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二百七十八至二百八十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二百七十八至二百八十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99.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99.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99.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99.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99.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99.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99.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99.djvu/9
大清一統志
肅州隸州〈在甘肅省治西北一千四百七十里東西距四百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東至〉
〈甘州府張掖縣界三百一十里西至安西州玉門縣界九十里南至金佛寺南山一百二十里北至〉
〈邊牆三十里東南至張掖縣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雪山一百八十里東北至張掖縣界二百八十〉
〈里西北至本州野麻灣堡邊牆七十里本州境東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東至高臺〉
〈縣界一百里西至玉門縣界九十里南至邊界一百二十里北至邊牆三十里東南至高臺縣界一〉
〈百四十里西南至雪山一百八十里東北至本州金塔寺邊牆一百里西北至邊牆六十里自州治〉
〈至 京師五千五百十里〉
︹分野︺天文東井輿鬼分野鶉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雍州之域古西戎地戰國時月氏戎
居之漢初爲匈奴昆邪王分地武帝元狩二年〈見本〉
〈紀地理志作太初元年不同〉開置酒泉郡治祿福縣〈後漢晉志皆作福祿〉
後漢晉因之義熙初李暠都此稱西涼後屬北涼
後魏太武平涼以酒泉爲軍屬敦煌郡孝昌中復
置酒泉郡隋開皇初郡廢仁夀二年分置肅州大
業初州廢以福祿縣屬張掖郡義寕元年改縣曰
酒泉唐武德二年復置肅州八年置都督府貞觀
元年府罷天寶初復曰酒泉郡乾元初復曰肅州
屬河西道大厯元年䧟於吐蕃宋景祐初屬西夏
元至元七年置肅州路總管府屬甘肅行省明洪
武二十七年改置肅州衛屬陜西行都司
本朝雍正二年裁衛併甘州府七年改置肅州隸
甘肅省領縣一
高臺縣〈在州南二百七十里東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一百一十五里東至甘州府張掖縣界〉
〈四十里西至本州界一百六十里南至邊界一百二十里北至邊牆五里東南至張掖縣界一百四〉
〈十里西南至本州界一百八十里東北至張掖縣界四十里西北至本州界一百七十里漢置表是〉
〈縣屬酒泉郡後漢曰表氏晉因之前涼張氏分置建康郡後魏因之後周廢入張掖縣唐證聖元年〉
〈置建康軍天寶後廢宋屬西夏元屬甘州路明初屬甘州衛景泰七年始分置高臺所屬陜西行都〉
〈司 本朝雍正二年改置高臺縣以鎮夷所併入屬甘州府七年改屬肅州〉
︹形𫝑︺河山襟帶為羌戎通驛之路〈元志〉南有雪山嵯峩
萬仞北有紫塞延袤千里羌番入貢之要路河西
保障之咽喉〈通志〉
︹風俗︺織毛褐勤耕牧務本業尚釋敎〈舊志〉
︹城池︺肅州城〈周八里有奇東南北三門環以濠廣八丈三尺明洪武二十八年因舊改築成〉
〈化二年增築東關廂城東西二里南北一里有奇亦環以濠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修〉高臺
縣城〈周四里門三濠廣一丈五尺 本朝乾隆二十九年重修〉
︹學校︺肅州學〈在州治東南即舊衞學明成化三年建入學額數十二名〉高臺縣學
〈在縣治東北即舊所學明嘉靖二十三年建入學額數十五名〉酒泉書院〈在州城東南隅〉
〈明嘉靖二十六年建本嘉靖二十三年所建新興學舍舊址〉高臺縣書院〈在縣城東〉
〈門外 本朝乾隆三十七年建〉
︹户口︺〈原額民丁共六千九百八今滋生民丁男婦大小共三十一萬九千七百六十八名口屯丁男〉
〈婦大小共十三萬二千二百九十五名口統計二萬二千五百三十七户〉
︹田賦︺〈田地共三千七百五十三頃八畝二分有奇額徵銀共一百十二兩九錢一分六𨤲糧共二萬〉
〈五百七十二石一斗七升〉
︹山川︺觀音山〈在州東南一百八十里與雪山相連又有紅山在州東南一百六十里寒水石〉
〈山硫黃山在州南一百五十里西陲今略山北麓在金佛寺西南二十里雖與祁連相連相去甚遠〉
〈也自觀音而西為紅山寒水石山硫黃山皆相連通典酒泉縣有九龍山寰宇記九隴山在縣南一〉
〈百里周地圖記云昔有神人坐張掖西方山上西射酒泉郡西金山之百神射得九籌畫此山上遂〉
〈成九隴因名或曰即今清水堡之九九山也〉祁連山〈在州南隋書地理志福祿縣有祁連〉
〈山行都司志在肅州衞南一百六十里亙涼肅之界西陲今略山在衛永安堡一百二十里相連者〉
〈有火山又十六國春秋酒泉南有銅駝山人言犯之者輒大雨雪沮渠𫎇遜永安九年遣工取之得〉
〈銅萬斤今無考〉文殊山〈在州西南三十里兩峯南北對峙水泉中流昔人多鑿洞穿穴繪塑〉
〈佛像又名羅漢洞西陲今略又有濫泥山一名淖泥山在西南百餘里文殊山南其山多水泉地濘〉
〈泥故名〉崑崙山〈在州西南竹書紀年穆王十七年西征崑崙邱見西王母漢書地理志金〉
〈城臨羌縣西北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崑崙山祠十六國春秋張駿時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
〈即崑崙之體也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上有石室玉堂珠璣鏤飾煥若神宮禹貢崑〉
〈崙在臨羌之西即此明矣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無疆之福駿從之隋書地理志福祿縣有崑崙〉
〈山括地志山在酒泉縣西南八十里明統志山在肅州西南二百五十里東與甘州山連其巔峻極〉
〈經夏積雪不消世呼雪山西陲今略山在卯來泉堡西南一百八十里俗呼雪達巴東北又有小雪〉
〈逹巴即祁連山祁連至此漸卑故加小云 按明統志今略所云與括地志道里不合今略又云嘉〉
〈峪關西二十里地名大草灘灘南有山名崑崙蓋此乃古之崑崙而明統志所云乃祁連之西麓耳〉
〈 達巴舊作打板今改〉牌樓山〈在州西南百里卯來泉堡南形如牌樓〉洞庭山
〈在州西元和郡縣志在酒泉縣西七十里四面懸絶人不能上遥望𦦨𦦨如鑄銅色山中出金寰宇〉
〈記酒泉縣有鴻鷺山穆天子傳云天子循黒水至於璧玉之山謂此今爲鴻鷺所棲故名明統志有〉
〈嘉峪山在州西一名玉石山舊志嘉峪山在衛西七十里即璧玉山西麓即嘉峪關也〉黒山
〈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屹立沙漠中一名紫塞其山口在西北一百四十里又有黒山在鎭夷所東北〉
〈二十里〉大乾糧山〈在州東北下古城堡東北六十里一名沙山其側有小口子又有金〉
〈山在州東北八十里元和志玉門縣東六十里有金山出金以里數計之應即是此〉紅山
〈在州東北金塔寺東北三百五十里凡往來哈密北山者必聚於此又狼心山在堡北六百里南去〉
〈鎭夷所五百里爲邊人往來之路〉榆木山〈在高臺縣南四十里上産榆樹故名東起棃園〉
〈西盡暖泉延長百餘里〉白城山〈在高臺縣西南八十里石磴曲折有林泉之媵〉崆峒
山〈在高臺縣西鎭夷所城南隋書地理志福祿縣有崆峒山元和志山在福祿縣東南六十里黃〉
〈帝西見廣成子於崆峒漢武帝行幸雍祀五畤登崆峒並謂此山也 按隋志元和志雖皆言在福〉
〈祿縣然隋之福祿即今肅州唐之福祿乃改漢樂涫所置在肅州東百里非一地也其山又在東南〉
〈則應在今高臺縣舊鎭夷所南界又按隋時樂涫之地廢入福祿則謂二志所言即一山亦可明䋁〉
〈志於鎭夷所不載而於肅州衛則仍云山在東南六十里是引元和志之言混在隋縣之中誤矣〉
鵝頭山〈在高臺縣西鎭夷城西北五十里以形似名〉石硤山〈在高臺縣西北鎭夷〉
〈城西北七里亦曰石峽口張掖河所經也其水自此北流兩崖石峽壁立若門〉合黎山〈在高〉
〈臺縣北東接張掖水經注山在酒泉會水縣東北史記正義山在張掖縣西北二百里行都司志在〉
〈高臺所北十里鎭夷所東北三十里與黒山相接西陲今略山起山丹石硤至於鎭夷延長三百餘〉
〈里其山産茶〉紅崖〈在高臺縣鎮夷城西十五里其色赤形如屏障〉討來河〈在州南下〉
〈流合張掖河即古呼蠶水也漢書地理志福祿縣呼蠶水出南羌中東北至㑹水入羌谷寰宇記呼〉
〈蠶水一名潛水俗謂之福祿河西南自吐谷渾界流入行都司志在肅州衛北一百里源岀祁連山〉
〈下合清木河同沙河逕古會水縣入張掖河州志河水與城東水磨渠同派至威虜城又名廣福渠〉
〈又東至岔口與鎭夷黒河合流一名天倉河在衛東北三百里西陲今略討來川在金佛寺南一百〉
〈十里西北遶南山之後其勢甚急至卯來泉堡西南分流北流謂之討來河又折而東北逕渭城西〉
〈北合清水紅水白水沙河又東逕下古城南折而北流出邊為天倉河又東逕金塔寺北三十里至〉
〈岔口合張掖河 按輿圖今討來河發源州西南五百餘里畨界中有三派最西曰討來河其西又〉
〈有輝圖巴爾呼河北流百餘里與討來河合又東北百餘里南有巴哈額齊訥二河分流二百里許〉
〈合流又北數十里與討來河會為一又東北二百餘里入邊繞州南至州東北合西來之水又東北〉
〈出邊過金塔寺稍折而北又轉東與張掖河合又北五百餘里入居延海其發源甚遠與漢志岀南〉
