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府元龜/卷0015
●卷十五 ○帝王部·年號 《傳》曰: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自三代之際五行更王雖三統迴圈迭舉歲首至於紀年В曆未聞他制逮漢之文景始有前後之稱施及孝武肇創建元之號厥後或章述德美昭著祥異或弭災厭勝計功稱伐或一號而不易或一歲而屢改其有矯時遵古但紀歲曆者亦不遠而復斯乃前王因時立制後代氵公襲而不可易者也。 漢文帝即位十七年改元後元年(新垣平候日再暈以為吉祥故改元以來延年之祚也。盡七年)。 景帝前元年(盡七年)。 中元年(盡六年)。 後元年(盡三年)。 武帝即位建元元年(盡五年)。 元光元年(以長星見故為元光盡六年)。 元朔元年(朔始也。言更為初始也。盡六年)。 元狩元年(獲白麟因改元曰:元狩)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得諸瑞以名年)一元曰:建(建元元年是)二元以長星曰:光(以有長星之光。故曰:元光元年)今郊得一角獸曰:狩云:(盡六年)。 元鼎元年(得寶鼎故因是改元盡六年)。 元封元年(始封泰山故改元盡六年)。 太初元年(初用夏正以正月為歲首故改元為太初盡四年)。 天漢元年(時頻年苦旱故改元為天漢以祈甘雨大雅有雲漢之詩周大夫仍叔所作也。以美宣王遇旱災修德勤政而能致雨故依以為年號盡四年)。 太始元年(言蕩滌天下與民更始故以冠元盡四年)。 征和元年(言征伐四夷而天下和平也。盡四年)。 後元年(盡二年)。 昭帝始元元年(盡其年)。 元鳳元年(三年中鳳凰比下東海海西樂鄉,於是以冠元焉盡六年)。 元平元年(盡六年)。 宣帝本始元年(盡四年)。 地節元年(以先者地震山崩水出,於是改年曰:地節欲令地得其節盡四年)。 元康元年(盡四年)。 神雀元年帝幸河東祠后土有神雀集改元(盡四年)。 五鳳元年(先者鳳凰五至因以改元盡四年)。 甘露元年(盡四年)。 黃龍元年(漢儀注云:此年二月黃龍見廣漢郡故改元盡六年)。 元帝初元元年(盡五年)。 永光元年(盡五年)。 建昭元年(盡五年)。 竟甯元年(呼韓邪單于願保塞邊竟得以安寧故以冠元盡其年)。 成帝建始元年(盡四年)。 河平元年三月詔曰:河決東郡流漂二州(兗州豫州之地)扌交尉王延世?是塞輒平其改元為河平賜天下吏民爵各有差(盡四年五月)。 陽朔元年(六月以山陽火生石中改元言陽氣之始盡四年)。 鴻嘉元年(盡四年)。 永始元年(盡四年)。 元延元年(盡四年)。 綏和元年(盡二年)。 哀帝建平元年(盡四年)。 元壽元年(盡二年)。 平帝元始元年(盡五年)。 孺子嬰居攝元年(王莽鴆平帝立之年二歲盡三年為莽所篡)。 後漢光武建武元年六月己未即皇帝位於高阝大赦改元(盡三十二年三月)。 中元元年(二月柴望岱宗登封泰山禪于梁父四月改元盡二年)。 明帝永平元年(盡十八年)。 章帝建初元年(盡八年)。 元和元年(盡三年)。 章和元年七月詔曰:朕聞明君之德啟迪鴻化緝熙康?光照六幽(緝熙光明也。六幽謂六合幽隱之處)訖惟人面靡不率俾仁風翔於海表威霆行乎!鬼區(鬼區即鬼方)然後敬恭明祀膺五福之慶獲來儀之貺朕以不德受祖宗弘烈乃者鳳凰仍集麒麟並臻甘露宵降嘉?滋生芝草之類歲月不絕朕夙夜祗畏上天無以彰於先功今改元和四年為章和元年(盡二年)。 和帝永元元年(盡十六年)。 元興元年(四月庚午大赦改元盡其年)。 殤帝延平元年(盡其年)。 安帝永初元年(盡七年)。 元初元年(正月甲子改元盡六年)。 永甯元年(四月丙寅立皇太子改元盡其年)。 建光元年(盡其年)。 延光元年(二月丙午大赦改元盡四年)。 順帝永建元年(延光四年十一月中黃門孫程等十九人斬江京等迎立帝自濟陰王即皇帝位明年正月改元盡六年)。 