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改善这个页面
卷二百一十八 冊府元龜卷二百一十九
僭偽部
作者:王欽若 北宋
卷二百二十

總序

编辑

夫餘分為閏,既異夫居正之統,王綱失紐,或有乎僭命之號。斯盍豪傑竊起,以蓄乎覬覦;强弱相凌,分據乎土宇。雖政令之自岀,非運序之所繫。自魏武徙氐羌之種,雜處秦州;晉氏之興,厥類彌熾。罔狥名臣之議,失於長世之御。亂華之暴,乘間而作。故劉淵以五部之衆,起於離石;石勒因晉陽之甲,據乎襄國。厲階之搆,乃繇於此。而李特以流徙之𣜩奄宅益部,而為蜀。慕容廆因封建之舊,保界遼碣,而為燕。羣雄競起,宇内分裂。河西之區,張軌攸領,因而稱制,是稱前凉。自此晉綱絶紐,中原震蕩,龜玉南徙,遂荒江介。其後符洪自薊州之廣川,建三晉之號,入㓂闗輔,居長安,而為秦。李暠跨燉煌之地,雄西夏,而稱西凉。慕容垂守中山之國,蹈兩河,而為後燕。乞伏國仁憑河湟之奥,而為西秦。吕光按酒泉之富,而為後凉。姚萇乘符氏之業,而為後秦。馮䟦踐昌黎之域,而為北燕。秃髪烏孤負西平之阻,而號南凉。慕容德依廣固之險,而為南燕。沮渠蒙遜保張掖,而為北凉。赫連勃勃連朔方,而稱夏。凡十有六國焉,俱僭大號,各建正朔,或稱王爵,並専誅賞,傳世垂祚,歴歲彌乆。而率多戎虜之種,或出氐羌之類。始愆制馭,終以彊大,分宰諸夏,専制民命。吞併相繼,兵難不絶。家國殊政,百有餘年。洎宋祖之奮威,及元魏之雄視,芟夷掃蕩,剪焉靡餘。以至唐室之季,王度交䘮,禮樂征伐,不出於朝廷;山河疆理,遂分於土壤。王審知跨據山海,裂五郡,而為閩。王建憑恃巖險,包三川,而為蜀。楊行密宅淮海之壤,擅魚鹽之富,建號,而稱吳。劉陟總百越之衆,通珠貝之利,開國,而為漢。其後孟知祥因同光之難,憑二劍之固,僣尊名,而為後蜀。李昪承吳人之業,保重江之阻,冒舊服,而為唐。劉崇以漢室之亡,托於宗胄,仍厥位號,保於太原,而吳唐二蜀,繼守其宇。七閩之亂,厥土三分。顯德之世,尚餘四國。皇朝受命,始平井絡,旋殄五嶺,後克江表。三晉遺孽,再駕而服,混一區内,以致太平。今自西晉之後,洎唐宋諸國,論次其事類以為《僭偽部》,凡三十七門。

姓系 年號

姓系

编辑

夫胙土命氏,事存於魯史;别生分類,義載於虞書。盖所以辨族類而定嫌疑,厚人倫而正宗祀也。若夫桀黠之流,乘時射利,割據州壤,負阻山河,或保聚方隅,或饕竊大號。雖游魂假息,寜亂紀於帝圖,然𤓰割豆分,咸編名於惇史。源流所自,祚裔攸存,廣記備言,既可徵於舊史,洽聞殫見,將有助於方来。爰用討論,咸從編次。

前凉張軌,字士彦,安定烏氏人,漢常山景王耳十七世孫也。家世孝㢘,以儒學顯。父温,為太官令。軌晉恵帝時,為散騎常侍,征西軍司馬。永寜初,出為䕶羌校尉,凉州刺史。愍帝時,進位司空,固讓,又拜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軌又固辭,在州十三年,表立子寔為世子,卒年六十,諡曰武公。州人推寔攝父位,寔字安遜,愍帝因下䇿書,授持節,都督凉州諸軍事,西中郎將,凉州刺史,領䕶羌校尉,西平公。在位六年,為帳下閻沙所害,私諡曰昭公。元帝賜諡曰元子。駿年幼,弟茂攝事,州人推茂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茂不從,但授使持節,平西將軍,凉州牧。在位五年,卒,私諡曰成。茂無子,寔子駿嗣位,駿字公庭,在位二十二年,卒,私諡曰文公。穆帝追諡曰忠成公。第二子重華嗣位,自稱持節,大都督,太尉䕶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凉王。重華字泰臨,在位十一年,卒,私諡曰昭公,後改曰桓公。穆帝賜諡曰敬烈。子耀靈年十歲,嗣事,稱大司馬校尉刺史西平公,在位一年,為伯父祚所害,私諡曰哀公。祚字太伯,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凉州牧,永和十年,祚僭稱帝位,簒立三年,為其下張瓘䓁所殺,立耀靈庶弟玄靚為大都督大將軍校尉凉州牧西平公。玄靚字元安,在位九年,為駿少子天錫所害,私諡曰冲公。孝武帝賜諡曰敬悼公。天錫自號大將軍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在位十三年,降於苻堅。自軌為凉州至天錫,凡九世七十六年。

