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軍學記
作者:蘇軾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東坡全集‎

古之為國者四,井田也,肉刑也,封建也,學校也。 今亡矣,獨學校僅存耳。 古之為學者四,其大者則取士論政,而其小者則弦誦也。 今亡矣,直誦而已。 舜之言曰:「庶頑讒說,若不在時。 候以明之,撻以記之。 書用識哉,欲並生哉。 工以納言,時而颺之。 格則承之庸之,否則威之。」 格之言改也。 《論語》曰:「有恥且格。」 承之言薦也。 《春秋傳》曰:「奉承齊犧。」 庶頑讒說不率是教者,舜皆有以待之。 夫化惡莫若進善,故擇其可進者,以射候之禮舉之。 其不率教甚者,則撻之,小則書其罪以記之,非疾之也,欲與之並生而同憂樂也。 此士之有罪而未可終棄者,故使樂工采其謳謠諷議之言而颺之,以觀其心。 其改過者,則薦之,且用之。 其不悛者,則威之、屏之、僰之、寄之之類是也。 此舜之學政也。

射之中否,何與於善惡,而曰「候以明之」,何也?曰:射所以致眾而論士也。 眾一而後論定。 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使弟子揚觶而敘黜者三,則僅有存者。 由此觀之,以射致眾,眾集而後論士,蓋所從來遠矣。 《詩》曰:「在泮獻囚。」 又曰:「在泮獻馘。」 《禮》曰:「受成於學。」 鄭人遊鄉校,以議執政,或謂子產:「毀鄉校何如?」 子產曰:「不可。善者吾行之,不善者吾改之,是吾師也。」 孔子聞之,謂子產仁。 古之取士論政者,必於學。 有學而不取士、不論政,猶無學也。 學莫盛於東漢,士數萬人,噓枯吹生。 自三公九卿,皆折節下之,三府辟召,常出其口。 其取士議政,可謂近古,然卒為黨錮之禍,何也?曰:此王政也。 王者不作,而士自以私意行之於下,其禍敗固宜。

朝廷自慶曆、熙寧、紹聖以來,三致意於學矣。 雖荒服郡縣必有學,況南安江西之南境,儒術之富,與閩、蜀等,而太守朝奉郎曹侯登,以治郡顯,所至必建學,故南安之學,甲於江西。 侯仁人也,而勇於義。 其建是學也,以身任其責,不擇劇易,期於必成。 士以此感奮,不勸而力。 費於官者,為錢九萬三千,而助者不貲。 為屋百二十間,禮殿講堂,視大邦君之居。 凡學之用,莫不嚴具。 又以其餘增置廩給食數百人。 始於紹聖二年之冬,而成於四年之春。 學成而侯去,今為潮州。

軾自海南還,過南安,見聞其事為詳。 士既德侯不已,乃具列本末,贏糧而從軾者三百余裏,願紀其實。 夫學,王者事也。 故首以舜之學政告之。 然舜遠矣,不可以庶幾。 有賢太守,猶可以為鄭子產也。 學者勉之,無愧於古人而已。

建中靖國元年三月四日,眉山蘇軾書。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