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第十


勾踐十五年


勾踐十五年,謀伐吳。謂大夫種曰:“孤用夫子之策,免於天虐之誅 ,還歸於國。吾誠已說於國人,國人喜悅。而子昔日雲有天氣即來陳 之,今豈有應乎?”

種曰:“吳之所以彊者,為有子胥。今伍子胥忠諫而死,是天氣前見,亡國之證也。願君悉心盡意,以說國人。”

越王曰:“聽孤說國人之辭: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以大國報讎,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誠更其術。於是乃葬死問傷,弔有憂,賀有喜,送往迎來,除民所害,然後卑事夫差,往宦士三百人於吳。吳封孤數百里之地,因約吳國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寡人不能為政,將率二三子夫婦以為藩輔。令壯者無娶老妻,老者無娶壯婦。女子十七未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於孤,令醫守之。生男二,貺之以壺酒、一犬,生女二,賜以壺酒、一豚。生子三人,孤以乳母;生子二人,孤與一養。長子死,三年釋吾政,季子死,三月釋吾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吾子也。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官,其子欲仕,量其居,好其衣,飽其食而簡銳之。凡四方之士來者,必朝而禮之。載飯與羹以遊國中,國中僮子戲而遇孤,孤餔而啜之施以愛,問其名。非孤飯不食,非夫人事不衣。七年不收國,民家有三年之畜。男即歌樂,女即會笑。今國之父兄日請於孤曰:『昔夫差辱吾君王於諸侯,長為天下所恥。今越國富饒,君王節儉,請可報恥。』孤辭之曰:昔者我辱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如寡人者,何敢勞吾國之人,以塞吾之宿讎。父兄又復請曰:『誠四封之內,盡吾君子,子報父仇,臣復君隙,豈敢有不盡力者乎?臣請復戰,以除君王之宿讎。』孤悅而許之。”

大夫種曰:“臣觀吳王得誌於齊晉,謂當遂涉吾地,以兵臨境。今疲師休卒,一年而不試,以忘於我,我不可以怠。臣當卜之於天,吳民既疲於軍,困於戰鬥,市無赤米之積,國廩空虛,其民必有移徙之心,寒就蒲贏於東海之濱。夫占,兆人事,又見於卜筮。王若起師以可會之,利犯吳之邊鄙,未可往也。吳王雖無伐我之心,亦雖動之以怒?不如詮其間,以知其意。”

越王曰:“孤不欲有征伐之心,國人請戰者三年矣,吾不得不從民人之欲。今聞大夫種諫難。”

越父兄又諫曰:“吳可伐,勝則滅其國,不勝則困其兵。吳國有成,王與之盟。功名聞於諸侯。”

王曰:“善。”於是乃大會群臣而令之曰:“有敢諫伐吳者,罪不赦。”

蠡種相謂曰:“吾諫已不合矣,然猶聽君王之令。”

越王會軍列士,而大誡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不足,而患其誌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甲者十有三萬人,不患其誌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今寡人將助天威,吾不欲匹夫之小勇也,吾欲士卒進則思賞,退則避刑。”於是越民父勉其子,兄勸其弟,曰:“吳可伐也。”

越王復召范蠡謂曰:“吳已殺子胥,道諛者眾。吾國之民,又勸孤伐吳。其可伐乎?”范蠡曰:“未可,須明年之春,然後可耳。”王曰:“何也?”范蠡曰:“臣觀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精兵從王,國中空虛,老弱在後,太子留守。兵始出境未遠,聞越掩其空虛,兵還不難也。不如來春。”

其夏六月丙子,勾踐復問,范蠡曰:“可伐矣。”乃發習流二千人,俊士四萬,君子六千,諸禦千人。以乙酉與吳戰,丙戌遂虜殺太子,丁亥入吳,焚姑胥臺。吳告急於夫差,夫差方會諸侯於黃池,恐天下聞之,即密不令洩。已盟黃池,乃使人請成於越。勾踐自度未能滅,乃與吳平。


