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經問對 (四庫全書本)/全覽

十一經問對 全覽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七
  十一經問對       五經總義類
  提要
  等謹按十一經問對五卷題本題何異孫撰不著時代考其第二卷中論孟子徹法助法稱大元官制承宋職田則當為元人第一卷中論論語莫春者稱王稼村先生於杭州府學講此一章稼村為王義山之號義山宋景定中進士入元官江西儒學提舉異孫及見其講經則當在元初故論孟子恒心恒産一條謂老儒猶讀恒為常避宋真宗諱今當讀胡登反是宋亡未久之證也所説凡論語孝經孟子大學中庸詩書周禮儀禮春秋三傳禮記十一經其叙次先後頗無倫理又以大學中庸各為一經亦為杜撰皆頗不可解其書皆仿朱子或問之體設為問荅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大致用章句集說而小有異同如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則以為箕子曾居其地至今禮義教化與中州同不可謂之為陋案鄭汝諧論語意原已先有此說異孫蓋與之闇合至於日至之時皆熟矣則以為夏至君子不亮惡乎執以惡字讀去聲皆不為無理至於箓竹猗猗因毛傳緑木賊之說遂以切磋琢磨為用此草以治物父母惟其疾之憂謂孟武伯為人多憂夫子寛以他事不必憂惟當憂父母之疾雍也可使南面謂孔子之言為礙理人皆謂我毁明堂謂當時七國皆僭造明堂則未免横生異說他若以汲冡紀年為淳于髠所作謂孝經十八章次序為唐元宗所定尤鑿空無據矣其餘說詩多據鄭元譜說書多據蔡沈傳說三禮三傳多撮舉註疏然其間隨文生義觸類旁通用以資㓜學之記誦亦不為無益其論趙岐註孟子曰六經論語孟子前後凡經幾手訓解宋儒不過集衆說以求一是之歸如說易便罵王弼講周禮便責鄭康成賈公彦解尚書便駁孔安國傷乎已甚畢竟漢儒亦有多少好處趙岐在夾柱中三年註一部孟子也合諒他勤苦云云尤平心之論也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七
  十一經問對目錄   五經總義類
  卷一
  論語
  卷二
  孝經
  孟子
  大學
  中庸
  卷三
  尚書
  卷四
  毛詩
  周禮上
  卷五
  周禮下
  儀禮
  春秋
  禮記














  欽定四庫全書
  十一經問對卷一
  論語
  問論語者何 對曰此孔門師弟子討論文義之言語也有弟子記夫子之言者有夫子荅弟子之問者有弟子自相荅問者又有時人相與言者有臣對君之問者有師弟子對大夫之問者皆所以討論文義故謂之論語
  問論語一也魯論齊論古論如何 對曰今之論語二十篇者魯論也魯諸儒傳之故曰魯論如齊論篇章又外有問王知道琅邪膠東諸儒傳之故曰齊論所謂古論乃壁中所得者皆科斗文字故曰古論
  問古論出於何時 對曰漢景帝子餘封於魯曰共王壊孔子舊宅於壁中得孔氏所藏古文尚書及傳論語孝經案何晏序云凡二十一篇篇次不與齊魯論同
  問論語出於漢景帝世而文帝時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置博士者何 對曰古文論語出於漢景世如齊論魯論恐是漢興之初齊魯諸生多孔門弟子門人已先得於傳授者在文帝朝為博士也
  問此書既是諸子記錄成編名之曰論語者誰 對曰孔門唯曽參最少小孔子四十六嵗是書記曾子死則其去孔子也逺矣曽子死孔子弟子畧無存者矣竊意論語一書曽子弟子為之而就名之也
  問何以見得是曽子弟子為而就名之 對曰是書載弟子必以字稱或以名稱獨曽子稱曾子有子稱有子此皆其門人稱之也唐栁宗元辨正以為必子春子思為之
  問凡稱子曰者何 對曰子曰者弟子記孔子之言語也有子曰曽子曰此又其門人記其師之言語也
  問孔子在時弟子門人已記錄之否 對曰孔子沒門人以平日所記輯而錄之如今之語錄此書雖成於曾氏之門人其門人亦必採於諸子之門弟子以成其篇帙
  問論語二十篇以學而居首者何 對曰此篇乃學者入道之門進德之基孝弟者本立而道生而忠信所以進德也故一篇十六章言孝弟忠信者九多曽子有子門人所記
  問首章之義學而後説乎抑説而後學習乎朋来而後樂乎抑樂朋之来乎不愠而為君子乎抑君子而能不愠乎 對曰人必說於學而後習之不厭人必喜朋友則朋友之来其樂可知君子之人樂天知命遯世無悶人不已知何愠之有
  問先儒之說如何 對曰先儒之説是就聖人㫖意順觧将去皆謂學習則説朋来則樂不愠則知為君子其説明白無疑
  問其説既是明白何必立説求異於先儒 對曰聖人言近㫖逺一章三節不亦説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反復玩味三不亦乎字有以得先儒言外之意非求異也
  問既不求異何不止用先儒之説 對曰意有未盡不害乎相與發明且如學習而説可也不習則不説乎朋来而樂可也不来則不樂乎不愠而為君子可也愠則非君子乎意有未盡講明可也
  問此章三不亦字莫不是疑而未定之辭故有兩説三不亦是聖人善誘之羙意非疑辭 對曰乎字雖是疑辭然加以不亦二字則非疑辭矣
  問何以明之 對曰以堯曰篇子張問政夫子雖荅以尊五羙屏四惡而不亦乎之辭義亦有三玩味紬繹若異而同録論語而成書者寘之首篇之始終篇之終似有待於後者相與講明也
  問試言終篇之義如何 對曰夫子曰君子恵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也夫子乃舉其事實之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君子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㤗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以此三不亦乎字推之恐非疑辭
  問為政篇北辰俗儒惑於道家以為北斗者何 對曰北斗七星其杓隨月建而指北辰者太一也中宫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之常居也旁三星為三公後四星為妃后餘三星後宫之屬環衛之以十二星者為藩臣皆曰紫宫所謂北辰也案西漢天文志及朱文公感興詩可攷
  問為政如北辰者何 對曰太一有常居而不動受衆星朝拱政者正也以德為政則政出於心心者人之北辰不動而應物民心無常歸于有德以德為政天下歸之其象如此
  問子夏問孝孟武伯問孝集註各立兩説者何 對曰色難之訓承順父母顔色一難也人子之事父母能愉婉其顔色二難也兩説皆通孟武伯問孝之訓似有三說却欠折衷
  問三説者何 對曰一説謂父母惟恐子之有疾病為憂一說謂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䧟於不義為憂而獨以其疾病為憂二説雖巧皆未為盡
  問第三說如何 對曰此章畢竟是問孝人不幸而有疾如何便是不孝如子疾病伯牛有疾曽子有疾皆人所不能無者不若程子只就父母分上平説去程子以為此人多憂夫子因其問孝勉其多憂無益惟父母之疾為可憂耳此説其字政説父母深得聖人之意
  問八佾篇子夏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此碩人第三章之句也集註何以謂之逸詩 對曰此問是未刪詩以前之詩也故曰逸詩今案衛風碩人第三章無素以為絢兮一句則此詩已經夫子刪筆矣
  問里仁篇仁者之人可以無過子曰觀過知仁者何對曰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𦂳切在一黨字仁者當理而無私心安得有過或為親威朋友之黨無故而累其仁是謂過矣房𤣥齡非不仁而累於子孔融兄弟亦仁者而累於友董仲舒所言仁義而累於學生故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問里仁篇曽子出門人問曰正是誰之門人 對曰此曽子之門人也曽子入見於夫子其門人必隨曽子入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曽子曰唯其門人未曉而於夫子之前又不敢問曽子及出門然後問曰何謂也曽子乃以忠恕語之此曽子門人也
  問公冶長曽繫縲絏南容免於刑戮故孔子以女妻長以兄之子妻南容莫是薄已厚兄如何 對曰一女一姪嫁之先後已不可知二者皆賢弟子也不應於此分厚薄未可以私心量度聖人
  問孔子之兄為誰 對曰家語不載恐是庶兄孟皮孟皮者孔子前母施氏之娣所生
  問孔子父叔梁紇娶顔氏而生孔子又有前母者何對曰案孔子世家索隠注叔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娣生一子曰孟皮有足疾遂求娶於顔氏顔有三女欲以長女妻紇長與次不從其季徴在嫁之如此則施氏實孔子前母也
  問孔子既有前後母兄弟還有㡬人 對曰傳記他無可攷止是施娣所生孟皮當為孔子庶兄無疑
  問以兄之子妻南容莫是庶兄之子子即女也 對曰未敢的決以為孟皮之子但孔子之兄他無攷見而孔子止一庶兄他無可見之兄則南容之妻當是庶兄之子矣
  問然此有兄無弟乎 對曰不特有兄無弟而亦有姊無妹
  問其姊㡬人 對曰前此施氏所生九女皆孔子之姊也妹則未聞
  問孔子愛兄則為之擇壻而敬姊之道則未聞 對曰禮記載孔子一日尚右門人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學也我則有姊之喪故也死且䘮之其生之盡禮也可知矣
  問孔子出於顔氏而世家以為野合而生者何 對曰案世家叔梁紇娶顔氏時年已六十有餘矣而顔氏季女必方少艾若依周禮嫁娶之年謂老少不等簡其㛰聘之文而娶之史記不善措辭而曰野合
  問夹谷之㑹孔子亦嘗曰野合來 對曰嘉樂不野合此孔子止齊侯之享而語諸梁丘據者委貺於草莽之謂也史記正義觧此野合謂年齒之不相當叔梁紇已老而顔徴在尚少也
  問顔氏止生一孔子乎 對曰案世家注孔子生三嵗而孤是時叔梁紇已死矣
  問孔子娶誰氏 對曰家語曰娶亓官氏世家注曰上官氏今闕里之宫止曰官氏
  問孔鯉當是官氏所生 對曰必出官氏生時魯昭公惠鯉魚遂名之曰鯉
  問鯉生時孔子之年㡬何 對曰案史記注孔子年十九而生鯉
  問鯉也死其壽㡬何 對曰案史記注鯉年五十而亡五字恐誤
  問所言皆案史記五字之誤者何 對曰顔淵死顔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椁如此則孔鯉先顔回而死久矣若謂鯉五十而亡則孔子之壽七十三而鯉死年孔子已六十九無是理也
  問孔子其先曰宋人又曰陬人者何 對曰宋微子之後宋㐮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勝世子勝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别為公族姓孔氏而孔父生子木金父木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畏華氏之偪而奔魯孔氏自此為魯人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
  問孔子生於魯昌平郷陬邑又曰闕里者何 對曰孔安國曰陬叔梁紇所治邑也陬是邑昌平是郷孔子生於陬邑昌平郷之闕里也
  問顔氏禱於尼山而生孔子而曰闕里者何 對曰闕里有尼丘山山在兖州鄒城闕里又案孔子生於陬邑長徙於曲阜仍號闕里
  問孔子生於何時 對曰生於魯㐮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日庚戌年 戊子月 庚子日 甲申時載在素王世紀
  問孔子卒於何年 對曰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日
  問文宣王之諡起於唐開元者何 對曰貞觀二年罷周公升孔子為先聖以顔回配四年詔州縣皆立孔子廟詔左丘明等二十二人配享開元八年詔十哲為坐像圖七十二賢及二十二人於廟壁二十二年初諡夫子為文宣王春秋二仲上丁釋奠
  問孔氏一脈到安國凡㡬代孫 對曰鯉生伋伋生白白生求求生箕箕生穿穿生慎慎生鮒鮒生襄㐮生忠忠生武武生延年延年生安國安國生卭卭生驩驩至是已十五代矣
  問公冶長一篇多論人物恐是子貢門人所記 對曰子貢方人恐是其門弟子記此一篇然他無可驗若其門人所記竊意不必稱子貢恐是子貢所記而門人得之
  問雍也可使南面其義如何 對曰仲弓是德行中人其才必能以簡臨下以寛御衆可以居聽治之位非孔子言豈不礙理
  問孔子言礙理者何 對曰只如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自是渾涵一門弟子欲使之南靣聽治如王侯終是此言有礙
  問然則非夫子之言乎 對曰其言必有所為䘮欲速貧死欲速朽尚以為夫子之言仲弓雖寛洪簡重如何可使南靣夫子言之必有所為
  問後来孟子亦曰伊尹孔子皆可以朝諸侯有天下彼不礙理而此曰礙理者何 對曰孟子之許伊孔所謂得志則澤加於民不得志則獨行其道若孔子之許仲弓其言必有所為亞聖若顔子惟許之以四代禮樂此王佐之事仲弓非顔子比而許之以君王乎
  問然此則孔子必有為而言者云何 對曰愚見當時國君多非寛洪簡重者聖人之意以謂為君而朝羣臣得如雍也氣象可也
  問囬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者何 對曰只如小子讀書有記得隔日者有記得旬日者有記得經年者仁是心之德萬善之緫名顔子得一善則服膺弗失雖時異事殊而其心不變如諸子所守今日不保明日前月不保後月也人品學力不可强同
  問澹臺滅明是何地人 對曰子游為武城宰而得此人必生武城地面武城魯之下邑當是魯人
  問既是魯人如何洪州有澹臺滅明墓 對曰此難引證恐是客於洪而死也如杜甫襄州人而墳在耒江李白隴西人而墓在采石
  問鞌之戰晉敗齊范文子後入孔子無取焉郊之戰齊敗魯孟之反殿孔子稱之者何 對曰晉敗齊於鞌在成公世係晉事齊敗魯于郊在哀公時係魯事既與同時事且屬魯故舉目前人所共知者稱其人之不伐也
  問觚不觚之義是云何 對曰作觚稜之器而不觚稜何以名器為㢘隅之士而不廉隅何以謂士器要合制度士貴重名檢
  問述而子之燕居何不記於鄉黨 對曰恐與子罕篇子見齊衰者一章皆合記於郷黨當為脫簡
  問束脩以上者何 對曰案禮記十脡為束脩腵脯也古者士相見必執贄為禮一束之脯至薄也而来意甚厚夫子感其来意未嘗不有以教也以上者古從上聲先儒集註似訓以来字
  問上訓以来於義如何 對曰上者等而上之之謂来字可訓進字亦可訓自行贄見之禮以進者未嘗無誨焉但慮不来學耳在禮無徃教之道也
  問此章以上字與上篇中人以上字義如何 對曰皆可訓以等而上之之義中品性資可進故語之以上逹可也若性資在中之下則語中尚未可如何可以語上
  問不憤不啓不悱不𤼵莫是束脩一章連文 對曰此章上有子曰字當是衍文以意推之當合一章
  問一隅三隅者何 對曰如説天時之春便通夫夏秋冬之氣如説人心之仁便識得仁義禮智之端東西南北左右前後皆四隅也舉一隅以示教而受教者不能推三以証其一則聖人於此謂其無憤悱之心縱復告之彼終不通矣俗論所謂不能觸類而長
  問孔門之學必先行而後文先道而後藝如何 對曰德行本也文藝末也成周大比之嵗興賢能亦曰德行道藝道藝者心得躬行之實文藝者窮理應務之用故有先後
  問孔子弟子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何獨稱求也藝對曰冉求之學未必於六藝皆通聖人特取其所長而稱之耳故曰賜也逹由也果求也藝不因其所長而味聖人之言則顔閔止有德行宰我子貢只㑹言語六藝之學全材實難
  問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其文與世家不同者何對曰史記三月上有音字下有學之二字一説三
  月是音字此義為長學之二字可無也夫樂則韶舞夫子嘗以荅顔淵為邦之問道之行也不過舉而措之齊何地也春秋何時也而聞韶音感古傷今宜飲食而不知味也
  問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史記作假我數年五十學易先儒以為五十字誤欲從史記九十以學易如何對曰案世家是時孔子年㡬七十矣五十字誤無疑蓋加假聲相近而誤讀九十字與五十字相同而誤分先儒辯之乆矣
  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善者師之而其不善者亦師之乎 對曰此章本文自是分曉善者從而不善者改則善者必我之師也其不善者我當以之為鍳戒而改吾之過蓋必有我師正粘下面從字玩味得之問然則三人之中我常居善之位安知二人者又於我而觀善不善乎 對曰已有善則人亦以我可法而從我已有不善則人亦以我為戒而改故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此聖人言外之意
