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考證/曆象彙編/乾象典
< 古今圖書集成考證
古今圖書集成考證 曆象彙編 乾象典 |
本書冊葉數 | 考證卷一上 |
---|---|
第〇〇七冊之〇一葉 | 天地總部彙考一之三大戴禮故火曰外景而金水內景 案大戴禮作故火日外景王應麟因學紀聞引周髀日猶火離內陰外陽故為火為日張子正蒙火日外光是其證 |
天地總部彙考一之五晉書天文志天地降高相從日去地恆八萬里 案晉書作天地隆高相從玉海亦作隆高相從 | |
天地總部彙考一之六前志故極在人北是其証也 案晉書作是其證也查考證之證當作證証為諍之古字書中誤用處多今發其凡於此 | |
〇二葉 | 天地總部彙考一之十三宋書天文志灰滅兩絕勢路無由 案宋書作灰滅雨絕三國志虞翻別傳罪棄雨絕 |
天地總部彙考一之十七前書大中大夫徐爰案宋書作太中大夫查大中太中諸史皆互見 | |
〇三葉 | 天地總部彙考一之二十一前書極之高時日行地中淺故夜短 案宋書作極之立時日行地中淺故夜短後隋書亦作極之立時 |
天地總部彙考一之二十二隋書天文志天地降高相從日去地恆八萬里 案隋書作天地隆高相從 | |
天地總部彙考一之二十四前書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順或逆伏見無常退進不同 案隋書作進退不同本書引晉書天文志即作進退不同 | |
〇四葉 | 天地總部彙考一之三十三前書天高乘人目去表為實實如法即去北戴極下之數也 案隋書作即去北辰極下之數也 |
〇六葉 | 天地總部彙考二之十六明陽瑪諾天問略日蝕問答朔時月輪正過日輪之下南北同經東西同緯故揜其光若有失之耳 案末句失當作蝕 |
一一葉 | 天地總部彙考二之六十前書月食由地影所蔽圖說若出黃道內外或南或北地影不便不能食 案便不能食上脫字 |
一五葉 | 天地總部彙考三之二十五曆象圖說各天遠近次第圖𢘆星天去地極遠 案本圖又有𢘆在火本天外𢘆在木本天外兩恒字皆作𢘆後圖說恆𢘆互見諸典多有𢘆字 |
一六葉 | 天地總部彙考三之三十六曆象圖說舊本同升經差圖說新說言天有數重蓋一氣運旋而有高下如曾雲疊浪之比與 案當作層雲疊浪古無層字用曾今專用層 |
二〇葉 | 天地總部總論一之十五禮記孔子閒居昭假遲遲上帝是祇 案禮記作上帝是祗本書祇祗多通假不勝舉 |
天地總部總論一之十九論衡談天篇從始立以來年歲皆多 案論衡作從始立以來年歲甚多 | |
二二葉 | 天地總部總論一之三十八張子正蒙氣交為春萬物揉錯 案宋元學案作萬物糅錯 |
二三葉 | 天地總部總論一之四十一前書絪縕相揉 案宋元學案作絪縕相糅 |
天地總部總論一之四十二前書火之炎人之蒸有影無形 案宋元學案作火之炎水之蒸有影無形 | |
天地總部總論一之四十三橫渠先生文集西銘育英材�封人之錫類 案張子全書作潁封人之錫類 | |
天地總部總論二之三朱子全書天地康節言天依形地附氣所以重復而言不出此意者案朱子全書作所以重複而言不出此意者 | |
二六葉 | 天地總部總論二之二十六王廷相陰陽管見辯漢郄萌曰天體確然在上 案晉宋天文志皆作郗萌�希 |
三一葉 | 天地總部藝文一之十八元史伯璿論天地但以其朿於勁風旋轉之中 案朿當作束朿音賜說文木�也 |
三五葉 | 天地總部雜錄之十三太元經地奧黃泉隱魄容也 案魄容二字補太元經作隱魄榮也宋吳淑天賦注正作魄榮 |
天地總部雜錄之十四張河間集靈憲斯謂溟滓蓋乃道之根也 案張河間集作斯謂溟涬莊子在宥篇大同乎溟涬物故自生 | |
四九葉 | 天部總論之十二荀子天論篇故水旱不能使之饑渴 案荀子作故水旱不能使之飢渴許慎說文饑穀不熟也飢餓也二字分別本書概作饑 |
五二葉 | 天部藝文一之十八周屈原天問何繇并投而疾�修盈 案朱子楚辭集注蔣之翹注柳河東集皆作何繇并投而鯀疾修盈 |
五七葉 | 天部藝文二之二十五唐柳宗元天對問何顛易厥首而親以縫殆 案楚辭均作而親以逢殆 |
第〇〇八冊之〇二葉 | 天部藝文三之十唐闕名空賦故能象帝之先元之又元引微明于纖�混餘碧于長天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元之又元句下有以無有人無問句
|
天部藝文三之十六宋吳淑天賦萇宏違之而支壤 案事類賦作萇宏違之而支壞 | |
〇五葉 | 天部紀事之十二史記扁鵲傳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案史記作其聲動心 |
天部紀事之十七濊北十月祭天晝夜飲酒歌舞謂之舞天 案此條無標目見於後漢書東夷傳 | |