〈羌中寰宇記出吐谷渾界流入之說相合都司志謂在州北百里今略又以為西流皆誤 輝圖巴〉
〈爾呼舊作哈土巴爾呼巴哈額齊訥舊作巴哈額濟餒今並改〉張掖河〈自甘州府張掖縣流〉
〈入經高臺縣北又西北經故鎭夷所城南出邊即弱水之下流也禹貢弱水餘波入於流沙史記正〉
〈義合𥠖水逕張掖縣又西逕合黎山折而北流逕流沙磧之西入居延海司馬貞索隱弱水西北至〉
〈㑹水入合𥠖山腹行都司志黒河在高臺所北二百步又在鎭夷城西四里逕城西北岀口即張掖〉
〈河也西陲今略黒河自高臺所南發源東北流逕甘州復折而西北流入所北環所三面又西流逕〉
〈深溝堡北折而北流出石硤與討來河合謂之天倉河又東北入居延海〉白亭海〈在州東北〉
〈元和志在酒泉縣東北一百四十里一名會水以衆水所㑹故曰會水以北有白亭故曰白亭方俗〉
〈之閒河北得水便名為河塞外有水便名為海按漢志呼水至㑹水入羌谷今討來張掖二河〉
〈會流之處在州東北三百餘里此白亭海當指討來河瀦水之處非漢志之會水也〉紅水〈在州〉
〈東南三十里源岀南山北流合白水至下古城東南入討來河水有紅色故名又白水源岀州西南〉
〈二十里下合紅水又有沙河在州東四十里源岀雪山北流入討來河〉清水〈在州北五十里〉
〈源出州西北清水泉東流入討來河又有黒水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源岀黒水泉會清水流〉放
驛湖〈在州東南一里周六里餘亦名站家湖〉鏵尖湖〈在州東南二十里有二湖皆放〉
〈牧之所〉鄭家湖〈在州北七里鄭家堡前又倉兒湖在州北二十五里俗謂之大湖場又花〉
〈城兒湖在縣北八十里地屬新城堡〉五壩湖〈在高臺縣東十二里又大蘆灣湖在縣東北二〉
〈十里黒家站家湖在縣東四十里〉鴛鴦湖〈在高臺縣西十里又七壩湖在縣西十五里月〉
〈牙湖高臺站家湖皆在縣西北五里水磨湖海底湖皆在縣西北十里葦蕩湖在縣西北十五里狼〉
〈窩湖李家湖皆在縣西北二十里〉官軍湖〈在高臺縣鎭夷所城東南三里又局匠湖在城〉
〈東南十里舊為牧放之地夜不收湖在城東北五十里胭脂堡旁〉大湖〈在高臺縣鎭夷所城〉
〈西一里又烏嚕訥湖在城北邊外五百里 烏嚕訥舊作兀魯乃今改〉黃草壩渠〈在州〉
〈西南十五里自西南至東北長六十餘里又沙子壩在黃草南去州西南三十餘里長七十里兒〉
〈壩在州西南文殊山口長二十餘里俱引討來河水溉田 按肅州引討來河為渠十四共溉田五〉
〈百餘頃又紅水壩在州南二十五里長一里其北有花兒壩長十五里洞子壩長十里俱引紅水又〉
〈王子莊大河引討來河紅水壩河臨水河各處尾水分渠十一溉田六百二十三頃乾隆三十二年〉
〈增渠十三五十年又增渠一 按紅水共引渠十二溉田四百餘頃又豐樂川壩在州東南其下又〉
〈分為河東河西等十壩共支渠十四漑田二百二十餘頃皆引豐樂川水溉清水金佛寺河清等堡〉
〈田又暖泉壩在州東三十里乃亂石堆北湖中有滚鍋泉水流成渠溉小泉兒暖泉堡田又鉢和寺〉
〈壩在州西北四十里溉新城堡田〉納淩渠〈在高臺縣東南二十里分渠十溉田一百九十〉
〈頃又有站家豐稔永興黒泉等五渠俱在縣東南五壩至十壩五渠在縣之東北西北紅崖橙槽河〉
〈東河西上中下三壩暖泉古城毛家等十渠俱在縣西南皆分引黒河及山泉水共溉田八百餘頃〉
〈 按 本朝乾隆十八年甘州府設撫夷廳以肅州之八壩九壩二渠及橙槽渠下壩渠暖泉渠俱〉
〈因就近歸撫夷廳管理〉千人壩渠〈在高臺縣鎭夷所城南二百八十里引山水溉田一〉
〈百二十七頃 按高臺縣新舊渠道俱引黒河擺浪等水源出祁連山東共三十八渠溉田一千六〉
〈百四十二頃〉鴛鴦池〈在州東北四十里下古城北四里産白鹽邊人至秋每收於此〉鹽
池〈在高臺縣鎭夷所城西南元和志在福祿縣東北八十里周廻百姓仰給焉行都司志有白鹽〉
〈池在所西南四十里產白鹽〉暖泉〈在州東十五里大湖中有涌泉不涸不凍〉𫑗來河
泉〈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濫泥山下有泉水東北流〉榆樹泉〈在州西北八十五里小鉢〉
〈和寺山口〉羊頭泉〈在州北二百三十里金塔寺北一百二十里又九眼泉在州北三百八十〉
〈里又沙𬃷泉在州東北二百三十里金塔寺北一百七十里〉酒泉〈在州東北應劭地理風俗〉
〈記酒泉郡其水若酒故曰酒泉也顔師古漢書注舊俗傳云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肅鎭志有崔家〉
〈泉在城東北一里崔家莊側涌出清泉碧澄北流人疑以為酒泉但色味不同又有路家海子在城〉
〈西二十五步汪洋不竭水色稍黃人亦稱酒泉西陲今略城東北一里許有泉色黄而味𩔖酒〉
︹古蹟︺福祿城〈河西舊事云福祿城隋謝艾所築〉建康故城〈在高臺縣南晉置十〉
〈六國春秋咸康元年張駿分建康郡屬涼州呂光大安元年張大豫求救於嶺西諸郡建康太守李〉
〈隰起兵應之龍飛二年沮渠男成自樂涫進逼建康推太守段業為主稱涼州牧建康公後魏廢唐〉
〈書地理志甘州西北百九十里祁連山北有建康軍證聖元年王孝傑以甘肅二州相距廻逺置名〉
〈勝志城在高臺所西南四十里舊志建康軍城在所東南十里〉表是故城〈在高臺縣西漢〉
〈置屬酒泉郡後漢曰表氏五行志靈帝光和初酒泉表氏地動涌水民舍皆傾縣易處更築城郭周〉
〈書史永和傳建康表是人蓋魏時分築建康郡而地形志誤失也隋廢章懷太子曰表是故城在張〉
〈掖西北〉樂涫故城〈在高臺縣西北鎭夷城西南漢置屬酒泉郡後漢晉因之十六國春〉
〈秋呂光龍飛二年沮渠男成自福祿敗奔樂涫酒泉太守壘澄等來討男成拒敗之遂進攻建康李〉
〈暠建初元年以張體順為建康太守鎭樂涫後魏廢隋書地理志福祿有後周置樂涫縣尋廢元和〉
〈志肅州管福祿縣西至州一百里本漢樂涫後魏太武帝平涼改縣為戍隸敦煌鎭孝文帝改為樂〉
〈涫縣隋改縣為鎭武德二年改置福祿縣取舊名也舊唐書地理志福祿縣於樂涫故城置〉會
水故城〈在高臺縣鎭夷城西北漢置屬酒泉郡地理志北部都尉治偃水障東部都尉治東〉
〈部障後漢晉因之闞駰曰衆水所會故名後魏廢〉酒泉故城〈今州治漢置十六國春秋〉
〈符堅建元二十一年吕光自西域東還涼州酒泉太守宋皓城守不下光攻殺之段業天璽三年酒〉
〈泉太守王德叛自稱河州刺史業遣沮渠𫎇遜討之德焚城奔晉昌𫎇遜永安二年李暠遣唐瑤攻〉
〈酒泉獲太守益生及暠建初元年自敦煌遷都酒泉是為西涼蒙遜元始八年殺暠子歆於臨澤進〉
〈克酒泉後魏太延五年滅北涼沮渠牧犍弟酒泉太守無諱奔晉昌帝使元潔守酒泉太平眞君元〉
〈年無諱圍酒泉誘元潔執之遂䧟酒泉二年復遣奚眷討酒泉無諱戰敗遂棄敦煌渡流沙元和志〉
〈後魏太武平沮渠氏以酒泉為軍屬敦煌鎭孝昌中改鎭立瓜州復置酒泉郡開皇三年罷郡立酒〉
〈泉鎭所領縣並屬甘州仁夀二年以境守遼遠分置肅州隋末䧟賊武德二年復置肅州大厯元年〉
〈䧟於西蕃東至甘州四百里西至𤓰州四百八十里南至吐蕃雪嶺二百五十里酒泉縣郭下本漢〉
〈福祿縣義寕元年分置酒泉縣唐書宣宗紀大中五年張義潮以肅州歸於有司宋史景祐二年趙〉
〈元昊攻唃厮羅取瓜沙肅三州元史地理志肅州宋為西夏所據元太祖二十一年西征下之至元〉
〈七年置肅州路總管府 按郡治之福祿縣前漢志本作祿福後漢志始作福祿而魏志龎淯傳及〉
〈皇甫謐列女傳載龎娥事所云祿福趙君安之女又云祿福長尹嘉當時仍作祿福疑自晉以後始〉
〈改為福祿也然元和諸志皆不詳〉安彌廢縣〈在州東漢置綏彌縣屬酒泉郡後漢曰安〉
〈彌晉因之十六國春秋苻堅建元二十一年呂光自西域還涼州刺史梁𤋮遣其子拒之於酒泉光〉
〈將彭晃與戰於安彌敗之沮渠蒙遜永安七年襲李暠於酒泉至安彌去城六十里暠出戰破之後〉
〈魏縣廢〉威遠城〈在州東北唐書地理志肅州有酒泉威遠二守捉城肅鎭志城在衞東北〉
〈三百八十里明初立為所後廢其地有旗杆山即當時立旗招撫叛民處〉威虜城〈在州東北〉
〈明初置威虜衛尋廢嘉靖七年番夷雅爾穆刺等内附巡撫唐澤議於肅州迤北境外威虜舊城及〉
〈天倉墩毛目城白城子等地散處其衆二十八年巡撫楊博檄副使王儀等修葺威虜并金塔寺古〉
〈城添設白煙墩等城堡凡七墩臺十有二安置番帳七百餘所肅鎭志城在衛東北一百三十里又〉
〈白城子在衞東北一百二十里今皆廢金塔寺城在衛東北六十里今為堡 雅爾穆喇舊作牙木〉
〈蘭今改〉胭脂城〈在高臺縣鎭夷城東南六十里周一里〉毛目城〈在高臺縣鎭夷〉
〈城北一百五十里乾隆元年設縣丞駐防並設把總又有平朔城在城北二百二十里二城皆周一〉
〈里相傳皆元時守禦屬威遠衞〉古連城〈在高臺縣鎭夷城北一百八十里〉高臺站
〈今高臺縣治行都司志本漢樂涫縣地明洪武五年馮勝定河西置高臺站因西有臺子寺為名正〉
〈統中張掖人劉寬建言於鎭城西一百六十里設所景泰七年始設高臺千户所於此舊志高臺在〉
〈所西二十里有古臺基相傳李暠所築後人建寺其上〉鎭夷所〈在高臺縣西北一百二十〉
〈里舊志明洪武二十九年都指揮馬溥於黒河之北築堡為哨馬營三十年設鎭夷千户所三十三〉
〈年廢永樂初復置後為黒河衝決天順八年徙治東南築城周四里東至高臺所界六十里西至來〉
〈州衞界四十里南至肅州衞界五十里北至邊界五里 本朝雍正二年裁所并入高臺縣今為鎭〉
〈夷營〉遮虜障〈在州北元和志在酒泉縣北二百四十里李陵與單于戰處隋鎭將楊元於其〉
〈地得銅弩牙箭鏃寰宇記酒泉有故長城在縣北漢書謂之遮虜障舊志故長城在衞北四百里東〉
〈自狼心山西至哈密北山一帶俱有遺址又衞城極北有北大路元時為往來通道久廢轍迹猶存〉
〈 按漢虜障在居延城去今州境尚遠元和志所記道里與漢書不合〉祁連戍〈在高臺縣〉
〈鎭夷城南元和志在福祿縣東一百二十里〉
︹關隘︺嘉峪關〈在州西七十里嘉峪山西麓明初置洪武五年馮勝下河西乃棄瓜沙以嘉峪〉
〈關為中外巨防西域入貢路必由此土城周二百二十丈宏治七年扁關曰鎭西嘉靖十八年修築〉
〈近關邊牆隆慶二年設守備駐防 本朝康熙十三年改設遊擊兼轄野麻灣新城金佛寺卯來泉〉
〈四堡乾隆四十年設巡檢舊設土城周二百二十丈乾隆五十七年修南山有牧馬廠距嘉峪營三〉
〈百六十里又鎭標中左右三營城守營牧馬廠均在州南討來川西陲今略關西北五十里有石關〉
〈兒石硤天險硤外有扇馬營去州一百六十里〉兒關〈在高臺縣西北鎭夷城北四十里〉
邊牆〈自州西嘉峪關南起至州東北討來河西岸止長一百二十餘里又高臺縣邊牆西北自〉
〈鎭夷城北張掖河東岸起東南至平川堡北接張掖縣界長一百六十餘里〉鎭夷營〈在高〉
〈臺縣西北即故鎭夷所城周四里三分 本朝設遊擊駐防兼轄雙井鹽池深溝毛目城四堡距本〉
〈營二十里深溝南草灘有牧馬廠〉河清站堡〈在州東少南一百里東南至清水堡西南〉
