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門表隱
作者:顧震濤 清朝

吳門表隱詩 编辑

先後寵題,隨到隨錄,不敘齒爵,謹列卷端。

繡月雕雲已有年,瀲經獵史竟成編。姑胥舊跡勞搜訪,淵博能追張茂先。

☆(表再叔)彭希鄭(葦閑)

荷君傳母節,名教賴匡扶。廿卷新書富,吳門軼事無。

☆俞大猷(稼園)

平生坎坷似投羅,耐得饑寒總命何。筆有精神參造化,言皆信服在揣摩。滿家著述彰陳跡,半甲年華感逝波。回憶童時曾入社,詩鳴北郭賦煙蘿。(戊寅與朱酉生,沈閏閏生朗亭、顧侍萱、蘅香、韓菉君、司馬問渠結北郭詩社。)

☆尹文潮(鐵香)

著述盈丌庋,多憑筆一株。證文如吐玉,辨類必搜瑜。祠墓微皆顯,忠貞信不誣。吳門遺盡拾,風教仰匡扶。

☆(海鹽)朱方增(虹舫)

七歲能作詩,八齡同治譜。仁孝本性成,鴻才惟嗜古。立言善表隱,廿年心獨苦。甄胄獻足證,誌闕賴此補。

☆(兄)曰松(巢雲)

善述吳門事,勤搜祠墓中。洛陽應紙貴,文望重城東。

☆(侄孫)燮善(松軒)

漁郎得訪仙源路,仙丈重探林屋中。多少遺聞與佚事,徵真參訛繼希馮。

☆張墉(藝蘭)

才希趙倚樓,情比陳驚坐。廿年苦著書,砥礪忘凍餓。式展表隱編,冥潛悉道破。

☆(叔祖光福)翰(文源)

驅馳晉蜀幾經秋,祿養何慚斛粟謀。桑梓樹功憐北阮,虎(山名)龍(湫名)獅(林名)鶴(市名)遍精搜。

☆(叔)紹先(山瓢)

薑被同溫已有年,固窮立品賴書田。餘工喜采吳門隱,廿卷新書映雪編。

☆(兄)賜書(勺泉)

著書貴有用,亦不在充楝。能上日觀峰,已采林屋洞。不屑芒鞋穿,幽潛多研綜。廿卷合壽梨,留與後賢誦。

☆(叔祖同里)我樂(竹嶠)

多少精神貫此書,中吳隱事表無餘。小園松節焚將盡,留待他年補石渠。

☆(弟)森濤(硯齋)

墜緒茫茫豈易尋,多年采錄有深心。從今桑梓無遺事,化雨春風播藝林。

☆(兄)元熙(耕石)

吳中人表吳中隱,廿載搜羅見苦心。才大識高真史筆,克彰潛德意殊深。

☆(侄孫香山)潮(心齋)

十年對榻共箋詩,(同館穹窿山下,凡十一載。)良羨先知覺後知。讀到表微書廿卷,吳門佚事采無遺。

☆(侄孫香山)有濟(松樵)

兀兀窮年但著書,張皇幽眇補殘苴。吳門自此無遺憾,夷仲勤搜丙穴餘。

☆徐華嶽(蓮峰)

拄杖泉頭曾倡酬,知師淵博紀蘇州。何如十載重相遇,惠我新書豁倦眸。

☆(穹窿羽士)周自然(草庭)

揣摩典獻暢平生,好向花前月下行。采遍中吳將廿載,一編《表隱》足傳名。

(吾弟為詩,隨筆立就。汗牛充棟,人共仰止。尤喜閘幽述古,輯名書,纂宗譜,風帆雪轍,亦無倦色。爰作是編,最為經世之書,典揭壽梓,誠不可緩。)

☆(兄)亦寀(蘭皋)

雅事當年繼六浮,幾番同醉萬峰頭。如何契闊皆頒白,北阮多文獨闈幽。

讀譜箋詩已有年,懷清履潔愈稱賢。錄成《表隱》言千萬,吳地淵微賴此傳。

☆(伯)千里(澗蘋)

曾吟萬首詩,已著才年書。力瘁窮邱索,心清正魯魚。揮毫隱盡表,儋石室無儲。小辟疆園裹,斑斕丙穴如。

☆(表兄)周兆曦(味菘)

萬首詩成已有年,吳門佚事更勤編。閘幽表隱殊辛苦,煢獨何妨活硯田。

☆(兄)椿(桐圃)

功能補誌闕,廿載采無餘。可續《吳都賦》,如窺《笠澤書》。征文搜隱僻,表節盡郊墟。(叔偕王康民、蔣軒霞、許也秋、家梧生諸公同輯《長元節孝祠續志》。)樹德垂桑梓,花源幸有漁。

☆(侄)樹榮(實甫)

元都古觀日相逢,(餘與君同潘秋水、張爇蘭諸公日必至圓妙觀一遊。)把臂無非論舊蹤。搜錄奇書傳故老,吳山越渚盡羅胸。

☆(表叔)蔣元封(建堂)

此筆能參一指憚,吳門往事盡塵煙。如君早證藏山果,考古征今信可傳。

☆(畫憚方丈)釋明澈(懶庵)

考獻徵文卅載餘,顯微識往(書名)共揚噓。羨君辛苦窮邱索,綜貫吳中未見書。

☆(表弟)王仁昭(鏡岩)

搜索邱墳多閘幽,中吳往事賴精搜。半生砥礪藏山計,舊紀新聞一例收。

☆(叔)翔雲(侍萱)

素敦桑辛誼,咸羨顧長頭。著作堪千古,搜羅近卅秋,塚祠仍鼎俎,忠孝識詒謀。試飲橋邊月,同吟往事悠。(華宗文翁《吟香閣集》、春翁《來鷺集》、韓桂翁《等詩》,並與君同和。)

☆宋廷弼(曉岩)

吳郡隱微君盡編,辛勤廿裁應堪憐。花紅陌上遊初倦,月白樓頭詠未眠。栗裏已無元亮宅,羌村終乏杜陵田。平生豪氣難磨滅,著作如雲洵可傅。

曾惠沙虹與乃東,(《嶺表錄異記》:蝦名沙虹。《本草》注:夏枯草名乃東。)蒙分風味佐園菘。飽翻《表隱》書千葉,桑梓論謀願刺桐。

☆(兄)亦松(竹所)

搜索娘阝嬛穴底儲,綴參已越卅年餘。堪稱一郡無雙譜,竟作千秋未有書。得使僉愈聞堪刺竹,公諸同好笑牽裾。知生素勵澹台誌,(從來足不履吏庭。)燃節堂中慰起居。

☆(諸城)王賡蘭(簣山)

能表吳門隱,勤勞已卅秋。荒祠增甓桷,(郡中諸舊柯,大半竭力讚襄修茸。)廢塚補松揪。(曾修先世各墓。)文獻堪徵信,幽潛得遍搜。箋詩與輯譜,吾族孰同儔。

☆(高叔祖)禮璜(萼庭)

桑梓遺聞漸渺茫,志書裏漏孰能詳。幽微一旦昭千古。三十年中盡表彰。

紀載全憑一寸心,有心何憚索幽深。吾宗小阮真能事,健筆無慚著作林。

☆(叔祖)承(醉經)

已就名山業,辛勤三十年。闡幽操史筆,《表隱》待君編,著作有如此,文章出自然。立言垂不朽,敦行應流傳。(至性過人,壬辰居嗣母喪,悲號半載,鬚髮頓白。)

☆王兆辰(康民)

野老遺聞山史傳,從來往事盡塵煙。清嘉(坊名)交讓(瀆名)名誰述,多賴長康手再編。

同讚亭祠春復秋,(佐名賢祠事。)知君才德幸為儔。詩成萬首盈丌庋,著作吳中第一流。

☆沈秉鈺(式如)

訪求故典著新編,博物聲名繼茂先。卅載苦心勤記錄。三吳軼事借流傳。昔因崇祀操筠管,今為閘幽劈彩箋。祖德愧無詩可述,多君手輯表前賢。

☆徐僖(夢白)

百口橋東穩結廬,藏山已積廿年書。吾鄉隱舊搜羅盡,砥礪功深補石渠。

☆(伯)南樛(蒼崖)婁江才一見,數語已知心。更讀表吳錄,德垂桑梓深。

☆(通州)彭智(哲齋)

醴泉讓水傳聞久,風土清嘉自古初。二百年來堯舜世,康衢樂事不勝書。

熙仲記聞多缺佚,南峰別集罕流傳。誰從桑梓搜遺事,今日端推顧彥先。

屟廊香徑莽榛蕪,一炬齊雲玉石枯。考古不遺兼博物,書成勝續賦吳都。

客久盡撚書籍賣,稗編結習未能忘。多君不惜麻沙費,省我留鈔數日忙。

☆(太倉)張應麟(借堂)

記述流傳自古今,搜羅載輯見恒心。卅年將盡中吳事,北阮應登著作林。

☆(叔)沅(湘舟)

清嘉成錄播鴻聲,表隱吳門又著名。自是東南文獻足,吾宗已得二難並。

☆(叔祖)達尊(榮緋)

彈琴方感不成聲,一卷書投表隱名。臣叔愛才癡自絕,快題酬唱翦同並。(用榮緋叔父韻。)

☆(叔)元愷(杏樓)

微子之言,我不知也,或曰聞諸道路,不知信否?我曰辭之輯矣微而顯,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邱。(集內傳語。)

☆(表叔)蔣賡塤(篆香)

誌同君際潔,詩比逋翁多。餘事功桑梓,隱微一網羅。

☆潘遵禮(紫崖)

表隱搜羅遍,琳琅妙筆披。三吳文獻備,萬古典型垂。風節堪矜式,幽潛仗主持。馨香崇祀遠,修輯起遐思。(時同輯《公祠崇祀錄》。)

☆(表侄)蔣庭英(穀香)

仙才妙句劇清新。三峽詞源見性真。(時和林大中丞喜雨韻詩賜貽。)自是吳中留惠績,聯吟賡和盡陽春。

博覽遺蹤賈有餘,搜奇考訂意何舒。爐香棐幾頻開卷,勝讀二墳五典書。

☆汪文蕙(湘芙)

薄俗輕桑梓,斯人古道存。典型思老輩,文采重儒門。舊跡搜羅盡,新祠相梪尊。景賢追往事,仁讓庶同敦。

☆沈傳桂(閏生)

不作跳蕩事,闡述殊勞苦。吾吳軼隱多,借此傳千古。

☆(外祖)周淦(東田)

髫年問字半瓢(吾家軒名)東,筆健心清有古風。橘社梅林征舊跡,他年名許繼逋翁。

☆(表再叔)韓崧(聽湫)

君身有仙骨,誌不在乞米。散發煙波間,勤搜丙穴底。有筆閘幽光,地下感零涕。

☆(表叔)韓筼(篆君)

孤塚荒祠曆劫灰,典型淑德總塵埃。從今梓裏無遺隱,多借詞人八斗才。

☆吳慈鶴(巢松)表傳桑梓隱,采用是非心。庶免鬼神泣,應知感德深。

☆(母舅)胡承宗(輪香)

善人君子邦人頌,德行文章我輩稱。廿卷新書名《表隱》,姑蘇軼事荊┌憑。

☆(表弟)何泰樽(研春)德行協鄉評,文章屬老成。苦心留《表隱》,遺愛重吳城。

☆(天津)王有慶(善舟)

詩成萬首積何多,吳地淵微一網羅。卅載苦心勤載筆,吳均張勃敢同科。

☆(兄)家瑞(橘堂)

吳門夙羨清嘉美,風俗原由禮讓風。讀到表微君廿卷,西山丙穴置胸中。

瞻仰雲山滄海遙,天涯契闊仰清標。長康惠我琳琅富,閘述群推銅井樵。

☆(日本人)大窪行(天吉)

廿冊新書繼北堂,吾宗共羨白眉良。從今茂苑無遺隱,此筆堪參太乙光。

☆(叔祖潭東)心祖(二峰)隱跡廣搜羅,立功桑梓多。有征堪足信,史筆豈雲苛。

☆(鄒平)李景嶧(葛峰)

衣揚潛德創新祠,復采遺聞記昔時。文獻搜羅真好古,吳中誰似虎頭癡。

扯郎手握生花管,燕國胸羅記事珠。敢道搜神並誌怪,但將聞見紀中吳。

☆蔣泰均(我持)

吳事吾能說,何期讀此文。豈因訁誇異說,要以正新聞。物誌傳多誤,鄉音解易紛。若推表述意,翰墨著奇勳。

☆楊韞華(穉筠)

橘社梅林漸渺茫,探梅訪橘溯潛藏。廿年砥礪窮邱索,多借漁郎表醉鄉。(近年與諸同志輯《七姬祠墓志》、《五人墓志》、《朝真觀志》、《崇正宮志》、《北園小志》、《婁關小志》等書行世。)

☆李傳柏(新甫)

長康嗜古天下少,窮年矻矻推詩老。下筆千言倚馬成,諸子百家恣探討。信以傳信疑傳疑,有才奚必矜文藻。盛世德教寰宇敷,風俗醇良流浩浩。姑蘇地廣人民稠,文恪新誌無屈撓。《百城煙水》風土詳,平江《補乘》說不剿。間有蝤軒采取遺,多君討聽關心早。新事沿傳證舊聞,抑揚何敢阿所好。舊說齊諧一例刪,獨標真諦心同。高館三間負郭居,一浤綠水當門抱。大書特書綴筆成,小儒咋舌爭傳稿。圖如什襲遠遺將,紛紛聚訟都傾倒。或者操風付棗梨,或者挾策長安道。搜奇補佚墨痕新,定許此軍張大纛。要以直筆成文章,風教所關事非小。名士由來大隱多,千秋著述歸珍寶。

☆張運頤(春甫)

昔年臨頓裏,今日辟疆居。名軼《采風》後,功侔《補乘》餘。英賢編舊冊,忠孝輯新書。(曾輯《吳郡忠孝彙編》十卷。)壽世俱千古,何須待直廬。

☆(表弟)陸毓麟(雲峰)

百城煙水費重搜,贏得癡名屬虎頭。忙煞苦吟一枝筆,著書聊把慰窮愁。

☆張士垣(書城)

金粟風流繼昔賢,吳儂述事讓君先。舊聞新得勤收拾,小辟疆園手一編。

☆(表弟)韓文和(仁山)

吳門自古毓奇人,潛德幽光久易湮。探索卅年勤載筆,抓羅一郡表遺民。嘉言媺行儒林著,偉烈豐功傳記陳。征信有真成卷帙,千秋姓氏若常新。

☆黃丕起(寄槎)

鶴舞橋東宅,師林舊草亭。表微到先澤,展卷涕堪零。(中載小師林並先君子下簾事。)《采風》傳類紀,《補乘》有新編。一例搜羅富,功能並昔賢。

(博綜詳核,可與《吳社編》、《采風記》並傳,中間僭易數字,蠡測之見,知末當也。)

☆(表弟)褚逢椿(仙根)

好古研摩世絕倫,平生嘯傲自由身。《采風》他日傳新詠,《表隱》琳琅字字春。

☆潘希甫(補之)

吳自言子後,人文始蔚然。著作日益富,數典有遺捐。當今《補乘》出,用佐《采風篇》。茲讀《表隱》集,詢完媧煉天。上搜秦漢闕,下及庶氓全。撚須不厭讀,尚友契先賢。元歎才譽美,奕葉貫百川。良工年未艾,名筆得真詮。

☆顏懋豫(桐門)

辟疆有賢士,著作滿筠廊。簡重希元歎,文章繼野王。嗜吟貧更勇,稽古老猶狂。吳事窮收拾,幽潛賴表彰。(窮鄉僻壤,無後苦節者,師多竭力代請旌典甚多。)

寒氈辛苦已多年,搜輯文成廿四編。休道虎頭癡近甚,姓名贏得古今傳。

☆(烏程)屠一飛(吟樵)

搜羅訪輯遍吳門,考據何嫌百萬言。慚愧未能繩赤水,雲山高仰辟疆園。

☆(烏程)屠文彬(醉經)

地誌從來記載難,謏聞未許學邯鄲。表微著錄昭幽隱,征事成篇補缺殘。識大何妨兼識小,奇文真可備奇觀。如師已就名山業,悵觸我書猶未刊。(鄙著《婁關小志》未竣。)

☆莫頤(養恬)

碎錄征文獻,君能補闕如。搜羅千載後,收拾半生餘。偶述傳聞事,因編未見書。遺賢兼舊址,采取到吾廢。(先世苫圃多荷采入。)

☆管慶甲(菘圃)

狷潔清於竹,多情臭若蘭。固窮良可默,知命自能安。忘卻門牆顯,(賢昆季令子侄多登仕籍,惟公布衣蔬食,未嘗介意。)克承菽水歡。(堂上皆年開八秩,康健如常。)卅年成大集,桑梓賴金丹

☆(表侄篁村)張光譽(棲泉)

試飲橋東草獨芳,詩人門巷未全荒。卅年采錄吳中隱,藝苑群推馬季常。

☆(侄)文永(映亭)

秋風冷落柯亭笛,殘劫曾經爨下琴。笛取中郎塵外賞,延平劍合識緣深。

☆(侄)宗秀(春霞)

著書非易事,傳信豈草草。賢者識其大,何必矜文藻。千年靈爽憑,半世精力槁。裒然輯廿卷,正宜付梨棗。

☆(表弟)王鍾甲(書田)

十年祀事共匡勷,著述群推魯殿光。今後吳門無隱佚,先祠也賴得周詳。(謂同修鄉賢忠孝復舊等祠。)

☆孫宗鑅(曉園)

自昔齊東野語多,一經考證笑沿訛。長康不點尋常墨,剩玉殘珠君網羅。

卅年搜討樂忘疲,觸目琳琅廿卷披。杼柚君懷逞笥富,愧無寸錦割相遺。

☆邱維洛(菊如)

卅載搜羅富,琅函覺後知。新編人物誌,閱盡古今奇。獎節題松操,(家母節行,蒙君呈請憲旌給匾。)歌風采竹枝。立言原不朽,餘事在吟詩。

☆陳嘉謨(南雅)

廿卷新書字字新,鉤河摘雒貴傳真。憐君雅淡窮能固,應是花源洞口人。

早脫秋風<毛冒><毛>緣,等身著作應流傳。前人剩有園三畝,多借栽培桃李妍。(知君及門甚多,皆能詩古,是集亦賴門士所校訂也。)

☆陸準(果泉)

未經人道出奇新,卅載辛勤采擇真。此後一鄉知典故,長康有筆繼吳均。

☆朱籌添(半村)

從來君子重表微,盤澗高蹤孰可幾。況是三吳才似氵解,毋教空被北山譏。

☆(兄)思度(朗卿)

芝無根柢醴無源,筆妙能回寒穀暄。可惜滄桑容易改,問今誰是辟疆園。

☆(兄)思貽(頃波)

長康閉戶已多年,采得新奇使盡傳。能和陽春酬化雨,(乙未夏和林大中丞喜雨詩,冬和陳大中丞喜雪詩見示。)聿修祀典仰詩仙。(甲午李廉訪建蘇文忠祠,師力讚其事。)鉤河摘洛留青簡,映雪囊螢溯紫淵。從此吳門知舊跡,書成可繼石湖編。

鯫生早歲識歐陽,立雪緣欽魯殿光。《表隱》真成千載筆,象賢惟尚一爐香。風流到處推山子,著作等身邁野王。(師六歲時,韓旭亭先生以顧野王命對,師即以沈山子應之,有神童之目。)幾度企才隨杖履,辟疆園溯水中央。(園四面皆有池。)

☆孫漠楷(補廑)

操行立品著新書,筆底生春補石渠。卅載勤修吳下事,辟疆(師家園名)花木近何如。

☆孫昭梁(蕭樓)師敦桑梓誼,征考竟忘勞。闈表無遺隱,卅年首獨搔。

☆孫熙融(味琴)

博采廣羅已卅年,《吳門表隱》著成編。吾家代有傳書在,好共垂名繼昔賢。

☆(兄)雲棟(青軒)

不辭五斗蜀中遊,鞅掌風塵豈自由。爭似君才勤著述,吳門軼事賴搜求。

☆(兄)鳳藻(梧生)

野史亭荒感逝波,千秋遺跡費搜羅。分明樂圃《圖經記》,載得祥符軼事多。(宋吳郡人朱長文自號樂圃,曾著《吳郡圃經續記》三卷,祥符以後事,補前誌之闕遺者。)

啟顏侯白留新錄,記舊寒青有外編。贏得村翁傳故事,豆棚閑話晚涼天。

☆沈亮(朗亭)

悵望蒹葭溯水坻,伊人孰與訂心知。悠悠世路誰青眼,幾度沈吟沒字碑。

☆(侄)麟徵(味梅)

定慧寺中曾訪碑,滄浪亭上憶敲棋。吳門舊事君多記,著得新書廿卷奇。

敦行立品共師門,(餘與君同出於顧醉經先生之門。)吳下群推天爵尊。善述善吟無厭倦,樹功桑梓萬言存。

☆袁寶樹(韻亭)

閘幽盛德數吾宗,五百賢留千載蹤。更拜仁人傳軼事,嫗歌不獨到吳儂。

☆(侄孫)有鐸(琢齋)

千古清嘉著土風,能持大筆補天功。要知勝跡流傳久,多載新成《表隱》中。

☆(叔祖)世琦(春山)

江左風流第一家,秀鍾如爾筆生花。忘勞采遍東吳隱,歸錄何嫌月更斜。

☆(表弟)吳兆泰(春軒)

儒雅風流洵可師,才名不減虎頭癡。藝林今日添佳話,快讀《吳門表隱》詩。

名賢五百圖曾繪,考獻征文手輯忙。惟識搜羅君更富,爭教潛德發幽光。

☆姚駭踢(梧軒)

風物零星紀舊聞,一編著述果超群。三吳名士多佳話,今日流傳獨讓君。

披閱群推未見片,苦心孤詣卅年餘。他時倘許蝤軒采,準擬家家一卷儲。

☆吳龍光(春泉)

平生著述讓君優,翰墨場中稱勝流。斑管一枝花萬朵,江郎妙句已兼收。

☆吳廷柏(香岩)

批風抹月未堂皇,說鬼搜神亦渺茫。爭及實言征實事,一枝椽筆發幽光。

《婁關小志》為傳真,一樸深心世道文。下筆動為千古計,眼光雪亮注邱墳。

☆劉悼曾(爾梅)

羊欣筆妙不矜書,司馬才高非尚賦。剩有新詩吳郡本,傳觀把卷流連慕。

☆陳吳珍(樹人)

莫把村翁故事看,留名聊爾慰微寒。聖朝薄技無遺隱,取入詞人口最難。

陳平分月韓侯乞,司馬當爐辜劍琴。今日豆棚閑話裹,嗣音知不在青衿。

☆(弟)元墉(冠山)

平生事業務書詩,教孝文多實可師。(近同輯《便蒙孝書》行世。)我與長康交最久,常蒙推穀故心知。《吳門表隱》閘幽光,纂述成編字字香。筆墨長流千古事,三吳文獻賴昭彰。

☆莫潤(詠樓)

吳趨淑美豔江東,粲若春葩紀不窮。要使清芬無歇絕,深心《表隱》一編中。

☆(內表兄)胡清綬(若卿)

炳炳丹心照萬古,淋淋碧血漬重泉。忠臣孝子得不死,唏噓嗟歎展長編。獨有荒祠與古塚,深沒春草埋秋煙。覓主主非故,問鄰鄰屢遷。侵佔傾圮常已矣,有誰憑吊淚潸然。世人事何事,為君言便便。齷齪卑瑣媚權貴,鍾鳴漏盡冀人憐。否則逐利居市井,迷心薰眼惟緡錢。更有但知食粟者,莫辨黑白混媸妍。井蛙不語海,醯雞那知天。惟君真好事,金粟紹其先。搜羅不告手足憊,往往登陟水湄山之巔。以墨書掌夜寫竹,樹皮編帙經幾年,三吳軼事盡登記。安得假君高車駟馬,遍曆齊梁蜀晉楚黔燕。貞魂慰,幽光宣,朗若揭日口碑傳。不然《采風記》,繼以《補乘》攜,豈不足振拭,沈淪為揚榷。得君此書,如峙鼎足永無偏。誼叨中表識素誌,淋濰濡染何尤愆;薇露盥手再三讀,綴以蕪陋成長篇。

☆(表弟)胡國俊(桂岩)

曾讀遺書廿載來,不堪往事首重回。寒燈思續名賢記,愧乏千秋作史才。

☆(昆山)汪堃(安齋)

廿年考訂本窮經,書局何時啟洞庭。聊紀小詩懷舊雨,偶談軼事記零星。文章可續《姑蘇志》,著作無慚野史亭。來訪仲瑛風雅客,玉山佳處一燈青。

☆陶文潞(桂門)介廉宗仲子,文行祖希馮。多少吳門隱,精詳廿卷中。

☆吳啟承(耕雲)

卅載辛勤一大功,忠臣孝子赤心同。表揚本屬吾儒事,盡入先生搜索中。

☆(內表侄)潘告(藇薌)

褒貶能分是與非,羨君健筆快如飛。維持名教傳風雅,一代文章屬布衣。

☆尤堅(信甫)

虎頭家世左風流,著作謹嚴班馬儔。讀罷一編懷舊雨,玉山來話草堂秋。周國楨(子廉)

搜羅逸事仰亭林,直接盧王結契深。才鬼詩仙齊下淚,九京可作訂知音。

☆尤覲宸(蘇亭)

考古辛勤閱卅年,詩成表隱集哀然。名山事業史臣筆,不作吟風弄月篇。

☆范端夫(偉人)

詩卷琳琅富,耽吟有夙緣。搜羅吳苑跡,著作武陵賢。表隱功千古,揚芬集一編。遺聞勤博采,補誌永流傳。

☆范光讚(於門)

吳趨軼事久無聞,《表隱》成編卅載勤。潛德闡揚操史筆,個中功業定推君。

☆范毓元(春圃)

吳中軼事讓誰知,檢點殘篇足入詩。他日采風憑就稿,江山文采盡於茲。

☆范光祖(書樵)

搜羅軼事遍姑蘇,一幅爭傳表隱圖。差幸闕文猶及見,願同青史手編蒲。

☆鮑昕(蘭生)

卅載辛勤筆墨中,從來記述棟幾充。守身惟有多文富,(公編輯諸書已得二十餘種。)遭際何妨任固窮。(公有「固窮行素位」句。)

平生坎坷尚優遊,螢雪恒將纂述求。(公辛卯自述詩有「境曆多坎坷,螢雪苦纂述」之句。)潛德表揚無隱匿,吳中文獻賴君留。(三邑誌所未載,及載而未能明皙者,公悉平日見聞中擇其確實者,彙成此集,未嘗以己意斷一辭、置一說。前後古今,綱常所係,名教所垂,誠吳中之大幸有此也。)

☆馬慶(秋田)

郡誌紛紛列若城,閑多遺事未標明。虎頭癡絕兼才絕,博取群言示後生。

故典流傳易魯魚,卅年辛苦輯成書。訪求文獻無乘外,可績《吳門補乘》餘。

☆莫逢沛(似凡)

一編逸史補前人,小隱花溪著述新。如玉在山珠在海,憑君洗出總精神。

☆(姻表兄)吳廷澍(笑拈)

秘笈無須二酉探,叢祠廢塚寫江南。鸞箋十幅誰抄得,為指城東老學庵。

☆(姻表侄)吳士彥(樾樵)

吳宮花草去如塵,多謝長康為寫真。我欲按圖遊覽盡,芒鞋踏破萬山春。

☆(姻表侄)吳本翰(平友)

新祠續譜屢經秋,著作如雲立品優。仁孝如君何疚獨,轉憐我輩幾人留。(族中齒德兼尚有功祠譜者,近如竹軒、師劬、巢雲、耐山、萼庭、文源、竹坡、竹所,玉圃輩數十人,多已仙去。僅存者惟賢橋、梓愚兄弟及醉經、二峰、漁村、蒼竹數人而已。然奎亦年開九秩,重謁泮宮,不勝今昔之感。)

☆(曾叔祖)奎(稻香)

農書野史恐無憑,父老猶傳洶足征。卅載風簷滋味苦,非君淵博競誰能。

☆欽嘉枚(雲山)

一意閘微一字珠,洽聞彈見括吳趨。蝤軒首尚矜風節,千古名標補乘儒。

☆汪炳亨(竹安)

夙擅名山著作才,卅年辛苦出新裁。吳中舊跡多零落,卻被先生收拾來。

☆(表侄)申兆英(綺珊)

卅年采錄尚精嚴,試飲橋頭口下簾。桑梓功深搜隱僻,殘書遺語二難兼。

☆(弟)長源(清渠)不假文章顯,君才卻最真。搜羅經卅載,著述屬詩人。

☆程典(鳳樓)

讀書苟得志,推讓天下治。既已守一氈,弦誦無餘事。獨有三長筆,可以扶名義。我友顧亭林,觀書通大意。手輯《表隱》集,《爾雅》復淵懿。吳門有《補乘》,《圖經》傳績記。體例雖各殊,搜羅歸一致。我為廢書歎,服古用意異。軼事並遺聞,取之無一棄。君曰我何能,才藝人人嗜。辛勤三十年,聊作窮愁誌。

☆胡鼎(織雲)

辛苦搜羅卅載餘,吳門舊事訪平居。吾家《補乘》遺編外,又補君家一卷書。

☆錢錫恩(嘯鄉)

吳中陳跡半飄零,君得披羅手不停。羨煞虎頭癡自絕,從教楮墨亦留馨。

☆錢受恩(靜甫)

夙有詩書癖,吳中訪軼聞。一編新著作,卅載舊辛勤。過眼窮邱索,關心溯典墳。燃糠家學紹,意氣本超群。

☆錢寶恩(芝生)

搜討遺聞三十年,闡微表隱勒新編。吳門多少韜聲輩,千古高風賴此傳。

☆黃繼恩(見安)

吳下琳琅綴一編,卻應梨棗費新鐫。仲瑛以後君才繼,金粟遺篇許共傳。

☆吳葆元(悅庭)

要傳史筆在人間,收拾幽芳不忍刪。編玉聯珠訁誇妙手,自成著作重名山。

☆吳啟華(鏡蓉)

廿載搜羅入藝林,焦桐爨下識遺音。著書未老班香續,想見先生愛古心。

☆吳啟秀(語珊)

帳寄寒家又數年,相隨几杖任參編。半生采盡吳門事,螢雪辛勤硯已穿。

☆徐模廷(苒薌)煞費妙明心,披沙撿寸金。抓羅三百斛,笙磬有同音。

☆(歸安)趙曜(綺霞)

父老傳聞莫考論,先生有意表吳門。一編著作名山業。三十年中故事存。

☆徐天秩(春江)

題畫箋詩著作身,吳門補逸又推新。從今韻事留千古,應賴虎頭有後人。

☆(表弟)周椿(青軒)

得搜笠澤書中闕,能補姑蘇賦裏遺。不獨推敲癡已絕,操行立品更堪師。

☆欽浤源(石泉)

寥落吳中事,風徽付逝波。嘉名傳末得,幽魄恨如何。古道不終沒,詩人能作歌。千秋存此集,神力護持多。

☆(昆山)孔廣成(小洙)

手訂丹鉛廿載餘,不教遺漏到蟲魚。茂先再入琅嬛洞,快讀生平未見書。

☆趙昌(東穀)

女媧手一擲,上填天一碧。豈日小補為,萬象乃大適。在國有誌乘,在朝有史冊。體尚類謹嚴,瑣瑣概從斥。間或小有疑,援入闕文格。所以古之人,亦復賴野獲。先生又讀書,至老卷不釋。忽思生聖明,無少可稗益。因之輯見聞,日夕精考核。事必得苴真,地不遺於僻。人有一節稱,例即許采摭。忽忽不自知,久久遂成籍。出而問世人,驚歎無遺跡。恍惚入五都,緊寶何止百。山陰道上行,耳目不暇易。已往名實彰,後來眼界辟。缺陷無巨細,不補總可惜。筆精宵流液,爐火青奕奕。不煉九還丹,但煉五色石。

☆(慈溪)周鋪(雲峰)

荒祠廢塚久無蹤,修葺辛勤力未慵。地下若教魂魄在,也應感激後凋松。

道俗文言盡入詩,搜羅卻羨虎頭癡。陸蹄趙鴨方羊肉,不到蘇州那得知。

☆(表兄)丁錦麟(筠溪)

名山著述卅餘年,樂道安貧活硯田。一例搜羅吳苑跡,羨君《表隱》譜新編。

☆(表弟)丁錦濤(月波)

遍述姑蘇事,辛勤卅載餘。采風同著作,補乘共揚噓。表隱三吳錄,閘幽一卷書。虎頭癡自絕,修輯樂窮居。

☆(表侄)丁士淳(小波)

名噪文壇已卅載,辛勤搜索著鴻裁。羨君考證先賢跡,留誌滄浪表隱才。(吳郡名賢祠,君佐理其始。)

☆(表姊婿)潘璿(琢如)

辛勤考訂卅年餘,稽古征今意自舒。遺跡滄浪千載在,吳中淵博有誰如。

☆錢文耀(筠卿)

博物從來君子心,不辭卅載苦搜尋。於今得讀如遊學,況入酉陽洞裏深。

☆馬鍾(霜鳴)

稽古閘幽事最難,羨師下筆有波瀾。吳門隱舊搜將盡,卅載辛勤硯未幹。(近著《見聞錄異》,附刻於後。)

☆周元英(魯峰)

有德必有言,斯言悉溯源。閘幽窮野史,表隱盡吳門。考古移舟訪,崇賢翦燭論。惟師勤著述,能化薄夫敦。

☆王元熙(柳村)

搜神著述傳干寶,博物才華溯茂先。惟有長康更癡絕,吳中逸事紀新編。

☆(仁和)沈恩光(朗涵)

卮言裨說任紛紛,獨著新編紀舊聞。軼事不隨雲物散,一回把讀一思君。

☆許大鋐(也秋)

闈發幽光重宿儒,平生不解入時趨。卅年搜討彈精力,著作應為後進模。

☆(表侄)蔣庭芳(衡皋)

弧標肯自逐風塵,特闡遺徽筆有神。末路沉淪憐幾輩,空山文獻屬閑身。傳裁元晏尊高士,香挹靈均哭美人。讀罷表幽書一卷,論交隻合想苓榛。

☆黃禮謙(守和)

家鄰北郭帶華陽,一畝園開小辟疆。(小辟疆園新額,製府林少穆先生陳臬時,為公所書。)著述等身足千古,藝林他日備遺忘。

☆江燦英(舒庭)

卷一 编辑

蘇州城,周敬王六年,吳闔閭使伍員所築。周四十五里,長五千六百五丈,高二丈八尺,厚一丈八尺,樓六座,垛三千五十一個。

六門題字,太史顧嗣立書。閶曰:氣通閶闔。胥曰:姑胥擁翠。(尚在。)盤曰:龍蟠水陸。婁曰:江海揚華。齊曰:臣心拱北。葑曰:溪流清映。

三關,婁閶葑門皆有之,在城門洞下,古石黃潤,高二尺許,形如象鼻,惟婁門尚在。天心橋在塔兒巷東口,城之正中。

鄉厲壇,吳縣五百十所,長元兩縣七百四十一所,以祀境內孤魂。(俗稱孤魂壇。)明洪武元年,知縣宋敏文、蔣玉奉命建,向例與郡厲壇同日各裏設祭。

申明亭共五百十一座,城中四隅各一。諸鄉村每裏設一所,聽老人奉縣檄坐勘公事,明初建立。

郡城內三橫四直河道,明弘治六年通判應能所浚。嘉靖元年僉事蔡乾。三十四年巡撫周孔教、把總王之義,萬曆四十五年巡撫王應麟再浚,支河悉疏。

周逸民朱張墓在長邑蘇台鄉。(樂圃志。)

朱長巷即朱張巷,周逸民所居,元萬戶朱瑄尚居之。又乘漁橋有四夫人府,瑄妻楊氏居第也。

天庫在專諸巷中,門前有花石者最古,斷門檻者香火特盛。地庫在北寺中院,今有九處,惟大觀音殿旁最前,門外有琵琶街,形已失。陰雨時輒有聲,皆唐周真人隱遙為民禳災處。

石家堂在北寺山門左,四層,深鑿神像,元沈萬三所置。長腳家堂在白坊,村民吳姓世用之,形如竹櫥,祀穢跡金剛。

元沈萬三宅在周莊,甚小,弟萬四宅在黃墟。萬三名富,字仲榮,富甲江南。萬四名貴,工詩,先隱終南。富婿萬戶侯宋通,崇祀於鄉。貴曾孫玠,官戶部員外郎,有德望著。

七十二井在廖家巷底,張士誠屯軍所浚。

孤老院即吳縣舊倉址。乾隆二十五年,知縣介玉濤移建,中有土地,祀明嚴嵩,尤奇。

楓橋而東至婁關,明初河面甚闊,夾岸植芙蓉,故名芙蓉塘。行船最險,必禱於天後,故有娘娘浜。

白馬磵,越王養馬處,今尚有青石大馬槽一具。又有晉支遁養馬處,馬跡石存焉。映月草出寒山嶺上,專治血症。

吳市在樂橋幹將坊,即東市門。又東有盡市橋。(今名興市。)西市坊,即西市門,又西則市曹。橋,又有穀市橋,北小市橋。迮家園在保吉利橋南,古名笮裏,吳大夫笮融所居。

天宮寺在綠葭巷,唐光祿大夫許台捨宅建。初名武平院,門前直街名初春巷,南口有天宮坊,寺前橋底有古井。(覆以古石,俗呼魚王石,下有魚穴,歲有群魚朝寺之異,然浚河時亦未見。)山門有脫沙聖帝,裸裎周將軍,騎牛金剛。寺內有紫砂夾石,甚高;(此即名刹插旗,以集禪徒。)竹葉寶塔、拜墊石、卸甲韋馱,皆宋時物。大殿鐵藥師佛,明正統間,僧宏演墾土所得。傍列十二藥叉大將,頗偉異。萬曆十四年,僧通泉所塑,右首第二尊,康熙初忽自跳躍於地。活善財,宋初仙手所成,萬壽寺故物,亦是年通泉移供於寺。寺後橋,昔名九蠻涇,風波最險。明寺僧聽源、月江、印宗、水知、慧川、萬峰、元若嚴持戒律,兼善詩文,歸繼登有《七高僧傳》。

鉤玉灣金閶十字路口,明初刑人之所。晉隋以來,刑人於市曹仁德坊,因建周康王廟,以成康措刑之意。宋元刑人於樂橋,故有蕭王廟。明中更於閶門市中,滋索不已,乃移至香花橋。嘉靖二十六年,誅湖匪葉永春等,始至北寺後教場。

下津橋毛家牌坊,明中丞毛理宅,東有毛家棧、毛家園。(十五條皆顧公燮記。)

宋高俅墓在橫塘。明萬曆中,上人趙應奎葬親黃山山北,掘地得古碣,雲其宅即今高師巷。(徐鳴時《橫溪錄》。)

北寺塔,梁僧正慧建,十三成。宋建炎四年兵毀,紹興未,金大圓重建九成,為浮圖之冠。

瑞光塔,赤烏十年,吳主孫權建,唐天福二年放光。凡善姓燃燈之夕,太湖漁人網捕無所獲。

雙塔,宋雍熙中判司王文罕建,並捨田五百八十畝。今祀文罕為伽藍神,兄弟三人並有像。其墓在寺內東隅,塚甚高,人不敢近,其地本名王判司巷。

虎邱塔,隋仁壽元年建。

靈岩塔,梁天監二年建,寺後並建塔。明萬曆二十八年雷火所灼,盡毀九成之木,今中空,惟存壘甓。海藏塔在甪直鎮,乾隆初魏斌募建。寒山塔在楓橋寒山寺中,宋孫承祐建,元末毀。

上方塔,隋大業四年九月,郡守李顯建,魏瑗書碑,下有雙冷泉。彭山塔在彭山頂,圮址存。

太湖兩塔,一在西山白塔堰內,有基突出水中;一在西華三洋洲,明初湮於湖。

稚兒石塔在虎邱半塘壽聖寺內,晉義熙十一年詔建,宋紹興七年,魏憲重修。

石塔有三,一在下專諸巷石塔廟,久廢為民家,另建石塔庵於傍;一在石湖南莫舍漊司馬庵中;一在寶帶橋北堍。

瓦塔在宋仙洲巷吉祥庵。宋景定間建,即大猛將堂。神姓劉名銳,端平三年,知文州,死元兵難,亦作劉武穆錡,馮班作劉信叔,又作劉鞈,又作南唐劉仁瞻。有吉祥上義中天王之封,旁列八蠟神像。左廡有神姓顧,稱管燭司。歲臘日及正月十三日,大府率屬致祭。一在江村橋西;一在六直西美橋北;一在盤門營內;一在橫塘;一在洞庭山楊灣;一在石匠巷北;一在盧師橋南;一在三條橋堍;其在穹窿塢者,尤顯應。村民舁像如飛,傾跌為敬,名曰迎猛將。此外士民屍祝,閭巷咸塑像祀之。夏秋之交,村民賽祀,名曰青苗會。其封神敕命碑,在靈岩山前豐盈莊,宋景定四年二月正書。

采蓮涇在府治南,今有南北東西四采蓮巷,中有河堰裹。錦帆涇,吳王掛錦以遊,今憩橋北至香花橋西,址多淤塞。洞庭西山有兔無雉,聖姑遺跡;東山有雉無兔。

閶門聚龍橋口無白鳥(即蚊蚋。)虎邱山塘無蠆。

北寺外木牌坊、寶林寺外木牌坊、陳湖磧砂寺藏經坊,鳥雀不敢宿,亦不暫止,或云鳳凰曾集之故。

封同知丁幻堂墓在跨塘橋南岸,直對福山口子峽,江令鉉祔。道光九年,後裔錦濤重修,題柱聯曰:「烏目靈山光映遠,源頭活水派流長。」

小獅林在白塔子巷褚氏宅內,為宋鄭虎臣舊宅。多美石,曾鑿池得古硯,因名天硯堂。諸生元圭孝友能文,以六王著名。慕少師天顏墓在穹窿塢內,有萬民留葬坊,甚高。

石鼓在道義街路側,唐時物,明永樂二年自鳴數日。(顧全記。)天池山石鼓每歲必一鳴,震驚山下。靈岩山石鼓二在鳥道旁,即石射棚,鳴則有兵。

城中七塔,第一在臨頓路白塔子橋東堍,名白塔。第二在孟子堂東,相傳月夜塔頂上巨蛛係絲於宮巷口塔上,人可共見。第三在朱長巷東口塔街,名虹塔。昔旁有古枸杞一株,或云下有玉狗。乾隆二年冬,將傾之前,自搖動數日而圮。(顧曰松記。)第四在司獄司署內,塔中有宋熙寧己酉葛蕃記碑。昔是尼庵,尼有淫行,致淫夫王賣肉死,改為署。(沈瓚叢殘。)第五在宮巷南口,名雄塔。宋嘉祐五年九月,沈文罕同男宥從建,勾當人周延祐、陳遇、街宗詠等同修,信女虞傅氏、妙喜隆興二年九月重修,有石銘一,磚銘二。(文載《圓妙觀志》。)或云下有玉鴨,人於塔下搖,塔能自動,鈴鐸齊鳴,(《七修類稿》。)乾隆五十七年二月六日圮。(《吳門補乘》。)第六在濂溪坊上,有仰盂,名雌塔。宋靖康初,里人翁氏建。向在資壽尼寺內,相傳與雄塔於煙霧中,以線在塔中,兩人拽之,橫牽可過,並無滯礙。(《台瓠集》。)第七在望汛橋西,宋開寶間建,建炎兵毀。故地名七塔寺前巷。地即許氏石虹園,後為金幢庵。(顧瀛秀記。)

城中八幢,形方如塔,層層供佛,非石幢也。一在孔副使巷中,亦名方塔;一在裝駕橋南堍,向有寶幢寺,久廢;一在洙泗巷南口;一在石塘橋北小橋頭;一在桃花塢石幢弄底;一在因果巷陳氏清佘堂西南隅,餘未詳。

九饅頭混堂,或云六城門左近各一,此外一在飲馬橋石家灣,一在府治東首,一在北寺前,一在天庫前,竟有十餘處,今皆改去無存。脫沙金剛在婁門普福寺,輕能舁行。

長洲縣治露台西台堦石,即明典史蕭思腆仗儀英風之碑,正德中巡撫吳廷舉立。(《堅瓠集》。)思腆曾祔禮復舊祠。

神仙廟西節孝木坊為明生員蔣垣妻盛氏立,建後經大火十餘次,四際皆燼,獨存孤坊。大節凜然,子孫科第甲於吳中。砂石,天池山最佳。

華山小池中蓴菜味甚美。梅灣出茭白,頗佳,名呂公茭。明殉節交阯指揮崇祀名賢祠陶俊墓,在獅山左首索山。明指揮潘留孫墓在東彙虹橋浜內。

議敘道潘文起墓在木瀆東黑魚浜內。文起孝友敦行,屢修學校,孳孳為善,德孚鄉里者。

晉朝大銀杏在半塘寺天王殿東,大可十抱,竺道生所植。(《半塘志》。)

半塘壽聖寺石幢鐃《陀羅經》,均王龍德二年九月,江夏黃氏十五娘造,正書。道巾店在小日暉橋北,俞氏世業,巾有七種。

朱家莊在義慈巷西南,僅一廣場,遊人麇至,百戲競陳,貨郎蟻集。(《清嘉錄》。)

宋道士、敕封衝和妙素法師鄭知微墓在梅灣及字圩。(《崇真宮志》。)

錦峰書院在滸墅,道光十三年,織造豫創建,延廣文尢崧鎮主講席為始。

吟香閣在銅坑梅花最深處,宋高士顧鳳建。明王文恪鏊、顧文康鼎臣繼修,久廢。嘉慶四年,裔孫翰欲建不果。繪圖征和宋高士韻詩,時大中丞汪日章、紳士吳俊、范來宗、韓葑、徐華嶽、顧紹無俱有和章。翰與震濤輯《吟香閣倡和詩》行世。後震濤又乞許堯民、顧宗瀚、蔣寶齡、孔繼堯、金淳各繪一圖,顧翔雲、顧承、莫頤並撰記,藏於家。

珍珠丸在盤門新橋巷沈氏流蔭堂,世傳專治小兒腹臌諸症。叫哥哥(蟲名)行,楓橋王路庵戴氏世業。

顧皮蛋在仁孝裏,明末諸生顧嗣芳得秘製,有佳味。花紋透入蛋內,世傳其法,治手足麻瘼及四肢腫痛如神。獅子油,孫鬥南無世所遺,價值千換,專治膈氣,今已無考。

空青膏治目疾如神,東白塔子裏趙淵世傳。其九世祖容,正統初遇仙所遺,並有推雲片妙方,今惜失傳。

滕疳藥在西美巷。宋滕伯祥得仙授方,治疳甚驗。門外有古石獅,亦宋時物,今子孫尚守其業。

孝子顧鳳山墓在胥門外三鄉廟側。鳳山父充永六安州生,乙酉殉節婁門下。孝子冒鋒鏑尋父屍於積胔中,得血衣葬此,廬墓終身,哀感行人。土人稱大樹墳,沒即祔葬之。

唐張夫人墓在葑門皋陶村。明萬曆己卯,村民鋤地得古碣,其文有「夫人,清河人也,以貞元十一年十月葬於皋陶村」云。(《桐下聽然》。)

石牛在山塘通貴橋西,唐時物。宋咸淳六年,僧志珍建石牛庵於旁,明殉節諸生許炎墓在焉。石狗在社壇白雲庵東,唐時物。

石龍莊烏鵲橋東,名龍壇,闔閭所造。今為五龍堂。庭外池中,以石板覆五井。或云厭太湖水怪,遇旱啟板即雨。乾隆二十四年大旱,巡撫陳文恭宏謀禱而啟板,立應。相傳郡中逢亢旱,有司以虎骨投之,能暴雨不止。

石馬在蒲林巷西口河側,地名石馬彙,梁孫瑒妻妙嚴公上墓前物,幕布閭邱坊巷,今息園內。中有七阜,上有妙嚴台。(顧蓴書。)禪興寺大悲閣有公主像,或云隋文帝女。又云閭邱坊巷有娘娘墳,宋徽宗妃為金兵迫,死於眢井,葬之。馬即其墓物,並立廟於此,名石馬庵。石馬歲久成精,赴河飲水,人見之,故墜河干,因鑿隕之。太史顧嗣立於依園中浚池,見石壙,並得宋磁水盂等物,疑即宋妃葬處。

石蓮花在臨頓路縣橋麵石上,一株隆起,花實葉莖宛然。虎邱出虎鬚草,為席最佳。

吉由巷內古石甚峻,明名醫鄭欽諭字三山所築,世有醫名,謂之假山鄭。子青山至元孫開山尚居之。至今吳中醫家,有鄭山、王林、劉泉、夏石之目。後裔表字必同下一字。

七步蛇出府學前,齧人不出七步即死。兩頭蛇出穹窿山顧家宕,一身兩頭岐出。雞冠蛇出婁門外柳仙堂後,頭上生雞冠,能啼。

落星墳,陳鄉賢顧野王暨配賀夫人墓,在石湖下周村。(隸吳邑,一都二十八圖禍字圩。)平地起山,穴後一石如屏。旁有石如幾如印,上有古松,禱可療疾。右有鐵佛,唐初得之土中。左有星石如舟。土人相誡云「寧可赤腳奔,莫踏顧公墳」之諺。從無人侵一草一木,聚塢支後裔世守之。西北一隅,明中為勢家所占,屢訟未復。(至道光十年,裔孫禮璜、錫周、兆熊、松承、祿、沅、偉烈、震濤、汝燦,捐資贖歸。)

十八魚池在朱家園,皆宋朱勔所浚,棄田壞室,甚侈。

閶門下塘江西會館、陶家池、花埠、十房莊、六房莊、桃花墩,皆明尚寶徐履祥宅。(工部溶之祖。)徐富甲三吳,長船浜即其泊帳船處。其墓有三,一在一雲山,有千畝;一在東龍池,有三百餘畝;一在堯峰山,亦千畝外。吳中大墓莫過此。(八條皆顧公燮記。)

東園在花埠,明太僕徐泰時建,今為劉觀察恕寒碧山莊。

西園在陸宅巷,明工部徐溶建,崇禎八年捨為戒幢律院,中有五百羅漢殿,佛像迥異。放生池盡畜巨龜。

西園大殿後銅香爐上有雙龍,隆起,見金色。中有巨珠,珠已失,窠猶存。東園石屏高三丈,闊二十丈,玲瓏峭削,周時臣物。

瑞雲、紫雲、觀音三峰玲瓏高聳。宋朱勔所得,後歸郇陽董氏,移置東園徐氏。瑞雲峰,乾隆四十四年移之織造府西行宮內。紫雲峰久失,觀音峰今屹立半邊街踏坊外。

斛子店,長洲在齊門路,元和在馬公堂東,吳縣在楓橋,隻此三家。百窗樓在高師巷,明文待詔徵明建,四面皆窗。

鴛鴦樓在四通橋西,戚氏書樓。(小說所雲石戚子卿行。)明名姬穆素徽亦居之,故名穆鴛鴦樓。穆名美,居秀野堂側。(嚴德門錄。)西樓在溫將軍廟西,亦穆素徽建。

明鄉賢蔣太守彬祠在溫將軍廟內,即其故宅。歲重陽,後裔一祭之。

羅祖廟在馬醫科東城整容匠公所,亦名剽行,把羅祖,以陳七子祔。西城公所,在百蓮橋南。周朱季冉奔吳,依閶闔洪基,即今小邾弄。

鐵瓶在仁德坊東,唐初有仙,曾作枕臥所遺。明義夫馬路家藏,後歸金氏,近屬汪氏,有鐵瓶書屋。

南、北在堯峰山胡巷,元顧阿瑛所築。(《堯峰志》。)

卷二 编辑

韋蘇州應物祠在郡學內,宋初未立學時已建,祈夢頗應。祠聯有:「斯可以從政,何莫學夫詩。」最佳。

韓永椿仙像碑,葆真子筆,已久失。嘉怯鄴年四月,潘觀察文起於街道觀西宅傍啟土得之,復歸韓氏,今藏沙河塘明宗伯世能祠後。

大帝廟在邵廟東,孫吳祖廟,祀大帝,附會張祠山也。明萬曆中,僧浚井得行佛頭,高三尺許,有赤烏年款。癸丑楊應春捐資,以木為身,裝金像供寺內。(錢希言記。)

滄浪亭枰石,宋蘇舜欽所置。老和尚堂在桃花塢西,和尚即明侍御李模,堂甚小,真像猶存。

旌烈坊在葛百戶巷門,徐鯉魚橋北。明末巡撫張國維為陣亡千總周嘉暨妻烈婦王氏奏建,並有專祠,久廢,列祀復舊祠。今坊柱作徐鯉魚橋扶欄。(蔣希賢述。)

土山在北街普福寺後,大阜上有古圓石碣,鎊「晉開山禪師塔」六字,左右銀杏二株,皆十餘抱,晉時舊物。

七井在中張家巷梵授寺前河中,各有巨石掩之,嘉慶十九年涸,見之。

臥龍街關帝像,宋淳熙初就大樹雕成,連根。乾隆三十三年,巡撫彰寶欲改建,因像不可移,乃止。

施相公廟在圓妙觀西弄內,宋咸淳三年建。神姓施,名鍔,宋湖州名諸生,有化蛇異跡。吳民屍祝,有鎮海侯之封,俗以蟠龍饅頭祀焉。(《清嘉錄》。)

古柏山房在宮巷元壇廟內,形如鶴,宋人手植。(又見《圓妙觀志》。)

柏樹弄在北濠西,有古柏枯而不朽,元時物。一在砂皮巷內吳氏宅內,明初人植。冰窨在葑門外竹墩南,有二十四處,按二十四氣。

平權坊在祥符寺巷東口,宋紹定二年立。仁美坊在南顯子巷西口,(今無。)為宋右史上官渙酉立,質皆香楠,能治肝胃氣。火腿浜在望市墩北,二池如肘交,水淺易溺人。

百獅子橋扶闌石,刻百獅子甚工。曾作怪擾境,今鑿傷無完體者。山茶樹頭在東花橋巷東,元人所植。(今在尼庵中。)

亨泉,杉瀆橋南首,石闌八角,四面刻詩,正書曰:「浚井無窮□,良綠屬泗洲。境清因刹□,土厚得泉優。超板幽魂□,刊題施姓昭。共資功德水,法界永周遭。開山唯一□,辟路景陽空。咸淳戊辰,住山明叟立。」按宋時泗洲寺中有四井,元亨利貞,此其一也。

管園在北園崇甫巷東北,(俗稱油車巷。)明管正心所築。又行管家園,在胡廂使巷北,子孫尚居之。兩面戲台在大郎橋堍,或云明蒯侍郎祥所造。

北局高墩,張士誠偽獄址,富仁坊中有進監橋。馬醫科高墩,舊吳縣獄址。穀市橋高墩,古鎮撫司獄址。宋時於土中得鐵佛,今建鐵佛寺。紫石山在北園老君堂後,片石隆起。

寒山在楓橋東民家廒內,一石突出。張林山在甫裏南,東西更有二阜。

陸香山在婁門外。周和山,東一大阜,又東一阜,名長不了山,更有革山。

周和山在汪家橋內,即宋周和太守墓塚。(十八條皆顧瀛秀記。)

一斗山在婁郊澄泗涇內,上有小廟,廟西一步,有古塚,墾土得古石碣,橫鐫「謝文學配沈氏墓」七篆字。

西天王堂土地像,即元總管劉允也。閻俊云:絕肖明太祖。(《譚纂》。)道觀在周通橋北,元寧真道觀址,明初已廢。

百腳街在迎春坊西,石片甃街,終年潮濕,不通溝泄,或云因壓火災。(顧祖鎮記。)

婁門外道觀弄元崇福道院址,今為宋先賢李延平先生侗祠,朱子熹配,久廢。道光十年,紳士韓葑、蔣希賢等重修,請復官祭。

拙政園在北街迎春坊。明嘉靖中,御史王獻臣以道觀廢址,及大宏寺改構,尋為徐鴻臚泰時居之。國初,為陳相國之遴宅。線事,宅盡入官,後改為駐防將軍府。康熙十八年,改為蘇松道署。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聖駕南巡,從齊門而幸焉。(《吳門補乘》。)先為吳三桂婿王永寧宅,後散作民居,西為嚴總戌宏偉及顧壁鬥、程某三宅,東為蔣郎中棨復園,西為葉太史上寬書園,後歸沈觀察元振宅,更為汪常博美基居之。今東屬潘部郎師益及於比部告瑞棠書屋,西屬程、汪、趙等姓宅,園屬查部郎世倓,尋為吳協揆敬及子觀察晉德所居,中有連理山茶甚占。東接歸田園,明司寇王心一所建,多美石,有綴雲峰、五老峰尤峻。康熙五十二年十二月,虎至蘭雪堂,至今子孫猶居之,今大宏寺非故址矣。

半塘龍壽庵藏元僧善繼血書《華嚴經》全函。蟶獨生匠門章家橋下。

職監周淦暨配許、江二宜人墓,在黃土橋。淦孝友敦行,工詩文,善書畫。乾隆乙巳,曾赴千叟宴,賜靈壽杖及上方珍品。

姚家角在元和倉東,四繞皆水,形如荷葉。惟西一橋通路,相傳此處不起樓閣,恐沉陷之虞。對岸城根,有宋時龔氏祖墓,老樹參差,子孫尚依墓下。

明忠臣、都督、同知、崇祀吳郡名賢柯徐樞墓,在橫山分金塢。

百口橋在蘋陽橋東側,古石具存,劉宋顧訓之故宅。明全州巡撫馬光墓在萬祿山,並有祠,久廢,列祀復舊祠。光曾建純陽閣於姑蘇台左。(隸吳邑五都五圖木字圩。)

葑門外繞溪港,月夜光彩相接,望如塔燈。龍腦薄荷,生郡學內龍門傍,幹虯屈如龍。(董國華記。)綠毛龜出青黛河。青鯽魚出陽城河。

無尾螺螄山穹窿塢許庵門口小潭十及法螺池內。

紅蝦出東寺前河內,宋林酒仙遺跡。北園老君堂西浜,亦生紅蝦,明劉垢仙遺跡。竹節蝦出蠡口。(褚逢椿記。)

光福名龜山,漢顧融隱此,名顧氏家山。至十四世孫陳黃門野王,舍宅為寺。誌中誤載梁九真太守顧某捨宅云。唐末寺僧建黃門祠,傍列公子五公像,後並祔唐顧琮、顧在鎔等,久廢,移祀文敬公祠。

光福大殿正梁折而不傾,名斷梁殿,今僅存其址。光福寺前橋扶欄有石琢鑿甚工,宋時舊物。

光福寺前二石憧,皆鎊尊勝陀維尼咒。左唐大中五年五月立,姓名殘闕。右大中六年十二月立。

唐顧在鎔詩碑在光福寺。碑文漫漶,趙孟頫重臨,字句交輝,為光福二絕。(五條皆顧公燮記。)

墨沼在光福山側,陳顧野王學書於此,池水猶黑。(《都穆記》。)唐中書顧在鎔墓在光福寺中。(華鑰《吳中勝記》。)

銅像觀音在光福寺中,宋康定元年六月,誌理村民張惠墾上得之,時亢早,士民迎入城,禱雨立應。明正統中大旱,知府況鍾迎入城,禱之即雨。殿久廢。國朝道光十二年大旱,大府迎供天宮寺,十三年久雨,又迎供開元寺禱之,皆驗。巡撫林則徐,布政使梁章钜、陳鑾,按察使額騰伊重建,紳士顧沅主其事。沅更捐資贖歸山傍隙地,重建黃門祠,復墨池舊跡,移建吟香閣。勷其成者,顧氏後裔兆熊、誌祖、元愷、祿、榮照、塋祖、震濤等,李宗沆捐田。虎山嶽廟,宋建中靖國元年,裏士黃正彥、顧鳳建,明萬曆四年毀。國朝康熙十年,紳士彭瓏、申隧、顧起鴻、黃修、顧贄等募建。

虎山橋跨虎山、龜山之觜,截崦水之急,不能下椿。唐末有人云,得鐵帽者能建。至宋嘉泰初,將議建時,俄見一人,覆鍋於首,眾悟而求之。其人乞棗數斤罄食,棄核於水,令下椿於核上乃成,橋名底定。元泰定三年改三欲。(顧全記。)

董家船舫在光福北河亭橋。明尚書董份葬親築墓,自虎山橋大崦水道至此。

清奇古怪四大古柏在元墓漢司徒馮異廟,晉時物。一株直挺而青蔥;一株幹木皆作螺旋;一株皮禿,中裂分兩株而競茂;一株中折墜地,復挺而榮。另有小柏,枝分濃淡,他處所無。

鄧將軍廟有三:一在光福南街,門有古柏,一在誌理村,一在顧巷。相傳漢太尉鄧禹兄弟三人,曾各居一村。(《百城煙水》。)又元墓各村有二十八處土穀神廟,祀漢雲台二十八將,皆宋時建。(惟南街廟,明正統三年,顧進、顧昌重建。)

懷雲閣在光福山後,明末顧頊建,門人莫怡書,又有聯曰:「十里梅花表介節,一湖明月監清心。」門人彭瓏書。

明鄉賢劉鉉宅在穿心街。子瀚,孫棨、果,曾孫炯、畿、鳳,五世孫倬,六世孫係曙並進士,科第之多,甲於吳中。自飲馬橋北,棹楔累累,其柱石尚存。

奉慈庵在元墓山下,宋靖國元年,僧明昕建。元初,分中南北三院,尋廢。明萬曆間,僧曉堂、竺峰、別隅再建。有牛欄泉、淩碧松,又廢。崇禎四年,紳士顧錫疇、大任、我肇、孟兆和、徐邵、莫怡重建,後皆圮,僅存孤樓,供石觀音像。更為謝姓墳,庵今亦廢。

小虎邱在奉慈村外,疊石栽松,頗有幽致,明諸生莫怡建,結詩社於此,並營墓於內。傍有眠鶴樓,已圮。道光十二年,裔孫頤欲建不果。繪圖徵題,顧承、蔣賡塤、顧震濤各有記。

明貢生配祀仁孝錄功祠顧全暨配周氏墓在奉慈村。(隸吳邑十九都下六圓臨深字圩。)子大仁、大有、大德、媳徐氏、邵氏、孫氏拊昭穆。季子,殉節知事、崇祀吳郡名賢祠大任暨配吳氏,六世係廷煊暨配陳氏、陳氏、吳氏,七世孫培本配袁氏、副王氏,培業配趙氏、副吳氏、張氏、周氏,培德配趙氏,憲旌孝子培源配陳氏、徐氏皆祔。長孫,殉節主事珍,另葬小山。元係,諸生起鴻暨配毛氏,另葬馬駕山磵上。(隸二十圖豈敢字圩。)子憲旌孝行鼎榮配婦繆氏拊。

蔣氏三賢祠在史家巷。祀明鄉賢育馨、燦、若來。知縣揆祔。東偏贈侍御含光祠。種痘仙師廟在石磬巷內。宋峨眉山人,像如純陽祖師。

孝廉船在顧亭橋東張履素無生慶孫設教處,名匠門書屋。後為祠,祀先生,配以過於飛、吳廷楨、顧紹敏、張孟球、徐崧、顧起鴻、張大純、張大緒、張大受、張士琦,久廢,列祀復舊祠。(顧公燮記。)

顧亭橋在獅子口,宋顧亭居此。亭至孝,其母磨豆為業,有宿孽,當天譴。林酒仙憐而救免,後皈佛,罄其資,獨建此橋。(褚人獲記。)趙公義渡在南濠中,乾隆二十一年知府趙酉設立,徽商公捐。

花缸祖師廟在關山染坊同業公所。九日,有登高賽祀之會。

搖鼓墳在瓜涇陳王墓浜。明末上元教諭顧頊暨配申氏、副室戴節婦所葬,子諸生嗣芳,配毛氏,嗣鏗,配宋氏祔昭穆。頊孝友敦行,明亡,廬墓哀毀卒。(隸元邑些二十一都十二圖績字圩,順入中廿都三十七圖內辦糧。)六世孫、憲獎義行錦章暨配胡氏墓,在平門塘沈師涇浜。(隸長邑十五都中六圖荷字圩。)弟封員錦雲,配周氏,子侄咸祔。

蠖村在靈岩山,西即硯石山,又名行城山。(《吳越春秋》。)有石城,(《越絕書》。)漢高獲寓居,卒於此。(章懷太子注。)石城人思之,共為立柯。(《後漢書》。)本名獲村,後訛為蠖,挖行琢硯,文有金星,不減歙端,有青黃二種。

辟疆園,晉顧辟疆所築,為郡中第一,誌載失考,實在西美巷中,郡署東偏。曾為五顯廟,繼為府廄,後半為人覺寺。明況鍾有辟疆館記碑,今即其地建況公祠。

任晦園,唐涇尉任晦所建,或云即辟疆園,實在潘儒巷,今任敬子祠東,宋為任氏園,因建祠。元為潘元紹別宅,明屬徐姓、毛姓,後廢為民居。(任兆麟記。)

桂花廳在周通橋南,亦任晦園址。明徐某愛木樨,多種桂樹,牆甓枅柱,荊┨木樨。宅屢易主,程觀察腹桂、陳刺史晉戴、太史葆瑩皆居之。

光福西北數生有避村,最僻。進村三里,有拈花寺,後有大石長丈許,闊則過半,厚約三尺。上刻「朱買臣讀書台」,明鬱祿題字。(朱象賢記。)

穹窿山塢茅蓬後,有巨石丈餘,上刻「漢會稽太守朱翁子讀書台」,明部穆題字。

鶴舞橋,係吳時二鶴集舞於此,飛至楓橋東,化為鳳凰,因名其橋。(《謝氏詩源》。)

斑竹廳在臨頓橋東,稱駙馬府。中有瀟碧堂、娘娘廳,吳三桂婿王永寧所建。康熙二十一年籍沒,後拆改尹山崇福寺,惟斑竹廳猶在。

御道自葑門十泉街至潭西,百餘里,乾隆十四年,刑部郎中蔣楫獨力捐瓷。(《學圃日記》。)

無梁殿在開元寺內,疊甓成閣,不用寸木。明萬曆四十六年建,以藏經函。

胥門城樓有伍子胥像,立於石上。明正統時,知府況鍾修城,因其不敬,改坐像。撤石見古銘十字曰:「若要子胥坐,須待二兄來。二兄,況字也。(《況太守集》。)

上方山五通神座下石碣八大字曰:「肉山酒海,遇湯而敗。」明初張三丰書。至康熙二十四年,巡撫湯斌毀時始見。(《居易集》。)晉虎頭將軍顧愷之墓,在葑門杏山上。(杏疑作尹。)

明殉節諸生、崇祀名賢祠毛爾張暨配忠烈婦申氏墓,在紫石山,同時殉節次子兩照、家人李升祔。

元申敏三暨配郭一娘墓在吳山湯家浜,至七世孫、明贈大學士周皆祔。塚前突出三石為三台石,應文定公之兆。

華祖廟在澹台湖西南,祀漢神醫元化先生陀,以仙方濟世。一在白蓮橋浜,一在北園老君堂,一在回真觀,一在大關帝廟後,一在虎邱同善堂,一在白鶴觀,皆靈應著。

明工部員外郎欽泰墓在紫石山雲莊庵左。

明雲南參政顧豫暨配李夫人墓在西園後塔水橋。(隸元邑九都五圖來往字圩。)左有支祠,右有義塚,墓前石馬,曾踐食鄰田,已隕其目。十世孫(震濤)並配陳氏營生廣於下,自為誌。

自齊門至常熟南門,凡橋梁皆明邵武知府嚴激修建。(《柳南隨筆》。)

西竺寺橋即馬禪寺橋,下有十二石柱,皆攜如來聖號,正書,宋寶元元年立。

明可竹先生蔣杲墓在壩基橋東睦字圩,正德十六年葬。子京義、士修,孫一中、二南、四維祔。子孫衍盛,演劇祭埽。

明昌平巡撫何謙墓在壩基橋內,子諸生事祔。(因無後,婁關顧氏供稅祭。)

花橋,每日黎明花緞織工群集於此。素緞織工聚白蜆橋。紗緞織工聚廣化寺橋。錦緞織工聚金獅子橋。名曰立橋,以便延喚,謂之叫找。

道士晨聚富仁坊巷口,和尚晨聚雙塔寺前,謂之奔副音(亦作赴應。)

明初賜鐵券老人張貢英墓在胥台鄉。貢英,太祖舊鄰,最篤。及即位,屢召固辭,賜第吳中草橋北,後改為鄉賢文奇祠。並祀貢英及昶、準、汴、滂、衝、鳳翼、獻翼、燕翼、文熙、長瀾等,久廢,列祀復舊祠。文奇墓在貞山鱔塢內。(顧公燮記。)

明殉節諸生張文熙墓在塘灣紫泉廟東,子長瀾祔。另有家祠,屬鄰道林庵僧世守之。奎星閣在溫家岸魁星橋。明萬曆初建,國朝乾隆四年重建。鄉賢吏部顧予咸墓,在潭東騎龍山賀字圩。(韓誌。)

白繕出陽山隊中,潔白光美。張香橋昔有女子姓張名香,拒倭寇殉義於此。健步橋在張香橋南側,橋石河形尚存。三茅掌案廟在普濟橋南岸,神姓徐名永年,為篙師崇奉香火。

史家巷明鄉賢史監宅,有繡衣坊,今猶在雅園門口。

卷三 编辑

亦園在葑門新造橋尤侍講侗宅。堂懸御書「鶴棲堂」三字匾,兩楹刻「章皇天語真才子,聖上玉音老名士。」(《松窗筆乘》。)

二石佛,晉建興二年,滬瀆夜有光,漁人見行像浮水面,郡人朱膺串僧尼迎置通元寺(即今北寺。)後唐同光三年,錢鏐移供開元寺。

帝青石缽刻七佛於上,晉建興八年滬瀆漁人得之,藏北寺內,今亦在開元寺。(董國華記。)

蔣家橋在吳趨坊。漢蔣漸避難,居姑蘇大皇裏,即其地。(《樂安家乘》。)

靈岩山有鐵袈裟,上鑄監司讚語數字。南峰寺有鐵杖,皆晉支遁遺物。(《文海披沙》。)

寶華山慈嚴智顯殿樓有銅鍾,鑄「重和元年將仕郎前昆山縣主簿王玨施淨財一萬鑄造」二十二字。(《夷堅志》。)

燕家浜有燕國夫人廟,甚卑,不過三四尺。上有小樓,中塑神女,環佩端莊,惜久成瓦礫矣。(朱象賢記。)按夫人即吳大帝孫權乳母陳夫人,並有像祀開元寺內。

泰伯墓在靈岩山西敕山塢,明萬曆四十二年,馬之駿立碑,范允臨書,趙宦光篆。

南寧府通判張塤墓在黃石橋官塘,墓前有「天下第一清官」之碑,塤治行載誌,祔祀復舊祠。

明陸太僕世廉宅,在平江路徐家弄北口,有飛穎堂,趙宦光書,墓在綠桐橋顧家村。

明金太僕士衡宅在平江路潭子裏,有御書「忠謨亮節」匾。又賜聯曰:「諫草南安舊,宮花北關新。(二條皆陸麟記。)宋曾文墓在羊腸嶺,有碑。

蜂螫石在陽山下田間,辟邪甚古。耕人近之,必遭蜂刺。(二條皆周必大《諸山錄》。)

巡撫都城隍廟在泗洲寺西,康熙二十七年建,神姓陳名□。(按□,長洲人,明成化戊戌進士,官左都御史,八月十八日神誕。)

布政財帛司廟在歌薰橋北,康熙二十六年建,神姓任名風,亦名環。(按□,唐封忠襄公,梁任昉八世孫,七月二十二日神誕。)

按察糾察司廟在朱家園東,嘉慶九年建,神姓吳名壇。(按壇,山東海豐人,乾隆辛巳進士,官江蘇巡撫,十一月初一日神誕。)

糧巡道城隍廟即總管堂,在草橋北,元元統時建。神姓金名和,行二十相公,封隨糧王。(按和,汴人,隨駕南渡居吳,世為神。七月初七日神誕。子細,行第八,官太尉,封靈祐侯。孫昌,行十四,封洪濟侯。曾孫元,行七,封利濟侯,應龍封寧濟侯,並沒成神。)一在蘇台鄉真豐裏,列入祀典。一在葑門外匠門塘,一在白蓮橋,一在齊門外平門塘,一在婁門外永安橋堍,一在閶門聚龍橋,一在六直交會橋東,又有祠,祀元王責翁,亦名總管。

巡撫都土地廟在查家橋。神姓□名□,(□□廠□□神誕。)

府城隍廟(見誌)例無姓氏,內有掌庫司,在左偏,神姓楊名薑。理刑司在右偏,神姓倪名長圩。

長洲縣城隍廟在郡廟東偏,明萬曆二十三年建,神姓李名實,兼七省漕運都城隍。(十月十五日神誕。)

元和縣城隍廟在鈕家巷,廟即漢忠孝張公專祠,宋元豐初建。國朝雍正四年,改為邑廟,神姓張名明,仍管鳳池鄉土穀神。(五月十七日神誕。)

吳縣城隍廟在郡廟西偏,明萬曆二十三年建,神姓劉名必達。(九月初六日神誕,舊誌作牛若麟。)府土地廟在府治儀門左,神姓楊名永清。四月初七日神誕。

總捕土地廟在府治內,神姓詹名有望。(三月二八日神誕。)

督糧土地廟在桐涇內,神姓酈名食其。(十一月二十五日神誕。)管糧土地廟在府治內,神姓張名懋德。(十月初七日神誕。)小財帛理問神廟在喬司空巷,神姓趙名朗。(八月初六神誕。)

汲雲庵在靈岩山西,門有古井。明初雲從井出,因名。(沈德潛集。)

敵樓有三,高三丈六尺,方廣周十三丈。一在木瀆市東,一在葑門外,一在楓橋,名鐵鈴關。明萬曆三十年,巡按尚維持、吳縣安謙建。國朝道光十年,巡撫陶澍改鐵鈐關為文星閣,以昌文運。

蘭州府通判朱慎墓在胥口東,慎敦內行,有治績。巡撫吳存禮給「關中良翰」匾,獎其閭,祔祀復舊祠。

紀德碑在張大帝廟東廊下,明太師申時行等為獎倡賑義僧德殊立,伍袁萃撰文。石公山落照台,每年九月十三日落時,看日月對照。

五侯墳在潭西黃公塢。(隸吳邑十九都十圖傳字圩。)陳隋名臣顧盛南、鴻南、周南、夏南、允南,(並黃門野王子。)暨配沈、錢、徐、陸、章五夫人並葬於此。南宋以來,子孫咸祔。元元貞元年二月,大風拔古木,下得顧氏石函譜處。

