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之一録 (四庫全書本)/卷115

卷一百十四 六藝之一録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十五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九十一
  顧南原碑考
  陳仲弓殘碑 中平三年 金石録與隸續俱不言碑之所在按蔡邕集載此碑云勒表墳墓則碑當在墓前一統志云陳實墓在郾城縣西三十里 額題云漢文範先生陳仲弓之碑十篆字金石録云碑文已漫滅蔡邕字畫見於今者絶少故雖滅漫之餘尤為可惜以校集本不同者已數字惜其不完也蔡邕集仲弓三碑皆邕撰其一碑云中平三年秋八月丙子卒三碑皆云春秋八十有三後漢書仲弓傳以為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於家者疑傳誤字原云碑之立當在中平三年
  陳仲弓殘碑隂 金石録云故吏姓名多已刓缺蔡邕小字八分惟此與石經遺字爾石經字畫謹嚴而此碑尤放逸可愛
  陳實壇碑 中平三年 隸釋云在亳州永城縣即古之太丘也永城今屬河南歸德府 額題云故太丘長潁陳君壇八篆字隸釋云潁之下闕二字陳實本傳云潁川許人此額所闕者潁之下是川又一字當是許也額之題郡邑猶劉曜東平無鹽之比其云壇者葢⿰扌𭥍 -- 指廟中之壇段光為孫叔敖立廟作碑其文云興祀立壇是也蔡中郎作陳君三碑其第一碑云許令以下至於國人立廟舊邑四時烝嘗歡哀承祀如其祖禰所謂立廟舊邑則知太丘有此碑其文皆已亡缺無可讀者惟其首云君諱實字仲躬諸書皆字陳君曰仲弓獨此碑不同殆是借用金石録云蔡邕集有陳仲弓三碑以集本校之此碑非蔡邕撰者然字畫亦竒偉惜其殘缺不完也
  陳度碑 中平四年 未詳所在 隸續云此刻大半紊碎所存近二百字少成句讀其中並無官稱僅有相國及督郵字繼有皆以疾辭之句其前有散放及姻婭字稱其仁者再三銘詩有貨殖屢中之句似是家有餘財仁周隣曲相遣督郵招聘稱疾未嘗諾仕者君諱度字妙髙陳國柘人郡國志陳國有柘縣趙氏認柘作相誤也
  劉衡碑 中平四年 金石録云衡墓與碑在今齊州歴城縣界中古平陵城傍余嘗親至墓下觀此碑因模得之墓前有石獸制作甚工 無額碑云遷蜀國都尉不行拜趙相金石録與隸釋俱作趙相劉衡碑
  譙敏碑 中平四年 隸釋云在冀州東觀餘論云在棗強縣北十七里冀州棗強今俱屬真定府 額題云漢故小黄門譙君之碑九篆字集古録云其文不甚磨滅隸釋云予所得者惟三字不能辨東觀餘論云近世有信安何籀者以隸書知名目是碑為蔡中郎書未知何據自謂學此法清勁有古意與梁孟皇行筆正相反予謂漢世隸法至魏大變不必梁蔡勢自爾也此碑意象古雅借非中郎自可師法
  張納功德叙 中平五年 隸釋云在巴州輿地碑目云在重慶府府學中 無額碑首行題云巴郡太守都亭侯張府君功德叙碑式云有穿題一行文十七行行四十八字隸釋云此碑乃掾屬李元等為之碑隂各書曹掾之職而不稱故吏則是張君在郡之時所立
  張納碑隂 碑式云有穿兩旁有暈前兩行題李元然存二人後十五行行五人張榮一人名氏字多侵及下列 末一行書歲月及祝頌之語隸釋云題名七十有四人從事及丞則書其字主簿以下掾吏並書名葢一郡之吏也