〈至金佛寺皆五十里明置名上河清堡並置驛於此城周二百五十丈萬厯三十一年以地僻移驛〉
〈於鎭夷雙井堡四十四年廢爲民堡西北又有中河清下河清堡又永定堡在州東南三十里〉金
佛寺堡〈在州東南九十里東至清水堡五十里城在近山周二里四十丈今有把總西陲今〉
〈略又有永安堡在金佛寺堡西十里觀音山口州境諸口多隘惟此口路闊山寬豐樂川從此發源〉
〈引渠溉田又紅山莊在永安堡西十里紅山口西北至文殊山口四十里〉卯來泉堡〈在州〉
〈西南七十里東南至金佛寺七十里西北至嘉峪關四十里城在半山周一百四十丈倚山爲險今〉
〈有把總〉新城堡〈在州西北三十里西至野麻灣二十里北臨邊牆城周二百五十丈今有〉
〈把總〉野麻灣堡〈在州西北七十里西南至嘉峪關五十里北近邊牆城周一百四十丈今〉
〈有把總〉王子莊堡〈在州北一百里初察罕巴勒子莽格和爾耕牧之地後與諸番族互〉
〈相攻殺遺衆流散其地遂墟舊有州同駐防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移駐金塔堡 察罕巴勒舊作〉
〈察黒包莽格和爾舊作滿個虎力今並改〉兩口山堡〈在州北少東二十五里東至下古城〉
〈堡二十五里西至新城三十里北臨邊牆城周一百四十丈今有把總又威虜堡城周一百六十丈〉
〈今設千總駐守〉臨水堡〈在州北少東四十里東至雙井堡六十里北至下古城堡一十里東〉
〈南至河清堡七十里城周二百丈今有把總〉下古城堡〈在州東北五十里東至雙井堡〉
〈四十里南至臨水堡十里北臨邊牆東北至金塔寺五十里城周一百二十三丈今設經制外委西〉
〈陲今略有大口子在堡北二十里〉金塔寺堡〈在州東北一百里即明金塔寺城也 本〉
〈朝順治年閒建修乾隆五十年復修城周四百三十二丈本州州同乾隆二十七年由王子莊堡移〉
〈駐此處又舊設遊擊駐守今改設副將距本營一百十里涼水泉有牧馬廠西陲今略威虜城在堡〉
〈北六十里天倉墩在堡東北二百六十里明時墩軍呼為鬼門關其西十里有夜摸墩皆戍守處〉
紅崖堡〈在高臺縣西南一百二十里自堡西北至清水堡五十里明初置城周二里有奇〉
〈本朝設守備距堡十五里南山鎭夷壩有牧馬廠其東北三十里有暖泉堡亦明初置後廢〉黑
泉堡〈在高臺縣西五十里西南至紅崖堡八十里城周三里有奇明置驛於此今設額外外委〉
〈又定安堡在縣西三十里〉九壩堡〈在高臺縣西北四十里由堡西至胭脂堡二十里城周二〉
〈里有奇自縣西北至東又有八壩七壩六壩等堡皆久廢〉沙盌堡〈在高臺縣鎮夷城東二十〉
〈五里黒河北南至深溝堡十里北至邊一里城周二百丈〉胭脂堡〈在高臺縣鎭夷城東南五〉
〈十里東至九壩堡十里南至黒泉堡二十里北至邊一里城周二百四十丈〉深溝堡〈在高〉
〈臺縣鎭夷城南二十里黒河南西至鹽池堡四十里城周二百丈明置并置驛於此今有把總又有〉
〈臨河堡俗名花牆兒在深溝東南二十五里亦明置今廢〉草溝井堡〈在高臺縣鎭夷城南〉
〈一百里東至甘州三灣堡六十里城周二百三十二步〉鹽池堡〈在高臺縣鎭夷城南少西〉
〈五十里東至深溝西至雙井皆四十里城周一百八十丈明置驛於此今有把總西南草灘白水泉〉
〈有高臺營牧馬廠〉雙井堡〈在高臺縣鎭夷城西南七十里西至本州臨水堡六十里城周〉
〈一百二十四步今有把總〉清水堡〈在高臺縣鎭夷城西南一百五十里東至紅崖堡五十里〉
〈西至本州金佛寺五十里南至南山口二十里西北至河清堡五十里城周二百七十五丈明初置〉
〈屬肅州衞萬厯中改屬鎭夷所 本朝初設守備今改都司距本營七十里條湖子草灘有牧焉廠〉
〈西陲今略有九九山在東南三十里山口通西寕重岡複嶺狹隘難行〉四壩堡〈在高臺縣〉
〈東北二十里許黒河之北城周二里有奇東至三壩灣十里西至五壩十里南至黒河半里北至邊〉
〈牆一里又西十里有五壩堡城周一里舊皆屬甘州衞今屬高臺〉酒泉驛〈在州城東關西〉
〈至嘉峪關七十里又臨水驛在州東四十里臨水堡皆明置〉高臺驛〈在高臺縣南關又黒〉
〈泉驛在縣西北五十里黒泉堡又西北五十里至深溝堡有深溝驛又西北三十里至鹽池堡有鹽〉
〈池驛又西四十里至雙井堡有雙井驛東去臨水驛六十里皆明置鹽池雙井二驛舊有驛丞一員〉
〈兼管 本朝乾隆七年裁驛丞設巡檢兼管二十八年歸高臺縣管理〉
︹津梁︺楚壩橋〈在州東南金佛寺觀音山口内跨討來河山水漂浮林木至此紛紜交積水從〉
〈下流其木日久堅定人馬皆行其上明嘉靖中參將崔麟曾斫斷以禦寇後𡻕久又復成梁〉天
生橋〈在州南永安堡南八十里討來河水從西來至此入地伏流不數武而復出人行地上如〉
〈橋然可通人馬〉黑河渡〈在高臺縣西北鎭夷城西十里〉
︹陵墓︺︹南北朝︺西涼武昭王墓〈在州西十六國春秋王葬建世陵元和志在酒〉
〈泉縣西十五里〉
︹祠廟︺西王母祠〈在州西南崑崙山前涼張駿建〉劉師祠〈在州治南師字薩河涼沮〉
〈渠𫎇遜時人西求仙歸至此卒曰吾血當化殊丹門人因立廟曰珠丹祠求二物者至誠輒得焉〉
毛公祠〈在州北王子莊〉馬王廟〈在州東北金塔堡本朝雍正九年建〉 龍 王
廟〈在州東北金塔堡本朝雍正四年建〉
︹寺觀︺九蓮寺〈在州北王子莊西壩 本朝雍正八年建〉孔雀寺〈在州北王子莊 本〉
〈朝雍正十二年建〉總聖宮〈在州北王子莊西壩本朝雍正十一年建〉
︹名宦︺︹漢︺辛慶忌〈狄道人元帝時為酒泉太守所在著名〉段彭〈永平末為酒泉太守〉
〈北匈奴及車師後王圍戊巴校尉耿恭遣彭救之建初元年彭討擊車師大破之於交河城〉翟
酺〈廣漢雒人延光三年為酒泉太守叛羌千餘騎從敦煌來鈔郡界酺赴擊斬首九百級羌衆幾〉
〈盡威名大震〉尹嘉〈漢陽人為祿福長龎娥之刺李夀也詣縣請受戮嘉解印綬縱娥娥不肯〉
〈去遂彊載還家〉︹後漢︺耿秉〈扶風人肅宗即位拜秉征西將軍遣案行涼州邊境勞賜保塞〉
〈羌胡進屯酒泉行太守事至戊己校尉與謁者王蒙皇甫援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七千〉
〈餘人擊車師車師降卒諡桓侯〉梁統〈為酒泉太守後為武威太守以破隗囂功封為成義侯〉
竺曾〈為酒泉太守後為武鋒將軍以破隗囂功封助義侯〉辛彤〈先為敦煌都尉後為敦煌〉
〈太守竇融承制拜酒泉太守以代竺曾〉︹唐︺公孫武達〈京兆櫟陽人貞觀初肅州刺史〉
〈突厥入冦謀南趨吐谷渾武達以精兵二千與戰薄之張掖河潛命上流度兵虜已半濟乃兩岸夾〉
〈擊斬溺略盡璽書勞之〉王方翼〈并州祁人高宗時為肅州刺史時州城荒毁又無壕塹數〉
〈為冦賊所乘方翼發卒濬築引多樂水環城為壕又出私財造水碾磑稅其利以養飢餒宅側起宅〉
〈十餘行以居之屬蝗起諸州貧人死於道路而肅州全活者甚衆州人為立碑頌美〉
︹人物︺︹三國︺︹魏︺龎淯〈酒泉表氏人初以涼州從事守破羌長會武威太守張猛反殺刺史〉
〈邯鄲商猛令曰敢有臨商喪死不赦淯聞之棄官奔走號哭喪所衷匕首詣猛門欲因見以殺猛猛〉
〈知其義士敎遣不殺由是以忠烈聞太守徐揖請為主簿後郡人黃昂反城䧟揖死淯乃收斂揖喪〉
〈送還本郡行服三年文帝踐祚拜駙馬都尉遷西海太守賜爵關内侯〉楊豐〈本名阿若酒泉〉
〈人建安中郡中强族黃昂殺太守徐揖重募取豐豐單騎入南羌中合衆得千餘騎趨郡未到三十〉
〈里令騎下馬曳柴塵酒泉人望見以為東大兵至遂破散羌捕得昂殺之黃初中舉郡孝廉州表〉
〈其義勇即拜駙馬都尉〉︹晉︺祈嘉〈酒泉人少清貧好學年二十餘西至敦煌依學官誦書貧〉
〈無衣食為書生都養以自給遂博通經傳精究大義西遊海渚敎授門生百餘人張重華徴為儒林〉
〈祭酒朝士守令受業獨拜牀下者二千餘人〉︹隋︺趙才〈酒泉人少驍武便弓馬煬帝時從征〉
〈吐谷渾以功進金紫光祿大夫再遷右侯衞大將軍每有巡幸才恒為斥𠋫將幸江都才入諌請還〉
〈京師帝大怒以屬吏旬日出之〉︹明︺芮凝〈肅州人任遊擊將軍正德中土嚕番蘇爾坦瑪蘇爾〉
〈宼肅州凝卒千户許釗百户張璽吳英陳泰王忠劉威至黃草壩遇賊凝中流矢死全軍陷殁贈都〉
〈督同知世襲指揮使建祠祀之 蘇爾坦瑪蘇爾舊作速壇滿速兒今改〉
︹本朝︺楊如柏〈肅州人以孝乾隆三十七年 旌〉李登學〈高臺人諸生以孝稱乾隆〉
〈四十七年 旌同邑廪生賈生連亦以孝稱嘉慶十九年 旌〉
︹列女︺︹漢︺龎淯母〈趙氏女字娥酒泉人父安為同縣李夀所殺娥兄弟三人時俱病物故讎〉
〈喜自賀娥陰懷感憤乃潛備刀兵常帷車以𠋫讎家十餘年不能得後遇於都亭刺殺之詣縣自首〉
〈遇赦得免州郡表其閭太常張奐嘉歎以束帛禮之〉︹明︺劉體乾妻高氏〈肅州衞人〉
〈年二十一夫亡哀痛雙目為瞽鄉里稱之〉
︹本朝︺李興魁妻韓氏〈肅州人年二十二興魁病殁氏撫三子成立康𤋮年閒 旌同〉
〈里張應業妻郭氏亦夫亡守節為鄉里矜式〉福賜爵妻某氏〈高臺人年二十賜爵〉
〈亡氏孝敬翁姑撫成立雍正十二年 旌〉馬良驥妻蕭氏〈肅州人夫亡守節同〉
〈州節婦武靖國妻尉氏張奇珍妻程氏劉繼縉妻崔氏張宏義妻楊氏柴用宏妻張氏郭仲傑妻馮〉
〈氏武輔妻葛氏車大用妻張氏張鳴謙妻黄氏閻𮗜妻田氏崔慥妻張氏俱乾隆年間 旌〉王
協和妻郭氏〈高臺人夫亡守節同邑節婦景日華妻蔣氏段喜妻談氏郭興虎妻王氏〉
〈俱乾隆年閒 旌〉魏嘉奇妻卜氏〈肅州人夫亡守節同州節婦蕭貢烈妻薛氏王〉
〈伏用妻羅氏武衍宗妻陳氏李象賢妻惠氏俱嘉慶年閒 旌〉閻豹妻賀氏〈高臺人夫〉
〈亡守節同邑節婦盛如輔妻王氏車任炳妻王氏俱嘉慶年閒 旌〉
︹土産︺金〈元和志酒泉縣洞庭山出唐書地理志肅州貢麩金〉鹽〈唐書地理志福祿縣有鹽池〉
茶〈西陲今略合黎山産茶〉野馬皮〈元和志肅州貢〉礪石〈元和志肅州貢〉藥〈元和〉
〈志肅州貢肉蓯蓉柏豚根〉
前協修官〈臣〉温予㢲恭纂輯
前提調官〈臣〉張日章恭覆輯
校對官〈臣〉吳嘉淦恭 校
校對官〈臣〉賀式韓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安西直隸州〈在甘肅省治西北二千四百里東西距八百六十五里南北距四百餘里東至〉
〈肅州界五百七十里西至古營盤接流沙界二百九十五里南至南山二百里北至青墪硤接哈密〉
〈界二百餘里本州界東至三道溝界十里西至蘆草溝九十里南至南山三百里北至半泉八十里〉
〈自州治至 京師六千五百八十里〉
︹分野︺天文東井輿鬼分野鶉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雍州之域古西戎地漢為敦煌郡地
後漢因之晉元康五年分置晉昌郡後魏又分置
常樂郡後周武帝改晉昌曰永興〈按隋志但言後魏置常樂郡於〉
〈常樂無晉昌郡元和志寰宇記皆云後周改晉昌為永興不同〉隋開皇初二郡俱