陽嘉元年(三月庚寅帝臨辟雍饗射大赦改元盡四年)。 永和元年(正月己巳宗祀明堂登雲台大赦改元盡六年)。 漢安元年(正月癸巳宗祀明堂大赦改元盡二年)。 建康元年(四月辛巳立皇太子大赦改元盡其年)。 沖帝永嘉元年(建康元年八月庚午自皇太子即位明年正月改元盡其年)。 質帝本初元年(永嘉元年正月丁巳封建平侯其月即皇帝位明年正月改元盡其年)。 桓帝建和元年(本初元年閏六月庚寅自蠡吾侯即皇帝位明年正月改元盡三年)。 和平元年(正月甲子大赦改元盡其年)。 元嘉元年(正月癸酉大赦改元盡二年)。 永興元年(五月丙申大赦改元盡二年)。 永壽元年(正月戊申大赦改元盡三年)。 延熹元年(正月庚戌大赦天下改元盡九年)。 永康元年(六月庚申大赦改元盡其年)。 靈帝建甯元年(永康二年正月自解瀆亭侯即皇帝位改元盡四年)。 熹平元年(正月己巳大赦改元盡六年)。 光和元年(盡六年)。 中平元年(是年破黃巾賊十二月改元盡六年)。 弘農王光熹元年(中平六年四月即位改元盡其年七月)。 昭甯元年(八月改元盡其年)。 獻帝永漢元年(昭甯元年九月即位改元是年十二月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還復中平六年)。 初平元年(盡四年)。 興平元年(正月辛酉大赦改元盡二年)。 建安元年(正月癸酉郊祀上帝於安邑大赦改元盡二十四年)。 延康元年(三月改元盡其年十月禪於魏按甲子世祖建武元年乙酉歲中興盡庚子合一百九十六年)。 魏文帝黃初元年十一月庚午帝自魏王登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反改延康為黃初(盡七年)。 明帝太和元年(盡六年)。 青龍元年(正月甲申青龍見郟之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幸摩陂觀龍,於是改元盡五年)。 景初元年(正月壬辰山荏縣言黃龍見,於是有司奏以為魏得地統宜以建醜之月為正三月定曆改年為孟夏四月初文皇帝即位以受禪於漢正因循漢正朔弗改帝在東宮。若論以為五帝三王?隹同氣共祖禮不相襲正朔自宜改變以明受命之運及即位優斿者久之史官復著言宜改乃詔三公特進九卿中郎將大夫博士議郎千石六百石博議議者,或不同帝據古典甲子詔曰:夫太極運三辰五星於上元氣轉三統五行於下登降周旋終則。又始故仲尼作春秋於三微之月每月稱王以明三正迭相為首今推三統之次魏得地統當以建醜之月為正月考之群議厥義章矣。其改青龍五年三月為景初元年四月盡三年)。 齊王以景初三年正月丁亥即位十二月詔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棄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復用夏正雖違先帝通三統之義斯亦禮制所繇變改也。又夏正於數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醜月為後十二月(盡九年)。 嘉平元年(四月乙丑改元盡六年九月)。 高貴鄉公正元元年(嘉平六年十月司馬昭廢齊王迎立即皇帝位是月改元盡三年五月)。 甘露元年(五月鄴及上谷並言甘露降下八月丙申改元盡五年五月)。 陳留王景元元年(甘露五年五月己丑司馬昭使成濟弑高貴鄉公六月甲寅自安次縣嘗道鄉公即位大赦改元盡四年)。 咸熙元年(盡二年十二月禪于晉按甲子魏自庚子歲建國至乙酉合四十六年)。 晉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丙寅設壇於南郊帝升壇受禪禮畢即雒陽宮幸太極前殿大赦改元(盡十年)。 