西凉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隴西成紀人,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廣曾祖仲翔,漢初為將軍,討叛羌於素昌,素昌即狄道也。衆寡不敵,死之。仲翔子伯考奔䘮,因葬於狄道之東川,遂家焉。世為西州右姓。高祖雍,曾祖柔,仕晉,並歴位郡守。祖弇,仕張軌,為武衛將軍,家世亭侯。父㫤,幼有令名,早卒,遺腹生暠。吕光末,段業所署沙州刺史孟敏署暠效榖令。敏卒,䕶軍郭謙、治中索僊等推玄盛為敦煌太守,稱藩於業。晉安帝隆安四年,晉昌太守唐瑶推玄盛為大都督、將軍、凉公,領秦凉二州牧、䕶羌校尉。在位十八年,年六十四,私諡曰武昭王。子歆嗣,歆字士業,小字桐椎,在位四年,為沮渠䝉遜所滅。弟敦煌太守恂,為郡人宋承等所推,為凉州刺史,二年,又為䝉遜所滅。始暠以安帝隆安四年僭位,凡三世,二十四年。

前趙劉淵,字元海,新興匈奴人,冒頓之後也。初,漢高祖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後漢建武初,烏珠留若鞮單于子右奥鞬日逐王比自立為南單于,入居西河美稷,今離石左國城即單于所徙庭也。中平中,單于羌渠使子於扶羅將兵助漢討平黄巾。會羌渠為國人所殺,於扶羅以其衆留漢,自尊為單于,屬董卓之亂,㓂掠太原、河東,屯於河内。於扶羅死,弟呼厨泉立,以於扶羅子豹為左賢王,即元海之父也。魏武分其衆為五部,以豹為左部帥,其餘部師皆以劉氏為之。太康中,改置都尉,左部居太原泫氏,右部居祁,南部居蒲子,北部居新興,中部居大陵。劉氏雖分居五部,然皆家於晉陽汾澗之濵。豹生元海,晉恵帝時,為成都王頴所拜北單于。永興元年,僭稱漢王。永嘉二年,僭即皇帝位,在位六年,偽諡光文皇帝。太子和立,和字玄泰,嗣偽位,為弟聰所害。聰字玄眀,一名載,元海第四子,以永嘉四年僭即皇帝位,在位九年,偽諡曰昭武皇帝。子粲嗣偽位,粲字士光,在位一年,為靳準所殺。元海族子曜自長安赴難,至於赤壁,偽太保呼延宴等迎立之,以大興元年僭即皇帝位。曜字永眀,在位十年,為石勒所殺。元海自懐帝永嘉四年僭位,至曜三世,凡二十有七年。

後趙石勒字世龍,初名㔨,上黨武鄉羯人也。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祖邪奕於,父周曷朱,一名乞翼加,並為部落小率。勒仕劉元海為平東大將軍,封親漢王。晉元帝大興二年,偽稱趙王。成帝咸和五年,僭號趙天王,行皇帝事。尋僭即皇帝位,在位十五年,年六十。子弘嗣偽位。弘字大雅,在位二年年二十二,為勒從子虎所廢,尋殺之。虎字季龍,稱居攝趙天王。咸康三年,僭稱大趙天王。穆帝永和五年,僭即皇帝位,六年季龍死,在位十五年。子世立,凡三十三日,為兄遵所廢。遵立一百八十三日,為冉閔所殺。立石鑒,鑒在位一百三日,為閔所殺。始勒以成帝咸和三年僭立,二主四子,凡二十三年。閔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龍之養孫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其先漢黎陽騎都督,累世牙門。勒破陳午,獲瞻時年十二,命季龍子之,驍猛多力,攻戰無前,歴位左積射將軍,西華侯。閔幼而果銳,季龍撫之如孫。永和六年,殺石鑒,自立,僭位二年,為慕容雋所滅。

前燕慕容廆字奕雒瓌,昌黎棘城鮮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苖裔,世居北夷,邑於紫蒙之野,號曰東胡。其後與匈奴並盛,控弦之士二十餘萬,風俗官號與匈奴畧同。秦漢之際,為匈奴所敗,分保鮮卑山,因以為號。曽祖莫䕶䟦,魏初率其諸部入居遼西,從宣帝伐公孫氏有功,拜率義王,始建國於棘城之北。時燕代多冠歩揺冠,莫䕶䟦見而好之,乃斂髪襲冠,諸部因呼之為歩揺。及後音訛,遂為慕容。或云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遂以慕容為氏。祖木延左賢王,父渉歸以全柳城之功,進拜鮮卑單于,遷邑於遼東北,於是漸慕諸夏之風矣。廆晉武帝太康中,為鮮卑都督,累轉遼東公,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車騎將軍,平州牧,大單于,在位四十九年,年六十五。成帝遣使者䇿贈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曰襄。第三子皝嗣位。皝字元真,帝遣謁者拜征北大將軍,平州刺史,大單于,遼東公。咸康三年,僭即天王位,在位十五年,年五十二。第二子雋立。雽字宣英,穆帝永和五年,僭即燕王位,八年僣即皇帝位,在位十一年,年四十二。子暐嗣偽位。暐字景茂,在位一十一年,為符堅所滅。始廆以武帝太康六年稱公,至暐四世,凡八十五年。

