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法寶所被遠矣。夫神理想一寂,感而後通,緣應中夏,始自漢代。昔劉向校書,已見佛經。故知成帝之前,法典久至矣。逮孝明感夢,張騫遠使,西於月支寫經《四十二章》,韜藏蘭臺,帝王所印。於是妙像麗於城,金剎曜乎京洛,慧教發揮,震照區寓矣。竊尋兩漢之季,世構亂離,西京蕩覆,墳典皆散,東都播遷,載籍多亡。子政所睹,其文雖沒,而顯宗所寫,厥篇猶存。東流初法,於斯有徵。佑檢閱三藏,訪核遺源,古經現在,莫先於《四十二章》;傳譯所始,靡逾於張騫之使。洎章、和以降,經出蓋闕。良由梵文雖至,緣運或殊,有譯乃傳,無譯則隱,茍非其人,道不虛行也。邇及桓、靈,經來稍廣。安清、朔佛之儔,支讖、嚴調之屬,翻譯轉梵,萬里一契,離文合義,炳煥相接矣。

法輪屆心,莫或條敘。爰自安公,始述各錄,銓品譯才,標列負月。妙典可徵,實賴伊人。敢以末學,響附前規,率其管見,接為新錄。兼廣訪別目,括正異同,追討支、竺,時獲異經。《安錄》所記,則為未盡,今悉更苞舉,以備錄體。發源有漢,迄於大梁,運歷六代,歲漸五百,梵文證經四百有十九部,華戎傳譯八十有五人,魚貫名第,略為備矣。或同是一經,而先後異出,新舊舛駁,卷數參差,皆別立章條,使無疑亂。至於律藏初啟,則詳書本源,審核人代,列於上錄。若經存譯亡,則編於下卷。將使傳法之緣有孚,聞道之心無惑。敬貽來世,庶在不墜焉。

新集撰出經律論錄第一

新集條解異出經錄第二

新集表序四部律錄第三(闕)

○新集撰出經律論錄第一

《四十二章經》一卷(《舊錄》雲,《孝明皇帝四十二章》。安法師所撰錄闕此經。)

右一部,凡一卷。漢孝明帝夢見金人,詔遣使者張騫、羽林中郎將秦景到西域,始於月支國遇沙門竺摩騰,譯寫此經還洛陽,藏在蘭臺石室第十四間中。其經今傳於世。

《安般守意經》一卷(《安錄》雲,《小安般經》。)

《陰持入經》一卷

《百六十品經》一卷(《舊錄》雲,《增一阿含百六十章》。)

《大十二門經》一卷

《小十二門經》一卷

《大道地經》二卷(安公雲,《大道地經》者,《修行經》抄也。外國所抄。)

《人本欲生經》一卷

《道意發行經》二卷(今闕此經。)

《阿毗曇五法經》一卷(《舊錄》雲,《阿毗曇五法行經》。)

《七法經》一卷(《舊錄》雲,《阿毗曇七法行經》。或云《七法行》,今闕此經。)

《五法經》一卷

《十報經》二卷(《舊錄》雲,《長阿含十報法》。)

《普法義經》一卷(一名《具法行》。《具法行》作「舍利弗」,《普法義》作「舍利曰」。餘並同。)

《義決律》一卷(或云《義決律法行經》。安公雲,此上二經出《長阿含》。今闕。)

《漏分布經》一卷

《四諦經》一卷(安公雲,上二經出《長阿含》。)

《七處三觀經》二卷

《九橫經》一卷

《八正道經》一卷(安公雲,上三經出《雜阿含》中。)

雜經四十四篇二卷(安公雲,出《增一阿含》。既不標名,未詳何經。今闕。)

《五十校計經》二卷(或云《明度五十校計經》。)

《大安般經》一卷

《思惟經》一卷(或云《思惟略要法》。)

《十二因緣經》一卷

《五陰喻經》一卷(《舊錄》雲,《五陰譬喻經》。)

《轉法輪經》一卷(或云《法輪轉經》。)

《流攝經》一卷(《舊錄》雲,《一切流攝經》,或云《一切流攝守經》。)

《是法非法經》一卷

《法受塵經》一卷

《十四意經》一卷(《舊錄》雲,《菩薩十四意經》。今闕此經。)

《本相猗致經》一卷(安公雲,出《中阿含》也。)

《阿含中解》一卷(或云《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或云《斷十二因緣經》。《舊錄》雲,《安侯口解》。凡有四名,同一本。)

《阿毗曇九十八結經》一卷(今闕)。

《禪行法想經》一卷

《難提迦羅越經》一卷(今闕。)

右三十四部,凡四十卷。漢桓帝時,安息國沙門安世高所譯出。其《四諦》、《口解》、《十四意》、《九十八結》,安公雲,似世高撰也。

《道行經》一卷(安公雲,《道行品經》者,《般若》抄也,外國高明者所撰。安公為之序註。)

右一部,凡一卷。漢桓帝時,天竺沙門竺朔佛賫胡本至中夏。到靈帝時,於洛陽譯出。

《般若道行品經》十卷(或云《摩訶般若波較蜜經》。或八卷,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出。)

《首楞嚴經》二卷(中平二年十二月八日出。今闕。)

《般舟三昧經》一卷《舊錄》雲,《大般舟三昧經》。光和二年十月初八日出。)

《亻屯真陀羅經》二卷(《舊錄》雲,《屯真陀羅王經》。《別錄》所載,《安錄》無。今闕。)

方等部《古品曰遺日說般若經》一卷(今闕。)

《光明三昧經》一卷(出《別錄》,《安錄》無。)

《阿闍世王經》二卷(安公雲,出《長阿含》。《舊錄》,《阿貰經》。)

《寶積經》一卷(安公雲,一名《摩尼寶》,光和二年出。《舊錄》雲,《摩尼寶經》二卷。)

《問署經》一卷(安公雲,出方等部。或云《文殊問菩薩署經》。)

《胡般泥洹經》一卷(今闕。)

《兜沙經》一卷

《阿佛國經》一卷(或云《阿佛剎諸菩薩學成品經》,或云《阿佛經》。)

《孛本經》二卷(今闕。)

《內藏百品經》一卷(安公雲,出方等部。《舊錄》雲,《內藏百寶經》。遍校群錄,並云「內藏百寶」,無「內藏百品」,故知即此經也。)

