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音癸籖 (四庫全書本)/卷14

巻十三 唐音癸籖 巻十四 巻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唐音癸籖巻十四
  眀 胡震亨 撰
  樂通三
  琴曲
  髙宗白雪曲顯慶中帝以琴曲失傳令有司修習太常丞吕才言琴曲本宜合歌請依琴中舊曲以御製雪詩為白雪歌辭又古今樂府奏正曲後復有送聲亦君唱臣和之義請以羣臣長孫無忌于志寧許敬宗等所和詩為送聲合十六節帝善之乃命太常著於樂府才復譔琴歌白雪等曲帝亦製歌詞十六皆著樂府 𤣥宗金風樂 黄鍾羽調曲崇文書目帝有金風樂弄一巻載琴音第一第二第三拍宫調指法又黄鍾羽調一首附巻 盧照鄰明月引 沈佺期霹靂引 張說鳯歸來集稱琴歌不著其名所自 李白雉朝飛操雙燕離琴歴河間新歌有其曲名 飛龍引 山人勸酒 幽澗
  泉 顧况幽居弄蔡邕五弄之一也 龍宫操况自敘大厯初在滁州大水作劉商胡笳十八拍自序擬董庭蘭胡笳弄作李頎有聽庭蘭彈胡笳歌 韓愈拘幽操 越裳操 岐山操 履霜操 雉朝飛操 猗蘭操 將歸操 龜山操 殘形操 别鶴操 鮑溶湘妃列女操 孟郊列女操 李賀走馬引即樗里牧恭所造天馬引 淥水辭蔡邕五弄之一 劉禹錫飛鳶操 李約東杓引約患琴家無角聲乃造東杓引七拍有麟聲繹聲以備五音 張祜思歸引即衛賢女邵所造離居操也 李羣玉昇仙操 陳康士琴曲一百章 宫調二十章 商調十章 角調五章 徵調七章 楚調五章 黄鍾二十章 離憂七章 沈湘七章 側蜀七章 縵角七章 玉女五章康士字安道以善琴知名進士姜阮皮日休皆為序以述其能 蕭祜無射商九調祜因胡笳創 僧皎然風入松操始嵇康 郎大家宋氏宛轉歌王敬伯遇神女所歌曲
  琴曲在古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二十一雜歌作者相繼名目寖繁唐自髙宗製曲以來文士所作操引多擬古曲為名可考見者有此其他名同琴曲非必譜於琴者不概録於時楚漢舊聲傳授猶存一代精此藝者自趙耶利董庭蘭賀若夷若夷文宗時琴待詔文宗嘗聽其曲嘉賞之賜緋人因稱其曲為賜緋調鄭宥以及楊子儒王敬遨之輩不可指數而斲製之妙京師樊路蜀雷郭吳沈張諸氏外汧公之響泉韻磬晉公之大小忽雷尤擅爨焦珍譽聊用附記云
  羯鼓曲
  太簇宫曲 色俱騰 耀日光 乞婆娑 大勿 大通 舞山香 羅犂羅 蘇莫賴耶 俱倫僕 阿箇盤陀 蘇合香 藏鈎樂 春光好 無首羅 鷠嶺鹽 疎勒女 要殺鹽 通天樂 萬載樂 景雲紫雲 承天樂 順天樂
  太簇商曲 蘇羅 㮏利梵 大借席 耶婆色雞堂堂 半社渠 君王盛神武 赫赫君之明 大鉢樂背 大沙野婆 破陣樂 黄駿蹛 放鷹樂 英雄樂 思歸 憶新院 西樓送落月 㩧霜風 九成樂 傾盃樂 百歲老壽 還城樂 打毬樂 飲酒樂 舞厥麽賦 太平樂 大酺樂 大寶樂 聖明樂 婆羅門 崱加那 萬歲樂 秋風髙 回婆樂 夜半擊羌兵 香山 優婆師 匝天樂 禪曲渡積破虜迴 五更囀 黄鶯囀 大定樂 越殿須婆 鉢羅背 大秋秋鹽 栗時 突厥鹽 踏
  蹄長
  太簇角曲 大蘇賴耶 大春楊柳 大東祗羅 大郎賴耶 即渠沙魚 大逹麽支 俱倫毗 悉利都移都師 阿𪇖⿰鳥歌 飛仙 楊下採桑 西河
