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賢氏族言行類稿 (四庫全書本)/卷34

卷三十三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三十四
  宋 章定 撰
  五百九十三
  姓纂黄帝之後也已姓國有飂叔安生董父舜賜姓董氏晉有董狐董安于
  左宣公二年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隠昭公二十九年蔡墨曰昔董父甚好龍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賜姓曰董氏曰豢龍
  定公十三年邯鄲將作亂董安于聞之告趙孟曰先備諸趙孟曰晉國有命始禍者死安于曰與其害於民寜獨我死請以我説
  史記董仲舒廣川人也治春秋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以次授業或莫見其靣朝廷如有大議使使者就其家而問之其對皆有明法有王佐之才伊吕亡以加管晏殆不及 下帷發憤潛心大業令後學者有所統一為羣儒首 三䇿言天人大槩
  後漢酷吏董宣字少平為洛陽令搏擊豪强莫不震懾京師號為卧虎歌曰枹鼔不鳴董少平 光武敕曰强項令
  董鈞字文伯習慶氏禮永平初為博士時草創五郊祭祀及宗廟禮樂威儀章服輒令㕘議多見用當世稱為通儒
  方術董扶字茂安少逰太學 靈帝時拜侍中甚見器重褒秋毫之善貶纎介之惡
  魏志董昭字公仁太祖引坐問計才策謀畧世之竒士蜀志董和字幼宰為成都令時俗奢侈和躬率以儉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不犯遷益州太守
  董允字休昭宫中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遷侍中獻納之任允皆專之
  吳志董襲字元代㑹稽人志節慷慨武毅猛烈遷偏將軍
  晉儒林董景道字文博明春秋三傳易書詩皆精究大義
  隠逸董京字威輦初至洛陽逍遥吟咏常宿白社中後遁去莫知所之
  隠逸董養字仲道不干禄求榮
  南史孝義董陽三世同居詔榜門曰篤行董氏之閭見劉瑜傳
  北史董紹字興逺少好學頗有文義累遷中書舍人為宣武所賞
  董純字徳厚隋時以軍功勞舊拜左衛將軍
  儒林董徴字文發徧受諸經大義精練宣武詔徴教授諸王累遷安州刺史 過家置酒髙㑹曰腰龜反國昔人稱榮仗節還家云胡不樂
  孝行董洛生居父喪過禮詔遣温紹伯奉璽書慰之令自抑割以全孝道
  唐董晉字混成河中人擢明經肅宗幸彭原上書行在拜祠部郎中 徳宗立授御史中丞出為華州刺史朱泚反晉走行在至河中而李懐光反晉說之曰朱泚為臣而背其君茍得志於公何有故懐光雖偃蹇亦不助泚改尚書左丞時右丞元琇為韓滉排笮得罪滉勢振朝廷晉見宰相誦琇非罪士大夫壯其節 貞元五年同平章事
  宋朝董遵誨范陽人也太祖以西夏近邊使守通逺軍凡十四年蕃漢悅附許以便宜制軍事初太祖以其母在契丹也令人賂邊民使迎其母送於遵誨遵誨遣外弟劉宗貢馬以謝太祖解其所服真珠盤龍衣命賫賜之宗曰遵誨人臣豈敢當此太祖曰吾委以方面不此嫌也
  董敦逸字夢授吉州永豐人也舉進士 紹聖初除監察御史改工部員外郎遷殿中侍御史左司諌侍御史敦逸曰臣再汚言路第恐擠逐不能乆奉彈糾之責哲宗曰汝能言無患朕之不能聽汝言信無患朕之不能行俄出知興國軍徙江州 徽宗即位以直龍圖閣知荆南府召入為諫議大夫敦逸極言蔡卞過惡遷户部侍郎卒孔五百九十四
  姓纂子姓殷王帝乙長子㣲子啟受封於宋弟㣲仲衍曽孫愍公生弗父何生宋父周生世父勝生正考父生孔父嘉子孫以王父字為氏孔父生木金木金生睪夷父睪夷父生防叔仕魯為大夫生伯夏伯夏生郰紇郰紇生丘字仲尼三嵗仲尼父卒年十九娶宋亓官氏一嵗生鯉字伯魚孔子為魯司冦攝相事居郰邑昌平鄉闕里魯哀公十六年卒年七十二伯魚年五十先仲尼卒伯魚生伋字子思為魯穆公師作中庸及子思子四十七篇以祖業授弟子孟軻等伋生子上白白生子家求