廢為常樂縣屬敦煌郡唐武德五年改置瓜州兼
置總管府八年府罷天寶初復曰晉昌郡乾元初
復曰𤓰州屬河西道大厯十一年䧟於吐蕃大中
置瓜州屬沙州路二十八年廢明初為赤斤蒙古
沙州二衞地後皆廢
本朝雍正五年置安西廳於此設同知領安西柳溝
沙州三衛屬甘肅布政使司乾隆二十四年以安
西柳溝二衛地改置淵泉縣為安西府治又改赤
金所為玉門縣二十五年改沙州衞為敦煌縣二
十七年移置府治三十九年裁淵泉縣改府為州
移治焉領縣二
敦煌縣〈在州東北二百七十里東西距四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東至甜水井一〉
〈百四十里西至大營盤二百九十五里南至南山一百里北至青墩峽一百九十里漢置敦煌縣為〉
〈郡治後漢因之後周改縣為鳴沙隋大業初復曰敦煌唐武德初為瓜州治建中二年䧟於吐蕃王〉
〈代時為歸義軍治宋景祐二年入西夏元為沙州路治明置沙州衛 本朝初因之屬安西同知乾〉
〈隆二十五年改置縣二十七年為安西州治三十九年裁淵泉縣改安西府為州以縣屬之〉玉
門縣〈在州東三百里東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東至肅州界一百四十里西至〉
〈本州界一百三十里南至雪山界一百里北至鹽池界一百五十里漢置王門縣屬酒泉郡後漢因〉
〈之東晋時西涼分置會稽郡後魏又分置玉門縣後周廢玉門郡改置㑹稽縣隋開皇初又廢會稽〉
〈郡改會稽縣曰玉門屬敦煌郡唐初改屬肅州開元中廢為玉門鎮天寶十四載復置後䧟吐蕃廢〉
〈宋屬西夏元屬肅州路明永樂二年置赤斤蒙古衞以處故元丞相古什子塔爾尼後為土魯番所〉
〈侵内徙肅州遂廢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復置赤斤衞雍正四年裁衞改所屬靖逆同知乾隆二十〉
〈四年改為玉門縣 古什舊作苦兀塔爾尼舊作塔力尼今並改〉
︹形勢︺國當乾位地列艮墟水有縣泉之神山有鳴沙
之異川無蛇虺澤無兕虎〈舊志〉雪山為城冥水為池
前陽關而後玉門控伊西而制沙漠全陜之咽喉
極邊之鎖鑰〈通志〉
︹風俗︺與甘肅州同人物尤繁富〈寰宇記〉美水草可耕屯
〈舊志〉
︹城池︺安西州城〈周六里七分門四濠廣七尺 本朝雍正六年築乾隆三十三年移建舊〉
〈治南三里三十九年以新城繞道乏水仍修復舊城〉敦煌縣城〈周三里三分東西南三門〉
〈濠深七尺 本朝雍正三年建乾隆七年於東南北三面加築外郭周五里七分東南北及西南共〉
〈四門三十一年重修〉玉門縣城〈周二里三分南北三門 本朝康熙五十六年因舊城改〉
〈築乾隆三十一年修〉
︹學校︺安西州學〈在州城内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建入學額數六名〉敦煌縣學
〈在城内偏西舊沙州衞署 本朝雍正六年建乾隆二十八年改為學入學額數六名〉玉門
縣學〈在縣城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建入學額數六名〉淵泉書院〈在州冶〉鳴
沙書院〈在敦煌縣西門外本朝乾隆五年建〉 昌 湖書院〈在玉門縣〉
︹戸口︺〈民丁原額無今滋生民丁男婦大小共七萬七千八百七十三名口統計六千零九十四户〉
︹田賦︺〈田地共二千七百五十七頃四畝一分有奇額徴糧共一萬三千九百六十六石八斗九升一〉
〈合〉
︹山川︺南山〈在州南五十里一名雪山亦名祁連山高峯㬪囐積雪春夏消釋入河漑田山自蔥〉
〈嶺分支由和闐之南綿亙而東經安西一州二縣皆曰南山元和志雪山在晉昌縣南一百六十里〉
〈東南連吐谷渾舊志雪山在柳溝衞南三百里東西綿互不絶今亦名南山〉北山〈在州東北〉
〈一百四十里〉三危山〈在孰煌縣東南三峯聳峙如危欲墜故名尚書舜典竄三苗於三危〉
〈禹貢雍州三危旣宅三苗丕敘孔安國傳三危西裔之山水經注山在敦煌縣南魏書太平真君六〉
〈年討吐谷渾杜豐追被囊度三危山至雪山生擒之唐書地理志敦煌縣東四十七里有三危山括〉
〈地志山在敦煌縣東南三十里山有三峯故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寰宇記俗亦名為昇雨山〉鳴
沙山〈在敦煌縣南水經注敦煌縣南七里有鳴沙山元和志一名神沙山其山積沙為之峯巒〉
〈危峭踰於石山四面皆沙隴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鳴隨足頽落經𪧐風吹輒復如舊有一泉名沙〉
〈井綿厯古今沙填不滿水極甘美寰宇記一名沙角山辛氏三秦記河西有沙角山其沙粒麄黄有〉
〈如乾糒又河西舊事云沙州天氣清朗即沙鳴聞於城内〉羊膊山〈在敦煌縣南寰宇記山多〉
〈巖石少樹木甚似魯國南鄒山又有王母樗蒱山山有鹽池在縣西南行都司志在沙州城南〉龍
勒山〈在敦煌縣西南三百里漢龍勒縣因山以名括地志龍勒縣在夀昌縣南一百六十五里〉
〈舊志在沙州衛西南〉金山〈在玉門縣赤金所東元和志在王門縣東六十里出金寰宇記山在〉
〈延夀縣有玉石障〉寬臺山〈在玉門縣赤金所東南嘉峪關西山寬如臺故名〉赤斤
山〈在玉門縣赤金所西三十里即赤斤蒙古之山硤也當北來西去之通道明參將崔麒敗賊於〉
〈此〉獨登山〈在玉門縣赤金所北元和志在玉門縣北十里其山出鹽鮮白甘美有異常鹽〉
〈取充貢獻又王門縣南有紅山〉白龍堆〈在敦煌縣西漢書西域傳樓蘭國最在東垂當白龍〉
〈堆乏水草地理志敦煌郡正西關外有白龍堆沙舊志沙形如臥龍無頭有尾髙大者二三丈卑者〉
〈丈餘東倚三危北望蒲昌綿延起伏西盡流沙之地是為西極要路〉流沙〈在敦煌縣西尚書禹〉
〈貢導弱水至於三危餘波入於流沙山海經出鐘山西行又南行崑崙墟西南入海漢書注在敦煌〉
〈西八十里郭義恭廣志在玉門關外南北二十里東西數百里有三斷石名曰三隴晉書張駿使楊〉
〈宣越流沙伐龜兹鄯善魏書太平真君三年沮渠無諱度流沙據鄯善周書鄯善西北有流沙數百〉
〈里夏日有熱風為行旅之患風之欲至惟老駞知之即嗚而聚立埋其口鼻於沙中人每以為候亦〉
〈即將氊擁蔽鼻口其風迅駛斯須過盡若不防者必至危斃〉窟窿河〈在州東一百三十里〉
〈雙塔堡東源出土葫蘆溝西北流至雙塔堡八蘇賴河内多大穴深不可測畜産誤入即不能岀舊〉
〈志在柳溝衛西四十里又黒水河在舊柳溝衛西九十里其水微黒〉宮皁河〈在州南山下河〉
〈分三道西為頭道中為二道東為三道頭道河在州東南三百餘里其南可通金雞打坡〉西几
馬河〈在玉門縣赤金所西源出所南草地有數派會流而北又折東北流三百里注於阿拉克〉
〈池又呼濟爾河在所東上源亦有數派北流折東北亦注於阿拉克池池周數十里 按寰宇記玉〉
〈門縣有衆泉北流入延興海即此〉昌馬河〈在玉門縣西南一百二十里源出南山北流逕〉
〈衛西又西北入柳溝衛界為布隆吉爾河即南籍端水之源也肅州新志河舊口直趨四道溝過橋〉
〈灣而西匯諸溝之水達於黨河之尾歸於哈喇淖爾 本朝康熙五十八年於塔喇圖築靖逆城始〉
〈堰昌馬河口逼水東流分為靖逆東西二渠溉田 塔喇圖舊作達爾圖哈喇淖爾舊作哈拉渾爾〉
〈今並改〉南籍端水〈在州北漢書地理志冥安縣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澤元和〉
〈志晉昌縣冥水自吐谷渾界流入大澤東西二百六十里南北六十里豐水草宜畜牧 按輿圖及〉
〈新志今有蘇賴河亦名布隆吉爾河發源靖逆衞南山曰昌馬河北流轉而西經舊柳溝衛北會十〉
〈道溝水為蘇賴河又西經州北三十里又西經敦煌縣西北黨河自南來注之又西流三十里許入〉
〈哈喇淖爾其流長七百餘里池方數十里即古南籍端水也今州縣屯田俱藉此水灌溉 本朝乾〉
〈隆四年於蘑茹灘䦕濬渠道引昌馬河水以益之分渠為七〉懸泉水〈在敦煌縣東元和志〉
〈在沙州東一百三十里出懸泉山漢將李廣利伐大宛還士衆渇乏引佩刀刺山泉飛湧岀即此也〉
〈水有靈車馬大至即多出少至即出少敦煌耆舊記水有懸泉之神寰宇記一名神泉出龍勒山腹〉
氐置水〈在敦煌縣西漢書地理志龍勒縣有氐置水岀南羌中東北入澤溉民田舊志在沙〉
〈州衛西 按與圖今有黨河亦名錫爾噶勒津河發源敦煌縣東南山中北流二百餘里折西流百〉
〈餘里會南來之一水又折北流遶沙州舊城之東新城之西流百餘里入蘇賴河溉田甚廣當即古〉
〈氐置水五代高居誨使西域記沙州西渡都鄉河亦即此但漢龍勒即唐夀昌在沙州西一百五里〉
〈今此水近傍沙州與漢唐志不甚合疑今沙州或唐以後西徙龍勒之境今不可考又元和志夀昌〉
〈縣有龍勒水在縣南一百八十里龍勒山上即李陵至東浚稽山徘徊觀虜處 按李陵所至龍勒〉
〈水在居延北塞外此非其地 錫爾噶勒津舊作西勒哈金今改〉石脂水〈在玉門縣赤金〉
〈所東南劉昭郡國志注博物記曰延夀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筥�注地為溝其水有肥如煮肉〉
〈洎凝膏然之極明不可食謂之石漆元和志在玉門縣東南一百八十里泉中有苔如肥肉然之極〉
〈明水上有黒脂人以草盝取用塗鴟夷酒囊及膏車周武帝宣政中突厥圍酒泉取此脂然大焚其〉
〈攻具得水愈明酒泉賴以𫉬濟明統志石油出肅州南山通志今赤金所東南一百五十里有石油〉
〈泉土人取以然燈即石脂水也〉布魯湖〈在州東北即蘇賴昌馬兩河下流經行停瀦之處澄〉
〈波千頃葭葦彌望浴鳧飛鷺宛然澤國由是西行踰柳溝城為古南籍端水舊志在柳溝衛東北一〉
〈百二十里〉三道溝〈在州東二百五十里自此而西至柳溝衞東二里又有四道五道六道七〉
〈道八道九道十道共七溝皆草地出泉北入蘇賴河惟四道溝泉流獨盛即所云昌馬河乃蘇賴河〉
〈之源也其頭二道溝在玉門縣靖逆衞界按漢置淵泉縣闞駰曰地多泉水蓋即指此〉屯田
渠〈在州東自州東北至州西長九十里又回民渠自東至西南長六十里餘丁渠東西長三十五〉
〈里皆引蘇賴河水以溉田〉通裕渠〈在敦煌縣分黨河水溉田長二十里又普利渠長二十三〉
〈里永豐渠長三十二里慶裕渠長十七里大有渠長四十二里又窑溝渠伏羌新渠伏羌舊渠莊浪〉
〈渠皆分黨河水以溉田〉雌黃洲〈在敦煌縣境寰宇記其土岀雌黄丹砂因産物以爲名〉
鹽池〈在敦煌縣東元和志在沙州敦煌縣東四十七里池中鹽常自生百姓仰給焉又黨河西〉
〈四十里有西鹽池四面皆沙山〉藥泉〈在敦煌縣東南石堡城味略如酒相傳飲之愈疾水有二〉
〈源北流合一又北流爲水峽未至踏實而沒又東南一百四十里有大泉南三百五十里有塔兒泉〉
