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吳郡志
卷十
卷十一 

封爵 编辑

吳孫策,漢建安二年,自騎都尉襲爵烏程侯。既破陳瑀,曹操表策為討逆將車,改封吳侯。【《吳書》】

晉吳敬王晏,太康十年受封,食丹陽、吳興並吳三郡。

成帝咸和元年十月,封皇弟嶽為吳王。慕容垂皝第五子雋,僭位,封垂吳王。

後周尉遲綱,武成元年,進封吳國公。曆位少傅、大司空。

陳後主第十子藩,封吳郡王。

武德三年,以和州總管、東南道行台尚書令、楚王杜伏威,為使持節江淮以南諸軍事、揚州刺史、東南道行台尚書令、淮南安撫使。封吳王,賜姓李氏。

唐太宗貞觀十年,子恪,封吳王。

唐天佑元年,詔錢繆落起複,進封吳王。【《吳越備史》】

本朝大中祥符九年,拜參知政事丁謂乎江軍節度使,知升州。謂,郡人,建節本鎮,一時為榮。真宗皇帝賜以禦製詩,尤為盛事。詳具謂《跋》中。【禦製《賜平江軍節度使丁謂詩序》:卿黃閣同夤,實彰於盡瘁;碧幢臨鎮,方屬於報功。言當人謝之辰,特賜褒賢之作。今成七言四韻詩一首,賜新授蘇州節度使丁謂,依韻和進。詩云:“懿辭碩畫播朝中,造膝詢謀禮遇豐。文石延登彰順美,高牙前導表疇庸。書生仗鈸今尤貴,舊裏分符古罕逢。書儒買臣安敢比,黃樞早日接從容。”謂《次韻和進》云:“白麻初降紫宸中,簪組相驚帝澤豐。驟陟將壇知運偶,久塵台席愧材庸。桑榆便覺人間別,旌戟猶疑夢裏逢。已是都城聳榮觀,更頒天唱耀戎容。” 又《賜禦詩序》:卿名藩出蒞〔鎮〕,雖極於倚毗;文陛言辭,良多於眷注。特示寵行之什,用增方麵之榮。今成五言十韻詩一首,賜蘇州節度使丁謂,依韻和進。詩云:“踐曆功皆著,諮詢務必成。懿才符曩彥,佳器貫時英。俾展經綸業,旋升輔弼榮。嘉亨忻盛遇,盡瘁罄純誠。均逸明恩洽,疇勞茂典行。白麻三殿曉,紅旆九衢平。雖輟凝嚴任,尤增倚注情。擁旄辭帝闕,頓轡望都城。風景高秋月,煙波幾舍程。想卿懷感意,常是夢神京。”謂《次韻和進蘭》云:“叨竊逢嘉會,孤單荷曲成。高車陪上宰,密座群英。步武清華地,優遊侍從榮。勤劬期薄,忠謹誓明誠。方畏官箴失,俄驚寵命行。冒恩心易感,戀聖意難平。未副宵衣念,寧安晝錦情。搖搖千里棹,眷眷九重城。茜旆輝登路,瓊章耀去程。子牟牽望處,金闕玉為京。”謂《跋》云:“臣謂材用無取,聲猷不揚。徒以遭遇盛明,忝冒榮寵。掌邦計,參國政,一紀於茲。讚皇儀〔猷〕相盛,則百禮斯舉。位重逾量,恩深積憂。蓋早負官箴,久妨賢路。或驟掇物論,則大辜聖知。優退是希,陳露未暇。去年秋九月甲辰,忽奉製命,遙登將壇。進崇秩於上公,建高牙於故里。君親奇遇,臣子殊榮。授命之初,便殿賜對。天語撫勞,睿旨溫密。至感至戀,且拜且泣。十一日,復對於宣和門,賜禦製《人謝日七言四韻詩》首;十九日朝辭於長春殿,賜禦製《寵行五言十韻》詩一首,皆俾和進。丹文綠字,親奉於紫清。雲笈芝函,頒流於衡泌。簪纓聳觀,油素騰芳。璧日九華,但圓首以拭目;薰弦六變,罄方與而悅心。期大播於玉音,敢盡刊於金字。蘇台粵壤,鍾阜名區。並謹歲時,永昭盛美。大宋天禧元年,歲次丁巳正月二十六日,推誠保德翊戴功臣、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尉、使持節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充乎江軍節度、蘇州管內觀察處置堤堰橋道等使,知升州軍州事兼禦史大夫、上柱國濟陽郡開國公、食邑三千五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臣丁謂。

