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四百三十二至四百三十四

卷四百三十一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四百三十二至四百三十四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四百三十五至四百三十六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8-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0.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8-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0.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8-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0.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8-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0.djvu/5

邵武府表                  

                      

大清一統志

 邵武府在福建省治西北六百七十里東西距二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東至延平府順

  昌縣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江西建昌府新城縣界一百四十里南至延平府將樂縣界一百十里北

  至建寕府建陽縣界七十里東南至將樂縣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汀州府寕化縣界三百四十里

  東北至建陽縣界六十里西北至建昌府新城縣界一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師五千七百五十

  

︹分野︺天文牽牛須女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揚州之域周七閩地後屬越秦為閩

  中郡地漢為㑹稽郡冶縣地後漢為㑹稽南部都

  尉地三國呉永安三年分置昭武綏安二縣屬建

  安郡晉太康三年改昭武為邵武尋又改邵陽義

  熙元年改綏安為綏城宋永初元年仍改邵陽為

  邵武齊梁因之隋開皇九年並廢十二年復置邵

  武縣屬臨川郡唐武德三年復置綏城縣與邵武

  並屬建州貞觀三年省綏城縣五代屬王閩宋太

  平興國五年置邵武軍屬福建路元至元十三年

  升邵武路明洪武元年改邵武府屬福建布政使

  司

 本朝因之屬福建省領縣四

  邵武縣附郭東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東至延平府順昌縣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光澤縣界七十里南至泰寕縣界七十里北至建寕府建陽縣界七十里東南至延平府將樂

  縣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泰寕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北至建陽縣治六十里西北至光澤縣界五十

  五里灘冶縣地後漢末爲建安縣地三國呉永安三年置昭武縣屬建安郡晉太康三年改曰邵武

  太寕元年又改曰邵陽劉宋永初元年復曰邵武齊梁因之隋開皇九年廢十二年復置屬撫州大

  業初屬臨川郡唐武德七年改屬建州五代晉天福初王閩復改曰昭武漢初復故宋太平興國五

  年於縣置邵武軍元爲邵武路治明爲邵武府治 本朝因之光澤縣在府西北八十里東

  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東至邵武縣界二十五里西至江西建昌府新城縣界七十里

  南至邵武縣界十里北至江西廣信府鉛山縣界一百四十里東南至邵武縣界八十里西南至泰

  寕縣治一百六十里東北至邵武縣界七十五里西北至建昌府新城縣治一百二十里漢冶縣地

  晉以後爲邵武縣地宋太平興國六年分置光澤縣屬邵武軍元屬邵武路明屬邵武府 本朝因

   建寕縣在府西南二百十里東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十五里東至泰寕縣界三

   十里西至江西建昌府廣昌縣界八十里南至汀州府寕化縣界六十五里北至建昌府南豐縣界

   五十里東南至寕化縣界六十里西南至寕化縣界一百里東北至建昌府新城縣界八十里西北

   至南豐縣六十里漢冶縣地三國呉永安三年置綏安縣屬建安郡東晉義熙元年改曰綏城宋

   齊因之隋開皇中省入邵武唐武德四年復置屬建州貞觀三年仍省入邵武垂拱四年爲將樂縣

   地宋建隆二年南唐分置建寕縣屬建州太平興國五年改屬邵武軍元屬邵武路明屬邵武府

   本朝因之泰寕縣在府西南一百四十里東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東至邵武

   縣界七十里西至建寕縣界四十里南至延平府將樂縣界四十里北至邵武縣界八十里東南至

   將樂縣治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汀州府寕化縣界一百里東北至邵武縣界七十里西北至建寕縣

   界五十五里漢冶縣地東晉以後爲綏城縣地隋爲邵武縣地唐爲將樂縣地五代周顯德五年

  唐分置歸化縣屬建州宋太平興國五年改屬邵武軍元祐元年改曰泰寕元屬邵武路明屬邵武

  府 本朝因之

 ︹形勢︺前據重岡後帶鹿水甌閩之西户宋胡寅軍治記東抵

  富沙西抵旴江南抵臨汀北抵廣信三峯峙其南

  一水界其北居四州之上游其土夷曠其勢蜿蜒

  抱負如在碧玉環中地狹山多田高下百曡宋郡

 ︹風俗︺人性獷直尚氣治生勤儉力農重穀宋郡喜以

  儒術相高所至村落皆聚徒教授家有餘財則輕

  齎健往賈售他州其俗儉嗇安於食稻而茹蔬

  人尚理學彬彬乎道德文物有鄒魯遺風武陽

 ︹城池︺邵武府城周十一里一百六十六歩門四濠東西南深一丈五尺有奇北臨大溪廣

  四十二丈元至正十二年建 本朝順治五年康熙六年雍正九年嘉慶十八年重修 邵武縣

  光澤縣城周三里二百二歩門四水門四明嘉靖三十九年建 本朝康熙五年

  雍正六年乾隆十四嘉慶十八年重修建寕縣城周四里一百四十六歩門六水門四

  咸淳二年建 本朝康熙五年乾隆八年十三年十八年重修泰寕縣城周三里三

  百三十八歩門四三面距河明嘉靖中建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

 ︹學校︺邵武府學在府治南樵溪五曲之上舊為樵溪書院明洪武二年改建 本朝康熙

  十五年重建雍正七年乾隆十一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名 按樵溪書院舊在城東門外宋景