元潭西孝子顧興墓在六浮閣傍。(四條皆顧存愉記。)

六浮閣在潭西查山,四際皆梅花,曰山麵湖。明李流芳欲建不果,國朝康熙初,張士俊始建,汪份記。

七十二峰閣在潭山頂,麵太湖,七十二峰具列於前。明顧文康鼎臣賜葬於此,閣亦顧氏建,傍有土地廟,松柏甚古,最稱靈異。盧園在下周村,宋鄉賢盧容築,名吳中第一林泉。

桃花塢,宋太師章楶所構,多栽桃李,郡人遊春於此,時稱北章。僕射章惇居南園章。(惇子援、持、擇、授四人,皆元祐三年同榜進士。)園林第宅,卓冠一時。

天後宮即宋章莊敏公楶專祠,子緯縡、綡、綜、綰、誕、縯,孫茇、蓋配。(按章氏盡為蔡樂所陷,忠義事載史誌。因祠廢,移祀復舊祠。)元初改漕運萬戶府署,故內有巨碑。元元統二年,萬戶薩公去思碑,鄭元祐撰,顧復隸書。下有趺獸,曾出傷人。今釘損其首。(五條皆顧翰記。)

闔閭苑圃在苑橋側。

瓦爿街在西白塔子巷,明顧貞孝先生國本所居,甃瓦為街,因名。中有澹園,范允臨書,西名小園。

景賢閣在花溪,明顧貞孝祠內。道光九年,顧增光建,祀吳郡名賢,並藏諸賢真像粉本於上。蔣賡塤記。(二條皆《花溪祠志》。)迎春坊在北街華陽橋西,又百家巷內有迎春橋,宋時迎春於此。

太湖中有四昂,山甚小而不沒,稱地肺。北昂在杜圻洲,名平台山,有砂如鐵,大禹鑄鐵釜,覆孽龍於此。南昂在銷夏灣眾安洲,名瓦山,並祀水平王(後稷庶子。)西昂在甪頭洲鄭涇口。東昂在西華交嘴上,至明中淪沒於湖。禹王像浮水至衝山,與鬱使君並祀之,故皆有禹廟。(二條吳莊、顧鼎榮記合參。)

北昂山禹廟石柱鐫宋末吳興徐雪廬詩曰:「洞庭之陰小山幽,百靈擁衛來高邱。我當十月值亂離,攜家遠逐湖之洲。湖光接天晚浪靜,樹色照野晴雲浮。霜黃林頭柚橘熟,日冷波底蛟龍愁。北方兵馬想已到,南國城郭誰能收。我今置酒且消憂,醉舞拔劍揮斗牛。會須投筆去封侯,斬取盜賊清南州。」(鄭坤《洞庭記》。)

明贈大學士申乾暨配陸、嚴二夫人墓在齊門外虎嘯橋,子士章,配王、黃二夫人祔。(隸元邑二十三都西七陶桐字圩。)

西泮環巷井闌石刻有「孝夫某為亡妻何氏四乙娘,嘉泰元年正月」等字。

西美巷井闌石刻有「孝夫某為亡前妻黃氏十四娘,嘉定十七年十二月」等字。(二條錢大昕《養新錄》。)

金獅巷將仕井,向在孫上舍延宅。井闌石刻有「奉三寶信上胡八將仕,謹施官會壹拾貫文,省恭入普慈教寺十六觀堂常祝異井一口,所生功德,保扶宅門光顯,養愛和寧。法界眾生,同圓種智。開禧二年八月,歡門題。」(《溧陽縣志》。)

十廟前井闌石刻有「義泉」二大字,「景定甲子五月上穀重修」等小字。(貝墉記。)此石是端,動必致禍。(謝希曾記。)

墨池園井闌石刻有「宋□祐七年臘月□兀判司宅重修」等字。(朱綬記。)

朱長巷井闌石刻有「義井」二大字,「元大德八年六月旦日,盛帶住坐二十八王大媽舍財造」等小字。

明松陽縣教諭顧其康墓在虎邱花神濱致字圩,子進士瀛秀祔,土人不敢樵牧。(按其康,王敬臣高弟,配享廠孝祠。)

忠孝節義坊在靈岩山後,殉難大竹知縣、恤贈道程應桂墓前,子烈、煥祔。(隸吳邑十四都十八圖器字圩。)蔭桂死忠,子烈死孝。(見誌。)繼配熊恭人早寡守節。吏役何秀文、賴國相、徐仕顯、吳榮,家人張麟、賈兆魁死義。袁學冒死函骨歸葬,因建此坊以表之。(三條皆顧榮照記。)應佳等列祀昭忠、慰忠、復舊、忠義、二程等祠。

王墓鎮,晉王義之築圃於此。(《長洲舊志》。)吳承相頓雍宅在葑門外曹巷村。

泰伯分廟在唯亭塘南,名讓王廟,宋初建。明天啟元年,歸隆允重建,文震孟記。一在光福兩吳宅村,亦宋初建。范丹基在五福橋西,一壞不湮,或云是墓。

謝家鎕在洙泗巷口,明未謝雲山創始。(四條皆何泰樽記。)

舉人贈知縣彭希韓墓在梅灣,(隸吳邑五都三圖。)姚鼐誌。希韓篤孝能文,有功學校,力行善舉,祔祀復舊祠。魏司空王昶文舒墓在西山慈裏。

明駙馬秦儀墓在西山泰家堡。(二條皆《太湖備考》。)「西陣寺」三大字,繆洗馬曰藻十歲時書。

蟞虱大王廟在盛家浜,神本東京顯神坊土神,神姓張名森,漢時湯陰人,為皮場鎮吏。(《榴龕隨筆》。)森曾於鎮上殺蠍除害,民感之,立惠應廟祀之。(《湖山便覽》。)廟向在汴京,與貢院鄰,士人試禮部者必禱焉。宋初創建於吳,咸淳中加封顯祐王。今民間生蟞虱者,用白雄雞祀之,甚驗。(《玉峰隨筆》。)

蛇王廟在婁門城下,向在城外,地名毒蛇墩。凡捕蛙者,祭獻不絕,明末移建今所。(參《清嘉錄》。)或云神即方孝孺,(有蛇報因果,見《陰鷺文》,故云。)並為婁關土穀神。(祇管一家。)

明義人顏佩韋宅在江村橋。(《五人墓志》。)

寶林寺柱礎石有刻「淳熙十年二月」等字,又鎊龍文。(或云柱上泥龍。)曾於寺內旱橋下取水,致捐民廬,今悉鑿損。(三欲橋為城中無二。)山門有十二諸天聖像,甚偉,質皆脫沙,神手所塑。大殿有獨木雕花窗,亦他處所無。

盤門內廟橋灣有黃砂夾石,高丈餘,古伍相祠前坊礎,唐時故物。明季甚靈,凡入城者,公敬禮之,禱祀亦不絕。

東天王堂內有熾盛光王佛、觀音、二十八宿、月孛星君各像,皆唐夾紵舊跡,石韋馱像尤古。南濠利濟寺關聖像,明萬曆三十五年,忽從僧廚監齊處自移至外殿,僧仍舁於庖,復自移原處,不敢再動。

石馬,一在盤門子城下,故郊外墓物,明萬曆中夜入城,被守卒伺以斷其首。一在普安橋內壽生庵外,亦從古墓自來者。(四條皆錢希言記。)

郭妃墓在王府基,康熙十一年土人掘土,見碑三尺許,鐫「郭妃墓」三字,疑張士誠妾。

春錦園在王府基後起樓,偽相張士信選三吳良家女八千餘人充內使,時宮闕未備,故居此。(楊儀《壟起雜事》。)承天寺,張士誠踞為宮,故柱礎石皆刻龍鳳文。

張王廟在婁門外塘南,祀士誠,又有士信廟在後。

娘娘墳在盤門外,張士誠母偽太妃曹氏所葬。士誠墓在斜塘。士誠少子逸於章邱李氏,洪武末,有登鄉榜者。

太子墩在東十郎巷南,張士誠養子辰寶所葬。辰寶勇而善戰,能淩空躍舞,名五太子,亦自焚死。

元鄭國公潘德懋暨配戴夫人妙寧墓在婁門外上苧村,子淮南江北中書省右丞元明,昭勇大將軍元紹祔,陳基誌。(《吳中塚墓記》。)按德懋,通州人,宋魏王廷美十一世孫。宋亡,易姓潘,子元紹,張士誠婿。

潘儒巷舊名章家橋巷,因宋章綡宅,故名。元潘元紹所居,宅甚廣,前後左右,皆有別業,(朱象賢記。)獅子林(元至正二年,釋維則創建)在焉。明初富民潘時用尚居之,今園為衡州知府休寧黃興祖宅,子殿撰軒亦居此。

史丞相墓在東倉沿城河小阜,是處出蟋蟀,名金背黃,最很。史即吳興史文炳,為淮張樞密院,曾大戰於萬壽寺東街,死葬於此。

十郎巷,十倉夫所居。張士誠封為將車,令出閶門,運鐵槍死戰,明師稍卻。時李伯升忿土誠,因射書於徐達,圍復合。十郎還,閉門不納,並自溺死沙盆潭。

七姬井在潘儒巷後。(九條皆顧口松記。)

謝衙前明指揮瀚宅,即潘元紹後圃。(錢穀《續吳都文粹》注。)

七姬廟在蔣土地廟前。潘元紹妾程、翟、徐、羅、卞、彭、段七夫人,同日自盡,積屍合座於此,並立廟祀之。張羽誌,宋克書。門外有「七姬一節」匾,明長洲令趙沂(誌中無此人)書,時稱三絕。嘉靖四年秋,知府胡纘宗題聯曰:「三吳昭七烈,一死足千秋。」尚書吳寬題匾曰:「氣凜璿輝」。國朝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巡撫湯斌題聯曰:「死者不愧,轉憐其生;一姬難見,而況有七。」郡紳貝墉輯《七姬詠林》行世,又同顧承、顧震濤纂《祠墓小志》。道光壬寅,裏紳潘曾琦等重修。

駙馬府廟在泮環巷口,神姓張名子垣,實潘元紹也,封麗娃鄉土穀神。(五月二十一日神誕。)廟即元紹宅,為平江首社。(按各土穀祠,皆有古柏,即古立社之義。昔年為堅長講鄉約處,且各有鄉厲壇一所。)元紹配張士誠女,稱隆安公主,城破自到於薪橋。(《隆平紀事》。)吳人憐之,祀為社神。明初懼禁,祇設公主像,書駙馬府張。(陳文述詩序。)元紹詐降,為明太祖戮於金陵。(《明興雜記》。)一在鐵局內,一在東美巷北,一在剪金橋南。

赤蘭相王廟在南園赤門傍,行祠在巴家園。神姓桑名湛壁,(舊誌作黑莫郝。)亦名榮,封東吳上鄉土穀神、織雜詡城隍,(五月初六日神誕。)唐時已建,國朝康熙四十年織造李煦重建,請加封護國忠顯王。道光元年,織造嘉祿率紳民重建,列入祀典。一在葑門外接官亭,一在洞庭西山。春申君廟向在子城內。明洪武四年,移建王洗馬巷,神姓黃名歇,封鳳凰鄉土穀神(八月十八日神誕。)廟本湫隘,康熙間郡紳顧藻廓地重建。內有朱舍人英、張巡司二神祔。(左皂王振,頗顯應,民間失物者,禱而尋之,屢驗。)一在鐵瓶巷,最古,一在婁門外太平橋,傍有羅城土地堂,一在六直鎮。

交讓王廟在幹將坊巷,神姓姬,即仲雍,封樂安上鄉上穀神,(五月十三日神誕。)宋紹興初建,一在東山,一在白沙山。

蔣侯廟在七姬廟後,神姓蔣名子文,封樂安下鄉土穀神,(八月二十八日神誕。)明洪武四年建。

眼目司廟在潘儒巷。神姓任名昉,封道義鄉土穀神,(八月十五日神誕。)廟即公專祠。宋嘉泰三年,二十八世孫、浙西提舉清叟建,明宣德二年裔孫伯通重建。庭有宋時紫荊樹,枝葉能療口疾,初甚小。國初,某親王駐蘇,軍士多目患,甚危。因禱於神,折枝煎服者盡愈,遂廓而新之。由是香火日盛,列入祀典。康熙二十年,裏紳韓、顧起鴻、趙炳、金芝等重建。(後賴裏七金、張、范等姓力守之。)一在大儒巷中。明嘉站中,裏紳顧豫捐地創建,稱老眼目司堂,一在吳縣城隍廟左。

茅亭司廟在慈悲橋北,神姓慎名應吉,封永定鄉上穀神,(九月十八日神誕。)明洪武四年建。

靈跡司廟向在百口橋側,甚卑。乾隆初,裏紳習雋、韓彥曾移建普福寺西靈德庵址。神姓朱名邑,封大雲鄉土穀神,兼瘧痢兩司。(正月十六日神誕。)庭有止瘧泉,禱水煎服,可療瘧痢。

安齊王廟在北園漁郎橋浜。神姓安名萬年,封大雲鄉上穀神,兼胥江河神。(十月二十六日神誕。)明洪熙初建,一在萬年橋橋亭。

羊王廟在烏鵲橋南,神姓羊名元保,封上元鄉土穀神。(五月二十八日神誕。)廟即公專祠,劉宋時創建,宋嘉定間再建。國朝雍正十一年,長洲知縣沈光曾重建。

水仙廟在滾繡坊巷,神姓柳名毅,封上元鄉土穀神。(十月初六日神誕。)加封德元彙利都水城隍洞庭君,地即蒼龍堂,外有池不可穢褻。一在雁宕村,唐末建,封至德、靈岩、胥台三鄉土穀神,列入祀典,名老三鄉廟。一在婁門外官瀆橋東,封習義鄉土穀神,名柳仙堂。(每歲,郡邑大夫迎春,祀芒神於此。)一在洞庭東山豐圻,一在香山西,名白馬廟,一在橫塘,一在六直白蓮寺西。

司徒府廟在官庫巷底。神姓朱名亮宗,封大雲鄉土穀神。(九月初九日神誕。)明洪武八年,知府王興宗建。

古總管堂在三家村口,明萬曆初建。神姓馬(一作姓狄)名福。弘治時,葑門外賣菱老人,性直好義,有餘施濟貧困,後與人爭曲直不勝,自溺於滅渡橋河中。宋昭澤侯收錄帳前,以善果夙根,申送元壇玉府,證位天庫財神。(錢希言記,並參岑玉《昭代成真錄》,宋紹賢《宋相公祠志》,顧公燮記。)按神兼隸天醫院。(掌瘟疫、胎產、痘部、行漿、攝毒諸司,見《杭州吳山神廟記》。)

〔震按:此廟土人亦稱馬公堂,實非愣迦山馬公。按《五通神志》載:唐光啟中,神降婺源,遂興其祀。大覲中,詔贈靈順廟,當在唐以前之人。且馬為五通母舅云。今廟所崇奉者,是明弘治中藥郊人,可知與五通無涉。恐日後鄉愚阿附,致干例禁,故另表之,以備參考。〕

元金栗道人顧阿瑛像碑,倪瓚書題,向在昆山茜涇。順治間,范莊得之,今歸顧沅家。道光十年,後裔毓沅重摹,勒石界涇墓所,石韞玉記。(十四條顧震錄。)

禁雜弧虎邱差稅碑在虎邱厲壇東側。明崇禎十一年,巡撫張國維為排長生員張薛科等立。

長元學門有長洲學博黃老師去思碑,康熙四十六年士民公立。(按黃名元錂,和州舉人,有碑無文,宦績未詳。)

圓妙觀內肝胃二氣許陶仙宮殿在蓑衣殿左,嘉慶十年,裏士顧培源、吳元祐、道紀、朱杞等建。(三條王兆辰錄。)

溫天君廟在通和坊,宋淳祐初建。(見誌。)明洪武初,道士韓靖虛重建。廟初其隘,萬曆初,郡紳蔣彬倡建。廣其址,國朝嘉怯鄴十三年,紳士重建,請列祀典。(按神名瓊,字永清,溫州平陽士人。父民望,母張氏。長安二年五月五日生。)歿為神,宋累封正祐顯應威烈忠靖王。(《溫州府志》。)郡中疫起,有司虔請神像出巡驅瘟,歷著靈應。(顧珞錄。)

孫祭酒嶽頒賜第,郡誌載在竹筱橋,即北新局址建。(今草橋東,里人誤稱松鶴板場者,即其地也。)中有聖祖仁皇帝御書「墨雲堂」賜匾。(見《雅志》。)按孫氏譜傳云:當年賜匾有五:一日「寶慎堂」,一曰「尊經服教」,一曰「垂露毫端」,一曰「讀書養氣」,一則「墨雲堂」也。(墨雲堂係建第時所賜,故名尤著。)又有御書楹帖兩:一曰「表裹常交正,動靜自弗違。」一曰「鐵畫銀鉤,古帖垣留千載跡;龍光鳳藻,名香常對一編書。」又云「祭酒通籍後,室無媵妾,家絕管弦。政事之暇,惟焚香讀書,及臨池選韻,筆歌墨舞而已。」天語褒嘉,洵實錄也。晚號二知居士,天眷益隆,溫旨獎其書法秀媚蒼古,以元宰而後一人許之。其遭際承恩,可謂盛矣。卒於官,賜祭葬。至乾隆壬申,詔修五朝國史,凡已故臣工有著作者,繕稿達部,纂名國史。公之《墨雲堂詩集》,進禦入選,其身後之榮有如此。(族孫照述,補郡誌傳遺。)

少宗伯孫嶽頒賜塋在梅灣。(地名福壽山,見《雅志》。)乾攏橦年十二月諭葬。(宮傅大學士門生徐本表墓碣。)相傳地有百畝之廣,因子姓貧薄,祭掃弗時,日漸侵削。葬未百年,已僅存窀穸矣。迨道光初,族孫照(字曉庵)偕其兄燿子均洎、北郭顧震濤、婁關莫頤等訪得其地,墓碣猶存,照力任祭掃之事。復慮歲久之無徵也,因乞津裏朱昂之繪梅灣訪墓圖,丹徒嚴太史保庸為之記。遍乞吳中名公巨卿之作,以存文獻。並拓徐相國本所表墓碣,附裝圖尾,俾留掌故云。(誌傅合纂,略參《梅灣訪墓圖記》。)

鬥壇在金閶門外北濠,乃崇元道院之分院也。(崇元道院,士人又稱勝堂,相傳門內向有敬勝堂匾,年遠剝落,僅存「勝堂」二字,以此沿誤云。)考舊誌云:道院建自南宋隆興間,其開山祖曰張致和。因後修誌者失纂,故自宋曆元,廢興無考。迨明初永樂時,道士周尚謙應召至京,建齋靈驗,上賜褒嘉。嘉靖時,道士周道欽以進香召對稱旨,授太常職歸。至國朝順治初,有住持袁起光、王季常者,皆竭力修造,百廢俱興。傳之康熙戊午間,迭遇歲災,院復衰替。時里中諸善姓,慕張靜軒之高行,延其主之。與其徒周韞玉相繼募修,規模重整。韞玉(字於斯,號逸客。)復購得院西隙地,(係明時所建三官堂故址。)募建禮鬥壇,為同志焚修之所,即今鬥壇開山始祖也。乾隆時,韞玉季徒周鵬九(字雲扶,)徒孫周玉振(字南音,)亦相繼有修葺功;再傳而至張雲龍(字石磵,)謀建傑閣以奉鬥尊,惜有誌未逮而化。今雲龍之徒徐立洲(字春漪,工於醫,)徒孫吳浩(字拙存,能詩,著有《倚石吟詩鈔》,刊行於世,兼善書畫,)克承先誌,鳩工庀材,閣成於嘉慶十五年冬。(計糜白金三千六百餘兩,凡閱三十四月而成。)長洲顧成為之記。(記中有云:住壇道士世業醫,不以符醮為事,清修之外,並讀書、寫字、作畫、調琴,故往來者多文墨士,門無雜賓,花木清幽,為濠北一清涼勝地,雖逼近城市,而頗有山林意趣云。)中有倚石居,(婁關莫頤記。)奇石當窗,老梅繞屋,為名流過訪觴詠之地,其名尤著云。(《鑄米寮雜錄》,參顧承《倚石吟詩鈔》序。)

古銅祖師傍六天君像在虎邱小武當。正殿關帝尊供,別殿補奉高天君像,以樟木為之。(顧升猷綠。)

號令匪船處有兩所。道光辛卯,連歲屢患水災,江右較重。泗洲流民,號倒撐船戶,其時乘災為患,每於風雨之夕,偷割稻穗,鄉人苦之。元和令何公(士祁)訪捕一船,曰周裕者,將船中截為兩,半發葑溪天寧寺,半發婁關接待寺,示眾山門口。父老歡騰,共頌賢侯善政。後鄰境秋收得保無虞者,悉賴此。

冶坊,六門附郭共十六房。婁關江氏世業,今易他姓者雖多,然其稱猶江氏也。業祀爐冶夫人,相傳宋季江氏孝婦,殉身鑄鍋成神者。

月湖別業在婁關,明孝子莫存義所建。徐汧記云:為孝子授徒養親舊地,歲久圮為徑路,今名莫家弄,在北塘周和山南。(以上二條皆《婁關小志》。)

社壇一帶,古時地廣人稀,故多墟墓,歷久廢為荒圃,即以墳為小地名,致蹈拾遺之誤者。如葉九良墳,(今誤為九娘墳,且斕語為所葬即六如妾秋香,尤堪噴飯。)王九墳,(今誤為黃狗墩。)史家賁,(今誤為四腳墳,且有以墳之四隅皆路為證者。)官人墳,(葬八齡童子高傳琪。)小姐墳,(葬貝氏未嫁女。)五桂墳(相傳蔡經之墓。)之類,雖所葬賢否真贗莫詳,然無端受侮,安知葬者不飲恨九京乎。

朝真方丈,(在義慈巷,即朝真觀西房。)中藏奉觀支祖李天木真人遺跡三種:一為歸真雙履,(屍解後越月,從遠方寄歸者,驗之棺中物也。)一為煉丹坐具,(真人以元功悟道,著有語錄、詩文集。)一為自繪真像,(真人名樸,善書畫,明亡入道,不剃髮,蓋勝國逸民也。)吳浩補傳。(二條《鑄米寮雜錄》。)

總節孝祠在郡學西楊家巷。道光十九年,巡撫裕謙,郡紳董國華倡建,祀欽旌三邑歷代貞節烈孝婦女總位祠。外給帑,彙建總坊。巡撫裕謙給匾曰「彙表幽潛」。知府李璋煜給聯曰「節烈闡孤寒,補五百年吳中闕典;春秋崇享祀,慰三千人泉下貞魂。」是舉十六年,署藩司裕謙示諭紳士,采訪城鄉苦節合例未旌者,設局吳縣學,廣貼訪啟,得三千四百餘人。奉撫院怡公良暨程公矞采先後具題,蒙恩旌表。在局采訪及倡祠佐祀者,紳士石韞玉、蔣慶均、包汝霖、唐俊、蔣賡塤、汪正、黃壽鳳、吳仁榮、顧震濤、張文丞、董世帷。癸卯三月四日,郡尊舒化民、邑侯張之杲、董用威、練廷璜,會同各學師台,率紳衿後裔吳廷琛、高翔麟、潘師乾、趙文龍、潘曾琦、汪景淳、潘尊祁、吳仁立、徐得祿等安奉致祭。嗣後春秋編銀,有司詣祭,定期(三、九)月之上丁日。(包汝霖發。)

石湖在海潮庵後,石池隻半畝許,鐫字於石。非山前連大湖之湖也。(見御製詩注。)

供膳義學在齊門外石獅涇浜。道光九年浙江紳士楊於高、周士漣倡建,嵇文烽、楊昕等助之,募資延師,教育貧家子弟。總督陶澍給匾曰「韻輔菁莪」。巡撫林則徐給聯曰「越角吳根,到處孤寒思廣廈。虞庠夏校,從來陶淑在初基。」學政朱方增給聯曰「不為名不為利,且菩提濟世之心,克綏寒畯。任說癡任說呆,堅愚叟移山之志,用肇丕基。」布政使梁章钜給匾曰「鄉校遺風」。聯曰「設塾定良規,廣廈大裘,立達事功隨地見。勤修陵往哲,斷齏畫粥,孤寒子弟讀書多。」按察使葆謙給匾曰「善與人同」。聯曰「惠及孤寒,遠近均敷儒雅化。功同庠序,弦歌群樂太平春。」知府蘇廷五給匾曰「嘉惠士林」。聯曰「作人歌械樸之章,自越而吳,有教無類。毓秀拔東南之萃,因才擇地,主善為師。」郡紳吳雲、洪希鄭、吳廷瑁虘有匾聯。楊於高記。(孫麟趾錄。)

剞劂公所在教場南,乾隆四年,刻字同業公建。膳業公所在金姆橋東高岡上,道光初,飯業同行公建。

明名宦山西提學副使陸檄暨配顧、尤二宜人墓在虎邱東鄉山白兔巷,馮時可誌。

明名宦饒州府通判陸楨暨配陳安人墓在元墓山渚石墩,朱國祚誌。

明貢生陸時賓暨聘宋、配盛二宜人墓在烏龍山。子名宦武昌府同知康兆暨配徐宜人祔。

明名宦太常寺卿陸康稷暨配申、於、吳三恭人墓在鳳凰池。(按康兆、康稷,王敬臣高弟,並配享仁孝柯。)

明生員陸時登暨配尤氏墓在鳳凰山。子孝行壽國,配節婦徐氏;進士寧國府教授壽名,配王恭人;孫進士陝西學院、戶部郎中德元,配尤恭人,俱祔。

贈知縣陸芳型暨配顧、施二孺人墓在善人橋馬岡嶺。子進士上林知縣桂森,配吳孺人祔。桂森有文行,掌教吳門,時推師表。(六條陸繩武錄。)

欽旌貞烈趙淑英墓在滸墅漁莊。(中書文龍女,吏部仁照子叔基聘室。)

圓妙觀重修三門碑,元牟巘撰,趙孟頫書,久失。王振集趙字,據原文補之,工妙如真跡,今藏方丈。(董國華記。)

卷四 编辑

宋太師忠武蘄王韓世忠暨妻妾白、梁、茆、周四夫人墓在靈岩山西麓。(見誌。)有巨碑,紹興二十一年高宗禦題「中興佐命定國元勳之碑」,趙雄撰,周必大書,(高二丈五尺九寸,八十八行。)久荒。道光十年,巡撫陶澍、布政使梁章钜、郡紳韓崶重修,並建祠於寶藏庵左,僧永如捐地成之。郡紳石韞玉呈請編祭,縣丞袁縉、紳士顧翔雲、顧沅、戴文榮、張心源經營其事。十三年,巡撫林則徐題聯曰「祠廟肅滄浪,更尋來一萬字穹碑,新煥岩阿榱桷;威靈震吳越,還認取七百年華表,遙傳江上旌旗。」布政使陳鑾題聯曰:「高塚臥麒麟,回首感六陵風雨神;弦彈霹靂,歸魂思一曲滄浪。」顧沅輯《祠墓志》行世。

明陳文莊公仁錫前宅正廳梁上懸佛像,倉場柱礎鎊龍鳳,相傳地亦積慶寺址。

漢廖化墓在金山。康熙中,山裂見石碣,有「漢前將軍廖化墓」七字,後沒為蕩。(顧榮照記。)

翻轉甏一件,爭白炭二枚,郡西貝仁宇家。昔有僮阿留所遺,後悟是仙。白牛塚在瑞光寺內,宋淳熙十三年,白牛自來助役,死葬於此。

義鹿塚在堯峰山,明大銀台侯峒曾所畜。侯死節,鹿跳擲斷角,不食死,山僧義而葬之。(《縣榻編》及王言《聖師錄》。)明鄉賢許中翰朝相墓,在洋涇製字圩。

昭忠祠在大關帝廟北首,嘉慶十一年奉敕建。祀王錕、錢邦彥、江瑤、王翼孫、施錦、陸霖。

王太尉廟,葑婁門外村落多有之,惟王家村最古。神姓王名皋,行萬六,弟行百十五,汴人,從高宗南渡,居荻扁,子孫累世成神。有港,明初賜名神港。(錢希言記。)

周瑜宅即今郡廟址,故井猶存。內有古柏,瑜手所植。至宋,周虎尚居之,因建武狀元坊,(即今狀元橋。)地名周將軍巷,亦有祠,久廢。墓在吳縣治東二里,無考。

玩月台在穹窿山寧邦寺內,宋韓世忠建。(蘄王墓誌。)

大石壁在潭西蟠螭山,峭壁嶄簽,下臨太湖,最為幽險。梅花至盛,遊人罕到。

小石壁在善人橋東伏龍山,峭壁千仞,下有小池甚深,多種荷花。

明刑部侍郎王心一暨配顧夫人墓在玉遮山。(隸吳邑上七都□圖福庇字圩。)文震孟誌。贈公應賢、(心一祖,傳載《吳縣志》。)有極(心一父,王敬臣高弟,配享仁孝祠。)並葬玉遮山。

吳太宰伯嚭宅在西泮環巷。(馮猶龍《雜志》。)

明孝行莫存義墓在婁門外劃船梢,(隸元邑廿三都九圖。)存義,王敬臣高弟,孝友立品,學者宗之,配享仁孝祠。

明隱士莫怡墓,在元墓山奉慈村內。(隸吳邑十九都下六圖臨深字圩。)怡為徐汧、顧頊門人。明亡,勵節終身,墓傍築香雪藏。(王時敏書並繪圖。)其師顧頊集古語為楹帖以贈曰:「風不出,雨不出;歌於斯,哭於斯。」勖其志也。怡祔祀徐忠節祠。(二條皆《婁關小志》。)

施茶亭在桐涇,明萬曆時,楚僧廣慧捐建,以濟暑雨祁寒。

桐涇雲隱庵門聯有刻「堤景駕虹橋,二里人家三里樹;寺門臨雁宕,一溪山翠半溪云。」明王稚登題並書。(《百城煙水》。)吳{大弓}昧墓在六直{大弓}陵山。

唯亭中市延福寺內,有漢時銀杏,甚古。(二條皆《甫裏志》。)

予告前刑部尚書韓崶暨配顧夫人墓,在香山福田濱。董國華誌。崶篤於孝友,汲引人材,文章書法,經濟事功,名重中外。予告歸,振興學校,捐修先賢祠墓,力倡義舉,德垂桑梓。

靈祐廟在承天寺內,祀梁街尉卿陸僧瓚女聖姑,吳民祈子輒應。(《圖經續記》。)留船磯在遊湖中,行船誤入其中,倒撐方出。

雅園即橙林小隱,在史家巷,顧吏部予咸所構。今僅存一池一阜,中有爽致軒。(金聖歎書。)又有八景曰:虹橋春漲、綠沼荷香、明致桐陰、臥雲石壁、渚閣朝煙、荷亭晚霽、爽軒叢桂、曲徑寒梅。顧廣文舜年有八詠詩。(顧達尊記。)

宋團練張純忠公選墓在篁村。敕建祠在謝宴嶺。選傳見史誌,崇祀吳郡名賢祠。(張光懋記。)石像在胡廂使巷石像庵內,宋淳熙間,僧清一墾土所得。

陽山覺海寺古桂大可五抱,宋初人值。

支硎山占松三十六株,晉支遁手植。明萬曆三十二年,土人伐以充賦,趙宦光出資止之,今僅留十八株。冶坊浜古松七株,唐人手植。康熙初,周姓伐去作造酒之所。

洞庭翠峰寺前古松二株,宋初物。明正德間,僧伐以賞征徭,王文恪公鏊有《憫松序》。元道士黃孤山道淵墓,在清真觀後,禱取墓土,能療宿疾。

顧窯蕩菱之佳者,軟尖味美,出葑門外顧榮墓。

晉侍中顧元公榮墓在葑門外皇天蕩南百腳橋內巷門裹,塚上有晉時銀杏二株,甚古。順治七年將為勢家孫某伐去,郡紳蔣德埈、彭瓏、族裔瀛秀、予咸、起鴻、永祚、嫡裔禹心、德輝、超仲竭力保護。傍有左威將軍張敏墳,西有廟,弟眾、從孫和、曾孫愷之,元謝應芳、周舜臣配。(久廢移祀復舊祠。)前有二阜,上有古桐,名雙梧墩。

唐張將軍廣墓在張廣橋側,或云在天庫前。

唐鄭將軍思墓在天庫前,即鄭思橋。後因宋鄭戩居此,亦作鄭使橋。唐柳儒生毅墓在閶門西街五峰園內,東有柳毅橋。王將軍某墓在大王家巷東。

盧相公某墓在南濠打線巷內。蕭王墓在蕭家巷中蕭氏雙節堂下,(今屬陳氏。)並祀王於寢。錦峰山石色紫,陰雨不潤。

趙王墳在穹窿塢拈花寺內,王有像如關聖,或云宋宗室某所葬。(按誌載有宋知軍州正惠公趙希憚葬此,存參。)

婁門至寶城橋,國初順治十六年,將軍祖大壽,盡撤民房為滿兵營,迎春坊為鎮帥府,故西有大營門之名。至康熙三年,巡撫韓世琦奏移京口,復歸民業,吳人感之,立祠於虎邱山塘。

方碑在山塘韓公祠內,碑蓋佛頭,高大而方;東面刻須菩提像,西面鎊《重修白堤記》,明萬曆三十九年王穉登撰,文從簡書。南面刻五百尊者像,北面刻寒山、拾得像,薛益畫,陳元素銘。

癩皮祖師廟在彭山北安姑山,患癩者禱之必應。逢仙橋在婁門外道觀弄口,僅存一石,元吳國寶遇仙處。雨花台在婁門接待寺後,宋焚人亭也。

九槐村在婁門塘南,唐時物,今存二株。(在老土地堂西。)昔人諺云:「出婁門,九槐村。井挑橋,(永安橋兩堍皆有井。)橋挑井。(永寧橋底有井。)石將軍,守山門。(接待寺門有古石人。)獅子石,鎮橋心。(官瀆橋有古石獅子。)俗仁厚,皆良民。」

顧港在唯亭。明初,顧升由銅坑移此,力行善事,築堤捍澇,民感其德,遂名其港。又有顧巷村。(十七條皆顧芬記。)

明工部侍郎蒯福墓在香山璠村。福,永樂初以木工得官。又有蒯祥、蒯鋼、蒯義,並至侍郎。蒯轍官至少卿。(《弇洲史料》。)今有上蒯、下蒯二村,子孫聚族於此。

徐氏百花膏在閶門吊橋堍,徐漢三創始。

石人在柳貞巷中,甚古,曾顯靈捕盜,香火遂盛。(徐模廷記。)竹葉瑪瑙門枕石在大成坊巷西劉氏宅。慶忌廟在蠡口北老婆涇,齊門外村落多有之。

復舊祠在長元學西偏,即樊子祠,載在祀典。址本宋學士孫冕祠,(見誌。)明嘉靖二十年改學,此祠未毀,(更祀漢王充、蔡邕,宋朱公綽等十九賢合祠。)久廢。國朝康熙二十二年,紳士彭定求、鈕希文重建,(增祀宋崇大年等。)又圮為射圃。乾隆四年,彭啟豐、蔣槳再建。嘉慶元年,韓是升、蔣華、王煦等修,敬奉有專祠而已廢者,(周張仲,漢顧綜,晉陶潛、顧榮,唐劉知幾、顧少連、謝崇禮,宋王旦、韓琦、孫載、蔣堂、張日中,元過宗一,明孔鏞、黃暐、皇甫錄、張文奇,國朝張慶孫等,並各祠配祔等。)暨石湖鄉賢祠(宋范成大等,)錄功祠(明任環等,)教場恤忠祠(明項鼎鏞等,)咸祔之,以待後興,故改名復舊祠。尋廢為吏舍,位多散失。道光六年,韓崶、胡鳳儀、蔣希賢重建,對重書祠額。八年大學士兩江總督蔣攸銛給聯曰:「崇賢祠,附膠庠重;舉廢典,分俎豆榮。」十四年韓崧、吳延琛、主兆辰、朱文漣、蔣賡塤、吳廷澍、張士垣、顧祿、胡清綬、蔣庭英、顧思度、陸毓麟、徐立方等,呈請增祔。(載誌郡賢:吳步隙,唐陸元方,暨有功學校陸德原等。)兩學彙詳,知府李昭美批準並給「行可為表」匾,飭縣備案。(按各祠祔祀,皆後人景仰前賢,奠主於傍者。原非祀典所及,例不載誌,從無備案。此次整飭祀事,呈官批祀,以昭慎重。)學院廖鴻荃給「明德維馨」匾。正楹崇祀周先賢樊子須,東楹移祀周張仲、陳亢、澹台滅明,漢綺裏季、周術、崔廣、唐宣明、王充、顧綜、蔡邕,晉陶侃、陶潛、盛彥、顧榮(顧眾、顧和、顧愷之、謝應芳、周舜臣祔、)陸雲、皇甫圓宴,齊沈約,陳顧野王(顧盛南、顧鴻南、顧周南、顧夏南、顧允南、顧琮、顧在鎔祔,)唐郭子儀、劉知幾、沈傳師、劉禹錫、顧少連(顧師邕、顧師閔、顧珽玉、顧臨、顧鸞。顧鳳祔,)五代謝崇禮(謝濤、謝絳祔,)宋孫冕、陳省華、葉參、姚憲、王旦、康孝基、曹豳、魏庠、楊存中、黃彥、張岩、葉延年、韓琦、朱公綽、朱壽昌、章粢(章縡、章綜、章綖、章縯、章茇、章蓋祔、)趙希懌、蔣堂(蔣佑、蔣道元、蔣德茂祔、)趙與薏、吳淵、吳潛、楊簡(莫孜、范廷珍祔、)王禹你、趙訓之、孫載(孫理祔、)范成大、莫子文、盧容、張浚、張栻、張九成、張選、張日中、張叔夜、張日明、孫臨、盛度(盛庸、盛頤、盛昶、盛應陽、盛應期、盛王讚祔、)張世傑、張德成、張克戩、鄭思肖、孫察、謝枋得、開趙,元高智耀、顧愚(顧啟明、顧存仁祔、)王都中、過宗一、盧廷瑞、盧守仁,明薛逸甫、常遇春、袁黼、袁黻、顧亮、金問、陳繼、闕成章、陳堯道、孔友諒、張貢英(張昶、張準、張汴、張滂、張衝、張鳳翼、張獻翼、張燕翼、張文熙、張長瀾祔、)莫諟、莫禮、朱應辰、顧麒、孔鏞、吳文泰、莫轅、周孔教、黃暐(黃魯曾、黃省曾、黃河水、黃姬水、黃袞、黃師瓊、黃裳,黃庸祔、)劉昌、周繼、張璹、過龍、陳瑞、張適、張、張朝儀、張慕渠、王行、張文奇、莫震、莫旦、李鼎、盛寅、盧雍、盧襄、袁袠、王寵、周天球、皇甫錄(皇甫衝、皇甫訪、皇甫涍、皂甫濂配、)馬容、陸治、金應徵(金士衡、周序配、)鄭淩霄、祁承牒、葉成章、胡士容、韓原善、牛若麟、宋儀望、任環(金葵、徐佩、張大綱、劉受臣、張治、曹鑒、陳恕、車梁、孫鍾,顧全、陸金、翁參、俞某、任之俊、任之重、任之秀、張二、陳夢楨、李一謙、徐{處言}、嚴大顯、嚴大年、嚴大成、嚴大俸、嚴大邦、嚴星、嚴鬥、陸仲周、釋明際、釋碧溪、釋智囊、釋玉田、釋太虛、釋性空、釋東空、釋古泉,釋大用、釋徹堂、釋一峰、釋真元、釋天池、釋人造、釋一舟、釋西來、釋天移、釋古峰、釋了心、釋月空、釋大來、釋應募、長洲二鄉農祔、)路振飛、項鼎鏞、朱士英、餘公寀、陳於王、包文達、莫是驊、吳承先、張其威、錢上選、於廷佐、虞萬章、石電、趙廢、蔣秉鑒、龔是尚、徐本倫、李國華、畢希賢、陳瑛、曹天祐、曹賓、王欽依(周愷、周悌、周輿山祔、)周嘉,國朝顧藻、張慶孫(張孟球、張大純、顧紹敏、遇於飛、顧起鴻、張大緒、徐崧、張士琦、吳廷楨祔、)劉殿衡、汪琬、顧希喆、張大受、韓、惠士奇、宋實穎、尤侗、於成龍、何焯。(以上各有專祠,具載郡邑等誌,列入祀典。困祠圮祭闕,剛人並考配祔,一並移祀於此。又考任現錄功祠拊享,向有總位計百九十餘人,明巡撫翁大立所定。道光初,後裔任兆麟復歸本祠,今所存者皆有功吳門,故仍祔之。)西楹祔祀吳(步隙、陸凱,)劉宋(殷景仁,)齊(張緒、何點、何求、何允,)唐(陸元方、林披,)宋(崇大年、富嚴、麋師旦、顧禧、范正夫、陸子止、周虎、黃士毅、錢藻、鄭景召、范彤、朱迪、范鏜,)元(陸德原、樊執敬、連景元、顧元龍,)明(金絅、高啟、高遜誌、王誌、丁世雍、徐垕、黃昱、華嵓、欽謙、顧宏圖、蔣京義、欽見道、蔣一中、蔣二南、顧士安、莫存義、鄒穀、雷翀、丁肇亨、丁文蔚、吳爾璋、王景皋、賀言、邢伯高、劉羽儀、袁徵、袁衡、楊廷楨、袁肖緝、殷獻臣、殷獻民、沙舜臣、吳時信、許成、劉應文、載鏞,叮泆、楊芳、莫怡、蕭思腆、季卯孫、鄒應貞、馬士鯉、蔣錦侯、劉翁、殷三、蔣垣、蔣圻、劉應言、劉宜言、顧奕、顧德元、馬光、顧延澦、劉斅、顧震孫、曹學佺、婁復聞,李杭之、王統、韓沐、王心一、劉古江、顧若齊、劉洪席、劉洪應、趙維垣、顧之後、熊開元、李模、蔣老童、顧充永、曹應旌、李魁春、尤挺秀,)國朝(蔣維城、褚人獲、顧鳳山、吳愉、吳一蜚、蔣揆、顧漢秀、丁宏度、尤臣堯、孫璜、文點、朱瞻、顧鼎榮、丁偉、鈕希文、王嗣芳、文赤、文轅、楊繩武、黃林、陸觀潛、顧祖鎮、未采,蔣濟選、錢廷熊、孫嶽頒、顧嗣協、張錫祚、顧進、蔣日梁、吳三復、顧芬、習寯、李錦、蔣楫、蔣棨、繆彤、朱嶽壽、金學稼、申讚皇、錢襄、蔣恭榮、邵泰、繆日芑、張塤、顧德焻、郭廷讚、郭廷采、汪虞炳、汪鼎煌、朱楫、顧嘉瑞、顧嘉祥、許時佑、陸敬、沈誌祖、沈慰祖、彭宗求、尤秉經、顧鈖、汪元亮、丁揆、錢棨、金三才、彭績、蔣重光、蔣含光、盧元鑠、顧培源、彭紹升、彭紹謙、顧公燮、王煦、謝希曾、錢思元、潘覬、程應桂、顧孫詒、程烈、彭紹誠、顧禮琥、顧禮璜、施錦、張鳳翼、江瑤、顧後裕、王九錫、吳鍾、吳錦慶、毛金墉、陳鶴、汪美基、沈仁業、彭希韓、彭希旦、李福、顧庭萱、袁大德、江朝棟、蔣啟緒、顧步青、蔣邦基、吳文煥、吳文燝、王翼孫、胡鳳儀、顧瑾、蔣希賢、顧紹先、曹福山、俞大猷、吳鶴翔、吳廷珍、王慶瀾。以上皆公舉忠孝賢達,或蒙恩恤憲獎,或詳誌書,並有向來增祔祠傍及今憲準祔祀者,仍書雙行,以示區別,茲據祠位所錄。)頓綿章、顧錦雲等,捐池產以助祭品(案附丁祭,局內收租辦糧承祭,)後裔公修,顧元愷記。(《崇祀錄》。)十六年,巡撫署總督林則徐給聯曰:「復古溯漢唐以降,有廢必興,重傍黌宮分俎豆;表微祔文行諸賢,無德不報,長留珂裏作楷模。」

松陽縣教諭潘兆鼎暨配汪孺人墓在光福費家河頭。兆鼎自徽來吳,積德累仁,子孫貴顯,甲於郡中。明廣東副使戈立祠在尹山,墓亦莊焉,巡按樊祉建,陳矞記。

紫霄峰在育嬰堂北端威道院後,地甚高聳。宋淳祐元年,道士龍源清築,今名東天王堂。

朱子分祠在橫山青字圩,祀朱子,以良侯(鄂韓父)配。嘉怯鄴十二年,裔孫鄂韡建,顧震濤記。(葉鍾齡述。)大井巷即大酒巷,唐人於此醞美酒處。

澗上草堂在上沙戚字圩,明舉人徐枋隱居處,久廢。康熙三十九年,潘太史耒贖歸為祠。嘉慶十四年,徐待詔達源、趙錄事筠重建,奉吳祖錫、張舜臣、戴易,釋儲公配。道光六年,顧明經祿捐修,並輯記略行世。

摩睺羅,木瀆袁氏所製,稱天下第一。

相王墳在盤門東城下古蛇門傍,周擊賊將軍黑莫郝所葬,舟人賽祀不絕。孟光故里在上沙梁巷。

寒山寺內寒山、拾得二像甚幻奇,對人如欲笑語,明初仙手所塑。寒山寺古銅佛尺許,有真珠一顆,傍鑄赤烏年款,人不可近。

北寺銅彌勒佛腹上隆起隆慶錢一枚。鑄佛時,一貧女解少時所佩之錢投爐,故其跡不滅。

劉宋殷文成公景仁墓在香山。公長平人,忠勤德懋,傳載史誌,求醫寓吳,卒葬於此。唐羅隱宅在甫裏北隅。

橫海將軍廟在婁門外下塘,名老土地堂。神姓韓名說。廟甚古,明初作淫祠。嘉靖五年,有司改正,誤為斬王,封陳公,習義二鄉上穀神。國朝康熙初,移建西數步。道光十年,紳士韓崶、顧鼎、蔣希賢、韓俊傑等呈官更正,復列祀典,以蘄王配。裏士徐耕山、顧榮照等捐建,顧震濤、蔣庭英記。

窯神閣在婁郊老土地堂西,神姓樊名己,即夏臣昆吾氏。(按:《物原》「昆吾」作石灰。)祔以陶磚烏曹氏、陶瓦楊於陵二神,灰窯同業奉香火,莫頤記。

盛氏十賢祠在婁門外西街,本宋文肅公度祠。(宋文昭、文聘、文韶,文蔚、文炳,元明遠,明逮皆祔。)明初改文昌殿,更為淫祠,已久廢。國朝康熙三十三年,巡撫宋犖重建,增祀晉侍郎彥,暨彥師、度、庸、頤、、應期、應陽、寅、王讚,改名十賢祠。裏士徐之天、後裔盛三錫、符升洪等捐資成之。因廢,移祀復舊祠。(按今位中,獨少彥師一人。)

唐尚書顧文敬公少連祠在張果老巷。(見誌。)子師邕、師閔,後裔宋珽玉、臨、鸞、鳳配。並祀公先世陳野王、盛南、鴻南、周南、夏南、隋允南,唐琮、在鎔於寢。(相傳光福祠圮,移位於此。)並廢,移祀復舊祠。

九張先生祠在紫陽書院北,即南軒祠址,久廢。道光九年,郡紳韓崶、蔣希賢、顧震濤,後裔張久文力復之。並奉張氏諸廢祠合九為一,故名。祀宋先儒拭,(祠即原址,)崇國公世傑,(祠在正二圖。)忠靖公日明,(祠在獅林寺巷,)郡判官日中,(祠在乘鯉坊東,)忠文公叔夜,(祠在府學前,)明宣課使適,保定知府,福清知縣朝儀,饒州通判慕渠。(四公並祀乘鯉坊祠內。)按張氏此外尚有廢祠,宋殿丞迪,(祠在北寺東,)魏國公浚,(祠在東大營門,)平江知府岩,(祠在瑞光寺內,)純忠公選,(祠在成家浜,)衛尉丞克戩,縣吳令德成,(二公並祀橫渠書院,)皆廢,移祀復舊祠。

明黃部郎暐祠在吳趨坊,並祀明省曾、魯曾、姬水,(見誌。)萬曆初已廢,移建南園。國初更移梅灣墓左,增祀明忠昱、河水、農。國朝師瓊、裳、庸。(黃丕起記。)因廢,移祀復舊祠。

唐名宦長洲尉談令公戭墓在長邑十字港口。(五條皆蔣希賢記。祠在學內,裔孫盡永、孝曾祔。)槵在高峰山寺,亦名無患樹,結菩提子。望水檀在齊門外無量寺內,春槁夏榮,梅雨過而舒葉。

孩兒蓮,樹大葉濃,花厚色紅,專治血症。在百獅子橋趙氏宅內,一在東洞庭山,翁漢津分植吳中,隻此二株。(顧洤記。)趙宅今王有慶所得,請為義莊祠。(金有容記。)

漢吳侯顧貴、吳丞相雍、梁建安令烜三墓並在白馬嶺小黃山。(隸吳邑十四都十五圖蓋字圩。)宋運使彥成、元高士禧皆祔,屢被侵佔,毗村支後裔世守之。道光元年後裔維栻、尚煜、步青、震濤立碣表墓。

伍王劍在澹台湖中,長五尺許,有伍子胥款,時浮水面,人取之必病,棄之即安。

秋燈紡績樓在婁郊北塘,雍正初建,諸生莫讓繼妻汪氏、弟啟賢妻朱氏,妯娌守節居之。(顧承合傳。)曾孫頤乞周行、蔣寶齡繪圖以彰節行。袁寶樹、顧震濤有記。道光十六年,紳士采訪彙請旌血。(蔣賡塤《闡幽編》。)

吳王夫差義子墳十八所在陽山東。(《吳地記》。)臨頓今臨頓橋,吳王逐東夷歇軍,設宴於此。

平江路古名十泉裏,有古井十口,華陽橋南一、奚家橋南北各一、徐家弄北一、魏家橋南北各一、朱馬高橋北一、混堂巷口一(今無)、張家橋南一、苑橋北一。

常熟嚴文靖公訥大學士坊在吳縣直街,公昔冒試吳縣,眾攻擊之,笞於此。嘉靖時,公為相,建坊以記舊忿。(顧公燮記。)乾隆五十年,邑吏嚴實捐修。(俞孝庭記。)

八字娘娘廟在北寺內,每歲(正、八)月八日,婦女祈禱資福。又在善人橋北馬崗山上。(趙增元記。)周馮驅宅在長鋏巷,有碑,墳亦在焉。

元旌義儒士金宏道墓在婁門外王巷村,戴良誌。(《吳中塚墓記》。)吳王夫差廟在姑蘇山東北,村落多有之。(朱籌添記。)

明旌表孝子南昌府通判顧順升,(傳載誌書,王敬臣高弟,配享仁孝祠。)墓在香山梅舍。南濠利濟寺十八石羅漢像,經火僅存二尊,甚稱靈應。

烏葉出支硎山牆壁間,煮汁作黑飯,四月八日用之,名阿彌飯,道家名青精飯。或云即楊桐葉、(《事類合璧》。)天南燭葉。(《脈藥聯珠》。)

明贈文林郎趙韓墓在清流山。子耀,孫名宦徐聞令一鶴,(傳載誌書,王敬臣高弟,配享仁孝祠。)曾孫士俊,元孫會魁炳,(傳載誌書。)皆祔。

宋公祠陳皮半夏在渡僧橋北,祠祀宋昭澤侯文獻公禮元。至正初,曾孫莊建。國朝康熙元年,十五世孫懋禧得仙授秘方法,制為入藥,神品,閩廣尤珍貴之。(《宋相公祠志》。)

「五人之墓」四大字石碑,韓貞文馨八歲書。墓門坊上「義風千古」四字,楊廷樞書。

贈雷瓊道少府董如蘭暨配矯淑人墓在周圓浜王家村。(隸吳邑十一都八圖圓字圩。)朱綬誌。如蘭孝友敦倫,歷倡義舉,有功學校善堂,屢辦賑濟,全活甚眾。

毛家庵在橫山九龍塢,明善士張懷古捨宅建,卒葬庵中,子近齋祔。寺僧肖懷古夫婦像為伽藍神,傍有毛氏世忠祠,祀明忠襄公吉,殉節衛經維張,文學爾張,儒士兩照,家人李升祔。巡撫湯斌給「吳門無兩」匾旌之。(按懷古,維張外祖,因無後,毛氏世守。)

蘆根筅帚店,迎春坊歸氏世傳,唯亭亦有一家。

洽隱園在北顯子巷,多美石,有小林屋,石洞幽深,明歸湛所築。後歸韓貞文馨所居,今西為范太史來宗洽園。

陰陽台在喬司空巷陰陽弄內,即宋元時陰陽學署址。(顧達尊記。)

天下六泉,唐張又新品定,吳門有四。(第一泉郭璞墓前,第二泉無錫惠山。)第三泉在虎邱山,第四泉在治平寺,即楊素井。(《戒庵漫筆》。)第五泉在獅山獅子浜,第六泉在蔣家圩。

卷五 编辑

甪直保聖寺前石幢鐫尊勝陀羅尼咒。唐大中甲戌八年秋豳月,崔渙正書並讚。又刻「宋皇祐五年重立」等字。

太湖包山寺前二石幢鐫尊勝陀羅尼咒。唐會昌二年,僧契元正書(左首。)右幢年月姓名,漫滅無考。

真假山在元墓山,明天順元年上崩,露出玲瓏湖石二座,高廣十餘丈,中虛,臬兀。盧熊題「神獅出岫」。

運糧道在穹窿山塢,明姚廣孝賜第茅蓬,在籍食俸,運糧甃路,以達寺中。

明吳冏卿默宅在王洗馬巷,中有北宋尼姑墳,後作花藥壇,曾匿五人首級於此,後移葬山塘。至今種花木,猶有英氣。羊腸嶺半有石孔,常積勺水,氣膻臭,俗呼羊尿孔。

朝真觀(宋景定中,道士沈道樣建)地廣五百畝,明太祖圍蘇城,借材紮營,許登位日即還,後改建於南京。今社壇,係七十二司殿,其造房曲折紆回,俗名八陣圖。

廣化寺(梁乾元三年,諸葛某捨宅建)有五百畝之廣,今有橋無寺。因果巷、閭邱坊巷東至雅園,西至薛家弄,今有大井,是僧廚故物。舊學前民家敗垣中,尚有佛像藏焉。

二七阿太廟在篁村,甚小。神姓金,名寧二,又姓尤,名寧七,皆汴人,從高宗南渡居此。沒為神,司江河漁捕,歲有白魚朝廟之異。(六條皆顧公燮記。)

吳將軍魯肅墓在陽山菖蒲潭上。(《羊山志》。)

瓦屑廟在太湖傍,甚小,中供石像二十餘位,皆無頭,有以手握者。相傳張士誠被圍,夜有石將軍,結隊拒戰甚勇。城陷,石像頭皆墜地。又云,明末石人為祟,村人以鐵鋤去之。(袁枚《新齊諧》。)

金玉、如意(二太監名)弄在臥龍街。按二監,賜明太保俞士悅侍從,築室以住,即今太監弄。其墓在太保祠後,有高墩,並塑像於太保公側。

八大王廟在閶門接官亭對岸。國初,某親王駐蘇安民,薨於此,士民立祠祀之。患箭風者禱之必驗。或云拒湖寇,死難於普安橋下。道光十六年,浚河,廟前得古劍二,遺炮一。

蔡仙丹灶石在武山,廣袤數十丈,上有圓穴,徑尺許,可以置釜鼎。下—穴,圓徑如上,高倍之,能容束薪。(孔貞行記。)

明孝子鄧汝南墓在馬公堂東庫裏專祠後大樹下。汝南本樂工,篤孝其母,有圓石孝子遺跡。裏紳蔣華、張鳳翼、吳鍾、韓穀圭等捐修,今蔣氏奉其祀。

署平陽知府顧紹先暨配沙宜人、副室(侯、周)安人墓在堯峰山。(隸吳邑五都九圖龍字圩。)紹先參帥幕司章奏,歷任令牧,清慎愛民,久立戎功。恩賞花翎,祔祀復舊祠。太史何桂馨立傅勒石,並有遺像碑,顧祿記,顧震濤讚,藏虎邱支祠,石韞玉、韓崶、顧蓴皆有題。子湖州府通判偉烈,從九品應麒祔。

宋佛智、破庵二禪師塔在西華秀峰寺後。

穹窿半山土地廟在膝潭上。神姓施,名醴泉。(神香山人,討湖寇死節,投屍於太湖,有螺螄群魚護屍之異。)

穹窿大王廟在迮家蕩口,神姓徐,名念陽。(或云即忠仁公如珂。)為至德鄉土穀神。

老君堂在北園,明萬曆四十二年,松紳朱國盛創建,今郡紳立集善堂,又移輔仁局於此。

二仙堂在老君堂西偏。祀明劉垢仙黑黑,(一作啞啞。)門人方接頭曉夫,(獪園作堯夫。)有像甚靈。曉夫之徒周文秀、潘酒保,亦成真去。劉垢仙墓在老君堂後,塚上有劉真人墓碣。

通仙橋在老君堂西,劉垢仙臥此,凡小兒垂涎,刮石搽之即愈。乾隆五十六年重建,得鸞書「雲路遺蹤」四字,鐫於橋石。(四條皆《北園小誌稿》。)

魚城在越來溪西,岡勢如城,有田百二十畝,屬練溪趙氏,土極細潤。梁朝羅漢松在西山雲嶺福源寺內。

十廟,明初建於東西兩營,衛官祀河神之所,非僧道修齋之處。又云:宋時各城門皆有之,係糧船公所供奉龍神,今多廢為壇基。如婁門一廟(改一葦庵)在張香橋西,六廟九廟並在唐家巷底,如匠門三廟(改二官堂)在倉街南,五廟(改五勝堂)在韓家浜,六廟在戴家弄,九廟(改九蓮庵,門外有石獅子其靈異,)十廟(改上慈庵)並在東營,如閶門五廟(即五涇廟)在下塘,十廟(改朱子祠)在衛龍閣,餘皆久廢無考。

東營梵音庵有宋時觀音像,甚偉,下有犼,曾傷人,今以釘壓之。佛櫃上鐫「僧本立募。袁辰仁道同張紫眉築舍於此」十五字。(二條皆馬鍾記。)

華陽橋洞碑有「聖宋慶元四年戊午九月十三日戊申鼎新重建華陽橋」正書二十二字。(顧驎雲記。)

醋坊橋洞碑有「大乘陀僧智淨募緣到施主錢米,並自己衣資,重建造醋坊橋,至正丁亥年月日立」正書三十二字。

宋集賢殿修撰王文輝墓在西山涵村,建炎中敕葬。(《林屋民風》。)

汪家墳在桃花塢南岸,明初處士汪得所葬,子本、孫謙祔。塚平不生寸草,不禁人踐踏。傍有明中丞祠,祀浙江巡撫起鳳,編修琬、倓、份,教諭鈞,中允士鉉,知縣俊祔,皆其後裔。(汪稅棠記。)

明太師申文定公時行分祠在虎邱山,萬曆四十八年建,新歲一祭。一在衛道觀東華堂,公少時讀書處,八月十六日誕辰一祭。一在感德庵內,子用懋、用嘉配,春一祭之。

明申少保用懋祠在楞迦山石佛寺,春一祭之。明申大參用嘉祠在休休庵,進士綋祚配,義莊開倉日一祭之。

申文定公時行宅有八處,分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衙前、百花巷各四大宅。庭前俱有白皮松,階用青石,西宅有御書「同心匡辟」匾;大鼓,嚴嵩故物,上所賜也。(今存鼓架。)東西跨街牌坊,東曰「台衡盛世」,(道光十年,義莊重建。)西曰「師柱清朝」。(今圮。)米棧在山塘、新橋、冶坊浜三處。賜閑堂在慕家花園,國初陳相國元龍所居,後為穀州尉誌斌宅,今歸董封翁如蘭宅,傍有曠觀樓,剛有梅花園。(今廢。)婁門下纖埠頭有大學士坊,清嘉坊有狀元坊,胥門皇華亭有狀元宰輔坊,雍熙寺橋西有榮光奕世坊,為申周、申乾、申士章(時行曾祖父三代)立。

蒸山辰刻有雲,雖亢旱必雨。

「圓妙觀」三大字,金太傅之俊書。乾隆四十年火,朱茂才彙源書。道光八年毀,石太史韞玉書。三清殿「妙一統元」四大字,金之俊書。山門外二碑亭,康熙九年,佟布政彭年遺愛碑,道光八年毀。

三清殿西角有木偶,以頭榰著枅柱,乃宋朱皮匠像。(錢希言記。)

三清像背一孔,以繩數十丈投之莫窮,或云即海眼。乾隆二十五年,人共見之。

三清殿西楹老子像碑,唐吳道子畫,元宗禦讚,顏真卿正書,宋寶慶元年,道士馮大同題,張允迪勒石。

三清殿石柱各鐫天尊聖號,東首尚全,西首已多更換。下有小字,文多漫漶,所見有「平江府長洲縣道義鄉眾善橋西街信士朱振並妻張氏七四娘暨家眷等,奉道助錢伍拾貫,置殿柱壹座,超薦先考朱一郎、先妣沈氏八娘、丈人張□、丈母沈氏六娘」。又一刻「宋淳熙三年,教宣郎泰州海陵縣黃彥修」。又一刻「顧仲六秀並妻趙氏五娘保佑」。又一刻「迪功郎陳」。又一刻「吉祥如意」,餘皆剝落。

七十二馬蹄泉在牛姑浜,雖高岡,掘土寸許見水。

真宮殿即漢都尉任延祠,像猶漢制。並祀唐創觀刺史任昭慶,二像並存。明蔡郡守遺愛祠在育嬰祠內,祀知府國熙,有像。

蓑衣真人是宋書生何中立。凡民疾苦,禱翦衣蓑煎服如神。後有淳熙御書「通神庵」三大字碑。宋蓑衣真人何中立墓在蠡口道堂巷,俗稱攝塚,今誤呼歇塚。

劉方伯祠在蓑衣殿側,祀江蘇布政使,崇祀吳郡名賢殿衡。向在山塘,因圮,乾隆初移像於此。道光十年巡撫陶澍、布政使梁章钜、按察使衍慶、郡紳石韞玉、韞崶、顧禮璜、吳廷琛、蔣賡塤、潘師乾、汪翼銘、尤崧鎮、潘曾彥、顧沅、顧震濤等重建,梁章钜記。

鐵槍在府庫中,宋淳熙中,圓妙觀東嶽殿浚井所得,槍上鑄有「項王將鍾離昧製」七字。

元莫月鼎真人像碑,在水府殿內,上攜像,下刻傳。明洪武十三年,宋濂撰並書。

無字碑在圓妙觀行宮門西楹,甚高。明洪武四年清理道教碑,方孝孺記,後因忌諱劃去其文。崇禎十五年夏,碑自搖動,數日而止。三步橋在大殿東角道,逢沛雨,魚從穴出。

銅亭在祖師殿庭,鑄工極細,宋時物。

七星池在鬥姆閣後,池中有七井,大旱不涸。閣即古聚仙樓址,前有古柏,因名蓬柏山房。道士莊蒙園、韓有能無後重修,今程炳元重構。有園亭樹石之勝在池左右。顧震濤有重修記。

五鶴街在三官殿內,或云莫真人造跡。釘釘石闌干在露台東側,釘孔傍石生縐痕。魚籃觀音像碑在觀音殿內。運木井在蓑衣殿庭東,井中有木,曾溺人,今塞。

七星壇在水府殿內。

天師石欄、寄信船石欄(相傳昔人焚書石下,能達冥府)在五土殿,即左右礓礤石,宋人所鑿,甚古。月牙池在後露台東側,亢旱不竭。

靈雨壇在雷尊殿西,外有五雷池,曾改育嬰堂,今為遣愛祠,祀慕少師天顏等。(詳見《崇祀錄》。)麒麟照牆在雷尊殿外。楊芝畫劉海、洛神二像在寶開後樓梯左,大徑丈餘,筆力超凡。

古松在東嶽殿前,又有銀杏二樹,甚古,宋初物。古柏在神洲殿,宋初物。

東嶽廟鐵爐銘有「浙西道平江路,在城居奉道信士王文祿,上侍父親王伯明、母親徐氏五娘清旨,發心施財,命工鉒造大方香爐壹座,捨入圓妙觀東嶽殿行宮,充供養。專祈保庇父親、母親壽齡綿遠福增崇。次冀天祿,室人周氏妙真身心康裕,所求如意者。泰定甲子年正月吉日置。」計十行三,百字。(十九條參顧沅《圓妙觀志》。)

圓妙觀東錢氏藥店,有不治之症,刮櫃木煎服可痊。相傳呂祖到此,遺丹於木,後板已洞損無存。又考錢氏之藥,得之黃孤山真人所傳。真人尚遺仙井在清真觀內,仙磨猶存。孤山傳其徒陳正孚,陳傳其徒陶希仁。錢氏乃陶所授,今有稱錢芝川者。(韓是升述。)

菁即紅萄卜,名大頭菜,出太湖諸山。白露酥,棗之美者,出東山。壽聖公主墓在獅山。宋高宗妹,故名皂妹山。

機聖廟名軒轅宮,在祥符寺巷。宋元豐初建,甚小。明萬曆初,裏紳章煥、王天爵、顧豫重建,久廢。國朝乾隆三十七年,里人孫輔成、王瑞生等重建。五十七年,毛永昌等再建,顧翰記。道光二年,纖接同業公建門廉台房,祀黃帝,並祀先蠶聖母西陵氏、東後方雷氏、(去苧造服。)西後彤魚氏。(作絲線,磨針,刺成章作服。)祔以雲機仙聖伯餘、(始作機杼,見《淮南子》。)胡曹、(始製衣服,見言口氏春秋》。)馬頭聖母、寓氏公主,天駟星君、菀窳夫人、蠶花娘娘、發繭仙姑、佐染仙姑、紡煉仙姑、造織仙姑、助福大姑、滋福二姑、崇福三姑、馬明菩薩、(皆蠶絲之神,參《漢禮儀誌通考》。)染色花缸仙師、(或云即葛仙翁。)天仙織女、照應局神、(神姓歐陽,有駙馬稱。)機神褚河南父子、張平子、發花仙聖、黃道仙婆、(始作振掉、綜線、挈花、踏棉、彈棉,見《松江府志》。)接頭方仙。廟門,相國潘世恩書「為章於天」。另祀大撓氏等。(始作甲子,黃帝臣,稱時運福神。)吳郡機業公所,一在圓妙觀內,元元貞元年建。一在花橋閣上,乾隆八年裏紳蔣文源等建。一在田基巷,一在顧亭橋南,一在吳山嶺。(吳棟錄。)

涉園在柳貞巷東,保寧知府陸錦建。錦孝友能文,為官清廉,乞歸,創始義倉者。園又名小鬱林,顧司空祖鎮書;宛虹橋,蔣司馬仙根書。又有沈太史誌祖題聯曰:「誰知太守山林之樂,時有群賢觴詠其間。」後易祝氏,更屬沈藩理沅,顧震濤記。今歸顧上舍宗瀚。

明鄉賢太僕顧存仁宅在東,祠在陽山大石塢,名大石書院,督學耿定向建,薛應旗記。並祀周言子,宋王蘋,元顧愚,明顧元慶、顧啟明,後移北寺東,巡按鍾繼英建,巡撫周充記,文待詔徵明書。(此碑藏於北寺塔中,甚奇。)更移齊門外臥佛寺東,知府金城建,歸有光記。俱廢,移祀復舊祠。(今祠中並無言子、王蘋、顧元慶三位,俟補。)

明曹忠臣遜宅在齊門路南,遜祖籍興化。弟肅、弟敬,皆長庠生,有文行。甲申之變,偕祖母薑氏、母張氏、妻李氏、肅妻周氏、妹持順,闔門自縊死。國朝乾隆四十一年,旌表賜祀。(《北園小誌稿》。)

明蔣忠烈公若來宅在婁門接待寺東,有玉蘭堂。庭植玉蘭五株,甚古。若來守金華,拒大兵,巷戰力竭,自刎死。妻王氏、妾七人、女二人、子都察院經歷傳應生祖、未婚媳趙氏,闔門自焚死。國朝乾隆四十一年,旌表賜祀。

周孝子廟在外跨塘。神姓周名泰,(非宋周容。)元初建。

圓通古閣在東倉北開明橋,元延祐初建。明萬曆三十年,裏紳申用嘉、龔勳、金士衡、丁肇車、顧全、蔣二南等重建。國朝康熙初,里人重建。乾隆四十二年毀,里人王玉成、沈廷全等募建,延戒僧林碧守之,僧素勵梵行。嘉慶初,屠璿、殷在天等募修,延穹窿道士金全資居之。金敦內行,有道術。道光九年,韓崶、俞孝庭、嚴清泰、范泰齡、沈桂鱗、程元圭、石成璋,十七年顧錦雲、蔣庭英、孫煜、徐模廷、孫、蔣潤和、俞燿、趙增元、張清選、張惟善先後募修。顧震濤有重修閣記,並製閣聯曰:「傑閣奉開明,彼岸落伽山上;名橋施濟度,此間紫竹林中。」傍有功德祠。

二郎神廟在葑門內西營,向在水中,突起一阜,宋紹興初建廟,古名溪山第一祠。凡患瘍者,祀以白雞即愈,久廢。國朝嘉怯鄴十年重建,顧承記。神姓趙,名昱,(亦作李冰,六月二十六日神誕。)灌州人,少從李玨隱青城山。隋煬帝偉其才,起為嘉州牧,有斬蛟治水異跡,唐初封赤城王。宋真宗時,封清源妙道真君、楊山太尉。開禧二年,加封護國聖烈昭惠靈顯神佑王。(見郡邑誌、《周虎廟記》、《小知錄》。)傍祀消毒司,神姓賈,名島。(貌甚猛厲,五月十五日神誕。)一在社壇巷,明洪武十三年,道士馮本原、楊處靜建。一在教場西,明正德四年建。一在田基巷。

古太尉堂(即二郎廟,又名圓通院)在平江路胡廂使橋南,明弘治時分建,素著靈應,屢經興廢。國朝嘉慶十六年,江西吉安僧德士(字靜蘭)重修。其徒本修繼勤梵行,中有石刻「清淨慈悲」四古隸字,筆甚精勁。曹文麟、顧震濤並有重修記。

紫金庵在東山西塢,唐時建,中有十八羅漢像,甚工,雷潮所塑。

金井,自楓橋至滸墅鑿井七口,以濟行人,築亭覆之,元金德元建。

獅吼庵在閻橋南,久廢。道光三年,畫禪寺僧明誠創建。漸購鄰圃,次第增修。其徒如然(字蒼岩)與其徒孫杲開(字玉豐,書能詩,)並嚴持戒律,繼誌興修。中有木犀香處,頗多清致。顧震濤記,曹文麟書,勒石庵中。

石佛在閶門灣頭,齊何求故物。唐初寺廢,宋中復建。明初又廢為民居,移佛於陸墓村。庵屋為賈寓,易袁、易任、易歸、易章。至天啟六年,裏紳毛堪、張世俊、張世偉贖復為寺,像仍供奉。(參《百城煙水》。)

喀莊敏公祠在管山,名愛棠書院,祀織造喀爾吉善,歷任榷使,有德政者成祔。

「科第傳芳、褒封濟美」坊在吳縣直街,明嘉靖二十六年為郡人慮綱、慮雍、盧襄立,已圮。國朝嘉怯鄴十午,吳縣知縣朱樹基捐修。

邵公祠在盧師橋,已廢。邵(名失考)篤學敦行,盧雍之師,因名盧師。其地即天賜莊一隅,或云盧師庵址。(二條盧毓嵩記。)

卷六 编辑

東山碧螺峰下靈源泉,患目者掬而洗之,必愈。西山法源寺外二池水,一青一白。(二條皆《采風類記》。)

文昌宮即太微律院,在滸墅關。明萬曆初,張宏德、宏模、宏祚建,全真道士守之。(按全真,宋王重陽祖師創戒律付邱長春,傳法演教與正乙異。)康熙二十二年,榷使黃懋揚重建。

文星閣向在東憚寺內,明萬曆十五年,巡撫周繼創建,二十三年,知縣江盈科移建今所,形方,四成,高十三丈,圍二十丈四尺。任其勞者,典史唐惟仁、生員劉伸、吳良冶、黃承詢、袁本、陳朝東。已後修建者,知縣祁承爍、韓原善、許爾忠、塗必昌,郡紳陳仁錫、文震孟、彭瓏、吳愉、宋德宏、繆彤、顧汧、彭定求、吳承勵、汪銓,遂為士子肄業之所。

千佛井在柴河頭湯氏宅內,井欄鎊佛像甚多,相傳水可洽疫。(二條褚通經錄。)

落星石,一在長署西義役倉橋傍,一在吳縣學門西,一在開元寺側,一在獅山落星港,一在北濠勝堂。

東京啟聖憚院佛像曆年記碑在婁門關帝廟內。乾隆初,裏士韓詩元旦謁廟,墾土得之。上鐫佛像,下刻經文,末署「蘇州長洲縣上元鄉煙家橋西居住,嗣男寶臨施財刊石,追薦妣諸氏七娘,遠年生界。元豐四年五月望日立石,勸緣行者趟道堅,吳郡張珙刻。」正書二十七行。

崇正宮橋青石扶闌琢工極細,具見纖毫,今無。

十四井在顧亭橋南楊家田。在咫尺間,有方、有圓、有八角,甚古,皆以石板覆之。

十二井在齊門新橋巷瑞蓮庵後。庵久廢,畫禪寺僧如本創建。道光十七年夏,浚放生池,因見之。

明文學於叔夜宅在西麒麟巷。有舊園,即吏部皇甫訪月駕園之一隅,錢希言亦居之,今為黃讚府均宅。

性善公所在斑竹巷,闔郡漆作公建,並籌恤同業孤寡殯葬。道光十七年,呈官創建。中祀祖師,神姓邱名彌陀。(像如頭陀,九月十六日神誕。)又祀楊墳。(始製漆器。)

花橋水閣,唐時已建,見白居易詩。國朝褚篆書匾,今汪水部留重書。乾隆八年,裏蔣文源、沈誌祖、汪鼎煌、顧廷煊、蔣應娼等重建,增建文昌閣、軒轅樓。嘉慶二年,蔣燴等增建魁星閣。

城中七塔之外,更有二塔,一在平江路張家橋北首,宋初顧氏建,康熙三十年圮。一在石塘橋巷底,康熙二十九年群兒戲築而成。時有「南塔傾,北塔成」之謠。(顧仁記。)