月牙泉〈在敦煌縣南十里鳴沙山麓南鄰黨河淵渟澄澈映月無塵環以流沙雖遇烈風而〉
〈泉不爲沙掩舊傳水產鐵背魚七星草服之可長生舊志在沙州衞南十里〉
︹古蹟︺晉昌故城〈在州東漢置冥安縣屬敦煌郡晉咸康五年分置晉昌郡十六國春秋苻〉
〈堅建元二十一年呂光自西域還晉昌太守李純以郡迎降段業神璽二年晉昌太守王德以郡降〉
〈李暠庚子元年晉昌太守唐瑶移檄六郡推暠爲沙州刺史沮渠蒙遜元始十年晉昌太守唐契叛〉
〈周書魏大統十二年瓜州民張保叛晉昌人吕興等害郡守郭肆以郡應保隋書地理志敦煌郡統〉
〈常樂縣後魏置常樂郡後周併涼興大至冥安淵泉合爲涼興縣開皇初郡廢縣改爲常樂元和志〉
〈𤓰州晉惠帝置晉昌郡周武帝改爲永興郡開皇三年罷郡縣屬瓜州唐武德五年别於晉昌置瓜〉
〈州大厯十一年陷於西蕃州境東西三百九十三里南北六百八十四里東南至肅州四百八十里〉
〈西至沙州三百里晉昌縣郭下本漢冥安縣因縣界冥水爲名開皇四年改爲常樂縣武德七年又〉
〈改爲晉昌縣唐書大中五年張義潮以瓜州來歸宋史夏國傳景祐二年元昊取瓜州元史地理志〉
〈𤓰州宋初陷西夏夏亡州廢至元十四年復立隸沙州路二十八年徙居民於肅州但名存而已明〉
〈統志瓜州城在肅州西五百二十六里〉淵泉故城〈在州東舊柳溝衞東漢置屬敦煌郡〉
〈闞駰曰地多泉水故以為名後漢書注在今晉昌縣東北晉咸康初分屬晉昌郡後周併入涼興縣〉
廣至故城〈在州西漢置屬敦煌郡地理志宜禾都尉治崑崙障後漢因之晉元康五年分〉
〈置宜禾縣皆屬晉昌郡十六國春秋段業天璽中分敦煌之涼興烏澤晉昌之宜禾三縣為涼興郡〉
〈進李暠都督涼興以西諸軍事隋書地理志後周併涼興大至安淵泉為凉興縣開皇初改為常〉
〈樂所云大至即廣至也唐改隋常樂為晉昌而别置常樂縣於此屬瓜州章懷太子曰廣至故城在〉
〈常樂縣東今謂之縣泉堡元和志常樂縣東至州一百十五里本漢廣至縣地魏分廣至置宜禾縣〉
〈後魏明帝改置常樂郡隋於此置常樂鎮武德五年置常樂縣寰宇記在常樂縣西北恒以大石棧〉
〈之稍開即有風暴至傷人又有宜禾故城漢宜禾都尉所居在晉昌縣西北界魏正光元年僑立會〉
〈稽郡於此舊志有涼興城在廢𤓰州西一百七十里〉瓜州故城〈今敦煌縣治古瓜州亦月〉
〈氏戎地左傳襄公十四年范宣子將執戎子駒支親數諸朝曰昔秦人廹逐乃祖吾離於瓜州又昭〉
〈公九年詹桓伯曰允姓之姦居於瓜州漢書西域傳大月氏本居敦煌祁連閒至冒頓攻破月氏而〉
〈老上單于殺月氏以其頭為飲器月氏乃遠去武帝紀元狩二年匈奴昆邪王來降以其地為武威〉
〈酒泉郡元鼎六年分酒泉置敦煌郡地理志敦煌郡武帝後元年分酒泉置治敦煌縣中部都尉治〉
〈步廣候官杜林以為故瓜州地生美瓜應劭曰敦大煌盛也十六國春秋咸康元年張駿分敦煌晉〉
〈昌高昌三郡及西域都䕶戊已校尉玉門大䕶軍三營為沙州以楊宣為刺史永和十年張祚改敦〉
〈煌郡為商州隆和元年復故苻堅建元二十一年呂光自西域還至玉門敦煌太守姚靜以郡迎降〉
〈段業神璽二年敦煌太守孟敏以郡降以為沙州刺史敏卒衆推效穀令李暠為敦煌太守庚子元〉
〈年暠自稱沙州刺史涼州牧建初元年遷都酒泉李歆嘉興四年沮渠蒙遜入酒泉以索元緒為敦〉
〈煌太守魏書太平真君三年沮渠無諱走渡流沙李暠孫寶據敦煌遣使内附元和志沙州漢敦煌〉
〈郡前涼張駿於此置沙州因鳴沙山為名後魏太武於郡置敦煌鎭明帝罷鎮立𤓰州取故地為名〉
〈尋又改為義州莊帝又改為瓜州大業三年又罷州為敦煌郡隋末陷賊武德二年復置瓜州五年〉
〈改為沙州建中二年陷於西蕃東至𤓰州三百里北至伊州七百里敦煌縣郭下本漢舊縣周武帝〉
〈改為鳴沙縣大業二年復為敦煌唐書吐蕃傳憲宗時沙州刺史周鼎為唐固守贊普徙帳南山使〉
〈尚綺心攻之鼎請救囘鶻踰年不至議焚城郭東奔兵馬使閻朝殺鼎自領州事城守者八年又二〉
〈嵗糧械皆竭於是出降大中五年沙州首領張義潮奉瓜沙伊肅甘等十一州地圖以獻詔號歸義〉
〈軍節度使八年義潮入朝十三年以長史曹義金領州務後中原多故諸城多沒五代史唐莊宗時〉
〈沙州留後曹義金遣使附囘鶻以來拜為歸義軍節度使晉天福七年沙州曹元忠遣使來周世宗〉
〈時又以元忠為歸義軍節度使宋史太平興國五年曹元忠卒子延祿來貢咸平五年為從子宗夀〉
〈所害大中祥符末授宗夀子賢順本軍節度元史地理志沙州宋景祐初陷西夏元太祖二十二年〉
〈破其城以隸八都大王至元十四年復立州十七年升為路去肅州千五百里舊志明洪武二十四〉
〈年沙州首領阿魯哈錫哩遣使朝貢永樂三年置沙州衞以授其首領坤濟勒宣德七年上言諸夷〉
〈侵掠願徙居察罕城不許正統十一年其首領訥格以困於衞喇特率部屬來歸徙置内地衞遂廢〉
〈古瓜州在新瓜州西十五里東距淵泉縣城四十五里有土城明史西域傳自赤斤蒙古西行二百〉
〈里曰苦峪自苦峪南折而西百九十里曰𤓰州阿魯哈錫哩舊作阿魯哥失里坤濟勒舊作困即〉
〈來訥格舊作喃哥衞喇特舊作瓦刺今並改〉龍勒故城〈在敦煌縣西漢置屬敦煌郡後〉
〈漢及晉因之後魏置夀昌郡後周時郡縣俱併入鳴沙唐改置夀昌縣屬沙州後廢元和志夀昌縣〉
〈東至州一百五里本漢龍勒縣因山爲名周武帝省入鳴沙縣大業十一年於城内置龍勒府武德〉
〈二年改置夀昌縣因縣南夀昌澤爲名唐書地理志夀昌縣永徽元年省乾封二年復置開元二十〉
〈六年又省後復置治漢龍勒城 按舊唐志寰宇記皆云後魏改夀昌縣參攷隋志蓋後魏於縣置〉
〈夀昌郡非改縣名也〉涼寕舊郡〈在玉門縣界晉置十六國春秋永和九年張祚廢張靈曜〉
〈為涼寕侯沮渠蒙遜永安九年所部酒泉涼寕二郡叛降西涼魏書地形志凉寕郡領園池貢澤二〉
〈縣周隋時省〉新鄉廢縣〈在州東南晉元康五年分置屬晉昌郡後周廢通典瓜州南至〉
〈新鄉鎮一百八十里〉伊吾廢縣〈在州北晉置初屬敦煌郡元康五年分屬晉昌郡後魏廢〉
〈通典在晉昌縣北〉效穀廢縣〈在敦煌縣西漢置屬敦煌郡漢書注縣本魚澤障桑欽說〉
〈孝武元封六年濟南崔不意為魚澤尉教民力田以勤效得穀因立為縣名十六國春秋段業時沙〉
〈州刺史孟敏署李暠為效穀令隋書地理志後周併效穀郡入敦煌郡又併效穀縣為鳴沙縣〉玉
門廢縣〈在今玉門縣東漢置屬酒泉郡闞駰曰漢罷玉門關屯戍徙其人於此晉書地理志〉
〈元康五年别立㑹稽縣屬晉昌郡十六國春秋李暠庚子元年東伐涼興并擊玉門諸城皆下之建〉
〈初元年分酒泉南人五千户置㑹稽郡周書魏大統十二年瓜州張保據州叛遣令狐整救涼州整〉
〈至玉門郡召集豪傑說保罪逆馳還擊之先定晉昌進軍擊保保奔吐谷渾隋書地理志敦煌郡統〉
〈玉門縣後魏置會稽郡周廢郡併會稽新鄉延興為㑹稽縣開皇中改為玉門併得魏玉門郡地元〉
〈和志玉門縣東至肅州二百二十里本漢舊縣後魏孝明帝改為玉門郡周武帝省入會稽縣開皇〉
〈十年復改為玉門縣唐書地理志肅州酒泉郡玉門縣貞觀元年省後復置開元中為吐蕃所陷因〉
〈於縣城置玉門軍天寶十四年哥舒翰奏廢軍重置縣五代晉高居誨使于闐記自肅州渡金河西〉
〈百里出天門關又西百里出玉門關即故縣也寰宇記十三州志云玉門縣長三百里石門周匝山〉
〈閒裁經二十里衆泉北入延興海通志今赤金所去肅州二百三十里與古玉門縣道里相仿蓋即〉
〈玉門縣地也〉延夀廢縣〈在玉門縣東南後漢置屬酒泉郡晉因之後魏廢寰宇記十三〉
〈州志云縣在郡西 按劉昭郡國志注延夀縣有石漆元和志石脂水在玉門縣東南一百八十里〉
〈延夀縣當在其地〉沙頭廢縣〈在玉門縣西南漢置池頭縣屬酒泉郡後漢改曰沙頭三〉
〈國志魏初河右擾亂隔絶不通敦煌功曹張恭遣從弟華攻酒泉沙頭乾齊二縣别遣騎東縁酒泉〉
〈北塞徑出張掖北河以迎太守晉書地理志元康五年分沙頭縣屬晉昌郡十六國春秋段業天璽〉
〈二年酒泉太守王德叛敗奔晉昌沮渠蒙遜追至沙頭破之後魏廢〉乾齊廢縣〈在玉門縣〉
〈西南漢置屬酒泉郡地理志西部都尉治西部障孟康曰乾音干三國魏皇初初張恭攻酒泉乾齊〉
〈縣即此晉改屬敦煌郡後魏省〉騂馬廢縣〈在玉門縣界晉書地理志酒泉郡統騂馬縣十〉
〈六國春秋呂光大安元年攻克酒泉進次凉興王穆自敦煌東還單騎奔騂馬騂馬令郭文斬之後〉
〈魏省寰宇記相傳昔有騂馬二匹為匈奴掠去數載自歸以其地為邊防因立騂馬戍也〉柳溝
衞城〈在州東一百六十里城周六里三分門四漢置淵泉屬敦煌郡後漢因之晉元康五年分〉
〈屬晉昌郡後周併入涼興縣隋為常樂縣地唐為晉昌縣地宋入西夏元為瓜州地明為赤斤蒙古〉
〈衞地 本朝康𤋮五十七年置柳溝所於柳溝堡設通判領之雍正三年改屬安西同知五年升衞〉
〈移治於此其地向在邊外名布隆吉爾舊設遊擊乾隆二十六年改設都司距營二十五里七里泉〉
〈有牧馬厰又忒布忒河有安西營牧馬厰〉苦峪城〈在州東南東去嘉峪關四百二十里去赤〉
〈金所二百里明史西域傳宣德十年沙州衛都指揮僉事坤濟勒為哈密所侵走赴塞下邊臣請移〉
〈之苦峪命治苦峪城正統六年城成十三年邊將䕶哈密使臣至苦峪赤斤都指揮總加勒等率衆〉
〈圍其城天順七年哈密衰微迤北酋沙佳斯蘭襲破其城王母率親屬部落走苦峪成化二年兵部〉
〈言王母避苦峪久今賊已退宜令還故土從之八年土魯畨襲破其城執王母十年都督和順退居〉
〈苦峪命權主國築苦峪城移哈密衛於其地十八年和順襲哈密破之遂還故土行都司志自此至〉
〈哈密分三道城東有河城中有三墩又西一百二十里至王子莊城小而堅西八十里至布隆吉爾〉
〈河 坤濟勒舊作困即來總加勒舊作總兒加陸沙佳斯蘭舊作癿加思蘭和順舊作罕慎今並改〉
黨城〈在敦煌縣南一百六十里黨河口建置不知所始城基尚存又黨河口西十里有古城〉
〈按通志自黨城東南至額爾德尼布拉克六百里有水革西通色爾騰西南通阿嚕大小柴達木鹽〉
〈也要路 額爾德尼布拉克舊作額爾得尼布喇克今改〉騸馬城〈在玉門縣東七十里西十〉
〈里爲火燒溝又西爲八楞墩明史西域傳回回墓西四十里曰騸馬城〉古陽關〈在敦煌縣〉
〈西南一百三十里漢書地理志龍勒縣有陽關玉門關皆都尉治西域傳孝武擊破匈奴右地始置〉
〈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據兩關焉晉書地理志敦煌郡統陽關縣元和志陽關在夀昌縣西六里〉
〈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陽𨵿本漢置謂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車後魏嘗於此置陽關縣周廢晉高居〉
〈誨使于闐記西渡都鄉河至陽關 按漢晉諸書陽關在今敦煌縣境而肅州新志謬引烏嚕木齊〉
〈西境之陽巴勒噶遜聞見淆訛末由審定㐲讀 高宗純皇帝聖製陽關考以陽關玉門關均〉