  問子釣而不綱邵子以綱為釣絲之機朱子以綱為絶流之網者何 對曰朱子之説仁恕之道也邵子之說機智之辯也然網必有綱不必絶流攔江之網獨有是也邵子漁樵問對嘗舉此一章説綱字却有理凡釣者欲知魚之吞餌非機智不可大則用筒小則用芒或蒜幹隨水淺深繫於水之中腰以驗魚之吞否釣而不綱是不用機智耳縁下句是弋不射宿有機智之心故云 問綱字不是網字乎 對曰朱子之説正是作網字解知當来不是網字乎
  問論語二十篇稱君子者㡬 對曰四十有二泛言者自説樂不愠而下一十有六取人者自子賤而下有三責人者自冉子請粟而下有九荅問者自子貢而下有六與小人對稱者自周比而下有八
  問孔子自稱君子者㡬 對曰無之君子之道四且曰丘未能一焉蘧伯玉恥獨為君子聖人之所以喜稱而樂道也
  問子罕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如何不是自稱 對曰欲居之居屬夫子居之之居屬君子恐非自稱
  問君子為誰 對曰君子之人也以君子之人居九夷自有德禮化之不安其陋雖陋可變
  問古之君子處夷方而能變其俗者誰 對曰不必他求只説此章九夷集註可證集註曰九夷者東夷也夫子欲居之者此乗桴浮海之意何陋之有句下注云君子所居則化見得君子處夷方必能變其俗
  問自古固有之且説處東夷者君子為誰 對曰東夷者周朝鮮之地箕子受封於朝鮮能推道訓俗教民以禮義田蠺至今民飲食以籩豆為貴衣冠禮樂與中州同以箕子之化也君子居之一句恐指箕子言之非孔子自稱為君子也
  問孔子欲居之者為此乎 對曰佛肸召子欲徃何嘗徃也欲者将然未然之辭居者捨此徃彼之意乘桴浮海志可悲哉
  問以君子指箕子與經㫖寧不穿鑿 對曰班固范曄史遷曽説耒毎憾論語一書朱子平生精力盡在是書既有集註又有或問黃勉齋又増集義通釋趙氏復出纂䟽皆不欲引證此上来慮傷於巧且只就東夷説箕子何謂穿鑿
  問觧論語者曾有舉一人證一事者否 對曰有且如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集註以吾友指顔子今以君子指箕子不亦可乎
  問集註曰東方之夷有九種可得聞歟 對曰案後漢書東夷傳曰夷有九種曰畎夷千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𤣥夷風夷陽夷凡九
  問所謂漢書畧曽説来者何 對曰范曄之序論曰昔箕子逢衰之運避地朝鮮始其國俗未有聞也及施八條之約使人知禁遂乃邑無盗滛門不夜扃回頑薄之俗就寛略之法故東夷以柔謹為風仲尼懐憤以為九夷可居或疑其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范曄之論如此
  問郷黨一篇記者恐非一手 對曰記者雖不止一手今分十七節亦有次序有散見於他篇者有重出者有脫簡者熟讀方見
  問散見於他篇者何 對曰子之燕居申申如也一章見於述而
  問有重出者何 對曰子入太廟毎事問一章已見於八佾
  問脫簡者何 對曰散見者亦為脱簡闕文者亦為脱簡
  問闕文者何 對曰上下文意不接不可强觧謂之闕文或者脱簡在他篇又無可攷如唐棣之華偏其反而之類是也
  問先進一篇多評弟子賢否記者為誰 對曰篇内稱閔子侍側恐是閔子門人所記
  問子路曽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夫子使之各言其志而子路先言者何 對曰子路於三子年最長年長者先言 問年長者先言夫子哂之者何 對曰非哂其年長敢率爾而對也其言不讓故哂之
  問求也赤也所對雖謙夫子皆無許予而獨與點者何對曰三子皆規規於事為之末點獨脫灑於理趣
  之閒夫子所以歎息而深許之
  問周以建子為正暮春者今之正月尚寒而浴者何對曰王稼村先生講義以為四子言志之日實魯哀公十四年夏五月也夏五月即今之三月也葢自古三月上已袚除不祥故點也托言春服既成浴乎沂而盥濯也非澡浴之浴
  問何以攷其為哀公十四年夏五月實為今之三月乎對曰稼村十四年之攷必有所據然十五年子路
  死於衛如此則十四年子路猶在孔門不知同三子言志在當年何月而言志之後即仕於衛不可攷也
  問稼村謂四子言志之時在夏五月然乎 對曰不曰周之夏五月則無以見是暮春此先生於杭州府學講此一章必攷究精詳方敢以此教人
  問顔淵篇三子問仁莫是同時之問而記者先後之如何 對曰顔淵仲弓是同時問故皆有不敏之對如司馬牛問仁與問君子恐又是一門人記之觀其序牛之兩問及憂無兄弟之章意必子夏門人記録
  問何以知得是子夏門人 對曰當時子夏嘗觧之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以此見得恐是子夏門人所記
  問子夏之言子夏能行之乎 對曰子夏以朋友之義設為恭敬之言聊以寛牛之憂耳言之非艱行之惟艱
  問然則子夏之言無足取乎 對曰非也子夏哭子而喪明胡不以寛牛之意而自寛也哉謂申公巫臣其自謀則過矣其為人謀也則忠子夏之學毎先其小者而濶略於大者謂此
  問如何是克己復禮為仁 對曰克己者有我之私皆當克去復禮者已私克去天理復還為仁者萬善皆備於我此時方見得心具衆理而應萬事也
  問如何便㑹天下歸仁 對曰已能盡孝願孝者歸之已能盡忠願忠者歸之千萬人同此一心千萬人心同此一理未克之時隔比鄰而分爾汝亦既克之則天地萬物莫非吾事
  問四非四勿如何 對曰此是懲忿窒慾工夫道未至於聖人不無待於禁止
  問子張問崇德辨惑樊遲又添一修慝為問者何 對曰崇德修慝辨惑當時畢竟有此等常談蓋德如何是崇惑如何辨明樊遲添一修慝為問故夫子喜其治已而以善哉問稱之
  問子路篇樊遲學稼圃其意謂道之不行不若田園之為樂何孔子責之之深 對曰此遲務外規利屏大就小之見謂學稼則必有禾學圃則必有𬞞未若正誼而利不敢謀明道而功不敢計夫子既荅以吾不如且俟其出而責之以小人也
  問責遲以小人則不得為君子乎 對曰此小人只是小小器量蓋小人毎作一事必先計利無利於已必不為也譬今之勸人讀書謂讀書可以做官書讀矣而官不可得於是讀書者少此觧餒在其中之意却不是以小人對君子説
  問微生乞醯之直與此篇葉公攘羊之直如何 對曰乞醯其情雖直而其事則流於曲攘羊其事雖直而其情則流於曲謝上蔡曰順理為直二事雖皆可言直惟於理則不順也
  問憲問一篇胡氏以為原憲所記者何此問未是詳見後 對曰首章稱憲問恥若憲門人所記則必不稱憲矣然經書子書篇名只就起頭摘兩字名之亦無大義理諸子非是記録因憲問恥一章居首就以名篇論語分為二十篇出於漢儒之繆誤
  問邦有道糓邦無道榖皆曰恥也者何 對曰先儒曰邦有道不能有為邦無道不能獨善不計時之治亂而但知食禄皆可為恥似作兩恥字説
  問先儒之説然乎 對曰先儒訓觧後學何敢輕議問聖人言近旨逺但要說得通理不害為互相𤼵明對曰聖人之言本自明白當来夫子曰何不曰邦有道榖恥也邦無道榖恥也今文只有下面恥也字則有道而求禄何恥之有若曰皆可為恥須添字脚
  問然則邦有道求禄可也邦無道則當知恥而勿求對曰邦有道則朝廷清明賢能進用仕而食禄可也大畜卦辭曰不家食吉無所謂恥若君闇臣昬刑政繆亂是謂無道之邦於此而求仕食禄焉君子耻之否卦之大象曰不可榮以禄蓋謂是夫
  問孔子稱管仲如其仁先儒訓誰如其仁者何此仁之功用是一事之仁不是全體大用之仁 對曰此章作兩説㸔一説謂如管仲其人亦可謂之仁一説謂召忽之死得為仁管仲雖不能死而一匡天下民受其賜仲之仁亦如忽之仁也其字指召忽
  問仁之為道莫是各行其志只要安於理義如何 對曰仁者心之德愛之理出䖏進退死生去就思不悖於理而無愧於心殷之三仁一去一死一囚無非愛君之道召忽見子紏之殺則䇿名委質不得不死管仲自恃將来必能立功贖罪可以求生而不害於仁終不及三仁公平正大通乎此則可論荀彧之仁矣
  問荀彧之仁王通氏稱之司馬公稱之其仁如何 對曰齊桓行若狗彘管仲不恥而相之葢将大庇生民也曹操隂賊險虐荀彧輔之凡操之暴逆皆不能救迨建安七年董昭議加操九錫而彧乃飲藥⿱六十 -- 卒是終日與盜賊言談而不知盜之心事者愛之理固有心之德則無也曰忠可也未知焉得仁
  問夫子語曽子一貫與此篇一以貫之㫖意同歟 對曰一貫體用雖同第告曽子者以道言此告子貢者以學言曽子一貫是一理萬事子貢一貫是萬事一理道本一而散於萬學通乎萬而歸於一
  問第十五篇中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意義如何 對曰夫子必有為而言且如事變之極當思其變之所從来不原其初而遽欲圖其變之定恐變未易定而將来之慮殆有甚焉雖聖人無以善其後
  問第十六篇三樂三友三戒三畏九思非一時之言對曰記者類集而各為一章也但此篇稱孔子曰者十節不稱子曰而稱孔子曰非弟子門人記錄之體洪氏以此篇為齊論豈其然乎
  問第十七篇性習近逺而智愚有不可移者何 對曰惟聖㒺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如何不可移夫子之言特以言夫智之上者與愚之下者皆氣質之性
  問匏𤓰亦曰繫而不食者何 對曰匏𤓰苦匏也中乾則可為器而不食事見匏有苦葉詩篇音之中有匏蓋笙類也聖人體道大權以天下無不可變之人而卒不為公山之徃者知下愚之決不可移也匏拘一器君子則不噐
  問微子篇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栁下惠少連恐是十六篇作者七人如何 對曰李氏解謂起而隠去者七人不可知其為誰必欲安排七人以實其事則鑿矣
  問第十八篇多記隠逸之事恐是記者類聚成篇 對曰聖人之於隠者皆欲誘而歸之於中道而於三仁之事猶有感焉記者類集以見聖賢之出處
  問第十九篇多記子夏之言子貢次之而名篇子張者何 對曰第一章有子張曰故就以名篇
  問言多子貢子夏所記必二子門人 對曰二子門人所記必不稱子貢子夏矣采錄者因類聚以入此篇一以著子夏為學之篤實一以著子貢推尊聖道其功為多必曽子門人記之有曽子曰故也
  問子夏之學篤實者何 對曰子夏之門人知洒埽應對進退尤見大學之道當自小學而入是時學校已廢而黨庠家塾尚有存者致逺恐泥之言博學篤志之論學以致道之説皆實學也
  問子貢推尊聖道者何 對曰衛公孫朝不知仲尼所學子貢以文武之道語之叔孫武叔謂其賢於仲尼子貢以宫墻譬之陳子禽且以為恭又多方而喻之及叔孫之毁仲尼而子貢喻之以日月而責其不知量其有功於聖門多矣又以如天之不可階而升三言一節髙一節可謂善言聖人矣
  問諸子問政多矣未有如荅子張之問何其詳歟 對曰觀孔子荅顔淵為邦之問則知聖門講明之實學𤼵於事業即可見矣觀此篇荅子張從政之問則知聖人之為政大體實用雖帝王之治不過如此所以記者録於終篇以繼帝王之治
  問知命知禮知言記之終篇者何 對曰知命則死生窮逹可以自信知禮則出處進退辭受語黙可以自立知言則是非臧否多寡游屈詖滛邪遁皆不能隠可以窮萬物之理可以讀天下之書故記者以此終篇
  補里仁篇問貧賤不以其道得之弗去也貧賤豈有以道得之者況又可去乎 對曰貧賤有自取之道如好賭博酒色之類以致貧賤此當改其所為求以去之如疾病水火盜賊之類以致貧賤此非所當得天之所附與當然故安貧賤而不去也









  十一經問對卷一
<經部,五經總義類,十一經問對>



  欽定四庫全書
  十一經問對卷二
  孝經
  問孔子與曽子論孝之言何不附論語而自立一經者何 對曰論語是七十二子門人所記孝經止是曾子門人所記故中間稱仲尼居曽子侍
  問曽子述孔子之言門人記之即自名曰經如何 對曰史記曽子傳曰孔子以曽參通孝道與之共作孝經此言尤其刻畫班書藝文志亦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就本書中自有孝經兩字而為書名況聖人之言乎
  問孔子當来如何獨與曽子説者何 對曰曽參篤於孝與諸子不同故聖人因其材而篤焉且如孝哉閔子騫只是人不閒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一節而已子路亦止是負米一事子夏子游孟武伯亦只是問第一畨来獨曽子能言而身踐之所問節次條理孔子所荅婉而成章故門人得於曽子之傳授遂錄以為書也
  問七十二子中如曽子一書七篇有本孝有大孝事父母等篇何言孝之詳邪 對曰初疑此書非曽子所著及觀董仲舒對䇿所引尊聞行知為曽子言始知為曽子之書孝經是孔曽問荅之言此書乃曽子自著之書孝經以孔子之言故稱經此書乃曽子之作故列諸子
  問經書遭焚滅之後不審孝經出於何時 對曰魯共王壊孔子舊宅得古文論語孝經漢文帝時論語孝經皆置博士則此書之出已在前矣
  問博士者何 對曰如今之主學教授也博學者為之自設官之後有博士江公少府蒼諌大夫翼鳯各以孝經名家
  問孝經序是誰作 對曰唐𤣥宗作天寶三載詔天下家藏孝經故注及序此所謂以孝治天下論文章抑末矣
  問十八章次序亦𤣥宗為之否乎 對曰天寶間所定第逐章所引詩句多與經文不合恐是本經博士逐章附以詩句有孔曽荅問所引者有後儒附益者篇章之次則天寳也
  問或曰孝經説喪禮多自禮記中来 對曰禮記䘮禮多出於漢儒安知不自孝經而出故孝經之立名聖人不過説孝之大經而䘮親一事聖人亦不過言䘮禮之大節至於儀文度數有待於後之以此見禮記中事為品節皆大經中節目也
  孟子
  問論語一書不號孔子孟子一書就號孟子者何 對曰論語是諸子記諸善言而成編集故曰論語孟子是孟軻所自作之書如荀子楊子故謂之孟子
  問書而稱子者何 對曰子者男子之通稱自鬻熊子著書後有七十二子皆以所學自成一家言故賢者著書稱子
  問論語以聖言而列諸經孟子以子書而亦列諸經者何 對曰孟子之書推尊孔氏而孔子之道傳之孟軻後之論道者一則曰孔孟二則曰孔孟故其書亦列諸經
  問孟子七篇是為今本趙氏序又曰外書四篇者何對曰趙氏固已云其文不能閎深不與内篇相似恐後人依倣而作之者性善辨文説孝經為政今雖不存而四篇大義觀内篇足矣
  問趙岐解注程朱多不取之者何 對曰六經論語孟子前後凡經㡬手訓觧宋諸儒不過集衆説以求一是之歸如說易便駡王弼講周禮便責鄭𤣥賈公彦觧尚書便駁雜孔安國傷乎已甚畢竟漢儒亦有多少好處趙岐在夹柱中三年注一部孟子也合諒他勤苦
  問夾柱中注孟子事願聞其詳 對曰案趙岐本傳岐京兆長陵人年已五十因耻疾宧官數為貶議中常侍唐鉉為京兆尹收岐家屬䧟以重法岐變易姓名與其從子搢逃竄嘗憇息於濟岱之間有安丘孫嵩年二十嵗見岐察其非常人密問之岐以實告遂與同載而歸藏之複壁中岐隠忍困阨者三年注成孟子數年後宧官唐衡鉉莗死因赦乃出
  問梁惠王元稱魏國今稱梁者何 對曰魏本都大名被秦侵廹割地賂秦不得免焉遂徙大梁故稱梁於孟子之書王其僣號
  問稱惠王者何 對曰惠謚也孟子之書作於惠王死後故稱惠王不但作於惠王死後敢在梁㐮王死後故稱惠稱㐮
  問首篇先自叙出處者何 對曰梁王以重幣招賢者故孟子至梁嵗月可攷也君子之仕也欲行其道賢者非其招而不徃若不待其招豈所謂孟子哉
  問然此則孟子見梁惠王見字何音 對曰當音現下見上曰見两相見曰見王以幣禮聘賢而孟子受聘而至則有臣見君之禮非两相見也
  問梁惠王利國之問意謂賢者必有益於人之國而孟子非之者何 對曰戰國之君只理㑹富強之術安識所謂仁義道德逺方一賢者方得見君不先攻去其利欲之心何以𤼵揮所學故先之以仁義不仁不義利於何有
  問孟子仁義之言莫不自師友講究中来 對曰孟子師子思時嘗問牧民之道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教民亦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義固所以利之也見得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纔説利之一字便起爭奪故子罕言利
  問梁惠王立於沼上謂孟子曰賢者亦樂此乎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宫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皆稱賢者何對曰賢者有德之稱君自稱賢寧不倨傲以賢者
  稱孟子則非君稱臣之禮今案孟子所對即非君稱亦非稱已緣惠王嘗稱孟子曰叟宣王嘗稱夫子来
  問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句讀如何 對曰有字是句人不得則非其上矣是句問謂人之賢者亦必有此樂孟子對以安居樂處人之所願有者若不得安處之樂則誹議其上矣或曰有人當作人有
  問不得而非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何對曰凡民不得安居而怨其上者此皆不知命有貴賤之分而為人上者髙居廣厦而不恤百姓又豈得為是乎
  問齊宣王欲毁明堂不知戰國侯邦皆僣王而有明堂乎 對曰王號既僣則制度禮樂無所不僣矣
  問司馬公李㤗伯皆不取孟子勸諸侯行王者何 對曰周室陵夷王道墮廢孟子急於救世諸侯有能行王政何幸身親見之故對齊宣明堂之問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此一句是責其僣王之實
  問責其僣王而有明堂何不聽其毁而又戒其勿毁者何 對曰孟子之意若謂既僣王而作明堂所宜遵王道而行王政夫勸之毁者正義也而戒之勿毀者豈望其因僣王而行王政哉不然竊虚名而無實政雖大開明堂吾未見其有朝齊者故曰王欲行王政則勿毁之矣何勸為
  問明堂之制如何 對曰鄭氏周禮圗環溪吴氏本制圗可攷且説孟子