  陳實殘碑 中平五年 金石録云在潁川陳太丘墓側 額題云漢故司空掾陳君碑八篆字金石録云碑已殘缺不可辨惟其首八大字尚完字畫竒偉隸續云此蔡中郎所作第三碑也其文乃豫牧襃讚悲傷之辭僅有前七十字下文盡皆不存中郎作太丘第一碑云中平三年卒此碑作五年者豫牧立碑之年也史傳雜書蔡集皆作仲弓惟太丘壇碑作仲躬此碑彷彿亦然趙氏引世説注太丘次子諶嘗以司空掾召謂此是陳諶之碑殊不知碑中自有太丘姓名其文又在蔡邕集葢不能認碑故有斯誤按後漢書陳實傳云大將軍竇武辟以為掾屬而不言為司空掾據此碑額題疑是史傳失載金石録謂是諶碑非也陳實傳又云有六子紀諶最賢父子並著髙名時號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時旌命羔雁成羣恐其父子皆嘗以司空掾召也蔡邕集載此碑作陳太丘廟碑銘其文有云大將軍賜諡羣后建碑國人立廟先生有二子季方盛年早亡亦圖容加諡元方在喪毁瘁消形嘔血純孝過哀率禮不越于時嘉異畫像郡國所云季方者諶也元方者紀也紀亦畫像於廟存没並列不亦異哉
  圉令趙君碑 初平元年 字原云在鄧州一統志云在南陽府舊文宣王廟内南陽縣宋屬鄧州今俱屬河南南陽府 額題云漢故圉令趙君之碑八篆字為二行碑圖云暈三重惟内一重自右達於左漢碑圭首多若是惟中穿相去有逺近不同者文十三行行十九字末行空八字書年月與下一字齊金石録云碑已訛缺名字皆不可考予家有舊拓本得之寒山趙氏比隸釋所載斯詠上多其葢二字
  周公禮殿記 初平五年 輿地碑目云成都府學集古録目云文翁為蜀郡守始立學校安帝永初中以火災被焚獻帝時太守高眹重修立之金石録云今成都府學有漢時所建屋柱皆正方上狹下濶此記在柱上刻之初平五年立距今葢千年矣而字畫完好可讀當時石刻在者徃徃磨滅此記刻於屋楹乃與金石爭夀亦異矣隸釋云周公禮殿規模古質井斗異制此記刻於東南之一柱亦木爾歐陽氏以為文翁石柱記者誤也碑式云周公禮殿記六行行三十八字集古録云顔有意益州學館廟堂記謂獻帝無初平五年當是興平元年葢時天下喪亂西蜀僻逺年號不通故仍稱舊號也今檢范曄漢書本紀初平五年五月改為興平顔説是也隸續碑圖云天下碑録以為鍾㑹書此記初平五年立魏書云㑹以正始中為尚書郎注謂其弱冠登朝葢已在初平四十年之後矣謂之㑹所書者非也輿地碑目云鍾㑹於晉咸熙元年始入蜀距漢興平初禩已七十一年不應追書也
  盧豐碑 建安七年 未詳所在盧君為江州夷邑長今四川重慶府巴縣漢之江州也或即在其地 此碑集古金石二録與隸釋隸續俱不載見字原碑目云蜀人謂之漢夜郎碑
  樊敏碑 建安十年 輿地碑目云在雅州墨寶云在盧山縣雅州今隸四川盧山縣屬焉隸釋云在黎州非是 額題云漢故領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十二篆字為二行碑圖云兩獸蟠其上就為圭首若今所謂贔屓者其一有鱗猶龍然篆額兩行偏其右文在穿右凡十八行行三十九字空一行刻亂曰二行又空一行低十三字刻歲月及書造人姓名其云石工劉盛息懆書者劉刻其石而厥子落筆也陳球碑隂書其二故吏之子亦曰息崇寧壬午知縣丘常題其碑隂云此碑相傳為魏受禪碑而此乃建安十年所立又