  師子 三臺 舞石州 破勃律
  徵羽調與胡部失載
  諸佛曲調 九仙道曲 盧舍那仙曲 御製三元道曲 四天王 半閣磨奴 失波羅辭見柞 草堂富羅二曲 于門燒香 寶頭伽 菩薩阿羅地舞曲 阿彌陀大師曲
  大食曲 雲居 九巴鹿 阿彌羅衆僧曲 無量壽真安曲 雲星曲 羅利兒 芥老雞 散花 大
  燃燈 多羅頭尼摩訶鉢 婆娑阿彌陀 悉䭾低大統 蔓度大利香積 佛帝利 龜兹大武 僧箇支婆羅樹 觀世音 居麽尼 真陀利 大與 永寧賢者 恒河沙 江盤無始 具作 悉家牟尼大乗 毗沙門 渴農之文德 菩薩緱利陀 聖主興 地婆拔羅伽
  南山起雲 北山起雨二曲宋璟造
  按羯鼓龜兹髙昌疎勒天竺部之樂狀如漆桶下承以牙牀用兩杖擊之其聲焦殺鳴烈合太簇一均𤣥宗素逹音律尤善於此稱之為八音領袖嘗遇春旦初晴柳杏將吐歎曰對此景物豈可不與他判斷取羯鼓縱擊春光好一曲顧柳杏皆已發拆矣笑謂嬪嬙内官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又製秋風髙每至秋風迥徹纖翳不起即奏之必逺風徐來庭葉紛下其妙絶如此時汝陽王璡帝兄寧王子帝愛而以羯鼓授之璡嘗戴砑絹㡌打曲上自摘紅槿花一朶置於㡌上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墜帝誇賞其能蓋羯鼓難在頭項不動宋開府璟嘗與帝論之云頭如青山峯手如白雨㸃山峯取不動雨㸃取碎急正此前諸曲調載南卓録内九十二曲帝所親製餘亦並開元天寶時曲縁此樂本出戎羯故以夷語為名者居多大半有聲無辭其譜然也是器所重在棬與杖捲鐵貴精鍊至勻開元供御者人多傳寶亦有養杖朩脊溝中二十年取其絶濕氣復柔膩者一時人主好尚逹官雅士相傚求精工至此後曲調寖失傳如務本里樂工打耶婆色雞曲失結尾之類時有之至宋而古曲益不存唯邠州一父老能之中有大合蟬滴滴泉之曲其人死羯鼓遺音遂絶
  琵琶曲
  勝蠻奴 火鳯 傾盃樂貞觀中裴神符作此三曲聲度清美太宗深恱之盛行於時 鬱輪袍王維覓解岐王引入公主第彈此曲 八十四調賀懐智譜懐智開元梨園弟子連昌宫辭夜半月髙絃索鳴賀老琵琶定塲屋 西凉州段和尚製即道調凉州也亦謂之新凉州段莊嚴寺僧名善本為唐琵琶第一藝 新翻羽調緑腰 楓香調貞元中有康崑崙善琵琶因兩市祈雨鬬樂崑崙登東街綵樓彈一曲新翻羽調緑腰必謂無敵街西亦於綵樓上出一女郎抱樂器先云我亦彈是曲兼移在楓香調中下撥妙絶入神崑崙驚愕即拜請為師女郎更衣出乃段師也翌日徳宗召入内因令敎授崑崙段師奏曰且遣崑崙不近樂器十餘年𠉀㤀本態然後可敎詔許之後果盡段師之藝 玉宸宫調凉州宫調有大遍小遍小者貞元初康崑崙翻入琵琶以初奏玉宸殿故有此名合諸樂即黄鍾宫調也 㽔賓調 散水調白集謝曹供奉琵琶新調譜寄家妓詩云㽔賓掩抑嬌多怨散水玲瓏峭更清 薄媚劉禹錫詩一聽曹剛彈薄媚人生不合出京城 楊下採桑昭宗末内供奉關小紅為梁祖强彈之意不得而殂 雀啅蛇胡王調 胡𤓰苑王沂生不解絃管忽旦睡至夜廼寤索琵琶絃之成諸曲人不識聞
  聽之者莫不流涕其妹清學之總不成事見朝野僉載 道調宫 玉宸宫 夷則宫 神林宫 㽔賓宫 無射宫 𤣥宗宫 黄鍾宫 散水宫 仲吕宫 商調 獨指泛 清商 好仙商 側商 紅綃商 抹商 玉仙商 角調 雙調角 醉吟角 大吕角 南吕角 中吕角 髙大殖角 㽔賓角 羽調 鳯吟羽 背風香 背南羽背平羽 應聖羽 玉宫羽 玉宸羽 風香調