  問王政可得聞與王政者何 對曰孟子所舉文王治岐之事是已能行此即是王政文王但知行王者之政且未嘗稱王而有明堂今不行王政而保國之不暇又何有於八䆫重屋之明堂哉
  問教玉人雕琢玉者何 對曰君子之仕也行其道也豈能更徇時君之所好而詭遇獲禽哉夫善琢玉者良工也有璞玉而命工以琢出璞而後見玉琢磨而得成噐良工之名未易得也而玉之主者終日而監之又多方而喻之吾未見其為愛玉也
  問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飬而無害近世有以直為上句飬而無害為下句若何 對曰陸氏曰其氣至大則從而飬之以至大其氣至剛從而飬之以至剛夫是謂之以直養而無害程子曰以直道順理而養之是已無害者謂不可以外物害之若貧富貴賤一動其心則害於正氣矣至大至剛是句以直養而無害是句
  問髙見如何 對曰理不勝欲德不勝色則至剛者屈於柔貧而思富賤而欲貴則至大者局於小此不能順理而養之皆為心害
  問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如此則氣雖剛大又須合道義而後無餒焉如何 對曰配合也惟至剛故配義惟至大故配道義有斷制屬剛道能包括為大無是餒者足乎已無待於外之謂也蓋道義出於性而氣主於心其剛處合義大處合道順此理而養之但見充拓浩然而處事不至於疑懼所謂無是餒也
  問既配義與道又曰集義所生而不説道字者何 對曰集義所生即是配義與道集者事事皆合於義真積力乆自反常直可以觀所養氣矣却不是區處一事偶然當理就事上掩襲得来故曰非義襲而取之者此語正是闢告子外義之非
  問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如何點句 對曰上下必有闕文先儒到此亦難定奪無非強觧
  問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又曰㕓無夫里之布者何對曰此章合兼前闗譏而不征與周禮載師參㸔㕓者願受一㕓是也㕓市宅也賦其市地之㕓則不復征其所賣買之貨又或治之以市官之法則不復賦其㕓周禮宅不毛者有里布謂不種桑麻者罰之使出一里二十五家之布戰國之世一切取之市宅之民已賦其㕓而征其屋税又令出此不種桑麻之布孟子勸其君廛則不必征法則不必廛廛則不可又令出布
  問當時之布比今時之布如何 對曰在周為布在漢為錢幣在宋為闗㑹在今為鈔也案地官載師鄭氏注云布廣二寸長二尺亦出民間但慿官司印信其上以為貿易之幣氓詩抱布貿絲是也
  問抱布貿絲安知抱布帛之布以易絲乎 對曰陳堯峰所觧氓詩正如此堯峰被一抱字所惑所以觧到布帛上来布賤絲貴貿易不便不若用夫里之布其義可通
  問周之布帛恐戰國時不復遵用周制 對曰如何見得戰國之君尚賦民夫里之布尚可遵周
  問滕文公篇許子以粟易冠又以粟易鐵如周詩握粟出卜之類恐是時布已不行 對曰如今市間布賤郷村無鈔者用榖粟豆麥之類
  問終篇又有所謂布縷之征者何 對曰五畆之宅二畆半在田二畆半在邑田種五榖宅之牆下種桑有園則蓺麻詩曰蓺麻如之何又曰丘中有麻則布縷固有征矣如綵絲貢於上禹貢有絲枲之貢七月之詩曰載𤣥載黃為公子裳則絲是獻於公上可知
  問粟米力役之征如何 對曰粟米是十一之賦力役是用民不過三日之役布縷征於夏粟米征於秋力役征於冬然三日者不兼征也
  問何以見得不兼征 對曰周禮地官均人凡均力政以嵗上下豐年三日中年二日無年一日凶札無力政此力役之不輕賦也如米粟布縷必有輕重故孟子曰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
  問百畆之田内十畆為廬舍而五畆之宅集注以為二畆半是田二畆半是宅者何 對曰百畆之田是八口之家者上農夫次食八人是也五畆之宅是一夫所受之田田在野而宅在邑邑是井邑非今之縣邑也
  問分田制禄之法請野則九一而助國中則什一使自賦者何 對曰八口之家受田百畆此則一夫所受之田也如有弟謂之餘夫又待其年十有六而成丁别受田二十五畆又俟其壮而有室乃受田百畆嘗攷之當時自有閒田以待餘夫若一夫及餘夫或死則田必歸公又有餘田而其父母妻子又必别有以養之也
  問八家皆私百畆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如此則是用助法矣如徹何 對曰此周用助法也助之法恐以為卿之世禄貢之法則歸之公上如大元官制承宋職田佃者但為官貟耕作毎嵗照頃畆俸禄納之州縣官所謂民田自係稅糧
  問離婁上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必有子而後有是言也子為誰 對曰傳記偶未有所攷也
  問公孫丑上王使人問疾醫来孟仲子出對豈其子邪對曰趙氏以為孟子之從昆弟非子也
  問孟子之父名何而其母則誰氏也 對曰俱未有攷史記本傳止載孟子幼孤而母教之以三遷之訓孟子先貧後富䘮葬之禮母喪踰於父䘮而趙岐序文又曰喪母而歸葬於魯父名母氏未聞
  問孟子娶誰氏有㡬子 對曰皆無所攷據如孔子則有世家又有孔子家語子思之母子白之母亦見於禮記獨孟子作七篇書子為父諱故不載父名而母之氏亦不著況妻乎且未必有子故曰古者易子而教又曰父子之間不責善
  問梓匠輪輿何義 對曰梓人匠人輪人輿人考工記梓匠木工輪輿車工
  問毁瓦畫墁何義 對曰既已塈瓦而復毁之既已杇墁而復畫之則不惟前工俱廢而已塈泥塗也杇墁粉飾也瓦而復毁墁而復畫則主者必不食之矣
  問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其義若何 對曰古注今觧皆詳於小役大弱役強而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意義未盡古注加一於字觧已失本㫖今注著一位字説惜乎語焉不詳
  問古注失本旨今注語焉不詳者何 對曰天下有道朝廷清明君臣分定為人上者德雖小而可以役使大德所謂賢於人者亦小而可以役大賢易離卦六五所謂離王公陸氏翼孟謂太甲之於伊尹成王之於周公是也
  問小役大弱役强如何 對曰天下無道則不復論德論賢一切以氣力相尚小能役大弱能役强易否卦所謂否之匪人陸氏翼孟謂晋文召王於河陽吴楚主盟於中夏是也
  問斯二者天也如何 對曰此當以理勢論集注謂是陸氏以天者為天數則非後之天下賤役貴暴役仁少役長亦勢而已矣
  問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孟子斯言謂何 對曰此章雖兩句而有四説一説謂輕易而言不擇而出有度量者一付之不足責一説謂易其言者以不曽遭人之責故爾一説謂不責輕易之言者所以来天下之言也一說謂人輕易而不自重者以無言責故也前两說勝蓋耳矣二字意義深長
  問離婁下天之髙星辰之逺求其故千嵗之日至可坐而致告子篇麰麥播種至於日至之時皆熟兩言日至者何 對曰千嵗之日至謂冬至之日也麰麥之日至謂夏至之日也上古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謂之歴元茍求其故雖逺在千嵗尚可推而求之至於麰麥之種不論人工地力纔到夏至節氣不問蚤遲皆熟矣
  問西北之麥秋種夏熟今之夏至是五月中氣恐麥熟乆矣奈何 對曰孟子曰七八月之間旱則今五六月也嵗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則今九月十月也周以建子為正則麰麥之夏至即今之三月四月也又何疑焉
  問立夏交節當言夏今至矣立冬交節當言冬今至矣何緣五月中氣而曰夏至十一月中氣而曰冬至者何 對曰至極也夏至者日之長至此極矣冬至者日之短至此極矣非至到之至乃至極之至故夏至一隂生而日漸短冬至一陽生而日漸長
  問離婁下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文公上恒産恒心皆訓常讀亦常今之小學盍從胡登反本音如何 對曰此恒字係宋真宗廟諱今已革命合依周易恒卦照十七登韻本音為正且如正月之正去秦逺矣不合襲秦人諱政音征昭穆之昭去晋乆矣不合同晉人諱昭音韶易乾卦進退無恒上下無常今老於儒學者尚有常常之讀何責小學
  問萬章下孔子亦獵較者何 對曰趙氏以為田獵相較奪禽獸以供祭祀孔子亦同於俗集注因之陸氏翼孟云較字本作䡈於岳切詩所謂猗重較兮䡈説音較乆矣孟子借用音角則角逐之義左傳晋人角之此義為長若比較得禽多少則孔子之範我馳驅必不及魯人之所獲矣較角同音不以文害辭可也亦孟子說詩之法
  問告子下君子不亮惡乎執惡字作平聲還作去聲對曰集注因趙氏注曰亮信也君子之道舍信将安執之案亮與諒同孔子曰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又曰君子貞而不諒諒者信而不通之謂也孔子以言必信為小人孟子以言不必信惟義所在為大人蓋亮之為信不奪於權也君子所以不亮者非惡於信也惡於執也故孟子又曰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陸氏翼孟説此一章有理
  問篇末序堯舜湯文孔子與論語序堯舜禹湯武㫖意合同者何 對曰道統之傳不絶如絲綫論孟之意聖賢同心
  附孟子之娶 列女傳鄒孟軻既娶将入室其婦袒於内孟子不恱遂去不入婦辭母求去姑召軻而謂之曰夫禮将上堂聲必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所以戒人也将入戸視必下恐見人過今子不察於禮而責於妻不亦逺乎孟子遂留其妻君子謂孟母知禮
  大學
  問大學之書古来已自成一書否 對曰此書是禮記中一篇與中庸一篇河南二程子表章出来作两書讀
  問大學何以名篇 對曰此大人之學也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而在下講明此學者也逹而在上推行此學者也故以大學名篇
  問既是大人之學而十五嵗入大學者何 對曰三代盛時自王宫及於國都以及閭巷莫不有學人生八嵗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小子之學灑埽應對進退是也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庶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而教之以離經辨志修已治人之方今大學一書即教之綱領條目也
  問小學之教必自八嵗而入者何 對曰古昔盛時人之子自六嵗教之數與方名七八嵗教之以出入飲食侍長敬讓九年教之以數目十年始出就外傅學書記肄簡諒審此則幼時先已習於家矣八嵗入小學者想是姓名既附籍小學須延師或就附學以教之即非八嵗以前皆未𤼵蒙直有待於入小學而方學也
  問自小學入大學他日只就此求其成材否乎 對曰入小學者方教之以小學之規入大學者始教之以大學之道所謂成材則秀選俊造蓋有漸也
  問然則人材又不能自大學出乎 對曰古初人才運無速化求無速得初焉處比閭族黨家有塾黨有庠族有師月吉屬民之有德行道藝者書於有學三年大比鄉舉里選興其賢者能者升於司徒秀選俊造論定而後用所謂大學者收小學之成功任賢使能方見其修已治人之學
  問小學大學不知後来何以廢 對曰周衰學校皆廢大學既廢小學亦不復存戰國之士皆散為諸侯客至漢開設學校亦無理㑹德行道藝所謂明經所謂孝㢘及其入選不為文學掌職則為郡縣小吏兩漢以来何曽就學校中得人材唐取士之科又不過以進士求人材矣
  問大學第一章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曽子所述 對曰聖人言近㫖逺綱舉目張首三句是一書之綱領其下八者之條目自本而達末沿流而泝源意脈通貫整齊不亂非聖人不能及故文公朱子斷以為孔子之言而曽子述之也
  問其下十章又何以知為曽子之言而門人所述 對曰以傳之六章有曽子曰知之也曽子述孔子之言門人述曽子之言曾子所述以其稱子曰知之門人所述以其稱曽子曰知之如論語首篇有曽子曰先儒以為曽子門人所記
  問大學之道如何 對曰大人之學所學之道也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至於齊家治國平天下此學之所以為大所謂道者盡在此八者條目中
  問此章不先言此八者條目而首之明德新民者何對曰修身以上皆明德之事也平天下以上皆新民之事也明德新民皆當止於至善此二句乃大學之綱領
  問三句皆以在字提頭者何 對曰在明明德者道在於修已在新民者道在於治人在止於至善者明德新民莫不各有當然之則求至於善而止也
  問明德之上又加一明字者何 對曰上明字明之也下明字本然之明也蓋人之一心本来虚靈不昧但為氣質所昬物欲所蔽故本然之明有時昬昧不可不明之以復其初也
  問親民作新民者何 對曰程子之言也以傳之二章日新作新而親字為誤
  問民安有新舊曰新者何 對曰習俗之汙染也大學之道在乎修已治人明德修已也新民治人也盡已之性又盡人之性與中庸率性之道修道之教言異而理同
  問二者皆在止於至善者何 對曰修已治人二者莫不各有當然之則如父慈子孝君仁臣敬兄友弟恭朋友以信之類道至於此而無以復加盡善而止也
  問定靜安慮四字之義如何 對曰一事之物莫不有理理得於心則定心定則靜靜則身安身安則應事接物言中倫行中慮矣
  問本末終始先後者何 對曰自格物至於平天下八者條目自本而未由始而終有先與後也自天下平而上泝於物格八者條目循末而端本即終而原始觀所後而知所先也
  問八者條目而緫結以修身為本者何 對曰正心以上皆所謂修已之道齊家以下皆所謂治人之道本立於此效隨於彼故曰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問經之結文止曰本末而不及終始先後者何 對曰先言本末緫八者而言此只言本末但舉身與家而包括七者在中
  問菉竹之義淇澳詩作緑而此為菉者何 對曰非竹也草而名曰緑竹猶花而名曰石竹也
  問衛之淇園多竹故先儒曰竹而以草名之者何 對曰讀采綠之詩詳其句解而知為草而非竹也
  問人皆曰竹而獨名之以草者何 對曰采緑之注毛氏傳曰緑木賊爾雅曰菉蓐草陸機草木䟽云此草生於淇澳之旁土人號為菉竹莖葉似竹青緑色其性澀礪可以洗魫笏利於刃錯緑竹名義如此
  問然此則興下文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亦逺乎 對曰以緑竹為竹則逺以緑竹為草此詩人之本旨也何逺之有
  問以竹言則莫切於衛曰逺者何 對曰此其所以為逺也且詩之首句方説瞻彼淇澳菉竹猗猗至第三句便風吹别調歌詠武公之文章以治玉石工夫比之則亦無所用於竹矣詩人比興必不如此國風諸詩以草木寄興者不少意脈必相連也
  問既不以綠竹為竹則此草之施於切磋琢磨如何對曰草木䟽固云此草生於淇澳土人號為菉竹以莖葉似竹其性澀礪可以洗魫笏利於刃錯蓋有不刀鋸而切不鑪鐋而磋不錐鑿而琢不沙石而磨惟其有之是以似之故曰如
  問有斐君子一句意義如何 對曰衞武公君子也其文章斐然者道問學之功也如菉竹之刃錯有骨角之切磋玉石之琢磨成噐而文采呈露也
  問瑟僴赫咺者何 對曰瑟僴者嚴密剛澤之貌赫咺者宣昭光大之名
  問如切如磋曰道學如琢如磨曰自修者何 對曰道學者言其講習討論之功自修者省察克治之功有精有粗也
  問淇澳言緑大學言菉字義如何 對曰淇澳之綠則本夫土人稱號之名故字從綠大學之菉又以見菉本草名知此草之本非竹也
  問人莫知其子之惡者何 對曰此愛心蔽之也愛之之深則不喜聞其過人縱言之其父母亦不信是以其子恃愛而驕驕而縱縱而為惡其父母必不知也溺於愛而不知所謂之其所親愛而辟焉甚於譽兒之癖也
  問莫知其苖之碩者何 對曰此貪心害之也十囷不足而望百百囷不足而望千千而又望百億及秭愈有而愈貪愈貪而愈不足
  問未有學養子而后嫁者何 對曰女之未嫁也功容言德而已所謂鞠育顧復之道保抱携持之事安用語之哉嫁之後有子則如保赤子心誠求之固不待學而能雖不中不逺矣
  問絜矩之道如何 對曰絜度也矩所以為方者今木匠曲尺是也匠之造屋室器用也上下四方必使之均齊平正所貴乎治天下國家者與民同其好惡使萬物各得其所相安於願分之中以已之心度人之心如以矩而度物使上下左右前後均齊平正也
  中庸
  問中庸何以知為子思作 對曰如孔叢子穆公謂子思曰子之書所記夫子之言或者謂子之辭子思無他書可見是必中庸況漢司馬遷鄭氏去古未逺必有所據而云
  問中庸作於何年 對曰周威烈王十七年魯穆公顯立始尊事子思用公儀子為政泄柳申詳為臣子思於是年作中庸
  問子思何以作中庸 對曰中者天地隂陽之理問中庸何以為子思作 對曰中者天地隂陽之理人得之以為心者故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帝王傳授以為心法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其傳㡬泯焉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
  問庸字於經書中有專言者否 對曰尚書中庸字多訓用或訓功惟乾卦庸言庸行孔子繫易之辭也却訓為常