〇八葉 | 天部雜錄之十三左傳芊尹無宇曰天有十日案左傳作芋尹無宇 |
二〇葉 | 陰陽部總論一之十五春秋繁露陽尊陰卑篇是故春秋之於昏禮也達未宋公而不達宋公不宜稱而達 案凌曙注本據公羊傳增正作是故春秋之於昏禮也達宋公而不達紀侯之母紀侯之母宜稱而不達宋公不宜稱而達 |
二五葉 | 陰陽部總論二之二十八何塘陰陽管見火陽也雖于附天而未嘗不行于地 案文當作雖附于天 |
二九葉 | 陰陽部紀事之六後漢書和帝本紀永元十五年是歲初令郡國以日北至案簿行 案後漢書作案薄刑 |
三〇葉 | 陰陽部雜錄一之十二素問陰陽離合論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摶而勿浮命曰一陽 案素問作搏而勿浮下摶而勿沈同 |
三七葉 | 陰陽部雜錄二之四十一輟耕錄唇之上何以謂之人中 案原作脣之上說文脣口耑也唇驚也古分今多通用 前書其胍應於兩手 |
三部焉 案胍脈俗字正�𠂢 | |
四〇葉 | 五行部彙考之十八漢書五行志故禹卑室宮文王刑于寡妻 案五行志作故禹卑宮室 |
五行部彙考之十九前志王者即位必郊祀天地禱祈神祗 案漢書作禱祈神祇說文祇地祇祗敬也今多通用 | |
四一葉 | 五行部彙考之二十二淮南子本經訓衣無隅差之削冠無觚嬴之理 案淮南子作冠無觚蠃之理高誘注蠃讀指端臝文之臝 |
四六葉 | 五行部總論一之三十四春秋繁露五行逆順篇飭關梁禁外徒 案春秋繁露作禁外徙 |
五行部總論一之三十五前書治水五行篇木用事則行柔惠誕群禁 案凌曙注本引淮南子作挺群禁凌曙書在雍正朝之後以後凡字與通行本同者即不據後本校 | |
六一葉 | 五行部雜錄二之二十七丹鉛總錄陰符經李筌偽作其文尚不能望六韜三略之籓籬 案籓籬原作藩多誤�竹 |
五行部雜錄二之三十一日知錄抱朴子引靈寶經謂支於上生下曰寶 案日知錄作支干上生下曰寶 | |
第〇〇九冊之〇一葉 | 七政部彙考一之六史記天官書執徐歲歲陰在晨星居亥 案史記作歲陰在辰星居亥 |
三二葉 | 日月部總論之二十六荊川稗編僧德孺日月周天論是則強陰之時陽已停毒 案當作陽已亭毒 |
三六葉 | 日月部雜錄之十漁樵對問日者月之形也月者日之影也 案宋史邵雍傳作漁樵問對 |
三八葉 | 日部彙考之二禮記月令季冬之月日在婺 案禮記作日在婺女 |
四四葉 | 日部總論之五王充論衡說日篇匈奴之北地之邊陲北上視天天〈云有下字〉復高北下南 案注云有下字今本論衡作一有下字 |
四五葉 | 日部總論之十三前書今浴湯谷而火不滅登扶桑而枝不燋 案論衡作今浴湯谷而光不滅 |
四六葉 | 日部藝文一之一晉郭璞十日贊可謂洞感天人懸符 案張溥刻郭宏農集如此 御纂淵鑑類圅作可為感動天人懸符
|
五一葉 | 日部藝文二之十宋孔平仲日出詩壯觀曾末厭側歎流景疾 案曾末厭當作曾未厭 |
五三葉 | 日部紀事之六三國魏志程昱傳昱少時嘗夢上太山兩手捧日 案此是程昱傳注 |
日部紀事之九魏書高句麗傳朱蒙遂至晉述水 案魏書作朱蒙遂至普述水 | |
五五葉 | 日部雜錄之二易乾鑿度日離火宮正中 案此百四字是易緯乾坤鑿度之文非乾鑿度 |
五六葉 | 日部雜錄之九齊東野語杜詩云毛髮且自和肌膚潛沃若 案杜詩作毛髮具自和見日部藝文同 |
日部雜錄之十前書然王立之亦嘗名日窗為大裘軒謝無逸為識詩 案齊東野語作謝無逸為賦詩 | |
日部雜錄之十一前書謫君幸三適得此更慚愧 案齊東野語作謫居幸三適 | |
第〇一〇冊之一九葉 | 月部藝文二之十四唐沈佺期和元舍人臨池翫月詩夜光珠在握了了見沈灰 謹案第七聯已有珠以岸為胎句 御定全唐詩作夜光殊在握
|
月部藝文二之十六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江月年年祗相似 謹案 御定全唐詩作江月年年祇相似
| |
二五葉 | 月部藝文三之二十二明陳緝和大兄八月十四夜月詩明朝應更好此夜不勝寒 案明朝當作明宵 |
二八葉 | 月部藝文四之三宋周紫芝念奴嬌秋月詞夜久斗落天高銀河還對瀉泠懸雙瀑 案竹坡詞作冷懸雙瀑 |
月部藝文四之五宋洪�月華清秋夜對月詞�銅壺催曉玉繩低轉 案空同詞作怕銅壺催曉 | |
二九葉 | 月部選句之七唐無名氏月照寒泉賦�齒石則光波沸騰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幽石則光波沸騰
|
月部選句之八晉陶潛詩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巔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案陶彭澤集作素月出東嶺 | |
