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四十二至四十四

卷三十八至四十一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四十二至四十四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四十五至四十八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2-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14.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2-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14.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2-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14.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12-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14.djvu/5

承德府表                

                    

大清一統志

 承德府在直隸省治東北七百八十里東西距一千二百里南北距三百五十八里以平泉州赤

  峯縣兩屬統計之八百十里東至 盛京錦州府錦縣界七百五十里西至直隸口北道屬獨石口

  廳界四百五十里南至遵化州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木蘭圍場界二百十八里東南至永平府臨榆

  縣界五百八十里西南至順天府密雲縣古北口界一百九十里東北至錦州府廣寕縣界一千零

  十五里西北至口北道屬多倫諾爾廳界五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師四百二十里

 ︹分野︺天文尾箕析木之次漢書地理志自危四度至斗六度謂之析木之次燕

  之分也唐書天文志尾箕析木津得上谷漁陽右北平古北燕孤竹無終諸國

︹建置沿革︺古為山戎東胡地戰國屬燕秦為漁陽右

  北平遼西郡邊外接東胡地漢初為匈奴地武帝

  時為塞境後入於烏桓後漢為烏桓鮮卑地後盡

  入於鮮卑三國魏為鮮卑軻比能地晉初鮮卑諸


  部分據之屬鮮卑段氏宇文氏其後併於慕容氏

  為前燕苻堅滅燕為秦地慕容垂復國為後燕馮

  跋時為北燕北魏為安州營州及厙莫奚契丹地

  齊周為厙莫奚地隋為奚地其東南境屬營州

  地理志遼西郡舊置營州統縣一柳城唐與隋同唐書地理志營州柳城郡上都督府

  本遼西郡萬嵗通天初為契丹所䧟開元五年治柳城天寶元年更名柳城郡縣一柳城西北接

  奚北接契丹遼為中京道大定府興中府諸州及上京

  道臨潢府諸州地金為北京路大定府興中府及

  西京路桓州地元爲上都路興州利州大寕路大

  定諸縣及全寕路魯王分地明初屬北平府㝷改


  屬北平行都司爲大寕新城富峪會州全寕營州


  興州諸衛地永樂元年徙衞于山南盡割大寕諸


  衛地𢌿烏梁海於是諸地盡入於朶顔泰寕後爲


  察哈爾所併其屬爲喀喇沁翁牛特土黙特敖漢


  柰曼巴林喀爾喀左翼諸部


 本朝龍興諸部相率歸誠編列旗分康𤋮四十二年


  肇建


 避暑山莊于熱河爲每𡻕

巡幸駐蹕之所雍正元年設熱河廳十一年改設承德州

   乾隆七年罷州仍設熱河廳四十三年改設承德

   府屬直隸省領州一縣五

   灤平縣在府西南即喀喇河屯廳境東西距四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六十八里東至府

   界四十里西至口北道屬獨石口廳界四百五里南至古北口界一百三十八里北至豐寕縣界一

   百三十里東南至順天府密雲縣界西南至獨石口廳界東北至府界西北至獨石口廳界漢上谷

   郡女祁縣地北魏為安州廣陽郡廣興縣地西境為禦夷鎭地後併入厙莫奚北齊周隋唐因之遼

   為中京道北安州興化軍興化縣金為北京路興州寕朔軍縣仍舊元廢軍省縣入州屬上都路尋

   置興安縣明初為興州衛後廢入朵顔衞 本朝初内屬乾隆七年設喀喇河屯廳四十三年改設

   灤平縣屬承德府豐寕縣在府西北即四旗廳地東西距五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

   里東至府界二百五十里西至獨石口廳界二百七十里南至灤平縣界六十里北至圍場界一百

   六十里東南至府界西南至獨石口廳界東北至圍場界西北至多倫諾爾廳界漢至北燕與府同

   北魏為安州廣陽郡燕樂縣及方城縣地西南境為禦夷鎮地北境為厙莫奚地北齊周隋唐因之

   遼為中京道北安州利民縣西境奚王府地金為北京路興州興化縣宜興縣地西北境為西京道

   桓州地元為上都路興州興安縣宜興縣地西北境為開平府開平縣地明初為興州衛開平衞地

   後廢入朵顏衞 本朝初内屬乾隆元年設四旗廳轄察哈爾鑲白正藍鑲黄正白四旗四十三年

   改設豐寕縣屬承德府平泉州在府東即八溝廳地東西距五百四十里南北距四百九

   十里東至建昌縣界三百里西至府界二百四十里南至永平府遷安縣邊界一百三十里北至赤

   峯縣界三百六十里東南至建昌縣界西南至府界東北至建昌縣界西北為喀喇沁右翼接圍場

   界漢右北平郡平剛縣地北魏及齊為營州建德郡陽武縣冀陽郡平剛縣地隋為遼西郡地西境

   為奚地唐為奚地遼為中京大定府大定縣及長興勸農富庶文定升平歸化金源諸縣恩州恩化

   縣澤州神山縣地金為北京大定府大定長興富庶金源神山諸縣地元為大寕路大定富庶金源

   諸縣及惠州地明初為大寕新城富峪會州諸衛後廢入朶顏衛 本朝初内屬雍正八年設八溝

   乾隆四十三年設平泉州屬承德府赤峯縣在府東北即烏蘭哈達廳地東西距二百

   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二十里東至建昌縣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圍場界一百五十里南至平泉州界

   六十里北至烏珠穆沁克什克騰諸旗界二百六十里東南至建昌縣界西南至平泉州界東北至

   烏珠穆沁旗界西北至克什克騰旗界漢遼西郡文成縣地隋唐為契丹國地遼為中京道高州三

   韓縣上京道松山州松山縣饒州長樂縣臨河縣安民縣上京臨潢府臨潢定霸保和潞宣化諸縣

   地金為北京路大定府三韓松山靜封諸縣全州安豐縣臨潢府臨潢縣盧川縣地元為大寕路高

   州上都路松州全寕路全寕縣及魯王分地明初為大寕衛全寕衛地後廢入朶顔衞 本朝初内

   雍正七年設八溝廳乾隆三十九年於八溝廳北析置烏蘭哈達廳轄南境之翁牛特右翼旗北

   境之翁牛特左翼旗巴林旗四十三年改設赤峯縣隸承徳府建昌縣在府東南即塔子溝

   廳地東西距二百六十里南北距六百八十五里東至朝陽縣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平泉州界一百

   四十里南至永平府臨榆縣邊界二百六十里北至烏珠穆沁界四百二十五里東南至 盛京錦

   州府錦縣界西南至永平府遷安縣邊界東北至朝陽縣界西北至赤峯縣界漢遼西郡交黎臨榆

   諸縣地北魏為營州建德郡石城縣廣都縣冀陽郡柳城縣地隋為遼西郡地北境為契丹地唐為

   營州柳城郡柳城縣地後與契丹雜居北境契丹西境奚地遼為中京道利外阜俗縣澤州龍山縣

   榆州和衆縣永和縣東南境兼得隰州海濱縣地北境惠州惠和縣兼得髙州三韓縣地金為北京

   路利州阜俗縣龍山縣大定府和衆縣東南境兼得瑞州海濱縣比境大定府惠和縣兼得三韓縣

   地元為大寕路和衆縣龍山縣利州東南境兼得瑞州地南境惠州地北境惠和縣明初為營州衛

   地後廢入泰寕衛 本朝初内屬乾隆三年設塔子溝廳𠫊南境為喀喇沁右翼旗北境為敖漢旗

   四十三年改設建昌縣屬承德府朝陽縣在府東北即三座塔廳地東西距二百六十里

   南北距五百三十里東至 盛京錦州府義州界一百三十里西至建昌縣界一百三十里南至建

   昌縣界一百五十里北至科爾沁旗界三百八十里東南至錦州府錦縣界西南至建昌縣界東北

   至錦州府寕遠縣界西北至建昌縣界漢柳城交黎二縣地北魏為營州昌黎郡龍城縣廣興縣定

   荒縣地北齊為營州龍城縣廣興縣隋初為營州建德郡後廢州置總管府改置遼西郡龍山縣後

   改柳城縣唐為營州柳城郡北境自魏齊以後俱為契丹地遼為中京道興中府興中縣及營邱象

   雷閭山諸縣建州安德州川州武安州成州東境兼得宜州宏政縣西境兼得大武府神水縣東南

   境兼得來州地金為北京路興中府興中縣及建州大定府武平縣東境兼得義州宏政縣同昌縣

   元為大寕路興中州建州川州武平縣東境兼得義州懿州地西北境兼得魯王分地明初為營州

  衛地後廢入泰寕衛 本朝初内屬乾隆三年塔子溝廰三十九年於廳東境析置三座塔㕔廳

  東北境為土默特左翼旗西北境為土黙特右翼旗又北為柰曼旗又東北兼轄喀爾喀庫倫兩旗

  地四十三年改設朝陽縣屬承德府

 ︹形勝︺北界興安大嶺錘峯東峙廣仁西控形勢之雄

  甲於紫塞   欽定熱河志

 ︹風俗︺萃神臯之廬井人服先疇沃奥壤之耕桑户敦

  古處   欽定熱河志

︹行宫︺

 避暑山莊在承徳府治東北   聖祖仁皇帝𡻕巡塞外   駐蹕熱河康熙四十二年

  肇建 避暑山莊為   時巡展覲臨朝聽政之所隂陽和㑹靈境天開俯武列之水挹磬錘之

   峯曡石繚垣上加雉堞如 紫禁城之制週十六里三分南為三門中麗正門東德匯門西碧峯門

   其東及東北西北門各一東門外長隄蜿蜒北起獅子溝南盡沙隄觜延袤十二里甃石七層廣約

   丈許宫左湖右山山勢自北而西曰梨樹峪曰松林峪曰榛子峪曰西峪迴抱如環湖水自東北演

   迤而南至萬樹園之陽淨練澄空沙隄曲徑如意洲在焉其北為千林島瀑源來自西峪垂於涌翠

   巖之巔匯注湖中湖岸曲榭長橋引而東南至德匯門之左為出水牐以時蓄洩敞殿飛樓平臺奥

   室因地形任天趣不崇華飾妙極自然洵為玉塞之神臯金庭之奥域有   聖祖仁皇帝御製

   避暑山莊記   高宗純皇帝御製避暑山莊詩序避暑山莊後序避暑山莊百韻詩   仁

   宗睿皇帝御製木蘭記 謹案   高宗純皇帝法   祖巡行𡻕涖山莊   仁宗睿皇

   帝紹繼   前猷詰戎綏遠   天文炳煥象緯昭陳非尺幅所能殫述茲以統志為志地之

   書謹錄   聖製之有關地理者標列  御題以昭示萬世餘篇不備述後倣此三十

   六景   聖祖仁皇帝既建 避暑山莊延攬勝概錫以三十六景之名皆   御書題

   額並   御製三十六景詩繪圖成帙埀示冊府   高宗純皇帝有   御製恭跋

    皇祖聖祖仁皇帝御製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乾隆六年有   御製恭和   皇祖聖

   祖仁皇帝御製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十八年有   御製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 煙波致爽

   澹泊敬誠殿後第三重為殿七楹宏敞高明旁挹雲嵐後帶湖渚為三十六景之冠 芝徑雲隄由

   萬壑松風之前北行長隄蜿蜒徑分三洲若芝英雲朵隄左右皆湖中架木為橋南北樹寶坊湖波

   鏡影勝趣天成 無暑清涼芝徑雲隄之東北洲曰如意建殿三重第一重面南為門五楹四面皆

   水門當其前湖風徐度人天勝境 延薫山館如意洲正殿七楹左右配殿各五楹在無暑清涼内

   第二重南向楹宇敦樸薫風時來 水芳巖秀延薰山館後殿十五楹在如意洲最深處鏡波繞岸

   瑶石依欄   聖祖仁皇帝嘗以   幾暇讀書其中殿之東閣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

   曰隨安室 萬壑松風前殿據岡背湖漸近湖為坡陁殿五楹北向長松數百樹掩映週廻笙鏞迭

   奏   高宗純皇帝御題曰紀   恩堂有   御製避暑山莊紀   恩堂記殿後三

   楹曰鑑始齋坡下亭曰晴碧亭 松鶴清越山莊内西偏為榛子峪殿門五楹南向青蓋垂陰九臯

   振響後殿   高宗純皇帝御題曰靜餘軒雲山勝地煙波致爽之後高樓北向俯瞰羣峯雲

   嵐秀蔚樓之西楹奉佛像   高宗純皇帝御題曰蓮花室 四面雲山山莊西北隅最高處搆

   亭其上凌霄切漢羣山拱揖各開生面數百里外如列屏嶂 北枕雙峯山莊内直北山頂有亭翼

   然西北金山東北黒山排空屹向如天門雙闕對拱檐楹亭前兩石筍秀削青瑶⿰釒𮥼 -- 鐫   聖祖仁

   皇帝暨   高宗純皇帝和章於其上 西嶺晨霞自雲帆月舫右行傑閣巋然臨波面岫紫霞

   晨映錦章繡錯在雲岑木杪之間 錘峯落照山莊東五里為磬錘峯就山莊西嶺搆亭與四面雲

   山亭相望紅輪西照是峯迥出孤標揚暉天際南山積雪亭在山莊正北高據山巔塞地高寒杪

   秋雪下南望諸峯皎然寒玉 梨花伴月山莊西北曰梨雲峪入峪平岡逶迤幽澗潺鳴當春時梨

   花萬樹豔挹清輝為壺天勝境 曲水荷香亭在北山麓南向下映曲沼芙蕖萬柄翠蓋紅葩翛然

   香遠 風泉清聽松鶴清越之西置三楹有泉出兩山間琤淙穿注風來澗響與鶴韻松聲相應答

   内為秋𪷁齋 濠濮間想澄湖之北搆亭凡四面此亭在如意洲上水木明瑟魚鳥因依 天宇咸

   暢湖之東岸有阜巍然上搆殿宇三楹積翠中天層霄紫漢皆歸一覽 暖溜暄波熱河以水得名

   山莊東北隅有牐湯泉餘⿰氵閠 -- 潤自宫墻外演迤流入建閣其上潄玉跳波靈潤蒸蔚 泉源石壁懸崖

   直下旁無路蹊飛流百丈從石壁瀉出磨崖恭勒   聖祖仁皇帝御書西為半月湖更西有亭

   曰矚朝霞 青楓緑嶼越泉源石壁而北跨巔面南置三楹錦樹分叢丹霞競彩其中殿五楹曰風

   泉滿清聽門外三楹面西曰霞標皆   聖祖仁皇帝御書扁額東嚮四楹   高宗純皇帝

   御書額曰吟紅榭 鶯囀喬木亭當萬樹園之陽近俯清波遠連叢樾和風澹蕩時鳥嚶鳴見萬物

   得所之樂 香遠益清萬樹園東南金山之陰前殿五楹下臨曲沼涼軒明淨緑房紫葩芬菲襲人

   後三楹曰紫浮軒西八楹曰依綠齋皆   聖祖仁皇帝御題齋左有亭   高宗純皇帝御

   書額曰含澄景 金蓮映日延薰山館之右有殿五楹西嚮環蒔金蓮花亞葉交枝含風浥露晨景

   初出金彩鮮新旁室三楹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川巖明秀 遠近泉聲縁長隄而北石路

   半里許漸聞水聲摐金戞玉水樂琅然殿三楹南嚮其東曰聚香齋殿後為亭曰聽瀑外三楹南嚮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招涼榭 雲帆月舫仿舟形作室上為樓北嚮在如意洲延薰山館

   之西 芳渚臨流由萬壑松風西行折而北傍湖一曲有亭南嚮巨石嵌空清流倒影夾岸嘉水灌

   叢芳草如織 雲容水態梨樹峪之東山麓砥平殿五楹東嚮横峯側嶺獻秀爭竒繚白縈青波光

   無際其西向樓三楹曰曠觀 澄泉繞石入梨樹峪一徑青蒼泉自石竇流出依山曲折有亭北嚮

   𠋣層巘鏡清漪雲根綠淨響若璆琳 澄波曡翠亭三楹北向在如意洲之陰湖光一碧遠極天際

   其北翠壁千㝷浮光掩映風景幽絶 石磯觀魚由遠近泉聲而下清溪一曲有石磯平廣作亭其

   上東嚮俯視澄波潛鱗涵泳一一可數 鏡水雲岑天宇咸暢閣下有殿五楹西嚮𠋣山搆宇水周

   三面曲廊外布𮞉抱如半月檻陰架亭額曰金山下有亭曰芳洲皆   高宗純皇帝御書 雙

   湖夾鏡水自東北入南匯山泉鍾為大湖隄橋左右分一湖為二跨橋寶坊二其北額曰雙湖夾鏡

    長虹飲練在長橋南岸與雙湖夾鏡坊對峙兩岸煙瀾渺瀰彌望如一 甫田叢樾湖北岸最東

   一亭與萬樹園相近平原茂木奥如翳如聖祖仁皇帝駐蹕山莊為   閲習步圍之地

    水流雲在湖北岸最西一亭漸近長隄湖水澄虚空明上下悠然與造化同符   聖祖仁皇

   帝御題三十六景以茲為殿再題三十六景乾隆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駐

   蹕避暑山莊於   聖祖仁皇帝御題三十六景之外再題三十六景標題皆以三言有即

    聖祖仁皇帝御題額者有為   高宗純皇帝新題額者雲巒獻秀川岫呈奇   覲揚綏

   撫之烈經緯制度之宜均於是見焉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再題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 麗

