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庵遺稿/卷十二
書
编辑與昇如丁酉二月五日
编辑千里替面。惟是書尺。而亦復阻濶。豈勝悵悒。奴至。得承手字。耽玩不釋手。雖百朋拱璧。何以加此。從賴天之仁。尙保縷命。春來瘴氣稍稍熾盛。此則以晦翁不受君命之戒。着之心胷。不足憂耳。看讀不至廢閣。而了無分寸之得。自笑四十年來。失却好光陰。到此老大。始少知晦而無所及也。策勵之語。敢不銘佩。但藥力不厚則病根難拔。須於每書寒暄外。專以督過爲主。勿憚煩複。俾有實益。至可至可。某䟽云云。前書已盡之。如以爲非出於眞心。則亦當羞愧以死。萬一生還。無面可相對也。且君輩從前相䂓。何曾有如其䟽中眞切語耶。自見其䟽後將八字做題目。痛自咎責。其爲益誠不少矣。語疑荷此評示。甚幸甚幸。此中非但無書冊可考。元來聞見不博。知識不明。尋常經傳中小兒易知底小小文義。亦不免蒙昧。從今以後。無論某書。凡有疑處。一一箚質。幸憐老兄之愚迷。或考閱諸書。或參以己見。細細剖示。毋以費寸陰爲難也。前輩處患難成法。何不考示也。此最緊急耳。明道輕陰之詠。見之尤書。未知其何意。今承詳示。當作閑中諷咏之資。極幸極幸。其旨意深晦。何可窺測。無乃晩唐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之意耶。此等處。恐當以意會之。非言語之可以形容也。如何如何。涪江樵夫。似是晨門荷簣之流。第所謂舍達二字何意。更示之也。程子引子濯爲將。完廩浚井說。以斥節節推去之弊。君或以是病之耶。呵呵。塘書曾見而忘之矣。亦錄示之。
朱子曰。克己。如誓不與賊俱生。克伐怨欲不行。如薄伐玁狁。至于太原。
又曰不知如何整頓得此身心。四亭八當。無許多凹凸。
右二條。因近日看得。因以做題目入思者也。凡自治工夫。莫如克己。而用力者固鮮矣。雖或自以爲用力。而堇能如薄伐玁狁而止耳。自念平日於此不能用功。如年來討鳳一事之大着氣力。何其急於外而緩於內若是耶。可愧可愧。至於身心之四亭八當。乃學問之極功。而晦翁之亦未敢自期者也。吾輩則將此身心。一日一時。不得安頓地。千凹百凸。不可勝計。尋常悼嘆。不能自已。固知賢輩已熟看此數語。已有所得。而橫渠所謂不思還塞之訓。在賢輩。亦不可不念。故漫此布聞。然査礦中零金。不足誇人也。
與昇如丁酉四月十一日
编辑自聞堂上病患之報。日夕煼悶。苦俟伻至。卽承十九卄九兩度手帖。始審色憂少减。喜幸萬萬。信后日多。未知已歸庭下而侍奉更如何。每奉來書。非但極慰戀渴之懷。文章博洽。事情周盡。尋常謔語。亦極有理致。警砭頹惰。補益甚多。此所以龜藏璧玩。歆服而不已者也。常自語於心曰人有忠信之質。而不能得賢師友以成其德者何限。今吾則以我叔父爲師。以賢輩爲友。而年至四十。尙無一半箇成就。朽木糞墻。信不可雕鏝。早夜以思。悼悔山積。顧方陷此死地。而非敢惜其死也。惟恐仍成罔兩漢而止耳。吾之所患。近頗向蘓。不足深慮。但痰濕轉盛。百軆澌薾。雖無瘴氣之時。精神昏眩。如在烟霧中。似此症形。明是風土之祟。而亦覺平日無一分素養。尙誰咎哉。蛇虺之屬。尋常隱現於庭際之間。但此非暑潦時節。故不至甚焉。若來逼牀簟。則將持杖逐之曰。我是奉君命禦魅者。於汝何畏云爾也。呵劇呵劇。所示服氣之術。眞是海上單方。然昔晦翁喜看參同契。與季通往復不置。至謂願學劉安之鷄犬。尤翁以爲此亦海濶天高之一端。如我者於本領工夫。未有定止。而遽作靑霞子活計。則未必其不向別處走。而又况鼎器已破。無緣養得龍乕。則恐彼此無當。遂成邯鄲步耳。可發一大笑也。每欲作書於賢輩。則戱語輒先臨紙。此固不讀東銘之致。而昔錦湖臨死。猶不忘戱答。一副當宿習。非一朝可除去也。尤翁謫中詩。曾未及見。承示甚幸。其謂却耐西山血者。恐非眞箇徒步也。甞見書集。則赴謫時以舁夫過。嶺人有謗者。尤翁曰我則但知西山君命不可駐之語。在途促行。以致如此。甚可瞿然。〈未之詳記。大意如此。〉以此觀之。則所謂耐血。亦泛說其赴謫無困苦之意。然則吾之未能徒步。雖不足愧。而密察念慮之疑。則困苦之意。未信其十分無也。耐之一字。未可輕易承當。來諭恐不着題。然謹當將此一句。時時諷誦。咬釘嚼鐵。以爲勉企之圖矣。舍達二字。果是行藏之意耶。吾則當初只作生死意看。無乃誤耶。輕陰詩意何不明示也。頃書對山云云。似是郢燕之誤。盖救夢陽者乃對山。而當時用權者。乃劉瑾也。今人於文字多有恒用。而不知其義。如諺所謂膝甲者。此病吾最甚焉。須每加證正。而所示亦當隨疑奉質也。論箚亦甚幸。考閱之際。想勞神觀。而於賢亦未必無補。不妨費寸陰也。書手近始來到。故箚錄第一卷謄送。其餘當隨謄隨送。雖有堂上批敎。賢亦一一籤評。勿以苛酷爲嫌。切企切企。
與昇如別紙己亥