三四葉 | 月部紀事之二十七深雪偶談余月夕偶步訪之小厖迎吠 案原作小尨迎吠 |
三五葉 | 月部紀事之三十四甲乙剩言人多言方子振少時嗜奕 案奕說文訓大也在大部弈圍棋也在�部今多通用此奕字當作弈 |
四一葉 | 星辰部彙考一之二紫微垣一新法歷書圖八谷 案紫微垣恆星表作八穀是 |
四五葉 | 星辰部彙考二之八紫微垣二內廚考晉書天文志西南角外二星六宮之飲食 案晉書作六宮內之飲食 |
四六葉 | 星辰部彙考二之十二紫微垣二天牢星考案星經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貴人牢按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晉書天文志同案晉書天文志攝提六星下云貫索九星在其前賤人之牢也一曰天牢主法律禁暴彊也 |
星辰部彙考二之十五紫微垣二天理星考史記索隱曰樂�圖云 案史記索隱作樂�圖徵云 | |
星辰部彙考二之十八紫微垣二北斗考史記索隱尚書璇作璿馬融云璿美玉也璣渾天儀可轉旋故曰璣 案史記索隱作渾天儀可轉旋故曰旋璣 | |
四七葉 | 星辰部彙考二之十九前書隨三時所指有前三建也 案史記正義作隨三時所指有三建也 |
星辰部彙考二之二十後漢書天文志玉衡第七星主豫州常以五午日候之甲午為潁州案後漢書作甲午為潁川 | |
四九葉 | 星辰部彙考三之十二太微垣五諸侯考史記天官書正義又云諸侯五星在東井北河主判舉戒不虞 案史記正義作諸侯五星在東井東北近北河主刺舉 |
五〇葉 | 星辰部彙考三之二十二太微垣三台考史記天官書索隱泰階者天子之上三階 案史記索隱作天子之三階 |
五二葉 | 星辰部彙考三之四十天市垣貫索星考史記天官書索隱又樂�圖曰連營賤人之牢 案史記索隱作樂�圖徵 |
五五葉 | 星辰部彙考四之二十六氐宿考史記天官書注正義曰星經云氐四星為露寢 案此注三行餘皆索隱文中索隱曰三字羨 |
星辰部彙考四之二十八氐宿招搖考史記天官書集解晉灼曰更河三星 案史記集解作梗河三星下索隱同 | |
第〇一一冊之〇一葉 | 星辰部彙考五之八房宿罰星考宋史天文志罰三星在東西咸正西 案正西二字補宋史作在東西咸正南 |
〇三葉 | 星辰部彙考五之二十八箕宿考史記天官書索隱又詩緯云箕為口主出氣 案史記索隱作箕為天口 |
〇六葉 | 星辰部彙考六之二十三牛宿河鼓考史記天官書正義蓋天子之將軍中央大星大將軍云云 案史記正義作蓋天子三將軍中央大星大將軍云云 |
一二葉 | 星辰部彙考七之三十室宿考史記天官書索隱營室十星挻陶精類 案史記索隱作埏陶精類正義曰以下天官書中宮天極星篇之注 |
一四葉 | 星辰部彙考八之九奎宿閣道考史記天官書索隱樂�圖云閣道北斗之輔 案史記索隱作樂�圖徵云 |
一八葉 | 星辰部彙考九之一畢宿丹元子步天歌天街南星畢背傍 案通志步天歌作天街兩星畢背傍 |
二一葉 | 星辰部彙考九之二十六參宿丹元子步天歌參總有七星觜相侵 案通志作參總有十星晉書宋史天文志皆作十星 |
二三葉 | 星辰部彙考十之十井宿鉞星考漢書天文志東井西曲星曰戌 案漢書作東井西曲星曰戉 |
二五葉 | 星辰部彙考十之二十五鬼宿考史記天官書正義輿鬼四星主祠祀天田也 案史記正義作輿臣五星主祠祀天目也五星天目晉書同觀象玩占亦作天目 |
星辰部彙考十之三十三�宿考史記天官書�為鳥注主草木 案史記作主木草 | |
二六葉 | 星辰部彙考十之四十二星宿軒�考史記天官書正義次北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 案史記正義作次北一星夫人也 |
三二葉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五春秋緯元命苞牽牛流為揚州分為越國立為楊山 案藝文類聚上揚字亦作楊太平御覽晉書地理志皆無此句 徐之言舒也言陰牧內安詳也案藝文類聚別引作陰收內安詳也 得東井動深之萌案藝文類聚別引作得東井動升之萌 其氣急切決列也案藝文類聚別引作其氣急切決烈也 精舍交并案藝文類聚別引作精合交并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六洛書緯甄耀度政山在崑崙東南為地乳 案太平御覽引作岐山在崑崙東南後岐山部同 | |