在黄初之前雖暴露中野而字畫醇古文尚可讀余因扶其既倒植其將立又為屋以庇之庶㡬永其傳也紹興已卯眉山程勤又題云僕仕於蘆山廼得樊君故碑於荒山榛莽間亟作大屋覆其上表而出之碑隂所記崇寧壬午距今五十八年而任斯邑者皆吾鄉人扶倒植仆偶相似然全蜀藝文志又載李一本跋云此碑踞於道周㡬千餘歲在宋以前訛為魏受禪碑一統志謂其文字漫滅不可考以故惑於聞見者不為注目𢎞治乙未偶憇其下因束篠為帚拂之倐見字畫隠隠而出亟為磨洗搨得墨本然其糢糊不可讀者亦過半矣金石文字云重刻本字甚拙惡
  高頤碑 建安十四年 隸釋云在雅州輿地碑目云在嚴道縣東二十里嚴道縣今廢省其地入雅州額題云故漢益州太守高君之碑十隸字為二行碑圖云兩螭蟠其首文在穿下凡十八行行二十一字
  高頤闕 闕有二其一云漢故益州太守武隂令上計吏舉孝廉諸部從事高頤字貫方其一云漢故益州太守隂平都尉武陽令北府丞舉孝廉高府君字貫闕一字隸釋云此兩闕一有高君名字一不稱名而字闕其一予所見六十年前石刻貫字之旁刻名闕一字近世所見乃有以光字補之者此一闕雖無頤之名而隂平北府皆見之碑則兩者皆高頤之碑也輿地碑目以高府君為高君實貫下有光字云高君兄弟皆孝廉非是
  熊君碑 建安二十一年 隸釋云在道州 額題云漢故綏民校尉騎都尉桂陽曲紅灌陽長熊君之碑二十篆字為五行碑式云文十七行行五十五字財及碑之半其後空數行書文春事又空一行書杜暉事末行書年月及工師姓名與杜暉相隔亦數行許銘之後追叙君兮别作行隸釋云漢人書墓闕及神道則有盡列其生平所歴官者及銘志則舉其所終或所歴之清高者題之其叙先世但云某君之孫某君之子既不名其祖父亦不著其德美此碑獨異於他刻髙曾之間又有祖父旻其上闕文葢伯叔祖也祖之下云君喬字漢舉喬上亦闕一字必父也碑首熊君名字亦殘缺歐陽公以喬為綏民非也碑後載荼陵長文春重安侯相杜暉二人官夀行事各數十言似是同郡盛德之士作文者惜其無所記録故附之左方也
  黄龍甘露碑 建安二十四年 輿地碑目云在眉州彭山縣之黄龍鎮彭山縣今廢省其地入眉州 額題云黄龍甘露之碑六隸字隸續云碑中有穿髙五尺餘廣三尺文十行僅有數字可辨羣臣列名居石之二上下四横每横二十餘人可辨者侍中二人司徒尚書五官中郎將大中中散大夫愽士各一人議郎四人安漢鎮東等將軍二十餘人官之下皆稱臣姓名碑側題太守李嚴并丞令二人華陽國志云建安二十四年黄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立廟作碑墨寳云眉州彭山縣即漢武陽縣地也
  黄龍甘露碑 建安二十六年 輿地碑目云在隆州籍縣江口墨寶云在眉州彭山縣本朝人題云時以甲辰歲治平元年三月二十七日轉移此碑葢從隆州移置眉州也 額題云黄龍甘露之碑六隸字隸續云碑亦有穿高五尺餘廣二尺文十四行惟首行有建安廿六年數字可辨建安二十五年漢祚已終次年四月蜀主方稱帝改元則辛丑之春蜀人猶奉漢代正朔故有建安二十六年之文
  黄龍甘露碑隂 隸續云存者上兩横每横三十人可辨者侍中議郎從事史中郎將數十人兩横之下崇寧中為王時彦所磨刻其説
  梁休碑 建安二十七年 天下碑録云在襄州穀城縣襄州今為襄陽府穀城縣屬之 隸續云司徒掾梁君碑篆額惟存掾碑二字碑録云建安廿七年立此黄初前一年也豈吳人尚有用漢厯乎否則誤字也