  定中知軍事錢謙孫建以祀丞相李綱元時移此邵武縣學在縣治南九龍觀故址宋

  紹興中建 本朝康熙四年修雍正三乾隆十九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名光澤縣學

  在縣治孝感坊元至正六年建於縣城外東南明萬厯十二年遷建今所 本朝康熙四年修乾隆

  二十一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建寕縣學在縣治南宋嘉祐中建天啟五年重建 本

  康熙九年修二十一年乾隆六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泰寕縣學在縣治西宋慶

  元中建於罏峯山麓明萬厯中遷建今所 本朝康熙五十一年重建雍正八年乾隆七年重修

  入學額數八名邵武書院在府城西市魁善坊 本朝雍正十三年知府任煥建

  曲書院在邵武縣治寶嚴坊舊在功德坊邵公祠内明萬厯間建 本朝乾隆二十年移建

  杭川書院在光澤縣治汀洲倉舊址 本乾隆二十六年縣令王瑤建濉川

  書院在建寕縣北門 本乾隆二十年三賢書院在泰寕縣治鼔樓西 本

  康熙四十八年乾隆三年重建 按舊志載福山書院在邵武縣三井𱗙明正德十五年郡守

  張羽建白渚書院在邵武縣舊稅課司明嘉靖十二年縣令曹察建崇賢書院在邵武縣下水寨明

  嘉靖十二年建雲巖書院在光澤縣南三里雲巖山工宋李方子講學之所元天厯二年建崇仁書

   院在光澤縣北十五里崇仁市元至正二十三年邑人龔永建雲谷書院在建寕縣南宋待制俞豐

   讀書之所後致政歸改為雲谷書院南谷書院在泰寕縣南五里宋鄒應龍休官時所居謹附記

 ︹户口︺原客人丁一十一萬九千五百七十七今滋生男婦大小共六十三萬九百九十七名口計一

   十一萬五千九百五十户又屯民男婦共七千四百八十二名口計三千六百八户

 ︹田賦︺田地九千三百三十三頃三十八畝一分有奇客徵地丁正雜銀八萬一千二百二兩二錢二

  分二釐米一萬二千二百七十七石八斗三升二合三勺屯田一百八十三頃九十畝九分一釐有

   奇額徴丁糧銀二千一百五十兩五錢四分六釐米一十九石三斗六升二合六勺

 ︹山川︺石峽山在邵武縣城東有南北二山互抱若龍盤然丹臺山在邵武縣東一

  名靈臺山相傳隋盧真人唐樊真人宋支離子黄希旦皆煉丹於此元黄鎮成有詩雞鳴山

   在邵武縣東二十五里方輿勝覽宋開寶初盧絳叛入閩人不知避夜半忽山頂雞鳴人皆起而賊

   適至遂得免害因以名山三臺山在邵武縣東五十餘里與建陽縣接界自武夷磅礴而來

   上有三級如臺故名一名楊源山天湖山在邵武縣東八十里上有兩湖不涸雲巖

   山在邵武縣東九十里高岀羣岫俯瞰長川其中有巖吞吐雲氣故名又光澤縣南三里亦有雲

   龍鬚山在邵武縣東一百十里周三十里接建陽順昌二縣界多産藥品每冬則燕子

   羣聚其上約以萬數白水山在邵武縣東一百二十里山勢高聳上有瀑布泉飛流數十丈

   入下黄溪對峙者有九臺山亦有瀑布泉天池山在邵武縣東一百二十里山高大而頂寛

   平有池方廣數畝冬夏不涸密溪出此浮潭山在邵武縣東南二十五里一名老君山三

   峯聳秀相近有鶴冲山鶴冲溪出焉寶山在邵武縣東南一百六十里舊産鐡鑛相接者曰東

   山高百餘丈上有瀑泉福山在邵武縣南舊名鷲峯疊嶂相連又名腰帶山高蟠山

   一名高㜑山在邵武縣南三十里旁有高㜑嶺一名風門嶺東通道峯南通泰寕縣上有風洞深不

   可測時有風出其中南午山在邵武縣南三十里山有三峯俱當午位與郡治相對故名又

   名葉寮山道峯山在邵武縣南少東六十里跨泰寕縣及延平府將樂縣界舊名道人峯方

   輿勝覽在邵武縣南八十里負長溪面樵水秀峙於數十里外其險處名曰羅漢峯舊志周八十里

   危峯峭拔矗入霄漢為羣山冠中有池不涸側有羅漢巖深數丈俯視羣山出其下明周文通有詩

   七臺山在邵武縣南一百五十里方輿勝覽在縣東百里上有七級峯巒相比故名舊志南

   跨將樂北接順昌高二十餘里上有七臺前有洞曰百花洞泉石皆竒勝有水下入桃溪明呉國倫

   樵嵐山在邵武縣西少南十里一名金蓮峯宋右正言孫諤居此一名三諫山俗名鍾

   家岐樵溪水出焉潭山在邵武縣西南四十餘里平疇中一名古山白渚溪出焉錦嶂

   山在邵武縣西南六十里端平蒼翠望之如玉几然一名覆船山中有七寶坑其泉清冽閩書有

  兩錦嶂山具一山陰界光澤雲錦山在邵武縣西南八十里有三十六峯殊山

  武縣西南一百里雙峯聳立直插雲霄亦名文筆山泰和溪出此西為桃花嶺其植多竹可製為𥿄

  其前為小殊山視珠山雖小而竒峻更勝潮魚山在邵武縣西南百里殊山之西三峯鼎立

  旁有飛猿嶺翠雲山在邵武縣西南一百二十里上有石泉明初張三丰居此登高

  山在邵武縣西嵯峨聳峙下瞰城郭為邦人歳時遊觀之地舊志謂之熙春山以上有熙春臺也

  少南為金鼇山俗名西塔山龍湖山在邵武縣西五十里絶頂有湖溉田三萬餘頃相傳

  有老蛟穴其中舊志在縣西北三澗溪出此天馬山在邵武縣西北六十里山勢如天馬

  從空而下一起一伏周十餘里元黄清老有詩雞籠山在邵武縣西北六十里以形似名南

  為玉龍峯泉山在邵武縣東北十五里山之麓曰𫎇谷谷口僅容單騎循澗而入中深邃平曠

  有田數頃澗水曲折山勢環抱宋黄中築室居此愛其泉石名曰蒙谷相近又有旱山上有田數頃

   仙亭山在邵武縣東北三十五里諸山環列挺然特秀山巖深𮟏中有龍湫管蜜山

   在光澤縣西南六十里山深而磅礡縣之主山也上有兩峯相望前後皆石壁中有巖曰洞光巖横

   闊數丈餘石螺山在光澤縣西北八十里兩山相合大石犄角對峙溪上曰石門僅通單𮪍

   有石如獅子昂踞溪中旁有石如螺其水奔激至水口入西溪大和山在光澤縣西北一百

   二十里與江西瀘溪縣接界上有鐵牛嶺舊置𨵿於此相接者曰小和山舊置大寺寨巡司於山上

   交椅山在光澤縣北山形九巘為縣治屏障昂山在光澤縣北一百二十里高峻峭拔

   烏君山在光澤縣東北十五里寰宇記在邵武縣西北百里高二千二百丈秦漢之代有徐

   仲山者於此遇仙妃假烏皮為羽飛走上下山上有五雲樓舊志一名烏珮山頂有兩石各高二十

   丈俗稱雙石筍元江通有詩相接者曰烏石嶺高二千六百六十丈有奇東山在建寕縣東門

   外一名何山少東北瀕溪曰平山山形如龜其巔平坦可容百餘人又東五里曰西山上有戰坪相

   傳南唐宋齊邱督戰處屏山在建寕縣東二十里俗名平坑山山方而高狀若翠屏對峙者

   曰雞籠峯鄒家峯二峯壁立中通鳥道長數十里曰大源硿達泰寕將樂二縣界多巨木怪石

   鐃山在建寕縣南三十里九域志邵武軍有鳴鐃山越王無諸嘗校獵於此鳴鐃載旗因名縣

   志謂之金鐃山跨泰寕寕化二縣界一名大弋山又名大厯山山有八十四面周亘四百餘里石磴

   縈迴而上絶頂有仙池不竭南折而下為黄楊坪坪東有龍潭廣數尺深不可測引為瀑布萬丈又

   南有石燕巖石劈一徑深三丈許僅容一人盤折而入到正巖天啟一門深可三丈許中有石屏屏

   後有石竇光漏天日謂之天窻泉飛木杪注於絶壑循巖右折曰大寶巖據高矚遠一邑如掌其前

   即江西之軍峯山寶山在建寕縣西南五十里其土白膩可陶為器相近曰蝦蟆山有仙湖

   嶂高五里山巔平衍有湖土名仙人湖 按此與邵武縣之寶山名同地異鳳山在建寕縣

   西一里山分二支狀若翔鳳有井泉甘冽名曰玉泉為邑中冠五龍山在建寕縣西六十里

   下有龍潭嚴峯山在建寕縣西八十里脈接江西廣昌縣兩峯屹然南北對峙其北有雲蓋

   山亦接廣昌縣界山勢高聳時有雲氣覆之石巖懸絶瀉瀑如(⿱𥫗亷)-- 簾都溪水出此何家山

   寕縣北二十五里勢極高大山口如洞而内寛敞龍歸山在建寕縣東北五十里山勢蜿

   蜒若龍上有龍歸峯其木多溙其南有白雲峯峯勢高峻白雲常出其上鳳栖山在泰寕縣

   西南二十里又名黄西砦峭石壁立鳥道縈紆以登南麓有池廣數頃甚深兩旁崖石峭立須筏乃

   渡至則曠然平野可容數百家昔人常避地於此今涸為田其側有南㑹巖一名南㑹山三石鼎立

   旁有數巖延袤數十里皆有小徑可登雲蓋山在泰寕縣西南八十里山勢峭拔雲氣常

   䝉其頂上有龍泉瀑布青簾山在泰寕縣西二十五里高廣十餘里石崖壁立林木蒼翠

   宛如(⿱𥫗亷)-- 簾幙有聖水瑞豐羅漢丹霞等巖虎頭山在泰寕縣西三十里怪石巉巖狀𩔖虎頭

   又名鶴鳴山山巔平曠有流泉之勝蘭臺山在泰寕縣西三十里山北為挽舟嶺接建寕縣

  界嵯峨千丈延袤十三里必牽挽而後可登如挽舟上灘故名馮家漈溪出此流入大溪其南有二

  石對峙如門曰三門嶺高千丈鳥道縈紆凡三曲六七里許最為險峻其中平曠可居俗呼三門寨

  寨北有巖曰西巖一名寶雲巖⿰土㓜 -- 坳在泰寕縣西六十里延袤十里峭石壁立巖洞幽深

  人跡罕到中有葛家硿巖聖公巖際礲巖險僻可置寨明正統中沙寇作亂居民多避於此

  臺山在泰寕縣西六十五里四峯並聳狀如寶蓋高千餘丈盤亘三十餘里其上有池

  峯山在泰寕縣西北五十步圓峙如爐縣之主山也鐘石山在泰寧縣北二十五里形

  如覆鐘周圍壁立高可百丈緣崖為徑其上坦平有泉下臨清溪旗山在泰寕縣東北里許

  勢如展旗延袤五十餘里與爐峯山對峙西麓有栖真巖梅子真修煉之所南石山

  寕縣東北三十里石皆南向上有寨下有龍井周圍峭壁山南有石穴人不可到僉嶺

  武縣東四十里舊時夾道多松亦名千松嶺由嶺泝澗行十餘里絶頂處曰桃花巖可容百人元黄

  鎮成有詩分水嶺在邵武縣東五十里嶺水分流東流入建陽西流為壺山溪與洒溪水㑹

  入大溥泉嶺在邵武縣東一百二十里俗訛為虎踞嶺廖坋溪出此劉師嶺

  在邵武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小殊山側路出建昌府通旴江鳥道縈紆延亘六七里肩盤嶺

  在光澤縣北一百二十里東抵建陽西抵江西瀘溪縣界山高徑險盤屈而登雲際嶺

  澤縣北一百四十里東抵崇安北接江西鉛山弋陽二縣界又有徑路通浙江江山縣北溪出其下

  杉嶺在光澤縣西北七十里與新城縣接界為福建江西分界處徑僅容單車置關其上曰杉

  關明洪武三年移大寺寨巡司於此以扼關險循嶺而南十里為豪居峯高聳插雲為關藩障

  丈嶺在建寕縣北五十里與南豐縣接界一名朝天嶺極高峻為江閩分界處鳥道陡絶相傳

  越王無諸嘗築臺於此藍溪水出焉蟠湖嶺在建寕縣西北七十里接南豐縣界上有湖瀦

  水不九盤嶺在泰寕縣西五十里紆廻九曲大田東溪出此其西有金雞嶂大杉

  嶺在泰寕縣西北二十里路通建昌府多産杉木故名龍門溪出此茶花嶺在泰寧縣

  西北六十里廣二十里杉溪出此官尖峯在邵武縣西南百里一名太常山官坊溪出此

  白雲峯在光澤縣西南二十里竒峯特峙高入雲霄晨昏有雲氣岀其上一名三仙𡹴又名

  三千象牙峯在光澤縣西南五十里接邵武縣界一峯特立旁有二十四峯森秀如象

  牙縣治之來脈也又千竹峯在縣西南五里與九龍峯相連曲徑幽邃竹木參差為近邑名勝

  仙峯在建寕縣東五十里二峯對峙如人亦名雙門石下為五龍巖石壁兩痕宛然山水二字

  西有楚溪洞深廣數十丈昔鄉民多避寇於此仰天峯在建寕縣南少東十里地勢平衍一

  峯特起中有池不涸峯東為羊角原迤𨓦而上二十里為八十四峯其隈為長嶺山曲折起伏延亘

  核桃峯在建寕縣南五里仰天峯之西俗名仙女山左麓有雲谷宋待制俞豐讀書於

  此建精合曰雲谷書院有怡雲來薰致爽舒嘯浮香諸亭谷外平疇數頃綠水環流為縣勝地

  應峯在建寕縣北十五里其山尖秀又五里為瑞雲峯又西五里有肥林嶺黄溪水出此

  閣峯在泰寕縣南二十里崔嵬高聳狀如樓臺永興溪出此赤石峯在泰寕縣西南

  十五里對峙者曰馗雷峯石峽中開懸流千尺曰白水漈君子峯在泰寕縣西南八十里高

  聳蒼翠下有君子泉一名聖水即龍安溪之源也七寶峯在泰寕縣西六十餘里高千丈

  産金銀銅錫朱石黄連甘草之屬故名宋置銀場後廢峨眉峯在泰寕縣西北五十里周

  數十里高數十丈𩔖蜀之峨眉故名瑞溪出此其左為三仙巖高聳雲霄泉石幽勝㑹仙巖

  在光澤縣北四十里高二千餘丈巖口有石穴中深而方清泉常滿俗名石斗巖後澗泉出自穴中

  高數丈名曰水漈相近曰黄茅巖有石樓七重高下相透後有石壁水自穴岀齊雲巖

  寕縣西南二十里俯瞰大溪登之如在半空其右為獅子巖其高處為百丈巖巖趾峭削鳥道縈紆

  人跡罕到甘露巖在泰寕縣西南二十五里石門天成一徑如綫飛瀑垂巖而下稱為絶勝

   又瑞豐巖在縣西四十里大洋嶂在泰寕縣西北十餘里特立高聳上有池不涸城歩溪出

   此前有雙峰其東又有小坑嶂即縣治後山也大拏溪在邵武縣東八十里源出建陽縣界

   流至拏口入大溪又有下黄溪水口溪將溪源出建陽縣界石鼓溪源出崇安縣界桃溪源出將樂

   縣界皆入於大溪白渚溪在邵武縣南源出潭山經縣東曰鹿口溪下入大溪又縣東有

   青雲溪澤里溪壺山溪廖坋溪密溪皆入大溪樵溪在邵武縣西源出樵嵐山東流十里分為

   二支一入城名九曲溪一經城南為濠曰石梘水皆至城東入大溪又縣西北有勛溪藥村溪西峽

   溪三澗溪邵武溪源出光澤縣東南流經邵武縣城北㑹諸溪水其流益大俗名大溪溪上

   多蒼崖紫石望之如紫雲亦名紫雲溪以受樵嵐水又名樵溪又東南流一百二十里至順昌縣之

   富屯中有灘五百餘元和志邵武溪水源出飛猿嶺東南流入光澤縣界舊志源出光澤縣西北一

   百三十里接新城縣界極高嶺東南流至縣西四十里合杉嶺止馬諸水又經縣西北八里曰搪石

   灘怪石攢矗飛流迅激又經縣西北杭頭合徐源諸水曰杭川又經縣西北一里曰黄龍灘又東流

   南折至縣東二里與北溪水合曰交溪溪中有洲曰烏洲一名月洲又東至縣東二十里曰龍孔灘

   又東南入邵武縣界即紫雲溪之上源也北溪在光澤縣東北三里源出雲際嶺南流至縣北

   百里昂山水入焉又南四十里合沂洲水又南三十里有漠溪流合焉又南二十里合邵武溪

   溪在建寕縣南一名綏江以故綏城為名俗名濉江綏訛為濉也又名大溪源出寕化縣界中順

   山是為順溪流經縣南六十里有峽如門由高瀉下如懸瀑然又東北與都溪水合又東與藍溪水

   合又附城為南門灘合鐃山小溪又東北至青雲灘與黄溪合又東為魚潭又東與三溪洛洋溪合

   又東為金灘亂石交横乃一邑水口也又東入泰寕縣界至梅口與邵武大溪水合都溪

   寕縣西南源出雲蓋山流百里許至縣西南五十里合西北十五溪之水匯為緣潭又東至合水口

   入順黄連溪在建寕縣西其源有四一曰隆安溪一曰里源溪合流為黄連溪一曰新

   城溪與都下小溪合流㑹黄連溪入都溪里心溪在建寕縣西北其源有三一曰安吉溪一

   曰桃源武陵溪二溪至縣西北五十里合流曰碧溪又東南至里心保東為東溪一曰淨安溪流至

   里心保西為西溪二溪合流為上查溪又為銀坑溪又南入都溪藍溪在建寕縣西北源岀

   百丈嶺南至綏城口入大溪又鐃山小溪在縣南黄溪在縣東開山溪在縣東北皆入大溪曰洪沙

   三溪在建寕縣東北一曰永城溪與周平溪合經横田口又合楚溪支澗水入大溪又洛

   洋溪源出金鐃山入大溪又楚溪有二源合為交劍潭又東至泰寕縣之大田保入大溪大溪

   在泰寕縣南源出邵武縣官尖峯麓亦曰三溪西流入縣界合龍湖東西兩溪之水又西合交溪梅

   林朱口福山諸溪又西合龍門溪長興溪又西合杉溪黄溪至縣東一里瀦為何潭又西經縣西南

   三十里梅口與建寕之綏江合為雙溪渡復折而東南經縣南四十里為青洲渡又東南合將樂縣

   界竹洲溪而為延平西溪之上源永興溪在泰寕縣西南源出縣南寶閣峯西北流入大

  溪又山夾溪在縣東城歩溪瑞溪依口溪在縣西善溪龍安溪仁夀溪在餘西南開善溪在縣東南

  皆入大溪二十四溪在泰寕縣西源出南惠保赤坑兩旁夾以石山凡二十四曲西至梅

  口入大溪大田溪在泰寕縣西五十里有二派一曰西溪上接建寕縣之楚溪東至梅口入

  大溪一曰東溪源出九盤嶺合於西溪又石塘溪源出大田東保合水(⿱𥫗亷)-- 簾漈入大溪靈泉

  武縣西登高山一名大溈泉又名秀水味甚甘舊由東北入城出城北合大溪今流汎濫於濠池不

  循故

 ︹古蹟︺邵武故城在邵武縣治西三國呉置昭武縣晉初避諱改名舊志縣城宋太平興國

  五年土築西跨熙春西塔二山周十里有竒元初盡隳至正閒總督魏嘉努重築西視舊址收入二

  里許今縣西有熙春壩即故城基也 魏嘉努舊作魏家奴今改正綏城廢縣在建寕縣

  西南寰宇記在邵武軍西二百四十里晉爲綏城縣莫猺之民居之唐武德中併入邵武垂拱中割

  屬將樂乾元二年寕海軍使董玠奏置黄連鎮乾符五年為義寕軍尋廢軍為永安鎮南唐升鎮為

  場宋建隆二年又升場為建寕縣太平興國六年併永安場入縣縣志故綏城在今縣西南三里又

  永安鎮在縣西四十里 按綏城貞觀三年省入邵武寰宇記云武德中誤也邵武故衞

  在邵武縣治東南明洪武元年建 本朝順治十八年烏坂城在邵武縣東南寰宇記在

  邵武縣東三里建安記云昔越王築六城以拒漢此其一也舊志在今縣東北俗呼為故縣城北倚

  山麓南濱大溪財演鎮今光澤縣治宋置寰宇記本邵武縣地太平興國六年割縣之光澤

  鸞鳯二鄉於縣西八十里地名財演立光澤縣以鄉為名歸化鎮今泰寕縣治寰宇記縣在

  邵武軍南二百里本古之金城場將樂縣地唐末於此立歸化鎮後以去郡遥逺民難輸納南唐保

  大三年升為場周顯德五年改為縣九域志縣在軍南一百四十五里葉祖洽改泰寕縣記元豐八

  年右司郎中張汝賢使閩以縣仍五代之名為未稱奏請改名宋志作元祐元年改即其次一年也

   金銀場各縣俱有今廢九域志邵武縣有黄土鄒溪寺城三銀場龍鬚一銅場寶積萬徳二

   鐡場光澤縣有太平銀場新安鐡場建寕縣有青女蕉坑龍門三銀場泰寕縣有琮際金場江源銀

   場舊志黄土嶺在邵武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即古銀場龍鬚山在縣東即古銅場寳積村在縣南三

