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賢氏族言行類稿 (四庫全書本)/卷06

卷五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 卷六 卷七

  欽定四庫全書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六
  宋 章定 撰
  百三十七
  姓纂顓頊之後嬴姓伯益之子夏時受封於徐至偃王為楚所滅以國為氏
  左傳哀公十年徐承帥舟師自海入齊
  孟子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見孟子
  新序鄒陽上書曰徐衍負石入海義不茍取比周於朝以移主上之心
  史記主父偃傳武帝時趙人徐樂上書言世務書奏天子召見謂曰公等安在何相見之晩也乃拜為郎中數見上䟽言事遷為中大夫 漢書云燕郡無終人
  儒林文帝時徐生以容為禮官大夫傳子至孫徐延徐襄襄具天姿善為容不能通禮經延頗能未善也襄以容為漢禮官大夫至廣陵内史延亦為漢禮官大夫是後能言禮為容者由徐氏
  申公弟子徐偃為博士 為膠西中尉
  後漢徐防字謁卿舉孝廉特補尚書郎職典樞機周密畏謹
  徐璆字孟玉少博學辟公府舉高第 遷荆州刺史奏太守屬縣有藏汙悉徵按罪威風大行 遷汝南太守轉東海相所在化行
  徐穉字孺子豫章南昌人太守陳蕃不接賓客唯穉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 桓帝以安車𤣥纁備禮徵之不至角立傑出 南州高士
  魏志徐奕字季才忠亮古人不過 魏初為尚書徐晃字公明功最多封都亭侯 長驅徑入敵圍 先為不可勝然後戰功踰孫武穰苴 遷右將軍
  徐宣字寶堅文帝時為御史中丞又遷尚書 桓範薦宣體忠厚之行秉直亮之性清雅特立不拘世俗確然難動有社稷之節歴位州郡所在稱職以為左僕射 詔曰宣歴仕三朝公亮正色有託孤寄命之節可謂柱臣也
  徐邈字景山魏初為尚書郎私飲沈醉校事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 累歴太守所在著稱 遷撫軍大將軍凉州刺史廣開水田募民佃之家家豐足 彈邪繩枉州界肅清 遷司隸校尉百僚敬憚 歴事四世憂國忘私 志高行潔才博氣猛高而不狷潔而不介博而守約猛而能寛聖人以清為難而徐公之所易也人以為通人以為介是世人之無常而徐公之有常也邈清尚𢎞通可謂國之良臣時之彦士矣
  呉志徐盛字文嚮以勇氣聞江表之虎臣也
  徐詳字子明呉郡人孫權之時幹興事業數通使命其榱椽之佐乎
  晉書徐寧字安期為輿縣宰通朗博涉 庾亮每屬桓彞覔一佳吏部及遇寧欣然謂亮曰為卿得一佳吏部矣徐寧真海岱清士因為敘之即遷吏部郎
  徐廣字野民百家數術無不研覽 除祕書郎領著作勒成晉紀四十六卷遷祕書監
  儒林徐苖字叔胄累世相承皆以博士為郡守 遂為儒宗作五經同異評 輕財貴義 公府五辟博士再徵並不就
  儒林徐邈博涉多聞補中書舍人 撰正五經音訓學者宗之 處西省前後十年每被顧問輒有獻替多所匡益 遷中書侍郎專掌綸詔帝甚親昵之 後為前衛率授太子經雖在東宫猶朝夕入見參綜朝政修飾文辭拾遺補闕
  子豁以孝聞為太常博士祕書郎
  載記徐嵩字元高盛之子少以清白著稱苻堅時舉賢良為郎中 遷長安令貴戚子弟犯法者一皆考究請託路絶 落落有端貳之才