  大吕調 曲 凉州 伊州 胡渭州 甘州 緑腰莫靼 傾盆樂 安公子 水牯子 阿濫泛 湘
  妃怨 哭顔回王蜀節使王保義女適荆南髙從誨子保節嘗夢異人授琵琶諸調其曲自凉州下二百餘因刋石以傳事見北夢𤨏言意王素善琵琶托諸夢以神之如前王沂耳所異者徵調中有湘妃怨哭顔回世人琵琶多不彈徴調未解為何
  琵琶始自烏孫公主造馬上彈之自下逆鼓曰琵自上順鼔曰琶舊皆用朩撥貞觀中裴洛兒始廢撥用手所謂搊琵琶者是也開元中賀懐智以鵾雞筋作絃用鐵撥彈之而段師善本亦云用皮絃撥聲如雷自後則曹保有子善才善才有子綱皆習此藝次有裴興奴與綱同時曹善運撥興奴長攏撚詩人多咏之者其琵琶曲調沈存中云懐智有譜以為八十四調内黄鍾太簇林鍾三宫聲絃中彈不出須管色定絃其餘八十一調皆以此三調為凖更不用管色元稹詩有琵琶宫調八十一三調絃中彈不出謂此也今聊録唐人傳記所見曲名備大略云沈云如今之調琴須先用管色合字定宫絃乃以宫絃下生者隔二絃上生者隔一絃取之凡絃聲皆當如此今人茍簡不復以絃管定聲故其髙下無凖出於臨時懐智琵琶譜調格與今樂全不同唐人樂學精深尚有雅律遺法
  筝曲
  迎君樂正商調二十八叠 槲林歎分絲調四十四叠 秦王賞金歌小石調二十八叠 廣陵散正商調二十八叠 行路難正商調二十八叠上江虹正商調二十八叠 晉城仙小石調二十八叠 絲竹賞金歌小石調二十八叠 紅牕影雙柱調四十叠 思歸樂
  唐善筝者開元中内人薛瓊瓊元和至太和李青青龍佐大中以來有常述本及史從李從周惟曲名不槩見此則大和中廣陵倡崔氏女夢其亡姨𦶜奴所傳者見㝠音録豈亦如琵琶夢授故事借託之以神其藝也歟何事之恰符而叠見也
  笛曲
  悲風等二十四曲 歡樂樹等二十四曲 關山月折楊柳 落梅花 紫雲廻明皇逰月宫聞上清樂曲歸而以玉笛寫之因名載樂章令太常刻石 阿濫堆驪山有禽名阿濫堆明皇衘玉笛採其聲翻為曲逺近效之張祜詩至今風俗驪山下村笛猶吹阿濫堆是也
  笛有雅笛羌笛唐所尚殆羌笛也其樂與觱篥簫笳列横吹部者同有悲風歡樂樹等四十餘曲見前鼓吹曲内乃如關山月折楊柳落梅花唐人咏吹笛多用之而横吹部曲名獨亡述者知當時笛曲尚多入樂署行用者亦非全耳𤣥宗雅好斯樂傳記稱其御玉笛為貴妃倚曲者不一事而其時笛工孫處秀始作犯聲人以新異競相效習曲有犯調則曲益繁多當不可復紀矣乃談者獨稱李謩謩嘗吹笛江上寥亮逸發能使微風颯至舟人賈客有怨歎悲泣之聲感蛟龍出聽或有之至謂𤣥宗按樂上陽謩傍宫墻竊得其譜見元稹及張祜詩稹以謩為長安少年世豈有天家屋垣僅如牕隔能屬耳得聲調宛悉者哉考之謩本敎坊子弟隸吹笛第一部明皇嘗召之與永新娘逐曲者樂譜正所有事何須竊聽好事者姑為說詫天上樂不易流傳爾惟謩所論笛一聲出入九息一叠十二節一節十二敲笛材一歲伐過期伐音窒未期伐音泛遇至音必裂為深得笛理可取蓋謩之外孫許雲封為韋刺史應物述云
  觱篥曲
  别離難天后朝士人妻作詳見前襍曲内後樂家以其族宫轉器以應律管因譜其音為衆器之首至今鼔吹敎坊用之以為頭管 雨霖鈴曲明皇造樂工張野狐善觱篥吹之詳見前明皇樂曲内野狐即徽也 楊柳枝曲 新傾盃曲宣宗善吹觱篥自製此二曲有數拍不均嘗命俳優辛骨𩨸拍不中因瞋目視之骨𩨸憂懼一旦而斃 道調懿宗嘗命史敬約吹因撰道調子曲詳見前道調子下 勒部羝曲將軍尉遲青素善觱篥時有王麻奴河北推第一手後訪尉遲於髙般涉調中吹勒部羝曲曲終尉遲曰何必髙般渉也即自取銀字管於平般渉中吹之麻奴恭聽愧謝不敢復言音律