  唐公房碑 無年月 集古録目云在興元府墨寳云在城固縣西北三十里興元府即今陜西漢中府城固縣屬之 額題云仙人唐君之碑六篆字為二行碑圖云圭首偏右其内有暈一重又兩重在其左暈下脚去穿頗逺穿下即刻文所存者十七行行三十一字其後石已裂水經注云智水川有唐公祠唐君字公房固城人也學道得仙百姓為之立廟於其處刋石立碑表述靈異也隸釋云漢中太守郭芝立公房王莽時人愽物志云城固縣婿鄉有唐公昉得道雞犬皆升仙後漢志襃中有唐公防祠葢隸法房字其戶在側故人多不曉或作防或作昉皆誤也集古録亦作公昉碑
  唐公房碑隂 碑圖云一横十五人
  劉熊碑 無年月 金石録云在酸𬃷縣天下碑録云在酸𬃷縣古城内集古録目以為在今揚州非也碑已不存舊有拓本藏寒山趙氏余從摹得之 隸釋云酸𬃷令劉熊碑篆額石一行微有𬃷令劉字則知所題非十即八也水經云酸𬃷城有縣令劉孟陽碑今碑孟下損其一字歐陽公不知碑在酸𬃷無以名其官遂謂之俞鄉侯季子碑唐王建題此碑詩云蒼苔滿字土埋龜風雨消磨絶妙辭不向圖經中舊見無人知是蔡邕碑元祐中蘇邁書胡戢之語謂此與劉寛碑同建詩為不誣予謂此固漢隸之上品似非中郎筆法都穆金薤琳瑯云建生於唐其云蔡邕碑者葢本之圖經而非鑿空而言洪氏不當於此而疑之也
  劉熊碑隂 隸釋云其可見者百八十人不書郡邑皆酸𬃷人也
  苑鎮碑 無年月 未詳所在字原云或云在襄州即今襄陽府 額題云漢故荆州從事苑君之碑十篆字碑式云碑十五行行二十四字穿在第八九十行之間第一字之下各廢四字隸釋云苑君名鎮無所終歲月
  督郵斑碑 闕年月 字原云在徐州無額碑首行云督郵諱斑字子翁隸釋云碑無額故不得其姓石既碎落故不知其所終
  衡立碑 無年月 金石録云在鄆州中都鄆州今為東平州中都今為汶上縣俱屬兖州府 金石録云碑云君諱立字元節其先出自伊尹而其銘曰於穆從事歐陽公集古録號為元節碑儀令衡君之碑葢漢時石刻其官爵姓氏既載於額則其下不復更著茍文已殘缺又不見其額則遂難考究矣立與衞尉卿衡方墓皆在今鄆州中都方碑亦云其先伊尹號阿衡因以氏焉隸釋云趙氏曰碑有額予亦未之見也石多缺惟銘尚可讀元節碑落十九字 且云疑其姓伊而為從事也今碑首尚完題云浚
  劉曜碑 闕年月 天下碑録云在鄆州須城縣鄆州即今東平州須城縣今廢省其地入東平 額題云漢故光祿勲東平無鹽劉府君之碑十四篆字隸釋云漢人銘墓以郡邑題其首者所見惟此一碑集古録云文字磨滅僅有存者卒葬年月皆不可見按歐洪兩家皆云有隂而其書不載
  金恭碑 闕年月 隸釋云近歲出於雲安軍土中雲安軍今為雲安縣属夔州府 無額首行題云金君碑君下缺二字碑式云碑有畫方之紋上亦有穿題一行文十行後餘三行所存者行十三字隸釋云其石剥缺少有可句者金掾季本即其父也二弟曰廣延曰雍直其母徐氏有紀産碑按徐氏紀産碑刻於光和元年其碑云子男恭字子肅早終此碑葢刻於光和之前也
  金恭闕碑圖云上刻一禽三足次横刻金君姓名次刻一人執扇乘馬似是金君也旁有龍虎銜環其下斷裂
  中部碑 無年月 字原云在均州今屬襄陽府 額題云中部碑三隸字為一行碑圖云額偏其左額上有白暈一重其右復有兩暈不匝字在暈下穿在字中所廢者三行各四字隸釋云凡題名五十餘人如漢世碑隂而有額謂之中部殊不可曉石理漫滅名字僅有存者
