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古塘墓誌銘

劉古塘墓誌銘
作者:方苞 
本作品收錄於《方苞集/10

雍正四年五月望後二日,兄子道希書至,告古塘之喪。昔余成童,從先兄求友閭巷間,得古塘。其後之近邑,歸故鄉,客京師,學同而誌相近者,復得數人,而惟古塘為本交。古塘少以雄豪自處,短衣厲飾,惟恐見者知為儒生,而先兄獨義之。余少好氣,數以氣蓋余,心不能平,久之乃見謂直諒。古塘早喪母,家貧,母家給田數十畝。少長,覓食自活,以田歸庶弟。既為諸生,得時譽,學使者、大府常以重幣延。歲時歸家,解裝,遇親交,隨手盡。俄而乏絕,饑不得餐,晏如也。年羹堯巡撫四川,固請與偕,議加賦,力爭而止,遂以他故行。曰:「其心神外我矣!能守吾言以期月邪?」及督川陝,復固請以往,再三見,浹月而歸。

古塘貌精悍。有與同姓名者大患鄉里,督學邵嗣堯聞之而未察也,按試呼名,忽注視馮怒,榜笞數十。眾皆嘩,群聚而詬之。嗣堯愧恨,發疾死。古塘始無慍色,既無寬容。嘗語余曰:「士之大閑二:其一義利也,其一利害也。君子懷刑,設子遘禍殃,而我退避以為明哲,可乎?」及余以《南山集》被逮,冒危險以急余,如所言。辛卯鄉試為舉首,以隨部檄,挈余妻子北上,失會試期。後遂絕意進取,年六十有九,終於家。

始余出刑部獄,傳客諸公間。諸公計數余兄弟早歲諸同好,數之奇,彼此如一轍。時存者惟彝歎、古塘,因譜其行及歿而未見余文者,作《四君子傳》。無何彝歎亦歿,至於今無一存者矣。而余乃獨留其衰疾之軀,其尚足控揣邪?然吾聞古之為交者,其有失言過行,則相引以為羞。今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為不幸,獨後死者滋懼耳。

古塘子幼,道希與翁君止園紀其喪,余恐不宿,乃豫為誌銘以待事焉。古塘姓劉氏,名捷,懷寧人,流寓江寧。祖若宰,明崇禎辛未殿試第一。父璜,桐城縣癢生。母張氏。兄輝祖,康熙庚午鄉試第一,並有聞,亦余早歲同好之一也。妻王氏,早卒。繼室姚氏。子四人:長敏,次敦,次敭,次㢸。女一,未字,並姚氏出。其卒以四月廿五日。某年月日葬於某鄉某原。銘曰:

孑孑以居,蹇蹇以行,身之困而道之亨。死乎由是,信無悔於其生。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