   十里又鐡鑪巷在縣東四十五里皆古鐵場也大銀場在光澤縣北一百二十里銀坑保在建寕縣

   西四十里金坑在泰寕縣東三十里又縣西七寶峯産金銀宋置銀場樂野宮在邵武縣

   東三十里九域志邵武軍有樂野宫越王縱樂處高平苑在泰寕縣南水南保九域志邵

   武軍有高平苑為越王校獵之所詩話樓在邵武縣東城上即望江樓也宋嚴滄浪與戴

   石屏談詩於此後因像祀嚴羽焉平翠樓在邵武縣城北石鼓廟前唐文宗時銅川人廖

   懋德建邵武鎮卒葬此邑人為之立廟仍建樓讀書樓在泰寕縣西二十里丹霞寺宋李綱

   讀書於此又朱文公讀書處在縣西南五里小均坳翠微閣在邵武縣城南福山元建黄鎮

  成記曰福山為樵郡勝遊之最山之僧為閣以延賓客扁曰翠微縣東有回龍飛龍空明諸閣縣西

  有㑹景閣越王臺在邵武縣城西越王無諸遊獵之所又建寕縣北百丈嶺亦有越王臺又

  先天臺在縣南三灘熙春臺在邵武縣城西登高山頂明統志宋知軍張師中建黄通有詩

  又釣魚臺在𤋮春臺下㑹景亭在邵武縣登高山輿地紀騰在熙春臺東南前視井邑萬

  瓦鱗次左瞰清流右臨碧巘採芹亭在邵武縣城外舊儒學前宋建知軍方岳有詩又縣

  治內海棠亭宋張士遜聽訟之所手植海棠因以名亭止馬亭在光澤縣西北寰宇記在

  邵武縣西北一百六十里當飛猿嶺口馬之登降於此止息故名葢即今之止馬市魁星亭

  在建寕縣學門左宋邑令程夢桂建怡雲亭在建寕縣南宋待制俞豐讀書之所中又有來

  薫致爽舒嘯浮香諸亭今為雲谷書院育英堂在邵武府學宋淳祐中建教授方澄孫為

  記又府治內有雅歌堂邵武縣南有安淮堂俱宋建斯美堂主邵武縣登高山宋建知軍方

  澤有東堂在邵武縣積善山宋吕季充隱於此瑞榴軒在邵武縣學内宋時有石

  榴士人觀其結實之數以為登科之信熙寕三年結二實頗大是歳葉祖洽上官均名在一二祖洽

  詩曰已分桂葉爭雲路不負榴花結露枝後人因以名軒又聽雨軒在縣南福山元黄清老讀書處

  臺溪精舍在邵武縣東南七臺山麓小溪之濱宋儒何鎬藏修之所有味道堂朱子為記

  丹崖使院在泰寕縣東五十里石𮝚在泰寕縣東北三十里石周遭如城自闢五門

  其内村原十餘里其東有寶蓋龍潭彷彿桃源李綱宅在邵武縣東三十五里渠裏村

  巖宅在建寕縣東百餘歩五代梁開平閒改建廣福寺宋時改建城隍廟

 ︹關隘︺杉關在光澤縣西北七十里杉嶺上西去江西建昌府一百二十里為江閩往來之通道

  相傳唐廣明元年置元至正十九年陳友諒兵陷杉關侵福建二十五年明太祖攻陳友定克浦城

  松溪分遣王溥自建昌出杉關鐵牛關在光澤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大和山上鐡牛嶺

  土隘在邵武縣西南一百二十里黄土嶺亦曰黄土關即古黄土銀場也元置黄土寨巡司至

  正十九年陳友諒遣其將鄧克明侵邵武陳友定大破之於黄土寨即此拏口巡司

  武縣東八十里宋時置寨元改巡司兼置税課務明初改税課局尋皆廢有拏口驛明洪武三年

  驛丞 本朝乾隆八年裁改駐縣丞三十二年仍設巡司又同巡寨在縣南五十五里宋置寨元改

  巡司明洪武十一年省水口巡司在邵武縣東南一百六十里宋置水口寨元因之明

  洪武二年改置巡司大寺寨巡司在光澤縣杉關宋置在縣西北小和山元至正二十

  五年遷於止馬市明洪武三年移置於關東清化鎮在光澤縣西六十里九域志縣有清

  化鎮一曰清化墟楊坊寨在邵武縣東北五十里宋紹興二年置元改巡司眀洪武十一

  年省又元置税課務明初改稅課局今亦省軍口寨在建寕縣南六十里赤上保宋紹定

  五年置明洪武十三年置巡司十四年裁西安寨在建寕縣西宋紹定五年置在縣西六十

  里新城保元置巡司明洪武三年遷於里心保在縣西四十里正德十五年知縣周必復遷於邱坊

  隘後廢嘉靖二十三年知縣何孟倫復置於邱坊隘後又遷於新城保黄泥鋪今廢朱口寨

  在泰寕縣東三十里宋紹興五年置元改巡司尋廢今有朱口墟梅口寨在泰寕縣西三

  十里宋紹定五年統領劉純分忠武軍於此以鎮羅源筋竹之冦後廢為梅口市今為梅口墟

  墟堡在邵武縣南六十里舊墟街堡周三百六十丈止馬市在光澤縣西北六十里明

  正統十一年自縣東移稅課局於此今廢樵川驛在邵武縣城內東隅杭川驛

  澤縣西門外宋置杉關驛在光澤縣大寺寨巡司西元置

 ︹津梁︺長虹橋在邵武縣東五里跨樵溪舊名長春明建 本朝康熙四十六年修為梁一十

  五道長一百五十五丈有屋一百十四間泰定橋在邵武縣東元泰定中建翼以石欄

  濟橋在邵武縣南元皇慶元年建明天順成化間修 本朝乾隆十四年三十三年重建

  錦橋在邵武縣西宋皇祐中建明洪武成化間重建 本朝康熙年間修乾隆三十四年重修

  又泰寕縣亦有畫錦橋跨小東門舊名東橋以葉祖洽登第歸改今名萬年橋在邵武縣

  西北跨大溪長六十三丈有奇宋嘉定中建名嘉定橋嗣後屢經修復改名曰端平曰環碧曰大徳

  曰至正曰樵溪曰濟川曰水北平濟橋在光澤縣東門外跨大溪嘉定十四年建長三十

  七丈有屋數十楹承恩橋在光澤縣西跨大溪俗名杭西橋宋嘉定五年建 本朝康熙

  元年重建長三十五丈上覆以屋旁列店肆舊名宏濟乾隆初易名洪濟二十六年邑令王瑶修三

  十一年圯於水邑令杜琮重修易今名鎮安橋在建寕縣東門外跨河潭宋紹定元年

  長四十六丈有竒杉津橋在泰寕縣東明萬厯間建 本朝順治康熙雍正年間重建乾

  隆三十四年修朝天橋在泰寕縣東明洪武三年建宏治十七年重建 本朝康熙五十八

  年易木為石覆以亭乾隆三十三年黄公橋在泰寕縣東元天厯間建明洪武二十七

  年重建 本朝乾隆三十四年修龍湖橋在泰寕縣東六十餘里元至正閒建跨龍湖東

  安泰橋在泰寕縣東南五里一名迎恩橋明洪武中建跨黄溪為往來孔道一名延福

  易家渡在建寕縣灘頭園

 ︹隄堰︺黎公隄在邵武縣續通志自紫雲溪起至浮橋頭亘半里明崇禎間同知黎遵築

  隄在泰寕縣北眀萬厯間推官錢名世築王塘在邵武縣通志其塘有三曰上麥湖中麥

  湖下麥湖舊傳王氏瀦水之所故名劉金陂在邵武縣二十三都明萬厯間劉權捐金修築

  壕上下壩在邵武縣通志古城基也元魏嘉努移城入裏數百歩因舊基築壩蓄水

  以溉民田樂思壩在泰寕縣東續通志源自黄坑流至鬲嶺灌田四十頃明知縣胡玻築

  本朝乾隆二十八年縣令王潤重築舊名鸕鷀陂因民樂其利改今名

 ︹陵墓︺︹漢︺閩越王墓在泰寕縣西五里高踰十丈︹隋︺歐陽祐墓在邵武縣

  西五十里大乾山有廟曰廣祐︹唐︺上官洎墓在邵武縣南和平里煖水窠危全

  諷墓在光澤縣西龍興寺後陳巖墓在建寕縣西大嶺之巖︹宋︺何兌墓

  在邵武縣東臺溪水尾子鎬墓在臺溪東碭山之原上官凝墓在邵武縣南和平里子均

  墓在縣東黄中墓在邵武縣東北一都故縣吕祉墓在邵武縣樵嵐積善山通志紹

  興中以祉死國事勅其妻呉氏合葬於此劉爚墓在邵武縣三都桂林原李郁墓

  在光澤縣東黄嶺李方子墓在光澤縣西南六十里管蜜村劉剛中墓

  寕縣西八十里朱嶺謝皓墓在建寕縣北青雲嶺下鄒應龍墓在泰寕縣南南

  禪寺

 ︹祠廟︺李忠定公祠在邵武縣南白蓮塘祀宋李綱黄𥳑肅祠在邵武縣四曲

  溪西祀宋黄中又縣東劉文簡祠祀宋劉爚東關外劉義壯祠祀宋劉純縣東隅胡將軍祠祀宋胡

  朱文公祠在邵武縣治南舊社學昭烈祠在泰寕縣東祀唐張巡許遠

  忠烈祠在泰寕縣下水南祀明主簿張彦聖完節廟在建寕縣西鳳山舊名東平廟

  祀唐張巡許遠宋元豐中建明永樂中改今名

 ︹寺觀︺寶巖寺在邵武縣城北隅唐大順間建廣福寺在邵武縣城西南唐㑹昌間建

  為邵武叢林勝地又城南覺惠寺唐伏虎大師愛其地有山林泉石之勝建寺於此安國寺

  在邵武縣東五里許宋景德間建西巖寺在邵武縣西唐天寶四載建 本朝乾隆三十

  二年重建惠海寺在光澤縣十都咸通五年龍興寺在光澤縣城西宋崇寕四

  年建又建寕縣城北隅亦有龍興寺五代梁龍德二年報國寺在建寕縣南五里金鐃山

  之麓五代梁龍德間建中有白蓮池紅芍圃虎溪橋蟾窟井龍鱗松鐡線梅玉柱峯潄石浦八景

  普勸寺在泰寕縣西鑪峯之麓唐天祐間建豐巖寺在泰寕縣西二十里瑞溪保唐

  天祐二年建宋李綱讀書於此觀音寺在秦寕縣城北明建本朝乾隆三十一年

  妙觀在邵武縣熙春山麓隋開皇中建龍山觀在泰寕縣城西隅政和七年










                       協修官邦光恭 纂

                       總纂官廖鴻藻恭覆輯

                       校對官葉志詵恭 校

大清一統志

 邵武府

︹名宦︺︹五代︺鄒勇夫固始人王審知時為僕射命鎮歸化時榛蕪亘野煙火僅百家勇夫

  招撫流亡葺理宅舍民負而至縣因以立︹宋︺張度太平興國中知邵武軍首創軍治有

  張士遜隂城人淳化中知邵武縣以寛厚得民旱禱歐陽太守廟廟去城過一舍士遜

  撤蓋雨霑足始歸蘇為祥符間知邵武軍政尚清簡在郡多題詠人傳誦之曹修睦

  建安人天聖初知邵武軍有善政始建郡學尹洙河南人康定中知光澤縣以古文勉勵學

  者文體為之一變治尤有績李山甫南城人嘉祐閒知建寕縣建學校擇士充弟子員儒

  風以吕蕡藍田人嘉祐間知泰寕縣治尚静簡不事煩苛袁轂鄞縣人元豐閒知邵

  武軍莅官清介嘗有詩曰滄浪不須濯纓上本無塵徐夀建安人元祐間知泰寕縣㑹改鹽法

  計口敷鹽民苦之夀不從民賴以安黄琮莆田人元符間知泰寕縣時閩今以治行稱者琮與

  陳麟翁谷號三循吏謝潛長汀人知建寕縣毁滛祠禁溺子邑人生子多以謝名呉逵

  崇安人宣和間知泰寕縣縣産茶引額過重逵力為中請去其半王洋楚州人紹興間知邵

  武軍民俗生子多不舉洋奏立舉子倉凡貧民當産者以錢米給之趙子木紹興閒知邵武

  軍時上官愔守延平魏矼守建安與子木俱剛介有政聲有鐡鐺脚三刺史之號王以詠

  建安人紹興閒知光澤縣嘗曰治公家如私家自符天理惜官物如己物乃合人情終任未嘗妄費

  林宗顯長樂人乾道間知建寕縣庭無留牘為民興利除害民立祠祀之謝源

  人淳熙間任邵武縣丞靜重有守陳孔碩侯官人紹熙閒知邵武縣聰明慈愛有古良吏

  張訢毘陵人紹熙間知光澤縣嘗倣社倉之法以濟里民之無蓋藏及中下之家生子不

  舉者又附倉列屋以待行旅疾病無所歸之人法甚精善朱子為之記包恢建昌人嘉定中

  邵武守王遂辟為光澤主簿平寇亂除豪猾政聲赫然胡斌湖州人為殿前司將官戍邵武

  紹定三年盜衆大至斌奮身迎戰格殺甚衆武告以衆寡不敵斌曰郡民死者以萬計賴生者數千

  人我不綴其勢使得脱走則賊躡其後無噍𩔖矣遂巷戰兵盡矢窮遇害屍僵立移時始仆事聞贈

  武節大夫王遂金壇人紹定三年福建寇擾甫定以遂知邵武軍過江山浦城道中遇邵武避

  地之人即遺金為歸資從者如市至郡撫摩瘡痍剪平凶孽民恃以安趙以夫宋宗室居

  長樂紹定間知邵武軍政尚安靜再造府治陳韡侯官人紹定間提舉邵武軍破潭瓦磜賊

  督捕餘寇賊首晏彪迎降韡以其力屈乃降卒誅之王埜金華人紹定初攝邵武縣事後復攝

  軍事盜起唐石親勒兵討之劉純建陽人紹定中攝邵武縣事以除寇功改秩為真未幾建

  寕下瞿寇起純提兵直抵賊巢兵敗死之事聞贈官與一子下州文學趙紡夫宋宗室居

  閩縣初為建寕尉有才名紹定間辟知本邑筋竹洞為賊巢紡夫撫循制馭元惡授首四境肅清

   方澄孫莆田人淳祐間邵武軍教授尋擢知本軍綏柔獷俗嘗著女教一書治郡以最聞

   宋秉孫建陽人景定間知建寕縣值𡻕饑悉力賑給邑舊無城乃度地興築不期年而成後

   倅本趙良淳餘干人任泰寕三簿恥事干謁咸淳末元兵至衆潰良淳死之︹元︺廉

   忱延祐間邵武路總管崇學校飾從祀像綽有政聲王應祚清源人至順間知邵武縣

   廉直有才士民戴之曲出維揚人至正間知邵武路儉樸寡欲僚屬化之時汀寇犯境極力保

   捍郡賴以安呉阿勒坦布哈三華人至正閒監郡建寕𬒳盜募兵破之水口又

   進擊於垓嶺追斬殆盡議者謂城汚於賊當悉焚棄吳阿勒坦布哈惻然曰民為賊脅耳置不問

   呉阿勒坦布哈舊作吳按攤不花今改正耶律惟一至正間任邵武縣達魯噶齊興學奬

   士後以其學敷教成均阿勒達爾台𫎇古扎拉台人至正間知邵武縣性凝重處公

   事如家事視同僚如昆季 阿勒達爾台舊作安荅兒秃扎拉台舊作札兒台今並改正孔公

  俊曲阜人至正間知邵武縣時邑新被寇公俊存恤勞徠輕徭薄賦重惜民力大修學宫民不知

  ︹明︺周時中江南人洪武初知邵武府時承元季兵革之餘民皆流離時中拊循安輯

  民遂生養之樂夏祥鳳嘉興人洪武間知邵武縣嘗曰廉為士之大節居官而不能廉大節

  虧矣雖有政事何足尚哉及代去囊篋蕭然林興祖潮州人永樂間官常豐倉大使郡饑

  慨然詣巡撫夏原吉懇言民命危急詞色迫切遂檄郡發廩所活數萬衆鄒良樂安人永樂中

  知邵武縣多惠政宣德末考績當遷邑民乞留命増秩再任楊衡岢嵐州人正統間知邵武

  府時沙賊倡亂奄至城南衡勒兵討之郡境晏然李春鳯陽人正統間任檢校鄧茂七黨為

  亂至城南垓嶺春率民兵出戰親冒矢石連發輒中賊却去盛時望無錫人成化間知邵

  武府因糧起科延名儒以教諸生以除奸弊興教化為務馮孜南充人成化間知邵武府慎徵

  輸平徭役民投牒訴訟一訊而決時建陽賊為亂孜發兵直抵其穴平之王佐瓊州人成化中

  邵武府同知泰寕遭寇佐往招諭降其脇從者數十人餘賊悉散去劉俊深州人成化中知光

  澤縣以戢奸植善為首務毁淫祠禁師巫葺學宮人稱其得為政之體王拯東莞人成化間

  知邵武縣公廉愛民嘗以公事出郊民具雞黍拯止茹蔬夏英德化人宏治間知邵武府躬循

  阡陌襃孝揚善凡公署學校水利橋梁一一修舉鄭鑾縉雲人宏治中任邵武縣丞臨政毅

  然不可干以私值大造黄冊除飛詭諸弊以三則縞徭役民頌其平葛浩上虞人正德中知邵