牧守 编辑

吳郡地重,舊矣,守郡者非名人不敢當。晉吳郡太守,與會稽、吳興三郡為真二千石,嚐欲以黃門侍郎郗情為吳郡守。愔自以資望少,不宜超蒞大郡,乃改臨海。蘇峻平,將以孔坦為吳郡。自陳:吳多賢豪,而坦年少,未宜領之,亦改吳興,蕭子範為蔡令,撰辭《吳郡表》,略云:全吳奧區,地迫都輦。譬彼西京,則扶風、馮翊;方之洛下,則潁川、河內。自非時雨之政,解繩之才,寧可奉共理之言,承河潤之旨。白樂天少時,嚐言異日首獲蘇杭一郡,足矣。後三十七年,始佩蘇印,又謂豈始望及。此吳郡太守為古今貴重,於此可以慨見。漢末〔未〕分吳、會時,但稱會稽太守。後漢始有吳郡太守。晉時有吳國,則曰吳國內史,或曰郡守。唐號蘇州刺史,或稱吳郡太守;或兼江東采訪使,或稱吳郡采訪使。今采摭諸史及他記載中顯有名稱者,立牧守條。奉朝稱知蘇州,今稱知平江府,事具《題名記》。

前漢朱買臣,吳郡人。武帝時為會稽太守,治吳。先是,東越數反覆。買臣因言:故東越王居泉山,一人守險,知人不得上。今聞南徙五百里大澤中,今發兵浮海,直指泉山,列兵席卷,可破滅也。乃拜買臣會稽太守。帝謂買臣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今子如何?”詔買臣到郡,治樓船,備糧食、水戰具,須詔書軍列與俱進。初,買臣昔嚐從會稽守邸者寄居飯食。及焉太守,衣故衣,懷其印綬,步歸郡邸。直會稽上計吏等群飲,買臣人室中,守邸與共食。少見其綬。守邸怪之,前引其綬,視其印,會稽太守章也。驚出,語上計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誕耳!” 其故人素輕買臣者,入視之,還走疾呼曰:“實然。”坐中驚駭,白守丞,推排陳列,中庭拜謁。買臣徐出戶,有頃,長安廊吏乘駟馬車來迎買臣,遂乘傳去。居歲餘,受詔將兵,與橫海將軍韓說等,俱擊破東越,有功,徵人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焉。

後漢尹興為吳郡太守。楚王英陰疏天下名士,有興名。

陳瑀,以安東將軍行吳郡太守。受詔與孫策同討袁術,將並圖策,屯於海西,為策所破。【《江表傳》】

許貢,為吳郡太守。時孫策方起,貢上表漢帝,謂策驍雄類項籍,宜以貴寵召還。若置於外,必為世患。策候,吏得表以示策,策遂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逞,策單騎出,貢客擊傷策,策病創死。

盛憲,器量雄偉,遷吳郡太守,以病去官。孫策(定吳會,忌憲高名。孔融)

憂憲不免,與曹公書,徵為騎都尉。製命未至,為權所害。【《會稽典錄》】

僮和,後漢為吳郡太守。

吳太史〔亨〕,慈之子。曆尚書、吳郡太守。【《吳書》一名高。】

謝勖,吳郡太守。與兄承,並知名。

滕胤,有節操,自丹陽徙吳郡太守。每聽訟,察言觀色,務盡情理。人有窮寬,對之流涕。

晉譙敬王恬,忠正有幹局,在朝憚之,補吳國內史。司馬允之,恬之子,為吳國內史。拒庾揩,斬其將段方,為亙元〔桓玄〕所害。沈充,車騎將軍,吳國內史。【見《沈演之傳》。】

傅咸,為吳郡內史。吳郡顧榮與親恭瞄曰:“傅長虞勁直忠果,雖非周才,亦足貴也。”

王恬,導之廣。少好武,晚節更好士。起為後將軍,轉吳國內史。

王洽,導諸子中最知名。為吳國內史,召拜領翠,尋加中書令,固辭不受,有清裁之稱。

王洵,洽之子,為吳國內史。在郡,為士庶所悅。

王劭,導之子。有風操,為吳國內史。子默,亦繼父官。

王蒼,導之子,為吳國內史。年饑,人多餓死。薈以倉米作檀粥,以啖饑者,所濟活甚眾。召為中領軍,復為吳國內史。

王謐,劭之子。少有美譽,白侍中拜吳國內史。未至郡,留為中書令。

袁山松,博學有文章,為吳郡太守。時孫恩作亂,山松守滬瀆城,城陷被害。

魏詠之,好學不倦,亙元〔桓玄〕篡位,協讚義謀。義熙初,進位征虜將軍,為吳國內史。

顏含,有操行,以孝聞,除吳郡太守。王導問含曰:“卿今蒞名郡,政將何先?”答曰:“王師歲動,編戶虛耗。南北權豪,競招遊食。國弊家豐,執事之憂。且當悉化勢門,使反田桑。數年之間,欲令戶給人足。如其禮樂,俟之明宰。”含所曆簡而有恩,明而能斷,然以威禦下。導歎曰:“顏公在事,吳人斂手矣。”