  左昭公七年孟僖子曰吾聞將有達者曰孔丘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其恭也如是臧孫紇有言聖人有明徳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今其將在孔丘乎
  文公四年晉人歸孔達於衛以為衛之良也
  僖公三年楚人伐鄭鄭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齊方勤我棄徳不祥
  僖公二十四年鄭伯與孔將鉏石甲父省視官具於氾而後聽其私政禮也
  前漢孔安國孔氏有古文尚書安國以今文字讀之因以起其家
  孔光字子夏經學尤明舉方正為大夫兄弟妻子燕語不及朝省政事或問温室省中樹皆何木光黙不應荅以它語賜靈夀杖歸老於第凡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居公輔位前後十七年
  後漢孔奮字君魚守姑臧長爵闗内侯力行清潔為衆所笑以為身處脂膏不能自潤被徵吏民羌胡賦斂馬牛器物追送之無所受
  孔融字文舉十嵗見李膺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膺問之融曰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徳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為北海相立學校表顯儒術雖一介之善莫不加禮 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薦達賢士多所奬進海内英俊皆信服之
  孔僖字仲和魯國魯人世傳古文尚書毛詩與崔駰友善同遊太學習春秋因讀吳王夫差時事僖廢書歎曰若是所謂畫虎不成反為狗者駰曰然昔孝武皇帝始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聖道師則先王五六年閒號勝文景及後恣已忘其前之為善僖曰書傳若是多矣鄰房生梁郁儳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耶僖駰黙然不對郁怒恨之隂上書告駰僖誹謗先帝刺譏當世事下有司駰詣吏受訊僖乃上書肅宗自訟曰凡言誹謗者謂實無此事而虚加誣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惡顯在漢史坦如日月是為直說書傳實事非虚謗也齊桓公親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其先君之惡以唱管仲然後羣臣得盡其心今陛下乃欲為十世之武帝逺諱實事豈不與桓公異哉書奏帝立詔勿問拜僖蘭臺令史帝東巡狩還過闕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樂大㑹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三人命儒者講論僖因自陳謝帝曰今日之㑹寧於卿宗有光榮乎對曰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今陛下親屈萬乗辱臨敝里此乃崇禮先師増輝聖徳至於光榮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聖者子孫焉有斯言乎拜僖郎中使校書東觀拜臨晉令崔駰以家林筮之謂為不吉止僖曰子盍辭乎僖曰學不為人仕不擇官吉凶由已而由卜乎在縣三年卒遺令即葬二子長彦季彦並十餘嵗蒲坂令許君然勸令反魯對曰今載柩而歸則違父令舎墓而去心所不忍遂留華隂 長彦好章句學 季彦守其家業門徒數百人河西大雨雹大者如斗詔有道術之士極陳變眚季彦見於徳陽殿帝親問之舉孝㢘不就