勾踐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七月,越王復悉國中士卒伐吳,會楚使申包胥聘於越。越王 乃問包胥曰:“吳可伐耶?”申包胥曰:“臣鄙於策謀,未足以卜。 ”越王曰:“吳為不道,殘我社稷,夷吾宗廟以為平原,使不得血食。吾欲與之僥天之中惟是輿馬、兵革、卒伍既具,無以行之。誠聞於戰何以為可?”申包胥曰:“臣愚不能知。”越王固問,包胥乃曰:“夫吳良國也,傳賢於諸侯。敢問君王之所戰者何?”越王曰:“在孤之側者,飲酒食肉未嘗不分,孤之飲食不致其味,聽樂不盡其聲,求以報吳。願以此戰。”包胥曰:“善則善矣,未可以戰。”越王曰:“越國之中,吾慱愛以子之,忠惠以養之,吾今修寬刑,欲民所欲,去民所惡,稱其善,掩其惡,求以報吳。願以此戰。”包胥曰:“ 善則善矣,未可以戰。”王曰:“越國之中,富者吾安之,貧者吾予之,救其不足,損其有餘,使貧富不失其利,求以報吳。願以此戰。”包胥曰:“善則善矣,未可以戰。”王曰:“邦國南則距楚西則薄晉,北則望齊,春秋奉幣、玉、帛、子女以貢獻焉,未嘗敢絕,求以報吳。願以此戰。”包胥曰:“善哉,無以加斯矣,猶未可戰。夫戰之道,知為之始,以仁次之,以勇斷之。君將不知,即無權變之謀,以別眾寡之數;不仁則不得與三軍同飢寒之節,齊苦樂之喜;不勇則不能斷去就之疑,決可否之議。”於是越王曰:“敬從命矣。”

冬,十月,越王乃請八大夫曰:“昔吳為不道,殘我宗廟,夷我社稷以為平原,使不血食。吾欲僥天之中,兵革既具,無所以行之。吾問於申包胥,即已命孤矣,敢告諸大夫如何?”

大夫曳庸曰:“審賞則可戰也。審其賞,明其信,無功不及,有功必加,則士卒不怠。”王曰:“聖哉!”

大夫苦成曰:“審罰則可戰。審罰則士卒望而畏之,不敢違命。”王曰:“勇哉!”

大夫文種曰:“審物則可戰。審物則別是非,是非明察,人莫能惑。”王曰:“辯哉!”

大夫范蠡曰:“審備則可戰。審備慎守以待不虞,備設守固,必可應難。”王曰:“慎哉!”

大夫臯如曰:“審聲則可戰。審於聲音,以別清濁。清濁者,謂吾國君名聞於周室,令諸侯不怨於外。”王曰:“得哉!”

大夫扶同曰:“廣恩知分則可戰。廣恩以慱施,知分而不外。”王曰:“神哉!”

大夫計研曰:“候天察地,參應其變則可戰。天變地應,人道便利,三者前見則可。”王曰:“明哉!”

於是勾踐乃退齋而命國人曰:“吾將有不虞之議,自近及遠,無不聞者。”乃復命有司與國人曰:“承命有賞皆造國門之期,有不從命者,吾將有顯戮。”勾踐恐民不信,使以征不義聞於周室,令諸侯不怨於外。令國中曰:“五日之內則吾良人矣,過五日之外,則非吾之民也,又將加之以誅。”

教令既行,乃入命於夫人。王背屏,夫人向屏而立。王曰:“自今日之後,內政無出,外政無入,各守其職,以盡其信。內中辱者則是子,境外千里辱者則是子也。吾見子於是,以為明誡矣。”王出宮,夫人送王不過屏,王因反闔其門,填之以土。夫人去笄,側席而坐,安心無容,三月不掃。

王出則復背垣而立,大夫向垣而敬,王乃令大夫曰:“食士不均,地壤不修,使孤有辱於國,是子之罪;臨敵不戰,軍士不死,有辱於諸侯,功隳於天下,是孤之責。自今以往,內政無出,外政無入,吾固誡子。”大夫:“敬受命矣。”王乃出,大夫送出垣,反闔外宮之門,填之以土。大夫側席而坐,不禦五味,不答所勸。

勾踐有命於夫人、大夫曰:“國有守禦。”

乃坐露壇之上,列鼓而鳴之。軍行成陣,即斬有罪者三人以徇於軍,令曰:“不從吾令者,如斯矣!”