   正門 山荘正南一門崇宏廣大門左右爲朝房内則恭懸   聖祖仁皇帝避暑山莊題額每

   秋巡之期臣工啟事外藩展覲皆由於此 勤政殿麗正門之左南嚮殿二重前五楹曰勤政殿

     高宗純皇帝敬   天法   祖式勤民隱   巡行所至離宫别殿悉循 圓明園

   之制題以勤政殿内面南額曰正大光明面北額曰高明博厚後殿前簷額曰卷阿勝境後簷面北

   額曰雲牖松扉殿前樓五楹長廊周匝凡慶賚燕饗之典於斯   御焉 松鶴齋澹泊敬誠殿

   之東搆大殿七楹是地爲昔年   高宗純皇帝恭奉   孝聖憲皇后頣養之所岫列喬松

   庭翔雪羽循   聖祖仁皇帝松鶴清越之義   高宗純皇帝題額曰松鶴齋 如意湖作

   亭於湖曲東嚮前臨如意洲芷岸䕃林苔堦潄水洲勢逶迤如芝英之半偃亭之西爲芳園居 青

   雀舫山莊勝趣實在一水濺瀑渟泉咸匯湖中有   御舟題曰青雀舫泛月衝雨𣻌碧摇青靈

   境畢獻舟有塢在臨芳墅旁 綺望樓碧峯門之左𠋣城為樓凡九楹北嚮登臨極望水木雲巒組

   分繡錯後樓三楹南嚮恭懸   聖祖仁皇帝御題額曰坦坦蕩蕩 馴鹿坡塞山産鹿孶息蕃

   衍而山莊所畜為特馴山逕逶迤儦俟成羣樂依 文囿   高宗純皇帝御書馴鹿坡三字勒

   於石 水心榭石梁跨水南北坊各一中為榭三楹飛桷高騫虛簷洞朗上下天光影落空際逾石

   梁而北有亭名曰牣魚 頣志堂清舒山館之西數楹南嚮恭懸   聖祖仁皇帝御題額曰頣

   志堂又曰光風霽月其西有殿東嚮曰學古堂均為   幾餘典學之所 暢遠臺清舒山館之

   左因周垣舊基互為長廊下依綠水有臺巍然登臨縱覽萬象森羅 靜好堂在清舒山館之後筠

   篁叢碧巘岫縈青堂外飛樓疏櫺四啟曰澄霽樓樓下堂室區分曰風泉滿清聽曰山水含清輝曰

   高山流水曰岫幌並   聖祖仁皇帝御書冷香亭靜𭔃山房之側有亭臨水東嚮山莊荷花

   秋深未落與晚菊寒梅同韻亭北三楹曰峽琴軒與亭鱗次 採菱渡湖之南有小舟可登搆亭其

   漘形如一笠新菱出水帶露縈煙亭後殿三楹曰環碧 觀蓮所延薫山館西南崇亭傍水南嚮芙

   蕖萬柄涵光照影天葩瓊蘂洵為甲觀 清輝亨如意洲東臨水一亭垂楊披岸亭角出柳陰中有

   清曠絶塵之趣 般若相清暉亭西精舍一區南嚮中奉佛像額曰法林寺内殿三楹額曰般若相

   皆   聖祖仁皇帝御題 滄浪嶼嶼不滿十弓而峭壁直下有千仞之𫝑中為小池石髮冒池

   如綠雲浮空有室三楹後簷北嚮恭懸   聖祖仁皇帝御書題額 一片雲由延薰山館再折

   而東面山殿八楹雲陰乍起紛郁輪囷極靜深之趣 蘋香沜萬樹園之東南湖水分流一鑑澄澈

   中多青蘋丰茸淺蔚清香襲人水濱殿三楹南嚮 萬樹園北𠋣山南臨湖其中平原數千畞嘉木

   羅植   高宗純皇帝御書碣曰萬樹園自西師蕆事   錫宴觀燈馬伎咸在斯園 試馬

   埭萬樹園西南草柔地曠馳道如弦雲錦成羣騰驤沛艾   大駕巡幸於此考牧   高宗

   純皇帝御書碣曰試馬埭 嘉樹軒萬樹園東為軒凡三楹南嚮老樹輪囷垂䕃數十畞長榮永鬯

   皆百年前物 樂成閣嘉樹軒之上重閣五楹一重曰開𬓛霄漢再重曰樂成閣塞田遠近崇墉比

   櫛童叟慶舞遹觀厥成 宿雲簷宫城東北隅山盡處當惠迪吉門因𫝑高敞搆平臺以攬勝雲氣

   往來若宿簷際 澄觀齋宫城東北殿五楹西南曰惠迪吉   聖祖仁皇帝御書其前簷額曰

   澄觀齋   高宗純皇帝御書前匯山莊諸水綠波翠影遠近交映 翠雲巖澄觀齋之後有亭

   翼然晨霞暮靄絢紫緋青巖巒交複雲氣特多  聖祖仁皇帝御題曰翠雲巖亭後摩崖勒

     聖祖仁皇帝御書大字曰雲巖 罨畫𥦗自青楓綠嶼折而東曲室𥥆深疎櫺洞啟峯嶺林泉

   咸在几席儼如罨畫 凌太虛北山之巔置亭拔地𠋣天顥氣清英飄飄有凌雲之致下為殿五楹

   額曰清溪遠流東三楹為含粹齋 千尺雪玉琴軒之東數十武有瀑泉懸流噴薄搆殿五楹

    高宗純皇帝御題千尺雪額瀑源來自雲根捲沫跳波寒光四射清景獨絶 寕靜齋千尺雪之

   後依山搆齋𠋣山帶溪   高宗純皇帝御題曰寕靜後樓恭懸   聖祖仁皇帝御書曰清

   敝 玉琴軒與寕靜齋並峙當衆流潡湍間觸石琮琤清越相應 臨芳墅水流雲在亭之隔岸西

   折而南臨芳墅在焉為殿五楹曲渚迴汀藥欄荷沼芬郁左右 知魚磯臨芳墅前殿五楹面南踞

   湖之北與采菱渡相對羣魚出游為潛為躍並呈天趣 涌翠巖瀑自巖而下巖間搆殿三楹東嚮

   晨㬢朝爽空翠四合殿後為佛廬有樓三楹額曰自在天 素尚齋梨峪中搆殿五楹面南地在山

   巔因高得勢軒宇曠然結搆渾樸不施雕繢 永恬居素尚齋之前殿五楹面南水木澄明煙巒靜

   妙景物恬和如遊瓊島後三十六景至此而攬其全澹泊敬誠山莊正殿凡七楹

   聖祖仁皇帝御題曰澹泊敬誠恭懸   墨寶每   高宗純皇帝萬夀聖節祝   嘏臚

   歡遠臣肆覲則   御茲殿左右配殿各五楹後殿亦五楹曰依清曠亦   聖祖仁皇帝御

   書墨寶東偏   高宗純皇帝御題額曰寶筏喻清舒山館在水心榭之東北凡五楹

   恭懸   聖祖仁皇帝御題内曰承慶堂 高宗純皇帝御題額曰煙霞澄鮮東楹奉

    聖祖仁皇帝宸翰牓曰冰奩内曰含德齋後簷額曰聚雲複岫山房西南隅别殿曰蘿月松風

   謹案自清舒山館以下每𡻕   高宗純皇帝   仁宗睿皇帝臨幸皆有   御製題詠

      天藻所摛焜燿日月不及備載恭識於此戒得堂清舒山館之東堂五楹南嚮

     高宗純皇帝御題額曰戒得堂有   御製戒得堂記戒得堂後記堂之後廡曰鏡香亭堂

   北層樓特起曰問月樓樓之東為羣玉亭其南有軒曰舍古自軒而南為來薫書屋又南為佳䕃室

   室外有齋三楹俯臨流水曰面水齋繼德堂在松鶴齋後乾隆五十五年奉   命葺治

   如煙波致爽之制   高宗純皇帝御題額曰繼德堂春好軒在萬樹園東南濱湖軒凡

   五楹軒後一亭曰巢翠亭靜𭔃山房山房環澄湖踞平阜穆然淵靜宛在水中又内為瑩

   心堂額曰閒止又内為湖山罨畫門南嚮牓曰月色江聲煙雨樓如意洲北舊名青蓮島建

   樓五楹四面臨水一碧無際   高宗純皇帝御題額曰煙雨樓樓外搆屋三楹曰青楊書屋溪

   旁搆齋曰對山齋山頂有亭曰翼然亭綠雲樓越涌翠巖有樓聳峙地當西峪為瀑源所

   自出疊嶂層雲滃然四合額曰綠雲樓旁三楹曰木映花承又前三楹曰水月精舍創得齋

   西峪最深處踞山為屋三楹曰創得齋其後右偏為樓三楹曰夕佳樓前小樓二楹曰桃碧室内牓

   曰一塵不染觀瀑亭山莊崖館雲阿深林穹谷咸以瀑流増勝乳竇穿空雲根吐溜搆亭

   山麓   高宗純皇帝御題曰觀瀑半山有亭   御書瀑源二字由是再陟而上為笠雲亭

   食蔗居由觀瀑而窮其源緣山取逕繚繞數折至食蔗居凡三楹松林峪之勝境也徑既幽

   迥地復高敞奥如曠如轉深轉妙左二楹額曰小許菴右有亭曰𠋣翠亭東北山亭曰松巖

   晴齋山莊西北隅緣岡冠嶺搆堂其上秋高氣朗蒼碧千里門外有橋竒石森列左曰青綺書

   屋右曰繪韻樓秀起堂西峪中峯特起列岫層巒奔趨拱極據峯為堂備攬諸勝登臨振衣

   如在天半其下曰經畬書屋東北曰振藻樓堂後山如屏障雲際一亭曰眺遠亭靜含太

   古山房鷲雲寺之側萬嶂環列築山房一區額曰靜含太古𮟏谷穹林纖塵不到由西廊而

   出曰不遮山樓向南得小亭額曰趣亭有真意軒自西峪至秀起堂山逕縈紆架屋數

   楹   高宗純皇帝御題曰有真意軒軒外林巒高下一草一木曲呈真趣軒左曰空翠書樓右

   曰小有佳處後有亭額曰對畫亭碧靜堂𠋣山為堂絶巘浮青在煙嵐縹緲間額曰碧靜

   堂堂之左曰松壑間樓右曰靜賞室跨澗為樓曰淨練溪僂含青齋架巖為屋曡石成階

   與敞晴齋隔溪相望額曰含青齋内面北額曰清暉娯人左曰挹秀書屋右曰松霞室玉岑

   精舍山莊西北溯澗流而上至山麓攢峯竦岫如縣圃積玉精舍三楹額曰玉岑室右偏曰貯

   雲簷穿雲陟逕有亭二曰湧玉曰積翠依山梁搆室曰小滄浪文園獅子林清舒山館

   之前度地為園模山範水藴淑懷竒因倪瓚獅子林圖之式備十有六景之勝   高宗純皇帝

   御題曰文園獅子林乾隆三十九年四十年四十四年四十五年皆有   御製題文園獅子林

   十六景詩其目曰獅子林曰虹橋曰假山曰納景堂曰清閟閣曰藤架曰磴道曰占峯亭曰清淑齋

   曰少香幢曰探真書屋曰延景樓曰畫舫曰雲林石室曰横碧軒曰水門文津閣山莊千尺

   雪之後卜高明爽塏用浙江范氏天一閣之式建為高閣以藏四庫全書   高宗純皇帝御題

   曰文津閣與 紫禁之文淵 御園之文源 盛京之文溯四閣並峙琅函瓊册輝燭霄漢有

    御製文津閣記題文津閣諸詩閣前為趣亭東為月臺西則西山層巘屏列宜照齋

   西北門内𠋣石城搆齋五楹臨風致爽晴照宜人右為屬霄樓左為卻炎榭由榭而東為就松室其

   後為積嘉亭山近軒在山莊西北峯巒𥥆窕環抱檐楹當萬山深處宫門三楹南嚮正殿

   五楹殿西三楹額曰清娛室東五楹曰養粹堂堂之南為延山樓西嚮敞亭三楹竒石嵌空迴廊曲

   注額曰簇竒廊東峯之頂草亭一區有松蒼然額曰古松書屋獅子園園以傍獅子嶺得名

      世宗憲皇帝在藩邸扈從   賜居於此中多   世宗憲皇帝題額園額則

   聖祖仁皇帝賜書也東西宫門五楹其南碧水廻環北岸亭三楹額曰翠柏蒼松逾橋而南恭懸

     聖祖仁皇帝賜額前五楹額曰芳蘭砌曰樂山書屋書屋東環以迴廊中峙方亭又東南殿三

   楹額曰水情月意後殿三楹東有亭額曰環翠北有待月亭在殿東南前殿五楹後殿三楹東五楹

   額曰片雲舒卷又東北三楹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䕶雲莊西北七楹額曰羣山環翠東北

   爲草房又東北殿五楹額曰澂懷更内五楹曰松柏室後三楹爲忘言館其西跨澗爲小堂三楹曰

   秋水澗西南爲妙高堂恭懸   聖祖仁皇帝題額堂五楹踞山峯最高處其南爲法林寺額曰

   普門隨現有   世宗憲皇帝御製熱河園中避暑詩園中即景詩中元登獅子嶺詩感懐詩妙

   高堂詩獅子園夏日詩   高宗純皇帝 仁宗睿皇帝念切紹   庭𡻕時展詣

    慕思所積題詠尤多   奎文寶翰雲日留輝不能盡載云釣魚臺 行宫

   在承德府治北山莊東北十三里乾隆七年建自熱河   啟蹕至木蘭中關爲首程釣魚臺黄

   土坎為止頓宫門南嚮殿東嚮土人舊呼雙黄寺地當熱河上流三源既會中産嘉魚故名釣魚臺

   黄土坎 行宫在承德府治北釣魚臺北十七里康𤋮五十六年建南嚮殿五

   楹後殿九楹左右各三重宫之北有賽因河會入固都爾呼河中關 行宫在承德府

   治北黄土坎東北七十里康𤋮五十一年建南嚮殿五楹牓曰松間明月後殿牓曰雲林蔚秀東十

   餘里有峯嶄然洞穴嵌空錫名𤫩瓏峯自宫中望之縹緲雲際致為勝境張三營 行

   宫在承德府治北波羅河屯北六十二里康𤋮四十二年建北即石片子秋獮東道由波羅河屯

      高宗純皇帝駐蹕於此額曰雲山寥廓喀喇河屯 行宫在灤平縣治西

   去山莊西南三十五里當山莊未建康熙十六年   聖祖仁皇帝肇舉巡典   駐蹕於此

   嗣是𡻕以為常宫門南嚮五楹額曰秀野軒宫基中界灤河依山帶水有小金山之號西上則灤陽

   别墅有堂曰翠雲亭曰虬蓋水木清華景物明瑟外則萬家煙井鱗次櫛比熱河以南此為勝境百

   餘年來秋   巡駐蹕山莊   廻鑾必莅此地紹   文繼序題咏至多焉王  家

   營 行宫在灤平縣治西康熙四十三年建牓曰引流成溪凡四重東西亦如之其陽面

   山地𫝑平曠廊軒接比院宇高明常山峪 行宫在灤平縣治西南去王家營四

   十里康熙五十九年建南嚮殿五楹曰蔚藻堂内曰青雲梯西曰虚白軒後曰如是室蔚藻之右曰

   翠風埭曰緑樾徑曰楓香坂曰陵霞亭皆創建於   聖祖仁皇帝時   高宗純皇帝時巡

   標為八景   御書題額分章曡詠焉兩間房 行宫在灤平縣治西南去常山

   峪三十三里至古北口四十餘里康𤋮四十一年建南嚮殿五楹額曰秀抱清芬曰鏡風含月後殿

   越小橋當山東北隅曰澄秋軒盤折而東高出木杪有亭曰暢遠塞外山川茲地首當形勝自昔以

   兩間房得名今則成聚成都煙火相望極稱豐盈矣巴克什營 行宫在灤平縣

   治西南至古北口十里康𤋮四十九年建殿五楹南嚮後殿左右各二重旁東西嚮䂓制純樸南望

  邊牆高出山上潮河奔流入塞田疇井里𤋮然豐樂不覺在邊關之外什巴爾台

  行宫在豐寕縣治東南中關 行宫北三十七里康𤋮五十九年建自中關至波羅河屯以什

  巴爾台為止頓南嚮大殿五楹後為永懷堂波羅河屯 行宫在豐寕縣治東

  南什巴爾台北十八里康熙四十二年建殿南嚮後依崇巘前俯平林有額曰山泉賞曰簷際千峯

  曰秋澄景清濟爾哈朗圖 行宫在豐寕縣東波羅河屯西北五十八里秋

  獮西道由波羅河屯至濟爾哈朗圖及阿穆呼朗圖入伊瑪圖口乾隆二十四年建濟爾哈朗圖𫎇

  古語安樂所也水泉甘美庶草豐蕪因以得名阿穆呼朗圖 行宫在豐寕縣

  東北濟爾哈朗圖北四十三里乾隆二十七年當西入圍場之路阿穆呼朗圖𫎇古語康寕也

 ︹圍場附︺木蘭圍場在承德府北境外蒙古各部落之中周一千三百餘里東西三百餘

  里南北二百餘里東至喀喇沁旗界西至察哈爾旗界南至承德府界北至巴林及克西克騰界東

   南至喀喇沁旗界西南至察哈爾鑲白旗界東北至翁牛特界西北至察哈爾正藍旗界   聖

   祖仁皇帝秋巡塞外舉蒐狩之典因喀喇沁敖漢翁牛特諸旗敬獻牧場遂開 靈囿   高宗

   純皇帝   仁宗睿皇帝式遵舊制每以八月行圍肄武   六飛于邁雲合景從名王左右

   躬屬櫜鞬以效馳驅詰戎綏遠   訓垂萬世 國語謂哨鹿曰木蘭圍場為哨鹿之近故以得

   名四面皆立界限曰柳條邊其南為入圍場之路自波羅河屯入圍場有二道東南由崖口入即石

   片子也西道由濟爾哈朗圖入初每𡻕行圍俱出入崖口乾隆二十四年建 行宫於濟爾哈朗圖

   於是   聖駕行圍由崖口入則   迴鑾由濟爾哈朗圖若由濟爾哈朗圖入則   廻

   鑾由崖口𡻕以為常云 謹按康熙間   聖祖仁皇帝𡻕舉行圍之典乾隆六年間𡻕一舉十

   六年以來定為𡻕一舉行每𡻕皆有 御製行圍諸詩不及備錄恭識於此 圍 場規

   制木蘭四面樹栅限别内外按八旗以一營房統五卡倫各有分地以司稽察 鑲黄旗在竒卜

