食之始末視李翰為難矣昔韓文公謂張許子弟材不足不能通其父志由今日觀之廟存而無所記豈特不能通其父志于當時而已哉昔我朝章聖皇帝東巡過雙廟留駕徘徊著金刻石賛明厥忠而司馬公光嘆顔杲卿張巡之徒世治則擯斥外方抑沈下僚世亂則委棄孤城虀粉冦手何為善之不幸而朝廷待忠義之薄耶我聖朝君臣待忠義之意如此惜不及見洪公李侯而一洗之也
  處州碑記
  追魂碑 在松陽永寧觀唐故有道先生葉公碑李邕撰并書法善之祖也世傳法善求邕書不可得夜追其魂書之俗謂之追魂碑恐未必然人愛其字漢打不已黄㓂潜毁之有銅鍾宣和間遭㓂焚爇烈焰中竟不銷爍聲亦不減若有神䕶然
  唐李繁孔子廟記 唐元和中刺史李繁建孔子廟韓愈為之碑杜牧書其碑隂遭亂不存宣和中知州黄葆光模刻於學而碑隂猶闕
  有唐贈歙州刺史葉公神道碑 李邕撰韓擇木八分書其石運自霅川擊之鏗然有聲今在麗水縣北一百二十里冲真觀中
  李邕書大唐開悟之寺 在龍泉之薦福院
  黄帝祠宇篆額 唐李陽冰篆在仙都山
  縉雲縣城隍廟記 集古錄云唐李陽冰撰并篆陽冰禱雨因移建於山上碑以上元二年
  刺史李鋁送行記 貞元中李為刺史朝士之贈行者二十三人石刻今存
  唐青田縣尉楊光于作隠難記 在麗水縣北六十里之東岩大畧言袁晁黄巢之亂民避難於此獲免者甚衆
  好道廟碑 在麗水縣東十里唐大中十年刺史段成式作廟記今存
  陳松司馬墓碑 在麗水縣西四十里郎其山下乾符二年卒葬於此碑及銘記並任省公文
  李陽冰修夫子廟記 在縉雲記云上元元年縉雲令李陽冰修文宣王廟換夫子之容貌増侍立之九人其餘六十二子圖於屋壁據陽冰記云増侍立之九人蓋獨顔囘坐而餘九人為立像矣
  李陽冰忘歸臺銘 在縉雲之吏隠山
  李氏窪樽銘 在縉雲之吏隠山
  李陽冰篆倪翁洞之三字 在縉雲縣東平里之倪翁洞
  阮客洞詩 在縉雲縣東九十里有石室鐫李陽冰詩隠真洞劉先生塑像賛 在縉雲東二十八里隠真洞其碑見存
  李陽冰篆初暘谷三字 在縉雲之仙都山
  衢州碑記
  古碑 信安記文其最古者徐偃王廟則韓退之西楚覇王廟則賀蘭進明信安王禕石橋詩則嚴綬女樓之易東武則崔耿若陸燮于皋之偃王碑碣皆漫缺不可讀
  唐元符六年僧沖莅開山文樅碑銘 在西安之子湖定業院
  唐則天書明果寺 在西安縣北玉泉鄉明果禪寺額唐白居易大徹禪師傳法堂記 在西安縣北安縣鄉明果禪師院
  後唐清泰中吳中丞所書發願文 在常山縣西十里福田院
  唐杜荀鶴及禪月大師貫休留題 在龍游之石壁院石橋詩刻記 唐廷評嚴綬
  瑞魚銘 張子夀集賀衢州進古銅器表云伏見衢州所進瑞魚銘等神物𭹹竒形製純古魚為龍像旣彰受命之元銘作芝文果表錫年之永河圖舊事無以加之
  徐偃王廟碑 韓愈撰
  徐偃王後記 唐于皋作後記今在靈山廟中
  雙檜堂記 開寶間吳越刺史謹知禮撰
  吳越國王墨帖 在保安院
  信安志 毛憲序
  建康府碑記
  吳紀功三段石碑 天璽元年皇象之書今存府治紬書閣前集古錄謂之皇象
  晉王祥墓碑 在江寧縣之城西南何城寺之北有古碑斷缺不全
  謝安墓碑 東晉事云謝安墓前惟立一白碑蓋當時難述其德耳
  王羲之蘭亭記 在三段石後壁
