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社科[1991]2号
1991年8月3日
发布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克服各种困难,在坚持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阵地,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党中央关于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的指示精神,对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

  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由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办学宗旨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的根本标志之一。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高校教育任务的一项根本措施和基本途径。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国内外敌对势力为了实现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而高等学校则是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主要场所。1989年春夏之交的动乱和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以及在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剧变都反复证明,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在高校表现得十分尖锐。面对严峻的现实,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育人,把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反对“和平演变”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一项战略任务。

  在经历1989年动乱之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始受到普遍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有了一定提高,高校的局势比较稳定。但是也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许多学校至今还没有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和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许多学生的深层认识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青年学生仍有较大影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局面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学校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安定因素。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应当指出,在高校的全部思想政治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对青年学生系统灌输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方面,担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青年学生对于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本质的分辨和批判能力的提高,对于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共产主义理想的培养和树立,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全面的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才可能实现。因此,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必须从反对“和平演变”和争夺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

  二、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方针,增强理论教育的思想性和说服力

  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和根本要求,因而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和根本方法。多年来,高校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认真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但是,应该指出,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和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不受学生重视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和克服。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任务,必须进一步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方针,增强理论教育的思想性和说服力。

  要继续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关键在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教育同国内外现实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阶级观点、劳动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要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斗争,进行反对国际敌对势力侵略、干涉、渗透、颠覆、和平演变的教育,增强学生识别、抵制和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能力;要加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激发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同坚持思想性、针对性和现实性的关系,防止和克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和忽视科学性和理论性就事论事等不良倾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各门课程都应从不同的理论侧面和不同的逻辑体系,去阐明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可动摇的历史逻辑和政治结论,去回答学生所存在的带倾向性的深层思想认识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要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理论观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和其他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划清界限。

  为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入进行,课时应作适当增加。四年制本科课时,文科类为350学时,理工农医类为280学时,大学专科二年制文理科均为140学时,三年制均为210学时(以上均不含时事政策学习和德育课程学时)。上述规定的课时必须予以保证,任何学校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任意减少或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时。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形式以相对稳定为宜。根据几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教学实际情况,四年制本科应继续开设《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70学时;《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要在教学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继续完善,目前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或继续作为一门大课开设,或分解为几门小课开设,但不论采取哪种课程形式,均需涵盖《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要点》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并定为140学时;文科类专业还应开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综合性大学理论专业,财经政法类和民族类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可根据其专业特点作必要的调整。二年制和三年制大学专科应分别开设二门或三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目前课程设置暂可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并参照大学本科的课程设置安排,但必需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国家教委将在调查研究和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另行研究制定统一的课程设置方案。

  高等学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要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国家教委将及时组织修改和编写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用书。

  加强教材建设,是保证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几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的建设是有成绩的。但是也存在教材编写过于分散及质量不高的现象,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予以纠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各部委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教委《关于编写出版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材的暂行管理办法》((88)教政字001号)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教材编写、审定、出版和使用的管理。对现有各种教材应组织人力进行检查清理。对质量较差的教材应明令停止使用,对按上述《管理办法》组织编写的质量较好的教材,要继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国家教委将尽快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进行修订,并组织编写尚未统编的教材,以及逐步组织编写供教师使用的带有指导性和资料性的教学参考书和资料书。

  三、加强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课堂讲授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主要环节,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容许利用课堂宣传和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要根据教学要求认真备课,深入研究和把握教学中的基本内容和疑难问题,了解社会实际情况,了解和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理论问题,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应力求生动活泼,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一些省市和学校采取集体备课,对教学基本内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并选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开展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掌握和运用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各门课程都应组织一至二次课堂讨论,教师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要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大纲规定的经典著作和有关材料,帮助学生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开展活动。

  采取小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和开展课堂讨论、课外辅导等教学活动。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实行按小班级组织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围绕教学内容适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接触实际中接受教育。可以结合课程教学,组织必要的参观、调查,还可以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一些省市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有的学校还建立了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巩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都应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创造条件。

  要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当开展电化教学。有条件的省市和学校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制作一些观点正确、材料丰富生动的电化教学片。国家教委有关部门也要组织制作一些适合教学需要的电教片。

  要严格执行考试制度,继续改进考试方法。考试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考试成绩的评定还必须和学生的实际政治思想情况和日常表现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成绩是决定学生能否升级和毕业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招收新生(包括研究生)和授予学位时,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任意降低标准。

  四、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他们的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

  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培养和建设一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政治与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思想上坚信马克思主义,具有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的精神;在业务上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经过一定的实践锻炼(包括担任学生班主任和辅导员)。实践证明,广大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从总体上看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多年来,尤其是在前几年困难的条件下,他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加强和改进理论课教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亦应看到,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数量不足,相当多的学校缺编情况严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年龄老化,他们中的大部分将在三五年内陆续退出教学岗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一半;现有教师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不齐,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在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上进一步培训提高的任务相当繁重;由于各种原因,补充新师资困难,现有教师队伍也不够稳定,等等。所有这些,都直接制约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定、充实和提高教师队伍,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和带根本性的任务。