   楚高為北之東其卡倫曰賽堪達巴漢色欽曰阿魯色呼曰阿魯呼魯蘇台曰英格曰拜甡圗 正

   白旗在納林錫爾哈為東之南其卡倫曰巴倫崑得伊曰烏拉台曰錫喇諾海曰諾林錫爾哈曰格

   爾齊老 鑲白旗在十八里台為南方其卡倫曰噶海圖曰卓索曰什巴爾台曰麻尼圖曰博多克

    正藍旗在石片子為南之東其卡倫曰木壘喀喇沁曰古都古爾曰察罕札克曰汗特穆爾曰納

   喇蘇圖扎巴 正黄旗在錫拉扎巴為北之西其卡倫曰庫爾圖陀羅海曰納喇蘇圖和碩曰沙勒

   當曰錫拉扎巴曰錫拉扎巴色欽 正紅旗在扣肯陀羅海為西之北其卡倫曰察罕布爾噶蘇台

   曰阿爾撒朗鄂博曰麻尼圖布拉克曰齊呼拉台曰布哈渾爾 鑲紅旗在蘇木溝為西之南其卡

   倫曰海拉蘇台曰姜家營曰西燕子窩曰郭拜曰和羅博爾竒 鑲藍旗在海拉蘇台為南之西其

   卡倫曰朱爾噶岱曰蘇克蘇爾台曰⺊克曰東燕子窩曰卓索溝皆設八旗官兵分守其境

   界圍場十凡圍場六十有七其在東界者巴顔布爾噶蘇台圍場在正白旗巴倫崑德伊

   卡倫之西其北與黙爾根烏里雅蘇台接其西有畢老哈爾巴齊達巴漢其南敦達烏拉臺河源出

   焉 温都爾華圍場在巴顔布爾噶蘇台之東南準烏拉台河源出焉 諤爾根郭勒圍場在巴顔

   布爾噶蘇台之西南其西則巴隆烏拉台河源出焉 達顔德爾吉圍場在諤爾根郭勒之西西北

   有達顔達巴漢達顏河源出焉其北有碑一恭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古長城説 畢圖舍哩

   圍場在達顔德爾吉之西南其北有納瑪達巴漢 德爾吉圍場在畢圗舍哩之西 多們圍場在

   畢圖舍哩之南其東為格爾齊老北即巴隆烏拉台河 布扈圖圍場在正白旗烏拉台卡倫之西

    威遜格爾圍場在布扈圖之西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威孫格爾詩 阿濟格赳圍場在德

   吉爾之南阿濟格赳河源出焉東北則伊遜烏藍哈達更東北則布扈圖口乾隆二十三年以西域

   諸藩於此入覲 賜名曰伊綿峪 西 界圍場八蒐濟圍場在正紅旗瑪尼圖布

   扯克卡倫之東 浩賚郭勒圍場在䈭濟之東南 德勒格楞圭鄂博圍場在浩賚郭勒之東北

   明安阿巴圖圍場在德勒格楞圭鄂博之東南其西明安阿巴圖河源出焉 喀喇瑪拉哈圍場在

   明安阿巴圖之東 齊老圖色欽圍場在德勒格楞圭鄂博之東北其西北有齊老圖達巴漢齊老

   圖河源出焉 巴顔圖庫穆圍場在喀喇瑪拉哈之東北東與額爾吉庫哈達接 哈爾雅里圍場

   在巴顔圖庫木之西北 永安拜色欽圍場在哈里雅爾之北其北有永安拜達巴漢永安拜河源

   出焉更東有安巴究達巴漢安巴究河源出焉東與錫喇德⺊色克接南界圍場五

   塔里雅圖圍場在正藍旗汗特穆爾卡倫之北北接永安莽喀南則伊遜哈巴齊栅有碑一恭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入崖口詩自此西折而南則石片子營房即崖口也 ⺊克圍場在鑲藍旗

   ⺊克卡倫之北其北有⺊克達巴漢卜克河源出焉有碑一恭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於木蘭

   作詩九首 布圖爾圍場適當中路在鑲白旗博多克卡倫之北其南有博里哈達東則色利河源

   出馬 永安湃圍場在布都爾之北有碑一恭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永安湃圍場殪虎詩碑

   旁㳟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永安湃圍場詩備四體書其東有察爾巴呼達巴漢察爾巴呼河

   源出焉南為伊瑪圖河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進伊瑪圖口行圍即事諸詩 僧機圖圍場在

   永安湃之東其北有察罕達巴漢僧機圖河源出焉僧機圖哈達在其東其南少西有古松同根異

   幹高百尺千年前物也   高宗純皇帝行圍過此   錫名夷齊松有   御製夷齊松

   歌   御製嘆夷齊松賦 英圖圍場在永安湃之西北界圍場三孔喀烏里雅蘇

   台圍場在鑲黄旗賽堪達巴漢色欽卡倫之南東與色呼接 都呼岱圍場在圍場正北更北為達

   爾罕賽堪摩敦摩敦河源出焉稍西為都呼岱河源其北為興安大嶺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

   興安大嶺歌於興安作諸詩 圖爾根伊扎爾圍場在正黄旗錫勒扎巴欽卡倫之西南其北則圖

   爾根伊扎爾河源出焉東則有穆呼勒伊扎爾河東南則有托克隆和賚河中界圍場

   九們都阿魯圍場在伊遜色欽之南 圖們索河圖圍場在們都阿魯之東南 哈達圖扎卜圍

   場在圖們索和圖之東與德爾吉接 錫喇德⺊色克圍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在安巴究達巴漢之南 巴雅斯呼察

   罕圍場在巴顔圖庫木之東北與錫喇德⺊色克接 固庫圖察罕圍場在圖們索和圖之西 額

   呼蘇錫納圍場在圖們索和圖之南 鄂爾吉庫哈達圍場在英圖之北其南有鄂爾吉庫哈達

   鄂倫索和圖圍場在鄂爾吉庫哈達之東東南界圍場十五錫喇諾海圍場在正

   白旗錫喇卡倫之西有錫喇諾海達巴漢 噶海圖圍場在錫喇諾海之西北其西噶海圖河源出

   焉 巴顔喀喇圍場在噶海圖之西南其北有拜布哈達巴漢拜布哈河源出焉 察罕扎巴圍場

   在巴顔喀喇之東南 固爾班錫納圍場在察罕扎巴之東南 永安莽喀圍場在巴顔喀喇之西

   南有碑一恭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永安莽喀詩 國語永安沙也莽喀岡也是地為入崖口

   第一圉場 坡賚圍場在永安莽喀之西北其南為烏藍哈達 巴顔納錫圍場在坡賚之西南

   黙爾根精竒尼圍場在坡賚圍場北其北黙爾根精竒尼河源出焉 固爾班固爾班圍場在黙爾

   根精竒尼之西其北則沙苐哈達 克伊哷圍場在錫埒海之南其北則克伊埒河源出焉 喀喇

   楚古爾蘇圍場在正白旗格爾齊老卡倫西南其東納林西爾哈河源出焉 愛里色欽圍場在喀

   喇楚古爾蘇之西其南則布敦哈達布敦河源出焉 庫庫哈達圍場在正藍旗木壘喀喇沁卡倫

   之西北其東南則庫克哈達南則珠爾達巴漢汗特穆爾圍場在正藍旗古都古爾卡倫之北其

   西則汗特穆爾達巴漢南則雲特穆爾達巴漢其東則有崆郭達巴漢西南界圍場

   四哈朗圭圍場在鑲紅旗和羅博爾竒卡倫之東 珠爾噶岱圍場在鑲紅旗蘇木溝營房之東

   珠爾噶岱河源出焉 孟奎色欽圍場在哈朗圭之東其北有孟奎達巴漢孟奎河源出焉哈拉錦

   務呼拉達巴漢在其東南 巴顔陀羅海圍埸在鑲紅旗東燕子窩卡倫之北西南則哈達拉逹巴

   漢巴顔陀羅海河源出焉東南與卜克圍場接康𤋮四十八年   聖祖仁皇帝於此行圍

    親御弓矢射𫉬大鹿異常産藏角武庫高宗純皇帝御製鹿角記識   前烈焉

   北界圍場八色哷圍場在鑲黄旗阿魯呼魯色勒卡倫之西南 巴爾圖圍場在呼魯

   蘇台之西南 呼魯蘇台圍場在鑲黄旗阿爾呼魯蘇台卡倫之四南 岳樂圍場在巴爾圖西南

   有碑一恭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虎神鎗記其北有塔錫呼達巴漢 珠爾圍場在岳樂場之

   西其南有鄂爾楚克哈達北則珠爾河源出焉巴顔木墩圍場在珠爾之西其西北有五虎爾濟

   達巴漢南有旺展達巴漢東則巴顔木墩河源出焉伊遜河源在其西 黙爾根烏里雅蘇台圍場

   在鑲黄旗拜牲圖卡倫之西黙爾根烏里雅蘇台河源出焉 巴顔郭圍場在黙爾根烏里雅蘇台

   之西其西南巴顔郭河源出焉西北界圍場五沙勒當圍場在正黄旗沙勒當卡倫

   之東南圖爾根依扎爾河在其北 巴顔莽喀圍場在正黄旗納喇蘇圖和碩卡倫之東南其西則

   布哈淖爾南為塔木陀羅海 崆郭羅鄂博圍場在正紅旗齊呼拉台卡倫之東 阿魯木拉克圍

   場在塔木陀羅海之東其南則額達勒達巴漢東北則雅岱與永安湃色欽接 鄂勒哲依圖察罕

  圍場在雅岱東北其北則勒哲依圖察罕河源出焉

 ︹學校︺承德府學在府治東舊為熱河道學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定為承德府學入學額

  數六灤平縣學未建隸府學入學額數四名豐寕縣學未建隸府學入

  學額數四名平泉州學未建隸府學入學額數四名赤峯縣學未建隸府

  學入學額數四名建昌縣學未建隸府學入學額數四名朝陽縣學

  隸府學入學額數四名秀峯書院在府城板棚街 本乾隆四十二年灤江

  書院在灤平縣西南里許 本朝乾隆五十二年建嘉慶十九年平泉書院

  泉州治東舊在州南里許 本朝乾隆三十八年移建嘉慶十四年赤峯書院

  峯縣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建嘉慶十九年改建秀塔書院在建昌縣東北隅 本朝

  乾隆三十八年修鳳儀書院在朝陽縣治東

  ︹户口︺原編無今滋生 男 婦大小共七十八萬三千八百六十七名口 計 一十四萬四千六百四十六

    

  ︹田賦︺田地 二萬二千八 百七頃六 十畞四分 有竒額徴地 丁正雜銀二 萬一十八 兩米一百 一石八

    斗一 升六合八 勺






                       前提調官沈兆澐恭纂輯

                       提調官王廣䕃恭覆輯

                       校對官李澍滋恭  校

                       校對官李孚忠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承德府

 ︹山川︺天橋山在府東南三十八里山𫝑穹長如飛梁跨空縹緲天半與 行宫内四面雲山

  相對   高宗純皇帝有   御製天橋山歌五  指山在府東南四十里五峯崷崪儼

  如仙掌土人稱鷄冠山山有古靈峯禪寺寺有元至元二十四年僧居實撰五指山大輪禪師碑

  駱駝山在府東南五指山之東帽盔山在府東南八十里以形似兜鍪得名

  虎山在府東南九十里筆架山在府東南九十里三峯矗立故名青雲山

  在府東南一百二十里白河之旁林木翳蔚泉響潺然雲峯寺建其上敵樓山在府東南

  一百六十里白馬川之南亦名觀音山有至元二十六年僧顯月撰天宫禪院碑烏龍山

  在府東南二百五十里古盧龍山也盧龍塞當在其地水經注盧龍之險峻坂縈折故有九䋫之名

   尖帽山在府南一百八十里其南接遵化州界黒山在府西北四十五里山脈

   周圍數十里一峯拔起高出羣山石色如黳故名金山在府西北五十里山𫝑高聳東與黒

   山相對凡附近熱河諸山皆金山黑山支派所分大黒山在府北一百八十里當張三營

   西北周百餘里複嶂懸崖煙巒蒸鬱遥望黝然伊遜河自北來流繞其足象鼻山在府東北

   四十四里山勢嶞長形如象鼻故名湯山在府東北八十里山出湯泉流出賽音河竒山

   在灤平縣西南常山峪北距官道七里峯𫝑中開狀如擘裂雙塔山在灤平縣北八里大

   小二峯矗立百餘丈如窣堵坡高下相亞其一峯中開三孔表裏通明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

   雙塔山詩   仁宗睿皇帝御製望𩀱塔山詩元寶山在豐寕縣東十五里山形中凹

   旁峻以形似得名筆架山在豐寕縣東正當波羅河屯行宫之東三峯列峙中翹旁亞

   作筆架形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筆架峯詩苔山在豐寕縣東有浮圖三級高矗峯頂

   東則伊遜河西則伊瑪圖河蜿蜒如帶夾流山下赫山在豐寕縣西二十五里錫喇塔拉川

   之西山峯峭拔林木蔚然為縣西勝地龍泉山在豐寕縣西有大小龍潭三水從石罅中

   流出三潭迭注東南流入潮河塔山在豐寕縣西山有古塔一駱駝山在豐寕縣西其

   西即獨石口廳界青石拉綿山在豐寕縣西土人亦稱為大山綿亘數十里其北即

   圍場大對山在豐寕縣北灤河流經其下沙爾呼山在豐寕縣北正白旗

   西稍南八十里喇嘛山在豐寕縣北半山石洞一仄徑沿緣盤紆而上林壑幽絶湯山

   在豐寕縣北山有温泉流入灤河又縣西鑲黄旗境亦有湯山洪湯寺建其側湯河發源其地

   窿山在豐寕縣北三峯屹立有石穴嵌空故名半壁山在豐寕縣北石壁陡削形若堵

   牆小灤河流經其下其北即圍場界 按豐寕縣境舊為察哈爾四旗地山水互詳藩部卷中

   峯山在豐寕縣東北九十里五峯環列潤壑幽深山有興隆寺白雲山在豐寕縣東北

   一百二十里山腹一泉自洞中流出最為清冽平頂山在豐寕縣東北頂平如砥石壁劖削

   每白雲滃然瀰漫峯頂則山雨立至土人以為占侯此山綿亘廣遠其北接圍場界映碧山

   在平泉州東八里高五里廣三里瑙瓈山在平泉州東三十里山陽有石洞中搆屋祀泰

   山神有二泉一自高巖下注一自山麓涌出流遶其下和爾博勒津山在平泉州

   東一百二十里漢名七金山遼史地理志聖宗過七金山土河之濱南望雲氣有郛郭樓闕之象因

   議建都又云中京大定府有七金山金史地理志北京大定府有七金山元一統志七金山在大寕

   縣北十五里東西長十里南北廣五里山有七峯因名遼時嘗建三學寺於山中 按遼金大定府

   即今平泉州境之大寕舊城元大寕縣即遼金大定府屬之大定縣今和爾博勒津山漢名與古相

   同地位亦正相值知為古七金山矣獅山在平泉州南六里山勢雄偉其東峭壁石色全赭土

   人稱為紫霞峯象山在平泉州南五里東與獅山相對為州境之形勝豹河流經兩山之間

   金沙溝山在平泉州南一百里以沙色如金故名永安山在平泉州南一百九

   十里漢名馬盂山地産鉛砂老河發源於此遼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有馬盂山元一統志馬盂山