前秦苻洪字廣世,畧陽臨渭氐人也。其先蓋有扈之苗裔,為西戎酋長。始其家池中蒲生,長五丈,五節如竹形,時咸謂之蒲家,因以為氏焉。父懐歸,部落小帥。洪仕石季龍,累有戰功,封西平郡公。穆帝永和六年,季龍死,洪自稱大將軍,大單于,三秦王,改姓苻氏。是年洪死,年六十六。子健嗣位,去秦王之號,七年僭稱天王,大單于,八年僭即皇帝位。健字建業,在位四年,年三十九。子生嗣偽位。生字長生,在位二年,年二十三,為苻堅所殺。堅字永固,一名文玉,洪季子雄之子也。以升平元年僭稱大秦天王,在位二十七年,年四十八。孝武太元十年,為姚萇所滅。堅庶長子丕,僭即皇帝位於晉陽。丕字永叙,在位二年,為慕容永所敗。堅族孫登,以太元十一年僭即皇帝位。登字文高,在位九年,年五十二,為姚興所滅。始健以永和七年僭立,至登五世,凡四十四年。

後秦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苖裔,禹封舜少子於西戎,世為羌酋。其後燒當雄於洮罕之間,七世孫填虞,漢中元末宼擾西州,為楊虚侯馬武所敗,徙出塞。虞九世孫遷那,率種人内附漢朝,嘉之,假冠軍將軍,西羌校尉,歸順王,處之於南安之赤亭。那玄孫柯廽,為魏鎮西將軍,綏戎校尉,西羌都督。廽生弋仲,仕石季龍,為征西大將軍,封西平郡公。晉穆帝永和七年,遣使降晉,拜六夷大都督,大單于,封高陵郡公。八年,弋仲卒,子襄嗣。襄字景國,升平元年,為符堅所殺。弟萇降堅,萇字景茂,堅以為揚武將軍,累遷龍驤將軍。孝武太元九年,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以太元十一年僭即皇帝位,在位八年年六十四。長子興嗣,自稱大將軍,眀年僭即皇帝位。興字子畧,在位二十二年年五十一。長子泓嗣,以義熙十一年僭即皇帝位。泓字元子,在位二年年三十,為晉所滅。始萇以孝武太元九年僭立,至泓三世,凡三十三年。

後蜀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苖裔也。昔武落鍾離山崩,有石穴二所,其一赤如丹,一黒如漆。有人出於赤穴者,名曰務相,姓巴氏;有出於黒穴者,凡四姓,曰曎氏,樊氏,栢氏,鄭氏。五姓俱出,皆争為神。於是相與以劍刺穴屋,能著者以為廪君。四姓莫著,而務相之劍縣焉。又以土為船,彫畫之而浮水中,曰若其船浮存者,以為廪君。務相船又獨浮,於是遂稱廪君,乘其土船,將其徒卒,當夷水而下,至於鹽陽。水神女子止廪君曰:「此魚鹽所有,地又廣大,與君俱生,可止無行。」廪君曰:「我當為君求廪地,不能止也。」鹽神夜從廪君宿,旦輒去,為飛䖝,諸神皆從其飛,蔽日晝昏。廪君欲殺之,不可别,又不知天地東西,如此者十日。廪君乃以青縷遺鹽神曰:「嬰此即宜之,與汝俱生;弗宜將去汝。」鹽神受而嬰之。廪君立碭石之上,望膺有青縷者,跪而射之,中鹽神。鹽神死,羣神與俱飛者皆去,天乃開朗。廪君復乘土船,下及夷城。夷城石岸曲,泉水亦曲。廪君望如穴狀,歎曰:「我新從穴中出,今又入此,奈何!」岸即為摧,廣三丈餘,而階陛相乘,廪君登之。岸上有平石,方一丈,長五尺,廪君休其上,投䇓計筭,皆著石焉,因立城其旁而居之。其後種類遂繁。秦并天下,以為黔中郡,薄賦斂之,口歲出錢四十,巴人呼賦為賨,因為賨人焉。特父纂,為東羌獵將。特晉武帝元康中,随流人至蜀。其後流人以特為主,行鎮北大將軍,恵帝大安元年,自稱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諸軍事,在位二年,為晉益州刺史羅尚所殺。特弟流,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益州牧。流字元通,年五十六死。特子雄,自稱大都督,大將軍,益州牧。永興元年,僭稱成都王,又僭即帝位。雄字仲雋,在位三十年,年六十一。兄蕩之子班嗣偽位。班字世文,為李越所殺,在位一年,年四十七。遂立雄之子期,字世運,在位三年,年二十五,為李夀所廢,自縊死。夀字武考,特弟驤之子,在位五年,年四十四。長子勢嗣偽位。勢字子仁,在位五年,為晉所滅。始特以恵帝太安元年起兵,至勢六世,凡四十六年。

後凉吕光字世眀,畧陽氐人也。其先吕文和,漢文帝初,自沛避難徙焉,世為酋豪。父婆樓,佐命符堅,官至太尉。光仕符堅,為都督五門巴西諸軍事,安西將軍,西域校尉。堅為姚萇所害,光於是自稱使持節,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隴右河西諸軍事,大將軍,領䕶匈奴中郎將,凉州牧,酒泉公。晉孝武太元十五年,僭即三河王位,二十一年,僭即天王位,在位十年,年六十。嫡子紹嗣偽位,為庶長子纂所殺。纂字永緒,僭即天王位,在位三年,為吕起所殺。立光弟寳之子隆,嗣偽位。隆字永基,為姚興所滅。始光以孝武太元十二年定凉州,十五年僭立,至隆,凡十有三載。