  富春丞張君碑 闕年月 字原云在亳州 額題云漢故富春丞張君碑八篆字隸釋云張君之名髣髴如𣹟字土人以為張湛非也碑載其父兄而官稱磨滅誌文多不成章而銘詩可讀其間云三年癸亥景命不禄考東都歴年凡三癸亥永平與光和之六年延光之二年是也建光有三年則歲在癸亥但次年壬戌巳改延光亳社去洛陽不逺不應踰兩載而不知改元也復齋碑目云地志順帝分㑹稽置吳郡富春屬焉今碑除吳郡下缺當在順帝之後為富春三年而卒爾
  郎中郭君碑 無年月 未詳所在 額題云漢郎中郭君之碑七隸字隸釋云名字皆缺文辭亦有可句者其云惠兄仲𡱝郭仲竒碑常有惠兄之稱此碑復爾仲𡱝者若非仲竒之伯仲則其同族也
  城埧碑 闕年月 字原云在渠州今為渠縣屬順慶府 隸釋云右無名碑蜀人謂之城埧碑末有方三百里圍二尺字及用人用日數似是記板築事按碑有云有詔拜君益州太守又云功後世葢益州太守築城垻以衞民故立此碑以頌其功德也
  是邦雄桀碑 闕年月 字原云在渠州 碑圖云其上刻麟其下則牛首碑十一行行二十六字有以兩字居一字地位者其後空三行許隸釋云碑之首云是邦峻生雄桀峻之上下各闕一字葢言其山川孕秀也其間有晉楊侯苖由彼適梁犍為武陽之句疑其姓楊而家犍為字畫類李翊碑又有碑隂上朱鳥而下𤣥武則没字碑也碑圖云與馮緄墓道一碑相類非磨滅者
  仲秋下旬碑 闕年月 墨寳云在綿州 字原云額五字上二字不可辨第三楊字第四元字第五似秀字而不明碑式云有穿兩旁有大白紋如暈之狀碑十三行行二十三字其上一半皆漫滅隸釋云字畫清逸頗類劉寛碑但石損字闕所餘無㡬復齋碑目作楊元君仲秋下旬碑墨寳云俗以為文處茂碑
  司馬季德碑 闕年月 未詳所在 無額碑首行云故山陽府卒史防東守尉司馬字季德其名闕金石録作山陽卒史司馬留碑蓋趙氏所見其名猶未闕也隸續云山陽府卒史防東守尉者以郡曹而攝邑官具本秩自如故猶今之兼權也防東二字頗晻昧難辨故趙氏以山陽卒史名之
  薛劉二君斷碑 闕年月 輿地碑目云在重慶府額題云漢故益州刺史中山相薛君巴郡太守宗正卿成平侯劉君碑二十四隸字為四行隸續云隸額頗雜篆體其碑彷彿二十行所餘其上一段他石斷裂不存矣第一行有益州刺史中山相薛八字第二行有巴郡太守宗正卿成八字第三行有惟二君三字餘皆不可句讀葢前兩行各舉其官後行始是碑語與廣漢屬國辛李二君碑正同其間有祭死者及薛劉征討事殆是紀述平冦之事趙氏誤以為墓刻故云古無兩人共立一碑又以劉君為成平侯相詳視其額初無相字葢王子侯也
  司空殘碑 闕年月 金石録云政和乙未得於洛陽天津橋之故墓 隸續云所存五行行九字皆銘詩也字徑二寸餘雄健清新葢漢代之神品其詞有云命爾司空故趙氏謂之司空殘碑
  司空殘碑隂 金石録云故吏題名百餘人尤完好筆法不減蔡邕石經
  司農劉夫人碑 闕年月 隸續云在宜興夫人冢傍無額碑式云題一行文七行行三十八字石尚餘
  其半亦隠隠若字隸續云夫人漢太尉許馘之室也首行有標題之文石已刓剥所存數十百字其漫漶者强半惟次行獨全故知其為劉氏其辭惟數句可讀字畫多雜篆體所書以字全類孔宙碑其他偏旁多與故民吳公碑中山相薛君題額相類應劭漢官儀所載三公孝靈時有吳郡陽羡許馘范紀光和四年馘以衞尉代劉寛為太尉吳處厚青箱雜記云義興有許馘廟其碑許劭所作唐開元諸孫重刻今其殘碑纔有數十字其間載許君自司農遷衞尉此又稱劉氏為司農夫人則銘墓時許猶未為衞尉也其碑在光和之前無疑