   在大寕縣西六十里中有一峯形𩔖馬盂故云按宋王曾行程録稱富谷館東望馬雲山山多禽

   獸林木國主多於此打圍馬雲與馬盂蓋音之轉實一山也歐陽修詩曰馬孟山西看落霞亦即指

   紅山在平泉州西南十里老姥山在平泉州西南三十里猴山在平泉州

   西五里危峯孤峙高出雲際每朔雪初晴皚如積玉土人稱為猴峯積雪石佛溝山

   泉州東北一百二十里石壁上鐫佛像一喀⺊齊爾東山在平泉州東北一百六十

   里有洞深三尺餘洞外石筍矗立有泉清鑒毛髮上建紅神祠 按平泉州屬境有喀喇沁部落山

   水互詳藩部卷中烏蘭布通山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右翼東十五里布祜圖

   山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右翼東七十里漢名白鹿山布當華山在赤峯縣屬翁牛特

   右翼東九十里亦名大華山扎喇山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右翼東九十里漢名蝟山

   納格圖山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右翼東一百二十里漢名屋狐山齊巴噶山

   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右翼東南一百里漢名𬃷山遮蓋山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右翼南三

   十餘里亦名阿圭山入山十餘里有洞寛不及二丈高一丈有餘土人稱為大碾子洞中有石佛像

   及阿難迦葉像其兩崖石壁上亦俱鑿成佛像有皇統三年劉子初撰遮蓋山靈峯院千佛洞碑

   元一統志遮蓋山在松州東南二十里有古寺石洞石佛伊瑪圖山在赤峯縣屬翁牛特

   右翼東北三十里漢名羳羊山又左翼西南一百里有伊瑪圖山亦名羳羊山布爾克爾

   圖山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右翼東北五十里伯爾克河流經其下伊克納喇蘇

   台山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左翼南二十里漢名大松山富弼行程錄自中京正北一百九十里

   至松山館劉敞亦有𭔃歐陽修宿松山詩此伊克納喇蘇台山方位為相近云扎固圖察

   罕陀羅海山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左翼南五十里薩喇納台喀喇山

   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左翼西一百三十里漢名山丹山翁衮山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左翼

   西北一百四十里漢名神山布爾噶蘇台山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左翼西北一百

   五十里漢名柳山 按赤峯縣全境為翁牛特左翼右翼二旗地山水互詳藩部卷中布靜

   依克山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左翼東北四十里漢兔麛山遼史地理志中京惠州太祖俘

   漢民數百户於兔麛山創城居之即此地也金黄山在建昌縣東南三十五里袤延七十

   里山石礧砢遠望作黄金色山半有石洞西南半里有泉涌出冬夏不竭月華山在建昌縣

   東南一百八十里有石竇東西相通高一丈五尺廣倍之土人稱窟窿山山有林泉寺元大德中僧

   無際撰月華山林泉寺碑稱大寕東南三舍餘有山名月華突然秀出面山之腹有巖竇號曰崆峒

   知是山以洞稱勝由來久矣長夀山在建昌縣東北六十里土城子西山有元雲峯真人

   康太真墓碑又距山四百步許有玉京觀舊址有至元二十四年李察撰利州長夀山玉京觀地

   巴顔濟嚕克山在建昌縣東南一百十里漢名牛心山為喀喇沁左翼貝子旗

   布祜圖山在建昌縣屬喀喇沁左翼東三十里即古白狼山漢名白鹿山漢書地理

   志白狼縣有白狼山故以名縣三國志魏武紀北征烏丸引軍出盧龍塞東指柳城未至二百里登

   白狼山魏書地形志營州建德郡石城縣有白鹿山祠水經注石城川水東流逕石城縣故城南北

   屈逕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元一統志白狼山在建州南二十五里 按元建州即今建昌縣境所

   云白狼山即此山也又縣北敖漢境亦有布祜圖山邁拉蘇台喀喇山在建昌縣

   屬喀喇沁左翼東四十餘里蒐濟河發源於此漢名柏樹山托蘇圖喀喇山

   昌縣屬喀喇沁左翼西五里和爾圖河發源於此僧機圖山在建昌縣屬喀喇沁左翼

   西四十里僧機圖河發源於此錫喇哈達圖山在建昌縣屬喀喇沁左翼南五里大

   淩河流經其麓瑞雲山在建昌縣屬喀喇沁左翼南七十里山有五洞第一洞廣二丈五尺

   高一丈五尺中有佛像石罅玲瓏五色互映雕繪之功所不及旁行一竇石若純漆自壁以上白如

   堊秉燭視之具種種草木禽獸形稱為靈境其第四第五洞皆廣七尺高五尺上下相通狀如重屋

   洞南坡下有泉水極清冽東流㑹蒐濟河東南二里又有一洞内生石筍如人背立形山有雲谿觀

   舊址元至正初張道中撰瑞州海濱鄉周家荘雲谿觀碑元一統志雲巖洞在瑞州西一百三十里

   周家莊即此布勒圖喀喇山在建昌縣屬喀喇沁左翼南九十餘里漢名寛山布

   勒圖河發源於此波羅特爾格山在建昌縣屬喀喇沁左翼北二十七里漢名車

   哈勒渾穆克阿瑪爾吉山在建昌縣屬喀喇沁左翼北一百餘里漢

   名温泉北山山南有温泉紗帽山在建昌縣屬喀喇沁左翼東南七十里山頂一峯形如岸

   幘故威遜圖山在建昌縣屬喀喇沁左翼西南四十里漢名樺山大淩河流經其麓

   鴻吉爾岱山在建昌縣屬喀喇沁左翼西北六十里賽音台河發源於此固爾

   班圖勒噶山在建昌縣北敖漢境爲敖漢郡王駐處漢名鼎足山騰格里山

   在建昌縣屬敖漢境南三十里漢名天山又南五十里有騰格里山亦名曰天山烘郭爾

   鄂博山在建昌縣屬敖漢境南四十五里鄂爾吉勒喀喇山在建昌縣

   屬教漢境南六十里亦名盤道山庫里葉圖山在建昌縣屬敖漢境西南一百三十

   里亦名道場山巴雅海山在建昌縣屬教漢境西北六十里 按建昌縣南境之東爲喀

   喇沁左翼旗地北境爲敖漢旗地山川互詳藩部卷中雲𫎇山在朝陽縣東南一百七十

   里山周四十餘里四望陂陀逶迤相屬一峯突起數百丈常有雲氣𫎇冒其上故名山下一泉炎暵

   古槐山在朝陽縣南六十里山有朝陽洞亦名槐樹洞洞高二丈廣五丈石罅貫穿如

   蜂窠中有石佛像一羊山在朝陽縣南一百二十里高峯矗雲林木蔽翳上建靈估宫

   爾班蘇巴爾罕山在朝陽縣西漢名三塔山以山有三古塔故名黒山

   陽縣西二十里有泉出石洞中匯而爲潭清深不涸昂吉山在朝陽縣西五十里山周三十

   餘里上有卧佛寺有石佛像一高八尺餘寺中存遼應厯七年石幢記興隆山在朝陽縣

   西六十五里其東十餘里與昂吉山相接亦有朝陽洞巴顔華山在朝陽縣東北土黙

   特右翼境漢名大華山其南爲右翼貝子駐處巴圖察罕河發源於此遼史地理志興中府有大華

   山即塔本陁羅海山在朝陽縣屬土黙特右翼東四十里漢名五鳳山格爾庫

   爾台河發源於此柏山在朝陽縣屬土黙特右翼東七十里亦名烽臺山山有十六峯盤鬱

   四十餘里山頂有遼安德州城廢基斷井頽垣猶可辨識山半有遼靈巖寺舊址乾統八年耶律劭

   碑尚存元一統志興中州南三十里綿亘柏山翁額勒庫山在朝陽縣屬土黙特右翼

   東八十餘里漢名麝香山翁額勒庫河發源於此遼史地理志興中府有麝香崖蘇巴爾

   罕岡山在朝陽縣屬土黙特右翼東九十里漢名石塔岡哈柳圖河發源於此鳳凰

   山在朝陽縣屬土黙特右翼東南二十里羣峯連亘周九十餘里山椒一塔聳峙諸峯抱之如翠

   鳳昻首舒翼故名山亦有朝陽洞洞有卧石佛像又塔旁一小洞有銅佛像其北麓去朝陽洞二十

   里山勢伏而復起土人别名曰麒麟山其實一山也山半向西有三洞夜半嘗聞木魚聲因名聞仙

   洞即古龍山也十六國春秋前燕錄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龍山之西福地也使築龍城水經注白狼

   水東北流徑龍山西又北流逕黄龍城東元一統志和龍山在興中州東南北長二十里東西廣三

   十里一峯特聳號曰天柱孤蘇巴爾噶圖山在朝陽縣屬土黙特右翼南三十里

   亦名平山又名神應山衮齊老河發源於此喀喇脱歡山在朝陽縣屬土黙特右翼

   南六十里漢名釜山有喀喇脱歡泉山有重修金山神廟碑庫里葉圖山在朝陽縣

   屬土黙特右翼西南一百五十里山半有二洞内有石佛像卓昌吉爾山在朝陽縣

   屬土黙特右翼西南二百餘里斜袤三十餘里山形中斷山南有穆壘河流貫其中山麓有泉注之

   下流為小淩河明安喀喇山在朝陽縣屬土黙特右翼西南二百二十里山色深黝千

   峯競秀故名頂有石洞洞旁三泉交流為小淩河之源哈⺊塔海華山在朝陽縣

   屬土黙特右翼西一百六十里察罕河發源於此温都爾華山在朝陽縣屬土黙特

   右翼西北七十五里漢名香高山遼史地理志興中府有香高山多倫和爾和山

   在朝陽縣屬土黙特右翼北六十里什巴爾台河發源於此綽諾圖山在朝陽縣屬土

   黙特右翼北一百十里山有古塔半圯山麓有金三學寺舊址大定五年韓長嗣撰三學寺碑尚存

   漢名狼山波羅孟固山在朝陽縣屬土黙特左翼西三十里漢名野狐山烏納

   格圖山在朝陽縣屬土黙特左翼西七十里漢名青金山哈特哈山在朝陽縣

   東北二百八十里土默特左翼境為左翼貝勒駐處亦名旱龍潭山摩該波羅山

   陽縣屬土黙特左翼西北四十八里漢名青蛇山錫喇塔拉河發源於此邁達里山

   陽縣屬土黙特左翼西北六十里漢名彌勒山伊瑪圖河發源於此喀喇陀羅海山

   在朝陽縣屬土黙特左翼西北一百里漢名黒頂山鷹鷂河發源於此塔本陀羅海

   山在朝陽縣屬柰曼境南五十里漢名五鳳山圖爾根河發源於此 按此與土黙特右翼境及

   建昌縣屬之塔本陀羅海山異固爾班喇哷山在朝陽縣屬柰曼境東南五十里

   瑪尼喀喇山在朝陽縣屬柰曼境西南一百二十里 按朝陽縣境多為土黙特左翼

   地其東北境為土黙特右翼北境又為柰曼旗山川互詳藩部卷中羅漢峯在府東南九里

   岡巒曼衍似人趺坐坦腹故名僧冠峯在府南二十六里舊名僧官峯 本朝乾隆三十九

   年   賜今名峯形如毘盧覆頂土人以雲聚散占晴雨之驗輒應磬錘峯在府東北

   十六里翹然秀拔下鋭上豐即古石挻峯俗稱棒棰峯   聖祖仁皇帝賜今名   高宗純

   皇帝御題山莊三十六景中有錘峯落照即此峯也   高宗純皇帝有御製錘峯歌望錘峯作

   歌詩水經注武列水東南厯石挻下挺在層巒之孤石雲舉臨崖危峻可高百餘仞牧守所經命

   選練之士彎張弧矢無能屆其崇標者駝峯在灤平縣西南一峯聳立形似槖駝故名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駝峯歌𤫩瓏峯在豐寕縣東正藍旗黄姑屯東南六十里舊名興隆

   山山峯嵌空有洞西向隙光穿透雲氣滃鬱 本乾隆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巡蹕經臨其

   地因   賜今名有   御製𤫩瓏峯詩鳳 凰嶺在府南百二十五里灤河之南

   仁嶺在府西十一里即古墨斗嶺嶺之西南爲灤平縣界自灤平縣至熱河爲   輦路必

   經之地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發帑開治徑路平坦   賜名廣仁嶺勒碑山上東麓建

   萬夀亭乾隆二十八年建碑亭一恭鐫   高宗純呈帝御製雨中乘輿過廣仁嶺詩凡山莊西

   境諸山皆與廣仁綿互相接王曾行程錄過烏灤河又過墨斗嶺亦名渡雲嶺長二十里許曾公亮

   武經總要北安州有墨㪷嶺在德勝嶺北百二十里㪷乃斗傳寫之誤也風雲嶺在府西北

   獅子嶺在府西北九里嶺勢竒偉形似狻貎故名嶺下為獅子園 行宫嶺之東地勢

   閎敞名獅子溝凡普陀宗乘諸巨刹多建於此興安大嶺在熱河北雄峙塞上素著靈應

   屢見於   高宗純皇帝聖製集中嘉慶十五年秋   仁宗睿皇帝巡幸木蘭晴雨應時聿

   昭順佑   命禮臣酌議祀典以隆望秩爰視四鎮之儀每𡻕春秋致祭鞍子嶺

   平縣西南六十二里十八盤嶺在灤平縣西南一百里其南四里為小十八盤嶺

   箭嶺在灤平縣西南二百四十里高家營北潮河流經其西椴樹嶺在灤平縣西南

   二百五十餘里潮河流經其麓葦峪嶺在灤平縣西十里自王家營至喀喇河屯   輦

   道必經又巴克什營北亦有葦峪土人呼為西葦峪   高宗純皇帝有御製過葦峪嶺詩葦峪

   偏嶺在灤平縣西一百里當鞍匠屯之南又南為前偏嶺王曽行程錄過偏槍嶺四十里

   至臥如來館過烏灤河偏槍嶺即偏嶺也固都爾呼嶺在豐寕縣東正藍旗黄姑屯東

   固都爾呼河流經其旁山脈始於官家敞蜿蜒而南至中關綿亘百餘里鳳凰嶺在平泉州

   東五十里複嶂山開為州東境之門户嶺上山桃極盛春時遠望如紅霞黙沁嶺在平泉州

   屬喀喇沁左翼西一百餘里茅溝河發源於其西為熱河之中源霍爾霍克嶺

   泉州屬喀喇沁右翼南一百二十里有二洞皆僧所居依洞架楹搆精舍於其側户牖旁通隨山向

   背其東則霍爾霍克河出焉西則賽音河發源其麓摩該圖嶺在建昌縣屬喀喇沁左翼

   南三十里摩該圖河發源於此額里葉嶺在建昌縣屬喀喇沁左翼南七十里額里葉河

   發源於此青鸞嶺有二一在建昌縣屬喀喇沁左翼南三十里摩該圖河支源發源於此一

   在朝陽縣屬土黙特右翼西北一百八千里嶺北有古塔一嶺上巨石縱横向稱險峻元時㑹加開

   鑿有元統三年興中州平治道塗碑尚存嶺側一名青山嶺元一統志青巒嶺在興中州西八十里

   有金巖寺青巒即青鸞傳寫之誤也紅石巒在府東南十六里羅漢峯之東綿亘十餘里其

   西也勢寛廣土人稱為紅石巒溝滴水崖在府東南一百三十里一名珍珠崖灤河流經

   其下山勢盤旋數十里松柏叢鬱積翠成屏臨河石壁峭立山腰有洞流泉琮琤若珠璣迸落故名

   常山峪在灤平縣西南七十里嶺勢廻環如列屏障 行宫建於山麓正據其勝星龕

   巖在灤平縣西北五十三里   聖祖仁皇帝御題巖名巖間鐫石佛像三有寺名星龕巖寺

   横道梁在府東北茅溝汎境内窑溝之北茅溝河經流其西三道梁在灤平縣西南

   五十黄土梁在灤平縣西南八十里又有小黄土梁亦在縣境青石梁

   平縣西南九十里與黄土梁形勢相連自兩間房至常山峪羣峯綿亘青石梁最峭拔高出諸山之

   上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過青石梁詩雨中過青石梁詩平西梁在豐寕縣西鑲黄旗

   大閣兒西南八十五里其西即獨石口廳界相近有大草坪梁韭菜梁在豐寕縣西北灤河

   流經其下烏勒呼瑪梁在平泉州北六十里有山泉匯流南入豹河朝陽洞

   在府東南三十七里石竇嵌空横貫山腹深二十餘丈廣二丈餘其東高盈丈西半之曉日初生光

   射石罅隔山可見朝陽義葢取此洞内外小佛祠各一喇嘛洞在灤平縣西七十里石洞

   中虛形如廣厦雲光洞在豐寕縣東黄姑屯南四十里山勢阻深其右有泉從石間出東南

   流㑹入固都爾呼河山麓有洞 本朝康熙六十一年就洞建寺   賜額曰雲寶珠光故即以

   雲光名洞白雲洞在豐寕縣西大閣兒東南七十五里亦名朝陽洞洞頂有雙瀑對懸飛流

   樹杪洞内有神像鐫額曰寶華臺不知何時書外種山桃百餘株春時霏紅掩映尤增勝致

   佛洞在朝陽縣南八十里石磴盤迴繞山如束躡級而登洞在山半洞口徑二十餘丈入洞内

   數武徑歧為二各循石隙﨑嶇引入繚曲往復最為幽絶其一洞深三丈餘中有大小石佛像今完

   者𦆵七八十尊洞外斷碑鐫大悲陀羅尼咒為遼統和二十三年五佛洞在朝陽縣南一

   百里與千佛洞相去二十里中有石佛像五熱河在府東有三源一出圍場東南界察罕陀

   羅海之西固都古爾卡倫之南在熱河 行宫東北二百餘里爲西源合平頂山南諸小水南流逕

   豐寕縣屬察哈爾正黄旗境屈曲南流逕固都爾呼河又西南流至中關 行宫之東一出平泉州

   屬喀喇沁右翼西境黙沁嶺西之玳瑁溝在喀喇沁右翼西一百餘里當平泉州治西北境爲中源

   初名黙沁河西南流逕承德府東北之茅溝汎名茅溝河至中關之東與固都爾呼河合而南流一

   岀喀喇河右翼西南境霍爾霍克嶺西之三道溝亦當平泉州治西北境爲東源名賽音河西南流

   入承德府東北境有温泉注之又西與固都爾呼河合三源合而西南流逕黄土坎 行宫及釣魚

   臺 行宫之東又西南流環 避暑山莊之東行宫内有温泉流出注之始名熱河南流折而東

   復折而南至下營子入灤河即古武列水高宗純皇帝御製熱河考水經注武列水三川派

   合西源右爲谿水亦曰西藏水東南流出谿與蟠泉水合西藏水又西南流東藏水注之水出東谿

   一曰東藏水西南流出谷與中藏水合水導中谿南流岀谷南注東藏水故目其川曰三藏川水曰

   三藏水東藏水又南右入西藏水亂流右㑹龍泉水又東南流與龍芻水合又東南流逕列谿謂之

   武列水東南厯石挺下其水東合流入濡 謹案酈注之三藏水即今之固都爾呼河茅溝河賽音

   河三水今固都爾呼河先合中源之茅溝河然後合東源之賽音河酈注言中藏水先注東藏水後

   合西藏水舛誤明矣伏讀   高宗純皇帝御製熱河考辨證精詳知道元當日未得躬親目覩

   故先後舛誤謹列水經注原文而附辨於此新河在府東熱河 行宫之南境長六百九十

   餘丈廣七丈 本朝乾隆三十六年所開以洩西南諸山夏秋漲水由南山下東歸熱河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開新河記老牛河在府東西南流逕四溝五溝六溝至下板城入灤河