  觱篥一名悲篥以竹為管以蘆為首出於胡中其聲悲人亦稱為蘆管曲名見於唐故實中者止此其餘多與笛同朱崖李相有家僮薛陽陶少精此藝後為小校至咸通猶存淮南李相蔚召試賞之元白及羅昭諫集中皆有其贈詩
  舞曲
  輭舞曲 垂手羅古舞曲有大垂手小垂手此其遺也 蘭陵王 回波樂 春鶯囀 烏夜啼 半社渠 借席 凉州 屈柘枝柘枝羽調屈柘枝又是商調也 團亂旋一作團圓旋 甘州 緑腰蘇合香
  健舞曲 拂菻西域國名菻力稔切 黄麞 柘枝一說云本拓枝訛為柘枝沈亞之有賦似謂戎夷之舞今舞人衣冠類蠻服疑出南蠻諸國也用女童舞胡帽施金鈴繡羅寛袍銀帶白樂天詩帶垂鈿胯花腰重帽轉金鈴雪面廻是也其曲為羽調有屈柘枝為角調又有五天柘枝那胡柘枝其舞也先藏女童二蓮花中以鼓招之花拆而後見對舞相占實舞中之雅妙者故唐人詩有云三敲畫鼔聲催急一朶紅蓮出水遲又云白雪慢回抛舊態黄鶯嬌囀唱新詞其舞若歌之大畧亦可得矣 大渭州 逹磨支 大杆阿連大杆一作稜大 阿遼 劍器舞衣五色曲中吕宫段安節云即公孫大娘所舞然唐人用此多有作劍氣者豈字之誤歟 胡旋本出康居舞者立毬上旋轉如風 胡騰兒出安西珠帽桐布衫雙靴及手义腰應曲節舞李端詩云洛下詞人抄曲與知舞曲非一矣
  雜舞曲 打毬樂舞衣四色窄繡羅襦銀帶簇花折上巾順風脚執毬杖貞觀初魏鄭公奉詔造其調存焉 玉兔渾脫舞衣四色繡羅襦銀帶玉兔冠中宗時吕元泰嘗上書諫都市坊邑相率為渾脫駿馬胡服名為蘇莫遮旗鼔相當騰逐喧噪戰争之象不為雅樂云云潑寒胡戲有蘇莫遮曲豈渾脫舞同出海西亦歌此曲調歟先此武后末年劍氣入渾脫始為犯聲劍氣宫調渾脫角調為以臣犯君也英王石州商調互見中宗樂曲内 婆羅門舞舞衣緋紫色執錫環杖開元中
  西凉節度楊敬述進 霓裳羽衣舞明皇夢遊月宫寫天樂作舞曲調黄鍾商韻語陽秋云舞用女人一人齊東野語云奏樂女人三十人每畨十人迭奏樂志云曲凡十二遍他曲終必遽唯此曲將畢引聲益緩白樂天詩云散序六奏未動衣中序擘騞初入拍又云繁音急節十二遍唳鶴曲中長引聲大畧可考者此 夢溪筆談云國史補言客有以按樂圖示王維維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引工按曲果信此未然霓裳曲凡十二叠前六叠無拍至第七叠方謂之叠遍自此始有拍而舞作故白樂天詩有中序擘騞初入拍之句中序即第九叠也第三叠安得有拍但言第三叠第一拍即其妄矣 伊州 五天開元敎坊記云敎坊諸宫人唯舞此二曲宫人内人之辨詳樂署注 鼓舞曲開元時邠王家馮正正心兒薛王家髙大山李不藉岐王家江張生俱以善鼔聞以其鼓變輕小取便易調髙聲尖是時宋娘祁娘俱稱善鼓宋能作曲及舞鼔祁工落花吹笛李阿八善鼔架凡棚車上打鼔非火祅即阿遼破也阿遼見前火祅即穆䕶砂曲 凌波曲天寶中女伶謝阿蠻善舞此曲常入宫中楊貴妃遇之甚厚 蓮花鋋舞本出北同城岑參詩云慢臉嬌娥纖復穠輕羅金縷花蔥蘢回裾轉袖若飛雪左鋋右鋋生旋風忽作出塞入塞聲翻身入破如有神 