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故金紫光祿大夫檢校禮部尚書使持節都督廣州諸軍事兼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嶺南節度營田觀察制置本管經略等使東海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徐公行狀

唐故金紫光祿大夫檢校禮部尚書使持節都督廣州諸軍事兼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嶺南節度營田觀察制置本管經略等使東海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徐公行狀
作者:李翱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639

曾祖仁徹,隋吉州太和縣丞。祖元之,皇考功員外郎,贈吏部郎中諫議大夫。考義,皇汾州司戶參軍,贈信州刺史。京兆府萬年縣青蓋鄉交原裏東海徐公,年七十二。公諱申,字維降,東海剡人。永泰元年,寄籍京兆府,舉進士秘書省正字,初辟巡官於江西,又掌書記於嶺南行營。哥舒氏之亂平,奏授大理寺評事,轉司直兼監察御史,賜緋魚袋,又充節度判官於朔方,改太子司議郎兼殿中侍御史,選授洪州都督府長史。時刺史嗣曹王舉江西兵討李希烈,故以長史行刺史事,任職有成,曹王薦之,遷韶州刺史。

四十餘年刺史相循居於縣城,州城與公田三百頃皆為墟,縣令、丞、尉雜處民屋。公乃募百姓能以力耕公田者,假之牛、犁、粟種與食,所收其半與之,不假牛犁者三分與二。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連遇宜歲,得粟比餘田畝盈若幹,凡積粟三萬斛。將複築室於州故城,令百工之伎以其藝來者,與粟有差,刺史臨視給與,吏無所行其私,以故人皆便信,應募者數千人。陶人不知墁而塗有餘,杇人不板築而牆有餘,築人不操斤斧而工有餘,陶者、杇者、築者、工者,各以其所能相易,未十旬而城郭室屋建立如初。刺史以官屬遷於新城,縣令之下,各返其室。創六驛、新大市、二道、四館,器用皆具。曲江縣五百人以狀詣觀察使,請作碑立生祠。公自陳所為不足述,假令如百姓言,乃刺史職宜如此,何足多者,不願以小事市名。觀察使嘉其讓,密以狀聞,遷合州刺史。其始來也,韶之戶僅七千,凡六年遷合州,其去也,倍其初之數,又盈四千戶焉。

初先夫人歿於江西,遭賊難未克返葬,寓於西原。公不赴合州,表請奉喪歸祔於河南偃師縣。既滄景觀察使奏請景州刺史闕,其帥輒以其僚屬將校自為之,不請有年矣,宰相累進刺史名,皆不出,及召公入,言合上旨,遂下詔遷朝散郎使持節景州諸軍事景州刺史,充本州團練使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尋加節度副使。其明年滄景節度使始朝,二年又朝,遂留,詔以其從父兄代之,奏以公充行軍司馬。公遂以信州府君塋近漕河,表求改葬於重山,詔許之。

既徵入京師,遷朝散大夫使持節都督邕州諸軍事守邕州刺史本管經略招討使,御史中丞賜紫如初,是歲貞元十七年也。詰俚盜,除其暴,掠良聚攻,禁下如令。通蠻夷道,責土貢,大首領黃氏率其屬納質供賦。黃氏、周氏、韋氏、儂氏,皆群盜也,黃氏之族最強,盤亙十數州,周、韋氏之不附之也,率群黃之兵以攻之,而逐諸海。黃氏既至,群盜皆服,於是十三部二十九州之蠻寧息無寇害。其明年制遷使持節都督廣州諸軍事守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嶺南節度觀察處置本管經略等使,散官賜如故。前節度使歿,掌印吏盜授人職百數,謀夜發兵為亂,事覺奔走。公至,陰以術得首惡殺之,不問其餘,軍中以安。蠻夷俗相攻周群聚,緣盜發輒捕斬,無複犯者。蕃國歲來互市,奇珠、玳瑁、異香、文犀皆浮海舶以來,常貢是供,不敢有加,舶人安焉,商賈以饒。二十一年進階銀青光祿大夫,元和元年詔加金紫光祿大夫檢校禮部尚書,封東海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餘如故。詔書未至,有疾薨於位。

凡三佐藩屏之臣,五為刺史,一為經略,一為節度觀察使,階累升為金紫光祿大夫,爵超進為開國公,官亟遷為禮部尚書。其事業皆足以傳示後世,為子孫法。享年七十,雖不登於上壽,儒者榮之。前夫人渤海高氏,子皆夭。後夫人扶風竇氏,封國夫人,有子元弼,前右衛倉曹參軍,以讀書屬文為業。謹具曆官行事如前,伏請牒太常編錄。謹狀。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