  問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訓無乃太煩邪 對曰此理具在人心誠諸中而未發此是在中之義故理之不偏不倚及施諸行事一合於中故理無過不及不偏不倚是體無過不及是用
  問中之義如此而庸字之訓止曰平常者何 對曰惟其平常故曰不易惟其不可改易方知是平常大凡驚世駭俗之事必不耐乆終須更改如著衣喫飯只是平常今欲變領袖襟袷之制易三餐二膳之法豈可常哉
  問君子之道不出中庸而小人之道亦有中庸者何對曰君子所以中庸者能隨時而取中若小人作事便與中庸相反所以謂之無忌惮小人如何有中庸
  問篇名中庸而書中又説中和者何 對曰中庸道理也中和性情也道合乎中便是庸常之理心具此中不能無性情之天
  問以中和言性情者何 對曰此理藴蓄於心未感物而動故謂之性然心兮本虚不能不應事接物及感物而動故謂之情未𤼵時不偏不倚而知其中發而中節不悖於理不失其正則謂之和性是體情是用心統性情
  問性情中止是喜怒哀樂四者如何 對曰情有七喜怒哀懼愛惡欲是也今止説四者取其句語之順而愛惡自然包括在中
  問喜怒哀樂雖屬性情論性不論氣者何 對曰𤼵而中節則心平氣和𤼵不中節是是氣也反動其心氣是體之充心統性情人能養得性情之正故當喜而喜當怒而怒當哀而哀當樂而樂是謂情之正氣亦正焉喜非所喜怒非所怒哀非所哀樂非所樂是謂情失其正而氣為之不正焉
  問大本逹道者何 對曰天下之理皆從一中根源𤼵出故曰大本君子遵道而行亦只是人所共由之路故曰逹道
  問既曰逹道又曰逹德者何 對曰中庸是率性之道知仁勇三德是入道之門
  問逹德有三而逹道有五者何 對曰此逹道即五者天下之逹道其大節目則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倫五者雖人所共由然必知者能知之仁者能守之勇者能决斷之故曰所以行之者三然知而不能行行之不能力恐德非吾德故曰所以行之者一
  問行道有得於身之謂德今又自達德而入如何 對曰所謂行道豈是望望然行得去必有知者之見識常加體察仁者之持守常恐違失勇者之力量加之堅凝而後至於道道得於身則仁義禮知四端萬善之德方為我有始由德而入道終由道而成德
  問君子之道中庸而已又曰費隠者何 對曰以人心而言無一心而非道以事物而言無一事一物而非道故謂之費費者廣博周徧也然道本虚位無形迹之可見無方體之可求故謂之隠及求而得之本此一中又只平常
  問好學力行知恥三者皆言近者何 對曰人心多好而能好學則近乎有知識者德念易逸而能力行則近乎體仁道者至如恥辱之事知決擇而不為則近乎有勇而能斷又是求知仁勇之門路
  問舜之知大矣仁止於顔子勇止於子路者何 對曰舜是執兩端而用其中顔子是擇乎中庸而有得於善而弗失者子路雖非血氣之勇而義理之勇亦未合於中者故以舜言知非知之難而行之尤難以回言仁非行之難而守之尤難以子路言勇見義理之勇又合於中也
  問其次致曲致曲者何 對曰其次者謂聖人賢人以下之性質也致曲者孟子所謂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智之於賢者也曲謂性質之一偏推而致之求以全夫天地之性則是聖人之於天道矣故至誠盡性
  問至誠者能盡其性又能盡人之性盡物之性者何對曰聖人人倫之至又敬敷五教以禮樂𨗳民於中和使各全其所賦受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其田也不盡物以取不竭澤而漁如斧斤以時入山林皆是盡物之性故飛潜動植莫不得以安其天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此聖人之功化中庸之極功也
  問地一撮土山一卷石而天斯昭昭者何 對曰人處屋宅之下䆫櫺中㸔見些小天及出堂㕔就天井中已㸔見些子天若行出曠野外㸔但見天垂四逺無窮無極此是説中庸之道雖愚夫愚婦可與知行及其至也雖聖人有所不知而天地之大猶有憾也故第十二章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十一經問對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十一經問對卷三
  尚書
  問書之名何所始 對曰書者古之史也當時事實有當記載者史官書之簡䇿有君臣相告誡之言者有君命臣者有臣告君者有君告民者孔子定書百篇名之曰虞夏啇周之書
  問虞夏啇周之書孔安國序何以稱為上古 對曰安國仕漢武帝朝去古尤近稱書為上古者恐為説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遂緫以上古書
  問三墳之書孔子去之者何 對曰孔子所去者必非今之三墳今本恐是宋張啇英偽撰亦非左史倚相所讀者既曰上古之書何緣中間有啇政典況所謂山墳氣墳形墳荒唐不經之語道家皆有之初無可取者
  問三墳言大道五典言常道斷自唐虞者何 對曰三皇朴畧結繩之政未逺其事不可法於後世少昊顓頊髙辛以來見於事者尚且簡陋迨今堯舜相授法度禮樂教化刑政可以示百王之軌範在萬世如見也況夫官天下以傳賢開揖遜之端故孔子定書斷自唐虞為始
  問書首唐虞是已二典三謨何以皆曰虞書 對曰五篇書皆虞朝史官所述故皆繋之虞書
  問尭典所載皆是尭事述於虞朝者何 對曰以小序知之堯典之小序曰將遜于位譲于虞舜作堯典見得是虞朝史官述堯朝之事
  問典謨二字取義云何 對曰典字本從冊二帝朝書事之簡冊也謂之謨者禹臯陶所陳之謨也两言皆舉實而稱非有襃羙也
  問益稷不言謨者何 對曰益稷一篇皆大禹所謀言及益稷非伯益與后稷之謀故不得稱謨也
  問篇名是史官名之抑孔子定書而名之 對曰當時史官記述之時就以名篇如詩篇相似國史收詩之時就其名詩曰某也
  問禹謨曰虞書而禹貢曰夏書者何 對曰貢法是夏禹新制終篇全述貢法隨山濬川雖在堯朝而任土作貢則皆禹制故曰夏書
  問或謂三聖相授一道故典謨皆曰虞書若以虞史而前述堯事則可虞史而後述禹事恐非 對曰三聖授受此籠罩之説堯禹之事此虞史之所親見況三謨之中未嘗不載堯事非所謂下述禹事也
  問左氏傳文公七年稱夏書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㐮公二十六年引禹謨與其殺不辜亦稱夏書者何對曰魯文襄之世此孔子未定書之名也自經聖筆斷自唐虞以下迄於周故三謨皆以虞史所述故定為虞書
  問夏書首禹貢是已九州始冀州者何 對曰堯都冀州京師之地先冀以統八州也
  問冀州固為八州之統而治水亦始於冀者何 對曰冀州屬河北地勢最下水性下流治水當自下始自冀而兖自兖而青徐使河水歸海
  問經文舊點冀州既載為句今蔡氏傳以冀州為句者何 對曰攷下八州皆無係屬之辭當點冀州為句下文既載壺口載者始也如俶載之載既始功於壺口而後治梁及岐
  問八州皆言四至疆界何獨冀州不言 對曰堯都冀州天子京畿不言山川四至者示王者無外也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此是一大四至疆界也
  問治水初始於冀州其勢必先河水而後江水者何對曰自徐而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荆豫梁以江淮之水自梁而雍以治河之上流故梁荆之水從掦入海雍豫之水從青入海次序可攷非所謂先河而後江也
  問禹制貢法任土作貢又有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命而後貢者何 對曰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橘柚果覈之奉不以勤民豫州磬錯九江大龜物不常有故同橘柚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命而後貢不比後世地土有䖏必貢地土無處亦貢縱朝廷不錫命而州郡亦科需害民中間又抽解十之六七到朝廷者能㡬
  問冀州不言貢者何 對曰京畿千里天子所管地靣尚何貢之有哉況係中中之田已納上上之賦輕重蓋有斟酌矣
  問兖州之水及貢賦曰十有三載乃同者何 對曰水患惟河最甚兖州在河中流水曲流緩地平土䟽故作治之功十有三載而後貢賦乃與諸州同恐不是治水之功費十有三年也
  問禹别九州舜肇十有二州者何 對曰蔡傳曰古者中國之地但為九州禹治水作貢亦因其舊大河以北為冀州帝都在焉及帝即位以冀為青地太廣始分冀東恒山之地為并州又分東北醫無閭之地為幽州又分青之東北遼東等處為營州故舜之世所謂肇十有二州也
  問後來夏啇周又只九州者何 對曰舜既分為十二州遂建有十二牧至禹又只九州作貢啇時九圍九有周亦止辨九州之域不知何時復合為九
  問啓賢能繼承禹之道治迹必多而書止甘誓如何對曰當時史官未必止此孔子定書擇其君道王事之大者示後世以軌範也有扈氏不禀正朔必非一日之故告教不從而六師及之自禹誓于師之後以誓名篇啓其始也可以觀世矣
  問五子之歌書體也吕氏曰當以詩體觀者何 對曰詩言志⿰⿱亚⿰口亅欠 -- 𰙔永言勸之以九歌與夫乃賡載歌書中有詩尚矣五子之⿰⿱亚⿰口亅欠 -- 𰙔當同訓誥體緣五章皆是告戒之辭
  問五子奉母以訓太康無救其亡滅伊尹身訓太甲卒能遷善改過者何 對曰太康盤逰無度又受制于强臣蹈其覆轍者隋煬(「旦」改為「𠀇」)帝也太甲中材之主伊尹是有力量的宰相故太甲終得為賢君
  問當来太甲終于敗度縱禮後伊尹何以處之 對曰伊尹相幼君身任重任到彼時必有箇處置衆人固不識也有伊尹之志則可
  問太甲三篇不審是伊尹自分為三篇否乎 對曰非也太甲三篇與説命三篇相類皆是史官序述事之本末後之觀書者尚有攷也首篇述太甲不明故伊尹作書告戒中篇述太甲既改過伊尹又作書以告使之克終下篇則專述伊尹之申誥此三篇皆史官所述非伊尹一時之言亦非伊尹分為三篇也
  問然則此三篇皆伊尹訓也何必以太甲名篇 對曰師保之訓太甲之悔史官以其首尾本末非一篇可叙述且又自有伊訓一篇故名之以太甲亦見得太甲之得為太甲者始終可攷也
  問太甲三篇書體謂何 對曰亦訓體也故多載太甲悔過言如曰既徃背師保之訓又曰尚頼匡救之德圗惟厥終非訓而何
  問伊尹稱嗣王不知太甲所嗣者誰 對曰伊川程子曰湯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方四嵗故太甲得立非謂湯崩六年之後太甲方立
  問據程説則外丙仲壬皆湯之幼子不可立故立太甲如何 對曰孟子曰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則仲壬之後方立太甲明矣故蔡傳曰太甲之為嗣王嗣仲壬而為王也太甲是太丁之子仲壬是其叔父也此説正
  問蔡傳之説雖正而成湯既沒太甲元年如書序何對曰小序若果孔子作必不如此不合下文便説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祖謂湯也太甲嗣仲壬為王為之後者為之子也䘮三年不祭故伊尹奉太甲徧見於啇之先王而祗見厥祖成湯也是以經文云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
  問太甲三篇是訓體盤庚三篇其體謂何 對曰書篇命名多取經文起頭要切字為題只如本篇小序有盤庚五遷四字史序又有盤庚遷于殷五字因立篇名上篇云播告之修中篇云誕告有衆下篇云歴告爾百姓此誥體也
  問以臣名篇可也以君名篇者何 對曰詩稱文王書稱盤庚太甲經書名篇初不以諱
  問伊訓稱元祀十有二月者何 對曰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葢太甲即位之明年正月也所謂十二月者啇之正月即夏之十二月也啇以建丑為正猶以夏正數月亦猶周正建子而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皆夏正也秦正建亥而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亦以夏正數月也
  問啇書如太甲伊訓説命辭㫖明粹何盤庚艱澀者何對曰此三篇乃播告之言當時臣民自是通曉但
  未經史臣修飾故後世視為難讀如周書諸誥皆是諭臣民本来言語不比伊傅訓誥是作為之文章
  問盤庚三篇先儒稱其有六善六善者何 對曰此五𡶶胡氏説也以常舊服正法度一也圗任舊人二也無或敢伏小人之攸箴三也以人情事理開道人心四也奠厥攸居首以無怠為戒五也欽叙有德有謀之人而不肩好貨六也一舉而六善孔子所以取之為訓
  問髙宗夢得説有諸 對曰髙宗恭黙思道至誠感通上帝賚之以良弼尚書所載經定書之年矣安得謂無
  問夢而得賢固有此理但夢自我見而以形求者何對曰一說謂傅説之賢髙宗知之乆矣一旦舉而相之恐人心不服啇俗尚鬼故假夢寐以神之如文王渭水之卜此舉用新進之意也
  問漢文帝夢黄頭郎唐太宗夢魏徴視此如何 對曰鄧通有此富貴分故文帝夢之次日見擢船人衣服似夢中所見者遂蒙嬖倖唐太宗只緣思悼魏徴情切故形諸夢寐中後来停㛰仆碑心不在賢亦不復夢矣如何比啇髙宗髙宗之夢正夢也
  問髙宗一夢感天而彤日之變譴告隨至者何 對曰天心仁愛人君故於君猶父子也恭黙思道夢兆應之享祀纔豐於昵旋致雉雊之異故説命之後繼之以彤日者不從其修德銷變也
  問彤日之後即繼以微子戡𥠖不知中宗少康祖甲諸君無篇書者何 對曰中宗祖甲之事畧見於無逸少康以一旅祀夏未必無一訓誥今啇書之亡亦多夫子定書百篇散失其半而半存者閒非全文又安知無三君之書
  問洪範乃箕子所陳不曰啇書而曰周書者何 對曰範雖箕子所陳而時則武王之時也序不云乎武王勝殷殺受立武庚以箕子歸作洪範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首問其彜倫攸叙之因箕子乃言
  問啇以年為祀洪範序稱十有三祀所以謂當作啇書對曰序云以箕子歸歸宗周也盖在伐啇之年當
  是恐未改啇正尚稱年為祀箕子在啇未聞言及洪範迨武王訪問乃言如何稱得啇書
  問啇受在位㡬年而周伐啇 對曰受在位三十二年邵子經世書是年戊寅武王伐啇
  問泰誓序云惟十有一年與洪範十有三祀爭差如何對曰十有一年者十三年之誤也以十一年為是
  者則年無所係之月以一日戊午屬上文者則月無所係之年顯見序文誤以三為一漢孔氏司馬氏皆有十一年觀兵之説誤矣
  問何以謂之洪範 對曰天地之大法人道之大經也問何以謂之九疇 對曰疇類也大經大法其類有九問八疇皆可用獨五行不言用者何 對曰天地五行之數非人之日用者此天道之五行也如大禹謨水火金木土榖言厚生利用此人事之五行也
  問湯伐夏止湯誓一篇武王伐啇㤗誓三篇又牧誓一篇何費辭邪 對曰湯放桀惟有慙德曰恐来世以台為口實後来武王果然以此作話柄況啇之初人心尚古被桀暴虐有及女皆亡之怨何幸換主及周之興民情都未忘啇一旦更革未便服從是雖教諭諄複至成王時殷民猶作不靖
  問大誥至多方八篇周公成王之告殷民不亦勞乎對曰啇紂虐政如火斯烈一時民心惟恐其不亡及天下大定却思念殷之先德澤在人心者終不可泯曰民曰士皆能責備於周若非周公撫定大域以忠厚存心至再至三諄諄告諭雖曰天命愚未保其終也況書辭佶曲聱牙不敢文飾惟恐不體悉所以難讀
  問湯放桀武王伐紂皆不顧義理者何 對曰俗諺云終是題目不好昔一婦人詩云吾愛嵇中散到底薄啇周此伯夷叩馬之心也仲虺作訓勉湯到了不説到本色上去周書誥諭八篇仁之至義之盡只将天命説服啇民略以刑威之事震其不服歴三紀然後風移可謂勞矣
  問殷民殷士義不服周而微子箕子不守義者何 對曰微子見得啇必亡不可支持矣乃抱祭器歸周存宗祀也箕子本在囚所武王釋之以歸非其本志也
  問書有微子一篇又有微子之命者何 對曰微子一篇是啇將亡而微子告箕子比干之書也微子之命是周武王封微子之告命也
  問箕子受封於朝鮮無告命者何 對曰必有之非史官失記則書遭秦火箕子在東夷德化禮義一變其俗微子在宋雖曰王化之地而政治似不及焉命微子命蔡仲意必命箕子也
  問蔡叔既違王命而又封其子蔡者何 對曰周公之意不絶蔡也若封仲於他國則絶蔡矣
  問康誥其武王之書乎抑成王之書乎 對曰武王封康叔之言史官述以為書也
  問何以知為武王之書 對曰以書中朕弟寡兄之言知之
  問安知不是周公奉王命而稱王若曰朕弟寡兄是周公之言乎 對曰既稱王若曰則皆王之言矣周公又何必更干預以為已功乎
  問或謂康叔年幼故所封獨後 對曰康叔是武王同母弟武王分封之時年已九十安有九十之兄同母弟尚幼不可封乎且康叔文王之子叔虞成王之弟周公東征叔虞已封於唐豈有康叔得封反在虞叔之後恐無是理也
  問康誥小序云爾者何 對曰小序係洛誥脱簡四十八字為康誥之文是以云爾
  問脱簡之文云何 對曰此篇小序下云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四方民大和㑹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誥治此四十八字係洛誥之文脱簡在康誥小序下
  問此為洛誥脱簡誰攷究出来 對曰眉山蘓氏説朱子訂正蔡書取之
  問以康誥為武王封康叔又係誰攷究出来 對曰五𡶶胡氏説朱子取之
  問康叔受封引史記周紀為證足矣及引汲冢周書克殷篇以為據汲冢書又何足據邪 對曰史記周紀雖言衛康叔封布兹未見的為武王時故再引汲冢周書克殷篇文曰王即位于社南羣臣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叔封傳禮召公奭賛采師尚父牽牲先儒引此方見得是武王封康叔也