  禹廟殘碑 闕年月 未詳所在 隸續云禹廟一小碑其上漫滅五之三其前漫滅四之一所存者少成句讀唐寳厯中三人同觀刻名其上趙氏有禹廟二碑其一云字畫淺細有皮氏長安定蘇字恐是此一碑今按碑文無皮氏長安定蘇字趙氏所録乃别是一碑非即此碑也
  魯相謁孔廟殘碑 闕年月 字原云在兖州 隸釋云右無名碑首尾上下皆碎裂餘石纔有數行詳其辭非是諛墓中人者亦非頌德政紀工役之事前有帝命筴授俾相于魯吉月令辰欽謁十四字又云春秋烝嘗㡬以獲福葢是謁廟之文後有訪之儒彦稽之典謨聖德設章及昔在周人之句似皆是鋪張孔子也中云覽鴻基之曠蕩觀林木之穹深似⿰扌𭥍 -- 指孔林而言或題為駐蹕亭前斷碑葢在闕里中亭趙氏著録有魯相謁孔子碑而無其説疑即此也末有叔德仲雅題名而亡其姓
  夏堪碑 闕年月 字原云在亳州酇縣亳州今屬鳯陽府酇縣今廢併其地入永城縣屬歸德府 額題云故相府小史夏堪碑八隸字金石録云後有銘銘三字語頗古其卒葬年月殘缺字雖不工然漢碑也隸釋云文則崛竒字甚怪陋有難以意㑹者
  雍勸闕碑 無年月 輿地碑目云在梓潼縣北二里梓潼縣今屬四川保寧府 碑式云漢故趙國相雝府君之闕十大隸字為兩行其文一面五行一面三行行二十三字第七及第十五字下皆有横畫第一重惟首行及第四五行則七字餘皆虚其下一字金石録云其前歴叙家世官爵而所述雝君事甚略故吏民漢中太守邯鄲某等慕戀恩德刋石稱頌焉隸釋云此碑全類魏晉間所書劉備及劉淵國中所刻碑亦題為漢存於今者如車騎將軍闕成獻王碑是也此刻甚可疑但無年歲可證趙氏又寘諸漢碑中故存之
  郭輔碑 無年月 集古録目云在襄州穀城縣襄州今為襄陽府穀城縣屬之 額題云郭先生之碑五篆字為一行碑圖云其圭首偏左方右暈三重左一重字接暈下凡十一行行三十字穿在第一字之下銘後三行各廢三字自額之左皆文之餘集古録云其文字古質葢漢之碑也金石録云按後魏酈道元注水經具載此碑云碑無年號不知何代人然則歐陽公何所據遂以為漢人乎余以字畫驗之疑魏晉時人所為既無歲月可考姑附於漢碑之次隸釋云碑有兩昭字晉人所諱疑此是魏刻
  嚴發殘碑 闕年月 未詳所在 碑式云所存十二行行十字隸續云此碑不見歲月疑其非漢刻雖字不工却不類魏晉以後書法
  詔賜功臣家字 無年月 字原云在成都府 隸釋云詔賜功臣家五大字今在蜀中似是漢人所書其不可詳也墨寳云郭氏犂地得之又有小字一刻永平五年四字甃井襍之壁間今不存按此四字又是一石非五字之紀年也
  學師宋恩等題名 無年月 隸釋云在成都周公禮殿門之西序 字原云碑凡二一列經師經掾一列文學師諸曹掾史隸釋云漢永平中嘗為四姓小侯立五經師此則蜀郡諸生也當是郡守興崇學校者鐫石紀德諸生既刻姓名而諸曹史亦綴其末惜亡其碑不可考爾成都又有左右生題名一巨碑葢左學右學諸生也其間江陽寧蜀晉原遂寧乃蜀晉所置郡歐陽公以為漢文翁學生題名非也
  故吏應酬殘題名 無年月 字原云在成都府墨寳云得之北門魚橋之下 隸釋云題名共三十人此石所存者横兩行爾上行兩人之後則有右郫字其下一行凡十五人末有左江原字二邑皆隸蜀郡此葢蜀郡太守碑隂也墨寳云後無字非碑隂葢斷碑爾
  宗季方等題名 無年月 隸續云在龍門禹廟 碑式云兩横列上一列二十一人下一列二十人隸續云趙氏録禹廟凡二碑皆在龍門