三四葉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十九晉書天文志州郡躔次上黨入輿鬼一度 案晉書作上黨入輿鬼二度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二十四唐書天文志其後魏徙大梁則西河合干東井 案唐書作則西河合于東井 | |
三五葉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三十舊唐書天文志今角在赤道南二度半 案舊唐書作今測角在赤道南二度半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三十一前志牽牛六星八度舊去極一百六度今一百四度危虛二星十度舊去極一百四度今一百一度 案危虛二星十度以下十八字舊唐書作須女四星十二度舊去極一百度今一百一度虛二星十度舊去極一百四度今一百一度 |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三十一前志婁三星十三度舊去極八十度今七十七度 案舊唐書此下有胃三星十四度六字 |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三十二前志觜赤道三度黃道三度 案舊唐書作赤道二度 其二宿俱當黃道斜虛案浙江書局刻汲古閣本舊唐書作正當黃道斜處 觜總三度黃道損加一度案舊唐書作觜總二度 參十星舊去極九十四度今九十三度案舊唐書作九十二度 咮外二星為翼作嗉外二星為翼 錯取翼星即張加三度半作加二度半 |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三十三前志北斗第三星舊在翼二度今在翼十三度 案舊唐書作舊在翼十二度 軍井淮經在玉井東南二斗半案舊唐書作軍井準經在玉井東南二斗半 |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三十四前志須女虛危元枵之次起女五度注二千三百七十四分少案舊唐書作二千三百七十四分秒四少 |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三十五前志涉平陰于山荏案舊唐書作至于山荏荏當依漢書作茌漢之東萊即及膠來國案舊唐書作漢之東萊郡及膠東國 中室十二度注五百五十二十一半案舊唐書作五百五十分秒二十一半 今為懷州各衛所之西境案舊唐書作今為懷州洺衛州之西境 | |
三六葉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三十六前志東盡漢東郡之城 案舊唐書作東盡漢東郡之地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三十六前志奎婁及胃降婁之次起奎二度注一千二百一十七少 案舊唐書作一千二百一十七分秒十七少其分野南屆鉅鹿案舊唐書作南屆鉅野 |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三十七前志昴畢大梁之次起胃四度注二千五百四十九分太 案舊唐書作二千五百四十九分秒八太 今為洺趙邢恆定冀具深八州案舊唐書作定冀貝深 又北盡漢岱郡案舊唐書作代郡觜觿參伐實沈之次起畢十度注八百四十一十五太案舊唐書作八百四十一分十五太 |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三十八前志東井輿鬼鶉首之次起井十二度注二千一百七十二十五太 案舊唐書作二千一百七十二秒十五太 中井二十七度注二千八百二十八一半案舊唐書作二千八百二十八分秒一半 西自隴抵至河右西南〈闕〉巴蜀漢中之地案舊唐書作西自隴坻至河西西南盡巴蜀漢中之地 |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三十九前志皆鶉首分也三首之分 謹案 武英殿刻舊唐書考證作鶉首之分 �星張鶉火之次起�七度注四百六十四七少案舊唐書作四百六十四秒七少 自滎澤滎陽並景索案舊唐書作自滎澤滎陽並京索 暨山南行新鄭密縣案舊唐書作暨山南得新鄭密縣 盡漢東申隋之地作申隨之地