  問汲冢書是何等之書 對曰案隋經籍志晉太康中汲郡人發魏㐮王塚得古竹簡書帝命荀朂和嶠撰次為八十七卷多雜怪妄其紀年用夏正載三代事不及他國特紀魏晉事終哀王葢魏之史記也
  問更聞其詳 對曰又案哀王乃㐮王之子惠王之孫其載惠哀事詳又書哀王不稱其諡而謂之今王陸氏翼孟以為必淳于髠輩為之自堯舜禹以至伊尹周公無一不遭譏議宜其不識孟子
  問酒誥一篇吳氏以為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誥受故都之書自王曰封以下乃告康叔之書然乎否乎對曰非也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首先曰乃穆考
  文王肈國在西土蓋酒誥専為妹邦而作而妹邦又在康叔封圻之内宣明告命其責全在康叔此意實相首尾實係一書呉氏分析甚明還非經旨
  問梓材名篇者何 對曰亦武王告康叔之書緣篇中有梓材二字而立名非有他義但簡編殘斷文字不全難為訓觧亦誥體也
  問召誥是成王誥召公書乎 對曰召公經理洛邑相宅以来實先用功洛邑既成召公作此書以誥周公欲逹於王中間愛君憂國敬德保民祈天永命計慮實深長也以召公所作之書而名召誥
  問洛誥一篇所誥為誰 對曰周公告卜之書遣使以成洛卜吉一事告王而王受使者復公之辭舉祀之後成王即歸于周而命周公以治洛嵗月尚可攷也
  問多士多方名篇之義如何 對曰多士告殷士也多方告殷民也皆誥體也蓋殷民遷洛者有位之士混在民中周公治洛初政以王命緫呼為多士而告之與之更始也多方一篇為成王即政奄與淮夷復叛成王伐奄歸作此篇以誥多方自大誥至多方八篇大槩為殷民不服而作
  問君奭名篇者何 對曰召公欲去而周公留之君奭者周公尊召公之辭史氏錄其告語因以名篇
  問立政一篇五𡶶胡氏以為作於無逸之後者何 對曰立政者周公戒成王以任賢擇長之道君奭洛誥諸篇皆有沖孺幼小之稱而無逸一篇獨無是時成王長矣故無逸之戒是以知其最後此書乃周公之絶筆也
  問周官一書據小序作於黜殷滅淮夷王歸在豐之後者何 對曰是時黜殷乆矣何為又及初年之事小序不可信
  問此篇與周禮官制不同者何 對曰周官有三公三孤之職周禮無三公三孤之官或謂師氏即太師保氏即太保然師保又屬司徒之職是未可知也
  問此言六年五服一朝與周禮六服諸侯一嵗二嵗三嵗一見者亦不同者何 對曰周官一書乃董正治官之訓誥也莫大於師保之任又莫大於朝見之制略舉其綱未及定為久逺之法将有待於周禮成書而周公没冬官一書亦闕可見故官制朝儀亦各不同
  問君陳畢命皆以東郊為重而勉之以周公成法者何對曰周公遷殷頑民於下都親自監之治洛六年
  訓誥信矣成王之命君陳康王之命畢公一則曰懋昭周公之訓一則曰命公以周公之事然則殷之頑民居於洛者歴三公而猶費撫御也
  問顧命與康王之誥本同一篇今分為二者何 對曰康王之誥元合於顧命疑作序者分為二既兩立篇名則定書百篇之時已為兩篇矣吕氏曰顧命成王所以正其終康王之誥康王所以正其始
  問昭王南征而不復穆王乃其子君牙囧命略不言者何 對曰五𡶶胡氏曰楚人以膠舟進王至中流膠液王與祭公皆溺水若是則楚有不可赦之罪穆王之心當何如哉今觀命君牙伯囧之文典雅𢎞奥克已求善盖賢君也豈有忍棄君父而不動天下之兵以討之疑好事者為之耳故屈完如齊師對管仲曰君其問諸水濱恐無是事也
  問平王利立已之小恩忘弑父大讐孔子定書而取文侯之命者何 對曰五𡶶胡氏曰幽王無道而見殺於犬戎平王乃其子所宜養民訓兵率諸侯以披其巢穴復君鎬京則可謂人子矣今觀文侯之命語平而不切志舒而不惨忘父之讐輕棄舊都以西事委之於秦而東遷於洛邑三綱亡矣孔子定書而取此者葢有取於晉文捍王於艱而有望於平王中興也
  問吕刑非先王之法孔子取之者何 對曰蔡傳曰舜典所謂贖刑者官府學校之刑爾若五刑則固未嘗贖也穆王巡逰無度財匱民勞至其末年無以為計乃為此一切權宜之術以斂民財夫子錄之葢以示戒然一篇之書哀矜惻怛尤可以想見三代忠厚之遺意也
  問誓者天子出師之號令在魯為僣而夫子錄費誓者何 對曰魯之僣禮自成王賜魯以天子禮樂祀周公始周王迹熄便有賢子孫豈容費也哉然伯禽初就封而驟當徐夷之變一旦誓師左右攻伐之節戈矛牛馬之事若老於行陣者是僣禮中又有禮焉孔子係之於周書之末者雖與魯也實傷周也
  問春秋列國之君豈無能悔過者而孔子錄秦誓者何對曰自崤之敗凡四伐晉悔安在哉觀秦誓之言
  蓋悔用杞子之告而輕於襲鄭若果知悔則用蹇叔矣孟明之師不出矣文侯之命葢周書之絶筆也不得已而與魯又不得已而與秦聖人之志有可悲者不然列國豈無費秦之告戒者哉
  問秦誓秦之誓也費誓魯之誓也不曰魯而曰費者何對曰費地名閔子騫為費宰公山弗狃以費畔是
  也淮夷徐戎並興魯侯征之至費而誓衆故曰費誓
  問費誓秦誓皆曰周書者何 對曰書稱費秦者如魯頌啇頌附於周詩之末魯周公之𦙍也聖人葢有望焉平王以豐鎬之地予秦而秦卒能取周之故都魯不能為東周意周之後必為秦楊龜山曰帝王誥命至此絶矣不然何以係於百篇之終
  問書序序所以作者之意東莱吕氏以為皆孔子文而朱文公悉以為非者何 對曰蔡傳以為周秦間人文字有合經處中間略有得春秋意者如武成洪範費誓秦誓數篇東萊見一二處中有似春秋遂以為皆孔子之書不知各篇元自有史官叙作書之意儘自明白
  問小序之文孔安國以附於各篇之首蔡傳欲以存古聚為一篇於終者何 對曰不若附於各篇之首㑹讀書人自有見趣如朱氏詩傳将序并作一處讀書者深為不便近見吉本某人将書序寘之各篇初不害其為蔡氏書傳也
  問大序是誰作 對曰漢孔安國作朱子以為魏晉間文字西漢文粗而近古六朝文字細密愚見文公虚費辨論只據古来傳記依安國何妨況序未説巫蠱事斷以為孔氏可也
  問五十八篇小序併篇末七書數目大略幾篇 對曰共六十有四小序止係一

  十一經問對卷三
<經部,五經總義類,十一經問對>



  欽定四庫全書
  十一經問對卷四
  毛詩
  問夫子刪詩之後讀詩者獨宗毛氏一家者何 對曰申公作魯詩后蒼作齊詩韓嬰作韓詩以義較之獨毛氏𤼵明率與經合故讀詩者盡宗毛氏
  問魯齊韓三家之詩不傳者何 對曰魯申公因楚元王好詩始為詩傳元王以為博士於詩最精後以詩學授瑕丘江公數傳至薛廣德而其傳泯矣齊詩始於轅固後景鸞翼奉后蒼皆通齊詩而蒼得名傳至匡衡蕭望之梁丘賀而止
  韓嬰燕人推詩人之意作内外傳全不訓觧章句今韓詩外傳尚行於世而讀者絶少三家是以不傳
  問毛氏單傳其學必有源流若何 對曰初孔子以詩授子夏子夏為之序六傳而至毛亨亨作訓傳以示毛萇萇後為獻王博士自後鄭𤣥取毛氏訓詁未盡者續為注觧號鄭氏箋至謝曼卿又為毛作訓而傳之衛宏敬仲宏因作序葢毛氏之學源於子夏是以與五經並傳至今
  問子夏既序矣衛宏復序焉何處為子夏何處是衛宏對曰鄭氏詩譜云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
  公合作儒林傳云亦言衛宏
  問既曰大序又曰小序者何 對曰大序者闗雎之序也小序者各篇之小序也蘓氏曰大序其文反復類非一人之辭旨凡此皆毛氏之學衛宏之所集錄愚見不特大序如此若小序亦非一手故譜云子夏意未盡毛更足成之衛宏復增於其後多失詩人之本旨矣
  問何謂四始 對曰司馬遷曰闗雎風之始鹿鳴小雅之始文王大雅之始清廟頌之始
  問何謂六義 對曰程子曰風者風動之也賦者鋪陳其事比者直比方之興者因物而起雅者正言之頌者稱羙之是謂六義讀詩者随篇求之有兼得者有得一二者
  問二南之義如何 對曰横渠張氏曰所謂周南召南者以河東則屬紂自豳以北皆為獯鬻所取所及者向南之國江漢汝墳是也
  問周召之名如何 對曰鄭譜曰文王作邑於豐乃命岐邦周召之地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武王定天下巡狩述職陳誦諸國之詩以觀民風俗得二公德教屬之太師分而國之謂之周南召南
  問國風之説如何 對曰朱子曰國者諸侯所封之域風者民俗歌謡之詩謂之風者以其被上之風化而有言其言又足以感人是以諸侯采之貢於天子天子受之而列於樂官於以考其俗尚之美惡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
  問國風何始於關雎 對曰治天下自齊家始文王風化始於閨門關雎雖美后妃之德實所以見文王之德也聖人取為周南之首篇以明夫凡為后妃者其德皆當如是也
  問文王未嘗稱王太姒安得稱后關雎稱后妃之德者何 對曰朱子曰太姒未嘗稱后此追稱之云爾武王定天下方追王太王王季文王上此則為先公然則后妃追稱也
  問關雎小序止於何句 對曰止於用之邦國焉下此則相傳為大序矣
  問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豈非后妃之德天下化乎對曰儀禮鄉飲酒者卿大夫三年賔興賢能之禮
  乃合樂周南關雎是用之鄉人也燕禮諸侯飲燕於臣子遂⿰⿱亚⿰口亅欠 -- 𰙔周南關雎是用之邦國也用者⿰⿱亚⿰口亅欠 -- 𰙔此詩鄉人邦國者化自邇以及逺也
  問有王者之風有諸侯之風者何 對曰陳氏曰岐東之地宗周在焉故曰王者之風岐西之地為召公主諸侯之國故曰諸侯之風
  問繫之周公繫之召公者何 陜以東召公陜以西周公 對曰李氏曰周召皆文王之風化不可繫之於文王故周公所居之地所得之詩謂之周南而繫之周公召公所居之地所得之詩謂之召南而繋之召公
  問王者之風謂之化諸侯之風謂之教者何 對曰周南之詩多為文王而作故知其所以化召南之詩多為諸侯而作故知其所以教
  問周召之地實在何所 周南之化深漢有游女不可求思云云 召南之化淺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云云 對曰䟽曰周者岐周即文王作邑於岐豐之所召者曹氏曰召即雍縣之召亭鄭譜緫名之以雍州岐山之陽地名也
  問春秋時有所謂周公召者即此周召之地乎 對曰春秋之周召者則於東都受采地本此周召之名而地非西周之周召矣
  問王者諸侯之風已知之矣所謂正風變風者何 對曰上以風化下曰正風下以風刺上曰變風風者如風之動物使之變化而不自知上之人用此以風化其下鼓舞動盪而遷於善下之人用此以諷其上優游巽入而慎其非故武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始作
  問正風有㡬篇變風有㡬篇 對曰二南為正風自邶鄘衛至豳皆為變風
  問邶鄘衛以下為風之變而豳安得變 對曰成王疑周公周公作鴟鴞之詩以貽王風遂變矣處變之道非周公孰能正之故風終於豳而繼之小雅
  問變風起於何時 對曰自懿王受僣夷王失禮於是邶風變而柏舟作齊風變而雞鳴作亂國之本滛荒為大所以謂齊衛為變風之始
  問十五國風次序聖人亦有意乎抑本周太師之舊而略正之乎 對曰周召𨚍鄘衛王鄭齊豳秦魏唐陳檜曹此孔子未刪詩之前季札所聽周樂之次序也周召𨚍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此孔子刪詩之次序也比周太師舊文可以見聖人之意
  問始周次召如何 對曰周太師之舊文也夫子因之蓋天下之治亂常始於閨門故首之以周南又聖賢之化有淺深故次之以召南
  問次之以邶鄘衛者何 對曰家道莫先於人倫人倫莫先於父子衛禍基於衽席覃及宗社故衛居變風之首
  問衛一國之風化也曰邶鄘者何 對曰武王伐紂以其京師封武庚為殷後乃三分其地置三監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紂城而北謂之邶南謂之鄘東謂之衛
  問武庚既叛管蔡亦誅不知後来復置三監否 對曰鄭譜曰伐三監之後更於此三國建諸侯此必封康叔之時也康叔封於衛却不知邶鄘封何人
  問後此而邶鄘絶無所著見莫不是衛并之乎 對曰衛并𨚍鄘世次年代皆無可攷鄭譜云武王以殷餘民封康叔於衛使為之長後世子孫稍并彼二國程子曰諸侯擅相侵伐衛首及𨚍鄘故為變風之首者此也
  問衛之變風作於何時 對曰康封七世而至頃侯當夷王時衛國政衰變風始作
  問彼時邶鄘必已并於衛矣而尚有邶鄘之詩者何對曰皆衛詩也采詩官得之於邶地者係之𨚍得之於鄘地者係之鄘得之於衛地者係之衛
  問衛之詩不係衛而復存邶鄘之名者何 對曰衛詩而存邶鄘者罪衛之并也特分其風而係之已亡之國者葢欲存二國也存二國者首并之罪大矣
  問齊木𤓰之詩亦以係衛者何 對曰此必孔子之意春秋之義不與諸侯專封也列諸衛以見齊侯之仁苟列諸齊則齊係之行政矣城緣陵不與齊封衛於楚丘曽謂春秋與之乎
  問王風次衛者何 對曰次衛亦周太師之舊而孔子因之夫人倫之道有父子而後有君臣宗國東遷則君臣之義如之何而不廢平王棄其舊都而徙東都王城於是王之號令止及於郊與諸侯比矣然王號未替故不曰周國風而曰王國風補傳曰衛有狄難未㡬復振周有戎禍遂至陵夷王而次衛以此歟
  問王室東遷戎禍也今以為君臣之義廢者何 對曰天子不正名諸侯不覲王朝覲㑹同不修包匭菁茅不入王擁虚器而號令不及於天下與列國等爾非君臣之義廢乎
  問東周戎禍諸侯有尊周攘夷者王風可不降乎 對曰此變世為之也東遷後七十八年而齊始霸使當王室之難而任斯責可以攘狄存衛者為攘夷尊周矣黍離之詩何由而作乎
  問降王為國謂夫子為之乎 對曰春秋之作王人雖微賤必序於諸侯之上所以尊周室而使天下知有王也而乃於詩而降之乎王風次衛自周太師采詩之時已然而非聖人意也然終謂之王國風春秋王正月意歟
  問次鄭次齊者何 對曰成孝敬篤厚人倫詩之本旨也父子之倫亂而衛之變風作君臣之義廢而王風下降於諸侯然則鄭風之變其自兄弟之倫斁乎齊風之變其自夫婦之倫紊乎以鄭次王以齊次鄭太師樂章之次而夫子因之以變風𤼵乎情止乎禮義故也
  問齊雞鳴之刺固為變鄭緇衣之美亦謂之變乎 對曰詩自下而作以風乎上皆謂之變風於雅亦然周於是時能以風化下則任賢使能之詩必作於上豈至使周人美鄭武公而不美周哉武公卒而荘公殺弟㐮公滛妹兄弟夫婦之倫廢鄭次王齊次鄭謂此
  問周樂次序則齊之後次以豳秦魏唐陳檜曹而刪詩次序則齊之後次以魏唐秦陳檜曹豳聖人之意如何 對曰人倫廢則衰亂之俗成中國微則夷狄之禍起大壊極弊不可維持於是亂乆思治變極思正故齊之後次之以魏而終之以豳者終歸於正也
  問刪詩次序願聞其詳 對曰齊始霸也晉代興也齊之次當以晉而以魏者晉滅魏也魏而後唐猶邶鄘先衛也魏唐無滛亂之詩而云變風者不過刺其褊與儉爾
  問褊以地狭儉非惡德而刺之者何 對曰褊儉之過則至於吝嗇計校分豪謀利之心始急矣褊而趨利儉不適中風刺之詩作矣
  問魏之變風起於何時 對曰魏風莫可攷其世次國本舜禹之都唐堯之國被聖人之化已乆其俗本厚今亦變者不務修德教民安於褊嗇周桓王時秦人圍魏其地日見侵削變風始作鄭以為在平桓之世
  問唐之變風起於何時 對曰唐本堯舊都之地成王封叔虞於唐南有晉水至子爕改國為晉其後當周召共和之時曾孫僖侯儉不中禮國人刺之而變風始作
  問唐之後次以秦者何 對曰魏唐堯舜禹之故都至是而風亦變則帝王風教中國禮義将至於蕩然而夷狄乘之矣故次以秦言中國必将變為秦矣
  問秦之先伯益者佐禹治水賜姓曰嬴氏分夷狄者何對曰其先固非夷狄其後有費昌者為湯御周孝
  王時其末孫非子善飬馬封為附庸邑於秦至曽孫秦仲宣王命為大夫始有車馬侍御之好國人美之而變風作觀車鄰並坐鼓瑟之詩則知其為夷俗也況六國終擯黜之而為夷也哉
  問秦襄公受岐豐之地此時二南風化有存者乎 對曰岐豐之地文王以之而興二南之化秦用之而變夷狄之風葢雍州土厚水深其民重厚質直不為浮靡以善導之則可以興王以猛驅之則易以圗霸強毅果敢之習成而王者之風埽地矣
  問周以岐豐之地賜秦不知何時方克取之乎 對曰襄公十一年僅一伐戎至岐而卒至文公始逐戎而有其地西周豐鎬故都既沒於秦而周之子孫微矣
  問秦之後次以陳寧不為是乎 對曰人倫既廢風俗敗壊奢儉褊嗇之俗形兼并富强之風起制世御俗之權不出於上必至於大壊極𡚁故陳國風有十而七為滛以陳次秦夷之也
  問陳舜溈汭之後何止此邪 對曰虞閼父周陶正頼其器用與其神明之胄故封其子媯滿於陳武王妻以元女大姬姬無子好巫覡鬼神歌舞之樂五世至幽公當厲王時變風始作至於靈公極矣刪詩之次以其國下於秦貶之也傷之也
  問次陳者檜檜非大國亦有變風乎 對曰檜者其先祝融氏受封於武王國於河洛濟頴之間子爵其世次莫攷矣夷厲之間檜君不務政事而好鮮潔衣服逍遥過時大夫以其無所作為而去之於是檜之變風始作
  問次檜者曹曹非大國亦有變風乎 對曰武王封弟叔振鐸於曹其國在雷澤之地其風重厚務稼穡介於魯衛之間又寡於患難末代富而無教乃變奢侈十一世當昭公政衰好奢而任小人曹之變風始作
  問自陳以下世變極矣而亂極思治之詩獨見於曺(“由”換為“田”,上有點)檜者何 對曰東莱詩記曰政出天子則强不陵弱各得其所政出諸侯則徴𤼵之煩供億之困侵伐之暴惟小國偏受其苦所以匪風下泉睠睠宗周為獨切也
  問匪風思周道下泉思治又思明王賢伯者何 對曰檜國褊小而政亂國人日憂禍難之及而思王道之盛時也下泉乃曺(“由”換為“田”,上有點)共公之世晉文霸業方盛思駢脅之侮故暴虐於曹執其君分其地曹國無禮而重耳亦虐矣寧不愧救邢封衛乎
  問匪風下泉二詩作於何時 對曰匪風作於東遷之前下泉作於齊桓之後
  問何以知匪風作於東遷之前 對曰平王初鄭武始滅檜前乎幽王之時仲為檜君雖恃險無徳而匪風初不刺仲也若以為在宣王之世則周道復興不得有匪風之思也故鄭譜曰夷厲之間者其東遷之前乎