明日徙軍於郊,斬有罪者三人徇之於軍,令曰:“不從吾令者,如斯矣!”

王乃令國中不行者,與之訣而告之曰:“爾安土守職,吾方往征討我宗廟之讎,以謝於二三子。”令國人各送其子弟於郊境之上,軍士各與父兄昆弟取訣。國人悲哀,皆作離別相去之詞,曰:

“躒躁摧長恧兮,擢戟馭殳,所離不降兮,以泄我王氣蘇。三軍一飛降兮,所向皆殂。一士判死兮,而當百夫。道祐有德兮,吳卒自屠。雪我王宿恥兮,威振八都。軍伍難更兮,勢如貔貙。行行各努力兮,於乎,於乎!”於是,觀者莫不悽惻。

明日,復徙軍於境上,斬有罪者三人徇之於軍,曰:“有不從令者,如此!”

後三日,復徙軍於檇李,斬有罪者三人以徇於軍,曰:“其搖心匿行,不當敵者,如斯矣!”

勾踐乃命有司大徇軍,曰:“其有父母無昆弟者,來告我。我有大事,子離父母之養,親老之愛,赴國家之急。子在軍寇之中,父母昆弟有在疾病之地,吾視之如吾父母昆弟之疾病也;其有死亡者,吾葬埋殯送之,如吾父母昆弟之有死亡葬埋之矣。”

明日,又徇於軍,曰:“士有疾病不能隨軍從兵者,吾予其醫藥,給其麋粥,與之同食。”

明日,又徇於軍,曰:“筋力不足以勝甲兵,誌行不足以聽王命者,吾輕其重,和其任。”

明日,旋軍於江南,更陳嚴法,復誅有罪者五人徇曰:“吾愛士也,雖吾子不能過也;及其犯誅,自吾子亦不能脫也。”

恐軍士畏法不使,自謂未能得士之死力,道見蛙張腹而怒,將有戰爭之氣,即為之軾。其士卒有問於王曰:“君何為敬蛙蟲而為之軾?”勾踐曰:“吾思士卒之怒久矣,而未有稱吾意者。今蛙蟲無知之物,見敵而有怒氣,故為之軾。”於是軍士聞之,莫不懷心樂死,人致其命。

有司、將軍,大徇軍中曰:“隊各自令其部,部各自令其士:歸而不歸,處而不處,進而不進,退而不退,左而不左,右而不右,不如令者,斬!”

於是吳悉兵屯於江北,越軍於江南。越王中分其師以為左右軍,皆被兕甲又令安廣之人,佩石碣之矢,張盧生之弩。躬率君子之軍六千人,以為中陣。

明日,將戰於江。乃以黃昏令於左軍,銜枚溯江而上五里,以須吳兵。復令於右軍,銜枚踰江十里,復須吳兵。於夜半,使左軍涉江,鳴鼓,中水以待吳發。吳師聞之,中大駭,相謂曰:“今越軍分為二師,將以使攻我眾。”亦即以夜暗中分其師以圍越。越王陰使左右軍與吳望戰,以大鼓相聞;潛伏其私卒六千人,銜枚不鼓攻吳。吳師大敗。越之左右軍乃遂伐之,大敗之於囿,又敗之於郊,又敗之於津,如是三戰三北,俓至吳,圍吳於西城。