〈在黨河之西陽關西而偏南故以陽名詳覈形勢應在今黨河西南與紅山口相近王維送元二使〉
〈安西詩西出陽關云云考唐之安西初治西州即今闢展再徙高昌即今吐魯番之交河三徙龜兹〉
〈即今庫車三遷總在哈密之西是安西實在陽關外而陽關之屬敦煌縣境尤爲無疑仰見〉
〈睿裁論定印証明實非自古耳食之流所能窺尋萬一由是陽關之名旣定而玉門關之在陽關〉
〈迤北者亦從此可推彼以吐魯畨之玉門當之者其無稽又不待辨矣〉古玉門關〈在敦〉
〈煌縣西一百五十里漢書西域傳西域三十六國東則接漢扼以玉門陽關又武帝欲通大宛諸國〉
〈遣趙破奴擊虜樓蘭王於是列亭障至玉門後貳師軍擊大宛遣軍正任文將兵屯玉門關爲後距〉
〈後漢書永元中班超久在絶域年老思故土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但願生入玉門關十六國春〉
〈秋苻堅建元二十一年呂光平龜兹東還自高昌至玉門敦煌晉昌二郡迎降元和志玉門故關在〉
〈龍勒縣西北一百一十八里謂之北道西趨車師前庭及疏勒此西域之門户也唐書地理志夀昌〉
〈西北有玉門關〉罕東左衞〈在敦煌縣城内明永樂中罕東部人阿扎克與衆族不相能率〉
〈衆逃居沙州境後部落日蕃不受罕東統屬正統閒沙州全部内徙遂盡有其地成化十五年從其〉
〈酋所請置罕東左衞於沙州故城授都指揮使嘉靖七年率部内徙沙州遂爲土魯番所有 阿扎〉
〈克舊作奄章今改〉罕東衞〈在敦煌縣東南明洪武三十年酋長索諾木喇什遣使入貢置〉
〈罕東衛授指揮僉事與赤金哈密同主西域貢道嘉靖初土魯番復䧟哈密罕東殘破率部來歸分〉
〈處肅州塞内其地遂墟 索諾木喇什舊作鎖南吉刺思今改〉安定衞〈在敦煌縣南罕東衞〉
〈西距甘州一千五百里本漢婼羌唐為吐蕃地元封宗室布延特穆爾鎮之地名薩里輝和爾廣袤〉
〈千里明洪武七年來貢分其地為鄂端烏爾珍碩沙克特哩木四部八年置安定鄂端二衛封延特〉
〈穆爾為安定王成化中為土魯畨殘破正德中伊伯勒阿喇圖什等侵據其地餘衆散徙 布延特〉
〈穆爾舊作卜姻帖木兒薩里輝和爾舊作撒里畏兀兒鄂端舊作阿端烏爾珍舊作阿真碩沙克舊〉
〈作若先特哩木舊作帖里延特穆爾舊作姻帖木兒伊伯勒舊作亦不喇阿喇圖什舊作阿爾秃厮〉
〈今並改〉曲先衞〈在敦煌縣西南安定衞西古西戎地唐屬吐蕃元置察遜塔拉元帥府明〉
〈洪武四年置察遜衞授土酋桑濟索克為指揮同知後為多爾濟巴勒所攻併入安定居烏爾珍地〉
〈永樂四年指揮哈斯桑濟索克桑濟等奏言西蕃侵暴仍乞立衛徙治藥王灘以桑濟領衞事并徙〉
〈安定衛於色爾騰成化中爲土魯畨所擾率部族内徙遂失故地 察遜舊作曲先搭拉舊作答林〉
〈桑濟索克舊作散即思多爾濟巴勒舊作多兒只把哈斯舊作哈三桑濟舊作三即色爾騰舊作昔〉
〈兒汀今並改〉
︹關隘︺新瓜州城〈在州西南三十里舊爲安西衞地本朝雍正十三年吐魯番爲準噶爾〉
〈所擾其酋額敏和卓率所部回民内附於安西鎮西築五堡居之頭堡在鎮西南二十五里二堡在〉
〈頭堡西南十里三堡在二堡西北十里四堡在三堡西北四里五堡在四堡東北十里别於頭堡數〉
〈里之内築新瓜州城〉靖逆衞城〈在玉門縣西北一百二十里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置舊〉
〈爲赤金衞地城周二里南北四門雍正四年移柳溝通判治此乾隆二十四年裁衛屬玉門縣設遊〉
〈擊千總駐守距營七十里黄渠沿拾墩湖有牧馬廠〉巴顔布喇〈在敦煌縣西南一百二十〉
〈里通伊遜察罕齊老圖及當色爾騰柴達木之要路又沙𬃷城在縣西南三十里通錫爾哈勒津當〉
〈城之要路千佛硤墩在縣城東南四十里通黨城石堡城之要路俱有丘戍守通志沙州外境西北〉
〈有二路一路自巴顔布拉克西北二百里至多布溝由多布溝西南一百五里至呼魯蘇台其地濱〉
〈哈喇池蘇賴河所匯也又西北一百六十里至都爾伯勒津又八十里至博碩噶又七十里至巴哈〉
〈瑪尼圖又六十里至阿國布拉克又一百二十里至伊克瑪尼圖又一百四十里至綽諾呼都克其〉
〈閒五六百里有水草無夷人住牧通塔哩木河來路此西北路也一路自呼魯蘇台西南七百三十〉
〈里至伊遜察罕齊老圖當孔道西通伊犂塔里木河南通西海等處要路其閒千餘里有水草無夷〉
〈人住牧此西路也又正南一路自縣一百八十里至黨城自黨城東南至額爾德尼布拉克六百里〉
〈有水草亦無夷人住牧西通色爾騰西南通阿嚕大小柴達木鹽池戈壁要路 伊遜舊作衣松察〉
〈罕舊作插漢齊老圖舊作七老圖當色爾騰舊作黨色爾驣柴達木舊作柴打木錫爾哈勒津當城〉
〈舊作錫爾哈金黨城巴顔布拉克舊作巴顔布喇呼魯蘇台舊作葫蘆斯太哈喇池舊作哈拉池都〉
〈爾伯勒津舊作多勒博金博碩噶舊作博西蓋巴哈瑪尼圖舊作巴哈馬尼圖綽諾呼都克舊作綽〉
〈努呼都克塔哩木舊作塔里母伊犂舊作伊里戈壁舊作郭必今並改額爾德尼布拉克譯見前〉
渾采口〈在玉門縣南其西南曰伊瑪圖嶺白楊河青頭出口縣東南又有紅泉口皆通西海〉
〈蘇賴陶賚等處之要路舊有邊牆今增築設兵戍守〉昌馬河口〈在玉門縣西南一百五十〉
〈里通錫爾哈勒津蘇賴陶賚等處之要路又縣北地名布魯爾通崑都崙要路俱有墩兵暸守 錫〉
〈爾哈勒津譯見前陶賚舊作滔來今改〉馬蓮井〈在州境舊設縣丞駐此 本朝乾隆三十〉
〈八年改設州判〉柳溝堡〈在州東二百三十里城周一里三分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置柳溝〉
〈所築堡於此雍正五年升衛移治布隆吉爾東北至博囉呼都克四十里有兵戍守又北一百二十〉
〈里至木龍泉又一百三十里至伊克伊瑪干呼圖克又二百四十里至特卜什呼都克地多沙磧間〉
〈有水草路通北套阿濟山及巴里坤 博囉呼都克舊作布魯湖墩伊克伊瑪干呼圖克舊作伊克〉
〈衣馬幹古墩特卜什呼都克舊作鐡布什古墩今並改〉橋灣堡〈在州東二百七十里有土〉
〈城 本朝雍正十年築南北二門設都司駐守距本營十五里陸道溝有牧馬廠東南至柳溝堡四〉
〈十里自堡西北行九十里為東黄蘆岡又九十里為尖山子又九十里為東長流水又一百里為白〉
〈芨芨灘又一百里至馬蓮井别自茨窩西北行一百二十里為烏拉大泉又北七十里為蘆岡泉又〉
〈北八十里為半池泉為州東北境接哈密界〉踏實堡〈在州西南九十里東北至雙塔堡一〉
〈百二十里西至塔兒泉驛七十三里城周一里八分 本朝雍正五年築六年設守備駐守十年改〉
〈設都司乾隆四十四年改設千總距本營一百二十里石包城有牧馬廠又州西二道林有瓜州營〉
〈牧馬廠其西南一百里有巴圖墩二百里有石堡城通雪山後要路俱有兵戍守自石堡城而南五〉
〈十里至三道宮皁河又二百五十里至額爾德尼布拉克有二路一東至伊克錫爾哈勒津水源二〉
〈百八十里一西南至烏拉達巴五十里其閒山徑崎嶇為青海諸夷往來要路自烏拉達巴西南至〉
〈大小柴達木鹽池通噶斯大路最為衝要 額爾德尼布拉克譯見前伊克錫爾哈勒津水源舊作〉
〈伊克薩喇爾赤金水源烏拉達巴舊作烏喇打板柴達木舊作柴達馬今並改〉雙塔堡〈在州〉
〈西一百三十里至踏實堡一百二十里城周一里有奇 本朝雍正六年築設千總距堡二十里柳〉
〈條湖有牧馬廠〉黄墩堡〈在敦煌縣東北六十三里東至伯勒齊爾堡七十里城周二里有奇〉
〈 本朝雍正五年築舊設守備十年改設都司乾隆二十七年改設千總四十七年改設把總距本〉
〈營九十五里折腰湖有牧馬廠其東北三十里有庫庫沙克沙設兵防守又外境西北二百二十里〉
〈至尃囉川井一百五十里至博囉圖肯三十里至蘇蘇林二十五里至蘆扞泉七十九里至苦水一〉
〈百三十里至哈什布拉克八十里至哈密水尾三十五里至哈密城自沙州至哈密共六日程沙磧〉
〈中閒有泉水惟蘆扞泉至哈什布拉克二百三里乏水必馱水行 伯勒齊爾舊作北爾齊庫庫沙〉
〈克沙舊作庫庫沙克墩博囉川舊作博洛川博囉圖肯舊作博洛圖肯蘇蘇林舊作鎖鎖林哈什布〉
〈拉克舊作哈什布喇今並改〉伯勒齊爾堡〈在敦煌縣東北一百三十里東至州一百〉
〈五十里城周一里五分 本朝雍正十二年築〉惠回堡〈在玉門縣城東九十里明史西域傳〉
〈自出嘉峪關西行至黒山兒又七十里曰回回墓即此城周一里二分 本朝雍正五年築乾隆五〉
〈十年修設千總駐防距堡九十里青頭山有牧馬厰堡北寛臺山後柳灣俱通崑都崙要路有墩兵〉
〈瞭守〉赤金堡〈距玉門縣一百十里 本朝康熙五十六年築現設都司駐守距本營一百七〉
〈十里南山外境魚兒渾有牧馬廠〉八楞墩〈在州南四十里又蘆柴溝墩在縣西南俱有兵〉
〈防戍〉得勝墩〈在州北五里舊無水泉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大兵討準噶爾師出其地湧〉
〈甘泉數十處敕建龍神廟於此〉 邊 牆頭墩〈在州東北二十里又外境正北至壘〉
〈墩子一百四十里又八十里至石板墩八十里至白墩子二百十里至金溝硤一百二十里至鏡兒〉
〈泉其閒多沙磧閒有水草通北套阿濟山巴里坤哈密要路〉布隆吉爾驛〈在州東一〉
〈百六十里柳溝衞城内東至柳溝堡七十里又東至靖逆營一百里〉安西驛〈西南至瓜州口〉
〈驛六十里東至小灣驛七十里〉赤金硤站〈在玉門縣西二十里其東四十里至赤金湖又〉
〈東七十里至回回墓又東九十里至嘉峪關又自赤金硤西一百里至靖逆營又西七十里至柳溝〉
〈衞皆設馬站〉
︹津梁︺布隆吉爾橋〈在州東柳溝廢衛東北布隆吉爾河岸又黒水橋在衞西南九十里〉
〈天生橋在衞南九十里〉
︹祠廟︺龍王廟〈在州北五里得勝墩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大兵討準噶爾師出其地甘泉〉
〈湧岀數十處士馬得濟奉 敕建廟封助順昭靈龍神 欽賜神功顯濟扁額春〉
〈秋致祭〉
︹寺觀︺永安寺〈在州東橋灣堡西里許 本朝雍正十年建〉雷音寺〈在敦煌縣南三〉
〈十里即千佛洞唐建巖石閒舊有佛像萬計〉
︹名宦︺︹三國︺︹魏︺倉慈〈淮南人太和中遷敦煌大守郡在西陲曠無太守二十嵗大姓雄張〉
〈遂以為俗慈到抑挫權右撫恤貧嬴甚得其埋先是屬城獄訟衆猥縣不能決多集冶下慈躬往省〉
〈閲科簡輕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嵗決刑曾不滿十人又常日西域雜胡欲來貢獻諸豪族多〉
〈逆斷絶旣與貿遷欺詐侮易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慈皆勞之以府見物與共交市使吏民䕶送道〉
〈路由是民夷翕然稱其德惠〉皇甫隆〈安定人嘉平中為敦煌太守初敦煌不甚曉田常蓄〉