右十四部,凡二十七卷。漢醒帝靈帝時,月支國沙門支讖所譯出。其《古品》已下至《內藏百品》,凡九經,安公雲,似支讖出也。

《成具光明經》一卷(或云《成具光明三昧經》,或云《成具光明定慧經》。)

右一部,凡一卷。漢靈帝時,支曜譯出。

《法鏡經》一卷(安公雲,出方等部。)

《十慧經》一卷(或云《沙彌十慧》。)

右二部,凡二卷。漢靈帝時,沙門嚴佛調、都尉安玄共譯出。《十慧》是佛調所撰。

《中本起經》二卷(或云《太子中本起經》。)

右一部,凡二卷。漢獻帝建安中,康孟詳譯出。

《法句經》二卷

右一部,凡二卷。魏文帝時,天竺沙門維難以吳主孫權黃武三年賫胡本,武昌竺將炎共支謙譯出。

《維摩詰經》二卷(闕。)

《大般泥洹經》二卷(安公雲,出《長阿含》。佑案,今《長阿含》與此異。)

《瑞應本起經》二卷

《小阿差末經》二卷(闕。)

《慧印經》一卷(或云《慧印三昧經》,或云《寶網慧印三昧經》。)

《本業經》一卷(或云《菩薩本業經》。)

《法句經》二卷

《須賴經》一卷(或云《須賴菩薩經》。)

《梵摩渝經》一卷

《私阿末經》一卷(或作「私呵昧」。案,此經即是《菩薩道樹經》也。)

《微密持經》一卷(或云《無量門微密持經》。)

《阿彌陀經》二卷(內題雲,《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檀過度人道經》。)

《月明童子經》一卷(一名《月明童男》,一名《月明菩薩三昧經》。)

《義足經》二卷

《阿難四事經》一卷

《差摩竭經》一卷

《優多羅母經》一卷(闕。)

《七女經》一卷(安公雲,出《阿毗曇》。)

《八師經》一卷

《釋摩男經》一卷(《安錄》雲,出《中阿含經》。)

《孛抄經》一卷(今《孛經》一卷即是。)

《明度經》四卷(或云《大明度無極經》。)

《老女人經》一卷(安公雲,出《阿毗曇》。)

《齋經》一卷(闕。)

《四願經》一卷

《悔過經》一卷(或云《序十方禮悔過文》。)

《賢者德經》一卷

《佛從上所行三十偈》一卷(闕。)

《了本生死經》一卷(安公雲,出《生經》。佑案,五卷《生經》無此名也。)

《唯明二十偈》一卷

《首楞嚴經》二卷《別錄》所載,安錄無。今闕之。

《龍施女經》一卷(《別錄》所載,《安錄》無。)

《法鏡經》二卷(出《別錄》,《安錄》無。)

《鹿子經》一卷(《別錄》所載,《安錄》無。)

《十二門大方等經》一卷(《別錄》所載,《安錄》無。)

《賴咤和羅經》一卷(《別錄》所載,《安錄》無。或云《羅漢賴咤和羅經》。)

右三十六部,四十八卷。魏文帝時,支謙以吳主孫權黃武初至孫亮建興中所譯出。

《六度集經》九卷(或云《六度無極經》,或云《雜無極經》。)

《吳品》五卷(凡有十品。今闕。)

右二部,凡十四卷。魏明帝時,天竺沙門康僧會以吳主孫權孫亮世所譯出。

《首楞嚴經》二卷(闕。)

《叉須賴經》一卷(闕。)

《除災患經》一卷(闕。)

右三部,凡四卷。魏高貴公時,白延所譯出。《別錄》所載,《安公錄》先無其名。

《放光經》二十卷(晉元康元年五月十五日出,有九十品。一名《舊小品》。)

右一部,凡二十卷。魏高貴公時,沙門朱士行以甘露五年到于闐國,寫得此經正品梵書胡本十九章,到晉武帝元康初,於陳留倉垣水南寺譯出。

《光訁贊經》十卷(十七品,太康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

《賢劫經》七卷(《舊錄》雲,《賢劫三昧經》,或云《賢劫定意經》。元康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出。)

《正法華經》十卷(二十七品。《舊錄》雲,《正法華經》,或云《方等正法華經》。太康七年八月十日出。)

《普耀經》八卷(三十品。安公雲,出方等部。永嘉二年五月出。)

《大哀經》七卷(二十八品。《舊錄》雲,《如來大哀經》。元康元年七月七日出。)

《度世品經》六卷(或云《度世》。或為五卷。元康元年四月十三日出。)

《密跡經》五卷(或云《密跡金鋼力士經》。或七卷。太康九年十月八日出。)

《持心經》六卷(十七品。一名《等禦諸法》,一名《莊嚴佛法》。《舊錄》雲,《持心梵天所問經》。太康七年三月十日出。)

《修行經》七卷(二十七品。《舊錄》雲,《修行道地經》。太康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出。)

《漸備一切智德經》十卷(或五卷。元康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出。)

《生經》五卷(或四卷。)

《海龍王經》四卷(或三卷。太康六年七月十日出。)

《普超經》四卷(一名《阿闍世王品》。《安錄》亦云更出《阿闍世王經》。或為三卷。《舊錄》雲,《文殊普超三昧經》。太康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出。)

《維摩詰經》一卷(一本雲《維摩詰名解》。)

《阿惟越致庶經》四卷(太康五年十月十四日出。)

《嚴凈佛土經》二卷(《舊錄》雲,是《文殊師利嚴凈經》,或云《文殊佛土嚴凈經》。)

《阿耨達經》二卷(一名《弘道廣顯三昧經》。《舊錄》雲,《阿耨達龍王經》,或云《阿教研室請佛經》。)

《首楞嚴經》二卷(異出,首稱阿難言。)

《無量壽經》二卷(一名《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寶藏經》二卷(《舊錄》雲,文殊師利寶藏經,或云《文殊師利現寶藏》。太始六年十月出。)

《寶髻經》二卷(一名《菩薩凈行經》,《舊錄》雲,《寶結菩薩經》,或云《寶髻菩薩所問經》。永熙元年七月十四日出。)

《要集經》二卷(或云《諸佛要集經》,天竺曰《佛陀僧提》。)

《佛升忉利天品經》二卷

《等集眾德三昧經》三卷(《舊錄》雲,《等集眾德經》,或云《等集三昧經》。)

《無盡意經》四卷

《離垢施女經》一卷(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出。)