  武府量屬邑闊狹更定賦役俗尚巫男女聚㑹無别下令嚴禁入覲疏陳利弊五事悉見施行居六

  年民戴若慈母王鈁奉化人嘉靖中知邵武府為政簡靜公庭寂然不煩鞭朴御史行部銜鈁

  亢直伺隙不得已察治行知其廉吏乃薦之朝江一桂婺源人嘉靖閒知建寕縣制黠胥剷

  粃政建東山書院置曰以贍諸生何孟倫新㑹人嘉靖閒知建寕縣扁其堂曰節愛凡有

  益於疆圍士民者一一具舉時稱賢令陳激衷南海人嘉靖中建寕縣學教諭率諸生習

  冠射禮巡按聶豹聘主五經書院激衷言笑不苟尤精於樂律許繕臨清人嘉靖閒任建寕巡

  檢慷慨有膽力時汀寇侵掠夜半聞警進追之寇伏猝起從兵皆遁繕䧟池中死焉民哀之為立祠

  鄭宣化應天人萬厯中知邵武府操履貞素卒特祠祀之表曰真清司馬祉

  人萬厯閒知邵武府政先文教時有虎噬人祉為文以禱虎立斃程寰歙縣人萬厯間知光

  澤縣立義倉義學教養備至王道焜錢塘人崇禎中由南平知縣升南雄府同知㑹光澤

  寇發父老以道焜令南平有聲請於撫按改知光澤縣事至則撫𠞰兼施部内底定

 ︹太朝︺趙之連洛陽人順治初知邵武縣㑹山寇起與江右寇應泉數萬屢薄城下駐防兵少

  外援不至之連簡閲民壯得二千餘親冒矢石所向披靡卒於官温光涵清源人順治中

  知建寕縣時軍需孔亟光涵設法供應四郊安堵徐登第奉天人順治間署建寕駐防守

  備計擒土寇黄黑等殺之寇焰遂熄王銗湖廣人康熙𥘉任邵武副總兵值土寇亂銗大張筵

   宴令部將誘降尋皆就擒東路以平李化龍榆林人康熙初建寕防禦遊擊嘗延紳士詢民

   間疾苦有古儒將風值江右寇入境化龍率兵奮擊遇伏而死張瑞午漢軍鑲藍旗人康熙

   中知邵武府耿逆之變隂與同知高舉副將王進謀討逆事泄皆遇害瑞午子玘瑛珍珖玳瑜六人

   及媳王氏李氏舉子登選皆殉事   聞瑞午贈太常寺卿舉贈福建按察司副使王興

   禹廣寕人康熙中權知府事時冦盜剽掠之後城邑為墟興禹一意招集驅逐悍卒諸所徵發不

   事追呼胥吏作奸必置之法柯永新襄平人康熙中知光澤縣邑有豪猾引江右寇入境

   為亂永新詣府鎮請兵密設竒計直搗其穴擒之賊黨解散謝紹仁銅陵人知光澤縣嵗

   饑發賑全活萬餘人雍正十三年奉文清丈軍田昭仁力為請免升户部主事人為立祠王瑶

   渭南人乾隆二十五年知光澤縣愛民訓士暇輒便服詣田閒勸課邑有陂泉相其形勢䟽濬之分

   定某陂某泉可以灌田若干畝而無有餘不足之患倡建書院考棚重修洪濟水口二橋士民賴之

  ︹人 物︺︹唐︺黄桓 邵 武 人母 丧 廬 墓三 年芝生墓側鶴 巢於 墓 林邑 舊 無 鶴人 因稱其地為鶴 林

    坪貞觀 中旌 閭其後 永 淳 初有張巨 籛呉海母丧俱 廬墓 十三年 觀 察 使奏蠲其 家徭賦上       官

    洎邵武 人乾 符 末為 鎮 將時黄 巢自 浙東踰江 西破饒 吉䖍 信 等州 刋 山開道 直趨 建州洎與 子

    蘭領 兵拒 賊力戰父 子皆 被害陳  巖字 夢 臣建 寕 人有 智 畧乾 符間 黄 巢掠 福 建諸 州 所至 殘

    破 巖 聚 衆數 千保鄉 里屢 敗 巢 衆遠 近賴 為固 時邑 為 黄 連鎮 巖表為 義寕 軍 中 和四 年代 鄭鎰 為

    福 建 觀察使 為治 有威 惠 先是城 壁 公 府 學校 為 巢焚蕩 幾盡 巖悉 力 完輯閩 中 遂 安︹          宋︺龔

   慎儀字世則 邵 武 人開 寶 初除 駕 部郎中 為歙 州刺史宜 春 盧 絳領 兵 數千 陷 歙且趨 閩欲 引

    慎 儀為 謀 主慎 儀厲 聲曰 吾 已受 宋 命雖一日 失援 肯從 賊 耶絳 怒殺 之子 極 字日 拔 官至樞密 使

    直 言 無隱 真宗 常顧謂 李 迪 曰人臣 如 極豈可 多得 從 子穎 字同 秀大中 祥 符 間官至 銀 青光祿 大

    夫 立 朝 慷 慨著 有 正 己 箴李    巽字仲 權光 澤人博 學能 文舉 太平興 國八 年進士 任江 西提 刑

   明恕第一遷兩浙運使郡人登進士自巽始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慶厯進士為銅陵尉

   秩滿有老叟十數人餽藥數器發之皆金追而反之厯知安邱縣治豪右無所撓終尚書職方員外

   郎子塏官至廣東轉運判官治有異績呉處厚字伯固邵武人博學能詩文登皇祐進士

   為大理丞厯官知衛州卒以元祐黨人追貶歙州别駕著有青箱雜記游烈字晉光邵武人

   從胡瑗學官至職方員外郎郡人知經學自烈始謝詗字誠甫建寕人治平進士初令臨川

   人稱為謝冰壺後守汀州卒子黻字彦章提舉河北常平倉值改鑄大錢黻言不可忤蔡京謫監漳

   州税後除吏部郎中知興化軍以親老歸上官均字彦衡凝次子熙寕進士第二任北京留

   守推官為竇莘等明冤謫知光澤縣哲宗初為御史論罷青苗復常平法又論蔡確及張璪李清臣

   擊去之徽宗立遷給事中時相欲盡循熙豐法度為紹述均言法度惟是之從後入黨籍久之復龍

   圖閣待制致仕卒孫諤字正臣邵武人熙寕進士官右正言守正不阿力論楊畏偷合詭隨

   始終三變又言役法不均忤蔡京出知廣德軍後入元祐黨籍謝皓字德夫詗從子元豐進士

   擢金部郎厯建昌南劍絳州三郡考績皆最黄中美字文昭邵武人紹聖進士知衛縣以

   修河功轉真定府錄事移信德軍宣和末金兵攻信德中美𡚒死守城金人退宣撫使俾行軍事撫

   摩瘡痍民復安堵靖康初卒於官子永存字堅叟紹興進士官至正議大夫孫公紹咸淳進士著有

   黃伯思字長睿邵武人幼警敏嘗夢孔雀於庭覺而賦之詞采甚麗元符中進士高等

   好古文竒字初淳化中命待詔王着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雜考引載籍作刋誤二卷伯思學問慕

   楊雄詩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次子䚮裒伯思平日議論題跋為東觀餘論三卷

   翁一光澤人家貧業樵聞徽欽北遷𡘜三日骨立死李綱字伯紀邵武人父夔為華亭尉

   有政聲終龍圖閣待制綱登政和二年進士累遷起居郎宣和元年京師大水疏言當以盜賊外患

   為憂七年金兵日迫綱刺臂血上疏内禪之議乃決靖康初金兵渡河宰執守避敵之議綱力陳不

    可去上感悟命綱為親征行營使以便宜從事綱治戰守之具身自督戰殺其衆數千金兵乃退未

    幾謫建昌軍金兵再 至起用入援未至而都城失守建炎初拜尚書右 僕射力陳十事薦張所為河

    北招撫傅亮為河東經制宗澤為開封留守後黄潛善汪伯彦沮所及亮綱乞歸田吾知盡事君之

    道不可則全進退之節患禍非所恤也尋落職紹興二年除觀文殿學士上條六事賜詔褒諭除江

    西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撫大使力辭次年卒年五十八贈少師諡

    忠定綱負天下之望以一 身用舍為社稷生民安危忠誠義氣動乎遠邇每 宋使至燕山必問李綱

    趙 鼎安否其為遠人 所畏服如此何 兑字太和邵武人宣和進士授廣西提刑檢法官東平

    馬仲宣慰諸道辟置幕下紹興中秦檜自陳其有存趙之功兌列上馬伸事狀言伸有移書偽楚斥

    使避位之節檜怒下兌獄削官檜死乃復子鎬字叔京有學行與朱子友善學者稱臺溪先生著有

    易論語説臺溪集上官悟字仲達均季子建炎中留守東京劉豫叛城䧟死焉李郁

   字光祖光澤人父深官朝散郎入元祐黨籍郁嘗授業於楊時時竒之妻以女紹興二年召對便殿

   授迪功郎㑹秦檜用事遂築室西山讀書學者稱西山先生黄中字通老伯思從子紹興進

   士第二除起居郎使金還每見輒言邊事又獨陳備禦方畧尋兼給事中内侍遷官不應法諫官劉

   度坐論近習龍大淵忤㫖𥙷郡已復罷之中皆不書牘羣小媒孽乾道改元以集英殿修撰致仕居

   六年召對内殿以為兵部尚書陳十要道帝亟稱善中力求去除龍圖閣學士致仕中為人敬纂朱

   于嘗裁書以見願進於門弟子之列其後上遣使訪朝政進端明殿學士猶以山陵梓宮為言以人

   主之職不可假之左石為戒累封江夏郡侯卒贈少師諡簡肅俞豐字應南建寕人乾道進士

   調建陽尉𫉬盜應賞豐曰捕盜職也受賞是利民為盜矣累遷吏部侍郎奉祠歸黄渙

   亨光澤人嘗從吕祖謙學守岳州罷廚傳蠲魚税捕淫巫治績甚著上官基字仲立邵武人

   調衡州推官趙汝愚謪零陵道經衡陽卒時人皆畏韓𠈁冑不敢為營辦喪事基獨往殯殮郡守錢

   鍪上其治行遷提點鑄錢檢討官任希夷字伯起邵武人自眉州徙家從朱子學朱子器

   之曰伯起開濟士也登淳熙進士開禧中為禮部尚書奏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為百代絶學之倡

   乞定議賜諡累官權叅知政事卒贈少師諡宣獻鄒應龍字景𥘉泰寕人慶元二年進士

   第一厯遷起居舍人與韓𠈁冑不合出知贑州侂胄誅擢中書舍人寶慶初抗疏請留真徳秀魏了

   翁為當路所忌諷言者擠之嘉熙初權叅知政事舉賢才抑近小夙夜以天下為念以老請歸卒贈

   少保諡文靖李吕字濱老郁從子晚見朱子於廬阜遂為講學之友子閎祖字守約從朱子

   學篤志精思朱子留之家墪編中庸章句或問輯畧登嘉定進士辟古田令改廣西經幹諸司論薦

   改秩未赴卒弟相祖朱子命編書説三十餘卷辨質詳明用心精切幼弟壯祖同年進士調閩清尉

   朱子嘉其有志真德秀稱其為人物典型嚴粲字明卿邵武人精毛詩嘗自註詩名曰嚴氏詩

   輯朱子詩傳多採其説嚴羽字儀卿邵武人自號滄浪逋客有滄浪集二卷行世同族有嚴

   仁字次山嚴參號三休居士皆博學好古世稱三嚴劉剛中字德言建寕人初喜讀老莊荀

   楊書及登朱子門問讀何書以所業對朱子曰老莊壞人心術自是篤志正道朱子易其字曰近仁

   既歸築室講學邦人士翕然從之登嘉定進士丞蘭溪卒杜杲字子昕邵武人以父䕃授海門

   買納鹽場未上辟江淮帥幕金人圍滁州杲登陴中矢益自奮勵卒全其城知安豐與元兵大戰御

   書慰諭之擢淮西及沿江制置使屢立戰功進龍圖閣學士卒杲淹貫多能為文麗密晚歳專意理

   學嘗言吾用兵無悖謀無左畫皆得之四子書子庶字康侯㓜倜儻有大志通宋典故從父行閒習

   邊事立戰功進直秘閣移淮西兼廬州安撫副使人懽迎如見慈父治績甚多尋直寶文閣卒

   武子字成之邵武人與李方子友善同受學於朱子補太學生時議函韓𠈁冑首與金請和武

   子曰奸臣首不足惜如國體何率同舍力爭嘉定中登進士擢知處州進秘閣修撰李方子

   字公晦吕之孫初見朱子語曰觀公為人自是寡過但寛大中要規矩和緩中要果決遂以果名齋

   嘉定中廷對第三調泉州觀察推官故事秩滿必先通書廟堂乃除方子曰以書通是求也丞相史

   彌遠聞之怒踰年始除國子錄方子不少貶以求合彌遠以為真德秀黨罷之既歸學者畢集嘗語

   人曰吾幸於大本有見處此心常覺泰然高談字景遂光澤人紹定中旁郡盜作諸子請避談

   曰有廟祏在將焉之賊至執諸庭曰我欲東破武陽得耆老如爾者率是鄉子弟吾其齊乎談唾賊

   大罵遂遇害而里人賴以免談平居言動必由禮法故鄉人敬而附之丁從龍泰寕人紹

   定中以擊賊功授保義郎端平二年領兵克復淮安轉忠翊郎八月遇盜於廣西懷集縣力戰死朝

   命褒贈廟祀危昭德邵武人寶祐進士為秘書郎條上厲民四弊遷侍御史諌作崇陽宫

   權工部侍郎同修國史致仕昭德在經筵以易春秋大學衍義進講規正甚多︹元︺李應龍

   字玉林郁之後博學有節操至元間兩薦俱不起所著有春秋纂例孝經集注黄鎮成

   鎮邵武人以聖賢之學自勵授江西儒學提舉未仕卒所著有尚書通考陳士元邵武人與

   黄鎮成以文為友隱居不仕有武陽志畧武陽耆舊詩宗號暘谷先生郭回邵武人素貧年

   六十無妻奉母𭔃宿神祠中營養甚艱母年九十八卒回傭身得錢葬之每旦詣墳𡘜祭十四年不

   輟州上狀命給衣糧贍濟仍表異之陳道邵武人父樵為虎所噬道𡚒前縱擊虎舍父噬道啖

   之鄉人悼焉︹明︺曾伯輿建寕人養志山林洪武初以明經署本縣儒學事著有鳴缶集

   何伯清泰寕人洪武末為大理評事永樂初起廣東按察僉事修雷州壞閘溉田七十萬頃

   張誠字自明建寕人永樂進士任監察御史遇事敢言巡按交趾彈劾鎮守大臣及中貴之不

   法者繼巡浙江湖廣風節凜然陳泰字吉亨邵武人永樂舉人除訓導用薦擢監察御史巡按

   貴州大軍征麓川嵗取土兵為鄉導戰失利輒殺以冒功泰奏罷之景泰中以左僉都御史督治河

   道自儀徵至淮安濬渠百八十里塞決口九築壩三厯撫蘇松四川淮揚所至民皆德之鄒允

   隆名昌以字行泰寕人正統進士授太常博士改太僕丞奉使安南時安南經黎季犁之亂久昧

  朝儀允隆據禮裁正丰度肅然江安宗泰寕人正統中與兄安祖奉父母避寇安祖出求糧

  為賊所縛索財不得欲殺之安宗聞之即奔往請代安祖曰吾有子弟亟歸善養父母安宗曰弟㝠

  頑蠢愚養父母非兄不可乃紿賊曰家財悉掌於兄嫂兄去乃可得也賊聽安祖歸踰日無耗遂為

  余志字志學建寕人天順進士官刑部主事陳𫟪策有言其越職詔下吏鞫狀乃斥言

  者志亦出判廣州升石阡知府致仕歸朱欽字懋恭邵武人成化進士授寕波推官治行最

  擢御史所至著風節宏治中遷山東副使欽有清望屬吏聞聲斂戢十五年吏部舉天下治行卓異

  者僅六人欽與焉正德中厯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疏斥劉瑾瑾銜之因事逮問斥為民瑾誅復官