  孔昱字元世七世祖霸成帝時歴九卿自霸至昱爵位相係卿相牧守五十三人列侯七人
  晉書孔愉字敬康㑹稽人封餘不亭侯嘗行經餘不亭見籠龜買放溪中龜中流左顧者數四及鑄侯印而印龜左顧三鑄如初
  孔汪字徳澤為廣州刺史甚有政績為嶺表所稱孔坦字君平為揚州别駕遷尚書左丞深為臺中之所敬憚孔嚴字彭祖拜吳興太守善於宰牧甚得人和
  孔羣字敬林有智局志尚不覊仕歴中丞 子沉字徳度何充薦於王遵曰文思通敏宜登宰門辟丞相司徒掾不就 沉子廞至吳興太守廞子琳之以草書擅名又為吳興太守
  儒林孔衍字舒元十二通詩書後領太子中庻子經學深博練識舊典朝儀軌制多取正焉
  南史孔靖字季恭祖愉季恭為㑹稽内史釐整浮華剪罸遊惰境内肅清修飭學校督課誦習宋初拜侍中子靈符位㑹稽太守弟靈運位著作郎 靈運子
  琇之有吏能遷尚書左丞以職事知名為臨海太守在任清約罷還獻乾薑二千斤
  孔奐字休文仕梁除晉陵太守清白自守秩俸分贍孤寡號曰神君 陳文帝徴為御史中丞性剛直多所糾朝廷甚敬惮之百司滯事皆付之决為吏部尚書識鑒人物詳練百氏凡所甄㧞衣冠搢紳莫不悦服
  孔琳之字彦琳曾祖羣琳之妙善草𨽻仕宋為御史中丞明憲直法無所屈撓
  孔覬字思逺琳之之孫除為長史不能屈意權幸醉日居多而明暁政事醒時判决未嘗有壅衆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勝世人二十九日醒也
  孔逷字出逺為尚書儀曹郎屢箴闕禮齊髙帝曰逷真所謂儀曹不忝厥職
  孔稚珪字徳璋門庭之内草萊不剪以蛙鳴當兩部鼓吹後為都官尚書
  孔休源字慶緒舉秀才徐孝嗣省其策曰可謂後生之凖的梁初為太學博士為建康獄正尚書左丞遷御史中丞正色直繩無所迴避行荆州事平心决斷請託弗行
  儒林孔僉㑹稽人通五經尤明三禮三為五經博士後為海鹽山隂二縣令
  文學孔廣字淹源才學知名王儉常云廣來使人廢簿領匠不須來來則莫聽去
  孔逭抗直有才藻製東都賦於時才士稱之並附丘巨源傳隐逸孔淳之字彦深少有髙尚愛好墳籍居剡縣性好山水每游必窮其幽峻旬日忘歸
  孔道徽守志業不仕隠居南山終身不窺都邑鄉里宗慕之父祜隠於四明山行動幽祇徳標松桂古之遺徳也
  北史孔伯恭獻文時號鎮東將軍大破宋將沈攸之陳顯逹之師
  唐孔頴逹字仲逹冀州人八嵗時就學誦記日千餘言闇記三禮義宗善屬文通歩厯大業初舉明經髙第煬帝召天下儒官集東都詔國子秘書學士與論議頴逹為冠又年最少老師宿儒耻出其下 太宗即位頴逹數以忠言進帝問孔子稱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對曰此聖人教人謙耳帝稱善以太子右庶子兼司業 子惠元又為司業三世司業時人美之
  孔巢父字弱翁孔子三十七世孫徳宗狩奉天為招討使為魏博宣慰使辨而才及見田悦與言君臣大義
  孔戣字君嚴擢進士第巢父從子擢諫議大夫出為華州刺史奏罷明州嵗貢淡菜蚶蛤 穆宗立召為左丞以老自乞韓愈謂曰公尚壯上三留何去之果戣曰吾年至一宜去吾為左丞不能進退郎官二宜去愈曰公無留資何恃而歸曰吾負二宜去尚奚顧子言愈上䟽言戣守節清苦論議正平憂國忘家用意至到今求退陛下若不聽許亦無傷義而有貪賢之美不報以禮部尚書致仕嵗致羊酒如徴士禮
  孔緯字化文戣孫登進士第擢御史中丞疾惡若仇中外聞風未繩輒肅三遷吏部侍郎權要私謁至盈几一不省 從僖宗到蜀度朱玫必反請幸梁州即日去而玫兵至㣲緯言幾不脱
  孔温業字遜志擢進士第大中時為吏侍求外官白敏中謂同列曰我軰須自㸃檢孔吏部不肯居朝廷矣戣之弟子也