《郁迦長者經》一卷(或云《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即《大郁迦經》。或為二卷。)

《大凈法門經》一卷(建始元年三月二十六日出。)

《須真天子經》二卷(泰始二年十一月出。)

《幻士仁賢經》一卷(或云《仁賢幻士經》。)

《魔逆經》一卷(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出。)

《濟諸方等經》一卷(或云《濟諸方等學經》。)

《德光太子經》一卷(或云《賴咤和羅所同光德太子經》。泰始六年九月三十日出。)

《文殊師利凈律經》一卷(一本雲《凈律經》。太康十年四月八日出。)

《決定持經》一卷

《寶女經》四卷(《舊錄》雲,《寶女三昧經》。或云《寶女問慧經》。太康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出。)

《如來與顯經》四卷(一本雲《興顯如幻經》。元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

《般舟三昧經》二卷(《安公錄》雲,更出《般舟三昧經》。)

《首意女經》一卷(或云《梵女首意經》。)

《十二因緣經》一卷

《月明童子經》一卷(一名《月光童子經》。)

《五十緣身行經》一卷(《舊錄》雲,《菩薩緣身五十事經》,或云《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六十二見經》一卷(或云《梵網六十二見經》。)

《四自侵經》一卷(安公雲,出《阿毗曇》。)

《須摩經》一卷(《舊錄》雲《須摩提經》,或云《須摩提菩薩經》。)

《隨權女經》二卷(出《別錄》,《安錄》無。)

《方等泥洹經》二卷(或云《大般泥洹經》。泰始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出。)

《大善權經》二卷(或云《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或云《慧上菩薩經》,或云《善權方便經》,或云《善權方便所度無極經》。太康六年六月十七日出。)

《無言童子經》一卷(或云《無言菩薩經》。)

《溫室經》一卷(《舊錄》雲,《溫室洗浴眾僧經》。)

《頂王經》一卷(一名《維摩詰子問經》。安公雲,出方等部,或云《大方等頂王經》。)

《聖法印經》一卷(天竺名《阿遮曇摩叉圖》。安公雲,出《雜阿含》。)

《移山經》一卷(《舊錄》雲,《力士移山經》。)

《文殊師利五體悔過經》一卷(《舊錄》雲,《文殊師利悔過經》。泰始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出。)

《持人菩薩經》三卷(泰始七年九月十五日出。)

《滅十方冥經》一卷(元熙元年八月十四日出。)

《無思議孩童經》一卷(《舊錄》雲,《孩童經》,或云《無思議光孩童菩薩經》,或云《無思議光經》。)

《迦葉集結經》一卷(《舊錄》雲,《迦葉結經》。)

《彌勒成佛經》一卷(與羅什所出異本。)

《舍利弗目連遊諸國經》一卷(或云《舍利弗摩目犍連遊諸四衢經》。)

《琉璃王經》一卷

《柰女耆域經》一卷(或云《柰女經》。)

《寶施女經》一卷

《寶網童子經》一卷《舊錄》雲,《寶網經》。)

《順權方便經》二卷(一本雲《惟權方便經》。《舊錄》雲,順權女經,一雲《轉女身菩薩經》。太安二年四月九日出。)

《五百弟子本起經》一卷(《舊錄》雲,《五百弟子自說本末經》。太巡二年五月一日出。或云《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佛為菩薩五夢經》一卷(《舊錄》雲,《佛五夢》。太安二年五月六日出。或云《太子五夢》。)

《普門經》一卷(一本雲《普門品》。太康八年正月十一日出。)

《如幻三昧經》二卷(《舊錄》雲,三卷。太安二年五月十一日出。)

《彌勒本願經》一卷(或云《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太安二年五月十七日出。)

《舍利弗悔過經》一卷(太安二年五月二十日出。)

《胞胎經》一卷(《舊錄》雲,《胞胎受身經》。太安二年八月一日出。)

《十地經》一卷(或云《菩薩十地經》。太安二年十二月四日出。)

《摩目犍連本經》一卷

《太子慕魄經》一卷

《四不可得經》一卷

《菩薩悔過經》一卷(或云《菩薩悔過法》,下註雲,出龍樹《十住論》。)

《當來變經》一卷

《乳光經》一卷

《心明女梵誌婦飯汁施經》一卷(或云《心明經》。)

《大六向拜經》一卷(《舊錄》雲,《六向拜經》,或云《威花長者六向拜經》。)

《鴦掘摩經》一卷(或云《指髻經》,或云《指經》。)

《菩薩十住經》一卷(太安元年十月三日出。)

《摩調王經》一卷(出《六度集》。太安三年正月十八日出。)

《象步經》一卷(一雲《無所希望經》。)

《照明三昧經》一卷(太安三年二月一日出。)

《所欲致患經》一卷(太安三年二月七日出。)

《法沒盡經》一卷(或云《空寂菩薩所問經》。太熙元年二月七日出。)

《菩薩齋法》一卷(一名《菩薩正齋經》,一名《持齋經》。)

《獨證自誓三昧經》一卷(或云《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

《過去佛分衛經》一卷(《舊錄》雲,《過世佛分衛經》。)

《五蓋疑結失行經》一卷(安公雲,不似護公出。《後記》云,永寧二年四月十二日出。)

《阿差末經》四卷(或云《阿差末菩薩經》,《別錄》所載。《安錄》先闕。永嘉元年十二月一日出。)

《無極寶經》一卷(《別錄》所載,《安錄》先闕。或云《無極寶三昧經》。永嘉元年三月五日出。)

《阿述達經》一卷《別錄》所載,《安錄》先闕。《舊錄》雲,《阿述達女經》,或云《阿闍貰王可述達菩薩經》。)

右九十五部,凡二百六卷。今並有其經。

《等目菩薩經》二卷(《別錄》所載,《安錄》先闕。)

《閑居經》十卷

更出《小品經》七卷

《總持經》一卷(佑案,出《生經》,或云《佛心總持》。)

《超日明經》二卷

《刪維摩詰經》一卷(佑意謂先出《維摩》煩重,護刪出逸偈。)

《虎耳意經》一卷(一名《二十八宿經》。)

《無憂施經》一卷(一本雲,阿闍貰女名無憂施。)

《五福施經》一卷

《樓炭經》五卷(安公雲,出方等部。太安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出。)