繡祖廟在水仙廟側,神姓顧名名世。(明官明州知州。)一在周孝於廟側,神姓顧名案。(按神,國初守廟人,馬卒也,篤孝其母,母死,觸廟柱死,俗稱顧太太。民間小兒迷失,虔告必獲顯應能尋。)為繡緙之神。(俞大猷記。)

大姚酂山宋迪功郎金章墓,寶慶元年築,塚甚高。

大姚山上有文殊院,梁天監間建,佛像甚古,四面皆渠數匝,謂經行道之跡,唐宋人題詠多攜於壁。

宋高士顧鳳暨配姚令人墓在潭東彈山。(隸吳邑十九都六圖福字圩。)子太常明命、侍御明德祔。道光二年,裔孫維坤立碣,傍有雙壽庵,鳳夫婦皆年九十建次,孫彥恭為僧守之,並有祠。嘉熙二年,僧淨了重建(久廢)。元孫宋學士仲六秀墓,在騎龍山。曆宋元明,後裔咸祔,土人呼姚官墳,明處士堁(堁,王敬臣門人,配享仁孝祠)亦葬此。(顧誌祖綠。)

元處士陳千二祠在橫山圓覺庵內。元處士吳逢祠在武山壽寧庵內。宋閔仁甫祠在長邑九都報德庵內。(三條皆《姑蘇志》。)

宋處士閔榮墓在楓橋塘西,子超、仁度,媳酈氏八娘、顧氏十二娘祔。大中祥符五年,錢塘僧居簡誌,仁度自書,今道光十年春,里人開溝見碑。

紫泉廟在塘灣伏龍岡,宋乾德二年建。神姓步名騭,(吳丞相,傳載《長洲縣志》,列祀復舊祠。)封至德鄉土穀神。門內有古柏,門外有古井,不盈不竭,水可治病,即名紫泉。一在三里村,名新興廟,顧震濤題聯曰:「相業炳孫吳,孝著江東,名高甄胄,一代功勳齊陸顱;神威司至德,泉開古社,柏蔭新祠,千秋煙祀配樊孫。」

河涇侯廟在石獅涇內,宋紹興初建。明崇禎十年,祠裔錫疇、凝遠、大任等重建。神姓顧名愷之,(字長康,晉虎頭將軍。)封金鵝鄉土穀神。一在陸墓船底橋,一在莊橋北首。(《武陵小史》。)

守中堂在郡廟東長安弄內,康熙九年春,裏士朱厚寰倡緣,道士李樸建。葛芝有「遂為千載乘雲之人,敢忘三年築室之義。」刻於楹柱。(《百城煙水》。)

倉聖祠在虎邱三泉亭,祀史皇蒼頡,以歷代名書諸賢祔。嘉慶十一年,紳士韓是升、范來宗、潘奕雋、申楫、蔣莘等建。(朱綬錄。)

城隍廟東房三官像,趙滸手塑,用脫沙法。滸又能作羊皮燈,自轉石磨,皆人所莫及之技。

甫橋東西跨街二石坊,東曰「清朝法從」,為丁世熙(元復父)立。西曰「藩屏碩望」,為鄉賢丁元復立。今元和縣署是元復故宅。(《元和舊志》。)

永定寺大殿上鼓為郡中第一,宋初遺物。黃土塔橋側,昔有古磚塔,或云亦八幢之一。專諸宅在專諸巷,即石塔廟,久廢,移像於關帝廟西偏。

陸墓有二。一在金鵝鄉,唐忠宣公贄墓在焉。傍有仰賢堂,祀公及明大學士吳一鵬。順治戊子,金俊明、方夏、楊補結詩社於此。(《百城煙水》。)一在益地鄉,晉大司馬雲衣冠留葬處。(二條申諳芳記。)

保吉利橋石幢上攜佛像,中刻七如來聖號,有座,甚古,中多纖痕,唐時舊物。

議敘鹽運使汪文琛墓在大姚。(隸元邑廿七都北五圖兩字圩。)文琛力行善事,屢倡義舉,有功郡學,具載誌書。

工部主事陳鶴墓在靈岩山西硯山,秦侍郎瀛誌。鶴孝友清正,時稱君子,祔祀名賢、復舊等祠。首烏粉在來鳳橋下塘,周氏古訓堂世傳法制。

梁高士祠在隆興寺側,祀漢梁鴻。道光十年,布政使梁章钜建,並建高士樓於滄浪亭祀之。

石樓在潭東,累石而上,其巔名萬峰台,梅花旋繞,最為清致。吾師沈德潛末第時,有詩曰:「莫笑老夫筋力盡,一筇直上萬峰台」之句。(顧培源記。)韓崇等重修。

冶長涇張姓,世傳治骨哽方藥,甚驗。尹山尹姓世傳治猘狗方藥,頗入神妙。(二條韓紹纓記。)

兜率宮在天池山,就山鑿石,為屋三間,中鐫佛像及侍衛之神與供養之具。又琢石為五十三參,刻三十五佛號。元至正丁酉,僧道在募成,其工甚钜。

雲南鹽課司提舉貝紹溥墓在陸墓高涇巷。紹溥力行善事,孝友能文,倡始社倉,載人郡誌。彭尚書啟豐誌。公有家訓,曾孫墉,乞梁學士同書楷書勒石,藏之虎邱桐橋貝氏節孝祠內,並有遺像。彭侍郎希濂為記,題詠甚富。

凝翠樓在橫山西跨塘橋側,明隱士徐政(字蘭穀,忠仁公如珂曾祖)與文徵明、王寵輩結吟社於此。(徐僖述。)後改名繭園,陳敦復新之。至乾隆初,貝提舉紹溥得而重修,易名澹園,(用舊額,趙宦光所書。)子工部模有園中十八景詩,曾孫墉有感舊、話舊二圖,題詠頗多,顧承、顧震濤並為記。(二條貝墉記。)

不染塵觀音殿在北寺東,像甚偉妙,脫沙異質,不用土木,宋紹興時金大圓募建,名手所塑,邊知白記。明成化十九年,張庭玉重建,萬曆初毀。三十二年,郡紳徐泰時、配馮恭人、同男洌、泫、瀚重建。得周廷策所塑尤精,並塑地藏王菩薩於後。內殿又塑釋迦、文殊、普賢三像,頗偉,管志道記。

僧道饣斛食糕饅店在醋坊橋西,沈氏世業。軸頭店在周啞子巷,馬氏世業。麵樸店在新街橋,□姓世業,翦紙為之。麵餅袋店,王洗馬巷夏氏世業。

肺露在廟堂橋北,張氏三和堂世傳法制。(徐溎述。)

太平府教授張鳳翼墓,在東龍池,(隸吳邑廿都二圖所則字圩。)子貢生惇五祔。鳳翼孝友行,文章名世,祔祀復舊祠。

飲馬橋關帝像,順治二年閏六月十三日,土國寶屠城至此,俄見聖像提刀跨馬挺立橋上,兵乃止,遂免屠。

仙掌峰在華山東,上有石觀音像,祈子頗應。下有巨石,中虛銳覆,底有掌痕,伶仃弗墜,名大石屋。

尚書巷舊名修竹巷,明吳文定公寬所居。弘治十七年,知府林世遠改今名。巷東口有尚書、會元、斯文山鬥三坊跨街,後為顧御史其國宅。吳殿直巷,宋吳感居此。

錢都衙橋,明錢貴居此。(五條皆申論芳記。)

海王廟在婁門外龍墩上,神即忠介公瑞。一在外跨塘崇福禪林左。

范文正公義莊在芝草靈橋西,即范氏舊宅,郡守李大異書「范家園」三大字碑在焉。東隅是吳縣廢址,相傳文正公曾雪周羽冤,後其子宮吳令,請讓地擴莊,今莊中土地謂周某云。(顧公燮記。)宋皇祐元年,始建莊,莊中文正祠,咸淳三年所建。(祠祀詳見誌。)

附:

蔣賡塤《義田義宅考》「吳中之仰范文正公,猶鬥之有勺也。義莊中城而立,保世滋大,其為邦國之光,而宗族以碩大蕃昌者聞,嘗稽其譜牒,按其規條,而一一考之。文正本疏廣散財宗黨之意,於仁宗皇祐元年,始置負郭常稔田。仲子忠宣公純仁於神宗元豐二年,增置義田,自是相繼續蠲,得四千餘畝。其後盛衰隆替,變遷非一世也。至參議允臨,大同知府瑤,先後各蠲千畝而始復舊觀,此其大略也。按文正有四子:長監簿純佑、次即忠宣、三曰恭獻純禮、四曰侍郎純粹。義田之舉,忠宣繼述為最。而保守祠墓,以無墜無緒至今,則又出於監簿苗裔。范氏有十六房,出自文正者四,此外郎中房子姓繁衍,為文正三從侄孫世延之後。文正以上,墓地皆在支刺山。文正墓,在河南洛陽縣彭婆鎮之萬安山。至今洛陽墓葺修,猶取給於莊,而知文正之流澤遠矣。所謂義宅者,文正始辟南園地為宅,繼思之,乃曰:『私之一家,不如公之一郡。』爰即其高祖麗水丞公名隨所居靈芝坊地,以為義宅,是宅當在唐懿宗咸通時也。且夫義田與義宅相表裏者,有田則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皆在所養。有宅則八歲入小學,十五入太學,春誦夏弦,無輟乃業,本司徒六行之規。重以睦姻、任恤、綜學,正四術之典,教以禮樂詩書。有其舉之,弗敢廢也。慕為後者,盛弗傳焉。夫先憂後樂,文正之心。而以是名其地者,後人為之。惟歲寒堂、君子樹、松風閣為義宅故跡,文正有詠,見全集可據。若夫天平山之講學堂,清白、知奉、敬身三者,元至正時,後裔改建於此。蓋支硎係賜山,非義宅可知。或因賜山而類及賜湖,此又范文穆成大之事,儒者不可不正其舛誤也。抑又考之,莊之中其始總理其事曰掌莊,其主奉之名始於宋度宗咸淳十年。提管主計之名,始於末端宗景炎元年。典籍之名,始於明成祖永樂十五年。莊之中為文正建祠,在宋咸淳時。易祠為書院,在元至正時。嗚呼!文正之流澤遠矣。數百年後,聞風興起者,有若申文定時行,陳文莊仁錫,故三姓之子孫,至今食舊德云。然而義田義宅,雖創守由范氏,實賢大夫為之興廢而舉墜,補弊而救偏。宋南渡時,以編民豪據而一變。於宋,得提刑何異、郡守鄭若容;於明,得巡撫大理卿胡概、周文襄忱及郡守況鍾,復其田產,免其科糴,寬其賦額,此義莊所以崇德報功,而千秋俎豆之勿替也。及湯文正蒞吳,月吉親詣范氏羲莊,與至德廟、周忠介祠同垂祀典,率吳民以禮讓忠節,移風易俗,治臻上理焉。而義田義宅之名,吾吳婦孺所熟悉,而藉藉人口者也。」(林大中丞則徐正誼書院課選古文。)申文定公義莊在休休庵。(向在胥門外日暉橋。)明萬曆初,文定公時行創始,子用懋、用嘉增益成之,用懋有義莊規條序。(見誌。)

陳文莊公義莊,初在仁二圖。明崇禎三年,文莊公仁錫建,叔允昌董其事,仁錫有《義莊記》。(見誌。)

陶義莊祠在因果巷,祀議敘員外郎筿,雍正二年建,並祀明殉節指揮俊等於寢,世魁(筿父)配,王嗚盛記。(見誌。)

戈義莊祠在善教浜內,祀欽旌孝義贈通議大夫元燴,子黃鴻、黃泳、黃氵隺、黃湘配,乾隆二十六年建。並祀明文學堂於寢,地憲(元燴父)配。江義莊祠在胥門小日暉橋南,祀欽旌善行監生淞,乾隆五年建。

袁義莊祠在聞德橋西,祀欽旌善行布政司理問廷棟,乾隆五年建。

潘義莊祠在混堂巷內,祀欽旌善行贈中憲大夫穎昌,子元忠、元常、元純,孫文起、文模、文龍、文虎配,嘉慶九年建。並祀明指揮留孫等於寢,法式善記。(見誌。)

吳義莊祠在桃花隖,祀欽旌善行內閣中書舉人文垣,嘉慶十年建。

董義莊祠在思婆橋西,祀欽旌善行贈登仕郎秉卞,道光四年建。並祀處士乾初等於寢,吳廷琛記。

張義莊祠在縣橋巷西,祀欽旌善行贈朝議大夫鳳德,子愨祖配,道光五年建。並祀明處士維梓等於寢。(張清選錄。)

汪義莊祠在山塘白姆橋東,祀贈資政大夫和,子世模、孫文琛配,道光七年建。(沈恩光綠。)

徐義莊祠在葑門盛家帶,祀欽旌善行贈武德騎尉濤,道光十年建,並祀(孝子炯、節婦鐄、妻何氏等)於寢。

潘義莊祠在縣橋巷東,祀候選布政司理問贈大學士冕,子奕雋、奕藻、奕基,孫世璜、世榮配,道光十五年建。並祀唐歙州刺史名暨主事景文等於寢。

王義莊祠在百獅子橋,祀欽旌善行贈奉直大夫仁,道光十七年建。並祀明會稽令承寵等於寢。

韓義莊祠在婁門張香橋北,祀予告前刑部尚書封,道光十七年建。並移祀明貞文先生馨於正楹(原祠在竹堂寺),子樵、孫騏、曾孫是升、元孫崶等祔。並祀明處士思聰等於寢。

丁義莊祠在縣橋巷中,祀欽旌善行贈儒林郎候選從九品荊堂,子錦華配,道光十九年建。並移祀明鄉賢浙江布政元復於正楹(原祠在丁香巷,)子文起、肇亨,裔孫揆棻祔,並祀明贈山縣訓導謙等於寢。

王瓜蛇在東北園野田間,形同王瓜,甚肥短,最毒。

宋隻園果和尚塔在雙橋茶亭下,臨河,岸傍有古圓碣,攜字頗古。(蔣潤和記。)

吳將軍祠在婁門外西街南,祀明贈武略將軍萬新,子殉節將軍恩,洪武二十年敕建。以世襲校尉忠升暹惟秀堂承祀,八世俱配。國朝道光十五年裔孫錦湘等重建。(吳元潤綠。)

明殉節將軍吳恩墓在婁門外西街。(隸元邑廿四都十四圖壽字圩。)恩,長洲人,洪武初,征寇陣亡,賜葬,子孫咸祔之。後裔增生鍾墓,在外跨塘巨杭村。(隸元邑廿四都十六圖友字圩。)鍾力學敦行,有功學校,力修各祠。(《吳門補乘》。)監生錦慶墓,在上沙馬鞍山。(隸吳邑十二都一圖規字圩。)錦慶孝友樂善,協修郡學者。(吳廷澍綠。)

校橦華在角直東柵尼庵中,有無梁殿三楹,均以磚瓦空砌,不用寸木。(顧文杓、蓉裳錄。)

攖鴨墩在上崦內,上有古僧萬祖A1(此字未詳)塔,人不敢近。道光十八年,里人欲修,惑於傳說,因書「天無忌,地無忌,陰陽無忌,百無禁忌」焚化,祝告開工。俄見古磚鐫字,有正統年間修,亦有天無忌等十七字,見者驚異。(徐文椿記。)

浮廟墩在下崦內,明董氏所築。草鞋山在陽城湖灘十一圖。黃壁山在月澄橋堍,傍有關帝殿,又有欽旌烈女周愛姐坊。

明贈指揮顧華暨配趟恭人墓在費家河頭,(今在大司寇徐乾學墓左。)子指揮言暨配伍恭人祔。(土人稱駙馬墳。)塚前有誥命二碑尚存。

補履先生附祀名賢祠,錢近仁墓在虎邱西麓。(隸元邑九都八圖男字圩。)按察使汪誌伊題錢處士墓碣,(《吳門補乘》。)許寶善誌,太史朱鈴、運使李世望助葬焉。

婁門外沙河塘北有碑,廣四尺許,長四倍,四面如之,三面刻相視歌,前後皆築塘時相勞語,惜已剝落。其東西記名謠曰:「遠挑新土才希罕,露盡黃泥始罷休,兩岸馬槽斜見底,中間水線直通頭。」弘治丁巳,督理浙西水利工部主事姚文灝立石,此碑曾作人語。(《堅瓠集》。)

明鄉賢禮部主事楊循吉墓在壽生庵右,(見誌。庵無。)實在南濠南新橋底,久廢。嘉慶二十年,郡紳范來宗、潘奕雋、宋鑣、范正庸捐修,巡撫朱理記。

明文學孫顯墓在新塘橋老鴉浜。(隸長邑九都三十圖皇字圩。)子榮華、孫瓊瑤、曾孫益恭、元孫承懋皆祔。承懋字奉橋,王敬臣高弟,敦至行,配享仁孝祠。七世孫禮部侍郎嶽頒暨配徐夫人墓,在福壽山。(隸吳邑九都十圖星字圩。)嶽頒傳載誌書,祔祀復舊祠。十一世孫監生成標墓在下鬱薛家灣,(隸吳竺都下五圖菜字圩。)成標篤孝敦義,佐修郡學。

卷七 编辑

蘇公祠在定慧寺後,向有蘇文忠公像,及所書《歸去來辭》碑,久廢。道光十四年,按察使李彥章、郡紳石韞玉、吳廷琛、顧沅倡建,總督陶澍、巡撫林則徐、織造豫堃、布政使陳鑾、按察使怡良、鹽運使俞德淵率屬捐廉助成。邑尉夏廷松、紳士徐僖、彭慶長、蔣賡塤、顧震濤、孔繼堯佐其事。沅復購鄰房創造園林,有嘯軒、蘇亭、雪浪軒、蘇軒、思無邪齋勝,祀文忠公軾。明巡撫周文襄忱、知府況鍾配,另祔宋判司王文罕、寺僧卓契順等。總陶澍題匾曰「心境奇絕」,書聯曰「吃惠州飯,和淵明詩,陶雲吾雲,書就一篇歸去好;判維摩憑,到東坡界,人相我相,笑看二士往來同。」巡撫林則徐題匾曰「緣並二邱」。書聯曰「嶺海答傳書,七百年佛地因緣,不僅高樓鄰白傅;岷蛾回遠夢,四千里仙蹤遊戲,尚名刹配黃州。」布政使陳鑾書聯曰「翰墨溯高風,輪扶大雅;椒馨薦遺愛,鼎峙前修。」按察使李彥章書聯曰「江海宿緣深,片石猶留古吳郡;軒楹遺址拓,辦香長溯舊蘇齋。」知沈兆法題聯曰「方外猶存傳墨妙,此間端合奉詩仙。」李彥章並輯《蘇亭小志》十卷行世,朱襄、趙廷熙序。

三山在太湖中,上有三峰,吳妃姊妹各居其一,有廟甚古。

五老七友二圖碑在滄浪亭名賢祠右廡。五老:潘京卿奕雋、吳太守雲、石廉訪韞玉、韓尚書崶、陶宮保澍。七友:顧銀台蓴、朱宮讚存、朱侍郎士彥、吳京卿廷琛、梁方伯章钜、陶宮保澍、卓府丞秉恬。(七人皆壬戌翰林。)朱存記,梁章钜書,孔繼堯畫,道光十年立。(三條郭鳳梁錄。)

趙園在李繼宗巷內,明大學士吳一鵬真趣園址,池中有臣石,鐫嘉靖時人詩。山塘有閣老廳,北濠有菊花亭,蓮花堰。國朝雍正初,趙成秩重修,今為戲園。

竹梧園在舊學前,明醉竹先生顧汝玉築,中有亭池樹石之勝。後改為父子鄉賢祠,祀汝玉子太保其志,孫節湣公繩詒,孝行廷錡瑾祔。(顧承錄。)

明孝子尚寶司丞申傳芳暨配黃、夏二宜人墓在吳山。(隸吳邑二都三圖曹界字圩。)

三閭大夫祠在黃埭鎮中塔橋堍,祀周屈原,庭有古柏,甚靈異,顧庭萱有詩稱八景之一。石崇大王廟在黃埭市東廟橋北堍。

孟良墩在蠡口北市梢河中。乾隆五十年旱,夜有光,眾異觀之,得古刀,未幾失去。(三條毛銑錄。)

寶積寺在塔兒巷,(原本作糜都兵巷,似誤。)即要離宅,故有廟。梁天監二年,改為寺,因祀為伽藍神。乾隆三十一年夏,雨壞牆,露出鐵炮六位,敗盔無數,鑄有「弘光二年」、「順治三年」等字,並有麵餅六,已朽。(顧公燮記。)寺中奉忠孝王伍員像,亦甚靈異。

陽山土皆赤,惟嶽園一區泥黑,產筍最肥,嫩香如蘭蕙。

明嘉定伯周奎賜第在吳衙場西。國朝順治四年,改為織造公署。(舊署即今北局。)故東有坤儀毓秀坊,南新局亦奎賜宅,別墅在香雪海左,俞鴻臚良史故宅,今尚有周家弄之名。

明周烈皇后祖墓在婁門外木香港內,贈光祿大夫三槐(後曾祖、)文學(後祖、)奎(後父)所葬。都督崇祀名賢祠,鏡、鉉、鐶、鉞、現銘、鍾、鐸、鑒皆祔,前有聖善發祥坊,及石香爐甚大而工。

「香雪海」在馬駕山,亦名朱華山。(汪琬記。)康熙三十五年,巡撫宋犖書三大字,鎊於石。(三條周湘錄。)

顧司空祠在虎邱花園弄內,(隸元邑九都十二圖垂字圩六十坵。)祀工部侍郎藻。(傳載《太倉州志》)康熙四十三年,巡撫宋犖建,並書「名卿芳俎」匾,上懸欽賜御製詩曰:「銅梁千里曙雲開,寶篆初從紫府來。天上已張新羽翼,世間無復舊塵埃。康熙三十三年五月十六日,賜內閣學士臣顧藻。」嘉慶初,知縣王有慶重修。(顧宗文記。)

明戶部侍郎申紹芳暨配丁夫人墓在蒼梧橋。(隸元邑九都十七圖劍字圩。)紹芳崇實學,敦內行,王敬臣高弟。崇禎五年,平海寇劉香亂,居家教育宗黨,父歿哀毀卒,配享王仁孝祠。

明詹事府主簿申薦芳墓在吳山薛家灣,薦芳篤於孝義,歲凶購粟施濟,鄉里賴之,逢疫延醫施藥,全活無算。(徐枋傳。)

明中翰申繹芳墓在虎嘯橋。繹芳博學能文,有聲復社。(三條申治安錄。)

水平王廟在銷夏灣水中。宋慶曆七年,知府胡宿建。神像幾龕皆石琢成,墓在太湖馬山分水嶺,後稷庶子佐禹治水,卒葬於此。

五百三十畝潭在甫裏,昔築張林山,起土成川,中有一墩,植桃柳、栽荷芰,頗佳。

金千戶祠在下堡鎮,祀元名賢宏業,子榮三、榮四配。道光八年,裔孫啟鎮建,並請襲奉祀生。(徐僖錄。)

明鄖陽巡撫崇祀吳郡名賢祠郭諫臣暨配徐華談夫人墓,在蠡口北邱巷。(隸長邑上十四都二十八圓厥字圩。)諫臣傅載史誌。(欽嘉枚錄。)司徒墩在胥口香山外。

蘆柴墩在沈墊橋北。

婚姻墩在橫金。昔有女子送葬,與人結姻於此。(《真率筆記》。)石韋馱在濂溪坊西民家,像高逾丈,宋初資壽尼寺故物。

太平窯在皋橋東民家內,陷穴甚曠,或云明初人造,防大火,以便納物。(二條殳心齋記。)

石獅在吉由巷名醫鄭氏門前,光明如鏡,有靈異,損一足,旁有古石盤磨一具,皆宋時舊物。一在郡廟西任錄功祠對門,甚古,亦損其足。石田螺在崦東菱蕩橋洞底,石遺跡猶存。(顧文耀記。)

元石礎在臨頓橋北,潘元紹舊物,有八。製作奇古,上有蟠螭六面,下列三獸,穿於螭首之下,高二尺許,圓四五尺。嘉慶初,郡紳潘奕雋取其四,藏須靜齋中,參軍錢泳取其四,藏報春亭下。(亭在金匱。)

梅花和尚錢堉墓,在虎邱山後,左右俱梅,自題石柱曰:「槐夢醒時成大覺,梅花香裹證無生。」育陰士人,善申韓學,能吟工草,畫梅尤妙。(二條錢泳《履園叢話》。)

孫春陽南貨店在皋橋西。其地明唐寅讀書處,有古梓樹一株,其大合抱,樹奉猶存。按春陽,寧波生員,萬曆初來吳開一小鋪於此,今為郡中之冠,有上用之物。(趙吉士《寄園記》、餘澹心《板橋雜記》、錢泳《履園叢話》合纂。)

東平王廟在光福南街,神即唐忠臣張巡。宋元豐初建,甚小。國朝嘉慶二十三年,巡檢胡鵬升、里人顧亮吉、顧壆祖等募建,顧震濤記。(顧純祖錄。)

燃松園在光福石觜墩,明顧文康公鼎臣建。

埋海掁在光福南街,向有元朝小庵,久圮。道光十一年,裏士顧誌祖、李恒、徐文椿、顧壆祖等呈官創立。上建三一閣,祀大士、鬥姆、文昌、呂祖四像。

培善堂在潭東。嘉慶二十二年,紳士范來宗、顧誌祖、黃鑄、顧維埴、黃钅方等呈官創立。施棺代葬。顧震濤記。東山白豸嶺,康熙中,里人未必掄甃以石。

光福崦東迂裏二大石路,明萬曆十一年,里人李佳捐甃,以便行旅。崇禎十七年,佳孫之宏再修。國朝道光四年,之宏元孫恒重築,石工甚巨。監其事者,恒子宗沆、侄孫希綱、道士馬良玉。先後李氏三築,皆甲申年,尤奇。(顧文祿記。)

宋處士徐棋墓在峙崦嶺下。子忠臣揆祔。棋字汴湖,汴人,為徐氏南渡始祖。(每年祭埽,有千丁之盛。)

徐公祠在光福南街。祀宋處士棋,宣教郎靖節公揆,太學博承事郎曰綸,明處州知府復。乾隆二十三年裔孫立,維煥等建,沈德潛記。道光十八年,祠裔重建。(徐文椿錄。)

北寺前香花橋水底,更有一橋疊之。嘉慶初,開河竟見橋麵石。元和縣倉前河底亦有一橋。

北寺塔中一小碑,有刻「嘉靖二十五年,比邱如金募施,王鎮修塔」十六字。按明弘治十三年,僧德旻修,陳公琦記。隆慶初,郡紳嚴恪、錢邦彥,僧德壽、性月修。萬曆十年,申時行、韓世能修,僧佛日監之,王世貞記。三十一年僧洪恩修。三十八年徐申修。國朝康熙五年,金之俊、僧剖石修。十五年,僧石樹修。道光十八年,潘師乾、潘筠浩修,僧巨峰監之。

光福方塔,梁大同初,顧氏建。唐光啟二年,顧在鎔修。宋乾道五年,顧清璨、沈彥榮修。明萬曆二十年,董份重建。國朝乾隆二十一年,徐堅等修。

太康磚,乾隆五十年,太湖涸,見井,得磚數百塊。其文有「太康七年七月十七日,吳賀作」十三字。

宋朝散大夫李鼻暨配周夫人墓在安山湖灣,鄭清之志。鼻字元之,吳興人,寶慶中,鎮守銅坑,因家焉。至元孫慶移居迂裏,至今聚族甚繁。

李巡尉祠在光福迂裏,祀宋朝散鼻,後裔咸祔。明萬曆十六年,裔孫佳等建,自為記。國朝康熙三十年,十八世孫桐重建,汪琬記。乾隆六年承烈修,道光十八年,沅、宗沆、希綱等修。

明隱士李佳墓在元墓山奉慈村,徐顯卿誌。佳字半溪,篤孝敦倫,設義塾,助役田,築石路,善施濟,王敬臣弟子,配享仁孝祠。

太史李鍼暨配馮孺人墓在官山塢,黃之雋誌,鍼傳載誌書。(四條《迂溪李氏家乘》。)

怡園在光福河亭橋,向有石榴園,榴樹甚多。嘉慶二十二年,觀察潘奕璵建,中有思原堂,潘奕雋書。

三家村在平江路北。張士誠時,止存仰、胡、沈三姓,聚族死守婁門。(汪美基記。)野芳濱古名新涇。(毛埕記。)

三千六百釣台在臨頓橋北,明徐柯隱居處,門聯有:「第五司空不妄詣,斛斯校書翻倒懸。」其室聯有:「酩酊思中山千日,突兀見廣廈萬間。」(瓜涇譜傳。)

胥門向有吊橋,紫石甚古,明嘉靖時,嚴嵩愛而拆去,今在袁州城外,亦名萬年橋。(董國華記。)曆多覆溺之虞,官民惑於風水,將二百年之久。至國朝乾隆五年,知府汪德馨,力辟邪說重建,名曰萬年,並建吳中第一橋坊,巡撫徐士林記。任其勞者,通判王延熙、驛丞高世傑、紳士鄞培基、汪令焞、張鳳翔,李世權。

明少師姚恭靖公廣孝祠,在相城妙智庵內。江婆嶺在陽山,元江婆所開,以便行旅。(《百城煙水》。)

宋集賢殿修撰王文輝墓在西山涵村,建炎中敕葬。(《林屋民風》。)

宋知武昌州軍顧珽玉暨配盛令人墓,在光福紫微山,(俗名幼裏山。)王安石誌。

三石佛,在西山廟橋西興福庵內,宋嘉泰二年,吳淨心琢造,甚古。

吳丞相陸遜墓,在東山白沙塢。順治初,村人墾地得石槨阝,有古碣題「東吳左丞相陸遜墓」八大字,遂掩之。(《家山逸響集》。)或云郡廟後高阜逾丈,即陸遜墓。

石屏風、木耳躲在五聖閣前。明末潘氏仙授鐵屑丸招牌,鍛鐵為丸,治腹痛、食滯如神。馬盤井巷,路傍有古石磨盤一,古井一,皆宋時舊物,以鎮里中,不可移動。(李鍼記。)

圓妙觀東嶽殿,晉咸寧二年建,元元貞元年修。明成化二十三年,道士韓執中、姚宗源、張日新、張鶴峰繼修。嘉靖三十八年,葛楠建,黃省曾記。國朝順治四年,里人魯芳建。康熙五年,席□重建。道光六年,曹元潛、李慎安、李起堂、王絅庵,道士謝應德、程炳元、陳瑞基等重建,潘世恩記。

全真道院在光福迂裏村,(見誌。)宋淳祐初建。明萬曆十二年,裏士李佳重修。本朝康熙十九年,道士黃清靜募建。道光十六年,道士馬良玉重修,郡紳韓崶、蔣慶均、顧錦雲、錢棠、朱綬等皆有題,顧震濤記,並輯小誌行世。曹文麟書清淨經石刻藏此。

性天堂在北園沙河塘,有文昌閣。乾隆中,裏士張雲山、霍南炳等建施棺、惜字、放生義局,太史邱惠寧記。

歸順州巡檢吳田文暨配朱氏、副室欽旌烈婦崔氏墓在西跨塘。(隸吳邑下五都四圖萬青字圩。)子憲旌孝子祔祀復舊祠,鶴翔祔,鶴翔傳載郡誌。

遊宮浜在社壇巷廣生庵後,斜達圓妙觀中,順治十三年道士施道淵所塞。

照應廟在南北局,神姓歐陽,名倫,張士誠婿。北局謂其府第,架木皆古楠,故稱駙馬府。公主好畜貓,今案上有泥貓,為機杼財帛局神,機匠崇奉香火,又在黃石橋左,為土穀神。

大成坊巷中、喬司空巷口義井,井闌石刻有「大宋國平江府長洲縣上元鄉竹□□□居住,父張成,母黃氏六娘,夫顧份捨錢開義井一口,諸為亡女張氏□□□早□□界。紹興□□謹題。」又一面刻有「寄居平江府吳縣□□□□力施財,重新甃砌□街,自穀市橋至太平橋,及□□井一口。時皇宋寶祐□年,歲次丙□中元後□日建。」又一面刻有「義井,嘉定改元六月朔□□幹緣造。」(下闕。)

湖田青蓮庵內,有古桂甚大。又東虹橋雲隱庵內,亦有古桂,皆宋人手植。

桃李園在南濠談家巷興隆橋內,明某貴人葬此。不敢起屋,僅存一場,尚有古樹一株。

夜叉浜在百祿橋西。浜中有大蚌如舟,冷氣逼人,人不能近。(八條吳鶴書記。)

明處士顧思枚墓在潛涇,(隸長邑東六都下十二圖。)子椿年祔。思枚有隱德,分潛澣涇支顧。

贈光祿大夫顧汝璧墓在善人橋堯子塢。(隸吳邑十一都三十五圖大奉字圩。)前有玉音「長康天逸」、「闓澤長流」二坊,子錫潢、孫溥祔。

工部侍郎顧藻暨配宋夫人墓在山。(隸吳邑十九都十三圖欲難字圩。)賜葬前,有康熙四十一年,遣布政使馬逸嬰諭祭文碑。

舉人封主事顧奕榮暨配欽旌節孝吳宜人墓在五嶽浜。(隸長邑東六都上北五圖情倪字圩。)子助教嘉熹,配俞、朱二恭人,孫贈郎中思任,曾孫鴻臚寺少卿德懋皆祔。(四條顧誌祖錄。)

周宣靈王廟在寶林寺西。(見誌。)神姓周名雄,(字仲雄,杭之新城人。在宋銳誌恢復,抑鬱以歿。)一作姓繆名宣。(少授仙指,後之武源,失足死於水。)宋淳祐元年,始封王爵,(《小知錄》。)立廟於此。一在光福虎山,神姓周名吉。

黃華涇北百歲坊,明萬曆三年,為張思本妻薛氏給帑建。汲水橋百歲坊,乾隆三年,為徐元來妻高氏給帑建。洞庭西山百歲坊,乾隆十一年,為蔡軒明妻殷氏給帑建。

胥門百歲坊,乾隆二十三年,為金旭陽給帑建。坊柱鐫沈德潛題聯曰:「天心默眷,大年齊秦地河山。皇極用敷,景福錫吳門壽考。」(《養病閑記》。)

虎邱南岸百歲坊,嘉慶四年,為戴培本妻陸氏給帑建,並旌貞節。三鄉廟東百歲坊,嘉慶十年,為金德英妻汪氏給帑建。

亞智積菩薩衣缽塔在靈岩山道傍,形方如幢。(俗呼西施梳妝台,每年上巳,為智積誕辰,群嫗有角黍會。)

明太學徐璿墓在永昌,子魁、孫熿、曾孫東泉、元孫萬鍾、五世孫銓,世有隱德,子孫聚族墓傍甚盛。六世孫龍溪字躍卿,學於王敬臣之門,以文行著,配享仁孝祠,俱祔。

吳縣三十一都,地皆坍入太湖。

滄浪亭堂聯,有鐫於木曰:「三秋剛報賽,休辜良辰美景;請先生閑坐談談,問地方上士習民風,何因何革。五簋可留賓,何用張燈結彩;教百姓都來看看,想平日間競奢鬥靡,孰是孰非。」乾隆四年,巡撫徐士林書題,今失。

荸薺出葑門外灣村,色黑;出華林,色紅,味皆甘嫩。玉蝶梅出螻村大梅庵,一在寒山法螺庵,並宋人所植。柵子燈,魚行橋盛姓所製。

孝子監生沈仁業墓在竺山。仁業傳載郡誌,祔祀復舊祠。祔葬遠祖明鄉賢沈傑墓次。

職監贈資政大夫汪文瑋暨配欽旌節孝貝夫人墓在唯亭。(隸元邑中十九都四圖助字圩。)

明倡義諸生劉羽儀墓在白馬磵,(隸長邑一都六圖克字圩。)久被陳姓築墓。道光十年,郡石韞玉、韓崶、尤興詩、顧沅等清理界址,呈官立碣。羽儀傳載郡誌,祔祀復舊、忠介等祠。

東倉妙濟堂,乾隆四十五年,紳士潘文起倡捐。屠璿、殷在天同里人等請官建立,地即報恩庵。元延祐時,僧寂慶建。明改靜德庵,鄭敷教記。(顧文栐錄。)

長洲倉王廟在妙濟堂側,明宣德五年,知府況鍾、僧愧庸建。國朝道光十二年,知縣陳玉成重建。

酒仙堂在東禪寺東。宋僧林遇賢多異跡,祥符五年上元日,化後即以肉身塑像,稱辟支佛,禱雨最驗。寺中有棋枰街、蟹眼井,皆酒仙遺跡。

中央賢聖廟在陸墓陸家橋,宋元豐三年建。神姓璩,名佰玉,保障諸村最為顯應。(村民社會,有輪叉高蹺之妙。)

「劉公墩」三大字圓石碣在山塘青山橋堍。明長洲丞劉幹(修武人,崇祀名宦祠)有德於民,士庶乞留衣冠葬此,樓文穎記,久廢。道光十九年,紳士顧沅等清理募修。

雙忠廟即天壇傳奏司廟,在盤門三都橋。神姓劉名鼐,為靈岩鄉上穀神。又神姓張名鰵,為順濟龍王。按二人汴人,從南渡,守平江盤門拒金兵。劉死於陣,張死於水,里人立祠祀之。明永樂初重建,俞楨記。國朝乾隆中再建,彭紹升記,嘉慶十三年□□重修。

大中丞坊在白鶴觀西側,大光祿坊在褚家場,並為明萬曆間章煥立。初建時。童謠曰:「大中丞完了就問軍,大光祿燒得光禿禿。」坊甫成,煥果以事逮戍,光祿坊至康熙間鄰火所毀,數已早定。(《堅瓠集》。)

扇子井在雍熙寺大殿後西首,吳周瑜故跡,久旱不竭。

禁蛙堂在北禪寺內,此處無嗚蛙。門外有禁蛙池、雨華堂,皆元大德中,詩僧餘澤,字天泉。(傳裁誌書。)天泉說法,天雨寶花,以朱點蛙,使之不鳴。今遺像在寺中,禱雨屢驗。

北憚寺大通閣,宋皇慶初,僧德普、裏士陸應祥夫婦所建,久廢。國朝乾隆五十二年,僧祖印重建,工曆八年,費及巨葛。(《吳門補乘》。)

陳相公廟在滸墅關。神姓陳名平,周顯德四年建,為彭華鄉土穀神。國朝嘉慶七年重建。

銅墩廟在楓橋西。神姓孔,名宣元。至順元年建,為彭準鄉上穀神。

烈土神廟在郭港,神姓薑名□,明洪武三年建,為尹山鄉土穀江河神。

東山廟即古短簿祠,在虎邱山浜,神姓王名旬,為武邱鄉土穀神,後唐時建。傍有東山副司,神姓葛名成,向在東嶺。國朝乾隆三十五年,裏士任德章等移建今所。(《虎邱志》。)一在北濠水溝弄內。

西山廟在虎邱山西,神姓王名瑉,為武邱鄉土穀神,宋崇寧二年建。一在唐錫作巷底,名下塘西山,一在桐涇內,名上塘西山。

韓蘄王廟在歸涇橋西,神姓韓名世忠,為胥台鄉土穀神,明嘉靖二年建。國朝乾隆六年,裏士侯君祥,捨草香庵改建。一在婁門周和山,明嘉靖九年建,為依仁鄉上穀神。一在滄浪亭。(見誌。)一在靈岩山前。(見墓誌。)

觀音泉在光福寺內,道光十八年四月,墾土丈餘,得見山壁鎊此三大隸字,西面有滿月二大正字,下有泉,泉中得古碣,刻正書有云:「有府(疑附字)郭居人沈彥榮睹焉新建銅像觀音寶殿未有聖泉,遂發信心,命工穿鑿於井,致於三丈七尺,不能見土。俄然水現,寺眾相之,此是觀音妙力,賜其泉矣。凡眾生得飲中水者,恭願身氣清涼,無諸熟惱,心悟真常,頓明般若。時大宋乾道五年正月二十五日畢工,平江府光福寺幹造觀音殿僧智瓊立於井內,當寺行者顧清璨恭書。」計百二十八字。(顧文浚錄。)

泮池諸生墓在吳縣學內杏壇下,甲申之變,有衣巾十餘人,哭赴泮池死,惜姓名無傳,後人浚池起骨,盛甏瘞此,設位祔祀忠義祠。(王岱東記。)

元墓山寺銅鍾其大,明洪武九年僧奕持募鑄。(鍾裹有金銀首飾石片之露,鍾表鑄陰文校卐全部《法華經》,僧性湣所書。)崇禎七年,僧法藏性貢重建鍾樓。(郭鳳翥錄。)

梧桐園,吳夫差所建,在甫裏塘楓莊。

婁門永安橋,宋慶元時建。明萬曆九年,堅紳蔣二南重建。(見誌。)國朝康熙十九年,僧惟悅、蔣德竣倡建。道光元年,里人重修。十六年,石韞玉、程仁藻、仁霈、吳蔚林、曹文熙、俞孝庭、包汝霖等捐募重建,顧震濤記。

婁門永寧橋,宋崇寧初建。明弘治十一年,裏紳盧珪重建。萬曆五年,顧豫、蔣二南、莫懷月等倡修。國朝乾隆元年,里人重建。道光十八年,把總宋天培等重修。

錢氏三園在木瀆,嘉慶十八年,徵士錢炎,字杏圃,始得斜橋西汪氏廢圃構之,名曰潛園。中多蘭菊,有奇石古樹之概。仲弟字端溪,於北岸更葺一園,疊石浚池,多樓台廊廡之勝,名端園。季弟煦,字千舟,於潛園之西,得薛氏舊園,重新之,名息園。一時題詠頗盛。顧震濤有《兄弟咫尺三園記》。

卷八 编辑

赤門自燕家橋直南,唐時塞。門外接滅渡橋,今盤葑間有赤門灣。

匠門自獅子口直東,隋時塞。門外達黃華涇,今有匠門塘。東有幹將墓,土宜鍛鐵。

平門亦名巫門,自桃花塢直北,宋時塞。門外達平門塘,出毗陵。

黃埭沈巷村,宋咸淳貢士沈埠所居,埠以鼓鑄起家,力周鄉里。墓在閶門下塘野芳濱南口,有青石墓門。子處士輔墓在東。子孫世承為善,曾孫仲升捐築下塘街,修虎邱塔。元孫孟迪助代償役田。

葑門內放生池,地名浮墩,一阜突起池中。宋熙寧時曹傣茸醒心亭於上,傍有雙松,甚靈。建炎兵,欲伐之,忽隕石如雨,乃止。

李都督延齡祠在虎邱普濟橋西,門外有德昭宇宙坊,五省士民公建。延齡國初有全城功,建祠以報德,並列祀吳郡名賢祠。

楊將軍承祖祠在婁門關帝廟傍,即其帥府。承祖佐李延齡有全城功,士民立祠祀之,並列祀吳郡名賢祠。整容匠、擔器匠在山塘白姆橋東,項姓世業。

明贈巡撫蔡允忠暨配徐夫人墓在西磧山,(隸吳邑十九都廿一圖讀字圩。)忠恪公懋德父。

元壇廟在宮巷中,宋崇寧初建,神姓趙名朗。(三月十五日神誕。)漢名臣雲弟,亦作名公明,秦終南山人。(《事物紺珠》。)又云蜀青城山神,在五瘟神中主西方部者。(長洲舊誌。)神司財帛、天庫、天門、天醫、江河、雷嶽、星鬥正神。其屬有金輪、如意二童,及二十四太保福神。(李衝佑侯、田通靈侯、盧昭靈侯、謝濟寧侯、吳顯靈侯、華忠義侯、杜元明公、張顯惠侯、李巨魔侯、朱昭晉侯、王洞明侯、朱明顯侯、王宣寧侯、吳承烈侯、馮協順侯、劉製魔侯、黃昭明侯、張顯靈侯、歡靈上人、諧偶鄧夫人、喜厭劉夫人,和合劉夫人、巧合張夫人,花街金夫人。)各有像,按二十四氣,一在圓妙觀內,元元貞元年建。一在織裏橋,亦宋時建。一在義慈巷,明初建。一在齊門吊橋,明嘉靖中裏紳顧存仁等建。

明孝子張昶墓在白華山,子雍準,孫瀚、滂、衝、津,曾孫獻翼、燕翼祔。鳳翼另葬吳山西律字圩。昶等並傳載誌書。(張春詔錄。)

明處士沈修墓在天平山憩龍原。修字思仁,篤於行義,申時行誌。

墨池在孔夫子巷,即孔子祠,地名孔聖裏。南有顏回坊、子路巷、孟子祠。(《西樵野記》。)池,宋時已有,蘇文忠公軾曾洗硯於此。明侍郎孔鏞、太守皇甫錄、嘉定伯周奎,先後居之,亦名孔副使巷。今孝廉李棅衡、朱綬分居池畔。

來木池在尹山崇福寺內,明初神僧永隆於此運木建寺。

孝子贈通奉大夫崇祀名賢祠顧氵雷暨配吳夫人墓在北竺塢。(隸吳邑廿一都上八圖甲陽字圩。)子廣西布政使濟美,孫湖州府經歷增光並在焉。明邵武知府徐濟墓在光福市墟。

二古石柱在洞庭東山俞塢,地名石柱頭。柱極高,是金莖寺外山門華表。(《太湖備考》。)

陽城湖中有巨碑,文不可辨。下有朱棺,長三丈許,明萬曆十七年涸,人共見之。

太湖中有石獅及翁仲、城堞、橋井、碑路,磚文多太康七月等字。乾隆乙巳、嘉慶甲戌,兩見之。

長元學萬壽寺址,明嘉靖初,福建諸生舒汀寓吳時,寺僧無禮於汀,汀街之。未幾汀成進士,出按江南,適議遷學,汀奏請以寺改之,命理刑限一日盡逐其僧。前一夕,里人共見群僧荷錫,絡繹而去,後悟謂羅漢搬場,時嘉靖二十年八月也。建學後,請移舊學聖像,因巨石琢成,卒不能動,乃止。(今改文忠烈像。)寺內有銅鍾,立命歸僧,舁不可動,仍留學中。今在明倫堂,鑄有成化丙申季春及比邱名號,並有金鐶等物,隆起不滅。

佛麵榆在省牲所後,樹奉多癭,如人面狀。

北宋顧某墓在長元學內東北大阜。康熙初,居民墾土得古斷碣,有「天聖七」、又「顧□字克先行千八」、又「夫人吳」、又「十八娘」等字。(按顧氏世譜,克先,名勤,配吳氏,宋初太學銅坑支祖。)南側又有古壙。(或云明舒汀按吳,卒即葬於此,存考。)

甪直保聖寺,梁天監二年建,中有十八尊羅漢像,神光閃耀,形貌如生,唐時聖手楊惠之所塑。

王仁孝先生祠在長元學西偏,又在大關帝廟右。(見誌。)祀明徵士敬臣。明崇禎十四年知府陳師泰,郡紳陳仁錫建,以高弟諸賢配。國朝康熙五十七年,巡撫吳存禮增補門人之長莆者。(按及門者二千餘人,才德出眾者七百餘賢,今可考者僅及百人。)伍袁萃(聖起,湖廣參議。)姚光祚(鳳梧,保定同知。)姚光胄(世昌,湖州同知。)陳允堅(毅軒,崇德知縣。)徐申文(江右通政。)李誌學(銳泉,吳庠生。)黃鍾(律元,太僕寺卿。)趙一鶴(治心,徐聞知縣。)邱文學(遊夏,長庠生。)李吳滋(伯可,湖廣副使。)鄭光宙(道行,吳庠生。)胡汝淳(子灝,工部主事。)顧豫(樂恬,雲南參政。)顧懋宏(靖甫,莒州知州。)潘森(約泉,休寧庠生。)范可宗(景光,無錫庠生。)楊大潤(伯子,梧州同知。)楊大滋(樹德,右府都事。)楊大瀠(子澄,長庠生。)金光裕(恒德,鄉飲賓。)金文裕(明甫,長洲處士。)沈鯉(惟德,吳縣處士。)徐思仁(元之,吳庠生。)尤錫類(爾徵,貴州參議。)褚穀詒(香茀,饒州推官。)汪橲(延之,吳縣舉人。)吳士俊(籲卿,長洲舉人。)李春先(詠莪,吳庠生。)何一貫(曾唯,吳庠生。)顧九成(斐齋,臨川教喻。)蔡大道(行卿,吳縣處士。)徐獻科(葵庵,吳庠生。)金應徵(懋德,雲南布政。)曹爾楨(紀元,戶部尚書。)顧全(小田,長洲貢生。)彭汝諧(原樂,兵部觀政。)莫存義(省初,長洲處士。)仲嘉(孟嘉,兵部主事。)丁肇亨(茂嘉,大理司務。)毛文炤(仲明,宜興訓導。)毛文煒(肇明,莒州知州。)欽見道(望之,吳庠生。)杜鳴盛(際之,鎮江訓導。)傅之信(成之,郡庠生。)王大亮(貞叔,長庠生。)水思謙(二泉,旌德訓導。)王士駿(龍友,吳庠生。)施夢昜(應章,太醫吏目。)管士珩(德甫,郡庠生。)王文煒(耀卿,吳縣處士。)范彌章(闇卿,吳庠生。)顧順升(與登,南昌通判。)蔣一鼇(見龍,內閣中書。)徐銓(雲澗,長庠生。)陳爾學(文思,吳庠生。)蔣鐄(公嗚,寧遠知縣。)陸康兆(子惠,武昌同知。)陸康稷(宇粒,吏部郎中。)韓治(君理,黃岩知縣。)顧堁(春郊,吳縣處士。)陳國是(伯闇,吳庠生。)袁一虯(汝化,浙江布政。)袁一鶚(汝充,應天治中。)袁一鯨(汝躍,郡庠生。)張醜(青甫,長洲處士。)顧士元(翔宇,長洲貢生。)顧士芳(淩宇,長洲處士。)顧上達(著宇,長庠生。)何思任(信甫,吳庠生。)何思佐(復甫,吳庠生。)錢希言(象九,郡庠生。)徐光啟(子先,太保大學士。)張文奇(日觀,貴州參議。)顧文楨(鳳台,長庠生。)淩漢翀(有莪,監察御史。)徐龍溪(躍卿,長洲處士。)孫承懋(奉橋,贈侍郎。)李佳(半溪,吳縣處士。)沈柱臣(公耳,滁州學正。)王禹聲(聞溪,刑部主事。)潘踢(文錫,長庠生。)潘取(子升,長洲貢生。)文元發(子悱,衛輝同知。)湯重鼎(君實,長庠生。)王有極(建卿,封侍郎。)郭忠寧(孟卿,陝西參議。)顧而誠(惕龍,青陽教喻。)蔣二南(佩絃,封知縣。)王騰程(雄飛,嚴州推官。)周鄰孔(我遺,吳縣處士。)顧其康(錫之,秀水教諭。)歸子慕(季思,翰林侍詔。)顧纘詒(敬修,石屏知州。)朱篁(仲修,長洲處士。)申紹芳(青門,戶部侍郎。)盛環(龍川,賢良方正。)吾從周(衝庵,袁州推官。)顧承坊(泳功,吳庠生。馬光洓庵,四川巡撫。)姚廷瓚(仲雅,副總兵。)楊時偉(長洲貢生。)配享。嘉慶元年,郡紳韓是升、王丙、王煦、蔣華、潘文起、郭廷讚、彭希韓、吳鍾、顧錦章、吳錦慶重修。道光六年,韓崶、蔣賡塤、希賢、翼聖、庭英、徐耕山、循仁、顧榮照重修。十四年,吳廷澍、顧震濤、吳元潤、莫頤、蔣庭芬、顧珩、丁錦心、丁錦濤、李宗沆、徐循義、李希綱再修。

金一小總管廟在盤門外,村落皆有之。神明西閶田莊士族子,沒而成神。

徐忠節公祠在虎邱山,(見誌。)久廢。康熙四十六年,紳士彭定求、曹寅、潘耒移長元學傍,祀明太保少詹事汧,生員許炎、顧所受配。吳祖錫、徐枋等祔。(舊有總位一座,中闕二十餘人,無考,不敢妄補。)今見吳祖錫、徐枋、徐纘高、顧項、方夏、顧苓、朱陖、朱隗、吳時德、張舜臣、錢位、徐樂、張雋、莫怡、張拱端、顧凝遠、沈幾、沈欽圻、宋實穎、錢鍈、徐白、丁觀韶、葛雲芝、申綋祚、褚笈、褚篆、孟亮揆、沈世奕、彭德先、鄭之洪、徐籀、顧嗣芳、金之鉉、顧贏秀、蔣垓、周靖、費誓、趙炳、王一經、朱萬錡、戴易、徐柯,(疑皆文靖公高弟。)乾隆三十年,沈德潛修。道光六年,韓崶、蔣希賢、徐耕山、顧震濤、徐循仁重修。十五年,蔣庭英、庭芳、徐循義、天秩再修。

北濠金山庵石幢,鎊《靈驗尊勝陀羅尼經》,宋至道三年五月,無姓名,正書。

西華三洋福林寺門外石幢有刻「唐咸通年雲,上當慶忌尼寺雲」。(《吳中舊事》。)《楞嚴經》石刻在鳳凰山獅林寺內,明顧文康公鼎臣書。

鳳眼井在鳳凰山下,甚小,上人汲以繅絲,甚佳。(周翊堂錄。)鄉賢河南巡撫顧汧暨配張夫人墓,在穹窿紫藤塢,王鴻緒誌。

中丞顧沂舊宅在雪糕橋,新宅在鈕家巷中,有鳳池園。(園本宋時顧氏舊址。)明為袁氏,更為鈕氏所居,今園東歸陳都轉大業,名省園,蔣元益記。西歸潘相國世恩。

明處士呂熊墓在梅隱庵傍。熊昆山詩人,為蔡忠恪公懋德記室,明亡,隱跡庵中。

寓士陳蘭墓在北園利字圩。蘭字香夫,嘉興人,工詞翰,精名法,退寓圓妙觀卒,韓是升誌。並奉位祀月聲庵,有傳,勒石庵中。

日近天光坊在喬司空巷口稍北,跨臥龍街,為明太醫院判顧奕建。

活棋杆在酒仙堂東,宋時古銀杏四株,秀挺而直,北應韓尚書,南應彭侍講定求、尚書啟豐,隔岸應陳觀察初哲,皆大魁天下,因其相對也。虎邱山門「大吳勝壤」四大字匾,陳顧野王書,今失。

「生公講台」四大字,唐李陽冰篆書,亦作蔡襄書。(趙均記。)

「虎邱劍池」四大字,唐顏真卿書,已剝落。明萬曆四十二年,馬之駿重鐫,亦曰葉清臣書。「憨憨泉」、「試劍石」,並宋紹聖間呂升卿書。石後另有大石,隱出「試劍石」三大字,甚古。「千人坐」三大字,明胡纘宗篆。

虎邱城,元至正丁酉張土誠所築,在養鶴磵北,今山後尚有遺堞。昔人題詠頗多,有「虎邱山前新築城」,又有「山上樓台山下城」之句。築城時,山根得澹台滅明墓碣。

青銅真武像在山北小武當上,鐵佛在山東南高岡上,鐵佛院今為薛文清公祠,並宋人所鑄。虎邱金粟房,茶色白嫩,香如蘭蕙。

玉蘭房在虎邱後山,本大而高,宋朱勔手植。(厲鶚《樊榭集》。)虎邱寺內古杉,晉王瑉手植,山門古柏六株,明常遇春所植。白蓮池傍石幢鐃《金剛經》,明萬曆二十年章藻書。

千人石上石幢鐫《佛說大佛頂陀羅尼經》。正書,無姓名;有「下元甲子顯德五載,龍集戊午,日躔南斗,高陽許氏建」等字。石槅子在虎邱山後石壁上。

玲瓏棧即五十三參,明黎忠湣遂球有記,一名走砌石。

雌雄樹在隨真娘墓上二父岐古挺,樹椏生樹,唐初故物。墓前有「古真娘墓」四大字,碑傍有「海陵陳鐵坡重建」七字,是乾隆十年陳鐄所修。虎邱山塘南趙氏園池中,全見虎邱塔影。

清和書院在二山門,祀國朝蘇州知府吳道煌。康熙六年,郡紳顧予咸感其循政,請祀之。宋德宜記。盧守祠在山浜,祀國朝蘇州知府騰龍。

薑熊祠在東塔院,祀明薑忠肅公瀉裏,熊侍御開元祔,康熙三十四年巡撫宋犖建。前即二薑先生祠,祀明給諫采、行、人垓,後裔尚書晟祔。(見誌。)

虎邱石觀音像就山鑿成,甚古。宋熙寧七年,吳興臧寧手鐫。兄逵募,鍾離智先等建殿,傍壁刻《大乘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九十二行,熙寧時人各書一行題街下。首列左僕射門下侍郎平章事曾公亮,次列尚書司勳郎中賀□,秘書丞通判軍州事胡宗愈,大理寺丞知袁州事王□□,朝議大夫提舉西京崇福宮丁竦,朝散大夫尚書駕部郎中上輕車都尉□□,殿中丞集賢校理梁燾,朝散大夫尚書郎中前知□州兼□□勸農事□□□□□,朝散郎通判越州軍州事河南陳庠,東頭供奉官劉越,著作佐郎黃(有闕文,)迪功郎歐陽泌,中奉大夫秘閣修撰徐□□,國子監直講彭汝礪,尚書屯田員外郎判楚州車州魏應臣,秘書省著作佐郎知溫州永嘉縣事□□□,蘇州觀察推官邵善,宣奉郎守殿中丞通判蘇州軍州□內勸農□騎都尉賜緋魚袋□□□,前江寧府溧水縣主簿趙翊,前寧國軍節度推官趙洓,前南康軍司戶參軍趙靖,前福州長樂縣令□□,特進太子少師至仕趙概,太子中允邵奇,唐州團練推官知許州臨穎縣康衝,前吳縣尉葛□,給事郎守秘書省著作佐郎前知開封府士曹參軍□□□,讚善大夫胡賓,尚書庫部郎中新知婺州鍾離景伯,左藏庫副使充越州□□□,壽昌縣尉兼主簿孫街,□□東海縣尹□□□,宣德郎知常熟縣劉□□,承議郎通判常州事錢垂範,淮南兩浙賬濟斛斗馮山甫,平江軍節度推官李□□,博州防禦推官知杭州臨安縣(下闕十二字,)賜紫金袋□□□,兵部郎中前知明州李□□,朝請郎致仕賜緋魚袋晉陵□□(下闕一行,)太常少卿□□,著作佐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朝散郎提點兩浙路刑獄公事孫昌齡,提點江西刑獄尚書屯田員外郎李□,提頭市易司奉議郎楊孝儒,文思使兩浙西路兵馬都監曹談□(下闕一行,)朝散郎新通判憲州葉昌言(下闕一行,)文思使兩浙西路兵馬都監曹□,承議郎騎都尉朱畎,尚書都宮郎中前知秀州事徐師旦,將仕郎守台州天台縣尉安衝(下闕一行,)試秘書省湖州武康縣□□□,試秘書郎胡蒙,郡人郭□,□□□亥上元日新授池州青陽縣尉□□□,國子博士新知杭州仁和縣燕若思,試秘書省知杭州於潛縣郟亶,將仕郎衢州司法參軍監常州都酒務顧□直,文思使兩浙西路兵馬都監曾□,朝奉郎監秀州華亭鹽監武騎尉韓宗文,大理寺丞知揚州江都縣王觀(下闕一行,)國子博士通判池州楊□□,國子監直講曹確,太廟齋郎李公華,試秘書省撫州臨川主簿杭州教授梅灝,尚書駕部郎中致仕張告之,前澤州晉城縣令張公孺,秘書丞太常寺編修□□,檢詳文字無為楊傑,守大名府戶曹參軍監蘇州稅呂公憲,大理寺丞曹諝,朝奉郎光祿寺丞館閣校勘判官告院輕車都尉韓宗古,太常寺奉禮郎權知軍器監丞公事呂和卿,尚書都官郎中前知廣德軍事孫倬,丞奉郎守秘書省著作佐郎充國子監直講餘中,著作佐郎新知開封府右軍巡判官公事林顏,太常寺奉禮郎沈遼,太常博士直集賢院王安禮,秘書省著作佐郎館閣校勘林希,朝奉郎守□□□致仕騎都尉□□□,淮南節度推官承奉郎試大理評事充國子監修撰經義所檢討朱服,尚書屯田郎中賜緋魚袋萬賾,尚書都官郎中□知南安軍□肇,著作郎林旦,奉禮郎管勾國子監承公事王□□,權兩浙路轉運判官太常博士胡宗師,興德軍節度掌書記充國子監直講延平葉慶,朝散郎通判府事王□,國子監直講龔原,山東邵仁憲,提點兩浙路刑獄公事尚書都官員外郎晁端彥,修職郎王漻,尚書度支郎中知蘇州韓鐸,奉議郎王裳,右武大夫息州刺史特差兩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平江府駐劄邢台縣開國男上邑五百戶裴良傑。中多剝落不全。石壁後鐫「釋迦文佛」四大字,「政和甲午季冬望日」。「阿彌陀佛」四大字,「政和乙未旦日,並住山沙門子英書。」傍有「宣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胡少汲、劉長卿、李朝卿、趙希元、許子長同遊虎邱山」三十字。又有「子諲秋八月壬申到郡,冬十月庚午乞還印綬,章上屢卻。十二月癸丑詔許歸林,乘泛宅犧虎邱而去。紹興八年河內向子諲伯恭父題」五十三字。(任兆麟《虎邱志》。)

小武當在虎邱山北,(《百城煙水》。)有小武當橋,甚古,亦名中和橋。又有小武當井。(吳中彥記。)

馬牛王廟在虎邱後山,祀馬牛之神。神姓羅,名□李名□。乾隆五十四年移建為磨坊公所。

項氏三節祠在白姆橋西,祀旌表節孝增生項璧妻周氏,生員項元求妻支氏,項德樹妻王氏,門外有三世節孝坊。

劍池石壁石刻有「劍池」二大篆字,元周伯琦書。又有「風壑雲泉」四字,米芾書。又石刻「弘治乙丑侍郎王鏊來遊,諸生唐寅侍從」十六字。淨上橋在千人石傍,明弘治初,僧宗洗建。

虎邱劍池幽深莫測,宋紹定元年水涸,中見石扉,上鎊二絕句曰:「望月登樓海氣昏,劍池無底浸雲根;老僧隻恐山攜去,日落先教鎖寺門。」「劍去池空一水寒,遊人到此憑闌干;年來世事銷磨盡,隻有青山依舊看。」(二詩見高啟集,疑出傅會,朱綬記。)中是闔廬葬處。明正德六年又涸,中見空洞極深。

劍池石壁刻字有「大宋天聖元年癸亥九月十□日,太常丞同判福州王瀆與泉州同安尉林太易,男緯侍行,書於十紀年祀」四十一字;又有「馮鎮順復本吳□琳□□之韓思誠秦壽周□陳蹯從□九日盛以來政和二年五月十日」三十五字;又有「石□、石呈、王□□□陳禧、葛筠、張端□,紹興戊午清明日同遊」二十四篆字。

劍石房下石刻有「淳祐辛亥春分,四明程振父、天台趙必A2、方甫、眉山蘇淵,同以東餉檄委在吳,直暇,載酒來遊此山,甫弟來侍」四十二字。

樂康亭下石刻有「德祐己亥秋,天台戴覺民領庾襆、古汴趙崇炎、趙時鍒、趙崇奭、古岷鄒良、仲嘉、王繼孫、四明劉經、天台陳將,以仲丁舍菜於和靖尹肅公。既竣事,小憩於虎邱。郡人徐孔霖偕行。期不至者:趙以鑝、童師詠、郭夢良、杜文甫」八十三字。(三條《吳門補乘》。)

明義士葛賢墓在五人墓西側,(見誌。)文文肅公震孟大書「有吳葛賢之墓」六字碣,陳繼儒有葛將軍碑。賢初名成,昆山人,萬曆二十九年六月六日率婁門機工徐元、顧雲、錢大、陸滿等倡眾擊殺稅監,遂罷私榷,吳民賴之。賢等就獄,逮戍十年始釋歸。崇禎庚午十月二十三日卒,年六十三。裏士朱隗、王宋等購曹姓地葬之,立廟虎邱東山,名東山副司廟。徐元等祔之。

大悲菩薩像碑在虎邱山隆祖塔院東壁,上刻聖像,下鐫住普照子英讚:「良哉觀世音,善應微塵普湛湛,清淨身影現非今。古刹露全機,聲聲響心祖。運無礙大悲,辟無盡門戶。以無作妙力,灑醍醐上味。以解脫圓融,成就諸根器。稱提秘密言,舒卷難思議。以此印印王,普印諸怖畏。八萬四千爍迦首,威容自在分妍醜。八萬四千母陀臂,接引無方成大智。補陀山聳妙高峰,玲瓏寶髻搖秋空。紫金光耀琉璃界,白玉花開小月宮。視聽旋聞與聲脫,心心敬願大悲同。崇寧二年孟冬初四日,□陽蔡林書,宣和壬寅季冬辛卯,□□道淵上石。」

虎邱白蓮池傍有巉石,中有鉤月磯。(李流芳記。)生公講法時,池開千葉蓮花,上有采蓮橋。

虎邱寺古香爐,東晉開山故物。投以檀香,冉冉自生煙氣。爐形四周凸起,鑄雲雷文。

虎邱山根極廣,勝堂灣尚有餘麓,居人往往掘上見之。(四條任兆麟《虎邱志》。)古莫格塚在虎邱北莫家巷。

花神廟在桐橋內十二圖花神浜,祀司花果之神。神姓李名□,有永南王之封。傍列十二月花神像,明洪武中建。一在虎邱山梅花樓,乾隆四十九年,織造四德知府胡世銓、里人陳維秀等建。一在管山,一在清真觀側,並花果同業奉香火。一在定慧寺西(舊在齊門新橋巷,)糸戌花、象生花業守之。道光十六年移建。

宋曹秘書祠在虎邱和靖書院,祀提舉豳。景定二年陳淳祖建,今廢。(《補乘》。)移祀復舊祠。

竹亭在虎邱二山門西,元人竹為之。一在馬鞍浜,明沈洪構。(《吳門補乘》。)一在治平寺內。

點頭石在可中亭側,生公講經,石皆點頭。石上鐫「覺石」二篆字,又刻:「踞虎無蹤祇土邱,古今傳播古今愁。劍池漫說當時霸,山鬼猶〔含〕去國秋。短簿有靈招客祭,真娘遺佩倩誰收。盤陀石在生公遠,坐看行雲度嶺頭。弘治王戌仲春二月下浣古婁林茂題。」又刻:「說法非說法,了悟空自色,石聞猶點頭,人胡不如石。嘉靖己未,鉤元子沈應魁題。(《虎邱山志》。)

江村草堂在江村橋西,隱士譚廷銓所居。廷銓安貧力學,恭兄甚篤。子文炳善承父誌,有詩文集行世。

通濟庵在白馬碉月伴橋,道光初僧祖觀建。總督陳鑾記。(祖觀,字覺阿,名諸生張景度也。能詩文,工書畫,為陳製府推重。)種桑栽梅,頗多幽致,巨卿碩彥,時集於此。(二條莫頤錄。)

卷九 编辑

地脈在太湖中,包山下,有洞庭穴潛行水底,無所不通。(郭璞《山海經注》。)震澤中洞庭山有洞穴,深百餘尺,仰君他誤墮洞中,至一龍宮,下有青泥,饑食,味若粳米飯。(梁四公記。)

三白酒,婁關顧氏創造。(申論芳記:宋顧克先名勤,始造。)為白米、白水、白曲也,(《紺珠》。)以瓿置壁下月餘,出之鮮美,名靠壁清。(《事物鏡原》。)

如意塔在滸墅齋僧弄底。謝南吉妻周氏早寡苦節,撫一女,守貞不嫁,長齋奉佛,死即葬宅後,塚上築台為石塔,塔中刻貞女像。

雲石在元墓山大池頭,宋初祥雲所化,旁建雲石庵。(顧公燮記。)

促織盆,陸墓鄒、莫二姓造,雕鏤極工巧。明宣德時,鄒大秀、小秀姊妹創始。(《戒庵漫筆》合參。)

明指揮何少槐墓在教場西。少槐先世因太祖近親,賜第蘇州教場楊山太尉廟傍。

打結柏樹在北憚寺西,元僧餘澤手植。既死,嘉慶二十年雕成百子觀音像,建殿安奉。(費西疇錄。)

明崇祀鄉賢、名宦、甌寧知縣贈尚書顧允元暨配夫人墓,在元墓山陸家塢。(隸吳邑十九都二十六圓身宇圩。)孫殉節禮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國朝賜謐節湣,崇祀忠義、鄉賢、名賢、黃門、文康等祠錫疇暨配申、徐二夫人祔葬穆位。曾孫海南道塋暨配徐恭人、副室孫氏,元孫應瓏暨配葉氏皆祔。今大路旁尚有鳳山、瑞屏二公墓道、石坊。(瑞屏公篤於宗族,有功祠譜。今奉支衰微。顧氏族眾,有墓在元墓者,相期往祀。)

明殉節崇祀鄉賢、忠義祠、元城知縣、封尚書顧天敘暨配周夫人墓,在潭東聚峰山次,孫貢生鑒祔。

明殉節錢塘知縣、國朝賜謐忠節、崇祀忠義、鄉賢、名賢、名宦、文康等祠顧咸建暨配張恭人、副室朱氏墓,在聚塢小潭山文康公賜塋旁。子震修,配葛氏、張氏;震省,配周氏;孫晉逖,配陳氏;晉璘,配趙氏、徐氏,皆祔。

明殉節舉人、國朝賜祀忠義祠、崇祀鄉賢、名宦、文康等祠顧咸受暨配金孺人、副室曹氏、朱氏墓,在小潭山兄塋之次。子震恭暨配金氏、朱氏;孫晉桓,配葉氏,皆祔。(四條顧毓沅錄。)

少詹事習寯暨配董、楊二淑人,副室高氏墓在花梨巷。(隸長邑九都十六圖始字圩。)門人彭啟豐誌。窩有文行,倡義局。傳載郡誌,崇祀名賢、復舊等祠。(習兆熊錄。)

竹牌草在管山,葉如蘭,平頭,有天、地、人、鵝諸名色,紅黑顯見尤奇,春生夏枯。(宋雲亭述。)

奉直大夫、貢生陸觀潛暨配章、陳二宜人、副室周、毛二孺人墓在木瀆黑魚浜。觀潛篤孝能文,列祀復舊祠。(陸僎錄。)

中書陸敬暨配汪宜人、副室汪氏、節婦王氏墓在春渡橋。馮培誌。敬孝友端方,樂善不倦,多文博古,子孫眾多,皆有文名。詩人吳友仁墓在虎邱山西麓,有碣,題「蕉隱先生之墓」。

刑部主事周孝塤暨配許安人墓在堯峰山柴場村。朱綬誌。孝塤篤孝敦行,以詩名世。

鐵樹即紅豆,郡中祇有四樹:一在元墓山寺內;一在城東酒仙堂,宋白鴿禪師手植;一在升龍橋南惠太史周惕宅,周惕少從酒仙堂分拆栽成;一在吳衙場明給諫之佳宅內,後易宋、易彭,今為吳刺史論穀所居。(宋綬錄。)

周越大夫范蠡墓在黃埭,其地特高。(《吳中舊事》。)

金墅夏禹王廟,湖水漲泛,農田淹沒,惟此廟水至門乃止。(《遊墅舊聞》。)石羊二在陽山,一去其首。昔有神仙從山上牧羊所化。石婆婆在陽山,半入土中,以女形人,相傳即驅羊人所化。

陳水仙廟在胥江大日暉橋西,神姓陳,名閔,字大有,為胥台鄉土穀神。(按神名漢,隆興二年官郡太守,太湖水決,以身殉止。)宋紹熙(碑誤作興字)中建。國朝雍正十三年重建,沈德潛記。

贈文林郎張介祉墓在潭東。墓前棋鬥林立,曾孫五子登科。介祉傳載《滸墅關志》。

張公祠在潭東,祀文林郎介祉。子郟縣知縣震維,孫河南按察使孟球、靖安知縣叔琳配。傍有瞻雲閣,極覽湖山之概。

石址庵在光福石觜墩,宋咸淳初建,中有古榆甚大,晉時物,為山中第一。傍有宋先賢黃策祠,(周永年《鄧尉志》。)已廢。今位附庵中。香山實相寺前有石柱,吳越廣陵王錢元尞係馬於此。

琵琶橋在金墅蓮華寺前,以指爪爬石作琵琶聲。又有九龍樹,唐人所植。

淩公祠在滸墅漁莊,祀吳偏將車統、宋鄉賢太學博士浩、明處士謨。

趙公祠在墅義學後,祀宋定城令用。國朝道光六年,裏紳淩壽祺、金晉、隆廷燦、吳宗泰、顧習三、張德馨等捐建。

宋定城令趙用暨配王、方二淑人墓在滸墅義學後,里人稱趙王墳。紹熙辛亥二月葬,子勮壙誌。明方鵬重修,久廢。國朝嘉慶二十年,修學得壙誌,紳士公修、韓崶、徐華嶽並有記。

關南有趙王涇橋。

宋鎮東將僉判王鬥文暨配陶夫人墓,在滸墅義學後,淳祐壬子冬葬,子庚孫銘。明方鵬有重封記。

朱氏祠在陽山東灘橋,祀漢尚書梁,子孫咸祔,中有二十四世冀祀田記碑。

矯阿公堂在滸墅榷署內,即司庫土地神,祀明知府順。署後有矯舍橋。(縣志載:矯文獻公祠在陽山,久廢。嘉慶三年,紳士韓是升,董如蘭等移建長元學右偏。)

塔平、石下、巷路、馬路、五像、四通、大通七橋俱在滸墅五都。明嘉靖間,里人沈凝助修昆山城,餘多石料所建。橋下俱刻沈宅橋,沈凝獨力建。

方公祠在滸墅南津橋弄,祀明榷關戶部員外郎鵬。萬曆二年榷使趙雲翔建,國朝嘉慶二十一年重建。

諸賢祠在南津橋方公祠後,祀宋先賢范仲淹,明榷使邊有猷、李開藻、梁宜生、陳寧。(祠內有四公去思碑。)道光七年建。

顧公祠在黃埭下堡,祀明初處士德,子孫咸祔。萬曆中,裔孫九思建。江盈科記。

張賜閑公祠在師古浜,祀明保定知府。崇禎十七年,榷使張永禧建,久廢。今紳士蔣希賢等移祀九張先生祠。牛踏扁豆名在連香橋,香而嫩,不可多得。

望亭土城,明嘉靖時備倭所築。

元處士張度墓在墅儀橋內,長子福、次子天孫、(天孫代父役,死於燕,兄福求骨歸葬。)福子華並祔。明孝子宋子明墓在滸墅九都,子明傳載關誌。

明孝行承事郎張慎墓在鳳凰山,張習誌。子淇,孫木、禾、采,曾孫鏊祔。慎傳載《滸墅關志》。

餘公街即遊墅鎮通衢。明嘉靖四十二年,榷使餘立捐俸市磚石甃治,遠近德之。監其事,長洲縣典史曹大卿。施霖記。

董公堤,自楓橋至遊墅二十里。明嘉靖二十二年,榷使董子策創築,以濟行旅。張寰記。萬曆二十四年,榷使董漢儒重築,更易石甃治。申時行、董其昌並有記。(十九條皆《滸墅關志》。)