  孔若思越州人祖紹安與孫萬夀皆以文辭稱若思以博學聞擢明經歴庫部郎中嘗曰仕宦至郎中足矣座右置止水一石明自足意
  孔季詡字季和若思之弟永昌初擢制科授校書郎陳子昂常稱其神清韻逺比衛玠
  孔至字唯微若思子歴著作郎明氏族學撰百家類例宋朝孔宗旦魯人也為邕州司户㕘軍初儂智髙潛聚溪洞而邕州有白氣起郡庭仍江水暴溢宗旦以為兵象策智髙必反以書告郡守陳珙珙不聽後智髙反立忠節
  孔道輔字原魯初名延魯孔子四十五世孫舉進士為寜州推官道士治真武像有蛇穿其前郡將帥其屬徃奠拜之道輔持笏碎蛇首而去一郡皆驚知曲阜縣天聖九年為右正言上書請太后歸政天子而廷奏樞宻使曹利用御藥羅崇勲罪狀當是時崇勲操權利而利用悍彊不遜内外憚之使契丹契丹主酌以大巵曰天寒飲此可以致和氣道輔曰不和固無害既還言者以為生事且開邊釁他日仁宗問之對曰契丹新為黒水所被勢甚蹙平時漢使至多以言相侮臣恐其益慢中國故答以此言仁宗然之除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皇后郭氏廢道輔率諫官御史伏閣請對仁宗令至中書宰相吕夷簡曰廢后有漢唐故事道輔曰大臣當導君以堯舜漢唐失徳可為法邪夷簡色沮子宗翰為刑部侍郎
  孔維字為則開封雍丘人也以九經及第為國子周易博士遷禮記博士使髙麗王治問禮維以君臣父子之道升降等威之序為對治大悦謂人曰吾今日復見中國之夫子也累擢國子司業上書請禁原蠶以利國馬樂史奏曰陛下降明詔有事於籍田而禁蠶之制又下豈不相戾哉維復上䟽曰周禮夏官司馬職禁原蠶者為傷馬也月令仲春祭馬祖季春享先蠶為馬祈福謂之馬祖為蠶祈福謂之先蠶是蠶與馬同其類爾蠶重則馬損氣感之然也臣謂依周禮禁原蠶為當太祖是其言拜國子祭酒
  孔宜字不疑兖州曲阜人也蓋孔子四十四世孫孔子生鯉鯉生伋伋生白白生永永生箕箕生穿穿生謙謙生鮒以弟子騰為嗣值秦難藏其家書於屋壁騰生正正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國延年生霸號褒成君霸生福福生房房生均封褒成侯王莽敗失國世祖復封均子志為褒成侯志生損襲爵徙封褒亭侯損卒子曜嗣曜卒子完嗣無子以弟之子羡襲爵魏時封宗聖侯羡生震晉時徙封奉聖亭侯震生嶷嶷生撫撫生懿懿生鮮宋時襲封奉聖亭侯鮮生乗後魏封為崇聖大夫乗生靈珍靈珍生襲爵改封崇聖侯靈珍生文泰文泰生渠北齊改封恭聖侯後周追封孔子為鄒國公以渠襲封渠生長孫隋封長孫為鄒國公長孫生嗣哲改封紹聖侯嗣哲生徳倫唐封褒聖侯德倫生崇基襲封崇基生璲之明皇詔追諡孔子為文宣王改封褒聖侯璲之襲文宣公遂之生萱襲封萱生齊卿齊卿生惟晊惟晊生䇿自璲之至策五世並襲封文宣公策生振振生昭儉自策至昭儉三世嵗給封絹以供祀享昭儉生光嗣光嗣生仁玉後唐時襲文宣公至周時為曲阜令宜仁玉子也乾徳中詣闕上書述其家世詔以曲阜簿襲封文宣公未幾通判宻州太宗北征受詔督軍糧涉拒馬河溺死年四十六 子延世字茂先以父死為曲阜簿改曲阜令襲封文宣公詔轉運使兖州長吏待以賔禮卒年三十八 延世子聖佑真宗東封泰山幸曲阜謁孔子廟行酌獻之禮又幸孔林觀其墓加諡孔子為至聖文宣王追封孔子父叔梁紇齊國公母顔氏魯國夫人妻幵官氏鄆國夫人擢聖佑為奉禮郎襲封文宣公知仙源縣後改名佑佑卒以宗愿襲封知仙源縣宗愿距孔子四十七世矣 仁宗封孔子後為衍聖公哲宗時改為奉聖公徽宗時復以為衍聖公云
  孔文仲字經父新淦人也舉進士又舉賢良對策極論新法之害不為王安石所喜黜不用
  孔武仲字常父舉進士後除起居舍人數月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遷禮部侍郎以寳文閣待制知洪州
  孔平仲字毅父舉進士徽宗即位召為户部外郎出使陜西帥鄜延環慶在宋朝以文章名世父子兄弟齊名者甚衆若三蘇三劉三沈三孔則其章章尤著者也元祐初起司馬温公於洛陽公入謝力薦經父與蘇子瞻乞先用此二人方敢奉詔朝廷皆除省官經父四遷中書舍人諫議大夫方且大用遽云亡搢紳惜之毅父史學尤精工於集句又有詩戲三公術業不同其大槩皆一世英家曾懋叔夏兄弟乃其甥也並知名當世其問學源流蓋有所自云