  南史徐羨之字宗文祖寧尚書吏部郎父祚之上虞令羨之為丹陽尹總知留任 後位司空羨之起布
  衣無術學直以局度一旦居廊廟朝野推服咸謂有宰臣之望 曉萬事安異同
  兄欽之位祕書監 欽之子佩為丹陽尹 佩之弟逵之尚武帝公主為彭城沛二郡太守
  徐湛之字孝源逵之子事祖母及母以孝聞 後為南兖州刺史善政俱肅威惠並行起風亭月觀吹臺琴室招集文士盡游玩之適 孫孝嗣字始昌王儉曰徐孝嗣將來必為宰相 出為呉興太守在郡有能名 累遷至左僕射為丹陽尹 子緄仕梁為侍中緄子君蒨字懐簡為湘東王參軍文冠一府特有
  輕艷之才新聲巧變人多諷習
  徐廣字野人百家數術無所不覽 晉孝武以其博學除為祕書郎仕宋領著作郎撰成晉史 兄子豁字萬同宋初為尚書左丞山隂令精練法理為時所推為始興太守表陳三事文帝嘉之賜絹二百疋穀
  千斛
  徐勉字修仁徐孝嗣見之曰此人中之騏驥必能致千里有宰輔之量 射䇿甲科補太學博士 仕梁為尚書左丞自掌憲樞多所糾舉時論以為稱職 遷吏部尚書居選彞倫有序客有求詹事五官正勉荅云今夕止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時人服其無私
  徐摛字士秀為新安太守為政清靜教人禮義勸課農桑朞月風俗便改
  徐陵字孝穆摛之子年數嵗沙門釋寶誌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 仕陳遷吏部尚書提舉綱維綜覈名實 終太子少傅 為一代文宗國家有大手筆必命草之接引後進無倦俸祿與親族共之 子儉份儀僔 儉勤學有志操梁元帝召為金部郎中侍宴賦詩帝嘆曰徐氏之子復有文矣 份為海鹽令有政績入為太子洗馬 儀仕陳位尚書殿中郎 陵弟孝克後為國子祭酒
  徐文盛字道茂仕梁為寧州刺史推心撫慰夷人感之徐度字孝節少倜儻不拘小節錄前後戰功封廣徳縣侯後至司空 子敬成安州刺史
  徐世譜字興宗世居荆州為主帥勇敢有旅力以功除信州刺史
  文學徐伯陽字隠忍敏而好學善色養 讀史書三千餘卷為侯官令甚得人和
  徐耕元嘉中大旱人饑以米千斛助官振貸詔書褒美酬以縣令
  北史徐招字思賢少好法律及朝廷舊事 初入洛陽雖未登仕已為時知朝廷疑事多預議 射䇿甲科領儀曹郎中常恨才達恐名迹不立久之方轉二千石郎中
  儒林徐遵明字子判受詩書禮記嘗指其心曰吾今知真師所在正在於此 講學二十年海内莫不宗仰聚徒教授懸納絲粟留衣物以待之
  孝行徐孝肅事親以孝聞養母數十年未見其忿恚色祖父母父母墓皆負土成墳廬于墓所奕世稱孝
  隠逸徐則懐栖隠之操杖䇿入縉雲山後入天台山卓矣仙才飄然騰氣千尋萬頃莫測其涯
  藝術徐祿善占候觀驛馬星流而知赦至
  徐之才十三為太學生粗通禮義劉孝綽曰此神童也
  少解天文兼圖䜟之學又善醫術
  唐徐有功舉明經補蒲州司法參軍為政仁不忍杖罰民服其恩更相約曰犯徐參軍杖者斥之訖代不辱一人累遷司刑丞時武后僣位畏唐大臣謀已汙引天下豪傑馳使者即按一切以反論后輒勸以官賞急變相告言者無虛日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獨有功數犯言爭枉直后厲語折抑有功爭益牢 論顔餘慶得免死時在廷陛者數百人皆縮項不敢息而有功氣定言詳嶻然不撓 后召詰曰公比斷獄多失出何耶對曰失出臣小過好生陛下大徳后黙然 拜司刑少卿與皇甫文備同按獄誣有功縱逆黨久之文備坐事下獄有功出之或曰彼嘗陷君於死今生之何也對曰爾所言私忿我所守公法為獄常持平守正以執據寃罔凡三坐大辟將死泰然不憂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全活者衆 鹿城主簿潘好禮謂有功斷獄天下無寃人仁恕過漢于張盧若虛亦曰徐公當雷霆之震而能全仁恕雖千載未見其比