《勇伏定經》二卷(安公雲,更出《首楞嚴》。元康元年四月九日出。)

《嚴凈定經》一卷(一名《序世經》。元熙元年二月十八日出。)

《慧明經》一卷

《迦葉本經》一卷或云《大迦葉本》。)

《光世音大勢至受決經》一卷

《諸方佛名經》一卷

《目連上凈居天經》一卷

《普首童經》一卷

《十方佛名》一卷

《三品修行經》一卷(安公雲,近人合《大修行經》。)

《金益長者子經》一卷

《眾佑經》一卷

《觀行不移四事經》一卷(元康中出。)

《小法沒盡經》一卷

《四婦喻經》一卷(元康中出。)

《廬夷亙經》一卷

《諸祝咒經》三卷

《<廣盍>羅王經》一卷

《龍施經》一卷

《檀若經》一卷

《馬王經》一卷(永平元年中出。)

《普義經》一卷(永平中出。)

《鹿母經》一卷(元康初出。)

《給孤獨明德經》一卷(《舊錄》雲,《給孤獨氏經》。大熙元年末出。)

《龍王兄弟陀達誡王經》一卷(達是達字。)

《勸化王經》一卷

《百佛名》一卷

《更出阿闍世王經》二卷(建武元年四月十六日出。)

《植眾德本經》一卷

《沙門果證經》一卷

《龍施本起經》一卷

《龍施本起經》一卷(《舊錄》雲,《龍施本經》,或云《龍施女經》。)

《佛悔過經》一卷

《三轉月明經》一卷

《解無常經》一卷

《胎藏經》一卷

《離垢蓋經》一卷

《小郁迦經》一卷

《阿闍貰女經》一卷

《賈客經》二卷(建武元年三月二日出。)

《人所從來經》一卷(永興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出。)

《誡羅雲經》一卷

《雁王經》一卷(太始九年二月一日出。)

《十等藏經》一卷(永興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出。)

《雁王五百雁俱經》一卷(永興二年二月二日出。)

《誡具經》一卷(永興二年二月七日出。)

《決道俗經》一卷(永興二年二月十一日出。)

《猛施經》一卷(《舊錄》雲,《猛施道地經》。永興二年二月二十日出。)

《城喻經》一卷(永興二年三月一日出。)

《耆闍崛山解經》一卷

《譬喻三百首經》二十五卷(永興三年三月七日出。)

《比丘尼戒經》一卷(太始三年九月十日出。)

《誡王經》一卷

《三品悔過經》一卷(太始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出。)

《菩薩齋法經》一卷(《舊錄》雲,《菩薩齋》經,或云《賢首菩薩齋經》。)

左六十四部,凡一百一十六卷。經今闕。合二件,凡一百五十四部,合三百九卷。晉武帝時,沙門竺法護到西域,得胡本還。自太始中至懷帝永嘉二年已前所譯出。佑捃摭群錄,遇護公所出更得四部,《安錄》先闕,今條入錄中。安公雲,遭亂錄散,小小錯涉。故知今之所獲,審是護出也。

《超日明經》二卷(《舊錄》雲,《超日明三昧經》。)

右一部,凡二卷。晉武帝時,沙門竺法護先譯梵文,而辭義煩重。優婆塞聶承遠整理文偈,刪為二卷。

《須真天子經》二卷(或云《須真天子問四事經》。太始二年十一月初八日出。)

右一部,凡二卷。晉武帝世,天竺菩薩沙門曇摩羅察口授出,安文慧、白元信筆受。

異《維摩詰經》三卷

《首楞嚴經》二卷(《別錄》所載,《安錄》先闕。《舊錄》有叔蘭《首楞嚴》二卷。)

右二部,凡五卷。晉惠帝時,竺叔蘭以元康元年譯出。

《惟逮菩薩經》一卷(今闕。)

右一部,凡一卷。晉惠帝時,沙門制法祖譯出。

《樓炭經》六卷(《別錄》所載,《安錄》先闕。)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舊錄》雲,《佛藏方等經》。)

《法句本末經》四卷(一名《法句喻經》。或云六卷。或云《法句譬經》。)

《福田經》一卷(或云《諸德福田經》。)

右四部,凡十二卷。晉惠、懷帝時沙門法炬譯出。其《法句喻》、《福田》二經,炬與沙門法立共譯出。

總前出經,自安世高已下,至法立已上,凡十七家,並《安公錄》所載。其張騫、秦景、竺朔佛、維難、竺將炎、白延、帛法祖凡七人,是佑校眾錄新獲所附入。自衛士度已後,皆佑所新撰。

《摩訶般若婆羅蜜道行經》二卷(眾錄並雲《道行經》二卷,衛士度略出。今闕。)

右一部,凡二卷。晉惠帝時,衛士度略出。

《合維摩詰經》五卷(合支謙、竺法護、竺叔蘭所出《維摩》三本,合為一部。)

《合首楞嚴經》八卷(合支讖、支謙、竺法護、竺叔蘭所出《首楞嚴》四本,合為一部,或為五卷。)

右二部,凡十三卷。晉惠帝時,沙門支敏度所集。其《合首楞嚴》,傳云亦湣度所集,既闕註目,未詳信否。

《大孔雀王神咒》一卷

《孔雀王雜神咒》一卷

右二部,凡二卷。晉元皇帝時,西域高座沙門屍梨蜜所出。

《譬喻經》十卷(《舊錄》雲,《正譬喻經》十卷。)

右一部,凡十卷。晉成帝時,沙門康法邃抄集眾經,撰此一部。

《十誦比丘戒本》一卷(或云《十誦大比丘戒》。)

右一部,凡一卷。晉簡文帝時,西域沙門曇摩持誦胡本,竺佛念譯出。

《比丘尼大戒》一卷

右一部,凡一卷。晉簡文帝時,沙門釋僧純於西域夷國得胡本,到關中,令竺佛念、曇摩持、慧常共譯出。

《摩訶缽羅若婆羅蜜經抄》五卷(一名《長安品經》,或云《摩訶般若婆羅密經》。偽秦苻堅建元十八年出。)

右一部,凡五卷。晉簡文帝時,天竺沙門曇摩蜱執胡《大品》本,竺佛念譯出。

《雜阿毗曇毗婆沙》十四卷(偽秦建元十九年四月出,至八月二十九日出訖。或云《雜阿毗曇心》。)

《婆須蜜集》十卷(建元二十年三月十五日出,至七月十三日訖。)