   即古五渡水水經注五渡水北出安樂縣丁原山南流逕其縣故城西其水南入五渡塘又南流至

   灤河在府南源出獨石口外牧敞界之巴顔屯圖古爾山西北流入多倫諾爾廳界共行

   四百餘里入豐寕縣屬察哈爾鑲黄旗境南流至僧機圖汎之東又東南流逕正白旗境又東逕鳳

   凰山小灤河自北來㑹始名灤河行豐寕縣境曲折四百十八里入灤平縣境興州河自西來會折

   而東流伊遜河與伊瑪圖河合流自北來會行灤平縣境二百十八里入府境東流至下營子熱河

   自東北來會南流逕上板城前白河自西來會又老牛河自東北來㑹又東南流逕下板城柳河車

   河自西來會又東南流至門子哨接平泉州境共行府境二百二十里沿平泉州之西會黄花川清

   河豹河至潘家口入邊即古濡水也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灤河濡水源考證漢書地理志肥

   如縣濡水南入海陽水經注濡水岀禦夷鎮東南二源雙引夾山西北流出山合成一川又西北逕

   禦夷鎮故城東又東南水流曲屈謂之曲河鎮東北三百里又東出峽入安州界又東南索頭河注

   之又東南流武列水入焉又東南五渡水注之又與高石水合又東南逕盧龍塞塞道無終縣東出

   渡濡水向林蘭陘東至清陘 按灤河自漢以前皆書為濡顔師古漢書註音乃官反其音正相同

   也唐書地理志漁陽郡下有渡灤河之文濡字作灤當自唐始至水經注序述濡水源委頗稱詳悉

   乃於出峽入安州界之下誤入逕白檀要陽會大要水之文魏安州即今豐寕縣地白檀爲今密雲

   縣地相去七百餘里其舛誤甚矣至注所稱之索頭水即今伊遜河武列水即今熱河五渡水即今

   老牛河高石水即今豹河方位尚一一可考惟今之前白河柳河黄花川諸水無古名可合當由道

   元時安州諸郡縣䧟入庫莫奚故所載未免遺漏耳伏讀   高宗純皇帝御製灤河濡水源考

   證   指示精詳酈注及諸書之得失昭然若發矇矣前白河在府南亦名乾白河自莊

   窠峪東南流至上板城之東南曰河口八灤河柴河在府南源出遵化州馬蘭關外山中東北

   流至柴河口㑹前白河柳河在府南源出馬蘭關外霧靈山下東流至板谷嶺逕府南境又

   東至柳河口入灤河亦名流河車河在府南源出遵化州邊外山中東流至柳河之南入灤河

   伊遜河在府北一名伊松河俗名羊腸河河源出圍場内伊遜色欽逕片石子入府境南流

   逕張三營 行宫之西又南流至坡頼村折而西南流入豐寕縣境繞波羅河屯 行宫之西㑹伊

   瑪圖河合而西南流又折東南入灤平縣境復屈曲流至喀喇河屯 行宫之北入灤河即古索頭

   水也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伊松河詩汲伊遜水烹茶詩水經注索頭水北流南逕廣陽僑郡

   西今安州治又南流注於濡水興州河在灤平縣東以在古宜興州地得名一名錫喇塔拉

   川源出豐寕縣西北之沙爾呼山東南流逕花家營之西逕赫山之東又東南流至波羅梁汎之西

   南入灤平縣境東南流復折而東流逕金鈎屯之東入灤河清水河在灤平縣南源岀縣

   南境邊城外西南流至牆子峪之北入邊下流入潮河乾塔河在灤平縣南源出縣南邊

   城外西南流至黑峪關入邊下流會清水河水峪河在灤平縣西南源出道溝峪東南流

   至黄崖關外入白河白馬關河在灤平縣西南源出火石嶺東南流至白馬關入邊下流

   入白馮家峪河在灤平縣西南源出縣西之恒梁南流至馮家峪口入邊下流入白

   鞍子嶺河在灤平縣西南源出鞍子嶺東南流至石塘口入邊下流入白河

   渡河在灤平縣西南亦名依渡河源出縣境之分水嶺東南流至大水峪口入邊下流入白河

   水經注七渡水出北口黄頒谷亦謂之黄頒水東南流注於沽水潮河在灤平縣西源出豐

   寕縣西北城根營西南山下屈曲南流龍潭溝水自西來會入灤平縣西北境逕呼什哈汎之東折

   東南流至巴克什營之西復折而西南流行縣境二百八十里至古北口關西之潮河川入邊會白

   河即古洫水也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潮河橋詩潮河詩漢書地理志白檀縣洫水出縣北蠻

   夷中亦名鮑𨚑水水經注鮑邱水出禦夷北塞中東南出峽逕安州舊漁陽郡之滑鹽縣南左合縣

   之北溪水白河在灤平縣西源出獨石口外瑪尼圖嶺南流入口逕赤城堡東流仍岀邊至判

   官渡入灤平縣西境東流至陽河口陽河自北來會折南流至石塘口關入邊至密雲縣境又南㑹

   潮河即古沽水漢書地理志漁陽縣沽水出邊外水經注沽水出禦夷鎮西北丹化嶺下東南流大

   谷水注之又南出夾岸有二城世謂之獨固門又南左合乾溪水又西南逕赤城東又西南流出山

   逕漁陽故城而南合七渡水固都爾呼河在豐寕縣東即熱河之西源出圍場東南

   界察罕陀羅海之西南流入豐寕縣境逕固都爾呼嶺名固都爾呼河下流合茅溝河賽音河以入

   於熱伊瑪圖河在豐寕縣西亦稱伊瑪圖川源出圍場内㑹諸小水屈曲南流出瑪

   尼圖栅逕什巴爾台入豐寕縣境逕阿穆呼朗圖 行宫及濟爾哈朗圖 行宫之西又南流至沙

   府營之東又南至四道營與伊遜河會南流入灤河湯河在豐寕縣西源出縣境十八盤嶺東

   之麻線溝在縣治西北三百六十里南流至湯山有温泉注之始名湯河泉在縣治西南泉上建洪

   湯寺有浴池在泉側又南流至大草坪之東共行縣境百餘里入灤平縣境又南流九十里至湯河

   口入白河庫爾奇勒河在豐寕縣北亦名小灤河源出圍場興安嶺之陽㑹諸小水岀

   海拉蘇台栅逕半壁山入豐寕縣境南流至熱水溝有温泉注之泉在縣治之北一百三十里泉側

   有浴池又南流至郭家屯之北入灤河清河在平泉州西南一名嬭兒河亦名白馬川匯近

   山澗水入遷安縣界至清河口入灤河潵河在平泉州西南源出州境之邊城外東南流至

   龍井關入邊下流入灤河遼史地理志澤州有澤河元一統志潵河源出惠州西南乾山東流至灤

   陽站東合灤河濟伯格河在平泉州西亦名鏵子河東南流經州治西之老嶂子亦名老

   嶂子河有錫爾哈河來入東南流至州治南會豹河黙沁河在平泉州西北即熱河中源源

   出黙沁嶺之玳瑁溝有温泉二一自東境西流一自西境東南流俱㑹黙沁河下流為茅溝河

   音河在平泉州西北即熱河東源源出霍爾霍克嶺西之三道溝西南流入承德府境會固都

   爾呼綽諾河在平泉州西北源出喀喇沁右翼西南一百二十里南流會賽音河

   河在平泉州西北亦名上河𫎇古稱老哈穆楞源出平泉州屬之永安山初名竒扎爾台河㑹諸

   小水東北流自大寕古城之西南逕其東北稱為老河又北流入赤峯縣境逕翁牛特左翼南境入

   建昌縣屬敖漢西北境㑹英金河遼史地理志聖宗過七金山土河之濱因議建都又中京大定府

   有土河金史地理志大定府大定縣有土河呼察河在平泉州西北源出呼察察罕陀羅

   海山東流五十里㑹老河烏拉林河在平泉州北東南流至州治東會托津圖河

   爾霍克河在平泉州北源出霍爾霍克嶺東南流一百五十里入老河布爾罕

   阿蘭善河在平泉州治北漢名上神水河源出喀喇沁右翼南一百里東流三十餘里入

   老河又有烏魯斯台河烏台河伯爾克河皆西北流入老河納林崑都楞河

   泉州北源出喀喇沁右翼南九十里東北流會吉納河巴蘇河和爾圖河三水共行一百五十餘里

   入老豹河在平泉州東北亦名瀑河亦名柳河源出州境之密雲溝黄土梁蜿蜒一線貫

   穿石罅合諸山澗水始匯成川西南流又會諸水逕古會州城之東亦名察罕河屯河又南逕寛城

   之東亦名寬河又西南流至冰窖之西南入遷安縣界共行一百六十餘里入灤河古高石水也水

   經注高石水東出安樂縣東山西流厯三會城南下注濡水托津圖河在平泉州東北

   即豹河之上流錫爾哈河在赤峯縣西源出圍場内會諸小水北流出納林錫爾哈栅入

   平泉州境東北流逕赤峯縣屬翁牛特境又東北入英金河竒布楚河在赤峯縣西北

   源出圍場北界海喇堪嶺之東初名竒布楚色欽東南流沿圍場之西北界至竒布楚溝栅入英金

   烏拉岱河在赤峯縣西北源出圍場内會諸小水東流出烏拉岱栅入縣境會錫爾

   錫伯河在赤峯縣西北源出平泉州察罕陀羅海之東有哈爾吉河來入東流入縣境

   會錫爾哈河又有卓索河亦在縣境東流會錫爾哈河伯爾克河在赤峯縣西北漢名

   落馬河源出翁牛持右翼北境東南流逕布爾克爾圖山又東入老河金史地理志三韓郡松山縣

   有落馬河元一統志落馬河在松州北八十里發源州界鍋鑼嶺下流入高州境英金河

   在赤峯縣北源出圍場内都呼岱山會諸小水東南流出英格栅亦名英格河入赤峯縣西北翁牛

   特境東南流百四十里會錫爾哈河又東流七十里逕縣治北又東流八十里逕察罕陀羅海之東

   入建昌縣境與老河會東流㑹横河即古饒樂水也後漢書鮮卑傳季春月大會於饒樂水上通典

   厙莫奚理饒樂水北饒樂水一名絡環水遼史地理志中京在饒樂河水之南又高州有樂河

   河在赤峯縣北蒙古名錫喇穆楞自克西克騰境發源流入縣北巴林旗界又流入翁牛特左翼

   北境又東南逕朝陽縣與老河㑹為大遼水之西源唐書地理志營州北四百里至潢水寰宇記營

   州北至契丹界湟水四百里遼史地理志饒州有潢河方輿紀要潢河源出平地松林流經臨潢府

   南至廢永州東木葉山合於土河蒐濟河在建昌縣東南源出柏樹山之毛頭泊南流逕

   都呼喀喇山至高臺堡門東十里入錦州府寕遠州境為六州河摩該圖河在建昌縣

   東南源岀摩該圖山東南流經紗帽山入蒐濟河又有呼魯伯楚特河源出呼魯伯楚特山額里葉

   河源出額里葉嶺南流至寛邦門之西名黑水河布勒圖河源出布勒圖喀喇山漢名寬河三河皆

   在縣東南境南流入蒐濟河青龍河在建昌縣南亦名固沁河源出平泉州境南流至列

   山梁之南入建昌縣又逕縣治南至桃林口入邊下流入灤河僧機圖河在建昌縣南源

   出僧機圖山東流逕平房兒入大淩河又有和爾圖河源出縣南托蘇圖喀喇山賽音台河源岀鴻

   吉爾岱山亦東流入大淩河湯圖河在建昌縣西南東南流逕遷安縣邊外㑹青龍河又

   有什巴爾合河漢名泥灤亦名涼水泉在縣境西流㑹青龍河蘇巴爾噶河在建昌縣

   西漢名石塔河出喀喇沁左翼西北境東南流逕五官營入大淩河又有阿蘭善河漢名神水河在

   縣境北東南流經濟爾噶朗營入大淩河巴奚里河在建昌縣北源出敖漢之瑪尼罕曲

   折流入柰曼境下流入於沙地察罕河在朝陽縣東源出哈⺊塔海華山東南流入大凌河

   衮齊老河在朝陽縣東源出蘇巴爾噶朗山東南流至九關臺門西南入義州境名柳河

   川又東入大淩河哈柳圖河在朝陽縣東漢名水獺河源岀蘇巴爾噶岡南流逕托羅

   克台山入小淩河又有鄂欽河漢名女兒河亦在縣東境東南流入小淩河小淩河

   陽縣東南𫎇古名明安河源出明安喀喇山有三泉匯為一河初名穆壘河東北流為明安河至松

   嶺子門西入錦州府錦縣境亦名小靈河古參柳水也遼史地理志興中府有小靈河元一統志小

   淩河在興中府南一百五十里源出玉泉井溢而成川大淩河在朝陽縣南𫎇古名傲穆

   楞有三源皆出建昌縣境一出縣東南之土心塔北流逕威遜圖山東北流逕錫喇哈達圖山又北

   至三台小營一出縣西南之水泉子東流至縣治南一出縣北之三官營東南流至縣治南二源合

   而東流至三台小營三源始會東北流入朝陽縣境至土黙特右翼之木頭城子又逕朝陽縣南折

   而東南流至九關臺門入錦州府義州界亦名靈河即古白狼水也遼史地理志建州在淩河之南

   金史地理志興中縣有淩河永德縣北有淩河圖爾根河在朝陽縣南漢名南土河源出

   平泉州屬之錫黙特山東流逕建昌縣境入朝陽縣屬土黙特右翼西界又東南入大淩河即古榆

   河縣北境又有圖爾根河漢名北上河逕綽諾圖山入大淩河遼史地理志利州龍山縣有榆河元

   一統志榆淩河源出和衆縣西三十五里司家店東南流入利州境經霍司空莊入淩河蘇巴

   爾噶圖河在朝陽縣南漢名石塔河南流入邊湯圖河在朝陽縣南境東南流入

   波羅台溝河在朝陽縣西南源出建昌縣北境牛膝河屯東南流入朝陽縣境逕

   波羅台溝入大淩河布爾噶蘇台河在朝陽縣西北漢名柳河亦名黒子城河源出

   威遜圖喀喇山東流逕喀喇城入大淩河涼水河在朝陽縣西北自小八溝平地出泉東南

   流漸成河行四十里伏入地又二十五里仍涌出東南流十五里入大淩河固都河

   陽縣北白石罅中流出行五里伏入地又六十里涌岀南流六十里㑹喀喇托歡泉入大淩河

   索河在朝陽縣北漢名紅土河源岀輝果爾山東南流㑹圖爾根河又有什巴爾台河漢名爛

   泥塘河漢稱為土河源出多倫和爾和山巴圖察罕河漢名柞河源出巴顔華山烏里雅蘇台河漢

   名陽河皆在縣東北境入圗爾根河翁格勒庫河在朝陽縣東北漢名麝香河源岀翁

   格勒庫山東南流至清河邊門之西入義州境名清河縣東北境又有伊瑪圖河會錫喇塔拉水南

   流來入又東南流入大淩河黄花川在府東南源出遵化州邊外東流至門子哨之西黄

   花川口入灤河琵琶川在建昌縣南遼史地理志利州阜俗縣唐末契丹役使奚人遷居琵

   琶川統和四年置縣山莊内温泉在府東北熱河 行宫内自德匯門之東流出東南

   會固都爾呼河爲熱河湯山内温泉在府東北八十里之湯山泉水涌自山半温暖

   適宜康熙間每   駕幸山莊多臨御焉有  聖祖仁皇帝御製湯山龍尊王佛廟碑記其

   水東南流會賽音河 按府境多温泉茲錄其最著者餘俱附諸水内石洞溝泉

   寕縣西南一百里龍泉山靈通寺之西南爲潭三高下相注仄徑﨑嶇俯瞰深碧每潭入水三尺各

   有石門天霽水澄了然可辨蓋神虬之窟宅也潭水流出東南十餘里入潮河玉瀑在建昌縣

   北境敖漢旗内即老河之下流石壁高聳懸為飛瀑土人名為響水乾隆八年   高宗純皇帝

   東謁   祖陵   鑾輿經此   賜名玉瀑有   御製敖漢瀑布水詩十九年有

     御製𭔃題敖漢瀑布水詩黒龍潭在府北一百八十里唐三營山麓有洞窈然水出洞

   中深不可測嵐氣瀰漫若潛神物故名烏蘭池在豐寕縣西境漢名紅鹽池縣境又有魁

   蘇池錫爾哈池呼倫穆索和池錫圖池哈齊穆克池黒倫木圖池諸池皆在察哈爾境内冷水

   塘在平泉州東北入郎官東山下土人云浴之可以己疾翁衮泊在豐寕縣北

   爾博勒津泊在赤峯縣屬翁牛特左翼西南漢名七金泊石井在平泉州北二

   道營山洞中水極甘寒旁有小浮圖一莫詳年代

  ︹古蹟︺興州故城在灤平縣西南金承安五年置興州治興化縣屬北京路元仍之中統三

   年改屬上都路稱大興州明洪武二年常遇春進攻大興州自新開嶺進下開平三年以興州屬北

   平府四年改置興州左右中前後五衛永樂𥘉移衛入内地故城遂廢今灤平縣西南里許基址尚