吳王大懼,夜遁。越王追奔攻吳,兵入於江陽松陵,欲入胥門,來至六七里,望吳南城,見伍子胥頭巨若車輪,目若耀電,鬚髮四張,射於十里。越軍大懼,留兵假道。即日夜半,暴風疾雨,雷奔電激,飛石揚砂,疾於弓弩。越軍壞敗,松陵卻退,兵士僵斃,人眾分解,莫能救止。范蠡、文種乃稽顙肉袒,拜謝子胥,願乞假道。子胥乃與種、蠡夢曰:“吾知越之必入吳矣,故求置吾頭於南門,以觀汝之破吳也。惟欲以窮夫差。定汝入我之國,吾心又不忍,故為風雨以還汝軍。然越之伐吳,自是天也,吾安能止哉?越如欲入,更從東門,我當為汝開道,貫城以通汝路。”於是越軍明日更從江出,入海陽,於三道之翟水,乃穿東南隅以達,越軍遂圍吳。

守一年,吳師累敗。遂棲吳王於姑胥之山。吳使王孫駱肉袒膝行而前,請成於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日得罪於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結成以歸。今君王舉兵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意者猶以今日之姑胥,曩日之會稽也。若僥天之中,得赦其大辟,則吳願長為臣妾。”勾踐不忍其言,將許之成。范蠡曰:“會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可逆命乎?且君王早朝晏罷,切齒銘骨,謀之二十餘年,豈不緣一朝之事耶?今日得而棄之,其計可乎?天與不取,還受其咎。君何忘會稽之厄乎?”勾踐曰:“ 吾欲聽子言,不忍對其使者。”范蠡遂鳴鼓而進兵曰:“王已屬政於執事,使者急去,不時得罪。”吳使涕泣而去。勾踐憐之,使令入謂吳王曰:“吾置君於甬東,給君夫婦三百餘家,以沒王世,可乎?”吳王辭曰:“天降禍於吳國,不在前後,正孤之身,失滅宗廟社稷者。吳之土地、民臣,越既有之,孤老矣,不能臣王。”遂伏劍自殺。

勾踐已滅吳,乃以兵北渡江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號去,還江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之時,越兵橫行於江淮之上,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越王還於吳,當歸而問於范蠡曰:“何子言之其合於天?”范蠡曰:“此素女之道,一言即合。大王之事,王問為實,金匱之要在於上下。”越王曰:“善哉!吾不稱王其可悉乎?”蠡曰:“不可。昔吳之稱王,僭天子之號,天變於上,日為陰蝕。今君遂僭號不歸,恐天變復見。”

越王不聽,還於吳,置酒文臺,群臣為樂,乃命樂作伐吳之曲。樂師曰:“臣聞即事作操,功成作樂。君王崇德,誨化有道之國,誅無義之人,復讎還恥,威加諸侯,受霸王之功。功可象於圖畫,德可刻於金石,聲可託於絃管,名可留於竹帛。臣請引琴而鼓之。”遂作『章暢』辭曰:“屯乎!今欲伐吳可未耶?”大夫種、蠡曰:“吳殺忠臣伍子胥,今不伐吳人何須?”

大夫種進祝酒,其辭曰:“皇天祐助,我王受福。良臣集謀,我王之德。宗廟輔政,鬼神承翼。君不忘臣,臣盡其力。上天蒼蒼,不可掩塞。觴酒二升,萬福無極!”於是越王默然無言。

大夫種曰:“我王賢仁,懷道抱德。滅讎破吳,不忘返國。賞無所吝,群邪杜塞。君臣同和,福祐千億。觴酒二升,萬歲難極!”臺上群臣大悅而笑,越王面無喜色。

范蠡知勾踐愛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謀成國定,必復不須功而返國也。故面有憂色而不悅也。

范蠡從吳欲去,恐勾踐未返,失人臣之義,乃從入越。行,謂文種曰:“子來去矣!越王必將誅子。”種不然言。蠡復為書遺種曰:“吾聞天有四時,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終必否。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賢人乎!蠡雖不才,明知進退。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啄,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可與履危,不可與安。子若不去,將害於子,明矣。”文種不信其言。越王陰謀范蠡,議欲去僥倖。