咸甯元年(正月戊午朔大赦改元盡五年)。 太康元年(二月平吳大赦改元盡十年)。 太熙元年(正月辛酉朔改元盡其年三月)。 惠帝永熙元年(太熙元年四月自太子即位大赦改元盡其年)。 永平元年春正月乙酉朔臨朝不設樂詔曰:朕夙遭不造淹恤在疚賴祖宗遺靈宰輔忠賢得以眇身?于群後之上昧於大道不明於訓戰戰兢兢夕惕。若厲乃者哀迷之際三事股肱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猶欲長奉先皇之制是以有永熙之號然日月逾邁已涉新年開元易紀禮之舊章其改永熙二年為永平元年(盡其年二月)。 元康元年(永平元年二月誅太傅楊駿大赦改元盡九年)。 永康元年(正月癸亥朔大赦改元盡其年)。 永甯元年(四月乘輿反正大赦改元盡其年十一月)。 太安元年(十二月大赦改元盡二年)。 永興元年(正月大赦改元永安七月大赦改元建武十一月大赦改元復為永安十二月大赦改元永興盡二年)。 光熙元年(六月辛未大赦改元盡其年)。 懷帝永嘉元年(光熙元年十一月自太弟即位明年正月癸丑朔大赦改元盡七年正月)。 湣帝建興元年(永嘉七年正月懷帝為劉聰所弑四月壬申即位大赦改元盡五年)。 元帝建武元年(三月辛卯即晉王位大赦改元盡其年)。 太興元年(三月癸丑即皇帝位大赦改元盡四年)。 永昌元年(正月己卯大赦改元盡其年)。 明帝太甯元年(盡三年)。 成帝咸和元年(二月丁亥大赦改元盡九年)。 咸康元年(正月庚午朔帝加元服大赦改元盡八年)。 康帝建元元年(盡二年)。 穆帝永和元年(正月甲戌朔皇太后設白紗帷於太極殿抱帝臨軒改元盡十二年)。 升平元年(正月壬戌朔帝加元服大赦改元盡五年)。 哀帝隆和元年(正月壬子大赦改元盡其年)。 興甯元年(二月己亥大赦改元盡三年)。 廢帝太和元年(盡六年)。 簡文帝咸安元年(十一月己酉即皇帝位乙卯改元盡二年)。 孝武帝甯康元年(正月己丑朔改元盡三年)。 太元元年(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大赦改元盡二十一年)。 安帝隆安元年(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改元盡五年)。 元興元年(正月庚午朔大赦改元盡三年)。 義熙元年(正月帝在江陵大赦改元二月反正盡十四年)。 恭帝元熙元年(正月壬辰朔改元盡二年九月禪于宋)。 後魏道武登國元年(正月戊申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赦於牛川四月改稱魏王盡十年)。 皇始元年(七月左司馬許謙上書勸進尊號始建天子旌旗出入警蹕,於是改元盡二年)。 天興元年(十二月己丑臨天文殿司徒進璽綬百官咸稱賀大赦改元盡六年)。 天賜元年(盡六年十月)。 明元帝永興元年(十月即位大赦改元盡五年)。 神瑞元年(正月辛酉以祥瑞頻集大赦改元盡二年)。 泰常元年(四月大赦改元盡八年)。 太武帝始光元年(泰常八年十月自泰平王監國即位盡四年)。 神?元年(二月改元盡四年先是定州獻白?鹿。又見於樂陵因以改元立皇太子)。 延和元年(正月丙午謁於太廟大赦改元盡三年)。 太延元年(正月甲申大赦改元盡五年)。 太平真君元年(六月丁丑皇孫生大赦改元盡十一年)。 正平元年(六月壬戌改元盡二年)。 文成帝興安元年(正平二年十月戊申即位大赦改元盡二年)。 興光元年(七月庚子皇子生辛丑大赦改元盡其年)。 太安元年(六月壬戌曲赦京城改元盡五年)。 和平元年(正月甲子朔大赦改元盡六年)。 獻文帝天安元年(和平六年五月甲辰即位逾年改元盡其年)。 皇興元年(八月戊申皇子生大赦改元盡五年八月)。 孝文帝延興元年(皇興五年八月丙午即位大赦改元盡五年)。 承明元年(六月辛未上皇終壬申大赦改元盡其年)。 