  徐商字義聲有功五世孫擢進士第宣宗拜河中節度使突厥殘種以千帳度河自歸詔商綏定商表處山東寛鄉置備征軍凡千人襞紙為鎧勁矢不能洞
  徐彦伯兖州人七嵗為文對䇿高第調蒲州司兵參軍時司户韋暠善判司士李亘工書彦伯屬辭時稱河東三絶 進給事中㑹郊祭上南郊賦一篇辭致典縟秉筆累朝當時不及也
  徐浩字季海越州人擢明經有文辭張説稱其才見喜雨五色鴿賦咨嗟曰後來之英也 肅宗立授中書舍人四方詔令多出浩手遣辭贍速而書法至精帝喜之 兼尚書右丞建言故事有司斷獄必刑部審覆詔可故詳斷復自此始 代宗召拜吏部侍郎始浩父嶠之善書以法授浩益工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如怒猊抉石渇驥奔泉云
  徐岱字處仁蘇州人學無所不通辯論明鋭李栖筠欽其賢署所居為復禮鄉名達于朝 給事中史館修撰 帝以誕日召講説
  徐曠字文遠博通五經明左氏春秋時耆儒沈重講太學授業常千人文逺從之質問不數日而去或問之曰先生所説紙上語尚何觀重召與反復研辯嗟歎其能 性方正舉動純重大業初為太學博士世稱左氏有文遠為一時冠云 文遠説經徧舉先儒異論出新意以折衷聽者忘勞 高祖幸太學文逺發春秋題論難鋒生莫能屈帝異之
  徐申字維降京兆人擢進士第遷韶州刺史 進嶺南節度使外蕃嵗以珠瑇瑁香文犀浮海至申於常貢外未嘗索商賈饒盈
  徐元慶為父報讎
  徐齊聃字將道湖州人八嵗能文太宗召試賜所佩金削刀 咸亨初詔突厥酋長子弟得事東宫齊聃上書謂非恭威儀近有徳之義
  徐堅字元固齊聃子幼有敏性舉秀才及第 天授三年上言書有五聽令有三覆請如令覆奏則死者無恨聖厯中楊再思引為判官屬文典厚再思每目為
  鳳閣舍人様與張説修三教珠英 𤣥宗改麗正書院為集賢院以堅充學士副張説知院事堅於典故多所諳識
  五代徐懐玉亳州焦夷人也少事梁太祖與太祖俱起微賤懷玉為將以雄豪自任而勇於戰陣從太祖東攻兖鄆破徐宿懷玉金創被體戰必克捷所得賞賚往往以分士卒為梁名將
  宋朝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也舉進士至徽宗朝除寶文閣待制兼侍讀為中書舍人修神宗史 詔命與蔡京同校正五朝寶訓勣耻與京同職力辭因奏曰京姦惡也唐徳宗用盧杞致建中之亂陛下不可不察除給事為翰林學士久之知江寧府太平州召對徽宗問曰卿久于外下民疾苦宜以告朕勣曰事故未易勝言惟茶鹽法為最苦茶鹽取息太深故私販者十百為羣若聚而為盜則可憂矣徽宗曰為國用不足故也勣曰生財有道理財有義用財有法今國用不足在陛下明詔有司推講而力行之徽宗稱善以疾除顯謨閣學士致仕
  徐積字仲車楚州山陽人也少孤事母盡孝年四十不昬不仕不昬者恐異姓不能盡心於母也不仕者恐一日去其親也鄉人勉之就舉遂偕母之京師既登第未調官而母亡遂不復仕其後監司上其行以為郡教授久之致仕歸山陽於是始娶而操履彌篤為文怪而放終日靣壁坐不與人接而四方事無不周知其詳雖新且密無不先知也嘗與蘇軾曰自古皆有功獨稱大禹之功自古皆有才獨周公之才以其有徳以將之故爾軾然其言 每歳甘露降於父母墳域必踰月木為連理郡守迎入學甘露又降其舍鄉閭化之州具以聞賜絹米後部使者言積藴徳丘園聲名顯著謚曰節孝處士官其一子