字舞以舞人亞身於地布成字為字舞合成花字者又為花舞則亦字舞也太和中王建宫詞云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鳯銀蛾各一叢每遇舞頭分兩向太平萬歲字當中自武后聖夀樂舞聖超千古十六字徳宗奉聖樂舞南詔奉聖樂五字歴朝製字舞未可詳紀 新霓裳羽衣舞文宗時敎坊進舞女三百人舞新霓裳羽衣 歎百年舞懿宗與郭妃悼念同昌公主李可及為歎百年曲及舞舞人皆盛飾珠翠仍畫魚龍地衣以列之曲終樂闋珠翠覆地調語悽惻聞者流涕上益厚賜之 菩薩蠻舞舞衣絳繪窄砌衣巻冠李可及嘗於安國寺作此舞河傳舞乾符中綿竹王俳優能腰背一船船中載十二人舞河傳一曲舞遍最長 兒童解紅舞用兩童衣紫緋繡襦銀帶花鳯冠綬帶亦柘枝之類五代和凝有歌
  唐舞惟文武二舞憲古佾數而歌雅歌自太宗復製七徳九功佾數較古有倍而聲容亦漸多可議矣其後歴朝相沿各製樂舞臣下更多撰獻雖名托雅正而事歸矜侈具在前簡概無足譏此則零襍舞名純逺乎雅者然以考其曲題而求其聲度不可廢而無纂其霓裳柘枝二曲唐人多所歌咏故復備釋焉
  散樂
  歌舞戲 大面一名代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膽勇善戰以其顔貌無威毎入陣即著面具後乃百戰百勝戲者衣紫腰金執鞭唐相沿弄此亦入歌曲 鉢頭昔有人父為虎所傷遂上山尋其父屍山有八折故曲有八叠戲者披髮素衣面作啼狀 踏謠娘北齊有人姓蘇䶌鼻實不仕而自號為郎中嗜飲酗酒每醉輒毆其妻妻銜悲訴於鄰里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塲行歌每一叠旁人齊聲和之云踏謠和來踏謠娘苦和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以其稱寃故言苦及其夫至則作毆鬬之狀以為笑樂今則婦人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調弄又加典庫全失舊㫖或呼為談容娘又非 蘇中郎後周士人蘇葩嗜酒落魄自號中郎每有歌塲輒入獨舞今為戲者著衣戴帽面正赤蓋狀其醉也傀儡子一作窟𥗬子相傳陳平為朩偶美人示冒頓閼氏解平城圍後樂家翻為戲其引歌舞有
  郭郎者髮正秃善優笑後魏人凡戲塲必在俳兒之首也通考云李勣破髙麗戲傀儡子戲 參軍戲樂府雜録云參軍戲舊說始自漢館陶令石耽有贓犯和帝令遇宴衣白夾衫命優伶戲弄辱之經年釋為參軍誤也開元中李仙鶴善此戲帝授韶州同正參軍以食其禄是以陸鴻漸撰詞言韶州蓋繇此矣 按鴻漸少嘗為優人此云撰詞者謂其授官制詞為人所暗譏也用証參軍始於李仙鶴耳 假婦人大中以來孫乾飯劉璃瓶郭外春孫有態善弄此戲僖宗幸蜀時有劉貞尤能之後籍敎坊 弄賈大獵兒樂府襍録載此戲隸清樂部 排闥戲昭宗光化中孫徳昭之徒刃劉季述帝反正命樂工作樊噲排闥戲以樂焉
  雜戲 天竺斷手足刳剔膓胃伎髙宗惡其驚人嘗勑禁 潑寒胡戲冬月為海西胡人裸體寒水潑之自則天末年始中宗嘗因蕃夷入朝作此戲御樓觀之所歌曲即蘇摩遮也 倒舞伎睿宗時婆羅門獻樂舞人倒行以足舞於極銛刃鋒倒植於地低目就刃以歴臉中又植於背下吹觱篥者立其腹上終曲而無傷又伏伸其手兩人躡之旋身遶手百轉無巳 拔河戲𤣥宗時嘗作此戲御製詩仍令宰相張說等和說詩畧云今歲好拖鈎横街敞御樓長繩繫日住貫索挽河流俗傳此戲必致年豐故帝命北軍作之以求歲稔 