《僧伽羅剎集經》三卷(秦建元二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出。)

右三部,凡二十七卷。晉孝武帝時,罽賓沙門僧伽跋澄,以苻堅時入長安。跋澄口誦《毗婆沙》,佛圖羅剎譯出。又賫《婆須蜜》胡本,竺佛念譯出。

《四阿含暮抄經》二卷

右一部,凡二卷。晉孝武帝時,西域沙門鳩摩羅佛提於鄴寺出。佛提執胡本,竺佛念、佛護為譯,僧導、僧睿筆受。

《三十七品經》一卷(晉太元二十年,歲在丙申,六月出。)

《賢劫千佛名經》一卷

右二部,凡二卷。晉孝武帝時,天竺沙門竺曇無蘭在揚州謝鎮西寺撰出。

《增一阿含經》三十三卷(秦建元二十年夏出,至二十一年春訖。定三十三卷,或分為二十四卷。)

《中阿含經》五十九卷(同建元二十年出。)

右二部,凡九十二卷。晉孝武時,兜亻去勒國沙門曇摩難提,以苻堅時入長安。難提口誦胡本,竺佛念譯出。

《出曜經》十九卷

《菩薩瓔珞經》十二卷

《十住斷結經》十一卷

《菩薩處胎經》五卷(一名《胎經》。或為四卷。)

《中陰經》二卷(闕。)

《王子法益壞目因緣經》一卷(或云《阿育王息壞目因緣經》。)

右六部,凡五十卷。晉孝武帝時,涼州沙門竺佛念,以苻堅時於關中譯出。

《中阿含經》六十卷(晉隆安元年十一月十日於東亭寺譯出,至二年六月二十五日訖。與曇摩難提所出本不同。)

《阿毗曇八扌建度》二十卷(一名《迦旃延阿毗曇》。建元十九年出。)

《阿毗曇心》十六卷(或十三卷。苻堅建元末於洛陽出。)

《鞞婆沙阿毗曇》十四卷(一名《廣說》,同在洛陽譯出。)

《阿毗曇心》四卷(晉太元十六年在廬山為遠公譯出。)

《三法度》二卷(同以太元十六年於廬山出。)

右六部,凡一百一十六卷。晉孝武帝及安帝時,罽賓沙門僧伽提婆所譯出。

《新大品經》二十四卷(偽秦姚興弘始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於逍遙園譯出,至六年四月二十三日訖。)

《新小品經》七卷(弘始十年二月六日譯出,至四月二十日訖。)

《新法華經》七卷(弘始八年夏於長安大寺譯出。)

《新賢劫經》七卷(今闕。)

《華首經》十卷(一名《攝諸善根經》。)

《新維摩詰經》三卷(弘始八年於長安大寺出。)

《新首楞嚴經》二卷

《十住經》五卷(或四卷,定五卷。什與佛馱耶舍共譯出。)

《思益義經》四卷(或云《思益梵天問經》。)

《持世經》四卷(或三卷。)

《自在王經》二卷(弘始九年出。)

《佛藏經》三卷(一名《選譯諸法》。或為二卷。)

《菩薩藏經》三卷(一名《富樓那問》,亦名《大悲心》。或為二卷。)

《稱揚諸佛功德經》三卷(一名《集華》。)

《無量壽經》一卷(或云《阿彌陀經》。)

《彌勒下生經》一卷

《彌勒成佛經》一卷

《金剛般若經》一卷(或云《金剛般若婆羅蜜經》。)

《諸法無行經》一卷

《菩提經》一卷(或云《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遺教經》一卷(或云《佛垂般泥洹略說教戒經》。)

《十二因緣觀經》一卷(闕本。)

《菩薩呵色欲經》一卷

《禪法要解》二卷(或云《禪要經》。)

《禪經》三卷(一名《菩薩禪法經》,與《坐禪三昧經》同。)

《雜譬喻經》一卷(比丘道略所集。)

《大智論》百卷(於《逍遙園》譯出。或分為七十卷。)

《成實論》十六卷

《十住論》十卷

《中論》四卷

《十二門論》一卷

《百論》二卷(弘始六年譯出。)

《十誦律》六十一卷(已入律錄。)

《十誦比丘戒本》一卷

《禪法要》三卷(弘始九年閏月懸殊日重校正。)

右三十五部,凡二百九十四卷。晉安帝時,天竺沙門鳩摩羅什以偽秦姚興弘始三年至長安,於大寺及趙遙園譯出。

《長阿含經》二十二卷(秦弘始十五年出,竺佛念傳譯。)

《曇無德律》四十五卷(已入律錄。)

《虛空藏經》一卷(或云《虛空藏菩薩經》。三藏後還外國,於罽賓得此經,附商人送至涼州。)

《曇無德戒本》一卷

右四部,凡六十九卷。晉安帝時,罽賓三藏法師伏馱耶舍,以姚興弘始中於長安譯出。

《舍利弗阿毗曇》二十二卷(或二十卷。)

右一部,凡二十二卷。晉安帝時,外國沙門毗婆沙,為姚興於長安石羊寺譯出。

《大般涅盤經》三十六卷(偽河西王沮渠蒙遜玄始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譯出。)

《方等大集經》二十九卷(或云《大集經》。玄始九年譯出。或三十卷,或二十四卷。)

《方等王虛空藏經》五卷(或云《大虛空藏經》。檢經文與《大集經》第八《虛空藏品》同,未詳是別出者不?《別錄》雲,何南國乞佛時沙門釋聖堅譯出。)

《方等大雲經》四卷(或云《方等無想大雲經》。或為六卷。玄始六年九月出。)

《悲華經》十卷(《別錄》或云龔上出。玄始八年十二月出。)

《金光明經》四卷(玄始六年五月出。)

《海龍王經》四卷(玄始七年正月出。)

《菩薩地持經》八卷(或云《菩薩戒經》,或云《菩薩地經》。玄始七年十月初一日出。)

《菩薩戒本》一卷(《別錄》雲,敦煌出。)

《優婆塞戒》七卷(玄始六年四月十日出。)

《菩薩戒經》八卷

《菩薩戒優婆塞戒壇文》一卷(玄始十年十二月出。)

右十一部,凡一百一十七卷。晉安帝時,天竺沙門曇摩讖至西涼州,為偽河西王大沮渠蒙遜譯出。(或作曇無讖。)