顧、金二烈婦墓祠在虎邱山塘綠水橋張忠敏公祠東,祀嚴燦妻顧氏,順治七年雪夫冤獄,自刎死。(見誌。)沈某妻金氏,夫亡自刎。(誌未載祠。)祠中有大府給「烈並磨笄」匾。顧烈婦有像,甚顯應。二墓並在祠後,金墓已被陸姓所侵。嘉慶十五年,知府五泰、元和縣周岱齡勘實得復。南首烈婦坊尚存。

黃鸝坊橋井闌石,刻文有「伏承□□當生庚寅,施財一口開□□眾功德□父母闕就□□者慶曆辛未」(下闕。)開元寺東井闌石刻文有「至元三年丁□仲春吉□眾建」。

乘鯉橋井闌石刻文有「長洲縣上元鄉醋庫巷面南居住,□吉州助教駱鎬舍石□井井闌□□□□,追薦亡妻□氏八娘,□□生□□□□,壬辰年□月□日題。」一面有「元妻翟氏□自衣服□□□五十闕化人天界,延祐戊戌三月□□開井。」又一面有「修理祈保平安,闕月吉日重修。」

郡學前井闌石刻有「法真」二大字。(四條韓崇錄。)

至和塘自婁門至昆山七十里,向無官塘,民甚病涉。宋至和二年,知府呂居簡同昆山主簿邱與權(傳載誌書,崇祀名宦)力創築塘,至今賴之。明弘治九年,工部姚文灝、傅潮先後修之。萬曆四十二年,長洲知縣胡士容、縣丞汪其俊、主簿張棱重修。捐資戮力者:郡紳申時行、徐冽、翁正學、盛際、汪芳、張邦簋、鄒廉、鄭大淳、餘梁、許策、夏奉石、顧緒餘、顧維楨、王騰宇。塘長六千六百四十丈一尺,為橋五十二,分洩湍決。崇禎十年,巡撫張國維、巡按路振飛、兵備馮元颺、知府陳洪謐、知縣劉嗚謙、裏民馬負圖重修。國朝康熙□□年,邑紳宋世漋倡修。乾隆五十五年,巡撫長麟以罰項重修,把總徐起、董天選監理。道光五年,邑紳沈巽同、王有慶等重修。

乙未亭在沙河塘靈雨橋北。宋至和二年乙未,邱與權力築堤訖,置碑於亭,已廢。國朝道光十五年乙未,紳士王有慶等重建,巡撫陳鑾記,同知楊承湛書,勒石亭中。

陸金壩在婁門外跨塘。明義士陸金捐築,據險扼要,值倭亂,以佐任環,民賴以安。宋右丞朱諤賜葬華山。諤傳載《婁縣志》。姑蘇台有方石,中穿,謂吳王用以竿旌者。(汪琬記。)

歸涇橋內坼旁,有翁仲伏於水。乾隆初,山民盜潭東韓宗伯世能墓物,恐捕,棄於此。(顧邦孚記。)

元無為大師塔在陽山金井塢。師,王清獻公都中。母早寡,苦節撫孤,後為尼,有祠設像,都中配之。

虎邱同善堂內小碑,刻文有「當州長洲縣東吳鄉唐家橋東居住、清信女弟子王氏一娘並男金守暹、守良,謹發至誠,舍裝奩貨賣,同建造石橋一座。所集勝緣,伏用祝延今上皇帝、皇太后聖壽,及福軍府寀僚,六軍萬姓。次願自身平善,家眷康寧者。治平元年五月望日,勾當造塘路,僧允勤題,錢塘匠人鄭居惠。」一百七字,中另刻小字,有「本府長洲縣白公堤,□尼師道等發心重建功德,報答生身父母之恩,自身康泰者。嘉定四年續題。」又三十八字。

永昌村有永福、永祿、永壽三橋,皆順治七年,裏士王之屏獨建,並獨修安樂、孟登、衣錦三橋。元高上吳钅玉墓在遊墅不字圩。明昭勇將軍何子誠墓在赤山嶺。子汝舟、孫彥明祔。

明處士馮昌墓在高景山。昌靖難兵起,隱葑溪。明處士淩世忠墓在蠡湖橋行字圩。子雲霄、孫文崗祔。明孝子徐滔墓在白豸山。

藏軍洞陽山西有二,口窄中廣,大石窒之,明劉基作。(六條《滸墅關志》。)

南望廟在東山,名騎龍殿。明許騎龍常賈金陵,除夕儕輩談故鄉事,請偕歸,傾刻可至。眾斥其妄。或願同行。許縛草為龍,與共騎,令閉目,惟聞風濤聲。良久風息,已抵南望,尚未曙也。許令其人還家,旋騎龍仙而去,里人立廟祀之。(《高陽雜俎》節錄。)

明寓賢殳丹生宅在山塘東,今稱殳家牆門。

明處士韓思聰暨配王碩人墓在陸墓柵涇。(隸長邑十五都上三圖極字圩。)子達、配陳氏,孫琪、配陳、徐氏,曾孫贈侍郎永椿、配施夫人,俱祔。思聰,鳳陽人,明初居陸墓,世有隱德,為長洲望族。

明禮部侍郎、崇祀鄉賢、名賢祠韓世能暨配沈夫人,賜葬潭東岐龍山,(隸吳邑十五都七圃惡字圩。)世能傳載史誌。久廢。嘉慶六年,吳縣知縣唐仲冕勘實得復。裔孫是升捐修,副室姚、鬱、陸三安人另葬穹窿山。

明文學崇祀名賢祠韓洽暨配顧氏墓在羊山。洽傳見郡誌。

明殉節舉人韓沐暨配楊孺人、副徐氏墓在菱橋浜。(隸長邑十五都上二圖辱字圩。)子球、配丁氏祔。沐傅見誌書。(四條韓崇錄。)

五涇即沙盆潭,湍湧最急。一在聚龍橋口,一在渡僧橋底,一在北濠口,一在閶門城洞下,一在吊橋底。五水交彙,極深。有五涇神廟,在尚義橋。神姓金名元,封五涇河神,明洪武初建。

陰澄湖即北濠聖堂灣,極深。

東倉北、石子街南,方家田有小池,中有七井甚古,池內潛黑魚頗大。

清節堂在虎邱下塘菱行河頭。嘉慶十七年,陳道修創建。(見誌。)收養早寡婦女,以成誌節。郡紳韓是升、潘奕基、宋鑣、徐士俊、蔣超曾、王兆辰、徐震芳、黃人傑、朱玉崗、殷裕揚、徐景白、黃萬成等倡始,戴紹堂捐地。後有節婦墓,左有節婦祠。布政使慶保記。

金公祠在甪直通明道院內,祀明參政應徵。裏士周序,子太僕士衡配。因力除門攤稅,士民感其德,請立祠祀之。(金光復記。)

帳觀營墩在婁門外迮家弄底。明太祖圍城時,令軍士築土以望城內,至今墾土常得遺鏃。(《婁關小志》。)

望市墩在南濠談家巷底,張士誠所築。今太平橋南沿河一帶,土高丈許,地名六條地。(吳鶴書記。)元隱士徐思祖墓,在瓜涇徐家浜,有隱德,明中丞源之曾祖。

明鄉賢山東巡撫徐源暨配朱夫人墓在堯峰山,源傳載史誌。

黃岡知縣徐籀暨配雷孺人墓在張墓浜。籀見復社名賢傳。(三條瓜涇支譜。)

明大參顧豫宅在銅坑,移居甫裏。有陳允堅書「視耕堂」匾。別業在婁門外,有文元發書「漁村小築」匾。更居仁孝裏,名綠蔭園。有楊成書「燃松堂」匾。後北歸樹姓,南易文氏五世孫起鴻、起潛,分二宅。東有申詒芳書「巢鳳堂」匾,西有施震銓書「介壽堂」匾。起鴻曾孫培源,擴西隅,穿池疊石,有蔣元益書「卓閑居」匾。嘉慶十三年因償逋,歸楊上舍家善。今歸韓光簿崇所居,崇自書「慈壽堂」匾。豫元孫嗣芳隱居蕭巷村,有趙宦光書「野蠶繭」匾。康熙三年,營別宅於崇甫巷,有汪琬書「試飲草廬」匾,尋廢。嗣芳元孫培業購歸傍屋,始擴園林,有申讚皇書「來鳳堂」匾。培業子錦章重新之。道光四年,錦章子震濤求林方伯則徐書「小辟疆園」匾,名之北隅,近屬劉氏矣。(顧錦雲記。)

蠖王土地廟在石馬頭,神即漢金日磾。陳明王土地廟在下沙塘東北。硯古土地廟在靈岩山南。馬丹馬明王土地廟在木瀆翠芳橋南。

琵琶大王土地廟在西跨塘南,有明嘉靖時鄉約碑在廟外。顧明王土地廟在何山下,神即吳公子季劄。吳點土地廟在新郭宴宮裏。

吳王土地廟在香山南。神即夫差,旁有二妃侍,又名愛姬祠。宋范文穆公有詩。(八條許學溥錄。)行春橋土地廟在石湖上古廣濟庵址,明正德間,裏紳盧雍建。

陳葛土地廟在楞迦山寶積寺前。朱如土地廟在走馬塘南。吳林土地廟在興福橋南。喝潮王土地廟在寶華嶺下。神即陳顧野王,宋元豐初建。

朱沙十地廟在橫山天宮寺北。八蠻土地廟在橫山桃花塢南,有石橋、石井,甚占。

藏書土地廟在穹窿山南,神即漢朱買臣,明天順四年,單七顧宗善重建。竺山十地廟在竺山,有古井,名龍眼泉。(九條吳啟承錄。)洪廟上地廟在兩華張村東。

術王土地廟在姚港山下。西陸司土地廟在係舍村。一在馬家村,一在吾家山下。東陸司土地廟在塘裹村。(四條顧恒嶽錄。)高陂韓土地廟在篁村,明萬曆初建。(張光譽錄。)

六和土地廟在滸墅七圖,神即漢茅蘭,乾隆三年重建。李晉土地廟在白薦山,神即唐李克用。周將軍土地廟在新橋弄口,神即晉周處。佘村土地廟在佘村,道光七年重建。

三姑土地廟在甑山。白龍土地廟在陽山靈濟廟傍。封村土地廟在白墡嶺下。(七條《滸墅關志》。)鴨神土地廟在南斜塘鎮。(章錫藩錄。)

義金土地廟在橫金鎮,明初建,萬曆丁亥錢舜臣等重建。彰靈土地廟在吳縣七都十二圖上保南,神即晉張林。吳侯土地廟在彰靈廟東南,神即宋吳璘。

吳工土地廟在彰靈廟東北,神即宋吳介。(四條《補乘》摘。)歐冶土地廟在匠門塘黃華橋內,神即歐冶子。樹莊周土地廟在陽涇橋北。

白鶴姬土地廟在五氵眾涇。西尚書土地廟,在蠡口北三家村。

晉青州刺史鬱太元墓在鄧尉山大殿後。太元有仁德,群燕壘土成塚,故山名元墓。乾隆元年,周□重立碣於上。

汪義莊祠在平江路潭子裏,祀欽旌善行工部員外郎留堦,子翼鎬、翼銘配,道光二十一建。並祀通議大夫士榮、虞炳、議敘道鼎煌等於寢。

仁孝裏在道義街,即仁孝坊,明萬曆十三年,知府朱文科為徵士王敬臣立。因宅在,表其居,後坊圮,懸匾橋閣。閣乃康熙三年裏士顧嗣芳、嗣鏗創建。乾隆四十九年潘文起、顧培源、韓是升、文廷與等重建。

五聖閣介道義街,北宋淳熙初建,祀藥師、大士、文昌、關帝、周孝子為五聖。明萬曆二十年,裏士王敬臣、徐申、顧豫重建。天啟二年,許子禹、歸湛再建。國朝順治四年,韓馨、王君賢、顧嗣芳重建。乾隆十八年,夏振公、高松年重修。下有古庵,改名月聲。沈德潛書額並記。內有功德祠,祀明張國維、祁彪佳、歸湛、塗必宏、王敬臣、徐申、顧豫、郭璘、韓馨、許子禹,國朝慕天顏、丁思孔、李念茲、湯斌、王君賢、顧嗣芳、韓騏、夏振公、高松年、沈德潛、韓鍵、韓是升、陳蘭、潘文起、韓敏、張卓、潘師隨。

憲旌雙孝子贈儒林郎顧嘉瑞暨配江、張二安人,嘉祥暨配徐安人墓在木香港。(隸元邑廿四都十九圖子字圩。)

北寺塔古磚文有五:「平江府長洲縣樂安下鄉花(闕)靖州軍事推官張庭傑、男國學學諭進士聖(闕)三娘、四娘、息婦沈氏三娘(闕)寺重建寶塔六層,寺(闕)層,捨磚柒阡片,同結善(闕)幽冥保眷屬之康泰,子(闕)產克圖於豐衍,紹興(闕)。」「元東京住,今寄居平江府吳縣利娃鄉飲馬橋北街西,住弟子(闕)與家眷捨塔磚一阡五(闕)德保扶合宅家眷(闕)。」「雙鳳鄉塗菘市居住弟子宋敦仁、妻陳氏(闕)妻項氏妙連、女弟子吳氏妙明、宋氏妙因、謝氏妙慧、姚妙性、何氏妙督、部氏戒香生(闕)勝薛名梅氏四娘、李氏七娘、丁氏四娘(闕)李氏念五娘、黃氏九娘同敦義巳上共(闕)十片,各人報答四恩三宥,及法界眾生(闕)。」「大宋國平江府(闕)街北面南居住(闕)孝男王億年愨(闕)伏為亡夫王十(闕)三年發心,每年(闕)入報恩寺,添(闕)。」「長洲縣儒教鄉舸城北保居住,女弟子吾氏十娘、孫承信郎陸振,捨錢九十貫足,添助買磚造塔功德,追薦曾祖陸三承事,祖十承事,考十七助教,妣胡氏八娘,叔十八郎、二十承事、廿一郎超生,安(闕)。」道光十八年修塔時得見之。(韓崇錄。)

宋仙洲巷陸廣文沆宅內井闌石刻文有「紹興二年□□義井,願百一娘子早生淨土」十五字。(按宋時,民家產亡者,必開井以資冥福。陸準識。)

三官堂在光福石觜墩,宋元豐間建。有石香爐,甚古,鐫「永樂三年置」。國朝道光十八年,李宗沆修。

福智庵碑在北禪寺西廡。元大德五年,笠澤僧景瞻撰文,吳郡王起書丹。庵址失考。

蠡口有二:一隸吳縣,瀕太湖,乃范蠡泛五湖處;一隸長洲縣齊門外,陸墓北。

酒庭彌勒寺井闌石刻文有「宋建隆三年,尚院僧沙門重建常住石井」十六字。

酒仙廟在橫金鎮,祀杜康、儀狄,宋元豐二年建,釀酒同業奉香火。

喜神廟在鎮撫司前,向在郡廟傍,乾隆初移建,祀翼宿星君。神少年稱老郎,實後唐莊宗,(徐騰照詩注。)因興梨園,故祀之。(六月十一日神誕。)亦作唐明皇,又謂騩山神耆童,(《山海經》。)又云顓頊子老郎,(其神有洪涯、叔孫通、雷海青、黃幡綽、萬寶常、魏良輔、李龜年祔。)為伶人公所一在。

魯班廟在憩橋巷,祀公輸子。嘉慶□□年,呈官公建。小木匠工同業奉香火。金祖師廟在雙林巷,嘉慶□□年,呈官公建,金箔同業奉香火。

玉祖師廟在石塔頭寶珠庵,嘉慶二十五年,呈官公建,琢玉同奉香火。

庖人公所在宮巷中,祀關帝、宋相公禮、闕祖師任元。(其神有夙沙、支離、伊尹、易牙、彭篯。虞家、婁護、何曾、鄭虎臣、段成式祔。)嘉慶□□年,呈官公建,庖廚同業奉香火。

茶禮公所在社壇巷,祀叔仲通、陸羽、宋禮,道光十七年,皇宮公建,掌禮同業奉香火。(舊例,茶房多掌禮人兼之。)

嘉凝公所在合村坊巷,道光十四年,呈官公建,金線同業奉香火。

承善公所在郡廟神道街,道光十七年,呈官公建,並籌恤工匠煢獨無告者。裝修置器同業奉香火。

詠勤公所在蕭家團,嘉慶□□年,呈官公建。洋貨同業奉香火。(蔣慶均錄。)

七襄公所在文衙裏,道光十九年呈官公建。紗緞綢綾同業奉香火。

永和公所在盤門城橋北下岸,道光二十年,呈官公建。木柴同業奉香火。(沈桂麟錄。)

道義鄉境界圖碑在潘儒巷眼目司堂內。舊碑剝落,道光十九年,司事張鏞等重鐫,顧元愷記,顧震濤篆,顧洪濤書,韓、程典、蔣賡壎、顧祿、蔣庭英、顧震濤、殷思劬、張韶星、朱彭年、吳惟昶、金如蘭、范臻淩、李榮椿、張鏽恭立廟中。

光福都城隍廟在虎山,明永樂初建。神姓范,名瑤。瀆川城隍廟在木瀆南街,神姓張,名玉書。

穹窿城隍廟在善人橋鎮,一在金家澗,並神姓陳,名鵬年,有西府之號。鳳岡城隍廟在峙崦嶺下,神姓孫,名龍文。聚塢城隍廟在潭東,神姓□,名□□。

陽司城隍廟在姚市後廟下村,神姓陸,名隴其。衛王城隍廟在大市上毛村後姚港山,神姓衛,名□。褚山城隍廟在褚山村,神姓周,名□□。

圌山城隍廟在謝宴嶺,乾隆二年建,沈德潛記。(見誌。)神姓趙,名成之。(九條詳《虎山嶽廟考》。)

明李四娘墓在安齊王廟右側,壞土上有樹,甚古。(四娘或云是節婦,亦作神巫。)

元殉節守將安萬年墓在北禪寺西、爆潭南,路傍尺土,亦稱安將軍藏甲塚。(二條《北園小志》。)

卷十 编辑

江東財神廟在教場西,(見誌。)吳赤烏二年建,為吳中神廟最古,明成化五年重建。張記。國朝康熙三十八年,郡紳張大受、蔣深、顧鼎榮捐修。道光十九年,嚴良訓、蔣慶均等募建。神姓石名固,秦人,(其神有王、陳二元帥,鍾、張、劉、鄧四給事,康、黃二押衛祔。)有簽甚應。宋寶慶間,贛尉傅燁所撰。一在調豐巷,明永樂初分建。

醋坊橋,宋治平二年,道士方希辨、孔應期募建。(碑已佚,文載《元妙觀志》。)元至元二十四年,僧智淨捐募重建。明天啟四年,裏紳郭忠寧、申紹芳、顧項捐修。國朝乾隆元年,里人重建。道光五年,潘師升、曹元潛、江元榮、潘筠霄等再建。(顧錦雲記。)

明忠臣毛維張宅在桃花塢西鄰,即殉節監生顧若齊宅。

繆蘭陵祠在北園天龍庵右偏,祀明鄉賢貴州參政國維暨配蘇、徐、齊三恭人,子封修撰慧隆暨配王宜人,孫侍講彤暨配顧宜人。東有王氏放生池,彤撰《種蓮歌》,勒石,猶存。(蔣賡塤錄。)旌表孝子州同夏珍暨配殷、許、節婦姚三安人墓在斜塘郡字圩。(夏誌斌錄。)

旌表孝子管增暨配郭孺人墓在王妃圩。(隸元邑西廿二都四圖。)增係徐忠節公汧外孫。(管汝霖錄。)明恤贈光祿寺卿、承天府知府王禹聲暨繼配黃淑人墓在蒸山。(隸吳邑廿一都五圖咸字圩。)原配張淑人墓在塘灣八字(一作博士)塢。禹聲傳載郡誌,崇祀鄉賢、名宦等祠,並因王敬臣高弟,配享仁孝祠。

明殉節生員王希暨配申碩人墓在尹山。(隸元邑三十一都十七圖師姑字圩。)子生員武祔。武號忘庵,詩畫氣節名重於時。

狀元少詹事王世琛暨配申恭人墓在塔影浜。(隸長邑九都三十二圖藏字圩。)徐葆光誌。(三條王熙源錄。)

「仙砰」二大字在陽山大石岩。明袁樞題,王鐸書。(《陽山志》。)

仁壽堂在菉葭巷,乾隆十年,紳士朱楫等請建,編修邵泰書匾。東為施藥,西設義塾。蔣重光、汪虞炳、顧廷煊等助其成。一在黃埭,乾隆四十一年裏士公建。(蔣賡塤錄。)

養牲局在胥門外棗市橋,嘉慶十七年,紳士董如蘭等呈請設立,捐養病牛。

永仁堂在山塘青山橋,乾隆十九年,紳士張雲龍、周振緒等請建。巡撫莊有恭書匾,撥產充費。沈德潛、顧論祿、朱宗元、張曾彙、吳世科、沈震嶽、江鉉、周麟趾、吳國鉉、馬國敖、徐尚明、華仁、顧培業、王其洽助募其成,巡撫陳宏謀更助經費。厥後陳道修、高毓岱等相繼重興。

管公祠在丁香巷,祀明處士進、以璁、清、鏊文、正鸞、紹武、維宗、玉音八世暨國朝孝子增配,賢裔咸祔。康熙十九年,裔孫父才建。道光十九年,遵琳重修,秀瀛、汝翼等監其事。

明鄉賢工部郎中管玉音暨配俞恭人墓在伏龍山。(隸長邑二都十五圖長字圩。)玉音傳載誌書。明殉節生員管定墓在米堆山。定傳載誌書。(三條管慶甲錄。)

石湖湖心亭,乾隆二十二年,總督尹繼善建。

封文林郎習廷直暨配鄧孺人墓在福壽山,(隸吳邑五都四圖萬青字圩。)東比錢廣陵王墳。子內鄉令萬鵬、監生鳴見、龍雲、鵬騷皆祔。鄧士燦誌。(習風翩錄。)

王總管祠在荻扁,祀宋太尉皋。明正統四年,裔孫彥洋建,張益記。徵士智、城、冕、錡、潛策、文年、武年七世皆祔。國朝康熙二十四年,十八世孫省重建,捐祭田,纂支譜。

宋太尉王皋墓在王巷村。(隸長邑下十七都二十八圖床字圩。)皋,莘縣人,文正公旦曾孫,靖康三年扈駕至吳居之,子孫聚族於此。(二條孫漢楷錄。)

明初徵士王智暨配丁碩人墓在沈墊橋,宋濂誌。子城、海,孫昊、冕、,曾孫鑒、銳,元孫盤並祔。

明名宦嚴州府推官王騰程暨配譚、屠二安人,副室林氏,節婦沈氏墓在沈墊橋。(隸長邑下十七都十六圖妾字圩。)張世偉誌。騰程,王敬臣高弟,配享仁孝祠。

明殉節遵義知縣、國朝賜謐忠烈、崇祀名宦、忠義、名賢等祠王佐聖暨配勞、顧二宜人,副室張氏、俞氏,節婦殷氏墓在虎邱後新塘橋,(隸元邑九都九圖民字圩。)有忠節流芳坊,朱德宜誌。(三條王培錄。)

小雲台在北園垢仙橋側,向有古三官殿,甚小,久廢。乾隆二年,修真觀道亡唐雲表捐建。

嘉慶十九年,郡紳潘師升捐資擴地重建,增建門廉殿閣,屬善士沈之潛居之。彭希鄭記。道光二十年,郡紳潘師乾請移東倉妙濟堂於此。

明長洲知縣、崇祀名宦、名賢等祠李實暨繼配呂夫人墓在東龍池。原配黃夫人先歸葬西川遂寧縣石子溪莊。元孫、監大使秉德暨配何、胡二孺人祔。秉德工書畫,敦品行,欽取內廷供奉。

戶部侍郎、崇祀四川鄉賢李仙根暨配工夫人墓在寶華山顏家塢。(二條李長齡錄。)

議敘助教、贈中憲大夫蔣文源暨配張恭人,副室沈、徐、何三宜人墓在長涇廟。(隸長邑九都二十二圖陽字圩。)文源曆倡善舉,助修水利,重赴泮宮,五世同堂。沈德潛表,顧論錄誌。

鄉賢廉州知府、贈榮祿大夫蔣杲暨配李夫人墓在龍山。(隸吳邑二十二都五圖莫字圩。)徐用錫誌。子,鄉賢兵部右侍郎元益暨配戴夫人祔。曹錫寶誌。

蔣氏祠在調豐巷,祀明鄉賢知縣有馨、參議燦、生員坦、貢生圻,國朝贈侍郎之逵、光祿卿文瀾。乾隆三十二年,裔孫曰棠、光宗、希宗建。(三條蔣錫寶錄。)

賀九嶺在陽山南嶺上,有「天養人」三字,甚大。下有泉,最清冽。泉畔有石盤,盤中有二石魚,皆天然。或云得水,魚能自動。今已毀一魚之首。(《滸墅舊聞》。)

明贈訓導丁謙暨配王孺人墓在射瀆。(隸長邑一都七圖方字圩。)子昊,孫濘、泝祔。

明贈浙江參議丁沂暨樊淑人墓在射瀆尚書廟橋。(隸長邑一都九圖白字圩。)子世熙、世隆、世魁、世齡祔。地形如龜。(相傳地師何公目為發地,以贈丁氏,果生名臣。何無後,另擇地於前,亦如龜形,丁氏禮葬之。今丁莊世守其祀。)

廣東守備、特加明威將軍丁偉墓在葑門外薑家村。(隸元邑北卅一都六圈連村字圩。)地與沈文愨公德潛墓比連。偉曆著戎功,多宦跡,祔祀復舊祠。(三條丁錦心、錦濤錄。)

明殉節川西道監軍施之炳墓在清流山。之炳,崇明人,傳載《太倉州志》。

明福建參議范允臨暨徐、仲二恭人墓在清流山祖塋之次。汪琬誌。允臨,文正公十七世孫,工書法,有清望,傳載郡誌。(范華錄。)

孝子朱慎闇暨配陳、黃二碩人墓在元墓山珍珠塢,汪琬誌。(《堯峰文集》。)

吳門周丹泉能燒陶印,以堊上刻印文及辟邪、龜、象環紐,皆火範而成,色如白定,尤古。(《妮古集》、《鏡原》同纂。)算盤,滸墅關俞家製造最精。

明名宦御史淩漢翀暨配李宜人墓在吳山西麓。子道遠、聲遠、明遠,孫惟醇、子泫祔。漢翀善詩文兼書畫,性剛介,有鐵麵之目。及歸,力行善事,捐修虎邱寺、顏子祠,重建如京橋。少為王敬臣高弟,配享仁孝祠。傳載《福清縣志》。(淩淦錄。)

貢生封刑部尚書韓是升暨配蔣、顧二夫人墓在壽山灣。(隸吳邑二十都上扇六都九圖中蓋字圩。)副林安人(壽藏)祔。是升工詩文,敦孝弟,力行善事,倡興善堂義局,倡修祠宇寺院,屢修郡邑各學,汲引後進。請革屍場烘天等弊,呈準善堂收殮路斃,脫民大累,有功桑梓,傳載誌書。祔祀貞文、復舊諸祠。

候選訓導、封承德郎陸沆暨配宋、夏二安人墓在木瀆黑魚浜。阮元誌。子貢生世俊、布政司經歷生壙祔。沆,中書敬長子,孝友力行,經術醇茂,鑒古博物,有古君子風。

徵士封州同陸潮墓在穹窿山寧邦塢。潮讀書砥行,端醇自勵,潘相國世恩以製科薦,力辭不就。(二條蔣賡塤錄。)

鄉賢中書席啟圖暨配嚴孺人墓在東洞庭山來儀嶺。汪琬誌。啟圖敦孝篤義,德孚鄉里。(《堯峰文集》。)

五塢先生祠在葑門內春和坊西,祀明參議盧襄。隆慶四年,巡撫朱大器建,久廢,移祀復舊祠。

獅林寺巷大井頭井闌石刻文有「圓明院伏承湖州路長興州至德鄉第四保施主章堯、丁一父母、丁七五郎、丁五八母、丁七三郎、丁壽□郎名同妻顧氏,同施淨財,開義井□功德,各家保扶,身宮康泰,壽算增崇者。大德十年十月日,幹緣東昌路興福院僧德海、住山肅翁益敬建。」九十五字。(韓崇錄。)此井通婁子江,水溢有赤魚湧出。(顧公燮錄。)

周急代賒局在菉葭巷西。捐采良木作棺,並給炭灰、吊底、吻漆、被褥,以濟緩急。道光二十年,郡紳董國華、程仁藻、程仁霈、潘筠浩、潘希甫、汪世豐、潘遵祁、王懋功等倡捐,黃壽鳳、曹文熙、吳仁榮、包汝霖、邵炳揚、吳蔚林呈官建立,曹廷柏、俞孝庭、顧震濤等克襄成之。

烈女祠,欽旌雙節祠,同在北利三圖文山祠前。(即鄉賢文森故宅。)祀明節婦舉人毛錫朋妻文良卿、貞女許字陸某文氏,皆森女,暨文從昌繼妻王氏,文國光妻陸氏。界址甚廣。雍正八年,總督尹飭縣步存貳拾壹畝捌分伍厘。地久被鄰蓋屋以居,隻徵地租。乾隆十八年後,屢蒙藩司飭元邑查清造冊,申詳谘部,計壹伯肆拾伍戶,造屋叁百拾陸間半,叁拾肆披。每年專委元和縣典史承追租銀貳拾兩解府,發裔完糧辨祭,屬尼守之,亦名長壽庵。

明待詔崇祀鄉賢、名賢等祠文徵明暨配吳孺人墓在花涇。(隸長邑九都廿一圖推歸字圩。)

明鄉賢衛輝同知、贈大學士文元發暨配彭、周二夫人,副陳、史二安人墓,在支硎山竺塢。(隸吳邑廿一都八圖。)子東閣大學士、崇祀鄉賢、名賢、忠烈各祠、謐文肅震孟暨配陸夫人、副王、袁二孺人祔。(誌誤載在行春橋左。)

明殉節中書、謐節湣、崇祀名賢、忠義等祠文震亨暨配王氏、副李氏墓在西曹莊。明殉節生員文乘暨配周氏墓在雙橋內。旌表孝子文齡暨配龔氏墓在李王廟橋。(隸長邑苧二都六圖。)

文待詔祠在滄浪亭蕪字圩,祀明鄉賢徵明。(見誌。)乾隆十八年,裔孫合紳士沈德潛、陸錦、顧詒祿、錢襄等建。上懸御書「德藝清標」匾,並禦賜題徵明像七律詩一首,子博士彭、學正嘉配。一在長元學內,舒公祠傍,已廢。(十條文蔚錄。)

明處士顧德暨配司馬碩人墓在黃埭帝字圩葉公浜。(見誌。)子約、配吳氏,孫璿、配蔣氏等祔。吳中顧氏,此支最盛。後裔登科第者:五世儒,六世九思,七世有楨、夢楨,八世世竣,九世蟄、芳、菁,十世祖鎮、燇、焯,十一世三典,十二世沈士、黃潔、堃、顗遇,十三世宗泰、祖望,十四世祁、義山、元揆、元鱉、椿、晉采、思度,十五世宗柱、葵,十六世文葆、懋勳。(顧錫周錄。)

朱公祠在濟墅朱家角,祀明崇明守備官孫,子孫咸祔,國朝康熙五十五年建。金公祠在竹青塘金家場,祀明州判夔。

施公祠在鳴鳳坊,即河東書院,祀明遂昌知縣霖、孝潔先生澤綿。郭公祠在滸墅城隍廟東,祀國朝關督員外郎禮。

鄂公祠在文昌閣內,祀國朝關督員外郎木愷、筆帖式偏俄祔,康熙十七年建。桑公祠在崇福橋南,祀國朝關督員外郎豪,康熙二十七年建。

閔四二公祠在文昌閣,祀國朝巡撫鶚元,榷使內務府員外郎德。(七條《滸墅關志》。)

七聖院在蘇城,(失考。)祀張士誠姬七人,齊雲之變,同日殉節,地乃葬處,桐鄉進士朱彝述。(見《說鈴述異記》。)

柳貞烈祠在虎邱東溪下塘,祀揚州烈婦柳依依,道光五年,郡紳吳雲建。(按柳字靈和,年十六歸方某,舅官浙東,夫往省,歿於官舍。十八而寡。乙酉被掠,不屈,絕食七日,死年二十一,工詞,所著勒石於祠。)因非土著,附傳於此。吳雲題匾臼「捐生完節」。吳信中題聯曰「英媛儼飛仙,靈魄來棲茲土;縐孀乃才女,清詞傳播於今。」巡撫陶澍題匾曰「江上風清」。巡撫陳鑾題聯曰「密室委貞魂,明月已迷薶玉地;清流湔靡俗,曉風如拜露筋祠。」

虎邱山神洲殿內有古碣,惟見「古要」二大字。洋琴在羊塘街,國初呂殿揚創始。

三山館舊名白堤老店,國初趙氏創建,以供往來停驂設餞之所。下塘山景園,乾隆時戴大倫增建,有園林之概。亭曰「坐花醉月」,堂曰「卷石勺水」。有閣臨流,匾曰「留仙」,聯曰「鶯花幾緉屐;蝦菜一扁舟。」柱聯曰「竹外山影;花間水香。」皆吳雲書。(四條顧祿《桐橋倚棹錄》。)

七塔灣在寒山嶺北,遠近七塔林立於前:在南見上方、靈岩、瑞光、雙塔,在北見虎邱、北寺等塔。

陳孝子廟在蠡口,按孝子名興立,宋初農人,母嗜臨頓路糕,每日徒跣往買供母,後遇仙於楊涇橋,贈瓢濟世,以孝聞於朝。明弘治十二年詔建。邵寶記。

虎邱山塘及運河一切支港,嚴禁網捕,為放生官河。康熙九年,布政慕天顏創始。乾隆五十九年,布政張誠基勒石永禁。城內東倉裹河亦放生官河,飭善堂嚴查。嘉慶二年,知縣舒懷勒碑妙濟堂門。

聚龍橋方基渡船,道光十九年,郡紳顧宗淦呈請知府汪雲任創設。以渡息充普濟堂中,每月初二、十六二日每人給錢八文,為助膳菜,立案勒石。

陳、習二鄉鄉約碑在韓將軍廟廊壁。明嘉靖四年,長洲縣田定舉年高德劭、務本能文、里中父老二十七人為鄉約正副,立碑旌之:周廉、陸海、卜敏、胡敖、陳朝、陳鶴、陸宗茂、陳元亨、顧璋、陳元芬、周湘、李文、顧升、高智、張永德、倪容、馬澤、顧奎、徐雲、胡僎、陳順、高松、王茂、陸祥、鄧步、張留、陳喜。(顧肚琦錄。)

明高土崇祀名賢祠徐波墓在華山落木庵內。落木庵三高祠祀譚元春、鍾惺、徐波,有畫像存庵。

金閶關即古金閶亭,在普安橋。明嘉靖時,同知任環拒倭所建。國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趙祿早重修。又白蓮橋有白虎關,亦環建。

明通判祝允明宅在三茅觀巷,後為祠,並祀文徵明、唐寅、王穉登、張靈,久廢。嘉慶二十二年,知府申瑤立碑於巷東口以表之。錢泳大書「明京兆通判祝枝山先生故里」隸書十二字。(四條盧毓嵩錄。)

吳上孫權妃墓在甫裏係妃村。

天後宮門石坊左右石刻「神明在邇,各宜恭敬,官吏士民,於此下馬」十六字。明嘉靖時御製。

黃山下黃亭磵,隋大業九年,王世充捕劉元進降卒三萬,荊圁於此。堯峰山千人石,明誅倭寇於上。(四條韓是升錄。)孝子顧廷楷墓在檀山。

太史顧承烈墓在上沙吳家弄,子孝子自任祔。中構因樹園、小年庵諸勝。(二條顧南櫂錄。)

察院場,元海運萬戶府署,明改北察院,今為撫標左營守備署。雍正己酉春築照牆,見遺骸甚多,相傳明末殉節人槁葬於此,裏紳劉大佑埋之南隙地,築上成阜。(石錦文錄。)

尹忠臣祠在天井巷口南首,祀樂平知府明廷,裔孫天章建。

張文僖公祠在石湖上,祀明大學士益。乾隆四十年,裔孫錦榮以宅請改建。

顧太保廟在匠門塘南太保浜。神即明鄉賢其志,為江河土穀之神。周王廟在婁門外車度浜,神即明忠介公順昌。

陳公廟在葑門外蕩裹村,神即恪勤公鵬年。公守郡時,曾於此鄉給藥治疫,全活五百餘家,民感之立祠。(見《二林集》。)廟中有藥簽濟世。(五條顧承錄。)

溪樓在新造橋西,明太學陳洹所築。明贈御史陳孟善暨配錢淑人墓在大姚伍家浜,後裔咸祔。

明都御史、崇祀鄉賢、名賢祠陳矞暨配嚴夫人墓在華山呂藤蕪字圩。

明陰陽學陳鑰暨配林、副潘氏墓在白陽山容字圩,子生員、崇祀名賢祠淳等祔。

明贈員外郎陳鍵暨配周宜人、副朱氏墓在硯山恭維潔字圩,子郎中津、中書渶等祔。(五條陳本直錄。)

道義鄉厲壇(呼稱孤魂)在倉街戴家弄內。(舊制:三元令節,土地各詣專壇主祭。詳見售府誌。)樂安上鄉厲壇在喬司空巷東口,古碣猶存。鳳池鄉厲壇在錢都衙橋北首。

佑聖觀在南濠姚家弄,古稱大王廟,即沿江七廟之一。明初經兵火時,梁上草龍顯靈,朽柴放青,致雨得熄。大殿真武及神將像皆銅鑄,元道士楊道常創建。後有明殉節太守楊(名佚)墓在焉。

元道士楊道常墓在河田,其徒結廬守墓,名佑聖山居。祝允明記。國朝雍正初,道士施尚音請賜名上聖觀,和親王書。(二條莫頤錄。)

城內古坊,皆宋紹定二年,知府李壽朋重立,計六十五處。咸淳三年,知府黃萬石更新之。馬醫科巷東口有斷石柱、石獅,即流化坊。(二條韓煦錄。)

望越台在東山翠峰寺左,(俗名煙火墩。)吳王所築。

明大學士諡文恪、崇祀鄉賢、名賢祠王鏊暨配吳、張、李三夫人,賜葬東山梁家山,墓門石刻有「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門人唐寅書題。」(二條顧思貽錄。)

倉橋古閣,東倉街直北,宋時古茶亭,址傍有七佛石幢。(已失。)乾隆三十八年重修,五十二年重建。張鳳翼記勒石。

南濠水弄三條,皆乾隆八年紳士陳天钅玉、金宗浩、許勳、沈奕鋆、程翰、陳大本、汪榮、汪廷昊、汪尚斌、程文銘、汪士淇、許廷綋捐建,長洲縣丞王定遠監其事。巡撫陳大受記。(文載誌。)

上津橋東讓闊官道,乾隆元年,紳士陳肇文、江宗嶽各捐地三尺,陸令譽、唐爾元、張羽煌、唐元各捐地二尺。袁勝大、蔣萬年、孫德和、邱令聞各捐地一尺五寸,孫永升、周天祐、鄭子康、陳繼茂各捐地一尺二寸,巡撫高其倬立石獎義。李果記。

虎邱小普陀茶亭,雍正十二年公建。陸奎勳記。石柱刻聯曰:「皎日當空聊憩息,清風徐拂足淹留。」明貢生彭天秩暨配邱、顧、朱三孺人墓在陸墓。韓世能誌。

封司業、崇祀名賢祠彭瓏暨配施、袁二安人墓在玉屏山。翁叔元誌。翰林院侍讀彭寧求暨配吳恭人墓在博士塢。王喆生誌。

贈尚書州同彭正乾暨配周夫人墓在虎邱新塘橋戎字圩。沈德潛誌。與明鄉賢文徵明墓鄰。贈侍郎、增貢生彭紹咸暨配錢夫人墓在堯峰山柴塢村。顧蓴誌。

鄉賢御史彭希洛暨配陶、朱二恭人墓在西龍池分呂字圩。吳潛誌。子編修蘊輝、配金安人、烈婦吳安人祔。阮元誌。(六條彭希瞻、蘊琛錄。)

昆盧石幢在穿珠巷,高三尺,上刻蓮花,下雕礎,四面各鐫昆盧遮那佛像,後移立寒山。

菖蒲泉在滸墅蜜蜂道院後,其水清洌而甘,多生菖蒲,流溉山田。鳳凰台在野芳浜北岸,有古青石鑿鳳凰形,明葉廣明試曲於此。

盡節亭在婁門汪家橋西,左右皆劉氏宅。明亡,劉氏多殉節於此,血漬痕著柱不滅。柳仙堂亦劉氏第。染香庵中供劉公像,惜逸其名。(《婁關小志》。)

盡節井在滸墅分司署左毛家弄,明倭難及明未,婦女多殉義於中。

張氏梅園在安齊王廟西,明初楊維楨寓居,門人張識種梅於此。天啟初,顧大任得之,建小吟香閣,趙宦光篆額,後屢易其主,繼為詩人范起鳳結社。今屬費氏,閣俗呼酒釀樓。(《北園小志》。)

趙陵山在甪直,宋宗室某所葬。道光十三年,上裂見朱棺一具,以鐵索懸之,里人亟掩之。又張陵(亦作張林)山,宋某妃所葬,故皆以陵名,至今近村無驅煞製眚之舉。(顧其仁錄。)

俞家橋,明俞琬綸故居,中有風滿樓。後薛徵士雪居之,名掃葉莊。(《養屙記》。)

項家花園在石磐巷,明詹事項煜所築,廣藏古玩名書,燬於火。後歸徐氏,名紫芝園。韓衙潭子河頭在北街,明宗伯韓世能宅,左右皆有跨街牌坊。

郭家橋,明御史郭璘所居。直南街,明參政顧豫、子貢生全所居,父子皆王敬臣高弟,克敦道義。里人因名道義街。

漢銅佛在寒山寺,連座約二尺餘。座陰有「赤烏十三年郡主孫權奉供」十一字。屢失屢歸,頗著靈感,裏士韋光黻撰記,並徵詩行世。

崇正宮橋,(見誌。)嘉慶二十四年道士葉鳳梧重建。橋南堍塑橋神、喜神、宅神、井神、灶神、廁神,皆出名手,肖像如生。是年閏四月十四日,忽有垢面道人立橋上言曰:「石性烈,不加托木,石且斷。」言訖,轉西即隱。俄而,橋西一石中斷如截,眾異之,咸悟謂呂祖降示,亟加托木,橋乃固。(三條莫頤錄。)

龍潭在三家村,(郡城中有十三處。)左右支河,時有萬鯉來朝之異。明洪武時,孽龍為患,殃民害禾。裏士沈道基延承天寺名僧某驅之去,鯉不復聚。因建水神廟在潭前,以鎮之。東偏建橋,名曰聚(今誤作徐)鯉魚橋,里名騎龍(今名麒麟)巷。

寧紹台道周範蓮宅在管家園。子光鏞、孫嘉棫、曾孫兆曦並登榜。

元善士沈道基宅在東麒麟巷,古門枕石猶存。(三條沈兆曾錄。)

楊家園子巷,明尚書楊成宅。桃花塢有楊家牌坊,南城下亦有楊家牌坊,明給諫楊升宅。

撫院衙門,宋魏了翁宅,明徐源、陳瑪繼居之。今東西有都、憲二坊,西有三都(今易杉瀆)橋。

雷東城,宅自濂溪坊至苑橋。雷富甲三吳,宅第甚廣。(三條顧公燮記。)

奚公、奚婆二橋在瑞光寺東,宋善士奚仁三夫婦所建。平江路奚家橋,仁三世居。曾孫殼,明初登榜。錢萬二橋,宋善士錢萬二創建。富孫橋在慶林橋側,宋承事李富孫倡建。

張墅觀、張阿庶二橋並在穹窿山北,皆宋善士姓名,務農孝友,積資獨建,村人感德,附像祀於社廟傍。(四條申詒芳錄。)

唐家巷,明千戶唐嶽所居,世居獅子口,捨宅改萬壽庵。婁門唐家巷,嶽次子華分居因名。仰家莊在葑門外,明大理仰瞻所居。

壽星橋有磁壽星像,宋紹興十年,里人浚河得之,遂建橋立廟祀之。(三條顧仁錄。)還元閣在元墓山,順治五年三月建。正覺庵在陸家塢,元元統二年,僧大楫建,中有方池甚深。

鳳翔庵在長旗嶺,宋咸淳元年,僧椿壽建,中有蓮花池甚清。(三條《鄧尉山志》。)

勝殊庵在元墓西幻,元至順元年建。明萬曆中,郡紳顧天敘、顧全等重建。國朝乾隆十年,顧廷煊修。四十年,廷煊子培源同穀誌斌、顧邦孚再修。韓是升記。(顧翰錄。)

藥王廟在南濠盧家巷雁字圩。康熙十三年,布政丁思孔創建,藥材同業奉香火。按藥王,一作韋古道,西域人,唐開元二十五年賜號。(沈玢《續神仙傳》。)一作韋善俊,京兆人,唐武后時人。(韓崶咎《相隱舊話》引《列仙傳》。)一作扁鵲。(《任邱縣志》。)今祀神農氏最合。

張、魯二仙師廟在小黃山頂,外有十二花神殿,水、木二工同業奉香火。

大柳貞巷內有柳貞女墓。麗姬巷內有麗姬塚。相傳在民家,俱明太祖破蘇城時死節者。(三條顧會汾錄。)

貢生吳永錫暨配王孺人墓在范莊村墳前,兩水合抱形如蟹,傍有林泉之勝。

明貢生顧世埈暨配何恭人墓在陸墓寥字圩。汪琬誌。長子生員韡,配施氏,副虞氏墓在靈岩山帝字圩。次子漢陽知縣芳菁,配何恭人,副居、陶氏墓在香山月字圩。父子並有文行,各刻專集。(顧錫周錄。)

外安齊王廟在東彙,神姓安,名重誨。(廟記載:神後唐時名臣,太原人。)康熙三年,分建為金鵝鄉上穀神。陳公廟在葑門草鞋灣,神姓陳,名仲子,為陳公鄉土穀神。

張七公廟在葑門敵樓西,神即晉鄉賢翰祠,(見誌。)為東吳下鄉土穀神。蘇公土地廟在香山下莊村。李王土地廟在香山下蔣村。

水平王土地廟在香山鬱舍。山司韜王土地廟在舟山。日神土地廟在窄山下。張明王土地廟在陽城湖口。

彭港土地廟在五氵眾涇口。海宮王土地廟在姚城。楊統軍土地廟在鄧巷西。龍墩土地廟在龍墩。

邱安土地廟在甪直雙板橋。蔣土地廟在角直蔣浦村。石大明王土地廟在甪直唐巷村。張十八郎土地廟在甪直張港。一在唯亭西橫港。

水府土地廟在車坊五洲灣。郗浦土地廟在車坊陳家港。花裏夫人土地廟在車坊姚家浜。施主明王土地廟在大姚莊前村,一在周莊應村。

朱莊司陸土地廟在相城瓦屋村。分巡司薄土地廟在相城槍塘角。羅城土地廟在相城新莊墩。崔保上地廟在相城新莊。

白渡土地在相城十港村。西園薄土地廟在相城金家角。雞陂土地廟在信義鎮西。長涇土地廟在虎邱西長涇橋。

箬林周土地廟在伍相國土地廟在西白土地廟在唯亭鳳裏村。十澤大王土地廟在

禹王土地廟在金墅太湖浜。顧相公土地廟在銅坑山南太湖浜。

圓覺寺在閶門外來鳳橋下塘鳳凰墩上,宋紹興時建,後經火廢。國朝順治十七年,郡紳錢廣居等倡募重建,有記。又廢。道光二十一年丹陽僧真性倡募,殿宇重新,吳縣顏懷宸記勒石。

卷十一 编辑

橘裏在洞庭。(白玉蟾《橘隱記》。)洞庭以種橘為業者,其利與農畝等。(《研北雜志》。)漢將軍灌嬰墓在泗井巷內。(陸沆記。)

吳縣知縣金夢蛟墓在迂裏鬱舍。夢蛟大興貢生,康熙五年任,多治行,卒於官,士民留葬此。

吳塔司巡檢汪誌仁墓在管山書院後。誌仁官二十餘年,廉潔愛民,沒於任,士民留葬此。(二條韓是升錄。)

花溪在齊門石皮弄內,即芳草園,明諸生顧凝遠築。東有顧家場,後為徐尚獸乾學別業,更為嚴總戎偉宅。(《百城煙水》。)北首半閣猶存,南為顧貞孝國奉祠,(見誌。)乾隆二十二年建。道光九年,學士顧蓴重書「花溪」二大字於路門,今北為薛、金、胡、范諸紳宅。

鱸峰別墅在斟酌橋對岸,道光六年,吳復初等創建惜字公局。恤贈太僕寺卿、崇祀名賢祠尹明廷墓在九龍塢尹家泊。

勝安橋在山塘,(誌作洞,後改桐。)唐時架木以渡。宋端平時,里人金暹易石,(誌作成淳四年。)實治平元年,金守暹、守良、同母王一娘改建石橋,僧允勤監工。嘉定四年,尼師道重建。明正統己未,巡撫周忱、知府況鍾重修,弘治己未,治水郎中傅潮、知府曹鳳、通判陳瑋、長洲縣劉琦、吳縣鄺璠、長洲縣丞竇允、裏士周惲、郭鑒、蔣璦、陸榮、陸釗、朱繼、僧圓智重建,崇禎十一年修。國朝道光二十年,同善堂捐建,改名古勝安橋,董國華記。

宋武功大夫開趙墓在管山。(亦作罐。)秦時有管仙隱此。趙刲肝救父,曾置地三頃,作義墳。(見誌。)並有祠,久廢,(移祀復舊祠。)並設位於嶽廟右廡。(三月二十八日,村民舉草鞋會頗盛。)

北禪寺內亦有花橋水閣,唐司勳陸灣所築,久廢。

宋范忠宣公書「明教堂」三大字匾,在樂圃書院傍,有「元符二年,門人范純仁書」十字。

大帝廟牆下,有半截古碑二。一《使府特與蠲免廟院苗稅記》,一《使府特免官賦公據記》。公據中有夏稅肆丈叁赤,又苗稅柒碩捌蚪。(按赤即尺,碩即石,┨即鬥,不知何義改字。)皆宋淳熙六年七月,寺僧嗣芳請免稅記。

胡桃廳在因果巷陸氏庭前,樹本可五抱,郡中所無。

古神壇在三山會館後,平地高二尺餘,約二丈見方,用古石築成。中有壙板,鐫「洪武十三年」字樣。相傳張士誠婿歐陽倫所葬,里人立石表之。(無確據,隻刻「神壇」二字,或作潘元紹墓,非。按元紹祔葬上苧村。)

吳山嶺機神廟前古井,明劉基所鑿。

郡廟戲台右首,道光丙戌開灰池,掘地三四尺,下埋白螺螄殼甚多,不知何意。(五條吳鶴書錄。」)

明貞靜先生吳璿暨配閭邱氏墓在桐涇內。(地對七子山,逢壬戌,必發祥,先應女家。明嘉靖壬戌,裔孫婿申文定時行中狀元,天啟壬戌,外裔孫陳文莊仁錫中探花。國朝康熙壬戌,裔孫婿彭寧求中探花,乾隆壬戌,外裔孫陸桂森中進士,嘉慶壬戌,裔孫廷琛中會元。道光壬辰,裔孫鍾駿中狀元。)子弋陽令龍祔,名瑟琶墳。

州同贈通議大夫汪士榮暨配俞淑人墓在木瀆難字圩,子貢生贈通議大夫虞炳暨配戴、王二淑人祔。士榮傳載長洲縣志,周廷燮誌。虞炳孝友篤學,歷倡善舉,捐修學宮,錢綮誌。

欽旌義莊工部郎中汪留階暨配陶淑人墓在興福塘。(隸吳邑五都九圖乃字圩。)留階傳載郡誌,潘世恩誌。子太常寺博士、封奉直大夫翼銘暨配陸、陸二宜人,副王孺人祔昭位,孫理問景沅暨配欽旌節孝吳宜人祔穆位。(二條汪景淳錄。)

唐先儒忠宣公陸贄分祠在東倉小新橋巷,嘉慶十五年,裔孫文桂建。

顧三娘子硯店在大成巷西,顧仲呂母袁氏所製,為近代第一。(《吳門補乘》。)又顧德鱗工琢硯,子早故,媳鄒氏守節,傳業尤精,稱老親娘硯。(朱象賢記。)

大姚村,漢初越君搖隱此,古名搖城。(按搖字母餘,安朱子,已姓顧,實顧氏遷吳始祖。)曾孫貴移居橫山,貴子翱,(以孝行載誌書。)居太湖濱,十世孫融,徙居光福山,融十四世孫野王,捨宅為寺。

漢巨無霸墓在米堆山,(士人俗呼跌殺人灣。)有大石加於塚上,路甚險窄。(二條顧存愉記。)

明少保崇祀鄉賢、名賢申用懋暨繼配顧夫人墓在吳山湯家濱。(隸吳邑二都一圖東果字圩,屢經遷葬。原配欽、楊二夫人墓在草庵橋南。隸吳邑十一都廿一圖赤字圩。)子聯壁配吳安人,孫允庚配旌忠烈婦周氏祔。(烈皇后胞妹,甲申殉國難,見誌書。)

明大參申用嘉暨繼配徐夫人墓在錫祥橋。(隸長邑一都十八圖商字圩。)原配董夫人墓在元墓萬峰山。(隸吳邑十九都下十六圖發字圩。)子縯演芳配茅宜人祔,傍有萬峰山房。

華亭縣教諭申朝棟暨配顧安人墓在西郭橋,朝棟有治行,士民立去思碑於學。(三條申廷銳錄)刑部主事蔣楫暨配莊宜人墓在梅灣。(隸吳邑五都一圖皇字圩。)楫力倡善舉,有功桑梓,祀復舊祠。(蔣錫寶錄。)

陳鄉賢黃門侍郎顧野王分祠在婁門下塘,奉本支德輝、其康、瀛秀等配,嶽王市支孫芬等建,沈誌祖記。一在香山梅社,奉本支升一、順升等配,梅社支孫應陽等建。一在太湖陰山,並祀吳丞相雍等,陰山支孫鳳輝等建。一在西園石路塔水橋,奉本支豫全、大仁、大有、大德、大任、珍雲、頊等祔,仁孝裏支孫公建。門聯曰:「派衍銅坑,支分仁孝。南連雁宕,北接虎邱。」又分建在元墓山奉慈,一在楞迦山上山嶺,奉本支充永、鳳山、嘉瑞、嘉祥配,六安支孫兆熊建。

白豸山觀音庵有「千步涇」三大字匾,康熙初有神童顧某,五歲所書。(吳鎧記。)

釋鐵舟墓在虎邱山後,鐵舟,武昌人,工蘭竹,能詩文,善草書,錢泳題碣。

文學范起鳳暨配張孺人墓在虎邱馬營弄底。起鳳,寶山名諸生,有文行。大學士劉文清墉題,詩人范瘦生墓碣,並書。子浙江按察司司獄署仁和令正庸暨配周孺人祔。(張榮榴錄。)

周吳武真宅在鈕家巷,武真,泰伯十六世孫,宣王時有鳳集其家,中有池,因名鳳池。(韓是升廟碑。)

吳貞靜祠在桐涇,祀明隱士璿、弋陽知縣龍、光祿寺丞之良,以汝寧通判好古,長庠生棫祔。(吳泰曾錄。)

明舉人孝行吳士俊暨配陸孺人墓在觀橋雅宜山。(隸吳舉三十五都十圖簪字圩。)

瑞蓮庵在齊門福星橋西,即大悲庵址。明崇禎時建,久廢。道光七年,畫憚寺退院僧如本(號湧蓮,兼修淨業,通憚理,工書法。)捐募重建,拓放生池,潘相國世恩記勒石。

夾石泉仙人洞、仙橋在西磧山下太湖濱,桃李此處頗盛。道庫使神廟在草橋東,神姓張。

甫橋丁家巷,宋丁謂舊宅,南濠丁家巷有丁家園,謂之別業,今道傍有青石坐椅、上馬石。昌善局在元和倉後,即天真堂,原名集福精廬。康熙四十六年,郡紳顧汧、韓孝基、顧鼎榮等倡建,孝基記。乾隆初,韓彥曾、彭紹升、顧榮華重建,已廢。嘉慶二十四年,王彪、計蘊芳復興,後潘師升、蔣敬、黃均、應詔、曹文麟、藍瑞芝等捐辦施棺、代葬、惜字、放生諸舉。道光二十年董國華、蔣慶均、蔣開承、吳仁榮、夏廷榮、王永傳、張日華等竭力重整,並立義學。(楊文瑞錄。)

永禁紗緞機匠叫歇幫行碑在圓妙觀機房殿內,雍正十一年,長洲縣沈光曾奉巡撫高其倬、布政白鍾山、知府姚孔鈉憲行勒石。

蘇仙井在花溪,南明末,里人蘇翁有道術,浚此井治疫。(顧崧記。)

日雲峰在教場江東廟後,高二丈許,玲瓏挺峙,明萬曆初,墾土所得。采蓮橋在錢莊南,地多荷花,即吳王采蓮處。庫塔在徐鯉魚橋北,康熙初圮,下有古井。

泗洲池在東山長圻嶺,池中見泗州塔影。

橫塘橋亭四角古銅鍾,聲著清亮。嘉慶初,修亭時失之。(五條盧毓嵩錄。)隆安公主墓在鐵局,上建駙馬府堂。

慰古邱在陳千戶橋,駙馬府廟東北隅,均係骨塚,明太祖破張士誠時死節者。(二條顧亦寀東錄。)

淩霄花在西白塔子巷褚氏,有藤綴牆,花紅如萱,六月盛開,朝放暮落。(褚逢櫆錄。)蠟,虎邱山冬青樹上能生。(茹嶽濤誌。)

靈岩磚塔在琴台西,九成,宋太平興國二年,孫承祐為姊錢王妃資冥建,自為記,久廢,非今之塔也。見明馮翼辨。

李公徵漕紀德碑在長洲倉儀門左,乾隆十八年郡紳習寯、繆日芑、葉士寬、蔣恭棐、章克邁、沈慰祖、陸錦、郭孫順、韓彥曾、范瑤等為知縣李光祚立,沈德潛撰文,蔣仙根書。(二條顧廷枚錄。)

明指揮何真宅在水仙廟東,名何衙園,久廢。嘉慶初,十四世孫裘呈官立碣,以表遺址。陸墓市中,嚴寒河水不凍,相傳河底曾產硫磺。

古七井裏即齊門路,自跨塘橋直北至齊門,有古井七口在路傍,以壓城中火患。品字井在湯家巷中,明申用懋記勒石。

明陳祭酒霽故井在烏鵲橋北,井闌鐫「資爾山骨,衛茲林泉,於千萬年,慶流涓涓」十六字。

石天王像在馬稅城天王寺內。唐大中元年,鑿井所得。(六條彭蘊璨錄。)支遁鐵像在放鶴嶺,即支公道場。(陸鼎詩注。)

光福山銅像觀音殿中楹上懸道光十六年六月初三日御書「慈雲護佑」匾,並上諭一道。傍懸巡撫林則徐題匾曰「惠庇民天」。聯曰「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暘而暘,祝率土豐穰,長使眾生蒙樂利。諸善姓願登覺岸,說法非法,說相非相,學普門功德,祗憑片念起修行。」布政使陳鑾題匾曰「慈庇下民」。聯曰「即佛即心,願眾生共樂慈悲,永無苦難。隨感隨應,信世界不離因果,便是菩提。」按察使額騰伊題匾曰「千光百福」。聯曰「暘雨轉豐年,念三番心齋,兩回頂禮,敢謂精誠通廣大。齊梁餘舊址,仰金容伊穆,紺宇重新,永祈苦難度蒸黎。」並率屬捐俸創建。郡紳石韞玉、李宗沆,山主顧沅同顧誌祖、壆祖、震濤等延戒僧松泉興復叢林,向住僧徒分住西院。

光福寺銅像觀音靈應碑在寺內,曰「範金瑞相出泥塗,曰雨曰暘信不誣;具足神通周法界,何言靈感著姑蘇。隻為吳人多敬信,凡有禱祈無不應;邦石以事達於朝,故遣微官來審證。微官奉檄欲行時,豈期大士已先知;預戒僧徒緩行化,侵晨悉俟水之涯。以茲一事今親見。昔人所言誠可驗;稽首歸依觀世音,應身得度隨諸念。嘉定辛未仲春上瀚,被檄而來,得詳銅像觀音靈感事跡,饒蓋居有,讚歎不已,敬用數語以述所聞。宣教郎無錫縣丞趙善重敬書,知殿僧師琬立石。」計一百六十九字。

紫端石斷碑在光福寺內。上有:「台判指揮逐一交管、收附、交割簿帳,永(下闕)。」下刻「天地好生,我佛慈悲,國王大臣,牧守令宰,仁湣之心,同一方便。大士赴緣窮感,解除積澇,救護稼穡。判府編修,為國為民,精禱不昧,捐拾冠衣,嚴飾法身,心佛交通,如穀答響。師義恭承盛事,與眾欣榮,著石藏臣,以貽永久。紹定壬辰八月,住山師義謹跋。張思明刊。」(上節文多闕,)下九十九字。(三條顧文浚錄。)

五路財神廟在芝草營橋,(載誌。)向在橋上。明初建,甚小,僅丈許。國朝乾隆三十八年,知府薩載、吳縣程兆選、紳士陳王賓、張萼咸等捐購西首民房改建,金祖靜記,林蕃鍾書。道光十九年,郡紳顧森、潘曾琦、王漢濤、陳鼎元、楊裕仁、馬劍等捐募重建,楊裕仁記。神姓杜名平,唐初人。兄弟五人,掌天下財源,(正月初五日神誕。)即五祀中行神。(《清嘉錄》。)亦作陳黃門顧野王之子盛南、鴻南、夏南、周南、允南。(《小知錄》。)亦作姓何名五路,元末禦寇死。(《無錫志》。)亦作姓杜名定,元時人,(其屬有財帛、財庫、寒山、拾得、催扛諸神。左右有招財喬有明,利市姚從益二神。)並在圓妙觀內。元元貞元年,建胭脂橋。明萬曆初,建閶門河田、齊門北馬路橋,婁門永寧庵。右褚涇口東憚寺橋,大帝廟外北濠,打索場北。

寶樹園在縣橋巷東,明太學歸湛築,後歸工部胡汝淳,名洽隱山房。明末顧其蘊所居,李雯記,五世孫聲雷尚居之。

西溪別墅在虎邱下塘甫裏祠傍。乾隆五十一年司馬陸肇域建,中有清風亭、桂子軒、鬥鴨池、四美樓諸勝,錢大昕記。(任兆麟錄。)

辟疆小築在甫橋南,道光二十年明經顧沅建,相國阮元題並書,太史嚴保庸記。中有藝海樓,總督陶澍題,祁寯藻書。沅藏海內書籍及名流書畫於此,並有吉金樂石之齋,姚元之題並書;傅硯堂,林則徐書並跋;金粟齋、金石聲書;吟香閣、白雲深處、心妙軒、據梧樓諸勝,為名流文宴之所,前即蘇文忠公祠。

釋默可塔在法會庵池上。默可字杲堂,性至孝,有梵行,能詩工書。

祗園蘭若在虎邱東山浜,即石像藥皇院,雍正初建,已圮。嘉慶二十四年,僧鏡堂奉母隱居重建,麵溪對山,為畫舫爭集之所。

申氏宗祠在郡廟東對門,(文定公特祠後。)祀元處士敏三暨配郭一娘等,歷世皆祔。明崇禎元年建,歲暮義莊祭之。(申元鈺錄。)

三縣汛地在城四十三處,設百總守之。城外隸吳縣二十三處,隸長洲十三處,隸元和二十五處。又太湖營所隸吳縣二十一處,隸長洲一處。

越公井在治平寺前,上徑一丈八尺,石闌如屏,文不可辨。又有唐廣明元年,僧茂乾述大唐楞迦殿後重修吳朝大井記,略曰「惟茲巨井,吳誌坐當橫山艮位,越來溪西百步。隋開皇十年,越國公楊素築城,創斯井焉。時屯師孔多,日飲萬人,邇來三百餘年,邑則改,其道不革(下闕)。」

楊素橋在新郭,素築城時建。

要離墓在梵門橋寶月庵側,明鄉賢李鴻宅,後歸吳尚書一蜚居之。堂下見石槨,傍有古要離之墓碣,明巡按高出題。今廢為隘巷,名蕭家園。道光七年,大府訪梁鴻墓,掘土曾見此碑。

古旗纛廟在衛弄,即今薑太公廟。康熙初,移建教場左,祀軍牙六纛之神。定例,霜降黎明,營衛各官致祭。祭時演放火槍陣,俗名信爆,能除不祥。(顧祿《清嘉錄》。)

元和倉大門外古青石,即宋舊倉儀門古跡。橫金下塘,田間有大石礎,甚占。是成濟觀址,今地名道觀弄。

渡僧橋下石刻有「咸淳十年十月,僧元愷等募緣重修」十四字。(《養屙錄》。)

明忠臣霍山教諭、崇祀鄉賢、名賢、忠義等祠、諡烈湣龔元祥暨配張孺人墓在九龍塢薦福寺前。子炳衡祔,婢冬女從葬,同殉節。

明忠臣昌平州吏目郭永昌暨配徐孺人、並湖廣布政司知事郭紹申暨配金孺人二墓在蠡口。(隸辰邑上四都二十八圃嘉字圩。)

明忠臣和陽衛經歷、崇祀鄉賢、名賢、忠義、名宦等祠毛維張暨配史孺人墓在東龍池。(隸吳邑十二都十三圖伏此字圩。)

明忠臣守備、崇祀忠義、恤忠、名賢等祠、諡烈湣陳於王暨配陶、張二宜人墓在傳溪橋炭團場。(隸辰邑九都二十一圖裳字圩。)

明處士習覺暨配王氏墓在北園十廟後。子翀配張氏,孫贈通議大夫鶚配黃淑人俱祔,元孫少詹事寯立碣。(周元英錄。)

明處士顧雲暨配王氏墓在唯亭宋家浜景字圩。子俸配張氏,孫應麒配陳氏,曾孫贈通議大夫崇祀鄉賢祠所載,配魯淑人俱祔,方拱乾誌。

鄉賢贈文林郎生員顧予壯暨配沈孺人墓在香山蓋字圩。子武進教諭嗣雍,孫孝於貢生大鵬俱祔。

名宦寶慶知府顧用霖暨配宋淑人、副趙淑人、章、欽二孺人墓在金雞墩惟字圩。子甘涼道恤贈太僕寺少卿、崇祀名賢祠爾昌、配宋淑人、副某氏俱祔。

名宦新會知縣顧嗣協暨配鄒孺人墓在黃天蕩西板橋,弟庶吉士、崇祀名賢祠嗣立暨配徐安人、副沈、陳、金氏墓在南首。子筤{賁},係森緒、孫詵、孫詒、孫蘭俱祔。(四條顧達尊錄。)

明處士尤聰暨配陸氏墓在官山蔡店。子旌表孝義挺秀,配李氏,孫崇祀鄉賢祠贈檢討瀹,配鄭安人俱祔。

鄉賢翰林院侍講尤侗腎配曹宜人墓在姚姊塢。子賢善珍,配邱安人、副歸氏,生員瑞,配蔣、鄭、金氏俱祔,沈德潛誌。

萬縣知縣尤世求暨配華孺人墓在小茅山。世求有詩名,多治行。(三條尤正浩錄。)明儒士程淳泉、妻胡氏墓在體善堂東,有碣。

贈奉直大夫戈楙敬暨配節婦張宜人墓在金杏橋。子監生寅植、配節婦袁氏祔。

山東按察使狀元、崇祀名賢祠石韞玉暨配蔣淑人墓在西磧山祖塋西,門人總督陶澍誌。

處士夏暈墓在葑門外井銘橋,翠立品敦行,工蘭竹,顧承誌,門人謝上珍立碣。

州同陳大琛暨配胡宜人墓在白馬磵。大琛力行善舉,獨建石獅涇內村橋,顧震濤誌。

贈奉直大夫顧兆年暨配吳宜人墓在梅灣珠墩。子太史寅,配吳宜人祔。兆年敦善行、有詩名。(六條顧維塘錄。)

名宦餘姚知縣張吉安暨配王孺人墓在珠圓山萬青字圩。石韞玉表,王學浩誌。(陸毓麟錄。)

翰林院侍講、崇祀名賢祠繆彤暨配顧、李二宜人,副邱安人、何、王、范、馬孺人墓在竺山,郭瑪誌。

封朝議大夫瞿連壁、暨配□恭人墓在長涇廟,錢大昕誌。(二條彭蘊璨錄。)

二呂先生祠在長元學儀門西首,祀宋儒呂希哲、祖謙,向在陽山及圓妙觀東。久廢。乾隆三十一年郡紳沈德潛,汪鼎煌、虞炳、美基,呂日起請移今所,增祀學師呂繼,德潛記勒石。道光六年韓崶、謝騤、蔣希賢、應楨、汪翼銘、胡鳳儀、顧震濤等重修,崶重書祠額,十二年蔣庭英、庭桂重修。

鄧武順王祠在長元學東偏,祀明功臣愈,向在唯亭,久廢。乾隆二十六年,訓導李良弼,請移今所,良弼記勒石。嘉慶三年,郡紳韓是升、蔣華、潘文起、王煦、王丙重建。道光十三年,韓崶、彭希鄭、蔣翼聖、徐循仁、顧震濤、蔣庭英、庭芬再建。

舒巡按祠在長洲學明倫堂後,祀創學明名宦御史汀。隆慶二年,知縣周良臣建。以是時有功移學諸公王庭、吳世良、張道、邊楒、王文儒、包梧、陳一德、牛佐、蕭之佐(見朱希周《遷學記》)配。國朝康熙六十一年,紳士公修,增祀學師王瑀、侯文熺。乾隆初,談思永、沈德潛繼修。道光十四年,蔣賡填、庭英、庭芳、顧震濤、吳元潤等修。

廣鄉賢祠在長元學東偏,祀汪琬、韓炎、顧希哲、張大受、惠士奇、尤侗,宋實款。乾隆三十年,長洲縣許治,元和縣周鳳岐,郡紳沈德潛、汪鼎煌、虞炳、美基、金三才、莊誠立、徐鳳喈請建,德潛記勒石。嘉慶二十二年,巡撫胡克家、郡紳韓崶、吳慈鶴、蔣升瀛、彭蘊琨、潘師升、蔣敬重建。石韞玉書題匾曰「後進之師」。聯曰「作者七人,仕學皆成盛業。奮乎百世,鄉邦長誦清芬。」道光十二年,石韞玉、韓崶、尤興詩、吳廷瓚、蔣賡塤、希賢、何桂馨、尤覲宸、顧震濤、蔣庭英等重修,增祀何焯。公題聯曰「作者七人,後賢不讓前賢,間此學修型裏黨。奮乎百世,特起自多繼起,允宜推廣薦馨香。」(四祠紳士公捐辦祭。)

沈中丞祠在官浦,祀明鄉賢林,徐崧有詩。(《百城煙水》。)

張純忠公祠在謝宴嶺,祀宋團練使選,建炎中敕建。明崇禎十六年,裔孫起文移建盛家浜。國朝順治十五年,江南提學裔孫能麟重建。乾隆四十五年,葵根、家雋重修。道光十九年,英載等重建。(俞孝庭錄。)

白蓮觀音堂在穹窿山顧家宕,明天啟中,里人徐邵建。晉高僧竺道壹塔在虎邱山南。陳高僧智聚塔在虎邱南嶺,唐虞世南誌。

唐高僧智炎塔在虎邱東嶺。又法恭塔在南嶺,劉子翼銘。又元和塔在東山,崔恭碑。又辨秀塔在西寺松門,釋然誌。又慧頵塔在西嶺。(三條顧湄《虎邱志》。)

唐齊翰律師塔在南嶺,釋皎然銘。(《抒山集》。)

封禮部尚書戶部主事欽加四品卿銜潘奕雋暨配史、沈二夫人,副徐、陳二孺人墓在張家橋。(隸吳邑二上三都一圖上字圩。)孫爾準誌。(潘遵祁錄。)

贈體仁閣大學士刑部郎中潘奕藻暨配吳夫人、副陳孺人墓在綠桐橋。(隸長邑九都十六圖賓字圩。)顧元熙誌。子中書贈郎中世榮暨配顧、陸二恭人、副郭孺人祔,湯金釗誌。

贈武英殿大學士職附貢生潘奕基暨配黃夫人、副陳孺人墓在段涇,(隸元邑二十三都四圖貴字圩。)朱綬誌。

即用郎中潘曾彥暨配陸恭人墓在廟橋浜馬莊,周岱齡誌。(三條潘曾琦錄。)

贈奉直大夫貢生蔣重光暨配趙、張、孫三宜人,副陸、黃二孺人墓在北洋涇辰字圩,彭啟豐誌。

贈中議大夫貢生蔣含光暨配章、副陳二淑人墓在陳公橋往字圩,萬承風誌。(二條蔣錫寶錄。)

處士張錫祚墓在靈岩山前,有「詩人張永夫之墓」七字碣,陳炳書。(顧道銶錄。)

娑蘿樹在集福巷內,宋人手植。一在馬醫科申文定公祠內,葉如榆,七葉並生。又曹堂巷口毛氏宅內一樹,棗花榆葉椒實,味甘而香,盛於秋初。

古紫藤在橫金寂照庵,又在元墓山司徒廟外,並宋人手植。潭西程園,西跨塘葉園,五聖閣前迎春坊,虎邱後山紫藤浜,甪直鎮菊花亭,獅子口苑橋東,天平山池傍,朱家莊古雪庵,虎邱席場弄,(開白花。)並元明人所植。

金錢松在百家巷內松隱庵,元人手植。(三條江沅錄。)