勾踐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九月丁未,范蠡辭於王,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 義一也。今臣事大王,前則無滅未萌之端,後則無救已傾之禍。雖然 ,臣終欲成君霸國,故不辭一死一生。臣竊自惟乃使於吳王之慚辱。 蠡所以不死者,誠恐讒於太宰嚭,成伍子胥之事,故不敢前死,且須 臾而生。夫恥辱之心,不可以大,流汗之愧,不可以忍。幸賴宗廟之 神靈,大王之威德,以敗為成,斯湯武克夏商而成王業者。定功雪恥,臣所以當席日久。臣請從斯辭矣。”越王惻然泣下霑衣。言曰:“ 國之士大夫是子,國之人民是子,使孤寄身託號以俟命矣。今子雲去,欲將逝矣,是天之棄越而喪孤也,亦無所恃者矣。孤竊有言,公位乎,分國共之,去乎,妻子受戮。”范蠡曰:“臣聞君子俟時,計不數謀,死不被疑,內不自欺。臣既逝矣,妻子何法乎?王其勉之,臣從此辭。”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適。

范蠡既去,越王愀然變色,召大夫種曰:“蠡可追乎?”種曰:“不及也。”王曰:“柰何?”種曰:“蠡去時,陰畫六,陽畫三,日前之神,莫能制者。玄武天空威行,孰敢止者?度天關,涉天梁,後入天一。前翳神光,言之者死,視之者狂。臣願大王勿復追也。蠡終不還矣。”越王乃收其妻子,封百里之地,有敢侵之者,上天所殃。於是越王乃使良工鑄金象范蠡之形,置之坐側,朝夕論政。

自是之後,計研佯狂,大夫、曳庸、扶同、臯如之徒,日益疏遠,不親於朝。大夫種內憂不朝,人或讒之於王曰:“文種棄宰相之位,而令君王霸於諸侯。今官不加增,位不益封,乃懷怨望之心,憤發於內,色變於外,故不朝耳。”異日種諫曰:“臣所以在朝而晏罷,若身疾作者,但為吳耳。今已滅之,王何憂乎?”越王默然。時魯哀公患三桓,欲因諸侯以伐之;三桓亦患哀公之怒,以故君臣作難。哀公奔陘,三桓攻哀公,公奔衛,又奔越。魯國空虛,國人悲之,來迎哀公,與之俱歸。勾踐憂文種之不圖,故不為哀公伐三桓也。


勾踐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丙午平旦,越王召相國大夫種而問之:“吾聞知人易,自 知難。其知相國何如人也?”種曰:“哀哉!大王知臣勇也,不知臣 仁也;知臣忠也,不知臣信也。臣誠數以損聲色,滅淫樂奇說怪論, 盡言竭忠,以犯大王,逆心咈耳,必以獲罪。臣非敢愛死不言,言而 後死,昔子胥於吳矣。夫差之誅也,謂臣曰:『狡兔死,良犬烹,敵 國滅,謀臣亡。』范蠡亦有斯言。何大王問犯『玉門』之第八,臣見王誌也。”越王默然不應。大夫亦罷。

哺其耳以成人惡。其妻曰:“君賤一國之相,少王祿乎?臨食不亨,哺以惡何?妻子在側,匹夫之能自致,相國尚何望哉!無乃為貪乎?何其誌忽忽若斯?”種曰:“悲哉!子不知也。吾王既免於患難,雪恥於吳。我悉徙宅自投死亡之地,盡九術之謀,於彼為佞,在君為忠,王不察也,乃曰:『知人易,自知難。』吾答之,又無他語,是兇妖之證也。吾將復入,恐不再還,與子長訣,相求於玄冥之下。”妻曰:“何以知之?”種曰:“吾見王時,正犯玉門之第八也,辰剋其日,上賊於下,是為亂,醜必害其良。今日剋其辰,上賊下止。吾命須臾之間耳。”