  大宗碑 顔魯公書
  顔府君碑 顔魯公書並在
  卞壺墓碣 南鍇 在忠烈公墓下
  陶隠居墓磗 熈寧中金陵丹陽之間有盜發塚得隠起磗於塚中讀其書知山中宰相陶隠居墓也其文尤髙妙王荆公因書遺金陵天慶觀黄冠遂以入石
  陳景陽宫井欄石刻 唐人書今在行宫歐陽公云晉王廣書戒哉戒哉字已不成象之觀書擒虎則失虎字世民則作世皆避以唐諱則知為唐碑
  唐棲霞寺記 陳江總作碑唐髙宗御書額至今猶存今見在攝山寺中去城四十有五里
  唐棲霞寺銅像背記 唐景龍二年又寺中徐鉉書古跡甚多
  唐徐鉉紫極宫司命殿記 在天慶宫
  徐鉉蔣帝廟碑 在蔣山廟
  南唐追封慶王碑 在樓湖橋東南路側 已上並在建康城中及上元江寧界内
  吳太極左仙翁葛公碑 唐調露二年重建
  梁許長史舊館碑 陶𢎞景立天建十七年建在玉宸觀
  梁太元真人碑 孫文韜書
  梁許長史舊壇碑 陶隠居詩又有梁九錫文孫文韜書
  陶隠居帖 在玉宸觀
  陶隠居墓銘 自撰
  陶隠居墓誌 梁昭明太子撰
  華陽頌 陶隠居文唐天寶九年立
  羲和寺額 梁昭明太子撰
  陶隠居碑銘 邵陵王綸撰
  陶隠居碑隂 司馬道隠子微書
  唐紫陽觀王先生碑 唐總章二年
  唐崇禧觀碑 太極元年
  唐明皇受籙碑 在崇禧觀
  唐𤣥宗授上清籙碑 在華陽洞
  唐句容令岑公德政碑 景龍二年
  唐禁山碑 太和七年今在玉宸觀
  唐玉清觀四等碑 開元十五年
  正白先生碑 梁邵陵王綸撰今在玉宸觀
  祠宇宫白鶴廟記 大厯十三年
  唐元静先生碑 顔真卿書大厯二年又云在紫陽觀大厯七年
  唐韋君碑 正元三年立在玉宸觀
  唐聖祖碑 寶厯二年
  孔子尹真人賛皇公三碑 寶厯二年
  唐張孝子旌表碣 咸通十三年
  唐茅山孫尊師碑 李德𥙿文今在玉宸觀
  題陶隠居銘 唐保大十四年
  青元觀殿碑 唐保大十五年
  下泊宫記 王師簡文
  元素先生碑 徐鉉撰在玉宸觀
  唐紫陽觀碑 徐鉉文在玉宸觀
  騎省石 在句容縣治
  唐許長史丹井銘 徐元文在玉宸觀
  傅太師王君碑 徐鉉文 已上並在句容縣界溧陽長潘元卓碑 後漢光和四年今在尉㕔
  唐潘城寺碑 劉驩文在縣西九十里
  唐禮部侍郎劉府君神道碑 裴度撰今在欽賢亭校官之碑 後漢元和四年立洪邁夷堅癸志云其石淪於固城湖中紹興十一年溧水尉喻仲逺得之輦置㕔事之側蓋相距六百九十三年今在縣圃 已上並在溧水縣界
  西漢趙禹廟記 唐中和三年
  後漢溧陽侯史公神道碑 景龍四年
  晉廬陵太守吕府君神道碑
  晉冠軍將軍史爽墓石柱刻
  梁兖州刺史史府君墓石柱刻
  唐宣州溧陽縣永仙觀元宗先生碑銘 開元五年城隍廟記 開元十七年在舊縣城
  唐祭酒史公之碑 李陽冰篆額
  重換司空廟殿記 唐會昌三年
  史祖廟禱雨記 南唐昇元三年 已上並在溧陽縣界宋宗慤母夫人墓誌 碑以大明六年立自此以下圖經不載而旁見他書者今附見焉
  齊海陵王墓誌 南齊謝脁立石在江寧齊明帝廢其兄鬱林王而立之在位一年又廢為海陵王
  華陽王先生碑 唐于敬之撰王元宗書以乾符二年立在茅山