〈水使極濡洽然後乃耕又不曉作樓犂用水及種人牛功費旣費而收榖更少隆到敎作樓犂又教〉
〈行漑𡻕終率計其所省庸力過半得榖加五〉︹晉︺吾彦〈吳郡吳人為敦煌太守威恩甚著〉
︹南北朝︺︹魏︺韋瑱〈杜陵人恭帝三年除瓜州刺史州通西域蕃夷住來前後刺史多受〉
〈賂遺夷寇犯邊又莫能禦瑱雅性清儉兼有武畧蕃夷贈遺一無所受胡人畏威不敢為寇公私安〉
〈靜夷夏懐之〉︹唐︺張守珪〈河北人開元中為瓜州刺史墨離軍使時王君𡙟死河西震懼〉
〈守珪督餘衆完故城版築方立虜奄至衆失色守珪置酒城上會諸將作樂虜疑有備引去於是修〉
〈復位署招流冗使復業詔以瓜州為都督府守珪為都督州地沙瘠不可蓺常瀦雪水漑田是時渠〉
〈堨毁材木無所出守珪宻禱於神一夕水暴至大木數千章塞流下因取之修復堰坊耕者如舊州〉
〈人神之刻石紀事〉郭䖍瓘〈厯城人開元初屢遷右驍衞將軍兼北庭都䕶𦊅厥黙啜圍逼〉
〈北庭䖍瓘固守斬厥同俄特勒降其都於城下黙啜壻火拔頡利將其妻來歸降以功拜冠軍大〉
〈將軍尋改安西都䕶〉賈師順〈支州人為長樂令吐蕃悉諾邏陷瓜州并兵攻城遣人夜見師〉
〈順曰州已失守城詎可久不早降以全噍𩔖乎師順曰我受天子命守此義不可下數日又求贈〉
〈扵師順師順請脱士卒衣襦悉諾邏知無有乃撤營去師順開門收器械復完守備吐蕃果還襲見〉
〈有備乃去〉裴行儉〈聞喜人儀鳳二年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及李遮匐扇動蕃落浸逼〉
〈安西連和吐蕃議者欲討之行儉曰吐蕃叛渙干戈未息安可更為西方生事今波斯王死望差使〉
〈往波斯冊立路經二蕃必可便宜行事帝從之命其往冊波斯王路出西州人吏部迎行儉召其豪〉
〈傑子弟千餘人隨己而西又蕃酋子弟投募萬人行儉假為田獵都支與遮匐卒聞軍至計無所岀〉
〈遂擒之高宗廷勞之曰比以西服未安遣卿總兵討逐軍深入經途萬里深副朕委〉封常
清〈猗氏人天寶十一載以常清為安西副大都䕶持節充安西四鎮節度經畧支度營田副大使〉
〈俄而北庭都䕶程千里入為金吾令常清權知北庭都䕶持節充伊西節度等使常清性勤儉私馬〉
〈不過一兩匹賞罰嚴明〉張義潮〈張掖人沙州首領大中五年奉瓜沙伊肅甘等十一州地〉
〈圖以獻始義潮陰結豪英歸唐一日衆擐甲譟州門漢人皆助之虜守者驚走遂攝州事繕甲兵耕〉
〈且戰悉復餘州以部校十軰操梃内表其中走天德城以聞帝嘉其忠擢義潮沙州防禦使俄號歸〉
〈義軍遂為節度〉李觀〈洛陽人興元元年拜四鎮北庭行軍涇原節度在鎮四年勵卒儲糧訓整〉
〈安輯渾瑊與吐蕃戰平涼觀伺知吐蕃狡謀擇精兵五千要伏險道賴觀與李元諒之師以免〉馬
璘〈扶風人永泰初遷四鎮行營北庭節度使璘詞氣慷以破虜為己任前後破吐蕃三萬餘衆〉
〈中興之猛將也〉解琬〈元城人聖厯初充使安撫烏贊勒及十姓部落咸得其便宜蕃人大悅以〉
〈功擢御史中丞兼北庭大都䕶持節西城安撫使在軍二十餘年務農習戰邊境安之卒年八十餘〉
︹人物︺︹後漢︺張奐〈敦煌淵泉人舉賢良對䇿第一擢拜議郎厯遷度遼將軍䕶匈奴中郎將〉
〈永康初論功當封奐不事宦官賞遂不行建寕初中常侍曹節等矯制使奐圍竇武奐深病為節等〉
〈所賣固讓封侯因災異上疏請改葬竇武陳蕃徙還家屬天子深納奐言而不得自從轉奐太常曹〉
〈節等𢇻之陷以黨罪禁錮歸田里奐少立志節為將有勲名及歸杜門不出著尚書記難三十餘萬〉
〈言所著銘頌書敎二十四篇長子芝次子昶並善草書〉蓋勲〈敦煌廣至人初舉孝廉為漢陽〉
〈長史厯官討虜校尉靈帝問天下何苦而反亂如此勲曰倖臣子弟擾之時宦者蹇碩在坐以此恨〉
〈董卓亂政自公卿以下莫不皁下於卓惟勳長揖爭禮然内厭於卓不得意疽發背卒〉侯瑾
〈敦煌人少貧性篤學恆傭作爲資暮還輒㸐柴讀書以禮自牧獨處一房如對嚴賓徵辟不到作〉
〈矯世論以譏切當時覃思著述以莫知於世作應賓難以自寄又按漢記𢰅中興以後行事爲皇德〉
〈傳三十篇西河人敬其才而不敢名皆稱爲侯若〉︹三國︺︹魏︺張恭〈敦煌人先是河右擾〉
〈亂隔絶不通敦煌太守馬艾卒官府又無丞恭時爲郡㓛曹郡人以恭素有學行推行長史事恩信〉
〈甚著乃遣子就東詣太祖請太守至酒泉爲賊黄華所拘劫以白刃就終不回私與恭疏曰大人率〉
〈厲敦煌忠義顯然今大兵垂至但當促兵以犄之願不以下流之愛使就有恨於黄壤也恭即遣從〉
〈弟華攻酒泉别遣鐡𮪍緣北塞迎太守尹奉華恐遂降就竟平安奉得之官黄初二年賜恭爵關内〉
〈侯拜戊已校尉數𡻕微還以子就代之就後爲金城太守父子著稱於西州〉周生烈〈敦煌〉
〈徵士姓周生名烈何晏論語集解有烈義例餘所著述見晉武帝中經簿〉︹晉︺段灼〈敦煌人果〉
〈直有才辨為鄧艾鎮西司馬從艾破蜀有功封關内侯遷議郎武帝即位上疏追理艾帝甚嘉其意〉
〈後復陳時宜數千言帝覽而異焉擢為明威將軍魏興太守〉索靖〈敦煌人少有逸羣之量與〉
〈鄉人氾衷張甝索紒索永稱敦煌五龍四人並早亡惟靖該博經史兼通内緯武帝擢為尚書郎與〉
〈尚書令衛瓘俱以善草書知名泰安末拜逰擊將軍與賊戰被傷而卒著五行三統正驗論辨理陰〉
〈陽氣運又撰索子晉詩二十卷并草書〉索琳〈靖少子靖每曰琳廟廊之才非𥳑札之用州郡〉
〈吏不足汚吾兒也懷帝時為馮翊太守與雍州刺史賈疋等共立愍帝累拜尚書左僕射後為劉聰〉
〈所殺〉汜騰〈敦煌人舉孝廉除郎中屬天下兵亂去官還家散家財五十萬以施宗族柴門灌園〉
〈琴書自適張軌徵之為府司馬騰曰門一杜其可開乎固辭病卒〉索襲〈敦煌人虚靖好學遊〉
〈思於陰陽之術著天文地理十餘篇不與當世交通張茂時敦煌太守陰澹請為三老會病卒澹素〉
〈服會葬諡元居先生〉索紞〈敦煌人博綜經籍明陰陽天文善術數占𠋫郷人從紞占問吉凶門〉
〈中如市紞曰攻乎異端戒在害已遂詭言無驗乃止帷以占夢為無悔吝乃不逆問者凡所言莫不〉
〈驗〉宋纖〈敦煌效穀人少有遠操隱居酒泉南山明究經緯弟子受業三千餘人註論語及為〉
〈詩頌數萬言年八十篤學不倦張祚徴至姑臧遣其子太和以執友禮造之纖稱疾不見遷太子大〉
〈傅遂不食而卒諡元虚先生〉︹南北朝︺︹魏︺宋繇〈敦煌人少以孝聞隨張彥至酒泉追〉
〈師就學晝夜不倦博通經史事涼武昭王厯位通顯家無餘財雖兵革閒講誦不廢後入魏拜河西〉
〈王右丞相錫爵清水公曾孫遊道受知齊神武文襄以為尚書左丞性剛直疾惡如讎〉張湛
〈敦煌人弱冠知名涼土好學能屬文素有大志仕沮渠蒙遜為兵部尚書凉州平拜寕逺將軍司徒〉
〈崔浩識而禮之浩注易敘曰敦煌張湛金城宗欽武威段承根三人皆儒者並有儁才每與余論易〉
〈以左氏傳卦解之遂相勸為解注故為之解其見稱如此湛至京師家貧不立操尚無虧浩薦為中〉
〈書侍郎湛知浩必敗固辭每贈浩詩頌多箴規之言兄銑閑粹有才幹性至孝母憂哀毁過人服制〉
〈雖除而疏糲弗改卒於征西參軍〉闞駰〈敦煌人博通經傳聰敏過人三史羣言經目則誦時〉
〈人謂之㝛讀注王朗易傳撰十三州志沮渠蒙遜甚重之令典校經籍刋定三千餘卷後入魏為樂〉
〈安王從事中郎〉劉昞〈敦煌人隱居酒泉不應州郡命弟子受業者五百餘人涼武昭王徴為儒〉
〈林祭酒遷撫夷䕶軍雖有政務手不釋卷以三史文繁著畧記百三十篇八十四卷敦煌實錄二十〉
〈卷沮渠牧犍尊為國師命官屬以下皆北面受業太武時拜樂平王從事中郎〉索敞〈敦煌人為〉
〈劉延明助敎專心經籍盡能傳延明業入魏為中書博士京師貴遊之子皆受業於敞敞以喪服散〉
〈在衆篇遂撰比為喪服要記岀補始平太守卒於官〉︹周︺令狐整〈敦煌人世為西土冠冕整〉
〈幼聰敏沈深有識量孝武西遷鄧彦𥨸據瓜州整執彦送京師周文嘉其忠節表為都督尋而城人〉
〈張保殺刺史搆逆整集豪傑襲保保遂奔吐谷軍詔授夀昌郡守整以國難未靖欲舉宗效力遂卒〉
〈鄉親二千餘人入朝隨軍征討累進位大將軍厯居内外所在見稱〉︹隋︺令狐熙〈整子性嚴〉
〈重不妄通賓客博覽羣書尤明三禮周時以通經為吏部上士累轉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高祖〉
〈受禪累遷鴻臚卿兼吏部尚書判五曹尚書號為明幹厯汴州刺史桂州總管皆有政績少子德棻〉
〈最知名〉︹唐︺王君𡙟〈瓜州常樂人開元中為河西隴右節度使以撃破吐蕃功遷大將軍〉
〈封晉昌縣伯後吐蕃陷瓜州回紇等四部叛君𡙟力戰死帝痛惜之〉︹五代︺︹唐︺李琪〈河西〉
〈敦煌人兄珽仕梁至右散騎常侍侍講琪少舉進士博學宏辭與珽皆以文章知名事梁為翰林學〉
〈士梁兵征伐四方書詔皆琪所為下筆輒得太祖意末帝時為相梁亡仕唐至右僕射為人重然諾〉
〈喜稱人善亦以文章自〉
︹列女︺
︹本朝︺張皓妻耿氏〈安西人夫殁守節事姑孝謹敎二子成立乾隆七年 旌〉吕登
魁妻李氏〈安西人夫官安西提標把總殁於陣氏矢志守節撫成立乾隆五十七年〉
〈旌〉李秉端妻周氏〈敦煌人夫亡守節撫成立嘉慶二十五年 旌〉崔秀
妻劉氏〈玉門人夫充靖逆營馬兵乾隆二十年從征巴里坤戰殁氏誓以死守遇强暴守正〉
〈不屈殺乾隆二十六年 旌〉
︹土產︺瓜〈漢書地理志敦煌古瓜州地生美瓜顔師古曰其地今猶出大瓜長者狐入瓜中食之首〉
〈尾不出〉野馬皮〈元和志沙州貢唐書地理志瓜州貢〉礬〈唐書地理志瓜州貢黄礬絳礬〉
〈沙州貢黄礬〉石膏〈元和志沙州貢〉胡桐律〈唐書地理志瓜州貢〉
前協修官〈臣〉温予㢲恭纂輯
前提調官〈臣〉張日章恭覆輯
校對官〈臣〉吳嘉淦恭 校
校對官〈臣〉賀式韓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迪化直隸州〈在甘肅省治西北五千七百二十里距鎭西府治一千三百八十里東至木壘〉
〈烏蘭烏蘇接鎭西府奇臺縣界西至安濟哈雅接庫爾喀喇烏蘇界南踰天山接闢展屬界北至額〉
〈彬格遜淖爾接塔爾巴哈台界自州治至 京師八千八百九十里〉
︹分野︺天文東井輿鬼鶉首之次
︹建置沿革︺漢為蒲𩔖前國後漢為蒲𩔖國三國為蒲
陸國北魏初為高車地後入於蠕蠕周為突厥地
隋為西突厥鐵勒屬焉唐初為蒲𩔖縣隸西州後
隸北庭大都護府寶應元年更名後庭縣宋為高
昌國北庭地元屬回鶻為五城地明屬衛拉特〈舊名〉
〈瓦刺今改正〉
本朝初為準噶爾庫木諾雅特游牧處噶勒丹多爾
濟之昂吉乾隆二十年官兵進討準噶爾噶勒丹
多爾濟率其屬迎降地皆内屬有舊城周三里
賜名迪化别於舊城北建迪化新城二十五年設迪化同
知三十八年改設直隸迪化州於城西三十里建
鞏寕城為知州治三十九年設昌吉縣四十一年
設阜康縣四十四年改綏來縣隸焉領縣三
昌吉縣〈在州西一百二十里東至頭屯河接本州界西至呼圖克拜河接綏來縣界南至天〉
〈山接闢展屬界北至葦湖接塔爾巴哈台界漢蒲𩔖後國後漢移支國三國為蒲陸國晉屬高車魏〉
〈入於蠕蠕周為突厥地隋為西突厥鐵勒地唐屬後庭縣元為回鶻五城地明屬衛拉特 本朝乾〉