千佛堂有三:一在潘儒巷長當弄觀音庵,一在泮環巷蒲帆庵,一在李王廟塔影庵。道光十九年,巡撫裕謙奏毀三縣尼庵壹伯肆拾所,留此叁處收供聖像,飭善堂紳士奉香火,不令僧道尼居之。

安仁分局即長當弄觀音庵。道光二十一年,紳士董國華、蔣慶均、黃壽鳳、陳廷誥、黃讚元等呈請改立。

宋尼妙總塔在虎邱山東北達本庵。妙總字無著,蘇公頌孫女,紹定三年葬此。

宋高僧紹隆禪師塔在虎邱東山浜,徐林銘。元至大二年,釋圓至重修,趙孟頫記。國朝乾隆五十一年,釋祖通重建,江藩記。徐家青,西瓜名。生虎邱山,味甘松脆,種最佳。

吟嘯樓在青山橋西,朝議程秉義所築,臨堤高敞,畫肪明燈,皆集其下。額曰「仙侶少留處」。聯曰「吟風嘯月無雙士,綠水青山第一樓。」金勻善書題。秉義能文好客,著有《紅豆詠》、《梨雨集》。

校詞讀畫齋在白堤星橋南,茂才戈載所築。載,孝子寅襄子,世居楓橋,父子並有文行,著述甚富,以詞名世。道光壬辰移此,韋光黻書額。

二仙亭在虎邱山。嘉慶三年,浙紳王世陛、曰桂建。鑿石為亭,壁嵌石刻呂岩、陳搏二仙像,柱聯有「夢中說夢原非夢,元裹求元便是元。」龍虎石在虎邱後山小武當。

四面觀音在虎邱山,明嘉靖三十一年塑像建殿。國朝乾隆十九年,僧性海重建。五十九年,僧文烽通重修。秀水舉人王仲、瞿室、金禮贏製。柱聯曰「水光三昧,月光三昧,為勘破廿四圓僧眼目;當年海國潮音耳觀門門,裝幾個居十宰官婆子相。現夫人身,現命婦身,且放下八萬母陀手臂;今日虎邱山寺春風麵麵,看一班紅男綠女大家參。」

三仙閣在虎邱山。康熙二十七年,王玉鼎購放鶴亭址建。金俊明記。上奉文昌、呂祖、張仙,下祀壽星、孫臏、冷謙。嘉慶三年,王世陛、曰桂重建,王曇記。

小元墓在野芳浜,即佛華禪院。明崇禎十六年,鄧尉僧宏壁建,寺中荷花最盛。朔州知州蔣深墓在黃土橋。封平陽知府議敘同知蔣棨墓在申家莊。

贈歸德知府刑部員外郎蔣曰梁墓在長涇廟。

封湖廣道御史蔣曾爚暨配陸淑人墓在連城橋,王宗城誌。(十二條《白堤倚棹錄》。)

「府學」二大隸,宋淳熙三年,陳文蕙書。「鶴竹」二大篆,宋慶元二年,蘇唐卿書。「明倫堂」三大字,明洪武六年,滕用衡書。「龍門鳳池」四字,胡鑽宗書。(顧瑜錄。)

古六角泉在錢家磡,亢早弗竭,水清味甘。

卷十二 编辑

○坊表

〔孝子及貞烈節孝婦女等坊,仰蒙憲德,上達聖恩,賜帑建立,足以表揚萬世,因不列誌書,往往惑於風水,或甃入牆,或蓋以屋,坍廢亦多,殊失褒彰本意,茲就有所見,敬記其地。不敘先後年月,但傳其名,以備考續焉。〕

純孝坊在湯家浜東,宋淳熙中,知府吳潛,以旌里人(姓名佚)剖心療母病者建立。(按吳潛,嘉熙元年八月任。誌載淳熙中,似誤。)父子孝行坊在葑門塘,為明盧士達暨子應琦立。

旌義坊在葑門小黃石橋西,為明賬荒裏士盧珪立。吳孝子坊在虎邱勝安橋西,為明吳中英立。金孝子坊在下津橋,為明金秋立,並有祠,李果有建坊記。

周孝子坊在林家巷忠介公宅外,為明周茂蘭立。鬱孝子坊在按察司署西,為太倉鬱聖揆立,並有祠。李孝子坊在靈岩山前,為李漢立。朱孝子坊在至行坊,為贈儒林郎朱之勵立,並有祠。

文孝子坊在蕭家巷,為文齡立。孫孝子坊在呂公橋南,為孫鼎鍾立。張孝子坊在苑橋,為張文魁立。計孝子坊在虎邱望山橋下塘,為計廉善立。

蔡孝子坊在木瀆山塘,為蔡來信立。唐孝子坊在虎邱井亭弄東,為唐肇虞立,並有祠。

黃孝子坊在六國子巷口,為黃向堅立。(向堅有《萬里緣傳奇》傳世。)江孝子坊在虎邱青山橋東,為江國正立,並有專祠。袁孝子坊在善人橋鎮下塘,為袁上林立。

江孝子坊在新造橋下塘,為江雲立,並有祠。黃孝子節婦坊在百獅子橋南,為黃農暨妻金氏並立,並有合祠。楊孝子坊在虎邱半塘橋東,為贈奉直大夫楊楚立,並有祠。

夏孝子坊在葑門外西板橋,為州同夏珍立,並有祠。(夏誌進錄。)程孝子坊在支硎山塘,為程邦俊立,並有祠。金孝子坊在虎邱桐橋西,為監生金瑞鳳立。

呂孝子坊在上津橋西,為贈奉直大夫呂正隧立,並有祠。周孝子坊在張公橋西,為候選縣丞周家瑞立,並有祠。程孝子坊在西跨塘下塘,為程宗海立。

王孝子坊在虎邱山濱東岸,為王如松立,並有祠。雙孝子在開元寺南,為徐煜、徐炳立,並有祠。楊孝子坊在虎邱山濱下岸,為楊師曾立,並有祠。

折桂橋東節孝坊為明贈侍御生員顧兩疏妻莊宜人立。吳衙場探花第東節孝坊為明生員陳三錫妻杜氏立。

葑門外三節坊為明周倫妻蔡氏、吳會妻薑氏、上虞縣丞周僻妾董氏立。(明蔣垣妻盛氏、周嘉妻王氏、裴士衡妻蘇氏,已見專條,不重錄。)北開明橋南節孝坊為申熊占妻張氏立。

混堂巷東節孝坊為州同顧漸吉妾馬氏立。混堂巷中節孝坊為申玫妻錢氏立。混堂巷西貞節坊為齊師望聘室顧氏立。又稍西一坊,漫漶無考。小柳貞巷貞節坊為方普聘室申氏立。

曹胡徐巷節孝坊為盛應蛟妻張氏立。

中張家巷東三節坊為通政司經歷顧偉妻何孺人,監生顧儉妻潘氏、妾周氏立,並有祠。胡廂使巷東節孝坊為馬龍蟠妻沈氏立。胡廂使巷鍾家橋節孝坊為陶士龍妻高氏立。

張香橋南節孝坊為歸信生妻毛氏立。獅林寺巷東節孝坊為計國治妻夏氏立。仁孝裏節孝坊為王禹枚妻章氏立。縣橋巷西節孝坊為倪璠妻顧氏立,並有祠。(朱氏奉其祀。)

西花橋巷東節孝坊為生員顧認命妻張氏立。西花橋巷雙節坊為顧求懿妻張氏、顧曾唯妻沈氏立。調豐巷中節孝坊為林戴功妻王氏立。金家弄雙節坊為方衍銓妻徐氏、方昆來妻王氏立。

謝衙前中節孝坊為蔣文榮妻徐氏立。西花橋巷西貞孝坊為吳見龍聘室顧氏立,並有祠。北禪寺西貞女坊為生員顧燦聘室姚氏立。西白塔子巷東節孝坊為生員顧汝楫妻章氏立。

謝衙前東節孝坊為生員顧績妻徐氏立。馬大錄巷節孝坊為贈編修彭璜妻黃安人立。木杏橋雙節坊為張學堪妻何氏、張學洙妻邢氏立。天賜莊三節坊為顧宗周妻唐氏、顧宗齡妻趙氏、顧溱妾沈氏立。

鍾榮基巷節孝坊為邱文濂妻沈氏立,並有祠。

幹將坊闊巷口朝北節孝坊為馬詠妻張氏立。稍東又為蔣起夔妻姚氏立。臥龍街尚書巷口貞節坊為鄒球聘室顧氏立,並有祠。顧市巷東節孝坊為沈成恒妻江氏立。

顧市巷東中節孝坊為俞瑞峰妻蔡氏立。祥符寺內東隅節孝坊為監生管邦昌妻程氏立,並有祠。三茅觀巷兩世節孝坊為王仁孚妻張氏、王德潛妻施氏立。

盤門泮環巷西口烈婦坊為運同江元照妻袁恭人立,並有祠。查家橋西朝北節孝坊為王傳英妻杜氏立。

桐芳巷三賢祠傍雙節坊為編修沈世奕妾李氏、學士沈朝初妾馬氏立。織造署東朝南節孝坊為歸文達妻陳氏立。十泉街紅板橋貞孝坊為顧長源聘室姚氏立。

北街韓衙潭子裏節孝坊為顧文華妻富氏立。護龍街雙節坊為黃國祥妻王氏、黃國瑞妻孫氏立。護龍街節孝坊為庶吉士鄒濬繼妻黃孺人立。豺回頭新街橋西節孝坊為徐樹穀妻戴氏立。

豺回頭東朝南節孝坊為潘宗敘妻汪氏立。碧鳳坊巷內朝北節孝坊為贈武德騎尉沈紹祖妻王宜人立。平江書院西節孝坊為監生、贈奉政大夫朱存智妻張宜人立。

齊門路平家巷口貞節坊為生員徐滋德妻邵氏立。

十泉街蔡貞坊巷節孝坊為布政司經歷、贈朝議大夫潘師坤妻俞恭人立,並有祠。西美巷中節孝坊為張迪妻陳氏立。升平橋南節孝坊為譚昌嗣妻朱氏立,又為季程萬□□□□□□。

齊門漁郎橋浜節孝坊為柳炳恒妻徐氏立。綠葭巷東節孝坊為姚浚繼妻倪氏立,並有祠。大成坊巷北節孝坊為明無錫知縣朱采繼妻陳孺人立。醋坊橋西節孝坊為郭繼昌妻王氏立。

圓妙觀東洙泗巷朝西節孝坊為黃世龍妻蔡氏立。裝駕橋巷東節孝坊為徐國維妻陳氏立。宮巷口節孝坊為贈奉直大夫蔣念宗妻程宜人立。天車前賽兒巷節孝坊為□□□□□□□□。

後板廠節孝坊為生員蔣填妻朱氏立。劉家浜節孝坊為生員潘克順繼妻申氏立。

白姆橋西三節坊為頃壁妻周氏、生員項元求妻支氏、項德樹妻王氏立,並有祠。尹山馮墓涇節孝坊為吳臻榮妻謝氏立。

茅家橋節孝坊為陸元登妻吳氏立,又為贈儒林郎呂大綿妻袁安人立。

桐橋西首節孝坊為儒士貝啟祚妻程孺人立,又為孫洪緒妻文氏立,又為贈儒林郎盧之達妻呂安人立,並有祠;又為姚珍妻張氏立,又為張宗福妻程氏立。

桐橋西雙節孝坊為沈功安妻秦氏,沈文淵妻程氏立。

望山橋下塘雙節坊為計承翰妻彭氏、計承藩妻程氏立,又為李慶餘妻張氏,又為陳世焯妻李氏立。

斟酌橋內下岸孝女坊為王敏齋女素貞立,又節孝坊為蔣祖昌妻程氏立。普濟橋北節孝坊為陳溶妻吳氏立。引善橋北節孝坊為金名標繼妻周氏立。野芳濱節孝坊為吳德年妻程氏立。又為王妻黃氏立。

普濟橋東下塘節孝坊為監生、贈儒林郎潘師孟妻李安人立。西園石路搭水橋節孝坊為生員顧璐妻金氏立。桐橋北節孝坊為吳明山繼妻李氏立。報恩寺西節孝坊為陶松齡妻張氏立,並有祠。

綠水橋烈婦坊為沈某妻金氏立,並有祠,墓在祠後。斟酌橋西節孝坊為贈資政大夫汪文瑋妻貝夫人立,並有祠。斟酌橋西貞節坊馬贈朝議大夫潘師鼎聘室陳恭人立,並有祠。

綠水橋節孝坊為贈奉直大夫張孝先妻史宜人立,又為俞賜麟妻胡氏立,又為許仁緒妻潘氏立,又為王荃妻朱氏立。泰定橋節孝坊馬程應鬥妻姚氏立。

井亭弄西節孝坊為贈奉直大夫陳松妻張宜人立。又為贈承德郎祝愷妻施安人立,並有祠。虎邱後山節孝坊為陳明賢妻沈氏立。虎邱山浜下塘節孝坊為州同龔文俊妻鄒安人立。

虎邱山浜下塘貞孝坊為楊友蘭聘室周氏立。虎邱山塘節孝坊為行人汪士訓妻程安人立。虎邱山郡厲壇內節孝坊為李永芳妻陸氏立。夷亭鎮節孝坊為龔汝騏妻薑氏立。

婁門滕王浜節孝坊為鬱十賢妻周氏立。夷亭下塘節孝坊為趙道濟妻聞氏立。闊頭浜命字圩節孝坊為贈儒林郎蔣辰輝妻陳安人立。南濠黃家巷節孝坊為顧泫妻汪氏立。

陸墓下塘烈婦坊為鍾一貫妻王氏立。郭巷鎮節孝坊為施爾宏妻李氏立。江鐵橋節孝坊為王若濬妻陶氏立。尹山鎮節孝坊為計其成妻陸氏立。

甫裏鎮節孝坊為許自學妻褚氏立。管家浜石皮橋節孝坊為監生、贈奉直大夫汪祥澍妻唐宜人立。穹窿山大山塢節孝坊為蔣天庚妻范氏立。元墓山大池頭節孝坊為歸安生員張傑妻陸氏立。

銅井山大路雙貞節坊為潘宗敬聘室汪氏、潘宗敘聘室朱氏立。福壽山節孝坊為理問汪潤繼妻陸安人立。潭東大浜口節孝坊為顧之瑚妻許氏立。

迂里村節孝坊為范宏緒妻宋氏立,又貞節坊為李仙鳳聘妻顧氏立,並有祠。

靈岩山塘節孝坊為李嘉劍妻許氏立,又為贈奉直大夫葛樹屏妾陸宜人立。滸墅關儀橋節孝坊為張峙妻華氏立,並有祠。娘娘橋節孝坊為施塏聘室華氏立。

西巷門節孝坊為張孝若妻華氏立。石子街節孝坊為王某妻陸氏立。四河口孝女坊為張孝姑立。花冶浜貞孝坊為陳淳聘室楊氏立,並有祠。

竹青塘橋貞烈坊為金之佩聘室朱氏立,並有祠。(七條《滸墅關志》。)東山金塔村節孝坊為邱光照妻金氏立。

靈岩山硯山節孝坊為廩生陳兆嘉妻蔣氏立。又雙節坊為陳燦庚妻餘氏、子基定妻沈氏立。鹿山節孝坊為生員陳鑄妻朱氏立。藕梢浜節孝坊監生陳鈕妻蔣氏立。(三條大姚譜。)

十廟前節孝坊為朱善繼妻陳氏立。盤門大街節孝坊為李德堂妻倪氏立。瑞光寺北節孝坊為生員陳光宗妻沈氏立,並有祠。元邑廟前武安街節孝坊為徐道統妻顏氏立。

蔣家莊節孝坊為監生顧玨妻褚氏立。支硎山路貞烈坊為吳慶元未婚妻顏氏立,紳士公葬於此。

虎邱桐橋西節孝坊為贈儒林郎程烈妻徐安人立,又為汪學亮妻陳氏立。虎邱山南節孝坊楊洪業妻李氏立。漁洋山節孝坊為翁士鈺妻謝氏立,墓亦在焉。

史家巷中雙節坊為編修沈旭初繼妻宋恭人,子生員贈通判曾貽妻顧安人立。蔣土地堂節孝坊為瑞光寺西節孝坊為吳學祖妻宋氏立。

通安橋錢家園雙節坊為裘萬元妻惠氏、裘上元妻何氏立,並有祠。婁門下塘馬路口節孝坊為職監畢永仁妾朱氏立。婁門汪家橋節孝坊為劉梓妻黃氏立。

葑門塘西板橋雙節坊為夏賢妻陳氏,州同孝子夏珍繼妻姚安人立。馬鋪橋節孝坊為贈編修蔣銖妻王宜人立。西龍池烈婦坊為編修彭蘊輝妻吳安人立。

仙人塘節孝坊為貢生潘兆科妾錢氏立,又為王若滄妻潘氏立,並有祠。包衙前西橋節孝坊為州同楊桂妻鮑安人立。閶門外溪上節孝坊為王明燦妻鍾氏立。

九龍塢毛家祠節孝坊為生員毛元衡繼妻盧氏立。婁門外四圖裹節孝坊為陳應奎妻陸氏立。呂公橋下塘節孝坊為陳廣林妻鈕氏立。橫塘彩雲橋節孝坊為贈奉直大夫馬昭彩妾顧宜人立。

史家巷西首節孝坊為銀鍾子巷四通橋南節孝坊為因果巷東節孝坊為織造署東朝北節孝坊為

天庫前朝北節孝坊為皮市街南朝東節孝坊為皮市街金獅子橋南節孝坊為石塔頭朝東節孝坊為

神仙廟西首節孝坊為衛前街東首節孝坊為按察司署東西節孝坊為陳千戶橋北朝西節孝坊為

南唐家巷朝北節孝坊為開元寺東首節孝坊為鐵瓶巷東口節孝坊為韋天燈巷南口節孝坊為

大郎橋巷中節孝坊為蔡貞坊巷內朝西貞節坊為幽蘭巷束朝北節孝坊為烏盆橋南朝束節孝坊為

文衙裏朝東節孝坊為百獅子橋南朝東節孝坊為太平巷八良士巷口節孝坊為三山會館場北首節孝坊為

白蜆橋南朝東節孝坊為蔣南倉橋南醋庫巷口節孝坊為濂溪坊口朝北節孝坊為元墓山奉慈村雙節坊為昆庠生朱繼椿妻潘氏,朱爾益妻葉氏立。

西跨塘節孝坊為譚潤德妻袁氏,又為談如敏妻王氏立。支硎山水閘頭貞烈坊為王叔基聘室趙淑英立。閭門打銅弄口節孝坊為王明燦繼妻鍾氏立。

靈岩山前節孝坊為胡坤妻翁氏立,又為周敬烈妻顧氏立,又為樊令德妻王氏立。

硯山雙節坊為李誌堅繼妻殷氏、鈐妻吳氏立。

卷十三 编辑

吳郡名賢總祠在滄浪亭西。道光八年,巡撫陶澍、布政使梁章钜購得張姓房屋建。祀(周)季劄、言偃、伍員,(漢)陸烈、董仲舒、任延、顧翱、梁鴻,(吳)顧雍、陸績,(晉)顧榮、陸機、陸雲、張翰,(劉宋)顧凱之,(梁)皇侃,(陳)顧野玉,(唐)陸元朗、狄仁傑,李白、張旭、歸崇敬、劉禹錫、韋應物、陸蟄、顧況、顧少連、白居易、李德裕、陸龜蒙,羅隱,(五代)錢元了、錢文奉,(宋)王禹你、鄭戩、胡瑗、范仲淹、龔宗元、歐陽修、司馬光、朱長文、石延年,蘇舜欽、梅堯臣、范純佑、范純仁、范純禮、范純粹、蘇軾、米芾、郟亶、郟僑、滕元發、葉蘿得、韓世忠、邊知章、滕茂實、張選、鄭作肅,滕膺、范成大、朱良、范之柔、黃由、衛涇、劉過、魏了翁、周南、周容、張世傑、文天祥、鄭思肖,(元)黃公望、范文英,葛乾孫、盛輿、楊維楨、顧德輝、倪瓚、任仁發、顧良、金宏業,(明)周壽誼、高啟、王賓、盧熊、張著、俞貞木、張適、矯順、許思溫、王英、張洪、陸子高、衛浩、黃子澄、姚善、練達、黃龯鈸、劉政、龔翔、俞士悅、陶俊、陳祚、陳鎰、張益,吳凱、周忱、況鍾、夏昶、楊翥、劉鉉、陳繼、夏原吉、吳訥、劉昌、杜瓊、葉盛、吳璋、魚侃、吳惠、程式、欽謙、劉玨、施槃、沈魯、沈訥、祝灝、張和,沈祥、鄭文康、章格、陳僎、陸昶、程宗,繆樸、尤安禮,韓雍、李姓、孔鏞、章律、陸釴、陸容、徐恪、李傑、毛弼、邢參、朱存禮、史鑒、沈周,孫艾、文林、薑昂、張汝舟、吳愈、王鏊、吳洪、劉纓、陳矞、龔宏、王倬、吳寬、趙寬、楊循吉、毛呈、王秩、葉紳、祝允明、張安甫、周在、吳龍、毛澄、楊升、朱希周、黃雲、吳一鵬、盛應期、蔣欽、顧璘、唐寅唐天恩、都穆、周倫、陳察、周用、顧鼎臣、徐禎卿、周廣、魏校、鄧<韋>、周鳳嗚、吳山、吳岩、方鵬、方鳳、王同祖、顧昺、朱紈、陳逅、張寰、沈漢、張寅、王積、文徵明、沈大楠、顧元振、王守、王寵、陸粲、皇甫淳、皇甫訪、楊儀、吳子孝、張情、張意、陸治、蔡羽、湯珍、居節、黃省曾、彭年、陳道復、周天球、文伯仁、錢穀、文彭、文嘉、顧存仁、盛齎汝、陳如綸、周復俊、錢邦彥、陸師道、錢泮、陳鎏、沈棨、張基、金世龍、王忬、嚴訥、姚圭、淩汝誌,瞿景淳、孫樓、袁洪愈、任環、王世貞、王世懋、張任、沈應魁、邵圭潔、王敬臣、顧曾唯、徐師曾、顧章誌、袁一虯、楊尚英、海瑞、王鈇、陳淮、王在復、楊成、陳瓚、申時行、張憲臣、張振之、郭諫臣、王問臣、張鳳翼、王錫爵、袁尊尼、王執禮、嚴澂、翟汝稷、蔣育馨、歸有光、韓世能、許承周、顧大典、王鼎爵,王元爵、丁元復、顧九思、黃姬水、鄒泉、顧其志、吳尚儉、管志道、趙用賢、夏時中、孫七政、劉宏道、毛在、伍袁萃、顧憲成、張棟、葉初春、中用懋、姚光祚、沈瓚、高攀龍、顧天敘、陸夢履、王臨亨、歸子慕、陳禹謨、趙宦光、朱鷺、王在晉,歸有楨、沈充、范允臨、徐如珂、毛堪、顧雲鴻、周、欽叔揚、繆國維、李流芳、趙士諤、王衡、蔡人龍、王誌堅、侯震暘、顧大章、楊漣、張世偉、朱陛宣、俞琬綸、王佐聖、周順昌、周宗建、繆昌期、蔡懋德、李繼貞、王佐才、王心一、朱祖文、文從簡、鄭光宙、顧士元、王道通、杜松、金光裕、金文裕、唐時升、程嘉燧、龔元祥、陳元素、彭汝諧、張振德、顧宗孟、李吳滋、姚希孟、婁堅、顧錫疇、華允誠、陳仁錫、顧其國、周室琳、瞿式耜、王燾、夏萬亨、張國維、管玉音、李模、文震孟、文震亨、葉紹袁、葉紹印、侯峒曾、侯岐曾、包文達、詹世龍、莫是驊、陳於王、趙蔭、蔣燦、徐汧、朱天麟、周延祚、徐廷柱、顧繩詒、鄭敷教、路振飛、張采、張溥、王誌長、王誌慶、陸坦、楊廷樞、宋學朱、張孝起、薑埰、薑垓、黃孔昭、楊彝、龔炳衡、盛王讚、顧咸正、顧咸建、顧咸受、錢肅樂、徐枋、胡甲桂、陳瑚、沈雲祚、王夢鼎、劉曙、顧夢麟、吳易、趙庾、任光裕、周鏡、蔣若來、黃淳耀、黃淵耀、殷獻臣、湯傳楹、顧大任、徐嶧、毛維張、毛爾張、朱集璜、陳用極、項誌寧、文乘、許炎、顧所受、陶炎、王淳、王湛、任世德、魯之璵、歸昌世、席本楨、沈廷揚、蘇兆人、王鑒、歸莊、徐樞、蔡至中、張棨、陸世廉、何謙貞、顧炎武、王永熙、陸介、江士韶、李實、盛敬、朱用純、陸世儀、宋龍、鬱法、顧國本、陸羲賓、韓馨,(國朝)李延齡、楊承祖、徐波、楊炁咎、周茂蘭、袁駿、韓洽、黃向堅、金俊明、文楠、王育、王時敏、王節、蔡方炳、錢廣居、張蟾、顧有孝、顧予咸、薑實節、彭德先、彭行先、顧士璉、趙沄、尹明廷、馬祐、宋實穎、汪琬、王撰、錢陸燦、湯斌、嵇永仁、慕天顏、孫暘、許虯、計東、吳兆騫、宋德宜、顧天朗、王士正、彭瓏、葉方藹、蔣德埈、繆彤、侯開國、盛府升、王掞、王原祁、蔣伊、彭定求、陸隴其、徐乾學、徐秉義、徐元文、蔣之逵、尤侗、韓、潘末、徐釚、歸允肅、劉殿衡、朱彝尊、宋犖、湯傳楷、惠周惕、張大純、張大受、於成龍、嚴虞惇、顧氵雷、金拱辰、張映葵、韓樵、張伯行、陳鵬年、惠士奇、顧嗣立、繆日藻、許廷鑅、蔣廷錫、何焯、沈起元、楊賓、陳汝楫、金祖靜、鄂爾泰、嵇曾筠、陳祖範、顧爾昌、李果、彭啟豐、尹繼善、陳宏謀、顧濟美、顧楗、張鳳孫、沈華、嵇璜、蔣元益、汪廷璵、惠棟、陸耀、彭紹升、錢大昕、吳壇、褚廷璋、江聲、費淳、嶽起、薑晟初、彭齡、唐仲冕。(《滄浪亭志》。)敬摹真像五百七十人於石,以後撫院增祀石韞玉、顧蓴。春秋編銀三壇撫院率屬致祭外、每歲三月、九月初二日卯時,闔郡紳衿後裔公祭。始其事者:顧沅;主其議者:觀察陳鑾、郡尊俞德淵、王有慶、李景嶧,邑侯陳經、王錫蒲、楊承湛、熊傳栗,郡紳石韞玉、韓崶、尤興詩、吳廷琛,監工官:屈俞賡;捐祀產者:顧增光;協理祠事者:徐僖、尤崧鎮、蔣賡塤、顧祿、顧震濤;摹像:孔繼堯;集傳:張應麟;分纂采訪者:蔣賡塤、朱綬、尤崧鎮、沈傳桂、沈秉鈺、吳嘉洤、陶亮采、彭蘊章、褚逢椿、王汝玉、黃壽鳳、陸元文、徐僖、黃丕起、張家駒、張紫琳、彭蘊璨、陳其進、嚴含美、顧珩、嚴承益、顧震濤、許廷誥、顧之蘭、蔣嘉球、趙亨衢、楊揆嘉、邵廷耀、章寶泉;倡祠襄祀者:潘奕雋、朱存、蔣曾爚、吳廷瓚、任兆麟、顧禮璜、韓峑、吳論穀、潘師乾、董國華、程濤,錢棠、王仁照、顧翔雲、金有容、姚成烈、顧椿、汪翼銘、尤觀宸、丁錦濤、顧震、張士垣、潘曾彥,蔣庭英、朱翌、顧森等。巡撫陶澍題匾曰「景行維賢」。給聯曰「非關貌取前人,有德有言,千載風徽追石室;但覺神傅阿堵,亦模亦範,四時俎豆式金閶。」顧沅又輯《吳郡名賢像傳讚集》,尚書湯金釗等序。十四年,石韞玉等搜羅無像名賢忠孝賢達,卓卓可傳者五百九十六人,又附見六十人。徐僖、蔣賡塤、尤崧鎮、顧沅、顧震濤、陸紹景、徐立方輯《名賢續集》,石報玉序。並采史誌書集所見忠臣及殉節、山樵、市隱、緇流、兵役姓名九百八十餘人,照例均錄,使浩氣炯然。仰體聖朝崇獎忠貞,用昭臣節有加無已之至意。王兆辰、顧承、陳本直、徐僖、吳廷澍、彭蘊璨、尤崧鎮、張士垣、郭文璨、顧達尊、胡清綬、顧元凱、袁寶樹、顧思度、顧祿、俞漣、蔣賡塤、蔣翼聖、顧震濤、蔣庭英、莫頤等輯《吳門公祠崇祀姓名錄》,大學士潘世恩、學院廖鴻荃、宮讚朱存序。先是道光七年十月,紳士張茂勳、徐僖、尤崧鎮、金潮,陳邦宣、蔣賡塤、顧震濤、徐縉、徐士諤、陸毓麟呈請補祀各邑忠義、孝悌諸賢,已蒙學院辛從益批準行府,飭學核查增祀。二十年三月,郡紳董國華等呈請彙題孝子、順孫、悌弟,已蒙府憲李璋煜批準,飭令紳七核查造冊,由學牒縣詳辦等案,均未遵行,曠典尚懸。今將各冊諸賢姓名,並錄蘇、太兩屬鄉賢、名宦、寓賢、忠臣、孝子並禦災捍患、創大義舉諸公,詳見誌書,亦宜彙錄。是編自鄉賢之首、商相巫咸起,國朝崇祀賢良,創始名賢祠宮保陶澍止,計三千八百餘人,擬錄姓名於後,以待達官顯吏彙補入祠,增設總位,立案祔祀,分榮俎豆。廣閘潛德,風勵世教,沾仁被德,功垂不朽,造福無涯矣。

吳郡名賢補遺:

宮保陶公澍撫吳時,建名賢柯於滄浪亭。編銀致祭後,又搜羅得五百九十六人,俱忠孝節義,政事品學卓卓可傳,以史誌為據。前因采訪稍遲,且有年遠而遺像無存者,紳士石韞玉敬書位式,同祀景賢閣,並祔祀滄浪享。道光十四年,徐僖、蔣賡塤、尤崧鎮、顧沅、顧震濤、陸紹景、徐立方續纂一書,以垂永久云。

○漢

(皋伯通 彭修 卞崇)

○吳

(顧悌)

○晉

(張茂 張禕 袁山松)

○劉宋

(陳遺 張敷 顧訓之)

○齊

(陸閑 陸絳 陸厥 陸超之)

○梁

(陸襄 張嵊 許孝敬)

○陳

(張昭 張乾)

○隋

(徐孝穎)

○唐

(陸南金 陸趙璧 龔景才 張鎰 周樸)

○宋

(葉清臣 謝濤 范師道 陳之奇 鄭景平 章甫 周虎 王介 范正平 陳察 趙訓之 陸徽之 龔明之 王蘋 龔準 李彌遜 潘兌 王葆 陳公輔 向子堙 唐震 邱礪 劉穎 劉塤 邱耒 孫察 鄭凝之 鳳濟 邱嶽 陸十七 周津 孫應時 李衡 孫子秀 趙思 朱恂 史蒙卿 姚舜元 姚舜賓 姚應龍 姚興龍 王安節 許應元 孟文龍 劉宣)

○元

(朱良吉 金道元 都嗣敬 吳淳 秦玉 陳訓 陳謙 王乙 楊椿 楊穎 陳普 顧顴 杭和卿 釋懺首 夏亮 陳真孫 尤鼎臣 梅應發 沈右 朱桓 諸不華 褚拌哥 曹珪)

○明

(鄧彥章 魏觀 金絅 杜寅 孫蕡 莫禮 張瑾 張埕 葛德昭 李鼎 徐衍 葛易 瞿嗣興 虞宗濟 范廷珍 莫轅錢迪 陳元吉 徐植 陳晉 陳貞 戴君用 范從文 盛逮 陸安 沈伯剛 朱昱 徐貞 王淳 王洵 徐季昭 蔣安梁棟 史仲彬 王泚洽 王永和 錢昕 賈忠 車賢 劉幹鄧棨 沈傑 徐源 浦惟盛 練綱 徐貞卿 陳銑 施廷 徐{處言} 陸朋 伊敏生 唐一岑 伊在庭 周大禮 周後叔 曹邦輔宋儀望 吳世良 馮汝弼 殷道復 鄞若皋 趙士端 王庭 張汝才 歸可正 嚴銑 徐政 吳中英 宗禮 陣懋 孫雲 李濟 秦霑 徐言陸欽 錢之選 徐思仁 譚照 譚曉 蔣宏憲 石昆玉 陸康兆陸康稷 孫成泰 袁黃 王有功 翁憲祥 吳之佳 王禹聲 李文詠 儲國本 楊大溁 陸延枝 趙同魯 夏璣 王哲 顧順升 楊貢史經 周木 張瑋 趙一鶴 袁春 施德禎 陸金 郭波 蕭思腆 王庭 武尚文 楊薑 許河 許士奇 許士柔 許士儉 許士驥陳文瑞 周起元 熊開元 朱國輔 趙君鄰 吳晉錫 葉翼雲 姚宗典 姚宗昌陳必謙 李魁春 蔣珍 蔣傳 蔣祖 蔣垣 蔣圻 馬乾 陳大任陳大仕 陳思翰 桂琳 桂一枝 王維翰 徐開宏 徐履恂 徐履恪徐履慥 蘇達道 莊萬程 陸世鏜 陸雲將 許身 歸之甲 唐介仲 陸彥衝沈徵憲 徐洺 徐溵 王在中 吳行貞 許祚韋 許祚普 朱國軾 朱日煜 朱圭臣 朱雋臣 沈銘岩 沈麟 周晟 周灝 周瀾 周衷祚 周允熙 周楨 周鎡 顧清晏 潘康侯 潘碧 吳協吳成 張劭 包捷 包掄包振 馬天麒 馬天驥 歸繼登 李國柱 李國棟 李公錫 李天生 李天士 顧晉瓚 孫德明 戈化雍 謝復元謝復先 謝奕 陳邦策 陳元 陳恬 陳宗傑王倣 王存善王存哲 傅咸宜 何慕 上永慶 上國光 莊士翔 莊蘭 莊小虎 莊士翀 朱維宗 朱耀宗 朱旦 朱曄 盛基 吳其沅 徐履慎 戴元祚戴元禧 戴元旦 王君甫 王貴郎 王湛 顧錫純 顧循天 茅以茵 王獻曾 朱鶴齡 華京 韓元鎮 周雲璠 陳慕濱 徐開晉 徐開遠 徐履惲徐履恒 徐球 徐履愷 孫兆奎 孫瓊 朱旦 趙汝珪 王熠慶盧渭 周大啟 江用楫 顧宗堯 王景亮 顧珍 髯樵叟 洪祖烈 沈自炳沈自駉 歸昭 許王家 徐守質 馮知十 屈坦 祝舜齡 祝汝樣祝萬壽 王道煥 沈璜 汝可起 施之炳 陳竑 吳煌 劉一己 顧維寰劉古江 顧貞吉 歸爾德 嚴菖 伍俊耆 錢廷獻 夏舜臣 俞六陸初安 顧鐵工 李某 張韜 薛紹聲 薛世烈 吳熙伯 韋誌斌章敬甫 吳中傑 朱於襄 葛瑞甫 周蕃 俞綸奕 俞綸炫 葉天生 袁碩劉洪膺 楊名世 潘衡南 徐君正 施聖烈 蔡佩甫 朱電 朱五 惠有名徐名臣 許箕山 朱國楨 徐克先 蔡象坤 朱家桂 李伯含 馮寧延陳彥卿 龐士元 曹子嘉 陳情 衛虎臣 陸世鑰 十將官 陸彥衝陸臨章 戴之俊 姚廷瓚 徐樹望 李虎 計幼卿 史居可 呂思望 沈崗 孫道民 張謙 何日起 顧天逵 顧天遴 徐澳 葉奕荃 張止緝 徐名則 張昆 周朝鑛 莊子顧 孫誌伊 王僖武 徐開宏 楊桓陳宏勳 李逸 嚴萼若 淩中權 汪熙中 薛繼荃 吳善長 史坤升 張培道陸五錫 趙涇 王廣隆 陳煒卿 陳芳 張承慶 沈堂 許廷 吳宗潛 吳振遠 吳臬 黃應熊 黃鵠立 陳清 趙汝璧 吳宗漢 周耀始吳鑒 周邦彥 王上壽 王臣良 王湜 吳<曾羽> 丁士俊 吳振遠吳鑛 沈璐 陳宗道 顧觀光 張起生 趙牧 葉樹人 周邦穆王奕昌 趙自新 郎星緯 季曾貫 沈籠含 沈致{旦永} 沈致昺 徐樹聲吳之蕃 吳繼善 傅凝之 王祁 蘇應昌 張陽豫 龔用圓 尚子升 顧徵甫 湯四 侯元潔 許美 朱長祚 趙曾豐 張天生 龔元增 龔元明龔元韶 龔元林 施鳳儀 陳謙光 侯元演 夏雲蛟 唐易全 朱袞 王國璠 龔用廣 龔元昉 龔用厚 唐景曜 朱霞 龔啟先 張涵 張錫眉唐谘禹 席元斌 許龍 周復培 周復培 周五郎 唐培 黃銘丹 諸錡 邱繼武 鄧文臨 陸炳 朱鳳翔 楊藝 陳國珍 呂雲奇 王時重江德璜 江士毅 王楫 范國正 范國棟 范光昭 范光啟 徐英甫 許元 陸枝 袁雲芝 沈存思 呂雲宇 沈鏌 殷登 沈徵憲 唐預 張應昴)

○國朝

(蘇汝礪 蔣埴 陳新芝 王錫闡 瞿元節錥 瞿昌文 馮舒 馮班瞿駿 馮行賢 馮行貞 劉籠光 顧廷錡 曹夢元 夏世臣 何其俊蔣深 吳士玉 范敬 葉茂華 葉茂才 葉汝楫 何楫 曹維屏 馮勖楊士祥 邱存禮 姚易修 徐有章 殷鉉 顧啟賢 沈萬育 徐杲張維馨 鬱聖揆 蔡來信 孫鼎鍾 張王訓 文齡 王彪 黃仕賢 王申樊應隆 文點 孫殼 孔允祖 雷廷 趙子三 郭文雄 張慶孫王翬 張雲章 葉燮 蔣陳錫 吳道煌 徐樹庸 習巂 趙嗣孝 皇甫沆 方誌貞 李漢 曹天祐 程允元 徐吟 邵大業 仇士俊 蔡書紳冉琪 喬汲 楊士選 曹起鳳 任遇亨 張鵬衝 蔣恭棐 邵泰 宋獻玉 顧維灝 沈彤 常養蒙 李繩 汪元亮 吳鼎科 李炯 餘蕭客錢邦彥 吳隆儒 王如松 王翼孫 費增運 徐允吉 彭績 楊復吉 陸霖 錢棨 過元攵 江瑤 江朝棟 錢思元 施錦 錢近仁 段玉裁陳鶴

共增祀五百九十六人。又附見同時殉節姓名可徵者五十五人,及孝義五人,一並詳敘。其姓名無徵者,概從闕如。內同名者:兩王庭,一江西參議,長洲人;一學錄,昆山人。兩周復培,皆昆庠生。兩沈徵憲,一嘉定,一昆山。兩朱旦,一昆山,一吳江,並明末殉節。

(此外應請補祀鄉賢、名宦、寓賢、高隱、忠臣、孝子,悌弟、義行諸公姓名,俟績刻。)

○附錄

(是編專采忠義一門,皆為國捐軀,成仁取義者。前因采訪雖遍,尚有遺漏,今再將蘇、太各誌,傍及各書集,一一備錄姓名,另編《吳郡忠義彙錄》,以便稽考。其山樵、市隱、緇流、兵役、家丁人等,並授命郡中者,照例均錄,使忠義之氣炳若日星,推廣聖恩,崇獎忠貞,理合崇祀。伏望鄉先生盛德,謹請憲恩,捐設總位,飭祔名賢祠內,抑或暫行祔祀(復舊祠景賢合),分沾俎豆,共垂千古云。)

○周

(黑莫郝 王子地 壽於姚 王孫彌庸)

○漢

(張業 張明 高岱 陸康)

○吳

(朱據 朱熊 朱損 朱宜 顧譚 沈友 陸允 朱異張純 陸晏 陸景)

○晉

(陸耽 陸蔚 陸夏 費慈宰 許儒 姚休 庾希 朱定陸拯)○劉宋

(全景文 顧寶素)

○齊

(陸光靜 公上延孫 張衝)

○梁

(蕭大臨 蕭大春 蕭推)

○陳

(陳樣 顧周南 顧夏南)

○唐

(張誠 顏真卿 沈詢 陸長源 徐約 楊收 杜儒林 陸扆李友 王搏 顧慈 顧呈)

○五代

(吳仁璧)

○宋

(章憲 章綖 劉士英 敖陶生 楊滋 張楠 翟汝文 周興裔開趙 惠元祐 滕祹 滕彪 滕虨 高稼 滕逵 張克戩 郭元邁 褚孜 閻章 馬珍 劉宴 王倫 劉鼐 張鼇盧法原 袁樞 龔集 張日中 王維德 呂浩叟 鄭景召 徐揆 宗澤 范正夫 范彤 范鏜 范士夔 范宗魯 汪立信 顧德聞顧震之 陳漢 尹玉 麻士龍 向子韶 朱憲 朱白哥 朱迪 李芾散發書生 陳罐 徐道隆 張曰明 張叔夜 張德成 劉師勇)

○元

(哈散沙 劉宣 金榮三 金榮四 陳友 張介福 邱某 脫因邱子淵 道童 孫撝 安萬年 樊執敬)

○明

(楊國興 廖永安 茅成 葉伯仁 方孝孺 趙德勝 馬勝 林得山王慶兒 王興 龔{處言} 周砥 王禕 王遜 黃忠 鄒麟徐垕 王誌 高遜誌 陳迪 趙原 陳丹山 王光裕 陳鳳山 徐謙龍鐸 張大年 徐子安 盧從龍 王復 曹百戶 吳恩 練則成包榮 徐某 仰贍 陳子敬 周泰 顧立 鄧榮 盛顧佐 陳霽 吳璋 唐政 工璘 顧敏誌 王鑾 張羽高鏊顧棠沈椿張治曹鑒 王蓋臣 徐佩 張大綱 何指揮俞某 劉平 陳夢禎 李一謙 馬子龍 長洲二鄉農 婁門館人 顧 容許 全吳 循文 瑞來 祥林某 李安 金葵 馬子龍 顧國 樊<羽> 馮舉 宋元爵 屈倫 卜相 陶臣 劉勇 李傑 鄭彥升 熊獨龍 顧大德 甘雷 高相 丁千觔 馬八百 吳賢 邱將軍 王街 徐鳳嘉定童子 陸朋 嚴大顯 嚴大年 嚴大俸嚴大邦 嚴大成 田九疇 趙某 沈洙 嚴星 嚴鬥 釋應募 釋月空 釋明際 釋碧溪 釋智囊 釋玉田 釋太虛 釋真元 釋天池 釋大造釋一舟 釋大來 釋西來 釋天移 釋古峰 釋了心 釋性空 釋東空 釋古泉 釋大用 釋徹堂 釋一峰 萬表 陸伸 張倫 劉棟 □維新張源 宋鼇 汪起鳳 黃尊素 顏佩韋 馬傑 楊念如 沈揚 周文元 丁奎 劉應文 楊芳 吳時信 許成 季如孫 戴鏞 鄒應貞葛賢 錢大 陸滿 徐元 顧雲 任鬥墟 任彥龍 姚洗白 俞昆翔 吳拭 項鼎鏞 餘公寀 吳承先 張其威 於廷佐 曹賓王 虞萬章蔣秉鑒 龔景尚 陳瑛 徐本倫 李國泰 畢希賢 曹天祐 錢上選欽依 周嘉 末士允 華尚濂 曹遜 曹肅 曹敬 陳靖建 王統 淩義渠 尹明徵 薛世德 徐允芳 黃南星 祁彪佳 韓沐 管定 張文熙 張長瀾 徐方燧 宋實栗 任大訓 釋智介 釋隆樹 張拱端 路振飛邱民瞻 吳時德 董元哲 吳從明 吳承緒 吳中選 吳成 朱俊甫 張劭 朱英甫 周廷柱 迮斌 陳裕容 趙庾 徐右文 王三毛 徐俊 吳瑞 徐鑛 陳啟瀛 周瑞 程某 錢棅 陳孝基 吳銘訓翁生 潘爾彪 范敬 陳孟台 張晉階 張晉仙 陸府寧 金某 戴笠 沈祖孝 吳之福 王有朋 張拱乾 華壯輿 來元 吳旦 吳伯如劉受臣 曹應旌 鳳翕如 蔣老童 葉有震 顧之俊 葉慎行 史記言 釋素純 楊誌元 施醴泉 薛成 朱孝 顧輝祖 曹學佺 沈國彥 朱應珪劉翁 吳小乙 徐君達 劉座 殷三 趙涇 王應隆 朱漢徵 曾某 李逸 朱於襄 劉滿 陳宏勳 朱中傑 李澆鎕 王嘉武 吳某整容阿繼 陳永年 沈懷祖 周鑒封 石電 章某 潘興玉 言訚如陸廷祥 王鐵 蕭爾亨 章淳 李寅 嚴興 金應明 朱天麟朱鬥垣 陸鼎 朱爾服 胡天彥 莊君實 顧子明 張奎 趙卿 顧同寅 徐獻揚 陳泥水 陳因 劉浹遠 王百度 徐元 唐奉萱 齊敬塘支登甫 曹仰山 徐三 陳文奎 潘耀采 徐奉賢 任瑞雲 杜少南 徐仰山 殷少疇 朱士林 宋承溪 姚元暉 張櫝 張檉 張寶淳 沈振宗淩安所 許鼎燧 陸伯先 張少溪 □桂 張寅 張貴 張二郎 孫世達 徐原 錢子靜 楊泰 王在中 夏世臣 許全 朱紹山 周在星陸雲海 朱某 盛基 盛錦 周振之 徐仁謐 朱仁讓 江有達 呂源明 顧侍槐 鄒裁 孫銅匠 毛鬀子 黃彥章 王伯度沈啟先姚君美 朱國輔 夏毓誠 陳天中 孫吉甫 顧晉瓚 顧洪徽 顧宏顧維 顧象之 顧天宬 顧繼美 楊永言 支公遠 董維皋 蘇湸 柴明遠沈壅 朱順宇 劉芳遠 陳茂芝 徐憲卿 王獻曾 李君開 李季文 觀橋某 顧尹若 朱路 吉允之 吉開之 吳光玉 龔三 張於積 趙伯玉周綿存 張侖 顧顯榮 陳升之 陳倜 周九鼎 周此聘 周錫 鬱近溪 夏昆華 朱仕傑 魯廷搢 朱振 朱爾服 蔡復襄 周元躍 朱天齎王楷王賡梁淳沈珩孫晉錢載 王應桂 俞賓 趙元龍 陳麟瑞 許國玉 朱崗 孫萌 孟某 姚雯卿 徐岐鳳 李夢徵陳從先 陳繩先 李慷 張欽止 朱祚泰 蔡祚泰 陸某 陳公輔 許廉善 俞汝嘉 蔡方銘 蔡易芹 陳士錝 楊元禧 周室瑞 馬錫嘏 王士傑李克復 朱天錫 曹景元 夏幼良 吳光玉 沈應祥 張一宿 莊華周之軾 王祈浩 吳鬥南 魏桓肅 嚴望庵 嚴二郎 嚴三郎 趙自新許子良 許子觀 胡祖虞 朱全 戴戉卿 錢默 釋一燈 釋冰焰 釋問住釋無私 釋法雨 釋實相 釋道安 釋應庵 釋長慶 釋徹生 釋實華 釋修已 釋止初 釋盡心 姚楚珍 姚心庵 顧美 王維翰 周室瑜 朱諶 朱湛 陳鼎元 徐達可 徐德基 徐同孫 徐繼之 王德貞 孫愛官 陳應標 周望雲 張止官 周敬雲 周虞璿 朱榮宇 朱耀如 朱瑞宇 陳仲述戴震 周杲 李某 李景平 李允和 李衍詔 周爾凝 陸訥 錢時用 王家製 王張維 鄭之祁 范能述 葛用礪 王時芳 陳時芳 陳明時許世璟 王大範 孫泰衡 朱二程 柴汝璿 柴汝瑛 戴襄 夏壽夏 八夏 連俞 元俞 四徐 成王大 李阿五 阿辰 周順 劉用 張龍 夏忠 董祥 楊仲 周乾 顧元 陶魁 徐元 餘佃 周長生 蔣銅杓 唐曰都 陸臨章 張采山 俞銅匠 平大 朱木A3 沈養先 姚巡捕 孫應元 李仍山 朱士林 徐文魁 陳烈高爵 俞煥 程潛夫 顧約 姚福 汪待溪 徐萱 張應昴 顧若齊劉斅 周鍾 劉宜言 顧弈 毛兩照 李升 顧德元 劉洪席周銘 周鉉 蔣錦侯 劉應 葉奉清 顧時興 顧震孫 周愷 周悌 顧充永 劉蓀 劉蕃 周輿山 泮池諸生 韋武韜 顧紹祖錢焞如 朱臣卿 周柔存 張光斗 葉中密 孫元化 孫和京 趙學基 趙良基趙凡夫 趙寧夫 趙實夫 趙寰夫 趙旭夫 趙恪夫 趙毓夫 趙恒夫 趙椎夫 朱元亮 蘇震 汪彥恒 顧兆行 吳之蕃 杭文若 沈元泰 王會華唐愛之 徐續宗 王瀚 馬元調 侯瀞 侯浤 郭士髦 郭氵解 王雲程龔孫厷吳躍馮滿馬玉 王佩 許肱 趙文韓陳師文 潘大綸 金士堪 沈寧祖 金德聞 李昂 張宏乾 宣坦 虎邱儒士 沈近 金堪士 沈大道 沈兼 夏祥生 趙童 鄒顯陳大郎 莊武 俞忠 高國柱 朱賣酒 湯二 王貴郎 管某 王允康汪天祥 朱愛橋 陳阿醜 夏萬柱 夏爾立 顧仲嘏 黃通理 許宗美沈元 沈大綸 陸宏 李杭之 婁復聞 曾思望 周道行 陸廷祥 言某狄生 金必達 金逸甫 顧爾智 金先聲 徐汝珍 顧馥卿 徐持可顧循恩 張嵋 顧孝聞 周壽 來昌 管正傳 劉永錫 劉臨 謝身沈可惠 陳宗道 朱宿垣 慶安 萬曰吉 鄔人傑蔡 王鍾彥 劉祖錫蔡蕙卿 顧宣 何楷 黃世清 張國學 朱旭 毛允益 沈貞之 李宏選徐瑩 王希 郭永昌 郭紹申 元妙觀麵傭 柴船叟 丁有琢 吳亶吳士顯 吳衷坦 姚曦 李山 李向中茹略文 李某 徐雲龍 任源邃 徐安遠 吳光繡 紙衣翁 吳福之 周某(巫子) 餘某(心疇子)伊某(應科子) 顧某(心愚子) 吳某(士仲子) 蔣某(二舍子)邵某(連城子) 孫某(仲凝子)王某(慕田子) 徐某(受益子)姚某(君某子) 趙某(伯玉子) 王某(瑞卿子) 殷某(小山子)陳某(忠子) 湯某(子欽子) 吳某(洪川子) 張某(茂伯子) 朱某(順宇子) 朱某(漢徵子)朱某(顧咸受壻)曹某(曹六二子) 徐某(汧使人) 張某(仲行子) 周煥若 周長陳大同 陳觀宇 顧亥伯 顧逸 錢天圻 錢鏊祐 朱順葵 朱曇守釋去凡 俞元初

○國朝

(李麟長 薛應瑜 鍾學經 陸士遜 陳士祥 羅楚珍 范興祚 顧迺猷黃家鼒 劉芳世 呂公義 華本德 徐元吉 何俊 陳慎 華鍾鳳世昂 薛璉 鄒儒 馮六皆 吳子高 王鳳 成國梃 胡龍 朱良萬尹 黃鬱信 馬全 程蔭桂 張麟 賈兆魁 程 烈潘 凱雷震毛大瀛 唐幅 王庭佐 龔文明 陸勝發 孫鎬 吳英玉 鄂容安王錕 蔣啟緒 蔣邦基 王慶瀾

以上兩節徐僖、彭蘊璨,蔣賡塤、尤崧鎮等補記共錄九百二十餘人。內有閤門赴義,姓名無徵者闕之。又欽依疑誤,未敢輕刪。)忠義補遺:

(謹按:乙酉守城不屈,身被慘戮,或自盡者,考諸以上三節,尚有遺漏。茲據昆新合誌、續誌及太倉州等所載姓名可徵者,再錄於後,以彰潛德。

奚貴 劉漆匠 孫仲初 楊三 何侍橋 胡龍初 顧醜 楊俊生 周仲卿 徐建陽 趙明南 毛伯劬 汪起鵬 顧惠橋 夏雲峰 羅漆匠 趙碧泉楊憲卿 徐受益 馬士彥 盛桂 沈節 許思溪 李奉溪 朱佐 張文岐 沈子山 高 某 王承宗 周伯卿 吳三 顧糸讚 王漆匠董元敬 徐公若 韓伯宣 張役夫 胡讚明 方客人 俞思泉 趙怡泉 周秀之嚴必川 陳大化 曹廣先 胡敬川 王奉樓 邵觀舍 李虞公 周興郎 戴秩卿陳楚珍 徐時可 顧思望 陸子鉉 陳某 朱晟 孫吉 衛起庭吳仲和 馬阿大 吳炭行 張侍山 黃爾梅 季祖三 周長生 周魯玉孫念懷 張祿 蔣二 顧升明 唐欽明 王汝召 金應期 周雲璠 陸轎夫晉丹 趙瑞甫 戴靖 施成 劉棟 吳子亮

以上因擬祀名賢祠,故蘇、太兩郡並列。又按:乙酉昆山不屈殉節男婦二萬八千餘人,丙戌合瘞仁緣塔。今姓名可考甚少,再待博雅君子采補其闕,備錄續刊,以闡潛德,幸甚。)


卷十四 编辑

○人物

△上古

赤松子,帝譽之師,隱穹窿山,采赤石脂。(《新序》。)

△周

朱張,字子弓,仲雍曾孫,避紂遁居婁裏。武王封子爵,固辭,遜國於弟,退居洞庭山。夫子曰逸民。宋理宗有御製傳,專祠在至行坊。(《樂圃書院志》。)

濮婪,延陵季子之孫。避夫差,隱居武山,今有濮公墩。(《古跡志》。)

黑莫郝為南面擊賊將軍。周敬王六年,築城死。(《吳地記》。)

△漢

甪若叔,周術之後,隱居甪裏,高尚著。(《山志》。)

顧貴,字元孝。元鼎五年,從路博德擊南越,更擊東越,功封吳侯,始居吳郡橫山。山東范縣有顧城,貴所築也。(《武陵小史》。)子翱,傳載郡誌。

朱肇,避和帝諱,更名梁。官御史中丞,因黨錮左遷。有文行,墓在婁門外。(《塚墓志》。)

韓說,元朔五年,從衛青出窳渾,以戰功封龍額侯。元鼎六年,為橫海將軍,與朱買臣同受詔,在吳中治樓船,破東越,有功於吳,立廟婁郊。(《漢書》、《壇廟志》合纂。)

顧融,字仲容,竇武徵不赴,隱居光福山。

張明居雪糕橋,有孝行,為隊將。光武十三年,殉節於吳。(元邑廟碑文。)張氏女,孫權所迫,飲藥死。(《莫旦賦注》。)

澹台敬伯,薛漢弟子。漢以韓詩教授,敬伯最知名。(《後漢書·儒林傳》。)

△吳

朱定,字汝寧。據從孫官奮武將軍,拒寇戰死,贈吳都侯。(《家傳》。)

顧彥秘,悌子,亦有孝行。(《武陵小史》。)

△晉

顧颺,字東始。與弟眾有武功,拜都督。退居望亭,德孚鄉里,祀於社。(《武陵小史》。)闕臻,官廬江太守,德行清高,封關內侯。(《吳地記》。)

朱明,篤性孝友,以宅讓弟,即今珠明寺。(《寺觀志》。)

顧辟疆官郡功曹、平北參軍。性高潔,家有園,王獻之來遊不忍去,辟疆亦不介意。(《園林志》。)賞慶,郤鑒主簿,有德操。(《姓苑》。)李知常有道行,咸寧初,命主真慶觀開山。

顧顯,字孟著,少有重名。泰興中,為騎郎,早卒,時人悼惜之。(《世說》。)

△齊

殷景仁,長平人,遷丹陽,少有大成之量。官中書侍郎,風力局幹,冠冕一時。元嘉三年,遷尚書僕射,德量宏正,丕著忠謨。後以訪醫居吳郡,卒贈司空,謐文成,賜葬香山。(節《南史》。)

何撰從父允隱虎邱,有高風。(《南史》。)

顧寶素,字含真。官尚書諮議參軍,泰始初,寇執不屈死。弟寶光,工書畫。永明七年,為水部郎,畫獅療陸溉瘧害,人服其神妙。(《武陵小史》。)

△梁

褚洵,工書。(《梁書》。)

顧烜,字信威,為臨賀王記室,知建安令,多善政,著有《錢譜》一卷。(《藝文傳》。)

蕭思遇,字望明。武帝從孫,高潔不仕,隱虎邱山。(《綴英志》。)

蕭推,字智遠。文帝七子,封南浦侯,官吳郡太守。侯景之亂,守東府,城陷,握節死。(《姑蘇志》。)

△陳

顧盛南,字以成,野王子。天嘉中,官南安刺史,討平陳寶之亂。築京觀於莆田西山,以功曆左衛將軍。弟鴻南字扶九,大建九年,周滅齊,以侍御史出鎮臨淮,有功。周南寧雅操,官輔義都尉,鎮守吳興。貞明二年,隋侵陳,浙閩郡邑皆附,獨與弟夏南字欲清,堅守吳興。城陷不屈,皆自刎死。宋建炎中,追封侯,立廟祀之。(《武陵小史》。)允南傳見志。(按允南,因野王曾居鹽官而生,今誤為鹽官人,入《流寓傳》內。)

王固,字子堅。臨沂人,清虛寡欲,頗涉文史,官國子祭酒。永定中,移居吳郡。居喪以孝聞,母沒,終身蔬食。太建中卒,謐恭子。子寬,位侍中。(《南史》。)

顧士端為鎮南府刑獄參軍。子庭西,朝中書舍人,並有琴書之藝,尤妙丹青。(《家訓》。)

△唐

顧呈,字君孝,為隊將。天復三年,朱全忠攻鳳翔,戰死。(《武陵小史》。)

△後周

苗氏,進士吳彰妻。宋初,彰沒於汴,氏苦節死,詔旌其門曰『貞烈』,崇祀長元貞節祠。(《節孝祠續志》。)

顧慈,字彥暉。流寓海州,官東川節度使,王建攻城,不屈自刎死。子忻,有孝行,移居泰州。孫德聞,官昭義將軍,西夏入寇大順,與將趙明、子震之力戰死,贈上護國。(《武陵小史》。)

△宋

吳萬鎰,字居原,感子。官京東轉運使,有治行。曾孫相,慶曆中狀元,官翰林學士,諡忠簡。(《畫德廟志》。)

葉程,字叔軫,夢得子。官中奉大夫,與兄棟,偕隱東山碧螺峰下。時高其德行,稱程公。至今白豸嶺下,稱程公墳。(《塚墓志》。)

顧廷玉,字潤甫。官知武昌軍州事,有善政,卒於任。士民悲號累月。(《武陵小史》。)

閔榮好善樂施,鄉里共稱其孝。大中祥符中,捐資數萬,重修瑞光、萬壽、明覺、妙嚴、廣安諸院,苑橋一隅之路。妻顧氏,子超、仁度,媳酈八娘、顧十二娘,皆以賢孝著。(《墓志》、《婁關小志》合參。)

顧勤,字克先,上舍生。能文章,有篤行,自光福移婁關。(《婁關小志》。)

釋正清,廣化寺都僧正,善醫術,力貧好施,利濟無算。(《寺觀志》。)

惠元祜,字吉甫。扶風人,寓吳門。元符中,直言授國子直講,歷文淵閣學士。斡離不圍京師,以弓破之。睿聖立,金人南下,翼駕至瓜州,忠勞備至。曾劾朱勔,忤蔡京,削籍。秦檜用事,乞隱湖州大全港,崇儒術,與岳飛善。飛死,不食死,歸葬長洲赭城。(《塚墓志》。)

孫覺,字莘老,高搬郵人,胡瑗弟子,眾皆推重,由進士神宗時出知蘇州府,有德量稱。(宏簡錄摘。)

顧臨,字子敦。(廷玉孫,實吳縣人。)通經學,長於詁訓。皇祐中舉說書科,由館閣曆河東轉運使。元祐三年,拜天章閣待制。蘇軾與李常等言:『臨資性方正,學有根本,慷慨中立,無所回撓。自處東省,封駁論議,凜然有古人風。僥幸之流,側目畏憚。忽去朝廷,眾所嗟惜,宜留置左右。』不報。後召還,官吏、刑、兵部侍郎,翰林學士,更以附會黨人,斥饒州卒。(《宋史》、《紹興府志》。)

顧鳳,字朝儀。以孝著,隱居樂道,建嶽廟於虎山,構吟香閣於銅坑,創雙壽庵於潭東,年九十餘卒。配享文敬公祠。子明命、明德,並為達官。(《陳浤傳》。)

沈畸,字德侔。德清人。徽宗時,進殿中侍御史。蔡京興蘇州錢獄,株連者千餘人。帝命畸同蕭服、姚其來往勘,京啖以顯仕。畸至吳,即日決釋七百餘人,歎曰:『為天子耳目,而可附會權要,殺人以苟富貴乎!』遂平反以聞二樂大怒,坐貶。(《宋史》摘。)

魏鑄,善草書。(《吳中舊事》。)

散發書生居洞庭山。金兵迫宋,大慟嘔血死。(李玉仲《稗聚》。)

張選,字分棆。關中人,從南渡居吳。大觀三年進士,官京西團練使,奉使於金,不屈死。敕葬篁村,賜純忠祠,崇祀名賢祠。(《名賢祠傳讚》。)

趙訓之,字晦道。政和二年進士,官吳縣令,遂家焉。忤朱勔,移疾罷,後知永豐。杜彥叛,拒敵死,謐忠果。(《宋史》。)

劉宴,建炎初,寇犯常州,宴以都官員外郎駐兵太湖,保吳郡,至宣州力竭戰死。贈龍圖閣待制,立廟昂山。(《壇廟志》。)

徐揆,江山人。從南渡,與父棋居吳,由進士入太學。奉使於金,請車駕還,與二帥抗論,不屈被殺。贈宣教郎,謐靖節。(《建炎係年錄》。)

朱清,字景賢,汴人。從南渡,居吳以醫濟世。傳至十五代孫紳,尚承其業,善名尤著。

范正夫官鳳翔知府。建炎元年,金兵陷潁昌,被執不屈死。母晁氏,自盡殉節。《高平家傳》。)

劉鼐、張鼇,皆汴人。從南渡,為平江守將。金兵入盤門,守臣皆去,獨二將拒敵。鼐力戰死,鼇被執不屈,自沉死。立雙忠廟於盤門。(《祠廟志》。)

范彤官承事郎。建炎四年三月二十六日,拒金兵力竭,與妻崇氏、子鏜、媳黃氏自焚死。(《高平家傳》。)

朱白哥,良弟。建炎四年,金兵犯順,同兄拒敵死。(《樂圃家傳》。)

王倫,字正道,官樞密院資政。奉使金國,留之河間六年。紹興十四年,以不受官,自縊死。子述,冒死入金,求父骨歸,敕葬大石塢。(《塚墓志》。)

王氏女,消夏灣人。少敏,七歲能詩,有宮詞七百首行世。宋高宗聞其名,召拜為妃。女對使曰:「二帝未還,敵邦未殄,便誌耽晏樂,英主必不出此。」題詩力拒,即闔戶自經死。詔贈貞烈夫人。(節錄《稗聚》。)

顧球,字拊音。紹興中,奏捐良田三頃,家資數萬助餉,免一郡加徵。授河北屯田司,不受。(《武陵家傳》。)

范寅孫,文正公曾孫。紹興十七年,官平陽丞,才敏而勤,急於民事,興修水利,人胥賴之,崇祀名宦。(《平陽縣志》。)

王伯起,字聖時,官著作郎。受經於王臨川,學文於曾南豐,棄官居吳門,處一廛,匾曰「酉室」。焚香燕坐,以詩名時。(楊邦弼詩序。)

陸子正,尹焞弟子。專心聖門踐履之學,(《吳中人物志》。)祀復舊祠。

顧逢,字君際。學詩於周弼,弼稱之,為五言,自署其居曰「五字田家」。放情山水,隱臨安,號梅山叟,後辟為吳縣教諭。(《雜記》。)顏方叔製箋有名。

陳漢(誤名閔,)字大有。隆興二年,以右中大夫知蘇州府事。太湖水溢,以身殉之,水乃止,立廟胥江。(廟碑。)

顧策,字進之。乾道中徵士。性至孝,父歿,廬墓終身,有司旌其閭。(《武陵世傳》。)

張廷傑,字漢卿。官靖州推官,有治行。歸就隱華山,搜奇選勝,垂三十年。瞰池創亭,因阜立室,有張公岩釣台、天池、大小石屋,繪圖徵題,極一時之盛。(《盧志》。)

林票,淳熙十三年武進士,性至孝,工書法。(《橫山志稿》。)

湯家濱某孝子。引刀剖心救母病,某死母痊。淳熙時旌表建坊。(《坊巷志》。)

金鑄,大梁人,徙居婁郊,官將仕郎。弟鈞,甚友愛。子履、順。鉤子益謙,順子昱、晟、升。昱子伯達,晟子伯榮、孟祥。升子孟迪。伯榮子六人,其仲子宏道,字達可,事母至孝。母疽,吮其瘡。及沒,廬其墓。早鰥,終身不續。元至正間,有司以一門孝義,六世同炊,請於朝,旌表義門。(《停雲館石刻》摘。)

朱憲,字令憲。官國子博士,通判徐州,殉節,贈朝奉大夫,諡孝武。(《樂圃書院志》。)

趙氏,侍郎袁樞妻,濮陽王女。元兵入吳,闔門殉節。(《袁易傳》內。)

唐震,子景實,會稽人。咸淳六年,官浙西提刑,知饒州。元兵入署,不屈死,諡忠介。

朱迪,字允吉,官山陰尉。咸淳末拒元兵,不屈死。(《樂圃家傳》。)

鄭貞、素、雅、淑、新,士昌女,五人居洞庭西山。德祐乙亥九月,元兵渡江,五女恐懼兵禍,豫築大壙,丙子二月,共入壙自死,今疃裏有墓。(《包山鄭氏貞節錄》。)

徐道隆,字伯謙。武康人,官浙西提刑。德祐元年,元兵入城,被執赴水死,或云追至香山被殺。

范士夔,德祐元年十二月二日,元兵入城被執,不屈死。妻沈氏、子宗魯俱殉節。(《高平家傳》。)

鄭景召,字虎臣。居鶴舞橋東,富甲三吳,官會稽尉。德祐元年,監押賈似道至漳州木棉庵,景召曰:「吾為天下殺似道,雖死何憾。」遂拘其子妾於別室,拉其陶投之。陳宜中至福州捕景召,斃於獄。(鑒志合纂,)祀復舊祠。

尹玉,寧都人,以功官贛州三寨巡檢。德祐元年,元師渡江,會詔勤王。時文天祥開閩閫平江,募兵至順安。常州告急,命同守將麻士龍至吳門,拒戰五牧。玉率所部義士五百人血戰,冒箭如蝟,力竭被棍擊死。餘兵皆夜戰死,隻四人脫歸。贈濠州團練使,立廟贛州。同時從信國勤王,多幕府僚屬,先後死節者:趙時賞,和州宗室人,官邵武知軍。鞏信,安豐軍人,官江西招捕使。鄒渢,吉水人,官江西招諭使,信國被執,自刎死。張抃,蜀人,官參謀。陳龍復,泉州人,進士。呂武,太平人。繆朝宗,淦人,官梅州知州。劉子俊,江西漕貢,元師逼降不屈,熟油鼎分烹之。劉洙,信國鄰友,與子三人同死隆興。蕭明哲,泰和人,鄉貢。杜滸,天台人,糾合義兵四千人趨臨安。陳繼周,寧都人,官南安知軍,與子逢、父榘俱死,溢忠節。杭琦,閩人,官惠州通判。謝杞、許由、李幼節三人,皆閩中進士。吳文炳、林棟皆閩士,並為督府幹辦架閣事。劉欽、鞠善叔、顏斯立、顏起岩皆吉水名士,信國友善,寧都殉節。曾鳳,廬陵人,官國子監丞。張雲,吉州將官。孫㮚,龍泉人,官宣教郎,信國妹丈。彭震龍,永新人,信國次妹丈。蕭敬夫、蕭燾夫,皆永新士人,信國幕賓。陳子敬,贛人,以資力招集義兵,甚勇。趙璠,衡山人,進士,趙溧璠之叔。張唐,長沙人,官贛州通判。熊桂,湘潭人,進士,闔門被屠。劉鬥元,湘潭人。吳希奭、陳子全、王夢應三人,皆攸縣儒士,永新敗,並闔門殉節。陳莘,饒人,進士。謝夢得,弋陽人。傅卓,盱江人,進士。三人起義無應,被害。何時,樂安人,進士,官江西提刑。羅開禮,永豐人,官武岡軍教授,永豐敗,死於獄。劉伯文,吉水人,武舉賜第,與信國往來文書甚多,被執斬於袁州。李梓發、黃賢皆南安人,力拒元師,死者數千。城陷,全家自焚,煙生五色。張哲齋,台州海上豪,聚海艘勤王。張宏範捕至軍前,殺其父子,屠其家。劉士昭,泰和人,針工,起義事敗,指血書帛曰:「生為宋民,死為宋鬼,赤心報國,一死而已。」以帛自經死。王士敏,泰和士人,被執斬於市。僧某,萬安人,率僧眾勤王,旗號降魔,亦敗死。唐仁,南安豪士,結約取贛,軍潰後偽降,授北官。殺其來使,臠其肉,同督府食之,尋自死。鍾震,桂東豪士,與茶陵賀、尹二大姓趨厓山,及潰,被執死。蕭興,南雄鋒將,守韶州,力戰死。胡文可,泰和人。弟文靜,罄家招義,為信國參謀官,並被執死。金應、蕭資並吉水人,為信國書史,後皆被殺。徐榛,永嘉人,信國書史。信國被執,榛請從行,死於豐城。(以上皆非土著。時信國開閫平江,相佐起義勤王,殺身成仁,故特附錄,亦過而存之之義。事見《文氏督府忠義傳》。)

△元

虞炫,字明之。父栩疾,手浣巾裙滌廁窬。母病目,舐而復明,勤苦孝養。(吳當墓誌。)

顧炫,字無斐。以才薦官鹽城御史。威重慈愛,士民感之,立廟鬱州山汜之。(《家傳》。)吳執中,都水監吏,善水利,上言導泄,功存吳郡。

周元真,字元初。嘉興人,為葑門外報恩院道士,篤孝其母。(《寺觀志》。)

龐福一,字雲軒。龐山人,博學多文,與千文傳、趙寬為道義交。(《采風類記》摘。)

顧興,字思賜。潭西人,性至孝,堂下生芝為瑞。輯顧氏世譜,得於祖墓石函,尤異。

顧學文,字壽八。富甲吳中,沈萬三。歲饑,散家資賑濟鄉里,全活無算。(二條《家傳》。)徐文禮,字和甫。張林山人,篤孝著,父沒,廬墓終老。

虞堪,字克明。有至行,善山水,多著述。(二條《甫里志稿》。)

陳桱,四明人。與兄樸徙居長洲,住一小樓,著《通鑒續編》。大書宋太祖云:「匡允自立而還。」未輟筆,忽迅雷擊其案。桱危坐不懾曰:「霆雖擊吾手,終不為改易也。」書成,傳於世。

釋寂慶,東倉報恩院僧,俗姓顧,持律甚嚴。延祐時人,能詩。有「一生不受聲香觸,卅載能承菽水歡」之句。篤孝其母,及歿,肖母像,事之如生,今遣像猶存。(顧瀛秀錄。)

樊執敬,字時中。鄆城人,官浙江行省參政。至正十二年,督運至海口,與賊戰,中槍死,封魯國公。(《姑蘇志》。)祀復舊祠。

顧良,字仲能。貢士,官都水監,有治水功。請築高郵、徐州河堤,以禦水患,不期而成,至今賴之。元亡,與學士蠖蠖隱居聚塢。明初,三徵不赴。請立金閶義學,奉始祖野王祀,教育貧族貧民子弟,崇祀名賢祠。(《名賢祠像傳》。)

羅元,字居仁。行楷有晉人風致。祖子靜篆,師二李。(《二條陶宗儀婁量會要》。)

陳元奴,靖江女士,已居蘇州,至正間,寇執不屈,自沉死。(《常州府志》。)黃氏,李富妻。至正初,被掠不屈,赴海死。張氏、周氏,至正間,罵賊死。(二條《莫旦賦注》。)

郭炯,字子昭,蔡州人,少與許謙同受業,為御史椽,性介潔,平正有聲,奉母以孝,寓於吳。(《補乘稿》摘。)

過宗一,海鹽人。少孤,事母篤孝。張士誠入境,負母避居吳城,不屈,受刃護母,絕久而蘇。旌表孝子,立祠侍其巷。久廢,移祀復舊祠。(祀冊。)

趙氏女,江陰人。年十七,隨父良之居蘇城,遇寇赴水死。(《常州府志》。)

脫因,官漕運萬戶參政。至正十六年,統義軍捍常熟,二月朔,被難於俞家園。(《雜綴》。)

杜豫,字彥英。江陰徙蘇城,由隊長曆著戰功,至正癸卯,特授將印。(《家傳》。)

張氏,江浙行省左丞潘元紹妻,士誠女。城破不屈,自到於盤門柴薪橋上。(《隆平紀事》。)妾段氏、徐氏、翟氏、羅氏、彭氏、卞氏、程氏,同日自經於戶。女二人:生奴(程氏生、)不惜(徐氏生)及乳媼某氏先赴井死,時至正二十七年七月五日也。向祀長元節孝祠。國朝道光二十年彙旌。(《節孝祠續志》。)