後燕慕容垂字道眀,前燕慕容皝之第五子。慕容雽時,封為吳王。慕容暐為符堅所滅,垂在堅朝,歴位京兆尹。堅敗,垂引兵至滎陽,以晉孝武太元八年,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燕王,在位十三年,年七十一。子寳嗣。寳字道祐,在位三年,年四十四。子盛嗣。盛字道運,在位三年,年二十九。垂少子熙嗣。熙字道文,在位六年年二十三,為寳養子雲所弑。雲字子雨,祖父高和,句驪之支庶,自云高陽氏之苖裔,故以為高氏焉。始垂以孝武太元八年僭立,至熙四世,凡二十四年。雲尋為幸臣離班,姚仁所殺。

西秦乞伏國仁,隴西鮮卑人也。在昔有如弗斯、出連、叱盧三部,自漢北南出大隂山,遇一巨蟲於路,其狀若神龜,大如陵阜,乃殺馬而祭之,祝曰:「若善神也,便開路;惡神也,遂塞不通。」俄而不見,乃有一小兒在焉。時又有乞伏部,有老父無子者,請養為子,衆咸許之。老父欣然,自以有所依憑,字之曰紇干。紇干者,夏言依倚也。年十歲,驍勇善射,彎弓五百斤。四部服其雄武,推為統主,號之曰乞伏可汗託鐸莫何。託鐸者,言非神非人之稱也。其後有祐鄰者,即國仁五世祖也。晉武帝泰始初,率戸五千遷於夏縁,部衆稍盛。鮮卑鹿結七萬餘落,屯於高平川,與祐鄰迭相攻擊。鹿結敗,南奔畧陽。祐鄰盡并其衆,因居高平川。祐鄰死,子結權立,徙於牽屯。結權死,子利郍立,擊鮮卑吐頼於烏樹山,討尉遲渴權於大非川,收衆三萬餘落。利郍死,弟祁埿立。祁埿死,利郍子述延立,討鮮卑莫侯於菀川,大破之,降其衆二萬餘落,因居菀川。以叔父軻埿為師傅,委以國政。斯引烏埿為左輔將軍,鎮蔡園川;出連高胡為右輔將軍,鎮至便川;叱盧郍胡為率義將軍,鎮牽屯山。述延死,子傉大寒立。會石勒滅劉曜,懼而遷於麥田無孤山。大寒死,子司繁立,始遷於度堅山。尋為符堅將王統所襲,部衆叛降於統。司繁歎謂左右曰:「智不距敵,德不撫衆,劒騎未交而本根已敗,見衆分散,勢亦難全。若奔諸部,必不我容。吾將為呼韓邪之計矣。」乃詣統降於堅。堅悅,署為南單于,留之長安。以司繁叔父吐雷為勇士䕶軍,撫其部衆。俄而鮮卑勃寒侵斥隴右,堅以司繁為使持節都督討西胡諸軍事鎮西將軍以討之。勃寒懼而請降,司繁遂鎮勇士川,甚有威恵。司繁卒,國仁代鎮。孝武太元十年,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領秦凉二州牧,在位四年。弟乾歸嗣,乾歸在位二十四年。子熾磐嗣,熾磐在位十五年。子慕末嗣,慕末在位四年,為赫連定所殺。始國仁以孝武太元十年僭位至慕末,凡四世四十有六載而滅。

北燕馮䟦,字文起,長樂信都人也,小字乞直伐。其先畢萬之後也。萬之子孫有食采馮鄉者,因以氏焉。永嘉之亂,䟦祖父和避地上黨。父安,雄武有器量,慕容永時為將軍。永滅,䟦東徙和龍,家於長谷。䟦為慕容雲所署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雲為其幸臣所殺,䟦乃僭稱天王位於昌黎,在位二十二年。弟弘立,六年,為後魏所滅。始䟦以孝武太元二十年僭立至弘,凡二世二十八年。

南凉秃髪烏孤,西河鮮卑人也。其先與後魏同出。八世祖匹孤率其部,自塞北遷於河西。其地東至麥田牽屯,西至濕羅,南至澆河,北接大漠。匹孤卒,子夀闐立。初,夌闐之在孕,母胡掖氏因寢而産於被中。鮮卑謂被為秃髪,因而氏焉。夀闐卒,孫樹機能立,壯果多謀畧。晉武帝泰始中,殺秦州刺史胡烈於萬斛堆,殺凉州刺史蘇愉於金山,盡有凉州之地。武帝為之旰食。後為馬隆所敗,部下殺之以降。弟務丸立,死。孫推斤立,死。子思復鞬立,部衆稍盛。烏孤即思復鞬之子也。安帝隆安元年,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在位三年。弟利鹿孤立,徙居西平。利鹿孤在位三年。弟傉擅嗣,傉擅僭位凉王,遷於樂都,在位十三年,年五十一,為乞伏熾磐所滅。始烏孤以安帝隆安元年僭立,凡三世十有九年。

南燕慕容德,字玄眀,後燕慕容垂之弟。垂稱燕王,以德為車騎大將軍。垂死,子寳嗣。寳以德為丞相領冀州牧,承制南夏。晉安帝隆安四年,僭即皇帝位,在位五年,年七十。兄子超嗣,超字祖眀,在位六年,為晉所滅。始德以安帝隆安四年僭立至超二世,凡十一年。