鄧攸,清和平簡,方正寡欲。為吳郡太守,載米之郡,俸祿無所受,唯飲吳水而已。時郡中大饑,攸奏賑貸,未報,乃輒開倉救之。郡政清明,百姓歡悅,為中興良守。後稱疾去職,郡常有送迎錢數百萬,不受一錢。百姓數千人牽攸船,不得進。攸乃小停,夜中發去。吳人歌之曰:“統如打五鼓,雞嗚天欲曙。鄧侯挽不留,謝令推不去。”百姓詣台,乞留一歲,不聽。

郗鑒,討賊帥劉徵,加都賊吳郡諸軍事。

刁彝,協之子。斬讎人黨以祭父墓,由是知名。曆吳國內史。

殷佑,為吳郡內史。上箋論顧榮功高,贈典不稱。榮由是贈侍中、驃騎將車、開府儀同三司。

江灌,少知名,才識亞於迫。自尚書中護軍為吳郡太守,加秩中二千石。未拜,卒。

劉牢之,當孫恩之亂,吳郡內史亙〔桓〕謙棄郡走,牢之都督吳郡諸軍事。恩破吳國,殺內史袁山鬆。牢之使參軍劉裕討平之。

張茂,有誌行,為鄉裏所敬信,補吳國內史。沈充之亂,遇害。少嚐夢得大象,以問占夢。曰:“君當得大郡而不善也。象,大獸。獸,守也,故知當得大郡。然象以齒焚。”果如其言。

賀循,字彥先。操尚高厲,童齔不群。言行進止,必以禮讓不汙。陳敏之亂,敏破,除吳國內史,不就。元帝為安東將軍,複上循為吳國內史。循作吳郡,初不出門,吳中強宗輕之。乃題府門:“會稽雞,不能啼。”賀聞故出行,至門反顧,索筆答之雲:不可啼,殺吳兒。”於是至諸屯及邸,檢校諸顧、陸,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罹罪者眾。陸托時為江陵郡都督,故下自請孫皓,然後得釋:【出《世說》。】

顧秘,吳國內史。唱義傳檄,以討李辰、石冰之亂。

應詹,性質素弘雅,以學藝文章稱。由後車將車,出補吳國內史。

庾冰,亮之弟,以雅素垂風,自司徒右長史出補吳國內史。蘇峻反,遣兵攻冰。冰不能禦,奔會稽。率眾進擊峻兵,乘勝赴京都,封新吳縣侯,固辭引受。

庾義,亮之子。少有時譽,初為吳國內史。時穆帝頗愛文義,羲至郡獻詩,頗存諷諫。

庾希,冰之子。自侍中出為輔國將軍、吳國內史,後死於亙〔桓〕溫之刑。

蔡謨,當蘇峻反時,吳國內史庾冰出奔會稽,乃以謨為吳國內史。謨既至,與張闓、顱眾、顧颺等共起義兵,迎冰都郡。峻平,複為侍中。

桓檀,詳正有望,補吳國內史。

王愷,為侍中,多所獻替。出為吳國內史。苟蕤,山松之子。有儀操風望,除建威將軍、吳國內史。荀羨,蕤之弟。資稟逸群,清和有準。遷吳國內史。

王允之,舒之子。蘇峻之亂,督護吳郡、義興,晉陵三郡征討軍事。破賊韓晃於長塘,賊乎,以功封彭澤縣侯。王侃,少曆顯職,位至吳國內史。

虞譚,清正有檢操,始為吳興太守。蘇峻反,加譚督三吳、晉陵、宣城、義興五郡軍事。峻平,轉鎮軍將車、吳國內史。徙會稽,未發,還復吳郡。時軍荒之後,百姓饑饉,死亡塗地,譚乃出倉米賑救。又修滬瀆壘,以階海抄,百姓賴之。子嘯父,隆安初為吳國內史。兄●〈馬斐〉之子谷,亦位至吳國內史。

樂謨,廣之子。南渡江,為征虜將軍、吳國內史。

張敞,郡人。亙元〔桓玄〕篡位,敞為尚書,以答事忤元〔玄〕。敞表獻忠款。事平,為吳郡太守。事見《南史》敞子《邵傳》。而子《裕傳》乃云為吳國內史。敞子孫至宋、齊之後益昌,為吳大家云。