编辑近日所業。定在何書。自我不見。于今四載。窃想所以講明軆察求仁格物。以期造乎高明精微之域者。日新又新。而其淸和潤澤之發於面背之間者。亦必有可見者矣。恨不得親接德儀。以資蓬麻之益也。朱子甞謂工夫易間斷。義理難推尋。日月如流。甚可憂懼。以朱子之亞聖。猶云如此。而如我者。不過艱辛借得石火光景。以做鑽紙之工。而乃不能眞實用力。又因疾勢轉劇。無由強策。非但易間斷。今則一切倚閣。非但難推尋。今則全不推尋。委頓枕褥。虛送長日。若是者。豈特憂懼而已哉。况累年索居。講質無所。雖或一二有得於心者。亦不免因循汩沒。旋復失之。然則未死之前。其卒無銖寸之進。可知矣。不知昇如將何以救拔之也。語孟啓蒙等箚錄。尙在暗草。未卽傳寫。而借手京裏。動費年歲。猝無以送稟堂上。獲蒙斤正。極悶極悶。大學箚草二冊。今始謄到。故玆先付去。盖此書乃工夫本領所在處。一字不明。非徒爲知見之累。作心害事。其弊或有不可勝言者。故昨夏溫讀時。悉記所甞蓄疑於心內及所甞承聞於凾席者。務要詳細。不憚煩猥。欲待他日所見稍進後。取驗其得失耳。非敢效先輩立言之例也。因此窃有自訟而不已者。兼以奉聞焉。吾輩平日只恃烏頭之力。不肯就義理上自去尋討。如橫渠所謂習坎心亨者。故父師之訓。非不篤信謹守。而類皆入耳出口。塗聽道說。了無實軆深驗之味。如人指天而謂之高則知其高而已。指地而謂之深則知其深而已。實不知所以高所以深者如何也。似此學問。豈有將進之理。此吾之所常惕然深悔者。而氣質躁擾。不能耐煩理會。一向墮在夢界。無時打出覺關。良可憐嘆。若昇如則學識已有定止。固不至有如此之患。然意者造詣姑未及乎不違如愚。無所不說之地。則遠而先賢之說。近而家庭之論。或未信其必皆默識心融。觸處洞然也。然則治骨角者。旣切而復磋之。尙不能無望於昇如也。今去箚錄。姑勿禀納之堂上。欲望昇如先看得一通。逐條斤評。苛櫛細爬。如酷吏之治獄。旋旋起錄。因風見及。待其爛熳反復。至於甲是乙非。相持不决然後。始乃聚訟於過庭之際而聽其立落。則丁一確二。得寸得尺。方無鶻突糊塗。盖覆自欺之弊。此在昇如。雖未必大益。而在我則豈非至幸耶。所呈堂上禀目四五條。亦願別出高見而可否之也。每想潭溪泉石之間。寤寐薖軸。志氣如神。易所謂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者。正爲昇如準備。而早晩執冊趨侍。得聞性道之妙。其樂又何如也。寔命不同。雖羨無奈。而若夫義理者。天下之公。不當作一身一家之私計。何不略發緖餘。以惠此困蒙也。抑謂癡兄不足與共學耶。則自此憮然失圖。不敢復有所望也。
與昇如庚子
编辑別紙所諭自治之術。居敬之方。無非至言要道。今世何人。有能說到此事。縱能說到。亦安能如此精明親切。此足以見自強自新之實驗。非但善爲說辭而已。欽服之餘。悚然反省。方欲一一銘念。以爲內訟默識闇然進修之地。則不必更事反復。以犯程子只是說話之戒也。惟其所論彼此禀習之偏。大軆儘然。而猶有未盡覈實者。請一言以補之。盖吾則以浮露駁雜之性。而挾虗驕忿厲之氣。故點撿日用。無一善狀。百孔千瘡。不可悉計。此當以涵養爲主。使此心常存。不爲外物所動然後。方可以隨事觀省。以致懲窒遷改之功矣。賢則天性近道。無甚過失。然如欲強意吹覓。則妄疑平日所存。少欠磊落光大之意。而微有私吝狹小之病。此若不改。則恐無以爲大受之基。而終成富有之業也。然此乃年前所見。計今已成紅爐上一點雪耳。聖門之學。雖以居敬爲本領。而省察克治。亦當各致其力。不可徒恃此以責彼也。至於講說之支離。亦深中鄙病。然此當從源頭理會。盖命辭之無差。惟所見分明者能之。今所見旣不明。而又欲自明其不明之見。則其辭安得不支離。此乃初學之通患也。故雖以吾昇如之精約鮮失者。其所見不明處。猶疑其不免此患。况如我之心麄識昧者乎。救之之術。不但在於約其辭。正在於明其見。而欲明其見。亦不過虛心以觀理而已。此則來諭涵養窮格之說。已得其要矣。冬間所看。只是朱書數編。盖纔欲會疑則無往而非疑。雖未能十分融釋。必待胷中少割然後。方換他說看了。以是終日所讀。多不過一二段。雖欲暇及他書。其勢無由。而全書中性理說分類者。不過八九編。方擬字解句究。盡了此說後。始復追整四書疑錄。盛箚亦當待此同勘。姑暫俟之。而朱書疑目前後付去者。須速速見答。毋孤此懸望如何。學箚講說。又此奉復。而明德說。一變前見。盖非但是非所在。自不能不改悟。亦緣平日信服昇如。心中以爲昇如必不誤我爾。此在昇如。可戒而非可幸也。好笑好笑。第自念望五之年。尙不能識大學開卷第一義。更說甚學問。始知志學。須自年少聦明時始了。方可有成也。追悔何及。送來箚冊講義諸紙。一皆承領。當從容商究。陸續奉質也。魚成之以書相問。兼示禮記集義。〈聞此書受命於驪湖丈。合註䟽集說通解。而拔其精華者云。〉要與講評。而乍見面目。非但有不滿意處。此等往復。亦恐非守分自靖之道。故不免空還。而其厚意不可不謝。故以片紙不書名。略致此意耳。此友甚自好。又能嗜學。而以其不得門路之正。故多從無益處。枉非心力。殊可惜也。何以則誘入善道耶。渠本聦悟絶倫。性亦穩貼。無甚走作。此世誠難得耳。語錄解。極幸極幸。傳寫後當完璧矣。