安萬年,官齊門守將,明祖破城不屈,死於城下,里人立廟北園,或云姓王。(顧公燮記。)

沈文輝,嘉定人,官海漕校尉,力行善事。大德五年,同義匠陸文攏隤修郡學,掄材盡善。(王煥如《學志》。)

卷十五 编辑

○明

張士真,洪武初治《春秋》,通子史,興甫裏文教之始。(《甫里志》。)

顧麒,字桂裏。常熟移居天賜莊,研精經學,隱居教授,鄉謐文莊。(《武陵小史》。)楊國興,定遠人,官神武衛指揮,攻閶門戰死。

茅成,從徐達攻婁門,張士誠兵突出,中叉死於郛。(二條《明史》。)俞守仁,洪武九年,力請開白茆塘,泄蘇州水患。

王太平,字永昌,白豸山人。洪武初,織造龍衣,稱旨,寵錫甚隆,力行善事。

何某(名佚,)官指揮使,征張士誠時,為守旗將,纛為風仆,盡力持之,力竭死。

宋子明,字維辰。教授里中,刲療療母病。(三條《遊墅關志》。)

袁養福工詩善書,德重一時。洪武初,以賢良方正,官至湖廣副使。(徐枋《安節公墓表》。)

顧立,字羽公。楞迦山人,以詩名世。(《石湖志略》。)修祖墓,輯譜。吳璿,字閑可。積學累行,敦崇孝友,鄉諡貞靜。

彭學一,江西靖江人,元末,練兵衛鄉里。明初,官蘇州衛,家於吳。無子,以姊子楊仲英承繼襲職。孫淳,慷慨著。曾孫時、昉,後為吳中首姓。

陳子敬,殳涇人,以子祚忠諫,被逮下獄,庾死。

張貢英,太祖舊鄰,最篤。屢召不赴,賜鐵券,賜第蘇州草橋。官有不法,許捷奏,年逾百歲。(《家傳》。)

吳恩以戎功,官武略將軍。洪武中,征寇陣亡,世襲校尉。專祠在婁門外西街。(《家傳》。)

席應珍,相城靈應觀道士。奉母篤孝,迎養終老。(《寺觀志》。)

沙福一,汴人,徙吳門。洪武初,官太醫院使,六年大疫,設局施治,全活無算。與方翠孺友善,坐黨死。洪熙中,追諡貞惠,立祠采雲裏。(《祠廟志》。)

葉伯仁,官平遙訓導。洪武九年,忠諫賜死。(《明史》。)

王敬,洪武中,請代兄坐法行刑,上特許之。(《候甸野記》。)趙原,字善長。以畫召用,忠諫賜死。(《姑蘇志》。)

王泚,婁郊人。建文中,官監察御史。永樂初,以奸黨坐誅,(《成仁譜》。)祔祀復舊祠。陳文明事節母錢氏至孝。(見《列女傳》。)

徐謙,字允高。薦官中書,升光祿寺丞。建文中,丁母艱,歸吳會。詔勤王,謙募上數千,約姚善等集兵赴援。至儀徵,與燕兵戰死。福王時,追謐忠烈,贈少卿。子道,字益津,博學勵志,冒死求父骨歸葬。奉母以孝,亦追諡仁孝,均崇祀忠孝祠。

陳迪,字景道。洪武中,辟郡學訓導。(長洲人,《殉節錄》作宣城人。)撰萬壽們表稱旨,特拜編修官,至禮部尚書。建文二年,條陳刑獄流民等事,加太子少保。文廟入金陵,欲官迪,抗辭不屈,遂與子丹山、鳳山等六人同日被誅,子孫俱盡。迪既殺,衣帶中書《五噫詞》,甚悲烈。妻管氏自縊死。家人侯來,冒死函骨歸葬於吳。國朝乾隆四十一年,賜縊忠烈,崇祀忠義、節孝等祠。(二條舊《長洲志》。)

龍鐸,字德剛。萬載人,工書能詩。洪武末,謫官長洲知縣,升晉府長史。靖難兵起,不屈死。(《萬載志》。)

王光裕,字希哲。匠門塘北人,官翰林院待詔。靖難兵起,率鄉兵交戰,中流矢死。崇祀忠義祠。從孫敦善,冒死函骨歸葬之。(《婁關小志》。)

徐子安,瓜涇人,官翰林院掌書,壬午不屈被誅。(《徐氏家傳》。)

高遜誌,字士敏。蕭縣人,侍父宦居吳門,有詩名,北郭十才子之一。著有《自得齋類編》。官至侍讀學士。燕兵執之,不屈自縊死,祔祀復舊祠。

王誌,太學生,曾劾李景隆有聲。壬午燕兵所執,不屈被誅,祔祀復舊祠。

徐墾,黃岩人,官蘇州通判,因家於吳,仕至兵部侍郎。燕兵所執,不屈被誅。(三條朝陰錄摘。)祔把復舊祠。

張大年,夷亭沙河人。黃子澄募兵至其家,或謂能執獻者,可大富貴。大年曰:「如此富貴,吾不願也。」後反誣為黨,下獄論死。子浩申父冤,凡十八疏,獲宥。(《張采志》案。)

陸子高,原名冠孝。長洲人,贅居常熟。洪武辛未探花。以策忤權貴,劾以冒籍,論死,會同榜九十八人力救得免。靖難後,遂隱不出,卒鄉諡忠隱,崇祀名賢祠。(《名賢祠像傳》。)

黃忠,世襲蘇州衛百戶。永樂初,領運升鎮撫使,以督運死於海,祔祀復舊祠。(《家傳》。)

馬勖,字文達,博洽尚義。永樂間,巡撫胡概問以民瘼,竭申民間疾苦,鄉里賴之,繪像屍祝。

曹(失名)官吳縣主簿,性剛直,竟鞭少師姚廣孝。姚詩有「等閑卻遇曹三尹,二十皮鞭了宿緣」之句。(《堅瓠集》參。)

史仲彬,字文質。吳江徙城中,官翰林侍書。建文遜位,遁跡。宣德二年,仇訐死於獄,(《成仁譜》。)崇祀鄉賢祠。(按仲彬傳載不一,前人辯之甚多,錄以俟考。朱綬識。)

梁阿柱,永樂八年,母鄒氏坐絞,請以身代許之。(《明紀實錄》。)

釋妙顯,化城庵僧。事母至孝,有梵行。時大吏召問禍福,答曰:「僧所知者,惟臣忠子孝而已。」(《二氏傳》摘。)

張慎,字彥忠,諸生,以詩文名。居父喪二層毀骨立。母疾,躬侍湯藥者五年。正統末,歲歉更疫,施濟賬,全活甚眾,拜承事郎。

淩世忠,字愛疇。世居無錫,徙甑山宜橋。幼失怙,性純孝,侍父數十年,不離左右。善舞鐵械如神,保衛鄉里,時稱淩家槍。

陳訪,字道濟。郡廩生,天性純孝,事父母誌承色養。文章學行,推重一時,四方翕從者數百人,多文行著。(三條《滸墅關志》。)金氏,開益妻。益客死,氏撫遺腹子,守節終身。

張氏,金善枝妻,早寡守節。金氏,徐某妻,伯榮媳,苦節稱。夏氏,金樞妻,蚤寡苦節。金氏,黃溫彥妻。早寡,撫遺腹子成立,苦節終老。

倪氏,金溶妻,苦節二十餘年。張氏,金恭思繼妻。夫早亡無依,居母家苦節終。

朱氏,金注妻。少寡,以女紅積資葬翁姑於甑山,苦節終老。(八條《滸墅舊聞》。)

韓永椿,字大卿。陸墓農人,家極貧,篤行善,每晨執帚掃兩岸螺螄於中流,凡十六七里,歷四十餘年。孫世能貴贈一品。(《感應篇》、《補乘》合纂。)

陳迪,字從吉。端方孝友,魏校弟子,以學行著。(《甫裏志》。)

徐文奎、弟文璧並事節母龔氏至孝,刲股以愈篤疾。(《盧誌·列女傳》。)

南漢,字天章,渭南人。弘治初舉人,官蘇州府通判,究心竭力為之,卒於任,士民莫不哀之。(《陝西志》。)

葉氏女,東山葉文重女。及笄,父母相繼沒。弟在繈褓,終身不字。嘉靖中,有司旌其貞義。

周氏,葉嬰祥妻。東山人,甫一月,夫客,逾年卒,聞訃自經死。(二條《具區志》。)

皇甫通家貧,以織工起家。力行善事,有惠鄉里。孫錄貴,贈朝議大夫。

沈浩,字思本,篤於孝義。弘治庚戌,吳中大祲,出粟千石,賑活甚眾。巡撫侶鍾旌其閭。(《滸墅關志》。)

鄭善夫,字繼之,閩人。弘治乙丑進士,有詩名。以戶部主事榷稅滸關,清操著。武宗南巡諫阻,廷杖罰跪五日,罷。嘉靖初起,改吏部,抵建寧,遊武彝九曲,風雪,絕糧卒。(《明史》摘。)

宓天麟,官蘇州府檢校,有德政。(《姓氏考》。)

徐滔,白豸山人,性至孝。親喪廬墓。母遺一竹簪,出入貫髻,終身不棄。力置義墳,聽人選葬,捐廣義塾及祀田。(《遊墅關志》。)高庸,字季常,永樂丙戌進士。性至孝,官莆田知縣。

王確,字處常,貢生,官工部主事。同里陳祚忠諫獲罪,家人並係,確冒死周旋,得繼飲食。

李彥庸,陳祚舊鄰,傾家揭債饋贈,以濟其危。(二條節《往哲記》。)李熙,字孟和,尚風節,以詩名。

陳震,字起柬,景泰癸酉舉人。官教諭,分校浙闈,有故人懷金幹之,震嚴拒,作詩自誓,有「此身沉在浙江濤」之句。邱能,字以行,正統間歲浸,傾家助賑。

邱芳,字用友,性至孝,母玻臝,籲天請代,得蘇。金淵,字德潤,善書法,敦孝行。潘恩、錢溥,並力行善事,捐修郡學及圓妙觀、北寺塔。蔣煉,字允剛,敦內行,篤孝無間言。

陸俊,吳縣耆民,成化十四年,冒死力請革解馬民差。

沈勳,字有虔,竹墩人,貢生,官國子助教。成化末歲祲,傾家賑濟,鄉里賴之。(《歸愚年譜》)

居氏,徐福妻,錢氏,徐侃(福子)妻。兩世早苦節。忠仁公如珂之高曾祖母也。徐氏,王暄妻,荻扁人。二十而寡,苦節撫子鎡成立。徐氏,王鉦妻,二十九夫亡,苦節終身。

楊氏,王錦妻,十九而寡,守志終老。闕氏,王鎡妻,二十七而寡,苦節終。(四條《荻扁家傳》。)

蕭思腆,晉江人。正德間,官長洲典史。時織造張誌聰恣睢積索,長令郭波持法挫之。誌聰憤甚,誣以撓御衣,執而倒曳車後。思腆領弓兵追奪,直前手擊誌聰,帽落。市民從之升屋飛瓦,損誌聰,奪波歸。誌聰上聞,有旨械下詔獄,拷訊備至。廷臣壯其義,會救之。巡撫吳廷舉立碑獎其義。(《湧幢小品》、《堅瓠集》同纂。)列祀復舊祠。孫騰鳳成進士,官運使。

蔣京義,字春江,婁門人。舉孝友端方,贈光祿大夫。子二南,字佩弦,王敬臣高弟,鄉飲介賓,贈亞中大夫,並篤孝行義,獨建裹跨塘橋。嘉靖十一年,提學耿定向給匾旌閭,祔祀復舊、仁孝等祠。(蔣賡塤錄。)

許河,字水東。嘉靖辛卯舉人,知浦江、上蔡等縣,創築石城,崇祀名宦祠。

尤時熙,字季美,洛陽人。嘉靖壬午舉人,官戶部主事,榷稅滸墅,有清望。乞養歸,日以修己淑人為務,學者稱西川先生。(《遊墅關志》。)

欽拱極,字子辰。嘉靖庚戌進士,授都水主事。筦沽頭閘,時值河患,命兼治河事。(謝茂秦有《送欽水部子辰之沛中》詩,見《明詩別裁》。)拱極晝夜露處,督率開鑿。房村有神祠,拱極時憩祠中。

河卒長皇甫貴孫巡工,遙見燈火數百,從上流下,稍近,則車馬喧闐,甲士環擁,有儀觀若貴臣者,大冠元衣,舉手如指揮疏導狀,頃之俱滅。未幾水功成,士民歡傳,以為都水精誠所感。曆郎中。時楊繼盛疏嚴嵩罪惡,坐死。拱極奮然申救,致書於嵩。其略謂「椒山直臣,當顯擢以示天下,激勸士大夫。閣下誠能仿佛文潞公遇唐介事,則轉悔吝為厚福」云云。嵩得書中忿,遂中以蜚語,出守高州。會丁父憂,歸卒。(陸應陽傳。)

文元善,能詩善畫,性至孝,貧而好施。(《吳中往哲記》。)

顧豫,字樂恬。銅坑徙甫裏,後居大儒坊,老隱漁村。少從王敬臣學,由鄉貢薦官至雲南布政司參政。事親至孝,兄癱廢,敬事扶持。三十年如一日。配享仁孝祠。(《婁關小志》。)

金若闇,貧不能娶,事母至孝,工詩文,善書畫。

邱鏜,少孤,事母篤孝。正德間,埋瑾無算。(二條《甫裏志》。)

陳熙,字西園。盤門人,幼業優伶。嘉靖十九年十一月,海賊秦璠、黃艮犯太倉,總兵湯慶密遣入海擒賊,熙投其黨宋文盛處,計擒賊首,並斬首以獻,力卻敘功。(《張采志》、《遠隱集》同參。)

顧應時,字思甫,潭西人。事親篤孝,贅於姚,日必省親,往返十餘里不怠。父亡,哀毀成疾卒。子存愉,字恬如,亦篤孝能文。力保先世祠墓,輯宗譜,著《闡貞集》。(顧公燮記。)

張二,橫塘人。倭犯松江,張能伏水月餘。兵備密召張挾利刃泅水,鑿倭船底,更入賊巢,斬首以獻,功授官弗就,人尤義之。(《倭變錄》。)祀錄功祠。

任之俊,字慕村,官迪功郎。弟之秀,字秋山,官將仕郎。之重字道村,蘇州府貢生,皆同知環弟。嚴大顯字草生,弟大年字野生,大成字夏生,大俸字穆生,大邦字小乙,從子星、鬥,皆嘉定黃姚里人。(見《嘉定志》。)從任環滅倭。寓蘇城,召募鄉兵,斬獲幾盡,力障蘇松。時有任氏三龍、嚴家五虎之目。同時有參將車梁、武生陳恕、孫鍾等助之。後嚴氏一門盡殉倭難,(《彙書》。)並祀錄功、復舊等祠。

釋明際,字天員,率少林寺僧碧溪、智囊、玉田、太虛、東空、性空、古泉、大用、徹堂、一峰、真元、天池、大造、一舟、大來、西來、天移、古峰、了心同杭州僧月空,率僧十八人,又山東僧應募,皆著勇力。嘉靖三十二年五月十日,操江蔡克廉召至蘇城,居報恩、北禪、接待等寺。各統僧兵,佐任環拒倭寇,守婁塘,江浙賴之。後多於太倉赴援遇害。(松太各誌、《丹午筆記》、《彙書》合纂。)祀錄功、復舊諸祠。(二條任兆麟錄。)

馮時際,字君會,虎邱人。傾家召眾拒倭,力保鄉里。(彭績記,蔣賡塤錄。)

顧全,字小田,貢生。與父豫皆王敬臣高弟。潔己慎行,隱居仁孝裏。一石一樹,皆入幽致。佐任環幕,相與籌拒討倭,甚力,祔配仁孝、錄功等祠。(《婁關小志》。)

曹鑒,官蘇州衛屯軍,討倭被執,不屈死。長女及外孫官壽,俱赴水死。(附見《列女傳》。)

俞某,夷亭人,拒倭死節。聘妻張開清守貞終老。(《節孝祠志》。)

陳夢楨、李一謙,嘉靖甲寅,倭犯甪直,召募鄉勇,力拒被害。(《甫裏舊志》)並祀錄功祠。

張治,長洲人,官吳淞百戶。嘉靖三十二年閏三月,從任環征倭至寶山,殺其酋長胡藥師。治力竭槍戰死。(《太倉志》。)劉受(亦作愛)臣官蘇州衛百戶,討倭,巷戰死。

張大綱官蘇州衛指揮,討倭戰死橫金。(二條《籌海圖編》。)陸桂,楓橋人。萵曆二年,旌表孝子。

張裕,字士宏。嘉靖己丑進士,官刑科給事中。時詔毀先聖像,裕力諫阻之,被黜。

郭仁,字子靜,嘉靖丁未進士。官御史,力諫江南加賦,有直聲,被黜。(二條《科第志》內。)鮑氏,李松妻。少寡苦節,積資獨建瑞光寺。(錢有威碑。)

張文奇,字原正,萬曆丁丑進士。少從王敬臣學,官寧波知府。有松橋渡,水湍易溺人,殫心設法,立關以濟。賑荒征苗,有德於民,舉鄉飲賓,崇祀鄉賢,並祀仁孝、復舊各祠。(《鄉賢祠志》。)

欽見道,字望之。吳庠生,王敬臣高弟。閉戶勤修,孝友敦睦,躬行實踐,惟恐人知。姊儷申尚書,官業隆盛,見道不因之熱。歲藉館穀自給,而巨室爭延之,弗往。士大夫尊其師範,采風者舉以德行,有端方儀世之獎,(蔡懋德《志略文苑》。)配享仁孝祠。

方曉夫,婁門澄泗涇人。以機工接頭為業,遇劉啞啞有合,居北園有年,延之益眾。能噀水,以布覆之,萬縷悉相續,人咸異之,後逸去。(顧承傳碑。)其徒潘酒保、周文秀皆成真去。(《北園小志》、《吳門補乘》合纂。)

陳瑞,字孔麟,長皋人,嘉靖乙丑進士。按吳時久雨大饑,力請折漕賑貸,吳民感其德,立生祠。(《百城煙水》。)陳詩,葑門外名諸生,多文好義,力創三節祠,捐助役田。

王之義官蘇州營把總。才優操潔,搜剔情弊,治城內各河,疏導得實。

吳靜婉,金壇人,木瀆女道士。能詩,敦操行。有別思詩曰:「西崦雨未收,東崦風又作。留住綠蓑衣,莫與篙師著。」(《明詩綜》摘。)

王之都,字爾章,新城人,萬曆乙未進士,官戶部主事,榷稅滸墅,湔滌弊垢,政務肅清。乙巳夏,吳中大旱,之都齋戒,赤日步禱陽山白龍祠,即甘霖渥沛,歲轉有秋。士民夏九功等立感德碑。(《滸墅關志》摘。)

金文進,字彥輝。力學行義,善寫竹,喜作叢筱。(《明書畫史》。)

顧謖,字從振。元慶四子,善丹青,(王穉登《雨航記》。)纂族譜。

陸時賓,字觀卿,萬曆戊子副貢。德行素孚。三舉鄉飲,著有《四書心解》、《尚書講義》。(《補乘》。)

王小乙,荻扁人,有賢行,貧而好施,鄉人祀於社。(《家傳》。)

朱廷良,字角庵。楊樹漊人。事父至孝,刲股療父疾。善栽菊,著有《鞠譜》。

何氏,韓用光妻。年二十夫故,撫子成立,壽九十二終,守節七十二年。

徐氏,生員水楨妻,年十七夫故。舅姑憐幼無依,將有他議,氏截發誓死,乃止。

張氏,高鵬繼妻。年二十八夫亡,苦節七十餘年,子生員位妻陸氏,亦早寡,壽至八十餘。孫文蔚妻吳氏,並蚤寡。三世苦節。(三條舊《甫裏志》。)

某氏女,獨樓居。夜有奸僧入汙,不從,僧殺女,攜其首去。適女舅宿於家,因訟之,誣舅殺。惟不得首,再加酷刑。舅之女某,痛父刑,因自斷其首,舅以獻。官察而疑之,禱於城隍,夢神示曰:「殺女者某僧,女首在佛腹中。」搜之果得。坐僧,釋舅,立雙烈祠祀之。(《稗史》及《補乘》稿。)

顧文楨,字鳳台。黃埭人,貢生,王敬臣弟子。孝事父母,周恤鄉里,屢賑饑民,捐資助役,兩舉鄉飲賓,贈文林郎。子十一人,孫四十餘人,皆文行著。配享仁孝祠。(顧曰松錄。)

趙一鶴,字治心,萬曆甲午舉人,(傳見誌。)王敬臣弟子。官徐聞令,有戎功。以公事,舟次羚羊峽,死於水,崇祀名宦,配享仁孝祠。(趙增元錄。)

淩獻,字世賢。事祖至孝,母吳嬰疾,扶掖累年,禱天乞代,勞瘁早卒。妻吳氏,二十一而寡,苦節終。嘉靖十二年,知府王儀給匾旌閭。(陸山子仁集。)

王氏,顧邦謨妻。二十而寡,苦節四十餘年。金氏,顧舜嶽妻,年未二十而寡,酷貧,撫孤成立。陸氏,生員趙學詩妻。鄭氏,生員趙士俊妻。席氏,徐瑞芝妻。皆萬曆時婁郊人,早寡苦節,無後。國朝道光十一年,裏士顧榮照等呈請理問程鼎給匾獎閭,祔祀節孝祠。(《節孝祠續志》。)

張夢鯨,字華陽,齊東人。萬曆庚戌進士,榷稅滸墅,德器渾樸,慈藹如春,施槥掩骴,遷去,商民攀餞,多至泣下。(《遊墅關志》。)

王海,字彥洋,以詩名;圖,字仲回,長庠生;元齊,字紫來;冀聖,字羽皇;讚聖,字襄仲,並荻扁人。性至孝,力學篤行,賙恤鄉里。(《荻溪王氏家傳》。)

蔣濂,字惟潔。以孝友著,獨力捐築堰塘,以衛田圩。周序,字克明。力請革門攤稅,祔祀金大參祠。

馬昂,字孟昭,性孝友。凡祠墓橋梁,必竭力助建,代葬露棺無算。弟杲字孟輝、昶字孟舒,皆樂善不倦,有惠鄉里。(三條《甫裏志》。)

龔韜遠官千總歸,高潔立品,構桃園於百花洲,種桃千樹,實大香甘,為吳中佳植。(顧瀛秀記。)孫寧,字止言,孝友尚義。挺身鳴訴里中董烈婦冤,瀕危得白。

蔣鏞,字坦軒。備荒出粟千餘石,並卻冠帶之榮。(《甫裏志》。)

顧承坊,少從王敬臣學,父然罹冤獄,承坊赴訴婁東,墜海半日,得桴而生,卒雪父冤。配享仁孝祠。(《金閶支乘》。)

殳丹生,字山夫,桐廬人。嘉善庠生,徙居北濠。博學嗜詩,好客,善施困厄。著有《貫齋集》。妻陸觀蓮有淑行,通詩古文,晚悟梵理,著有《寓園集》。女默字墨姑,工書能詩,善畫,年十六母沒,悲號三日卒。著有《閏隱集》。(《百城煙水》、《虎邱志》合纂。)

釋寂本,太倉錢氏子。事母至孝,建福城庵以奉養。(《顯微志》。)

徐元、顧雲、錢大,陸滿皆北園機工。萬曆二十九年六月六日,倡眾從葛成擊殺稅監,遂罷私榷,坐死得減。

劉羽儀字漸於、吳爾璋字公如、賀言字德甫、王景皋字元邁、袁尚緝字以甫、楊廷楨字公幹、袁徵字公白、袁衡字公清、邢伯高字子下、殷獻民皆名諸生,周忠介被逮時,同王節等抗言撫按申救,俱被斥革禁錮。更冒險傾家周旋助義,祔祀忠介、復舊諸祠。

吳時信、劉應文、叮泆、季卯孫、許成、鄒應貞、楊芳、戴鏞隨顏佩韋等力救周忠介,斃緹騎。後十三人詣獄承死,五人棄市,八人坐死減戌,祔祀忠介、復舊祠。(二條《燼餘集》摘。)

顧士安,字定宇。宏圖,字子就。皆性至孝,刲股療親疾。國朝道光五年,知府額騰伊給「天性克敦」匾旌閭,列祀崇報祠。(《花溪祠志》。)

朱國棟,字紹陽,貢生。官高淳縣教諭,力興文教,捐俸賑士。(《科第注》。)

李佳,字半溪,迂里人。王敬臣弟子,服勞色養,鄉里推重。迎孀妹,撫孤甥,設義塾,助役田,創築光福石路。建祖祠,善施濟,宗黨賴之。(徐顯卿傳。)配享仁孝祠。六世孫鋒,乾隆壬子舉人,官扶溝知縣,操行潔白,有良吏風。恒敦行務本,屢賜鄉里,議倡義莊。

程遵,字原道,成化丙午舉人。官溫州府同知,多治績,著有《志略》,以閘貞晦,崇祀鄉賢祠。(長城少彰睦派記。)

吳用,字有行,官楚府良醫正。父龍,官弋陽令,卒於任,用扶喪歸葬,哭絕者屢,堅卻賻贈,時論賢之。(皇甫汸墓誌。)

吳汝成,字立所。六歲哭父成羸疾,事母錢至孝。曾被誣坐獄,況太守鍾超白,後安貧積學終。(陸世廉墓表。)

吳士俊,字籲卿,萬曆己酉舉人。性至孝,居父喪,哀毀卒。少從王敬臣學,配享仁孝祠。(《崇祀錄》。)

吳士修,字子慎。力學通經。歲饑,倡捐賑濟,力白同里薑氏節烈沉冤。三舉鄉約正。知縣祁承爍給匾旌義。(尤侗傳。)

吳正誼,字中純。萬曆壬辰選貢。官廣西太平府通判,多治績,崇祀鄉賢祠及石城名宦。(五條吳泰曾錄。)

申用懋,字敬中。萬曆癸未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傳載誌。)戊午郡饑,獨力倡捐平耀。天啟甲子又荒,捐金助學,賑恤七州縣貧生。訓導張問達卒於任,厚資其歸。築適適園,修行春、虎山二橋,建妙音、感德等庵,修虎邱禪寺及三泉亭、仰蘇樓,為樂不倦。卒贈太子太保,崇祀薊鎮名宦及鄉賢、名賢等祠。

顧士元,字翔宇,貢生。篤於內行,睦族慎交,屢倡善舉,築塘修路,重建壽寧古刹,堅卻徵聘。與弟士芳字淩宇、士達字著宇,並從王敬臣學,皆孝友著。列祀崇報祠,配享仁孝祠,鄉諡惠介。(《花溪祠志》。)

吳正邦,字以正,吳庠生。孝友高潔,學邃於《易》。

吳懌,字慧生,吳庠生。性至孝,精眼醫濟世。(二條吳泰曾錄。)陳浤,大姚人,矞孫,篤孝於親。(陳鶴記。)

陳氏,生員毛三台妻,年二十,夫亡苦節,撫孤成立。(毛金墉錄。)

王受祿,篤孝母徐,匍匐求揚苦節。貧甚,葬親不支,作賈營資,客死於途。(蔡懋德室《志略》。)

袁柬,字怡拙。吳庠生,性至孝。祖卒於任,隨父至蜀扶喪。父哀勞病卒,柬欲身殉。因念旅櫬未歸,強起奉柩,崎嶇萬里,哭感行人。旋裏禮葬,築室墓次。有白鶴來翔之異,竟死於廬。孫公采,慷慨好義。修六俊祠,施絮糜,贍親族。曾孫鏡千有孝行,以醫濟世。(彭啟豐傳。)

袁端,王光庵家人,事王最久,王沒,端刻木為像,奉之如生,時高其義。

南倉橋丐(姓名失考)乞食孝養父母,辰出午歸,午出酉歸,所得之物,傾筐跪奉歡歌,未嘗闕怠。(二條都穆《譚纂》。)

黃三毛,太湖漁人,徙無錫九里湖。有膂力,隸王景陽為伍,後征岑猛,力竭被擒,示降,不從大罵,拔舌醢之。(《無錫舊誌雜綴》。)

沈年,相城乞者,居小舟,事母至孝。乞歸陳食母前,跪舞以悅母心,自忍饑寒不顧也。(祝允明傳。)

劉穉孫,字復孺,事母至孝,孤貧,育於外祖顧確家。文徵明貴其文行,以兄子妻之。栽蘭竹,工鐵筆,能篆名詩。同時以品行詩名重者:姚和鼎、章美、嵇山、陸鼎。

曹爾楨,字紀元。萬曆戊戌進士,官至戶部尚書。性至孝,工詩文。少從王敬臣學,得慎獨之旨,配仁孝祠。

淩漢翀,字峻卿。萬曆甲辰進士,官御史。工書法,能詩文。少從王敬臣學,有至行。力行善舉,捐修顏子祠、虎邱寺,屢修橋路,周恤宗黨,配仁孝祠。

申紹芳,字青門。萬曆丙辰進士,官至戶部侍郎。貫綜經史,崇尚實學。少從王敬臣學,敦內行,多治績。崇禎五年平海匪劉香亂,乞歸。嚴課子弟,籌恤宗黨,力倡善舉,捐修寺觀。篤孝其父,父歿,哀毀卒,配仁孝祠。弟薦芳,並敦孝義,賑荒施醫,郡中賴之。

顧天敘,字禮初。萬曆戊子舉人,官元城知縣。子錫疇貴,退隱鄧尉山,構晚香林。及兩都淪亡,錫疇不忍舍父,天敘趨子南行,遂絕食死。崇祀鄉賢、名賢、忠義各祠,贈禮部尚書。(《昆山志》、《名賢像傳》摘。)

徐瑗,字小淑,少參范允臨妻,太僕時泰女。有淑德,能文章,著有《絳緯吟》十二卷。(四條顧瀛秀錄。)

賣蔗童子(姓名失考)年十餘歲,當矯逮周忠介開讀時,拊一肥尉髀曰:我恨極矣。持削蔗刀,割其肉,擲以飼犬。(《貞勝篇》。)

卜舜年,字孟碩,吳江人,已居虎邱。負才氣,有詩名,善書畫,下筆磅礴,若有仙意。自題其門曰:「鄉人皆惡,國土無雙。」早卒。妻沈氏苦節四十餘年,無子。(《百城煙水》。)

張昌齡,字百年。郡庠生,學問淵博,孝友清介。王應賢(本姓周,)業銀冶,有還金之義,孫心一為名宦。王世錄,字瑤台。篤孝敦義,鄉里頌德。

管治,字心岩,天性純孝。顧叔懷,字一懷,性孝友,敦儒行,以醫濟人。蔣燾,字仰仁,郡庠生。性至孝,早亡。時稱神童。

朱存理,字性甫,石湖人。博學篤行,著有《經子鉤元》、《鐵網珊瑚》、《吳郡徵獻錄》、《野航集》,屢舉鄉飲賓。(《家傳》。)

過龍,字筠穀。篤學敦行,著有《十四經發揮》、《茶經》、《針灸要覽》,時稱十足先生,崇祀鄉賢。文徵明傳。(《藝文志》。)趙恩,字天爵。性至孝,母瞽,舐久復明。

顧章,力行善舉,捐修瑞光塔。(彭年碑。)

沈洪,字伯大,馬鞍濱人。敦儒行,教導邦人,集同里向善之士為鄉約,每月輪戒鄉里。時在列者:楊敏、顧潤、袁宗、黃益、王傑、杭復常、徐和、杜祥、吳璿、王璿、沈椿、王洪、顧曦、袁實、郭軒、呂曠、袁倫,皆篤行君子。

邵維時,字與遊。精醫濟世,篤孝於親。

蔣育馨,字明琅,隆慶丁卯舉人,授清流知縣。清浮糧,築城堞,添倉廒,訓庠序。俗多蠱毒害人,親捕其魁,且毀方,並施治蠱藥。俗女遲嫁,令女二十弗嫁,重責其罪,一夕遣嫁數千家,士民屍祝。調汀州歸,賙恤鄉里,崇祀鄉賢祠。(《鄉賢祠志》。)

馬萬,字士延,甫里人。端方耿介,詩文詞並妙。有司憐其貧,鎮以粟,堅卻不受,竟窮餓死。(《寄閑齋雜志》。)

翁慧生,善槍法,保障湖中。有十八劄、十三倒手,名播一時,登大耄。(《太湖備考》。)

釋無能,北京人,為青松庵僧。掩骼埋胔,買航收瘞,歷數十年不倦。門人世空、衲心繼誌為善。(《百城煙水》。)

楊蛟,字巨嶠,陝西安化人。隆慶癸丑進士,以戶部榷滸墅稅,慈惠清約,時稱佛子,卒於任。(《遊墅關志》。)

徐汝鎏,字仲美。貢生,官宜興教諭。有智力,剿山賊有功,並文行著。(《科第志》。)

文元發,字子悱,貢生,官浦江知縣。辨析疑獄,多善政。遷衛輝府同知,鄉諡端清。(王誌堅傳。)少從王敬臣學,配享仁孝祠,贈大學士。

顧鳴廷,埭川人,監生。樂善好施,歲歉擔粥以濟病者,修橋築路,篤於宗族。(《荻扁王氏外傳》。)

莫懷月,靳縣月湖遷吳婁郊,力行善事,篤於孝友,力建永寧橋。(顧瀛秀傳。)陸含章,字蒼筠。崇禎九年,旌表孝子。

朱允元,字惇虞,遊墅人。純孝性成,割股療父疾。榷部費達額給「孝友維風」匾獎閭。弟一楚,字佺齡,官邑尉,事母及祖母至孝。(《南井錄》。)

范德一,性至孝。母病危,乞減己算,延母壽十年,果驗。范君圭股療母疾。(二條《家傳》。)

計孔昭,調豐巷人,事親至孝,居喪哀毀滅性。(《采風類記》。)顧應奎,字順庵,篤義好施,鄉里賴之。

沈畿,字去疑,少從徐汧學。崇禎辛未進士,官福寧知州。能文章,性孝友,配享文靖祠。陸羽,字羽儀;申繹芳,字維思,廢官中書;黃卷,字萬公;薛宗孝,字孝仲;顧延周,字孝侯,崇禎壬午副貢;王宋,字東尹;戴之傑,字右序,諸生;薛宗廉,字伯靖;陳性,字身之;張奕,字綏予;郭兆驥,字天行;楊右烈,字亦文;韓燦;劉場,字公夏;嵇山才,字天因;楊肇祉,字昌孟,歲貢生;許泂,字孝酌;盧源村,字何生,崇禎己卯副貢;並敦行立品,有聲復社。(《復社姓氏錄》。)

李馥玉,字復香,徐同叔妻。敦內行,善寫花鳥,有詩名世。(馮金伯《畫識》摘。)

莫存義,字省初,婁郊人,王敬臣弟子,專攻誠意正心之學,事親至孝,配享仁孝祠。(趙炳傳。)

張我成,字德仲,東渚人。舉賢良方正,著有《廣雅》。(惠周惕傳。)

丁世雍,字冰壺,有醫名。性至孝,母疾,刲股而愈,祔祀復舊祠。(學冊。)

顧其康,字錫之。婁郊人,昆庠生,世襲崇明衛千戶。少從王敬臣學,力行敦品,事親篤孝,舉賢良,薦官秀水教諭。明亡不出,屢徵不應。輯世譜,修祖祠,讀書至老彌篤。戒其子曰:「我一生不求人知,不因人熱。」又曰:「屋漏不愧,勉焉而未逮也。」配享仁孝祠。(《太倉志》、《家傳》合纂。)

朱鎰,字彥兼,陛宣子。工詩文,有聲復社。明亡,隱黃冠終。(徐晟傳。)

薛寀,無錫人。崇禎辛未進士,官開封知府。明亡,隱元墓真如塢雪香庵為僧,號堆山。胡氏,生員申時徵繼妻。早寡苦守,年七十七歲卒。周氏,申藍妻。早寡苦節,年八十九歲卒。(二條《家傳》。)

錢應選,字養恬,弟廷選,字養恒,士選,字振寰。天啟辛酉武舉人。崇禎庚辛大祲,傾家助賑,全活甚多。家庭雍睦,有司旌其閭曰「世德善廬」。(《補乘》摘。)

范儀芳,字君菲,事母至孝。曾拘陳姓豪奴,杖逐,自此斂威,鄉里賴之。(《家傳》。)

馬光,字涑庵,少從王敬臣學。由貢生薦官永寧知州,土司羅大政匿印殺人,光力治之,以功調全州。壬午夏,奸民倡亂,密捕渠魁十六人杖斃,眾潰。癸未獻賊陷境,死守力擒偽官百餘人,審為首者六十四人磔之。並發銀贖回所虜婦女,歸之家。永明王時,召為海北道,升全州巡撫,與權要不合,歸隱堯峰山,明亡勵志終。(參《廣西通志》。)配享仁孝祠,專祠在萬祿山。(因廢,移祀復舊祠。)

葉本麟,字維昭,東山人。力學行義,兄弟同炊五十年,遇善事必倡成之。(《淞南誌稿》。)

莫怡,字君和,世居婁關,少遊徐汧、顧頊之門。孝友敦行,與兄恂、恬,弟恒同炊,至老不衰。好善樂施,鄉里賴之。明亡築別墅於元墓山奉慈村,名香雪藏。疊石栽梅,深入畫境,即今小虎邱。配享文靖祠。(《婁關小志》。)

陸上炎,字麗天。貢生,授嘉定教諭。明亡隱跡支硎,野服終身。有司以孝行旌鄉,諡貞惠。(《補乘續稿》。)

葉羽便,西山人。多力好武,賈於湘潭。時張姓有蛇患,挺身入山,竟捕大蟒長十餘丈,吐氣成煙,飛揚百轉。旋中蛇,蛇死。邑令立生祠,勒葉公除蟒碑。(《簪雲樓記》。)

錢法,長洲人,萬曆中旌表孝子。

周察,字養齋,性至孝。父癱廢,扶持十五年,供奉極誠。兄宇喪偶,撫三女厚嫁之。

包容,字君如,性簡直,閉門著書,以孝友推重。(二條《甫裏志》。)

潘玉潔,母病目,舔久復明。聞父疾,策馬馳歸,墮地流血幾絕。及歿葬畢,大慟死於墓下。

葉向日,字子升。八歲母疾,嘗糞。明亡隱居靈岩山下,與妻蔣氏事父母,孝善終老。(二條《顯微志》。)

顧氏,徐行植妻。萬曆末人,二十五夫故,守節四十餘年。(《家傳》。)

張拱端,字孟恭,長庠生。少從楊廷樞、徐汧學,薦官職方主事。明亡,遂逃於禪,居虎邱,工詩善畫,詩積萬餘首。無子,生七女,並長於詩。曰學雅,次學魯、學儀、學典,學象、學聖、學賢,各有專集,並有誌操。學象早寡苦節。拱端年九十餘卒。僮仆皆能詩。(《擷芳集》。)配享文靖祠。

居某,齊門路市人。至孝其母。母老不能啖物,某得奇法,用飯乾入芡實,加糖為糕。甘松健脾,利益老年,子孫世傳其業。(《物產志》。)

葉和尚,貧生也,乞於市,垢面裸身,酒後扮十八羅漢,妍媸老少入神。索筆畫蘭竹,妙絕一時,或作狂草,得懷素意。每見富貴人,便拂衣去而弗顧也。(錢希言記。)

沈氏,推官王騰程妾。早寡,苦守五十餘年。殷氏,忠烈公玉佐聖妾。早寡,苦節五十餘年。龔氏,生員王廣妾。孝事大婦,早寡苦守,撫女遣嫁。

陸氏,王士瑋妻。二十四夫故,苦守五十餘年。周氏,王用礪妻。二十四夫故,酷貧,苦節終老。嚴氏,王盤妻。年二十五而寡,守節終。

徐氏,生員王良弼繼妻。早寡,守志終身。(七條《荻溪家傳》摘。)

徐纘高,字孝若,崇禎丙子舉人,少從徐汧學。乙酉城陷,遂披緇依要離墓僧舍以終。有聲復社,著有《易學》三卷。(《經義志》。)配享文靖祠。

蔣元允,長庠生。甲申後遁荒,矢誌終身不入城市。(《寒松錄》。)

趙維垣,字紫臣,長庠生。明亡,終身不娶妻,不出門戶,孝養其母終老。(《婁關小志》。)

徐秉淳,字叔彝,長庠生。明亡,終身不入城市,隱元墓山西灣,結草廬為僧終身。(《家傳》。)

宋學程,字幼淳,長庠生。兄學朱殉節,撫三孤,嚴課成名,不假詞色。講學省躬,推程子易傳、朱子本傳、作《係詞宗旨》。條分三吳水利興革,同懷兄弟友愛甚篤,惇重信義,鄉人稱四佛。贈昭勇將軍,崇祀鄉賢祠。(《鄉賢祠志》。)

邱三近,學問淹博,工書法。明亡為僧,名正詣。何焯師事之,年八十一,端坐而逝。(《履園叢話》。)

蔡氏,鄭揚宇妻。西山人,明末流寇擄去,不從,斷臂死。(《補乘》。)

顧兆亨,字仲理。居甫裏。好義樂施,鄉里推為善士。(《家傳》。)

徐瑞宇,楓橋人。力行為善,多蓄棧米,以給明末逃難者,全活甚多。後以宅捨作法華庵,令僧性能守之。性能力修楓橋者。(《百城煙水》。)

文氏女,文肅公震孟妹,陳威鳳聘室,奔喪守貞終。袁氏,贈參政蔣二南妻。性至孝,刲股療舅篤疾,贈淑人。

蘇氏,裴士衡妻,子世俊妻陸氏,隆慶四年五月旌表,建雙節坊,在宋仙洲巷。誌失載。

卷十六 编辑

○明

曹學佺,字能始,侯官人,萬曆乙未進士。學問淹貫,立朝有風節,官至禮部尚書。忤逆閹,削籍歸,寓居木瀆。明亡,投繯死。國朝乾隆四十一年,賜諡忠節,崇祀忠義祠。(《殉節錄》、《別裁詩小傳》。)

王心一,字純甫。萬曆癸丑進士,官至刑部侍郎。(見誌。)天啟中,擢御史,劾客氏等,危言讜論幾死,乞歸,構園自娛。明亡,仰藥死,列祀名賢、復舊諸祠。(此段誌傳闕。)

冬女,霍山教諭龔元祥之婢,城破,罵賊不屈死。

華允誠,字汝立。(後居無錫。)天啟壬戌進士,官吏部員外郎,乞歸裏居,戊子不剃髮,見殺。國朝乾隆四十一年,賜諡節湣,崇祀鄉賢、名賢、忠義各祠。從孫尚濂,亦被執死,賜祀忠義祠。家人薛成不食死、朱孝大慟死,(《易堂集》。)祔祀忠義祠。

泮池諸生,姓名失考,甲申之變,衣巾十餘人,哭赴吳縣學,謁聖赴泮池死,後痙骨杏壇下,列祀忠義祠。

項鼎鏞、餘公寀,並官蘇州營守備;吳承先官千總;張其威、錢上選婁郊人;於廷佐、曹賓王、石電已居常熟,並官把總;虞萬章、蔣秉監,北洋涇人,崇禎庚午武舉;龔是尚、曹天祐並官材官;徐本倫陸墓人,崇禎癸酉武舉;陳瑛、李國泰、畢希賢並官哨官;欽依官百戶;崇禎十年,禦賊宿松、太湖,力戰死。巡撫張國維奏建恤忠祠於教場左,(《祠廟志》。)久廢,移祀復舊祠。

顧若齊,桃花塢人,監生。甲申之變,絕食死,祔祀復舊祠。

周鍾,弟銘、鉉、鑒並烈皇后弟,皆官都督,甲申之變,遭闖賊逼獻,不屈慘刑死。

韓沐,字君源,崇禎壬午舉人。甲申之變,自盡死。弟洽,字君望,明亡,棄諸生,隱居陽山,終身介節著,祔祀復舊祠。

顧奕,字晉昭。崇禎丙子舉人,官馬湖府推官,甲申之變,自刎死,祔祀復舊祠。

顧德元,字又元。官鎮江守備,事親至孝,明末,散家助餉,明亡,絕粒死,祔祀復舊祠。

周愷,字仰誠,婁郊人,世襲蘇州衛千戶。與弟悌,字詳瑜,侄輿山,崇禎十年督運渡黃河,遇寇拒敵,皆被殺。明末祔祀恤忠祠,移祀復舊祠。輿山妻湯氏,痛夫被難,駕舟至京口哭奠,抱石沉江死。

顧延澦,字翔卿。黃埭人,薦官中書。甲申之變,泣血自刎死,祔祀復舊祠。葉奉清,婁門南洋涇人,乙酉不屈被殺。

顧震孫,太保其志子,世襲錦衣衛千戶。乙酉拒湖寇死於水,祔祀復舊祠。(九條顧公燮記。)

釋素純,天台人,為齊門外無量寺僧。乙酉不屈被殺。(《百城煙水》。)

婁復聞,字思修,堅子。李杭之,字僧筏,流芳子,皆嘉定名諸生,善詩文,兼書畫,有聲復社,移居鄧尉山,乙酉不屈死。復聞妻張氏,不屈被殺,(《列朝詩集》。)祔祀復舊祠。

曹應旌以孝著,貢生,官咸陽知縣。南都陷,不屈被執受誅。(參《采風類記》。)祔祀復舊祠。蔣珍,字叔葑。若來侄,官遊擊。明亡,拒敵死,祔祀忠義祠。

蔣傳,都察院經歷,弟祖,應生,並若來子,隨父任金華,城陷,闔門自焚死,祔祀忠義祠。

蔣老童,佚其名。流寇時,館於某守備家。某為賊所戕,老童大怒,揮劍挺身前驅,死於賊,恤贈生員。(四條《吳門補乘》。)祔祀復舊祠。

顧輝祖,字順甫。東山人,工詩文,善篆隸,為禮部儒士。崇禎壬午客臨清,不屈,死於兵。著有《東山集》、《漫遊稿》。(《七十二峰足徵錄》。)

徐樞,字仲發。如珂侄,橫塘人,官都督同知。乙酉不屈被殺,年五十,崇祀吳郡名賢祠。

任光裕,字啟承。越來溪人,以隊長隸總督孫傳庭麾下,加忠靖校尉,討闖賊於南陽,追至柳縣被執,不屈死。賜祀忠義祠,崇祀吳郡名賢祠。

顧大任,字價仔,長庠生,官廣東按察司知事。乞歸,偕族人錫疇等恢復先世野王祠墓,重修虎山嶽廟、光福寺、奉慈庵。崇禎十四年大饑,傾家助賑,僅存二椽,拆鐺敗席,吟詠自娛。甲申之變,自縊未死,跛一足,旦夕哀毀,逾年嘔血死,祟汜吳郡名賢祠。子頊,字君儼,徐汧弟子,官上元教諭。明亡,廬墓哀毀卒。孫嗣芳,字逸傳,亦徐汧門人。乙酉棄諸生,奉母毛氏隱居蕭巷,窮餓死,並配享徐文靖祠。嗣鏗,字淞濤,力纂族譜,孝友工詩,隱居甫裏。毛爾張,字澤卿。維張弟,華陽橋人。甲申之變,自經未死,逸至九龍塢墓庵中,自刎死,崇祀吳郡名賢祠。妻申氏自縊夫屍側,次子兩照,家人李升,並不屈被殺。(四條《吳郡名賢像讚傳》。)

陳宗道,字夷甫。西山儒生,甲申之變,涉淮以策幹當道,不用歸,乙酉夏不屈死。(《吳江志》。)

金氏,龔某妾,汝秩祖母,乙酉不屈被殺。(《節孝祠續志》。)

釋智介,字端虛。太倉海寧寺僧,寓閶門。隆樹,字景賢,太倉人,為洞庭山僧,並善飲好勇。乙酉六月,率眾起義,拒大兵,巷戰死。(《鎮洋志》。)

周嘉,婁郊人,徙葛百戶巷,官練兵千總。赴江浦有功,年十九,歸娶婚一月,復援皖城,力戰死。妻王氏,訃至越九日,自經死。巡撫張國維奏請建坊,立祠於徐鯉魚橋北,(《坊巷志》。)移祀復舊祠。

李伯含,潭東人。乙酉起義,拒大兵,戰於盤門,力竭赴河死。

蔣垣,字公藩。長庠生,甲申之變,憂憤時事,嘔血死,列祀景賢閣復舊祠。妻盛氏苦節旌表。

蔡眾坤,西山人,率眾起義,拒大兵被執,示降,不從,受戮死。

徐君達,西山人,起義兵薄胥門,大兵至被執,不屈被殺。(四條《名賢祠補遺傳》。)葛瑞甫,從魯之璵戰死南園。

錢廷獻,吳庠生,南濠人。乙酉大兵所執,不屈被誅,妻袁氏自刎死。汪熙中,字堯載。郡人,在常熟起義,戰死於大市橋。

吳煌,字公蕃。徽州人,徙閶門下塘,為黃得功參將,起義事泄,執而殺之。楊名世,字德驥。吳庠生,遊墅人。拒大兵,中矢赴水死。

徐樹望,字允堅,嘉興標官。乙酉從薛去疾起義,攻城被執,受戮死。趙涇,字爾立,高峰山人。為吳易參將,起義事泄,不屈被殺。周蕃,官蘇州衛百戶。與大兵戰,力竭死於郡廟前。

蔣世烈、吳熙伯、章敬甫,皆木瀆人,乙酉起義,力戰死。

葉天生,吳庠生。為黃蜚監紀推官,同甥薛紹聲,乙酉起義,力戰死於盤門城下。徐君正,下園人。從黃蜚起義,力戰死。潘衡南、朱五皆胥口人,乙酉赴義,戰死。

施聖烈,崇明徙城西,乙酉拒大兵,戰死。

李某,下津橋人,澆糖為業,乙酉五月二十六日大兵下,某偕家人痛飲,先遣妻某氏,長子年十二,次子年九歲,並投井死,後某自沉於河。惠有名,字孩初。東渚人,乙酉起義,戰死金芝嶺。

殷三,長洲學役,拒大兵,戰於長洲學宮前,中矢死,祔祀復舊祠。

劉宜言,字茂萱,郡庠生,婁郊官瀆人。甲申之變,自縊死,祔祀復舊祠。薛繼荃,吳山人,在常熟起義,力戰死。席元斌,吳縣人,徙羅店,乙酉起義,被執受戮死。

徐克先,東山人,從釋隆樹攻盤門死。

劉斅,字典生。婁門人,郡廩生,有文名。起義事泄,被執。與次子洪膺,字一柱,貢生,不屈被殺。長子洪席,字為城,自焚死,祔祀復舊祠。蔡佩甫,金家莊人,乙酉起義,戰死葑門城下。

嚴菖,字與陽。吳庠生,已居無錫。乙酉六月下剃髮令,菖先命妾生春投井死,後菖自縊死。張韜,字猶甫。乙酉起義,戰死盤門城下。

戴之俊,字務公。長庠生,魯王時,官御史,與陸世鑰起義,招集忠勇舟師於雲間。丁亥四月十六日軍潰,偕母妻並不屈死。袁碩,字德輿。吳庠生,乙酉起義於閶門,中矢死。

劉座,字右銘。吳庠生,拒大兵於陳湖,被執赴水,兵拽起砍死。

李虎,婁門人,為湖州哨官,乙酉閏六月,起義守城,及陷巷戰,中矢洞胸死。朱電,字君望。東渚人,起義力竭被執,殺於陽山。劉一己,字仲幾。官瀆人,長庠生,不從刹發被殺。

許箕山,毗村人,率眾攻盤門,就執,拷掠不屈,自縊於木瀆巡司署。

衛虎臣,魯之璵妻兄,乙酉六月十七日起義,攻太倉,師潰,貫矢於首死。

俞綸奕,字吉哉,弟綸炫,字襄哉,武舉,乙酉起義,被執不屈,受戮死。

劉翁,賣藥為生,起義時,揮黃旗集眾,戰死於長洲學宮前,祔祀復舊祠。

姚廷瓚,字仲雅。少從王敬臣學,長庠生。後為王化貞副將,與陳彥卿皆陳湖人,起義,師潰被執,示降不從,受戮死,廷瓚配享王仁孝祠。

劉應旗,字庶徵。婁郊人,有勇力,乙酉起義,與鄰顧時興、字與,偕並戰死,祔把復舊祠。

陸幼安,居千墩,乙酉不剃髮。盡出雞豚,大會宗黨,痛飲畢,自沉河死。

俞六,夷亭鎮人,開磨豆店,不從剃髮,痛飲大慟,與家人別,自經於戶。

陸彥衝,字國欽,甫里人。甲申之變,大慟彌月,乙酉七月五日持戈拒大兵,及陷,死於祖墓前。子臨章,字彝升,長庠生,先四日舞鞭直拒,被殺。

曹子嘉,乙酉從吳易起義,師潰,受黃斌卿定口將軍印。丙戌冬,起兵氵殿山河,擁舟師千餘人,有吳小乙等二十四人從戰,丁亥三月,俱被獲,不屈受誅死。

陳情,字密公。乙酉結壯士九人起義,及師潰被執,不屈,殺而投屍於河。顧某,甫裏鐵匠,不肯剃髮,受戮死。

李國楨,字茂初。楓橋人,起義被擒,見巡撫土國寶,逼供其黨,不言而死。

伍俊,字彥先,吳庠生。乙酉六月,以不剃髮被執,不屈,大呼曰:「我明秀才,如何剃頭。」遂斷臂砍死。(四十五條《成仁譜》、《名賢祠補遺傳》合參。)

蔣錦侯,長庠生,甲申後,扁舟載粟,隱遁海濱,糧盡餓死,祔祀復舊祠。

顧充永,字長發。六安州庠生,移居婁門。乙酉被執,不屈受刃死。子鳳山,字嗚岐,冒鋒鏑尋父屍,得血衣,葬三鄉廟側。終身廬墓,哀感行人。國朝道光九年,知府俞德淵給「父忠子孝」匾。又給聯云:「惟全受斯克全歸,餐刃飴甘,慷慨殺身成志士。非此父不生此子,抱衣血染,艱難營葬慟孤兒。」追旌其閭,郡紳石韞玉、何桂馨撰傳,祔祀復舊祠。(二條《婁關小志》。)

劉蕃,字西翰,弟蓀,字藥君,並郡學生,曙子。乙亥土國寶捕曙,械送江寧,蕃、蓀就逮,並戮於市,(附曙傳。)祔祀忠義祠。

王統,字定宇,長庠生,節弟。甲申之變,與妻郭氏不食,死於胥郊三鄉廟瓦塊中,(附《節孝傳》。)祔祀復舊祠。

宋實栗,乙酉拒湖寇,衛母不屈,隨母葉氏同赴井死。(附《列女志》。)

吳復明,湘潭人,官蘇州府通判督運,被闖賊執而殺之,賜祀忠義祠。

任之豪,字希亮。蕭山人,貢生,官蘇州府訓導。裏居寇陷,不屈死,賜祀忠義祠。

任鬥墟,字劍光(吳縣人,)隨父幕浙,贅於鄞,流寓粵東。桂王時,官工部員外郎,孫可望專政,矯殺之。國朝乾隆四十一年,賜諡烈湣,崇祀忠義祠。

任彥龍,字襄哉(吳縣人,)已居鄞縣。乙酉唐王時,召赴國難,賜祀忠義祠。(四條《殉節錄》。)

顧之俊,字仲容。崇禎癸未進士,福王時官奉化知縣。乙酉助錢肅樂起義師,丙戌從魯王航海,拜御史。及入粵,死節肇慶。(《同里先哲傳》。)祔祀復舊祠。

蔡方燧,字□□,昆山人,徙葑郊,乙酉不屈死。母張氏投池死,妻張氏投河未死,苦節終。祀三節祠。(《江南通志》。)金逸甫,字駿聲。吳庠生,乙酉不屈受誅。

金必達,字伯昌。乙酉父被執,泣以身代,不許,以身殉之。顧爾智,少孤,孝事其母,明亡,憂憤嘔血死。金先聲,字子威。吳庠生,乙酉不屈死。

馮寧延,字長年。崇禎己卯舉人,父進士士驊,遽卒於都,扶柩歸,哀毀骨立。甲申之變,念母在未死。乙酉秋,母知其志,麾之去,旋赴義被獲,殺於夾浦橋。

徐汝珍,冒死求友馮寧延屍,不得,憂憤死。(六條《顯微志》。)李宏選,迂里人,乙酉不屈投井死。(《迂溪家傳》。)

徐瑩,字羽玉。先名承拭,官台州總兵,功封靖逆侯,福王時殉節。(《瓜涇家傳》。)

黃世清,字澄海,滕縣人,崇禎甲戌進士,除戶部主事,榷滸墅關,有清操,累遷至陝西右參議。十六年十月,李自成入潼關,犯商州。世清效死守之,賊欲屈之,大不從,一家十三人皆遇害,家人朱化鳳先自殺。贈光祿卿。(《明史》摘。)

張國學,字君習,南都陷,不屈死之。

朱旭,原名灝,字養浩,滸墅人。崇禎間,官江津知縣,調四川按察司經歷,張獻忠攻城,不屈死之。

毛允益,字裕之。以貢生歷官廣東布政司都事。乙酉六月十七日殉節,鄉諡忠湣,妾程氏亦被兵死。

沈貞之,遊墅人,乙酉六月十七日不屈死。妻吳氏,苦節四十四年而卒。(四條《滸墅關志》。)

何楷,字元子。鎮海人,天啟乙丑進士,以戶部主事榷滸墅稅,南都立,官戶、工二部侍郎,唐王時,拜大學士,劾鄭芝龍有聲。漳州破,自盡死。(《遊墅關志》摘。)

韋武韜,官蘇州營遊擊,乙酉同魯之璵戰死。元妙觀前賣麵傭,乙酉不屈,夫婦對縊死。

鄉民某,載柴入城。乙酉聞安撫至,棄柴船投河死。(三條鄭元慶《廿一史約編》。)

王希,字公晉。文恪五世孫,吳庠生。乙酉除夕,不屈,整服自經死。(《柱國王氏譜傳》。)

施之炳,字元度。崇明廩生,父臬為仇訐死於獄,偕兄之美報父冤,擒而刲肉,瀝血以祭父。自陳於官,尋免。母病,刲股而愈。移居虎邱山塘。崇禎中,禦老犭回犭回,功補溫江令,升川西道監車御史。甲申八月六日自刎死,所乘之馬,即哀嘶不食死。

沈廷揚,字五梅,太倉庠生。歲饑,傾家賑濟,曾居虎邱山。由薦官至兵部右侍郎,事魯王,以舟師次鹿苑,舟膠於沙,巡撫土國寶執之,諭降不屈,被戮。妾張氏冒死求屍,葬於虎邱五人墓西。國朝乾隆四十一年,賜諡忠節,崇祀忠義、鄉賢、名賢各祠。子元恭,同麾下士七百餘人並不屈,盡戮於婁門外李王廟前。(二條《張采誌稿》。)

丁有琢,字如玉。官南京守備,歷遊擊將軍。乙酉不屈被誅。(《濟陽家傳》。)

施醴泉,香山人。乙酉率眾拒湖寇,保鄉里,力竭被殺,投屍太湖。(金禹範記。)吳亶,字季平。吳庠生,寓居秀水,乙酉不屈死。吳士顯,吳庠生。寄籍鍾祥,流寇攻城,拒敵死。

吳衷坦,乙酉松江遇兵,不屈被殺。(三條吳臻福錄。)郭永昌,字肩之。官昌平州吏目,流寇攻城,拒敵死。

郭紹申,字仲嶽。官湖廣布政司都事,流寇攻城,不屈被殺。(二條郭觀光錄。)

陸壽言,字德符。長庠生,工詩,明亡為僧。時同庠陳濟楨、濟思、陸康世並篤孝能文,遁荒勵節終。

李山,字少華,貢生。居蠡墅,有文名,能繪事,官太常寺博士。與徐汧、楊廷樞、顧所受友善。魯王時,升太常寺卿,國變絕粒九日死,著有《釣鱉客集》等書。

李向中,字立齋。鍾祥人,崇禎庚辰進士,巡視嘉湖兵備副使,調蘇松,甫至,明亡。奉父母避處海濱,庚寅冬,大兵執之,示降,不從就戮,子善毓從死。

茹略文,字振先。餘姚人,驍勇善戰,吳易薦官總兵,同壯士千餘人入太湖血戰,身被叢創,血盡死。李某,官總兵。從吳易起兵於太湖,拒大兵自刎。

徐雲龍從吳易太湖起兵,長興破,死之。任源邃從李總兵太湖起義,被執至溧陽,不屈死。

徐安遠,字世珍。武進人,從吳易太湖起兵,被執不屈死。妻楊氏、妾惠香俱死。吳福之,閩人。太湖起義,自書絕命詞於衣衿中,事敗投湖死。錢光繡,字聖月。鄞人,久居吳門,有文名,明亡,自裁死。

王略,官廣東知府。居粵中,女為永明王妃,封長洲伯。妃有賢名,於緬中偕馬太妃同扼吭死。徐某,少詹事徐汧家人,乙酉六月,從汧死於新塘橋下。

釋洪儲,字繼起。興化人,姓李。父嘉兆,恥與闖賊同姓,請改姓理,亦志士也。住靈岩,稱南嶽和尚。閎暢宗風,有真行,以香火資盡周徐枋。嘗養一驢甚馴,日以枋作書畫,置簏中,駕於背,驅之入城。市人爭取,以直納諸簏遂返,使枋得飲食資,人稱高士驢。著有《靈岩樹泉集》、《孝經箋說》。嗣法弟子甚多,如嘉魚大學士熊開元,居華山,名正誌;宣城名士沈麟生,居姚江,名大瓠;歸安名生董說,居堯峰,名南潛,並學行著。配享上沙徐俟齋先生祠。

紙衣翁翦紙為衣,行吳市中,僦居野寺。嘗出崇禎、弘光、隆武等錢,安奉高處,焚香肅拜,拜已則食。

香娘,金閶人,豔於姿,而工詩,為吳易姬。太湖兵敗,易全家殉節。姬為官軍所獲,求死不得,主帥義乃釋之,居小庵為尼,勵節終身。(十四條參錄李瑤《南疆逸史》。)

陳洵,字道美。石牌巷人,憲旌吳中善人。

沈國彥拒湖寇死。

卷十七 编辑

○國朝

李麟長,字雲庵。蘭陽人,貢生,官蘇州府管糧通判。薛應瑜,大興人,貢生,官吳縣知縣。

鍾學經,鄞縣人,監生,官吳縣主簿。陸士遜,太倉人,薦官吳縣典史。順治二年閏六月十三日,湖寇入城,同拒敵死。(《官職志》。)

羅楚珍,字伯玉。婁郊人,薦官木瀆司巡檢,順治二年閏六月十三日,拒湖寇死節,立祠木瀆鎮。(《祠廟志》。)

陳士祥,貴池人,貢生,官吳縣訓導。順治二年六月,委齎詔,遇湖寇死。(《官職志》。)李大忠,長洲人。順治五年,旌表孝子。

范興祚,字子任。順治四年二月十八日,拒湖寇死於太湖,越五十八日,得屍如生。妻曹氏,苦節聞。(《高平家傳》。)

朱金瑞,字錫光,太倉諸生。明亡為僧,建寶樹庵。養母至孝,母疾,刲而愈。(《百城煙水》。)

李延齡,字壽疇。遼左人,官兵部侍郎。順治二年,大兵下江南,令剃髮,副總兵魯之璵等倡拒,焚撫按各署,官兵圍剿,眾潰。時土國寶必欲屠城,延齡領兵赴援,意在全城,用議分鬮,竟不殺一人,吳民感之,立祠白堤,建德崇宇宙坊,列祀名賢祠。

楊承祖,字大宗,宜川人。順治二年,王師下江南,官都督同知,鎮守蘇州,耀德宣威,市厘不悚,民感再生。移駐崇明,約束防兵。擅取民財一兩,剜肉一兩以抵,軍中肅然。後張名振犯境,統兵撲剿,邑賴以安,吳民感德,立祠婁門,列祀名賢祠。(二條《名賢祠像傳》摘。)

顧所載,字嶽宗。長庠生,事親篤孝,親歿,毀瘠屢絕,既葬,廬墓二十餘年,朝夕薦獻如孺子泣。叔無子,姑無家,迎養甚謹。善施濟,時傾囊橐,歲饑倡賑,全活無算。贈文林郎,崇祀鄉賢祠。

顧之璣,字在欽。性至孝,尚風雅。乙酉負母避兵,兼顧兄嫂子侄,臨危弗離,辛巳倡賑,郡中賴之。

張氏,霍山教諭龔元祥妻。流寇犯境,夫兒殉節,氏罵賊受刃,絕久救蘇,冒險扶柩葬,廬墓終。(華渚傳。)

吳琚,字子彥。端方力學,為名諸生,篤於孝友,養誌承歡,撫孤侄成立。弟歿,痛哭遽卒。妻徐氏有賢德,夫亡,慟絕救蘇,悲號半載卒。

黃氏,王用福妻。在室篤孝父母,居喪蔬食三年。甫嫁即寡,家貧甚。舅欲奪誌不從,投池救起,後力作撫孤,時常絕粒,凡十一年卒。(二條《徐枋集》摘。)

梁化鳳,字翀天,榆林人,順治丙戌武進士,官至江南提督。力修郡學,倡捐養士,屢賑饑民。在崇明力拒張名振犯境,邑中富民有誣通鄭成功者甚眾,化鳳得白,冤者悉釋之,士民感德,立生祠,崇祀郡學名宦祠。

陳天福,家酷貧,好善,歲饑捐募,賑濟鄉里。

馮夢榴,字伯宏。郡庠生,端方好善,除夕隱鄰兒竊己物,更贈金周恤。館羅臬司署時,力超薑客冤獄。孫暠汝軾,曾孫元欽,並入翰林,有清望。

李本立,字君務,光福人,事親篤孝,母老病不起,本立竭力扶持,廁腧躬親,不離左右。極貧好施,待炊者眾。孫鍼入翰林。(三條摘《自求集》。)

顧乃猷,字裕之。長庠生,李延齡薦署松江府通判,乙酉檄討湖寇死。妻郭氏,苦節載誌。范興秀股療親疾。(《高平家傳》。)

顧瀛秀,字玉書。少從徐汧學,順治辛丑進士,授兵部主事。乞歸,孝養父母,二十年不離左右,兄弟友愛。修先世晉侍中墓、陳黃門祠,纂宗譜,善闡述,著有《雪園叢錄》,皆郡中典故,配享文靖祠。(《婁關小志》。)

周沂,字聖功,事親篤孝。(宋大業傳。)

陳氏,曹萬應妻。順治庚子三月七日夫死,家失火,入焰抱夫屍出,身如紅炭,救蘇旋卒。

蔣圻,字允候。貢生,事親至孝,有《保母延齡疏》,刺血書之。(《昆陽州蔣君德政碑》。)贈朝議大夫,祔祀復舊祠,景賢閣。

趙瑾,字懿候。太原人,順治乙酉進士,官長洲知縣,愛民潔己,化莠為良,多才善詠,士林師之。

徐綸,字襄孫。長庠生,篤性孝友,捐田瞻族,周恤親友。(汪琬墓誌。)

吳江偉,字蛟水,定海人,貢生。順治七年,官蘇州管糧通判,政尚寬厚,商民愛戴,去時公立去思碑。(《遊墅關志》。)

華鍾,字元發,無錫人,居郡城,貢生,官富川知縣。順治十一年,鎮江亂,死難。恤贈按察司命事,崇祀忠義祠。

蔣氏,顧琛書妻。早寡苦節,孝事衰翁,撫三子成立。(顧承記。)

楊南,字維箕。好學深思,博通經史象緯之學,布衣芒鞋,教授村中。著有《說易》、《易集注》、《洛書成卦圖》行世。(潘耒傳。)

孫佩,字鳴庵。吳庠生,學博才瞻,著有《吳縣志》、《遊墅關志》。(《補乘》。)盧季,字南齡,篤孝著。(《家傳》。)

願樂胥,字萬屏,長庠生。父凝遠被兵執,不屈將死,樂胥倉皇求代,父竟得釋。樂胥解至軍前,主帥感其孝,得免。

陳張言積學洽聞,事母許苦節,博脯脡以供甘脆,鄉里稱太邱孝子。(《舊長洲誌·列女傳》。)

王氏,贈尚書吳臨漢妾。年二十一,夫亡,苦節多淑行,教子一蜚為名臣。乾隆六年旌表,贈一品太夫人。

邵某,陸墓人。子之翰、孫僧彌。三世皆篤孝,並到股療親疾。僧彌能詩善書,兼工真草。(李果《在亭集》摘。)

顧漢秀,字雲岩。婁郊人,昆庠生。事父至孝,母陶病,半載不交睫,及危刲股而愈。妻陸氏,亦篤孝舅姑。(《婁關小志》。)

徐南橋,黃鵬坊人,擔草紙為生。性至孝,力貧色養,歸必市物敬奉其母。(《感應篇》。)

釋傳書,字德風。俗姓陸,為堯峰山僧,戒律甚高,遍應主席,性至孝。順治己丑,築慈氏庵於桃花塢,奉母張甚篤。及卒,命其徒葬父母側,勿別營塔也。(《百城煙水》。)

王一經,字予傳。順治戊子副榜,有聲復社。官伏羌、延津知縣,善政卓卓,治水患以積勞病卒,貧無以殮,士民賻喪歸。(《河南通志》。)

管捷,字帝錫,順治辛丑進士。丁觀韶,字九儀,長庠生,徐沂弟子,配享文靖祠。孫喬,字子良。許元愷,字德先。沈盤,字石均,吳庠生。楊廷楷,字則正。衛澂,字神清。胡以鋐。朱文煥,字有章。沈介立,字石文。黃晉昌,字錫侯。徐宗器。吳中柱,字柱石,貢生,官贛榆縣訓導。黃鼎吉,字新候,貢生。唐開虞,字五臣。施澤綿,字子民。胡演,字序九。祝升吉,字允吉。陸夢熊,字熊占。吳世培,字無念。黃允奇。陳鴻寶,字若山。施其象,字子象。顧宇王,字宣美。朱坤,字順卿。許士斌,字懋全。李可衛,字爾公。王景元,字殿先。王宏緒,字長生。許振先,字起文。陳選,字照鄰。顧王祥,字瑞興。錢祐,字良士。張邕,字羽民。張德浤,字來宗。陳邁,字孝寬。沈扔榮,字滋先。李楷,字仲木,崇禎壬午舉人,官工部員外郎。並著文行,有聲復社。(《復社姓氏錄》。)

顧予壯,字貞吉。長庠生,舉鄉飲賓,讀書敦行,孝友無間,閉戶校讎紫陽、洓水諸書,淹貫性理。贈庶吉士,崇祀鄉賢。(《鄉賢祠志》。)

張介祉,字季繁。監生,少孤,事母至孝,事兄惟謹,撫孤侄、賙寡嫂極誠。善治田,時田賦責成糧長,膺是役者無不破家。介祉偕同志請革浮弊,兼陳官收官兌,遂杜大害。贈郟縣知縣,(吳偉業墓誌。)專祠在潭東。

許王儼,字孝酌。長庠生,有聲復社。力行能文,善創義舉,始建育嬰堂。凶年捐勸賑濟,修橋補路,施絮糜,歷久不衰。著有《聞樨軒集》、《軔園雜錄》,崇祀遺愛祠。

劉氏女,滸墅人。年十八聞夫死,時天寒,終夜立庭中,冒霜雪,絕食兩日死。康熙四十年事。(《遠色編》。)

江五聲,字太一,休寧梅田鄉人。來蘇倡始冶鐵,遍交四方賢士,嗜古玩,愛書史,樂善好施,舉鄉飲大賓。子接芹、十習、七騋,孫承謨、承詩、承諴、之訓,並有聲庠序。(汪琬墓誌摘。)

顧聖韜,監生,德孚鄉里,高隱不仕。(《虎邱志》。)

吳士升,字天錫。母鄭病危,刲股而愈。事兄極篤,教授孔傳給匾旌閭。

二孝女,滸墅張理遵之女。母病危,二女子夜禱於中庭,願以身代,逾日母瘳,而二女遽卒。

張震維,字南音,長庠入太學,選官郟縣知縣,力請減邑額,開荒分區,禁典鋪重利。葺文廟,立義學,人知向化,升開封同知,以母老乞歸。(尤珍墓誌。)

顧彌昌,字俊甫,潭西人。歲饑,盡力賑濟,一鄉全活甚多,有司旌閭。(顧祖鎮傳。)

周氏女,彭山何衷宸聘室。何卒,女聞訃易服,自經於金墅母家。沈廷璋,字培卿。務農孝養,母嚴病危,到股而愈。

馮庭芝力弱不及葬親,終身衰絰。子璟,字仲昭,痛父誌未遂。忍凍餓訓蒙,與妻紡績積十年資,買地堯峰,奉二世禮葬之。潘勉吾,毗村人,以篤孝著。

葉大福,字德立。孝繼父誌,披荊剔碣,求祖墓二十餘年,得六墓,輸稅立碣。妻潘氏,亦賢孝。族人賣伐墓木,氏匍匐至墓,抱樹大哭,伐者感之。知府陳鵬年給匾旌閭。

蔡大任,字友之。木瀆人,事父母極孝。康熙丁丑,母病思魚。時大雪,湖冰,不得,乃冒雪鑿冰池,竟獲二鯉,烹之,病亦愈。顧永仁,字利天。父孟真病危,刲股進之,竟愈。

戚翰仙,甪頭馬村人,父適楚不歸,奉母至孝。母亡,累積旅金之荊湘間求父,已變姓名,入蜀娶妻,已生二子,相隔三十餘年,反覆敘由,固請同歸。父大怒訟官,勒令歸籍,翰仙賃居舍側,晨必省父,一見即詈笞,終不懈。又十年,父卒,得歸葬之。

唐士起,字南雅。父鏞,卒於江都學舍,士起跣徒奔走,晝夜不息,嘔血死於途。子景益,字天錫,聞父死,悲慟赴喪,不二月亦嘔血死。(八條《顯微志》。)

顧錫祉,字履吉。孝友篤義,康熙三十八年,年百歲。賜御書「淩雪喬松」匾獎之,又九年卒。

馮六皆有文行,館於古田縣。耿精忠叛,不屈死,(亦作兵死。)贈檢討。(顧祖鎮記。)

申弦祚,字維久,順治乙未進士,少從徐汧學,風流爽朗,立品能文,力興義莊,配享文靖祠。

申穟,字菽旆,順治庚子解元,辛丑進士,官廣西提學副使,清嚴潔己,並孝友稱,時有二申之目。(顧瀛秀傳。)