  徐復字復之建州人也嘗游京師舉進士不中退而學易通流衍卦氣之法游淮浙間凡天文地理遁甲占射諸家之説讀之必得其宜 賜號沖晦處士授其子發校書郎徙居杭州十餘年卒
  徐鉉字鼎臣揚州廣陵人也十嵗能属文與韓熙載齊名江南謂之韓徐仕呉為祕書郎南唐為吏部尚書王師圍金陵煜遣鉉朝京師求緩兵太祖以禮遣之後隨煜至京師 太祖責之鉉對曰臣仕江南國亡不能死臣之罪也 太祖歎曰忠臣也以為太子率更令從征太原加給事中出為左散騎常侍 李穆嘗使江南見鉉及其弟鍇文章歎曰二陸不能及也曽慥云鍇好李斯小篆尤得其妙
  徐禧字徳占洪州分寧人也有膽氣好言兵吕惠卿力引之不次驟用累官給事中没於永樂謚忠愍 子俯字師川以䘏典補官懷竒負氣為筦庫為吉倅皆棄官去靖康初召為尚書外郎復丐外補徑歸江右高宗聞其名召為諌議大夫遂入翰林除簽樞晩
  以端明奉祠俯七嵗能詩深為舅黄山谷所知見百家詩選
  徐嚞字吉卿紹興間為吏侍三十一年六月為都承子大中字致周蕭榜登第嘗任太府寺丞大節為福建提舶棟與鄒榜叔川皆諸孫也
  徐詡楊誠齋嘗銘其墓附之拾遺門
  百三十八
  姓纂舜有天下號曰虞子商均封虞因以為氏又武王封虞仲於河東亦為虞氏 㑹稽餘姚人趙相虞卿秦有虞香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鄭子産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
  國語夫成天地之大工者子孫未嘗不章虞幕能聽協風以成樂物生者也其後皆為王公侯伯
  新序虞丘子辭位而進孫叔敖相楚莊王卒以伯史記虞卿者游説之士也躡蹻擔簦説趙孝成王一見賜黄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故號為虞卿論趙魏合從之便 不重萬户侯卿相之印著書
  八篇世傳曰虞氏春秋 太史公曰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䇿何其工也 新序曰趙王發虞卿東見齊王與之謀秦虞卿之謀行而趙伯此存亡之樞機故善謀之臣其於國豈不重哉
  後漢虞延字子大初生其上有物若一匹練遂上升天占者以為吉及長長八尺六寸腰帶十圍力能扛鼎建武初除細陽令嵗時伏臘輒休遣徒繫使歸家並感其徳應期而還 遷洛陽令外戚歛手莫敢干法遷南陽太守
  虞詡字升卿十二通尚書為朝歌長故舊皆弔曰得朝歌何衰詡曰不遇槃根錯節何以别利器 太守馬稜曰君儒者當謀謨廟堂 後羌冦武都以詡有將帥之畧遷武都太守 令吏士各作兩竈日増倍之卒破羌衆後為尚書僕射 子恭有俊才官至上黨太守
  呉志虞翻字仲翔㑹稽人少好學有高氣州舉茂才召為侍御史 作周易老子論語國語訓註習經於枹鼓之間講論於戎馬之上 後雖處罪放而講學不倦門徒常數百人
  晉書虞潭字思奥㑹稽人清真有檢操舉秀才徙醴陵令領廬陵太守綏撫荒餘咸得其所 又為南康太守 終於侍中 子嘯父亦至侍中
  虞𩦎字思竹為吏部郎 有公才有公望
  虞溥字允源將率之子篤志典墳 察孝廉除郎中為鄱陽内史大修庠序廣招學徒謂學之染人甚於丹青為政嚴而不猛風化大行有白烏集於郡庭
  虞預字叔寧少好學有文章 遷祕書丞著作郎雅好經史憎疾𤣥虛著晉書四十餘卷