與昇如庚子
编辑別告昇如。向日所投學箚之答。雖因本經及原箚草本之俱不在傍。而不得逐段細證。然略見其大意。則鮮有不恰當者。其所警發多矣。間有一二未甞悉處。而要亦辭不別白之致。不敢有憾於明者也。大抵所論精詳縝密。不憚煩細。而其哀矜愚蒙。至誠提誨之意。溢於言表。非賢愛予之切。何以及此。向年相對時。妄論賢病痛。以爲賢安於成己而忽於成物。優於獨善而短於兼善。以今觀之。可謂淺之爲知也。抑相別五載之間。成己獨善之功。已極充盛廣大。自然有以及於成物兼善之地耶。欽嘆感戢。不能自已。然箚中所不答者。猶不翅夥然。豈其有一分可取而然也。想是種種謬戾。不勝其爬櫛。故姑論其大段不詞處。而闕其餘者。使之自致其三隅之反耳。且誨諭之語。太涉卑遜。如曰恐未然。似未安等語云云。顯有回互宛轉。不肯峻斥之意。豈以我有一日之長。而施之以遜悌之䂓耶。如此則是聖人所謂兄弟怡怡者。果指講學論理處。而如所謂有不辨。辨之不明弗措也。不直則道不見等語。將不得承用於兄弟之間也而可乎哉。顧今吾道之否塞。便成長夜。斯文一脉。靠在我叔父身上。而叔父脚下。能承學問道。不失門路者。惟賢一人而已。則雖在他人。正當以誘進告語爲己任。况同堂之內。有此早失學老無聞。處於下流。不能自拔者。而方且袖手恝視。略無汲汲纓救之意。每一書來。只是嗟勞死生疾病而已。却不見一句喫緊箚着語。未知何爲其然也。以是言之。則上所云成物兼善之功。猶意其有所未至也。盖吾年來佔畢之工。雖多間斷。亦不至全然曠廢。自謂已了得如干經帙。而及考其成效。則却無一箇半箇之可言。點撿心地。依舊茅塞。譬如終年行走。不見大路。彷徨歧頭。倀倀然莫知所之也。以是斗覺不快。至於忘寢忘食以思。則盖其性質浮動躁擾。雖或有霎時好意思發現。都是粗厲猛起之習。而全欠沈靜樸實之功。故進銳退速。旋得旋失。終無以爲入道之基本。所謂讀書。亦未甞虛心觀理。從容玩味。而又將區區麄淺之見。去入湖雲峯,陳新安等話叢裏。說是說非。錄在紙面。五年以來。秪是此般伎倆。假令自家所見。十分是當。實無益於爲己之實事。况豈有一分是當之理乎。甚恨其枉費了無緊底閑心力。虛度了可惜底好時節耳。如得暫接吾昇如。有以觀感乎莊嚴正大之儀。而消除其粗踈浮躁之心。則不待看書。庶有進步處。而此生不可得。則每誦西河子離羣索居之語而不覺長吁也。近有一副當定計。方欲悉去支離向外之習。亟下鞭約近裏之工。故今看朱書。却將天命性道說高說妙處。權行倚閣。先就存心持敬省察克治等切近道理上。言言句句。逐一理會。以爲收攝身心。按伏罪過之計。覺之雖晩。恐此爲實頭工夫。未知以爲如何。然此書從前尋常看過。無甚窒碍。今欲仔細理會。則觸處生疑。不勝紛紜。非但大旨奧義之難於推見。雖小小字句之間。亦多茫昧。甚則一板。或至五六處之多。而傍無他書籍之可以參證者。種種悶菀。不可勝言。玆先以略干疑目奉質。繼此當隨便送去也。其不陳愚見。以請斤裁者。盖從今以往。欲自處以不識字一獃漢。不敢遽自論列。而恭俟明者之先開端緖。以爲憑藉用功之地。幸勿以不憤不悱而靳於啓發也。固知賢於此書。看得精會得熟。不當更理陳談。以分其知亡惜陰之功。而妄謂精了不害更精。熟了不妨更熟。而溫故知新。可以爲師之訓。窃爲賢誦之也。抑所謂義理之說。有外面粗淺底。有裏面精深底。外面粗淺底。則世俗章句腐儒。亦已能言之矣。若裏面精深底。則非實軆此道者。不能言也。今者不問之章句腐儒。而必叩之於明者之前者。盖欲自外面至裏面。自粗淺至精深。竭兩端以諭之也。如或苦於煩碎。泛然過目。只從皮膜上說出以副之。則大非所以軆此千里懸望之意。而朱子所引魏徵昭陵之對。恐終忍不得也。幸並深察焉。
與昇如辛丑
编辑學箚往復中一段說。賢以語意未瑩而不肯對。雖甚惶愧。然吾之講說。本皆未瑩。夫豈有一分瑩者哉。若以未瑩而不答。則初無可答之說矣。然則前後所答。無乃俯就太過者耶。第有一言奉復者。孔子曰。鄙夫有問於我。雖倥倥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夫旣曰倥倥則非但未瑩而已。而聖人猶至誠告之何耶。朱子於知舊門人之間。雖其所問之語。繆紛繆戾。難與爲說者。必皆毫分縷析。使是非曲直。各極其趣。此又何故也。盖以講說。乃爲己之實事。故所以問來答去。往復不置者。正欲以未瑩而求瑩。以瑩而喩未瑩耳。况朋友之際。又與師弟不同。所貴忠告而善道。〈論語忠告善道註。云盡其心以告之。善其說以導之。〉懇切而詳盡。不當云吾姑不言。你自深思也。大抵賢操履過於精約。䂓模欠却展拓。嚴其城府。固其畛域。雖一句話。不肯妄說與人。又自視學識造詣。有非流俗所及。而便有周行却立。簡傲自賢之意。故亦不覺此等伎倆。