  王法主碑 道士江旻撰徐碩書碑以貞觀十六年立在茅山
  陳尼慧仙碑 陳景哲書以天嘉元年
  梁智藏法師碑 梁蕭幾撰序蕭懌撰銘蕭挹書以普通中立
  梁茅君碑 道士孫文韜書道士張擇集以普通三年立在茅山
  王法主碑 唐劉禕之撰齊懐夀書碑曰昇真以文明元年立在茅山
  張常洧碑 唐貞元五年旌表張常洧勅一道并紀孝行碑髙孚撰旌表碣賛承瓌撰
  王師乾神道碑 唐楊綰撰張從申書碑以大厯十三年立在句容縣
  鍾山林下集序 唐石洪撰以貞元七年
  華陽頌 梁陶𢎞景撰崔元亮長慶三年游山題記附在茅山
  司空殿記 司空光武時人碑以會昌六年立在溧山副元帥㕔階記 唐嚴伋撰大厯四年刻在金陵三茅山記 唐人書太和三年
  茅山三像記 與崇元聖祖院一體書李德𥙿旣建聖祖院并立𤣥元皇帝孔子尹喜三像以寶厯二年刻在茅山
  崇元聖祖院記 唐賈餗撰徐挺古八分書寶厯二年立在茅山
  賜李錬師詩詔 唐道士任良友書元宗所賜詩凡三首貞元十四年刻石在茅山
  景陽井銘 井銘有二其一隋煬帝所作其一張著撰仙壇山銘 道士宋文榦以山石自然因立壇其後岑仲琢石為像碑以聖厯三年立在溧水縣已上並見集古錄
  江南秦淮石志 皇朝類苑江南保大中浚秦淮得石志按其刻有大宋乾德四年六字餘磨滅不可識諸儒㕘驗乃輔公祐反江東時年號
  溧陽瀨水貞義碑 李白文
  徐鍇篆字題名 在中茅峰石上荆公有詩百年風雨草苔昏尚在當年墨法存祇恐終隨嶧碑盡西風吹燒滿秋原
  建康志 史志正序  建康續志 朱編吳琚序
  太平州碑記
  吳陶基墓碑 在當塗吳山晉陶氏亦有墓碣見存晉楊府君墓碑 名亮𢎞農人桓温破姚襄亮杖䇿來歸後為雍州刺史卒今有石碑二一在泊山一在河間碑隂各有巴蜀故吏姓名合五百人太守楊倓惜其斷裂徙置郡學
  李白天門山銘 在天門山
  水心院石幢記 在蕪湖縣西二里寧淵觀初為水心院有廣明間石幢記
  羅泰石城記 在當塗東二十里慈湖鎮之北磯上有界牌二字乃唐刻也
  陶府君大舉德政碑 在當塗縣東六十里丹陽鎮南之禪那院乃唐僧所撰永昌元年己丑建碑今存
  禪惠院記 在當塗東十七里禪岳山有咸通二年記刻石山頂
  廣濟院石幢 在蕪湖縣北四十里院門外有兩石經幢一題曰大中十二年一題曰乾符六年
  東能仁院水陸會記 在蕪湖縣東院有南唐水陸會記
  演教院碑 在繁昌縣東二十里院有古牌上有長慶二字
  太平州詩南州集 林桷序
  姑熟志 楊倓序
  寧國府碑記
  題疊嶂樓詩 南齊謝眺
  題疊嶂樓壁 唐獨孤霖
  敬亭山梓府君廟題名 髙璩
  題梓府君廟詩 李太白司空圖
  良吏記 陳簡甫題開元良吏六人
  祭敬亭山文 鄭薰又碑隂文杜宣猷
  重修敬亭廟記 張延嗣
  梓府君神祠記 崔龜從
  新修梓府君廟記 劉仲約大中二年
  新興寺碑 盧肇書在縣北敬亭山大中二年相國裴休建
  禪定寺通公碑 嚴綬
  新興寺新條勅 裴休
  新興寺經閣帖 裴休
  白龍寺經幢 在水陽鎮開成元年
  石中丞廟斷碑 廟在子城南石中丞仲覽宣州人魯府君廟碑 在宣城縣南六十里廟有斷碑載武德六年魯之嵓以宣城降
  沖妙觀斷碑 在宣城縣東二十里會昌中立