竿朩伎明皇時敎坊有王大娘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朩山狀瀛洲方丈仍令小兒持絳節出入其間而舞不輟時劉晏以神童召嘗令賦詩有樓前百戲競争新唯有長竿妙入神之句 羊頭渾脫 九頭獅子 弄白馬 益錢 尋橦 跳丸 吐火 吞刀 旋槃 觔斗諸戲屬鼔架部史云明皇每賜宴設酺㑹敎坊大陳山車旱船尋橦走索丸劍戲馬鬬雞諸戲其名不一樂書云明皇在藩先有散樂一部平逆韋實賴其力後即位設戲輒分兩朋較優劣使人心意勇亦謂之熱戲焉 蹴毬戲唐變古蹴鞠戲為蹴毬其法植兩修竹髙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毬毬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 擊踘宣宗特善此戲所御馬趫捷特異每持鞠杖乗勢奔躍運鞠於空中連擊至數百而馬馳不止迅若流電二軍老鞠手咸伏其能 角力戲凡陳諸戲畢左右兩軍擂大鼓引壯士裸袒相搏較力以分勝負 瞋面戲其戲以手舉足加頸上唐優人劉吃陀奴能不用手而脚自加頸 五方獅子每一獅子用十二人執紼弄之名獅子郎屬龜兹部 骨鹿舞 胡旋舞樂府襍録云夷部樂有此二舞俱於小圓毬子上舞縱横騰踏兩足終不離於毬子即所謂踏毬戲也 舞盤伎以下見通典云前代之伎至唐尚存者 長橋伎跳鈴伎 擲倒伎 跳劒伎 舞輪伎 透三峽伎髙絙伎 獼猴縁竿伎 弄椀珠伎
  右散樂有二種或寫象人物謔弄或逞炫藝絶角劇並俳優所肄非部伍之聲然其陳也必佐以致語篇唱優人辭捷者謂之斫撥則亦皆樂曲之餘不可遺也故復識其目以備考其互見前舞部及後之夷樂部者亦因當時行用之舊兩存云
  四夷樂
  東夷四 髙麗樂起自後魏得其樂唐仍隋列於十部伎樂器十七色工十八人紫羅帽飾以鳥羽長袖雙雙并立而舞歌曲有芝栖舞曲有歌芝栖武后時尚餘二十五曲貞元末止存一曲 百濟樂貞觀中滅其國盡得其樂中宗時工人亡散開元中岐王範復奏置之歌曲入般涉調 新羅樂貞觀中嘗遣使獻女樂 日本樂大中七年 南蠻三 扶南樂隋有其樂器以天竺樂轉寫之王維有扶南曲 南詔樂貞元中南詔異牟尋因西川押雲南八國使韋臯獻夷中歌曲臯因之以作奉聖樂詳前各朝樂内 驃國樂貞元中驃國王雍羌因南詔重譯獻其國樂其國與天竺相近故樂多演釋氏經論之詞曲十有二一曰佛印驃云沒䭾彌國人及天竺歌以事王也二曰讃娑羅花驃云隴莽第國人以花為衣服能凈其身也三曰白鴿驃云答都美其飛止遂情也四曰白鶴游驃云蘇謾底哩謂翔則摩空行則徐歩也五曰鬬羊勝驃云來乃昔有人見二羊鬪海岸彊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來乃者勝勢也六曰龍首獨琴驃云彌思彌此一絃而五音備象王一徳以畜萬邦也七曰禪定驃云掣覽詩謂離俗寂静也七曲唱舞皆律應黄鍾商八曰甘蔗王驃云遏思畧謂佛敎民如蔗之甘皆恱其味也九曰孔雀王驃云桃臺謂毛采光華也十曰野鵞驃云  謂飛止必雙徒侣畢㑹也十一曰宴樂驃云⿰聰綱摩謂時康宴㑹嘉也十二曰滌煩亦曰笙舞驃云扈那謂時滌煩暋以此適情也五曲律應黄鍾兩均一黃鍾商伊越調一林鍾商小植調初奏樂有贊者一人先導樂意其舞容隨曲用人或二或六或四或八至十兩兩相對為赴節之狀有類中國柘枝舞焉 