《阿毗曇毗婆沙》六十卷(丁丑歲四月出,至己卯歲七月訖。)

右一部,凡六十卷。晉安帝時,涼州沙門釋道泰,共西域沙門浮陀跋摩,於涼州城內苑閑豫宮寺譯出。初出一百卷,尋值涼王大沮渠國亂亡,散失經文四十卷,所餘六十卷,傳至京師。

《寶梁經》二卷

右一部,凡二卷。晉安帝時,沙門釋道龔出。(傳云,於涼州出。)

《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卷(沙門支法領於于闐國得此經胡本,到晉義熙十四年三月十日,於道場寺譯出,至宋永初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都訖。)

《觀佛三昧經》八卷

《新無量壽經》二卷(永初二年於道場寺出。)

《禪經修行方便》二卷(一名《庾伽遮羅浮迷》,譯言《修行道地》,一名《不凈觀經》。凡有十七品。)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或云《如來藏》。今闕。)

《菩薩十住經》一卷

《出生無量門持經》一卷

《新微蜜持經》一卷(闕。)

《本業經》一卷(闕。)

《凈六婆羅蜜經》一卷(闕。)

《文殊師利發願經》一卷(晉元熙二年,歲在庚申,於道場寺出。)

右十部,凡六十七卷。晉安帝時,天竺禪師佛馱跋陀至江東,及宋初於廬山及京都譯出。

《大般泥洹經》六卷(晉義熙十三年十一月一日,道場寺譯。)

《方等泥洹經》二卷(今闕。)

《摩訶僧律》四十卷(已入律錄。)

《僧比丘戒本》一卷(今闕。)

《雜阿毗曇心》十三卷今闕。)

《雜藏經》一卷

《糸延經》(梵文,未譯出。)

《長阿含經》(梵文,未譯。)

《雜阿含經》(梵文,未譯。)

《彌沙塞律》(梵文,未譯。)

《薩婆多律抄》(梵文,未譯。)

《佛遊天竺記》一卷

右十一部,定出六部,凡六十三卷。晉安帝時,沙門釋法顯以隆安三年遊西域,於中天竺、師子國得胡本,歸京都,住道場寺。就天竺禪師佛馱跋陀共譯出。其《長雜二阿含》、《糸延經》、《彌沙塞律》、《薩婆多律抄》,猶是梵文,未得譯出。

《方等檀持陀羅尼經》四卷(或云《大方等陀羅尼》,或云《檀持陀羅尼》。)

右一部,凡四卷。晉安帝時,高昌郡沙門釋法眾所譯出。

《普門品經》一卷(闕。)

右一部,凡一卷。西域沙門多蜜所出。傳云晉世出,未詳何帝時。

《決定毗尼經》一卷(一名《破壞一切心識》。)

右一部,凡一卷。眾錄並雲於涼州敦煌出,未審譯經人名。傳云晉世出,未詳何帝時。

《新無量壽經》二卷(宋永初二年於道場寺出。一錄雲,於六合山寺出。)

《佛所行贊》五卷(一名《馬鳴菩薩贊》,或云《佛本行贊》。六合山寺出。)

右二部,凡七卷。宋孝武皇帝時,沙門釋寶雲於六合山寺譯出。

《觀世音受記經》一卷

右一部,凡一卷。宋武帝時,黃龍國沙門曇無竭遊西域譯出。

《彌沙塞律》三十四卷(即釋法顯所得胡本,以宋景平元年七月譯出。已入律錄。)

《彌沙塞比丘戒本》一卷(與律同時出。)

《彌沙塞羯磨》一卷(與律同時出。)

右三部,凡三十六卷。宋滎陽王時,沙門竺道生、釋慧嚴,請罽賓律師佛馱什於京都龍光寺譯出。

《雜阿毗曇心》十三卷(今闕。)

右一部,凡十三卷。宋文帝時,西域沙門伊葉波羅,以元嘉三年為北徐州刺史王仲德於彭城譯出,至《擇品》未竟。至八年,更請三藏法師於京都校定。

《菩薩善戒》十卷(或云《菩薩地》。十卷。)

《優婆塞五戒略論》一卷(一名《優婆塞五戒相》。)

《三歸及優婆塞二十二戒》一卷(或云《優婆塞戒》。)

《曇無德羯磨》一卷(或云《雜羯磨》。)

右四部,凡十三卷。宋文帝時,罽賓三藏法師求那跋摩於京都譯出。

《雜阿毗曇心》十四卷(宋元嘉十年於長幹寺出,寶雲傳譯,其年九月訖。)

《摩得勒伽經》十卷(宋元嘉十二年乙亥歲正月於秣陵平樂寺譯出,至九月二十二日訖。)

《分別業報略》一卷(大勇菩薩撰。)

《勸發諸王要偈》一卷(龍樹菩薩撰。)

《請聖僧浴文》一卷(闕。)

右五部,凡二十七卷。宋文帝時,天竺三藏法師僧伽跋摩於京都譯出。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或云《普賢觀經》,下註雲,出《深功德經》中。)

《虛空藏觀經》一卷(或云《觀虛空藏菩薩經》。)

《禪秘要》三卷(元嘉十八年譯出。或云《禪法要》。或五卷。)

《五門禪經要用法》一卷

右四部,凡六卷。宋文帝時,罽賓禪師曇摩蜜多,以元嘉中於洹寺譯出。

《普耀經》六卷

《四天王經》一卷

《廣博嚴凈經》四卷(或云《廣博嚴凈不退轉輪經》。)

右三部,十一卷。宋文帝時,沙門釋智嚴,以元嘉四年共沙門賓雲譯出。

《般泥洹經》二十卷(闕。)

《摩訶僧律》一部(梵本,未譯出。)

右二部,定出一部,凡二十卷。宋文帝時,沙門釋智猛遊西域還,以元嘉中於西涼州譯出《泥洹經》一部,至十四年賫還京都。

《賢愚經》十三卷(宋元嘉二十二年出。)

右一部,凡十三卷。宋文帝時,涼州沙門釋曇學、威德於于闐國得此經胡本,於高昌郡譯出。(天安寺釋弘宗傳。)

《雜阿含經》五十卷(宋元嘉中於瓦官寺譯出。)

《大法鼓經》二卷(東安寺譯出。)

《勝經》一卷(丹陽郡譯出。)