  問又何以知下泉作於齊桓之後 對曰齊桓稱霸在荘公十五年而曹共公侵刻下民當在晉惠懐之世而晋文霸之始也以是知作於齊桓之後
  問檜在夷厲之間曹當㐮王之世去周公不知㡬世矣所謂不有周公孰能變之反正而終之以豳者何對曰此聖人之意也謂世之不能反正以無周公故爾檜曹之後得如豳風者則亂極而治變反而正矣春秋作於定哀之世猶望平王能反正焉終豳意深矣哉
  問豳何始乎 對曰昔后稷封於邰以服事虞夏其子不窋用失其官自竄于戎狄之間公劉乃不窋之孫能修后稷之業民歸之而國成焉曰豳時則太康之世也至啇之世太王又避狄之難去豳而居於岐山之陽武庚之叛周公居東思公劉居豳稼穡艱難以陳業是為豳國變風焉
  問周公之詩不列之正風者何 對曰豳非周之列國周公遭變而作是詩不可言正
  問周公居變所謂變而克正者何 對曰四國流言君臣相誚事變如此非周公孰能正之變而克正危持顛扶係之豳逺矣哉
  問公劉之詩入於雅七月之詩不入雅者何 對曰雅言王者之事也七月之詩以周公之故屈居於風
  問豳秦皆戎地太師樂⿰⿱亚⿰口亅欠 -- 𰙔故以類次夫子刪詩降秦於唐而繫豳以終豈意不欲同於秦乎 對曰樂⿰⿱亚⿰口亅欠 -- 𰙔次序季札所觀必採詩之時為之夫子降秦終豳謂世道不終窮也一經聖人之手旨趣深矣
  問去邠歌豳二字異同者何 對曰在詩則此豳字他書則此邠字監韻豳亦作邠
  問七月之詩皆以夏正為斷者何 對曰公劉居豳立國正當夏太康之世所用者夏正也
  問何以明之 對曰八章皆是夏時只首章七月流火一句曽謂周正建子五月節氣而有大火西流乎左傳張趯亦曰黃昬火星中大暑退此夏時也
  問豳風皆周公之詩乎 對曰七月鴟鴞東山三詩是周公作破斧伐柯九罭狼跋四詩是周大夫美周公而作
  問變風之後即次以小雅者何 對曰終之以豳者見周公居變之道繼之以小雅者見周公反正之功風之所以為終雅之所以為始也
  問小雅大雅者何 對曰文公朱子曰小雅所係者小大雅所係者大呦呦鹿鳴其義小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其義大序曰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此二雅之所以分也
  問又有所謂變雅者何 對曰文武成康之澤未墜雅安得變始於厲而莫盛於幽故厲王無道大夫刺之幽王無道大夫下國皆刺之矣
  問雅有正變恐亦如風之正變然正變之中亦有小大者何 對曰變風是下刺上變雅亦是下刺上正雅有小大故變雅亦有小大
  問小雅中厲王無刺詩而刺於大雅者何 對曰厲王無道事關大體故刺詩列於大雅其過失小處政亦不足刺矣
  問厲幽無道其詩尚列在雅者何 對曰厲幽雖悖理傷道而王政猶被邦國但不正耳不列之雅將何所係哉故鄭譜以為變雅者為此
  問變雅無夷懿詩者何 對曰夷王失禮懿王受僭其事起於諸侯故齊風變而雞鳴作邶風變而柏舟作變雅始於厲王是以夷懿無詩於變雅
  問宣王賢君也而有變雅者何 對曰有功可美有過可規美之所以著其善始規之所以冀其有終規之箴之而不能改是以為刺矣此雲漢江漢常武之美沔水之規白駒之刺所由作也
  問康王無詩者何 對曰以其治同成王也成周盛治播之雅頌康王在位二十六年宜無俟於更張周云成康信矣
  問小雅季札何以言周之衰王通何以言周之盛 對曰季札觀樂適聞所刺之詩所以為衰而王通原鹿鳴以下之大旨所以為盛
  問頌始於清廟者何 對曰頌者告宗廟之樂⿰⿱亚⿰口亅欠 -- 𰙔也如清廟祀文王執競祀武王𨙻之祀成湯而始於文王者風雅頌皆文王之德也
  問亦有祀上帝山川鬼神者何 對曰祀之時皆有樂歌所謂以成功告於神明者也
  問有盛德大業者皆可歌乎 對曰頌者美盛德而告成功也雖有文王之業武王之功而無成王周公則不作也是太平之事也
  問周頌皆周公作乎 對曰先王之盛德太平之樂歌非周公孰能為之
  問魯頌非告神明樂歌而係周者何 對曰魯頌止是僖公善於治魯大夫請於天子而始克作頌以美僖公四篇皆是願之之辭魯周公之𦙍也而有賢如僖固幸之也存魯所以傷周也
  問或曰魯之頌僣者何 對曰只緣詩介啇周之閒故疑其僣郊禘之僣始於僖公春秋論語皆譏之今所頌者不過修泮務農宫室馬政而已初無可頌者係之周貶魯也
  問王襃頌漢元結頌唐寧非魯啓之歟 對曰頌者施於鬼神後世乃用之人君周頌啇頌皆祭祀之樂章而魯乃歌美王者故漢宣治道雜霸唐肅僅能恢復两京王襃元結皆諂者歟
  問啇頌恐只是存先世之祀典刪詩次序想無預焉對曰孔子觀詩於周太史方得見諸國之詩據那篇之小序云有正考父者得啇頌十二篇於周之太師夫子固刪其七矣而存其五者存先代也
  問或謂宋㐮公欲為盟主其正考父美之故作啇頌是歟非歟 對曰此韓詩外傳與司馬遷之誤爾合從國語閔馬父之言以為當宋戴公之世時當宣王合詩序之文為正
  問又疑啇時未有荆楚韓詩宋㐮之説寧不其然 對曰荆及衡陽惟荆州自帝嚳以来九州有荆楚尚矣殷武謂維汝荆楚者謂氐羌來享况汝荆楚之南曷有不至哉韓詩之妄不可信也
  問⿰⿱亚⿰口亅欠 -- 𰙔詩之禮有工歌又有升歌者何 對曰古者天子諸侯行祭祀及燕享之禮皆有詩⿰⿱亚⿰口亅欠 -- 𰙔樂章以動天地感鬼神明禮敬講信睦也工歌則笙吹於堂下升歌則工歌堂上貴人聲也
  問賦詩者何 對曰賦者陳誦古詩以頌人之德故左傳云歌詩必類
  問逸詩大略㡬篇 對曰司馬遷云三千餘首如周禮之采齊諸侯之貍首趙㐮之河水祭公之祈招宋公之新宫儒林之驪駒國子之轡柔田敬仲之車乗鄭子駟之清河亦數首耳
  問亡詩有其義而亡其辭者何 對曰朱子詩傳曰由庚白華由儀等詩皆是笙詩有其譜而亡其辭
  周禮
  問禮以周名者何 對曰禮樂至周大備而禮書又周公所作故曰周禮
  問周公以前皆未有禮書乎 對曰舜典曰有能典朕三禮又曰修五禮曰典曰修意必有簡冊載記夏禮殷禮損益相因至周遂立為建官六典孔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此之謂也
  問先儒有疑非周公全書者何 對曰大綱是周公作書未全備而公沒故尚闕冬官一篇今攷尚書周官其三公三孤又與周禮不合此知六典官制未及施行中間必有末世添入者繁冗瑣屑處多漢儒增益如盟詛之屬府史胥徒之類叢雜可疑
  問人以周禮為太平之書後世有舉行而不太平者何對曰周公布置規模尚未施行公孤之官師保之
  職莫可攷矣所謂太平之治仁心仁政積累而成安有舉其纎悉條目五官紙上之文直謂太平禮樂在此劉歆王安石之見也唐貞觀府兵租庸調略得井田大意何嘗不太平程子曰有關雎麟趾之意而後可行周官之法度㫖哉言乎
  問天官冢宰無一事關乎天曰天官者何 對曰三公寅亮天地爕理隂陽所謂輔弼共成天功者也加天官於冢宰之上尊大臣也
  問冢宰之義如何 對曰冢長也適子謂之長適宰天子宰相也宰相者百官之長故曰冢
  問冢宰職位尊嚴宜於細務不親而無不緫統者何對曰設官之意誠慮夫侍御僕從之臣備奔走使令之職人主燕私之際與之同焉茍無以統之則或轉移其心志變易其耳目伺𠉀以知其㫖奢靡以中其欲人主一墮其術則亦何所不至此天官所以兼統宫闈自宫正膳夫酒正内宰無不緫統者内朝外廷一體也
  問又如外府内府玉府職内職幣等㑹計小職亦兼制者何 對曰有司賤職惟人主之命是從何敢與天子論當否爭是非予奪天子知其共而不知節是以侈心生費用大者廣矣是以悉領之冢宰得以節制其間使上無私費下無擅供王后世子不敢過取此冢宰所以兼制國用也
  問冢宰既兼制國用然王后世子膳飲䘮服不㑹者何對曰夫以一人而享四海九州之奉其用度易以
  侈私欲易以縱茍非㑹計之任各有主掌則皆為天子之私財矣而謂王后世子不㑹可乎恐是用度多寡凡式存焉供財賦之有司式法持於太宰所以不㑹
  問三百六十屬緫命於六卿聽命於太宰者何 對曰太宰建邦典於上小宰率職屬於下太宰秉權小宰執法宰夫又警飭羣吏之治當時但見太宰居其逸小宰宰夫常任其勞是以相道尊嚴朝廷清明小大稱職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問周官書有公孤之職天官冢宰皆不載者何 對曰蔡書傳曰周公方條治事之官而未及師保之職所謂未及者鄭重而未及言之也書未成而公亡其間法制有未施用故與周官書異
  問或謂師氏即太師保氏即太保如何 對曰以師保之尊而反屬地官司徒之職恐無是理
  問或謂公孤兼官無正職故周禮不載然乎 對曰三公論道經邦三孤貳公𢎞化職任之大無踰此者豈下於此者得兼乎官不必備惟其人惟三公之官不必備一公可兼也兼官之制周禮書未成故不載
  問地官掌鄉老之卿則公一人六卿則三人矣非三公乎 對曰此天官之職載於地官者王畿六卿六卿而三公三公與王論道經邦中參六官之事外領六卿之教其要為民是以屬之鄉焉竊意三公官也冢宰職也冢宰而兼三公此政恐是官不必備惟其人意
  問然此則是三公三爵而聨六卿之吏乎 對曰民事之重宰相有當躬親者召公為伯而聽男女之訟陳平以決獄責廷尉錢榖責内史丙吉之不親小事非天官兼統意矣
  問天官之吏獨多者何 對曰藏物重故也
  問甸師地官之屬列於天官者何 對曰甸師以其祭祀共蕭茅共野之薦帥其徒以給薪蒸是以列於天官
  問地官司徒所職何事 對曰司徒之職掌諸侯封域之制都鄙鄉遂之法園廛闗市之賦國郊力役之事鄉舉里選之書如後世掌版圖戸計者
  問大司徒諸公之地方五百里侯地方四百里伯地方三百里子地方二百里男地方百里與王制孟子不合者何 對曰周雖五等封爵其分土不過三等王制一篇多增損於漢儒之手而北宫錡班爵禄之問孟子荅以其詳不可得聞所以異
  問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者何 對曰度其地限其疆域也度則正其四方限則定其四至
  問公之地其食者半侯伯三之一男四之一者何 對曰半者公所食租税得其半耳侯伯三分之一子男四分之一也食者食邑又謂之采邑
  問地有不易一易再易者何 對曰不易之地嵗可種其地美故家百畆一易之地休一嵗乃復種其地薄故家二百畆再易之地休二嵗乃復種此説都鄙之田王子弟公卿采地也
  問荒政十二聚萬民恐甚荒時方講究而行如何 對曰荒者凶年也救饑荒之政凡十有二朝廷立此定制荒則行之不待講究若待講究而後行饑者死矣
  問十二政之中惟散利一條便民其餘似乎不急之務者何 對曰經文固曰聚萬民即不止散利活民一事也如薄征緩刑弛力舍禁去㡬眚禮殺哀蕃樂多昬索鬼神除盜賊皆是防民之散或因凶荒而為寇盜鬻男女犯刑禁耳
  問正月之吉乃縣教象之法於象魏象魏何所也 對曰象魏者兩觀之右也周禮䟽謂雉門有两觀右觀之地乃萬民觀法於此左觀之地乃司寇戮人於此
  問周制如此則百姓皆得入臯門庫門直法雉門内觀法宫門全不禁止乎司寇戮人亦在雉門之内乎對曰舊来周禮外朝之位圗多不合制度近年環溪吴先生本制其圖以雉門最在外對立雉堞中立門故曰雉門兩觀在雉門一左一右萬民觀法於此為便當後漢時以魏闕為當塗髙是已不在外朝第一重門何以曰當塗髙既當塗則知必不在臯門庫門之内而司寇行刑之地去路門差逺環溪本制當是
  問鄉三物賔興知仁聖義中和六者何以曰德 對曰有德之謂賢賢者必有德知無不知聖無不通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不偏不倚之謂中不剛不柔之謂和民有此六德鄉大夫以賓燕之禮興之
  問孝友睦婣任恤六者何以曰行 對曰躬行踐履之間有可見者謂之行善於父母曰孝善於兄弟曰友善於内親曰睦善於外親曰婣信於朋友曰任周於郷黨曰恤民有此六行亦賔興矣比六德為次
  問禮樂射御書數所謂藝也兼有此六者否乎 對曰此六者亦已難盡且禮有五樂有六射有五御亦有五書有六數有九若六藝兼全則聖人矣三年大比興其賢者能者有通一藝者有兼一二者全材難
  問德行之説信矣而六藝之學曰道藝者何 對曰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故曰道藝孔門游藝之訓亦以志道為先由道入藝非形下之器矣
  問五禮之目止是吉凶軍賔嘉五禮乎 對曰五禮之目在春官大宗伯其别三十有六吉禮十有二凶禮五賔禮八軍禮五嘉禮六
  問吉禮十有二者何 對曰禋祀禋烟也玉帛燔燎升烟以祀昊天上帝 實柴實牛柴上積柴實牲體以祀日月星辰 槱燎積薪槱燔燎升𤇆以祀司命司中風師雨伯 血祭隂祀自血起貴氣臭也以祀社稷五祀 沉貍音埋山林用貍川澤用沉 疈辜疈牲胷也疈而磔之謂磔攘及蜡祭以祭四方五祀肆獻肆音滌肆者進所觧牲體獻者獻醴謂薦血腥以裸享先王 饋食 祀春 禴夏 嘗秋 烝冬四時之祭皆以享先王此為吉禮十有二
  問凶禮五者何 對曰䘮荒弔禬恤所以哀邦國之憂䘮禮以哀死亡荒禮以哀凶札弔禮以哀禍烖禬禮以哀圍敗恤禮以哀寇亂此為凶禮五
  問賔禮八者何 對曰朝宗覲遇㑹同問視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㑹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頫曰視此為賔禮八
  問軍禮五者何 對曰師均田役封大師用衆也大均恤衆也大田簡衆也大役任衆也大封合衆也此為軍禮五
  問嘉禮六者何 對曰飲食昬冠賔射饗燕脤膰賀慶以飲食親宗族兄弟也以昬冠親成男女也以賔射親故舊朋友也以饗燕親四方賔客也以脤膰親兄弟國也以賀慶親異姓國也此為嘉禮六
  問六樂之名如何 對曰六樂之目在春官曰大司樂一曰雲門大卷二曰大咸三曰大㲈四曰大夏五曰大濩六曰大武此之謂六樂
  問雲門大巻者何卷權惓蹇三音對曰黃帝之樂也周人冬至舞之以祀天神
  問大咸者何 對曰一曰咸池至周曰大章堯樂也周人夏至舞之以祀地祗
  問犬㲈者何㲈同韶對曰舜樂也周人舞之以祀四望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問大夏者何 對曰禹樂也周人舞之以祀山川問大濩者何 對曰一曰韶濩湯樂也周人舞之以享姜嫄
  問大武者何 對曰武王之樂也武王一戎衣定天下樂以武名不忘其本也成周以來舞之以祀武王
  問五射之名如何 對曰五射五御之目他無顯證其名僅見於地官保氏注云一曰白矢二曰参連三曰剡注四曰㐮音讓尺五曰井儀
  問五御之名如何 對曰地官保氏注云一曰鳴和鸞二曰逐水曲三曰過君表四曰舞交衢五曰逐禽左
  問鳴和鸞者何 對曰在衡為鸞在軾為和秦風詩注田車鸞在鑣乘車鸞在衡皆金為鈴行車疾徐欲中節者
  問逐水曲者何 對曰周禮
  問過君表者何 對曰周禮
  又五十歩為一表司馬建
  羣吏各帥其
  年蒐于别

  問舞交衢者何 對曰鄭風
  無明文
  問逐禽左者何 對曰周禮䟽引毛氏詩傳云故自左膘而射之逹于右腢為上殺
  問六書之名如何 對曰據周禮䟽引許氏説文曰一曰象形二曰處事三曰㑹意四曰轉注五曰諧聲六曰假借
  問象形者何 對曰書與畫同畫取形書取象凡天文山川井邑草木人物鳥獸鬼物器用服飾有形者可象亦有象形兼㑹意諧聲者
  問處事者何 對曰處一作指象形指事一也象别出為指事形不可象則指事亦有指事而兼象形㑹意諧聲者
  問㑹意者何 對曰㑹意有二體俱主義文合成字亦有三體㑹意者
  問轉注者何 對曰諧聲轉注一也諧聲别出為轉注有建類主義轉注建類主聲轉注互體别聲轉注互體别義轉注
  問諧聲者何 對曰諧聲與五書同出五書有窮諧聲無窮五書尚義諧聲尚聲觸聲成字不可勝舉亦有諧聲兼㑹意者
  問假借者何 對曰六書惟假借難明假借者本非已有因他所授有同音借義不借義有叶音借義叶音不借義有因義而借音有因音而轉借有語辭之借有方言之借又如詩之風雅頌五聲之宫啇角徴羽十日十二時辰之字皆假借也
  問九數之名如何 對曰九數之目司徒䟽引鄭注云一曰方田二曰粟米三曰差分四曰少廣五曰商功六曰均輸七曰方程八曰贏不足九曰旁要其極九九
  問方田者何 對曰方田以御
  状求歩畝里頃之積以廣
  之數求之圎田畹田環田
  其首也
  問粟米者何 對曰粟米以御
  御之率求米之精粗又以
  之長短以石鈞斤兩求絲
  粟米舉其重也

  問差分者何 對曰差分以 賤廪税本章以爵次高下求得廪之數以持錢多寡求出税之數以筭賦多寡求發之數謂之差分差猶等也
  問少廣者何 對曰少廣以御積羃方圓本章以合分之併田廣除以𠭇法而求田縱以方法除羃積而求方又以圓法除方法而求圓謂之少廣舉其凡也廣一歩縱二百四十歩為一畆今欲裁取其縱少以益廣故曰少廣案積羃方圓之筭不但施於田畆舉田𠭇為例耳
  問啇功者何 對曰啇功以御功程積實本章以堅壊之率求穿地積以廣逺髙深之數四時之程求城塹溝渠之積與用徒受功之數其負載者又以上下徃来歩里之數籠車之任求負載之功謂之啇功啇度也
  問均輸者何 對曰均輸以御逺近勞費本章以戸數多少道里逺近求車數粟數以人數多少行道逺近求卒數又以戸數多少粟價髙下求僦直以筭數多少粟價高下求傭錢謂之均輸言輸送逺近勞費均也
  問盈肭者何 對曰盈肭以御隠雜互見肭本作朏盈肭者數人共買物出錢多則有餘少則不足以有餘不足數求之則人數物價可知數之隠互而難見者假設有餘不足之數而以此術求之謂之盈肭朏不足也
  問方程者何 對曰方程以御錯綜正負本章以諸禾秉實之數置行列諸行遞互相減使毎行止存一列以求各秉實之數數不等者交易損益之行有列以正負術入之負欠也謂之方程者程禾數也方所置行列正方也此所求之數至為雜揉古人所筭数周密備具矣
  問句股者何 對曰句股以御深髙廣逺横為句直為股斜為弦三者可互相求也以句中所容方直之積求之則山之髙井之深城邑之廣道里之逺可以測知此筭數之極致也
  問載師所主何事 對曰載師者農牧衡虞官長也主察地宜均民力制貢賦酌髙下肥磽輕重等也