  五百九十五
  左傳周卿士鞏簡公甸内侯也晉有鞏朔漢有侍中鞏攸陽翟皇户部郎中鞏宏武
  五百九十六
  重隴並見何氏姓苑
  項五百九十七
  左傳云滅項公羊曰為齊桓公所滅子孫以國為姓項橐八嵗服孔子項燕下相人為楚將子梁梁兄子籍號西楚霸王項他項伯項襄並籍之族漢初並封賜姓劉氏
  五百九十八
  姓纂周太史佚之後以官為氏漢有史皇孫進
  論語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左襄公三十年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 魯使者在晉歸語季武子曰晉未可媮也有趙孟以為大夫有史趙師曠而咨度焉其多君子也
  昭公七年史朝夢康叔謂已余將命而子茍相元晉韓宣為政之嵗婤姶生子名曰元
  哀公九年晉趙鞅卜救占諸史趙史墨史龜史龜曰是謂沈陽可以興兵利以伐姜
  哀公二十年吳王曰史黯何以得為君子趙孟曰進不見惡退無謗言王曰宜哉
  後漢史弼字公謙陳留人出為平原相詔書下舉鉤黨弼獨無所上濟活者千餘人遷河東太守被詔當舉孝亷知多權貴請託迺豫敇斷絶書屬
  史叔賔陳留人少有盛名郭林宗見而告人曰墻髙基下雖得必失後果以論議阿枉敗名
  北史史寜字永和以軍功累加持節征東將軍突厥憚之曰此中國神智人也寜有謀畫識兵權臨敵指撝皆如其策 子雄字世武除驃騎大將軍弟祥字世休少有文武才幹拜驍衛大將軍
  史萬嵗少英武驍健若飛好讀兵書在隋以平尉遲迥之功拜上大將軍 前後七百餘陣戰鬭千里破諸夷三十餘部於是勒石頌美隋徳
  五百九十九
  姓纂姜姓炎帝之後封紀為齊所滅以國為姓漢有紀信弟成生通封襄平侯
  前漢紀信信乗上車
  晉紀瞻字思逺少以方直知名舉秀才召拜尚書郎才兼文武朝廷稱其忠亮雅正卧䕶六軍 明帝嘗獨引瞻於廣室慨然憂天下曰社稷之臣欲無復十人如何因屈指曰君便其一 南金東箭世胄髙門望重搢紳官成名立
  南史文學紀少瑜字幼瑒幼有志節嘗夢陸倕以一束青鏤管筆授之其文因此益進有大才而無貴仕
  恩倖紀僧真仕齊 武帝嘗曰僧真堂堂貴人所不及也諸權要中最被盼遇
  六百
  姓纂齊大夫之後也北海吳志氏儀本姓氏孔融嘲儀曰氏者民無上可改為是因姓是焉
  吳志是儀字子羽本姓氏孔融嘲儀言氏字民無上可改為是遂改焉忠亮公正之士輔太子為傅盡忠動輒規諫事上勤與人恭拯贍貧困家無儲蓄時時有所進逹未嘗言人之短拜尚書僕射
  六百一
  姓纂帝堯之裔杜伯之子隰叔為晉士師至士蒍生司空縠縠生士㑹子孫氏焉後漢末有交趾太守士燮
  左襄公十六年晉平公即位士鞅為公族大夫改服修官烝於曲沃
  十八年士匄荀偃以中軍克京兹
  宣公十二年晉師救鄭士㑹將上軍郤克佐之
  十五年晉侯賞士伯以瓜衍之縣曰吾獲狄土子之功也
  成公十八年晉悼公即位使魏相士魴為公族大夫使訓卿之子弟共儉孝弟
  莊公二十六年晉士蒍為大司空夏城絳以深其宫
  六百二
  姓纂帝嚳之裔子姓承殷湯風俗通云左傳有子鉏商鄭大夫子人九
  左襄公三十一年子産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子太叔美秀而文鄭國將有諸侯之事乃授使行之以應對賔客是以鮮有敗事
  新序陳恒使勇士刦子淵棲曰子之欲我以我為知乎臣弑君非知也以我為仁乎見利背君非仁也以我為勇乎刦我以兵懼而與子非勇也使吾無此三者何補於子若有此三者終不從子矣
  新序子罕宋人有得玉者獻諸司城子罕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寳