  新興寺羅漢碑 徐善
  福田寺經幢記 大厯中崔龜從
  薛公去思頌 崔巨
  築新城碑 韓熈載撰碑隂林仁肇
  送二王詩 李後主
  徐知證墓碑 在宣城四十四里
  重修宣城縣廨宇記 朱珣
  開元寺大殿記 孟拱辰
  多寶佛塔記 孟拱辰
  東禪院法華經記 孟拱辰
  新興寺藏記 唐天祐二年僧浩澄 已上並在宣城縣界
  南陵修大農陂記 韋瓘
  涇縣㕔記 薛文美
  水心寺碑 唐宣宗
  孔子廟記 徐鉉
  東峯亭記序 在涇縣西二里唐永泰中李廣琛將兵討石㓂告捷賦詩劉太真為之序今刻石存焉 已上並在涇縣界
  唐宣州響山新亭新營記 權載之撰云元和二年今宣城長帥路應造
  賀蘭夫人墓誌 集古錄云唐陸贄撰并書碑正元七年立
  宣城志 郡守趙希逺序李兼編
  宣城詩 唐人已前詩篇失編集人姓名
  徽州碑記
  興唐寺碑 唐吕渭文在歙縣
  越國公廟記 唐江台符文在歙縣
  問政先生碑記 唐順義中方䛆文在歙縣
  歸真觀碑 江南徐鍇文在歙縣
  漢洞院碑 在歙縣新安志云今院中有南唐鐫大中碑
  婺源縣古縣記 見新安志本縣沿革下
  州縣碑額 容齋續筆徽州之山水清逺素無火災紹興元年添差通判盧瑢悉以所作隸字換郡下扁榜自譙樓儀門凡亭榭臺觀之類一切趨新郡人謂字多燥筆而於州碑尤為嚴重私切憂之次年四月火起於郡庫經一日兩夕乃止官舍民廬一空
  歙州折絹始末 皇朝類苑五代方鎮割據多于舊賦之外重取於民國初悉皆蠲正稅額一定其間或有輕重未均處隨事均之福歙州稅額太重福州則今以錢二貫五百折絹一疋歙州輸官之絹止重數兩太原府輸賦全除乃以減價糴米補之往往疑福歙折絹太貴太原折米太賤又原居仁言行錄云歙州五季為偏方夏稅特重祖宗故輕之他郡輸納率以十二兩惟歙十兩比嵗户部謂不中度却之以為擾孝宗欲仍舊貫而慮輸有輕重吏得病民每十二疋符蠲其二
  新安志 羅願疏
  信州碑記
  南巖古篆 上饒志云弋陽縣北三十里有石壁鐫古篆二十三字書跡甚美
  唐人大篆 洪芻山水記云貴溪王表岩有會昌中唐人大篆題名
  唐元和碑 在永豐之寶積院蔣穎叔詩云舊碑聊一讀惟有記元和
  草衣寺記 在城下南嵓有唐權德輿記
  南唐欽道觀記 在永豐縣觀舊名黄陽觀有朱鞏所為記乃南唐徐鍇八分書徐鉉篆額今碑在縣治
  龍紀中雄石鎮請僧帖 在貴溪之資國寺象山陸九淵子静有跋語辨其真偽唐龍紀時帖由龍紀之元距紹熈辛亥凡三百有三年云
  王荆公信州興造記 晉陵張公治信之明年皇祐二年也夏六月乙亥大水降於是募人城水之所入垣郡府之缺考監軍之室司理之獄營州之西北亢爽之虚以宅屯駐之師除其故營以時教士刺伐坐作之法故所無也作驛曰饒陽宅曰囘車築二亭於南門之外左曰仁右曰智山水之所附也梁囘十有二舟于兩亭之間以通車徒之道築一亭于州門之左曰宴月言所以屬賔也凡為城垣九千尺為屋八以楹數之得五百五十二自七月甲午卒九月丙戌為日五十二為夫一萬一千四百二十五
  洪蒭遊洞記 曲盡一郡山川之景皆洪所身親而足歴者也今附上饒志卷末