《八吉祥經》一卷(元嘉二十九年正月十三日於荊州譯出。)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道場寺譯出。)

《央掘魔羅經》四卷(道場寺譯出。)

《過去現在因果經》四卷(宋元嘉中譯。)

《相續解脫經》二卷(東安寺譯出。)

《第一義五相略》一卷(東安寺譯出。)

《釋六十二見經》一卷(闕。)

《泥洹經》一卷(似即一卷《泥曰經》。闕。)

《無量壽經》一卷(闕。)

《現在佛名經》三卷

《無憂王經》一卷(闕。)

右十四部,凡七十六卷。宋文帝時,天竺摩訶乘法師求那跋陀羅,以元嘉中及孝武時宣出諸經,沙門釋賓雲及弟子菩提法勇傳釋。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一卷(或云《觀彌勒菩薩經》,或云《觀彌勒經》。)

《觀世音觀經》一卷

《禪要秘密治病經》二卷(宋孝建二年於竹園寺譯出。)

《佛母般泥洹經》一卷(孝建二年於鐘山定林上寺譯出。一名《大愛道般泥洹經》。)

右四部,凡五卷。宋孝武帝時,偽河西王從弟沮渠安陽侯於京都譯出。前二觀先在高昌郡久已譯出,於彼賫來京都。

《念佛三昧經》六卷(宋大明六年譯出。或云《菩薩念佛三昧經》。)

《破魔陀羅尼經》一卷(或云《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大明六年譯出。)

右二部,凡七卷。宋孝武帝時,西域沙門功德直至荊州,沙門釋玄暢請於禪房譯出。

《十誦羯磨》一卷(或云《略要羯磨法》,《十誦律》出。)

右一部,凡一卷。宋景和中,律師釋僧璩於京都撰出。

《十誦比丘尼戒本》一卷(或云《十誦比丘尼大戒》。)

《十誦律羯磨雜事》一卷

右二部,凡二卷。宋明帝時,律師釋法穎於京都撰出。

《海意經》七卷(闕。)

《如來恩智不思議經》五卷(闕。)

《寶頂經》五卷(闕。)

《無盡意經》十卷(闕。)

《三密底耶經》一卷(漢言《賢人用律》。闕。)

右五部,凡二十八卷。宋明帝時,天竺沙門竺法眷於廣州譯出,並未至京都。

《雜寶藏經》十三卷(闕。)

《付法藏因緣經》六卷(闕。)

《方便心論》二卷(闕。)

右三部,凡二十一卷。宋明帝時,西域三藏吉迦夜於北國,以偽延興二年,共僧正釋曇曜譯出,劉孝標筆受。此三經並未至京都。

《無量義經》一卷

右一部,凡一卷。齊高帝時,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舍譯出。

《五百本生經》(未詳卷數。闕。)

《他略利》(齊言《宿德律》。未詳卷數。闕。)

右二部,齊琥皇帝時,外國沙門大乘於廣州譯出,未至京都。

《善見毗婆沙律》十八卷(或云《毗婆沙律》。齊永明七年出。)

右一部,凡十八卷。齊武帝時,沙門釋僧猗於廣州竹林寺,請外國法師僧伽跋陀羅譯出。

《觀世音懺悔除罪咒經》一卷(永明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譯出。)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一卷

右二部,凡二卷。齊武皇帝時,先師獻正遊西域,於于闐國得《觀世音懺悔咒》胡本。還京都,請瓦官禪房三藏法師法意共譯出。自流沙以西,《妙法蓮華經》並有《提婆達多品》,而中夏所傳闕此一品。先師至高昌郡,於彼獲本,仍寫還京都。今別為一卷。

《百句譬喻經》十卷(齊永明十年九月十日譯出。或五卷。)

右一部,凡十卷。齊武帝時,天竺沙門求那毗地於京都譯出。

《毗跋律》一卷

右一部,凡一卷。齊武帝時,沙門釋法度出。

《教戒比丘尼法》一卷

右一部,凡一卷。梁天監三年,鐘山靈耀寺沙門釋僧盛依《四分律》撰。

《大智論抄》二十卷(一名《要論》。)

右一部,凡二十卷。晉安帝世,廬山沙門釋慧遠,以論文繁積,學者難省,故略要抄出。

《虛空藏經》八卷

右一部,凡八卷。宋武帝世,河南國乞伏時沙門聖堅出。

《十二因緣經》一卷(建武二年出。)

《須達長者經》一卷(建武二年出。)

都合四百五十部,凡一千八百六十七卷。

新集條解異出經錄第二

異出經者,謂胡本同而漢文異也。梵書復隱,宣譯多變,出經之士,才趣各殊。辭有質文,意或詳略,故令本一末二,新舊參差。若國言訛轉,則音字楚夏;譯辭格礙,則事義胡越。豈西傳之春駁,乃東寫之乖謬耳。是以《泥洹》、《楞嚴》重出至七,《般若》之經,別本八。傍及眾典,往往如茲。今並條目列入,以表同異。其異出雜經失譯名者,皆附失源之錄。《般若經》

支讖出《般若道行品經》十卷

〔又〕出《古品遺日說般若》一卷

竺朔佛出《道行經》一卷(《道行》者,《般若》抄也。)

朱士行出《放光經》二十卷(一名《舊小品》。)

竺法護更出《小品經》七卷

衛士度抄《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二卷

曇摩蜱出《摩訶缽羅若婆羅蜜經》五卷(一名《長安品經》。)

鳩摩羅什出《新大品》二十四卷

〔又〕《小品》七卷

右一經七人異出。

《般泥洹經》

支讖出《胡般泥洹經》一卷

支謙出《大般泥洹經》二卷

竺法護出《方等泥洹經》二卷

曇摩讖出《大般涅盤經》三十六卷

釋法顯出《大般泥洹經》六卷

〔又〕《方等泥洹經》二卷

釋智猛出《泥洹經》二十卷

求那跋陀羅出《泥洹經》一卷

右一經七人異出。其支謙《大般泥洹》與《方等泥洹》大同,曇摩讖《涅盤》與法顯《泥洹》大同。

其餘三部並闕,未詳同異。

《法華經》

《舊錄》有《薩曇分陀利經》,雲是異出《法華》,未詳誰出,今闕此經。

竺法護出《正法華經》十卷

鳩摩羅什出《新妙法蓮華經》七卷

右一經三人出,其一經失譯人名,已入失源錄

《首楞嚴經》

支讖《首楞嚴》二卷

支謙《首楞嚴》二卷

白延《首楞嚴》二卷

竺法護更出《勇伏定》二卷(即更出《首楞嚴》。)