  甯堅字永直邵武人事母至孝成化間領鄉薦任鳳陽同知呉從周字宗文邵武人

  嘉靖中以貢授慶元訓導署邑篆以城西北當山之下易窺探改築外城六十餘丈於山上民呼曰

  呉公城擢國子學正致仕郭冕字宗周光澤人家貧父病癱親吮膿血日夕祝天願以身代母

  患日舌䑛之復明陳孟温建寕人父殁廬墓三年有黑兔白鴉集墓所有司為立孝子坊

  從子翰一父病篤嘗糞驗瘥劇母日久盲舌䑛之明如故李春熙字皥如建寕人萬厯進士

  授太平推官決獄平允改肇慶監軍征交趾釋俘𫉬平民千餘遷刑部主事以執奏代藩爭立事謫

  彰徳稍遷南户部乞終養歸江日彩字光素泰寕人萬厯進士初令金谿升御史疏釋纍

  臣廣枚⺊糾貪横三事奉命督遼餉清覈侵冒數十萬晉太僕寺少卿卒王顯字希文邵武人

  性孝友母病盲以舌䑛之復明人以為孝感江振鵬字翼雲泰寕人天啟舉人崇禎末授

  懷遠知縣明亡不食死妾張氏子白龍懷龍俱從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

  翔字飇舉邵武人崇禎間以貢入京值詔求言翔慷慨上書語侵權貴幾不測選新城令密設方

  畧平鄉民之亂明亡與同邑守備元體中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俱   賜諡節愍

  嘉彩字白夫泰寕人崇禎舉人挈家奉母入山足跡不至城市二十餘年工書畫標其所作曰

  兼山邱園

 ︹本朝︺鄧鳳梧邵武人順治丁亥山寇起繫鳳梧令先導索山中富室鳳梧弗從寇磔之一鄉

  皆免於難張仕縉邵武人順治八年以貢知黟縣時海氛猖獗逃兵乘機爲亂仕縉集鄉勇

  抵祁門斬渠魁五人又生擒賊將郡守嘉其忠勇請題敘在任興利除害育士愛民卒於官

  貴巽字首元光澤人順治中曹寇逼致之授以偽劄貴巽入郡請發兵殲之身爲先導擒其賊

  首郡守題其門曰義士聶芳字桂侯建寕人順治十一年貢知巢縣與民休息追呼不擾

  刑罰未嘗濫及嘗招撫湖南流民復業上官課吏治以芳爲江北諸令冠黃金鉉字守正邵

  武人家貧事母余菽水承歡康熙六年舉孝子已酉領鄉薦耿逆變逼脇受職拒之幾不測後以母

  老絶意仕進母卒哀毁骨立陳洪字宏九郡武人康熙舉人知新化縣嵗不登發倉賑貸罷

  供億時鹽價昂力請淮鹽貯長沙聽民轉販邑有三虎洪焚牒於社虎出境尋署湘潭以憂去

   錦生光澤人康熙十三年耿逆蹂𨈆村邑錦生爲練總 大兵進𠞰身先鄉導手格殺賊時賊

   有不怕官兵千千萬只怕練總一個毛之謡因設伏誘錦生出戰以衆寡不敵𬒳擒死之邦

   協字克一建寕人康熙舉人甲寅耿逆之雙逼令受職義不屈避僻村土城中丙辰逆黨以火攻

   逼令出仍不屈闔門遇害江瑞愷字泉叟泰寕人以捐粟助賑授散秩方啟元

   人十嵗喪母家貧負販以爲父甘㫖娶王氏事舅亦甚謹雍正二年舉孝行鄧成珠

   人家貧父早卒傭於廖距家數里日乞米趨送母所旋返供役已而母盲負依主旁舍自減餐飯母

   廁牏必親母卒日夜長號葬畢不知所之朱仕琇字斐瞻建寕人乾隆申子舉鄉試第一戊

   辰成進士選庶吉士授山東夏津縣以至誠撫字其民改福寕府學教授尋乞歸養母主鼇峯講席

   十一年造就人才甚衆仕琇治古文自晚周以迄元明百餘家悉究其利弊而一以荀况司馬遷韓

   愈爲大宗大興朱筠推其文謂足成名一家所著有梅崖居士文集三十卷外集八卷

 ︹流寓︺︹宋︺范如圭建安人僦舍邵武以居學者多從之質疑季陵括蒼人居於邵武建

  炎中除太常少卿金兵南下車駕倉卒趨杭陵獨奉九廟神主以行紹興中以徽猷閣待制知廣州

  ︹明︺傅冠進賢人官大學士崇楨末避地於泰寕之汾水人士多從之遊

 ︹列女︺︹宋︺龔氏二女邵武人父慎儀為盧絳所殺二女被擄以行至王堂香巖寺絳置酒

  飲二女遂自縊於寺後小墩後人名其所曰烈女臺去臺百餘歩有雙塚焉葉氏姑嫂

  泰寕人紹定閒寇亂二女與嫂義不受辱結襟投於溪流邑人為立三潔祠︹元︺邱朱温

  妻危氏光澤人至正閒寇陷杉關氏𬒳執罵不絶口夫婦俱遇害同邑危萱妻陳氏亦與夫

  同死於金靈山上官成一妻李氏光澤人至正閒避寇烏石山𬒳執驅縶前行經

  龍牀石崖深數百丈氏曳繩投崖并賊隕焉方某妻官氏名勝娘建寕人其夫耨田

  勝娘饁之見一虎方攫其夫勝娘棄饁奮挺擊之為虎所傷虎舍去勝娘力疾負夫至中途殁有司

   以聞旌復其家黄氏女泰寕人父元實至正間賊至遇害女被髪跣足奔父死所抱屍哭賊

   欲犯之女罵曰恨不生啖爾肉尚敢為不道亦遇害︹明︺徐存妻王氏徐忠妻

   江氏泰寕人正統間同避寇於掃帚寨豫相謀曰萬一事急有死而已寇至王抱幼女投崖江

   繼之俱死李祥妻杜氏名全泰寕人正統間避寇於獅子巖為賊所執抱幼子投崖死

   同邑無名氏沙尤之亂賊虜之亦投崖死官時中聘妻楊氏名玉英建寕人涉獵

   書史善吟詠許聘時中㑹時中有家難父母改受黄聘玉英度勢不可已遂留詩自縊艾仲

   魁妻姜氏名辛姑建寕人正德中寇亂𬒳執欲汚之乃紿賊曰吾從汝第求僻處指前水

   碓賊信之至水次遂投死三日始殮顔色如生朱建妻施氏建寕人年二十四有殊色

   嘉靖間寇欲汚之氏觸石破頭罵聲不絶更擲石中賊賊撃死之横梨貫腹磔屍而去官異

   香建寕人其姑失行遣所私闖入婦室欲并亂之氏度難自完遂經死

 ︹本朝︺江亘南妻陳氏邵武人順治中山寇剽掠擁氏以前氏不行賊强負之乃咬賊

  耳賊怒斷其喉同邑虞潤四妻黄氏陳周四妻高氏萬紹祖妻梅氏符宋仁妻呉氏謝某妻蔣氏子

  光炎妻楊氏俱遇寇抗節死王錫榮妻黄氏邵武人夫早殁矢志不嫁五十年如

  一日順治年閒 旌宋大雄妻陳氏邵武人年二十夫病𥸤天願以身代復割股以

  進夫亡裂帛自盡同邑黄覺軒妻應氏夫亡亦自經以殉何肇暉聘妻宋氏

  姑邵武人年十六許字肇暉肇暉死氏至夫門哭而殮之遂留奉舅姑舅殁姑貧勸之再適不從苦

  節十五載而殁何國權聘妻郭氏名正玉光澤人許嫁未歸而夫卒氏奔丧數日

  投繯死同邑廖愈達妻李氏妾張氏汪氏皆遇賊不屈死曽連妻艾氏建寕人兵至與

  其姑蕭氏俱𬒳虜氏紿之曰釋我姑願從汝兵許之攜艾而行至陳坪投深潭死同邑王家政妻李

  氏王家祚妻楊氏王嘉勲妻劉氏饒傑妻吉氏謝顯之妻李氏甯天行妻廖氏徐必發妻陳氏廖褐

  妻何氏謝復亨妻高氏劉國平妻李氏俱遇賊不屈死張祈妻葉氏建寕人夫病氏

  刲股和湯以進夫歿絶粒一月死江履妻李氏泰寕人遇賊不辱死同邑朱子長妻

  蕭氏蕭漢藻妻黄氏馮肇先妻楊氏謝某妻鄒氏謝九陞妻李氏童光美妻丁氏蕭明廷妻袁氏俱

  遇賊不屈死林聶齊妻何氏泰寕人夫爲虎噬氏招鄰人追之得夫屍以所服白

  衣拭夫血葬畢乃服血衣自經於寢符用植妻朱氏邵武人夫亡守節同邑童瑜妻

  黄氏江素書妻黄氏呉楚妻謝氏龔于朝妻陳氏魏濱妻李氏梁芹妻呉氏江陳疇妻陳氏江萬里

  妻陳氏朱榮妻上官氏龔子享妻葛氏黄佩妻傅氏張騰雲妻謝氏呉程雯妻嚴氏陳薦之妻梁氏

  謝君儒妻上官氏楊聖澤妻丁氏江起鯉妻朱氏謝芳春妻高氏俱乾隆年間 旌黄鎮中

  妻梁氏光澤人夫歿舅姑老病氏奉養惟謹及殁喪葬盡禮乾隆中 旌同邑梁明福妻李

  氏郭尚珣妻黄氏毛伯偉妻郭氏黄祖珩妻邱氏李雲瀚妻熊氏梅璣妻張氏李時益妻危氏危日

  舉妻黄氏黄環仰妻梁氏黄翔紫妻郭氏方漢翔妻何氏高覲光繼妻龔氏梁居易繼妻梅氏龔文

  宗妻李氏高振妻李氏李華椿妻陳氏危精一妻高氏高驊妻劉氏陳暉妻上官氏曹應吉妻饒氏

  毛光煥妻王氏上官模妻龔氏李光長妻上官氏上官瑶妻呉氏黄有錞妻江氏龔梅挺妾高氏林

  元海妻何氏高忠源妻邱氏張翼龍妻危氏張翼邦妻官氏李光陪妻何氏上官正平妻黄氏王庚

  下妻呉氏烈女饒氏俱乾隆年間 旌趙元文妻何氏建寕人年二十而寡孝事

  舅姑撫孤成立同邑黄雲鵬妻蘇氏王錫瓚妻甯氏朱國瀚妻謝氏涂景芳妻熊氏涂景祐妻饒氏

  陳鶴峯妻李氏楊世儀妻孔氏廖𩔖璠妻張氏謝鴻儀妻姜氏聶萬鍾妻何氏鄢尚賓妻黄氏朱文

  倬妻李氏朱文佩妻徐氏謝學經妻姜氏謝國和妻連氏甯元萼妻丁氏劉紹澐妻黄氏劉垂僅妻

  謝氏黄孫要妻彭氏何之景妻曾氐呉必位妻王氏岳昌明妻黄氏張衛瀾妻謝氏徐光英妻艾氏

  徐光義妻鄧氏烈婦官德華妻朱氏貞女張氏俱乾隆年間 旌鄭本醇妻江氏

   泰寕人夫亡守節同邑陳啟新妻江氏陳長春妻丁氏江鍾良妻李氏戴從哲妻黄氏俱乾隆年間

   李勝鄰妻胡氏邵武人夫亡守節同邑高銑妻李氏鄭崑妻敖氏黄毓蘭妻王

   氏高熉妻梅氏黄協吉繼妻鄒氏謝思溥妻何氏陳文謹妻鄧氏梁阜如妻陳氏黄信溶妻葉氏鄭

   仲遜妻蔡氏生員李大藴妻羅氏葛敦復妻葉氏黄源波妻朱氏王廷紀妻璩氏蕭俊章妻朱氏王

   鎧之妻黄氏王廷肅妻魏氏烈婦饒毛仔妻張氏俱嘉慶年閒 旌妻王氏

   人夫亡守節同邑上官紀繼妻王氏高隆清妻李氏曾其崲妻龔氏李常昭妻黄氏龔大本妻上官

   氏黄悠儀妻德氏何澤平繼妻李氏陳曜繼妻周氏危景隆妻李氏游紹庸妻徐氏何澤年繼妻李

   氏何長位妻龔氏黄宗望妻宗氏毛宗炳妻郭氏龔潤澐妻楊氏邱維棟妻徳氏毛世玵妻葉氏上

   官裴之妻嚴氏張元端妻彭氏生員張元金繼妻李氏何均厚妻萬氏貞女程宗曜聘妻高氏俱嘉

   慶年閒 旌李登荃妻余氏建寕人夫亡守節同邑生員張鵬翰妻余氏黄徳樟

  妻羅氏呉金綬妻陳氐劉德蕙妻姜氏俱嘉慶年間 旌葉遠謀妻鄭氏泰寕人夫

  亡守節嘉慶二十四年 旌

 ︹仙釋︺︹唐︺五臺禪師名隠峯邵武鄧氏子元和中將往五臺山路出淮西阻兵乃擲錫空

  中飛身而過後倒立而化龍湖禪師名普聞僖宗第三子至邵武結庵居焉一日有老人

  拜謁曰某此山之龍行雨不職當見罰願垂救俄為小蛇入袖至暮風雨交作雷電繞空而散蛇自

  䄂岀復為老人謝曰深山乏泉當致此以供養乃爪石成穴湧泉一區後人崇其刹號為龍湖

 ︹土産︺苧布各縣俱出葛布出建寕縣永城開山二保銅鐡出邵武縣新唐書邵武縣

  有銅有鐵鐵絲 藥 黄蠟 竹各縣俱岀最堅實筍亦最佳

  

汀州府表                 

                     

大清一統志

 汀州府在福建省治西九百七十五里東西距三百里南北距三百八十里東至延平府永安縣

  界二百四十里西至江西寕都州瑞金縣界六十里南至廣東潮州府大埔縣界二百十里北至江

  西建昌府廣昌縣界一百七十里東南至漳州府南靖縣界四百里西南至廣東嘉應州界三百四

  十里東北至邵武府泰寕縣界三百五十里西北至寕都州石城縣界二百里自府治至 京師五

  千二百二十六里

︹分野︺天文牽牛須女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揚州之域周為七閩地後屬越秦為

  閩中郡地漢為㑹稽郡冶縣地後漢為㑹稽南部

  都尉地三國吳為建安郡地晉太康三年置新羅

 縣屬晉安郡劉宋以後廢隋為建安郡地唐開元

  二十四年置汀州天寶元年改臨汀郡乾元元年

 復曰汀州屬江南道王代屬王閩尋屬南唐宋屬

  福建路元至元十五年升汀州路屬福建道宣慰

  司明洪武元年改汀州府屬福建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屬福建省領縣八

 長汀縣附郭東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二百十里東至寕化縣界八十里西至江西寕都

  州瑞金縣界六十里南至上杭縣界一百五十里北至瑞金縣界六十里東南至連城縣界一百六

  十里西南至武平縣界一百五里東北至寕化縣界八十里西北至瑞金縣界六十里漢冶縣地晉

  置新羅縣屬晉安郡宋以後廢唐初復置新羅縣尋徙開元二十四年置長汀縣屬汀州大厯十四

   年移汀州來治五代及宋因之元為汀州路治明為汀州府治 本朝因之寕化縣

   東北一百六十里東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二百里東至清流縣界三十五里西至江西寕都州石