|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四十翼軫鶉尾之次起張十五度注一千七百九十五二十五少 案舊唐書作二千七百九十五秒二十五少 中翼十二度注二千四百六十一八半案舊唐書作二千四百六十一秒八半 南郡巫縣今在蘄州秭歸在四案舊唐書作秭歸在西 江夏竟陵今為復州安鄂縣沔黃五州案舊唐書作今為復州安鄂蘄沔黃五州 |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四十一前志零陵今為首州 案舊唐書作零陵今為道州 永州桂陽今為柳州作今為郴州 鬱林縣貴州定林縣作今在貴州定林縣 今安南諸州在雲漢上元之東作在雲漢上源之東 角亢壽星之次起軫十度注八千七十四半案舊唐書作八十七秒十四半 中角八度注千百五十三十作七百五十秒三十 |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四十二前志漢汝南今為豫州西華南項城縣今為陳州 案浙江書局舊唐書作漢汝南今為豫州西華南頓項縣今為陳州 按中國地終在河南北河之間案舊唐書作按中國地絡 氐房心大火之次起氐二度注一千四百一十九五太案舊唐書作一千四百一十九分秒五太 中房二度注二千八百五一半作二千八百五分秒一半 |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四十三前志尾箕析木之次起尾七度注二千七百五十二十一少 案舊唐書作二千七百五寸分秒二十一少中箕星五度注三百七十六十七作三百七十分秒六十七 其分野自渤海河之北作自渤海九河之北 |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四十四前志南斗牽牛星紀之次起斗九度注一千四十二十二太 案舊唐書作一千四十二十分秒二太 中斗二十四度注一千七百八半作一千一百分秒八半 西濱彭蠡南涉越州作中涉越州 | |
三七葉 | 星辰部彙考十二之四十五前志李�風刊定隨大志國頗為詳悉 案浙江書局舊唐書作李�風刊定隨志郡國頗為詳悉 |
四五葉 | 星辰部藝文一之三漢張衡週天大象賦既編梁以虹搆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既編梁以虹構查結構之字�木搆擩之字�手本書多通用搆
|
星辰部藝文一之六前賦何宮庭之宏廠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何宮庭之宏敞
| |
星辰部藝文一之八北魏張淵觀象賦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此賦署名陳張鏡
| |
四六葉 | 星辰部藝文一之十前賦五侯議疑于水衡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五侯擬議于水衡
|
星辰部藝文一之十一前賦斯皆至感動于神祗 案神祗字當�氏 | |
四七葉 | 星辰部藝文一之十八唐馮宿回星于天賦 案本卷目錄作星回于天賦是 |
星辰部藝文一之二十二唐趙蕃眾星環北極賦嘒彼累累亦四七而朝北 案累累疑作纍纍 | |
四八葉 | 乾象典第五十九卷目錄之一明婁樞河分星野魏分與衛分考 案卷內作河內星野魏分與衛分考 |
四九葉 | 星辰部藝文二之四宋米黻參賦捷語翻言奉歡承話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捷語翩言
|
五〇葉 | 星辰部藝文二之十五明婁樞河內星野魏分與衛分考吾嘗詳考河內之域屬魏與屬魏之制 案兩魏字疑一作衛 |
星辰部藝文二之十六前考衛則衛之東郡浚邑澶淵之地是也 案浚邑下文作浚儀 | |
五一葉 | 星辰部選句之一楚屈原遠遊峕曖�其曭奔兮 案楚辭集注作峕曖�其曭莽兮 |
五四葉 | 星辰部紀事之十八摭言自茲囚酒星于天獄焚醉目於秦坑 案盧文弨校刊摭言作焚醉日於秦坑 |
第〇一二冊之〇一葉 | 星辰部雜錄一之八零陵先賢傳劉先生欲遣周不疑就劉巴學 案三國志注引作劉先主欲遣周不疑就劉巴學 |
〇四葉 | 星辰部雜錄一之二十八貴耳集或祭于昏或祭于旦皆非所以鬼宿渡河為候而鬼宿渡河之後云云 案此處文義可疑容齋隨筆引作或祭于旦皆非當以鬼宿渡河為候 |
一三葉 | 天河部彙考之七唐書天文志戒東曰鶉火得重離正位軒轅之祗在焉 案唐書作軒轅之祇在焉 |
天河部彙考之十一前志古秦梁豳芮豐畢駘杠 案唐書作豐畢駘杜 | |
一五葉 | 天河部紀事之一拾遺記被王逼逐乃赴清冷之水 案拾遺記作乃赴清泠之水 |
一七葉 | 風部彙考之三詩小雅谷風疏扶搖暴風從下升上故曰焱 案此引爾雅李巡注焱作猋下並同說文焱火華也不可通 |
風部彙考之五易緯稽覽圖太平時陰陽和風雨咸同海內不遍 案稽覽圖作海內不偏 | |
一八葉 | 風部彙考之七春秋緯考異郵其立字蟲動于几中者為風蟲動于几言陽氣無不周也 案許慎說文風�虫凡聲此二几字疑當作凡而太平御覽已作兩几 |