  忠義虞悝長沙人弟望字子都 孝悌廉信為鄉黨所稱更為治中别駕 兄弟南夏之翹雋而智勇遠聞王敦之亂闔門為忠義
  儒林虞喜字仲寧㑹稽人潔靜其操嵗寒不移 志操足以勵俗博學足以明道 鑚堅研微有弗及之勤處靜味道無風塵之志 釋毛詩注孝經凡注術數十萬言
  南史虞丘進字豫之累遷太子右衛率及卒追論討司馬休之功進爵為子
  虞悰字景豫仕齊轉給事中加正員常侍性敦實與人知識皆有終始
  虞玩之字茂瑤仕宋為尚書右丞
  虞荔字山披博覽墳籍仕梁兼中書舍人居于西省以文史見知 陳文帝深器之常引左右朝夕顧訪凡所獻替莫有見其際者 弟寄字次安弱冠舉秀才對䇿高第為㑹稽中記室簡畧煩苛務存大體曹局之内終日寂然 除中書侍郎
  循吏虞愿字士恭㑹稽人為晉安太守在郡不事生業立學堂教授 海邊有越王石常隠雲霧相傳云清廉太守乃得見愿往就觀視清徹無所隠蔽
  儒林虞廣徧講五經仕梁兼國子博士
  文學虞通之有學行善言易至步兵校尉附丘巨源傳虞龢少好學位中書郎
  北史虞慶則幼雄毅少俶儻豪俠皆敬憚之 周時拜石州總管甚有威惠稽胡慕義歸者八千餘户後遷右僕射 慶則降突厥可謂茂功
  文苑虞世基字懋世博學有高才善草隸孔奐見之嘆曰南金之貴屬在斯人 仕隋直内史省栁顧言曰海内當共推此一人 遷内史侍郎 丁母憂哀毁骨立煬帝曰方相委任宜為國惜身 特見親愛朝臣無與為比
  虞綽字士裕博學有俊才仕陳為太學博士 遷著作佐郎常直禁中以文翰待詔隋書亦有傳
  唐虞世南越州人字伯施性沈靜與兄世基同受學于呉顧野王餘十年精思不懈文章婉縟慕徐陵陵自以類己世基辭章清勁過世南而贍博不及也議者方晉二陸大業中至祕書郎隋煬帝愛其才 秦王踐阼拜𢎞文館學士世南貌懦謹外若不勝衣而中抗烈論議持正太宗曰朕與世南商畧古今有一言失未嘗不悵恨其懇誠如此 帝作宫體詩使賡和世南曰體非雅正此詩一傳天下風靡不敢奉詔帝曰朕試卿耳帝嘗命寫列女傳於屏風於時無本世南暗疏之無一字謬帝每稱其五絶一徳行二忠直三博學四文詞五書翰帝手詔魏王泰曰世南於我猶一體拾遺補闕無日忘之 後帝為詩一篇述古興亡敕遂良即其靈坐而焚之數嵗夢進讜言若平生翌日下制厚䘏其家
  百三十九
  姓纂帝舜之後胡公封陳子孫以謚為姓 安定漢有胡建始居焉
  前漢胡建字子孟河東人守軍正丞甚得走卒心 監軍御史為姦建取斬之由是顯名後為渭城令治甚有聲至今渭城立其祠
  後漢胡廣字伯始南郡華容人察孝廉試為天下第一拜尚書郎五遷尚書僕射 為太傅時年已八十
  繼母在堂朝夕瞻省 諺曰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在公台三十餘年
  魏志胡質字文徳少知名於江淮間為常山太守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將士用命 遷征東將軍都督青徐廣農積穀有兼年之儲 子威字伯武厲操清白嘗省其父告歸賜其絹一疋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審於何得此絹質曰是吾俸祿之餘威乃受之官至前將軍青州刺史對武帝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 威弟熊字季象亦有幹用至益州刺史 威子奕字次孫平東將軍並以潔行垂名 質素業貞粹可謂國之良臣時之彦士矣
  呉志胡綜字偉則汝南人召為書部典軍國密事後為侍中孫權之時幹興事業文采才用毎見信任其榱椽之佐乎