餘本,字生生,青神人。陳騮、莫晉良皆閩人,並居白堤,敦至行,能詩文,同顧湄修《虎邱山志》。吳韓濟,字韓起,吳庠生。性至孝,母病刲股,和藥而愈。

劉氏,吳士儀妻。年二十六夫亡,撫孤守節。張氏,吳琳(士儀長子)妻。年二十六而寡,苦節三十七年。張氏,吳嘉會妻。早寡,苦節四十四年。

朱氏,生員吳湛繼妻。年三十夫亡,苦節十年。金氏,吳士謨繼妻。年三十一夫亡,苦節四十七年。尤氏,監生吳廷俊妻。年三十夫亡,苦節二十年。

范氏,監生吳廷儀妻。年三十而寡,苦節十三年。孫氏,歲貢生吳廷佐妻。年二十四夫亡,守節二十一年。

吳敬修,字尚桓,考授州同。篤於內行,兄弟友愛,讓己屋於兄。三十年無間言。(十條吳泰曾錄。)顧淑,字允康,吳庠生。篤孝其父,董永朝傳。

顧溶,字天如。康熙壬子武舉人,天性純孝,遭父喪,哀毀孺慕終身。

顧淞,字位公,長庠生。篤於孝友,躬行實學,周恤親族,封庶吉士。

顧漸,字天波,長庠生。考授州同,篤孝於親,居喪遇毀,倡捐祀田,力贍宗族,韓佩祥傳。

顧瀗,字文漪,郡庠生,少孤,從兄力學,極盡友愛,兄歿,慟絕者屢,鄉里以悌弟稱。

顧渚,字茶山。敦行讀書,工詩能文,為友邵研深營葬撫孤,收錄鄭季雅遺稿,助祭田,輯家譜,學者稱五樂先生。(六條《花溪祠志》。)

宋宋世漋,字文森,初名德寀,長庠生。力行善事,築婁門至和塘、唯亭尹山橋。撫親族孤與諸昆讀書寒山,興復名賢遺跡,仿高忠憲規倡豆腐會,與同里精研心理,著有《治平和詩》、《城南草堂集》。封明威將軍,崇祀鄉賢。(《鄉賢祠志》。)

顧贄,字蒨萊,順治己丑進士,官吏部郎中。敦行孝悌,能文章,啟風教之先,倡成郡中善舉,屢修郡學。與弟讚,字思玉,官開化縣丞,同修先世黃門公祠墓,兄弟友愛終身。(習雋傳。)

丁宏度,字臨甫,長庠生。孝友能文,教導鄉里,如顧嗣立、惠周惕輩,並出其門。建懷劬閣,終身孺慕,祔祀復舊祠。

郭氏女,丁旦聘室。旦罹家難戍邊,氏矢誌不字,與夫妹丁觀瀾次女,因父緣事被誅,痛憤終身不字,同嫂祝髮,苦節終身。(二條丁錦麟錄。)李某,樂橋菜傭,酷貧,篤孝其母。(《熙朝新語》。)

宋氏女,吳江生員計準聘室。氏年十七,準痘殤,矢誌守貞。久之有求婚者,聞之遂絕食死,年二十三。宗族私諡孝貞。(《堯峰文鈔》。)

許明章,字憲武,郡庠生。性至孝,父愈顯為赤腳張三所擄被害。明章往求父骨,窮年冒死,卒未得歸,事母至孝。(《遊墅關志》。)

申氏女,錢顯祖聘室,允楨次女。聞夫故,訃至大慟,自縊於戶。(葉啟祥傳。)

張蟾,字永輝。工丹青,專寫真。性狷介,善摹古聖賢遺像,意在闡揚。與李模、鄭敷教、徐枋友善,崇祀名賢祠。

宋廣業,字性存。少有詩名,貢生,官臨城知縣。禮高士喬百二,斃大猾馮某於杖,招撫紫河套山賊數百。甲子大旱,奉父命,捐己資賑濟。丙寅旱,乙丑水,力為度置。遷商南,築城招徠,令民耕種,以運米功,升濟東道僉事,乞歸。著有《羅浮山志》、《臨城縣志》、《粵遊紀程》、《蘭皋詩鈔》,崇祀鄉賢。(《鄉賢祠志》。)

趙钅方,郡庠生,有孝行。(顧培業記。)

葛以位,字允宏,西山人。地多溺女,仿郡城育嬰堂例收養,全活無算。(《林屋民風》。)

談恕,長庠增生。性至孝,母歿,哀上層毀成疾終。子思永,乾隆丁巳進士,官松江府教授,力倡修長元學宮,及學內諸祠,重建談令公祠,任所立德政碑。

吳氏,武山人,君聞女,翁齡年聘妻。夫亡,奔守服闋,自縊死,年二十,康熙十九年事。

葉氏,許大奇妻。東山人,年二十一夫故,撫嗣子成立,苦節三十一年,後投井死。康熙三十六年事。

鄭氏,徐政方妻。永昌人,早寡苦節。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趙祿星給「勁節可風」匾旌閭。

顧氏,徐紹昌妻。永昌人,早寡苦節,儒學給「苦節承先」匾旌閭。(二條徐天秩錄。)

范可詢,字問之,有至行。居白堤,有功義莊,力修天平山祖廟。子珍勳累積己資,增置良田千畝,命子瑤助義莊,以廣祖澤,崇祀文正書院。

徐瑞,字勤宣。昆山徙居虎邱,以孝著。官浙江布政司照磨,退歸構樂山樓。善寫梅竹,工琴書,嘗錄先儒格言,勒石勸世。(二條《虎邱志》。)

趙氏,許心宸妻,進士承烈女。能詩文,篤孝舅姑。年二十六夫故,苦節五十餘年。娌徐氏,許心岩妻,早寡無子,婢李阿彩,里中漆工女,偕主母守節,終身不字。(《甫裏志》。)

顧氏女,張可久聘妻,下堡人,年十七夫故,守貞四十四年。黃氏女,蘇駿公媳,吳若女,顧氏女,宋瑤成聘妻,生員宣三女。皆年未二十,守貞至老。(《遣愁集》。)

顧氏女,李仙鳳聘妻。迂里人,年二十七夫故,矢誌奔守,孝事孀姑,女紅撐支門戶,撫嗣子成立,年六十四卒。雍正四年,按察使朱一鳳給「閨中挺秀」匾。乾隆八年旌表,許兆熊傳,沈欽韓祠記,元孫希綱勒石。

金氏,顧念圃妻。陳氏,顧貞妻。韓氏,顧原程妻。朱氏,顧綜芳妻。蔡氏,顧斿妻。朱氏,顧本與妻。張氏,顧琪妻。江氏,顧漢儀妻。馮氏,顧恒業妻。陸氏,顧爾庚妻。黃氏,顧誌依妻。吳氏,顧煒妻。莊氏,顧景雲妾。王氏,顧蘭妻。郭氏,顧世熙妻。殷氏,顧泌妻。施氏,顧繹如妻。陳氏,顧鳳年妻。夏氏,顧本立妻。李氏,顧潤妻。謝氏,顧臨淮妻。並早寡苦節。(顧曰松《埭川譜》。)

顧永祚,字紫瀾,康熙丁卯貢生。有至性,篤於兄弟,淹貫經子,能文章,學者宗之。著有《燕台金陵集》、《久齋文集》。(蔣杲傳。)

許氏,監生張天麟妻。孝姑甚篤,姑死,一慟而卒。學院林之濬給「事姑致身」匾旌其閭。(《遊墅關志》。)

顧氏,申煥妾,家甚貧,夫早故,能累積女工資,舉三世十餘棺安葬祖墓,鄉里稱其賢孝。(顧震濤傳。)

鄭茂訥,字敏生。東山人,性至孝,母手植一桂,被火。茂訥痛母手植,不忍去。越數年,焦木復萌,人稱孝感。(《太湖備考》。)

王峋,長庠生,立身行己,躬事節母張至孝,當鼎革之際,隱居尊莊。(沈德潛傳。)

殷爾仁,事父至孝。子啟旭,事節母徐,力勤色養,亦篤孝著。(附《列女傳》。)

邵氏女,申繡虎聘室。三山女。年十六,聞夫訃至,即絕粒死。康熙戊寅大除日事。

顧起鴻,字非因,弟起潛,字菊存,並名諸生,皆張慶孫高弟,力學嗜古,端介孝友。與彭定求、施震銓輩共相砥礪,各有詩文專集。歲饑,盡力賑濟鄉里。(周範蓮傳。)

蔣永譽,字公鬱,長庠生,有文望。鼎革時,奉節母陸隱西山,母歿遊滇,吳三桂未叛時,屢聘弗赴,徉狂遁竄,乃免。康親王慕其名。三聘不就,自稱故明逸士,親王歎曰:「此今之巢許也。」(《楚遊記》。)貫串百家,究天文地理之學,著有盒沒風樓集》。(《補乘》。)

王明遠,長沙山木工,孝養極誠,母病,十餘年不出山,攻工於裏,及喪骨立。事寡嫂,撫孤侄,尤謹。(《林屋民風》。)

汪璟,字松蘿,歙人,工隸能詩。寓白堤,堤多舊碑,為民成埋匿,璟不避嫌怨,或出資塌而表之,以彰幽晦。

金鯤,字雲翔。吳庠生,孝友通經,與蔡方炳、繆彤、蔣之逵結慎交社。子觀韶,兩舉鄉飲賓。曾孫學稼考授州同。端方孝義,博極群書,以醫濟世,佐修長元學內諸祠。

顧履乾,字虹洲。天性純孝,色養其母,積金置田瞻族。

馮暠,字孟容。康熙癸巳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敦內行,能文章,循循善誘,士習振起。巡撫張伯行首聘主紫陽書院,掌教為始。祔祀復舊祠。(四條蔣庚塤錄。)

張叔琳,由貢生官靖安知縣。自破其家,代貧民納賦,七年無追比之聲,歸僅存舊書一架,邑人立張公遺愛祠。(《南昌縣志》。)

邱國誥,字禹階,東山漾橋人。天性孝友,持躬謙抑,通性理之學。子賡熙,字南懷,貢生,亦孝友天植。少遭母喪,終身哀慕。弟早歿,撫其孤成立,輯家乘,建祖祠。(《足微集》摘。)

蔣鉁,字潛士,長庠生。有文名,性至孝。偕張塾、顧棅禮、施濬文、張鑄、張承益、顧廷煊、錢廷翩、蔣廷錡等復興育嬰堂,均祀遺愛祠。

朱大理,字詡萬。父彥和,外出。大理年十六,孑身尋父於陝甘之間,得歸故里。及病危,割股而愈。貽贈登仕郎。(《遊墅關志》。)

丁偉,字異公,康熙庚戌武進士。時三逆起事,從提督劉,歷著戎功。平黔時,有擄婦女者,亟訪而歸之,民感其德,立去思碑。並力請除樸糧賠累,民深賴之。官至廣東守備,特恩加明威將軍,士民屍祝。

顧峻,字商衡,貢生,敦內行。少隨父祭掃石湖,遇風父溺,峻躍水救父於荻中,得不死。雍正初舉孝廉方正,力辭不就,贈文林郎。(顧燮善錄。)

嚴氏,文烈妻。年二十一而寡,苦節終身。許氏,文妻。早寡酷貧,守志終老。周氏,文詠妻。年二十四夫亡,守節至老。(三條文蔚錄。)

許遇,字不棄,侯官人,監生。康熙五十三年調知長洲縣。少倜儻,喜交遊,戶外之屨常滿。學詩於王漁洋,兼工松、梅、竹、石。重修滄浪亭。公餘,禮士大夫倡酬其中,風流文采,照映一時,卒於官。著有《紫藤花庵集》、《滄浪亭志》、《福州府志》。

程豪,字子德。歲饑施糜,全活甚眾,有司旌義。(《補乘》。)

文轅,字千里,以材官加守備。康熙二十三年,從征滇寇陣亡,祔祀復舊祠。妻徐氏,與娌俞氏文轍妻,並苦節著。(《列女傳》。)

戴氏,前明教諭顧頊妾,有淑德。二十七而寡,苦節五十一年,撫孤嗣鏗,有聲庠序。康熙壬申,學院許汝霖給「冰清玉映」匾旌閭。(《甫裏志》。)道光十七年彙旌。

顧芬,字芳臣,監生。少敏好學,通經史及天文、地理、醫卜等書,貫通聖學,得正心誠意之旨。隱王家莊,奉父瀛秀至孝,母陶病,刲股而愈。館蔣明經重光家三十餘年,交遊甚篤,力行義事。京邸有朱某客死,傾橐賻喪。同舟生病,躬治糜藥。子文元,字於萬,名諸生,篤孝其父。(沈誌祖傳碑。)道光十一年,理問程鼎給匾旌閭。

文赤,字周舄,竺塢人。父點卒,擗踴泣血,逾月死。

蕭升,穹窿山人。雍正五年,力請開河,以救紫藤塢一隅高旱之區,不避嫌怨而成。

劉殿衡,字□□,滿洲鑲白旗人。康熙三十八年,官江蘇布政使。持身素儉,苞苴屏絕,肅清漕政,創始育嬰堂,力勸紳士置產,以為久計。升湖廣巡撫,吳人立專祠圓妙觀內,崇祀遺愛、名賢等祠。(《名賢像傳》摘。)

沈曾同,字天協,貢生。舉孝友端方,官東莞番禺知縣,歷著治績,封奉政大夫。長子景瀾,字尚賓,雍正癸丑進士,由編修擢廣東監察御史。遇事侃直論奏,其備荒、漕弊二疏,有萬餘言,諍諍直聲,時人比之賈誼、陸贄云。乞歸,家門雍睦,不涉吏庭,乾隆十六年,聖駕南巡,父子並邀恩齎。

沈誌祖,字學基。號毅齋,乾隆乙丑進士,官編修,工八法,探討碑版,名重於時,恭繕內廷屏幛、文籍甚多。庚午充順天考官,黜浮崇雅,文風丕振。弟慰祖,字學周,雍正庚戌進士,官左讚善,提督雲南學政。與兄克敦孝友,並以文章名世,有雙丁二陸之譽。曆倡賑饑,鄉里賴之。(二條《家傳》合纂。)

周菽,字儼則,虎邱人,孝友剛直,能詩文,工書畫,熟治河之法。乾隆初,舉博學鴻詞,力辭,以訓蒙終。(《盧獬筆記》。)

邵希賢,字仲賢。力行善事,嘗囊金分給街巷寒餓者,並代償賣婦應官逋急迫者。子觀、泰並成進士,臨又舉於鄉。

汪國鈞,字子衡。徽州移居閶門外,好行善事,捐募廣仁堂資,偕黃道恒等倡建洞涇積功堂,置高阜地為義塚。

李止庵,性好善,創埋骼會,見暴骨悉瘞之,嘗集先儒勸葬說,刊以勸世。

王銓,字東發。康熙庚午副榜,官禮科給事中。事孀母至孝,極貧、善周恤親友。子世琛,壬辰狀元。(四條摘《自求集》。)

蔡汝騏,字養恒,東山人。性至孝,入楚尋父母。既歿,奉柩歸葬,屢瀕危險,晚居無錫。(《無錫志》摘。)

李長根,遊擊聖祥子,時耿逆道阻,孑身入閩,遇鋒鏑,經風濤,得尋兄長春歸裏,敬事終老。

顧嗣雍,字虞士。博學能文,為韓高弟,由貢生官松江府訓導,力勤課教,以端士習。捐俸倡修學宮,升武進縣教諭,卒於任。崇祀松江名宦祠,贈庶吉士,婿徐駿傳。

顧思況,字亦詩。性純孝,五歲,詢知前母鄭遺像,拜跪如禮。及長以館穀孝養盡歡,居喪骨立。鄰火及室,撫棺誓殉,即反風,火滅。既葬,廬墓數年。兄弟五人同室同炊,和好無間,(何焯傳。)子茲智,官六安州學正,從韓、何焯遊,有文行,亦孝友稱。(朱光發傳。)

顧嗣協,字迂客,貢生。工詩文,有依園七子之目。官新會令,嚴絕陋弊,勸民孝弟力田,戒飭爭訟,捐修學校及三賢等祠。五年邑大治,卒於任,士民哭聲震野,請祀名宦,更塑像祀於仰止堂。歲時屍祝,獨不焚楮帛,雲我公存日,不受一錢,應毋用此,其廉潔感人如此。(誌傳闕。)事載《古岡初政錄》。(三條顧達尊錄。)

彭宗求,字吉甫。隱於醫,廣濟貧病,事母至孝,及葬,廬墓終喪。女兄弟四人皆幼,擇賢遣嫁,佐修學宮,舉鄉飲介賓。彭宏求,字樹煌。郡庠生,事母黃篤孝稱。(二條彭蘊璨錄。)

鄭駰,字漢崔。康熙丁丑進士,篤誌孝友,事繼母尤謹。館揚州,為戒宰牛文,在新安興惜字約,遇善事必倡成之,列祀文星閣三賢祠。

陳明智,平湖窶人,乞食於吳,更為造腐家作磨,聲音宏亮。改業伶,名重於時。老仍落魄,居虎邱,因念老病貧困,生人大患,遂苦心矢誌,遍達官商,咸感其義,蠲輸絡繹。有司上聞,得建普濟堂於山塘,(《虎邱志》。)收養老病無依,不令失所,時康熙四十九年也。同時倡始戳力者:顧如龍、顧時中等,並崇祀報德祠。

馬夔,字虞傳。有孝行,舉鄉飲賓。康熙五十六年,守道李給「熙朝尊養」匾旌閭。

王九錫,弱冠母死,一慟而卒。(《木鳶詩集》。)祔祀復舊祠。趙與善,雍正十三年捐田,創始虎邱義塚,收葬遺骼。

顧祖鎮,字景範。康熙戊戌進士,由庶常官至工部左侍郎。敦至行,工書法,善古文,力行善事,與習寯、邵泰等,力倡善堂之始。同陸錦結吟社於涉園,名流觴詠,竟無虛日,屢修先年世黃門公祠。(蔣恭棐傳。)

顧自任,字淩洲。康熙庚子舉人,哭父居廬,逾月死。弟自俊,字英殊,監生,敦行能文。十四,生母卒,哀毀欲殉。居嫡母喪,椎心泣血。鼎冕,字象山,貢生,五歲父歿,慟絕者再。時患痰疾,夏不揮扇,扶持床側,積勞病卒,贈鳳翔知縣。應昌,字奠安,監生,通經敦孝。鄰火及室,冒焰救母得免,撫親陸姓遺孤成立,養章甥癱疾於家。贈侍講學士。道光五年,知府額騰伊均給「天性克敦」匾旌閭,崇祀崇報祠。(《花溪祠志》。)

鈕希文,長庠生,孝友樂善,有聲庠序。康熙二十一年,倡修長洲學宮,及學內諸賢祠,捐修祭器樂器,教習樂舞如製,祔祀復舊祠。

汪氏,生員淩坤妻,早寡苦節。康熙二十四年,知縣徐宏炯給匾旌閭。(淩淦錄。)

王氏女,長沙山人,有姿色。父母欲賣作顯者妾,女不從,日夕鞭撲,遂自縊死。陳圭以詩獎之。胡氏,丁觀德妻。年三十夫故,苦節終。嚴氏,丁觀國妻。蚤寡,夫亡哭絕者再,苦守至七十一歲卒。

錢氏,丁觀政繼妻。於歸二載,年二十四夫亡,苦節三十一年。陳氏,增生丁觀韶妾,早寡苦節,教子成立。

丁氏,生員蔡濬聘妻,增生丁仲行女。夫亡,奔礦守貞,足不逾合,唇不露齒,年三十五卒。李模、徐枋並有傳。

史氏,生員丁之英繼妻。早寡苦節,年六十餘卒。丁廷芝贈句云:「剩有父書遺子讀,常將夜績佐朝煙。」

王氏,生員丁章緒妻。年二十四夫故,苦節二十三年。宋文恪德宜傳。(七條丁錦濤錄。)

吳廷和,字周翰。副貢生,官宿州訓導。時州牧淩辱貧生,廷和力爭,以伸士氣。調任涇學,奸民汪興爭塚誣生,欲超雪不得白,遂告歸。及行,士民泣送者千計。(彭定求墓誌。)

吳培基,字鳴吉。樂善好施,見小舟多兒女失養者,力為瞻給不衰。(周琳傳。)嚴氏,吳杏妻。年二十二夫亡,守節終。龔氏,吳臨深妻。年二十四而寡,苦節撫孤。

薛氏,吳國棟妻。年二十四夫亡,苦節四十三年。程氏,吳瀛妻。年二十九夫亡,苦節五十四年。葉氏,吳敷錫妻。年三十一而寡,苦節終。莫氏,吳維凝妻。年二十夫亡,矢誌守節。

蘇氏,吳敬銘妻。早寡,苦節二十六年。彭氏,吳昌緒妻。蚤寡,苦節十九年。(八條吳泰曾錄。)

申珂,字含吉。康熙丁巳舉人,事親篤孝,力撫親族孤兒,畢其婚嫁。官瀏陽知縣,擒劇盜李老八,治巨猾黎太乙,四境肅清,時有「天下無雙真父母,人間有兩活龍圖。」調湘潭,捐修學宮,除役夫之煩流,饑則捐賑,疫則施醫,士民有「慈愛滿腔,士服民服商牙服;清心徹底,天知地知鬼神知」之聯,懸於署門。及歸,泣送者數千人,家居整理義莊。(陸經遠傳。)

丁揆,字晉初。吳庠生,篤孝其母,佐修城內諸賢廢祠。乾隆二十年,力倡請準祭田,給照世守,永垂祀事。孫荊堂建立義莊,旌表,贈儒林郎。

袁氏,周受社妻。葛百戶巷人,年二十一夫亡。貧甚勤工,孝事舅姑,妯娌和間,苦節五十餘年。康熙五十三年,布政使牟欽元給「霜筠長茂」匾旌閭。(周淦錄。)

袁氏女,閶門人,映嵋女。許字沈大立,沈早夭,氏奔守,孝事舅姑。舅病危,刲股和藥而愈。(《采風類記》。)

趙氏,監生沈騰龍妻。通書史,早寡,事姑甚孝,撫三子成立,苦節三十七年。娌王氏,監生沈見隆妻。年二十七夫亡,守志終老。時稱雙節。(《甫裏志》。)俱彙旌。

王氏,顧霄妾。石塔里人,年二十九夫亡,撫孤成立。節儉好施,苦節五十一年。道光五年旌表。

陸氏,贈渭南縣丞彭應乾妻。早寡苦節,壽至九十四歲,贈孺人。尤氏,彭始乾妻。苦節三十餘年。(二條彭蘊璨錄。)

顧文煐,字鶴皋。恩貢生,敦行力學,誼篤宗族。乾隆二十一年,捐祀田呈官谘部,永光祀典。(家述。)

顧孫慶,字孝占。有至性,侍父母側,依依孺慕,孝養甚篤。每飯後,必攜囊拾道路遺字粒,戒殺生,瘞枯骨,濟人緩急,至老尤勤,鄉里有善人稱。顧承傳。贈奉政大夫。(《行素居文鈔》摘。)

鄭氏,木瀆宋某妻。婚九年,夫亡,叔逼改適,氏大慟,赴水死。(袁枚述。)

周氏,監生蔣紹宗妻。年二十夫故,服終僅五日,葬夫歸,絕食六日死。雍正十二年三月十九日事。

張迪,居太湖濱,有孝行,早卒。妻林氏,苦節旌表。(《節孝祠志》。)

顧彪,字範九,貢生。以孝行,有文名,署奉賢縣訓導。雍正十二年,學院張廷璐給「喬門清望」匾旌閭。兄鼎楨字象九,弟璐字端九,皆有聲學校。璐妻金氏苦節,雍正十三年旌表。

喀爾吉善,字藝臣,滿洲正黃旗人。上駟院員外郎,世襲拜他喇布勒哈番,榷遊墅稅,實力恤商賑黎,省刑寬賦,民賴更生,後官戶部尚書。崇祀賢良祠,諡莊敏,專祠在管山。

張廷枚,字卜臣,漢軍正紅旗人。內務府員外郎,榷滸墅稅,布德商民,澄清積弊,廉潔自矢,捐俸設立義學。

何天培,字毅庵。滿洲正白旗人,掛鎮海將軍印,頭等阿達哈哈番,署江寧巡撫,帶理榷政。矢誌公忠,飲冰執玉,才兼文武,德被軍民。(三條《遊墅關志》。)

顧長源,十泉街人,喪父哀毀死。聘妻姚氏,守貞旌表。(附《列女傳》。)

何壽,東倉韓家浜人。家酷貧,傭工養母,黎明為市米柴鮭菜,復汲水盈盎而後出。夜歸晚,母寢不敢叩門,佇立門外,俟母醒,乃徐扣門進,日以為常。後母歿,壽亦從死。未娶無後,遺屋一間,里人欲請為祠,施解元陛錦為倡,惜未果。(李果傳摘。)

陳淑睿,少字林某。林天,守貞三年,自經於家,雍正十三年事。總督尹繼善給匾旌烈。

吳三復,字式亭。官馬龍州牧,多治行。乾隆三年,創始老婦普濟堂,收養老病婦女,祔祀復舊祠。王國俊,字天錫。乾隆二年,創始種德堂於山塘,建義塚三所。

陸觀潛,字端門,貢生。性至孝,端方敦品,學院劉墉給匾旌閭,祔祀復舊祠。子宇豐,字馭平,乾隆壬申恩科舉人。孫恭,字麗亭,庚子舉人;敬字儼若,戊子舉人,宮中書。事母至孝,閉戶著書,並儒術著名。(三條蔣賡塤錄。)

張千仞,陳湖浴嫋涇人,長庠生,力行孝弟,早亡。妻謝氏,苦節聞。袁潢,字永蕃。歲貢生,事父至孝,終身孺慕,事兄尤篤。

琢璜,字鳴韶。長庠生,事父篤孝,父歿,泣血三年,讀書敦行。雍正甲辰大寢,捐粟勸輸平糴,鄉諡端愨。

陳益,字麗亭。乾隆戊午舉人,官陳留知縣。有治行,篤孝其母。母歿,哀毀過情,事父母極盡孝友,撫侄成名,厚嫁侄女。(四條沈德潛傳。)

錢氏,周德先妻。東山小長巷人,年二十二夫故,終七祭奠,自縊死。乾隆十四年三月事。

宋氏,監生蔣灼妻。年二十一,適灼七載,夫亡,絕粒六日死。乾隆十五年事。

金三才,監生,力行善事,有功修學。乾隆五年,創始同仁局於甪直,巡撫陳宏謀給匾旌閭。

陳天鈺、金宗浩、貝紹溥、毛維錡等,並吳郡紳士,力行善事。乾隆六年,倡始社倉備荒,各綢鄉里,捐穀一千八百石,廣募助資建屋,巡撫陳大受立碑獎義。

蔣傑,字人瞻,官武定知府,贈江西按察使。弟棨字誦先,並通經史,能文章,力行善事。棨官信陽知縣,雍正十年海溢,流民擾吳,捐資收養,事聞,加同知。乾隆八年,助知府雅爾哈善倡設六門義學,購復園自娛,周恤戚族,歷修長元學宮,及學中各祠。封平陽知府,祔祀復舊祠。(蔣賡塤錄。)

夏寬,字原溥。孝親敬兄,與同里夏棟、高光祖、施源,乾隆二年創始永澤堂,時並稱善人、周長年助田。子廷衡,歲貢生,官盱眙訓導,課士放賑,士民載德。(《遊墅關志》摘。)

孫泰溶,字學成。性至孝,家失火,冒焰救母,好放生,施藥餌,參幕府時,力除民間疾苦,多所革除。

毛有容,酷貧篤義。子樹椿字鶴年,克承父誌,樂善不衰。時中表顧氏寡無依,不吝館穀,力濟其困,纂宗譜,修九龍塢家祠。(顧培源記。)

王某(名佚,)乾隆二十二年官西山甪頭司巡檢。二月承辦大差,遭風溺死太湖中。事聞,恤贈縣主簿,予祭。(《補乘》。)

黃肇揆,事父道恒至孝,早卒。妻顏氏年二十七,妾徐氏年十六,並苦節撫孤,請旌。(《節孝祠志》。)

顧鼎榮,字昌九,長庠生。偕師鈕希文,盡心修學,事父母至孝。母毛氏病危,刲股不愈。會子廷煊患痘將死紫宗支孑弱,禱天求代,一嘯而絕,母子遂愈。有司給匾旌閻,祔祀復舊祠。妻繆氏,年三十夫亡,即欲身殉。宗黨力止,遂截發自誓,勤操針黹,孝養堂上,撫一子三女,寒燈敝帷,苦節五十一年。晚課諸孫,工吟詠,有《述懷》句云:「一自夫亡日,此生甘苦中。勤惟忍影隻,勞可補囊空。教育三齡子,扶持八秩翁。嚼{艸餘}五十載,還未謝疲癃。」一日糧絕,有碩鼠投錢之異,得繼饘粥,時稱苦節所感。乾隆十三年,署知府薑順蛟給「松筠比節」匾旌閭,道光十七年彙旌。

許氏,生員朱善斌妻。結衤離四年,氏僅二十三,投緩赴水,母苦拒之。守節無依,假鄰屋半椽,力作自給。即老婦亦不得見,並不聞其聲。王氏女,西街巷農女,守貞不字,孝事父母以終。

許氏,楊關生妻,漁莊人。婚半載夫亡,家貧屋隘,苦守二十餘年,鄰里罕見其面。小姑六姐聞夫亡,自縊於家,以明貞操。黃氏女,母病到心頭肉,以療母疾。

陸氏,朱茂庚妻。年二十九適朱,逾年夫亡,絕食死。許氏,胡世祺妻。年二十二夫亡,絕粒死。

薛氏女,黃埭顧汝凝聘室。及笄,聞夫死,衰絰奔喪,大慟死,年二十二歲。

韓氏,張桐妾。年二十四夫亡,欲以身殉。親族勉以大義,乃力撫遺孤,支持門戶。及夫葬子婚,生一孫,氏怡然曰:我事已畢,可以見泉下人矣。遂自縊死,年四十歲。(八條《滸野關志》。)

潘氏,徐道光聘妻。聞夫亡,逾月自縊於父家。乾隆十六年事。

張氏,生員吳時濂妻,早寡苦節。乾隆二十四年,學院李給「無愧所天」匾旌閭。(吳兆棠錄。)

劉氏,胡信芝妻。三家村人,早寡苦節。乾隆三十一年,學院張給「冰霜並潔」匾旌閭。(胡洪濤錄。)

吳勻,字嘉穀。孝事父母,力行為善,族中殯葬婚嫁,及親鄰緩急,必竭力籌恤。子清,能承父誌,亦勇於義。(吳臻祐錄。)

徐氏,監生吳廷鏜妻。事舅姑至孝,姑病篤,剜臂肉二片,和藥而愈。(錢大昕《潛研堂集》。)

顧氏,贈知縣申墉聘妻,孝子鼎榮女。年二十七夫亡,衰絰奔喪,奉位結衤離,苦誌守貞四十三年。孝事舅姑,力撫嗣子讚皇,登賢書,令玉屏,為良吏,皆母教也。敕贈太孺人。(沈德潛傳。)道光十七年彙旌。

陸氏,生員丁殿揚妻。年二十一夫亡,苦節。乾隆三年旌表。周氏,生員丁稷妻。年二十五而寡,守節三十六年。朱氏,丁惲妻,早寡苦節。乾隆六年旌表。

張氏,丁僖妻,蚤寡守節。朱氏,丁芳杏妻,早寡苦節,乾隆十三年旌表。

顧氏,生員丁孟架妻,早寡守節。乾隆十四年旌表。(六條丁錦心錄。)

卷十八 编辑

○國朝

程蔭桂,字燕山,乾隆己卯舉人。授大竹知縣。三十八年,從將軍溫福剿金川,六月四日,解餉至美諾,遇金匪,拒敵死。事聞恤贈兵備道,世襲恩騎尉,賜祭。子烈,家人張麟、賈永魁,吏何秀文、賴國相、徐仕顯,役吳榮等十九人同日殉難。(奏稿摘。)崇祀忠義、昭忠、慰忠、二程、復舊等祠。繼妻熊氏,年三十,夫殉節,撫子煥成立,官同知。守節三十年,封恭人。

汪癸正,原名士癸,候選州同。好義樂善,獨修昆新學宮,創建常邑育嬰堂,修建蘇昆太義社倉,歷荷督撫給匾旌閭,累晉資政大夫。孫為善,乾隆辛巳翰林,子孫衍繁,相承樂善。子鑾、福、凝,孫為仁、為英,曾孫慕懷、學箕、琦詒、翼溥、祥泂,元孫棨、世豐等曾倡修學宮,捐賑饑民,浚河道,養流民,有惠鄉里者。(見《徵信錄》。)

李氏女,父漢章,守貞不字,孝事父母。

金氏,沈子猷妻。早寡酷貧。宗黨欲改適,誓死不從。予猷有姑同居,素與鄰周醜通,並欲汙氏。氏大,被擊死。巡撫湯文正斌訪實,論正法。(二條蔣賡填《闡貞編》。)

顧廷煊,字素書,孝事節母。汲古工詩,同蔣鉁、朱楫等力佐育嬰、廣仁各堂,著有《觀旗偶記》、《鄧尉山樵稿》。子培本字鳳梧,孝友端方;培業字北園,構園自娛,父子並遊沈德潛之門。(申讚皇傳。)孫錦章,工書法,施兒絮。

沈佩玉,張香橋人,監生,濟鄉里。乾隆十六年,元和縣福安給「惠濟可風」匾旌義。

馬得立,胡廂使巷人,候選州同,賙恤鄉里。乾隆十七年,元和縣福安給「任恤堪揚」匾旌義。

顧丕謨,字大典。有至性,母歿,哀毀早卒。妻倪氏,年三十夫亡,撫兩子一女,俱幼。舅卒,氏罄典盡禮,葬舅姑及夫柩。家貧甚,挈子女依父母家,撫孤成立,苦節三十七年。道光七年旌表。(顧雲棟錄。)

錢廷熊,字彥仲,乾隆戊午舉人。官高密知縣,歲饑罄囊賑濟。鄰邑聞風至者,蓋屋給粟收養。擒巨盜王繼才、邱和尚等於法。調菏澤、長清,皆有善政,歸浚采蓮涇五百餘丈,以濟早區。(《家傳》。)

黃裳,字訓常,乾隆辛酉經魁。為文渾灝精融,膾炙人口。官蕭縣教諭,有治行,孝事二親,謹養寡嫂,撫孤侄有恩。(顧家瑞記。)

欽揚祖,字聖和,朱張里人。敦行孝友,少館甥蔣明遠家,盡得《易》理,精焦、京、徐、李之學,搜奧正謬,學者宗之。南令施君霈給「道泄疇圖」匾獎之。愛栽菊,晚號菊隱,年八十一終。子王聲克世其學,(蔣棠傳。)孫浤源,力學能詩,並學著。

申讚皇,字瓚黃,乾隆庚午舉人。為沈德潛高弟,孝事節母。官玉屏知縣,廉潔慈和,士民愛戴,超施二妻楊氏獄,按鄭文連於法。掌教諸暨,文風丕振。(韓是升傳。)

顧學潮,字小韓,乾隆辛未副榜。官至浙江布政使,署巡撫學政,歷多治績,工書善詩。弟學治、學海、學浩,侄振、朗、勻、犖、超,子翼、桓、霖,官令牧守,並有治績。一門入仕,數十年未擴一宅,未置一畝,清操世勵,論者賢之。

俞氏女,婁郊魯瞻次女。許字顧大觀,顧十六夭,女年二十一,聞夫亡,越三日衰絰自經於官瀆橋所居之小樓,時乾隆十八年九月十一日也。道光十一年,理問程鼎給匾旌烈。十七年彙旌,崇祀貞節祠。(《婁關小志》。)

許在璞,字玉仙,常熟人。長洲陸敘臣繼妻,家貧早寡,苦守三十餘年。有詩二卷,彭紹升手錄,真跡藏貝墉千墨跡中。(顧震濤記。)

張氏,鈕廷燦妻,婁門人。廷燦沒於京師,年二十五,苦節撫孤守節,至年七十二卒。(顧世琦錄。)

顧嘉瑞,字松谿。弟嘉祥,字蘭圃,並敦至行。嘉瑞七歲即能柝薪負米,以代親勞。九歲鄰火延廬,冒焰扶母攜弟出,更入火搶祖像,更大慟,忽火滅,咸為孝感。嘉祥恪恭兄命,孝亦如兄。父臥病,兄弟默禱求代,既沒,哭絕者再。嫡母蔡病膈,累月不解帶。生母王病,三月不交睫,親奉湯藥。及歿,兩孝子年已斑白,悲不欲生。兄弟相持而慟,終以思親積憂相繼歿。(何桂馨傳。)道光五年,學院申啟賢給「兄弟孝友」匾旌之,祀流芳、復舊等祠,贈儒林郎。嘉祥妻徐氏,捐己資,命子兆熊創立洞涇內嬰孩義塚。吳縣教諭梅法給「慈惠芳徽」匾,並給「分金妥繈褓之孤,久深蒙養。佐子敷桑梓之惠,聿著壹儀」聯句旌閭。

丁氏,王誥妻。乾隆五十八年冬,誥以吏事,枉屈自裁。子如松殉父死孝。氏哀毀痛憤,未幾卒。

朱象賢,字存孝,官萬載縣丞。敦孝友,能文章,著有《見聞錄》,皆表彰郡中潛德,及《玉山叢稿》等書。弟鑰字以孝,醫術濟世。(《蘖圃家述》。)

郭廷讚,字端叔。乾隆壬申恩科舉人,官浙江督糧道,歷有治行。乞歸,力倡修長元學宮,及學內諸祠。弟廷采,字南蘋,乾隆丙子舉人,官龍岩知州。居官廉潔,給發貧民棉枲,傾家賠賑,全活無算。子各,乾隆壬子舉人,敦行力學,鄉表耆英。(《家傳》。)

陸氏女,徐汝鍪聘室。徐早殤,女捧位成禮。家貧,守貞終老。(《家傳》。)

汪氏,生員莫讓繼妻。婁關人,事母金至孝。年二十八歸莫,甫半載夫亡,女紅自給,孝事翁姑。終身不下樓,長齋奉佛。撫嗣孫維鏞成立,守節五十四年,年八十二卒。娌朱氏,莫啟賢妻,年二十二而寡,偕妯苦誌終身。(顧承《雙節傳》。)

丁氏,顧錦萬妻。孟子堂南人,年二十四夫故,家甚貧。上有祖姑華年八十七,下遺二女一子,均在繈褓。誓死守志,居僅二椽,足不逾閾,惟勤針黹,以供饘粥。歲時克虔祭祀,積數十年資,葬三世九棺。子又殤,榮煢飲泣,守節三十七年。

戚氏,何振華妻。齊門人,年二十七夫亡。酷貧,遺孤殤,欲從死,恐不能繼先人一派,以丸藥為生,撫族侄為後,將成立又卒。依親戚家苦守二十一年卒。(顧震濤傳。)

汪氏,監生吳士毅妻。早寡苦節,事姑篤孝,撫嗣子文炳教育甚嚴。乾隆二十六年旌表,贈恭人。孫頤由進士,官主事。曾孫鍾慶登賢書,鍾駿狀元,今官侍講。

華氏,顧模妻,婁門人。年二十六夫故,孝事舅姑。及歿,脫簪珥禮葬,苦節三十六年,乾隆十一年旌表。

徐氏,職監趙震啟繼妻。嘉慶二十二年夫故,慟絕者再,五七後,以夫帶自縊死,(顧蓴傳。)即於是年旌表。(六條《節孝祠續志》。)

潘凱,字倬成,胡廂使巷人。乾隆丙子舉人,官淡水同知。五十年生苗起事,力拒被戕,役夫十三人盡去其首。事聞賜祭葬。(《補乘》。)

蔣啟緒,字昭略,白蜆橋人,官襄陽府巡檢。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初一夜,署鄰失火,延及寢所。啟緒冒焰搶印出,復入火負母,猝煙迷,同母周氏死。妻張氏、使女二人入火援救死。子邦基隨父搶印死。事聞賜祭葬廢恤。(畢沅奏稿。)祔祀復舊祠。氏等道光十七年彙旌。

朱氏,申翊曾妻。早寡苦節,年七十九卒。

顧公燮。件丹午,吳庠生。有至性,少從沈德潛學。博覽群書,靡不貫穿。工詩能文,重建黃門公祠。善闡述,著有筆記二十餘卷行世,皆吳中典故。

汪譚,字處默。以篤孝聞,早卒。(顧家瑞記。)

李友杜,字升九。總角能詩,為沈德潛所稱,家甚貧,館穀養母甚孝,著有《拙驅集》。張葩,字整躬,長庠生。性孝友,工草書,著有詩集。

吳爾德,字叔濂。有至性,具幹才,隱居善詠。(三條《遊墅陰志》。)

顧堃,字堯峻。乾隆癸巳欽賜舉人,官常州府教授,篤學能文,以詩名世。性至孝,母病刲股。同時族中篤孝曾剴股者:模、德焻、後裕、壽朋、念聖、瑾、右民。又昆山人金,赤貧,為城東人家執炊,亦刲股救父。道光十一年,理問程鼎給匾旌閭。

潘文起,字念熙,候補知府。孝友敦倫,力行善事。吳郡屢饑,皆倡首捐賑。乾隆丁未,助修吳縣學,嘉慶丙辰,助修長元學,力修節孝祠,刊祠誌,興妙濟堂。每值歲暮,必攜金贈窒者。修橋路、施絮糜,施棺代葬,周恤親友,助建寺院,倡義莊贍族,代婚嫁,資鄉里。獨修吳江石塘,一生以寬為主,能留人地。不吝財,不好名,不責報。子孫克承其訓。(參《補乘》。)以捐賑特加議敘道,贈通議大夫。子師隨,太常寺博士,工書法,孝友謙和,時有善人之目。侄師升,戶部員外郎,力倡善舉,工蘭竹,同修郡邑學宮,興各善堂。從孫筠霄,光祿寺署正,道光壬辰夏疫,設局延醫施藥,並給炭米,全活者甚多。

黃庸,字璿辰。乾隆己卯舉人。事親篤孝,勤恤昆季,酷貧好施,能文章,善搜討天文地理之學。主定武講席,士風丕變。子元李、元鼎,皆名諸生。兄弟友愛,並篤孝其父。(顧家瑞記。)

蔣季潤,字宮桂,端方孝友,工詩文,善隸篆。(韓崶傳。)

顧氏,嚴閑存妻。年二十九夫亡,苦節三十一年,事姑至孝。夫墓山左,女紅敬養,禮葬舅姑,撫孤成立。

陸氏,甘肅州吏目蔣壇妻。年十九適壇,壇揀發甘肅。孝事姑周,又姑卒,氏哀毀如禮。壇聞母訃,即咯血沒於蘭州,及扶柩回裏,氏始知之。撫棺哭絕,奉柩停於丙舍,歸即絕食死。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十五日事,年二十七。道光八年旌表。(二條《彙旌冊》。)

何烘,字漚三,長庠生。貧而好施,常攜囊收拾路遺字紙米粒。乾隆時,舉錫老榜。嘉慶初,舉孝廉方正,皆力辭,年九十七卒。(徐錫齡《熙朝新語》。)

吳文煥,字麗亭。乾隆庚子經魁,官定遠訓導。孝友敦倫,勤慎供職,文風丕振。進士陳俊千、淩泰交皆出其門。捐修文廟,辦荒賑濟,力勤調劑。弟文燝字越亭,廩貢生,事親孝,居喪骨立,力修祠墓、宗譜。贈文林郎,著有詩文集行世。

顧培源,字立忠,號笠舫。少穎悟,切誌於學。因祖早故,祖母繆甘貧苦節,父又遠幕不歸。培源棄儒業市,以養祖母,恪代父職。飲食起臥,必躬自扶持,未敢稍怠。及卒,哀毀成禮。尋父歸,僦居甫裏,旬日必往一省,自攜時物,欣然餉之。遇風雨,匍匐數十里不顧也。迨父病,數月不解帶,蠛虱滿身。生母陳患疽,親吮其瘡,病目,亦舐其目,並得瘥如故。及卒,毀容泣血,絕而復蘇者四。父止之,雖聽命,日必數慟,終年不復見齒。孝養其父十有三年,雖寒微必極奉甘旨。父沒居喪,形枯骨立,廬墓三年。種松芟草,常致悲號。逢諱日祭祀,至老猶孺子泣。與兄同炊,三十餘年如一日。二嫂早世,撫其女厚嫁之。三兄遠幕,依表兄申讚皇署,養嫂二十餘年,必恭敬止。晚年稍饒裕,擴宅構園,以娛泉石。倡修祖塋,不吝千金,營然成林。族中代嫁者四,娶者五,殯葬者九。凡有所求,必傾囊助之。及老力行善舉,家道旋落,宅屬他人,亦無難色。年八十一卒。道光十一年,理問程鼎給匾旌閭。

毛金墉,字韓望,華陽橋人。性至孝,事母唐,極盡扶持甘旨之事。母享期頤,金墉亦耆耋,嘗作老萊戲。其平生孝行,鄉里中猶多傳述者。(二條錢泳《履園叢話》。)

胡鈞徽,字東山。事親至孝,善治心養性之功。封朝議大夫。子滋俊字朗峰,宗心性,尤尚躬行,事父母稱篤孝。闡《周易》、《中庸》,多蓄名書。嘉慶十七年,倡修郡學,並修吳縣學。十九年捐粟子耀,鄉里德之。

董如蘭,字逸雋。綜名法之學,力行善事。甲子、甲戌大饑,倡捐平耀。上有司飭商采買川廣米穀,奏免關稅,又設義蠲,按圖賑給。且恐施粥雜礦灰病民,易米給錢。癸未大水,安厝浮棺,創始養牲局。力倡修郡邑學宮及諸賢祠,施絮糜、葺橋梁、浚川濠、興善局、請革屍場烘天等弊。呈準善堂,收殮路斃,鄉里賴之。授九品秩,封通議大夫。

顧鈖,字荀皆,白塔東里人。善詠能文,酷貧好施。乾隆五十年大饑,賣家具揭債為擔粥,餉里中饑疾及老少不能赴廠者,全活甚多,致大困終。祔祀復舊祠。(《補乘》。)妻胡氏早寡苦節,力撫諸孤成立。

張修來,少業伶,至性過人,母病刲股。董封君如蘭信服其誠。歲暮緘金,令修來默給窮困不怠。

戈寅襄,事節母至孝。道光六年母卒,哭母,未逾月死。七年旌表其孝子,崇祀忠孝祠。

汪文琛,字厚齋。候選道,力行善事。歲饑,必首倡捐賑。疊邀議敘,特加鹽運使,封資政大夫。乾隆五十三年,獨力重修郡學,巡撫閔鶚元立碑獎之。(見誌。)嘉慶十七年,再同修郡學,時倡最多者,紳士薄壽楷、壽松、震世煥。十九年,助修吳縣學,時倡捐最多者,汪元煌、啟堂等。(詳見《徵信錄》。)

俞大猷,字稼園。貢生,力學敦品,孝事孀母,迎養叔父,屢倡善舉。整理郡邑三學、松江江寧二學丁祭禮樂,演習儀律,盡心教課如例,祔祀復舊祠。曾與陳元基、陳月林、顧家瑞、徐昂、子浩、漣等,倡修闕里分祠,會文課士,並修吳縣學,力讚長元學丁祭。

周淦,宇佳士。布政司經歷,事親篤孝。兄弟五人,和睦無間,佐修節孝祠。工詩能書,善畫山水,名流碩彥,訪無虛日。乾隆乙巳以齒秩赴千叟宴,賜靈壽杖。著有《漁村詩稿》,年九十終。(顧震濤傳。)

顧洤,字懋寅,監生。敦倫好施,精申韓之學,能文章,著有《桂溪雜錄》、《獅橋詩》。

吳鍾,字魯尊,長庠增生。端方立行,言動不苟。善倡義舉,歲饑竭力勸賑,不避嫌怨。(參《補乘》。)與弟錦慶,監生,力行善舉。倡修長元學宮,捐修學內諸祠。

高應龍,字友夔,乾隆庚寅恩科舉人,歷知廣東開建、永安,山東新泰等縣,升知州。多著政績,有遺愛德政碑。

顧臨,字景明,監生。與兄鼎並有文行,以醫濟人。道光十年,知府王有慶飭祀醫學儒宗祠。(韓對傳。)

許時佑,字天申。慷慨好施,事親篤孝,敬養寡嫂。外祖徐、內父陳無後,生養死葬,祭祀竭誠。嘉慶十六年,同創體善堂,力行善事,祀流芳祠。

尤秉經,字季達,長庠生。幼喪母,哀毀過人。隨父宰南城,不離左右。年饑,捐賑鄉里,浚河施糜,必助其成。佐修郡邑學宮。

張淳,從父士鉉,由徽州移居滸墅。幼有至性,不離母側。嘉慶二十年冬夜,不戒於火,全家走避,惟母在。淳冒火躍入救母,竟被焰烈,與母同斃於火。時年十三。

陳懋,字裕德,監生。孝友敦倫,力倡善舉,樂刊善書,屢葺廢祠,內外親黨,無不贍恤。

杜松喬,字壽昌,候選縣尉。事親至孝,母病刲股而愈。父幕遊台灣,措資奔赴,奉父以歸,孝養終老。道光七年,學院辛從益給「孝德孚鄉」匾旌閭。

王一誠,普洱人。少為弁,後居管山來鶴院。發盡白,髧兩髦,盛以囊,不簪不巾,人皆以老道士呼之。恒居石洞,不火食者數年。營生壙,顏曰「活死人墓」,壽至一百十餘歲終。(四條《遊墅關志》。)

釋明澈,字懶庵。俗姓沈,本儒家子。性真澹,言動尚清正,工書法,善山水,並能詩,皆絕塵想。主畫禪寺,築善慶庵,頗多幽致。曆持戒席,嚴勵梵行。

顧禮璜,字萼庭,貢生。有聲庠序,試輒高等。與兄禮琥,文章競美,時比二到。官上南河同知,清廉矢正,治河有法,歸無寸積。倡建黃門、孝介二祠,力襄節孝、吳郡名賢、劉方伯各祠。工詩文,謙和孝友,鄉里重之。

王氏,徐關觀妻,農婦也。夫病危,夫族弟周玉雇氏代夫戽水,氏不往。周玉以穢語汙蔑,氏忿甚,夜投河死。嘉慶六年旌表。

顧氏,監生潘文虎妻。白塔東里人,年三十夫故,事舅姑至孝,撫孤教育甚嚴。姑柩在室,鄰火將及,氏仰天大慟,撫柩願殉,旋反風火滅。迨殯葬,扶櫬渡河,中途陡遇烈風,舟幾覆。氏急禱天,得免,皆節孝所孚。守節二十七年,嘉慶六年旌表,贈太恭人。

蘇氏,生員顧百朋妻。婁門人,年十九夫亡,貧甚力作,孝養舅姑,及歿,拮據營葬。苦節四十五年,嘉慶十一年旌表。

顧萱,蔣兆奎聘妻。幼喪母,哀慟過情。父邁宗嘉其孝,命名曰萱。兆奎卒,父密不以聞,逾年始泄。迨服喪三年畢,即絕食死,年二十七。道光六年旌表。(四條《節孝祠續志》。)

韓敏,字梅坡。端方孝友,精於八法,並工詩文。及門者千計,皆有文名。如蔣泰堦、何桂聲、蔣元封、潘浩、沈傅桂,皆高弟也。

毛懷,字意香,性高潔,工詩文。布衣蔬食,形若枯彈。以書名世,筆意神妙。同時精書法,敦品行,有聲庠序,及登賢書兼能詩文者:於定、吳錫疇、沈景運、沈岱、趙彤、吳瀚、韓詩、吳國寶、鄒建高、韓煦、朱彙源、李福、龍鐸、石治昌、吳永芳、鄭名焯、馬賓門、張文燮、顧佺、畢敦、林煥、顧廷元、張辰、談廷芳、顧樹榮、蔣宗城、顧昌言、顧昌、許資深、李涵、韓紹纓、蔣懋昭、丁錦華、周維煃、淩兆元、陳三錫、錢溎、潘璿、丁衛城、馬錫嘏、畢俊、張鎬、徐錦源、顧升猷、顧震、方燮、張泰初。工隸篆者:嚴雲霄、杜厚、陳賓、陸紹曾。工校卐者:趙演。方外能書者:穹窿山道士周自然、許自牧、畫憚寺僧如德。

蔣曾燴,字竹浦。存心寬厚,篤於倫敘,事父母至孝。生母陳年登大耄,曾燴時作萊戲以娛母心。兄弟十人,和睦無間,敦行善事,至老不衰。助立歸太僕墓,竭力修吳縣節孝祠,倡修憲副公祠,清理祭產,創始大雲庵放生,長元學惜字。偕顧震濤,族孫應楨、茂庚等,廣采苦節婦女百十人,代為請旌。族中孝子逢源、大椿等,請於布政使賀,案準祔祀學內孝悌祠,有遺訓十六則行世。子泰堦、慶均並會魁,有清望,多治績。孫錫綬登萃榜,廷試掄元。費氏,監生顧福綏繼妻。孝事舅姑,早寡,苦守十九年。

徐氏,廣西布政使顧濟美妾。早寡,撫孤佐正室,持中饋,守節三十八年。道光五年,知府額騰伊給匾旌閭。

柏氏,監生顧思誠妻。孝事舅姑,教子珩,官棗強尉,以廉慎稱。早寡,守節四十六年。道光五年,知府額騰伊給「柏操松心」匾旌閭。(三條《花溪祠志》。)

沈國柱,婁門人,事親至孝,讓產於兄。兄更蕩盡,復迎養,友愛終身。

顧諤,字沛蒼,支硎山人。有至性,父病刲股,及歿,廬墓三年。子崧,乾隆十一年大疫,創興同善堂,廣施醫藥,家致大困。孫卿雲,庠名步青,入都尋父,備嘗艱厄,以孝聞。工詩文,獨修族譜,同修黃門公祠墓。著有《晚香堂文集》、《竹軒詩稿》。(張墉錄。)己丑重遊泮宮。

蔣文洪,字穆亭。有孝行,著《達生廣義》。

王弈經,字九如,東山人。路拾遺金,俟失者還之,見人竊己物,避而隱之。王弈組,字九錫。歲饑,煮粥以飼餓者,力修東山節孝祠。王金增,字師李。吳庠生,輕財篤義。

工世鈞,官進賢縣丞,修橋補路,置茶亭,以息行旅。(五條見《補乘》。)唐文棟,候選員外郎,敦倫樂善,捐田五百畝贍族。

徐錫爵,監生。好善樂施,乾隆四十六年,捐田三頃贍族,有司旌義。(二條《虎邱志》。)朱定觀,甪直篙師,事親至孝。父病刲股,及父歿,哀慟死。

陳朱組,字佩黃,監生。性至孝,父病嘗糞。母喪,遇風覆舟,入水殉拯。乾隆三十年,學院梁給「風侔徐沈」匾旌孝。

陸錦,字素絲,貢生,官保寧知府。躬行孝友,能文章,兩舉鄉飲賓。築涉園,名小鬱林,名流觴詠。倡始義倉,預籌賑濟,力建文待詔祠。著有《周易統宗》、《秀眉堂詩稿》、《養屙閑記》。

潘涵,字毓才,事親至孝。

夏啟麟,字應周,事生母篤孝。戊辰辛未,出粟賑饑,捐產助同仁堂。

吳星曙,字彤翰,昆庠生,元和人,奉母極孝,恤濟鄉里。(六條《補乘》、《甫裏志》摘。)

石氏,蔣公衡妻。年十八,婚一載,夫亡,即絕食死,乾隆三十一年九月事。吳氏女,宋夢芝聘妻。年二十夫亡奔喪,守貞六十一年。毛氏,顧文昌妻。婁郊人,年二十而寡,苦節五十年。

朱氏,顧雲鸞妻,文昌從孫婦。年二十六夫亡,苦節終。

曹氏,葉瑞森妻。大成坊人,年二十而寡,孝舅姑,撫子女,苦節四十一年。

徐氏,顧九成妻。光福人,年二十六夫亡,甘貧苦節,守志四十六年。

夏氏,州同周玉珍妻,東彙人,年三十而寡。與妾陳氏時年十九,同守苦節。居僅一椽,終身蔬布,堅拒親饋,無子。侄某妻沈氏。年二十一亦寡,極貧,撫孤孝養舅姑守節五十一年。徐氏,顧二妻,齊門村婦,二十夫亡,貧不能活,為玉珍家執炊。與周、陸諸節婦同一室,苦節終身,卒又祔葬陸節婦墓。沈氏,陸塤妻。年二十七夫亡,無子女。性嚴介,間日一炊,依妹周節婦同室。妹死,寄食尼庵,窮餒死。道光十一年,理問程鼎給匾同旌。

袁氏,生員顧我柱妻。年二十八夫故,孝事舅姑,苦節五十年。

李氏,彭燦妻,木瀆人,年二十,婚九月夫亡,絕食經二旬死。乾隆五十八年事。曹氏女,王子儀聘妻。夫亡,奔喪守貞,苦誌十一年。李氏,顧香傳妻。年二十九夫亡,苦節三十年。

李氏,顧倬妻。年二十六夫亡,苦節四十六年。蔡氏,顧籲尊妻。年二十八而寡,苦節四十年。

曹氏,顧邦賢妻,潭東人,年二十二夫亡,苦節七十三年,壽至九十四歲。

徐氏,顧維城妻,邦賢孫婦。年二十二而寡,孝事太姑及舅姑,苦節三十餘年,子大鈞亦早卒。媳王氏侍姑守節,有孝著。(十五條錄《彙旌冊》。)

沙祚遠,字岩穀。家酷貧,跣足負販,孝養父母,父病篤,刲股以進。及卒,拮據喪葬,母又繼卒,艱苦盡禮。

李恕,字止庵。年十二匕臂肉以療母疾,及歿,結廬墓側。舉鄉飲介賓,子繩,登賢書,有文望。

吳敬溪,謝家莊農,同懷七人分析時,讓多就寡。後稍裕,分贈五兄,各田五畝。弟省溪最貧,獨十畝,住宅又棄,代贖歸業。其子失所,與田二十畝,令耕種自食,並助之娶。其他善事,竭力為之。子君獻克承父誌,好施不衰。

高煜,字金生,陽城湖人,事親至孝。兄弟五人,友愛甚篤。父沒,分授田宅器物,悉讓兄弟,自甘艱苦。

甘某,以祝獻為業,事父母至孝。弟不情,每淩其兄。某俯受不較,弟婦亦長舌,某妻亦不與較。屋產多讓弟,柴米必遺之,酒食必召之,後皆感化。

曹氏,張迪九媳,渭南女。甫里人,事舅姑以孝聞。

王如綸,恪承父誌,捐良田百畝於普濟堂,為經久計。子康,成進士。

吳正倫,字孝則,長庠生,梵門橋人。篤學勵行,力倡善事,葬父啟上,見舊棺亟埋之,立石致祭,移父柩於側。

吳象文,徽州人。徙光福,好行善事。乾隆八年、十二年,兩舉虎山、塔山之麓,累積暴棺數千具,買灰祭奠,埋之高阜。

馮晨,字遜修。世承為善。宗族親友有求,必竭力助之。遇疾病,必濟醫藥,雖參苓吝也。

計佩,字潤泉。調豐里人,以醫濟世。歲疫,巡撫黃聘佩董局診治,全活萬眾,壽至百歲,請帑建坊。

劉震祥,字香泉,郡庠生,北察院前人。世有醫名,篤於孝友,尊師力學,以醫濟人,歷五十餘年,全活萬計。善周濟親黨,路拾遺金,候失者還之,刊《日新錄》勸世。子施、濂、俊,孫椿並中式。

丁倪鉁,字與成,元庠生。精醫理,樂善濟人。

沙起寶,字楚玉,事孀母至孝。性嗜善,助廣仁堂經費,好施茶,器皿水葉必良。輯刊《論心編》勸世。

釋道成,善人橋雷音庵僧。庵前為諸山要路,募築石亭,憩息行旅。夏日施茶,冬日施湯,暗夜借燈,暴雨借蓑笠,歷久不衰,門外懸燈,有「方便」二字,以照往來。

鳳凰橋癱丐(姓名佚,)河邊多廁,昏夜不便行人,丐結草舍,日得所乞,飲食之餘,買燭點燈,上書「方便」字樣,人多利之。後有商如廁,遺銀五十兩,丐拾而還之。時高其義,咸異其人。

盛曾,字希哲。篤學敦義,好行善事。康熙申辰,倡舉放生會於清真觀。

朱三溪,光福人,好行善事,捐資贖留元墓山寺內古銀杏四樹,有《夢感存樹記》勒石。

沙秉行,楓橋米儈,家酷貧。晨起,於門首拾遺金五十兩。訪失者,乃賣餅者欲脫父罪,賣女之資。遂還之,並資其不足。

郟鼎,甫里人,昆庠生。康熙庚戌水災,倡眾設廠施粥,規條詳善,經冬曆春,全活無算。(二十二條摘《自求集》。)

彭惇儒,字敘典。長庠生,篤學孝友。母尤病危,股救治。(彭啟豐傳。)

吳縣差役某,貧甚,路拾金珠一匣,尋覓失者,乃齊門某家婢所遺。將死,某問明,即還之,時高其義。康熙三十年事。(黃蓄齋記。)陳氏,彭毓嘉妻,早寡苦節。

鈕氏,彭會嘉妻。年二十一而寡,守節二十九年。錢氏,彭開偉妻。蚤寡,苦守三十餘年。

顧氏,贈通州吏目彭遵儒妻。年二十二夫亡,苦節二十八年,封孺人。

彭啟耀,字開敏。長庠生,安貧敦品,事親至孝,母歿,哀毀卒。

彭紹咸,字與吉,貢生。敦行樂善,篤於孝友,教子有方,五子並登科第。母歿,執喪過毀,廬墓積勞疾卒,贈榮祿大夫。

彭紹詒,字念劬,候補府知事。家貧力學,事母至孝。道光八年,學院給「行篤陔華」匾旌孝。(七條彭蘊琛錄。)

彭㷆,字庭輝。事母至孝,享壽九十。官陝西渭南縣丞,歷署永壽、商南、鎮安、渭南等縣,各有治績。在渭南,力救屯民張緒勳糾眾一案。巡撫陳文恭公深重之,以卓異引見,賜蟒一襲。母老去官,士民遮道泣送者萬計。及歸,倡潤族田,樂善不倦。(彭蘊璨錄。)

汪嘉濟,字雨良。乾隆甲子舉人,官嘉定教諭。查賑盡善,全活萬眾。仕至大定知府,士民並立去思碑。

孫旭,字叔明,丹徒徙閶門。初業銀冶,後以醫濟人。篤孝其母,及歿,廬墓三年。善瞻親族,友有貧不克娶者,周其完聚。遇盜者,罄資以償。陳祖、范傳、李果、朱繼暐、韓士虯輯《闡幽集》,徵詩表其志行。

沈氏,馬正宮妻。早寡苦節,撫孤錫嘏、錫秩成立。乾攏橦年,知縣王定遠給「節勁松筠」匾旌閶。(馬慶錄。)陳本和,字雍鳴。橫金人,篤孝敦義,刲股救疾。

陳燦簡,字廷揆。盍簪坊人,事親篤孝。(顧培本記。)

馬全,字具堂。太原人,曾居鸚鵡巷,武狀元。官至江南提督,充金川參讚大臣,殉難。賜祭葬,諡忠烈。

葉文焯、任延麟,並篤義敦行。乾隆五十四年,倡建白蓮涇修吉書塾,延師教訓里中貧家子弟。朱德垣,字揆初,貢生。事父母至孝,工書能文。(朱綬錄。)

顧秉忠,字贅也。事親至孝,居喪骨立。奉母黃,養誌終身。好施濟,興育嬰堂,兄弟友愛,舉鄉飲賓。(彭啟豐傳。)

顧孫詒,字翼傳。事母至孝,終身孺慕,恒舉小說以博母歡。工山水,與王玖齊名,能詩善書。有客忘赤金、計值二千餘金於其室。客束裝去,孫詒懷以歸之,客疑家人盜,將鳴官治,至是乃解,不致受屈。孫文定欲以義聞於朝。嘉慶初,舉孝廉方正,甫通詳,已卒。(《墨林今話》、《郡志》合參。)

顧曰堅,字學圃。長庠生,考授吏目。性至孝,父歿,一慟而絕,竟夕始蘇,哀號累月不止。兄早世,事寡嫂甚謹。篤於交誼,有告必典絮為贈。尤愛客,常集雅園,斟詠不輒。配陳氏,有賢才。孝事舅姑,夫亡哀痛迫切,誓以身殉,甫百日,悲悼卒。(蔣元益傳。)

顧聲雷,字晉莊。敦孝友,能文章,乾隆丙戌進士,官陝西石泉知縣。調興平時,金川用兵,備著勞績。捐修漢唐陵墓。歲旱,出常平粟賑濟,給籽種,禁民流亡。調咸寧,平反商州民趙成殺死牛姓六人,卸罪於子,廉得實,置於法。升惠州知府,勸化刁訟,浚西湖,令栽植。戊申歲饑,捐倡賑濟,全活甚眾。舉祀蘇文忠公於白鶴新居,時有廉吏稱。(韓是升傳。)

施氏,吳元榮繼妻,早寡,苦節十五年。王氏,吳元漋妻,早寡,苦節撫孤。顧氏,監生吳誌勳妻。早寡,苦節享年八十歲。張氏,吳承祖繼妻。蚤寡,苦節赤貧,力撫二女遣嫁。

吳氏,孫某妻,承祖女。未匝月夫亡,偕母苦節。

吳昌宗,字大聲。乾隆壬申恩科舉人,官南縣訓導,著有《四書經注集證》。子天佑,乾隆庚寅恩科舉人,官含山縣教諭,並敦孝義,通經史。昌宗自述有「兩世科名叨異數,一堂父子恰同寅」之句,書作楹帖。

吳鵬,字德求,長庠廩貢生。篤於內行,倡修祠墓,纂輯宗譜。門庭雍睦,雅好山水花木,工詩文。著有《西湖遊草》等稿。貤贈修職郎。王氏,吳壽穀繼妻。年三十夫亡,苦節三十一年。

李氏,吳學詩妻,壽穀嗣媳。早寡,侍姑苦守,以孝聞。(九條吳泰曾錄。)

袁氏,蔣維祖妻。年十九,婚甫一載夫亡,吞金不死,遂絕粒卒,距夫亡僅十日。乾隆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事。

陸肇域,字豫齋,注銓州同。性至孝,築娛暉園以奉母。創甫裏先生祠於虎邱,以高曾祖父配。旁構別墅,集名流文宴之所。力行善舉,偕任兆麟修《虎邱山志》。

朱受新,字念祖,陽山徙齊門。讀書嗜古,芒鞋竹杖,歷遍吳山,與沈德潛善。工詩敦行,著有《木鳶集》。(《北園小志》。)

沈莊懷,吳淞江人。破屋二椽,敗席折鐺,攻苦不出。工詩文,學有淵源。著有《荒江唱和集》。沈德潛重其文行。楊師曾,字□□。道光九年,旌表孝子。

程伯玉,字易安。事親甚孝,節儉起家,力行義舉,教子有方。子坤字載文,好讀書,工時藝,入長庠,補廩貢生。待兄極謹,時倡善事,捐資助賑,製衣濟困,修橋路,施丹藥,歷久不衰。子孫繼誌樂善,鄉里賴之。孫仁藻字麗九,少穎悟,能文章。吳庠廩貢生,侯選訓導,加道銜。克己敦行,事親孝著,與弟仁霈力行善事,歲饑助賑捐,修城工,浚河道,施絮給糜,築堤岸,恤孤寡,籌緩急,贈醫藥。辛卯分養淮北流民,丙申倡濟東城失業機匠。辛卯同郡紳吳廷琛、潘師乾、丁錦心等倡修長元吳學宮。尹山橋久圮,村民病涉者數百家,捐資重建。永安橋圮,亦竭力助建。他如南園等處乾苦無告者,按口施給,待炊者千計。其恤嫠、周急、補不足等諸善舉,咸倡成之,皆實力奉行。積勞成疾,易簀時,猶命子楨義等建立義莊,為贍族計,言訖而逝,其篤義如此。

張宗蒼,字默存,篁村人。寺友絕俗,能詩文,工山水,用筆沈著,官河工主簿。乾隆十六年恭遇南巡,進畫冊,取入畫院供奉,升戶部主事,以老乞歸。同時徵入畫院,徐揚,穿珠巷人,監生。十八年欽賜舉人,官中書。(《養屙記》參《家傳》。)

張氏,從九品江溪林妻,天機橋人。年二十四夫亡,苦節四十九年。(釋靈淳錄。)

葉氏,監生陳溥妾。年二十三而寡,苦節撫孤,嘉慶二十年旌表。(陳松孫錄。)

沈氏女,許字冷某,冷夭,女守志廿年,貧甚餓死。(朱籌添錄。)

何氏,彭山農人,□受正妻。家酷貧,欲賣婦,氏佯順其夫,謂曰須祭別祖宗。祭畢,與夫痛飲,逸之寢所,自經死。乾隆四十五年事。(夏兆寅記。)

潘奕雋,字榕皋。乾隆己丑進士,授內閣中書。丙午典試貴州,戊申升戶部主事。旋乞假歸,優遊林下逾四十年。工書法,尤擅古隸。嗜吟詠,以詩文名世。善引後進,如太史陳鍾麟、蔣泰堦、陶梁皆高弟也。曾修郡學,屢倡善堂。歲饑必賑恤鄰里。壬午重赴鹿鳴,晉秩副郎。己丑年躋九帙,蕊榜再逢,得與恩榮宴。詔加四品卿銜,海內榮之。著《三松堂詩文集》三十卷、《說文蠡箋》十四卷、《居易金箴》一卷。封朝議大夫,她封光祿大夫。(年譜、墓誌合參。)

彭希韓,字守約。乾隆乙酉舉人,究心理學,篤誌敦行。事大父、父母至孝,事諸父如父。友愛諸昆,居喪過毀。歲時祭享,每致淚下。杜門讀書,著有《退庵日錄》,皆儒門法語。工楷法,喜闡述。與子蘊璨曆修長元學宮,及學內諸祠。襄祀克虔,並葺家祠祖墓。歲饑,必竭力倡賑。長子蘊琨,官石門知縣,有政聲,彭希鄭傳。(蔣賡塤錄。)

葉鳳梧,字竹虛,崇正宮道士。有道行,能文章,善述祖德。力新殿宇,賢士大夫多敬禮之,顧承傅。(《崇正宮志》。)

趙全湧,字在中,穹窿山道士。少具夙根,有至行,能詩文。親沒,辭家學道,為張南朋徒,授五千精義,俊得青城太乙雷書,能除魅濟屙。邑人沈二禮家患祟,行法蕩除。力新殿宇,嗣方丈,整清規,以學行稱。韓是升傅。(李三燮錄。)

錢士錡,字小盦,廩貢生。工詩文,性孝友,以儒術著。校參《補乘》,通論水利。著有《窳生隨筆》、詩文等集。

彭希旦,字蔭槐,注銓吏目。天性篤孝,孜孜為善,修身踐言,克敦儒行。道光辛巳舉孝廉方正,力辭。

彭希涑,字樂園。乾隆丙午舉人,太常寺博士。性至孝,年十二父歿,哀慟感人,事母三十餘年,孺慕終身。好施濟,善放生。閉戶讀書,著有《二十二史感應錄》,並博考梵書及醫卜地理之學。配顧蘊玉,克修婦道,工詩,早卒。繼江氏,年二十七夫亡,苦誌孝姑撫子,節儉守節,工詩文,亦早卒。(三條彭蘊璨錄。)

石韞玉,字執如,號琢堂。乾隆庚戌,恩科狀元,授修撰,未散館,特命典試福建,視學湖南。戊午入上書房行走,充日講起居注官。出知重慶府,時川中用兵,從勒文襄辦軍務,調濟得宜。倡築長壽縣城,民賴以安。庚申賊勢甚焰,嚴守得不犯。賊更蟻聚川陝楚省,韞玉出入萬山中,晝則上馬追捕,暮則坐廬理牘,勤勞三載,以功賞戴花翎。凱旋後,收養被難婦女數千口,飭歸父母夫子家,以全骨肉。丙寅蒞潼商道,禁遏耀以濟晉饑。升山東按察使,兩署布政使。以公去官,復賞編修。引疾歸,主紫陽講院二十餘年,文風丕振,辛巳聘修府誌。癸未歲饑,力請免米稅,通賈應急,勸助賑濟。丁亥倡建吳郡名賢總祠於滄浪亭西,各係讚語,端書勒石。並采無像郡賢千百人,親書位式,呈請祔祀。辛卯力勸留養淮北流民,資送其歸。癸巳重謁泮宮。甲午捐勸賑饑,丙申倡修吳縣學宮。時大吏采訪貞節,韞玉同紳士設局,廣采得未旌者三千餘口,咸荷旌典。韞玉天性純孝,居喪骨立。服官最久,家無餘資,甘貧樂道。工書法,為世所重,取其薄贈,藉以賙困。他如善堂、義局,修橋梁、寺觀,施絮糜,必竭力成之。著有《獨學廬詩文》等集行世。年八十二卒,闔棺時,門弟子相向哭失聲,鄉里亦多墮淚者。庚子,巡撫陳鑾列祀名賢祠。(黃壽鳳錄。)

李氏,廩生王嘉仲妻,孝事舅姑。年二十九而寡,厄窮苦誌。道光三年旌表,時守節二十四年。子熙源,集《褒節錄》行世,石韞玉、潘世恩序。

濮榮文,婁郊人,隱於圖吏。工詩能書,力行善事,竭蹶代償孤寡,陋困漕條,不顧笞罰,時高其義。

顧寅,字孟賓,嘉慶乙丑進士。入詞館,改官刑部主事。少敏力學,通經史,能文章,兼精醫理,及奇門六壬、卜筮之學。性情和易,門庭雍睦,事母吳至孝。通籍後,母偶不忄睪,長跪請解。諸生時,適秀才獄起,寅慷慨重義,竟致褫革。旋蒙恩復,入仕秋曹,嫻悉典律,平反讞獄頗多。繼即總辦秋審,積勞成疾,卒於任。(《家傳》。)

卷十九 编辑

○國朝

宋鎔,字亦陶,乾隆壬辰進士。歷官刑部左侍郎,鐫級補鴻臚寺卿,性至孝,事母王夫人孺慕終身。居官勤慎清廉,為寧池太廣道時,榷蕪湖不名一錢。歲饑調處荒政,全活甚眾。及官刑部,超屈治獄,竭盡心力。乞歸,孜孜行善,力創義舉,同修郡邑學宮,周人緩急不衰。(《行素居集》。)