二一葉 | 風部彙考之三十六浙江志書�安縣風潭宋郡守方回訪邑人方逄辰詩 案原作方逢辰此後逢逄多通用 |
二五葉 | 風部藝文一之十八宋吳淑風賦來時而或能動揵 案事類賦注本宋玉風賦本卷風賦作衝孔動楗 欽定康熙字典揵下引漢書溝洫志云與楗通
|
二七葉 | 風部藝文二之六梁王臺卿詠風詩暫拂蘭池上瀲淡玉波生 謹案 御纂淵鑑類圅作瀲灩玉波生
|
三〇葉 | 風部選句之三陸沖風賦擢�聚發 案�末�未之字此書多通用 |
三五葉 | 風部雜錄之一易經家人象曰風自火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案前後例當作風自火出家人 |
三六葉 | 風部雜錄之九淮南子齊俗訓俔之見風也無須臾之間定矣注俔音遺候風者也 案今高誘注無音遺二字 |
四一葉 | 雲霞部彙考之七博雅釋天常氣赤霄濛澒朝霞正陽渝隃陰 案王念孫廣雅疏證引楚辭王逸注秋食淪陰曹憲淪音倫通行本淪作渝倫作隃羼人正文 |
四三葉 | 雲霞部藝文一之十二唐張文氣賦爾其�籥無窮塤箎異態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塤篪異態本書篪多誤箎
|
四五葉 | 雲霞部藝文二之七明錢文薦夏雲多奇峰賦窈窕難測嵯�昜睹 案昜係陰陽之陽古文應作易 |
四八葉 | 雲霞部藝文三之二十二宋張炎祝英臺近詞占寬閒鉏浩渺船檥小村悄 案山中白雲詞作船繫水村悄 |
雲霞部選句之四唐王起五色雲賦露表嘉瑞國昭元吉 案原作雲表嘉瑞 無聲有零有色斯睹作無聲自零 | |
四九葉 | 雲霞部選句之五唐�潭秋晴曲江望太一納歸雲賦忽天澄而地廊鬱氛�於翠微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忽天澄而地廓
|
五二葉 | 雲霞部紀事二之五金史移刺履傳 案金史作移剌履�束 |
五三葉 | 雲霞部紀事二之九明王世貞游泰山記還憇鄷都宮甚悔之 案酆都宮之酆�豐後多作鄷 |
五四葉 | 雲霞部雜錄之七淮南畢萬術 案太平御覽引用書目作淮南萬畢術 |
第〇一三冊之〇三葉 | 霧部紀事之六宋書劉敬宣傳值�日大霧府門晚開 案�當作 韻會云尒�入�小今作�誤 |
霧部紀事之七南齊書周盤龍傳因大霧乘船入清中採樵載敵二十餘人藏仗�下 案南齊書作藏伏�下 | |
霧部紀事之八杜陽雜編此方滄浪洲中去中國已數萬里 案杜陽雜編作此乃滄浪洲無末中字 | |
〇四葉 | 霧部紀事之十二金史移刺窩斡傳僕散忠義紇石烈志甯以大軍追及於梟嶺西陷泉 案金史作移剌窩斡梟嶺作裊嶺 |
霧部紀事之十三前傳烏延查刺 案金史作烏延查剌 | |
〇五葉 | 霧部雜錄之四北夢鎖言 案本書作北夢瑣言 |
〇六葉 | 虹霓部藝文一之一梁江淹赤虹賦序肅舲波渚緩拽汀潭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緩�汀潭玉篇�與枻同
|
一二葉 | 雷電部藝文一之十一晉夏侯湛雷賦嗟乾坤之神祗兮信靈化之誕昭 案夏侯常侍集作嗟乾坤之神祇兮 |
一三葉 | 雷電部藝文一之十五唐程浩上天鼓文鼉皮擊考而魑魅晱暘 案晱暘字疑作睒�韓愈寄崔立之詩雷電生睒� |
雷電部藝文一之二十宋吳淑雷賦徒聞蓋醫之為忌 案事類賦作徒聞蓋醬之為忌注引風俗通雷不蓋醬俗說令人腹中雷鳴 隱耳發聲作隱爾發聲 或以破高祺之石作高禖之石 | |
雷電部藝文二之一楚商梁霹�引�隆愧隱隱闐闐 案�隆愧三字疑 | |
一四葉 | 雷電部紀事之四晉書王褒傳褒母性畏雷母沒每雷輒到墓曰褒在此 案晉書作王裒 |
一七葉 | 雷電部紀事之二十八括異志惠州一媢震死於市脅下有朱書云李林甫 案括異志作惠州一娼 |
一八葉 | 雷電部紀事之三十二紹興府志宋莫起炎少習舉子業不利乃絕世故著士服 案原作著道士服 |
二〇葉 | 雷電部雜錄之十二論衡感類篇伊尹死時天何以不為雷雨應曰以百雨篇曰伊尹死大霧三日 案下文東海張霸造百雨篇兩雨字皆應作百兩前漢書儒林傳云世所傳百兩篇者出東萊張霸分析合二十九篇㠯為數十又采左氏傳書序為作首尾凡百二篇太戊之時桑穀生朝案原作桑穀生朝穀�木 |
雷電部雜錄之十三前書宋景公時熒守心 案下文皆作熒惑 | |
二二葉 | 雷電部外編之五元貞子鸑鷟篇怱犖犖乎虩虩 案元貞子作忽犖犖兮虩虩 |
二六葉 | 雨部彙考之二十五田家五行論甲戌庚必變又云久晴逢戌雨 又云逢戌須晴 案田家五行三戌字皆作戊 |
二八葉 | 雨部藝文一之一魏應瑒愁霖賦振蓋股之沾衣 謹案 御纂淵鑑類圅及藝文類聚作振蓋服之沾衣
|