  晉書胡奮字𤣥威性開朗有籌畧家世將門晩乃好學滅醜虜於河西制凶酋於硜北後加鎮軍大將軍
  南史胡藩字道序 以義烈成名 後參武帝相國軍事平司馬休之亂及廣固功封楊山縣男子隆世嗣
  胡諧之為江州别駕風采瓌潤善自居處朝士多與交遊遷都官尚書
  胡僧祐字願果少勇決有功幹 大敗侯景之將拜領軍將軍
  胡穎字方秀仕陳兼左衛將軍呉興太守
  北史胡叟字倫許世為西夏著姓年十三辨疑釋理鮮有屈焉 既善典雅之詞又工鄙俗之句 後歸魏賜爵始復男
  胡方回涉獵史籍詞彩可觀入魏為中書博士遷侍郎改定律制當時朝賢並愛重之清貧守道以壽終
  胡長粲仕齊遷章武太守為政清靜頗得人和除尚書左丞當官正色無所囬避
  外戚胡長仁字孝隆仕齊歴左僕射尚書令
  唐胡証字啟中河東人舉進士第渾瑊美其才奏寘幕府累遷至諌議大夫党項屢擾邊証以儒而勇選拜振武軍節度使又撿校工部尚書為和親使舊制行人有私覿禮証請儉受省費以絶鬻官之濫虜人欲屈脅之且言使者必易胡服証固不從不辱命還拜節度使
  胡楚賓秋浦人屬文敏甚必酒中然後下筆高宗命作文常以金銀桮𣂏酒飲之文成輒賜焉性重慎未嘗語禁中事兼崇賢直學士
  宋朝胡旦字周父渤海人也舉進士第一通判昇州代還遷左拾遺出漕淮東徙知海州淳化中直集賢院復知制誥久之通州襄州尋以祕書監致仕居襄州卒 且雋辯强敏少有大志退老漢上既喪明猶令人讀經史憑几聽之未嘗少輟
  胡宿字武平常州晉陵人也舉進士召試為館閣校勘改集賢校理通判宣州知湖州築石塘百里捍水患大興學校學者盛於東南自胡宿始既去而思之名其塘曰胡公塘而學者為立生祠久之為兩浙轉運使召還修起居注知制誥入翰林 禮部四嵗一貢士議者患之請更為間嵗議已定宿獨言使士子廢業而奔走無寧嵗不如復用三年之制也衆皆非其言行之數年士子果以為不便卒用三年之制 嘉祐六年拜左諌議大夫樞密副使宿當重任尤顧惜大體而郡臣方建利害多更張庶事以革弊宿獨厭之曰變法古人之難今不務守祖宗成法而徒紛紛無益於治也 英宗即位遷給事中告老乃拜吏部侍郎觀文殿學士知杭州遷左丞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恭
  胡宗愈字元夫舉進士甲科世父宿罷副樞守杭陛辭之日英宗問子弟誰可繼卿者以宗愈對除兼史館檢討同知諌院 哲宗即位除右司遷起居郎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又遷吏侍拜中丞首進六事曰端本正志知難加意守法畏天陛下若留神於此六者則治道得矣 哲宗問朋黨之弊宗愈曰君子義之與比謂小人為姦邪則小人必謂君子為朋黨陛下擇中立不倚者用之則朋黨自銷明日進君子無黨論拜尚書右丞坐言事以資政知陳州徙成都府明年召還為吏部尚書卒謚修簡
  胡瑗字翼之泰州如臯人也瑗為人師言行而身化之使誠明者達昬愚者厲而頑傲者革故其為法嚴而信為道久而尊自景祐明道以來學者有師惟瑗與孫復石介三人瑗以布衣召見論樂拜校書郎嘗為湖州學官慶厯四年建太學于京師有司請下湖州取瑗教學之法以為則召為諸王宫教授以疾免皇祐中召議樂為光祿丞國子監直講遷大理寺丞嘉祐中遷太子中允充天章閣侍講尋致仕東歸之日太學之諸生與賢士大夫送之東門執弟子禮路人嗟歎以為榮