北凉沮渠蒙遜,臨松盧水胡人也。其先世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為氏焉。蒙遜仕段業,為張掖太守。晉安帝隆安五年,梁中庸等推為使持節大都督大將軍凉州牧。義熙八年,僭立,在偽位三十三年,年六十六。子茂虔立,六年,為後魏所擒。凡二世三十九載。

夏赫連勃勃,字屈子,匈奴右賢王去卑之後,劉元海之族也。曽祖武,劉聰世以宗室封樓煩公,拜安北將軍監鮮卑諸軍事丁零中郎將,雄據肆盧川,為代王猗盧所敗,遂出塞表。祖豹子,招集種落,復為諸部之雄。石季龍遣使就拜平北將軍左賢王丁零單于。父衛辰,入居塞内,符堅以為西單于,督攝河西諸虜,屯於代来城。及堅國亂,遂有朔方之地,控弦之士三萬八千。後魏師伐之,辰令其子力侯提拒戰,為魏所敗。魏人乘勝濟河,尅代来,執辰殺之。勃勃乃奔於叱干部。晉安帝義熙三年,僭稱天王大單于,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苖裔也,國稱大夏。又下書曰:「朕之皇祖,自北遷幽朔,姓改姒氏,音殊中國,故從母氏為劉。子而從母之姓,非禮也。古人氏族無常,或以因生為氏,或以王父之名。朕將以義易之。帝王者,係天為子,是為徽赫,實與天連。今改姓曰赫連氏,庶恊皇天之意,永保無疆大慶。係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統,皆以鐵伐為氏,庶朕宗族子孫剛銳如鐵,皆堪伐人。」勃勃在位十三年,子昌嗣偽位,尋為後魏所擒。弟定僭號於平凉,遂為魏所滅。自勃勃至定,凡二十有六載。

閩王審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為農民。唐僖宗廣明中,黃巢犯闕,江淮盜賊蜂起。有賊帥王緒者,自稱將軍,陷固始縣。審知兄潮時為縣佐,緒署為軍正。蔡賊秦宗權以緒為光州刺史,尋遣兵攻緒。緒率衆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轉至閩中,入臨汀,自稱刺史。緒多疑忌,為部將所殺。唐僖宗光啟二年,福建觀察使陳巖表潮為泉州刺史。昭宗大順中,巖卒,子壻范暉自稱留後。潮遣審知將兵攻之,斬暉而降。繇是盡有閩嶺五州之地。潮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軍於福州,以潮為節度、福建管內觀察使,命審知為副。乾寧中,潮卒,審知遂繼兄位,封琅邪郡王。梁開平中,封閩王。後唐同光元年,審知卒,子延翰嗣,為弟延均所殺。延均自稱帝,國號大閩。末帝清泰二年,遇弒,子昶嗣。昶遇弒,審知少子延羲嗣。延羲遇弒,兄延政自稱帝於建州。晉開運三年,為李景所滅。始王氏以唐光啟丙午歲據有閩越,凡二世七主,通六十年。

前蜀王建字光圖,陳州項城人也。父慶,里之豪右。唐僖宗光啟元年,入蜀郡,為璧州刺史,率兵攻陷閬、利二州,又攻陷成都。昭宗龍紀元年,授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梁太祖開平二年,建自帝於成都,國稱大蜀。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子衍嗣。衍字化源,在位七年,年二十五,為後唐所滅。建自唐光啟初入蜀,父子相承,凡四十年。

吳楊行密,廬州人。唐僖宗光啟初,秦宗權擾淮右,郡將募能致戰擒賊者,行密應募,補為隊長,因殺都將,自權州兵,朝廷因正授廬州刺史。大順二年,畧有淮南之地。乾寧二年,授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封弘農郡王。哀帝天祐三年,卒,子渥襲其位,自稱吳王,在位三年,為大將張顥所殺。別將徐温殺顥,立渥弟渭,凡十餘年。温乃冊渭為天子,國號大吳。渭僭號三年而卒,温乃推行密幼子溥為主。晉天福二年,溥遜位於温養子李昪。自唐大順二年至晉天福二年,凡四十七年。

前漢劉陟,其先彭城人。祖安仁,仕唐為潮州長史,因家嶺表。父謙,為廣州牙將,以軍功拜封州刺史,領賀水鎮使。謙卒,子隱復領賀水鎮,兼封州刺史。唐末,嶺南節度使徐彥若薨,表隱為兩使留後。梁太祖為梁王時,表隱為嶺南節度使。開平初,累封南海王。四年,卒,陟隱之弟也,代據其位。梁末帝貞明二年,僭號於廣州,國號大漢,後改曰龑。龑讀為儼,古文無此字,蓋妄撰也。晉高祖天福七年,卒,年五十四,長子玢嗣。玢在位一年,陟第二子晟殺玢自立。晟周顯德五年,卒,長子鋹嗣。皇朝開寳三年,為王師所滅。始陟自梁貞明三年僭號,歷三世四主,凡五十五年。

後蜀孟知祥字保裔,邢州龍岡人也。祖察,父道,世為郡校。伯父方立,終於邢洛節度使。從父遷,位至澤潞節度使。知祥後唐莊宗同光三年,授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愍帝應順元年正月,稱帝於蜀,七月,卒,年六十一。其子昶襲偽位。皇朝乾德三年,為王師所平。知祥自後唐同光三年入蜀,父子相承,凡四十年。