每每闖發耳。恐非所以進德於日新上達之地也。盖不與人以忠。則人亦必不與之以忠。是將無以集天下之善。來遠方之朋。而假令有所成就。亦只是獨尊所聞。獨行所知。硜硜自守。兀兀自高而已。此豈平日所期望於賢者哉。前此屢見玉音之過甚。而意謂是適然爾。故略進䂓諷之辭。而猶未敢索言。近看朱書則先生深斥呂伯恭之於朋友間宛轉回互。不肯盡情之弊。此後人所當鑑法者。故今復直截言之。區區此意。非直爲己不見答之憾而發也。然其中必多過情之言。並乞諒恕焉。○朱書疑目之答。病未暇修對。第讀下方別諭之語。乃以以言而餂見疑。不覺失笑。盖所謂不必問而問者。未知指的何條。而此非敢窺試賢學識之造詣。只緣自家平日於經傳中。等閑名理。雖自謂識得大軆。考其實狀。則終不免似一重簾幕遮蔽。而不加玩究。輕先立說。又是吾本來病痛。故姑借發難之例。使賢得以抽關啓鍵。敷陳羅列。而吾亦做題目。早夜致思。以爲相與講明之地。區區此心。實非有他。而自賢觀之。宜以爲以言而餂也。以言而餂。吾旣執咎。不言而餂。〈卽上方所云云。〉賢宜受過。共期其免於穿窬之歸可乎。至於始不欲對。終乃強對。而又不滿意。則窃恐用意之不廣。假令問者有以言而餂之意。其失在於問者矣。於答者何有焉。重可發一大笑也。賢之所示旣如此。敢不亟改前䂓。前送疑目。悉以遣還。則當盡發麁淺之見。以聽斤砭。此有疑目一冊。亦不敢繼呈耳。
與昇如壬寅
编辑頃者自京送得大學書來。病中時時披玩。而兼復更撿箚草。則槩多支離晦襍。全失本旨者。極悔年前枉用許多心力。然不有此草。今亦無由以覺其謬誤。又知讀書不可無箚記也。至於盛答則精明的確。鮮或失當。足以見進學之篤見道之深。味讀之久。不勝欽嘆。於是悉汰謬說。恭承嘉誨。頗覺蒙蔀之少割。間有一二奉復者。而要亦愚妄轉甚。未能言下領悟之致。豈盛見之有差也。第須更加斤砭。毋憚煩細也。所答兩紙及鄙說一冊奉寄。其餘兩紙則待看畢。續當送去也。頃承溫讀論孟。頗成疾書云。自來習熟之地。更加精密之功。則其於聖賢旨意。想益親切契合。而有人不及知之妙矣。相別五載之間。愚說奉質。不翅幾次。而賢則玉音過甚。不肯一示所蘊。固知我有資於賢。賢無資於我。則理當如此。然揆以大舜察邇言。顔子問不能之訓。則窃恐其未必然也。今者切願一見盛箚者。非敢謂一得之見。可以有裨於高明。盖欲獲聞至論。以自拔於昏愚也。吾之年前箚錄。近復披看。則多是冗雜汗漫。其於先儒諸說。不當疑而致疑。以至硬立己見。胡亂說去者。十居八九。大恐久不就正。先入爲主。則其爲害不少也。方欲重整理會。悉加刪正。先與賢輩往復。堂上記疑付籤。亦視此例。幸賢深諒此狀。以二箚投示。則當奉以熟玩。妄加論說。與鄙箚隨裭付去。未知如何。〈盛箚如未脫藁。須以原草送示。則看畢當完璧耳。〉學箚往復。亦姑勿稟正。益加講辨爲宜。盖講辨之際。必積費究思。故前日未及見底道理。忽然自見。此正好消息也。若一經稟正。則便爲已定之案。彼此不復致思。而所得終不切己矣。抑甞聞塘翁自謂得李公擧後。學業大進。今吾爲賢之公擧。則於賢亦豈不有益耶。但吾常畏服賢。無異嚴師。故凡於賢之所言。輒倒竪降幡。一例唯諾。無所事乎論辨。則反恐今之公擧。自進其學業。而不能進人之學業也。可發一大笑也。大抵講說之益。孰不爲然。而在吾輩。尤有所不可忽者。吾本心粗才鈍。加以晩學。况平日凾丈間一二緖論。弟兄間零碎酬酢。卛皆得之於京洛邂逅。賓客怱撓之中。未甞有從容薰染。浸灌浹洽之趣。及至謫居以後。則幷與此而失之。㷀然索居五年于玆。自念此生。無復親師友資警益之望。則惟有講說一事。庶爲分寸躋攀之圖。賢則早年志學。熟聞庭訓。其根基之深厚。地步之高遠。固非如我淺劣所可窺測。而窃疑窮理之功。未甚刻苦。請益之問。不待憤悱。凡聖門精微玄妙之論。如子貢所謂不可得以聞者。一皆不勞而得之。故統論其䂓模之大。則雖可謂極其淹博。而細考其節目之詳。則間或有欠於精切。然則講學一事。又不可全廢也。從今以往。牢定約束。每於書尺來往。必飽其封。一反一復。陸續不已。則在我庶可爲自進之階。而在賢亦不無相長之益矣。至於講說之䂓。則凡於人是我非處。自當虛心捨己。無所滯吝。而及至我直人曲處。又必明目張膽。無所顧嫌然後。乃爲弗明弗措之實事。盖賢之巽德。每有回互之病。我之狂性。易致觸冒之咎。故預發此言。欲賢之勉於己而恕於人耳。如何如何。惟此問學之說。爲世所違已久。然猶不知懲羹之戒。乃與吾賢以此事相勉於千里之外。此意良苦。可與知者道也。荀子曰皓天不復。憂無彊也。弟子勉學。天不忘也。未知蒼蒼。終成吾兩人之志否。良是一吁爾。或問箚錄。何不評示耶。具註或問。那中或有他本耶。吾家幸甞置謄本。今才覓來而姑難捨送。原箚後便投還。則欲逐一釐正後。幷或問付去耳。玆者窃有所請也。堂上集草留此者。只數三冊。而中間又經割削一冊。堇餘十餘丈。文勢間斷。讀之不知爲何說也。平生尊師之地。尙不識其言論範圍之所在。此豈非可寒心者乎。賢如有相憐之意。亟與伯氏相議。看書休息之暇。下手謄寫。自初言之。雖似浩大。而不息之功。終無不成。幸爲之留念也。