  問宅不毛者有里布何義 對曰布布泉也宅不毛者不種桑麻也罰之使出一里二十五家之布案里布之制廣二寸長二尺以為幣憑官司印書其上以為民間貿易之幣所罰二十五家之數止為不種桑麻者勸也
  問孟子却説廛無夫里之布者何 對曰戰國之世一切取之市宅之民已賦其廛矣又令出此夫里之布非周禮載師法度也

  十一經問對卷四
<經部,五經總義類,十一經問對>



  欽定四庫全書
  十一經問對卷五
  周禮
  問田不耕者出屋粟民無職事者出夫家之征者何對曰此是戒游手末作者也屋粟者三家之税粟夫家者一夫百畆之税一家力役之征也
  問鄉大夫七尺六尺之征者何 對曰七尺者指言二十六尺者指言十五論語曽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是也國中自二十以及六十野自十五以及六十有五皆征者力役之征也用民不過三日為公家小小差使豳風七月云上入執宫功治溝洫塗屋壁皆是
  問三日之役毎嵗必守為常如何 對曰不然均人掌均之法凡均力政以嵗上下豐年則旬用三日中年二日無年則一日凶札則無力政
  問服役之法不免乎 對曰國中及野雖分輕重不征者謂之舍舍者不役也貴者賢者能
  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升於學者亦不征於司徒
  問族師之職如何 對曰百家謂之族為長謂之師月吉則屬民而讀邦法書其孝弟睦婣有學者方見成周盛時家有塾也案禮記大夫七十而致仕者就家塾而教其方之子弟
  問大司徒既以鄉三物而賔興賢能而鄉大夫又於大比攷德行道藝而興賢能者何 對曰大司徒是舉其凡鄉大夫是行其事大司徒是在朝之官鄉大夫是六鄉各一大夫也
  問媒氏掌萬民之判中春之月令㑹男女奔者不禁其禮謂何 對曰㑹男女於仲春者順時令隂陽交也周正建子即今十二月故詩曰士如歸妻迨氷未泮獨奔者不禁注䟽鄭觧不通聘為妻奔為妾滛奔之事安有不禁乎嘗謂周禮非周公之全書必末世添入者
  問春官大宗伯所職何事 對曰此掌禮樂之官也大宗伯者禮官之長在王朝為大宗伯侯國止稱宗伯魯文公三年夏父弗忌為宗伯
  問小宗伯所職何事 對曰大宗伯之副貳也禮之大綱統領皆屬大宗伯其節目次序小宗伯而下分掌之如鬯人只管飾秬鬯司尊只管尊彜司几筵只管鋪設天府只管收藏之類
  問祀上帝而又祀五帝者何 對曰上帝是昊天上帝五帝是祀五方帝
  問天與帝有以異乎 對曰郊壇而祭故謂之天祭於屋上而以神祗事之故謂之帝故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曰天與上帝一耳
  問南北郊之義如何 對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大司樂冬至奏樂於圎丘以祀天夏至奏
  樂於方澤以祀地
  問然此則南北郊不合祭者何 對曰古者天地川百神亦無一時並祭之禮禮記説郊特
       用牲於郊牛二乃社於新邑凡两起祭
  問春官止説祀昊天上帝不説祀后土者何 對曰
  禮地即是祀后土
  問日月星辰固當祭而司中司命飌師雨師亦祭如何對曰司中是三台星司命是文昌星飌師是箕星
  雨師是畢星所謂祭者祭星辰非祭風雨也
  問風雨係祭雷不與祭如何 對曰風雨之祭自周以来尚矣雷神自唐以来方祭却與雨師同壇共牲而祀也
  問社稷之義如何 對曰社是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五土之祗而后土勾龍氏其配也稷却専係原隰之祇能生五糓者后稷周棄氏其配也
  問社稷之壇社有主稷無主者何 對曰未攷周制如何今州縣社以石為主稷有壝
  問風雨雷神各自有壇如何 對曰社稷壇於西方風師於東北雨師於東南
  問今制先祭先聖先師而後祭風師雨師者何 對曰上丁釋奠上戊祭社自周以来遵用此制葢以為二氣之良能天地之功用流行於覆載之間以育萬物民生賴焉是以於其壇壝時日之制藏於禮官有司嵗舉行之在周禮當屬小宗伯所掌
  問禮天有二郊地有二社者何 對曰春郊於天社於地祈農之作也秋社於地郊於天報農之成也
  問廟有六祭者何 對曰春祠夏禴秋嘗冬烝祫祭禘祭一不可闕
  問鄭𤣥以上帝與祀五帝為六天者何 對曰昊天只一上帝而已天安得六五帝是五方帝見月令周易説卦帝出乎震舉一隅則南中央西北可知矣
  問大司樂是典樂之官如何 對曰舜命夔典樂教胄子 大司徒大綱亦是教國子大司樂統其事樂師調
  問大司樂是教導之官如何 對曰非也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大司樂是樂官之長三代盛時小學之制已自幼時學詩學舞樂所以治其心檢其身者有素矣教𨗳之官以樂德教國子者聽其聲音歌誦觀其品節度數以為之教爾
  問樂德何義 對曰中和祗庸孝友此為樂教之六德中者盡已中心之謂和者剛柔相濟之名祗者恭敬庸是有常孝於父母友於兄弟
  問樂語何義 對曰興道諷誦言語此為樂教之六語興者旁引曲喻感𤼵善心道者誘掖開𨗳使歸於正諷者反復而背誦誦者句讀之節文與人説曰言述人言曰語
  問樂舞何義 對曰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六代之樂也今日習此舞為将来祭祀之用
  問敎國子時世子恐皆與焉如何 對曰文王世子一篇可攷王之世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咸在焉
  問圜鐘函鐘何律 對曰圜鐘即夹鐘二月律也□鐘即林鐘六月律也如風字用飌雷字用靁法字用灋此周禮之文也
  問樂師六舞是六樂之舞如何 對曰非也帗舞者全羽祭社稷用羽舞者析羽祭宗廟用皇舞者以羽飾衣祭四方用旄舞者氂牛之尾有事於辟雍用干舞者戈止舞兵事用人舞者手舞祀星辰用
  問八音屬㡬色樂器 對曰金鐘鏄也石玉磬也土塤也革皷也竹管簫也絲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
  問鐘師一職而奏九夏者何 對曰詩頌君徳樂舞后功詩⿰⿱亚⿰口亅欠 -- 𰙔於堂上而鐘皷應於堂下以鐘皷奏九夏夏大也樂之大歌有九也
  問九夏云何 對曰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四方賔来奏納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齊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祴夏公出入則奏驁夏然則九夏皆詩也
  問魯襄四年晉侯享穆叔工奏肆夏三者何 對曰鄭𤣥以肆夏韶夏納夏之三杜子春曰肆夏一名樊韶夏一名遏納夏一名渠吕叔玉曰肆夏乃時邁之詩樊遏乃執競之詩渠乃思文之詩歌此三詩又謂之三夏
  問三家説異同奈何 對曰肆夏者九夏中之一章不應舉韶夏納夏以為三注䟽釋肆為遂夏為大曰奏肆夏者金奏時邁執競思文三頌詩爾故曰肆夏之三國語曰金奏肆夏樊遏渠故左傳於金奏後繼云工歌文王之三文王大明緜三大雅詩也
  問韎師何職 對曰韎東夷之樂也韎者以韋為服教其樂使服其服不用於朝㑹燕射而用於祭祀大享以示四夷来王之義
  問内史外史掌誥命比今之制誥如何 對曰内史掌書王命猶今之翰林内制外史掌外令猶今外制舍人著作修撰等官
  問春官一篇獨不言象魏者何 對曰天官掌邦治地官掌邦教夏官掌邦正秋官掌邦禁冬官掌邦土五官皆法之所在也故象魏之垂見於四官春官所掌者禮故不言象魏
  問大卜三兆如何 對曰三兆者顓頊氏之占法瓦兆者帝嚳之占法原兆者周之占法也
  問三易者何 對曰夏之易曰連山啇之易曰歸藏惟周止曰易
  問經卦皆八者何 對曰三易之法其卦皆以八而别之八八六十四也
  問三夢如何 對曰致夢者夏后氏夢書觭夢者殷人夢書咸陟者周人夢書
  問夏官司馬所主何事 對曰掌邦國九伐之法軍旅之事也
  問司馬既掌軍旅則握兵發兵其權不亦重乎 對曰非也司馬雖掌兵之官至於軍旅大事五官之長咸預焉冢宰以征師於諸侯大司徒以旗致萬民而治其政令大宗伯以軍禮同邦國大司寇涖戮于社兵權散任不偏屬一人
  問夏官侵伐比春秋侵伐如何 對曰春秋書征伐以其擅興師以虐民周禮言侵伐葢以承王命而徂征孔子曰天下有道則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征伐自諸侯出
  問司甲司兵司戈盾司弓矢四官専職此四事乎 對曰四官之授兵器非為戰伐而授之民葢授之卿大夫從軍㑹同者也周之将帥皆出於卿無事則還朝
  問當時民間想皆無兵器如何 對曰甸出革車一乘凡甲兵戈盾旗物皷鐸悉備焉鄉遂之官簡其兵器是也調發則各以其具行而官府不與知也可見民兵自藏之民耳
  問太僕是侍御僕從官否 對曰太僕掌受民報如漢之公車司馬後之登聞皷院凡諸侯羣臣萬民各有復逆復謂奏事逆謂受下奏如唐之奏復是也勢有尊卑故太僕小臣御僕各以官尊卑受之以逹於宰夫宰夫亦掌臣民復逆宰夫告冢宰與王參議行之所以通下情来諌諍也
  問春秋官大司寇所主何事 對曰司寇掌邦禁以三典五刑佐王詰四方者也
  問大司寇以嘉石平罷民以肺石逹窮民其義如何對曰民有罪而未麗於法者曰罷民有復而未得逹於上曰窮民罷民則坐諸嘉石而聽役窮民則立于肺石三日而士聽其辭
  問嘉石肺石其義如何 對曰嘉石文石也肺石赤石也文取文法之義肺取肺膓之義
  問此二石置於何所 對曰只如周禮舊制在外朝肺石居右嘉石居左地在庫門之外以理推之當在臯門庫門之閒葢臯門乃衆庶州長所立之位窮民逹於肺石之所罷民坐於嘉石之所則地不逼於外朝而宫禁尊嚴
  問小司寇凡命夫命婦不躬坐獄訟如何 對曰命夫為大夫者命婦則大夫妻左傳衞侯與元咺訟𡩋武子為輔鍼荘子為坐士榮為大士 王叔陳生與伯輿爭政晉士匄平王室王叔亦使宰伯輿亦使大夫瑕禽坐獄士匄聽之
  問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其法云何 對曰斬用鈇鉞今腰斬也殺以刀刃今棄市也搏當作膊去衣受刑如今之剮剥也
  問司烜氏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鑑取明水於月者何對曰夫遂陽遂也鑑鏡也即方諸陽遂取火方諸
  取水今之水火鏡也取火以青紙貼鏡映日取之取水以白紙貼鏡映月取之用此火以照饌陳設明水以為𤣥酒滌樽罍
  問穴氏攻蟄獸翨氏攻猛鳥硩蔟氏覆夭鳥巢蟈氏去鼃黽壷涿氏除水蟲庭氏射夭鳥寧不殺物傷生非仁政乎翨音翅硩音滌 對曰蟄獸各以火物攻之攻猛鳥各以其物為媒而掎之覆鳥巢以方書日辰月嵗星號禁之鼃黽焚牡□灰灑之死烟被之使無除水蟲以皷毆之以石投之且以牡橭沈於水而殺水神夭鳥之神又以大隂之弓枉矢射之若此之類必非周公之用心也橭音姑
  問司儀掌賔客擯相之義如何 對曰出接賔客曰擯鄉黨篇曰君召使擯入賛禮曰相孔子攝行相事是也
  問王三揖之禮有土揖時揖天揖者何 對曰土揖者推手小下時揖者平推手也天揖者推手舉之土揖庶姓無親者也時揖異姓㛰姻者也天揖同姓宗族者也此是合諸侯㑹同将祭祀王升壇而諸侯朝見之儀
  問冬官司空所主何事 對曰司空者工官也伯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冬官一篇亡漢興購千金求之弗得乃以考工記補之而猶闕其六叚氏裘氏韋氏筐人楖人雕人
  問或曰冬官未嘗亡 對曰案司徒掌邦政司空掌邦土胡五𡶶曰冬官未嘗亡乃劉歆顛妄以冬官事屬地官耳
  問考工記出於何人 對曰周官六典缺其一河間獻王乃求考工記以補之周官之書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周禮六典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 地官内
  問蔡傳以周公作周禮一書未備非冬官篇亡 對曰周公周禮六服朝覲之制不同故曰作書未備冬官又係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其亦非錯雜於地官中百工之事又非司空正職書未備而公沒信矣
  問攻木之工七曰輪輿弓廬匠車梓者何廬音盧 對曰輪人攻於輪者也輿人緫言為車者也弓人為弓者也廬人為兵器者也匠人掌表景方位塗溝洫者也車人為車兼為耒者也梓人為器用者也
  問攻金之工六曰築冶鳧㮚段桃者何 對曰築氏執下齊音劑冶氏執上齊鳧氏為聲㮚氏為量段氏為鎛桃氏為刃下齊者大刃之齊削殺矢之齊鑑燧之齊齊者金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相和之品數也上齊者鍾鼎斧斤戈㦸也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多金少為下齊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少金多為上齊鳧氏為鍾故曰聲㮚氏為量豆區鬴也段氏為鎛農器也桃氏為劔工於刃者也
  問攻皮之工五曰函鮑韗韋裘者何 對曰□人為甲者也鮑人作□理皮革者也韗人造皷者也韋人裘人二工缺
  問設色之工五曰畫繪鍾筐㡛者何 對曰畫是文采繪是文繡鍾是染色筐人缺㡛漿絲者也曰練絲
  問刮磨之工五曰玉楖雕矢磬者何 對曰玉人雕𤥨玉者楖人雕人缺矢人為矢者也磬氏為磬者也
  問摶埴之工二曰陶瓬者何瓬音紡 對曰陶人為甗者也瓬人為簋者也甗甑也左傳紀甗磬
  問五官之首皆有惟王建極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五句冬官獨無者何 對曰冬官缺考工記又出漢儒不敢則效經文
  問六卿分職率屬其屬㡬人 對曰天官冢宰以下六十有二地官司徒以下七十有四春官宗伯七十夏官司馬六十八秋官司寇六十有五冬官考工之屬二十六為通三百六十有五
  問府史胥徒通計㡬人 對曰冢宰一官二千六百六十有六宗伯一官二千二百四十有一司馬一官三千二百六十有五司寇一官二千六百五十有七四官之屬固已萬人矣
  問周制多是兼官府史胥徒之數已近萬人何以飬之對曰此皆庻人之在官者六卿之屬治事之所不
  知何處安放且安有許多閑田禄之此必劉歆軰多端増廣附益於各官之下周公初意未必瑣屑繁碎也
  問官皆有府史胥徒而有無府史胥徒者何 對曰食醫疾醫瘍醫獸醫皆無府史胥徒
  問有府無史者何 對曰角人羽人文書少而有羽物自藏之
  問有徒無胥者何 對曰腊人得徒則足不假胥師
  儀禮
  問儀禮一書誰人作 對曰未知誰作或曰周公作然周禮大宗伯掌邦禮孔子有學禮之言禮記有讀禮之文當是時固有簡牘可傳矣決非秦漢間筆也其制度必出於聖人若斷以為周公之作則非所敢知
  問此書出於何載 對曰河間獻王云得先秦古書曰禮曰禮記藝文志云古經者出於魯淹中
  問儀禮何以得名 對曰秦焚書禮之見於漢者猶有古經五十六卷經七十篇記百三十一篇漢之君臣不好不尚至宣成世大小戴劉向所録止十七篇其十七篇中有儀有禮遂合而名之
  問今之儀禮十七篇其劉向所録乎抑髙堂生所傳乎對曰髙堂生所傳特士禮耳今儀禮有冠昬䘮祭
  相見虞特牲饋食七篇所謂士禮也他皆諸侯卿大夫禮必非髙堂所傳者唐陸德明賈公彦定為今之儀禮參以淹中所出天子諸侯卿大夫制與后蒼所明劉向别錄則其書不純古矣
  問既有周禮又有禮記而又有儀禮者何 對曰朱文公修三禮劉子云周官一書固為禮之綱領至其儀法度數則儀禮乃其本經而禮記是觧儀禮之義且如儀禮有冠禮禮記則有冠義儀禮有昬禮禮記則有昬義以至燕射聘莫不皆然
  問儀禮不言軍禮者何 對曰周禮大宗伯掌五禮軍禮其别有五而儀禮不載者謂軍禮乃征伐動衆之事其禮已載於司馬法矣
  問禮始於冠昬者何 對曰冠者所以重成人之道昬者所以正夫婦之倫
  問相見亦有儀者何 對曰以有言辭之文故制為相見之儀便敬慎不失也
  問鄉飲亦制禮者何 對曰聖王之化自一鄉而逹之一國自一國而逹之天下鄉飲而制禮者聖王所以崇敬讓之化明尊卑之義序爵齒之容息爭訟之風者也
  問鄉射亦制禮者何 對曰先王崇三射之制立五善之目以此選士以此建侯以飾禮樂以觀容志而大政寓焉明乎其節而不失其事則功成而德行立無暴亂之端而有揖讓之風故曰射者所以觀德也
  問所謂大射之禮者何 對曰所以明君臣之分也天子諸侯之禮也然射中得為諸侯不中則不得為諸侯此等言語難信恐只是以射審是非非以此定去取也
  問聘禮者何 對曰所以重徃来之交際也来而不往非禮也往而不来亦非禮也是故有遣聘有報聘
  問燕禮者何 對曰人不能無歡愉之心故君子以飲食燕樂制為之禮者以為樂勝則流智之實知斯二者樂之實樂斯二者禮之實節文斯二者
  問祭禮者何 對曰儀禮中止大夫士禮如邦國人君者僅存一二生事之以禮死𦵏之以禮祭之以禮故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祭思敬又曰祭從宜或問今世俗祭禮如何曰慢矣葬禮如何曰僣矣
  問饋食亦有禮者何 對曰一獻侑之微一籩豆之數莫不有禮文行其間
  問喪夕者何 對曰
  問虞者何 對曰
  問昬禮有六者何 對曰窈窕淑女左右采之是故納采焉娶妻不娶同姓是故問名焉人謀鬼謀欲無不臧爾室爾家欲無不宜納吉也無辭不相識無幣不相見納徴也士如歸妻迨冰未泮請期也往迎爾相御輪三周親迎也
  問郷飲禮亦有六者何 對曰請賔介陳器饌獻賔介獻饌旅酬燕其大節有六