  其一有皮氏長劉尋丞樊璋姓名而無隂其一有皮氏長安定蘇字而文已磨滅其隂則有汾隂趙遺數十人姓名官爵最後有龍門復民二十五户人名此碑二列有四十一人姓名疑是龍門復民而多少與趙説不合葢别一碑也題名之上有文十餘行乃唐開元中龍門令吕延祐所作禹廟頌楚順八分書亦猶魏子廟碑後人刻於石之空處耳
  蘇衡等題名 無年月 字原云在兖州 隸釋云題名三十餘人葢東郡平原北海陳留汝南潁川梁國下邳南陽東平十郡之士也姓名多已淪没或云碑在孔里駐蹕亭前或題云孔府君碑隂
  舉吏張𤣥等殘題名 無年月 未詳所在 隸續云其可見者舉吏汝南一人故吏河内一人門生東郡三人門生濟南二人門生平原任城各一人薛令有其官而亡其姓名惟虞升一人郡邑名字及所出錢無一字缺者
  公乘伯喬殘題名 無年月 未詳所在 隸續云所存者一列二人廣都及郫皆蜀郡之邑葢西川之殘碑也
  繁長張禪等題名 無年月 輿地碑目云在梁山軍忠州界隸續云一石三横首行云長蜀郡繁張君諱禪字仲聞其次題掾曹十人及三人姓名次横之首行云夷淺口例掾趙陵字進德次夷侯九人邑長三人第三横邑君三人夷民六人後云凡卅八户造末有四行高出兩字題白虎二夷王及丞尉名字最後兩行及其下一横字畫差小似是紀事之辭惟夷王謝資數字分明餘皆不可讀東都益部郡縣夷漢錯居此必蜀郡太守有德政繁縣人共立此碑尊其官吏故書之前列輿地碑目作浮蘭碑云是漢刻
  酒泉題名 無年月 未詳所在 字原云碑九列每列三十二人
  交阯都尉沈君神道 無年月 輿地碑目云在大竹縣北一里隸釋云在梁山軍大竹縣今屬四川順慶府梁山軍即今䕫州府梁山縣也 輿地碑目云雙石闕其一鐫云漢謁者北屯司馬左都候沈府君神道其一鐫云漢新豐令交阯都尉沈府君神道字原云沈字左字道字豐字發筆皆長過三四寸許令字交字兩筆皆長君字中筆亦長碑圖云其上皆刻朱鳥其下則右刻元武左刻一獸之首若虎而角環在口已缺其爪據之隸釋云二神道葢是一人猶王稚子闕盡書其所歴之官也
  金君闕 無年月 字原云在雲安軍即今夔州府雲安縣 題云鉅鹿太守金君闕凡七字碑式云四旁皆刻磨紋
  楊宗墓道 無年月 字原云在嘉州輿地碑目云在夾江縣東十里嘉州即今四川嘉定州夾江縣屬之輿地碑目云墓前雙闕其左隸書漢故益州太守
  楊府君諱宗字仲德墓道十六字金石録作楊宗墓闕銘
  清河相張君墓道 無年月 未詳所在 題云清河相𢎞農太守張君墓凡十字墓下闕一字隸釋云一碑甚大其中但存此數字惟河相𢎞農君五字㸃畫具爾碑式云兩旁有白紋其碑長八尺餘濶三尺餘此數字之下尚有三之二
  不其令董君闕 無年月 字原云在濟州即今濟寧州 題云漢故不其令董君闕八字為二行天下碑録云漢童恢墓雙闕字在任城縣南七里一云漢故不其令童君一云童恢瑯琊人隸釋云東漢循吏有童恢傳注云謝承書作僮种兩姓異同史氏固有所疑矣初未嘗見此闕遂以董為童以碑為正傳云恢字漢宗琅邪姑幕人辟公府除不其令其為令在楊賜罷相之後則恢葢孝靈時人也此闕刻一冢冢上三物植立若木葉然二男子拜於前有一婦人二稚子又有六婦人魚貫於後冢旁有一大樹其下有一馬立於木下及馬後者各一人馬前有數物如雞鶩之狀者碑圖云所畫者子孫展墓之狀有僕馬休於松楸之下所題八字其左復有四五小字不可辨碑録所載董君雙石闕字此葢其一也隸文董字卝下著童碑録及范史誤去其卝張駒云嘗見不其令一碑數百言其字大小如防東尉司馬君碑亦多漫滅者當是彼一闕也