太和元年正月乙酉詔曰:朕夙承寶業懼不堪荷而天貺具臻地瑞並應風和氣δ天人交協豈朕沖昧所能致哉!實賴神祗七廟降福之助今三正告初祗感交切宜因陽始令協典章其改今號為太和元年(盡二十三年)。 宣武帝景明元年(太和二十三年四月自皇太子即帝位明年正月大赦改元盡四年)。 正始元年(二月丙寅大赦改元盡四年)。 永平元年(八月丁卯大赦改元盡四年)。 延昌元年(四月乙酉大赦改元盡四年)。 孝明帝熙平元年(延昌四年正月丁巳即位逾年改元盡二年)。 神龜元年(二月己酉詔以神龜表瑞大赦改元盡二年)。 正光元年(七月辛卯帝加元服大赦改元盡五年)。 孝昌元年(六月癸未大赦改元盡三年)。 武泰元年(正月丙寅大赦改元盡其年二月)。 孝莊帝永安元年(四月即位改建義元年九月乙亥以平葛榮大赦天下改為永安元年盡三年)。 長廣王建明元年(永安二年十月自太原太守行并州刺史為爾朱世隆等推立改元盡二年二月禪於前廢帝)。 前廢帝(亦謂之節閔)普泰元年(建明二年二月己巳即位改元盡其年)。 後廢帝中興元年(建明二年十月即位信都升壇焚燎大赦改元盡二年四月遜位於出帝)。 西魏武帝(亦謂之出帝)永熙元年(中興二年四月戊子即位大赦改元太昌元年十二月丁亥大赦天下改太昌為永興。又乙太宗年號尋改元永熙盡三年)。 文帝大統元年(永熙三年閏十二月自南陽王為宇文泰所推立明年改元盡十七年)。 廢帝元年(大統十七年三月自皇太子即位明年去年號稱元年盡三年正月為宇文泰所廢)。 恭帝元年(廢帝三月正月自齊王為宇文泰所立盡三年十二月庚子禪位於周)。 後周閔帝元年(正月辛丑即天王位稱元年盡二年)。 明帝元年(閔帝元年九月自岐州刺史甯都郡公即天王位稱元年盡二年)。 武成元年(八月己亥改天王稱皇帝追尊文王為帝大赦改元盡二年自武成以前不立年號)。 武帝保定元年正月戊申詔曰:寒暑亟周奄及徂歲改元命始國之典章朕承寶圖宜遵故實可改武成三年為保定元年(帝自武成二年四月即位逾年改元盡五年)。 天和元年(正月癸未大赦改元盡六年)。 宣政元年(三月丙辰大赦改元盡六年三月壬辰改元盡其年初改宣政梁主蕭巋離合其字為宇文亡日其年六月終)。 宣帝大成元年(宣政元年六月即位正月朔受朝於露門大赦改元盡其月)。 大象元年(二月傳位太子大赦改元盡二年初改大象梁王蕭巋。又離合其字曰:太子塚明年而終)。 靜帝大定元年正月壬午詔曰:朕以不天夙遭殛罰光陰遄速遽及此辰窮慕纏綿言增號絕逾祀革號憲章前典可改大象三年為大定元年(盡其年二月遜位於隋)。 隋高祖以後周大定元年二月甲子自相國受禪即位改元開皇元年(盡二十年)。 仁壽元年(正月乙酉朔大赦改元盡四年)。 建德元年(三月誅大蒙宰宇文訁?大赦改元盡六年)。 煬帝大業元年(以仁壽四年七月即位明年正月改元盡十三年初改大業識者惡之曰:於字離合為大苦未也。尋而天下喪亂率土遭塗炭之酷焉)。 恭帝義甯元年(大業十三年十一月壬戌自代王為唐公所立大赦改元盡二年五月禪于唐)。 唐高祖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於太極殿大赦天下改隋義寧二年為唐武德元年(盡九年)。 太宗以武德九年八月即位明年正月乙酉詔曰:朕遐觀方冊曆選前聖大道既隱至公斯革莫不思樹風聲用隆龜鼎太皇膺?受圖功成治定鄙聖人之餘事顧天下而?然永言俗累高居物表爰以大寶俯授微躬自肅奉神器亟移灰律三正在旦萬國來庭長世之術既弘惟新之命方始體元居正今則其時可改武德十年為貞觀元年(盡二十二年)。 高宗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即位明年正月辛丑詔曰:比者恭膺寶位乃葉天時繼奉休命必因正朔太宗文皇帝龔行天罰甯一區夏宏功無外盛烈難名攀望徽猷哀盈園寢朕以寡德守茲神器仰憑堂構俯暢生靈酌彼彝倫道兼文武方今孟陬獻?