與昇如癸卯
编辑聖賢千言萬語。不可一擧領略。欲約之爲八字符。以作日省之資。誠敬二字。乃綱領也。其下八字。乃一字一義。不相侵越也。如此則德行無遺漏者耶。如忠信已包在誠字。謹愼已包在敬字。謙和包於恭。嚴毅包於剛。寬厚包於弘。靜密包於深。此類甚多而不復擧論。盖必欲一字各爲一義。故如是也。自以爲十分稱秤。盡輸百行於一言之中。而未知其當否。須更加精思。有未安者。亦皆改正然後。過稟堂上。染紙一揮灑。誠敬則以大字各書於一紙。八字則稍細而書於兩長紙以送。則欲付之座側。視作嚴師。如是則或有分寸進修之望耶。頹惰已成狃習。有時一念反省。稍欲收斂。少焉誠意。散漫依舊伎倆。知如此是病而不肯服是藥。尙誰咎哉。愧嘆無已。欲得親筆。常常寓目者。盖爲嚴敬之心。有倍於他。兼欲托千里外戀慕之下情耳。
答昇如
编辑來書極慰。第滿紙煩複。引喩丁寧。其所以開示蒙蔽者至矣。而斷之曰直不成說話。直不成義理。吾未甞讀書窮理。又不學捷利好辯。顧何足與論於性命之源。有以成說話成義理也。然意見之相戾。不可以苟合。乃復以齟齬之說。奉對高論之萬一焉。夫堯舜桀跖。聖愚之偏於一者也。請先以衆人論之。衆人之氣。所稟於天者。毋論淸濁粹駁。都是一氣。非淸在一邊濁在一邊。而有界分部伍也。然其心之發。或善或惡。或發於天理。或發於人欲。其善處發天理處。卽理之乘淸氣出。而所以直遂本然之善者也。其惡處發人欲處。卽理之乘濁氣出。而所以失其本然之善者也。此暘谷先生心性情圖。分解乘淸乘濁。而令人易於分曉矣。然直遂本然者。非濁氣之外。別有一箇淸氣之可乘也。失其本然者。亦非淸氣之外。別有一箇濁氣之可乘也。眞是一氣。而天理發處。是氣也淸。人慾發處。是氣也濁。然則是氣之濁。亦有可變爲淸之理。而變則皆可化爲聖賢矣。特人未知所以變之化之耳。以此推之。桀跖之氣。雖全得濁駁。終年沒歲。無一時善端之現。然其介然之間。見赤子入井而便有惻隱之發。則這處分明是乘淸氣出。而所以直遂本然之善者也。是氣也初非濁駁之中。別出一條淸明。乃濁駁之氣。當介然之間。而爲介然之淸明也。旣曰介然之淸明。則其非乘濁氣出也明矣。若如尊說之乘濁氣出。則此與常時孜孜爲惡之心同矣。惻隱何以發。本然何以直遂。變則可化爲聖賢之軆。又何處而見之乎。如此恠語。所未聞於經傳也。夫見赤子入井而惻隱之發者。乃善也非惡也。假令桀跖。今日見赤子入井。明日見赤子入井。又明日見赤子入井。而其惻隱發處。亦皆謂之濁氣乘載此理出來者耶。然則彼濁氣之乘。固不害於爲善矣。桀跖安得謂之惡乎。惟其介然一時之發現。堇爲淸氣之乘。而終年沒歲之所爲。竟不免濁氣之乘者。乃所以爲桀跖也。請復詰於我者對之。夫所謂淸氣者。雖非自無以忽有。然指其終年沒歲之無所發。而介然一時之有所發。則雖謂之自無忽有可也。亦不可直謂濁駁專變爲淸明。然指其終年沒歲之濁駁者。爲介然一時之淸明。則雖謂之濁駁變爲淸明可也。介然淸明。獨不可謂淸明乎。且請以尊之所言解之。尊之言曰性善之軆。驀直發出。苟非乘此淸氣。則性善之軆。何以驀直發出乎。又曰濁駁之氣所不能掩。濁駁之不掩。非乘淸氣者而何。又曰緊急廹切。乘載此理。其緊急廹切處。載此理而出來者。獨非淸氣乎。尊以此等說。爲不乘淸氣之證。而反爲乘淸氣之證也。若以聽命於理。謂之濁氣。則吾所謂淸氣者。亦豈非聽命於理者乎。至於穿破了至濁至駁之氣云者。果指理言耶。指氣言耶。指氣則此氣何氣耶。指理則抑濁駁之中。理不待乘載而獨自穿出耶。是未可知也。且無論理氣。豈有甚麽一物。自彼穿此。如穿壁穿墻也哉。尊所謂直不成說話。直不成義理者。此或近之矣。凡性命之說。詳看然後可以旁通。幸究之於經傳。而毋執先入之見如何。
與從弟叔見龍柱。兼示汝誠駿柱。○丙午七月
编辑吾病至此者命也。幽囚困極之中。延得十餘年頑命。已覺支離之甚。縱使復支須臾殘景。亦何益之有哉。趾叔死後。視君如同氣。而今無由相訣。是爲恨耳。兩家孤寡。以時照管。毋使室中之事遠聞也。此尤翁臨終。托於其季氏者。以尤翁家齊。尙以此爲憂。况吾輩乎。聖兒作人。聞極魁偉。他日必有樹立。須善長善敎。毋令徒做貴人而不做好人也。○癸弟乳時俊秀之容。森然在目。况聞其聦明才氣。特出童輩。尤可奇尙。而恨不卒見其成就也。先讀經書。以立其根本。然後始可以次第汎濫諸書。須勿以乃兄臨死之言。歸之迂濶而俛焉孜孜也。
寄子魯忠,魯恕。庚子十一月十三日
编辑見汝等書。知好在可喜。讀書日記見之。汝何面目。將此送示於乃父耶。十五歲長兒。讀書堇十行。而不通居半。如此而猶不知愧。則眞是無人心也。吾不勸汝。亦不責汝。任汝自爲也。萬書是自筆耶。然則今始作書何故耶。若非自筆。則父兄不可欺也。吾姑遣。而遙過祀事。哀慕罔涯。元朝節祀。日氣若不甚寒。汝須隨人往馬山山所。過祀事可也。