  緜竹令王君神道 無年月 字原云在涪州 題云廣漢緜竹令王君神道凡九字隸辨云微雜篆體緜字作曰下木略與縣字相混故趙氏誤作廣漢縣令而謂其借苓為令按金石録又誤合劉讓閣道題字為一碑故以為建寧元年十月造而此碑則無年月也字原既辨其誤又云建寧元年立何耶
  司馬孟臺神道 無年月 字原云在漢川今為漢川州屬成都府 題云故上庸長司馬君孟臺神道凡十一字隸釋云石文皴剥而字札甚精復齋碑目作上庸長闕
  髙直闕 無年月 字原云在雅州 題云漢故髙君諱直字文玉凡九字隸釋云字畫甚不工漢人題墓有云神道者有云墓道者有云闕者惟高頤及高直但書姓名字爾
  韋氏神道 無年月 字原云在均州州今屬襄陽府碑圖云其上重暈與埋銘同中刻此四字隸釋云
  石文中斷似若韋字爾
  征南將軍劉君神道 無年月 未詳所在 題云有漢征南將軍劉君神道凡十字隸續云大小與王稚子闕相類而剛勁過之惟後兩字刓損
  平楊府君神道 無年月 字原云在綿州今屬成都府 題云漢平楊府君叔神道凡八字字原云刻於石闕椽首墨寳云平楊必姓名如建平太守之類叔其字也隸續止有平楊府君叔神六字
  沛相范君闕 無年月 輿地碑目云在梓潼縣東六里 天下碑録云漢沛相劔門范皮闕墓文字不甚多記名目而已隸續云圖經有范伯皮闕蜀人云范君有二闕周囘十六字多磨滅今在鳯皇山寺前麥田中近得范君一闕其上横刻四字尚可認曰府君神道字之下刻四人物次横又有一焉最下三方有白紋其中似嘗刻字闕上四人皆向右行更有一石其人却向左行恐是范之右闕闕旁之甎堅厚如石其重十斤田夫耕鑿時或得之上有小篆韻語每甎十行行一句一在汪聖錫家其文曰嗟痛明時仲治无年結偅孳孳履踐聖門知辨賜張噍孔言寛愽約性能淵泉帶徒千人行無遺愆予亦得其一云德積未報曷尤乾坤荗而不實顔氏暴顚非獨范子古今皆然想貎睹刑列畫諸先設徃有知豈復恨焉石上姓名雖淪滅而甎文有范子可證乃知范君名皮字仲治圖經誤衍伯字按輿地碑目作沛國范伯友墓石闕則又誤相為國誤皮為友
  汝南上蔡令神道 無年月 字原云在閬州即今四川保寧府 隸續云閬州城外一石闕其東面刻十三字與王稚子闕相類蜀人謂之汝南令闕眎其文南之下一上字甚分明葢汝南之上蔡令也徐求閬苑記以為唐貞觀中旌表王氏義門所立謬也
  侍中楊文父神道 無年月 未詳所在 題云漢楊侍中文父之神道凡九字隸續云字體格與馮幽州闕相似必西州所刻者
  貞女羅鳯闕 無年月 未詳所在 題云漢貞女羅鳯墓凡六字隸續云筆勢甚清逸頗類景謁者墓表字之上以朱爵為額葢墓闕也
  延年椁字 永初七年 隸續云在蜀中 其文云永初七年四月卅日造焉是萬歲延年益夀郭凡十八字為三行
  种氏石虎刻字 光和七年 未詳所在 其文云光和七年四月五日孝子种覽元愽所造共十六字
  交州刺史石羊字 無年月 字原云在郴州 隸續云第一行有阯刺史三字上滅其一當是交字第二行有君羊二字上滅其一土人謂之鄧君家闕文乃其姓也此墓道之石羊膞上刻建安以前之物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