〈隆二十七年昌吉河建寕邊城始於其地設管糧通判三十八年改設州同三十九年裁州同改設〉
〈縣隸迪化州〉阜康縣〈在州東北二百四十里東至得勒呼蘇台接鎮西府奇臺縣界西至〉
〈甘泉鋪接本州界南至天山接闢展屬界北至葦湖接塔爾巴哈台界漢烏貪訾離國單桓國地後〉
〈漢為車師所併後復立三國屬車師後部魏為蠕蠕地周為突厥地隋為東突厥唐貞觀十四年為〉
〈金滿縣隸北庭都䕶府元為回鶻五城地明屬衞拉特 本朝初為準噶爾圖爾古特部游牧處入〉
〈版圖後建阜康堡乾隆二十九年設巡檢三十三年改為管理糧屯縣丞三十九年改為州判四十〉
〈一年改設阜康縣隸迪化州〉綏來縣〈在州西北三百八十里東至圖古里克接昌吉縣界〉
〈西至安濟哈雅接庫爾喀喇烏蘇界南至天山接伊犂東路界北至葦湖接塔爾巴哈台界漢烏孫〉
〈國地後漢移支國地三國烏孫國地魏高車國地周突厥地隋為西突厥鐵勒地唐為西突厥處密〉
〈部後内屬爲鹽泊都督府隸北庭都護府宋元爲回鶻地明屬衞拉特 本朝初爲準噶爾呼拉瑪〉
〈部游牧地納木奇之昂吉乾隆二十八年入版圖後建綏來堡三十三年設縣丞四十二年建綏寕〉
〈康吉二縣四十四年設綏來縣隸迪化州〉
︹形勢︺居天山之陰地當孔道托克喇山博克達山環
其東烏可達嶺哲爾格斯山拱其南鄂倫池瀦其
左烏嚕木齊河經流其南北山環水遶土膏沃衍
阜康縣平原沃壤廣饒水草宜耕牧 綏來縣
瑪納斯河環其西哈齊克河經其東左右迴抱地
勢寬平〈俱見西域圖志〉
︹風俗︺與鎮西府同其人勇猛敢戰隨畜逐水草不知
田作〈後漢書西域傳〉
︹城池︺迪化州城〈 本朝乾隆三十八年建名鞏寕城周九里門四東曰承曦西曰宜穡南〉
〈曰軌同北曰樞正四十八年修嘉慶八年重修又迪化漢城乾隆三十年建〉昌吉縣城
〈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建名寕邊城周三里三十八年為縣治門四東曰文同西曰武定南曰諧邇〉
〈北曰燮遐五十六年修〉阜康縣城〈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建四十一年為縣治周三里〉
〈門四東曰綏恵西曰振武南曰麗陽北曰安朔〉綏來縣城〈 本朝乾隆四十二年建左右〉
〈二城左為綏寕城周三里門四東曰迎曦西曰兆成南曰來薫北曰安漠右為康吉城周三里門四〉
〈東曰延旭西曰慶豐南曰麗端北曰鞏遐〉
︹學校︺迪化州學〈 本朝乾隆三十四年建入學額數四名〉昌吉縣學〈 本朝乾〉
〈隆三十四年建入學額數四名〉阜康縣學〈 本朝乾隆四十二年建入學額數四名〉綏
來縣學〈 本朝乾隆四十四年建入學額數四名〉各縣義學〈昌吉阜康義學 本〉
〈朝乾隆三十二年設綏來義學四十六年設又濟木薩呼圖壁均有義學〉
︹户口︺〈民丁原額無今滋生民丁男婦大小共十萬三千五十二名口統計一萬二千二十八户〉
︹田賦︺〈田地共六千九百七十二頃一分有奇無額收房地租銀共一萬三千七百九十七兩二錢三〉
〈分三𨤲牲畜稅四千九百六十七兩八錢三分有奇額徴草折半糧共五萬八千三百十六石六斗〉
〈二升一合〉
︹臺站︺郭倫拜牲厎臺 昂吉爾圖淖爾臺 哈喇巴
勒噶遜臺 哈畢爾噶布拉克臺 根特克臺
輯懷城臺〈以上迪化州境〉 阜 康縣厎臺 滋泥泉臺
三台塘臺 大泉塘臺〈以上阜康縣境〉 羅 克倫臺 呼
圖克拜臺 圖古里克臺 瑪納斯臺 烏蘭烏
蘇臺 安濟哈雅臺〈以上綏來縣境〉
︹卡倫︺洛克倫 昌吉 阿爾哈特克 大卡子溝
添棚溝 澤打板 大西溝 板窩鋪 水西溝
三岔河 烏什城 紅渣山口〈以上烏嚕木齊提標城守營所〉
〈管卡倫十二處〉紫泥泉 呼圖壁 牛莊子 安濟海
瑪納斯山口 三岔口 頭道河子 石山口
哈濟克 魚窩鋪 大河拐 沙門子〈以上瑪納斯左右二〉
〈營所管卡倫計十二處〉車排子 五里泉子 大河沿子
腰塘子 小草湖〈以上庫爾喀喇烏蘇營所管卡倫計五處〉 大 泉
沙山口 火燒溝〈以上濟木薩營所管卡倫計三處〉 紅 山觜
後溝 五箇山〈以上喀喇巴爾噶遜營所管卡倫計三處〉 羊 圈灣
噶順溝 七箇井子 北木城 駱駝巷 鏡兒
泉 尖山子〈以上烏嚕木齊鎮標三營並城守營所管卡倫計七處〉 下 八
户 素必口 噶順布拉克 蘇吉塘〈以上古城綠營所管〉
〈卡倫計四處〉 素 必口〈古城滿營所管卡倫〉 白 山子〈木壘營所管卡倫〉
木城子 駱駝巷 托里烏蘇 鄂什布 羊圏
灣〈以上巴里坤營所管卡倫計五處〉 河 源小堡 廟爾溝 上
莫艾 哈什布拉 三閒房 一椀泉 截打板
頭道溝 柳樹溝 葫蘆溝 南山溝 柵門
口 三道柵 胡吉太 鹽池 土古魯 葦子
硤 鹹水硤〈以上哈密協營所管卡倫計十八處〉 伊 拉里克〈吐魯番滿〉
〈營所管卡倫〉 東 呵呵雅爾 西呵呵雅爾 桂樹溝
哈爾起布拉克 丫頭溝 沱古斯〈以上吐魯番差營所〉
〈管卡倫計六處〉
︹山川︺托克喇山〈在州東五十里山脈自哲爾格斯山東行至此停折而北為州境東障漢〉
〈書載蒲𩔖國治疏榆谷即其地〉博克達山〈在州東南天山最高峯也其東南為闢展境托〉
〈克三河發源南麓多倫庫里諸泉發源北麓 本朝乾隆二十年討準噶爾 大兵道出其麓西域〉
〈平軍旅凱旋咸𥙊告有告祭嵗祭博克達鄂拉文〉阿拉癸山〈在州南七十里山深林密〉
〈險窄難行谷内倚山一角有土城鑿山如梯以通行道號稱關隘〉哲爾格斯山〈在州〉
〈南古爾班哲爾格河岀其西〉古爾班多博克山〈在州西南東去哈屯博克達山〉
〈四十里〉額林哈畢爾噶山〈在州西南舊音額林哈畢爾罕東南去古爾班多博〉
〈克山六十里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討阿睦爾撒納遣官𥙊告西域平秩於祀典有 告𥙊𡻕祭額〉
〈林哈畢爾噶鄂拉文〉哈屯博克達山〈在州西山𫝑聳峻次於博克達山〉巴爾
巴什山〈在州西北三十里〉通古斯巴什山 雅瑪里克山
阿顏台和洛山 巴顏哈瑪爾山 博羅哈瑪
爾山 奇拉圖魯山 阿爾噶里圖山〈以上諸山皆在州西〉
〈北境自六十里至五百六十里層峯相接迤邐不絕當孔道之南皆相附近天山之分支也〉烏
可克嶺〈在州西南東至哲爾格斯山三十里〉孟克圖嶺〈在昌吉縣南山脈自哈屯〉
〈博克達山東行三百餘里至此岡巒特峻〉阿察河〈在州東有三泉岀天山北麓北流五十里〉
〈匯為一河餘波入於沙磧〉阿勒塔齊河〈在州南源岀烏可克嶺北麓分二支夾州城各〉
〈北流入於地其西南有三水並來入之〉昌吉河〈在州西昌吉縣南源出孟克圖嶺有四支〉
〈合而北流經兩屯之閒踰孔道北又東北行入於地〉羅克倫河〈在州西昌吉河之西有二〉
〈源西北流入於呼圖克拜河〉呼圖克拜河〈在州西當孔道有五源岀天山北麓會諸〉
〈河水入於額彬格遜淖爾〉圖古里克河〈在州西源岀巴顔哈瑪爾山北流百里踰孔道〉
〈入於地〉哈齊克河〈在州西有三源出哈屯博克達山東北麓東北流踰孔道入於地〉
瑪納斯河〈在州西綏來縣治之西境有五源岀哈屯博克達山北麓合西北流循綏來縣〉
〈治之西折而北㑹烏蘭烏蘇又北流入額彬格遜淖爾〉和爾郭斯河〈在州西舊音和〉
〈落霍澌源出天山額林畢爾噶山北麓凡數處合流五十里至孔道北復分三支入於地〉安濟
哈雅河〈在州西凡三源東北流一百一十里踰孔道北瀦為小澤〉察罕水〈在州東源〉
〈出額得墨克嶺北流入於地〉烏蘭水〈在州東源出天山北麓東北流至和濟格爾入於地〉
多倫水〈在州東源岀博克達山北麓北流至阜康縣城南左右皆有泉同岀北流入於地〉
庫里葉圖泉〈在州東源岀博克達山北麓北流四十里入於地〉納里特泉
〈在州東源岀額得墨克嶺北麓北流入於地〉鏗格爾泉〈在州東為鄂倫淖爾上流其東〉
〈又一泉合而北流至都爾伯勒津城南〉必柳泉〈在州東源出天山徑都爾伯勒津城南其〉
〈東有濟布庫泉北行十里入必柳泉〉多博綽克泉〈在州東有三源相去各三十里〉濟
爾瑪台泉〈在州東有三道相距各二十里西為奇台泉又西為格眼布泉〉烏里雅
蘇台泉〈在州東源出天山北麓北流入於地西二十里有一泉在木壘北〉阿克塔
斯泉〈在州東有三道相去各三十里〉額彬格遜淖爾〈在州西北會呼圖克拜河〉
〈瑪納斯河烏蘭水諸流咸集周可五十餘里一巨澤也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秩於祀典有𡻕祭額〉
〈彬格遜淖爾文〉鄂倫淖爾〈在州北亦曰達布蘇淖爾南距州城四十里周十里許其東别〉
〈有小池〉
︹關隘︺靖遠關〈在綏來縣西長四千四百二十三丈 本朝乾隆四十二年建〉愷安城
〈在濟木薩周二里 本朝乾隆三十七年建〉保惠城〈在愷安城西周一里 本朝乾隆四〉
〈十二年建設縣丞駐此有濟木薩營設參將〉寕邊城〈距迪化城七十里安西提標左營駐〉
〈此〉景化城〈在呼圖壁周三里 本朝乾隆二十八年建安西提標右營駐此〉康吉
城〈瑪納斯協左營駐此〉綏寕城〈瑪納斯協右營駐此〉廣安城〈在吐魯番周四里〉
〈本朝乾隆四十四年建〉慶綏城〈在庫爾喀喇烏蘇周三里本朝乾隆四十六年建設遊〉
〈擊防守〉安阜城〈在精河周二里 本朝乾隆四十六年建設都司防守〉嘉德城
〈在喀喇巴爾噶遜周二里 本朝乾隆四十六年建設守備防守〉阜康汛〈有千總駐防〉
濟木薩營〈牧馬廠在阜康縣南山北川〉鞏寕城守營〈牧馬廠在州屬南山〉
〈鹹泉後山〉瑪納斯營〈左營牧馬廠在綏來縣南山塔西河右營牧馬廠在南山清水河〉
庫爾喀喇烏蘇營〈牧馬廠在山根西湖地方〉喀喇巴爾噶遜
營〈牧馬廠在五箇山〉精河營〈牧馬廠在濟爾噶郎博水大河廠〉烏嚕木齊
中營〈牧馬廠在大西溝左營牧馬廠在烏梁右營牧馬廠在大東溝石門子〉
︹祠廟︺昭忠祠〈在州治 本朝嘉慶十一年建〉龍王廟〈在迪化滿城外東南〉
︹寺觀︺玉皇閣〈在迪化滿漢二城適中之上方山〉
︹列女︺
︹本朝︺馬伏妻劉氏〈昌吉人夫亡守節嘉慶二十五年 旌〉趙成得妻劉
氏〈阜康人夫亡守節嘉慶二十年 旌〉徐芳伯妻侯氏〈綏來人因遣犯李集文强〉
〈逼不從被害乾隆四十八年 旌〉閻子祿妻張氏〈綏來人因夫兄閻奉明强逼不〉
〈從被害嘉慶十年 旌〉
︹土産︺馬 牛 駱駝 羊〈後漢書西域傳蒲𩔖國多牛馬駱駝羊〉白麥
青𪍯麥 黃麻 葱韭 胡荽〈五代史四裔傳回鶻其地宜白〉
〈麥青𪍯麥黃麻葱韭胡荽〉野雞〈西域圖志廸化州土貢野雞〉
前協修官〈臣〉温予巽恭纂輯
前提調官〈臣〉張日章恭覆輯
校對官〈臣〉吳嘉淦恭 校
校 對官〈臣〉賀式韓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