  胡安國字康侯建州崇安人舉進士第二後為湖南提舉學事坐薦隠逸削籍免官宣和末徽宗召為左史未及赴靖康初召試中書舍人遷給事中 高宗即位以舊職召兼侍讀足疾不任朝謁除待制奉内祠知永州不赴提舉太平觀令纂修所著春秋紙札並從官給書成奏御除寳文閣直學士 謚文定 子寅字明仲官至禮侍後以徽猷閣直學士知永州姪憲字原仲紹興間侍從薦對改秩奉祠
  胡直孺字少汲嘗有詩云我無健筆飜三峽君有長才肅五兵同是行人更分手不堪風樹作離聲黄魯直見之稱賞政和中自都司出憲河北 宣和中守平江除發運入為户侍 靖康知南京統兵勤王力戰為敵所執帥矜其老得歸建炎拜刑部尚書並見百家詩百四十
  姓纂新安風俗通云由余之後代居歙州
  南史孝義余齊人少有孝行父亡號呌而絶有司奏改其里為孝義里
  宋朝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也舉進士遷祕書丞集賢校理范仲淹以言事忤意貶饒州諌官御史不敢言靖上䟽論仲淹不當貶且言陛下親政以來屢逐言事者恐鉗天下口不可坐落職知秦州以母憂去官慶厯中除右正言方是時仁宗勵精政事増諌官員將以有所為靖數言事合意遷知制誥三使北戎時相忌之出知吉州坐習蕃語奪官分司六年起知䖍州帥潭移青卒謚襄
  百四十一
  姓纂夏諸侯昆吾之後
  呉志吾粲字孔休呉郡人生數嵗孤城嫗見謂其母曰是兒有卿相之骨 為曲阿丞治有名迹又為山隂令還為參軍校尉以舟師拒魏將於泊口 後為太子太傅抗言執正
  晉書吾彦字士則有文武才幹膂力絕羣 為金城太守為交州刺史威恩宣著南州寜靖
  百四十二
  姓纂漢有廷尉扶嘉 河南官氏志乞扶氏改為扶氏
  北史扶猛字宗畧其種落號白獸蠻 仕梁位南洛北司二州刺史 從賀若敦南討梯山捫葛備歴艱阻遂入白帝城撫慰人夷莫不悦附 又破漢南諸蠻進大將軍
  百四十三
  姓纂齊有烏餘烏枝鳴莒有烏存秦有烏獲 鄱陽姓苑云今鄱陽有此姓 河南代北人烏石蘭改姓烏
  唐烏承玼字徳潤張掖人開元中與族兄承恩皆為平盧先鋒沈勇而決號轅門二龍奚契丹入冦詔承玼擊之破於捺 勸史思明束身歸朝 奔李光弼表為冠軍將軍封昌化郡王
  烏重𦙍字保君承玼子擢河陽節度使帝討淮蔡詔與李光顔相犄角大小百餘戰凡三年賊平進邠國公出行伍善撫士與下同甘苦得士心待官屬有禮
  當時有名士如温造石洪皆在幕府既没士二十餘人刲股以祭
  百四十四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郤縠卒原軫將中軍胥臣佐下軍上徳也
  哀公十七年衛侯夣于北宫公親筮之胥彌赦占之宋朝胥偃字安道潭州長沙人也少好學栁開見其所為文而器之曰子異日必有名於天下舉進士授大理評事通判湖州稍遷太常丞修起居注知制誥久之遷翰林學士知開封府
  百四十五
  姓纂周同姓居戎大狐伯生突突生毛偃毛生溱偃生射姑代為晉卿蜀有狐篤
  左傳閔公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代東山狐突御戎先友為右先友曰握兵之要在此行也
  僖公二十七年晉作三軍使狐偃將上軍讓於狐毛而佐之
  文公六年晉蒐于夷舍三軍使狐射姑將中軍
  新序秦魯皆疑晉有狐偃之善謀以成伯功
  狐突字伯行公子重耳外祖父也 子犯名偃突之子也文公之舅又曰舅犯 子犯以璧授公子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於河 狐射姑字季佗偃之子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