厯代帝王宅京記 (四庫全書本)/卷16

卷十五 厯代帝王宅京記 卷十六 卷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歴代帝王宅京記卷十六
  崑山顧炎武撰
  晉陽
  北齊
  北齊書神武帝本紀曰魏武定三年春正月於并州置晉陽宫
  後主本紀曰天統三年冬十一月晉陽大明殿成帝於晉陽起十二院壯麗逾於鄴下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燈燭萬盆光照宫内
  馮子琮傳曰世祖在晉陽既居舊殿少帝未有别所詔子琮監造大明宫宫成世祖親自巡幸怪其不甚宏麗子琮對曰至尊幼年纂承大業欲令敦行節儉以示萬邦兼此北連天闕不宜過復崇峻世祖稱善
  後周
  周書武帝本紀曰建徳六年夏五月戊戌詔曰京城宫殿已従撤毁并鄴二所華侈過度誠復作之非吾豈容因而弗革諸堂殿壯麗並宜除蕩甍宇諸物分賜窮民三農之隙别漸營搆止蔽風雨務在卑狹
  冬十二月戊辰廢并并州宫及六府
  
  隋書煬帝本紀曰大業三年秋八月壬寅詔營晉陽宫地理志曰太原縣有晉陽宫
  
  唐書𤣥宗本紀曰開元五年冬十一月詔曰經邦創制建國設險必因時順天統物立極我國家以神武聖徳應天受命龍躍晉水鳯翔太原建萬代之模為億兆之主猶成湯之居亳有周之興岐朕以𦕈身纂承昌運守祖宗之大寳恢中興之宏業叶時卜狩始經此都事本因心情兼惟舊昔堯理唐郊式建丹陵之地漢居洛邑更表南陽之都今王業所興宫觀猶在列於偏郡情所未安非所以恢大聖之宏規展孝思之誠敬其并州宜置北都改州為太原府刺史為尹司馬為少尹太原晉陽為赤縣諸縣為畿縣秩視京洛兩府
  馬燧𫝊曰燧引軍還太原燧以晉陽王業所起度都城東面平易受敵乃引晉水駕汾而注城之東瀦以為池計寇至省守陴者萬人又決汾水環城多為池沼樹栁以固隄
  文宣帝紀曰天保二年冬十月戊申起宣光建始嘉福仁夀諸殿
  唐書地理志曰北都天授元年㑹要長夀元年七月七日置改并州為太原府神龍元年罷二月四日開元十一年復置正月二十日天寳元年曰北京正月二十日上元二年罷九月二十一日肅宗元年去年號改九年其年四月改元寳應復為東都
  晉陽宫在都之西北宫城周二千五百二十歩崇四丈八尺都城左汾右晉潜丘在中長四千三百二十一歩廣三千一百二十二歩周萬五千一百五十三歩其崇四丈汾東曰東城貞觀十一年長史李勣築兩城之間有中城武后時築以合東城宫南有大明宫故宫城也宫城東有起義堂倉城中有受端壇唐初髙祖使子元吉留守獲瑞石曰李淵萬吉築壇祠以少牢
  太原府太原郡本并州開元十一年為府
  晉陽縣有號令堂髙祖誓義師於此西北十五里有講武臺飛閣顯慶五年
  舊唐書崔神慶𫝊曰則天時擢拜并州長史先是并州有東西二城隔汾水神慶始築城相接每嵗省防禦兵數千人邊州甚以為便
  五代史職方考曰并州後唐建北都其軍仍曰河東冊府元龜曰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夏四月以太原為西京
  冬十一月改太原為北都
  晉髙祖天福元年冬十一月以北京潜龍宅為興義里
  大名
  五代職方考曰魏州唐曰大名置天雄軍五代皆因之後唐建鄴都晉漢因之至周罷大名府後唐曰興唐晉曰廣晉漢周復曰大名
  
  冊府元龜曰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即位於魏州是月升魏州為東京改元城縣曰興唐貴鄉縣曰廣晉都督府曰興唐府
  三年春三月詔故東京為鄴都興唐府與北京太原府并為次府
  
  晉髙祖天福元年冬十二月改興唐府為廣晉府六年秋八月壬子改鄴都皇城南門應天門為朝名門大名館為都亭驛
  七年夏四月乙丑勅改鄴都羅城及大門諸門羅城南塼門為廣運門觀音門為金明門橙槽門為清景門冠氏門為永芳門朝城門為景風門大城南門為昭明門觀徳門為廣義門北河門為靖安門魏縣門為膺福門尉氏門為迎春門朝城門為興仁門上斗門為延清門下斗門為通逺門
  出帝開運二年夏四月己丑復以鄴都為天雄軍
  
  漢髙祖乾祐元年春三月改廣晉府為大名府
  
  後周髙祖顯徳元年春正月戊寅罷鄴都但為天雄軍宋史地理志曰慶厯二年建大名府為北京宫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八歩即真宗駐蹕行宫城南三門中曰順豫東曰省風西曰展義東一門曰東安西一門曰西安順豫門内東西各一門曰左右保成次北班瑞殿殿前東西門二東曰凝祥西曰麗澤殿東西時巡殿門次北時巡殿次靖方殿次慶寜殿時巡殿前東西門二東曰曰景清西曰景和京城周四十八里門一十七
  熙寜九年改正南南河門曰景風南塼曰亨嘉鼔角曰阜昌正北北河門曰安平北塼曰輝徳正東冠氏門曰華景冠氏第二重曰春祺子城東曰泰通正西魏縣門曰寳成魏縣第二重曰利和子城西曰宣澤東南朝城門曰安流朝城第二重曰巽齊西南觀音門曰安正觀音第二重曰静方上水闗曰善利下水闗曰永濟内城創制置北門曰靖武元豐七年廢善利永濟二闗王應麟玉海慶厯二年五月戊午升大名府為北京詔曰席萬盈之億兆冠千里之上腴隠然北門壯哉中夏輿地廣記魏卜偃曰魏大名也其地於今為河中之水樂非元城之魏也漢以大名名此失矣今按舊唐書田悦稱魏王以魏州為大名府其失始此





  歴代帝王宅京記卷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歷代帝王宅京記>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