張吉安,字迪民,乾隆丁酉舉人。曆署淳安、象山、新城、永康、麗水、浦江等縣,補餘杭知縣,所至有聲。在象山,瀕海民悍,嚴禁出洋,盜風頓熄。在永康,蛟水陡發,田廬漂隕,設廠棲流,煮粥全活,收瘞浮屍。在麗水,亢旱設壇步禱,誠感沛雨。在餘杭最久,清理訟源,修河堤,葺學校,修邑誌,彰節烈。甲子倡捐平耀,乙丑分鄉煮賑,嚴掘筍之禁。以母老歸侍養,十餘年母沒,吉安年已七十,搶呼欲殉,哀毀成疾,小祥竟疾終。吉安性至孝友,讓宅弟居,周恤親族,同修郡誌。捐修郡學,崇祀永康、名宦。麗水、浦江並有遺愛碑。石韞玉、潘世恩、那清安、王學浩、張鑒有傳狀。(《繡佛龕彙編》摘。)

王氏,州尉吳嘉瀛妻。少事父母至孝,年二十四夫亡,善事舅姑,克盡婦道。撫嗣子仁榮成立,力行善舉,承母教也。道光六年旌表。

陸墅,字散夫。事親至孝,篤學多文,性高潔,與釋默可善。稿多散佚,鰥獨固窮以終。(顧承記。)

張氏,朱鑒妻。孝事父母、舅姑,姑陳病危,刲股和藥而愈,迎養蚣妯尤謹。

宋鑣,字香岩,官嵩明知州。敦行力學,歷倡善舉。甲戌、乙亥重修郡吳兩學。甲子、丙子等歲,力辦賑濟。乙亥等歲大疫,延醫施治,施絮糜,修橋路,興創善堂。同時樂善紳士:徐士俊,王聿來、陸萇,賈慶安、吳周鈐、吳廷華、唐澧、楊鶴圃、程元綱、蔣升瀛、蔣敬、陳樹棠、宋載汸、徐師愚等。盡心籌辦,不避嫌怨,鄉里賴之。(詳見各徵信錄。)

李秉德,字涪江。諸生,內廷供奉,授鹽場大使,以丹青名世。同時性高潔、能詩文兼善書法及蘭竹寫真者:朱康、王有仁、談友仁、唐培、王玖、吳博垕、石廷輝、金守樸、朱白,徐鼎、金澂、夏翬、尤詔、王祖羲、蔣寶齡、許堯民、龔文植,薛球指頭最工。

韓崧,字峻維,少穎異,與弟對同負盛名,有聲庠序。乾隆癸卯舉人,時父是升在京邸,崧攜眷侍養,以孝聞。禮親王夙重才名,延為世子師,充國史館謄錄,議敘知縣。丁憂南歸,歷為大府賓客。偶患目疾,為庸醫所誤,竟失明。於是謝絕世緣,皈心淨業者三十餘年。崧績學工文章,尤長於詩。著有《水明樓集》行世。倡始集善堂,力興惜字、放生諸舉。己卯覃恩,貤封刑部尚書。乙未重遊泮宮,同修長元學內諸祠,請以前後忠臣孝子及有功學校諸公,未敢率請崇祀於鄉,隻請祔祀復舊祠傍。呈官案準,推廣祀事,以勵風教。年八十卒。(石韞玉傳。)子筼,以詩名著。

韓崶,字禹三,少有異徵。十六入元庠,二十舉乾隆丁酉拔萃科。以部屬用分刑部,悉心讀律,剖析豪芒,敏慎推重。平反滇中盜案,超雪三命,升郎中。屢從讞諸省大獄,出為廣東高廉道,檄赴安南犒夷,宣揚聖化。升福建按察使,痛懲械鬥頂凶之習。時洋匪蔡牽、土盜朱濆不靖,同督撫籌畫機宜。及升廣東巡撫署總督,洋匪猖獗,崶分路剿捕,擒殲甚眾,朱濆斃於炮。更赴澳門,築伽思蘭炮台迤南一帶女牆,添前山寨專營,加蓮花莖關插石垣。赴虎門,查添炮台,使匪船不得徑渡。嚴禁番灘賭館、鴉片煙館,絕勾結之路。於零丁外洋,獲匪朱渥等,擊張保仔於荷包洋,保仔等投誠乞命,並繳火器,洋面一律蕩平。賞戴花翎。先後奏定潮州械鬥逞凶案例,及良民被脅結盟,及畏累出錢並未結盟者,罪例有差。授刑部尚書兼兵部尚書。先是逆匪林清犯闕,會同軍機研鞫,分別從逆案犯,省釋株累。賜紫禁城騎馬。平反山西烈女趙二姑獄,尋以失察侯際清案,遷秩,未幾復補右侍郎。以疾告,奉旨允行。既歸,與同里耆舊舉文酒之宴,人比諸香山洛社。年七十六,重遊泮宮,同修郡邑學宮。力修各祖墓及敬堂、貞文二公專祠。同巡撫陶澍、布政使梁章钜重修滄浪亭。先後偕同郡石韞玉、吳廷琛、尤興詩、徐耕山、顧翔雲、張心源、蔣賡塤、徐僖、蔣希賢、顧沅、顧震濤等倡建吳郡名賢總祠,倡修長元學內諸祠。西偏復舊祠,皆先輩前後敬奉郡中各廢祠栗主,彙供祠內合祀。於此時已久廢,祠主殘闕,捐資重建,闕者增補,並重書祠額,捐添祭器。捐修二呂、九張、韓襄毅、王仁孝、徐文靖、劉方伯等祠,清理劉漸於墓,請復婁門李延平祠、韓將軍廟祭典,力修韓斬王墓,助修五人之墓,同修元妙觀三清殿,倡興各善堂、義局。詩宗少陵,有《還讀齋稿》行世。書法柳誠縣,草書近《孫過庭書譜》。生平篤於倫敘,外祖父母、內父母、伯父母、兄嫂並請一品封典。助葬舅氏,並葺丙舍。周恤宗黨,汲引後進,隱人過失,鄉里推重。相國潘世恩撰墓誌,門人巡撫林則徐書,祁墳篆蓋。

韓峑,字鏡人,兄弟並仕於外,伯兄抱左邱之疾。峑養父以孝,侍左右者四十餘年。力修長元學內諸祠,捐鐫名宦祠石位。與同里監生顧昭鱗、縣簿顧森、生員邱福淳等倡立安仁局,廣行善事。封奉直大夫。

汪留階,字起忱,吳縣增貢生。誌倜儻,多才藝,官工部營繕司郎中。逾年以疾歸,孝養甚篤,居喪哀毀。力疾赴休寧敬修項仲堰五世祖墓、長湖曾祖墓。與人交執禮甚恭,善屬文,工詞翰,家庭雍睦,好施與。歲饑,倡捐賑濟,全活無算。助修郡邑學宮。曾修書院、橋路、寺觀,施絮糜,給棺木,惜字恤嫠,竭力成之。屢減田租,以蘇佃困,創立義莊贍族。道光二十年旌表。子孫世承為善,多顯名者。(《休寧縣志》、《家傳》合參。)

顧若曾,字滌齋,有文行。官銅陵縣巡檢,浚河、勸賑,歷著治績,開羊山磯締道,士民感德,立生祠於鎮。金啟,字東屏,端介絕俗。工寫真,曾繪百老圖,多郡中耆彥。

顧曰松,字鶴翔,監生。工詩文,纂譜修祠,敦宗睦族,至老尤篤。著有《巢雲詩稿》、《日南遊草》行世。同時有文行,力建黃門公祠,與修祠譜者:錫周、貴誠、文輝、維墉、誌祖、鳳台、鄂榮、尚錦、壅桐、兆熊、大楨、奕榮、廷綬、汝霖、肇增、尚煜、有均,弟賜書、亦松、亦寀,從孫燮善等。(詳見祠碑。)

周孝塤,字逋梅,木瀆人,其先為常熟紀氏。逾冠即食餼,有聲黌序。時諸生獄起,孝塤日懷餅金,走係所相慰,不顧風雨。入官刑部主事,細察情辭,不輕畫諾。乞歸,修白華之養,誌力詩古,名重於時。行誼肫篤,賙恤戚屬,力行善舉,曾助賑三次,堅辭獎議。著有《還讀小廬詩》、《性理析疑》、《韻學參考》、《奉暉堂文集》、《試帖律賦》等書。(朱綬墓誌摘。)

褚昭萼,字雪芬。監生褚繩女,朱本仁妻。少以孝名,及歸朱,力持井臼,日操作,夜課子,宗黨以賢婦稱。善詞翰,著有《雪芬吟稿》刊行,中有白燕、梅花諸詩最工。他如吟雁詩,結句有:「瀟湘北渚蘆花冷,校書頻添訓子章。」尤妙。

王氏,戈錦妻,二十夫亡。越三載,葬夫畢,自經死。嘉慶十四年八月二十七日事,十五年旌表。

徐壁,張邦榮妻,篁村人。工詩,甚孝。二十一而寡,苦節至二十九年,撫孤成立。臨終有示兒光譽詩曰:「卅年孤雁為誰生,辛苦原思玉汝成。莫道顯榮方有事,賤時應得善人名。」道光十一年,理問程鼎給匾旌閭。

蔣氏,張德揆妾,篁村人,性敏容莊,事夫如父。家日落,力作,畢嗣子婚、大婦及嗣媳殮葬。嘉慶二十一年,德揆年八十卒。氏痛絕而蘇,殮畢仰藥死。幾上有絕命詞一首曰:「薄命何須惜,小星豈有光。拔釵供卯酒,罷繡摘柔桑。到此心方覺,空成夢一場。九原尋故主,明我潔如霜。」一時傳誦。著有《潔己集》。卒年四十。(顧震濤傳。)

徐氏,陳韶妻,婁門人。年二十五夫故,守節十八年,撫子紹祖又殤。

頓氏,徐孝桂繼妻。常熟徙郡城,年二十二夫亡,苦節四十餘年。

沈氏,陳祖鏞妻。婁門人,年十九適陳,婚十九月夫故,苦節十九年。

曹氏,姚九皋妻。年二十夫故,撫孤苦誌,年七十四卒,守節五十四年。

顧氏,劉鎮嶽妻,花溪人,年二十一而寡,孝事舅姑,守節十餘年·

宋氏,鬱世英妻。幼讀書,明大義,年二十九適鬱。越四載,夫病卒,氏遂絕食死,距世英歿方二十五日。道光七年,教諭黃時敏給「勁節淩霜」匾獎閭。

程氏,光祿寺署正汪長鍾妻。年二十歸汪,孝事舅姑。時夫在內廷行走,歿於任。氏年二十六,遺孤如溥尚幼,仰事撫育,一身兼之,守節六載而卒。封恭人。道光九年,學院申啟賢給「節凜冰霜」匾,布政使梁章钜給「筠心柏節」匾旌閭。

淩氏,監生王鴻文妻。年二十適王,未幾夫遊京師,歿於旅舍。訃至,氏遂絕食六日死,年三十六歲,道光十二年二月十六日事也。蘇州府教授歐陽泉給「烈昭彤史」匾旌閭。

孫氏,許錦繼妻。年二十二夫亡,苦節三十餘年。

李氏,倪孝章母。蠡口胡巷農婦,年三十夫故,工織撫孤,更為人家執炊。苦節四十三年,年七十三卒。監院顧翔雲給「柏節冰清」匾獎閭。李氏,邱貓妻。湯家莊農婦,年二十三夫亡,力田撫孤至老。

王氏,邱貓妻。二十四而寡,侍姑李守節。以孝聞。

張氏,陸正和妻。年二十八夫故,家酷貧,斷炊,依母家居。力撫二子成立,孝事其母,守節十年卒。

王氏,席謨媳。水仙弄人,年二十夫亡,孝事衰翁,苦節三十一年卒。周氏,葉鶴齡妻。大成坊人,年三十夫亡,苦節十六年。某氏,湯家莊農人,張阿狗母。婚六月而寡,佃田苦節終老。

樊氏,顧蒙初妻。黃氏,顧葆初妻。妯娌並早寡,家甚貧,孝事衰翁,力撫子燮善為名諸生。燮善亦早卒,繼妻朱氏,婚才一載,矢誌侍姑守節。

顧氏,吳瑞珍妻,傳芳里人,早寡苦誌,撫嗣子兆鼇遊庠,年八十卒,守節五十餘年。侄媳陸氏,吳溶妻。媳韓氏,生員吳兆鼇妻。並蚤年苦節,力持門戶,撫子成立。宗黨賢之。

蔡氏,監生陳梁妻,葛百戶巷人,年二十二適梁,孝事太姑及舅姑。夫早亡,撫孤嘉謨遊庠。道光十四年,訓導胡景熊給「勁節完貞」匾旌閭。

孫氏,周尚華妾,葛百戶巷人。年二十一夫故,孝事大婦,親操井臼,守節五十四年,年七十五卒。嗣孫萱妻李氏,年二十四而寡,事太庶姑孫、繼姑吳,以孝聞。

顧氏,盧氏,縣典史蔣錫社妻。年二十七夫亡,葬畢絕食死。(韓崶傳。)

王氏女,父湘。女痛弟殤,誓不嫁,養親終身,以孝聞,卒年四十六。

管氏,沈國棠妻,東麒麟巷人,早寡撫子,孝事衰翁。道光四年十月二十四日,鄰火延燒,氏入火救翁出,復冒焰搶祖先栗主,被焚死。

萬氏女,父元功。幼喪父,佐母撫弟,母病刲臂肉以進,果愈,如是者三。

許氏女,父鈞遠遊,獨侍癡母。年十六,父兄俱故,矢誌不字。母喪後,齋戒終身,積女工資,葬父母及叔嬸七柩,力勤祭祀。

周氏女,郭香聘妻,祈莊人。夫亡,女欲奔守,父不許,潛受他人聘,遂自縊死。

費氏女,懷天綦聘妻,許家港人。將婚,夫故,女欲奔守,父不許,遂自縊死。李氏女,父德宣,迂里人。年未笄,母劉故,哀毀絕食死。

顧氏,丁守躬繼妻。吳縣學前人,年二十九夫故,葬畢,欲奪其志,氏抱夫木主,一慟而絕,距夫死七十九日。馮民女,顧維能養媳。年二十二夫故,守貞五十年。

劉氏女,楊四觀聘妻,支硎山人,奔守三十餘年。

沈氏女,殷永禮聘妻,石馬頭人。年十九夫故奔守,孝事舅姑,守貞十二年卒。

許氏女,馬德全聘妻。年十九夫亡奔守,年四十一卒,守貞二十三年:趙氏女,王禹祥聘妻。東馬社人,年十九夫故,奔守三十餘年。

哈氏,從九品佘大來妾。年二十三夫亡,其母欲奪其志,氏矢誌不從,哀毀成疾,半載死。

吳氏,顧梅庵妻,香山人。年二十一夫亡,屢欲自盡,翁姑力拒,遂悲憤死。孫氏,石培元繼妻,冷水灣人。年二十九夫故上層毀卒。

章氏女,張季良聘妻,燕家巷人。年十九夫亡奔守,孝事其姑,矢節終老。(四十一條《彙旌事實冊》,並《節孝祠續志》。)

謝長源,字怡堂。監生,力行善事。嘉慶甲子大祲,竭力助賑。事聞,特加州吏目。

何禮熿,字樹蘭,吳庠附貢生,候銓運同。家居雍睦,屢世同炊,疊邀旌典。嘉慶甲子、丙子,並竭力捐賑,全活甚眾。(二條吳城錄。)

顧增光,字淩云。有至性,篤內行。由館敘官南陽、湖洲二府經歷,署舞陽、鎮平、浙川、南召、內鄉、新野、葉、唐八縣,多治績,緝秦國棟等。積勞引疾歸,偕侄維祺等整理各祖舉,捐田房充祭費,建崇報祠、景賢閣,請入祀典。與弟同炊,畢世無間言。力行善事,不與人知。捐名賢祠祀田,助建黃門公祠。次子霖官宣化縣巡檢,有治行,積勞卒於任。

王廷柏,家甚窶,積金累年,獨築溫家岸。工費不足,典絮揭債,畢其役。馮一飛善卜,亦窶,饘粥不繼。於洙泗巷拾遺金十兩,待失者還之,力卻其酬。王鎬,善人橋市人。有席賈誤多與錢八十貫,賈去已久。鏑曰:「非義之財,雖困弗取。」即附舟,載至數百里外還賈,賈大異之,堅卻其贈。時稱三義人。(顧濟錄。)

尤興詩,字<矢聿>三。乾隆丙午舉人,官內閣中書。供職弗懈,工詩文,研求典籍,主平江講席。講論性理,亹不倦,士風翕然。事親至孝,力倡放生會及各善堂。佐修郡邑學宮,同倡名賢總祠,捐修周忠介公祠,請給徐忠仁祠奉祀生部照。著有《延月舫詩集》四十三卷。

潘世璜,字黼堂。乾隆乙卯探花,授編修,改官戶部主事。丁內艱,歸後請假養親,侍父三十餘年,不離左右。天性誠孝,為人謙和,動止不苟,績學好古,尤究心衛養之術。(參賈允升墓誌。)崇祀鄉賢祠。

潘世榮,字錦堂,乾隆甲寅恩科舉人,官內閣中書。生而孝謹,言動以禮。少為蔣華、顧禮琥高弟,以儒術著名。己未赴選後,旋乞養歸,侍父家居。時從兄及弟,並陳情在告,天倫樂敘,尤推科第人文之盛,海內榮之。耽吟詠,工書法,善與人交,力周緩急。歲饑,籌濟鄉里。自父暨本生父母相繼棄養,傷心致疾。又遭母氏喪,哀毀骨立,病日浸劇,延三月竟卒。贈朝議大夫。子曾彥字寬夫,廩貢生,即用郎中。事親孝聞。癸巳、甲午歲祲,籌資賑濟,親履鄉僻,分廠散給,全活甚眾。浚河道、築城垣,赴善若渴,宗黨賢之。(《墓志》、《家傳》合參。)

周夔芳,力行善事。嘉慶甲子、乙丑,東城機匠失所,比戶殍流。夔芳等力募紳富,按戶賑恤,全活萬眾。

黃成,字香涇,嘉慶庚申舉人。孝友端方,工詩文,善書畫。與顧蓴、韓崶、李福最善,門人汪棨梓其集行世。

韓福昌,字秋亭。官眉州州判,歷有治績。從福文襄征廓爾喀,辦軍務。凱旋後,辭薦乞歸,隱葑郊,以授徒終。(二條吳鶴書錄。)

程元台,字位成,監生。勇於為善,家致中落。子濤字春波,以孝著。壬午重興恒善堂,癸未水災,力倡辦賑,更議募捐房租一月,得廣經費,全活甚多。更贈朝議大夫,潤候選州同。

孫嶺梅,官宿松教諭,累世力行義舉,屢倡善堂,篤於師友,待炊者眾。(朱榆錄。)馬氏,顧陳嚨妻,年三十三夫亡,苦節二十七年。張氏,顧思秘妻,年三十一而寡,守節二十三年。

汪氏,顧九成妻,年三十三夫亡,苦節三十七年。顧氏女,費師望聘妻,學正茲智女,未婚,守貞終老。沈氏,顧蒼繼妻。年二十一夫亡,苦節四十九年。

潘氏,顧旦復妻。年二十六而寡,苦節四十八年。劉氏,顧寅妻,及笄,守節至老。顏氏,生員顧炳義妻。年二十七夫亡,守節至老。周氏,生員顧錫孝妻。年二十三而寡,苦節四十年。

沈氏,顧瓚妻。年二十七瓚亡,苦節十五年。韓氏,州同顧日熾妻。年二十七而寡,守節二十年。蔡氏,顧俊妻。年二十八夫亡,苦節三十年。李氏,顧倬妻。年二十六而寡,苦節四十六年。

陸氏,顧在德妻。年二十七夫亡,守節二十四年。薑氏,顧王曾妻。年二十而寡,孝事舅姑。項氏,顧超曾妻。年二十六夫亡,孝太姑,撫小姑,教子成名。

張氏,顧中立妻。年二十夫亡,苦節十三年。徐氏,顧家璘妻。年三十三而寡,苦節十四年。

陸氏,顧渤妻。年三十夫亡,守節十七年。(十九條顧達尊錄,內十三條見《彙旌冊》。)

王氏,監生俞培廷繼妻。婺源籍,孝義坊人。年三十二夫亡,苦節撫孤大猷敦儒行,守志二十八年。長孫浩繼妻詹氏,年二十七而寡,苦節二十九年,旌表。

謝氏,翁士鈺妻,元禮長女。年二十一夫亡,苦節撫嗣子成立,守志三十一年。嘉慶初旌表,崇祀長元貞節祠,建坊漁洋山墓前。

謝希曾,字孝基,號安山,監生,篤於孝行,早失怙,事繼母甚謹,力學敦品,專精性理。同邑江聲、李銳、顧蓴輩,咸推重之,為道義交。慕采古賢遺像,繪得前明先賢百二十四人,並係其傳,好藏名人書畫。素企陶靖節高風,手錄陶詩,勒石輒和其韻。精校卐,工山水,卷帙盈架,刻《契蘭堂帖》。力行善舉,代梓業師吳賁園遺文、故友過夢園《廿二史言行略》行世。祔祀復舊祠。子騤,字季英,號屺望,長庠增貢生。性至孝,少失恃,事父甚篤,行動不離。兄肅家業中落,姊適戴早寡,並調濟得宜。佐修郡學,捐修長元學內諸祠。施絮糜,修橋路,力行不衰。為文清正,試輒高等。工楷書,精醫理,名重於時。彭中翰蘊章所稱潔己好修之士云。贈詹事府主簿。(《家傳》。)

沈仁業,字振先。父服賈安南,娶會安林氏,生二子,以外夷女不準攜歸。長子即仁業,隨父旋裏。父卒,循康熙十九年例,得載父像航海迎母。時遇兵燹,乃冒鋒瀕危,遇颶風,觸五指山,呼天泣禱,得轉風。奉母及弟妹歸吳養誌終。(朱綬、江沅傳。)祔祀復舊祠。子恩光,輯航海迎親圖,徵詩行世。顧翃序。

吳維枋,字小謝。職監生,力行善舉,倡建皋橋。(時經火後。)

胡鳳儀,字虞瑞。長庠貢生。庚子召試,欽取二等,有內府緞之賜。有至性,母病危,刲股得痊。乾隆丙午大饑,擔粥赴給病臥者。力修郡邑三學,捐修胡文昭公祠,請以公子三賢配享,廣行善事。道光辛巳大疫,設醫治給藥。癸未、甲申、乙酉力辦賑濟,事聞,給匾旌閭。曆修長元學內各祠,克襄祀事。贈文林郎。(《家傳》。)

孫增福,字紹基,有至性。四歲懷餅奉母,人多奇之。及長,饑驅魯燕,隨明協揆亮,異其才幹,委以戎務。嘉慶丙辰,湖北石三保起事,從剿治,義不顧身,破當陽之圍,生擒偽帥。福文襄入告,授千總,賞戴藍翎。告捷後,母老乞歸,悖ā孝友,以岐黃施濟鄉里,有善人之目。(韓崧傳。)

蔣希賢,字林一,元庠歲貢生。天性純孝,力學不倦。居父母喪,哀毀骨立。善屬文,重氣節。力葺長元學宮,整興學內諸祠,朔望必恭謁不怠。勤辦祠祭,至老尤篤。重建鄧孝子祠並墓,復九張先生祠、李延平祠之祭。郡中各廢祠不能詣祭者,同韓崶等請移復舊祠中合祀之,俾得蒸嘗勿替。贈文林郎。(學冊、《家傳》合纂。)弟翼聖,諸生應楨,共襄祠事尤勤。

顧紹先,字山瓢。敦至行,少負才氣,工翰墨,弱冠入蜀,參勒文襄、額忠毅戎幕,司章奏,歷著戎功。出貳尹升知縣,歷任青神、大足、晉官、酉陽、邛、綿等州,在軍中八載。恩賞戴花翎,並奉命清理軍需,亦異數也。平反蒲江曾麼乖獄,改山西隨營靖林逆功,攝澤州知府。知霍州,撫恤河東地震傷斃,民德之。權平陽郡事,訪獲清茶會匪,得不枉縱。改任膠州,未匝月,奉檄至滬,督造艨艘,沐雨櫛風,受海氛病足。工竣,回卒,貧無以殮,膠之士民醵金助歸其喪。(何桂馨傳碑。)子偉烈,官浙江布政司照磨,署湖州府通判,兩管寶浙錢局,政勤弊絕,錢法肅清,卒於官,囊無寸積。大府皆憐其貧,捐俸賻喪以歸。

黃丕烈,字蕘圃。乾隆戊申舉人,注銓部主事,性孝友。父柩在室,不戒於火,將及寢,丕烈據棺大慟,誓以身殉,火竟滅,咸稱孝感。平生無聲色之好,喜藏書,購得宋刻百餘種,學士顧蓴顏其室曰「百宋一廛」。日夜校讎,研索訂正,有功文苑。同輯府誌,佐修郡學,力行善舉。(石韞玉傳。)子壽鳳,克承父訓,倡善尤篤。

顧蓴,字南雅,嘉慶壬戌進士。由編修歷官通政司副使,至性純孝,奉養克謹,居喪過毀,持己待人,一主誠敬,尤深性命之學。平居清嚴秉正,言笑不苟,好善勇義,力任徐師後事,迎其幼女撫之。助同鄉鄭令虧項,得免坐譴。資蔣尉之歸,分授祖產,悉讓於弟。姊毛氏,暮年淡素,留於家,時贍不足。在滇學任,立約課士,以敦道義,能貫經史。作文雅真,賦準唐賢,詩宗大蘇,書法歐褚。著有《思無邪室文集詩稿、製義、試帖》等書,崇祀鄉賢、名賢、雲南通省名宦等祠。

吳慈鶴,字韻皋,嘉慶己巳進士,授編修,官司業,升侍讀。踐履真純,篤修內行。視學河南,實心勸懲,出示十條,激勵士習,文風丕變。捐修三蘇墓,置祭田,家居時,孝事其父,出入不離。嘉慶甲戌大饑,偕郡紳潘師乾等力倡捐賑,以錢代粥,流民、丐戶、漁船莫不周恤。乙亥大疫,復設局,延名醫施治,並給藥炭,全活無算。道光癸未,水災大饑,寄廉恤賑戚黨。

王兆辰,字康民。嘉慶丁丑進士,授顯州府教授,精時藝,工書法,請業者盛,名譽日隆。克承先誌,力修長元節孝祠,與顧鳳藻、震濤、王鬥華等纂續祠誌,同倡清節堂。佐修學宮,偕韓崧等請增忠孝、鄉賢闕祀者,祔祀復舊祠內,同垂俎豆。

陸鳳藻,字丹扆,嘉慶丁卯舉人。博學多文,廣覽群書,著《小知錄》,心力交瘁。(《吳門補乘》。)

顧翰,字文源。諸生,赤貧,能詩。居雅園,僅一椽。直諒寡合,愛讀書,精卜易。同輯族譜,繪吟香閣圖,徵詩千計,以彰祖德。景氏,丁世震妻。年二十三夫故,苦節二十二年,年四十四卒。

周氏,丁士霖妻。年二十四夫故,苦節十二年,年三十三卒。

陸氏,生員朱兆軫妻,年二十八夫故,苦節十七年,年四十四卒。(三條丁士淳錄。)顧崧,字書翯廷,敦行孝母。工丹青,並能詩。

蔡雲,字鐵耕。孝友廉介,親戚有求,輒分館穀綢之。課徒嚴厲,成名者盛。著有《借秋亭古文、賦鈔、試帖、製藝》、《鐵翁小品》、《陰騭文》、《試帖》行世。(吳鈔傳。)

顧含英,字自華,貢生文耀季女。年十五,歸雒口鹽大使韓崇,胞姊歸崇兄尚書崶。時封公是升在堂,偕妯娌視膳問安,克循婦職,事生姑林孝謹備至。針黹之暇,留心文翰,精楷法,有晉人風致。尤工墨蘭,不輕示人,親族中不多得也。平居攻苦食澹,無紈綺習,隨宦東魯,勤於內治。暇日簾閣據幾,夫婦以翰墨相樂。性好施與,冬月作絮出栗,以濟貧乏。自東歸,經袁浦,見棄女甚多,載歸育之,擇鄉人之善良者,與之為婦。後因喪子篊傷心,遂病不起,年三十有六。敕封安人。(蔣寶齡《墨林今話》。)家藏遺墨一冊,題詠甚多。(附錄:武進湯都督貽汾室海鹽董琬貞詩:「難得生花筆一枝,謝庭容易茁蘭芝。羨君淑德無人並,那獨遺芳藝苑知。」元和朱孝廉綬室高篃詩:「采芳紉佩見清才,湘管同心寫鏡台。露葉風枝多少恨,空香可惜畫中開。」長洲顧茂才昌言室沈芳詞:「紉佩無由到沅湘,畫眉窗下細評量,纖纖腕底自芬芳。仙種料非懷夢草,墨花豈是返魂香,教人展卷思茫茫。」)

楊家善,監生,倡始代賒棺局,以濟困急。

吳文耀,字奕亭,長庠生。少敏好學,篤孝行,工詩賦。(《家傳》。)

奚氏女,徐三星聘室。北開明橋人,年十八。三星坐事死。家酷貧,在家守貞,矢死不再字。勤工養母,屢餓死復蘇,不受籌恤,年至七十四,守貞五十四年。(徐景春錄。)

陳氏,生員徐星梁妻。年二十適徐,結縭四月夫亡。距九日,繼姑曾又沒,氏哀慟誓死,旋奉姑與夫柩安葬,歸即絕粒,八日死。道光八年十一月十九日事。

王氏女,伊廷新聘妻,父楠選。聞夫故,奔喪撫棺號慟,日夜不絕。甫葬畢,自縊死,時年二十七。道光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事。

張氏女,生員張麟書女。祖母病危,剜臂肉。又篤孝父母,父病禱神乞代,父病瘳,女竟死。道光十六年事。

顧氏,吳永芳妻。東花橋巷人,年二十二夫故,百計求葬夫棺,遲至五年始得葬,後竟絕食死。道光十七年事。(學冊五條。)

張祉,字敬齋。嘉定庠生,移居閶西。有至行,少孤,事孀母篤孝。赤貧好學,性耿介,言動不苟,精書法,名重於時。子琛,字秋舲,克肖其父,兼工寫生。(莫頤錄。)

朱氏,徐文典妻。光福人,年二十五夫亡,苦節,享壽八十三歲。子章忠妻顧氏,年三十五而寡,苦誌終老。(徐樂山錄。)

宋氏,陸謹妻。劉氏,陸天爵妻。周氏,陸璜妻。朱氏,陸學禮妻。張氏,陸煥曾妻。並蚤寡,苦誌守節,合例請旌。褚氏女,陸圻聘妻。夫亡奔喪,守貞終身。(二條陸繩武錄。)

方氏,生員吳久生妻。年二十九夫亡,苦節二十八年,賢孝著於鄉里,請旌。子孫多登仕籍者。

譚元燈,字樸庵。楓橋人,有至行,工篆隸。子祖諄,字學亭,官簰州鎮巡檢,以廉惠稱。並贈建昌府同知。孫廷銓,字秉衡,讀書樂善,孝事諸兄,咸推悌弟。著有《梅吟稿》、《見心集》等書。(譚文炳錄。)

徐氏,監生譚祖望宴。早寡遣嫁,力拒不從。泣曰:「貞女不事二人,夫亡改適,禽獸行也。」竟勵節終身。(莫頤錄。)周氏,陳基華妻。陳墓人,年二十七夫亡,苦節。

蔣氏,監生陳福成妻。年二十一而寡,苦節四十二年。張氏,陳基始妻;華氏,陳基道妻。並早寡苦節。錢氏,陳啟濂妻。外窯人,年二十七夫亡苦節。

盛氏,監生陳紹聞妻。年十七而寡,苦節。王氏,陳廷鍾妻,外窯人,年二十一夫亡守節。楊氏,陳德源妻,年二十一而寡,苦節十一年。卞氏,陳燦常妻,早寡苦節。

沈氏,陳基定聘妻,未婚,奔喪守貞。朱氏,陳燦訓妻。光福人,年二十五夫亡,守節十七年。

周氏,陳榜英妻。冶芝塢人,早寡苦節。孫培禮妻金氏,年三十一夫亡守志。范氏,陳煜琛妻。陸家村人,年二十二而寡,守節。顧氏,生員陳淼妻。年二十八夫亡,苦節二十二年。

周氏,陳元鏞妻。年二十六而寡,守節。顧氏,陳淡妻。年二十八夫亡苦誌。陳氏,監生鍾泰次女。守貞不字,孝事父母。鄒氏,陳長溥妻。年二十七而寡,守節。(十七條陳祺錄。)

朱丕成,字椒堂,元庠生。敦行能詩,欲復玉山故址,不果,繪圖徵題,表揚舊跡。

汪美基,字屺瞻。長庠廩貢生,官華亭婁縣教諭,太常寺博士。孝事父母,力學敦品,廣倡善舉。捐修郡邑學宮,並長元學內諸祠。在學任力周寒士,甄拔貧生。居鄉廣惠親友,屢助賑濟。少受知李中丞因培,李家滇南,歿後不克歸葬,代為卜地厚瘞之,其行誼如此。後與范來宗、程志道、朱學潛重赴泮宮,士林羨之。門人錢邦鎮,恩貢生,沈潛刻苦,精於製藝,學者宗之。(顧震濤記。)

宋杓遠,字吟堂,吳庠增生。清介能文,事母至孝。子光蔚,元庠廩生,性孝友,精書法。

宋流炳,字醒庵。乾隆甲寅恩科舉人,官靖江教諭,力學通經,篤孝其母。(二條王鍾甲錄。)

任兆麟,字心齋,監生。少以文學著名,為彭啟豐、錢大昕所推重,討論經義,尤精《尚書》、左氏,與陸肇域修《虎邱山志》。郡守宋如林聘協修《蘇州府志》,重輯家譜及《道學淵源圖》等集。後居先世忠襄公祠,藏書設教,汲引士類,捐修祠宇,增祀拒倭殉義官吏兵僧五百餘人。佐建孔門任子梁、任敬子,吳郡名賢、復舊、九張等祠,曾舉孝廉方正、鄉飲賓,並力辭。

許大鋐,字璞之,嘉慶庚辰進士。力學通經,專精製藝,主講席,設家塾,多所成就。如顧儒寶、洪鼎、胡清綬、章安晉、潘紹璟,皆高弟也。平生言坊行矩,樂倡善事。同年某之女失所,贖歸撫養,擇人厚嫁,故舊有求,竭力籌恤。同采苦節事實,欲續《節孝祠志》,鄉黨咸稱端人。子源由進士,官知縣。

金全資,字靜安,穹窿山道士,廷住東倉圓通閣,有道行,操履甚嚴。雖盛暑,必衣冠端坐。事父母至孝,及卒,奉主閣中,供養如生。乾隆乙卯,里人沈士坤家患祟,行法捕伏,遂安。曾禱雨立應,有司獎之。

釋啟修,號悟一。俗姓毛,松陵人。少有至行,祝髮維揚,嗣法於高曼、昭月,長遊文星閣,與彭紹升善。延主寶光寺,時寺已圮,基久為鄰占。精勤苦募二十餘年,漸復舊觀。重舉漢先賢陸績之祀,以興古跡。(釋墨顛錄。)

釋方海,字普澄,俗姓崔,烏程人。幼讀書,善竺典,以孝行著。年二十一,祝髮天台華頂寺,受具於清涼寺際公,專心梵理,參訪二十餘年,經行三千餘里。後居齊門外杯渡庵,一瓢一缽,形影相隨。逢父母諱日,必禮懺追修。平居不苟言笑,見人必以念佛行善為務。年七十,圓寂時索筆書偈,腕弱如篆,偈曰:「七十年來夢幻多,彌陀一句盡消磨。而今直入如來地,空有雙忘禮寶陁。」擲筆合掌而逝。著有《西方百詠》、《懷淨土詩》、《偈頌法語雜體文》、《自知錄》、《寸香集》、《五十三參頌》、《勸修淨土詩》行世,丁廣如傳。(釋如本錄。)

尼恒修,餘姚許氏女,釋庚雲之母。少事父母、舅姑以孝。夫歿,自念宿生垢重,報感五陋,悟世非常,出家焚修三茅觀巷文星閣,受具於靈駑寺。後遇午不食,精勤懺誦,日夕不輟。後住福勝禪院,禮《華嚴經》,苦誌行持,圓寂時異香繞室,數日不散。

黃六符,常熟人,徙婁關,篤孝敦義。乾隆丙子大饑,留養裏鄰三百餘戶。子晉階克承父誌。嘉慶甲子,周恤漁佃甚多。孫介福,亦樂善不倦。(沈兆曾錄。)

方氏,鬱永升妻。年二十九夫亡,家貧撫孤,日作燭心千枚為活。力任嫁娶喪葬,苦節二十三年。子文達有孝行。道光七年,教諭黃勤修給「彤管遺徽」匾旌閭。

錢氏,徐大邦妻。徐莊人,年二十二夫亡,屢欲殉義,堅防不得。冬至,姑往小姑家,遂自經死。

江氏兩女。生員祖望女,姊妹奉親篤孝,至老不嫁終身。印鴻經有《雙孝女傳》。

孫氏,顧士桂妻。楓江人,年二十一夫亡,貧甚,撫孤苦節至老。(四條錄《彙旌事實冊》。)

衛喜、陳壽,官瀆農女、為程樹聘室宋氏貞女婢。喜少字張,夫夭不字。壽嫁朱某,半載夫亡,共依宋守節終。(《丹午筆記》。)

顧氏女,吳龍其(《補乘》作見龍)聘妻。花橋西里人,年十九捧位成禮,守貞六十九年。嘉慶六年旌表。(吳天祐錄。)

張鳳姐,甪直人,為仁孝裏顧廷煊婢。少曾許某,某殤,終身守貞執炊,歷顧氏四傳,年七十七卒。(《闡幽編》。)

洪氏,金積山妻。東花橋巷人,年十七夫死於水,遺一女,家甚貧,以調絲為活,苦節六十一年。顧承有《調絲行》紀節。(《行素居詩集》。)顧氏,監生吳鏊妻。年二十六夫亡,苦節二十六年。

湯氏,監生吳濟妻。早寡苦節,撫孤成立。章氏,生員吳豐妾,早寡苦節。朱氏,吳元義妻,早寡苦節。金氏,吳钅戉妻。年三十一夫亡,苦守三十三年。

陸氏,吳近仁妻。年二十三而寡,守節三十九年。顧氏,吳文運妻。早寡,苦節二十一年。陸氏,生員吳振遠妻。早寡,苦節五十三年,壽八十六歲。

毛氏,吳應圻妻。年二十二夫亡苦節。吳氏,婁定國妻。年三十夫亡苦節,撫女遣嫁。葉氏,吳文曜妻。年二十六而寡,苦守五十一年。黃氏,生員吳鼎妾。年二十七夫亡苦節,道光十年旌表。

平氏,州同吳繼泰妾。年二十九而寡,守節四十年。孫氏,吳成元妻,早寡苦節。章氏,吳潤元妻。年二十六夫亡,守節四十六年。俞氏,吳鍾妻,早寡苦守。

吳氏,趙存信妻,鍾女。婚未久夫亡,偕母俞守節。張氏,監生吳清妻。年二十九夫亡,苦節四十八年。徐氏,吳成基妻。早寡,苦節三十五年。管氏,監生吳元敬妻。早寡,苦節四十三年。

管氏,吳華渚妻、元敬媳。年二十五夫亡,偕姑守節。

葛氏,吳臨妾。早寡,苦節三十九年。妾萬氏,年二十四夫亡,守節三十年。(二十二條吳臻福錄。)

宋文綏,母卒,痛哭死。妻陸氏,哀慟赴井死。(《節孝祠續志》。)

沈文振,家貧業伶,性至孝,工書法,善詩古。

卷二十 编辑

○國朝

吳頤,字敬伊。嘉慶辛酉恩科進士,官戶部主事。夙敦至性,篤於師友,刻苦力學,研究經子,發為製義,具有根柢。歸主正誼講席,教澤多所成就,士心悅服。平生以禮自持,樂善不倦,有惠鄉里,助修郡學及長元節孝等祠。(蔣賡塤錄。)贈國子監祭酒。

汪昭,字□□,職監生。道光二十一年旌表孝子。

宋氏,生員倪訶齋妻。麗姬巷人,夫鄉試歸,墜江死。氏極貧,苦節三十餘年,目不窺戶。(馬慶錄。)

朱氏,生員陳發妻,蕭家巷人,年三十三夫亡苦節。子鑄妻朱氏,年二十四夫亡;鈺聘妻蔣氏,捧位成禮。孫德渥妻蔣氏,年二十六而寡;德洪妻蔣氏,年十九夫亡;元灝繼妻鄭氏,年二十七而寡。曾孫廷椒妻蔣氏,年十八夫亡;廷榕繼聘妻李氏,奔喪守貞;廷寀妻汪氏,年十九夫亡。一門四代,相繼苦誌守節,鄉里賢之。(韓崧錄。)

馬氏女,朱徵養媳。事姑篤孝,鄰人戲言挑之,遂自縊死,年十六。道光十八年二月事。

章氏,程繼離妻。西白塔巷人,夫亡,逾月自縊死。道光十八年四月事。

沈氏女,吳鑒聘妻。東渚人,年十三,鑒殤,奔喪守貞五十餘年。徐氏,朱昌禮妻。東渚人,年二十一夫亡,苦節四十餘年。徐氏,黃萬鍾繼妻。外浜村人,早寡,苦節二十餘年。

徐氏,李本炳妻。迂里人,年二十一夫亡,苦守三十餘年,無後。

顧氏,李希詩妻。三十而寡,篤孝其姑。力撫子女成立,守節終。王氏,薛虎臣妻。蠡口人,年三十夫故,守節三十八年卒。鄭氏,薛源長妻。蠡口人,年二十九夫故,苦節二十餘年。

王氏,朱毓鏊妻。新學南人,年二十四夫故,逾期遺孤斷乳後,自刎死。道光十九年十月事。(十五條《彙題事實冊》及《節孝祠續志》。)

唐文玉,東北街機工,甚貧,篤孝。父病已絕,禱神股得蘇。繼母病危,又刲肱。父老病篤,再刲肱。及沒,哀毀過情。三年不入市。

金氏,徐天吉妻。農婦,年二十三夫亡,貧甚,為人家執炊,苦節五十餘年,不苟言笑。紳士蔣曾燴、朱大庭道光十一年代請旌表。

顧庭萱,字念慈。長庠生,讀書敦行,有至性,刲股療母疾。工書能文,循循善誘,及門千計。如吳毓英、汪翼鎬,皆高弟也。同時篤孝,曾刲股者王伯塤。

胡氏,顧世球妻。年二十故,時舅姑已老,遺孤尚幼,十指撐支,克承家業。姑陳病,躬侍湯藥者累月。既歿,脫珥簪殮葬如禮,守節三十餘年。金氏,顧世珍妻,年二十七亦寡,與妯同秉苦誌。顧震濤有《婁關雙節孝傳》。道光八年旌表。子榮照,孝事其母,貧而好施,修橋路,纂支譜,賙親族,辛卯留養江北流民,布政使梁給匾旌義。

曹福山,篤孝父母,早卒。道光五年,教諭黃時敏給匾旌閭。(學冊。)

褚桐,字景和。精醫理,力濟貧困。嘉慶二十年歲疫,官紳設局施診,桐等常川竭力施治,得一千三百餘戶之多。積勞,未幾卒。知縣周岱齡給「存濟功多」匾旌義。此外文雲江、李正芳、黃朗風等,詳《徵信錄》。

做詩親娘,封公蔣曾燴家老嫗,有節行而能詩。有句云:「讀書盼望為官早,畢竟為官遜讀書。」尤妙。

陸氏,謝邦淳妻。鍾榮基巷人,幼以孝聞,年二十五歸邦淳,越二載夫亡,哀毀欲殉。時有孕,親族止之,竟遺腹生男礪金,教育成立。摒擋門戶,克承家業,樂於為善。道光十四年,年五十四歲,守節三十八年,請旌。

穀氏,徐立忠妻。豆粉園人,早寡,苦節三十餘年。道光十三年,布政使梁章钜給「節勵松筠」匾獎閭。(四條蔣賡塤錄。)

王氏,趙祭昌妻。胥口飯籮村人,年二十七夫亡,孝養舅姑,撫孤茂順成立。道光十八年,年七十三,苦節四十七年。(王元照錄。)

趙氏,沈德明妻,永安橋人,年二十四夫亡,苦誌守節。道光十八年,年五十七,苦節三十三年。(趙增元錄。)

藍燮堂,子玉堂,父子精瘍醫,善眼科,赤貧好義,力濟貧病,施治無算。知府王有慶給匾旌閭,無後。

洪德琴,字韻樓,參軍兆麟女。孝事父母,聰明秀麗,能賦詩,日夕吟詠不輟,有題七姬墓詩刊行,自是名播遠邇。(顧震濤傳。)

顏氏,吳慶元未婚妻,蓮目巷人。氏有姿色,姑朱甚悍,受賂欲改適某賈為妾。氏矢死不從,淩虐不勝,道光十八年四月十四日自縊死,郡紳公請旌表。

江沅,字子蘭。貢生,清介絕俗,文名藉甚。通內典,精古篆,冠絕一時。

計貞女,塔兒巷西口人。夫幼殤,不字,酷貧力作,以養父母。道光十八年,年七十三卒。(江潮采《賑濟冊》內。)

吳氏女鍾榮,基巷棟女,許字石門顧肇修。顧夭,女在家守貞,酷貧力作,孝事父母。母病刲股,父病禱代,瀕危轉痊,村裏多賦詩表節。俞孝庭、顧震濤等輯《褒貞錄》行世。道光十八年,巡撫牛鑒撰文親書,勒石旌閭。鄭祖琛、顧承、董國華、顧震濤皆序其集。

朱綬,字酉生。道光辛卯舉人,少敏慧,年十二即出試,一藝出,已折服儕輩。乙亥父鑒病篤刲股。丙子母張病危,刺指血書,疏乞代於神,更刲肉以進。文名藉甚,有吳門七子之目。陶文毅澍撫吳時,深契其行。林製軍則徐、陳中丞鑾、賀中丞長齡、梁中丞章钜並禮聘至幕府,而自守愈慎。著有《知止堂古文集》八卷、詩集十二卷、詞集四卷行世。(韓崇傳。)

殷弋,字日序。華亭徙居明文衡山故宅之百窗樓。端方孝友,結詩社,樂於詠觴。精天文、地理、醫卜之學,深於探索古書。著有《七七堂鈔》及《陽宅大成》等書。(蔣泰錄。)

汪翼鎬,字襄周。嘉慶辛酉舉人。敦行力學,儀表偉然。能文章,不尚塗澤。詩宗庾、鮑,字禮顏、歐。少為錢宮詹大昕推重,及直薇垣,謹慎奉職。引疾歸,孝養父母,周恤戚黨,癸未力倡捐賑。特恩議敘,佐修郡學,同集放生會,以證善果。教子尤篤,長嗣學源得舉孝廉方正,封奉政大夫。(《家傳》。)

顧伯玉,韓壽頤聘妻,婁郊顧世琦女。十八韓夭,誓死不改字。孝侍父母,撫嗣子成立。道光二十年,學院祁寓藻給「從壹矢貞」匾旌閭。(顧震濤傳。)

馬氏女,安裏橋人。酷貧力作,至老不嫁,孝養父母。年七十餘,窮餓死,無以殮,經七日麵色如生。巡撫林則徐特請旌典。(朱綬述。)

郭氏,蔣沄聘妻。鎮海縣丞榮光女,性至孝。年十三父患肝疾甚危。女刲股納粥以進,遂愈,人無知者。通經史,工楷法,尤精繪事,其詩清綺可誦,兼明內事,能分母勞,兄弟友愛,宗黨以才女孝女稱。年二十三未嫁,沒於室。有遺像,顧承、顧震濤讚,沈兆霖傳,並勒石。(郭鳳梁錄。)

徐氏,張榮桂妻。齊門人,年二十一適張,婚甫五月,夫亡。矢誌守節,孝事舅姑,撫嗣子成立。年四十卒,計守二十年。

汪翼銘,字豫庵,貢生。官丹徒縣訓導,太常寺博士。篤孝敦倫,惠溥鄉里,宅心仁厚,樂於為善。佐修郡學,倡立義莊。癸未、癸巳並倡助捐賑,特恩議敘。辛卯留養江北流民。己亥倡濟機匠,施絮糜,修橋梁,周恤故舊,至老尤勤。封奉直大夫。

吳葆元,字悅庭。貢生,官刑部司獄。事父至孝,交友尤篤,屬文清正,為學者模。屢倡善舉,力襄長元學內諸祠祀事。

陸鼎,字鐵簫。端介立品,工詩文,善繪事,與顧承合刻《二布衣稿》行世。

陸沆,字冰篁,貢生。候選訓導,事父敬至孝。父病,露禱旋愈。父歿營葬,港淺舟膠。沆泣禱,頃刻水漲,若有神助,給諫馮培記其事。力學好古,通經能文,篤於倫敘。歲饑,竭力助賑。三次力辭獎典,鄉里賢之。卒年七十五,封承德郎。著有《月滿樓詩文集》、《印譜》、《古器款識》、《金石考異》。弟準,字果泉,貢生,綜貫經史,試輒高等,孝友敦行,士林望重;潮,貢生,有文行。

蔣賡塤,字篆香,監生。事父至孝,博學通經,文章名世,力闡潛德,采錄無遺。郡中諸舊祠,偕同志克襄整理者迨遍。(六條顧震濤傳。)

沈靜英,張香橋灣人,監生誌魁女。矢誌不嫁,孝事父母,力佐兄嫂,撫諸侄尤篤,裏紳韓俊傑等請旌。

顧曾,字少卿。窮究經史,泛濫古文。曆遊魯、燕、粵、越,主幕府,聘講席,論古說詩,士林推服。與修《無錫邑志》,體例精善,著有《校經草廬詩文》各集。時同族人承、千里,潘奕雋稱吳中三顧,言其文行兼優者。(林衍源傳。)

淩氏,莫元英妻。莫家弄口人,事舅姑以孝。早寡,年七十四卒。道光十三年,訓導胡景熊給匾旌閭。(顧承傳。)

朱氏,吳慶春妻。興市橋人,年二十三適吳,甫三載,夫亡。酷貧守志,無親族,獨存太舅吳紹,年已八旬,侍奉極孝。紹憐其無依,勸改適,再四不從,自溺於新學前河死,時道光十九年七月十四日事。(徐僖錄。)

陳道修,嘉慶十七年創始清節堂,傾家資而成。收養婦女,保全貞節,竭盡心力,至老尤篤。又佐普濟堂,興恤孤局,有司屢旌其閭。屠璿,字彝尊。工畫山水,精醫理,慷慨好施,力倡妙濟堂。

吳氏,王士瀛妻。早寡,母病,割臂肉和藥而愈。媳周氏,□□妻,亦以苦節著。

朱氏,施如鈺妻。年二十二夫亡,苦節樓居三十五年。麻衣草鞋,誓不見人,娶媳葬夫盡禮。

金氏,吳啟明妻。年二十三而寡,苦節三十年。嘉慶五年,教授蒲忭給「蓮封華井」匾旌閭。

徐氏,從九品朱南柏妻。年二十五夫亡,孝姑撫子,苦節二十年。嘉慶十五年,教授蒲忭給「風希盧絳」匾旌閭。

吳氏,高某聘妻,邦珍女。年十六高夭,誓死不字,孝養父母,守貞六十四年。嘉慶三年,知府任兆炯給「貞孝流芳」匾旌閭。

陳氏,贈州同潘師鼎聘妻。白塔東里人,未婚,捧位成禮,守貞節儉,撫嗣子筠浩,屢倡善事。嘉慶二十年旌表,封太恭人。

俞氏,布政司經歷潘師坤妻。白塔東里人,早寡守節。嘉慶二十四年旌表,封太恭人。

謝氏,吳臻榮妻,安山女。申衙里人,年二十四而寡,撫嗣子泰曾成立,葬夫娶媳盡禮。道光九年旌表,泰曾敬集《褒節錄》行世。

范氏,王玉珍妻。北開明橋人,年二十二夫亡,撫嗣子禹三成立,守節四十七年。道光十四年旌表。

程氏,附貢生潘旋妻。年二十九夫亡,恪承夫命,存大體,未得身殉,孝事舅姑,力撫子女。母陳恭人故,一慟而絕,良久復蘇,守節十八年。道光四年旌表。子紹璟登賢書。

張氏,顧謬妻。年二十夫亡,孝事姑夏甚謹。撫嗣子成立,甘貧苦節三十五年。(顧承傳。)道光五年旌表。(十一條學冊。)

彭氏,理問汪世鈺妻,孝廉方正祝華女。幼孝父母,年二十五夫亡,絕粒五日,誓以身殉,舅姑力止。撫孤曜炳成立,恪代子職,孝事甚謹,樂於施濟,為善不衰,合例請旌。

徐耕山,字舜年,監生。孝事節母,循例請旌。長元學內有徐文靖公祠,久圮失祭,捐資重修,命子孫世守俎豆。並捐修二呂、武順、仁孝諸祠,纂修支譜,捐祭田三頃,谘部贍族。同紳士請復韓將軍廟祀。創永昌廣善局、婁關好善堂,助普濟堂銀二千兩。子循仁等繼誌為善,有司給匾旌閭。(蔣庭英傳。)

蔣鳳喈,長庠生。母病卒,號慟,即殉於寢。道光九年十月二十九日事,祔祀舊祠。(蔣賡塤錄。)

包世昌,字奕時,監生。事親篤孝,孳孳為善,倡興繼善堂。丁亥曆遍城鄉,收葬朽棺。辛卯收養淮北流民。癸巳募捐,加給災戶。力修吳江嫋腰橋。多刻善書,敬惜字紙,立法周詳。綢濟親友,歷久不倦。訪經驗方藥,修合濟世。董國華傳。教子汝霖,克承善舉。

孔昭勳,字建侯。句容人,隨父徙吳。性至孝,慷慨好義,喜獎拔善類。同鄉馬兆增試禮部時,資其行,榜發果登第。尚義橋武廟,初湫隘不稱,丁酉傾囊重建。顧承碑記,載暮年得子之徵。尤好交遊,時贍困悴。卒之日,哭奠者塞途,人比之孔北海云。(《壽岩堂筆記》。)

金氏,蔣文傑聘妻。葑郊人,年十七,歸蔣為養媳。孝事舅姑,越四載,未婚夫亡,貧甚守貞。姑病癱不起,謹侍七載,及卒,哀毀骨立。道光十八年,學院祁寓藻給「貞松孝竹」匾旌閭。(丁鉉法錄。)

顧氏,吳楷妻。北顯子巷人,年二十四夫亡,苦節二十七年,請旌。(吳棟錄。)

習氏,申顯謨妻。年三十夫亡,苦節教子兆英,舉孝廉。道光十四年旌表。

顧氏,淩淦聘妻。及笄字淦,後淦父母繼沒,饑驅魯、燕、粵、越,垂三十餘年卒。氏在家孝養父母,守貞終老。

范氏,費鏞妻,齊門人。年二十三婚,四月夫故,酷貧,苦節無子。(費沛澤錄。)

沈氏,江秀章妻。閶郊人,年二十七而寡,苦節撫孤,守志三十餘年。

盧氏,李肇均妻,傳芳里人。年二十二夫亡,守節三十四年,撫嗣子承鎬成立。道光二十年旌表。

周氏,李肇增聘妻,葛百戶巷人。監生尚詩女,年二十夫故,不字。在家孝養父母,佐弟撫侄,守貞三十九年。(周景元錄。)

沈巽,字繹之。少敦至行,以文學著名。執父喪,累年不甘寢食。嘉慶辛酉舉人。甲子大水,與兄吉、字岵亭,呈請領唯亭鎮各圖,醵金平耀,全活甚眾。甲申選授陝西山陽知縣。地屬萬山之中,肩輿頗累民力,巽單騎出入,或支杖曳層,步訪利弊。力倡豐陽書院,甄拔寒士傅詩、陳榮、李錕等,皆成就。乙酉分校鄉闈,得人尤盛。超雪毒害舅姑、抱冤之婦;逼嫁自剄、所誣之公。說經懲勸馬貢生、鬲生員之健訟,責化王姓子之溺賭,風俗丕變。他如城學倉署,均捐俸修葺,及歸,囊無寸積。自奉菲薄,宅心仁厚,鄉里賢之,與胡鳳儀、嚴晉、潘師儉輩為道義交。癸巳歲祲賑濟,領辦唯亭等廠。乙未倡修沙河石堤,佐建乙未亭。戊戌聘修城垣,領辦葑婁一段,晨夕在工監理。辛丑夏,仍董城工,受風觸暑致疾,甫兩月卒。(家述。)

王氏,沈宗經妻。唯亭人,逾笄適沈,悖ā婦道。夫疾劇,露禱求代不濟,氏時年未三十。遺一女,誓欲身殉,舅姑力止,遂撫嗣子藻采,教以讀書,孝事堂上,躬代子職。丁亥,舅姑相繼病終,悲痛不勝。姑七未終,氏哀毀卒,苦節十二年。道光十八年,學院祁寯藻給「彤史垂芬」匾旌閭。朱宮讚存傳,列祀長元節孝祠。

方氏,沈長卿妻。唯亭人,年三十五夫亡,遺孤宗衡幼,苦節撫孤教養,守志三十七年。

朱氏,沈宗衡妻,長卿媳,生員丕成女。幼孝而敏,年二十一歸宗衡,時已病篤。氏默禱,刲剜臂肉入藥,不濟竟歿。婚甫二十六日,氏誓以身殉,家人防密不得死。遂矢誌偕姑方寡相依。撫嗣子晉采、仰采,教以讀書砥行。迨二子相繼遊庠,咸稱兩世苫節之報。守節四十年。合例請旌。(四條沈襄、沈讚錄。)

許氏,夏炳泉妻。年三十而寡,孝事翁姑,極貧勤作,撫子成立。工針黹,虔繡金剛舍利寶塔石佛像,大學圖、朱子家訓、鬥姆心咒文、帝陰騭文等件,十餘年而成,藏畫禪、靈鷲兩寺中供奉,願資父母翁姑冥福。每月捐給女普濟堂貧婦薹腐錢文。守節三十一年。道光十七年旌表。子廷榮以醫濟人,力倡善舉,承母教也。

趙開祥,字霽峰。力行善事,倡興恒濟堂。

林氏,龐五繼妻,龐家扇農婦。五死,氏年二十五,夫兄龐四欲妻之,氏堅拒不已,自赴三角蕩死。時道光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事。句容儒學張履傳。(三條楊文瑞錄。)

王氏,沈永德妻。年二十二夫亡,孝事舅姑,苦誌撫孤。道光十七年旌表,太守李清傑傳。

邵氏女,青浦進士堂女。許字李廷恩,進士清傑長子,年十六痘殤。女聞訃糸衰絰趨喪,孝事重闈,年二十卒。道光十二年旌表貞孝,河督張井傳。(二條潘錫祺錄。)

李氏,時大璋妻。年二十六,夫亡苦守,孝事舅姑。(時大韶錄。)

夏氏,吳德文繼妻。年三十一夫亡,酷貧苦守,撫遺孤前室二子,皆成立,喪葬、娶婦盡禮。李果傳。(補錄《在亭集》。)薛氏,戈德音妻。年三十五而寡,苦節撫孤,年逾八旬。

張文奎,字廷臣。華陽橋人,事母沈至孝。母病危,刲股露禱而愈。後十年母沒,哀毀骨立。茹素三年,居貧樂善,贍恤親友喪葬甚多。子元裕繼誌敦義。(沈兆曾錄。)

張氏,王景祿妻。年二十一夫亡,撫遺孤慶桂成立。家貧力作,孝事衰姑。沈氏,慶桂妻,年三十而寡,偕姑矢誌,兩世苦節,撫孤錫章成立。(王祐錄。)

夏氏,生員彭蘊琛妻,學正文燾女。少事父母至孝,歸彭,善事舅姑,惜早卒。繼配章氏,監生廷式女,並孝事其姑,未幾亦卒。再繼蔣氏,州同莘女,有才德。事姑極孝,家貧,力養姑。或不懌,必長跪引咎,順解其慍。扶持調炊十餘年如一日,時有三孝婦稱。(蔣慶均錄。)

火氏,王梧軒妻。周通橋人,年二十九夫亡。極貧苦守,撫嗣子浩盡禮。顧震濤有《恤嫠啟》。(吳棟錄。)

吳其相,字鈺成,少穎悟,敦儒行,潛心朱子,得聖賢律身之學。事親至孝,嗣母病危,刲胸腕肉以救,遂愈。謹養數年,及卒,哀毀過情,蔬食三年,不處內寢。服除,猶依依孺慕,憂勞得疾,終年二十九。(吳仁榮錄。)

徐僖,字南炯,吳庠增監生。勤學工詩,事母孝聞。壯遊滇黔,參幕主講,遴才雪冤,六載而歸。安貧好施,最善表彰潛德,倡修先世忠仁公祠,移建漢孺子祠,同創吳郡名賢、蘇文忠、金千戶等祠,佐修節孝、復舊、九張、周忠介、湯文正各祠,請復忠仁祠奉祀生。力浚張家灣等處水道。偕張茂勳等請增祀各縣忠義孝悌諸賢於祠,同石韞玉等請補祀續訪名賢諸公。晚歲皈心淨業,臨終著有《反本瑣言》,力振時俗奢越,顱承有傳。(徐立方錄。)

潘氏,布政司經歷胡鍠妻,花橋西里人,年二十八夫故,苦節二十二年,撫嗣子淳成立。嘉慶二十一年旌表,崇祀長元貞節祠。

陳氏,胡淳妻。年二十九夫故,侍姑潘氏以孝,同苦誌守節,長齋奉佛,撫嗣子遵祁業儒。道光十八年旌表。(二條胡清綬錄。)

謝嘉吉,字閏生,西百花巷人。好讀書,善錄精義典故。工書法,篤於孝行。母彭病篤,刲股煮糜以療母疾。及母歿,哀毀卒,年僅十五。

謝氏,程□妻。少篤孝父母,母彭病危,偕弟嘉吉俱股以救。既嫁,父騤疾告歸,親奉湯藥。比歿,號慟欲殉。遂茹蔬終服,思父悲深,竟遘疾,終年二十九。

顧氏,生員吳兆泰妻。北馬路橋人,年廿七夫亡,孝事舅姑。姑周足疾不行,扶掖數載,撫孤苦節。

馬氏,周錫昌妻,華陽橋人,家酷貧,夫逸去不歸。氏年三十二,撫三子一女,日夜調絲,間日一炊,困守終。

胡氏,生員陸洲妻。嘉慶丁卯,洲赴試金陵病卒。氏年二十二,苦節撫孤,孝事舅姑,合例請旌。(弟胡國俊有《褒節啟》曰:嗟嗟!蘭因何淺,柏節本高。苔井止波,但見清冷澂澈,篝燈佐讀,幾經風雨晨昏。方圖萬里搏鵬,豈料三秋來鵩。出門惘惘,竟成永別之期;歸路迢迢,未獲言旋之樂。傷哉白鬢雙親,愴兮黃髫孤子。而氏也絜養循陔,婦道兼修子職;良謀恤緯,母儀即是師資。克傳二陸家聲,無忝雙清門望。宜書彤史,合載青編。)

蔣氏,胡國棟妻。齊門福星橋人,年二十五,夫亡於痘,孝事舅姑,力辦喪葬。

胡氏,周修堉妻。溫家岸人,年二十七夫亡,撫養遺孤成立,孝事舅姑。(二條胡國俊傳。)

周士漣,字商尊。嘉興人,僑居齊門外,能文章,篤行義。創建石獅涇義學,擊磬通衢,竭力圖成。先於道光初,力成浙湖、平林、宗文等五義塾,添設孝廉田,有司曆獎其義,林則徐記。(蔣賡塤錄。)

傅氏,職員汪應泰妾。年三十夫亡,貧甚,撫子女成立,守節請旌。王氏,陸萬程妻。年二十一婚,十月夫亡,苦節十三年,請旌。

汪氏,朱元銓妻。年二十九夫亡,無子極貧,苦節二十年,請旌。

陳氏,吳人驥妻。年三十夫亡,撫嗣子啟承成立,苦節十餘年,請旌。

陳氏,朱元錫妻。年三十而寡,苦節三十二年,請旌。(五條吳鶴書錄。)

周氏,監生章廷銓妻,早寡苦節。道光七年旌表。(蔣賡塤錄。)

劉氏,盛永思妻。韓衙潭子里人,年二十五夫亡,孝事舅姑,嚴撫二子成立。守節四十一年,請旌。長子學文,善惜字紙,每晨持囊拾遺,即瓷帛有文者,亦必攜歸,終身不怠。

吳氏,理問汪景沅妻,早寡守節。孝事堂上。請旌,封宜人。嗣子廷楠登賢書,宮中翰。華氏,職監程伯玉妾。力行善事,早寡守節,請旌。

雲氏,宣化縣巡檢顧霖妾。湖北人,年廿夫亡,扶柩歸吳,苦節,事堂上甚謹。道光壬寅,長、元、吳三縣尊張、董、姚彙給「松筠比操」匾獎閭。

李氏,尤承銓妻。孝事父母,年十九歸尤。繼姑陸肝病甚危,割股以救。甫六載夫亡,七終畢喪事,自縊於寢。時道光十七年三月初十日事也,十九年旌表,崇祀節孝祠。(尤先治錄。)

周氏,職監潘師履妾。早寡守節,請旌。

顧宮鈞,字天昭。楓橋人,好讀書,惇行誼,鄉黨有善人之稱。工醫術,研精入妙,著述醫書甚多。吳氏,監生張旭初妾。齊門人,年二十六夫亡守節。

顧氏,沈載華妻。新橋巷人,年二十二而寡,守節。陳氏,王星泰妻。大儒巷人,年二十七夫亡,苦節撫孤。

趙淑英,中書文龍女。能讀書,知大義,工針黹,佐中饋,不苟言笑,恒不逾閾。九齡許字吏部主事仁照長子叔基,越十載辛卯,仁照卒,訃至,女請易素。逾年叔基亦卒。父母因女性烈,弗與知。至申午夏,女始偵知,遂自縊。母救之而蘇,再四勸慰,女惟死誓。是秋,母疾危,女露禱求代,侍奉經年,不解衣帶,母竟愈。時有請婚者,亦秘之。女微覺,稱疾不納穀,多方勸導,堅不從。一夕忽吐涎不止,詰其故,已食鹽滷,即噤不能言,乃逝,時道光十五年閏六月十八日事。十七年,旌表貞烈,崇祀節孝祠。

徐氏,陸之熙妻。東倉街人,年二十八夫亡,甘貧苦節二十六年。戴氏,葉士元妾。大成坊人,年二十七夫亡守節,撫孤成立。

楊氏,贈州同周昌毓妾。縣橋巷人,年二十八而寡,苦節六十一年。潘氏,州同周國鼎妾。年二十八夫亡,苦守四十一年。潘氏,周保妻,年二十四而寡,苦節終。

狄氏,周庭塤妻。年二十五夫亡,苦守十年卒。

顏氏,周其濬繼妻。年二十七而寡,守節終。(五條許大鉉錄。)

鮑氏,生員尤興讓妻。有淑德,與其妹許字顧某,並在室,時刲股救父疾得生,有兩孝女稱。(朱綬錄。)

吳氏,金某妻。楓橋人,守穀女,幼曾股療父疾,年三十夫亡,撫二子一女,苦守二十餘年卒。吳氏,徐某妻,守穀次女,早寡,赤貧苦節。

邵氏,毛一帆妻,松南女。婚未久,一帆逸去為僧,依母家苦守四十餘年卒。

顧氏,木瀆沈某妻,官鈞女,蚤寡,苦節三十餘年,撫嗣子成立。(四條譚文炳錄。)

沈氏,張應照妻。楓橋人,事翁思九、姑袁篤孝,年二十而寡,苦節三十九年。道光十三年旌表。(沈兆曾錄。)

王起宗,幼失怙,嗣伯如綸,後事嗣父至孝。如綸病篤,刲股復籲天求代,得瘳。既沒,哀毀過情。撫弟妹,畢窀穸盡禮,奉生母徐孝養備至,亦刲股救母疾。康熙四十二年,聖駕南巡,有司以孝行聞,蒙恩旌表。四十六年,疊遇南巡,起宗跪迎道左,召賜克食,皇子親書「承顏」二字獎之。(包汝霖錄。此條補卷十七內。)

施城,字振雄,號少穀,府庠生。天性篤孝,親疾刲股。善書法,工時藝。(譚文炳錄。)

姚一均,字樹蕃。官瀆人,事母至孝,孺慕終身。(俞孝庭錄。)

周孝垓,吳庠生。力行善事,嘉慶二十四年倡建木瀆義學。(石韞玉記。)

江藩,字雨來。旌德監生,居白堤,博古通經,以儒行稱。著有《周易述補》、《儀禮補釋》、《考工戴氏車製圖翼》、《石經源流考》、《蠅須館雜記》、《槍譜》等書。(錢泳《雲岩雜錄》摘。)

汪景沅,字楚材,職貢生。篤孝能文。道光二十二年,旌表孝子,崇祀孝行祠。

顏懋昭,元庠生,楓橋人。孝友端介,刻苦能文。其孫懷宸,常結社聯吟,名播楓江。

顏氏,武生劉雲直妻,懋昭女。年二十五夫亡,苦節三十四年,請旌。(二條譚文炳錄。)

朱臨,字應中。嘉慶辛酉舉人,太常寺博士,孝友端方,究心經義。家居教授,不樂仕進。而秉性古樸,善舉孝弟忠信,啟發後生心術。鄉里重其品學,多師事之。時有同年官於郡者,一刺應答之外,卒不往,其簡傲如此。著有《玉蘭山房製藝、賦鈔、塾課》、《古今詩文集》等書。(顧翔雲錄。)

蔣寶齡,字霞竹,常熟人,居衛道觀西。秉性冷淡,立品高潔,善詩文,工丹青,書法入妙,皆不染時習,有出塵意想。著述甚富,如《墨林今話》,已梓行。(潘鍾記。)

陳氏,朱照妻。百口橋人,年二十二夫亡,苦節二十年。道光十□年旌表。

楊氏,生員朱兆衡妻。年二十□而寡,守志撫孤成立。(二條朱兆勺錄。)

餘希嬰,字筠雪。陽城湖西人,貢生酉岩女。敦至行,矢誌不字。家極貧,課女徒自給,好學工詩,著有《味梅吟草》。(嚴寅《介翁詩小序》參錄。)

李蕙英,雁宕里人,顧元鼎聘妻。敦至行,能讀書。事父元龍,母高氏極孝。年二十元鼎卒,訃至,秘不與知。逾年仆婦失言,女始覺,即闔戶自經,母竭力救蘇,父許以往顧守貞。久之,適有求婚者至,父堅拒而女已知之,私謂婢曰:「我當為顧氏鬼矣」。因托疾不起,泣別父母曰:「兒已吞顧家原聘金鐶矣。」即救治不得而死。道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事。二十一年,旌表貞烈,崇祀節孝祠,顧震濤傅。(顧宗淦錄。)

毛氏,王萬鑄繼妻。寶成橋人,年二十五,嫁甫四月夫亡。苦節撫前室之女,婚嫁盡禮。(毛鉚錄。)

伊氏,從九品顧應麒妻,乍浦職監如川女。年十八,婚甫一載而寡,孝事生姑,苦節著。(顧長源錄。)

毛氏,舉人周兆曦妻,管家園人。夫亡,未幾自盡。道光十三年六月事。請旌節烈。

錢氏,彭蘊綎妻,監生學易女。葑門人,年二十夫亡,孝事父母,守節撫嗣子仁榮成立。

王氏,生員張光懋妻。篁村人,年二十八而寡,孝事舅姑,勤農桑,和妯娌,撫孤成立。

宋時壽、時茂,鬥南二女。調豐巷人,孝事父母,不離左右,矢誌不字,佐兄嫂,撫侄終老。以雙孝女請旌。

許氏,(夏炳泉妻,另有專條。)袁氏、金世城妻,陳氏、陶維灝妻,莊氏、汪宗灝妻,唐氏、徐□□妻,汪氏、花禹九妻,趙氏、鄒□□妻,錢氏,尤正聲妻,黃氏、周邦彥妾,周氏、徐關□妻,徐氏、程聲金妻,潘氏、顧天祿妻,邱氏、陳裕魁妻,朱氏、曹□□妻,趙氏、孫大來妻,王氏、蔣善先妻,胡氏、沙鳴皋妻,黃氏、王啟東妻,沈氏、王裕觀妻,黃氏、祝魯山妻,王氏、俞維德妻,方氏、陸東來妻,姚氏、趙光裕妻,吳氏、陸茂先妻,孫氏、王鐵花妻,陸氏、葉德先妻,包氏、丁玉堂妻,陳氏、顧春暉妻,程氏、俞正芳妻,周貞女,黃貞女,金貞女,並厄窮守節,均荷旌表。道光二十一年九月,清節堂捐資立碑,築亭於虎邱山南岸,以彰苦節。(載顧祿《桐橋倚棹錄》。)

張氏,黃丕滄妻。虎邱人,年二十二夫亡,孝事舅姑,撫子女成立。

吳永元,字健庵。監生,事父母至孝,與弟友愛無間。工書法,力倡善舉,恤婺濟困,歷久不衰。

謝氏,監生王時敏繼妻。草橋人,年三十三夫亡苦節。道光十年,學院白鎔給「茹苦培英」匾旌閭。

尤氏,王家柱妻,年十九,夫亡苦節,隻五年卒。道光九年,府教授湯達給「孝節遺徽」匾旌閭。(二條王鬥華錄。)

吳氏,淩祺祥妻。徐家田里人,年二十三夫亡。極貧力作,撫二女,苦節十五年。

喻氏,許公益妻,梅社村人,年二十六夫亡,苦守四十年。須氏,載榮妻,年三十一而寡,苦守四十年。顧氏,德占妻,年三十二而寡,守節四十餘年。皆甘貧,撫孤力作,農桑紡績,一門妯娌三節著。(俞孝庭錄。)

顧承,字燕謀。孝友端方,工詩文,善書法,兼習篆隸,尤長經學,因號醉經。專精《易》理,晚字醉易。窮居陋巷,簞瓢晏如,課徒糊口,守義自好,時論高之。著有《易說》、《行素居詩文集》行世。同顧震濤等輯朝真、崇正、全真三道院小誌,其餘各集,董國華擬欲梓傳。(顧達尊傳。)

聞詩,字過庭,監生。事父孝著,弟早卒,迎養弟婦,撫嫁遺女,篤於交誼。故舊有求,雖貧不吝。壬子薦卷弗售,遂絕意進取。工書法,得晉唐三昧。負重望,為撫軍汪誌伊、林則徐深重之。從遊者千計,如譚瑞束、顧道泰、徐香祖、沈培、管英、楊遂、馮桂芬,皆出其門。卒年八十七,時辛丑大除日也。(吳鶴書傳。)

(人物傳,以道光二十年歲底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