   城縣界七十五里南至長汀縣界九十里北至邵武府建寕縣界一百十里東南至清流縣界六十

   里西南至長汀縣界一百里東北至歸化縣治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江西建昌府廣昌縣治一百九

   十里漢冶縣地晉新羅縣地唐初為沙縣地開元二十四年置黄連縣天寶元年改曰寕化縣屬汀

   州五代及宋因之元屬汀洲路明屬汀州府 本朝因之清流縣在府東北二百里東西距

   一百十里南北距七十五里東至延平府永安縣界九十里西至寕化縣界二十里南至寕化縣界

   十五里北至歸化縣界六十里東南至連城縣治二百里西南至寕化縣界二十里東北至歸化縣

   治九十里西北至寕化縣界三十里漢冶縣地晉新羅縣地劉宋以後為沙村縣地唐為寕化長汀

   二縣地宋元符元年置清流縣屬汀州紹定中廢元復置屬汀州路明屬汀州府 本朝因之

  化縣在府東北二百九十里東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東至延平府將樂縣界三

  十里西至寕化縣界八十里南至延平府永安縣界九十里北至邵武府泰寕縣界六十里東南至

  永安縣治一百六十里西南至清流縣治九十里東北至將樂縣治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邵武府建

  寕縣界一百里漢冶縣地晉將樂縣地劉宋以後為將樂沙村二縣地唐為寕化及將樂沙縣三縣

  地宋為清流縣地明成化六年置歸化縣屬汀州府 本朝因之連城縣在府東南一百

  六十里東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東至延平府永安縣界八十里西至長汀縣界六

  十里南至上杭縣界一百里北至長汀縣界六十里東南至龍巖州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上杭縣

  治二百四十里東北至清流縣治一百四十里西北至長汀縣界六十里漢冶縣地晉新羅縣地唐

  長汀縣地宋元符間置蓮城堡紹興三年升置蓮城縣屬汀州元至正六年改曰連城屬汀州路明

  屬汀州府本朝因之 上 杭縣在府南一百八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一百

   六十里東至龍巖州界一百里西至武平縣界二十五里南至廣東潮州府大埔縣界一百三十里

   北至長汀縣界三十里東南至永定縣治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廣東嘉應州治三百十里東北至連

   城縣治一百四十里西北至武平縣治八十五里漢冶縣地晉新羅縣地唐初為龍巖縣地大厯四

   年析置上杭場宋淳化五年升置上杭縣屬汀州元屬汀州路明屬汀州府 本朝因之武平

   縣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東西距一百九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東至上杭縣界五十里西

   至江西贛州府安遠縣界一百四十五里南至廣東嘉應州界九十里北至長汀縣界一百五十里

   東南至潮州府大埔縣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嘉應州界一百里東北至長汀縣界一百二十里西

   北至贛州府㑹昌縣治一百八十里溪冶縣地晉新羅縣地唐置武平鎮五代王閩置武平場宋淳

   化五年升置武平縣屬汀州元屬汀州路明屬汀州府 本朝因之永定縣在府東南三百

   里東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東至漳州府南靖縣界一百里西至上杭縣界七十里

  南至廣東潮州府大埔縣界五十里北至上杭縣界八十里東南至漳州府平和縣治二百二十里

  西南至廣東嘉應州治一百六十里東北至龍巖州治一百四十里西北至上杭縣治一百二十里

  漢冶縣地晉新羅縣地唐為龍巖縣地宋為上杭縣地明成化十四年分置永定縣屬汀州府 本

  朝因

 ︹形勢︺南通交廣北達江右實甌閩之奥壤宋張文潛修學記

  介於䖍梅之閒銅鹽之閒道所岀宋鄭强移創州學記崇山

  複嶺西鄰贛吉南接潮梅鄞江前直圓峯後枕卧

  龍在山谷斗絶之地文獻通考

 ︹風俗︺風聲習氣頗𩔖中州宋陳一新贍學田碑君子質直好義

  而恬於進取小人愿慤少文而安於勤勞島居

  者安魚鹽之利山居者任耕織之勞氣剛愎而

  好鬬心𥚹迫而淺中明統人安樸素士樂詩書

 ︹城池︺汀州府城周五里二百五十四歩門六濠廣一丈五尺唐大厯四年建明崇禎四年

  拓建 太朝康熙三十六年修 長汀縣附郭寕化縣城周四里一百六十四歩門四正

  負山三面臨溪宋端平中建眀正德九年重建 本朝順治七年清流縣城

  里一百六十歩有奇門四明正德四年歸化縣城周四里九十歩門四南北水關二明

  正德九年嘉靖三十七年重建 本朝康熙二十年連城縣城周四里八十歩有奇

  門四水門二宋紹興中建明正德四年重建上杭縣城周七里三百三十六歩門七濠

  廣二丈眀成化二年建 本朝康熙二年修乾隆元年二十八年重修武平縣城

  里八十四歩門四東西水門二宋紹興中建明宏治十四年拓建 本朝順治中修康熙初重修

  永定縣城周四里一百十二歩有奇門四濠廣二丈餘明宏治五年建 本朝順治三年

  康熙四十八年雍正八年重修

 ︹學校︺汀州府學在府治東卧龍山麓宋紹興三年 本朝康熙二十年乾隆十四年

  二十四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名長汀縣學在縣治東北府學左成化八年建 本

  康熙二十一年修乾隆八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名寕化縣學在縣治後初在縣東

  正街宋淳熙中遷於翠華山麓明正德間始建今所 本朝順治十八年康熙二十一年乾隆三

  十二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清流縣學在縣治北宋元符中建 本朝康熙三年修十

  九年雍正十二年修入學額數十五名歸化縣學在縣東二十里龍湖眀成化間建於

  城西明溪驛後凡再徙 本朝康熙十一年由城北改建今所雍正三年乾隆二十三年重修入

  學額數十五名連城縣學在縣治東北宋乾道中建 本順治五年重建康熙二年

  四十一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上杭縣學在縣治北宋嘉定中建於縣城東明嘉靖

  三十年遷建今所 本朝順治十年修康熙三十九年雍正六年乾隆三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名

  武平縣學在縣治西宋乾道中建於縣東興賢坊成化十年遷建今所 本朝順治十

  三年重建康熙三十年雍正九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永定縣學在縣治西南明成化

  十五年建 本朝康熙十八年修入學額數二十名龍山書院在府學内文厰後 本朝

  康熙中建乾隆十四年拓建紫陽書院在長汀縣福夀坊東本朝雍正二年建乾隆

  十四年修東山書院在長汀縣城内東山明萬厯中建龍江書院在長汀縣

  西門外 本朝康熙中知府鄢翼明建雲龍書院在寕化縣治左本朝乾隆八年

  文昌書院在歸化縣城東白沙橋右 本朝康熙十八年峩嵋書院

  化縣城北 本朝雍正十三年蓮峯書院在連城縣東蓮峯山亦名冠豸書院宋邱

   鱗讀書處 本朝乾隆中建琴岡書院在上杭縣治北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建乾隆

    二十二年拓建綠筠書院在永定縣南挂榜山明隆慶六年

  ︹户口︺原額人丁一十九萬八千三百三十六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一百四十八萬五千九百三名口