竺叔蘭《首楞嚴經》二卷

鳩摩羅什新出《首楞嚴》二卷

《舊錄》有《蜀首楞嚴》二卷(未詳誰出。)

右一經七人出。其一經失譯人名,已入失源錄。

◎維摩詰經

支謙出《維摩詰》二卷

竺法護出《維摩詰經》二卷

又出《刪維摩詰》一卷

竺叔蘭出《維摩詰》二卷

鳩摩羅什出《新維摩詰經》三卷

右一經四人異出。

《無量壽經》

支謙出《阿彌陀經》二卷

竺法護出《無量壽》二卷(或云無量壽清凈平等覺。)

鳩摩羅什出《無量壽》一卷

釋寶雲出《新無量壽》二卷

求那跋陀羅出《無量壽》一卷

右一經五人異出。

《道地經》

安世高出《大道地》二卷

竺法護出《修行道地》七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普耀經》

竺法護出《普耀》八卷

釋智嚴出《普耀》六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賢劫經》

竺法護出《賢劫》十卷

鳩摩羅什出《賢劫》七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海龍王經》

竺法護出《海龍王》四卷

曇摩讖出《海龍王》四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中阿含經》

曇摩難提出《中阿含》五十九卷

僧伽提婆出《中阿含》六十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樓炭經》

竺法護出《樓炭》五卷

釋法炬出《樓炭》六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微密持經》

支謙出《微密持》一卷

佛馱跋陀出《微密持》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大方等如來藏經》

釋法炬出《大方等如來藏》一卷

佛馱跋陀出《大方等如來藏》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本業經》

支謙出《本業》一卷

佛馱跋陀出《本業》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十住經》

《鳩摩羅什》出《十住》四卷

《佛馱跋陀》出《菩薩十住》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超日明經》

竺法護出《超日明》二卷

聶承遠出《超日明》二卷(即刪整護公所出者。)

右一經二人異出。

《般舟三昧經》

支讖出《般舟三昧》二卷

竺法護出《般舟三昧》二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彌勒成佛經》

竺法護出《彌勒成佛》一卷

鳩摩羅什出《彌勒成佛》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觀世音受決經》

竺法護出《光世音大勢至受決經》一卷

曇無竭出《觀世音受記經》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月明童子經》

支謙出《月明童子經》一卷

竺法護出《月明童子經》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同。

《普門經》

竺法護出《普門品》一卷

多蜜出《普門品》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鴦掘魔經》

竺法護出《鴦掘魔經》一卷

求那跋陀羅出《鴦掘魔羅經》四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阿闍世王經》

支讖出《阿闍世王經》二卷

竺法護更出《阿闍世王經》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十二因緣經》

安世高出《十二因緣經》一卷

竺法護出《十二因緣經》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阿差末經》

支謙出《阿差末》二卷

竺法護出《阿差末》四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禪經》

鳩摩羅什出《禪經》四卷

〔又〕《禪法要解》二卷

佛馱跋陀出《禪經》二卷

曇摩蜜多出《禪法要》二卷

〔又〕《五門禪經要用法》一卷

沮渠安陽侯出《禪要秘密治病經》二卷

右一經四人異出。

《虛空藏經》

曇摩讖出《方等王虛空藏》五卷

曇摩蜜多出《虛空藏觀》一卷

聖堅出《虛空藏》五卷

佛陀耶舍出《虛空藏經》一卷

右一經四人出。

《譬喻經》

安世高出《五陰譬喻》一卷

竺法護出《譬喻三百首經》二十五卷(無別題,未詳其名。)

釋法炬出《法句譬喻》六卷

求那毗地出《百句譬喻》十卷

康法邃出《譬喻經》十卷

右一經五人出。

《無盡意經》

竺法護出《無盡意》四卷

竺法眷出《無盡意》十卷

曇摩讖《大集》後《無盡意》四卷

右一經三人出。

《菩薩地持經》

曇摩讖出《菩薩地持》八卷

三藏求那跋摩出《菩薩善戒》十卷

右一經二人出。

《比丘戒本》

曇摩持誦出《十誦比丘戒本》一卷

羅什出《十誦比丘戒本》一卷

佛馱耶舍出《曇無德戒本》一卷

釋法顯出《僧比丘戒本》一卷

佛馱什出《彌沙塞比丘戒本》一卷

右一經五人出。校眾錄,並雲二百五十戒凡有六種異出。其一本無譯名,入失源錄中。

《比丘尼戒》

竺法護出《比丘尼戒》一卷(今闕。)

釋僧純出《比丘尼大戒》一卷

釋法穎撰《十誦比丘尼戒本》一卷

覓歷所傳《大比丘尼戒》一卷(是疑經。今闕。)

右一經四人出。

《阿毗曇》

安民高出《阿毗曇五法》、《七法》二卷(今闕《七法》。)

〔又〕《阿毗曇九十八法》一卷(闕。)

僧伽跋摩出《阿毗曇毗婆沙》十四卷

〔又〕《阿毗曇心》四卷

僧伽提婆出《阿毗曇毗婆沙》十四卷

〔又〕《阿毗曇心》十六卷

天竺毗婆沙師出《舍利弗阿毗曇》二十二卷

浮陀跋摩出《阿毗曇毗婆沙》六十卷

釋法顯出《雜阿毗曇心》十三卷

伊葉波羅出《雜阿毗曇心》十三卷

僧伽跋摩出《雜阿毗曇心》十四卷

《迦旃延阿毗曇心》二十卷(未詳誰出,已入失源錄。)

右一經凡九人出。

《成具光明經》

支讖

支曜

右一經二人異出。

《法鏡經》

安玄

支謙

右一經二人異出。

《法句經》

支謙

右一經二人異出。

一卷《無量壽經》

鳩摩羅什

求那跋陀

右一經二人異出。

《長阿含經》

佛馱耶舍

釋法顯

右一經二人異出。

《摩訶僧律》

釋法顯

釋智猛

右一經二人異出。

《小品》

竺法護

鳩摩羅什

右一經二人異出。

《方等泥洹經》

竺法護

釋法顯

右一經二人異出。

《長者須達經》

安公《雜錄》又有此經

求那毗地出

右一經二人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