三〇葉 | 雨部藝文一之十八唐沈瑱賀雨賦我明德之香馨終時康而俗阜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我明德之馨香
|
雨部藝文一之二十前賦桑榖並生大戊獲相於伊陟 案史記大戊之時桑榖生朝榖楮樹也�木�㱿應作穀 | |
雨部藝文一之二十一唐王邵商霖賦屯河亳之膏澤靳滲漉於簷�也邪 案集韻黃�草名簷蔀宜作蔀 | |
雨部藝文一之二十二前賦雺浹宙以渰萋兮案詩有渰淒淒不作萋 | |
三四葉 | 乾象典第八十二卷目錄之三唐虞世南祭營逢雨應詔 謹案 御纂淵鑑類圅作發營逢雨應詔卷中正作發營
|
三六葉 | 雨部藝文二之十六唐杜甫喜雨詩滄江夜來雨真帝罪一雪 謹案 御定全唐詩作真宰罪一雪
|
三八葉 | 雨部藝文二之二十八唐韓愈秋雨聯句讙呶�一聲灌注洇群籟 謹案 御定全唐詩作灌注咽群籟
|
四〇葉 | 乾象典第八十三卷目錄之六唐宗泐到家苦雨寄城中諸友 案本書前後例宗泐之上應加僧字 |
四一葉 | 雨部藝文三之十一元薩都刺閩中苦雨 案元史作薩都剌�束 |
四二葉 | 雨部藝文三之二十二宋周邦彥大酺詞蟲網吹粘庭竹 案片玉詞作蟲網吹黏簾竹 柰愁極頓驚作柰愁極頻驚 |
四三葉 | 雨部藝文三之二十七宋陳允平綺羅香詞洗曉鷺獨立衰荷�歸燕尚棲殘柳 案日湖漁唱作饒曉鷺獨立衰荷 腸斷唐宮舊曲聲迷宮漏作聲迷官漏 |
雨部選句之一漢莊忌哀時命夕淫淫而琳雨案王逸楚詞章句作夕淫淫而淋雨 | |
四五葉 | 雨部紀事之八三國魏志遣幽州刺史母丘儉率諸軍 案毋丘之姓應作毋多通寫非 |
五二葉 | 雨部外編之一搜神記赤將子轝不食五穀而�百艸 案原作啗百艸凡�舀之字與�舀之字今多通寫 |
五三葉 | 乾象典第八十六卷目錄之三唐齊己現荷葉露珠詩 謹案 御定全唐詩作觀荷葉露珠卷中正作觀
|
五四葉 | 露部藝文一之五唐闕名秋露賦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李鐸
|
露部藝文一之七宋吳淑露賦亦有著水凝素案事類賦作著衣凝素 揭雩布紫作揭雲布紫注引呂氏春秋揭雲之露其色紫 含滋廣被作含仁澤以廣被注引晉中興書甘露者仁澤也 | |
五六葉 | 露部雜錄之四古今注牛享問冕以繁露者何案古今注作牛亨問 |
露部雜錄之八暖昧由筆 案前後俱作暖姝由筆用莊子意 | |
第〇一四冊之〇一葉 | 霜部總論之一春秋繁霧陰陽出入上下 案此為董仲舒之春秋繁露 |
霜部藝文一之三宋吳淑霜賦亦聞鷓鴣蔽葉崑崙連氣 案事類賦作崑崙運氣 威立候文作威立侯文 故不殺其失政夏隕表其暴君作不殺知其失政夏隕表夫暴君 | |
〇二葉 | 霜部藝文二之一唐蘇味道詠霜詩金祗暮律盡玉女瞑氛歸 謹案 御定全唐詩作金祇暮律盡玉女暝氛歸
|
霜部藝文二之三明王穉登霜寒絕句烈烈瓦溝霜他霜草木黃 案原作他鄉木葉黃 | |
霜部選句之一曹值詩凝霜依玉除清風飄飛閣 謹案凝霜依玉除句 御纂淵鑑類圅作曹植句陳思王集贈丁儀詩
| |
霜部紀事之一拾遺記穆王東至大�之谷來進嵰山甘霜 謹案嵰州霜甘四字見 御纂淵鑑類圅及太平御覽引拾遺記僅此四字今拾遺記作東巡至大騎之谷
| |
〇七葉 | 雪部藝文一之二十三明蔡雲程瑞雪賦由是�橋跨蹇剡曲乘槎 案�為灞之俗字 |
雪部藝文一之二十四明屠隆朔雪北征記是時積雪載塗山林阮谷間深數尺 案原作山林阬谷間 | |
雪部藝文一之二十七明王思任游五臺山記崖腹布樓一泒餌香客者 案泒說文云雁門葰人水也 欽定康熙字典云俗混入派字非此文當作布樓一派
| |
〇八葉 | 雪部藝文一之三十二明王衡香山雪游記此致佳固安得不消之雪而弄之 案原作顧安得不消之雪而弄之 |
一〇葉 | 雪部藝文二之二齊謝脁阻雪聯句遙贈和雖乖促席讌白首信勿虧注王蘭陵僧儒 案謝宣城集作王蘭陵僧孺 |
雪部藝文二之三梁劉孝綽祕書省對雪詠懷詩浮光亂粉壁積照郎彤闈 謹案 御纂淵鑑類圅作積照朗彤闈
| |
一六葉 | 雪部藝文三之六宋蘇轍同王適賦雪一來江城若俄傾 案欒城集作一來江城若俄頃 |
一七葉 | 雪部藝文三之十元張宏範春雪詩餘寒斜峭黃昏暮 案原作餘寒料峭黃昏暮 |
一九葉 | 雪部藝文四之一宋柳永望遠行詞長空降瑞寒空翦 案樂章集作長空降瑞寒風翦 須信幽蘭歌斷同雲收盡別有瑤臺瓊樹案樂章集作別有瑤臺瓊榭 |
二〇葉 | 雪部藝文四之九宋盧祖皋賀新郎詞十傾涵空碧 案蒲江詞作十頃涵空碧 |
二一葉 | 雪部藝文四之十七宋何夢桂驀山谿詞天公滴下暫落紅塵道 案潛齋詞作天公謫下暫落紅塵道 何夢桂前調詞霓裳零亂�骨自清妍案潛齋詞作肌骨自清妍 |
雪部藝文四之十九金完顏璹青玉案詞兒童笑道黃昏時候猶是簾纖雨 案三朝詞綜作猶是廉纖雨 | |