寄子魯忠,魯恕。辛丑十二月十九日
编辑見書知好在可喜。汝慈氏患候。又聞添作。極可憂悶。用何藥貼耶。吾姑依昨狀。而病勢漸益侵尋。良苦良苦。明年春間。汝輩不可不來見也。日記亦依到。讀書不在行數之多。要在熟讀曉文義。未知果如此否。吾姑不責行數之多。後便更示之也。○萬兒見之。聞汝於汝兄。居常呼之以君云。然否。家兄之尊。亞於家親。故凡言父。必兼言兄。言子必兼言弟。然則弟之事兄。當極其嚴敬。豈可以朋儕稱號加之耶。此處毛眞玉。亦甞呼兄爲君。吾言其不可。則渠卽日變口法。便加尊稱。自此以後。凡從兄族兄。皆一用此例。其從善改過。極可歎尙。汝以士夫家子弟。反不若島中賤兒子。豈不駭然耶。見此後卽改前非。凡事之之道。極恭極順可也。聞汝曾讀童蒙先習云。其中所謂長幼有序者何義耶。示之也。
寄子魯忠,魯恕。壬寅二月二十四日
编辑見汝等書。知好在可慰。諸祀事次第奄過。讐月又此廹至。遠外痛慕。何可勝言。吾病無加减耳。汝輩行事。長者姑未及往復决定。而猝地徑發。雖幸旋止。而擧措極輕卛。意汝所爲。而問來奴則乃是汝慈氏之所命。汝慈氏旣命之。則汝只當奉承。然汝慈氏之上。又有仲季父主在。則汝慈氏何可自主張乎。吾對汝輩言。故不欲說汝慈氏過失。使汝輩不安。而只咄咄而已。汝行宜更待吾言。離發情理雖切急。姑爲耐遣可也。萬兒呼兄口法。已變之否。何無示也。兄弟勿爲嬉戱出遊。端坐勤讀。而凡於事長之節。益相勉修飭也。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乃古人兄弟交勉爲善之詩也。億則讀詩時。想已聞之。須說與萬也焉。
寄子魯忠,魯恕。壬寅
编辑見汝等書。甚慰病懷。汝之行計。仲父主下書。以爲不可。此乃愛汝之至情。踰於汝父者也。吾不敢拂此至情。以貽憂慮。故姑止之。汝能諒此否。昔淸陰先生〈姓金諱尙憲。我國大賢。丙子斥和議。虜人執以去之。其不可屈而還之。〉赴燕獄。戒其胤子同知公〈諱光燦。〉勿隨曰。汝以在家守祠宇。不絶香火爲孝也。同知公泣而受命。吾今用此例。留汝在家。汝雖情理廹切。宜不敢不勉從也。然若知祠宇之至重。則亦當讀書飭行。期不墜祖先忠孝之傳可也。汝須勿忘此戒也。吾病甚苦。然姑無危急之症。汝勿過慮也。萬書不各答。與之同見。萬若不知文義。汝爲之解釋以喩也。羅僉使乃汝前日師長也。今見汝書式。專無禮。甚不可也。此後書末書姓名。書辭極其恭敬也。此非爲羅令也。欲汝勿生驕傲之心也。
寄子魯忠,魯恕。兼寄從子魯誾。辛丑十月二十三日
编辑前後書皆見之。知汝等好在。極慰極慰。侄女之病。聞甚驚慮。父子不相見已六年。吾又疾病困厄如此。億已年長。想必痛廹罔涯。而不見汝容。故猶不知汝心。頃見汝思親詞。果然果然。人子之道。當如是矣。夫存諸中者。必發於外。今發於外者如此。則其存諸中者可知。若只說得言詞而已。而實無至誠傷痛之意。則內外判異。反陷於不孝之罪矣。汝須自察汝心也。若能至誠傷痛。則必深軆父心。敬身飭行。俛勤課業也。思親詞和送。汝見後亦爲萬千輩。解說其義可也。
寄子魯忠,魯恕。兼寄從子魯誾。丙午七月
编辑吾病至此。而不得與汝輩相訣。况萬千則吾猶記其乳時之顔。而汝輩則皆不識吾顔。此情理之切悲者。然是皆命之所爲。亦復奈何哉。但汝輩無文無行。徒以着衣喫飯。自同人類。其忝墜家聲必矣。吾目將不瞑矣。吾爲時輩所仇。以至於此。人之爲汝輩謀者。必曰恒言云人間識字憂患。是凡有文識知道理者。皆是取禍之術。不如庸庸碌碌。隨俗浮沈云云。此皆誤汝輩之言也。文識道理。乃在我之所當爲。而彼死生禍福則命也。孔子云吾未見蹈仁而死者。有文識知道理者。豈皆取禍而已哉。且有文識知道理。則假令不幸被禍。必能盡其道而死於正命。無文識不知道理。則或反不免桎梏而死於非正命。自古至今。莫不皆然。汝輩試思之。其憂劣果何如也。汝父則未必有文識知道理。而只爲虛名溢世。積被媢嫉。今者之死。未知其正命與非正命。而苟是正命。則吾實無恨矣。汝輩豈可反以此爲戒耶。汝輩不在父側。只與微賤奴兒輩遊戱度日。初不知文識道理之爲何事。所以甘自暴棄也。絲田校理兄弟。皆是正直君子。其弟則又早受家學。幾至道成而德立。汝父平日待以畏友。而或稱以小師也。吾死後汝輩以父師之禮往事之。自小學近思錄四書三經。以至程朱諸書。次第受讀。虛心遜志。一聽其敎訓。毋以居處飮食之不如家中。而或生厭棄之意也。億名魯忠。字曰中心。萬名魯恕。字曰如心。盖取曾子所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之語。而夫子居魯。故仍以忠恕係之魯字之下。欲汝輩之顧名思義而終身行之也。千名魯誾。而字曰聖言。則乃翁生時之所命。而亦取鄕黨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之語耳。汝輩以吾言告于昇如。而各請字說。亦無妨。噫。汝父臨死之戒。若是丁寧。而汝輩不能軆行。則是乃大傷厥心於冥冥之中也。尙復何言。神昏只此。