   存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興州攬古言懷詩宜興故城在濼平縣西北七十五里

   泰和三年置宜興縣屬興州元致和元年升為宜興州俗稱小興州明初置宜興守禦千户所永

   樂初廢今土人猶稱其地為興州迤南三里為小城子即宜興故城址也安州故城

   寕縣境内北魏皇興二年置安州與廣陽郡同治燕樂縣水經注濡水又東而南索頭水注之水逕

   廣陽僑郡西今安州治又南流注於濡水會州故城在平泉州南二十里本遼澤州地元

   改置惠州後訛為㑹州明初築會州城置衛永樂初廢方輿紀要㑹州城在大寕衛西南二百四十

   里又行二百四十里即喜峯口謂此城也今其故城高丈餘周三里有竒𫎇古稱為察罕城城中居

   民數百家比屋鱗次煙火相望寛河故城在平泉州南一百十里喜峯口外明𥘉築置衛

   永樂初廢今其故城周四里四門無樓櫓土人稱為寛城富峪故城在平泉州北明初築

   置衛永樂初廢明史地理志富峪城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富庶故城在平泉州東北

   遼置富庶縣屬大定府金因之元屬大寕路明初廢今州屬喀喇沁右翼旗東南境地名公營子有

   廢城址即其地松山故城在赤峯縣境遼置松山州治松山縣屬中京金皇統三年廢州

   以縣屬大定府元中統時復置松州改屬上都路至元二年以松山縣省入明初廢今縣境地名小

   烏朱穆沁有廢城址高四五尺周四里即故城遺址龍山故城在建昌縣南遼置龍山縣

   屬潭州金皇統二年廢州以縣屬利州元屬大寕路明初廢今縣屬喀喇沁右翼旗西南八里大淩

   河之旁有廢城址周三里即龍山故城也和衆故城在建昌縣西北遼置榆州治和衆縣

   屬中京道金廢州以縣屬大定府元屬大寕路明初廢今縣治西北二十五里有土城址東西一百

   六十餘丈南北二百八十丈周三里有竒土人稱為土城子城西里許有小浮圖一即其地

   和故城在建昌縣北遼置惠州治惠和縣屬中京道金廢州以縣屬大定府元屬大寕路明

   初廢今縣北三百四十里敖漢旗境地名博羅科有廢城周四里城北山上有浮圖高五大即其地

   興中故城即朝陽縣治慕容燕之國都也十六國春秋晉威康七年慕容皝以柳城

   之北龍山之西福地也使築龍城八年皝遷都龍城厯苻秦及後燕北燕元魏並曰龍城魏之營州

   昌黎郡隋之營州遼西郡唐之營州柳城郡皆在其地亦曰黄龍城遼太祖平奚置霸州彰武軍重

   熙十年升興中府治興中縣金因之元至元七年降為興中州屬大寕路明初改置五衞永樂初廢

   今為縣治蒙古名固爾班蘇巴爾罕城安德故城在朝陽縣東南柏山上遼置安德州

   治安德縣屬興中府金廢州以縣屬興中府大定間改名永德元廢今縣境柏山上有廢城址考遼

   史地理志安德縣析霸城東南境户置霸城即興中府為今縣治此城正居其東南知即安德故城

   建州故城在朝陽縣西遼太祖置建州治永霸縣州初在淩河之南聖宗遷於河北

   金因之元以永霸縣省入明初廢今縣境之黄河灘有廢城址周七里有竒𫎇古名喀喇城城西有

   浮圖十七級旁又有小浮圖七級即其地宜民故城在朝陽縣北遼置縣金元因之明初

   廢今縣治北一百六十八里有廢城址周八里土人稱為黒子城即其地白川州故城

   在朝陽縣東北六十七里遼置川州會同中改為白川州天祿五年復省白字治咸康縣金大定六

   年廢州屬懿州承安二年復置川州治宜民縣㤗和四年又廢州以縣屬興中府元復置川州屬大

   寕路明初廢今縣境東北之四角坂有廢城周三里餘𫎇古名卓索喀喇城城内有遼開泰二年

   頂尊勝陀羅尼石幢記為白川州官吏所建知即故白川州地大寕舊城在平泉州東北

   一百八十里即遼之中京大定府金之北京大定府也遼史地理志統和二十五年設城實以漢户

   號曰中京府曰大定金史大定三年土河注溢水入京城轉運使高德基命開長樂門疏分使入御

   溝以殺其勢即此城也元改為大寕路明初使北平行都司置大寕衛永樂初廢景泰三年泰寕等

   三衛請居大寕舊城不許天順後遂入於三衛今其城在老河之北𫎇古稱察罕蘇巴爾城周二十

   里許城内有浮圖二城外西南隅有浮圖一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大寕城攬古詩題大寕塔

   大寕新城在平泉州北一百里明洪武二十四年命馮勝等率師出松亭關築大寕

   寛河會州富峪四城留兵居守所築之大寕城即此其曰新城者以别於遼金之故城也置新城衞

   永樂初廢明史地理志大寕新城距行都司六十里今其城在喀喇沁旗界周十里東西三里有竒

   南北二里𫎇古稱喀喇城 本嘉慶十五年設州判駐此凡城在平泉州境内漢置三國

   志烏丸傳太祖自征蹋頃袁尚與衆將逆戰於凡城十六國春秋慕容皝遣子恪擊敗趙兵乘勝追

   之築戌凡城而還又虎使鎮遠將軍石成入寇凡城不克又趙撫軍將軍李農率衆三萬攻燕凡城

   晉書地理志慕容熙以并州刺史鎮凡城水經注盧龍東越清陘至凡城二百里許三㑹城

   在平泉州西南境水經注五渡水北出安樂縣丁原山南流逕其縣故城西本三㑹故城也又高石

   水東出安樂縣東山西流厯三㑹城南 按五渡水即今老牛河高石水即今豹河三㑹城當在二

   水之烏丹城在赤峯縣境内高五尺周六里存東西二門城中有廢塔又有斷碑一字

   己殘闕惟魯國大長公主字可辨蓋此地在元時為魯藩分地城係其時所築也白狼城

   在建昌縣南魏書建德郡治白狼城十六國春秋慕容垂時北平呉柱聚衆入白狼城又高雲以并

   州刺史鎮白狼方輿紀要白狼城在營州西南漢兒城在朝陽縣境内五代史晉家人傳李

   太后馳至霸州見永康王求於漢兒城側賜地種牧以為生今縣屬土黙特境有地名五十家子有

   廢城周二里許四門久圮城中有浮圖一在大淩河之南即其地土城子西北廢

   城在豐寕縣西北一百五十里城基周三里有餘地隣潮河俗名西土城於古無考巴顔

   托哈廢城在平泉州北城周二里東西有門三道營廢城在平泉州北城

   基周十里東西有門又州境有達拉海溝廢城巴顔烏拉溝廢城皆在州北境烏蘭哈達

   廢城在赤峯縣境内有三一在西北周八里一在西南周四里一在州北周五里藍旗

   營廢城在朝陽縣城内城基周三里四門縣坑又有苞骨洛營廢城周三里 按土城子以

   下諸廢城大抵皆遼金元以來州縣遺址以别無證據未能定為何地謹附錄於此以備參考

   宫殿在平泉州故大定府城内有延慶殿永安殿遼史聖宗統和二十七年四月駐蹕中京營

   建宫室開㤗七年十月名中京新建二殿曰延慶曰永安又有觀德殿㑹安殿為奉安列祖御像之

   所又中京武功殿聖宗居之文化殿太后居之今並無存遼祖廟在平泉州故大定府城内

   遼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皇城中有祖廟又聖宗開泰八年建宗廟於中京九年十二月詔中京建

   太祖廟今無存遼國子監在平泉州故大定府城内遼史道宗紀清寕六年六月中京置

   國子監命以時祭先聖先師遼秘書監在平泉州故大定府城内遼史興宗紀重熙二

   十三年正月駐蹕中京幸新建秘書監遼相府院在平泉州故大定府城内三朝北盟

   㑹編中京相府院契丹時宰相所居今並無存慕容燕宫殿在朝陽縣故龍城内十六

   國春秋前燕錄晉咸康七年正月慕容皝使陽𥙿等築龍城構門闕宫殿廟園八年七月皝營龍城

   龍殿建元十年十月復大起龍城宫闕永和元年二月有黒龍白龍各一見於龍山皝親率羣寮觀

   之還宫號所居新宫曰和龍宫又曰承乾殿前燕錄慕容皝十四年十月饗羣臣於承乾殿又有新

   昌殿後燕錄慕容盛長樂二年十一月讌羣臣於新昌殿又有承華殿後燕錄慕容𤋮為苻宫起承

   華殿今並無存燕東庠在朝陽縣故龍城内前燕錄慕容皝十三年二月賜大臣子弟為官

   學生者號高門生立東庠於舊宫以行鄉飲之禮每月臨觀考試優劣燕白雀園

   陽縣故龍城内後燕錄慕容盛長樂元年有異雀素身綠首棲翔東園二旬而去改東園為白雀園

   燕龍騰苑在朝陽縣故龍城外後燕錄光始三年五月熙大築龍騰苑廣袤十餘里起景

   雲山於苑内基廣五百步峯高十七丈四年四月於苑起逍遥宫甘露殿連房數百觀閣相交鑿天

   河渠引水入宫又鑿曲光海清濼池其後至建始元年馮跋閉門距守熙夜至龍城攻北門不克退

     至龍騰苑今無存燕洪光門在朝 陽縣故龍城内 後燕 錄慕容 𤋮光始四年擬 鄴之 鳳

     陽門作洪光門累級 九重建始元年馮跋等為 亂帥衆攻洪光門北燕 錄太平元年高雲為幸臣 所

     殺馮跋登洪光門以觀變今並無存








                        前提調官沈兆澐恭纂輯

                        提調官王廣䕃恭覆輯

                        校對官潘 斌恭  校

                        校對官李孚忠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承德府

︹關隘︺三臺山關在府南方輿紀要流河近密雲牆子嶺邊外自西南而東北厯遵化諸關

  口外近三臺山關北合於灤河熱河志流河即柳河逕府南東至柳河口入灤河黒峪關

  在灤平縣西南與密雲縣接界北曰榆樹林東曰大鞍子嶺又東為黄土嶺又東少北為紅門川其

  地皆在口外松亭關在平泉州西南東都事畧劉敞奉使契丹自古北口走柳河囘曲千

  餘里即此張三營巡司在府北一百八十里 本朝乾隆七年鞍匠屯巡

  司在灤平縣西 本朝乾隆元年由西河司巡檢移此屬承德州七年改屬大閣兒巡

  司在豐寕縣西一百二十里 本朝乾隆三年黄姑屯巡司在豐寕縣西一百二

  十里即波羅河屯 本朝乾隆三年郭家屯巡司在豐寕縣北一百里 本朝乾

   隆三年設牛營巡司在建昌縣東南一百六十里 本朝嘉慶十六年鄂爾

   土板巡司在朝陽縣北 本朝乾隆三十九年白檀鎮在灤平縣境金史興

   州興化縣下有白檀鎮泰和三年升為宜興縣 按此與今密雲之古稱白檀異陽師鎮

   在朝陽縣東北唐貞觀時置羈縻崇州師州於此後廢河屯營在府南四十里即故興州

    本朝康熙中建 行宫五十三年設守備千總駐防雍正九年增設叅將轄東河西河諸汎屬古

   北口提督乾隆二年改設副將唐三營在府北一百九十里有守備駐防 圍場總管駐此

   杜栗子溝在赤峯縣境 本朝嘉慶十六年設守備駐此五指山寨在府東南

   四十里五指山元史文天祥傳進攻北京傍近諸寨五指山楊昭努獨固守不下蓋金末建寨於此

   今無存 楊昭努舊作楊趙奴今改正石家寨在朝陽縣南與建州故城相近黄崖

   堡在灤平縣南方輿紀要水出古北口外自大小黄崖流入密雲縣境畿輔志牆子嶺關北為大

  黄崖又稍北為小黄崖皆有堡鎮安堡在平泉州北方輿紀要明正德四年泰寕長率部落

  六萬餘願附居塞下避北寇即此花道戍在平泉州東北宋嘉定七年𫎇古將木花黎攻

  金北京守將銀青帥衆禦之即此五柳戍在朝陽縣南唐貞觀時置羈縻順州於此後廢

  靜蕃戍在朝陽縣東北唐貞觀時置羈縻昌州於此後廢大廟在赤峯縣西一百四

  十里 本朝嘉慶十七年設縣丞駐此四家子在建昌縣北一百十里 本朝嘉慶十六

  年設縣丞駐此神樹站在豐寕縣境明太祖實錄永樂十九年置邏𮪍營於古北口之北知

  與古北口南北相直方輿紀要謂在臨潢府西南誤也青陘在建昌縣與平泉州接界方輿

  紀要在龍城西南四百餘里亦曰青嶺即慕容熙游畋處

 ︹津梁︺迎水石壩橋在府東有二壩各徑十有五丈廣四尺有竒 本朝乾隆三十六年

  大石橋在府南跨新河上兩岸市廛廬舍煙火萬家夏秋渠盈水流如駛平橋

  在府西舊架木為梁 本朝乾隆三十六年易以石今為往來輻輳之通衢灤河橋

  平縣東舊為喀喇河屯橋灤河經流每𡻕十月村民編荆為囤壘以山石流垛相接架巨木積藁布

  土其上每遇   輦經臨則聯艦為浮橋絡以鐵索環之欄楯萬載橋在豐寕縣東南

  其北與土城子䕶隄相接雙橋在平泉州北一里兩橋毘連一石一木各濶丈餘長有三尺

  潢水石橋在赤峯縣即烏蘭哈達廳北境巴林旗界内距翁牛特北境不遠

 ︹陵墓︺燕慕容皝墓在故龍城龍山上慕容熙墓在故龍城西︹金︺完

  顔暠墓在平泉州東北明昌初翰林待制黨懷英撰碑記︹元︺張應瑞墓

  峯縣東北一百六十里初贈中憲大夫加贈榮祿大夫追封薊國公準台墓在赤峯縣東北

  二百里翰林待制揭傒斯撰碑記康泰真墓在建昌縣東北六十里長夀山中墓旁有

  石碑末書丙辰年癸己月丁酉日建

 ︹本朝︺克什圖墓在豐寕縣郭家屯西南六十里雍正十一年   賜御製碑文

 ︹祠廟︺白鹿山祠在建昌縣境北魏建魏書地理志建德郡石城縣有白鹿山祠祀白鹿山

  今在喀喇沁左翼東境靈澤龍王廟在 山莊内湖北岸東嚮恭祀龍神上懸

   聖祖仁皇帝御書額曰靈澤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潤沃濡源湖水從東北入 宫牆匯

  為 太液澄流衍澤潤被塞堧蓋龍之為靈昭昭云熱河城隍廟在府東本朝乾隆

  三十七年建   高宗純皇帝御書殿額曰福䕃巖疆後殿五楹左右配殿各一楹廟碑恭勒

    高宗純皇帝御製詩并序關帝廟在府西南街 本朝雍正十年建   高宗純皇

  帝御題額曰忠義伏魔每𡻕春秋及五月十三日官為致祭又府境關帝廟四一在糧食街康熙五

  十年建一在獅子溝一在二道河一在河東並於乾隆年間   勅修火神廟在府北大

  街 本朝康𤋮五十年建須彌福夀廟在府北 本朝乾隆四十五年恭逢   高

   宗純皇帝七旬萬夀西藏班禪額爾德尼祝 𨤲遠至   勅建礼什倫布廟以居之唐古

   𫻪語札什謂福夀倫布謂須彌山也廟門南嚮恭鐫   御書額曰須彌福壽之廟廟額皆具四

   體書規制宏壯與普陀宗乘廟相埒有   御製須彌福夀廟碑記札什倫布之廟落成紀事詩

   札什倫布廟詩龍尊王佛廟在府東北之湯山有温泉出焉   聖祖仁皇帝勅建

   上有御製碑記 藥 王廟在府東北獅子溝 本朝乾隆二十年   勅修

   神廟在府右哨汎内安遠廟在府東北熱河 行宫東北山麓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

   以準噶爾降人達什達瓦部遷居山下二十九年   勅建安遠廟仿伊犂固爾扎廟式西南嚮

   繚垣正方四面各有門中爲普度殿三楹週以𢌞廊六十有四楹所謂都綱也迴廊前立石恭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詩具清漢蒙古唐古忒四體書殿壁週繪佛國源流各識佛號於其旁亦四