  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编制,要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从教学、科研、做学生思想工作和教师进修提高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确定的比例配备。教师与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文科院校(专业)为1∶80,理工农医院校(专业)为1∶100。规模小的院校每门课至少要配备3名教师。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50。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目前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的问题。要逐步拓宽补充理论课师资的渠道,除从应届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中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外,要着重从学校政工队伍中选拔一些政治思想坚定、业务基础较好的同志,经过中国人民大学等校马列理论教师进修学院进修第二学位或硕士学位,充实理论课教师队伍。为解决教师队伍已出现的青黄不接的状况,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当前对那些政治和业务素质好、身体健康的教师可适当延长其离退休年限。

  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国家教委将重点建设好几个教师培训基地,采取举办助教进修班和中短期青年教师进修班、骨干教师培训班、高级研讨班以及举办假期讲习班等形式,加强新师资的培养和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教学主管领导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国家教委将根据形势需要,每年拟举办一次马列教研室(部)主任或各级教育主管领导干部的短期讲习班。各地和各部委教育主管部门亦应根据需要和条件,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班、讲习班、备课会、专题研讨会、教学观摩和教学评估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教师深入社会实践,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社会考察,着重解决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要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政治和业务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在职进修,引导和帮助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打下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没有经过实践锻炼的青年教师,应安排半年至一年时间到基层挂职锻炼,从事社会实践,并担任一段时间的学生班主任或辅导员。

  马列教研室(部)是理论课教学的直接组织和实施单位,要充分重视和采取措施加强教研室(部)的建设。高等学校的马列教研室(部)等同于同校系级建制,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要加强教研室(部)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教研室(部)要加强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联系,互相交流情况,分析研究学生中存在的思想理论问题,及时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映,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要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开展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授课要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和精神进行,授课要有完整的讲稿。对新补充的教师,要指定老教师给予指导,经过听课、试讲等训练之后方可正式上岗授课。要采取各种方式加强教师在职进修,并创造条件使教师至少在授课五年中能脱产半年补充知识、开展科研。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理论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学工作给以多方面的政策倾斜。学校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照国家教委、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继续做好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意见》(教人(1991)20号)及国家教委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考核和评审工作的补充意见》((87)教职称字058号)的有关精神,认真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尤其要注意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急需的符合任职条件的又红又专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职务晋升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使这一工作有利于促进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利于鼓励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考虑到历史的原因,对1966年以前毕业的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课或有特殊情况的教师的外语要求可适当放宽或暂不作为必备条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应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学科评议组。学校在确定马列教研室(部)的教师职务岗位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其工作及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马列教研室(部)各级教师职务岗位的设置应与校内师资、任务等情况类似的其他专业(学科)教研室(部)相当。要切实改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凡是传达到县团级和学校系处级的文件和报告,都应向党员教师传达,并及时向党外教师传达有关精神。对于涉及思想理论方面的文件、报告、内部书刊资料,应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放宽限度。学校有关部门要保证马列教研室(部)组织各项教学活动、订购教学需要的图书资料、教师培训进修、开展科研活动以及参加社会调查所需的费用。应根据马列教研室(部)实际承担的学生教学人数和工作量,参照各专业系的经费分配办法,下达马列教研室(部)的各项经费。在校内奖酬金分配上,要保证理论课教师不低于全校平均水平。

  围绕教学开展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要积极组织和支持教师开展科研。要根据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需要,引导教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求实精神,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研究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调查和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研究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和批判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思潮和有代表性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分析和批判各种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及其思想理论基础,等等。各高校和各教育主管部门要为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

  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领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委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的党政领导,都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领导。

  高等学校的党政领导要把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作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和一项基本建设。要关心理论课教师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及时向教师传达中央的文件和指示,要把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工作列入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要专门研究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理论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学校要指定一名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懂得教育规律的党委书记或校长主管理论教育工作,经常了解教学情况,参加教研室(部)的重要活动,并尽可能兼教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或开设专题讲座。

  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有赖于学校各部门的协助和支持。要形成抓德育人人有责的共识,动员全校各部门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院系行政领导和教务、科研部门,要安排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落实国家教委规定的必要学时,加强教学管理,为理论课教师开展科研创造条件;人事、财务、后勤等部门要认真解决理论课教师在编制、职称、经费以及社会实践方面的特殊困难,在措施上给予必要的倾斜。学校党委或校长应经常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汇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情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国家教委的有关意见,加强教育管理,从多方面强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要指定一名负责人主管并由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有计划地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高校检查理论教育工作,着重督促检查执行中央和国家教委有关理论教育的方针、政策、规定的情况,把学校理论教育的状况作为评估学校工作和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条件。要经常了解并积极解决各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严格教材管理,注意发现和推广优秀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检查和评估;组织教师队伍开展对重要的现实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研究会的领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注意发挥其作用;定期召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会议,并及时将工作情况报国家教委。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