寄子魯忠己亥八月
编辑朱先生戒長子受之書。
编辑早晩授業請益。不得怠慢。思索有疑。候見質問。不得放過。○居處須是居敬。不得倨肆惰慢。言語須要諦當。不得戱笑喧譁。○凡事謙恭。不得尙氣凌人。自取恥辱。○不可言人過惡及說人家長短是非。有來告者。亦勿酬答。○以上數條。切宜謹守。其所未及。亦可據此推廣。大抵勤謹二字。循之以上。有無限好事。吾雖未敢言。而窃爲汝願之。反之而下。有無限不好事。吾雖不欲言。而未免爲汝憂之。汝若好學。在家足可讀書。不待遠離從師。汝旣不能好學。已無可望之理。而今遣汝者。父子之間。不欲晝夜督責。故令汝一行。汝若能奮然勇爲。力改舊習。一味勤謹。則吾猶有望。不然則只與在家一般。不知汝將何面目。歸見父母親戚耶。念之念之。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在此一行。千萬努力。
此乃朱子送子受學於呂東萊。而貽書戒之者也。千載之下。可想其至情深愛。不覺撫卷而感歎也。汝父無古人之德。雖甚可愧。若其愛子之心。豈下於古人哉。聞汝近日受學於鄰丈云。故抄錄此書。揮汗手寫以送。汝若有千里念我之心。須以此書中所言。着在心胷間。一一軆行。久久成習。則爲聖爲賢。從此始矣。吾雖死何憾焉。勉之勉之。
寄子魯忠己亥
编辑〈缺〉喜沒量。向者朴君去時。吾有一書矣。無見領語何也。其書無他語。乃使汝待秋下來見汝父者也。非不知汝之行止在於長者而不在汝也。且海路多風。汝眞欲來則吾當止之矣。但五年相離。情理罔涯。汝旣非孩提之幼。則宜有欲一來見之意。而終無之。故試勸汝下來。以開發孝心也。至於朱子與子書。正與吾望汝之心相合。故揮汗抄錄。千里寄送。若有難解處。則卽日請敎於長者。朝夕諷誦可也。凡此數事。汝書中皆略之。而乃以荒雜說話代之。且其措語。頗有文過自是。詰問長者之意。小子安敢有此習。固知汝不如人。而亦不意其若是之寒心也。是以吾甚不悅。欲依萬石君故事。姑不答書以示未安之意。便去後更思之。父子相阻已屢年。惟以書字替面。而若久不作答。則非但汝心之爲悵。吾亦缺然。無以爲心。故玆以答去。汝能諒此天倫至情否。人之百行。皆源於孝悌。於此〈缺〉。
寄子魯忠己亥十月初九日
编辑見汝書知好在。良慰良慰。吾厚蒙聖恩。至今生存。晝夜感泣。百般苦狀。皆不足言也。聞汝深以久不見父顔爲至痛云。此乃孝子之心也。推是心以往。則何患不爲人。雖不見父顔。若能軆父心則不失爲孝矣。父心之所欲。吾不明言。汝須自思之。報示於後便可也。聞汝往在馬山楸下。一喜一悲。無以爲懷。汝能知祖考妣山所之重。先爲上山拜謁。而後乃入墓幕云。子孫孝心。當如是矣。聞之不勝奇喜。頓忘棘囚之苦耳。
寄子魯忠庚子六月十五日
编辑見書良慰。吾爲炎瘴所困。間患痁疾。又方以暑泄作苦。長日昏倒。悶悶。所作論見之。大軆善矣。今此問汝。吾於汝。是底父母耶。不是底父母耶。𥌒瞍猶爲是底父母。則吾豈獨於汝。爲不是底父母。汝若知此則不患不爲孝子矣。讀書日記及付過記。終不送來何也。殊可駭也。
寄子魯忠庚子九月初五日
编辑夢金回。見書知好在。甚喜。汝何時能識人事。知天知地。知君知父耶。今則便同牛耳讀經。不欲以書勉飭。爲豚爲犬。汝須自爲之也。吾姑遣耳。
寄子魯忠庚子十月初九日
编辑見書知好在。可喜可喜。吾去月患感。今幸少瘳耳。爲豚爲犬之敎。若知其爲驚惶。則須推其驚惶之心。思所以免爲豚爲犬可也。但恐驚惶之心。乍發旋亡。故終不免爲豚爲犬而已。吾無他可言。惟願汝一日十二辰。常不忘驚惶之心耳。
寄子魯忠別紙庚子
编辑不脫冕論。有失聖人本意。盖以去就之大義言之。則魯受齊樂之初。宜卽行矣而猶不行。此則疑於太遅也。以去父母國之道言之。則膰肉不至。奚啻小事而悻悻决去。不少留耶。此則疑於太速也。其將何以爲說也。盖孔子欲行之意。已决於受樂之初。而但不欲顯君相之過。故不卽行。及其執膰肉之細故而後遂行。然則始而遅者。非苟遅也。卽去父母國之道也。終而速者。非苟速也。不過得遂初志而求合乎去就之大義也。惟孟子識得此意。故其答淳于髡之問。特明言之。其旨深矣。今汝之論。不能洞辨於始遅終速之義。而但爲發明其不爲肉之意。是聖人之所爲。汝亦不識也。何足以譏衆人哉。須以此更加詳究。如有所疑。勿憚反復也。○夷齊論無病。小學論亦好。然不能自行其道。而欲發世人自悟之心。眞孟子所謂捨其苗而耘人之田也。殊可駭也。修己治人。雖都是吾人分內事。然先後緩急之序。切不可亂。必亟去徇外爲人之習。熟讀小學之書。軆之於身。行之於事。以副千里外懸望之心也。
寄子魯忠辛丑正月四日
编辑見書知好在。極慰極慰。汝今十六歲。尙無欲見父之心耶。父子至情。出於天倫。汝豈獨無之耶。三月祀事後。與朴僉知同爲下來可也。吾病狀無加减耳。小學具解,漢書,古文眞寶,南華經。皆汝所將讀之書。必預爲覓置。來時輸來可也。