   體書殿最上層恭藏   高宗純皇帝御用甲仗昭   鴻勲也每𡻕藩部入覲咸集廟下歡

  喜膜拜感頌   聖德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安遠廟瞻禮書事詩安遠廟詩普陀

  宗乘廟在府東北熱河 行宫北里許 本朝乾隆三十五年新舊諸藩溥慶臚歡

  高宗純皇帝命仿西藏布達刺都綱法式創建  御書額曰普陀宗乘之廟東西二門前殿八

  楹又十六楹額曰千佛之閣中殿二十楹又十八楹後殿二十五楹後為經樓聯額皆   御書

  有   御製普陀宗乘之廟碑文普陀宗乘廟落成拈香得句詩及布達拉廟瞻禮有作詩

  神廟在豐寕縣土城子萬載橋 本朝乾隆十年東嶽廟在平泉州元建元一統志

  東嶽廟在大定府世恩坊丁酉年建三靈侯廟在平泉州元建元一統志三靈侯廟在大

  定府南乙酉𡻕建龍山廟在建昌縣境元一統志龍山廟在利州南二百里祀龍山神

 ︹寺觀︺永佑寺在 山莊内萬樹園旁 本朝乾隆十六年建南嚮聯額皆   高宗純皇

  帝御書門外樹坊三門三楹額曰永佑寺入門前殿五楹供彌勒佛丹墀列碑二恭鐫   高宗

   純皇帝御製碑文左一通前清文後𫎇古文右一通前漢文後西番文後為寶輪殿五楹供三世佛

   八大菩薩後殿五楹供無量夀佛各有配殿其東為能仁殿後殿之北為舍利塔凡九層各有額第

   一層東北壁恭刻   高宗純皇帝御製詩塔後豐碑屹立面南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永

   佑寺舍利塔記面北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避暑山莊百韻詩並序面塔殿三楹上有樓敬奉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高宗純皇帝   三朝神御   仁宗睿皇

   帝每至 山莊必   躬親展拜用申依戀樓西偏精藍三楹曰寫心精舍寺基在甫田叢樾之

   東左傍 宫牆後環雲水樂成閣峙其東北春好軒敞其東南松牖雲扃永垂福地有   高宗

   純皇帝御製永佑寺碑文永佑寺舍利塔記每年皆有   御製永佑寺瞻禮   神御詩登

   永佑寺舍利塔作歌寫心精舍諸詩碧峯寺在 山莊内碧峯門之左東嚮   高宗純

   皇帝御書額曰碧峯寺前為天王殿内為正殿更内為經樓寺後有精藍曰味甘書屋其右偏為叢

   碧樓前為池作亭臨之曰迴溪亭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碧峯寺味甘書屋叢碧樓迴溪亭諸

   鷲雲寺在 山莊内西峪秀起堂之側東嚮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鷲雲寺内

   為正殿三楹殿後堂樓三層雕甍揷漢寶鐸韻風俯視羣山若蓮臺層涌光景絶勝珠源寺

   在 山莊内水月精舍西南東嚮聯額皆高宗純皇帝御書門外石橋跨坊二門前有石坊

   寺門額曰珠源寺門内三楹前為天王殿中為佛閣後殿為大須彌山供一切諸佛最後殿樓十三

   楹曰衆香樓寺據瀑源來處故曰珠源溥仁寺在府東北熱河 行宫東三里許 本朝

   康熙五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六旬萬夀𫎇古諸藩恭建祝   𨤲寺南嚮門額曰溥仁寺

   兼清漢𫎇古文門内天王殿三楹恭懸   聖祖仁皇帝御書寺額又内殿七楹供三世佛殿廡

   立碑二恭鐫   聖祖仁皇帝御製碑文左清文右漢文碑隂及左方恭鐫   高宗純皇帝

   御製詩又内後殿九楹供無量夀佛聯額皆 高宗純皇帝御書有   聖祖仁皇帝御製

   溥仁寺碑文   高宗純皇帝御製詣溥仁寺出山莊詣溥仁寺瞻禮諸詩溥善寺

   東北溥仁寺後 本朝康𤋮五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六旬萬夀𫎇古諸藩恭建祝   𨤲

   規製與溥仁寺同普寕寺在府東北熱河 行宫東北五里獅子溝 本朝乾隆二十年

   平定準噶爾   高宗純皇帝幸避暑山莊四衛拉特部落來覲   賜宴封賚   勅建

   普寕寺以昭   武成仿西藏三摩耶廟制寺南嚮聯額皆   御書門外樹坊三門内正中

   碑亭植碑二恭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碑文左右爲鐘鼓樓中天王殿五楹又内正殿七楹殿

   後爲大乘閣月臺左右五色浮屠四閣三層各七楹閣東精舍五楹爲   臨憩之所曰妙巖室

   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普寕寺碑文妙巖室詩普寕寺觀佛事詩普佑寺在府東北

   熱河 行宫東北六里許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   勅建寺南嚮門三楹内爲正殿又内爲天

   王殿後爲法輪殿最後爲經樓寺中諸佛皆仿西藏塑像普樂寺在府東北熱河 行宫東

   北二里許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   勅建寺東嚮聯額皆   高宗純皇帝御書正殿供藥

   王佛門内植碑一恭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碑記   御製渡河詣普樂寺瞻禮詩

   像寺在府東北普陀宗乘廟之西 本朝乾隆三十九年   勅建仿五臺山殊像寺製

     高宗純皇帝御書寺額亦曰殊像寺寺南嚮門三楹左右有鐘鼓樓内為天王殿又内為會乘

   殿七楹後為寶香閣内為樓十八楹曰清涼樓寺旁築室三楹曰香林室又樓三楹曰𠋣雲樓有

     御製殊像寺落成瞻禮即事成什詩殊像寺香林室𠋣雲樓詩廣安寺在府北寺南嚮

    本朝乾隆三十九年   勅建聯額皆高宗純皇帝御書每𡻕𫎇古諸部鱗集瞻仰有

      御製廣安寺詩開仁寺在府北 本朝康𤋮五十四年建乾隆二十八年

    勅重修竹林寺在府東南白馬川之敵樓山建自元時曰天宫禪院寺内有至元間重修

   敵樓山天宫禪院碑文記後為竹林寺 本朝康𤋮四十三年修穹覽寺在灤平縣喀喇

   河屯 行宫東南嚮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 聖祖仁皇帝駐蹕喀喇河屯隨侍人員恭建此

   寺以祝   萬夀門内鐘鼓樓二中植碑一恭鐫   聖祖仁皇帝御製碑文前殿恭懸

    御書寺額内為後殿東西各有配殿寺基為陂陀小阜門俯灤河如練如帶隔岸諸山螺髻涌現

   有俯視層穹之概云有   聖祖仁皇帝御製穹覽寺碑文穹覽寺偶成詩   高宗純皇帝

   御製穹覽寺詩星龕巖寺在灤平縣 本朝康熙年間  勅建就巖鐫三石佛梵相

   竒古大殿恭懸   聖祖仁皇帝御書星龕巖額峭壁寺在灤平縣東南 本朝康𤋮年

   間建   聖祖仁皇帝御書殿額靜妙寺在灤平縣西 本朝康熙年間建有   聖

   祖仁皇帝御書寺額安禪寺在豐寕縣中巴爾台地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建有   聖

   祖仁皇帝御書寺額金雲寺在豐寕縣南 本朝乾隆元年建又有觀音寺千佛寺興隆寺

   靈通寺洪湯寺月珠寺皆在縣境佑順寺在建昌縣東北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

    聖祖仁皇帝賜額及檀香佛像承禧寺在建昌縣西 本朝康熙五十年   聖祖

   仁皇帝駐蹕其地發帑建   賜承禧寺額慈在建昌縣北敖漢界内 本朝康熙

   四十六年敖漢郡王扎木蘇建   聖祖仁皇帝賜寺額佑安寺在朝陽縣東北 本

   康熙四十四年 聖祖仁皇帝賜寺額 朝 陽寺在朝陽縣東本朝康熙九年

   建又縣境木頭城子東北亦有朝陽寺康熙中建有塔在山頂𫎇古稱納林塔卧佛寺

   陽縣西昻吉山寺當山巔遼應厯七年石幢記尚存今為蒙古改建天慶寺在朝陽縣西卧

   佛寺下遼時建 本朝康熙十七年修寺有觀音石胎立像高七尺三學寺在朝陽縣北狼

   山舊為祥巒院金大定五年修改額碑文尚存林泉禪寺在朝陽縣東南月華山有元大

   德九年碑 本朝雍正十一年重修琳霄觀在灤平縣喀喇河屯行宫東南 本朝康熙

   四十九年建南嚮門外樹坊二門内為鐘鼓樓内為靈官殿又内為聖母殿又内為火神殿殿額皆

      聖祖仁皇帝御書水月菴在 山莊内西北隅東嚮聯額皆   高宗純皇帝御

   書門外石坊一門額嵌石為水月菴内殿三楹供水月大士相菴當西嶺深處山之半曰山心精舍

   由精舍後達西嶺山巔一亭如笠登陟愈高為放鶴亭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水月菴山心精

   舍放鶴亭諸詩栴檀林在 山莊内水月菴之後殿三楹南嚮喬林彌望巖葩洞卉風過皆

   馨聯額皆   高宗純皇帝御書其旁室曰天籟書屋巖頂天池亭涵湛澈有軒曰澹軒堂㘭一

   池有亭曰滄洲趣一樓在松蟠雲蔚間曰松雲樓其東為澄霽樓更東為超然宇境路幽夐上有樓

   曰雲潤樓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題栴檀林詩栴檀林八詠詩過東嶺至栴檀林詩天籟書屋

   澹軒滄洲趣松雲樓澄霽樓超然宇雲潤樓諸詩斗姥閣在 山莊内青楓綠嶼之上南

   嚮殿三楹殿額恭懸   聖祖仁皇帝御筆配殿恭懸   高宗純皇帝御書題額廣元

   宫在 山莊内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   勅建廟制仿自岱宗門南嚮東西山門各三楹内

