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侵略與協同侵略

單獨侵略與協同侵略
作者:蔡和森
1923年11月7日
本作品收錄於《嚮導

署名「和森」發表

  范源濂君,遊歐美各國歸來,以其所視察,在北京《京報》歡迎席上發表關於華盛頓會議後中國國際地位的意見,其言頗有價值:

  「在華盛頓會議以前,各國對華政策,多爲單獨進行,例如某國要求某處租界,某國經營某處鐵路軍港,則每處有關係者只爲一國,我國亦可以籌單獨應付之方;然華盛頓會議以後,則一變單獨行爲而爲協同動作,凡國際間大問題發生時,各國對華必取一致之步調,如臨案通牒,不問與此案有無直接關係,而十六國公使全體署名,可謂最著之一例。此種變化之影響,固屬有利有害:言其利,則各國步調不易完全一致,對華政策之發展,或較諸單獨行動,稍見迂緩;然言其害,則一完全同意,協以謀我,我國即處於孤立而無可如何。且如日本獨佔山東,英國獨佔威海衛,因其爲單獨性質,我國尚可單獨應付以收囘也;然如海關之爲各國共同管理,雖因歐戰而排去德人勢力,然承德國而平分其權利者仍爲各國,而非我國,可見一處各國共同掌握之下,我國即永無收囘之望,其危險不待言矣。至如華會所定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之原則,何謂門戶,何謂開放,其範圍如何,程度如何,解釋可以不同,結果毫厘千里,前途禍福之關鍵,仍視我國之有無自覺。若我國而能力圖振作,積極方面增進國際之地位,消極方面勿貽各國以機會,則上述原則範圍程度之解釋,自可稍事縮小;若從希望各國關係之從此和平,友邦對我之停止進展,殆可謂爲必無之事。以現在各國對華態度言之,英國殆爲最知我國之內情者,其經營我國之手段,即以對西藏一事言之,吾人在英遊歷時,隨處皆可發見說明西藏之材料,足證其處心積慮之一班。英國在華之根據,無論財政方面(關鹽),交通方面(鐵路)只須再進一步,即達最後之境界,但欲希望其永遠停止而不再進,天下安有如是現成樂觀之事。吾前既言各國今後對華之行動必爲協同動作者,則希望他國之互相牽掣,亦屬自欺之談。試就英美關係而言,美國加入歐戰之最火原因,乃緣資本家之保持鉅額債權,與暢銷多量商品(軍用品等),戰事終了,各國對美,皆負極大之債務,關於償還方法,曾發生種種疑問,然英國則因與美國同爲資本主義極盛國家之關係,竟減縮一切支出(如小學經費亦被減削致教員有罷工之舉),忍痛以償還美債,而因英國財政手腕之敏活,同時英之殖民地,如坎拿大等處,仍吸收美國所投之資金,使兩國之經濟上,成立不可分離之關係。故當無事之日,英美兩方之對華態度,固如各不相謀,一旦大問題發生,左右兩國之外交者,仍爲處於背後之大資本家,少數學者之主張,殆無多大影響,則從英美兩國資本家之關係言之,其步調一致,殆有不得不然者矣。美國以外,如法之與英,又何如乎?法國之佔據羅爾,原欲以缺煤致德之死命,然英國則以煤接濟德國,即此一端,似足以明兩方關係之尚待改善,且兩國國會中,亦每相繼而有種種懷疑之議論,則法與英或不克完全一致,然即不一致,而競爭之行動,亦不啻一致之行動也。例如英殖民地之處,法每有之,英對我國要求權利,法亦必對我要求權利,此已往外交之歷歷可證者。然則英國而果進一步,法必不加阻止,而追隨恐後,可斷言矣。法國以外,尚有意大利,歐戰以來,頓爲各國之所重視,而英帝乃紆尊降貴,親臨意國,以圖兩國之親密,此非可尋常視也。然意之與我,數次外交,皆持强硬之態度,臨案發生,意亦爲重要分子之一,其與英美等國一致,更待何言。最後則東鄰之日本,在震災未發生以前,其外交政策,隨時皆保與各國協同之步調,震災以後,自惟强國之趨向是遵,故苟以各國對華關係,加以精密之觀察,我國在國際上所處地位之危險,誠未有甚於此時者。」

  因爲美國及其走狗外交系的宣傳,中國一般大商人、新聞記者,及智識階級對於列强協同宰制中國的華盛頓會議何等的歌功頌德,何等的忻喜慰藉。他們閉着眼睛,仿佛從不看見二五附加稅會議無限期延長,撤消治外法權的調查公然反汙,旅大威海衛更確定的被英日永遠鯨吞,而共管鐵路共管江河干涉內政……無一不是以華會決議爲根據。協同侵略比單獨侵略更爲危險更爲可怕,本報無一期不以此警告國人。但讀者諸君每喜給我們一個這樣的回答:「《嚮導週報》的言論太激烈了」。現在一位老於仕途的大員,經過一番切實觀察之後,不期與本報發出同樣的意見,可見本報的言論並非故爲激烈,不過是常常本着忠實的科學的觀察以警告我國人。當國人覺着本報的言論過激時,便是國人的見聞還是囿於外國人的宣傳及其走狗的欺騙之中。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1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