  問拜至拜洗拜送拜既者何 對曰禮以敬為主非敬不足以行禮也
  問請安請坐爵樂無筭者何 對曰禮之用和為貴此所以親睦郷閭而罰爵之禮不行
  問降盥降洗者何 對曰禮有潔而為貴曰洗曰帨曰受且降以清尚潔也
  問辭盥辭洗者何 對曰辭讓之心禮之端也非辭讓不足以見恭敬
  問父坐子立者何 對曰教人以孝也
  問老者坐於上少者坐於下者何 對曰教人以弟也問飲食必祭者何 對曰不忘本也
  問酬爵不舉者何 對曰不盡人之惠也
  問序賔以賢者何 對曰貴德也
  問序坐以齒者何 對曰貴長也
  問序僎以爵者何 對曰貴貴也
  問工歌必獻者何 對曰不忘功也
  問燕及沃洗者何 對曰不㤀則也
  問歌關雎葛覃卷耳者何 對曰教人以齊家之道也問歌鹿鳴四牡皇華者何 對曰教人以事君之道也問升歌三終者何 對曰謂歌鹿鳴四牡皇華也問笙入三終者何 對曰謂笙南陔白華華黍也問閒歌者何 對曰歌魚麗則笙由庚⿰⿱亚⿰口亅欠 -- 𰙔嘉魚則笙崇丘歌南山有䑓則笙由儀也文公詩傳曰間代也言一歌一吹也
  問合樂三終者何 對曰歌闗雎則笙鵲巢合之歌葛覃則笙采蘩合之⿰⿱亚⿰口亅欠 -- 𰙔卷耳則笙采蘋合之故升歌之詩三間⿰⿱亚⿰口亅欠 -- 𰙔之詩六合樂之詩亦六也
  問鄉飲歌風而不及頌歌小雅而不及大雅者何 對曰鄉飲者一鄉之事所謂用之鄉人焉者安有所謂威德而⿰⿱亚⿰口亅欠 -- 𰙔頌雖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然政役亦止行於一郷而未足以行之於一國故止歌小雅
  問五禮何所始乎 對曰孔頴逹云伏羲造琴制為嘉禮之始神農播種飲食為吉禮之始黃帝有戰有𦵏有官為軍賔凶禮之始
  問禮至周而後備乎 對曰夏商而行簡略至周自有許多降殺上世親親長長至周則有貴貴尊賢䘮祭之禮有絶有降又有不絶不降凡此皆天下之大經周公搜剔出来立為定制後世更不可易文公儀禮
  問漢叔孫通所制朝儀若何 對曰緜蕝之儀至於羣臣震恐無敢喧譁失禮者比之三代燕暇雍容氣象則無復存矣此葢秦人尊君卑臣之法文公
  問叔孫制禮两生非之者何 對曰月餘緜蕝何以復古必待百年曷禦擊柱叔孫固非两生亦未為得劉子述言
  問漢初古禮尚存何故不傳 對曰河間獻王所傳古禮五十六篇漢末鄭𤣥尚及見今注䟽中時有引援唐開元猶在後来無人説著此書遂亡文公
  問開元貞觀禮如何 對曰周公制禮立於一時而萬世不易自非聖人儀禮則未有乆而不變故貞觀之禮不可行於顯慶而顯慶之禮不可行於開元東莱
  問唐宋沿革如何 對曰開寳禮全襲開元但略政和五禮新儀開元有刺史弔吏民之禮略如古者國君弔民開寳刪去
  問宋朝立禮科之意如何 對曰開寳立通禮科令其熟讀此書試時挑問後来又作為通禮一書如問籩起於何時逐一説了又反覆議論一段
  問政和五禮新儀如何 對曰南渡後州郡猶存印本後来散失如春秋釋奠祈報社稷及禮風雨雷師壇壝器服制度與夫冠昬䘮祭民間無以遵守
  問二程横渠司馬公三家言禮如何 對曰二程横渠多是古禮温公則大概本儀禮而參以今之可行者伊川禮則祭禮可用昬禮則當用温公最為適古今之宜已上並文公禮記
  問文公家禮如何 對曰冠禮多遵用古禮昬禮依用温公䘮禮本於儀禮祭禮至晚年猶未定今士庶多不能行後来祭禮聞已刋於邵武至今未見此書家禮所載冠昬䘮若克遵用儀禮在是矣
  春秋
  問春秋何義 對曰賞以春夏刑以秋冬春秋二字賞善罰惡之意
  問賞罰天子之權春秋與魯者何 對曰天下有道則賞罰自天子出上有明天子賞善罰惡則春秋不作借賞罰之權與魯不得已也
  問當時豈無强大之諸侯而與魯者何 對曰魯周公之後也非私魯也傷周也
  問春秋内魯而或不為魯諱者何 對曰此孔子公天下之心也周有惡不諱魯有惡不諱諱魯則私矣而有時乎為周諱也為魯諱也
  問孔子一列大夫耳敢私以賞罰之權與人者何 對曰孔子嘗有言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問晉之乗楚之檮杌如何 對曰乗者載也史乃載事之書檮杌惡人名著其惡所以懲惡而勸善此一國之史非公天下之書也
  問孟子槩之魯春秋曰其義一者何 對曰論其名史之義則晉為載事楚為著惡春秋為賞善罰惡故孔子曰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問詩亡然後春秋作其説云何 對曰周平王崩在魯隠公三年隠公即位則平王四十九年也平王東遷黍離降於國風天下不復有雅詩矣春秋起於隠公之元年者適當雅亡之後故也
  問春秋不始於惠公者何 對曰惠公之世周平王尚知一二分王道鄭武公入為司徒晉侯捍王於艱今觀緇衣之詩及書文侯之命豈不君君臣臣及平王在位日乆踈逺兄弟不撫民人末年失道滋甚綱淪法斁諸侯不復知有王命在位亦及四十有九年矣適隠公即位不告於王故託始於隠公聖人深意也
   謂隠賢讓國故孔子以隠冠於春秋者何 對曰桓公幼隠公長而當立在位十一年雖對羽父有将老之説遲回顧戀不能勇退何譲之有
  問何處見得隠公當立 對曰隠公是孟子繼室聲子所生既長且賢彼桓公者雖仲子所出以禮斷之禮無二嫡國君亦無二妃葢禮諸侯不再娶仲子雖宋女其位在妾隐公當立故隠十一年稱公春秋與之也
  問隠公當立不書即位者何 對曰不禀命於天子故不以即位之禮書
  問春秋有五始者何 對曰元者氣之始春者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國之始王襃曰春秋法五始之要
  問春秋始隠終麟者何 對曰託始於隠知平王終不足以有為獲麟而終傷世變重於此而有感
  問一説春秋感麟而作者何 對曰麟為聖人出也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出非其時遇狩而獲聖人葢有所感也春秋感麟而作雖以此始亦以此終
  問麟不出春秋作否 對曰麟不出春秋亦作但聖人之意必有所因
  問公榖經終獲麟左氏經終孔丘卒者何 對曰春秋止於獲麟孔子作書緣何自書曰卒如此則孔子成春秋以為天下而獨私一孔丘哉公榖以為天下之書左氏以為孔子之書當從公榖
  問卒之者誰 對曰游夏之徒增此兩年以記聖人之沒耳非禮也
  問書孔丘卒不出於左氏而責左氏者何 對曰傳春秋者左氏也當如公榖止於獲麟獲麟以後以傳體編年可也君子何議焉
  問公榖皆記孔子生者何 對曰公榖皆傳也何為而不可公榖書生於傳可也左氏書卒於經不可也傳不可無經不可續
  問元年春王正月者何 對曰元年者魯之元年春者四時之首王者周之天王正月者王之正月周正建子天下皆禀周之正朔也
  問月次正正次王王次春春次年年次元者何 對曰斯五者編年紀事之綱領也
  問隠公之經或以為平王或以為桓王者何 對曰榖梁曰平王公羊曰桓王皆拘泥之説在平王時則為平王在桓王時則為桓王隠公元年尚在平王之世三年則為桓王之世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随王而稱
  問書王亦有二月三月者何 對曰書王正月者十三王二月者二十王三月者十九無事有時亦冠以王之一字
  問隠公十一年不書正者何 對曰元年有正正隠公也十一年無正隠公不自正也
  問桓公三年不書王者何 對曰元年有王治桓公也三年無王以桓之無王也
  問三年不書王桓無王也自後凡十年不書王者何對曰菟裘之願未伸鍾巫之禍先𤼵司馬之九伐不至王朝之貶黜無聞桓公十年不書王者傷上無明天子也
  問定公元年不書正者何 對曰君道不正權臣專國昭公不得正其終定公不得正其始故即位在四月也
  問桓公四年七年不書秋冬者何 對曰天王失刑而不治桓諸侯黨惡而相朝桓两年不書秋冬者譏當世之失刑也
  問荘公二十二年以五月首夏者何 對曰忘親娶讐如齊納幣讐女不可以奉先五月不可以首夏譏荘公棄父讎娶讐女也
  問書始者何 對曰始者貶辭也以其舊之誣也始作兩觀是也
  問書初者何 對曰初者襃辭也亦有貶辭初獻六羽初税𠭇是貶也
  問書及者何 對曰左氏傳例與謀曰及
  問書盟者何 對曰書盟者九十有五皆罪其賊古道長亂階而邾儀父為之首隠公元年
  問書㑹者何 對曰書㑹者八十三皆譏其越法行禮㑹戎于潜為之首隠公二年
  問書圍者何 對曰書圍者四十有四罪其相殘也宋人圍長葛為之首隠公五年
  問書伐書侵者何 對曰書伐者百九十一書侵者五十四貶其不務息兵也
  問書朝書聘者何 對曰朝者三十有一聘者三十有三皆貶其不知尊王而自相朝至於王臣下聘王國亦自失其為尊也
  問書入者何 對曰書入者二十八皆罪其専兵也莒人入向為之首隠公二年
  問書戰者何 對曰書戰大小共五十有八孟子曰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否則互相侵奪皆聖人所深貶也
  問書来者何 對曰王臣則或小貶其無王命列國之大夫則或貶其私交及負辜而来此也
  問書奔者何 對曰皆貶其負罪而逃者
  問書滅者何 對曰毁其宗廟夷其社稷遷其人民俘厥寳玉逐其君而有其地也
  問書亡者何 對曰滅者以兵威而滅之亡者不能撫其民人守其宗廟保其社稷自底滅亡書梁亡是也
  問三傳得失如何 對曰互有得失左氏善於考事而義理則踈公糓於義理頗精而考事則略左氏理不勝文公榖文不勝理左氏之得公榖失之公榖之得左氏失之
  問左氏熟於國史故事之本末能攷其詳 對曰只為曾見國史但不向義理上用心説夢説相論鬼談神吉凶禍福生死壽夭皆非春秋大義且得見魯史之所以詳何緣不求春秋之所以約由詳反約則知一字之襃貶有所自来可惜學不至此
  問公榖必是淳樸之士故以義理觀經 對曰公榖識義理可惜不曽見國史左氏博洽有史才大扺博物洽聞者必有文章而浮夸是其短也公榖各守所學如春秋所有者皆求觧盡所無者則未嘗言之是二儒淳樸處
  禮記
  問禮記一書誰作 對曰孔子沒七十二子共撰所聞以為之記及秦漢諸儒附録所記以成編多非孔子言者凡子曰者多假託
  問孔門弟子所記而曰戴記者何 對曰漢宣帝后蒼最明禮曽講禮於曲䑓戴德戴聖皆其弟子也德所刪八十五篇號大戴禮聖所刪四十九篇號小戴禮即今之禮記也
  問大戴禮不行世者何 對曰大戴冗雜其好處都被小戴採摘来做禮記大戴禮如韓詩外傳雖有此兩家書而讀者希
  問篇名曲禮者何 對曰先儒以為委曲教人之義惟林艾軒光朝一説謂后蒼講禮於曲臺其弟子所記乃曲臺所聞者故以曲禮冠於篇首以明曲䑓所講之禮也
  問各篇皆有作者之名乎 對曰中庸子思作緇衣公孫尼子作月令吕不韋門人作王制漢文博士作樂記先儒以為荀卿作經觧疑治易之家者作大學疑曽子作其餘未聞
  問曲禮少儀内則等篇恐皆是小學之文 對曰吕氏童蒙訓以為禮之灑埽應對進退之節文内則一篇止是子之事父母婦事舅姑之禮
  問禮器禮運名義若何 對曰横渠正蒙以為禮之成
  之用也
  問經觧一篇只觧禮經如何 對曰伊川荅吕與叔曰恰限易之教潔淨精微詩之教温柔敦厚恐害義理此篇實文墨之士為之觧禮經尚未得況觧五經乎
  問儒行一篇果出孔子如何 對曰李泰伯云必非孔子之言葢戰國豪士所以髙世之節其條十有五㫖意重複夸詫過當或曰魯哀公輕儒孔子有為而言然多自夸大以傲其君豈所謂孔子哉
  問表記止論人之威儀如何 對曰伊川以為是儒者教人循禮之言故言多近道
  問明堂位人多以為不可信如何 對曰魯僣王禮其𡚁起於成王伯禽後来兼六代之樂皆僣用之如曰周公踐天子位安有此理記者之訛也
  問月令中閒有周漢事不可斷以為出於吕氏門人對曰此篇記秦事為多周漢事間雜必出於吕氏門人而補葺訂正漢儒與有力焉
  問四十九篇記盡得禮否 對曰如何可盡王制玉藻諸篇乃禮之文物制度燕居緇衣諸篇乃禮之規矩準䋲冠義昬義燕射諸篇乃禮之文義訓辭禮莫大於祭祀故郊廟之禮為詳禮莫重於喪葬故服制之禮為備一服之製見於深衣一燕之樂見於投壷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亦未為不盡也
  問禮記莫是儀禮中之節文 對曰周禮是禮之綱領至其儀法度數則儀禮乃其本經而禮記乃其義説文公曰儀禮是經禮記是觧
  問檀弓月令文王世子學記表記大學中庸何以謂之禮書 對曰曲禮郊特牲祭義祭法昬義冠義䘮服等篇古之禮書也樂記一篇古之樂書也若檀弓大學等篇葢自漢興搜求於殘編斷簡之中禮得於淹中樂傳於劉氏初莫詳其各篇作者之名因記録以成編耳
  問禮器云禮者體也祭義云禮者履也體履如何 對曰體謂禮經也蓋禮者立治之本統之心體之身以齊正於物謂周禮儀禮也故為體履之云者謂昔之誦而説者至是可踐而履也故曰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
  問三百三千其説異同者何 對曰孝經説禮經三百禮器云經禮三百中庸云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禮器云曲禮三千大意謂禮之體其綱領體統則三百而節文度數躬行踐履其條目則三千之多異同何必深辨
  問王制班爵與孟子不同者何 對曰孟子以天子公侯伯各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王制則子男二位而不及天子孟子以君卿大夫上中下士各一位凡六等王制不言君而止五等 大國次國小國皆有上士二十七人中士下士又當㡬人此不可曉者一也
  問大次小國之數過多者何 對曰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里之國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國   之則為千七十三
  國周封建之制難攷以此其見    不過
  百八十國見於左氏者不過倍加之數耳
  多乎此不可曉者二也
  問    封建而王制有封建者何 對曰天子之縣内方百里之國九七十里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國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國古者 畿内不
  以封建諸侯雖有六卿采地而謂     亦豈有九十三國哉此不可曉者三也
  闕問    皆置三監者何 對曰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于方伯之國國三人自古無三監之官獨周封武庚於啇慮武庚作亂使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監之安得毎國各有三監乎此不可曉者四也
   天子諸侯無事而不田曰不敬者何 對曰田狩之事雖因農隙以講武然天子一日萬㡬何必三時親田也文王不敢盤于逰田而謂無事而不田曰不敬此不可曉者五也
  問王制諸侯礿而禘之禘則不嘗者何 對曰禘者大祭也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乃謂之禘不王不禘也春秋書禘記其僣也何得為諸侯之僣乎此不可曉者六也
  問王制一篇不足為經典乎 對曰此篇乃漢文帝朝博士諸生作所見異辭所聞異辭傳授専門學識殊轍如粥市之有禁飬老之異衣道路男子必由右婦人由左車以中央豈所謂王制者哉悖禮拂經與聖人之書並行於世僣妄乆矣
  問月令以古之五帝主五方不及堯舜者何 對曰此論出於鄒衍五運之説後儒推其相生以為德始於木故太昊司春木生火故炎帝司夏中央土也故黄帝以土繼火少昊以金繼土顓帝以水繼金且少昊黃帝子也父子之間其德自異此不根之論也不誣及堯舜幸矣
  問四時祀祭各一所者何 對曰曲禮五祀戸竈中□門行也祭脾肺心肝腎古無有也惟見於漢儒之記禮況春則祀戸夏則祀竈季夏則祀中□秋則祀門冬則祀行以隂陽出入盛衰言
  無是禮也
  問天子之居四時各一者何 對曰王者嚮明而治以聴天下自有常處何必春居青陽夏居明堂秋居緫章冬居𤣥堂又列為左个太廟右个配十二月為太室以居中遷徙徃耒莫有定止
  問四時所乗之輅不同者何 對曰天子乘車不過五
  輅或祀天    取其宜耳何必春乗鸞輅
  夏乘朱輅秋冬乘戎輅    四時之所乘而不知五輅之宜用必無是理也
  問四時所駕之馬所載之旂所衣之衣所服之玉亦不同者何 對曰天子之馬不過選其良者充閑廐備驅馳何必春蒼龍夏赤駵季夏黃駵秋白駱冬鐡驪也 天子之旂為太常畫日月 於上自有常色天子之服繪六章於衣以法乾繡六章於裳以效
  坤 天子之玉大圭鎮圭衡璜琚瑀其色皆白何必皆随時而分五色哉
  問郊特牲八蜡之祭其義若何 對曰先王制祭蜡之義蓋具體以陳報田之祭也四方年不順成八蜡不通謹民財也惟順成之方其蜡乃通
  問蜡之神有八者何 對曰一先穡二司穡三農四郵表畷五猫虎六防七水庸八昆蟲歴三代秦漢魏宋皆祭之
  問蜡之名起於何代後世更名曰臘者何 對曰蜡之名起於伊耆之代夏謂之嘉平啇曰清祀周曰大蜡秦更曰臘復曰嘉平漢曰臘魏因之隋唐始更前制復名曰蜡
  問歴代祭蜡之日不同者何 對曰周以嵗十二月建亥月也漢以季冬魏髙堂生隆議臘用日云王者各因五行之盛而祖以 為臘博士秦靜非之隋初用孟冬丁亥唐用季冬臘日蜡
      也惟順成之方行者何 對曰唐戸部祭之辭   於某蟲蝗於某疫癘於某則
  其方守之神不及     以其神之涎漫
  惝怳冥㝠焉不可執取而猶誅     言動作之愧然者乎是設彼而戒此也


  十一經問對卷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