玉海國史志有驃國樂頌一巻今亡西戎七 髙昌樂樂器十二色舞人白襖赤帶紅抹額貞觀中伐其國盡得其樂列於十部伎 龜兹樂起自吕光破龜兹因得其聲流傳至隋有西國龜兹齊朝龜兹土龜兹三部唐仍隋列十部伎樂器十五色工二十人其歌曲有善善摩尼解曲有婆伽兒舞曲有小天又有疎勒鹽 疎勒樂自後魏通西域得其樂唐仍隋列十部伎樂器十色工十二人歌曲有兀利死讓樂舞曲有逺服解曲有鹽曲曲調有昔昔鹽一臺鹽 洪适曰昔昔鹽羽調曲𤣥怪録載蘧蒢三娘工唱阿鵲鹽又有突厥鹽黄帝鹽白鴿鹽神雀鹽疎勒滿座鹽歸國鹽唐詩媚賴吳娘唱是鹽更奏新聲刮骨鹽然則歌詩謂之鹽者亦如吟行曲引之類爾 康國樂起自周代得其樂唐仍隋列十部伎樂器四色工七人歌曲有戢殿農正舞曲有賀蘭鉢鼻始末奚波地農慧鉢鼻始前拔地慧地等四曲其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 安國樂後魏通西域得之唐列十部伎樂器十色工十二人歌曲有附薩單時舞曲有末奚解曲有居和祗天竺樂起自張重華據凉州日貢樂後國子為沙門來遊又傳其方音樂器九色工十二人唐仍
  隋列十部伎隋書云歌曲有沙石彊舞曲有朝天曲陳氏樂書云曲調有普光佛曲彌勒佛曲日光明佛曲大威徳佛曲如來藏佛曲藥師琉璃光佛曲無威感德佛曲龜兹佛曲並入婆陀調釋迦牟尼佛曲寶花步佛曲觀法㑹佛曲帝釋幢佛曲妙花佛曲無光意佛曲阿彌陀佛曲燒香佛曲十地佛曲並入乞食調大妙至極曲解曲並入越調摩尼佛曲入雙調蘇密七俱陀佛曲日光騰佛曲入商調邪勒佛曲入徴調觀音佛曲永寧佛曲文徳佛曲婆羅樹佛曲入羽調遷星佛曲入般涉調提梵入移風調 西京樂起符氏之末吕光沮渠䝉遜等據有凉州變龜兹聲為之號為秦漢伎蓋凉人所傳中國舊樂襍以鄭衛之聲也其樂器聲調並出自西域唐仍隋列十部伎樂器十九種工二十七人其歌曲有楊澤新聲神白馬永世樂解曲有萬世豐舞曲有于寘佛曲 北狄樂北狄之樂本馬上樂自漢以來總歸鼓吹部後魏樂府始有北歌周隋世與西凉樂襍奏至唐存者五十三章名目可解者六章慕容可汗吐谷渾部落稽鉅鹿公主白淨王太子企喻也其不可解者咸多可汗之辭金吾所掌有大角此即後魏世所謂簸邏迴者是也其曲亦多可汗之辭北方之俗皆呼主為可汗也開元中歌工長孫元忠自其祖貞觀中受業侯將軍貴昌世習北歌聲調相授雖譯者不能通知其辭義
  周官鞮鞻氏掌四夷之樂與其聲歌祭祀及燕饗作之門外美徳廣之所及也自南北分裂音樂雅俗不分西北降至周隋管絃襍曲多用西凉唐興仍而不改開元之末則更有甚焉今采唐太常所𨽻夷樂附於諸樂曲之後以俟正樂者考焉
  樂署
  太常寺其屬有協律郎掌和六律六吕其署曰太樂署掌教樂人調合鍾律曰鼓吹署掌鼓吹梨園院掌俗樂在太常寺内西北
  内敎坊掌俗樂武徳末置雲韶府武后改稱左右敎坊 宜春北院並明皇増置 上精曉音律以太常不應典雜伎更置左右敎坊命中官為之使敎新聲㪚樂倡優之伎又選坐部子弟三百敎於梨園號皇帝梨園弟子院因改名别敎院宫女數百亦為梨園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園法部更置小部音聲三十餘人其雲韶敎坊妓女稱宫人宜春妓女稱内人聲色尤殊文宗朝復改雲韶院為仙韶院云









  唐音癸籤巻十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