常儀佇曆三元首事萬國來庭宜遵經國之典以葉陽秋之義可改貞觀二十四年為永徽元年(盡六年)。 顯慶元年(正月辛未立代王弘為皇太子壬申大赦改元盡六年二月)。 龍朔元年(二月乙未晦以百濟初平。又益綿等五州皆言龍見,於是改元盡三年)。 麟德元年(正月以絳州麟見於介山含元殿前銀台閣內並睹麟趾改元盡二年)。 乾封元年(正月戊辰朔有事於泰山壬申禦朝觀壇受賀大赦改元盡三年二月)。 糸總章元年(三月明堂成大赦改元盡三年三月)。 咸亨元年(三月京師旱大赦改元盡五年七月)。 上元元年(八月追尊高祖太宗大赦改元盡三年十月)。 儀鳳元年(十一月陳州上言鳳凰見於宛丘縣大赦改元盡四年六月三年四月戊申以旱大赦天下改來年正月一日為通乾元年二月。又詔停明年通乾之號以反語不善故也。)。 調露元年(六月大赦改元盡二年七月)。 永隆元年(八月乙丑立英王哲為太子大赦改元盡二年九月)。 開耀元年(十月乙丑曲赦定襄軍改元盡二年正月)。 永淳元年(二月癸未以皇太子誕皇孫滿月大赦改元盡二年十一月)。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赦改元盡其月)。 中宗以弘道元年十二月甲子自皇太子即位明年正月改元嗣聖(是年二月則天皇后廢帝為廬陵王立豫王旦大赦改元文明元年其年九月甲寅大赦改元光宅元年二年正月丁未朔以徐敬業平大赦改元垂拱元年五年正月乙卯朔饗祀明堂大赦改為永昌元年二年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饗明堂大赦改為載初元年用周正朔以十一月為正月十二月為臘月正月為一月十月為年終其年九月壬午則天革命稱周廢豫王為皇嗣賜姓武大赦改為天授元年三年四月丙申大赦改為如意元年九月庚子大赦改為長壽元年三年五月則天僭號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大赦改元為延載元年二年正月辛巳朔則天僭加號慈氏大赦改為證聖元年是年九月甲寅則天加號天冊大赦改為天冊萬歲元年二年三月重造明堂成號為通天宮大赦改為萬歲通天元年二年九月大享天宮大赦改為神功元年二年正月壬戌大赦改為聖曆元年三年五月癸丑大赦改為久視元年二年正月丁丑以成州有佛跡見改為大足元年其年十月則天幸長安大赦改為長安元年盡四年)。 神龍元年(正月壬午朔大赦改元是月甲戌則天歸政於中宗盡三年八月)。 景龍元年(九月庚申禦太極殿受神龍皇帝尊號大赦改元盡四年五月)。 溫王唐隆元年(六月即位大赦改元韋庶人臨朝盡其月遜位於睿宗)。 睿宗景雲元年(十月冊玄宗為皇子是日有景雲之瑞改元盡二年)。 太極元年(正月戊子幸?東親籍田己丑大赦改元盡其年四月)。 延和元年(五月戊寅有事于北郊辛巳大赦改元盡其年四月)。 玄宗先天元年八月自皇太子受太上皇傳位大赦改元(盡二年十一月)。 開元元年(十一月上尊號為開元神武皇帝十二月庚寅大赦改元盡二十九年)。 天寶元年(正月丁未朔禦勤政樓受朝賀大赦改元三年改年為載盡十五載)。 肅宗以天寶十五載七月甲子即位於靈武改元至德(盡二年)。 乾元元年(正月乙巳帝於興慶殿奉太上皇尊號曰:太上至道大聖皇帝禮畢大赦改元盡三年四月)。 上元元年(閏四月己卯禦鳴鳳門大赦改元盡其年八月)。 元年九月壬寅制曰:欽。若昊天定時成歲春秋五始義在體元惟以紀年更無潤色至於漢武飾以浮華非前王之茂典豈永代而為則三代受命正朔皆殊宗周之王實得天統陽生元氣之本律首黃鍾之尊制度可存葉用斯在自今已後朕號唯稱皇帝其年號但稱元年上元之號其以今年十一月為歲首便數建醜建寅每月以所建為數(盡其年三月)。 寶應元年四月詔曰:上天降寶獻自楚州神明生歷數之符合璧定妖災之氣糸總集瑞氣祗承鴻休因以體元葉乎!五紀其元年改為寶應元年建巳月為四月依舊以正月一日為歲首受茲福應佇以升平(是月太子即位)。 