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農卿分司南京陳公神道碑

司農卿分司南京陳公神道碑
作者:王安石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臨川文鈔/11卷》和《王臨川集/卷088

司農卿分司南京陳公,既以嘉祐七年九月某甲子葬開封府之祥符縣西韓村皇考魏公之塋,至十二月,公子世範等乃來求銘,以作公碑。蓋公昆弟皆從先人遊,而某又嘗得識公父子,故為序其實而繫以銘。序曰:

公諱某,字良器,以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衛國公諱嵩者為曾祖,以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燕國公諱光嗣者為祖,而尚書左丞、集賢院學士諱恕之子也。左丞當真宗時參知政事,後以其子岐公之貴,而贈至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魏國公。公,岐公之弟也,而於魏公為少子,年六十八,以嘉祐七年六月得疾分司,而以乙巳棄世於陳州。階至朝散大夫,勳至上柱國,爵至潁川郡開國子,食邑至六百戶,賜紫金魚袋。官終於司農卿,而所更者:秘書省正字,太常寺太祝,大理評事,光祿、大理寺丞,太子中舍,殿中丞,國子博士,尚書虞部比部駕部員外郎、郎中,司農、光祿少卿,少府監。任終於知陳州,而所歷者:監楚州、衡州酒稅,知衢州江山縣,知南恩州,通判江、揚、洪、廬、潭州,知衡州,監江寧府糧料院,知興化軍,知均州,判登聞鼓院,知曹州,判殿中省,知郢州、鄭州。其通判揚州、廬州,皆有所避不赴,知郢州則未赴而徙。

凡仕四十三年,蓋其行事可記者眾矣,而公子所能記者:在江州,人大饑且疫,公為具饘粥醫藥,不足則取廬山諸佛寺餘財以續之,所活以萬數。有盜刈人之禾而傷其主者,當死。公曰:「古之荒政所以恤人者盡矣,然尚緩刑,況今哉?」即奏貸其死。洪州大水,城之不滅者十五,水得城竇以入,舉城惶擾,不知所為,公豫具薪稿,不終日以塞。州人德之,曰:「無陳公,吾屬如何矣。」衡州之南,山廣袤百餘里,與夷接境,大木蒙密。中國人逋逃其中,冒稱夷人,數出寇常寧諸邑。其酋有挾左道者,人傳以為能致風雨,官軍尤憚之。公誘以恩信,則率眾數百來自占。已而與其甥亡去,又將為寇,州人皆恐。公設方略,以一日捕得殺之。天子賜詔書獎諭,公因圖上山川形勢、攻取之策,以為「賊今不除,黨附日眾,夷人謂中國無能為,必出助之。可須農隙發千人,使操斧斤,隨以強弩,斬木除道,則賊失所恃,不攻而自窮,又出其材,可以佐經用。」奏未報,轉運使害其事,劾公擅擊斷,不聽用佐吏,又嘗稱病,不自祭炎帝。公坐此罷,州人乞留不得,而賊果侵尋不制,朝廷出使,發兵擊之,數年然後定。興化多進士,就鄉舉者常八九百人,而學舍弊小,無文籍。公至則新而大之,為之購書,而國子之所有者皆具。均州漢上,舟子數溺商旅取貨財,而以險為解,公捕案置法,因取近灘數家,除其徭,使表水險,涉者因此得不死。曹州多盜,亡命之尤凶強者七十餘人,公集重購,得之幾盡。又修律令五家為保之法,故盜往往逃去之他境。蓋公施於政者能如此。

公嘗為書十二篇上之,曰《國政要事》,其說多聽用,而中書欲遷職事以獎之。公乃自言:「外祖王氏葬揚州無主後,願除淮南所當得之一官,以往視其丘墓而已。」岐公之葬也,天子自曹州召公歸襄事,特詔許公升殿。公謝岐公遭遇始終恩禮之厚,因乞御篆岐公之碑首。上為動容,賜其首曰「褒忠之碑」,而公終無一言自及。既分司,無田園,僦官屋以居,自為棺斂葬埋之制,趣於儉而已。少長好書,以至於老,於篆籀尤善。有集二十卷,其文能世其家者也。

夫人馮氏,江南李氏時宰相延巳之孫。子男五人:世範,前商州雊南縣尉;世安,前廣州新會縣令;世修,大理寺丞;世永,將作監主簿;世弈,太常寺太祝;女四人,長適大理評事柳安期,次適右班殿直王允懿,次尚幼也。

陳氏,漢太丘長諱寔之後,故其望在潁川,而世居洪州之南昌縣,當唐末五代之亂無仕者。魏公布衣起閭巷,明敏諒直稱天下,仍父子執國柄,而至岐公尤盛。公於仕嘗齟齬,然尚至九卿,以榮祿自終。蓋太丘之仁隱阨於一時,而紀、諶、群、泰貴顯者數世,豈魏公之先,遭世不治,亦有潛德晦行如太丘者乎?不然,何其後世之興如此。是故不可以無銘也。銘曰:

虞賓夏商,其後為陳,屢絕復封,以承聖人。至漢太丘,棄時就德,治祿魏晉,子孫世食。既又困窮,乃生魏公。魏公之出,魁名碩實,有公有卿,饋祀其室。公則盛矣,天子所思,繩繩維卿,亦顯於時。治官牧民,入出具宜。胡公之虛,太丘之里。兩有州國,紹榮本始。歸葬浚郊,皇考在前,峙此銘詩,為告新阡。

  ↑返回頂部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