  唐曹君墓碑 容齋五筆云慶元三年上饒尉陳莊發土得碑乃婦人為夫君所作君姓曹名因祖父皆仕於唐髙祖之朝惟公三舉不第居家以禮義自守及卒於長安之道朝廷公卿鄉隣耆舊無不太息惟予獨不然謂其母曰家有南畆足以養其親室有遺文足以訓其子肖形天地間範圍隂陽之内死生聚散乃世態耳何憂喜之有哉予姓周氏公之妻室也
  上饒志 趙蕃編 中序
  池州碑記
  大㕔碑記 元和八年齊暎為守日建裴晉公作記于㕔壁今不存又韓贄文竇潏文
  刻漏記 杜牧文
  夫子廟麟臺碑 韋應物文
  紫極宫碑 徐鉉
  康濟廟記 在建德徐鍇為之記
  昭惠廟墨勅 昭惠廟在銅陵神姓張名寛嘗任晉陽太守唐裴休以墨勅贈遊擊將軍又以墨勅封保勝侯及保勝公今三勅俱存昭惠廟
  開講詩 集古錄鞏疇為講老子而作咸通九年楊岩刻石立於舊鞏疇之所居
  馬當山銘 陸龜𫎇文有云言天下之險者在山曰太行在水曰吕梁合二險之為一吾又聞乎馬當彼之為險也𡵻乎大江之旁怪石慿怒跳波發狂日黯風助摧牙折檣幸而脫死神魂飛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殊不知堅輪蹄者夷乎太行仗忠信者通乎吕梁使舟檝者行乎馬當合是三險而為一未敵小人方寸之包藏
  題𤣥宗御書記 集古錄唐張說題元宗御書碑御製書字并年月記及模勒刻字人姓字說所題者大慧禪師塔碑也侍岩記李方𤣥撰李宗書會昌四年刻杜牧題名者牧為池州刺史立左史洞之名而題之張祜書會昌五字刻在池州今同附於後
  唐孚貺侯廟碑 容齋四筆云在銅陵縣唐中和二年
  池陽前集 吳蔚張古序
  池陽續集 崇寧中畢漸序
  池陽前記 政和八年范政明編
  池陽後記 建炎四年張古序
  秋浦志 胡兆序
  饒州碑記
  饒州刺史碑 容齋三筆云饒州良牧自吳至今以政績著名者有九賢郡圃立祠以祀此外知名者蓋詳白樂天集有吳府君碑
  唐紫極觀鐘銘 在城紫極觀天寶九年上官經野文唐薦福寺庄田記 乾興元年僧志全文
  唐能仁寺菩薩堂記 南唐邊鎬文
  唐薦福寺碑 冷齋夜話云范文正公守饒有書生獻詩甚工生自言平生未嘗飽時歐陽率更薦福寺碑墨本直干錢文正為打千本使售京師紙墨已具一夕雷擊碎其碑坡詩一夕雷轟薦福碑蓋謂是也
  唐饒娥碑 唐栁宗元文云饒姓娥名世漁鄱水娥為室女女事循整鄉閭式敬寶應中父醉漁溺死求屍不得娥走哭水上三日不食耳鼻流血氣盡伏死明日屍出黿魚鼉蛟浮死萬類縣旁小民悲感怨號會錢具葬娥于鄱水西横道上宗元為之記云
  唐魏仲兕饒娥碣 在樂平
  唐魏愔饒娥碣 在樂平
  南唐雙溪觀記 在安仁乾德二年葉⿱文
  唐自鳴山記 在安仁唐咸通十年歐陽證
  吳羅漢寺記 在安仁偽吳順義六年 羅漢賛 同上
  玉石寺記 在安仁唐逄汝舟文
  都頡亡談 容齋五筆云鄱陽素無圖經元祐六年餘干進士都頡作亡談一篇其序士風土物則張仁有篇徐濯有說顧雍有論王德璉有記其所引張徐顧王所著今不復存
  鄱陽志 史定之序
  栁將軍墓碑 在安仁唐咸通六年
  栁子厚與元饒州書 見栁文
  鄱陽舊志













  六藝之一錄卷一百二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