二二葉 | 雪部紀事一之一左傳楚子狩于州萊次于潁尾 案左傳作楚子狩于州來 |
雪部紀事一之二戰國�昔王季歷葬于楚山之尾灤水齧其墓 案宋剡川姚氏本作灓水齧其墓下灤同 | |
二三葉 | 雪部紀事一之九世說皆粲然成章不相揉雜案世說作不相糅雜 |
二四葉 | 雪部紀事一之十七唐書蕭至忠傳至忠沂州丞人 案丞字補唐書地理志沂州氶縣應作氶 |
二五葉 | 雪部紀事一之二十六太平廣記須臾雀噪煙瞑莫知所如 案太平廣記作須臾雀噪煙暝 |
雪部紀事一之二十八唐闕史搆火命觴以賞佳致 案搆火闕史作篝火 | |
雪部紀事一之二十九冊府元龜黨項白馬盧家六族 案黨項冊府元龜作党項 | |
二七葉 | 雪部紀事二之五世說補山行良佳少留龍賞雪無遽歸也 案世說補作且留龍門賞雪 |
雪部紀事二之七辟寒宋子京修唐書嘗一日大雪添㡩幕 案㡩是帟俗字 | |
雪部紀事二之八聞見前錄子發念樂道與其母塞飢自荷一杴棧雪以行 案原作�雪以行 | |
二九葉 | 雪部紀事二之二十七辟寒郎州道士少微頃在茅山紫陽院寄泊 案郎州當作朗州 提一銀榼酒熟羊一足云浙師廚中物案浙師當作浙帥 |
三一葉 | 雪部雜錄之一詩經小雅采薇卒章惜我往矣楊柳依依 案詩作昔我往矣 |
雪部雜錄之三拾遺記織為文綿入水不濡 案拾遺記作織為文錦 | |
雪部雜錄之四酉陽雜俎南史言宋明帝惡言白問 案檢酉陽雜俎不得南史言宋明帝惡言白門宋書同 | |
三三葉 | 雪部雜錄之十四丹鉛總錄說文兩�為� 爾雅兩�為霄 案二兩字照原書均應作雨 |
雪部雜錄之十六帝城景物略再雪則以炮茶案炮俗語 | |
雪部外編之一拾遺記穆王東至大�之谷西王母來進嵰州甜雪 案大�谷 御纂淵鑑類圅及太平御覽皆同今本拾遺記及事類賦注皆作大騎之谷
| |
三六葉 | 火部彙考之十七路史後有祝氏融氏注梁武帝祠畫象述先伏羲氏次祝誦氏次神農氏案今路史注亦如此第梁武帝祠當作漢武梁祠今此石畫象現存先伏羲次祝誦次神農武梁漢時人也 |
三九葉 | 火部藝文一之八唐謝觀清明日恩賜百官新火賦熒熒滿目欿如桃李之春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燄如桃李之春宋吳淑火賦袚管仲於齊境案事類賦作袚管仲於齊境
|
四〇葉 | 火部藝文一之九前賦胡毋之得子慱 案事類賦作胡母之得子博 |
火部藝文二之一梁范靜妻沈氏詠五彩竹火籠織作迴風苣製為縈綺文 謹案 御纂淵鑑類圅作織作迴風縷
| |
四一葉 | 火部藝文二之九明張時徹看煙火詩千門弱柳青裊梟 案原作千門弱柳青裊裊 |
火部選句之一梁江淹詩婦人望煙火雅子候簷隙 案江醴陵集作歸人望煙火稚子候簷隙 | |
四二葉 | 火部紀事一之十後漢書馮異傳光武引車入道旁空舍異抱薪鄧禹熱火 案後漢書作鄧禹爇火 |
四三葉 | 火部紀事一之十四後漢書禮儀志門外騶騎傳炬出宮司馬闕門外五營騎士傳火棄雒水中 案禮儀志宮司馬闕門下複一門字作出宮司馬闕門門外五營騎士 |
火部紀事一之十八晉書陸雲傳忽望草中有火光于是趣之 案晉書作于是趣之 | |
四四葉 | 火部紀事一之二十八齊崔慧景傳子覺為直閣將軍慧景密與之期 案南齊書作子覺為直閤將軍 |
四五葉 | 火部紀事二之四杜陽雜編拘弭國貢卻火雀上嘉其异遂盛於水精籠 案杜陽雜編作上嘉其異 |
四六葉 | 火部紀事二之九宋史雷德驤傳神衛戍卒以正旦竊發擁都虞侯王均為亂 案宋史作都虞候王均 賊之餘眾衝砦天長觀前作猶砦天長觀前 於文翁坊密設駁架作密設�架 |
四九葉 | 火部雜錄之四書經洛誥毋若火始燄 案書經作始燄燄 |
火部雜錄之七山海經丑陽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而赤足名曰� 案山海經作其狀如烏而赤足名曰�鵌 | |
五二葉 | 火部雜錄之三十齊東野語火浣布頗類木綿絲縷蒙茸若蝶蚡蜂黃 案齊東野語作若蝶粉蜂黃 |
五四葉 | 火部外編之七拾遺記忽青衣童子數十人來云麋竺家當有火厄 案前作糜竺�麻是搜神記麋竺案亦當依三國志作糜竺 |
火部外編之十元貞子鸑鷟篇��灼爍烜爀燏獲 案元貞子作烜爀燏� | |
五五葉 | 煙部選句之一唐張悅宴薛王山池序 案張悅當作張說 |
煙部選句之二唐王維詩大漢孤煙直 案王摩詰集作大漠孤煙直 | |
煙部紀事之一述異記昔人有縋入得數觓空青 案述異記作得數斛空青 |
![]()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6年1月1日之前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