寄子魯忠辛丑五月十三日
编辑見書知好在。可喜。吾病進退無常。極悶。汝慈氏所患之頻添。亦甚憂慮。聞汝與魚洪兩碩士從遊。而直用平交相抗之禮。語言之間。至或爾汝云。殊可駭也。禮曰童子隅坐隨行。盖旣未成人則待冠者。不可不敬。不當復計其年齒之相若也。汝之言行學識。姑未及於遜友視志。而先效長者交人之例。此正孔子所謂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見論語憲問篇末章。須考見也。〉况彼兩碩士之大人。猥許我以友道。而汝旣父事之矣。然則其子弟之先汝冠而年且長者。汝當兄事之。所謂兄者。指家兄也。家兄亞於家親。而凡敬長之道。由此而始。則可知其極用尊敬也。世降禮廢。人之事其家兄。不能盡道。故其於他人十年以上者。亦妄引兄事之語。而稱以老兄。相見不拜。坐立倂肩。甚無謂也。吾少而不學。不能知禮。故亦未免隨俗妄行。晩始覺悟而略改之。今聞汝接人無禮。不勝驚懼。玆以及之。須執此書。見兩碩士。亟謝前過。而向後則一用童子事長之䂓可也。人孰無過。改之爲貴。幸速圖之也。
寄子魯忠壬寅正月一日
编辑見書知好在。慰喜多矣。汝慈氏患候頻發云。極悶極悶。吾病狀與昨一㨾。與汝輩相別。今至七年。今春欲使汝一來。然海路險惡。以是爲憂。楊楸奠禮時。汝陪汝慈氏。出往過行而歸可也。遠外悲慕情理。實難抑遣矣。汝年今至十七歲。汝若悉棄幼志。謹身修行。則吾雖死無恨矣。新年之祝。無過於此。汝能諒此至情否。
寄子魯忠壬寅八月二十四日
编辑見書知好在。可喜可喜。吾病一㨾耳。欲卛汝來而有故未果。又退以明春。汝必大以爲悵缺。然須自抑以遣也。小學溫習誠好矣。須擇其簡諒而躬行之可也。萬之久無書。想以在斗陵之故也。須使之預作書。送置京中。隨便付來也。道理當如是矣。
寄子魯忠癸卯正月二日
编辑見書知好在。可喜。邦慶無彊。固已不勝忭祝。而仲父主蒙恩。亦切感泣之私。汝書以乃父之未霑霈典。有悲痛之語。人子情理。或無恠其如此。而至引小學中語。而深嘆天道之無知。則汝過矣汝過矣。天道雖曰玄遠。其實明明赫赫。無所不知。詩曰昊天曰明。及爾出往。昊天曰朝。及爾遊衍。其爲有知也。孰過於此。汝父事君不忠。罪積惡極。彼有知之天道。安得不降之威罰。吾方悚懔自訟之不暇。而汝乃誣以無知。誠不覺愕然失圖也。彼有取爾也。爲鄧伯道惜其無兒。而一時假說之辭耳。固不可據以爲正。且旣曰時人爲之語。則可知其爲尋常衆人之語。而非君子之言也。乃君子之言則不然。昔秦少游有詩曰天若有知和天瘦。伊川先生面責之曰。上天尊嚴。安可易而侮之。以此而觀於汝言。則豈不爲嫚天怨天之歸耶。小學一字一言皆可信。然若並與此等語而信之。則眞孟子所謂不如無書者也。况罪人之子。惟當血泣皇皇。如窮無歸而已。心中口頭。宜不敢有一毫寃怨之意。昔者范公純仁之在謫也。諸子怨章惇。公輒怒止之。彼於尤人。尙如此。况汝今怨天。則吾安得不怒哉。汝之行期。欲定以暮春。其前當上送朴君。稟議于諸父案前而决之。汝姑俟之也。
寄子魯恕,從子魯誾。甲辰閏三月十九日
编辑歲換已四箇月。而今始見汝等書。此何道理。文筆未備之云。尤是托辭。今則文筆已備。故作書耶。小子安敢謾言。汝輩年十三矣。病父在千里外。而漠然不置念頭。自處以孩提而不修人子常行之道。如此而何以爲人。若徒以喫飯遊走而謂之人。則彼禽獸亦能喫飯遊走。汝將何以自別也。此後則無論文筆之備不備。雖但書父主前三字以送。每便無闕也。汝輩所工。方在何書。而學幾行讀幾番耶。羅哀方上去。須一從其約束。毋或違越。而每便修送日記可也。人不學則無識。無識則只一食虫而已。將安用哉。語云雖有慈父。不愛無益之子。吾亦何愛於汝等哉。須軆千里外期望之心。孜孜毋倦可也。吾纔病旋瘳耳。
寄子魯恕,從子魯誾。甲辰四月二十六日
编辑頃者判童便。得見汝輩書。盖歲翻後初也。慰喜之餘。亦有寒心者。汝輩年已十三矣。離病父於千里之外。而尙不識顔面。情理當如何也。所宜隨便寄書。粗伸至情。而自處以孩提。退托以無知。絶然不修一字書。歲翻四朔。始黽勉修人事。而前者無書。諉之以坐於無文。小子何敢謾言。待汝有文。何時當作書耶。隨其知識之分限。雖只書父主前三字以送。亦勝於無書矣。此後則每便輒書可也。近日所讀。各在何書。人不讀書則蠢蠢無識。不知孝悌忠信仁義道德之爲何事。雖着衣喫飯。實何以異於禽獸。汝輩苟知此之爲可恥。則豈可不發憤忘食。刻勤做工耶。羅僉使聞已上去。敎課汝輩云。汝輩須依小學。事以先生之禮。敬謹以事之。虛心受訓。孜孜不忘。雖撻之流血。不敢懷怨可矣。每日學幾行讀幾遍。一一成錄。每便作書胎示。吾頃患重病。今則見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