宋劉損,字子騫。元嘉中,為吳郡太守。至閶門,便人太伯廟。室宇頹毀,垣牆不修。損愴然曰:“清塵尚可髣髴,衡宇一何摧頹?”即令修葺。

王琨,廉約忠實,立朝強正。為吳郡太守,遷中領軍。坐在郡用朝舍錢餉二宮諸王,及作絳襖奉獻軍用,左遷光祿大夫。

袁珣,為吳郡太守,謐曰貞。珣弟子粲,舊名湣孫,幼孤,好學有清才。隨珣在郡,擁弊裘讀書,足不逾戶。欲有與珣子顗婚,珣曰:“顗不堪,政可與湣孫婚耳。”

張永,廢帝時,自侍中領安成王師,出為吳郡太守。事具《人物》門。

張岱,永弟,齊建元初,為吳郡太守。高帝手敕加護軍,以家為府。事具《人物》門。

張緒,元徽中,自侍中為吳郡太守。事具《人物》門。

張懷,宋昇明中,以誅劉遐授吳郡太守,封義城侯。齊明帝時,複為太守以拒王敬則。懷事具《人物》門。

顧琛,吳人,孝建初,為吳郡太守。以起義功,封永新縣五等侯。廢帝即位,為吳郡太守。

王曇生,大明中,為吳郡太守。又見《顧琛傅》。

顧顗之,吳人。為吳郡太守,不低意於幸臣,蔡興宗嫌其風節過峻。事見《人物》門。

羊玄保,曆吳郡太守。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頻授名郡。為政雖無殊績,而去後常必見思。

柳世隆,字彥緒,為吳郡太守。居母憂,寒不衣絮。

王僧達為吳郡太守。

王慈,字伯竅,少有內潤之稱。曆吳郡太守。

王誕,字茂世。為宋武帝太尉長史,帝甚仗之,復為吳國內史。母憂去職。

江夷,字茂遠。宋初。曆吳郡太守。營陽王於吳縣見害,夷臨哭盡禮。以兄疾去官,曆任以和簡稱。

王思遠,為吳郡丞,行郡事,時稱得人。詳見《官吏》門。

褚淵,字彥回。宋明帝時,曆侍中,為吳郡太守。帝寢疾殆,馳使召之,托以後事。受顧命,輔幼主。

褚澄,字彥道,彥回弟,尚宋廬江公主。曆宮清顯,尤善醫術。建元中,為吳郡太守。百姓李道念以公事到郡,澄謂白:“汝有重疾。”答白:“病冷五年。”澄為診脈口:“汝病非冷非熟,當是食白渝雞子過多所致。”令取蘇一升煮服之,始一服,乃吐出一物,如升〔卵〕涎,裹之動。開看是雞雛,羽翅爪距具,足能行走。澄曰:“此未盡。”更服所餘藥,又吐得如向者雞十三頭,而病都差。當時稱妙。

張充,自尚書仆射出為吳郡大守。下車恤貧老,故舊莫不欣悅。事具《人物》門。

宗室安陸昭王鈣,字景業,仕宋為吳郡太守。政有能名,競陵王子良與之書曰:“竊承下風,數十年來,姑蘇未有此政。”武帝嘉其能,累遷官。

宗室南康縣侯子恪,字景衝,有文學。建武中,為吳郡太守。大司馬王敬則反於會稽,以奉子恪為名,子恪逃之。梁大通二年,複為吳郡太守,卒。

江斅,字叔文,有風格,不降意權幸。曆吳郡太守。

何叔度,尚之之父。義熙中,為吳郡太守。太保王弘,每稱其清身潔己。

謝舉,字言揚。與兄覽齊名,江淹目為二龍。大同三年,為吳郡太守。先是。何敬容居郡,有美績,世稱何吳郡。及舉為政,聲跡略相比。嚐要何徵君講《中論》,何難以巾褐人南門,乃從東門進。致詩往複,為《武丘山賦》。題於寺。

王規,字威明。神峰標映,時稱俊人。為吳郡太守。簡文帝為作謝章曰:“駕吉祥之車,入句吳之地,驅緹扇之馬,撫奉德之鄉。製錦何階,棼絲方始。”主書芮珍宗家在吳,前守宰皆傾意附之,珍宗假還,規遇之甚薄。俄召為左戶尚書,郡境千餘人,詣闕請留。表三奏不許,求於郡立碑,許之。

袁君正,字世忠。美風儀,早得時譽。為吳郡太守。侯景亂,率所領赴援。君正當官有名稱。君正子憲,字德章,朝野嚴憚,詳練朝章,遷吳郡太守。以父任固辭。改授南康內史。

李元履,幼有操業,甚閑政體。仕梁,為吳邪太守。

宗室南浦侯推,字智進。清敏好文,曆吳郡太守。所臨必旱,吳人號旱母。然侯景之亂,握節死之。

宗室南海王大臨,大寶元年,除吳郡太守。時張彪起義會稽,或勸大臨投之。大臨曰:“彪若成功,不藉我力。如其撓敗,以我說焉。”不往,二年遇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