後唐李昪,本海州人,偽吳大丞相徐温之養子也。温字敦美,亦海州人。初,從淮南節度使楊行密起兵於廬州,漸至軍校。唐末,青州王師範為梁祖所攻,乞師於淮南,楊行密發兵赴之。温時為小將,亦預行。其師次青之南鄙,師範已敗,淮兵大掠而還。昪時幼穉,為温所虜。温愛其慧黠,遂育為己子,名曰知誥。温仕吳至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諸道都統,封東海王。温卒,昪為中書令,累封齊王。晉高祖天福二年,楊溥遜位於昪,國號大齊。昪自云唐玄宗第六子永王璘之裔。天寳末,安祿山連陷兩京,玄宗幸蜀,詔璘為山南、嶺南、黔中、江南四道節度、採訪等使。璘至廣陵,大募兵甲,有窺圖江右之志。後為官軍所敗,死於大庾嶺北。故昪指以為遠祖,因還姓李氏,始改名曰昪,國號大唐。昪僭位七年,卒,長子景嗣位。皇朝建隆二年,卒,子煜襲偽位。開寳八年,為王師所平。始昪以晉天福二年僭位,凡三世三十九年。

後漢劉崇,太原人,漢高之從弟也。乾祐初,為北京留守。周太祖廣順元年,崇僭號於河東,稱漢,改名旻。世宗顯德二年,卒,子承均襲偽位。承均卒,子繼元嗣。皇朝太平興國四年,為王師所平。

年號

编辑

自晉氏失馭,中原乏主,瞻烏逐鹿,亂靡有定。繇是北人乘釁,為天下倡,屬而和之者,十有六焉。洎土運凌遲,五代喪亂,跨州連郡,僭竊相高,咸建號紀年,以備制度。前代策書,悉載其事。今之論次,所以明其叛渙之迹,為將來之戒耳。

前凉張軌,晉永寧元年,為凉州刺史,都姑臧。惠帝封西平公。自軌至耀靈,六世,稱晉建興年號,至四十二年,張祚僭即帝位,始改元和平。祚為張瓘所殺,立軌子玄靚。張玄靚自號凉州牧、西平公,復稱建興四十三年,至四十九年,始改元升平三年,為張天錫所殺。

張天錫自號凉州牧、西平公,請命於晉,在偽位十三年,為符堅所滅。本傳無年號。

西凉李暠字玄盛。唐以暠為祖,故載紀稱字。晉安帝隆安四年,晉昌太守唐瑶推玄盛為大都督、凉公、領秦凉二州牧。玄盛乃赦其境内,建元為唐子。義熙元年,改為建初。在位十八年。唐子五年,建初十三年子歆嗣。

李歆字士業,嗣位凉公、領凉州牧,改元嘉興。在位四年,為沮渠蒙遜所滅。歆弟恂,為燉煌郡人所立。本傳無年號。按帝王真偽記,年號永建二年

前趙劉淵字元海。唐高祖淵,故載紀稱其字。晉惠帝永興元年,僭即漢王位於左國城南郊,赦其境内,年號元熙。永嘉二年,僭即皇帝位於蒲,改元永鳯。是年,遷都平陽。汾水中得玉璽,文曰「有新保之」,蓋王莽時璽也。得者因增「泉海光」三字。元海以為己瑞,大赦境内,改元河瑞。元海在位六年。永嘉四年,元海死。子和嗣偽位,為弟聰所殺,無年號。

劉聰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光興二年。劉曜陷雒陽,遷晉懐帝及恵帝羊后、傳國六璽於平陽。聰大赦,改元嘉平三年。以太廟新成,大赦境内,改元建元三年。改元麟嘉。聰在位九年。永興元年聰死。子粲嗣。

劉粲既嗣偽位,大赦境内,改元漢昌。在位一月,為偽大將軍、録尚書事靳準所殺。準自號漢大王,稱藩於晉。劉曜,元海之族子,以偽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鎮長安。靳凖既殺劉粲,曜自長安赴之,至於赤壁。偽太尉范隆等上尊號,僭即皇帝位。太興元年大赦境内,惟凖一門不在赦限。改元光初。曜在位十年而敗。

後趙石勒,晉大興二年,偽稱趙王,依春秋列國、漢初侯王每世稱元,改稱趙王元年至十一年。改元太和三年。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建平。在位十五年,太子弘嗣。

石弘既嗣位,改元延熙咸和七年。二年,石勒從子季龍幽之,逼禪於季龍。石虎,字季龍唐太祖諱虎,故載記稱字。以晉咸康元年,廢石弘,群臣勸稱尊號。季龍下書曰:「朕聞道合乾坤者稱皇,德恊人神者稱帝。皇帝之號,非所敢聞,但可稱居攝趙天王,以副天人之望。」於是赦其境内,改元建武。至十四年,僭即皇帝位於南郊,大赦境内,建元曰大寜。眀年,季龍死。凡在位一十五年,子世嗣永和六年。石世在偽位三十三日,為兄遵所殺,無年號。