   計二十五萬一千八十二户又屯民男婦共八千九百三十二名口計九百二十九户

  ︹田賦︺田地一萬三千一百四十頃五十八畝三分九釐有奇額徴地丁正雜銀一十三萬五千七百

    五十五兩三 分四釐米一萬四千六百五十一石二斗二合五 勺屯田一十二頃六十四畝三分一

   釐有奇額徵丁糧銀一百三十七兩二錢九釐

  ︹山川︺卧龍山在長汀縣城内北隅為縣主山環城四面皆平田突起一山廣五六里如龍盤

    屈而卧故名北面峭壁矗起城環其巔其南派為九支一名九龍山又名無境山山之左支為横岡

    嶺少南為東山亦名龍首山右支為西峯在廣儲門外馬鞍山在長汀縣東五里又蓮花

   山在縣東十里筆山在縣東十五里三山連絡遥望如畫拜相山在長汀縣東南俯挹卧龍

   如人相拜狀一名笏山山隈有霹𮦷巖宋元祐間迅雷震開遂成巖洞南山在長汀縣南三

   里東連拜相山屹然如屏山有朝斗巖緣石捫蘿而上俯視城市盡歸目睫圓珠山

   汀縣南四里當鄞江西溪二水合流之口形如圓珠一名龍珠山俗呼為寶珠峯方輿勝覽又謂之

   應山又縣南五十里有赤坑嶂山靈蛇山在長汀縣南一百八十里山舊多蛇下有佛廬

   及蛇山廟九域志載為勝蹟玉女山在長汀縣西十五里相傳為王氏女修真所又縣西

   七里有展旗山縣西三十里有賴溪障山雞籠山在長汀縣西五十里高十五里山形圓聳

   上凌霄漢今有隘口翠峯山在長汀縣東北四十里壁立千仞烟雲出没天色晴霽亭午方

   見頂東溪出此五靈山在寕化縣南市西舊名五家山因産靈芝五莖改今名南山

   在寕化縣 南十里三峯相連中峯特起如筆架然下有流水環繞如帶牛頭山在寕化縣

   西北十里峯巒峭拔形如牛頭又西北有亂羅山翠華山在寕化縣北二里為縣主山以

   山色四時蒼翠故名元和志有元武山在縣北五里即此寶山在寕化縣北四十里上有五色

   石璀璨如寶故名其石性剛可磨為珠鳳凰山在寕化縣北五十里崇岡峻隴起伏數里

   形如鳳翅故名又牙梳山在縣北六十里以形似名險峻阨塞每為嘯聚之所又陶峯山在縣北入

   東華山在清流縣東三里峭壁千仞前有斗臺高聳入雲登臺則景物皆在目中

   山在清流縣東七里層巒疊嶂回環二十里中聳三峯一峯尤高又東有蓮葉山聳拔如蓮葉又

   名斗笠山鐵石山在清流縣東南六十里山高多石堅里如鐵有磯曰鐡石磯洞曰鐵石洞

   洞口有九龍廟前有九大灘大灘之內又有小灘共十有八又東南二十里即九龍灘龍山

   在清流縣南山脈自縣西蜿蜒而來至此起伏如龍故名山勢峻險頂平可容千人元季陳友定於

   此壘石為城名南砦其最高一峯去城五里謂之南極巉岏拔起頂上時有白雲遥望如匹練其東

  有塔山又有銅鑼山去城四里皆龍山之支峯豐山在清流縣南一百二十里接連城縣界勢

  極峭拔常有雲氣覆之秋霽方見其頂縣志宋淳熙間有劉道士裹糧捫蘿而上積六日乃至其巔

  坦平如砥可生數千人有田園及室廬故址葢神仙窟宅也西靈山在清流縣西為縣右

  鎮又方山在大溪西五里形如誥軸屏山在清流縣北一名紗帽山又象形山在縣東北高大

  旋伏如象屏風山在歸化縣東五里狀若屏風龜山在歸化縣東二十里其形如龜

  府志相傳宋儒楊時生於此相近有鳳凰巖即時讀書處南山在歸化縣東南二里高大蒼翠

  其東北支峯横攔水口形如象鼻亦曰象山 按此與長汀寕化之南山名同地異五馬山

  在歸化縣東南二十里五峯周遭連屬其中土地平衍居民殷富相近有旗山高約三百丈以形似

  雲臺山在歸化縣東南二十五里嵐烟蓊鬱直聳雲霄紫雲臺山在歸化縣

  東南八十里周二十里高十里其頂上平有田塘水碓腴田數千畝氣候多寒夏月無暑每日色嵐

   光互相掩映則紫氣氤氲亦謂之均山樓臺鼔角山在歸化縣南十五里數峯連屬

   中一峯高聳狀如樓臺常有積雪亦名雪峯其稍下諸峯圓者如鼔長者如角因名縣之主山也又

   南曰印誥山銀瓶玉琖山在歸化縣西南十里四峯連屬中一峯尖圓如瓶餘三峯

   圓小如琖故名響石山在歸化縣西十五里周山皆石人語則響應五頂嶂山

   在歸化縣西二十餘里縣龍從此發脈傍有五雷石閩書作五雷山亦名五雷峯黄牛山

   在歸化縣西五十里亦名黃牛峯峯頂高峻而寛平宋末鄉人結寨於此又縣西七十里有雲蓋山

   蛾眉山在歸化縣北羣峯連絡中一峯正對縣門若蛾眉然故名又縣北三里有羅山縣東

   北三里有飛鳳山龍西山在歸化縣東北五十里奇峭壁立約千餘丈中有聖水巖有小

   石泉深尺許旋汲旋出涴之則雷鳴蓮峯山在連城縣東七里舊名東田石峭壁攢峯盤礴

   數十里絶頂平廣可容萬人有石泉流衍又有蒼玉峽寇豸桃源芙蓉波金字泉皆為奇勝其旁有

  金櫃山巔有巨石圓整横截一縫若櫃故名天馬山在連城縣東南四十里怪石昂藏狀

  如天白雲山在連城縣東南百里崚嶒竒崛高入青蒼時有白雲覆頂又金雞山與白

  雲山相近山勢峻拔文溪東源出此西寶山在連城縣南之南順里每夜常有白光發林麓

  間或以為金銀氣故名銀屏山在連城縣南四十里磅礴屹立每冬日雪霽若銀屏然又

  有雲山在縣南八十里赤嶺山在連城縣西山土色赤故名又縣西北五十里有大嶺山

  接長汀縣界馬坑山在連城縣西北山下有澗曰馬坑居民環聚後龍山

  城縣北山脈自清流縣豐山南逶迤而來至縣後屹然拔起高聳磅礴為縣主山一名蟠龍山

  坑山在連城縣北眀萬厯中縣令徐大化築北閘鑿石是山石線中有徐欽徐昌四大字連人

  高凍山在連城縣北五里羣峯深峻盛暑生寒故名堆禾山在連城縣北二

  十里突起平陸狀若堆禾黄氏世居其下今名黄屋山上峽山在連城縣東北六十里兩

   山夾立中通一路冷洋山在上杭縣東二十里亘五里許高出羣山俯瞰縣治下有水迸

   石而出暑月尤冷故名銅鼔山在上杭縣東一百里接永定縣界高千仞周數里相傳有

   銅鼓聲聞則歳大稔上有黄楊巖下有二湖夾左右鐵嶂山在上杭縣東南接永定縣界石

   壁峭拔勢若屏障山之西産鐵礦故名茫蕩洋山在上杭縣東南百里接永定縣界峯

   巒嶄絶林木幽深横琴山在上杭縣南横亘溪南平廣延袤如横琴然一名横琴岡

   山在上杭縣南少西五里亦名挂𫀆山縣之前案也羊廚山在上杭縣西南一百四十

   里盤亘百餘里東接永定西接嘉應州危峯怪石千態萬狀人跡罕到又名王夀山展旗山

   在上杭縣西五里數峯連屬迤𨓦若展旗然為縣之右鎮金山在上杭縣北少西三十里縣之

   主山也宋康定間嘗産金因名一名紫金山巒嶂巑岏蒼翠如畫上有三池名曰膽水上下二池有

   泉湧岀中一池則蓄上池之流相傳宋時縣治密邇其地水赤味苦飲則傷人惟浸生鐵可錬成銅

  後縣治既遷其水遂變不異常水山側有百丈漈舊名黄金坑其東為靈蛇山峭拔凌空相傳有巨

  蟒出没故名七峯山在上杭縣北三里為縣後鎮七峯岋嶫翠色秀麗一名七星山

  寶山在上杭縣北七里據金山之陽故名望之如筆插空南寶溪出焉近山有寶興巖

  籮山在上杭縣東北二十里高聳特立山頂端圓若籮然又縣東北四十里有亂石隔山

  野山在武平縣東三十五里一名梁山高五千餘仞分十二面險峻疊出絶頂有白蓮池又縣

  東二十五里有天馬山靈洞山在武平縣西十里有湯泉大洞三十六小洞二十八又西

  有雙廌山雙峯高插雲漢交椅山在武平縣北十里兩脈交加形如交椅又北十五里有鵞

  龍門山在永定縣東為縣左鎮峯巒連屬其左有貴人峯挂榜山在永定縣

  南横方如屏正對學宫形如挂榜滿山紅山在永定縣西南五十里錦峯窰水口森聳

  雄麗半入廣東潮州府界印匣山在永定縣西為縣右鎮平坦方正若印匣然𫀆

  山在永定縣西北八十里亦曰黎袍崠蓊鬰蒼翠遠望如圖畫卧龍山在永定縣北自

  茫蕩洋山蜿蜒而來若卧龍然為縣主山 按此與長汀縣之卧龍山名同地異三峯山

  在永定縣北三十里層巒連屬自梌山嶂縈紆起伏直至卧龍山虎岡山在永定縣北五

  十餘里兩山相合林木隂翳一名虎光山又名斧岡山山凹中有坑如巨艦名金船塘每急雨至山

  土四流畧不淤壅蓮花山在永定縣東北七十里層巒聳峙狀若蓮花東莊嶺

  在長汀縣東五里溪水經其下舊有東莊潭今徙在敎場後界院嶺在長汀縣東南三里

  土中有珠牧兒鋤地得之見風則碎俗呼為珍珠嶺又二里有佛嶺壁間有佛像一名通濟巖

  源大嶺在長汀縣東南四十里又縣東南五十里有縣嶺縣南三十里有湘溪嶺蘘荷

  嶺在長汀縣南百餘里地産蘘荷桑溪嶺在長汀縣南一百五十里接上杭縣界一名雙

  溪嶺又縣西南五十里有分水嶺牛嶺在長汀縣西二十里有水東南入正溪又五里曰白

  頭嶺以常有白雲冒頂故名新路嶺在長汀縣西六十里一名新樂嶺貢水出此峭險壁

  立砂石崎嶇背即江西瑞金縣界大息嶺在長汀縣東北五十里嶺頂有鋪梓歩溪出此

  黄柏嶺在寕化縣東南五十里路通清流縣嶺上有鋪賴畬嶺在寕化縣西南五十

  里高峻有隘又西南有竹篙嶺狐棲嶺在寕化縣西南六十里接長汀縣界其狀如屏大溪

  别源出此嚴塘嶺在寕化縣西北百里路通江西廣昌縣上有隘崆峽嶺在清流縣

  東十五里山𫝑臨水中通一道至嶺絶高又向陽嶺在縣東險峻壁立直插雲漢亦曰高陽嶺

  隘嶺在清流縣南一里接横口村懸崖絶壁有一夫當關之險横溪嶺在清流縣南十

  里高五百丈路通寕化縣方域志縣西南至百歩嶺十五里西至崆頭嶺二十五里西北至草鞵嶺

  三十里皆與寕化接界高地嶺在清流縣北大山中其地最高半溪出此玉華嶺

  在清流縣東北五十里上有玉華洞石峯拔地蒼翠横空玲瓏穿透可容百餘人玉華洞之東有洞

   曰靈龜洞西有三穴曰石燕洞相傳有道士秉炬行一日餘出洞口乃寕化縣界鐵嶺

   化縣東三十里接延平府將樂縣界一名鐵場嶺高峻扼險上有鋪隘又考嶺在城南半里

   兒嶺在連城縣東九十里接延平府永安縣界兩峯對峙狀若二貓相顧又縣東五里有崎嶺

   陡嶺在連城縣東南有大小二嶺延亘五七里路通姑田小陶陡峻難行一名楮嶺又縣東南

   有横山嶺盤迴十餘里接龍巖州界赤竹嶺在連城縣南接上杭縣界多産赤竹故名相近

   有牛路嶺亦接上杭縣界盤旋十餘里耕民販牛廣東必取路於此垂珠嶺在連城縣南百

   里接上杭縣界宋景炎二年文天祥自汀州移屯漳州過此嶺迴顧垂涕居民表以此名相近又有

   遠水嶺亦接上杭縣界行人以重灘患渉避水登此故名虎忙嶺在連城縣西北六十里接

   長汀縣界其嶺峻絶且長言虎過此亦倉忙也又縣西十里有水西嶺又西北五十里有分水嶺一

   水沿嶺分注東南入連城西北入長汀故名鑪背嶺在上杭縣東十里鄉人嘗建鑪其前

  故名又東五里曰佛嶺有泉自石孔中出其清如鏡又縣東三十里有香嶺舊産檀香故名縣東五

  十里有羅括嶺舊傳羅括居此故名相近有𩀱溪嶺接長汀界有二小溪環繞其下石碑嶺

  在上杭縣東南七十里下有巨石方正如碑有龍泉夏冷冬温相近有蜈蚣嶺袤五里嶺路蜿蜒若

  蜈蚣然又縣東南五十里有東安嶺三層嶺在上杭縣南十五里厯三級始至其脊故名嶺

  界永定縣白鶴嶺在武平縣西十里形勢軒昂為江廣往來要路又有伏牛嶺在縣南六十

  里石徑嶺在縣西北十五里石獅嶺在縣西十里御屏嶺在縣北五十里又有平頂嶺當峯

  嶺在武平縣北七十里鑿石為路長五里接永平寨上有雙井泉漁溪禾豐溪皆出此黄公

  嶺在武平縣北一百五十里接長汀縣界修阻二十餘里上有泉僅杯勺而羣飲不竭因名聖公

  泉又縣東北六十里有檀嶺緣嶺在永定縣東百里接漳洲府南靖縣界嶺脊有圓墩亦曰

  雙峯在長汀縣東南三十里兩峯高聳上逼雲漢佛祖峯在長汀縣西三十里

  土名九磜轉北二里許樹木陰翳石磴崎嶇為極勝處仁夀峯在歸化縣西十里特起數

  百丈雲興則雨又君子峯在縣西北八十里筆架峯在縣東二十里文筆峯在上杭縣東北

  十八里又縣南十里有美女峯雙髻峯在永定縣北兩峯並峙如雙髻然又涼傘峯在縣西

  北十八里岡巒崒嵂亭亭若蓋一名涼傘崠獅子巖在長汀縣東南九十里又歸化縣東

  四里亦有獅子巖西巖在寕化縣東北五十里登石梯而上石筍屹立如門其中空洞可坐

  千人有石室數處東巖在寕化縣東北西巖之側石室旁有石蓮數朶又有石如壺泉湧壺

  口與西巖竸秀靈峯巖在清流縣南二十里清流環繞中有洞穴蔣公巖在清流縣

  北五里叢石嵯峨外險中寛宋時有道士蔣姓者居此故名相近有清溪巖中有一水流出清瑩

  灞湧巖在清流縣東北七里飛泉怪石茂林修竹為一方之勝聖隱巖

  化縣東南六十里懸崖峭壁樛木連隂侍郎巖在歸化縣東南八十里舊名翠雲巖有翠

  雲書院宋熙豐中侍郎張駕祭酒楊時左司陳瓘嘗讀書於此後改今名又南二里曰黄楊巖

  水巖在歸化縣東北五里上有泉水下滴亢旱不竭巖西有洞曰虚鳴洞一名玉虚洞闊數十

  丈洞內孔竅相通凡數十里泉石奇勝甲於一邑下有隱流即滚溪諸水所出也北斗巖

  在歸化縣西北五里石山環抱中窩平坦俗傳星墜成窩又名星窟其中有一池石門巖

  在連城縣東五里兩石對峙中空成門又東二里曰鷲峯巖旁有瀑布朝天巖在連城縣

  南百里高峻陡絶又縣北七里有滴水巖仙女巖在上杭縣東有石上有天窗透日昔有仙

  女居南安巖在武平縣南八十里形如獅子中有二巖南巖窈窕虛明石室天成東巖

  差隘而石龕尤縝密其中泉石種種竒勝俗呼龍穿洞有十二峯列峙巖前如拱如揖又有綠水湖

  龍濟巖在武平縣西南二十里武平寨石徑幽深林木嘉茂前有珠簾泉龍門峽

  在長汀縣東北四十里地名含前石洞盤屈深邃中開一峽㰞中有溪鄉人貿竹木者俱從此出

   湘洪峽在長汀縣東北二十五里新橋下流溪中最險舟人憚之烏路峽在寕化縣

   南十五里兩岸壁立水勢瀠洄深不可測又七孤瀧在峽下十五里石峻路險怒濤轟湍逶迤七曲

   舟行甚艱城門嶂在寕化縣東北四十里山勢卓立如屏元季寇亂鄉人避兵於此

   雲嶂在歸化縣東南五十里周百餘里其頂常有雲氣松柏嶂在永定縣南三十里

   疊巘巍峨林木蓊蔚又桃坑嶂亦在縣南山高林茂産鐵梌山嶂在永定縣北八十里山勢

   峻特延亘百里林木蘢葱四時不改上有石如馬鳴則有兵楊梅崠在永定縣東南四十

   餘里岧嶤高聳盤亘數十里其地多楊梅樹故名又牙梳崠在縣西北七十里接上杭縣界有水南

   北分天上岡在歸化縣東三十里岡頂高峻人行其上如在半空七星岡

   城縣南環列凡七如星之布又七里岡在縣西南周七里眠象岡在永定縣南二里當水口

   轉流之處以形似名蒼玉洞在長汀縣東五里兩石對峙天然成門中多怪石黄連

  洞在寕化縣東五里其地多產黄連故名靈隠洞在寕化縣北五十里洞前重岡曡巘

  森列左右小澗横截烟雲縹緲有聖水桃竹又有一石拔地而起上有窪樽乳泉滴⿰氵厯 -- 𤁋滿而不溢飲

  之愈獅子洞在歸化縣西二十里怪石蹲踞狀如怒貎中有數石室虛明深𮟏一柱屹

  立儼若雕鏤象洞在武平縣東南百里接廣東潮州府界其初林木深阻相傳有羣象止其

  中故名後漸次芟闢為聚落縈紆環抱號九十九洞宋時置寨於此伯公凹在永定縣西南

  錦豐窰徑路窄狹道出廣東潮州又寒水凹在縣西北六十五里路出上杭石徑險隘行者必下馬

  步行眀成化間鑿石通道行旅始便危石在寕化縣北六十里突然一峯四壁陡絶峭石

  在連城縣東七里蓮峯靈芝菴後其石如削高插雲霄上鐫壁立千仞四字又龍爪石在縣南一百

  十里馬鞍石在縣南四十里俱以形似名蓮花石在上杭縣南屹立大溪中狀若蓮花石壁

  間有山嶂隱然如婦人逐一鵞又縣西北有仙榜石横立數十丈光不受蘚上有古木又觀音石赤

  面石俱在縣北黄柏洋在清流縣東北五十里宋文天祥嘗引兵駐此白石溪