  為仁育門南為香亭曰馨德亭東西配殿各三楹東曰邀山室西曰藴竒齋正殿五楹曰仁育殿山

  門外有亭一曰古俱亭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廣元宫詩藴竒齋詩古俱亭詩羅漢堂

  在府東北 本朝乾隆三十九年建殿額皆 高宗純皇帝御書堂中應真像皆仿浙江海寕

  州安國寺制有 御製題羅漢堂詩靈峯院在赤峯縣翁牛特境遮葢山中有千佛洞

  中有金皇統三年靈峯院千佛洞碑又有明萬厯四十五年重修碑

 ︹名宦︺︹北魏︺安豐王猛魏宗室太和五年加侍中出為和龍鎮大將軍營州刺史寛仁

  猛毅甚有威名部人畏愛之江文遥濟陽考城人少有大度遷後將軍安州刺史善於綏

  納甚得物情時杜洛周葛榮等相繼叛幽燕以南悉䧟安州地介羣賊之間文遥孤城獨守且耕且

  戰百姓皆樂為用卒於任︹北齊︺高保凝代人武平末為營州刺史鎮黄龍諸部服其威

  信周師將至鄴保凝率驍鋭赴救至北平聞鄴都䧟還鎮據守周帝遣使招慰不受敕書保凝於齊

   爲宗藩保疆厲節迄爲齊守竞不臣周隋初爲所㓕死之︹隋︺韋冲京兆杜陵人拜營州總管

   容貌都雅寛厚能得衆心懷撫靺鞨契丹皆能致其死力奚霫畏懼朝貢相續︹唐︺宋慶禮

   洺州永年人爲河北度支營田使元宗欲復營州於柳城慶禮盛陳其利詔慶禮等築城興役三旬

   而畢功遷檢校營州都督開屯田八十餘所數年間倉廪頗實居人漸殷慶禮爲政清嚴勤於聽理

   所厯之處人吏不敢犯︹遼︺耶律富勒敦六院林牙圖魯僕四世孫有治幹太平十

   六年知興中府以獄空聞 富勒敦舊作僕里篤圖魯僕舊作⿱㓁大 -- 𥤮吕不也今改正馬人望

   遼東人咸雍中進士爲松山縣令𡻕運澤州官炭獨役松山人望請於中京留守均役他邑留守怒

   下吏繫幾百日復引詰之不屈留守喜曰君爲民如此後必大用以事聞於朝悉從所請︹金︺完

   顔阿喜宗室子襲職北京路筈柏山明安聽訟明決人爱信之 明安改見順天府名宦

   高德基遼陽渤海人大定三年遷同知北京路都轉運使事是年秋土河泛溢水入京城德

  基遽命開長樂門䟽分使入御溝以殺其勢水不能為害盧克忠貴德州鳳集大定二年

  除北京副留守會民艱食克忠下令凡有蓄積者計留一𡻕糧悉平其價糶之由是無捐瘠之患

  劉煥中山人累遷北京巡警使涖政嚴明捕二惡少杖於庭中戒之曰孝弟敬慎則為君子暴

  戾隱賊則為小人自今以往母狃於故習國有明罰吾不得私也自是無敢犯者㝷遷同知北京留

  ︹元︺姚天福絳州人累遷山北道按察使其民鮮知稼穡天福教以樹藝皆致蕃富民

  為建祠刻石紀之伊蘇𫎇古人倜儻有能名拜中書平章政事賊䧟大定詔伊蘇往討平之

  既而賊雷特穆爾巴哈等陷永平詔伊蘇出師遂復灤州及遷安縣又復昌黎撫寕二縣儲粟十萬

  芻藳山積居民殷富乃分命官屬勞來安集其民使什伍相保以事耕種民為立石頌勲德 伊蘇

  舊作也速雷特穆爾巴哈舊作挖帖木兒不花今並改正

 ︹本朝︺嵩阿禮滿洲正藍旗人知平泉州嘗語人曰治民首在整躬興利尤宜革弊性廉介聽

   斷公明州署舊規凡柴炭草束之𩔖皆四郷輦運以應阿禮悉除之至今氏受免輸之惠秩滿去攀

   轅卧轍者直達鳳皇嶺外以子長麟大學士贈光祿大夫夏熙上虞人任熱河巡檢立義冢建

   祠廟有利於民者百廢具舉熙負幹濟才㑹乾隆己卯庚寅大水溢蕩廬舍奉   㫖重濬新河

   民𫉬安居計績予遷未幾卒民思其德為建祠祀之福克金布滿洲正藍旗人嘉慶二十

   一年知豐寕縣公明亷慎折獄持平不事刑苛民安其教令三年𡻕皆稔有馬産雙駒之異

   昌𫎇古正藍旗人嘉慶二十二年權熱河都統在任八閲月惠政周洽盜賊屏迹庶獄無留牘研

   以虛衷他人刑求之弗得者昌以片言折其心既去士民懷之不置陳琳天長人嘉慶二十二

   年任豐寕縣巡檢兼管典史事清正明決所理得當屏餽遺事有便於閭閶者職或不得專力為請

   雖譴訶弗避也去之日百姓泣送道左數十里

  ︹人物︺︹北魏︺谷渾昌黎人父衮勇冠一軍渾少有父風任俠好氣晚乃折節受經被服𩔖儒

   者以善隸書爲侍中左右從征赫連昌賜爵濮陽公渾正直有操行性不苟合然不以富貴驕人時

   議以此稱之 按前燕錄咸康三年徙昌黎郡築好城以逼乙連其地在龍城以西爲今平泉州境

   魏因之故谷渾以下稱昌黎人者皆載入卷中韓秀昌黎人拜廣武将軍聰敏清辨才任喉舌

   命掌樞密韓麒麟昌黎人㓜而好學美姿容善𮪍射除冠軍將軍齊州刺史在官寡於刑罸

   以新附之人未階臺宦士人沈抑宜擢用豪望從之麒麟立性恭慎恒置律令坐旁臨終之日惟有

   素絹數十疋其清貧如此子興宗顯宗皆有才學顯宗除著作佐郎兼中書侍郎性剛直能面折死

   爭常撰馮氏燕志孝友傳各十卷行於世︹唐︺侯希逸營州人天寶末爲州禆將守保定城

   安祿山反使中人傳命希逸斬以徇又斬其偽將徐歸道遣使上聞授平盧節度使數有功以孤

   無援乃拔其軍二萬浮海入青州據之肅宗因以爲平盧淄青節度使寶應初與諸軍討平史朝義

   加檢校工部尚書圖形凌煙閣李惠登柳城人爲平盧軍禆將安禄山反自拔來歸後拜隋

   州刺史州數被亂野如𬋖人無處業惠登雖樸素無學術視人所謂利者行之所謂害者去之率心

   所安暗與古合政清靜居二十年人歌舞之詔加御史大夫︹遼︺姚景行興中人重熙進

   士累官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性敦厚廉直人望歸之道宗時多被顧問為北府宰相咸雍

   初出為武定軍節度使明年驛召拜南院樞密使帝有意伐宋以景行諫止大康初鎮遼興為上京

   留守卒謚文憲竇景融中京人中書令振之子聰敏好學清寕中進士累官南樞密副使監

   修國史知樞密院事賜同德功臣封陳國公加太子太保授武定軍節度使審決𡨚滯以獄空聞拜

   中京留守卒諡肅憲子瑜官三司副使太公鼎大定人先世籍遼陽統和中徙豪右以實

   中京留家於大定登咸雍進士調瀋州觀察判官改良鄉令有惠政天祚中厯長寕軍節度使改東

   京户部使時盜殺留守蕭保先公鼎單𮪍行郡陳以禍福安輯如故拜中京留守乘傳赴官境内肅

   清子昌齡官左承制昌嗣洺州刺史昌朝鎮寕軍節度使馬保忠營州人謹重寡欲好立節

   操太平間授洗馬改著作郎殿中丞興宗朝為樞密使守太師兼政事令封燕國公︹金︺田灝

   興中人太祖時知真定府事招降齊博等賊衆五千餘人累遷行臺左丞彰德軍節度使是時新定

   力役灝蠲籍之半而上之故相之繇賦比他州獨輕改同簽燕京留守入為刑部尚書請老卒於家

   鄧儼宜民人天德進士累官左司郎中掌機務者數年世宗嘗謂宰臣曰鄧儼奏事心識甚明

   吏部掌銓選當得通練之人於是改擢吏部侍郎明昌初遷户部尚書㝷知歸德府事致仕卒

   顔博洽北京路明安人明昌進士調中都左警巡判官豪右屏跡除監察御史劾罷平章政

   事布色揆貞祐間以御史中丞行尚書省元帥府於河中便宜行事廷議欲棄河東徙其民以實陜

   西博洽上書極諫忤宰執意罷為中丞河南大水充宣慰副使奏免亳州糧三十餘萬石博洽純直

   不能與時低昂嘗曰生為男子當益國澤民其他不可學也元光中以言事過切左遷㝷仍行尚書

   省於河中卒 博洽舊作伯嘉布色舊作僕散今並改正王維翰龍山人大定中進士遷永

   霸令縣豪設事陳訴維翰窮究其詐杖殺之健訟衰息累除同知保靜軍節度使檢括户籍一郡稱

   平遷侍御史拜參知政事貞祐初罷為定海軍節度使鎮撫兵備遇敵結營堡自守力窮不屈死之

   鄭子𣆀大定府人有文名天德中擢進士第三正隆二年命與諸進士雜試復擢第一改侍

   御史京畿旱詔子𣆀決囚遂澍雨人以比顔真卿顯宗深器重之改吏部侍郎兼修國史子𣆀英俊

   有直氣其為文亦然所著詩文二千餘篇孫德淵興中州人大定淮士遷沙河令有惠政累

   官大理丞審官院奏德淵剛正幹能可任繁劇遂再任貞祐中拜工部尚書攝御史中丞致仕卒

   冀禹錫龍山人崇慶進士入仕以能稱初任沈邱簿為令所誣坐廢朝士累薦為當途所阻

   得扶風丞末帝東遷擢為應奉翰林文字充尚書省都事富察官奴之變家人都請羸服免禍不從

   赴水死 富察改見順天府名宦︹元︺劉亨安川州人太師穆呼哩經畧遼東命亨安充

   行軍總管從王師渡河入關敗金人於三峯山從征巴蜀出竒制勝戰功居多進圍成都亨安為先

   𨦟大破之有喬長官與亨安爭功未幾攻城喬為砲所傷亨安負之以出喬感愧從軍十年累著勲

   伐所𫉬金帛悉推與將佐士卒咸樂為用 穆呼哩舊作木華黎今改正姚樞柳城人後遷洛

   陽少力學楊惟中與之偕覲太宗世宗在藩邸待以客禮詢治道樞為書數千言陳治平大經及救

   時之𡚁即位立十道宣撫使以樞使東平拜中書左丞昭文館大學士卒諡曰文獻子煒仕為平章

   政事從子燧官至翰林學士承㫖以文章大家知名卒諡曰文趙炳灤陽人父宏有勇畧為征

   行兵馬都元帥炳㓜失怙恃鞠於從兄𡻕饑遇盜欲殺之兄解衣就縛炳年十二泣請代兄盜驚異

   舍去甫冠侍世祖於潛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中統元年判北京宣撫司有政績人為刑部侍郎遷

   遼東提刑按察使豪猾屏迹帝以關中重地思得剛鯁舊臣以臨之授炳京北路總管兼府尹遇事

   即制以法關民以安為運使郭琮所害帝立誅琮子六仁顯仁表仁榮等俱登顯仕張庭珍

   全州人授同簽土番經畧使以朝列大夫使安南諭其世子來入朝安南遂服授襄陽行省郎中以

   功遷中順大夫宋平拜大司農卿南京路總管兼開封府尹卒於官庭珍性清慎丞相巴延甞語人

   曰諸將渡江鮮不荒貪惟我與國寶始終自守時人以此重之國寶庭珍字也 巴延舊作伯顔今

   張庭瑞庭珍弟㓜以功業自許兵法地志星厯卜筮無不推究以宿衛從憲宗伐蜀屢

   立戰功授成都總管舟楫兵仗糧儲皆𠋣以辦蜀平擢諸部宣慰使甚得戎夷心改潭州總管卒

   王克敬大寕人㓜竒穎大寕習尚少文克敬獨孜孜為儒者事仕為浙江行省照磨監四明

   倭人互市撫以恩意帖然無敢譁拜監察御史㝷遷左司都事擢江西道亷訪司副使轉兩浙鹽運

   司使首減紹興民食鹽五千引入為吏部尚書所著有詩文奏議傳於世崔敬大寕人通刑名

   法律之學累遷監察御史出僉山北亷訪司事治獄多平反至正初遷河南又遷江東所至抑豪强

   惠下窮洗𡨚訟百廢具舉除刑部侍郎㝷拜中書參知政事卒贈資善大夫劉廷讓

   人至順初北方兵起廷讓挈家避山中有㓜弟方乳兵急廷讓棄己子抱㓜弟扶母疾驅得免事聞

  旌之居喪廬墓者有北京張洪範興中石抺昌齡︹明︺呉澄興州人洪武末以功累官指揮

  僉事燕兵起隨駕克懷來等城卒贈梁國公諡莊勇

 ︹本朝︺馬瑢承德人㓜穎敏弱冠以文章名乾隆庚子舉於鄉及門數十人各有所得平生不尚

  浮譽務以明體達用為立教之本承德之有科名葢自瑢始康文英承德人樂善不吝嘗

  捐田立義冢俾客死及無力瘞埋者無露骴其他舉𩔖是者無不樂為之趙可立承德人乾

  隆六年百有二𡻕恭值   高宗純皇帝巡幸塞外扶兒迎謁道左尚能道前朝事   賜御

  製七言絶句詩一首楊珍豐寕人每𡻕歉煮糜粥施綿褌老而不倦鄉鄰義之王宏信

  承德人由行伍任河屯協守備嘉慶三年隨征川匪以功進遊擊一日探賊遇伏困垓中宏信往來

  衝突賊復大至馬躓弗得起力竭被害事   聞廕卹如例入祀昭忠祠黄益慶

  人任八溝營暖泉外委嘉慶三年隨征川匪於大鵬寨擊賊陣亡事   聞廕卹如例同時死難

  者旗伍劉士太崔國祥王珨傅訓劉文漢張瑶黄顯何旺民伍許琨白文委崔鳳儀劉輔劉福增宋

  洪陳守義陳守志張保李成德楊國亮于强呉傑李國玉于永勝尹朝榮周禮佟福張得旺李進祿

  張洪亮馬後張起馬成均照例議䘏朱予德豐寕人其先浙江人嘉慶十五年𡻕大饑會有

  鬻女者予德解囊贈之撫其女成人𡻕稔令還家全婚配邑瀕東河每盛漲多水患予德出家貲築

  捍壩以衛民廛至今頼之復創立義學建文昌祠孶孶爲善洵足風焉

 ︹流寓︺︹北魏︺奚兜烏侯子世祖時親侍左右隨從征討常持御劍後以罪徙龍城尋徴爲知

  臣監賜爵富城侯

 ︹列女︺︹遼︺邢簡妻陳氏營州人甫笄通經義及詩賦一覽成誦好吟咏既于歸孝舅姑

  閨門和睦親黨推重有六子親教以經後二子抱樸抱質皆以賢位SKchar相卒贈魯國夫人︹金︺王

  維翰妻姚氏利州龍山人維翰以遇敵死難氏亦不屈死贈芮國夫人諡貞潔︹元︺

  蕭趙氏大寕人年二十夫病劇氏為巨棺以死自誓夫殁自經死家人同棺葬焉又大寕趙

  臛兒妻安氏陳恭妻張氏武夀妻劉氏宋敬先妻謝氏薩里妻蕭氏興州某妻魏氏利州高托卜嘉

  妻白氏俱夫亡殉節被旌 蕯里舊作撒里高托卜嘉舊作塔必也今俱改正段氏大寕人浙

  江省左丞潘公有七姫皆良家子敵抵境公力不支召七姫謂曰我受國重恩義不顧家脱有不夙

  戒若等毋為人嗤也段氏年十八跪請先死趨入室以帨自經六人亦相繼縊死

 ︹本朝︺楊富妻叢氏承德人夫亡撫孤守節以夀終子永平妻于氏年二十九而寡遺孤

  遇竒婚李氏甫六年亦寡三世同貞又錢玉成妻張氏姜成化妻宋氏子富有妻馬氏張桂林妻李

  氏姜瑞妻張氏李際泰妻呉氏原大治妻張氏裘大慧妻王氏孟承綱繼妻張氏張鈞妻錢氏陳兆

  鳳妻姚氏梁仁妻葛氏遲中仁妻莫氏呉廷柱妻王氏呉裕珍妻勞氏王彦母孫氏郭祥妻徐氏李

  承勲妻孫氏趙廷勲妻曹氏柴如玉妻朱氏姜文玉妻戚氏姜巽言妻王氏趙志恒妻劉氏王槐茂

   妻李氏李某妻喬氏舒成林妻趙氏魏明和妻王氏郭萬里妻姜氏楊君貞妻王氏李蘭妻姜氏曲

   天瑞妻劉氏左玉環妻姜氏趙廷珍妻郭氏高聖傑妻康氏黄思妻丁氏董錦妻門氏姜宗智妻鮑

   氏勞得祿妻紀氏孫慶元妻李氏王之惠妻吕氏楊全禮妻王氏楊君起繼妻華氏李夢鳳妻焉氏

   李文發媳潘氏宋士俊妻紀氏劉起妻米氏崔鉅妻曲氏孟維屏妻劉氏盛之軒妻李氏任泮妻程

   氏尹廷諤妻王氏孟銓妻崔氏李同媳焉氏劉惠妻劉氏閻昭妻王氏王友母張氏楊君璽妻王氏

   李希周妻董氏朱文成妻趙氏衡廷璽妻胡氏子智勇妻張氏紀藴躬妻宋氏尹吉妻李氏董其五

   妻王氏姜智恒妻某氏張富美妻高氏李希孔妻冷氏孫寶山妻王氏孟信妻朱氏劉量妻郭氏劉

   某妻王氏張煥妻宋氏劉宗哲妻孫氏王殿邦李氏周雅妻丁氏楊珍妻宋氏姜淑妻馬氏劉德

   寶妻周氏陳明妻盧氏薛銀貴妻馬氏呉宗舜妻王氏子永福妻某氏朱文亮妻劉氏孫碩德妻于

   氏楊丕照妻姜氏王學禮妻王氏宋文治妻楊氏于進和妻孫氏李國興妻佟氏丁文英妻林氏黄

   學升妻丁氏任先瑞妻羅氏任國泰妻周氏翟運旺妻劉氏劉名山妻杜氏閻德⿰氵閠 -- 潤妻韓氏邵曰頌

   妻王氏吕元長妻陳氏郭萬春妻王氏李發仁妻潘氏劉志元妻林氏辛富妻孫氏吕敬妻王氏吕

   善妻郭氏紀自珠妻王氏郭起妻姜氏宋有才妻黄氏孫國盛妻楊氏劉永泰妻邸氏王容妻胡氏

   孫雲久妻高氏劉宗哲妻帥氏任普之嫂王氏馬儀龍妻李氏俱夫亡守節紀維新聘

   妻馬氏承德人甫納采維新病瘵勢日劇壻家通辭令改議氏聞之慟不欲生泣求過門侍

   疾父母舅姑不忍違其意爲諏吉成禮實俟期而婚也夫殁或勸之歸氏正色曰婦人義不二既許

   稱未亡願爲死者事父母以終李琳妻王氏承德人年二十適琳紡絍佐讀貧能助志

   琳館於外有窺者語犯之氏忿詈窺者逸氏自經死諸生某有詩十章表其烈又李文妻冀氏楊得

   貴妻劉氏叢林學妻張氏俱夫亡自盡以殉于起仁妻田氏承德人夫亡守節乾

   隆年閒 旌盧氏女灤平人守正捐軀同縣烈婦傅某妻郭氏劉三妻林氏節婦陳廷端

   妻張氏蕭起鳳妻鄭氏均乾隆年間 旌柏氏女平泉柏世興女字潘某未婚而潘殁女縞

   素自經同州烈婦王興妻朱氏劉秉恒妻龍氏孫貝妻叢氏節婦趙某妻童氏陳明吉妻汪氏白天

   潔妻劉氏宿禮妻王氏于之禮妻林氏趙立妻賈氏姚錋妻張氏胡漢公妻言氏朱繼熊妻胡氏全

   岡妻王氏薛佑庭妻陳氏張希文媳王氏馮翽妻傅氏宋光禮妻郭氏楊學禮妻蔡氏閻盡恭妻王

   氏單珍妻趙氏張文妻果氏隋福隆妻盧氏均乾隆年間 旌白福旺妻劉氏

   人守正捐軀同州烈婦傅守榮妻張氏節婦趙辛妻韓氏蔡應中妻尹氏均乾隆年間 旌

   永梁妻王氏豐寕人年十九而寡矢志守節同縣節婦高某妻丁氏滕文錦妻張氏於

   國禧⿰糹⿱𢆶匹 -- 繼妻姚氏孫訓妻史氏靳全亮妻郭氏張盛道妻王氏張紹宏妻馬氏王士璇妻徐氏高萬超

   妻任氏均乾隆年間 旌姜氏女豐寕姜璽照女年十六遇暴不從𬒳害同縣辛仲舉女趙

   景全女屈成富妻孫氏俱守正捐軀均乾隆年間 旌初成章妻王氏建昌人夫

  亡撫孤守節越十餘年子亦殤氏泣曰吾之所以不忍殉夫者爲孤在也今猶視息遺憾地下乎遂

  自經死同縣節婦郝成妻倪氏潘起鳳妻趙氏劉某妻張氏陳聲遠妻劉氏均乾隆年間 旌

  趕子妻尹氏建昌人守正捐軀乾隆五十七年 旌滕彥臣妻董氏

  赤峯人夫亡撫子珍成立娶妻王氏未幾珍亦卒兩世甇焭苦節相勵同縣節婦戰國禮妻李氏李

  大寛妻張氏趙洙源妻張氏劉芳妻魏氏均乾隆年間 旌劉進才妻楊氏

  人守正捐軀乾隆年間 旌齊大妻王氏朝陽人守正捐軀乾隆年間 旌

  某妻劉氏承德人守正捐軀嘉慶年間 旌范氏女平泉人范學智女守正捐

  軀同州辛得義女均嘉慶年間 旌劉文魁妻秦氏豐寕人守正捐軀同縣節婦朱

  大鋕妻張氏朱炤亭妻沈氏高萼廷妻周氏劉順聘妻賈氏均嘉慶年間 旌侯大妻曹

  氏建昌人守正捐軀同縣烈婦于徐氏均嘉慶年間 旌王氏女赤峯人名順姐守正

  捐軀同縣王坡姐均嘉慶年間 旌杜希傳母韓氏朝陽人守正捐軀嘉慶年間

  

 ︹土産︺棉綢府境多有之其細而白者不減吳中土人名為土綢鹿塞山産鹿甚盛其角自兩

  义四义六义至八义年久則數至八义以外𫎇古稱鹿謂布古今圍場地及府屬多有稱布古圖者

  皆以有鹿得名形似麞蒙古謂麅為朱爾諸地有稱朱爾圖者皆以有麅處得名

  青羊 飛鼠 虎 豹唐書地理志營州土貢豹尾山羊 貂

   穀 夜亮木 金蓮花 榆耳口北志出獨石口外人薓

  唐書地理志檀州營州俱土貢人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