石遵在偽位一百八十三日,為弟鑒所殺,無年號。石鑒在偽位一百三日,為季龍養孫冉閔所殺,年號青龍。

石祗聞鑒死,僭尊號於襄國,為冉閔所滅,無年號。冉閔殺石鑒,自立,改國號大魏,建元曰永興,復姓冉氏。眀年,為慕容雋所滅。

前燕慕容雋,晉永和五年,僭即燕王位,依春秋列國故事,稱元年。二年,雋既尅冉閔,蔣幹以傳國璽送於建鄴。雋欲神其事業,言歴運在已,乃詐云閔妻得之以獻,賜號曰奉璽君。因以永和八年,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建元曰元璽。其後,雋太子曄死,復立次子暐為皇太子,赦其境内,改元曰光夀。在位十一年元璽五年,光夀六年。雽死,子暐嗣。

慕容暐,晉升平四年,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曰建熙。暐在位十一年,以晉太和五年,為符堅所滅。

前秦符健,晉永和七年,僭稱天王、大單于,赦境内死罪,建元皇始。眀年,健僭皇帝位於太極殿。在位四年,子生嗣。

苻生僭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夀光。時晉永和十二年也。在位二年,為從弟堅所殺。

苻堅,晉升平元年,僭稱大秦天王,赦其境内,改元曰永興。後南遊覇陵,大赦,改元為甘露。又改元為建元。在位三十年永興三年甘露六年建元二十一年。晉太元十年,為姚萇所殺。符丕,堅之長庶子也。堅死,丕僭即皇帝位於晉陽南,立堅行廟,大赦境内,改元曰太安。眀年,為慕容永所殺。太元十一年

苻登,堅之族子。丕死,尚書㓂遺等推立登,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曰太初。在位九年,為姚興所殺太元十九年。苻崇,登之子。登敗,奔於湟中,僭稱尊號,改元延初,為乞伏乾歸所殺。

後秦姚萇,晉太元九年,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年號白雀,稱制行事。十一年,僭即皇帝位於長安,大赦,改元建初,國號大秦。在位八年白雀二年建初六年。萇死,太子興嗣。

姚興,僭即帝位於槐里,大赦境内,改元曰皇初,遂如安定。其後,以日月薄蝕,降號稱王,大赦,改元弘始。在位二十二年皇初四年弘始十八年。晉義熙十一年,死,子泓嗣。

姚泓,僭即皇帝位,改元永和。在位二年,為晉所滅義熙十三年

後蜀李特,晉太安元年,自稱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諸軍事、大將軍、大都督,改元建初,赦其境内。眀年,特死,弟流嗣。

李流,無年號。

李雄,特第二子。流死,雄自稱大都督、大將軍、益州牧。晉永興元年,僭稱成都王,赦其境内,建元為建興。丞相范長生勸雄稱尊號,雄於是僭即帝位,赦其境内,改元大武按帝王真偽記云晏平。又改玉衡。雄在位三十年建興二年,大武四年,玉衡二十四年。太子班嗣。

李班嗣偽位,為弟越所殺,無年號。

李期,雄第四子。越既殺班,以期雄妻任氏所養,乃讓位於期。僭即帝位,大赦境内,改元玉恒。期在位三年。李夀,晉咸康四年,僭即偽位,赦其境内,改元為漢興。夀在位五年,子勢嗣。

李勢嗣偽位,赦其境内,改元曰太和。其後,偽太保李奕自晉夀舉兵反,勢誅奕,大赦境内,改元嘉寜。勢在位五年太和三年,嘉寜二年,為晉所滅。

後凉吕光,初為符堅安西將軍。既入姑臧,自領凉州刺史。晉太元十年,堅死,十二年,光大赦境内,建元曰太安,自稱凉州牧、酒泉公。是時,麟見金澤縣,百獸從之,光以為己瑞,以晉武太元十五年僭即三河王位,置百官,自丞郎巳下,赦其境内,年號麟嘉太元二十一年。僭即天王位,改元龍飛。在位十年麟嘉七年龍飛三年,太安不預,因疾甚,立太子紹為天王,自號太上皇帝。

吕紹嗣偽位,數月,為庶兄纂所殺,無年號。

吕纂,晉隆安四年,僭即天王位,改元為咸寜。在位三年,為畨禾太守吕超所殺。

吕隆,光弟寳之子,與吕超同殺纂。隆既僭即位,超先於番禾得小鼎,以為神瑞,大赦,改元為神鼎。在位四年,為姚興所滅。

後燕慕容垂,初為符堅將。晉太元八年,自稱燕王,建元曰燕元十一年。僭即帝位,改元建興。至二十一年,垂死,子寳嗣。

慕容寳嗣偽位,改元永康。在位三年,為蘭汗所殺隆安三年

慕容盛,寳之庶長子,誅蘭汗,僭即偽位,改元長樂。在位三年,為段璣所殺隆安五年。叔父熙嗣。

慕容熙,垂之少子,嗣立,誅段璣等,赦殊死已下,改元曰光始。在位六年,為垂養子雲所殺。

慕容雲即天王位,復姓高氏,大赦境内殊死已下,改元正始,國號大燕。為幸臣離班、姚仁等所殺。

西秦乞伏國仁,初為符堅秦川牧。以晉孝武太元十年,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領秦、河二州牧,改元曰建義。眀年,符登遣使署國仁苑川王。在位四年,弟乾歸立。乞伏乾歸,自為大單于、河東王,赦其境内,改元曰太初。晉義熙三年,僭稱秦王,赦其境内,改元曰更始。在位二十四年,太初二十年,建始四年子熾磐嗣。

乞伏熾磐襲偽位,大赦,改元曰永康義熙六年

元熙元年,熾磐立其第二子慕末為太子,領撫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大赦境内,改元曰建弘。熾磐在位十五年。