  正溪亦曰大溪又曰鄞江即汀水也源出寕化縣界流經府城長汀縣東又南流經上杭縣北回龍

  灘合語口諸水又南經上杭縣東至南山下過美女峯西流五百歩縈迴三折又南經潭口入廣東

  潮州府大埔縣界元和志白石溪水在長汀縣南二百歩寰字記溪水在州東四十里地名石涵內

  流岀從城過直至潮州通小船通志正溪在府東南發源寕化縣厯湘洪峽至東莊潭分為二派一

  自惠政橋入一自太平橋入至高灘角復合為一南流經上杭達潮州以入於海天下水皆東惟汀

  獨南南丁位也郡名汀州以此東溪在長汀縣東源出翠峯山至張家陂與正溪合又小湘溪

  源出南原北流至湘洪廟前入正溪南溪在長汀縣南二十五里溪源不一經普濟橋至南口

  而入正溪西溪在長汀縣西源出大原至南板橋分為二派一由城濠至縣東南興雲橋一由

  西田至縣西南富文坊皆入正溪校歩溪在長汀縣東北源出大息嶺左西流至南田入

   正溪又北溪源出縣西北横坑亦謂之横溪東流至縣東北攀桂橋入正溪大溪一曰清溪

   亦曰正溪源出寕化縣東南流徑城南縈迴五十里至清流縣治西南折而北繞城環抱三折經漁

   滄潭六十里至鐡石磯又二十里至九龍入延平府永安縣界寰宇記沙源水出寕化縣界黄土嶺

   及䖍化縣界通志溪源有六一源出正西石城縣之塹嶺流九十里至縣西一源出西南狐棲嶺流

   一百二十里合流一源出西北石城縣之長坊流一百里合流又二十里至縣此三派縣南之上流

   也其在縣北者一源出東北臺田嶺與建寕縣分水流一百四十里至縣東北一源出正北苦竹嶺

   流六十里合流又三十里至縣東一源出正東𤍠水窰頭流一百里合流又四十里至縣東與上三

   派合為一又東入清流縣界舊志溪源出縣北五十里石洞中濆湧而出名萬玉泉流為小澗溉田

   數千畝又引而南為正溪之上源芹溪在清流縣東源出歸上里南流至芹口入大溪

   溪在清流縣東南六十里源出連城縣界過北團至羅口入大溪夢溪在清流縣東南九十

   里源出夢溪里各山澗流至九龍灘口入大溪溪中有潭曰秋口潭三港溪在清流縣西南

   五里有三小港源出寕化縣界㑹流入大溪又鄭家坊溪源出縣北各山坑合流經古基頭至南岐

   入大溪又巖坊溪在縣治南流至横口入大溪嵩溪在清流縣北五十餘里源自寕化縣界流

   入過玉華嶺南入大溪謂之嵩口又青溪在縣西北源出寕化縣界流經高地嶺合於嵩溪謂之青

   丰溪在清流縣東北五里源出高地嶺流經白石橋入大溪瀚溪在歸化縣東興

   善里源出龍湖澗南流至縣東三十里亦曰雷霆溪沿溪亂石巑岏水石相激又布溪在縣東四十

   里下流俱入明溪珩溪在歸化縣東二十里石珩村溪中有石沿渚夾峙一里許水從中流

   狀如門檻曰門檻石下流入明溪明溪在歸化縣北源出縣西二十五里五通凹流經城西

   五里其源始大環繞縣北至縣東形如腰帶亦名腰帶水至縣東三里溪旁有大小二阜相對如明

   字因曰眀溪又東經象山下又東合珩溪瀚溪至縣東四十里曰沙溪始可通小舟又東南經巖前

  黄沙口亦曰黄沙溪經永安縣流入沙溪文溪在連城縣南一名清溪有二源一出縣西長汀

  磜東流經新林寺一出金雞山西北流經縣西南七十里合流廻環屈曲九折而入清流縣界亦謂

  之羅口溪又姑田溪在縣南七十里水流至小淘相近有曲溪亦至小淘俱入文溪又縣南八十里

  有明口溪新泉溪在連城縣南源出縣東南上羅地下抵湯泉有豐頭溪合流入上杭縣界

  合正溪又蕭坊溪里岡溪俱出縣南經上杭縣界入正溪莒溪在連城縣南五十里源出龍巖

  州山中下接楊家渡至長汀縣界入正溪安鄉溪在上杭縣西勝運里源出東安巖山澗中

  西流入正溪水埔溪在上杭縣西北十里源出武平縣界東流經巖頭鋪至縣東北五里

  水埔渡下二里入正溪又瀨溪在縣西三里源出縣西界縈展旗山而東環縣西南繞琴岡三折而

  入正金山溪在上杭縣北源出金山東流二里滲入沙石中號乾坑數百步外復湧出

  長流合南寶溪過靈蛇山至語口入正滛又南寶溪源出南寶山下流數里納𥖎水入金山溪𥖎溪

  源出鍾寮場東以溪西水赤絶魚亦名赤水又新田溪源出鍾寮場西皆入南寶溪又縣東北三十

  里有苦竹溪源出白沙里山澗中九曲溪源岀新坊口俱入正溪千秋溪在武平縣東源

  出梁野山經谷孝里合流入化龍溪又漁溪在縣北源出當峯嶺合禾豐溪又黄沙溪在縣東南十

  五里聚靈溪在縣西源出靈洞山俱入化龍溪化龍溪在武平縣南百歩一名南安溪源出

  清平鄉南流合歸順鄉小溪入廣東嘉應州界濠坑溪在武平縣西六十里源出江西安遠

  縣界入化龍溪又武溪源出縣西三十五里亦入化龍溪露溪在武平縣東北一溪七灣俗呼

  露溪七渡引流而東亦曰大順嶺溪又北入長汀縣界接七里河入正溪又順明溪在縣西源出大

  嶺下西流至江西㑹昌縣界入正溪大洲溪在永定縣南溪南里源出龍巖洲界大池西南

  流入縣境經高陂豐田至縣治西折而南入廣東大埔縣界豐稔溪在永定縣北八十里

  源出龍巖州界西流經縣界又西經上杭縣界為黄潭溪又西南過豐稔寺前合跳魚溪至石崆

  入大溪又跳魚溪源出梌山嶂經豐稔寺前入豐稔溪又湯湖溪源出黎袍山流經長窖至牛鼻崆

  入跳魚溪文溪在永定縣東北六十里源出太平里西南流合武溪入大洲溪又金沙溪在縣

  北金沙村源出分水嶺經金谷寺出古溪橋入大洲溪 按文溪與連城縣之文溪名同地異

  湖在長汀縣東二里居郡寅位故名周百步中有小山水溢不没又有辛湖在縣西一里周七十

  步二湖皆以方位名也柘湖在寕化縣東北百里四時不涸溉田甚廣其側又有羊鴉湖

  蛟湖在寕化縣西北六十里深不可測明統志鄉人遇旱投敗鐵於湖内輒作暴雨怒濤湧出

  其鐡而後已天井湖在上杭縣東南二十里闊五十餘丈舊在縣東後忽涸而南移相去

  十五鹹水湖在上杭縣南三層嶺北味鹹冬夏不涸晏湖在永定縣治西南周

  百餘丈山溪之水渟瀦為湖可引以灌田又涵水湖在縣西今名龍安寨澄澈縈洄中起一阜旁有

  麻潭在長汀縣東南十里衆流皆㑹於此山𫝑盤互過此折為九曲龍門潭

  化縣南二里其深莫測引流而東亦曰龍津有龍門橋跨其上流合大溪又神頭覃在縣西南五里

  神頭嶺下水極清深又斑竹潭在縣南七里潭側多斑竹赤岡潭在縣東北七里中有狂波石相傳

  有二龍蟠石上水漲時波濤洶湧漁滄潭在清流縣東三潭相屬深不可測兩岸有巨石

  對峙漁人多聚於此故名石門潭在連城縣北二十里烏石嶺下兩石夾岸如門中有石潭

  其深莫測流入大溪又石城潭在黄屋山下其石陡險廻環如城石固潭在縣北三十里兩岸峭石

  水深莫測蓮花潭在連城縣東北文溪下流又有蓮塘在縣西一里泉水所瀦宋蓮城以此

  為名又楊花潭在縣東由文溪而下夾岸多楊柳花飛蔽潭故名黄石潭在縣南八十里流通上杭

  鐵珠潭在連城縣東南百里中有細黑石如鐵珠然潭側有路石壁峭立人過不敢諦視

  草鞵潭在上杭縣北二里大溪所經延袤數里又黄土潭在縣北四十餘里以潭旁土色皆

  黄故蛟潭在武平縣南八十里水深無際又龍溪潭在縣西六十里怪石嵌崆舊傳龍穴

  其間磜角潭在縣西三里禱雨輒應磜頭在長汀縣東六十里峭壁數十仞瀑聲如雷又有磜

  角在縣西七十里高巖怒湍溉田甚廣雷鳴漈在寕化縣南五里聲如雷轟故名

  飛漈在寕化縣南鄉重岡複嶺環布森列登陟極難漈居其中坦然寛平山環水合有田有池

  草茂林深易於藏聚龍潭漈在寕化縣北四十里相傳有龍潛其中時至漲溢百丈

  漈在歸化縣東南八十里又白水漈在縣西十里皆自山頂瀉下又上杭縣東南三十里亦有白

  雲漈在武平縣東二十里瀑流如練亦曰白水漈漁梁灘在長汀縣東二十里

  又有鸕鷀灘在縣西一里蛇王灘在縣南三十里此下河水湍急屈曲九折為九曲灘又有紗帽灘

  在縣南三十四里又南一里為王屋灘又有磜灘在縣南百里甚險九龍灘在清流縣東南

  九十里上六龍最險屬本縣下三龍稍平屬延平府永安縣界九龍上下共計二十餘里凡九灣十

  八折每龍兩崖石峡逼窄如關隘僅可丈餘而石龍横截水面高可數丈乗舟下龍如在高山墜於

   平地明成化間募工鑿去惡石灘勢稍緩然險峻猶爲七閩著牛角灘在清流縣西南十里

   又七里灘在縣東七里溪多亂石曲折淺急下有楊梅潭又旗角灘在縣東南八里長空灘在縣東

   十五里怪石縱横中有大黄石聳峭激浪險次九龍楊梅灘在連城縣西北六十里源出虎

   忙嶺灘流險隘舟楫罕通岸上舊多楊梅故名下流入文溪回龍灘在上杭縣北舊志大

   溪中灘以數十計磨石灘在永定縣東北灘石錯立水勢澎湃又羅灘箭灘在縣東憔灘

   在縣西水勢俱險石硤澗在歸化縣西南二里源出山下石硤中流至縣西合腰帶水

   沙水池在連城縣南四十里春夏泉水湧溢溉姚坊田過冬則涸御天池在上杭縣

   南琴岡之旁蓄水備旱溉田甚廣玉泉在長汀縣東八十里流爲瀑布其地産茶號玉泉茶

   温泉府境温泉凡十有一在長汀縣者二一在縣南何田市周數十里能熟生物宋紹興間砌

   爲石池又疏寒泉以減其熱一在縣南安仁保由石竇湧岀溉田甚多在清流縣者三一在縣東嵩

  口一在縣東邱源一在池溪皆出山下可熟物在歸化縣者一出縣東一百里磜頭四時鼎沸如湯

  在武平縣者一又名熱水井周圍數丈泉從石竇岀有硫黄氣在永定縣者四一在縣東大洲一在

  縣東南下洋自石壁流岀一在縣南箭灘皆可盥浴一在縣西北里田極熱可以熟物金乳

  泉在長汀縣城内眀統志相傳為定光佛卓錫處萬斛泉在寕化縣北五十里石洞中噴

  湧而出流為小澗溉田數千餘畝東峯泉在清流縣東漁滄岸下五里長如玉龍居人架

  竹引過龍津橋以便里汲湧泉在歸化縣東十里自水底石𨻶湧出高一二尺如散珠然一名

  滚水俗謂即滴水巖伏流所發也甘泉在歸化縣北五里至冬而涸土人引澗水灌之隨吸

  而入久之灌足水乃大岀滚滚不竭可溉田千畝官陂泉在武平縣北七里源泉洶湧灌

  田數鄞江井在長汀縣治東金花坊深三尺許外水入而不溢内水出而不竭溉田甚

  古井在寕化縣西五里清澈甘冽病者飲之即愈三龍井在連城縣南其中雲

  霧騰起即雨旱禱輒應

 ︹古蹟︺長汀故城在長汀縣南唐置為汀州治元和志開元二十一年福州長史唐循忠於

  潮州北廣州東福州西光龍洞檢責得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餘户奏置汀州因長汀溪為名郭下

  為長汀縣寰宇記長汀縣舊治在九龍水源長汀村大厯中移在白石鄉地名金沙水舊志長汀村

  在今上杭縣北十五里去今州二百三十里今名舊縣又遷東坊口正今縣東北五里大邱頭一名

  舊州城又有縣基嶺在縣治南福壽坊相傳移州東坊時於此置縣故名後又遷今治即白石鄉也

  亦謂之衣錦鄉 按新唐書開元二十四年開置汀州元和志誤新羅故城在長汀縣

  西南晉志晉安郡有新羅縣元和志龍巖縣先置在汀州界新羅口名新羅縣天寶二年改名新唐

  書志汀州初治新羅大厯四年徙治白石寰宇記州初治新羅以其地瘴居民多死大厯四年觀察

  使承昭奏移理長汀白石村去舊州理三百里黄連廢縣在寕化縣東元和志寕化縣西

  南至州六百里本沙縣地開元二十二年開山洞置西與䖍化縣接新唐書志寕化縣東黃連縣天

  寶元年更名九域志縣在州東北一百八十里舊志黄連故縣在今縣東五里亦曰黄連鎮五代後

  同光元年王閩遷縣治於鎮西竹篠窩即今治也縣境山峻水急峯巒萬曡至縣治則四圍平坦

  旁挹嶂岫下瞰溪湖稱爲形勝上杭故縣在上杭縣東寰字記汀州有上杭場在州南去

  八日程至漳州界九域志淳化五年升上杭場爲縣在州南一百六十里舊志唐析龍巖縣胡雷下

  堡置上杭場在今永定縣東四十餘里金豐鄉南保大十三年徙場於秇梓堡在今永定縣東北

  六十里宋淳化五年升場爲縣至道二年始遷治鼈沙在今上杭縣東北三十里又名白沙里而故

  縣遂廢咸平二年又遷治語口去鼈沙二百歩後爲在城里天聖五年又遷於鍾寮場在今上杭縣

  西北其地坑冶大興商賈輻凑乾道三年又遷於郭坊来蘇里即今治也汀州故衛

  汀縣治東明洪武四年 本朝順治十八年上杭廢所在上杭縣城西北隅眀成

   化三年置 本朝順治十八年王城在連城縣西南七十里宋末文天祥奉帝昺駐兵於

   此故蓮城堡今連城餘治宋元符間置紹興三年梅州士曹虞觀上言長汀縣南北去

   縣三百餘里控禦不便因升堡為縣割長汀古田鄉六團里以益之元至正六年邑人羅天麟為亂

   討平之始改蓮為連取去草之義合同場在長汀縣東登俊坊左宋置榷鹽税於此後廢

   銀場在長汀寕化二縣寰宇記長汀有黄焙安豐二場俱出銀銅九域志長汀縣有上寶一銀

   場歸禾拔口二銀務寕化縣有龍門新舊二銀場長永七庇二銀坑又有龍門坑在縣郭東

   寮場在上杭縣九域志縣有鍾寮一金場舊志在今縣西北二十里天聖中嘗移縣治於此後

   為平安里又有永興場在縣東五十里通利場在縣南六十里及金山利濟龍山石門語口凡七場

   皆宋時採金及銅鐡處武平場在武平縣治寰宇記汀州有武平場在州西南計五百程

   接循州界九域志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淳化五年升場為縣錦豐場在永定縣西南五十

  里俗名錦豐窰舊志上杭舊有端利場在縣南一百二十里嘉興場在縣南一百五十里興濟場在

  縣南一百六十里及浮流錦豐凡五場皆宋時採金及銅鐵處諸場皆在今縣界莒溪務

  在連城縣九域志長汀縣有莒溪鐡務舊志有莒溪場在連城縣南五十里莒溪旁又郭家山場在

  縣南三十里又南有寶成場又金雞場在縣東南金雞山下皆宋置以開採銅鐡久廢御簾

  鄉在歸化縣東中和一都府志宋端宗避元過此因遺一(⿱𥫗亷)-- 簾遂名其鄉謝公樓在長汀縣

  治南唐張九齡有詩環翠樓在長汀縣卧龍山下宋建道山樓在長汀縣治後舊名

  北樓摟下為熙春堂宋郡守陳軒有詩南樓在長汀縣城上宋陳軒有詩願豐樓

  在寕化縣治宋寶祐間建皆山樓在連城縣治蓬萊閣在長汀縣治宋建

  驤閣在長汀縣城上東南隅上接龍山下瞰龍㶚左有飛來石舊名清陰閣亦曰集景樓又名

  雙清閣宋建紹興間劉喬改今名芙蓉臺在長汀縣治宋建又映溪臺在縣東蒼玉同羣

   石之巔舊名翠微亭宋乾道間郡守謝知幾建昇仙臺在寕化縣西四十里相傳昔有劉熊

   二道士修錬於此白日飛昇居人築臺刻二像於石壁平寇臺在武平縣南巖前里均慶

   蒼玉亭在長汀縣城東蒼玉洞羣石中宋宣和中建陳軒詩我愛汀州好山川秀所鍾

   閣前横潏水亭畔列奇峯横翠亭在長汀縣城東宋郡守陳粹建山光野色横在目前

   林亭在寕化縣治又有龜隂如農二亭俱宋寶祐中建觀瀾亭在清流縣治東明洪

   武末建大溪横於前羣峯峙於後士民多遊覽焉鎮山堂在長汀縣治又有如心道管二

   堂俱宋紹興間建東山堂在長汀縣卧龍山麓宋寶祐中郡守胡太初闢舊圃而新之又

   有常春堂在圃之西北隅前有方沼勤政堂在寕化縣治宋寶祐中建讀書堂

   平縣西宋李綱詩靈洞水清仙可訪南巖木古佛同居公餘問佛尋仙了贏得工夫好讀書

   虎庵在長汀縣東五里青松對植蒼翠交隂為一郡遊覽之所雪峯庵在歸化縣後龍

   山下元陳友定屯兵處壁壘猶存屯營庵在武平縣東五里何屯岡下縣志相傳五代有

   統軍使何姓者嘗駐兵於此築小城周二里許故址猶存










                        協修官邦光恭 纂

                        總纂官廖鴻藻恭覆輯

                        校對官周維新𠫵 校