代宗以寶應元年四月即位二年七月壬寅群臣上尊號壬子大赦改元為廣德(盡二年)。 永泰元年(正月癸巳朔禦含元殿受朝賀下制改元盡二年十月)。 大曆元年(十一月甲子日長至禦含元殿大赦改元盡十四年)。 德宗以大曆十四年五月即位明年正月丁夕阝朔禦含元殿受朝賀下詔改為建中(盡四年)。 興元元年(正月癸酉朔禦含元殿受朝賀大赦改元盡一年)。 貞元元年(正月丁酉朔禦含元殿受朝賀大赦改元盡二十一年七月)。 順宗以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位八月庚子傳位於皇太子大赦改元永貞(盡其年)。 憲宗以永貞元年八月即位明年正月改元元和元年(盡十五年)。 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丙午即位明年正月辛丑郊祀禮畢大赦改元為長慶(盡四年)。 敬宗以長慶四年正月癸酉即位明年正月辛亥親祀昊天上帝禮畢禦丹鳳樓大赦改元寶曆()。 文宗以寶曆二年十二月乙巳即位明年二月乙巳禦宣政殿大赦改元太和(盡十年)。 開成元年(正月辛丑朔帝常服御宣政殿受賀遂大赦改元盡五年)。 武宗以開成五年正月即位明年正月庚戌郊廟禮畢大赦改元會昌(盡六年)。 宣宗以會昌六年十月即位明年正月戊申郊廟禮畢大赦改元大中(盡十三年)。 懿宗以大中十三年八月十三日即位明年十一月丁未郊廟禮畢大赦改元咸通(盡十四年)。 僖宗以咸通十四年七月二十日即位明年十一月庚寅郊廟禮畢大赦改元乾符(盡七年)。 廣明元年(正月帝御宣政殿改元盡二年六月)。 中和元年(七月帝至蜀改廣明二年為中和元年議者以去年改元廣明咸謂廣在唐腳之下而有日月非其祥也。故至是改曰:中和塞浮議焉盡五年二月)。 光啟元年(三月丁卯車駕至京師己巳禦宣政殿大赦改元識者曰:啟字口戴戈亂未息也。盡四年正月)。 文德元年(二月戊子禦承天門大赦改元盡其年)。 昭宗以文德元年三月八日即位明年正月禦武德殿受朝賀宣制大赦改元龍紀(盡其年)。 大順元年(正月戊子朔禦武德殿受朝賀宰臣百官上徽號禮畢大赦改元盡二年)。 景福元年(正月丙午朔禦武德殿受朝賀大赦改元盡二年)。 乾甯元年(正月乙丑朔禦武德殿受朝賀大赦改元盡五年四月)。 光化元年(正月己巳朔以立後改元盡四年二月)。 天復元年(三月甲戌有事於宗廟是日禦長樂門大赦改元盡四年)。 天?元年(閏四月謁太廟禮畢禦光政門大赦改元)。 哀帝以天?元年八月即位不改元(盡四年三月)。 後唐莊宗以天?二十年四月己巳即位(唐自天?四年禪于梁至是十八年帝在太原只稱天?)改同光二年(盡四年)。 明宗以同光四年四月即位改元天成(盡四年)。 長興元年(二月乙卯祀圜丘禮畢大赦改元盡四年)。 閔帝以長興四年十二月即位明年正月戊寅禦明堂殿大赦改元應順(盡其年)。 末帝以應順元年四月即位改元清泰(盡三年)。 晉高祖以清泰三年十一月即位改元天福(盡七年)。 少帝以天福七年六月十三日即位九年七月辛未朔禦崇元殿大赦改元開運(盡三年是日宣赦未畢會大雷雨匆遽而罷都下震死者數百人明德門內震落石龍之首識者以為石乃國姓蓋不祥之甚)。 漢高祖以開運四年二月即位于晉陽謂群僚曰:帝王稱謂孤已迫於群情而遜避無所其國號正朔未忍遽改繇是降制以少帝開運四年敘天福十二年行事蓋以心奉前朝執至義也。(盡其年)。 乾?元年(正月乙卯大赦改元盡其年)。 隱帝諱承?以乾?元年二月即位初高祖欲改年號中書門下進擬乾和二字高祖改為乾?至是與帝名相符帝亦不改(盡三年)。 周太祖以乾?四年正月即位改元廣順(盡四年)。 顯德元年(春正月乙未祀圜丘禮畢禦明德殿大赦改元)。 世宗以顯德元年正月丙申即位不改元。 恭帝以顯德六年六月甲午即位不改元(盡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