乞伏慕末嗣偽位,三年,為赫連定所殺本傳無年號

北燕馮䟦,初為高雲征北大將軍,録尚書事。雲為其幸臣離班、姚仁所殺,䟦帳下督張泰、李桑斬班仁,推䟦為主。晉太元二十年,乃僭稱天王於昌黎,赦其境内,建元曰天平。在位二十三年元嘉七年䟦死

馮弘,䟦之弟,䟦死,弘殺其子翼自立。後為魏所伐,奔高句麗。在位六年,偽號大興。

南凉秃髪烏孤,初為吕光將。晉安帝隆安元年,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赦其境内,年號太初。在位三年,弟利鹿孤立。

秃髪利鹿孤,晉隆安三年立,既逾年,赦其境内,改元曰建和。在位三年,弟傉擅嗣。

秃髪傉擅,以晉元興元年,僭號凉王,遷於樂都,改元弘昌,又改嘉平。在位十三年宏昌六年,嘉平七年,為乞伏熾磐所滅。

南燕慕容德,垂之弟。垂臨終勅其子寳以鄴城委德。寳既嗣位,以德為丞相、冀州牧,承制南夏。晉隆安二年,自鄴徙於滑臺。眀年,寳為蘭汗所殺,德依燕元故事,稱元年,赦殊死已下,置百官。四年,僭即皇帝位於南郊,大赦,改元為建平。在位五年,兄子超嗣位。

慕容超即位,改元曰太上。在位六年,為晉所滅。

北凉沮渠蒙遜等,初推段業為凉州牧,建康公,改吕光龍飛二年神璽元年。業後僭稱凉王,蒙遜殺之。晉安帝隆安五年,蒙遜僭稱凉州牧、張掖公,赦其境内,改元永安。義熙八年,僭即河西王位,大赦境内,改元玄始,置官寮如吕光為三河王故事。在偽位三十三年永安十二年玄始十六年承玄三年義和三年。記不書承玄、義和二年號。按帝王真偽記編入,子茂乾嗣。

沮渠茂乾在偽位七年,年號承和,為後魏所滅。

夏赫連勃勃,初為姚興安北將軍、五原公。晉義熙二年,僭稱天王、大單于,建元曰隆昇,署置百官。自以匈奴氏之苖裔也,國稱大夏。其後,改元為鳯翔。勃勃既入長安,為壇於㶚上,僭即皇帝位,赦其境内,改元為昌武。自長安還統萬,以宫殿大成,於是赦其境内,又改元曰真興。勃勃在位十八年龍昇六年,鳯翔五年,昌武元年真興七年,子昌嗣。

赫連昌嗣偽位,年號永光,四年,為魏所擒,弟定立。

赫連定僭偽位於平凉,年號服光,四年,為魏所滅。

吳楊渭,淮南節度使,弘農郡王,行密次子。行密唐天祐三年卒,長子渥繼襲。是歲,梁太祖既受唐禪,改元開平,而渥猶稱天祐。至五年,渥為大將張顥所殺,顥自稱留後,將納欵於梁,又為别將徐温所殺,以渭為主。至十六年,温冊渭為天子,改元武義盡二年

楊溥,渭之弟。渭卒,溥嗣偽位,改元順義盡七年,又改乾貞盡二年,又改太和盡二年,又改天祚盡二年,遜位於李昪。

前蜀王建,梁開平三年,以劒東南西川節度使,蜀王,僭即皇帝位於成都,改元武成。三年,改元永平。五年,改元通正。是年冬,改元天漢,又改元光天。

王衍,建之幼子,嗣偽位,改元乾德。六年,十二月,改眀年為咸康。

漢劉陟,青海静海兩軍節度使,南海王,隠之弟。隠以梁開平四年卒,陟代據其位。貞眀三年,僭號於廣州,國號大漢,改元乾亨。九年,白龍見於南海,改元白龍。四年,改元大有。凡僭號三十六年。

劉玢,陟長子,陟卒,玢嗣偽位,改元光天,在位一年,為弟晟所殺。

劉晟即偽位,改元應乾,又改元乾和。

劉鋹,晟之長子,襲偽位,改元太寳。

閩王延均,福建節度使,閩王審知次子。審知卒,長子延翰嗣,為延均所殺。延均襲位,後唐長興三年,上言吳越國王錢鏐薨,乞封為吳越王,不報,遂自稱皇帝,國號大閩,改元龍啓。在位十一年。

王昶,延均之子,嗣偽位,改元通文。

王延羲,審知之少子,嗣偽位,改元永隆,在位六年。

後蜀孟知祥,後唐應順六年,以劒東南西川節度使,蜀王,稱帝於蜀,改元眀德,在位一年。

孟昶,知祥第三子,嗣偽位,猶稱眀德,至四年冬,改眀年為廣政盡二十八年,歸皇朝

唐李昪,晉天福二年,以偽吳太尉,録尚書事,封齊王,受吳禪,僭即尊位,國號大齊,改元昇元,建都於金陵,尋改國為唐,在位七年。

李景,昪之長子,嗣偽位,改元保大,周世宗南伐,遂稱唐國主,行顯德年號。

後漢劉崇,周廣順元年,以河東節度使,僭號於太原,稱漢,改名旻,仍以乾祐為年號。崇卒,子均襲偽位本紀不書年號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