越王復召相國,謂曰:“子有陰謀兵法,傾敵取國九術之策,今用三已破彊吳,其六尚在子,所願幸以餘術,為孤前王於地下謀吳之前人。”於是種仰天歎曰:“嗟乎!吾聞大恩不報,大功不還,其謂斯乎?吾悔不隨范蠡之謀,乃為越王所戮。吾不食善言,故哺以人惡。”越王遂賜文種屬盧之劍,種得劍又歎曰:“南陽之宰而為越王之擒!”自笑曰:“後百世之末,忠臣必以吾為喻矣。”遂伏劍而死。

越王葬種於國之西山,樓船之卒三千餘人,造鼎足之羨,或入三峰之下。葬七年,伍子胥從海上穿山脅而持種去,與之俱浮於海。故前潮水潘候者,伍子胥也,後重水者,大夫種也。

越王既已誅忠臣,霸於關東,從瑯邪,起觀臺,周七里,以望東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居無幾,射求賢士,孔子聞之,從弟子奉先生雅琴禮樂奏於越。越王乃被唐夷之甲,帶步光之劍,杖屈盧之矛,出死士,以三百人為陣關下。孔子有頃到,越王曰:“唯,唯,夫子何以教之?”孔子曰:“丘能述五帝三王之道,故奏雅琴以獻之大王。”越王喟然歎曰:“越性脆而愚,水行山處,以船為車,以楫為馬,往若飄然,去則難從,悅兵敢死,越之常也。夫子何說而欲教之?”孔子不答,因辭而去。

越王使人如木客山取元常之喪,欲徙葬瑯邪。三穿元常之墓,墓中生熛風,飛砂石以射人,人莫能入。勾踐曰:“吾前君其不徙乎?”遂置而去。

勾踐乃使使號令齊、楚、秦、晉皆輔周室,血盟而去。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勾踐乃選吳越將士西渡河以攻秦。軍士苦之,會秦怖懼,逆自引咎,越乃還軍。軍人悅樂,遂作『河梁之詩』。

曰:“渡河梁兮渡河梁,舉兵所伐攻秦王。孟冬十月多雪霜,隆寒道路誠難當。陣兵未濟秦師降,諸侯怖懼皆恐惶。聲傳海內威遠邦,稱霸穆桓齊楚莊,天下安寧壽考長。悲去歸兮何無梁。”自越滅吳,中國皆畏之。


勾踐二十六年


二十六年,越王以邾子無道而執以歸,立其太子何。冬,魯哀公以三 桓之逼來奔,越王欲為伐三桓,以諸侯大夫不用命,故不果耳。


勾踐二十七年


二十七年冬,勾踐寢疾將卒,謂太子興夷曰:“吾自禹之後,承元常 之德,蒙天靈之祐,神祗之福,從窮越之地籍,楚之前鋒,以摧吳王 之幹戈。跨江涉淮,從晉齊之地,功德巍巍。自致於斯,其可不誡乎?夫霸者之後,難以久立,其慎之哉!”遂卒。

興夷即位一年卒,子翁;翁卒,子不揚;不揚卒,子無彊;彊卒,子玉;玉卒,子尊;尊卒,子親。自勾踐至於親,其歷八主,皆稱霸,積年二百二十四年,親眾皆失,而去瑯邪,徙於吳矣。

自黃帝至少康十世,自禹受禪至少康即位六世,為一百四十四年,少康去顓頊即位,四百二十四年。

黃帝→昌意→顓頊→鯀→禹→啟→太康→仲廬→相→少康→無余→ 無壬(去無余十世)→無擇→夫譚→元常→勾踐→興夷→不壽→不揚→無彊→魯穆柳有幽公為名,王侯自稱為君→尊→親,失瑯邪,為楚所滅。

勾踐至王親,歷八主,格霸二百二十四年。從無余越國始封,至餘善返越國空滅,凡一千九百二十二年。


大德十年歲在丙午三月音註 越六月書成刊板十二月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