  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客有言於鄭子陽者曰子列子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子陽使官遺之粟數十乘理六百三
  咎繇為堯理官子孫遂為理氏殷末有理徴改姓李氏
  六百四
  本理氏春秋改焉晉有里克魯有里革鄭有里析後居襄城者又為相里氏
  六百五
  左傳楚大夫薳章之後有薳子憑薳罷薳掩
  六百六
  晉士蒍之後以王父字為氏
  䦱六百七
  國語有䦱大夫
  氏六百八
  北海氏儀氏改為是見上文
  芉六百九
  楚姓祝融子季連後漢初楚懐王孫芉心項羽封為楚懐王後為義帝
  六百一十
  風俗通俟子著書六國時人 河南後魏獻帝以次弟為俟亥後為俟氏官氏志俟奴氏改為俟氏
  𣏌六百十一
  姒姓夏禹之後周武王封東樓公於𣏌後為楚所滅子孫氏焉齊郡齊有𣏌殖字梁今齊州有𣏌氏
  六百十二
  吕氏春秋鄭有大夫被瞻風俗通漢有牂柯太守被條
  六百十三
  左傳魯大夫梓慎
  弭六百十四
  三輔决録云王莽時有弭强 新豐漢末新豐人弭仲升見决録也
  六百十五
  㚰⿰几見纂要文云人姓
  六百十六
  左傳殷人六族有錡氏漢書藝文志洛陽錡華後有荆州刺史錡嵩
  六百十七
  周禮有委人氏掌委積其後氏焉漢有太原太守委進
  𩨒六百十八
  古委字纂文云人姓
  姒六百十九
  史記夏后氏姒姓
  似六百二十
  官氏志姒先改名似
  紙六百二十一
  官氏志渇侯氏改為紙氏
  倚六百二十二
  左傳楚左史倚相之後
  綺六百二十三
  漢初四皓隠商山號綺里季其後為綺氏
  六百二十四
  何氏姓苑有紫氏
  壘六百二十五
  後趙録有壘本姓裴氏後改壘
  癸六百二十六
  齊癸公之後見姓苑
  尾六百二十七
  魯有尾生或云即㣲生髙
  鬼六百二十八
  古今人表鬼㬰區
  米六百二十九
  姓纂出西域米國
  宋朝米黻字元章少負英聲前輩鉅公皆器重之東坡先生尺牘有云嶺南八年念吾元章邁徃凌雲之氣清雄絶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時見之今真見之矣又兒子於何處得寳月觀賦琅然誦之老夫卧聽未半蹶然而起恨二十年相從知元章不盡此賦當過古人不論今世也公當有大名不勞我輩説也雖髙宗天縱日躋雲章洛畫超軼前古獨愛元章萬幾之暇朝夕披玩以元章平生篆刻真行草書刻石分為十卷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抗行非但不愧之而已其子友仁字元暉少俊早成山谷有元暉古印章因命以為字仍贈絶句其文詞書畫深得家法紹興間為工部侍郎待制敷文閣韻語陽秋載其不及陪東坡徃金山作水陸與棲雲閣二詩謂其超出翰墨畦逕之表蓋自邁徃凌雲之氣流出非尋規索矩者之可到也
  六百三十
  姓纂平原後漢人
  後漢禰衡字正平尚氣剛傲矯時慢物嘗隂懐一刺既而無所之適至於刺字漫滅 孔融薦之曰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
  六百三十一
  左傳衛大夫禮孔禮至漢有新市長禮賢 平原後漢禮震受尚書於歐歙
  六百三十二
  風俗通漢有三郡太守邸社
  啟六百三十三
  夏后啟之後以王父字為氏後燕有啟崙
  六百三十四
  又音線南海人見姓苑
  觧六百三十五
  晉大夫觧楊觧獵之後其先食采於觧因氏焉漢有御史大夫觧楊 晉有觧系觧結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三十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